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转化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转化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转化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转化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一个描述语法的一个术语,他在1957年所写的《语法结构》的出版是转换-生成语法诞生的标志。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

在1957年所出版的《语法结构》和1965年的《语法理论要略》两书被乔姆斯基称为“标准理论”。此后他又修正了些许这些理论,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后又修订扩展的标准理论,形成“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

主要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义解释。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影响

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很大地冲击了当时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先天机制,他认为不仅应该研究语言行为,而且应该研究语言能力,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论。他认为布龙菲尔德等人的理论只是研究了语言行为,不能说明语言能力。语言理论应该解释人类天生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自己的学说是理性主义的,而布龙菲尔德的学说则是经验主义的。

也称转换-生成语法。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学说。创建人N.乔姆斯基。1957年他的第一部专著《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这种学说的诞生。最先起来响应的有语音学家M.哈利,语义学家J.卡茨,句法学家P.波斯塔尔,心理学家J.A.福多等。这个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学派,在几年内就一跃而为国际语言学界的重要流派。但是到了60年代后期,就内部分裂,70年代后更是声威渐减,而80年代又趋上升。目前该学派有东北语言学会与欧亚语言学会两个国际性组织,出版《语言学探索》等国际性学术刊物。

性质生成语法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语法学。其研究对象是内在性语言,而不是一般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外表化语言。外表化的语言指言语行为,说出来的话,音义结合的词句等;内在性的语言指人脑对语法结构的认识,以心理形式体现。

范围生成语法学研究范围限于人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的使用。生成语法学一般不研究话语的社会内容、交际功能和说话的环境等等。

目标过去结构主义语言学以观察语言现象并把它分类为目标,致力于搜集和处理语言素材;生成语法学以描写和解释语言能力为目标,提出语法假设和理论来揭示其规律,说明其原因。例如它要说明儿童为什么能在2、3年内学会语言。

表达方式生成语法学与传统语法学的一个区别,是它使用数学那样的符号和公式来规定概念,表达规则,所以称为形式化的语法。

生成语法学家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大脑的一种独特的认知系统──语法系统,因此乔姆斯基认为它属于经验科学,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学,最终将归入研究人脑机制的生物学。乔姆斯基说,与其把生成语法看作一种理论,不如看作一门“学科”,其性质和研究方法与以往的语言学有本质的区别,而与其他自然科学则基本一致。

发展过程一般人认为,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有4个发展阶段,但是他本人认为只有两个转折点。下文按他本人的意见,分语法规则系统和语法原则系统两项来叙述。

60年代的语法规则系统早期的生成语法学家研究以数学的集合论为语法研究的基础。他们认为,每种语言都是句子的无穷集合,不能列举,只能用规则描述,因此学语言的人不可能一句句地学会,必须掌握语法规律。但是,一般人虽有说话和听话的能力,却并不意识到有哪些规律在起作用。生成语法学家认为,应该假设一套规则来描写语言能力。例如用语类规则来描述句子、词组等各种语类的内部结构,用S→NP+VP来表示一个句子,句子(sentence)由一个名词词组 (noun phrase)加上一个动词词组(verb phrase)构成。这种精确的、形式化的语法称为生成语法。20世纪80-90年代曾邦哲从符号学的系统科学(《结构论》)观提出英语的语序结构由Vi.j.、Aj.v.(l.,a.,m.)、Nc.u.、P(C)四种词符的六种关联或连接模式相加展开构成。

他们认为,传统语法学的规则太含混,只能意会,不易发展成精密科学;结构主义语法学的规则又内容太贫乏,只能作成分分析,不易揭示丰富多彩的语言规律。他们主张采用更加灵活的规则──转换规则,以便反映出下面这种规律:“他吃了这个苹果”,“他把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他吃了”,这3个句子虽然表面不同,但彼此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转换规则也用形式化的符号表达,例如用X—V—NP→NP—X—V表示名词词组NP在句中变换了位置。用转换规则的语法叫转换语法,既生成又转换的语法叫转换-生成语法。现在一般称生成语法。

人的语言知识不仅有句法结构方面,也有语音和语义方面。例如我们都知道句子中哪个词应该读得最重,某个句子是什么意思等等,因此完整的生成语法应该包括音系规则和语义规则,分别描写人们头脑中潜在的音系知识和语义知识。

乔姆斯基于1957年后做了几年研究,到了1965年便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成语法系统,包括语类、转换、音系、语义 4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有一定的顺序关系。每个子系统都有一套规则,规则之间有一定的使用顺序,像

用数学公式一样,逐步推导出句子来,不同的规则推导出不同的句子。这样,生成语法系统好比一部机械装置,运转起来能够生成某种语言中的一切合格的句子,而且只能生成那些合格的句子。

80年代的语法原则系统经过不断研究,生成语法规则越来越丰富,规则系统也越来越复杂,结果是有利于描写,却不利于解释,不利于说明儿童怎么掌握语法。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乔姆斯基从70年代起另辟蹊径。他认为,语法能力体现在辨别哪些句子合格,哪些句子不合格上,想要反映这种能力,不一定靠假设具体的规则来生成一切合格的句子,也可以靠假设更概括的原则来排除那些不合格的句子。他觉得,掌握语法主要是掌握一些抽象的原则,于是他逐步转而深入研究什么是原则,原则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

原则的第一个作用是限制句子结构。例如“他不怕生病”可以改说成“生病,他不怕”,但是“他因为生病没有来”不可改为“生病,他因为没有来”。这是因为前一句虽把“生病”提前,动词“怕”能够管住后面的“空位”,后一句把“生病”提前,介词“因为”就管不住后面的“空位”了。这种空位他认为在语法上属于“空语类”,它必须受到严格控制,否则就不成句。这种对句子结构加以限制的原则叫做管辖,它是一个概括性原则,可以说明许多现象。例如英语要表达“谁买了什么”,可以说 Who bought what,但不可说What did who buy;要表达“他看起来年轻”,可以说 He seems to be young,但不可说He seems is young;又如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可以省略主语,英语、法语却不可以。以上现象,表面上好象彼此毫不相关,其实与空位的管辖有关。

