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育原理与班主任工作教学大纲

德育原理与班主任工作教学大纲

德育原理与班主任工作教学大纲
德育原理与班主任工作教学大纲

使用单位:宁德师专初教系初教专业

《德育原理与班主任工作技能》课程说明

2006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发了《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规定今后凡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半年时间内需要接受专题培训,并取得班主任任职资格。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班主任工作存在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行“班主任资格认证制度”,严格班主任的选拔、培训和考核制度。确定班主任的人选资格的考核一般包括: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法规,教育热点问题的分析等)、一般能力测试(班主任日常工作能力,比如设计主题班会、设计班级日志并说明设计意图等)、特殊能力测试(班级重大问题的处理,比如看学生在校生活的片段或影视作品,寻找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等等)。所以,《德育原理和班主任技能》是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转变“体力劳动型”、“保姆型”、“警察型”的班主任工作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工作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核心内容。

本课程内容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学习德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德育的概述、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德育过程,其主要的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从理论上把握德育工作的基本方向。后一部分重要学习班主任工作的技能,主要包括学生的教育和班集体培养的内容,其主要的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应用德育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基本的班主任工作技能。前一部分注重理论的理解,后一部分则是注重理论的应用和技能的培养。两部分内容相互相成,都是班主任培养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教师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唤起学生的受教育的经验,另一方面要提供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供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的现实意义,并学会应用。学生的学习,既要理解和记忆德育工作原理,也要紧密结合教育实践的要求,培养初步的教育实践技能,养成自觉地对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研究的学习习惯,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

上篇:德育基本原理

绪论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初步改变“德育工作就是说大道理”

的错误观点。

2、了解班主任工作对学生与自身成长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做一个有新

型的教育理念的班主任”的意识。

3、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状况,初步形成重视德育工作实效的意识。

4、初步掌握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形成重视德育工作实效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和对“新型的教育理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4学时

一、对学校德育现状的认识

(一)从德育的内涵看学校德育现状:

1、德育的内涵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品质,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的教育。

2、从德育的内涵看学校德育现状:

1)德育负重过大:

2)调德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德育的个体价值:

3)教师和学生成为“外铄”的工具与对象:

4)“情感”“直觉”等内省精神的缺失,学生主体难以体验到道德精神需求及道德情绪体验。

(二)从学校德育的实施看学校德育的现状:

1、单向灌输而遮蔽主体

2、注重条文而忘却生活

3、封闭操作而疏离社会

二、学校德育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德育目标定位不明确

(二)内容选择混淆了类别与层次的差异。

(三)德育的功能定位不全面:

(四)德育工作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严重

(五)德育的针对性、适应性差:

(六)没有形成教育的合力

(七)教师缺乏动态的、发展的评价观

第一章德育的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道德的多层面的内涵,对德育的任务形成初步的认识

2、了解德育的内涵,初步形成不同的德育内容要有不同的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意识

3、了解当前德育的困境,激发研究学校德育的兴趣与热情。

4、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状况和改革的方向。

教学重点:道德的多层面的内涵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影响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不同的德育内容要有不同的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意识

课时安排:6学时

第一节德育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德育的定义

1、德育(狭义)——育德,道德教育

2、德育(广义):教育着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品质,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的教育。

二、德育的构成要素

(一)政治教育

(二)思想教育

(三)道德教育

(四)法纪教育

(五)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德育的功能

一、政治功能

1、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立场观点

2、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

二、经济功能

1、影响人们的立场与观点

2、影响对经济的决策

3、制约人们的行动

三、文化功能

1、传承文化

2、选择文化

3、传新文化

四、自然性功能

1、使受教育者树立人与自然协调的观点

2、懂得调节自身行为

3、自觉参与动物与环境保护行动

五、个体发展功能

1、个体发展定向功能

2、个体职能发展功能

3、个体心理发展导向功能

4、个体享用功能

第二章德育理论发展简介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教育的思想,认识到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丰富

和深刻。

2、了解西方几种有代表性的德育理论流派及其观点,并认识其对当前学校德

育的意义和价值。

3、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拓宽自己的视野。教学重点:认识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丰富和深刻,并认识其对当前学校德育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了解西方几种有代表性的德育理论流派及其观点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德育理论

一、关于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二、道德目标(道德价值和道德理想)

三、关于道德过程

四、关于道德内容

五、德育的原则与方法(体悟、实践)

第二节西方德育理论

一、卢梭(法国思想家)

二、赫而巴特和杜威

(一)赫而巴特

1、德育的地位:教育最根本的、最首要的任务——培养完善的人

2、德育内容:“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或报偿

(二)杜威

1、育即生长:

2、道德发展的三阶段思想

3、教育即生活:

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

1、理论精髓:认知——发展,道德发展的核心是道德思维的积极发展,它有明显的阶段性和顺序性的特点,包括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2、德育模式

*“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课堂讨论法。该模式的三要素:

(1)课程要素

(2)班组要素

(3)教师行为要素

*“新柏拉图德育模式”——公正团体法

3、评价

四、价值澄清理论

强调主体内部的因素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A、理论前提:两个理论假设,一是当代儿童处在充满互相冲突的价值观的社会之中,而这些价值观深深地影响他们;二是当代社会中,根本就没有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念体系。

B、主要观点:

1、德育任务:价值不是传授和灌输的结果而是选择的结果。

2、德育过程:利用各种问题和活动教授评价过程并帮助人们熟练应用

这一过程。

3、德育原则:启发诱导

4、德育方法:澄清应答法、书面评价法、班组讨论法,反对灌输和强迫的方法。

评价:强调主体的内在因素特别是思维、情感以及个人内部的选择、评价过程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其德育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五、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1、德育目的:教育引导学舌积极主动地观察、学习、模仿和接受社会生活中正面的知情意行,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强化、自我调节的意志品质和能力。

2、德育原则:注重知行统一。

3、德育方法:

(1)观察学习法:(2)榜样示范法:(3)强化法

贡献:强调了示范榜样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

第三章德育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当前的德育目标的基本特征,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特点实施德育的

基本观点;

2、明确我国当前德育的各项内容,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3、掌握德育课程的类型,学会分析和建设隐性课程,并初步形成德育的显性

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德育课程的类型,学会分析和建设隐性课程,并初步形成德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的观点。

教学难点:

明确我国当前德育的各项内容,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教学时数:6课时

第一节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的内涵及特点

二、德育目标的设计

1、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

2、符合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

3、符合品德的结构和形成规律

4、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目标的基本特征

1、时代性

2、继承性: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3、融合性:外来文化

4、有序性:简单到复杂

5、统一性:

6、差异性

第二节德育内容

一、爱国主义

二、社会主义

三、道德教育

四、世界观和人生观

五、心理教育

第三节德育课程

一、德育课程的概念:一切影响受教育者的品德发展的因素均可视为德育课程。

二、德育课程的分类

1、学科德育课程:

2、活动德育课程

3、隐性德育课程:

三、德育课程的实施

1、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加强德育

2、活动课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3、社会实践课中强调学生的参与

4、风纪环境课注重对学生的熏陶

第四章德育过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品德过程的四个基本规律,初步形成科学规划和管理德育工作的意识

2、初步形成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协调得意识,促进学生品德形成;

3、把握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有效实施学校德育。

教学重点:德育基本规律的掌握

教学难点:德育基本规律的掌握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一节德育过程的概述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是以形成受教育者的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和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品德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的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和渐进性

第三节德育过程的实施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实践性原则:

三、整体性原则:

四、渐进性原则:

五、差异性原则:

六、发展性原则

第五章德育环境

教学目标:

1、掌握实施德育的环境因素特征

2、初步形成重视良好的环境建设的意识

3、初步形成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形成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意识与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节德育环境的概述

一、德育环境:

环境:泛指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

德育环境:以德育对象为中心,对德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并对德育效果有积极影响的各种内外部条件(包括自觉的和自发的)——社会德育、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自我教育等

二、德育环境的特征

1、人格化

2、规范化:

3、交互性:

4、可持续性:

5、主题化:

第二节家庭、学校、社会德育和自我教育

一、家庭德育:

(一)概念:指父母或其他亲属按照社会的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家庭中直接或间接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特点:

1、基础性和补充性:

2、情感性和权威性;

3、教育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二、学校教育

(一)概念:

(二)特点

1、德育目标的序列性

2、内容的系统性:

3、途径方法的综合性

4、德育管理的规范性

5、德育氛围的渗透性

6、理论指导科学性

(三)校园环境对德育的影响

1、校园布局

2、学校建筑

3、学校空间环境

4、学校规模

5、教室的物理环境

6、教室布置

7、班级规模

8、校风

三、社会德育

(一)概念:通过学校或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活动。

(二)类别:

1、政治性历史性的教育结构和途径:

2、科技、文化和艺术活动机构

3、娱乐场所和某些实践性环节

(三)社会德育的特点

1、内容形式广泛

2、德育资源丰富

3、渗透感染力强

4、育人空间拓宽

四、自我教育——德育的最高境界

(一)概念:它通过个体以肯定或否定的形式来调适自我,从而使主体或坚持或放弃或调整某些重要的信念、想法、行为,使自我作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二)特点

1、自主性

2、自由性

3、差异性

第六章德育的改革和创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进行德育创新与改革的意识

2、初步了解德育改革的现状和方向

3、初步形成德育改革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德育改革的现状和方向,培养学生进行德育创新与改革的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进行德育创新与改革的意识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节德育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发展对德育提出的新课题

