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审计的方法最新及程序

审计的方法最新及程序

审计的方法最新及程序
审计的方法最新及程序

第一章总论

一、审计的定义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

1、审计的主体

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2、审计的客体

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

3、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4、审计的性质

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关系人

审计的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中的相互有责任

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

只有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的关系,才是审计关系。

(三)审计的基本特征

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树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

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在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公正性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四)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1.审计与会计的联系审计与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两者起源密切相关;两者彼此渗透、融会;两者目的最终一致。

2.审计与会计的区别审计与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产生的基础不同;职能不同;方法不同;工作程序不同。

(五)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客观基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2.社会条件两权分离或经营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

3.掌握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及标致。

二、审计的对象和目的

(一)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指审计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审计客体特指为: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团体;有国有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全民所有制与其他所有制联营企业等;在接受委托的条件下,被指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有关经营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目的是指审计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我国审计的目的: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审计的基本职能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

审计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经济监督是基础,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是经济监督的演进和发展。

五、审计的作用

审计有两方面作用:制约性作用和促进性作用。

(一)审计的制约性作用

表现在:审计可以揭露损失浪费;可以揭露贪污舞弊,可以揭露失职渎职,可以加强廉政建设。

(二)审计的促进性作用

表现在:督促受托经济责任的正确确定和切实履行;督促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和经济利益的正确处理;督促经济效益的充分实现和社会效益的正当保障;督促经营管理的完善;督促加强宏观调控。

第二章审计的分类与方法

一、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1、按审计主体分类

(1)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实施的审计。

(2)内部审计。是指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照所在部门和行政最高负责人的指令所

实施的审计。部门和单位审计必须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

(3)民间审计。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的社会审计组织受委托人委托所实施的审计。

2、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

(1)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单位财政或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审计。

(2)财经法纪审计。是指被审单位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财经法纪情况所进行的专案审计。

(3)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单位经营成果和资金使用效果等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包括:业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

(4)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履行情

况所进行的审计。

3、按审计机关或审计机构与被审单位的关系

(1)外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审计机构或民间审计组织所实施的审计。

(2)内部审计,是指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审计。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1、按审计范围分类,可将审计分为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专项审计。

全部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或全部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审计。

局部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部分会计资料或部分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审计。

专项审计是指根据特定需要或目的进行的审计。

2、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可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事前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发生之前进行的审计。

事中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发生的过程中进行的审计。

事后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结束后进行的审计。

3、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可将审计分为就地审计和送达审计。

就地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或民间审计即社会审计组织派遣审计人员到达被审计单位依法进行的审计。

送达审计是指审计机关通知被审计单位将有关资料在规定的时间送到指定审计地点,由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的审计。

4、按审计动机分类,可将审计分为强制审计、任意审计。

强制审计是指依法行使监督权进行的审计。

任意审计是指根据被审计单位需要委托审计组织进行的审计。

5、按审计是否通知被审单位分类,可将审计分为:预告审计和突击审计。

预告审计是指在审计之前将审计的日期、审计的目的及主要内容,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而进行的审计。

突击审计是指在审计之前未将审计的日期、审计的目的及主要内容,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而进行的审计。

二、审计的方法

审计的方法是指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的的手段。完整的审计方法体系,包括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方法。

(一)审计的技术方法包括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顺序检查法,包括顺查法和逆查法。

(2)范围检查法。包括详查法和抽查法。

(3)资料检查法。包括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分析法。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包括盘存法、调节法、观察法、鉴定法。

1、盘存法,包括直接盘存法和间接盘存法。

直接盘存法是指由审计人员亲自到现场盘点实物,以确定其实有数额的方法。

间接盘存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观察盘点借以确定实物实有数额的方法。

2、调节法是指为验证某一项目数据的正确性,使两个独立和各自分离的相关数据,通过调整而趋一致的审计方法。

调节法主要应用于证实财产物资账实是否相符,证实相关数据是否趋于一致。

注意调节法计算公式的内涵及运用。

3、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亲临审计现场对被审单位的经济管理及业务活动进行实地观察,借以查明被审事项的事实真相的一种审计方法。

观察法适用于观察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观察经济业务的运作过程。

4、鉴定法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技术鉴别等手段来确定实物资产的性能、质量和书面资料真伪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程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一、国家审计机关

主要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种类和类型

(一)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种类

1、中央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署是我国最高国家审计机关,它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和领导全国的审计工作。

2、地方国家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上一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二)西方国家审计机关的类型

1.立法型国家审计机关

2.司法型国家审计机关

3.行政型国家审计机关

二、民间审计组织

民间审计组织是根据国家法律或条例规定,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注册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是指经国家批准、注册登记、依法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单位。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只有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才能承办业务。

(一)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

1、审计业务。包括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

事项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法规、行政法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2、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包括设计财务会计制度及其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担任会计顾问,提供会计、财务、税务和经济管理咨询;代理纳税申报;代理记账;代办申请注册登记,协助拟定合同,章程和其他经济文件;培训财务会计人员;审核企业前景财务资料;资产评估。

