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麻黄临床应用及机制探析

麻黄临床应用及机制探析

麻黄临床应用及机制探析
麻黄临床应用及机制探析

麻黄临床应用及机制探析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麻黄儿科应用现代药理

麻黄始载于《本经》,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和中麻黄Ephedra in termedia schre nk et C.A.Mey. 的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

蒙古、甘肃等省区。立秋至霜降之间采收,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商品因来源分为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三种,均为统装。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近年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皆认为麻黄有止遗尿作用。现对其各种功效在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1发汗解表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入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之作用。《本草正义》称:“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外感第一要药”。陶弘景曰:麻黄疗伤寒,解肌之第一药。《本草通玄》亦指出:“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麻黄多用于风寒外束的表实症和喘咳症。药理研究,当人体暴露于高温 1.5 ~2小时后,给予麻黄

碱50~ 60mg出汗量比未暴露于高温者快而多,提示麻黄对人有中等度的发

汗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由于麻黄阻碍了汗腺导管对钠的重吸收而导致汗腺分泌增加[1]。儿科常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使用时要因人因时制宜。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对于汗液调节作用不足,平素容易出现多汗,若是夏季,汗出更多。对于汗出较多的患儿,麻黄宜慎用。常用的发汗代表方剂如麻黄汤。

2宣肺平喘

《伤寒论》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o 射干麻黄汤由射干、麻黄、干姜、细辛、紫苑、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组成,治疗属寒饮郁肺的咳喘证。《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方本用于太阳病发汗不得法,或发汗太过,或误用下法,致使邪热内传、肺热壅盛的治疗。现临床多用于外感后邪热传里,肺热炽盛之证。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咳嗽而喘,痰黄,烦躁,气急鼻煽,面赤口渴,胸闷胀满,舌红苔黄,脉滑数,此为里证、热证。儿科常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百日咳等。治以清热宣肺,止咳平喘,可在此基础上加鱼腥草、黄芩、桑白皮、地骨皮、川贝、瓜蒌、葶苈子、干地龙等。此方石膏用量多于麻黄,以制约麻黄辛温之性而为辛凉之用,故汗出不忌麻黄,无大热不忌石膏。体虚或大便溏者,石膏用量不宜过大[2]。药理研究证明,麻黄中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这是麻黄用于儿科喘证的现代药理基础。

3利水消肿

对于水肿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开鬼门,洁净府”之见;《伤寒论》有“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其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本草纲目》曰:“麻黄,散目赤肿痛,水肿,风肿……。”药理研究,麻黄中的伪麻黄碱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对麻醉的狗,小剂量麻黄(0.05 ~

0.1mg/kg )已出现利尿作用,以0.5 ~1mg/kg时作用最佳,排尿量可达正常情况的2?5倍。麻黄利尿作用机制可能是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也有认为是阻碍了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所致。儿科临床常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水相搏证)的治疗。代表方剂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4止遗尿

遗尿与遗传因素和发育迟缓、障碍等有关,治疗也无特效药物,但如不治疗有可能终生遗尿。更为严重的是,长期遗尿将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对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完整人格的建立极为不利。有研究用麻黄4g,益智仁6g,黄芪、桑螵蛸各10g,甘草3g,水煎服,1 天1次。该方为3?5岁患儿用量。若6?12岁患儿,麻黄用量需加至6g; 12岁以上者,增至9g。其他各药物也按年龄依照常用量酌定。本方法治疗3?18岁遗尿患者35例,用药后全部治愈,仅1例复发[3]。药理研究示,麻黄较大治疗量时,麻黄碱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神经,引起精神兴奋,同时能增加膀胱括约肌的张力。无论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还是睡眠觉醒障碍,或是膀胱容量偏小,骶尾椎隐裂而致膀胱功能障碍的遗尿,均可用较大治疗剂量的麻