1、社会背景的变化

2、德育环境不够优化

3、学校德育工作自身存在问题

第二节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1、全面性的德育观

2、主体性的德育观

3、发展性的德育观

4、欣赏性的德育观

二、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整合中西德育内容的精华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借鉴和吸收西方的优秀文明成果

四、重视多途径发挥学校的德育功能

1、德育课程

2、活动和交往

3、道德实践

4、网络

5、良好的德育氛围

五、建构新型的德育模式

1、情感型模式

2、隐型模式

3、氛围型模式

六、重视提高教育者的德育素质

(一)教育者要有良好的德育素质

(二)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下篇: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第七章:班主任素质

教学目标:

1、了解班主任工作艺术特点,明确班主任的责任;

2、了解对班主任的基本素质要求,初步形成加强自我修养的意识和能

力。

3、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教学重点:班主任的基本素质构成,班主任工作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班主任工作艺术特点和对班主任职责的认识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节德育工作的艺术

一、概念:指班主任具有个性、创造性的德育工作方式与方法。

二、德育工作艺术的特征

1、情感性

2、时代性

3、创造性

4、综合性

第二节班主任德育素质结构

一、品德素质

1、思想品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工作作风

2、政治素质:

3、道德素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共产主义品德

二、科学文化素质

1、本体性知识

2、文化知识

3、实践性知识

4、条件性知识

三、身心素质

1、身体素质

2、心理素质:解读学生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造能力、

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完善的性格

第三节班主任素质的提高与完善

1、积极参加培训

2、加强自主学习

3、深入教育实践

4、投身教育科研

5、正确审视自我

一、班主任的素养

二、德育工作艺术:

(一)概念:德育的方法、途径、策略是多变的、因人而异。德育工作是德育内容、方法、情感、班主任机智的综合体现,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

(二)德育艺术的特征

1、情感性:

2、时代性:

3、创造性:

第八章解读学生的艺术

教学目标:

1、理解个别教育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重视个别教育的意识;

2、初步掌握个别教育的基本方法的使用要求

3、形成“教无定法”的意识,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个别教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个别教育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节解读学生概述

一、解读学生的概念:班主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个体和班

集体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分析、研究。

二、解读学生的原则:

1、客观辨证原则:

2、全面深刻原则:

3、及时经常性原则:

三、解读学生的策略

1、观察法:

2、谈话法:

3、分析书面材料法

4、调查访问法

5、问卷法

6、测量法

第九章班级心理教育的艺术

教学目标:

1、初步形成重视学生心理教育的意识

2、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3、认识心理教育与一般的德育工作的方法上的区别

教学重点: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节班级心理教育的概述

一、概念: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其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二、教育内容:动机教育、兴趣教育、能力培养、智力训练、创造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锻炼、性格教育等。

三、目标:开发心理潜能、提高整体素质——自助助人

四、班主任进行心理教育的有利条件

1、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长,容易了解学生。

2、常规工作是心理教育的时空保证。

3、班主任对课任教师、家长的教育力量的整合有便利的条件。

第二节班级心理教育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全体性原则

三、活动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五、尊重原则

六、自助性原则: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第三节班级心理机的策略

一、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焦虑:

(二)厌学:

(三)抑郁:一种严重的情绪低谷状态——现代病

(四)“多动症”

(五)行为障碍

(六)非情感依赖

(七)性越轨

(八)自杀

二、班级心理教育的步骤

(一)调查阶段

(二)教育阶段

(三)评估阶段

三、心理教育的一般策略

1、开设心理教育课程

2、开展心理咨询

3、进行心理训练:

第十章组织班级活动的艺术

教学目标:

1、掌握班级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初步形成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的技能

3、初步形成重视开展班级活动的意识,并将其作为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的重

要手段。

教学重点:初步形成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的技能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的技能

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一节组织班级活动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多样性原则

6、主体性原则

7、连续性原则

8、知识性原则

9、创新性原则

第二节组织主题班会的策略

一、常见的形式

1、游戏式主题班会

2、问题式主题班会

3、实践式主题班会

第十一章操行评定的艺术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操行评定的撰写要求,理解个性化操行评定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

用;

2、初步形成注重发挥学生操行评定的积极促进作用的意识。

3、初步掌握撰写个性化操行评定的技能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撰写个性化操行评定的技能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撰写个性化操行评定的技能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节操行评定的概述

一、概念:指班主任对一定时期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情况进行

综合评定。

二、意义;

1、是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教育自己的一种重要形式

2、为家长和其他方面提供了了解和教育学生的依据

三、操行评定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动态性评价原则

3、肯定评价原则

4、个性评价原则

5、民主评价原则

第二节撰写评语的策略

一、评语撰写的方法:

二、撰写个性化的评语

三、要以情感人

四、要有指导性的评语。

第十二章计划与总结的艺术

教学目标:

1、理解计划和总结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初步掌握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的基本技能

3、形成重视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意识与初步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形成重视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意识与初步的能力。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节德育工作计划

一、德育工作计划的概念及意义

(一)概念:班主任对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确定的目标及对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等总体部署。

(二)德育工作计划的意义

1、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2、协调各方面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3、促使班级德育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制定德育工作计划的艺术

1、根据班级的德育目标来制定德育计划

2、熟知德育工作计划的形式与结构

3、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4、内容明确,便于检查

5、前后连续,不断创新

6、发扬民主,共同参与

7、留有余地,随时调整

第二节德育工作总结

一、德育工作总结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是班主任对一定阶段班级德育工作所作的整体回顾和分析评价。(二)意义

1、有助于提高育人的水平

2、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

3、有助于提高德育的科研能力

二、撰写德育工作总结的艺术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2、熟知德育工作总结的形式和结构

3、与德育工作计划相呼应

4、以事实为准绳

5、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凸现班级的德育特点

7、升华经验,总结规律

8、设计班级的德育未来

班主任任职条件及工作职责

班主任任职条件及工作职责 一、工作任务: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核心,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进行业务学习指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自觉性;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能力。班主任的主要目标是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二、班主任任职条件: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热爱职业教育工作,懂得教育的规律。 2.工作认真负责,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3.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有爱心和责任心,办事公道,作学生的表率,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4.身体健康,能坚持工作。 5. 除下列情况外,不承担班主任工作: (一)被学校公派外出脱产学习的; (二)怀孕或产假期间的; (三)身体健康状况不佳,长期病假的; (四)男教师年龄超过50周岁,女教师年龄超过45周岁; (五)担任学校行政职务的。 三、班主任工作职责:

第一条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努力探索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热情为教育事业服务。 第二条班主任应熟悉和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的管理和检查。 第三条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规章制度内容要求学生。 第四条班主任密切配合学校各行政部门工作,搞好新旧学生报名转学,组织学生参加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及新生的入学教育,及时组织和改选班委会、指导班干部开展工作,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一切教育活动。 第五条 1.每周班主任定期召开班会,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遵纪守法、课堂出勤、学习状况、卫生值日、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方面)进行讲评,表扬先进、批评不良倾向,以培养班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友爱、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优良作风。班主任在召集班会前应作充分准备:召集班委会干部汇总各方面情况;对不良倾向的批评应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需进行点名批评的学生应事前做好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主动配合,以点面结合的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工作分析教学大纲

《工作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工作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 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必修课 三、教学目标: 该课程以培养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能力为目标,重点讲授高效获取有关组织内各种工作的信息的方法,从而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正确有效,保证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主要介绍了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新兴的工作分析技术及其操作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工作分析的理论概述、历史发展、方法与技术操作、分析质量鉴定以及如何把工作分析运用于组织管理实践等等。 四、学时分配: 五、学分:2学分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介绍工作分析的概念与相关术语、工作分析的性质与作用、工作分析的结果与形式,以便让同学们对工作分析的概念、过程及其结果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1、工作分析的基本含义 2、工作分析的结果与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 1、工作分析的表现形式 2、工作描述、工作说明书、资格说明书、职务说明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作分析的概念 一、工作分析的基本含义 (一)简单定义 (二)工作分析的相关概念 二、类型与流程 (一)工作分析的类型 (二)工作分析的流程 三、工作分析中的相关术语 (一)要素 (二)任务 (三)职责 (四)职位 (五)职务 (六)职业 (七)职业生涯 (八)职位 (九)职务 (十)职业 (十一)职业生涯 (十二)职等 第二节工作分析的结果与表现形式 一、工作描述 (一)工作描述的内容 (二)工作描述的作用 (三)工作描述的格式 (四)工作识别和工作概要 (五)有关问题和建议 二、工作说明书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小组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19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总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小组工作》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去满足案主的需求。小组社会工作教学的目的即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理论和技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务训练,将书本知识变成实践能力,从而真正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了解小组工作的类型与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实务原则;了解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在实务中的应用。 第三章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 【教学内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了解小组动力的涵义; 【教学重难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小组动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重难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主要模式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五章小组的领导 【教学内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素质和技巧。 【教学要求】 掌握领导的涵义;理解领导的方式;了解领导的素质;掌握领导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技巧;领导技巧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六章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教学内容】 小组的沟通;小组的冲突。 【教学要求】 掌握沟通和冲突的涵义;了解沟通的过程与冲突的过程;掌握沟通方式与冲突解决方式。 【教学重难点】

