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麻黄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麻黄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麻黄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麻黄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麻黄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关键词】麻黄;药理;临床应用;研究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其中草麻黄为草本小灌木,木质茎短,常匍匐;草质茎(小枝)直立,对生或轮生,节明显,直径约2毫米;生于干河床,草原,河滩或固定沙丘,成片丛生。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大部分地区。花期在五月,种子成熟期在七月。中麻黄为小灌木,木质茎直立或斜上,草质茎较粗,长被白粉,有对生或轮生的分枝,直径可达2-3毫末,生于干旱荒漠,多砂石的山地或草地;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木贼麻黄亦为小灌木,木质茎粗长,草质茎较细,被白粉,直径一般1-1.5毫米;生长于干旱砾质山地,砾石堆上或山壁石缝中,分布于我国华北和西北。以上的三种麻黄的主要成分均为多种生物碱和少量挥发油。其中左旋麻黄碱(也称l-麻黄碱)占生物碱总量的80%-85%为主要成分,其次为d-伪麻黄碱,以及一些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等;挥发油中主要含i-a-松油醇,此外还有鞣质等。

1药理作用

1.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和利尿消肿三大主要功效。

1.1.1发汗作用麻黄发汗为几千年来临床广泛证实,古人也是利用其发汗作用治疗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肺气不宣·发汗无热的表

第009课~麻黄汤类方~《类方讲伤寒》

《类方讲伤寒》汉传中医免费教学群 2015-12-01 xx类方: --------xx老师主讲: 各位同学,今晚我们接着上课哈。葛根汤葛根汤加半夏葛根黄芩黄连汤。 1、xx汤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桂枝(二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相关条文: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现来看条文:太阳病?--应该是太阳外感伤寒(证据:条文后诉无汗,并且葛根汤中的君药是对治太阳伤寒证)项背强几几:就是患者感觉到从腰的上部到脖子这个区域呢,紧张,酸痛,簌簌的,象有虫子或者风一样的窜。他严重了就要抽筋了,就是痉挛啊,那就要发展为“痉证”了。几几(疏音),也有解释为“酸唧唧”的那个样子。出现这个症状的原因呢,就是风邪损耗津液,津液不养肌肉了。 无汗恶风:提示是太阳外感伤寒表证。这条是说外感风寒,出现了无汗怕冷怕风等一系列太阳伤寒证,但是津液受损出现了轻微的阳明热,并且不能濡养肌肉故而多了项背强几几。寒邪伤人易产生肢体疼痛困重等,而风邪伤人最易损耗津液,产生津亏的烦温。所以选用了葛根汤。 君药:xx3两辛苦xx 臣药:xx2两生姜3两辛温 佐药:甘草2大枣12枚甘滋平

使药:xx4两甘苦微寒赤芍2两酸凉 太阳的伤寒证加葛根药症。又把桂枝汤的桂枝和芍药减了量。目的是用桂枝和芍药调和一下营卫。同时,减轻发汗的力量。毕竟是津液不足嘛。桂枝和芍药,还可以通上下表里,助葛根提升津液。 其他药症前几节课都已讲过了,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葛根:葛根,甘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甘滋补津液,苦涌泻病邪,微寒清热。这个药,专入阳明病位,生津液,除热,尤其是对背部脖子的“痹痛”有专门治疗作用。痹是个什么东西呢?是麻痹——阻滞不通而痛的意思。《素问》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起阴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能把“水热”化为津液而上达外布。 ——这也是它能止阳明里热下利的机理。这个药,本身就是升达,用四两,取偶数,是沉降到下面,去“起阴气”。因为葛根能起阴气,故而能够治疗阳明湿热下利。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者,葛根汤主之。这条和上条类似,同时说明了葛根汤能够治疗下利。 2、xx加半夏汤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生姜(切,二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相关条文: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水饮不下趋而上逆了。半夏,降逆的作用很厉害,专门止呕逆。同时用它的辛散力量,还可以发越解表,气得旁流而平冲逆。 3、xxxxxx汤 葛根(半斤)甘草(炙,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麻黄的药理作用