原则的另一个作用是限制语义解释。在“小张说小李批评了他自己”中,“他自己”指“小李”,不指“小张”;而在“小张说小李批评了他”中,“他”可以指“小张”,不能指“小李”。这是因为“他自己”所指的对象必须约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他”所指的对象则不在此范围之内。这个把语义解释加以限制的原则叫做约束。它也能说明不同语言中的各种现象,假如把以上这两个句子译成其他语言,语义解释也受到类似的限制。除以上所说这两条原则以外,还有其他原则,共同组成语法的原则系统。由于80年代的生成语法用原则系统取代了60年代的规则系统。现在通常用“管辖与约束理论”来概称对普遍语法原则系统的研究,简称“管约论”。

原则有普遍性,又有组合性。几条原则配合起来可以说明一组语言事实,另外几条原则配合起来又可以说明另一组语言事实。用为数不多的原则就可以解释各种语言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就象使用组合式家具那样方便。用普遍语法的组合理论最能说明各国儿童为什么都能在短短的2、3年内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这在乔姆斯基看来,就是揭示人脑语言思维规律的科学假设。

评价和影响对于生成语法,人们毁誉不一。当前活跃在国际语言学理论界的孟德鸠语法、广义的词组结构语法、词汇-功能语法、关系语法等各派学者均与生成语法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他们接受乔姆斯基某些观点,却又反对他的另一些观点(见N.乔姆斯基)。但是有两点大家基本上承认:生成语法与比它早出现的理论相比,有根本突破;对比它后出现的理论有巨大影响。

系统功能语言学

基本概念

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functional linguistics)为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 创立。英文论点如下:

Systemic Grammar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linguistic theor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language.

Secondly, it views language as a form of doing rather than a form of knowing. It distinguishes linguistic behaviour potential from actual linguistic behaviour.

Thirdly, it gives a relatively high priority to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r languages and particular varieties of languages.

Fourthly, it explains a number of aspects of language in terms of clines (i.e. ungrammatical →more unusual →less unusual →less usual→ grammatical).

Fifthly, it seeks verification of its hypotheses by means of observation from texts and by means of statistical techniques.

Lastly, it has as its central category the category of the system.

中文翻译:

相对于其它语言理论,系统功能语法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它非常关注语言的社会属性,如何实现社会功能。

其次,它把语言看做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认识。并且在可能的语言行为和实际的语言行为间进行区分。

第三,更加重视对个别语言、个别语言变体的分析。

第四,用“连续性”解释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不符合语法——不符合习惯——有点不符合习惯——比较符合习惯——合乎语法)

第五,通过语篇的观察和统计手段验证其假说。

最后,其核心类别是系统的类别。

形成背景

1、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1884-1942)+《社会学渊源》3点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以研究土著文化著称,是“人类学功能学派” 的创始人。他对语言理论最重要

的贡献莫过于强调语言的功能,强调语境研究的重要性。他使用“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探讨语义,认为话语应放在全部的生活方式情景中去理解,话语的意义实质上就是当时当地正在发生的人的活动。

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和“意义是语境中的功能”的思想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为后来的弗斯“语境学说”(contexturalism)和韩礼德关于语言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历史的铺垫。(韩礼德语言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纯理功能的思想受马林诺夫斯基影响,马研究土著人的语言时报导过土著人使用语言是为了表达“寒暄”功能,“实用”功能和“巫术”功能。寒暄功能相当于韩氏的人际功能,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建立人际关系,但在深度上不足。后两者相当于韩氏的概念功能,涉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内容,但人们要表述的过程概念不止于此。)

2、弗斯(J.R.Firth,1890-1960)

弗斯在语言学研究中所持观点有四:(1)语言学的中心是研究意义和语境;(2)英国的语言学家应讨论语言学

史;(3)应当研究音系学,特别是他本人发展了“音韵分析”(prosodicanalysis)的模式;(4)应当研究和描写印度和

南亚诸语言,特别是拼字法和音系学。他在(1)和(3)方面的成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罗宾斯:“语言学在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和弗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他的语言环境理论,或更概括地说,是他在语义方面的语境理论,和音位学中的韵律分析。”)

首先,就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来说,第一项甚为重要。受马利诺夫斯基影响,弗斯认识到语言研究应采用功能的方

法和社会学的方法。弗斯认为语言学的主要目标是分析话语(utterance)的意义;鉴于话语是在真实语境下进行的,

它们所衍生的意义应当与语境有联系。在这方面,他丰富了马利诺夫斯基的语境理论,制订了情景语境的具体框架:

(1)参与者的有关特征:人物、人品

a.参与者的言语活动

b.参与者的非言语活动

(2)有关事物

(3)言语活动的影响

其次,弗斯认为没有必要区分语言系统(langue)和言语(parole)。相反,他坚持的一个分析原则是区别“结

构”(structure)和“系统”(system)。结构包括内部句法结构的成分,这些成分在相互可以预期的顺序的情况下各有位置。可通用的项目或单位的系统用来说明这些成分的聚合价值。由于弗斯把“系统”一词重新定义为聚合关系,他的学生后来发展了系统语法(systemicgrammar)。

再次,弗斯认为语言是说话人所谈事件的集合,是活动的方式,是做“事情”的方法,因此语言学家应当研究事

件本身。弗斯的这些观点使得英国的主流语言学家基本上走的是功能主义的、社会学的道路。所谓系统就是“聚合”,就是“选择”,而且是第一性的观点,决定了语言的使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这相当于我国“约定俗成”的传统。《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胡壮麟

3、弗斯→韩礼德

对弗斯的评价:

关于弗斯的语言理论,英国学家刚特·克利斯(Gunther Kress)曾提出两条中肯的批评意见。

第一,弗斯从来没有全面的、系统的阐述过自己的理论,他的论文之间缺少一种有机的联系,所以人们很难找出其理论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弗斯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术语或范畴来使各个层次上的描写联系起来。(例如,在论述语境功能时,他没有规定各种语言单位的语境都是什么,他们之间又是如何联系起来等。他的音位理论也缺少一套系统的术语。)最后应该加上一条:弗斯的文章意思模糊,文字晦涩,很难读懂。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