黄,疗效可靠。从中医学角度看,麻黄归肺、膀胱经,因而麻黄能调节肺和膀胱的功能,促进肺的宣发作用和膀胱的气化作用,进而起到水液的正常代谢和膀胱的约束作用。《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遗尿侯》说:“遗尿者,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麻黄性温,可去冷也,再之麻黄又属膀胱经,能促进膀胱气化功能,进而约水,达到治疗遗尿的目的。还有人认为,遗尿多与肺之壅滞相关,故多加生麻黄宣畅肺气,通过皮肤腠理、汗腺排泄,使肺气宣通,而起到“提壶揭盖” 之效应,从而使小便自约。朱瑞群认为麻黄在此发挥醒脑开窍之作用。

【参考文献】

1闫兆君,林学军,于华?小儿疾病临床常用中药指南.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5

2陈茵,杨丽新?《伤寒论》四经方治疗小儿咳喘.辽宁中医

学院学报,2000, 12 (4) : 253

3姜琳.遗尿灵丹说麻黄.药膳食疗,2005, (1): 42

麻黄汤1

1.麻黄汤:干妈贵姓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嫂炒姜汁大枣、白芍、炙甘草、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汤: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黄芩、生地、苍术、甘草,细辛、防 风、羌活、白芷、川芎 4.香酥散:扶苏劈草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5.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麻 黄、五味子、干姜、白芍(药)、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6.止嗽散: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陈皮、桔梗、荆芥、白 前、百部、炒甘草、紫菀 7.正柴胡饮:柴房陈药生草柴胡、防风、陈皮、芍药、生姜、甘草 8.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荆芥穗、牛蒡子、薄荷、 银花、竹叶、淡豆豉、生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9.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生甘草、芦 根、桔梗、连翘 10.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11.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 药、羌活、生姜、大枣、、葛根 12.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升麻、葛根、芍药、炙甘草 13.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人参+荆防人穷服草梗,独自抢钱财人参、川芎、茯苓 甘草、桔梗、独活、枳壳、羌活、前胡、柴胡(生姜、薄荷) 14.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木香、 枳壳、半夏、炙甘草、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生姜、大枣 15.麻黄细辛附子汤:麻子细心。麻黄、附子、细辛 16.加减葳蕤汤:薇姐为何早操吃葱白薇、桔梗、生葳蕤、苏薄荷、炙甘草、红枣、淡豆 豉、葱白(玉竹) 17.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18.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丹皮、冬瓜仁 19.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大黄、芒硝 20.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附子 21.温脾汤:当[时]黄夫人忙炒姜当归、大黄、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干姜 22.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厚朴、枳实、麻子仁、白芍、大黄、[蜂 蜜]、杏仁 23.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24.十枣汤:甘愿早起。甘遂、芫花、大枣、大戟 25.黄龙汤:肖大人食谱,枣根当姜炒。芒硝、大黄、人参、枳实、厚朴,大枣、桔梗、当 归、生姜、大枣 26.蒿芩清胆汤:青黄竹阁,夏陈赤碧。青蒿、黄芩、竹茹、枳壳、半夏、陈皮、赤伏苓、 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包 27.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炙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28.大柴胡汤:秦大将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生姜、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 生姜 29.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知母、白芍、槟榔、炙甘草、黄芩、草果仁 30.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炙甘草、枳实、白芍 31.逍遥散: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丹栀加入热能排。茯苓、白芍、柴胡、炙

第009课~麻黄汤类方~《类方讲伤寒》

《类方讲伤寒》汉传中医免费教学群 2015-12-01 xx类方: --------xx老师主讲: 各位同学,今晚我们接着上课哈。葛根汤葛根汤加半夏葛根黄芩黄连汤。 1、xx汤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桂枝(二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相关条文: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现来看条文:太阳病?--应该是太阳外感伤寒(证据:条文后诉无汗,并且葛根汤中的君药是对治太阳伤寒证)项背强几几:就是患者感觉到从腰的上部到脖子这个区域呢,紧张,酸痛,簌簌的,象有虫子或者风一样的窜。他严重了就要抽筋了,就是痉挛啊,那就要发展为“痉证”了。几几(疏音),也有解释为“酸唧唧”的那个样子。出现这个症状的原因呢,就是风邪损耗津液,津液不养肌肉了。 无汗恶风:提示是太阳外感伤寒表证。这条是说外感风寒,出现了无汗怕冷怕风等一系列太阳伤寒证,但是津液受损出现了轻微的阳明热,并且不能濡养肌肉故而多了项背强几几。寒邪伤人易产生肢体疼痛困重等,而风邪伤人最易损耗津液,产生津亏的烦温。所以选用了葛根汤。 君药:xx3两辛苦xx 臣药:xx2两生姜3两辛温 佐药:甘草2大枣12枚甘滋平