麻黄的药理作用.txt人生在世,难敌宿命,沉沦其中。我不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我只为我最爱的人流泪“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赢了你,我可以放弃整个世界药理作用: 1. 麻黄碱的作用 a.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麻黄碱有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 较大治疗量即能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 引起失眠、神经过敏、不安、震颤等症状.对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也有兴奋作用.可缩短巴比妥类催眠时间.麻黄碱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强.麻黄碱在外周兴奋α1-肾上腺受体, 也激动中枢α1-受体引起中枢兴奋作用.皮下注射麻黄碱50~100mg/kg可显著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哌唑嗪和α-甲基-对位酪氨酸能拮抗麻黄碱的这一作用, 而舒必利、普萘洛尔和利血平都不减弱麻黄碱对鼠自发活动的增强作用, 提示麻黄碱是作用于α1-受体, 而不是作用于 DA 受体.麻黄碱能提高中枢性痛觉阈值, 产生镇痛作用. b.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麻黄碱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输出量增加.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 抵消了它直接加速心率的作用;如果迷走神经反射被阻断则心率将加快.麻黄碱对于心脏有强大的兴奋作用, 但反复应用, 或一次应用很大剂量, 易于产生抑制;也可能扰乱心律, 但较肾上腺素弱得多;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麻黄碱与洋地黄同用时, 则易引起心律紊乱.麻黄碱静脉注射对硬膜外阻滞所致心率减慢, 搏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下降均有明显对抗作用. 麻黄碱常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 脉压增大.给犬小剂量(0.01~0.2mg/kg)静注, 其血压上升可维持10~15分钟.大剂量(6~10mg/kg)静注, 由于抑制心脏而引起血压下降.麻黄碱静注0.1~3.0mg/kg, 猫肺动脉平均压、收缩压、舒张压和脉血管阻力均显著增加, 且有效量依赖关系.麻黄碱的收缩作用比较温和而持久, 血管舒张作用很微弱, 因此用于鼻黏膜肿胀, 收缩作用既长, 且无继发性血管扩张作用;能使冠状血管扩张, 增加冠脉流量, 与垂体后叶素合用于升压时, 能克服大量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冠状血管收缩及心脏抑制.麻黄碱的升压作用缓慢持久, 可维持数小时, 收缩压的升高较舒张压为显著, 舒张压一般不降低.麻黄碱对血管的作用是直接和间接作用的混合.麻黄碱的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 能直接与肾上腺素能α和β受体结合, 产生拟肾上腺素作用;亦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 促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动物实验表明: 麻黄碱的作用能被可卡因所减弱, 亦能被酚妥拉明阻断. c. 对平滑肌的作用: 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特别是在支气管痉挛时作用更为显著.实验表明: 麻黄碱能有效地对抗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发的痉挛.其作用强度不如肾上腺素, 但作用较持久, 且口服有效.故常用于哮喘.麻黄碱能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 抑制蠕动, 延缓胃肠道内容物的推进和排空.麻黄碱对动物子宫一般表现为张力及振幅增加, 此种兴奋作用可被麦角胺阻断, 被可卡因所增强.然而对人的子宫一般表现为抑制, 曾用于缓解月经痛.麻黄碱能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张力增加.麻黄碱使排尿次数减少, 足够量甚至产生尿潴留, 用于儿童遗尿症有效.对夜间遗尿或膀胱括约肌无力小便失禁的病人, 麻黄碱亦可以消除其症状.麻黄碱能引起并增强小鼠输精管的自发性收缩, 酚妥拉明可明显对抗麻黄碱的作用, 而利血平对此则无明显影响.