说,虽然弗斯受到了很多批评,可是批评者“一般都不懂得弗斯说的究竟是些什么。”!!!(《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外语教研社1999年298页)

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基本理论并把它系统化地表述清楚了的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

韩礼德从弗斯那继承了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是“语言环境”(context of situation),认为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境有密切联系,并受其影响。韩礼德进一步发展了“语言环境”学说,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提出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第二是“系统”(system)概念。但他重新规定了“系统”意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范畴。

(韩礼德在1985年的一篇文章《系统理论的背景》中写到:当然,“系统”这个概念是源于弗斯的,系统理论也由此得名。与其他大多数基本的概念不同的是,这里所讲的系统只是存在于弗斯的理论框架中,而大多数基本概念(后面!)在索绪尔之后的语言学家中颇为常见,尤其是欧洲的流派。——《韩礼德语言学文集》)(语言系统这个概念是由索绪尔最早提出来的,即索绪尔把语言称作一个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的符号系统。这以后,大多数语言学家把语言看作是“系统的系统”,是“语言单位按一定次序,并且在层次与层次之间有关联的排列”。系统的概念在伦敦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中有了新的定义。弗斯把语言的聚合关系叫做“系统”,把组合关系叫做“结构”。叶姆斯列夫区分了语言的抽象的“系统”和“过程”,系统的底层是聚合关系,过程的底层是链接关系,即组合关系。。。<概论>14页韩礼德的系统思想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便可产生结构。)

也就是说韩礼德避免了弗斯的缺点,把自己的理论阐述的清楚明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式,准确定义了术语的含义及各种关系,正因为这样,他的系统语言学影响较大。

系统语言学的特点

(系统语言学VS转换生成语法/韩礼德VS乔姆斯基)

(当代语言学届,主要有两大对立派别,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是针锋相对的,甚至是“不共戴天”的,上一讲我们了解了形式主义学派的主要语言理论,即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功能语言学派。韩礼德建立和发展的当代系统—功能语法常被称为系统语法或系统语言学<也有人称之为“功能语言学”或“功能语法”,但我认为,严格地说,,韩礼德的语言理论模式应称为“系统语法(语言学)”或“系统功能语法(语言学)”,这样就可明确地把它与其他

相关学派(如布拉格学派、狄克(S.Dik,1940-95)的“功能语法”等)区分开来。>(而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中期,韩礼德探索并发展了系统语法理论,六十年代中期,韩礼德集中精力探讨了语言的功能问题,到七十年代初,基本上形成了他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七十年代后,韩礼德把重点转向语言与社会学和符号学的关系上),显而易见,系统功能语言分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部分,而功能语法是以系统理论为基础演变而成的。)总体来说,系统语言学不仅研究语言的性质、语言过程和语言的共同特点等根本性问题,而且探讨语言学的应用问题。系统语言学主张描写主义,反对规定主义。。。与层次语言学与层次语法和法位学语法?最为接近,与转换生成语法区别最大。另《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主要差别》2002年第4期外语研究朱永生及《系统功能语言语法概论》胡壮麟等那么,我们所说的韩礼德的系统语言学与之前的伦敦学派,或者干脆说与所存在的其他若干语言学派相比,有那些不同,即它的特点有哪些呢?!)

第一、系统语学家十分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及如何实现这些社会功能,所以系统语言学家集中力量去发现和描写由于社会情境和说话人的情况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言变体,以及这些变体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因此,系统语言学最容易应用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它与文体学也有密切关系。这一特点正是系统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的根本区别:系统语言学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不重视语言的心理基础;转换生成语法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言,不过问语言与社会的紧密关系。

第二、系统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方式(a form of ‘doing’),而不是“知识”方式(a form ‘knowing’)。在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之后,类似于这样划分乔姆斯基区分的是“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韩礼德的区分是“语言行为潜势”(linguistic behavior potential)和“实际语言行为”(actual linguistic behavior)。这二者的区别不在于“言语”上,他们都认为言语是讲话人实际说出的话。他们的区别在于如何认识“语言”。韩礼德认为,语言不是人的一种知识能力,而是“文化和社会所允许的选择范围”,也就是“在语言行为上所能够做的事情的范围”。所以,所谓“语言”就是讲话人“能做”什么,所谓“言语”就是讲话人“实际做了”什么。乔姆斯基所说的“知识”是语言的心理学范畴,“语言能力”是个人的特性;韩礼德的“做事”的方式属于语言的社会范畴,即语言与环境的关系,“语言行为潜势”属于一个语言社团的特性。这一点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区别于转换生成语言学乃至其他众多语言学派别的重要标志。

第三、系统语言学比较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并且认为这种描写本身就是语言学的目的之一,而不是为了发现语言的普遍现象。转换生成语法更重视发现语言的普遍现象,调查个别语言只是一种手段而已。用韩礼德的话说,语言间的普遍现象不仅琐碎,而且本身没有多少研究价值。人类语言共同遵守的规则是最容易为人们所掌握或学习的,因此研究这些规则对于促进人类交际没有多大帮助。相反,只有语言间的差异尤其是这些差异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才是真正重要的,认识和掌握这些差异会有助于克服其造成的交际障碍。在这一点上,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派无疑是针锋相对的。

第四、系统语言学用“连续体”(continuum)的概念来解释复杂的语言事实,引进了“阶”(scale)和“精密阶”(scale of delicacy)两个概念。…刘润请《西方语言学流派》301页这样一来,在实际的语言描写中,系统语法既能从最简单、最明显的切分入手,逐步进行越来越细致的区分,又不忘记包含细小概念的更大范畴。

第五、系统语言学以“系统”作为基本范畴。韩礼德继承了Firth的“系统”概念,把语言看作是一套系统。每一个系统就是语言行为中的一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即在特定环境中可以选用的一组语言形式。“系统”这个概念是系统语言学的出发点,是它区别于其他语言理论的根本范畴。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知道,韩礼德的语言理论是从社会学角度阐述的,韩礼德把语言看作社会符号,是人们有目的地用来在语境中表达意义的资源(关于从古代以来的两种语言观点:语言规则说VS语言资源说——韩礼德1977《关于语言的一些观点》)。“一个理论的价值在于人们可资以利用”,因而他总是认为语言理论本质上是面向消费者的。“把语言看作社会符号学”,意味着“在社会文化语境内解释语言,而文化本身是以符号学的词语作解释。语言既强调社会结构和系统,也使其符号化”。语言的这种“双重功能”使意义的表达方式多样化,“从后院的闲言碎语到叙述体小说和史诗”。那么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体现韩礼德的语言与社会文化关系的理论和方法无疑就是他的理论的重点和精髓,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理论。)