中小学校班主任工作职责

中小学校班主任工作职责 学校在每个教学班设置班主任,负责管理、指导班级工作。因此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从全面负责关心班级学生出发,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班主任老师要同各科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密切联系,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学业等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学校布置的工作要求,能主动、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到纪律严明,学风严谨,学生品德进步,体现“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优势中发展”的理念,建成优秀的班集体,具体职责如下: 一、接班后二星期内,必须家访三分之一学生家庭,一学年内100%家庭访问,并有记录。平时学生有原因不明的缺席达一天,要及时访问或与学生家长联系。 二、开学后一周内做好班务管理分工工作,建立一支班干部队伍并实行轮岗,对学生干部要有高标准,严要求,能起“火车头”作用。每两周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有记录,有督查。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生活成长经验档案袋”。 三、学期初根据班级奋斗目标,指导、布置好教室环境。要依据《中小学学生守则》、《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沙田学校“五个文明”一日常规》等教育训练学生,坚持不懈,循序渐进,提高实效。 四、每学期初要认真填写好《班主任工作手册》有关项目,作好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每周按要求记好工作实录,负责做好学生《品德测评综合评价手册》、《学生出缺勤记录簿》、《成长册》、学籍卡等登录工作。 五、开学二周后(接新班三周内),能根据学校计划及本班实际制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期末写好工作小结。

六、经常与各科任课教师密切联系,注意分析学生情况,探讨教育规律,协商教育方法,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协调控制各学科作业量,同时要以积极态度与任课老师一起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合格率,巩固优秀率,提高班级成绩。 七、每学期召开两次中队(班组)主题会(有教案),每月出好班级黑板报。 八、注意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组织动员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力争做到100%。各项集体活动、个人竞赛能踊跃报名参加。 九、做好每学期2次学生成绩(品德评价)手册、《成长册》的收发工作。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开好每次家长会,尊重每一位家长,争取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十一、每月有目的找学生谈心并做好记录,组织学生写好周记(3-9年级),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重视学生的课间活动。 十二、善于做特殊家庭学生与帮教学生的思想工作,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要树立转化一名差生与培养一名优秀生具有同等价值的观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严格控制流生。 十三、重视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十四、督促指导学生认真做好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严格控制近视眼发病率,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注意衣着整洁大方,勤剪指甲,带好手帕。 十五、督促并组织好每周的教室大扫除与包干区的卫生打扫,做好日常教室内外的保洁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 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Adolescence Social Work) 课程编码:6375F013 学分:2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简介】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方向课程之一。该课程从儿童与青少年的概念界定、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儿童青少年问题、组织以及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等方面,系统地解读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从倡导性工作、发展性工作、治疗性工作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性质】《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对儿童青少年群体有更为深入、敏感、专业地认识,掌握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需要、问题以及指导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熟知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及相应的组织;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常见的儿童青少年服务对象开展倡导性、治疗性、发展性的实务工作,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能力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能够从专业角度关注青少年问题,能够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视野,以便深化所学知识。特别是要关注相关社会政策,了解当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般不要求学生深究相关理论,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社会现实分析问题。在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中,要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以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务工作的技能 【学习总量】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8学时。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个案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个案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科的专业必修课程,个案工作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工作,它与团体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一起同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它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的互动,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历史发展、价值观、知识基础、工作程序、工作原则、工作技巧以及个案工作者的素质等;第二部分介绍当今个案社会工作中较有影响的实施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既注重了体系的完整性,也兼顾了实用性。第二部分对实施模式的深入介绍,有助于学习者对个案社会工作有一个感性的、深入的认识。本课程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掌握关于个案工作的价值观念、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技术技巧的基础上,能够尝试进行个案工作的实务操作。 二、多种教学媒体的配置 本课程拟采用文字教材和少量声像教材以及多种网上教学资源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一)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内容浅显、易懂,各章内容相对独立。教材在知识的介绍与能力的培养方面,侧重于操作层面,这也是课程性质所决定的。文字教材后面设计的案例题目,是紧密配合文字材料而精心设计的、突出实践技能、实际操作的应用性教程的表现形式,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特色之一,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应该认真对待这部分内容,既把它看成是实践的模拟演示,也把它看成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也可以用它来检测学习效果。 (二)IP计算机课件 配合文字教材,《个案工作》拟编制11节录像课。主要是模拟个案工作操作程序,讲授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将便于实践演示的工作程序形象化地表示出来。这部分内容是十分宝贵的教学资源。 (三)网上辅导 网上辅导既有定期发布的教学重点解析,又有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就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此外,根据教学需要,还将在网上举行不定期的讨论活动。有关信息都会在网上予以发布。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既可以有适当的面授,更应有足够量的练习,可以面授、自学、练习各占三分之一时限。 (二)对辅导教师的建议 1.知识讲授部分的重点应放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上来进行,教学要结合实践。