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2-08-22T17:32:06.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1期作者:钟晓凤[导读] 因此,三七不仅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且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双重调节作用明显。 钟晓凤(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药剂科 472000)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1-0416-02 【摘要】目的讨论三七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对三七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总结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化学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结果三七能够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系统产生影响,还具有抗衰老、抗肿瘤和抗炎的作用。结论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药,三七及其提取物药用作用广泛,副作用少,是一味值得重视和开发的中药。【关键词】三七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三七,别称田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五加科类名贵中药材,传统医学对该药的研究较多。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含有三七皂甙类、黄酮、三七索、氨基酸、挥发油、植物箱醇、糖类、无机盐和无机离子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广泛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本研究总结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化学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三七所含人参三醇皂苷Rg1类成分能够兴奋大闹中枢,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活动脑部组织,增强大闹记忆及抗脑部疲劳的作用。Rbl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安神和催眠的作用。临床实验证明:三七能强化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增强氯丙嗪的安定作用。马氏报道[1]:三七总皂苷能对抗L-谷氨酸介导的神经毒性,改善神经细胞缺氧状态,保护皮层神经细胞,从而降低细胞损害。另外,马氏报道:三七总皂苷不仅能阻断细胞外Ca2 内流,而且能抑制内源性Ca2释放,还可用于脑梗死的治疗。因此,三七不仅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且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双重调节作用明显。 2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临床对三七在循环系统的作用研究和报道较多,尤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 2.1 对心脏的作用 三七总皂苷能改善急性胰腺炎的心肌缺血状态。三七总皂苷单体Rbl能够阻滞钙通道,起到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陈氏研究表明[2]:三七能够直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目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心肌缺氧状态有关。三七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心肌细胞内肌浆网膜上钙泵的活性,从而减少心肌细胞Ca2+,使左心室心肌重量减轻。三七总皂甙是一种肌浆网膜钙泵活性激动剂,早期高血压心肌细胞的可塑性大,适当运用三七总皂甙将会对改变心衰病程有深远意义。 2.2 对血管的作用 三七皂苷降低血压和扩张血管作用明显,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钙通道阻滞,影响细胞Ca2+ 运动有直接关系。另外,三七能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其提取液能明显引起麻醉,迅速而持久下降血压,同时对心率影响不大。低浓度三七提取液对蛙下支血管具有收缩的作用,而高浓度时,扩张作用短暂且明显,可能与血管壁的直接作用有关。三七醇提取物能兴奋离体蛙心,降压作用显著而持久。 2.3 降血脂作用 三七皂苷能抑制低浓度高脂血清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因此,对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高氏研究显示[3]:三七浸出液能增加血液中的凝血酶,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通过收缩局部血管的作用,达到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目的。三七注射液降低GTP浓度,改善异常的血浆蛋白,预防肝细胞坏死,因此,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裴氏研究表明[4]:三七总苷注射液2ml,加入10%葡萄糖50ml静滴,qd,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4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苏氏报道[5]:三七粉合并知柏地黄丸治疗前后尿道及其所属腺体的慢性化脓性感染临床疗效显著。 5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一定剂量的三七能增加实验小鼠的睾丸重量,增强正常男性的性欲,因此,临床可用于治疗男性性功能减退等疾病,对治疗女性子宫脱垂的疗效也很好。 6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三七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强化机体的免疫能力。三七能使过低或过高的免疫反应恢复,因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同时不干扰正常的免疫反应。周氏等[6]报道:三七总皂甙具有提高大鼠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的免疫功能。 7 抗衰老、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三七茎叶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多糖等,可能具有抗衰老作用。临床试验显示[7]:三七二醇苷能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又能延长最低寿命和最高寿命,能提高果蝇及老龄小鼠的交配率,还具有提高小鼠心脑组织的SOD活性,因此具有抗衰老作用。临床上三七经配伍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民间有将三七粉用于治疗食管癌的方法。三七总皂苷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升高Neu内cAMP从而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密切关系。另外,三七还可用于治疗蜂蜇伤,治疗某些皮肤病和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药,三七及其提取物药用作用广泛,副作用少,是一味值得重视和开发的中药。参考文献 [1]马丽焱,肖培根.三七总皂苷对脑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1998,33(8):467. [2]陈晓丽,狄群英.三七冠心宁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0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3,21(5):778. [3]高瑞琴.三七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1,17(9):733. [4]裴淑丽,董建成.三七总苷注射液佐治婴幼儿腹泻82例疗效[J].儿科药学,2002,8(2):40.

麻黄汤及其类方

麻黄汤及其类方 〈〈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类方,是以麻黄汤为基础化裁的。通过对麻黄汤类方的了解,不仅可以看出仲景组方的规律,而且可以对表寒实证及其兼变证的病机加深理解。现就其方义、病机等问题讨论如下: 一、方意解析 麻黄汤方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所组成。在麻黄汤的基础上演变的一类方有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以及麻黄加术汤、麻杏慧苣甘草汤(后两方《金匮要略》方)等8个方。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麻黄汤用麻黄辛温发散,宣肺解表,配桂枝以增强其发汗之功,伍杏仁利肺气止喘,佐甘草以缓诸药,主治表寒证的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等症。大青龙汤即是麻黄汤加石膏、生姜、大枣;麻杏甘石汤即在麻黄汤中去桂枝加石膏,两方主药只一味之差,主治功用则相去很远。前者为寒邪郁热所以石膏用虽(如鸡子大)较小,后者是寒邪化热,故在麻黄汤中去桂枝且加重石膏的用虽(250g),两者不同之 处在于寒热的轻重,用石膏之多少。以上三方的演变过程是:麻黄汤一大青龙汤一麻杏甘石汤一白虎汤(这里提出白虎汤, 是便于理解表寒实证郁阳化热,变成里热实证,即是太阳病 实则多传阳明的意思) 在这里,还应当提出后世在麻黄汤基础上化裁的二拗汤。本方即麻黄汤去桂枝而成,旨在宣肺止咳,无须发汗,故用麻黄宣肺散寒,

