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第四讲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重点】掌握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及具体包括的内容;掌握审计的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

【难点】审计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在审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预计课时】6

一、审计程序的概念

也称审计流程、审计过程或审计循环,是指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从准备工作到审计业务结束为止的全部过程。

思考:任何时候审计流程都可以称为审计循环吗

提示:传统审计工作采用的是分项审计,循环审计近年才开始被广泛使用。

二、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了解被审单位概况;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①接受业务委托);

3、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

4、确定重要性标准和审计风险水平;

5、编制审计计划

(②计划审计工作)。

(二)实施阶段(识别/评估/应对)

(③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控制测试

(④风险应对—实施控制测试);

2、实质性测试

(④风险应对—实施实质性程序)。

(三)终结阶段

(⑤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编制审计报告(法律效力)并提出管理建议书(没法律效

力);

4、审计资料归档。

三、审计程序的关键点拓展

1、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前期分析)

内容包括:对委托人委托审计的原因、目的进行分析;被审单位所在行业和业务性质、组织结构和经营状况、内部控制的优劣;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当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时可以拒绝接受委托:委托审计动机不良;业务类型风险很高;内控极不健全;经营状况极差。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在完成前期分析并对分析结果满意时才签订。包括:签约双方的名称、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内容+时间)、双方责任(会计责任

+审计责任)、双方义务、提交和签发审计报告的时间、委托人承担使用责任、收费、约定书的有效时间、违约责任、其他事项、公章(签字)、签约时间。

会计责任:委托人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目标保驾),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资产保全),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资料保真)。

审计责任: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要遵循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会计责任。

◇责任和义务都在事前予以界定,但责任为事后承担;而义务乃事中执行。

审计委托人义务:及时提供审计所需全部资料,必要的工作条件,并及时足额地支付审计费用。

审计人义务:按约定时间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并保守商业秘密。

3、初评被审单位内控

规章制度+业务处理程序+人员职责分工+……

初评被审单位内控目的是为了对重要性标准和审计风险水平

做出初步评价,以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初评结果是决定审计

范围、时间和方法的重要依据。

4、确定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教材P119)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教材P129的定义比P51的定义好)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就应确定得越低。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关系。

5、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根据审计任务和具体情况拟定的具体审计工作步骤,由项目负责人以书面形式编制。

6、控制测试

也称为符合性测试,指在初步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状况以及是否得到贯彻执行而进行的测试。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的业务处理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判断内控的遵循程度,进而确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信赖及可以信赖的程度。

控制测试实质上是在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评价。初评内控是准备阶段的工作,一定要做;再评内控是实施阶段的工作,不一定做。

控制测试的内容:①内控制度设计的健全性、合理性测试;②内控执行的有效性测试。

内控测试方法:

追踪法(检查证据法)-eg:经办人员、审核人员签字

实验法(重做法)-eg:经批准的领料单才能发料

观察法-eg:现场观察

控制测试并为非每个项目所必须。以下3种情况下均不进行控制测试,而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①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②相关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但审计人员通过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运行;③控制测试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控制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Case:

结论: B中,5>100-97,不进行该组控制测试。G中,30>100

-73,不进行该组控制测试。方案A等价于方案C。方案F中,25<100-73,进行该组的控制测试是可取的;但综合考虑,应选用最佳方案D或者E。

审计人员根据控制测试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

围。(确定实测重点)

7、实质性测试

指搜集直接证据所进行的更为深入的检查。就执行时间而言,控测一般在前,实测一般在后,但有时也有交叉。Eg:现金实测先于控测。

实测主要工作:盘点实物;检查凭证;核实账户记录的余额;核对有关记录;对相关资产、负债的期末余额进行函证;对计算结果进行复算;向有关人员查询等。

实质性测试必不可少,是审计实施阶段最重要的工作。

实测通常采用抽样方式进行,抽样规模根据内控评价和控测结

果而定。实质性测试扩大到最大规模就变成详细审计。

8、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CPA凭借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和个人实践经验,对分散的、个别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选出若干最具证明力的证据,作为编制审计报

告、提出管理建议书的依据。

9、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教材P112)

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注册会计师、项目负责人和主任会计师三级复核制。

10、编制审计报告并提出管理建议书

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都是CPA提出的关于审计结果的正式文件。出具审计报告是一种任务,具有公证性和强制性;提出管理建议书是一种服务,不具有公证性和强制性。