3、其他法定审计业务。包括“三资企业的验资、会计报表的审计;股份制企业的验资,改组审计、年度、中期、合并、分立及清算会计报表审计;企业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要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性质和职责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在财政部领导下,经政府批准成立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组织,它是注册会计师的全国性组织。它依法对民间审计进行行业管理,并依法接受财政部、审计署的监督、指导和管理。实施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注册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责为服务、协调、管理。

(三)审计人员

1.我国审计专业技术职称包括:高级审计师、审计师、助理审计师。

2.国家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6条关于“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和《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第4条的具体规定。

3.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在审计实践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对审计人员思想意识、品德修养等方面规定的基本要求。

民间审计人员应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关于“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等五个方面的具体规定。如:

(5)其他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其他责任是指:

?不得有可能损害职业行象的行为。

?不得采用强迫、欺诈、利诱等方式招揽业务。

?不得对自身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

?不得以向他人支付佣金等不正当方式招揽业务。

?不得向客户收取服务费之外的任何利益。

?不得允许他人以本所或本人的名义承办业务。

4.民间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主要掌握民间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种类

按责任形成原因可划分为:违约责任、过失责任(普通过失责任、重大过失责任)、敲诈责任。

按责任性质可划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5.世界各国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同时具备的三项基本条件:专业教育、资格考试、工作经验。

第四章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一、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涵义

1.审计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的专业指南,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2.审计准则的意义:

⑴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

⑵指导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南

⑶衡量审计质量的客观标准

⑷签署审计意见的重要依据

3.审计准则发端于美国,为增强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设立。

(二)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一般公证审计准则。适用于民间审计实施的财务报表审计,主要包括三项:

1、一般准则。

2、工作准则。

3、报告准则。

一般准则是对审计人员提出的要求;工作准则对实施审计行为提出的要求;报告准则是对审计报告提出的要求。

(三)我国审计准则

1、国家审计准则。是指由审计署颁布的,指导国家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国家审计准则包括一般准则、工作准则、报告准则三部分。

2、独立审计准则。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颁布的,指导注册会计师执业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独立审计准则于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是指注册会计师进行民间审计时应遵循的专业标准和各专业标准之间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

(2)独立审计实务公告。

(3)执业规范指南

(4)独立审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是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定要求,具有强制性,执业规范指南不具有强制性。

二、审计依据

1、审计依据是指查明审计客体的行为规范,是据以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的客观尺度。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关系是:审计依据包含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审计依据的种类

(1)按被审计事项合法、合规性的依据划分可分为:法律、法规、制度。

(2)按被审计事项效益性评价的依据划分可分为:历史数据、计划和预算、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

(3)按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依据划分可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3、审计依据的特点是:层次性、相关性、时效性、地域性。

4、审计人员选用审计依据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准确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辩证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

第五章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和行动,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

一、审计准备阶段

审计准备阶段是指从确定审计任务开始,到具体实施审计工作之前的整个准备过程。审计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基础。其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审计任务,确定审计重点

1、审计人员在准备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

(1)下达审计通知书、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2、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民间审计组织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签署的,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等事项的书面文件。

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

(1)签约双方名称。

(2)审计目的。

(3)审计范围。

(4)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5)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6)审计收费。

(7)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

(8)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

(9)违约责任。

(10)其他有关事项。

3、民间审计组织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后,考虑自身的业务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并与委托人就审计业务的性质,审计范围达成共识后,才可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

(二)编制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任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规划。

对审计计划的修订和补充,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的准备和实施阶段之中。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

1、总体审计计划在编制时应包括以下内容:

(1)被审单位概况。

(2)审计目的和范围。

(3)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

(4)重要审计领域和账户。

(5)审计工作日程和时间安排。

(6)审计人员的指派及其他有关内容。

2、具体审计计划内容包括:

(1)审计目标。

(2)审计程序。

(3)执行人及执行时间。

(4)审计工作底稿及索引号。

(5)其他有关内容。

3、编制审计计划应遵循以下步骤:

(1)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分配重要性水平。

(3)考虑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固检查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4)编制审计计划。

二、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是实现审计目标的中间过程,也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

审计人员在实施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有:

(1)进驻被审计单位,进一步了解被审单位的情况;

(2)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3)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实质性测试;

(4)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工作底稿。

三、审计终结阶段

审计人员在终结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有:

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并将其作为编制审计报告的依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正确处理期后事项(包括对会计报表有直接影响需调整的事项和对会计报表没有直接影响但应予以披露的事项),期后事项的审核应在整个审计工作即将结束前完成;

期后事项是指会计报表日与审计外勤工作结束日期间发生的,以及审计外勤工作结束日到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

4、关注或有负债;

或有负债是指由某一特定经济业务造成的,将来可能会发生某种意外情况,因而要由被审计单位负责承担的潜在损失。

5、撰写审计报告;