杏仁降气平喘,伍甘草以协调诸药,主治寒邪闭郁,肺气不宣的感寒暴喘或日久咳嗽,所以桂枝当去。此方配伍精当,主治功用明确,比较容易掌握,是临床治疗寒邪客肺而致咳嗽的常用方。其原委实即麻黄汤的变局。 小青龙汤方的组成,取麻、桂二方之意,加人温肺化饮药而成。方用麻黄配桂枝发散解表宣肺以平喘。桂枝、白芍相伍,意在调和营卫。姜、细、味、半夏是治寒饮的要药,其中干姜、细辛既温且散,半夏降逆除痰,乂合五味子、芍药的收敛,以防麻、桂、姜、辛宣发太过之弊。全方虽只8味药,可分为三组,一是麻桂的宣散,一是姜辛的温散,一是芍药的酸敛,共同组成发中有收,攻中有守的方剂。为治外有表寒,里有水饮的寒饮宿肺证的首选方。本方与大青龙汤相比较,彼为表寒里热的表寒郁热证,此为外有表邪,里有水饮的表寒里水证,二方发表药相同,攻里药则异。如果小青龙汤证兼有里热证时,亦可加入石膏,使之温清并用, 以达到水热俱去的目的。 至于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两者均为表兼里虚证,麻黄配附子发中有补,发表而不伤阳,即所谓“温经发表”,如配细辛则表散之力更甚,若配甘草则发散之 力更微。乂麻黄加术汤与麻杏慧甘汤,前者即在麻黄汤中加白术,主治风寒湿;后者即在麻黄汤中去桂枝加生苣米,主 治风湿热证。总之,麻黄汤类方,药味简练,功用专一,如一服即汗出,二服则可减H或停服,不可过H。《伤寒论》 中提出岫家、疮家等诸禁用麻黄汤例,应当慎重,不可粗疏。

麻黄素

麻黄碱 麻黄素和麻黄碱是同义词,已合并。 麻黄碱,学名(1R,2S)-2-甲氨基-苯丙烷-1-醇,存在多种立体异构体,是一种生物碱。分子式C10H15NO。存在于多种麻黄属植物中,中草药麻黄的主要成分。无色挥发性液体。可以水蒸气蒸馏。常用其盐酸盐。 目录 1理化性质 2光谱图 2.1 红外光谱 2.2 质谱图 3作用与用途 4药物信息 5物质毒性 6合成方法 7天然来源 8管制规定 9化学检测方法 1理化性质 外观性状:蜡状固体或结晶颗粒。 麻黄碱的几种分子模型(5张) 溶解度:1g麻黄碱溶于20ml水;0.2ml乙醇,溶于氯仿和乙醚。 pH:1g麻黄碱溶液在200ml水中溶液pH值为10.8。 熔点:37-39℃ 比旋光度:-41° (c=5,1M HCl) 沸点:255℃ 密度:1.124 g/mL(25℃) 闪点:85.56℃ 储存条件:冷冻保存(+4℃)[1] 2光谱图 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图[2] 谱峰列表

序号峰位(cm-1)透过率(%) 半峰宽(cm-1)峰差(%) 1 550 69 20 12 2 622 64 37 17 3 703 9 22 51 4 742 33 37 16 5 763 39 62 13 6 842 56 43 11 7 913 64 31 10 8 991 43 28 33 9 1028 42 39 26 10 1084 51 52 12 11 1136 46 45 15 12 1153 57 22 9 13 1202 60 41 22 14 1372 54 83 20 15 1452 28 43 27 16 1473 41 21 11 17 1492 46 14 14 18 2802 32 172 10 19 2885 27 97 10 20 2976 24 87 19 21 3026 35 42 9 22 3065 34 202 8 23 3314 42 113 11 [2] 质谱图 质谱图[3] 3作用与用途 麻黄碱为拟肾上腺素药,能兴奋交感神经,药效较肾上腺素持久,口服有效。它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有显著的中枢兴奋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习惯性支气管哮喘和预防哮喘发作,对严重支气管哮喘病人效果则不及肾上腺素。为增强疗效或减轻副作用,可与氨茶碱或苯海拉明、巴比妥类药物合用。用于鼻粘膜充血和鼻塞时,该品效果较肾上腺素为好,作用快而持久。[4] 4药物信息 【药物类别】:神经系统用药 【所属类别】:拟肾上腺素药