使药:xx4两甘苦微寒赤芍2两酸凉 太阳的伤寒证加葛根药症。又把桂枝汤的桂枝和芍药减了量。目的是用桂枝和芍药调和一下营卫。同时,减轻发汗的力量。毕竟是津液不足嘛。桂枝和芍药,还可以通上下表里,助葛根提升津液。 其他药症前几节课都已讲过了,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葛根:葛根,甘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甘滋补津液,苦涌泻病邪,微寒清热。这个药,专入阳明病位,生津液,除热,尤其是对背部脖子的“痹痛”有专门治疗作用。痹是个什么东西呢?是麻痹——阻滞不通而痛的意思。《素问》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起阴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能把“水热”化为津液而上达外布。 ——这也是它能止阳明里热下利的机理。这个药,本身就是升达,用四两,取偶数,是沉降到下面,去“起阴气”。因为葛根能起阴气,故而能够治疗阳明湿热下利。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者,葛根汤主之。这条和上条类似,同时说明了葛根汤能够治疗下利。 2、xx加半夏汤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生姜(切,二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相关条文: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水饮不下趋而上逆了。半夏,降逆的作用很厉害,专门止呕逆。同时用它的辛散力量,还可以发越解表,气得旁流而平冲逆。 3、xxxxxx汤 葛根(半斤)甘草(炙,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麻黄汤及其类方

麻黄汤及其类方 〈〈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类方,是以麻黄汤为基础化裁的。通过对麻黄汤类方的了解,不仅可以看出仲景组方的规律,而且可以对表寒实证及其兼变证的病机加深理解。现就其方义、病机等问题讨论如下: 一、方意解析 麻黄汤方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所组成。在麻黄汤的基础上演变的一类方有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以及麻黄加术汤、麻杏慧苣甘草汤(后两方《金匮要略》方)等8个方。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麻黄汤用麻黄辛温发散,宣肺解表,配桂枝以增强其发汗之功,伍杏仁利肺气止喘,佐甘草以缓诸药,主治表寒证的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等症。大青龙汤即是麻黄汤加石膏、生姜、大枣;麻杏甘石汤即在麻黄汤中去桂枝加石膏,两方主药只一味之差,主治功用则相去很远。前者为寒邪郁热所以石膏用虽(如鸡子大)较小,后者是寒邪化热,故在麻黄汤中去桂枝且加重石膏的用虽(250g),两者不同之 处在于寒热的轻重,用石膏之多少。以上三方的演变过程是:麻黄汤一大青龙汤一麻杏甘石汤一白虎汤(这里提出白虎汤, 是便于理解表寒实证郁阳化热,变成里热实证,即是太阳病 实则多传阳明的意思) 在这里,还应当提出后世在麻黄汤基础上化裁的二拗汤。本方即麻黄汤去桂枝而成,旨在宣肺止咳,无须发汗,故用麻黄宣肺散寒,