6、后续审计了解其涵义。

复审期间,原审计结论和决定应照常执行。

新审计准则各科目实质性审计程序

新审计准则实质性审计程序 1001 库存现金实质性审计程序 1. 核对现金日记账期末余额与总账数。 2. 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 。 3. 将库存现金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查明原因并作适当调整,如无法查明原因,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管理权限取得批准后作出调整。 4. 在非资产负债表日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5. 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应在盘点表中注明,并作必要的调整。 6. 抽取大额现金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 7. 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如有跨期收支事项是否作适当调整。 8. 对于非记账本位币的现金,应检查折算汇率的正确性。 9. 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应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如在期末或接受期末时对现金进行监盘等) 10. 验明现金列报的恰当性。 1002 银行存款实质性审计程序 1. 实施货币资金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银行存款明细表,并与总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

2. 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包括编制货币资金收支金额汇总 表、编制现金比率分析表等. 3. 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日记账核对。查明银行存款余额差异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 4. 检查未达账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并对应于不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账的重大事项进行调整。 5. 抽查对账单,将其与银行日记账核对,确定是否存在未入账的情况。 6. 对银行存款账户发函询证。 7. 查明大额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存款的实际情况。 8. 关注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的可收回性。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存款已经部分或全部不能收回的情况下,是否提请被审计单位作出调整。 9. 抽取大额的或有疑问的银行存款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 情况。 10. 对非记账本位币的银行存款进行检查以确定折 算汇率的正确性。 11. 结合上年工作底稿复核银行存款账户的完整性。 12. 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银行存款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 13. 列明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条件的银行存款。

方案-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一、内部控制制度 的主要内容\xa0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检查、测试也就构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 制度的检查、测试中: 1、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 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 2、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为了保证 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种制度。它主要检查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必须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是否经过复核,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 3、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主要是通过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账实核对检查账实是否相符,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保证会十十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 4、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 。 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 、 、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 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其重点是放在对于制度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制度中控制的薄弱环节。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主要有四个步骤。 1、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这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做出记录、描述。审计人员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数据处理系统类型及复杂程度、审计重要性、相关内部控制类型、相关内部控制汜录方式、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等因素,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控制 、会计系统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审计,主要方法包括:(1)查阅前期审计 或审计 底稿;(2)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并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3)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xa0(4)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5)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通过查阅复核以前的审汁情况,可以了解以

审计的方法最新及程序

第一章总论 一、审计的定义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 1、审计的主体 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2、审计的客体 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 3、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4、审计的性质 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关系人 审计的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中的相互有责任 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

只有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的关系,才是审计关系。 (三)审计的基本特征 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树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 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在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公正性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四)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1.审计与会计的联系审计与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两者起源密切相关;两者彼此渗透、融会;两者目的最终一致。 2.审计与会计的区别审计与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产生的基础不同;职能不同;方法不同;工作程序不同。 (五)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客观基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2.社会条件两权分离或经营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 3.掌握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及标致。 二、审计的对象和目的 (一)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指审计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审计客体特指为: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团体;有国有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全民所有制与其他所有制联营企业等;在接受委托的条件下,被指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有关经营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目的是指审计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审计程序(函证、分析程序)

获取审计证据得审计程序 一、审计程序按目得分类(注意,有些概念请先掌握) (一)获取审计证据得总体审计程序(理解掌握) 按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得目得划分,审计程序可以分为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与实质性程序三种,审计准则将审计程序得这三种分类称之为总体审计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第六章展开) 2.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 (展开) 3。实质性程序(展开) (二)风险评估程序 1。含义 风险评估程序就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得程序。 2。目得 风险评估程序得目得就是为了识别与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3.内容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内部其她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与检查。 (三)控制测试 1。含义 控制测试就是为了获取关于控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得有效性而实施得测试,其目得就是测试控制运行得有效性. 2。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就是必要得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得运行就是有效得,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有关认定层次得充分、适当得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得审计证据。 (四)实质性程序 1.含义 实质性程序就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得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得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得审计程序,包括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得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2.实质性程序类别 (1)细节测试就是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得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得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就是否存在错报。细节测试被用于获取与某些认定相关得审计证据,如存在、

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容摘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依法治国和加强对权利的制约与监督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逐步深入,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经济责任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论是从制度到实施,还是从理论到实践,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程序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又称“受托责任”,是指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财产所有者(委托人)将财产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受托人,而形成的受托责任人应负有妥善管理委托人交付的资财,并把履行结果向委托人进行报告的责任。目前通常所称的经济责任审计特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两方面。它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地方的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尝试;1986年12月,审计署制定了《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正式开始;1999年5月,以中办、国办联合下发的“两个规定”为标志,全国各地审计机关全面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机构普遍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获得空前发展。 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国家作为委托人,把有关公共资源