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很多,班集体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这段时间我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现在我结合自己的一点工作体会谈一下我对班集体的建设的一点认识。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要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首先应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目标,是指班集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集体在各项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不能太抽象、笼统,要让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 其次应培养正确舆论和优秀的班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优秀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惩分明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

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再次应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充分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把一个班级建设得更好,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他们就是得力的班干部。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最后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很不成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第二章班主任工作职责 第二条:一日工作常规 1、班主任每天应提前到校进入教室,组织学生做好清洁,并认真作好晨检,清点学生人数。 2、搞好学生每天上下午出勤情况检查。对未按时出勤的学生及时查明原因,并与监护人取得联系。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的各种疾病、意外伤害等现象,在第一时间送医院治疗,并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做好相应工作。 3、指派学生负责每天扫除工作,并亲自进行卫生及保洁情况抽查,以保证教室及清洁区卫生,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4、课间操铃响,到班组织学生按顺序整队到操场做操,做操过程中巡查学生做操情况,督促学生动作到位。 5、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操,保护视力。 6、课间时间适当抽空了解学生活动情况,杜绝学生追逐、疯闹、打逗现象发生。 7、每天巡查一两门学科上课情况,对本班学生上各门课的课堂纪律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上好各门功课,并与科任教师及时沟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 8、每天安排学生作好《班级日志》记载,班主任放学前应查看并签阅,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9、放学时到班,检查班级清洁,叮嘱学生按时回家,注意安全,并督促班干部关窗锁门。 10、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作好安全教育工作记载。 第三条:一周工作常规。 1、按时地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布置的一周班级工作任务。 2、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学生进场后维持好纪律,班主任不得迟到早退,不与其他教师交谈。 3、落实好每周一次的班会,做到班会课专时专用,不得擅自挪为他用。应利用班会课有针对性的作好上周班级情况总结,尤其是安全、纪律、卫生和对学校上周布置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仔细回顾。 4、搞好学生干部的培训和使用,每周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使他们能更好地成为班主任的小助手。 5、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个人卫生,教育学生不留长指甲,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6、周三对教室和清洁区进行一次小扫除,周末开展一次大扫除。班主任必须监管扫除时学生的纪律、安全情况,待学校组织检查后方可离校。 7、教育学生爱护学校班级财产,节约用水用电,严禁学生在桌椅和墙壁上乱刻乱画。每周五开展一次班级财产自查。

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请下载。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很多,班集体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这段时间我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现在我结合自己的一点工作体会谈一下我对班集体的建设的一点认识。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要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首先应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目标,是指班集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集体在各项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不能太抽象、笼统,要让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其次应培养正确舆论和优秀的班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优秀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惩分明的过程中,舆论具有

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最全面的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再次应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充分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把一个班级建设得更好,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他们就是得力的班干部。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最后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很不成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这全文结束[END]

班主任工作职责是什么

(一)教学方面 1、支持配合教研组长工作,积极参与教研组和学校教研活动。 2、认真完成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 3、积极参与学校校本培训工作,在集中培训中要认真听讲,做好记录,做好内化并指导于课堂教学实践;在自我学习方面,要按照学校的要求每周进行一次网上培训,主动借阅教学方面资料,以此更新教学观念。学期末要上交不少于5000字的自学笔记。 4、在学科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及时备课,认真书写教案(具体详见教案书写要求),不备课不能进入课堂上课。 5、上课要执行课时计划,提倡生成性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力求实现预案中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6、课后要及时写出教学反思。 7、按照学校的要求,学期初、末制定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总结。 8、每天留适量的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要求详见学校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 9、对学生参加的各项活动(教学)要认真进行辅导。 10、积极参与教改科研工作,注重过程性研究,并做好材料的积累工作。 11、积极参与听课活动,书写认真并写出评语,每周不少于一节课,学期不少于16节。 12、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定期组织班级性的抽测,监控学生学习质量。 13、在学校组织的质量监测活动中,认真监考,做好批卷和质量分析工作。 14、学期末做好学生操行评定(认真填写素质目标手册)。

15、支持科任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工作。 16、高质量的实现学校制定的工作。(具体要求详见“六率”达标标准) 17、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主动承担教育科研实验课题。 18、学期初切合实际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完善科研过程性材料,学期末实事求是地完成科研阶段性总结。 19、各项科研材料按学校教科研室的要求积极上交。 20、注意科研成果的积累,每学年度要有一篇高质量的科研学术论文发表。 2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研课题实验,接受学校教科研室的指导。 22、教师个人的科研工作情况表现将与教师学年度考核相挂钩。 (二)教育方面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肩负着具体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沟通师生、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落实学校育人目标,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职责。班主任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导师的作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工作职能,现将班主任工作职责明确如下,望认真执行。 1、能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并能根据工作计划独立开展班级管理教育工作。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正面教育,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情况出发,因势利导。尤其要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3、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逐渐养成学生的文明习惯。