杏仁降气平喘,伍甘草以协调诸药,主治寒邪闭郁,肺气不宣的感寒暴喘或日久咳嗽,所以桂枝当去。此方配伍精当,主治功用明确,比较容易掌握,是临床治疗寒邪客肺而致咳嗽的常用方。其原委实即麻黄汤的变局。 小青龙汤方的组成,取麻、桂二方之意,加人温肺化饮药而成。方用麻黄配桂枝发散解表宣肺以平喘。桂枝、白芍相伍,意在调和营卫。姜、细、味、半夏是治寒饮的要药,其中干姜、细辛既温且散,半夏降逆除痰,乂合五味子、芍药的收敛,以防麻、桂、姜、辛宣发太过之弊。全方虽只8味药,可分为三组,一是麻桂的宣散,一是姜辛的温散,一是芍药的酸敛,共同组成发中有收,攻中有守的方剂。为治外有表寒,里有水饮的寒饮宿肺证的首选方。本方与大青龙汤相比较,彼为表寒里热的表寒郁热证,此为外有表邪,里有水饮的表寒里水证,二方发表药相同,攻里药则异。如果小青龙汤证兼有里热证时,亦可加入石膏,使之温清并用, 以达到水热俱去的目的。 至于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两者均为表兼里虚证,麻黄配附子发中有补,发表而不伤阳,即所谓“温经发表”,如配细辛则表散之力更甚,若配甘草则发散之 力更微。乂麻黄加术汤与麻杏慧甘汤,前者即在麻黄汤中加白术,主治风寒湿;后者即在麻黄汤中去桂枝加生苣米,主 治风湿热证。总之,麻黄汤类方,药味简练,功用专一,如一服即汗出,二服则可减H或停服,不可过H。《伤寒论》 中提出岫家、疮家等诸禁用麻黄汤例,应当慎重,不可粗疏。

麻黄类方的运用

麻黄类方的运用 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所以,我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今天呢,我也来介绍一些临床应用的经验,还有一些我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讲一讲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在座都有不少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你们都有独到的经验,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关于麻黄麻黄是我们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源于麻黄,是从麻黄素里面提取的。在经方中间,麻黄方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伤寒论》里面麻黄方有14张,《金匮》里有13张,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麻黄这味药,大家确实都很害怕用,尤其我们江苏苏州这一带,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记得我学医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强调,麻黄不能过量,用五分、八分,用一钱。还有人不敢用麻黄,只是用麻黄水来煎煮浸泡大豆黄卷来代替麻黄使用。因为确实有用麻黄以后导致虚脱的病例。清人许仲元《三异笔谈》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肺风,一开始先用麻黄三分没有效果,然后加量加到五分,五分又不行,到第三诊他用七分,好,这个七分麻黄下去以后,这个小孩额汗如珠,脉已脱矣,结果赶快

用人参、五味子、牡蛎、龙骨来救脱。后来一查原来用的药,哦!前面两诊用的麻黄都是假麻黄,第三回才是真麻黄,真麻黄七分就已经过重了。这个医话提示真麻黄发汗确实非常厉害。清代陆定圃著的《冷庐医话》也说当时有个医生,看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非常喜欢,奉为秘本。他见许叔微擅用麻黄汤,他也学着用。一个女子热病无汗,他就用麻黄汤,结果病人汗出不止,最后人死了。在美国,麻黄是禁用的。为什么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麻黄是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的。美国的胖子非常多,减肥在美国是一大行业,他们用麻黄减肥,但是没有按照我们中医使用麻黄的指征来使用,结果出了问题。九四年美国的一次网球赛上有一个妇女死亡,后来一查,发现与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的减肥药有关。美国FDA通报后,一律禁止使用麻黄。不仅美国禁止,在澳大利亚,在英国,麻黄都是禁用的。但是很多医生搞到麻黄以后照用,因为麻黄确实是好药,不会用麻黄的医生不是好医生。附子是可爱的,麻黄也是很有魅力的。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麻黄要安全地使用麻黄,首先要对适用于麻黄的体质要进行甄别。麻黄是什么样的人用的?我们必须看张仲景的原文。张仲景很多的条文表面上看上去是个症状,其实他是指一种疾病或者一类疾病,甚至有的是指一种体质状态。譬如说麻黄,张仲景用麻黄是用来治疗黄肿的。黄肿黄肿,这是麻黄的主治,这是安全使用麻黄有效使

方剂类方比较

方剂学方剂对比 1、麻黄汤和桂枝汤 同: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方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异: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 2、桑菊饮和银翘散 相同点---组成: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 1 / 24