(一)系统(System)

在弗斯语言学中,系统是与结构相对立的聚合关系,但弗斯没有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关系。韩礼德的贡献是把语言看作符号资源,语言描写的应当是系统资源,而不是结构,也就是说,系统是第一性的。语言既然被看作符号资源,对语言的描写实际上是对选择的描写。这样,他又明确了在索绪尔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中,聚合关系是第一性的,组合是选择的结果,是第二性的。

(二)语境(Context)

语境的重要性早已为伦敦学派的马利诺夫斯基和弗斯所确认。韩礼德进一步明确了语言存在于语境(如会场、教室、语篇)之中,人们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交换意义的,因此应当从外部来研究语言,而不是内部。因为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不是“完美的自足系统”。其次,韩礼德对“情景语境”从理论上阐明“一方面它是社会环境之间的有规律的关系,另一方面它对语言从功能上加以组织”。再一方面,韩礼德把语境分解为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语场指语言使用时所要表达的话题内容和活动,具体说,即话语参与者正在从事的活动。语旨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角色和相互关系,以及交际意图。语式指进行交际所采用的信道,语篇的符号构成和修辞方式。

(三)功能(Function)

马利诺夫斯基虽然是功能主义者,但他主要在人类学研究中探索功能主义的方法。在语言学研究中这个任务由韩礼德完成。他在六、七十年代潜心研究语言的功能主义解释,最后总结了3个元功能 (meta-function)和它们在语言中的体现,具体为:

———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metafunction):语言是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事物和过程的反映,是所说的内容在语言范畴中表现为及物性(transitivity)、归一性(polarity)和语态(voice)。

———人际元功能(interpersonalmetafunction):语言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意义的活动和做事的手段,必然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在语言中由语气(mood)、情态(modality)、语调(key)等范畴体现。

———语篇元功能(textualmetafunction):上述两种功能最后要由语言使用者把它们组织成语篇才能实现。语篇功能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从而使语言使用者只能生成与语境相匹配的语篇。

不仅如此,各范畴的具体成分无不为了实现一定的功能,如一个小句的及物性是由参与者(participant)、过程(process)和环境(circumstance)等功能成分构成的,语气是由语气成分(Mood)和剩余成分(Residue)组成的,主位

结构由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组成,信息结构由新信息(New)和已知信息(Given)组成等。

(四)语篇(Text)

早在1978年,韩礼德就指出组成语言的不是句子,而是语篇或话语。后来又说,“对一个语言学家来说,描写语言而不说明语篇是徒劳无功的;描写语篇而不结合语言是空洞的”。

(五)语域(Register)

语域理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方言VS语域)与方言变异(dialectvariation,表示社会结构的差异,即各种各样的社会层级)不同,语域说明语言使用时的各种变异现象,即社会活动过程中的种种差异。它是语言使用者与语境的各个方面互动的结果。这些都是语境的变量,语言使用者可以在有关变量下预见所要交换的信息和所要使用的语言。由此可见,语场、语旨和语式的语境理论奠定了语域的理论基础。

(六)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

这里,韩礼德对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习得的概念做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解释。语言习得应当是人类通过“习得”如何用语言来完成各种功能的方法来“学得”运用语言来表示意义。韩早期的工作便是研究儿童如何习得第一语言的各种功能。根据韩礼德的研究,婴儿在开始爬行后,有了时空的概念,由此创造了意义。照顾婴儿的母亲与她的婴儿共享构建意义的过程,深信婴儿正在咿呀学语。韩礼德举了这样一个实例,妈妈把婴儿抱在膝上,拿起一个玩具兔子,婴儿则盯住这个玩具:

(转化成俄语!增加新鲜感)Mother:There he goes(!它跑了!)

Child:[uuu]

Mother:Oh,you want me to throw him up again, do you? All right. There he goes(!喔,你要我再抛一下,是吗?好,它跑了!)

Child:[loudly][mng]

Mother:No,That’s enough. Let’s find something else to do(.不玩了,玩够了。让我们玩点别的。) 虽然一直都是妈妈在说话,但她接受孩子的反应,犹如在进行话轮的转换。孩子出声的变化,使对话得以进行, 也使孩子逐步学得妈妈提供的语言模式和表示的意义。

(七)认知

韩礼德早在1967年便谈到及物性和认知的关系。及物性是有关认知内容的选择的集合,是对语言外经验的语言表达。他又认为,在语义系统更高的层次上,意义的表达有认知的、社会的、美学的等等。这就是说,意义的识解是社会的主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语言识解人的经验和语言实施社会过程、社会交往,两者是互补的。

(八)适用语言学

近年来,韩礼德提出建立一个“适用语言学”(appliablelinguistics)的号召,而适用语言学的工作机制便是以

“社会理据”(socialaccountability)来解释和描写语义发生的。(——可参考2007年11月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23卷第6期解读韩礼德的AppliableLinguistics胡壮麟)

由此可见,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语义系统可以定义为一种功能的或功能导向的意义潜势,是为编码某些语言外符号系统的可供选择的网络,或者是包括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成分的系统网络。

韩礼德与汉语

韩礼德与汉语的渊源,韩礼德的语言之旅始于汉语,一本《“元朝秘史”汉译本的语言》使欧洲语言学开始关注韩礼德,也关注汉语研究。

韩礼德本人在《韩礼德语言学文集》的前言中就说到,“我最初所受的语言学训练是汉语研究,而且我一直期望把汉语和汉语方言研究作为我研究普通语言学的主要领域,然而。。。”(一有然而、但是之类的转折词我们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了,呵呵,不过,我们也不做追究了,他没如愿的做成汉语研究也是有政治原因的!)而且,我们也都知道,他在中国时师从罗常培和王力,在<文集>中(1985年《系统理论的背景》),他写道:下面我要提到的五位学者,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丰富、崭新而又令人兴奋的对语言的见解。。。在中国,罗常培先生告诉我历时语言关,并且帮助我认识印欧语系之外的一种语言体系。王力先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包括方言的研究方法,语法的语义基础,中国的语言学历史等等。。。——《韩礼德文集8-汉语语言研究》(汉译本)韩礼德的汉语研究涉及中世纪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汉语音韵学、语法和话语四部分。