11、审计资料归档

当期档案(如现金盘点表)自报告签发之日起保存十年,永久档案(如审计报告副本)应长期保存。

补充:根据《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国家审计的基本审计程序为: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组在实施审计终了后15日内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机关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30日内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并在此后的三个月时间内监督其执行情况。

四、审计方法的概念教材P23

是指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对照审计

依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审计方法包括审计的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

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发生联系的媒介。

五、审计一般方法的种类

1、审计检查方法

①资料检查法(顺查、逆查、详查、抽查、审阅、核对、复算)

②实物检查法(盘点法、鉴定法、调节法)

盘点包括直接盘点和监督盘点

2、审计调查方法

①查询法(资料调查)包括面询、函询

②观察法(实物调查)

3、审计分析方法

①比较分析法

②比率分析法

③平衡分析法

④因素分析法

⑤账户分析法

⑥账龄分析法

Ⅰ.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包括哪些

答:顺查、逆查、详查、抽查、审阅、核对、复算、查询。

Ⅱ.证实财产物资客观存在的方法包括哪些

六、审计一般方法的具体运用

Case1:调节法2005年2月14日,注册会计师张某对A企业乙种原材料进行审计,盘点实物为42 000千克。经查,该企业2004年12月31日乙种原材料账面结存32 000千克。2004年12月31日至2005年2月14日期间,入库50 500千克,出库40 000千克,请运用调节法验证账面结存数的正确性并对有关账目数字进行调节。

【解析】

1、求结存日实存数

结存日实存数+收入数量-发出数量=盘点日实存数

∴结存日实存数=盘点日实存数-收入数量+发出数量=-+4=(万Kg)

即结存日实存数为31 500千克。

2、求结存日差异数

结存日差异数=结存日实存数-结存日账存数=31 500-32 000=-500(千克)

∴结存日乙材料发生短缺500千克。

Case2:账户分析法审查某企业材料采购明细账时发现企业新建车间购入施工材料的运费为6 000元计入存活采购成本。

【解析】错误分录借:材料采购 6 000 正确分录借:在建工程 6 000

贷:银行存款 6 000 贷:银行存款6 000

错误分录+调整分录=正确分录

∴调整分录=正确分录-错误分录

调整分录借:在建工程 6 000

贷:材料采购 6 000

红字更正法也可以用来调整分录,即先用红字冲销,再做一笔正确的分录。

Case3:账龄分析法(了解)

合计100

七、审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教材P154(自学)

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查账技术抽样技术风险管理技术

抽样技术实现了审计从详查到抽查的历史性飞跃,是审计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

八、抽样技术的概念及种类

1、概念:是指审计人员对特定审计对象总体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其审查结果来推断该总体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2、抽样的种类:

①任意抽样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

②判断抽样 CPA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决定了该抽样方式的成效

③统计抽样运用概率论原理,遵循随机原则,较为科学

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与样本量大小成反比,可以量化;非抽样风险无法量化。

控测-信赖不足风险、信赖过度风险;实测-误受风险(β风险)、误拒风险(α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降低了审计效率,但审计效果可以得到

保证;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是最危险的风险,效率很高,但使审计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九、抽样技术的具体运用

1、属性抽样测定总体特征,常用于控测,解决某种属性的“发生率”

2、变量抽样估计总体金额,常用于实测,估计总体错误数额的大小

(1)均值估计抽样:A-b/n*N

(2)比率估计抽样:A-b/a*A

(3)差额估计抽样:(a-b)/n*N= a/n*N -b/n*N

a ——选样本(n)加总金额---机械准确性

b ——选样本(n)审定金额—计价

A——全样本(N)加总金额---机械准确性

A=a/n*N N/n=A/a

十、统计抽样的步骤

1、确定审查总体

注意审查总体的充分性及其与审计目标的关系,总体中各单位的同质性。

2、确定抽样方式

(1)纯随机抽样也叫简单随机选样,包括编号抽签法(样本量较小时采用)、随机号码表法(样本量较大时采用)

随机号码表(又称为“乱数表”)举例:某委托人应收账款的编号为0001至5000,审计人员拟利用随机数表选择其中的100份进行函证,随机号码表如下:

选样起点是第1行第1列数字,选样路线是自左往右,选样方法是以各数的前四位数为准,审计员选择的最初5个样本的号码分别是多少答案:0473、3942、1041、1968、4203