委托给有关人员,他们接受委托后肩负着妥善管理有关资源,并定期报告其管理情况的责任,其报告的情况真实与否需要国家授权的监督机构———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审查,这就是现在普遍开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所依据的法理基础。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与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就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可靠,明确财产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责任。因此,从根本上看,任何一种审计都是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说,广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一切审计。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则是特指我国在近些年来出现的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或者离任审计。下面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对经济责任审计加以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常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出发点是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秩序。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一、一般项目审计工作流程图

二、结算/部门审计工作流程图

三、工作要点说明 (一)审计立项 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审计对象。审计对象包括公司下属的各分子公司,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审计立项需报分管领导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立项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1、审计部通过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 2、由公司董事长、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下达的计划外的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准备 1、确定具体项目审计工作目标与范围。审计的范围、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通常涵盖公司经营活动中与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事务相关的所有业务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销售及收款、采购及付款、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投资与融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披露事务管理等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具体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审计、债权债务审计、成本费用审计、个人借款专项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存货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等 (3)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对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政策、流程、计划、预算、决算、程序、合同协议等遵循、执行情况 (5)专项审计

2、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1)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规模、经营范围、股权结构和资产负债等基本概况(2)组织架构、人员编制、业务构成等资料 (3)财务报表、预算资料、银行账户及其他有关的财务资料 (4)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和职责分工 (5)公司章程、重要经济合同、协议、会议纪要等日常运营资料和有关的政策法规等 (6)以前接受审计情况 (7)当审计对象为某一项目、系统时,背景资料主要指其立项资料、预算资料、合同及相关责任人资料等 3、确定项目审计人员 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应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安排适当的审计人员,成立审计小组,指定审计项目负责人,初步确定审计时间,并对审计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 (三)编写审计方案 审计项目实施前,一般应编制审计方案。审计组应根据审计项目的要求和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编制审计方案。在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不全或实施突击性检查等情况下,审计人员也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制订和完善审计方案。特殊情况,可直接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方案是对从审前调查、组成审计组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中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规划,在发出审计通知书之前召开审计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审计方案,并应由审计部负责人审核批准;实施联合审计的,各模块的审计内容由相应的协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第四讲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重点】掌握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及具体包括的内容;掌握审计的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 【难点】审计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在审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预计课时】6 一、审计程序的概念 也称审计流程、审计过程或审计循环,是指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从准备工作到审计业务结束为止的全部过程。 思考:任何时候审计流程都可以称为审计循环吗 提示:传统审计工作采用的是分项审计,循环审计近年才开始被广泛使用。 二、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了解被审单位概况;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①接受业务委托); 3、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 4、确定重要性标准和审计风险水平; 5、编制审计计划 (②计划审计工作)。 (二)实施阶段(识别/评估/应对)

(③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控制测试 (④风险应对—实施控制测试); 2、实质性测试 (④风险应对—实施实质性程序)。 (三)终结阶段 (⑤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编制审计报告(法律效力)并提出管理建议书(没法律效 力); 4、审计资料归档。 三、审计程序的关键点拓展 1、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前期分析) 内容包括:对委托人委托审计的原因、目的进行分析;被审单位所在行业和业务性质、组织结构和经营状况、内部控制的优劣;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当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时可以拒绝接受委托:委托审计动机不良;业务类型风险很高;内控极不健全;经营状况极差。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在完成前期分析并对分析结果满意时才签订。包括:签约双方的名称、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内容+时间)、双方责任(会计责任

新审计准则各科目实质性审计程序

新审计准则实质性审计程序 1001库存现金实质性审计程序 1.核对现金日记账期末余额与总账数。 2.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 3.将库存现金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查明原因并作适当调整,如无法查明原因,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管理权限取得批准后作出调整。 4.在非资产负债表日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5.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应在盘点表中注明,并作必要的调整。 6.抽取大额现金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 7.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如有跨期收支事项是否作适当调整。 8.对于非记账本位币的现金,应检查折算汇率的正确性。 9.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应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如在期末或接受期末时对现金进行监盘等) 10.验明现金列报的恰当性。 1002银行存款实质性审计程序 1.实施货币资金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银行存款明细表,并与总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 2.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包括编制货币资金收支金额汇总表、编制现金比率分析表等. 3.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日记账核对。查明银行存款余额差异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 4.检查未达账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并对应于不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账的重大事项进行调整。 5.抽查对账单,将其与银行日记账核对,确定是否存在未入账的情况。 6.对银行存款账户发函询证。 7.查明大额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存款的实际情况。 8.关注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的可收回性。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存款已经部分或全部不能收回的情况下,是否提请被审计单位作出调整。 9.抽取大额的或有疑问的银行存款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 10.对非记账本位币的银行存款进行检查以确定折算汇率的正确性。 11.结合上年工作底稿复核银行存款账户的完整性。 12.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银行存款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 13.列明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条件的银行存款。 14.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是否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如调查已注销银行账户的恢复使用情况;直接向被审计单位的顾客询问或函证付款日或退货情况等)15.验明银行存款列报的恰当性。 1015其他货币资金实质性审计程序