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drugs: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 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s长期口服或注射使用广谱抗生素时,敏感菌被抑制,打破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被打破,不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所产生的能灭活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及肿瘤细胞的的化学物质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指对病原体以及癌细胞等所致疾病的德药物治疗。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副作用(side effect) 定义:与主要作用同时产生的继发效应。这种效应不一定是相反的效应,但常是不必要的或毒性的。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指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又称撤药综合征,系指骤然停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通常将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受体向上/下调节(receptor up/down regulation)长期使用拮抗/激动药药可以使受体的密度和敏感性增高/降低的现象 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吸收,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CI)是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常以化疗药物的半数动物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来表示:LD50/ ED50

麻黄类方的运用

麻黄类方的运用 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所以,我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今天呢,我也来介绍一些临床应用的经验,还有一些我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讲一讲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在座都有不少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你们都有独到的经验,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关于麻黄麻黄是我们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源于麻黄,是从麻黄素里面提取的。在经方中间,麻黄方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伤寒论》里面麻黄方有14张,《金匮》里有13张,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麻黄这味药,大家确实都很害怕用,尤其我们江苏苏州这一带,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记得我学医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强调,麻黄不能过量,用五分、八分,用一钱。还有人不敢用麻黄,只是用麻黄水来煎煮浸泡大豆黄卷来代替麻黄使用。因为确实有用麻黄以后导致虚脱的病例。清人许仲元《三异笔谈》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肺风,一开始先用麻黄三分没有效果,然后加量加到五分,五分又不行,到第三诊他用七分,好,这个七分麻黄下去以后,这个小孩额汗如珠,脉已脱矣,结果赶快

用人参、五味子、牡蛎、龙骨来救脱。后来一查原来用的药,哦!前面两诊用的麻黄都是假麻黄,第三回才是真麻黄,真麻黄七分就已经过重了。这个医话提示真麻黄发汗确实非常厉害。清代陆定圃著的《冷庐医话》也说当时有个医生,看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非常喜欢,奉为秘本。他见许叔微擅用麻黄汤,他也学着用。一个女子热病无汗,他就用麻黄汤,结果病人汗出不止,最后人死了。在美国,麻黄是禁用的。为什么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麻黄是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的。美国的胖子非常多,减肥在美国是一大行业,他们用麻黄减肥,但是没有按照我们中医使用麻黄的指征来使用,结果出了问题。九四年美国的一次网球赛上有一个妇女死亡,后来一查,发现与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的减肥药有关。美国FDA通报后,一律禁止使用麻黄。不仅美国禁止,在澳大利亚,在英国,麻黄都是禁用的。但是很多医生搞到麻黄以后照用,因为麻黄确实是好药,不会用麻黄的医生不是好医生。附子是可爱的,麻黄也是很有魅力的。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麻黄要安全地使用麻黄,首先要对适用于麻黄的体质要进行甄别。麻黄是什么样的人用的?我们必须看张仲景的原文。张仲景很多的条文表面上看上去是个症状,其实他是指一种疾病或者一类疾病,甚至有的是指一种体质状态。譬如说麻黄,张仲景用麻黄是用来治疗黄肿的。黄肿黄肿,这是麻黄的主治,这是安全使用麻黄有效使

麻黄多糖功效研究进展综述

麻黄多糖功效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 目的:为麻黄资源的合理应用及开发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查阅,综合分析。 结论:麻黄多糖具有降血脂、保护肝脏,抑制正常免疫系统,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作用。 [关键词] 麻黄多糖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4 000多年来一直为临床所应用,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对麻黄多糖的研究较麻黄碱起步晚,因其药用价值以及毒副作用小已受到研究者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多糖具有细胞识别、细胞通讯、免疫、抗癌等功能,因此对多糖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作为免疫调节剂,中草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卓越的双向调节功能和较小的毒副作用已得到世界医学界的普遍认可,中草药免疫制剂将成为新世纪研究的重点。根据目前的研究,麻黄的毒副作用主要在麻黄碱部分,影响了其应用。因此对麻黄中多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一、麻黄多糖的降血脂和保护肝脏作用 湖北中医药大学的何翔运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麻黄多糖成分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脂代谢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 1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外,其他三组均喂饲高脂饲料三周后。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麻黄多糖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醋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表明成功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 2麻黄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肝脏中血脂指标的作用麻黄多糖组小鼠肝脏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醋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伊<0.05或P<0.ol);脏器系数均不同程度的降低沪<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黄多糖组小鼠肝脏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或P<0.ol);通过对各组小鼠肝脏进行病理切片与图像采集,发现麻黄多糖组小鼠肝脏受损程度较轻。 3麻黄多糖对小鼠肝脏自由基的影响麻黄多糖组小鼠肝脏丙二醛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均显著性降低(P<0.05)。