(2)机械抽样也叫等距离抽样、系统随机选样

Case:从5000张凭证中抽取100张作为样本,先排队编号0001~5000,先用纯随机抽样法在0001~0100之间抽取第一个单位,如果被抽中的是0082号,那么,以后每间隔5 000/100=50张就抽一张,即:0082,0132,0182,...,0982,0032 往上抽:0082,0032,4982, (0132)

从N个样本中抽取n个单位,抽查率×抽样间距=n/N×N/n=1

(3)分层抽样也叫分组(类)抽样,先分层,再在各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

组别(层次)

分组标准

(凭证金额)

凭证数量

(张)

抽查率

抽取

样本

数量

抽样方法

1 2 3 3 000元以上

1000-3000

1 000元以下

100

1000

500

100%

20%

10%

100

200

50

全部审查

机械抽样

纯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是判断抽样与统计抽样的结合,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和审计效率。

(4)整群抽样先分群,每群包含若干样本单位,再使用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一群群地抽取样本(对抽中群中所有的样本单位实施全部审查)

Case:某企业全年支票存根360本(群),从中抽取24本,并对这24本进行详查。

整群抽样显著影响总体中各单位分配的均匀性,抽样误差较大。

3、确定样本单位数量

预计差错率↑则所需样本单位↑;允许的误差分为↓则所需样本单位↑;保证程度↑则所需样本单位↑。

4、审查后的评价

当实际差错率>预计差错率时,应扩大抽样规模,当实际差错率<预计差错率时,如果性质严重,也应扩大抽样规模。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审计学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第5章——审计目标 5.2——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的含义(重点理解并掌握)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认定的分类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第13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13.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测试“登记入账销售交易”真实性 二、测试“销售交易”的完整性 三、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 四、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

第六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六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的层次为() A.3个 B. 1个 C. 2个 D.4个 2.“发生”认定指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经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其目标主要针对() A.数量 B.低估 C.高估 D.金额 3.“完整性”认定指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其目标主要针对()A.数量 B.金额 C.高估 D.低估

4.涉及总体合理性、真实性、所有权及披露等的审计目标是() A.审计具体目标 B.审计一般目标 C.审计项目目标 D.审计总目标 5.既属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又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的是() A.真实性 B.估价 C.完整性 D.披露 6.其组成要素与“权利和义务”认定有关的是()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审计项目目标 D.审计总目标

7.下列有关“完整性”的认定中,表达不正确的有() A.该认定是指应在财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交易和项目是否都列入了 B.该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C.该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是否把应包括的项目给遗漏或省略了 D.该认定还涉及所报告的交易和项目的金额是否正确 8.下列认定中与利润表组成要素无关的是() A.发生 B.完整性 C.权利与义务 D.准确性 9注册会计师计划测试M公司201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完整性。下述各项审计程序中,

通常难以实现上述目标的是() A.抽取2010年12月31日开具的销售发票,检查相应的发运单和账簿记录B.抽取2010年12月31日开具的发运单,检查相应的销售发票和账簿记录C.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10年12月3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 D.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11年1月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 10.在对资产存在性认定获取审计证据时,正确的测试方向是() A.从财务报表到尚未记录的项目 B.从尚未记录的项目到财务报表 C.从会计记录到支持性证据 D.从支持性证据到会计记录 (二)多项选择题 1.审计目标是() A.整个审计系统的定向机制

方案-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一、内部控制制度 的主要内容\xa0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检查、测试也就构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 制度的检查、测试中: 1、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 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 2、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为了保证 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种制度。它主要检查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必须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是否经过复核,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 3、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主要是通过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账实核对检查账实是否相符,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保证会十十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 4、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 。 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 、 、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 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其重点是放在对于制度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制度中控制的薄弱环节。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主要有四个步骤。 1、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这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做出记录、描述。审计人员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数据处理系统类型及复杂程度、审计重要性、相关内部控制类型、相关内部控制汜录方式、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等因素,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控制 、会计系统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审计,主要方法包括:(1)查阅前期审计 或审计 底稿;(2)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并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3)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xa0(4)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5)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通过查阅复核以前的审汁情况,可以了解以