竣工结算审计程序和方法

竣工结算及竣工决算 竣工结算:是指一个建设项目施工已完工并经发包人及有关部门验收点交后,按照合同的约定,在原合同价格的基础上编制调整价格,由承包人提出,并经发包人审核签认的,应表达该工程造价为主要内容,并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经济文件的行为。工程竣工结算应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以合同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 竣工决算:竣工验收是建设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在竣工验收之前要编制好竣工决算。竣工决算是建设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总结性文件,是竣工验收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正确编报竣工决算,对于总结分析建设过程的经验教训,提高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水平以及积累技术经济资料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编制竣工决算时要在收集、整理、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照、核实工程变动情况,重新核实个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投资,使竣工决算能够真正反映出建设项目本身实际的价格。 竣工结算审计程序及方法 一、审计目的 根据施工方送审的工程结算资料,实施工程结算审计程序,审核认定该工程结算造价,合理的确定和

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二、审计原则 在进行结算审计过程中,按照合同的约定,在原合同价格的基础上,以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全面审核法和重点审核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审核。 三、工作流程 (1)收集整理资料目录:资料要求全面、充分并能满足工程造价计量、确定需要。 ①设计图纸、图纸会审、施工图纸、竣工图纸; ②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工程结算; ③施工合同、补充合同、补充协议; ④造价工程师证和造价员证; ⑤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招标答疑及施工许可证; ⑥工程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单、工程联系函、隐蔽工程记录、材料签价单、工程实物及有关联系函等。(2)收集计价依据及相关基础数据。 (3)熟悉资料,有针对性踏勘现场,进行必要的实测实量。 (4)进行工程量的计算与校核。 (5)进行材料价格、取费标准的审核。

具体审计程序

第二十二条错误及舞弊具体审计程序 一、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为谋取自身利益,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使组织经济利益遭受损害的不正当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此类舞弊行为: 1、收受贿赂或回扣; 2、将正常情况下可以使组织获利的交易事项转移给他人; 3、贪污、挪用、盗窃组织资财; 4、使组织为虚假的交易事项支付款项; 5、故意隐瞒、错报交易事项; 6、泄露组织的商业秘密; 7、其他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行为。 二、谋取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是指组织内部人员为使本组织获得不当经济利益而其自身也可能获得相关利益,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国家和其他组织或个人利益的不正当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此类舞弊: 1、支付贿赂或回扣; 2、出售不存在或不真实的资产; 3、故意错报交易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事项,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误解而作出不适当的投融资决策; 4、隐瞒或删除应对外披露的重要信息; 5、从事违法违规的经营活动; 6、偷逃税款; 7、其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行为。 三、舞弊的预防 1、舞弊的预防是指采取适当行动防止舞弊的发生,或在舞弊行为发生时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内。 2、建立、健全组织的内部控制并使之得以有效实施是预防舞弊的主要途径。 3、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时,应当关注以下主要内容以协助组织预防舞弊: 1)组织目标的可行性;

2)控制意识和态度的科学性; 3)员工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经营活动授权制度的适当性; 5)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 6)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4、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时发现的舞弊迹象或从其他来源获取的信息,考虑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的性质,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同时就需要实施的舞弊检查提出建议。 四、舞弊的检查 1、舞弊的检查是指实施必要的检查程序,以确定舞弊迹象所显示的舞弊行为是否已经发生。 2、舞弊的检查通常由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的舞弊调查人员、法律顾问及其他专家实施。 3、内部审计人员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舞弊检查: 1)评估舞弊涉及的范围及复杂程度,避免对可能涉及舞弊的人员提供信息或被其所提 供的信息误导; 2)对参与舞弊检查人员的资格、技能和独立性进行评估; 3)设计适当的舞弊检查程序,以确定舞弊者、舞弊程度、舞弊手段及舞弊原因; 4)在舞弊检查过程中与组织适当管理层、专业舞弊调查人员、法律顾问及其他专家保 持必要的沟通; 5)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以避免损害相关组织或人员的合法权益。 4、在舞弊检查工作结束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评价查明的事实,以满足下列要求: 1)确定强化内部控制的措施; 2)设计适当程序,对组织未来检查类似舞弊行为提供指导; 3)使内部审计人员了解、熟悉相关的舞弊迹象特征。 五、舞弊的报告 1、舞弊的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适当管理层报告舞弊预防、检查的情况及结果。 2、在舞弊检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向适当管理层报告:

新审计准则实质性审计程序 一

新审计准则实质性审计程序一1001库存现金实质性审计程序 1.核对现金日记账期末余额与总账数。 2.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 3.将库存现金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查明原因并作适当调整,如无法查明原因,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管理权限取得批准后作出调整。 4.在非资产负债表日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5.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应在盘点表中注明,并作必要的调整。 6.抽取大额现金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 7.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如有跨期收支事项是否作适当调整。 8.对于非记账本位币的现金,应检查折算汇率的正确性。 9.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应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如在期末或接受期末时对现金进行监盘等) 10.验明现金列报的恰当性。 1002银行存款实质性审计程序 1.实施货币资金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银行存款明细表,并与总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