比如在汉语语法的研究方面,韩礼德在《“元朝秘史”汉译本的语言》和论文“现代汉语的语法范畴”中,运用结构主义的描写方法,结合他的导师弗斯的关于系统和搭配的观点,分别对我国的14世纪北方官话和现代汉语进行了语言学分析,其理论和方法有很多新颖之处。1)语境分析…;2)“共时”与“历时”的关系…;3)语法范畴…;4)全面度和效度…;5)欧洲结构主义的描写…——《概论》

语言学概论

一、填空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3、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语。 4、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5、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6、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7、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8、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9、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11、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和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12、语言系统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1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4、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看是不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第三章) 一、填空 1、语音的自然属性包括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心理属性。 2、国际音标遵守音素和音标一个对应一个的原则。 3、音位变体分条件变体、自由变体两种。 4、汉语的调位可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 5、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圆唇与否、舌位高低、舌位的前后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6、辅音的发音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 《语言学概论》练习6参考答案(第七章语言演变与分化) 一、填空 1、社会和交际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2、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它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反应也最灵敏。 3、社会方言的差异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术语、阶层方言。 4、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划分地域方言的主要依据也是语音。 5、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6、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分布最广、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是印欧语系。 7、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语言学学习方法.

语言学的学习方法 语言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和其他学科一样,它是由对语言的认识及基于这种认识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相关概念交织在一起的理论体系。语言学又是一个动态的学科,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完成,因而关于语言的许多问题并没有直接的答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索。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首先是术语这个“拦路虎”。作为一门科学,语言学需要运用一套术语来建立一些科学的概念。学习语言学就不可避免地要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述。掌握术语和概念的根本方法在于理解,包括每个概念的定义和所指的语言现象,以及各个概念在语言学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才能对语言有比较理性的认识,用于指导语言实践。 其次是语言的理论问题。由于语言自身的复杂性和人们对于语言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有关语言的理论非常繁杂。尽管本科阶段的教材不可能包括全部的语言理论,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仍然会遇到考察同一语言现象的不同方法。比如对于发音中的同化现象,语音学和音系学就有不同的考察方法;句子的意义问题也有语义和语用两种看法;语法的研究方法在本教材中就介绍了多种,等等。这些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不过是从不同角度去考察语言的现象,比如,that’s an interesting hat这句话,从语义的角度,我们只需要解释其字面的意义,而从语用的角度我们就要考虑说话人的场合、语气和态度,并据此判断这句话是称赞还是贬斥。学习和接受不同的理论能够训练我们看问题的全面性,帮助我们提高思辨能力。 第三是语言研究的方法问题。方法的根基是理论,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 样的方法。作为科学,语言学理论必须具有穷尽性、一致性和简洁性。研究语言的方法无外乎有两种:一是演绎,二是推理。我们可以通过收集语言事实找出语言的规律,也可以通过建立某种假设再用语言事实进行验证。不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以语言事实为依据。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语言现象,结合所学的语言学理论、概念和方法不断思考,不断验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得出自己的结论。篇二:语言学的学科性质与学习方法 语言科学从19世纪初创立以来,作为独立的学科发展到现在,对其相邻学科产生过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体语言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文本‖ 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在其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言语过程、言语环境、言语交际两方的理机制摈弃于语言研究之外,从而使语言研究从纷繁的事实中解脱也来,为结构语言学研究确定了纯粹的稳态的研究对象,奠定了结构学的发展基础,对语言研究有很大促进。与语言现象一样,文学现象也是一个十分纷繁的现象,一部小说,一百个人看了,会有一百样的评论与认识。于是,它们在语言研究方法的启发下,对文学现象进行剥离,建立了―文本‖(txet)的概念,从而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有所推动。 二、语言学中的音位与文学理论中的―原型‖ 音位与音位学的创立,是结构语言学的一大发明,因为它发现了人是用不同的语音表达同一意义并从不同的语音中领略同一意义这一事实。以此为契机,文学家也在不同情景、不同的情节、不同的人物、不同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发现了文学现象中也有类似于音位的东西,这就是所谓―原型‖,以此建立起来的文学批评,称之为―原型批评‖。 三、语言学与符号学 结构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发现语言的音义之间,有一种符号关系,语音就是可以表现某个特定内容的能指,语义就是由能指所表达的所指。它们的结合是任意的,但具有一种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于是,有关符号学的理论便成为一种时髦,人们从各自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符号学。

新版简明英语语言学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 知识点: 1.*Definition: pragmatics; context 2.*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 3.*Austin’s model of speech act theory 4.Searle’s classification of speech acts 5.*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考核目标: 识记:*Definition: pragmatics; context 领会:Searle’s classification of speech acts 综合应用: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Austin’s model of speech act theory;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一、定义 1. Pragmatics语用学: Pragmatic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meaning study.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是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语用学也可以看作是一中意义研究。(它不是孤立地去研究语义,而是把语义置于使用语境中去研究的一门学科。) 2. Context 语境:The notion of context is essential to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语境这个概念对语言的语用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认为他是由言者和听者的共享知识所构成的。 二、知识点 6.1.2 pragmatics vs. semantics语用学与语义学 二十世纪初,Saussure’s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开始,同时也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基础调,即语言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在的系统来加以研究。 语用学和语义学既有相关性又有相异性。两者都是对意义的研究。传统语义学把语义看成是抽象的,内在的,是语言本身的特性,不受语境的影响。因此传统语义学只研究语义的内在特征,不把语义研究置于语境中来考察。语用学研究的是交际过程中语言意义的表达和理解。语用学家认为不把意义放在语境中来考虑就不可能对语义进行充分的描述,因此在研究语义时是否考虑语境便成了传统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根本区别所在。 Semantics 和Pragmatics的区分 Pragmatics studies how meaning is conveyed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The bas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that pragmatics considers meaning in context, traditional semantics studies meaning in isolation from the context of use.