麻黄

麻黄 目录 功效与作用 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麻黄的功效: 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1. 发汗散寒;2. 宣肺平喘;3. 行水消肿;4. 散阴疽,消症结。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 麻黄的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麻黄药理研究: 1、发汗 ①有效成分挥发油、麻黄碱。 ②条件温服、温热条件。 ③作用机理:?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汗腺分泌↑;?兴奋中枢,外周α受体。 2、平喘 ①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此外,2,3,5,6-四甲基吡嗪 L-α-萜品烯醇。 ②机理 促进NA和Adr的释放。 本身激动β-R→激活Ac→促进cAMP产生。 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 促进PGE的释放。 直接兴奋α-肾上腺素受体→血管收缩→粘膜肿胀减轻。 抑制抗体产生。 ③作用特点缓慢、温和、持久,可以口服。 3、利尿 ①有效成分 d-伪麻黄碱。 ②作用尿量增加。

③机理 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4、抗炎、抗过敏 ①有效成分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碱。 ②作用机理 抑制过敏递质释放; 溶血素减少,呈抗补体作用。 5、镇咳、祛痰 ①作用强度为可待因的1/20。 ②有效成分萜品烯醇,麻黄挥发油。 6、解热、抗菌、抗病毒 ①有效成分挥发油。 ②抗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奈瑟双球菌。 ③抗病毒流感病毒。

麻黄汤类方歌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 一、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二、抵当汤: 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 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 一、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虚烦,懊颠倒不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三、栀子生姜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四、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 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酒疸心热且懊,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 陷胸汤类方歌(六首) 一、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二、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三、十枣汤: 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四、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 五、白散: 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六、瓜蒂散: 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泻心汤类方歌(六首) 一、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合成方。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三、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四、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和不痞为殃。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 五、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姜半夏参枣全。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六、旋复代赭汤: 旋复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参草姜枣半夏予,赭轻姜重方奏功。 甘草汤类方歌(四首) 一、甘草汤: 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二、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悸脉结证无疑。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三、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盐酸麻黄碱注射液说明书

盐酸麻黄碱注射液说明 书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盐酸麻黄碱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盐酸麻黄碱注射液 英文名:Ephedr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汉语拼音:Yansuan Mahuangjian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麻黄碱,化学名称为 (1R,2S)-2-甲氨基-苯丙烷-1-醇盐酸盐 分子式:C10H15NO.HCl 分子量:201.70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作用】本品可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也可通过促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对α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可舒张支气管并收缩局部血管,其作用时间较长;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使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有较肾上腺素更强的兴奋中枢神经作用 【药代动力学】肌注或皮下注射很快被吸收,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肌注10~20分钟起效,持续作用肌注或皮下注射25~50mg小时.T1/2当尿pH 为5时约3小时,尿pH值为6.3时约6小时.吸收后仅有少量经脱胺氧化,大部分以原形自尿排出 【适应症】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症及慢性低血压症【用法用量】 1.常用量皮下或肌内注射一次15~30mg(05-1支),一日3次 2.极量皮下或肌内注射一次60 mg(2支),一日150 mg 【不良反应】 ①对前列腺肥大者可引起排尿困难; ②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引起精神兴奋震颤、焦虑、失眠、心痛、心悸、心动过速等 【禁忌症】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等病人禁用 【注意事项】 ⑴交叉过敏反应对其他拟交感胺类药,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过敏者,对本品也过敏 ⑵如有头痛、焦虑不安、心动过速、眩晕、多汗等症状,应注意停药或调整剂量 ⑶短期内反复用药,作用可逐渐减弱(快速耐受现象),停药数小时后可以恢复.每日用药如不超过3次,则耐受现象不明显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⑴剖腹产麻醉过程中用本品维持血压,可加速胎儿心跳,当母体血压超过 17.3/10.7kPa(130/80mmHg)时不宜用 ⑵本品可分泌入乳汁,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⑴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本品可增加它们的代谢清除率,须调整皮质激素的剂量