2.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包括编制货币资金收支金额汇总表、编制现金比率分析表等. 3.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日记账核对。查明银行存款余额差异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 4.检查未达账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并对应于不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账的重大事项进行调整。 5.抽查对账单,将其与银行日记账核对,确定是否存在未入账的情况。 6.对银行存款账户发函询证。 7.查明大额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存款的实际情况。 8.关注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的可收回性。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存款已经部分或全部不能收回的情况下,是否提请被审计单位作出调整。 9.抽取大额的或有疑问的银行存款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 10.对非记账本位币的银行存款进行检查以确定折算汇率的正确性。 11.结合上年工作底稿复核银行存款账户的完整性。 12.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银行存款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 13.列明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条件的银行存款。 14.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是否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如调查已注销银行账户的恢复使用情况;直接向被审计单位的顾客询问或函证付款日或退货情况等) 15.验明银行存款列报的恰当性。 1015其他货币资金实质性审计程序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检查、测试也就构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管理制度的检查、测试中: 1、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 2、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种制度。它主要检查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必须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是否经过复核,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 3、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主要是通过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账实核对检查账实是否相符,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保证会十十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 4、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计划、合同、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

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操作流程(精)

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操作流程 一、审计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其主要工作包括: (1了解被审系统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系统基本情况是实施任何信息系统审计的必经程序,对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助于审计组织对系统的组成、环境、运行年限、控制等有初步印象,以决定是否对该系统进行审计,明确审计的难度,所需时间以及人员配备情况等。 了解了基本情况,审计组织就可以大致判断系统的复杂性、管理层对审计的态度、内部控制的状况、以前审计的状况、审计难点与重点,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审计。 (2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外部控制 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防止舞弊和差错而形成的以内部稽核和相互牵制为核心的工作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有力保证。依据控制对象的范围和环境,信息系统内控制度的审计内容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 一般控制是系统运行环境方而的控制,指对信息系统构成要素(人、机器、文件的控制。它已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影响到计算机应用的成败及应用控制的强弱。主要包括:组织控制、操作控制、硬件及系统软件控制和系统安全控制。 应用控制是对信息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是具体的应用系统中用来预测、检测和更正错误和处置不法行为的控制措施,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主要体现在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应用控制具有特殊性,不同的应用系

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环节,因而有着不同的控制问题和不同的控制要求,但是一般可把它划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 通过对信息系统组织机构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安全性控制,硬件、软件资源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等方而的审计分析,建立内部控制强弱评价的指标系统及评价模型,审计人员通过交互式人机对话,输入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内控制审计评价系统则可以进行多级综合审计评价。通过内控制度的审计,实现对系统的预防性控制,检测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3识别重要性 为了有效实现审计目标,合理使用审计资源,在制定审计计划时,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对系统重要性进行适当评估。对重要性的评估一般需要运用专业判断。考虑重要性水平时要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或公用标准,系统的服务对象及业务性质,内控的初评结果。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具体的信息系统环境确定重要性。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越是重要的子系统,就越需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或意见。 (4编制审计计划 经过以上程序,为编制审计计划提供了良好准备,审计人员就可以据以编制总体及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计划包括: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策略;重要问题及重要审计领域;工作进度及时间;审计小组成员分工;重要性确定及风险评估等。 具体计划包括:具体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员及时间限制等。 二、审计实施阶段 做好上诉材料的充分的准备,便可进行审计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对信息系统计划开发阶段的审计