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

1 学方法、转换生成语言学方法和综合性的方法。指出了语言研究应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转换, 通过循序渐进的层次对比研究,抓住寓于语言深部的综合特征, 从而准确把握对比中的语言特征, 充分发挥对比语言的对策性。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 Contrastive analysis) 在1980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语言与语言学辞典》中, 将contrastive analysis 只译作“对比分析”, 许多属于对比语言学范畴的我国学者们的论著, 也大都冠以“比较”二字, 归在比较语言学的领域。也就是说, 对于对比语言学这门学科, 人们还缺乏充分认识。然而就方法论而言, 对比语言学是一门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它只是共时地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考查分析, 指出它们之间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各个部门里的同异点, 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说明这些同异点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一、对比语言学的历史演变 虽然对比语言学的研究经历了较长的孕育期, 但真正的研究史只有短短的五十多年。如果要讨论对比语言学的雏形, 我们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公元初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接着, 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 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汉字文化圈。在这种吸收消化异族文化与学习吸取异邦文明的过程中, 无疑将首先对其运载工具—— 语言进行研究, 而这种研究也只能是建立在同民族的语言比较对比的基础上。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我国古代的先哲们译释佛教经典, 五六世纪的日本人“训读”我们的古文的工作都可以认为是对比性的。不过, 事实告诉我们, 这种译释或“训读”远远不是一种建立在严格的语言科学基础上的成体系的工作, 因此, 我们无从把它划入对比语言学的范畴。 而真正的对比语言学诞生于20 世纪50 年代, 它是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和外国语教育发展的联合产物。19世纪末, 索绪尔树立起语言学史上第一座划时代的丰碑, 他的语言理论影响了包括布龙菲尔德在内的众多的语言学家。

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比较

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比较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Generative Linguistics and Cognitive Linguistics 姓名黄秋娟 班级英语09-4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fields of linguistics studies, the generative linguistics and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have occupied prominent positions. They form the different view points on language. Then they put forward the different research goals and research methods. However, the generative linguistics and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are not different completely. They also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from the above perspectives. According to this clue, the article mak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Key words: cognitive linguistics ; generative linguistics ; task of linguist; research method Introduction In 1957, a book of Chomsky, the Syntax Structure, was published, which announced the coming of At the same time, cognitive linguistics put forward new, challenging point of view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tive linguistics. No matter how complex they are, there are two aspects which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One is the task of the linguists, the other is the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1 T ask of Linguists 1.1The Task of Generative Linguistics Linguists Generative linguistics distinguishes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and focuses on the former one. They hold the opinion that the task of linguistics is studying the competence of speaker. The representative, Chomsky, hold the opinion that linguists ‘s object of study is the idealized speaker s’language, that is the language which fully meets the grammar rules. Because language is an independent sign system, linguists should ignore complex context factor, focus on the study of language itself, especially syntactic. This decides that an important task of linguists is to find common phenomenon of all languages through researching one grammar and to establish common rules shared by all human languages ----universal grammar. Therefore, linguists don't have to master a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理论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理论 20世纪50年代后半叶,美国语言学界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转换生成语法,它猛烈地冲击了当时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该理论的创始人就是A·N·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所研究的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们的语言能力,这种做法是对当时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否定。转换生成语法的创立,被认为是语言学中的一场革命,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很快成为现代语言学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理论。 1.乔姆斯基的简介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基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他的父亲威廉·乔姆斯基(William Chomsky)是希伯来学者,来自一个后来被纳粹灭绝了的乌克兰小镇。她的母亲艾尔西·乔姆斯基·西蒙诺夫斯基(Elsie Chomsky Simonofsky)是白俄罗斯人,但跟她的丈夫不同的是,她生长在美国,说“普通的纽约英语”。他们两人的第一语言都是意第绪语,虽然乔姆斯基本人说父母在家禁止讲这种语言。他说,他们住在分裂为“意第绪区”和“希伯来区”的犹太人聚居地,他的家庭认同后者,并用“纯粹的希伯来文化和文学”教导他。 乔姆斯基记得他的第一篇文章写于10岁那年,文章是论在巴塞罗那陷落之后,纳粹主义蔓延的威胁。从12或13岁开始,乔姆斯基更加彻底地认同无政府主义。 毕业于费城中央高中,1945年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哲学家C·维斯特·切奇曼(C. West Churchman)、尼尔森·古德曼(Nelson Goodman)和语言学家泽里格·哈里斯(Zellig Harris)学习哲学和语言学。哈里斯对他讲授了自己在语言结构线性算子方面的发现。乔姆斯基后来把这些解释为对来自标记系统的上下文无关文法产物的操作。哈里斯的政治观点对乔姆斯基政治立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9年,与语言学家卡罗尔·沙茨结婚(Carol Schatz)。婚后育有两女:阿维瓦(Aviva,1957年)和戴安(Diane,1960年)。还有一子哈里(Harry,1967年)。

语言学中的研究方法

第34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1月 Vol.34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12 ────────── 收稿日期:2012-03-25 作者简介:申丽红(1975-),女,河北邯郸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24- 语言学中的研究方法 申丽红1,2 (1. 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21;2. 河北联合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语言学作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家学者秉承不同的语言学理论,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语言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本文从语言学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语言学研究方法做一梳理。 关键词:语言学;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H 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2)06-0024-03 Some Research Methods of Linguistics SHEN Li-hong 1,2 (1.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The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1, China; 2.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Linguistics, as a cross-discipline between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has developed well in recent years. Different scholars did some researches on language with different theories and from different angles. A summary abou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nguistics is made. Key Words: linguistics; quantita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research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宝贵财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人们开始从不同角度探索语言的奥秘,以揭示形形色色的言语背后所隐藏的规律,从而形成了林林总总的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语言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语言学流派以不同的哲学基础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框架后,因其学科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的研究目的而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语言学相关研究。 一、语言学发展简史 西方的语言学研究自古希腊始,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 BC 470-BC 399),柏拉图( Plato, BC 429-BC 347)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BC 384- BC322)等通过对语言的辩论奠定了语言研究的哲学基础。此后语言学在西方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随着一些人类学家、哲学家等相继加入语言学研究,语言学学科迅速发展。他们详细研究了语言的分类, 语言中的音变等,为现代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使语言学真正成为了一门科学的学科。此后的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的结构主义学派基本上秉承了结构主义的衣钵,对语言的结构、音位等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切分。 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 )。转换生成语法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结构主义语法,推动语言学研究进入当代语言学时期。乔姆斯基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过程无论采用“白板说”还是“刺激-反应”论都不足以说明问题,以此提出了“先天性假设”(innateness hypothesis )。他认为人类的大脑先天被内置了一套“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或“语言普遍现象”(linguistic universals )。这种普遍语法在后天经验的触发下而形成各种各样的“个别语法”(particular grammar )。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运用数学的运算原理,运用各种规则逐步推导以