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主治:外感风热表证 不同点--桑菊饮:配有桑叶、菊花、杏仁。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力较弱,但长于宣肺止咳,属辛凉轻剂。宜用于感受温热病邪较轻,邪偏重在肺络,以咳为主,身热不甚、口微渴者。 银翘散:配有银花、竹叶、牛蒡子、荆芥、淡豆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力较强,但宣肺止咳力较弱,为辛凉剂。宜用于外感风热重证,邪偏于卫表。 发热、口渴较重,或伴咽痛者。 3、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味承气汤(均用大黄泻热通便) 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并加枳、朴,且大黄后下,泻下与行气并重,为峻下之剂,主治痞、满、燥实俱备之阳明腑实重证。 2 / 24

小承气汤:不用芒硝,枳、朴用量轻,且大黄与二药同煎,为轻下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硝、黄并用,且大黄与甘草同煎,为缓下之剂,主治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阳明腑实轻证。 4、黄龙汤和新加黄龙汤 相同点:均属攻补兼施剂(泻下热结与补益气血兼顾)。 不同点:黄龙汤以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配伍补益气血之品,重在急下存阴,兼顾气血之虚;主治热结里实较重,而兼气血不足者。 新加黄龙汤于黄龙汤中去枳实、厚朴、桔梗、大枣,加入生地、玄参、麦冬、海参等滋阴增液之品,缓下热结之中,兼以益气滋阴,且重在滋阴增液以润燥通便;主治阳明腑实较轻,而阴液亏虚较重者。 3 / 24

麻黄汤类方歌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 一、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二、抵当汤: 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 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 一、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虚烦,懊颠倒不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三、栀子生姜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四、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 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酒疸心热且懊,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 陷胸汤类方歌(六首) 一、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二、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三、十枣汤: 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四、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 五、白散: 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六、瓜蒂散: 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泻心汤类方歌(六首) 一、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合成方。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三、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四、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和不痞为殃。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 五、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姜半夏参枣全。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六、旋复代赭汤: 旋复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参草姜枣半夏予,赭轻姜重方奏功。 甘草汤类方歌(四首) 一、甘草汤: 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二、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悸脉结证无疑。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三、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各类中成药临床应用

第三部分各类中成药临床应用 一、解表剂 解表剂是以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桑叶、菊花、柴胡、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中成药,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临床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1.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例如感冒清热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 2.辛凉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例如银翘解毒丸(颗粒、胶囊、片)、桑菊感冒片、柴胡注射液。 3.扶正解表剂适用于正气虚弱复感外邪而致的表证。可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有所区别。气虚感冒者症见反复感冒、低热汗出、倦怠、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弱等。例如玉屏风颗粒(口服液)、参苏丸(胶囊)。 注意事项:(1)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2)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最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多,则耗伤气津,重则导致亡阴亡阳之变;(3)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4)服用解表剂时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注意休息;(5)若外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牵牛子、甘遂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中成药。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1.寒下剂适用于里热与积滞互结之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腹部或满或胀或痛,甚或潮热、苔黄、脉实等。例如三黄片(胶囊、丸)、当归龙荟丸、复方芦荟胶囊。 2.温下剂适用于因寒成结之里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甚或厥冷、脉沉紧等。例如苁蓉通便口服液。 3.润下剂适用于肠燥津亏、大便秘结证。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滑实等。例如麻仁润肠丸(软胶囊)、麻仁滋脾丸。 4.逐水剂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之实证。症见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实有力等。例如舟车丸。 5.攻补兼施剂适用于里实正虚而大便秘结证。症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兼气血阴津不足表现。例如便通胶囊(片)。 注意事项:(1)泻下剂作用峻猛,大都易于耗损胃气,中病即止,慎勿过剂;(2)老年体虚,新产血亏,病后津伤,以及亡血家等,应攻补兼施,虚实兼顾。 三、和解剂 和解剂是以柴胡、黄芩、青蒿、白芍、半夏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胃肠不和、肝脾不和等证的中成药。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临床以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呕吐下利等为辨证要点。

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一)