厄贝沙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厄贝沙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介绍了厄贝沙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年国内有关对厄贝沙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性文献,并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总结。结果:厄贝沙坦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T1亚型,对AT1受体产生不可逆的或非竞争性的抑制;由此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改善心功能作用;还可抑制胶原的形成和改善心肌的纤维化,从而抑制或逆转左心室肥厚(LVH);并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抑制房颤后心房重构的进程,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结构与功能的损害。厄贝沙坦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逆转左室肥厚安全有效;对房颤复律后复发有预防作用;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与人胰岛素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更好地延缓肾功能的恶化。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作用显著,且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糖尿病肾病等作用,患者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厄贝沙坦;药理;临床应用 厄贝沙坦(Irbesartan)正是一种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属二苯咪唑类化合物,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一线药物之一,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现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1药理作用 厄贝沙坦选择性作用于 AngⅡ受体AT1亚型,对AT1受体产生不可逆的或非竞争性的抑制[2],其对AT1的拮抗作用大于AT2 850倍;由此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3]。本药可抑制交感神经的活性,改善心功能、能量代谢及毛细血管再生,并能改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等指标[4];还可抑制胶原的形成和改善心肌的纤维化,从而抑制或逆转左心室肥厚(LVH)[5]。 厄贝沙坦具有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及主动血脉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作用,认为厄贝沙坦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6]。 本药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TF),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对提高抗血栓功能有积极作用[7]。李太峰等研究证实,厄贝沙坦可改善高血压合并充血性心衰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逆转高血压、心力衰竭所致的血栓前状态[8]。 有实险研究结果表明兔急性房颤后心房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升高, MMP-13在此后的心房结构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厄贝沙坦能抑制房颤后MMP-13升高,从而抑制了房颤后心房重构的进程[9]。

各类中成药临床应用

第三部分各类中成药临床应用 一、解表剂 解表剂是以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桑叶、菊花、柴胡、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中成药,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临床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1.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例如感冒清热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 2.辛凉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例如银翘解毒丸(颗粒、胶囊、片)、桑菊感冒片、柴胡注射液。 3.扶正解表剂适用于正气虚弱复感外邪而致的表证。可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有所区别。气虚感冒者症见反复感冒、低热汗出、倦怠、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弱等。例如玉屏风颗粒(口服液)、参苏丸(胶囊)。 注意事项:(1)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2)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最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多,则耗伤气津,重则导致亡阴亡阳之变;(3)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4)服用解表剂时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注意休息;(5)若外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牵牛子、甘遂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中成药。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1.寒下剂适用于里热与积滞互结之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腹部或满或胀或痛,甚或潮热、苔黄、脉实等。例如三黄片(胶囊、丸)、当归龙荟丸、复方芦荟胶囊。 2.温下剂适用于因寒成结之里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甚或厥冷、脉沉紧等。例如苁蓉通便口服液。 3.润下剂适用于肠燥津亏、大便秘结证。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滑实等。例如麻仁润肠丸(软胶囊)、麻仁滋脾丸。 4.逐水剂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之实证。症见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实有力等。例如舟车丸。 5.攻补兼施剂适用于里实正虚而大便秘结证。症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兼气血阴津不足表现。例如便通胶囊(片)。 注意事项:(1)泻下剂作用峻猛,大都易于耗损胃气,中病即止,慎勿过剂;(2)老年体虚,新产血亏,病后津伤,以及亡血家等,应攻补兼施,虚实兼顾。 三、和解剂 和解剂是以柴胡、黄芩、青蒿、白芍、半夏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胃肠不和、肝脾不和等证的中成药。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临床以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呕吐下利等为辨证要点。