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对照术语表

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术语对照表 作者:翁素贤提供 转贴自:摘自《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术语对照表 打印本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术语对照表 ―――摘自《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A Abitliy 能力 Actor 施动者 Addressee 受话者 Addresser 发话者 Agent 施事 Anaphoric 指前的 Antonym 反义词 Antonymy 反义意义 Autonomy 自治性 B Behavior 行为 Behavioral process 行为过程 Beneficiary 受益者 C Cataphoric 指后的 Categorical 绝对的 Categorization 范畴化 Central token 中心标志 Chain 链 Channel 渠道 Choice 选择 Clause 小句 Clause as theme 句项主位 Cleft sentence 分裂句 Closed system 封闭系统 Coclassisfication 相互区分

Coextension相互扩展Coherence连贯 Cohesion链接 Cohesive chain链接链Cohesive tie链接纽带Cohyponym共同下义词Collocation搭配Collocational chain搭配链Comeronym共同局部关系词Command命令 Comment述题 Competence(语言)能力Complementarity互补性Congruence一致性Conjunction连接,连词Consonant辅音 Consonant grammar协和语法Constructivism构建主义Context语境,上下文Context of culture文化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情境语境Continuity连续体Continuum连续体Conventional meaning常规意义Coocurrence同现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Coordination并列Coreference相互对应Correspondence对应 Critical linguistics批评语言学Cross-coupling交互匹配 D Decategorization非范畴化Declarative陈述的 Delicacy精密度 Dialect方言 Dialectal variety方言变体Diatypic variety功能变体Didactic教导性的 Direct speech act直接言语行为Discontinuity脱节,间断性Discourse话语 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

语言学纲要(修订本)复习题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 中国古代和国外语言学史 名词解释:《尔雅》《方言》《释名》《说文解字》《广韵》《马氏文通》历史比较语言学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言学 简答1、《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表现的索绪尔的基本语言学思想有哪些。 2、简述功能语言学的主要学术观点。 《语言学纲要》导言 名词解释: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普通语言学 问答1、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说明。 2、如何看待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简述语言学的分类,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4、语文学研究有哪些特征。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名词解释:语言交际工具思维 问答1、举例说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4、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名词解释:符号符号的任意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问答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由哪些因素构成。 2、为何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3、就语言符号而言,什么是形式?什么是意义?它们的相互关系有何特点? 4、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名词解释:音质元音辅音音位区别特征音素音位变体语流音变音步非音质音位语音四要素 问答1、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区别意义?举例说明。 2、元音和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3、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4、举例说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5、音位与因素的区别与联系。 实践要求1、能按语音特征用国际音标注出相应的音素2、能用国际音标为汉字注音。 第四章语法 名词解释:语法语法意义语法形式语法范畴孤立语屈折语语素词尾复合词后缀 问答1、什么是词?举例说明其定义的内涵。 2、为何说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而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3、语法形式主要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第五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 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伦敦学派及其奠基人弗斯的理论研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迪和传承关系谈起,对韩氏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重要成员作一综合性述评,以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贡献。 1.弗斯与伦敦语言学派 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王宗炎1985:94)。 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新弗斯学派。韩礼德在伦敦大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后来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1949年回伦敦,被剑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便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弗斯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思想对韩礼德的影响特别大。弗斯(1957)认为,语言中的意义(即使用中的语言项目的功能)非常重要,语言中言语产生的社会语境也非常重要。弗斯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884—1942)语言研究的影响,强调言语使用的社会语境,其目标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建立一种语言学理论。遗憾的是,弗斯自己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他的观点后来在弟子韩礼德手上获得发展。尽管弗斯的学术思想在很多方面有深刻见解,给人启迪,但他并未形成一个连贯的理论框架。对韩礼德这一代人来说,任务之一是把弗斯的学术观点建立成一个能解释“什么是语言”和“语言是怎样工作的”这样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韩礼德面临的任务是:怎样用关于情景语境的观点建立一个能把语言中的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解释清楚的语言学理论。 2.阶和范畴语法 在“现代汉语的语法范畴”(Halliday 1956)一文中,韩礼德建立了一个能比较好地处理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这篇论文代表韩礼德语言理论研究的开始。他在文中提出,语言中有三个语法范畴,即:单位(unit),成分(element)和类别(class)。在这个分析框架中,“系统”从属于“类别”。韩礼德用汉语例子解释了单位与成分和类别之间的关系。他还讨论到汉语小句中“旧”(given)信息与“新”(new)信息的区别,并谈到“系统”选择中的“盖然”(proba-bilistic)问题。可以说,这篇论文的初步理论框架为以后的系统功能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礼德虽然在上文中已提出一个能很好处理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模式,但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见Butler 1985: 14_15,王宗炎1985:136_148)。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现代汉语进行研究,从那之后,韩礼德的研究开始真正进入普通语言学理论领域。1961年他发表了“语法理论的范畴”(Halliday 1961);一般认为,这是一篇能代表韩礼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汇总 第一章总论 本章思考题: 1.“在现代科学体系中语言学是领先和关键的学科。”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你怎样理解应用语言学这一术语? 3.有人说转换生成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革命,有人则说它是“毒蛇蛋”;有人说它不断改变看法是理论上的不一贯,有人则说它是理论上的发展。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转换生成语言学? 4.张三和李幺妹刚给2岁的孩子过完两周岁的生日,两人就为小孩的培养问题争吵了起来。张三说:“应该教儿子识字了。”李幺妹说:“应该教儿子学音乐。”请从语言学的角度给他们一点建议。 练习题 名词解 1.语言学 2.小学 3.专语语言学 4.共时语言学 5.历时语言学 二、填空题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传统的语文学统称“小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 4.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阶段。 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向研究语言,分别被称为______语言学和______语言学。 6.______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布龙菲尔德的代表性著作______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8.______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问答题 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之处? 2.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说明。(可结合分析任举一个句子作说明.) 3.“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语言学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实际加以说明。(结合实际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举例) 5.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转化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一个描述语法的一个术语,他在1957年所写的《语法结构》的出版是转换-生成语法诞生的标志。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 在1957年所出版的《语法结构》和1965年的《语法理论要略》两书被乔姆斯基称为“标准理论”。此后他又修正了些许这些理论,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后又修订扩展的标准理论,形成“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 主要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义解释。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影响 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很大地冲击了当时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先天机制,他认为不仅应该研究语言行为,而且应该研究语言能力,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论。他认为布龙菲尔德等人的理论只是研究了语言行为,不能说明语言能力。语言理论应该解释人类天生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自己的学说是理性主义的,而布龙菲尔德的学说则是经验主义的。 也称转换-生成语法。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学说。创建人N.乔姆斯基。1957年他的第一部专著《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这种学说的诞生。最先起来响应的有语音学家M.哈利,语义学家J.卡茨,句法学家P.波斯塔尔,心理学家J.A.福多等。这个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学派,在几年内就一跃而为国际语言学界的重要流派。但是到了60年代后期,就内部分裂,70年代后更是声威渐减,而80年代又趋上升。目前该学派有东北语言学会与欧亚语言学会两个国际性组织,出版《语言学探索》等国际性学术刊物。 性质生成语法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语法学。其研究对象是内在性语言,而不是一般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外表化语言。外表化的语言指言语行为,说出来的话,音义结合的词句等;内在性的语言指人脑对语法结构的认识,以心理形式体现。 范围生成语法学研究范围限于人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的使用。生成语法学一般不研究话语的社会内容、交际功能和说话的环境等等。 目标过去结构主义语言学以观察语言现象并把它分类为目标,致力于搜集和处理语言素材;生成语法学以描写和解释语言能力为目标,提出语法假设和理论来揭示其规律,说明其原因。例如它要说明儿童为什么能在2、3年内学会语言。 表达方式生成语法学与传统语法学的一个区别,是它使用数学那样的符号和公式来规定概念,表达规则,所以称为形式化的语法。 生成语法学家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大脑的一种独特的认知系统──语法系统,因此乔姆斯基认为它属于经验科学,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学,最终将归入研究人脑机制的生物学。乔姆斯基说,与其把生成语法看作一种理论,不如看作一门“学科”,其性质和研究方法与以往的语言学有本质的区别,而与其他自然科学则基本一致。 发展过程一般人认为,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有4个发展阶段,但是他本人认为只有两个转折点。下文按他本人的意见,分语法规则系统和语法原则系统两项来叙述。