《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2

《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Social Work Practice 课程代码:B3052023 学分:3 总学时数:48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学习的目的 课程性质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与社区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以社会学、心理学、行政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具体介绍了在介入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的技能与方法。 社会工作实务是从事社会工作与社区管理的专业人才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社会工作人员只有运用专业化、科学化的方法来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实现社会福利资源的最大化,从而为案主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 课程学习目的 了解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知识,树立利他主义的价值观,重点掌握在助人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在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中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的理论及方法发展的历史,什么是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社会工作实务按其工作对象可划分为微观社会工作、中观社会工作和宏观社会工作三个不同的层次。 2.理解:指导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些理论如系统论、人类行为的医学模式、人类行为的生态学模式、行为动力学评价模式。 3.掌握:系统论的主要概念如整体性、关系和自动平衡,医学模式、生态学模式、行为动力学评价模式的具体内容,什么是总体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实务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具备哪些基本知识、技能和价值,在整个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促成案主变化过程的程序是怎样的,同时还要意识到为案主提供咨询也是总体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 1、什么是总体社会工作。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一、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主要涉及到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层次,即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层面。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对这一领域的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人格差异、激励、领导、团队冲突和组织沟通等内容。课堂活动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主题演讲、阅读、自我评估、延展性的讨论、视频观看和分析,以及从学生视角进行的个体或小组展示,因此学生也会学习到如何把这些专题内容进行整合,并有效地应用于多元化的组织情境中去。此外,今天的企业组织通常是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构成的,这一课程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发展必要的智力能力和行为技能,这些将有助于提高他们有效地处理各种工作环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时产生的问题。 This course will cove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t three levels—the individual,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In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develop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this field, including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motivation, leadership, group conflict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etc. Course activities include case analyses, role plays, lectures, readings, self-assessment tools, extensive discussions, video watching and analysis, and students’ presentations (individual and group), so they will also learn how to integrate these topics and effectively apply them in pluralistic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In addition, business today is conducted with and through people from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other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behavioral skills that will increas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dealing with problems that arise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people from difference cultures in a variety of work settings.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实务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实务Ⅱ》 英文名称:Social Work Applications PracticeⅡ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践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本科社会工作专业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社会工作实务(二)》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更有效地联系实际,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实际的需要。本门课程遵循科学、实用和启发探索的精神,以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导向,在专业基础理论要求的基础上,着重于专业技能的要求,讲授社会工作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增强工作技能,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该专业人才的各种需求,将来在实际工作中高效率地解决社会问题。能对医务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把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陈述各方面社会工作的内容,还要尽量讲清工作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学生深入思考提供基础,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技能技巧,了解各种服务的方式、程序和要求,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医务社会工作 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涵义、形成、历史发展及现状,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和模式;熟悉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如;临终关怀、慢性病的照顾、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医患矛盾的处理等,熟悉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内容。 2.残疾人社会工作 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和发展历史,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特征和相关的社会政策,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工作的范围,工作的原则和影响因素;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如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基本技能;了解我国残障社会工作的现状。 3、企业社会工作

2021年4月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很多,班集体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这段时间我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现在我结合自己的一点工作体会谈一下我对班集体的建设的一点认识。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要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首先应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目标,是指班集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集体在各项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前进的动力。 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不能太抽象、笼统,要让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 其次应培养正确舆论和优秀的班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优秀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惩分明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再次应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充分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 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要把一个班级建设得更好,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他们就是得力的班干部。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最后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很不成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1

班主任工作岗位职责

班主任 工作岗位职责 班主任是班级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要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注重培养班级小干部这股核心力量,努力形成尊师守纪,团结奋进的良好班风。 一、认真参加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会议,明确每月教育重点。 二、根据学校德育计划,结合各班实际制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按要求填写好《班主任工作手册》。 三、及时进行家校联系,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组织好家长学校活动,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做好记录,上交有关材料。 四、按要求填写好学生学籍档案,做好期中品德测评和期末总评工作,以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写好评语,年度末上交学籍卡。 五、利用好班、展会这些教育主阵地,根据每月行为规范教育重点,针对班级不同情况,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着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指导。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课堂纪律教育,协调好各科之间的关系,争取班级各门功课齐头并进。 七、每月有重点地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生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 八、组建好班级小干部队伍,每月召开一次班级干部例会,开展一次主题班会(队会),并做好记录。 九、结合班级实际指导学生布置好整齐美观的教育环境每月办好一期