审计程序(函证、分析程序)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一、审计程序按目的分类(注意,有些概念请先掌握) (一)获取审计证据的总体审计程序(理解掌握) 按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的目的划分,审计程序可以分为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三种,审计准则将审计程序的这三种分类称之为总体审计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第六章展开) 2.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 (展开) 3.实质性程序(展开) (二)风险评估程序 1.含义 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序。 2.目的 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3.内容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 (三)控制测试 1.含义 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控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有效性而实施的测试,其目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2.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有关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四)实质性程序 1.含义 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2.实质性程序类别 (1)细节测试是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细节测试被用于获取与某些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如存在、

审计的方法最新及程序

第一章总论 一、审计的定义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 1、审计的主体 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2、审计的客体 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 3、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4、审计的性质 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关系人 审计的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中的相互有责任 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

只有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的关系,才是审计关系。 (三)审计的基本特征 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树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 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在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公正性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四)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1.审计与会计的联系审计与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两者起源密切相关;两者彼此渗透、融会;两者目的最终一致。 2.审计与会计的区别审计与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产生的基础不同;职能不同;方法不同;工作程序不同。 (五)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客观基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2.社会条件两权分离或经营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 3.掌握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及标致。 二、审计的对象和目的 (一)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指审计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审计客体特指为: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团体;有国有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全民所有制与其他所有制联营企业等;在接受委托的条件下,被指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有关经营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目的是指审计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一节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审计目标的含义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体现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目标规范具体目标的内容,具体目标则是总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目标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根本因素; (二)、审计能力是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决定性制约因素; (三)、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审计目标成为现实的审计目标: 1.国家法律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2.法庭判决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3.会计职业团体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审计的目标体系 ?总体审计目标既反映了审计环境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又体现了财务报表审计作用于审计环境的实质内容。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审计均需达到的目标,包括与交易类别有关的审计目标、与账户余额有关的审计目标以及与列报有关的审计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是适用于某个特定交易、账户和列报的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受总体审计目标的制约,是总体审计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审计总目标既反映社会(审计环境)对审计的要求,也反映了审计作用于社会(审计

环境)的实质内容。审计总目标的确定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在详细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记录的逐笔审查,判定有无技术错误和舞弊行为; ?2.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的可靠性、真实性审查,判断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3.在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本国的会计准则,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 二、审计总目标 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对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作出了规定。该准则指出,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 在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 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容摘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依法治国和加强对权利的制约与监督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逐步深入,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经济责任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论是从制度到实施,还是从理论到实践,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程序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又称“受托责任”,是指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财产所有者(委托人)将财产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受托人,而形成的受托责任人应负有妥善管理委托人交付的资财,并把履行结果向委托人进行报告的责任。目前通常所称的经济责任审计特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两方面。它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地方的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尝试;1986年12月,审计署制定了《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正式开始;1999年5月,以中办、国办联合下发的“两个规定”为标志,全国各地审计机关全面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机构普遍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获得空前发展。 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国家作为委托人,把有关公共资源

委托给有关人员,他们接受委托后肩负着妥善管理有关资源,并定期报告其管理情况的责任,其报告的情况真实与否需要国家授权的监督机构———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审查,这就是现在普遍开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所依据的法理基础。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与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就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可靠,明确财产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责任。因此,从根本上看,任何一种审计都是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说,广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一切审计。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则是特指我国在近些年来出现的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或者离任审计。下面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对经济责任审计加以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常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出发点是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秩序。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

审计学练习题二

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 )。A.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表示意见 B.发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误、舞弊以及财务报表有直接影响的重大违反法规行为 C.判断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合偿债能力 D.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表示意见 2.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 )。 A.真实的 B.完整的 C.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D.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3.下列各项中,属于具体审计目标中分类目标的是( )。 A.是否把商业购货往来和对单位内部员工的欠款设置不同的账户核算 B.构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否正确 C.所有已记录的销货业务是否确实发生 D.存货的抵押是否已做披露 4.截止测试要实现的目标是“截止”,这一程序是要检查( )。 A.存货账户所列金额均经正确估价和计量 B.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C.有无将下年度的收入计入报告期利润表 D.资产负债表日,已记录的交易均存在 5.具体审计目标中,“分类和可理解性”的含义是( )。 A.应当披露的事项是否均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B.是否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C.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D.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6.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是否适当”这一事项的判断涉及的相关会计认定是( )。 A.存在 B.完整性 C.计价和分摊 D.截至 7.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下列认定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存货周转率最有可能证实的是 ( )。 A.发生 B.权利和义务 C.分类和可理解性 D.计价和分摊 8.下列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中,与利润表组成要素无关的是( )。 A.发生 B.权利和义务 C.准确性 D.完整性