Chapter 11系统功能语言学简介

Chapter 10: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1. Introduction In this chapter, we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of M.A.K.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is also named a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 has sought to create an approach to linguistics that treats language as foundational for the building of human experience. His insights and publications form an approach called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Halliday's work stresses that languag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eaning.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SFL), as its name suggests, considers function and semantics as the basis of huma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ve activity. Unlike structural approaches that privilege syntax, SFL-oriented linguists begin an analysis with social context and then look at how language acts upon, and is constrained and influenced by, this social context. A key concept in Halliday's approach is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which obtains "through a syste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language on the other" (Halliday, 1985:11). According to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language, a kind of tool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has many functions. In its system, language has three matafunctions, which ar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and textual metafunction. Each of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is about a different aspect of the world, and is concerned with a different mode of meaning of clauses. 2.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Th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language is used to express people’s experiences in the real world including the experiences in their internal world or the experiences in their mind. Namely,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is about the natural world in the broadest sense, including our own consciousness, and is concerned with clauses as representations.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has three sub-systems, which are transitivity, voice and polarity. Here, we just talk about the first system, transitivity. Transitivity is a semantic system to show th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of language.

语言学知识_语用学

语用学 一.语用学(Pragmatics)的定义: 语用学是用以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学问。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虽然都涉及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但是语义学(Semantics)只是将语言视作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而语用学(Pragmatics)则是将语言置于语境(context)之中。所以,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将语境(context)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二.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 1) 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指的是独立于语境的句子本身所传达的字面意义。 2)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话语意义指的是将句子的意义置于特定语境中以表达言者某种意图的意义。 三.指示现象(Deixis): 指示现象指的是说话人利用语言形式表达说话内容所涉及的人员、事物、时间、地点等方面。指示现象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指示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2)空间指示语(spatial deixis):用于指代言语活动中所涉及的人、物或事的相对位置。 3)时间指示语(temporal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点和时间段。 四.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1) 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 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模式区分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 随后,他又对原先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放弃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的区分,发展出了新的言语行为模式。该模式认为,言者在说话时可同时执行三个动作:即言内行动(locutionary act),言外行动(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动(perlocutionary act)。 言内行动(locutionary act):指言者发出言语,传达字面意义的行为动作。 言外行动(illocutionary act):指言者通过话语所表达的意图。例如:某人说I promise to give you a surprise时,他是在许下诺言。 言后行动(perlocutionary act):指言者通过言语表达的而实际实施的行为。 2)舍尔(Searle)的言语行为分类: 美国语言学家舍尔(Searle)在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对言外行动(illocutionary act)进行了分类:阐述性言语行为(representatives),指令性言语行为(directives),承诺性言语行为(commissives),表达性言语行为(expressives),宣告性言语行为(declaratives)。 3)直接和间接言语行为(direct and indirect speech act): 直接言语行为:直接通过话语来实施某一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句子的意思不能按照其字面意义去理解,需要推导其话语的施为用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