采购审计具体审计程序

采购审计具体审计程序 1、采购申请、供应商选择、下单、审核、收货、检验等岗位是否分离 审计程序: ①与相关部门人员沟通,确认相关岗位是合理分离的;②抽查各 岗位形成的文本资料检查制单、复核人员签名。 2、采购部门所依据的月度物资需求计划是否经授权人员有效审批 审计程序:①抽查每月物资需求计划表,检查是否经适当的审核签字;②从 采购部获取相应月份物资需求计划表与需求部门核对,检查是否有不符的情况。 3、计划外采购申请是否经合理审批计划外采购是否经有效控制 审计程序:①获取计划外采购申请单列表,抽样检查30%,确认是否审批; ②抽取大额计划外采购项目,检查原因并询问计划编制部门,以确定该项目的合理性,及计划外采购的控制效果;③检查计划外请购单编号是否连续,是否经有效控制。 4、物料采购计划是否充分考虑到库存余额 审计程序:①抽取采购量大的物料检查仓库库存;②获取仓库呆滞物料明细表与物料计划和计划外请购核对。 5、合格供应商是否经有效管理新增、减少合格供应商是否经适当的程序及审批 审计程序:①检查新增合格供应商的评估资料,确认是否按规定进行适当的评估与审核程序;②检查大额供货的新供应商是否执行招标程序未执行招标程序的理由是否合理审批程序是否恰当 6、招标程序的使用是否合规、合理 审计程序:①获取招标项目列表,按标的金额从大到小排序并选择前20%的招标项目检查以下资料:②全部的招、投标资料,以了解招标过程是否复核制度的规定;③相应合同文本,以检查实际合同是否按照招标结果签订;④到货及付款资料,以核对交货、付款是否按照招标结果与合同约定执行,或者未执行招标结果的理由及审批情况。 7、合格供应商条件变更是否经合理的审批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时间:2007-11-21 16:00:00 来源:作者:|打印加入收藏夹 【摘要】《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每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到2010年初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浙江省审计厅2005年11月也适时出台了《关于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模式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实际的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本文也试着从实践的角度探索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字】绩效审计程序方法 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绩效审计的原理与传统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即搜集某一经济活动及其相关陈述事项的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将结论传递给有关各方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在审计程序和方法上与传统审计具有相似性。但由于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侧重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就决定了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程序和方法。 一、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程序的有益借鉴 从世界范围来看,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大部分国家政府审计的主流,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绩效审计制度,较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其绩效审计已分别占政府审计工作量的85%和50%以上,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审计程序。 美国绩效审计程序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初步调查,收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资料,了解相关背景;二是审查监督管理系统,测试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管理监督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取得相关的证据,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和初步审计目标;三是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提示风险领域;四是实施详细检查,按照审计目标收集足够的相关、重要、充分的证据,以审查项目执行者是否按照项目规划的目标来组织实施,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五是生成审计报告,提出审计结论,汇报管理层,实施跟踪审计。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程序则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在准备阶段,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审计的目的和规模、预估所需要的审计资源、评价审计风险。在计划阶段,要对审计项目的可审性进行充分评估,审计人员要对“找谁了解什么情况?需要查看什么资料?在何种范围进行管理测试”等问题均要在审计工作手册中做出回答。在实施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制定适合绩效审计评估的标准,并做出专业判断。报告阶段出具建设性的绩效审计报告,揭示发现的问题及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 综合比较两国绩效审计程序发现,两国均十分重视绩效审计项目的遴选工作,将选项作为整个审计程序的关键步骤。美国通过审前调查,充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和管理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澳大利亚则通过回答审计工作手册的问题,不断验证项目的可审性。其次,两国均将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作为审计程序的核心步骤,这是绩效审计成败的关键。澳大利亚审计署和美国审计总署均要求审计人员从现有法律、法规中选择合适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进行整理并使之系统化,注重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我国的绩效审计程序

新版审计程序

新版审计程序 一、当营业收入被高估时 ①营业收入/发生/截止②应收账款/存在 进一步的实质性程序主要包括: ①对营业收入实施分析程序,对有异常情况的项目做进一步调查: a.将本期的营业收入与上期的营业收入、销售预算或预测数等进行比较分析; b.比较本期各月各类营业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查明重大波动的原因; 如果提到营业成本要答毛利率时,还要增加两条: c.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 d.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预算或预测数据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各期之间是否存在重大波动,查明原因;(查收入或成本?高?低?) ②检查营业收入的确认条件、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并保持前后期一致; ③对本期交易额进行测试,抽取本期营业收入账面记录,核查至发货单、客户签收记录等原始单据; ④对营业收入进行截止性测试,重点关注: a.从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明细账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若干天一定金额以上的凭证,与发运凭证核对;(逆查),同时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后若干天的发运凭证,与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明细账核对,以确定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现象;(顺查) b.复核资产负债表日前后销售和发货水平,确定业务活动水平是否异常; c.取得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销售退回记录,检查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 ⑤对应收账款项目实施函证程序,选择主要客户函证本期销售额; ⑥检查应收账款的期后收款情况

二、营业收入存在舞弊迹象, 如:期末收入增加过快,尤其12月份,只有题目中明确提到舞弊时才答下面程序 ①针对收入项目,使用分解的数据进行分析程序。如按产品种类、月份、生产线等,与以前同期进行比较。 ②向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函证相关的条款和背后协议。如商品接受条件、付款标准等 ③询问内部法律顾问或营销人员,了解是否在期末有异常的交易条款。 ④期末或临近期末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发货情况,并实施相应的截止测试 ⑤对于通过电子方式生成、处理、记录的信息,通过测试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确定其准确性。 ⑥关注被审计单位次年初的退货情况。 三、高估本期收入,导致应收账款虚增(招投标、业绩评价、行业不景气) 应收帐款/存在 ①对应收账款项目实施函证程序。(★★★) ②对应收账款贷方发生额进行分析,关注是资金流入、坏账冲销、还是债务重组等,尤其关注关联方交易。 ③检查应收账款的期后收款情况。(★★★) ④实施如下分析程序: a.复核应收账款借方累计发生额与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合理,并将当期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与管理层考核指标比较和被审计相关赊销政策比较,如存在异常应查明原因;(一般与信用政策和市场行情等有关,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b.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并与被审计单位相关赊销政策、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指标、同行业同期相关指标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重大异常。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程序及模板