黑板报。 十、组织好学生参加校内各级各类评比竞赛活动,争取为校为 班争光。 十一、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安全有收获。 十二、教育学生认真做好广播操、眼保健操等,配合体育教师进行体育达标训练。 十三、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预防接种、体检工作,教育学生不吃零食、讲究卫生、保护视力。做好期初期末身高体重视力的测试工作。每日督促并组织学生做好包干区与教室的清扫保洁工作,离校前关好门窗、电灯,参加好每次的卫生大扫除。 十四、管理好每日的学生午餐,做到有秩序讲卫生、无浪费现象,加强节俭是美德的传统教育。 十五、学期结束时汇总上交各种总结与资料,并对学生进行假期安全教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21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总学分:2学分 理论学时:18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实务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述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内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青少年社会问题和具体的服务。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满足青少年需要,解决青少年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的权利;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了解“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理解青少年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权利。 第二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 【教学内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掌握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理解青少年的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了解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第三章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教学内容】 生理学相关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生理学相关理论;理解社会学相关理论;掌握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重难点】 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教学内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含义、程序、模式、技巧;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目标;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程序、模式和技巧。 第五章青少年社会问题 【教学内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的概括。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和表现;了解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 第六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上) 【教学内容】 学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就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流动青少年人口社会工作服务;婚恋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3026 课程名称: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Social Case Work & Social Team Work 学时学分:42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公共管理学、管理学基础、社会学概论 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开课部门:综合教研室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介绍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中的两种——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必须掌握的技术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本质、原则与关系、程序、技巧、理论及方法等。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社会个案工作和小族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说,在知识层面上,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程序;在能力层面上,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界定能力、需求分析能力、会谈技巧、计划制定能力、沟通能力等;在素质层面上,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后续课程有:《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使学生掌握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实践环节和课堂教学结合进行,教学内容和要求如下: 第一章个案工作概述 第一节个案工作的涵义与范围 第二节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 本章基本要求:了解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理解个案工作的涵义与范围 本章重点:个案工作的涵义与范围 本章难点:个案工作的范围 第二章个案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危机介入模式 第二节任务中心模式 第三节心理—社会模式 第四节行为治疗模式 第五节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 本章基本要求:了解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掌握危机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心理—社会模式,行为治疗模式 本章重点:心理—社会模式 本章难点:行为治疗模式

班主任工作职责及要求

班主任工作职责及要求 首先对来我校担任班主任职务的十名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的到来增添了北京逸仙专修学院管理队伍的新鲜血液。是我们学校的重要力量。我们这所民办大学要发展、生源在扩大、管理队伍也要不断壮大、队伍建设要不断加强。今天在座的各位老师就是我们在上百名应聘者中选拔出来的。你们加入了逸仙学院的德育管理队伍,将和我们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北京逸仙专修学院的德育管理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班级管理有人说保姆式管理,有人说管教式管理,也有年青的老师认为可用朋友式的管理,各有己见,都不无道理。但我的感受是无论是老兵新传还是年青教师,当班主任难,当新班主任更难,当民办大学的班主任难上加难。但再难也还要有人去做。为了推进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新班主任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使新班主任能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我校班主任工作的流程,掌握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方法、技巧,做好这项工作。学校安排了为期两天的新班主任岗前培训,请四名优秀班主任为我们无奈介绍班级管理经验。我们将会从他们的成熟经验中受到启发,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能力。以及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这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教育。 在这之前,我先抛砖引玉,介绍一下班主任的职责范围及学校管理的要求,以便各位老师在倾听四位班主任老师的工作经验、管理方

法时,能更快更好的接受。 民办大学班主任职责范围与中小学班主任没有二致,甚至还要琐碎:从生活上的饮食起居,到学习方面的日常纪律,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甚至就业方面等等,都需要班主任老师去教育、管理、指导。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主任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全院班主任工作在学院统一领导下,由院学生处负责指导,由各年级组长负责落实具体的日常管理、教育及考核工作。学生处依据有关班主任八项指标等级考核的实施细则对班主任进行全面考核。目的是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班主任的师德素质和培养管理能力。为了强化班级管理,我院是每一个班配一名专职班主任,班额是45—60人左右。 二、班主任工作职责与任务 (一)班主任要遵照《学生手则》、按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院关于学生工作的部署,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负责所带班级的思想教育、学习指导、日常管理、生活服务等工作。 (二)围绕学校办学方针以及学生处制定的计划和培养目标制定本班级的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积极性、主动性;负责组建本班团支部、班委会,确定班级工作的领导核心,并指导班团开展工作;坚持考勤制度,开好主题班会,并做好班会记录,按时将班会筹划、总结、记录等报到学生处,学生处以此作为班主任考核的依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