竣工结算审计程序和方法

竣工结算及竣工决算 竣工结算:是指一个建设项目施工已完工并经发包人及有关部门验收点交后,按照合同的约定,在原合同价格的基础上编制调整价格,由承包人提出,并经发包人审核签认的,应表达该工程造价为主要内容,并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经济文件的行为。工程竣工结算应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以合同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 竣工决算:竣工验收是建设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在竣工验收之前要编制好竣工决算。竣工决算是建设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总结性文件,是竣工验收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正确编报竣工决算,对于总结分析建设过程的经验教训,提高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水平以及积累技术经济资料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编制竣工决算时要在收集、整理、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照、核实工程变动情况,重新核实个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投资,使竣工决算能够真正反映出建设项目本身实际的价格。 竣工结算审计程序及方法 一、审计目的 根据施工方送审的工程结算资料,实施工程结算审计程序,审核认定该工程结算造价,合理的确定和

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二、审计原则 在进行结算审计过程中,按照合同的约定,在原合同价格的基础上,以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全面审核法和重点审核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审核。 三、工作流程 (1)收集整理资料目录:资料要求全面、充分并能满足工程造价计量、确定需要。 ①设计图纸、图纸会审、施工图纸、竣工图纸; ②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工程结算; ③施工合同、补充合同、补充协议; ④造价工程师证和造价员证; ⑤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招标答疑及施工许可证; ⑥工程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单、工程联系函、隐蔽工程记录、材料签价单、工程实物及有关联系函等。(2)收集计价依据及相关基础数据。 (3)熟悉资料,有针对性踏勘现场,进行必要的实测实量。 (4)进行工程量的计算与校核。 (5)进行材料价格、取费标准的审核。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第四讲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重点】掌握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及具体包括的内容;掌握审计的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 【难点】审计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在审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预计课时】6 一、审计程序的概念 也称审计流程、审计过程或审计循环,是指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从准备工作到审计业务结束为止的全部过程。 思考:任何时候审计流程都可以称为审计循环吗 提示:传统审计工作采用的是分项审计,循环审计近年才开始被广泛使用。 二、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了解被审单位概况;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①接受业务委托); 3、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 4、确定重要性标准和审计风险水平; 5、编制审计计划 (②计划审计工作)。 (二)实施阶段(识别/评估/应对)

(③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控制测试 (④风险应对—实施控制测试); 2、实质性测试 (④风险应对—实施实质性程序)。 (三)终结阶段 (⑤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编制审计报告(法律效力)并提出管理建议书(没法律效 力); 4、审计资料归档。 三、审计程序的关键点拓展 1、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前期分析) 内容包括:对委托人委托审计的原因、目的进行分析;被审单位所在行业和业务性质、组织结构和经营状况、内部控制的优劣;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当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时可以拒绝接受委托:委托审计动机不良;业务类型风险很高;内控极不健全;经营状况极差。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在完成前期分析并对分析结果满意时才签订。包括:签约双方的名称、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内容+时间)、双方责任(会计责任

审计目标和程序工作办法

审计工作手册 目录 ◇审计目标和程序◇ ◎资产类 1. 货币资金审计目标和程序 2. 短期投资审计目标和程序 3. 应收票据审计目标和程序 4. 应收账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5. 坏账预备审计目标和程序 6. 预付账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7. 其他应收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8. 待摊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9. 存货审计目标和程序 10. 待处理流淌资产净损失审计目标和程序 11. 长期投资审计目标和程序 12. 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审计目标和程序 13. 固定资产清理审计目标和程序 14. 在建工程审计目标和程序 15.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审计目标和程序

17. 递延资产审计目标和程序 ◎负债类 18. 短期借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19. 应付票据审计目标和程序 20. 应付账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1. 预收账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2. 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审计目标和程序 23. 未付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 24. 未交税金审计目标和程序 25. 其他未交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6. 其他应付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7. 预提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28. 长期借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9. 应付债券审计目标和程序 30. 长期应付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所有者权益类 31. 实收资本审计目标和程序 32. 资本公积审计目标和程序