审计程序及相关模板 一、建设项目审计计划阶段 (一)建设项目审计计划的构成 建设项目审计计划,是确定建设项目审计时间、审计地点、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安排的文件,是实施审计的重要依据。它由上级统一组织的建设项目审计、自行安排的建设项目审计、授权的建设项目审计、政府和部门交办的建设项目审计和其它部门交办的建设项目审计五种类型组成。 1、上级统一组织的建设项目审计。统一组织的建设项目审计,是由上级机关制订统一审计计划,编制统一的审计工作方案,由各级审计机关的建设项目审计部门统一开展的建设项目审计。基本为每一计划年度统一部署和安排一次,这种组织方式和审计计划是基于充分利用审计资源,突出审计重点,落实审计目标为基点而安排部署的,也是实现建设项目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的体现和重要方式。 2、自行安排审计的建设项目审计。自行安排审计的建设项目审计,是审计机关根据自己的审计力量,在本机关审计管辖和分工范围内,充分考虑本级政府工作重心和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以及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开展审计的建设项目。 3、授权审计的建设项目。授权审计的建设项目,是上级审计机关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的、属于上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在编制年度建设项目审计计划时,上级审计机关根据自己的力量情况、以及对审计结果使用的要求,将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被审计单位的建设项目,根据需要授权有资格的下一级审计机关审计,充分发挥审和利用审计体系的整体功能,加强审计监督。 4、政府要求或交办需审计的建设项目。政府交办要审计的建设项目,是各级政府按照一定程序,要求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项目。也要纳入建设项目审计计划,审计机关属行政序列,是本级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在审计业务上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的同时,主要接受本级政府的行政领导。因此,对于政府交办属于审计机关法定职责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审计机关也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列入项目计划。 5、其他交办、委托或举报需审计的建设项目。除以上各类项目外,还有其他一些项目,需要列入审计项目计划。一类是本级政府领导部门要求审计机关审计的建设项目,如本级党委、人大、政协等交办的项目。另一类是其他部门委托审计机关审计的建设项目,如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或综合部门等委托审计机关审计或提请审计机关配合审计的建设项目。以及接受群众举报、配合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稽查特派员,对审计有直接关系的审

审计流程图

审计实务 审计流程图计划阶段 审计过程 (要求及期望的审计操作) 计划阶段 承接新客户及延续上年客户 1、承接新客户或决定来年继续担任原客户审计师之前应考虑一下问题: -对承接新客户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考虑客户的诚信情况 执行与前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程序。-考虑对事务所的独立性要求,包括有无潜在的利益冲突 -有无足够人员及是否存在妨碍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事宜,确定项目负责合伙人及负责经理。 如有重大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应执行适当咨询程序 2、按审计控制系统应用说明的要求确定复核合伙人。 3、获得反映相关条件或条款的已签字的业务约定书并每年重新发布或书面确认已存在的条款仍然有效。 项目组预备会 4、进行全组动员,人员包括项目合伙人,及所有主要项目人员、计划RACE、CEF、RAC相关工作。 风险评估与控制环境 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应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需要了解的程度。控制及其文件的运用 承接新客户及延续上年客户 1 通过填写客户评价表来评价是否承接新客户或继续接受客户 记录与前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2 按事务所客户承接管理批准程 序要求签署客户评价表。 3 签署业务约定书 4 记录并保存相关会议结果 5 根据预备会结果,使用模板,开

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 6、客户走访与了解 索取/更新被审计单位相关经营业务、行业信息及公司、组织结构资料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与审计风险。—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分析近期的财务及非财务方面的信息。 —查阅被审计单位文件、内部控制手册:其所使用的会计、审计及相关法规等。 —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经营场所和设备等。 与客户讨论其经营目标、经营风险及客户的期望,并讨论相互合作关系、关注事项、期望提交的财务报告及时间期限等。在取得上述信息后,我们应考虑所采取的行动,如审计团队的安排、沟通事项及预计的收费。 7对客户持续经营能力的考虑 8考虑每个审计区域的舞弊风险,包括考虑每个审计区域不适当的资源风险及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 控制系统及计算机监控 9获取/更新会计系统,计算机环境,及基础计算机控制程序的足够信息,记录并评估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并得以执行,一边制订每个审计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注意:如不期望依赖内部控制,也应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 10利用上述信息证实和评价存在的重6 记录并保存相关的会议结果,其 主要事项应被包括在审计策略备忘录中。 7-8 使用模板,记录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整体层面。 9 使用模板,记录对CEF及RAC 的了解 10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影响。完成RACE、CEF、RAC。并将风险评估结果的对策在审计策略备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