麻黄素

麻黄素 【中文名称】麻黄碱 【英文名称】Ephedrine 【别名】麻黄素 【分子式】C10H15NO 【分子量】165.23 【物理性质】蜡状固体、结晶或颗粒,熔点34°, 沸点225°, 暴光分解。吸水后熔点升高到40°。1g溶于约20ml和0.2ml 乙醇, 溶于氯仿、乙醚及油。盐酸盐: 斜方针状结晶,熔点216~220°, [α]↑25↓D-33°~35.5°) (C=5). 1g溶于3ml水、14ml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及氯仿 【成分分类】生物碱类 【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麻黄碱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强。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使精神振奋;可缩短巴比妥类催眠时间,亦能兴奋中脑、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对心脏的作用:麻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麻黄碱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2)对血管的作用:麻黄碱使冠脉、脑、肌肉血管扩张,流量增加;使肾、脾等内脏和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3)对血压的影响:麻黄碱常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其升压作用缓慢而持久。 3.对平滑肌的影响:(1)对支气管平滑肌的影响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较肾上腺素弱而持久。(2)对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影响麻黄碱能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张力增加。可使排尿次数减少,足够量产生尿潴留,用于儿童遗尿症有效。 4.对代谢的影响麻黄碱有增加代谢的作用。解热、抗病毒作用麻黄碱对人能诱发出汗.6.其他作用麻黄碱对骨胳肌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麻黄碱还有升高血糖、收缩脾脏、增加红细胞等作用.麻黄碱对胃肠道分泌通常表现抑制。还可使疲劳的骨胳肌紧张度显著且持久地升高.为拟肾上腺素药,兼具α与β受体兴奋作用, 作用似肾上腺素, 但较温和。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等作用。本品的升压作用较弱, 但较持久,使血管收缩,但无后扩张作用。临床用其盐酸盐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压状态,尤其蛛网膜下麻醉及硬脊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亦用于滴鼻消除粘膜充血。小鼠口服的LD↓50为400mg/kg。 【毒性】用药过量时易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神经过敏、震颤等症状.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接受洋地黄治疗的患者,也可引起意外的心律紊乱。大剂量抑制心脏. 麻黄碱对多种动物的最小致死量50-540MLD (MG/KG).

秦艽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

秦艽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蔡秋生, 张志红, 高慧琴 作者单位:蔡秋生(武警海南省总队医院门诊部,海南,海口,570203), 张志红,高慧琴(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刊名: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10,27(6) 参考文献(40条) 1.李艳秋;赵德化;潘伯荣龙胆苦苷抗鼠肝损伤的作用[期刊论文]-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1(18) 2.刘玉东秦艽鳖甲汤加味治疗变应性亚败血症1例[期刊论文]-河南中医 2007(10) 3.李彩荣;邓秀莲秦艽鳖甲散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2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河北中医 2009(08) 4.李丰异功散合秦艽丸治疗儿童异位性皮炎14例[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 2003(05) 5.王微;张磊复方秦艽丸治疗湿热内蕴型湿疹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02) 6.向永国;刘明芳中西医结合治疗肢体麻木症5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医药信息 2010(03) 7.吴绍雄;吴树铎;杨凯钿自拟端容方治疗面神经炎31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 2010(15) 8.步瑞兰;张鹏秦艽椿皮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2例 1997(01) 9.黄向阳秦艽党参汤口服配合思密达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期刊论文]-山西医药杂志 2004(03) 10.白淑梅;马晓峰;丁继勇秦艽苍术汤口服外洗治疗痔疮180例[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4(03) 11.胡海华;曹军防风秦艽汤在肛肠科的应用[期刊论文]-四川中医 2007(07) 12.杨风利;余静防风秦艽汤治疗内痔出血200例体会[期刊论文]-宁夏医学杂志 2005(10) 13.杨桂枝;田汉文;杨琴秦艽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的影响[期刊论文]-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8(02) 14.高慧琴;吴国泰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09) 15.高亦珑;白洁;孙丽琴宁夏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镇痛抗炎作用的比较[期刊论文]-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05) 16.杨建宏;王莉;马丰才秦艽提取物镇咳祛痰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0(01) 17.靳皓文;俞发荣甘肃秦艽提取物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及其机制探究[期刊论文]-医药卫生 2006(02) 18.陈长勋;刘占文;孙峥嵘龙胆苦苷抗炎药理作用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3(09) 19.李庆秦艽醇提液的抗炎作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6(09) 20.张守林;孙建国;于世广大秦艽汤及针刺治疗脑血管出血性后遗症疗效观察 1998(11) 21.李安琼首乌秦艽汤佐治脑出血后遗症34例观察[期刊论文]-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04) 22.李福安秦艽伍葛根治疗骨关节病举隅[期刊论文]-江苏中医药 2004(09) 23.贺志强;刘利民秦艽木瓜酒佐针灸治疗肩周炎73例 2000(03) 24.庞学丰秦艽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广西中医药 2002(01) 25.杨新玲;宋晓莉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8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 2010(04) 26.吴凤海秦艽五藤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08) 27.贾伟琳止痛如神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2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 2010(04) 28.蒯彤加味大秦艽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虚痹)80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 2008(02) 29.章漳;段朝辉;丁侃长梗秦艽酮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探讨[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2010(04) 30.汪海英;袁冬萍;李福安秦艽总苷对人肝癌细胞等几种肿瘤细胞的体外作用[期刊论文]-青海医学院学报 2009(0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