34. 未分配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 ◎损益类 35. 产品销售收入审计目标和程序 36. 产品销售成本审计目标和程序 37. 产品销售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38. 治理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39. 财务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40.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审计目标和程序 41. 其他业务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 42. 投资收益审计目标和程序 43. 营业外收入审计目标和程序 44. 营业外支出审计目标和程序 45. 往常年度损益调整审计目标和程序 46. 所得税审计目标和程序 ◇其它◇ 47. 或有损失审核程序 48. 审计总体打算 49. 审计标识

审计学作业:根据审计目标设计审计程序。以下是购进和付款循环中的有关审计目标,并列举了部分实质性程序。

作业3 一、案例分析 1.审计人员通常依据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相关认定确定审计目标,根据审计目标设计审计程序。以下是购进和付款循环中的有关审计目标,并列举了部分实质性程序。 (1)审计目标 A.所记录的采购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B.所有应当记录的采购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C.与采购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D.采购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E.采购交易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2)实质性程序 A.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 B.参照购货发票,比较会计科目表上的分类。 C.从购货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D.从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E.将验收单和购货发票上的日期与采购明细账中的日期进行比较。 F.检查购货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和请购单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G.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 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中给出的审计目标,指出对应的相关认定。 (2)针对每一审计目标,选择相应的实质性程序。 答: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1)相关认定: A为交易的发生认定; B为交易的完整性认定; C为交易的准确性认定; D为交易事项的分类认定; E为截止认定。 (2)对应的相关认定: A对应实质性程序: A.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 F.检查购货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和请购单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G.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 B对应实质性程序: C.从购货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D.从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C对应实质性程序: A.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 D对应实质性程序: B.参照购货发票,比较会计科目表上的分类。 E对应实质性程序: E.将验收单和购货发票上的日期与采购明细账中的日期进行比较。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货币资金审计目标和程序

(1)审计目标 ①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 ②确定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 ③确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余额是否正确; ④确定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核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是否相符; ②会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盘点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分币种面值列示盘点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后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 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需在“盘点表',中注明或作出必要的调整。 ③获取资产负债表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经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若有差异,应查明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的调整; ④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如有存在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账的应作相应调整; ⑤向所有的银行存款户(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函证年末余额; ⑥银行存款中,如有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的存款,要查明情况,作出记录; ⑦抽查大额现金收支、银行存款(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支出的原始凭证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如有与委托人生产经营业务无关的收支事项,应查明原因,并作相应的记录; ⑧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银行存款收支凭证,如有跨期收支事项,应作适当调整;

⑨检查非记账本位币折合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⑩验明货币资金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检查、测试也就构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管理制度的检查、测试中: 1、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 2、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种制度。它主要检查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必须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是否经过复核,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 3、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主要是通过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账实核对检查账实是否相符,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保证会十十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 4、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计划、合同、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时间:2007-11-21 16:00:00 来源:作者:|打印加入收藏夹 【摘要】《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每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到2010年初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浙江省审计厅2005年11月也适时出台了《关于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模式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实际的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本文也试着从实践的角度探索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字】绩效审计程序方法 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绩效审计的原理与传统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即搜集某一经济活动及其相关陈述事项的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将结论传递给有关各方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在审计程序和方法上与传统审计具有相似性。但由于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侧重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就决定了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程序和方法。 一、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程序的有益借鉴 从世界范围来看,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大部分国家政府审计的主流,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绩效审计制度,较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其绩效审计已分别占政府审计工作量的85%和50%以上,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审计程序。 美国绩效审计程序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初步调查,收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资料,了解相关背景;二是审查监督管理系统,测试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管理监督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取得相关的证据,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和初步审计目标;三是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提示风险领域;四是实施详细检查,按照审计目标收集足够的相关、重要、充分的证据,以审查项目执行者是否按照项目规划的目标来组织实施,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五是生成审计报告,提出审计结论,汇报管理层,实施跟踪审计。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程序则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在准备阶段,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审计的目的和规模、预估所需要的审计资源、评价审计风险。在计划阶段,要对审计项目的可审性进行充分评估,审计人员要对“找谁了解什么情况?需要查看什么资料?在何种范围进行管理测试”等问题均要在审计工作手册中做出回答。在实施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制定适合绩效审计评估的标准,并做出专业判断。报告阶段出具建设性的绩效审计报告,揭示发现的问题及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 综合比较两国绩效审计程序发现,两国均十分重视绩效审计项目的遴选工作,将选项作为整个审计程序的关键步骤。美国通过审前调查,充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和管理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澳大利亚则通过回答审计工作手册的问题,不断验证项目的可审性。其次,两国均将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作为审计程序的核心步骤,这是绩效审计成败的关键。澳大利亚审计署和美国审计总署均要求审计人员从现有法律、法规中选择合适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进行整理并使之系统化,注重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我国的绩效审计程序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第5章——审计目标 5.2——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的含义(重点理解并掌握) 隐含的表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认定的分类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第13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13.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测试“登记入账销售交易”真实性 二、测试“销售交易”的完整性 三、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 四、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