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一) 【关键词】,麻黄;麻黄碱;临床应用; 关键词麻黄;麻黄碱;临床应用; 麻黄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干燥草质茎,其味辛微苦,性温,现代《中药学》教材,多认为麻黄“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及风水水肿等病证〔1〕。但在临床实践中,麻黄的临床应用远远超出教科书所说,现总结如下。 1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理论认为“湿盛则泻”,麻黄宣肺利水,可利小便以实大便;散风发汗,使湿从表而散;麻黄味辛性升浮,升举清气,可防泄泻无度。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所含麻黄碱能显著抑制结肠分泌功能,松弛肠道平滑肌,抑制肠蠕动,延缓肠内容物的推进和排空,以达止泻目的。笔者在临床中重用麻黄治疗多种慢性腹泻,见效快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例如:王某,女,16岁,学生。2004年4月21日就诊。自述近两个月来,反复发生左下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日泻3次~5次,影响听课和学习。泻下物为不消化的食物及稀糊状便,饮食减少。曾服用补脾益气、温肾收涩等药物,疗效不显。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大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灶,考虑为功能性腹泻。辨证为肝郁脾虚,湿浊内生而致泄泻,治以燥湿止泻。处方:生麻黄20g,秦皮12g,苦参12g,防风10g,白芍10g,香附10g。水煎服,每日一剂,3剂后,大便成型,腹痛减轻,共进12剂,痛消泻止,随访半年未复发。本方重用麻黄,并配伍防风以祛风胜湿止泻,秦皮与苦参燥湿止泻,白芍、香附柔肝舒肝,以利于脾之运化。麻黄辛散通阳且可利水,既能祛湿,又能促进水湿的运行,可用于治疗功能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湿邪偏盛的慢性腹泻。 2治疗小儿遗尿 遗尿常因肺气虚寒或脾气下陷、肾虚失固等导致膀胱失约而引发。麻黄辛温,开宣肺气,宣上而制下,可使膀胱加强对津液的制约。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所含麻黄碱为拟肾上腺素药,有α、β受体兴奋作用,能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睡眠深度减弱而易于觉醒,故可以用麻黄治疗小儿睡眠中遗尿者。笔者以麻黄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也取得较好疗效。如治某男10岁,遗尿1年余,白天欲尿时急迫难忍,常尿湿裤子,夜间手足心烫,每晚尿床1次~2次。患者情绪抑郁寡欢,沉闷少言,学习成绩较差。就诊时两颧发红,倦怠,舌红少苔。证属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气化失司,不能约束水道。治宜滋阴固摄。药用麻黄15g,黄芪、生地、山萸肉、山药各12g,黄柏、丹皮各10g。服8剂而愈,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随访3月,未见复发。本方中黄芪补益肺气,麻黄开宣肺气,两者相配增强肺气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之功,生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黄柏、丹皮清退虚火,诸药伍用,标本兼顾,使气通阳回,膀胱有制,遗尿乃愈。同样,麻黄也可用治肺肾虚寒,膀胱失约之遗尿。

麻黄汤方一二

麻黄汤方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 简介: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禁忌 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方解 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证悉除。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黄、桂枝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所以柯琴评麻黄汤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

麻黄临床应用及机制探析

麻黄临床应用及机制探析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麻黄儿科应用现代药理 麻黄始载于《本经》,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和中麻黄Ephedra in termedia schre nk et C.A.Mey. 的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 蒙古、甘肃等省区。立秋至霜降之间采收,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商品因来源分为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三种,均为统装。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近年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皆认为麻黄有止遗尿作用。现对其各种功效在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1发汗解表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入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之作用。《本草正义》称:“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外感第一要药”。陶弘景曰:麻黄疗伤寒,解肌之第一药。《本草通玄》亦指出:“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麻黄多用于风寒外束的表实症和喘咳症。药理研究,当人体暴露于高温 1.5 ~2小时后,给予麻黄 碱50~ 60mg出汗量比未暴露于高温者快而多,提示麻黄对人有中等度的发