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 营业收入实质性程序 (一)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教材P293) 认定——目标——设计实施程序——获取证据证明认定,实现目标(二)具体审计目标与财务报表相关认定的实质性程序(教材P293-297)

中级审计师资格考试辅导第四章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

第一部分)第四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审计目标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结果 B?审计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相同的 C.审计目标体系包括审计总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D.审计总目标由审计具体目标组成 2.针对审计项目具体内容确定的审计目的、并对总体审计目标予以细化的是: A.专门审计目标 B.特殊审计目标 C.具体审计目标 D.—般审计目标 3.下列关于审计目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B.审计目标决定了采取什么样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C.审计目标决定了采取什么样的审计证据 D.审计目标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 4.检查财务报表中数字及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可以实现的审计具体目标是: A.估价 B.截止期 C披露 D.机械准确性 5.对审计目标的确定有最直接影响的是: A.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要求 B.审计环境 C.审计目的 D.审计对象 6.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国家审计的首要目标是: A.真实性 B.合法性 C.效益性 D.客观性 7.影响实施阶段内部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重点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的调查

B.与被审计单位的合作情况 C.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初步评价结果 D.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程度 8.对于审计程序来说,不是必不可少的阶段的是: A.编制审计方案 B?发出审计通知书,提出书面承诺要求 C.对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测试 D.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9.财务审计项目的一般审计目标中的总体合理性通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所记录或列报的金额在总体上的正确性做出估计,审计人员使用的方法通常有: A.层层审核方法 B.分析性复合方法 C.监盘方法 D.计算方法 10.按照《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的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结束后.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的日期应当在: A.15 日内 B.30日内 C.60日内 D.90 日内 11.下列工作中,属于审计准备阶段的是: A.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B.对账户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 C.对会计报表总体合理性进行分析性复核 D.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查了解 12.社会审计组织在准备阶段应当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书面文件是: A.审计通知书 B.书面承诺 C.审计业务约定书 D.审计协议 13.审计程序终结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A.复核并审定审计报告 B.建立审计档案 C.提出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 D.写出并上报审计报告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国家审计终结阶段应做的工作有: A.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B.对会计报表各项目实施实质性侧试

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第四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目录 考情分析 内容介绍 内容讲解 【考情分析】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审计程序是实现审计目标的途径和步骤安排。不同的审计主体和不同的审计项目,由于审计目标不同,具体的审计程序也不同。每年考试都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分值4分左右。 本章考试大纲对中级与初级审计师的要求相似,初级在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中仅要求了解。 内容介绍 第一节审计目标 第二节审计程序 第一节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概述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是目的的具体化。审计目的取决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 审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审计界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目标可以多样化。 (二)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 审计目标是审计的方向。不仅影响审计方案的制定,还影响审计的实施和报告。 二、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通常可以划分为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 总体审计目标:是指实施审计要实现的最终目的。 具体审计目标:是总体审计目标的细化,是针对审计项目具体内容所确定的审计目的。 (二)具体审计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是上述总体审计目标在具体审计项目中的细化。 具体审计目标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个别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相关项目审计时均应达到的目标;个别审计目标是按每个审计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只适用于特定的审计项目。

财务审计项目,一般审计目标与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密切相关。审计的过程就是获取支持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的审计证据的过程。 例如,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存货及其金额100万,意味着管理层做出了下列明确的认定:(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存在) (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计价和分摊) 同时,管理层也做出下列隐含的认定: (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完整性) (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权利和义务) 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包括:①存在或发生;②完整性;③权利和义务(资产、负债);④计价和分配;⑤反映和披露。 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可以归为三类:①对各类业务(交易和事项)的认定;②对期末账户余额的认定;③对报表列报的认定。 财务审计项目的一般审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合理性 2.真实性(没多计) 3.完整性(没少计) 4.权利和义务 5.计价正确性(金额没错) 6.截止期正确性(时间没错) 7.过账和汇总正确性 8.分类正确性(科目、报表项目没错) 9.披露正确性 10.合法性 【例题1·单选题】(2016年考生回忆)财务审计一般审计目标中的总体合理性是指: A.各类业务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B.实际存在或发生的金额均已记录或列报 C.记录或列报的金额是实际存在或发生的 D.记录或列报的金额在总体上的正确程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财务审计一般审计目标的总体合理性是指记录或列报的金额在总体上的正确性程度。通常是指审计人员使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或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后对被审计单位所记录或列报的金额在总体上的正确性程度所做的估计。 【例题2·单选题】财务审计项目的一般审计目标中,真实性指的是: A.记录或列报的金额是实际存在或发生的 B.实际存在或发生的金额均已记录或列报 C.各类业务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D.记录或列报的金额的确属于本单位所有或所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选项B对应完整性;选项C对应截止;选项D对应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保证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一方面,可以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依法审计,保障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 一、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重点)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和方法 (一)内部控制审计程序概述 为了论述方便,首先简要分析一下内部控制审计的分类。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不可能都针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更多情况是对其中部分展开。按照涉及内部控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1 、业务循环内部控制审计,所谓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是指对某个业务循环实施的控制,这种审计按照经济组织的业务纵向展开,专门审计业务循环内部控制;2 、非独立部门内部控制审计,这种审计专门针对某个不独立的部门或机构所涉及的内部控制,所谓不独立,是指财务上不独立,没有独立的财务机构,也不单独核算;3 、独立单位内部控制审计,这种审计是对经济组织所属的独立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独立单位是指财务上独立的,可以是投资中心或利润中心,也可以是子公司,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分公司,它们自己本身可能有一套内部控制,同时还要执行经济组织作为整体的内部控制。这三类审计各有各的特点,但在审计程序上,由于独立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相对较复杂,程序最全面,因此以下即以其为蓝本讨论。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与其他审计中作为审计程序的内部控制评价应该有相似之处,因为毕竟两者都是以内部控制为焦点而展开,但由于服务的目标不一致,在程序上也有差别。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是: 1 、了解与记录内部控制;2 、初步评价控制风险;3 、实施符合性测试;4 、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作为一种单独开展的审计,了解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这些准备工作是必须的,因为对内部控制需求越强烈的经济组织,其规模越大,这是必然的;在大规模的组织里,管理高层、各个下属机构的诸多具体的基本情况内部审计人员不可能都熟悉。了解基本情况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条件,否则无从下手。同样大规模的组织内既存在针对整个组织的控制,也存在针对某个部分或某个下属机构的控制,内部审计人员也不可能都熟悉,因此了解内部控制也是必须的。在了解内部控制阶段,还必须初步分析所了解信息,以初步确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规划要实施的符合性测试程序。接下来与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样,实施符合性测试,以获得遵循性的评价,同时最终确定健全性和有效性。最后归纳总结审计结果,提出审计报告。 总结上述,本文认为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为:1 、了解基本情况;2 、了解内部控制; 3 、实施符合性测试;4 、提出审计报告。下面即以该程序为主线展开讨论,其中提出审计报告在内部审计报告中讨论。 (二)了解基本情况 了解基本情况,是了解所要审计内部控制所涉及单位的基本情况,这些情况是展开审计的必要准备和基本条件,影响着整个审计的过程和结果。这些基本情况包括:1 、单位所属的行业和历史沿革(着重于管理沿革);2 、单位组织结构、各机构的人员规模和岗位结构;3 、单位资产规模、生产经营或专业服务的特点规模;4 、主营业务及辅助业务类别、业务量;5 、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组织;等等。这些基本情况可以通过询问管理人员、查阅相关文件、会计和统计资料等方法来获得。 基本情况获得后,审计人员就要适当利用自己专业判断,确定以下内容:1 、业务循环及其大致内容; 2 、必须控制的重要或经常发生的业务; 3 、内部控制应有的严谨程度; 4 、审计应该投入的人力及分工和时间预算。确定业务循环及其大致内容实际是划分业务循环的过程,确定的是审计展开的主线;重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