汗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由于麻黄阻碍了汗腺导管对钠的重吸收而导致汗腺分泌增加[1]。儿科常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使用时要因人因时制宜。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对于汗液调节作用不足,平素容易出现多汗,若是夏季,汗出更多。对于汗出较多的患儿,麻黄宜慎用。常用的发汗代表方剂如麻黄汤。 2宣肺平喘 《伤寒论》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o 射干麻黄汤由射干、麻黄、干姜、细辛、紫苑、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组成,治疗属寒饮郁肺的咳喘证。《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方本用于太阳病发汗不得法,或发汗太过,或误用下法,致使邪热内传、肺热壅盛的治疗。现临床多用于外感后邪热传里,肺热炽盛之证。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咳嗽而喘,痰黄,烦躁,气急鼻煽,面赤口渴,胸闷胀满,舌红苔黄,脉滑数,此为里证、热证。儿科常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百日咳等。治以清热宣肺,止咳平喘,可在此基础上加鱼腥草、黄芩、桑白皮、地骨皮、川贝、瓜蒌、葶苈子、干地龙等。此方石膏用量多于麻黄,以制约麻黄辛温之性而为辛凉之用,故汗出不忌麻黄,无大热不忌石膏。体虚或大便溏者,石膏用量不宜过大[2]。药理研究证明,麻黄中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方剂一二三类方汇总

方剂方歌归类: 解表剂一类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二类方:香苏散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 三类方:正柴胡饮升麻葛根汤加减葳蕤汤 泻下剂一类方: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十枣汤 二类方: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济川煎黄龙汤 三类方:大陷胸汤 和解剂一类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二类方:痛泻要方 三类方:达原饮 清热剂一类方: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清胃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二类方:犀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左金丸泻白散玉女煎 三类方: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祛暑剂一类方:香薷散 二类方:清暑益气汤 三类方:清络饮六一散桂苓甘露散 温里剂一类方: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二类方:吴茱萸汤 三类汤:回阳救急汤 补益剂一类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二类方: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 三类方:八珍汤龟鹿二仙胶 固涩剂一类方:牡蛎散四神丸固冲汤易黄汤 二类方:真人养脏汤桑螵蛸散固经丸 三类方:九仙散金锁固精丸 安神剂一类方: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汤酸枣仁汤 三类方:磁朱丸 开窍剂一类方:安宫牛黄丸 二类方:紫雪丹苏合香丸

三类方:至宝丹 理气剂一类方: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二类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橘皮竹茹汤 三类方:金铃子散丁香柿蒂汤 理血剂一类方: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咳血方黄土汤 二类方:生化汤失笑散大黄*虫丸(那个字打不出来,不好意思)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 三类方:丹参饮四生丸 治风剂一类方: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羚角钩藤汤镇风熄风汤天麻钩藤饮二类方:小活络丹牵正散消风散大定风珠 治燥剂一类方: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 二类方:增液汤养阴清肺汤 三类方:益胃汤 祛湿剂一类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 二类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二妙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萆薢分清散羌活胜湿汤 祛痰剂一类方: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 二类方:小陷胸汤滚痰丸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 三类方:定痫丸 消食剂一类方:保和丸健脾丸 二类方:枳实导滞丸枳实消痞丸 三类方:葛花解酲汤肥儿丸 驱虫丸一类方:乌梅丸 三类方:化虫丸布袋丸 涌吐剂三类方:瓜蒂散救急稀涎散

伤寒论麻黄汤

《伤寒论》麻黄汤 《伤寒论》麻黄汤导读:本文收集了麻黄汤的条文,麻黄汤的功效与作用,失治误治后处理,麻黄汤的临床运用医案。【麻黄汤条文】 1.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倶紧者,名为伤寒。(3) 2.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3.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6) 4.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5.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6) 6.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 7.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 8.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9.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232) 10.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235)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二两(6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g)甘草炙,一两(3g)按:用量可据病症轻重、体质强弱增减,然桂枝、甘草绝不可大于麻黄。【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

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400ml,分2 次温服(药凉影响发汗)。覆被使微汗,一服愈,止后服。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防蓄水。【功效主治】太阳病,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咳喘,舌淡红润,苔薄白,脉象浮紧者。【麻黄汤加减】1. 脉不浮紧,反沉而微细,少阴病也,加附子。(参考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 2. 兼口咽干燥,喜饮思冷,烦躁等热证者,加石膏。(参考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3. 脉虚无力,或素体虚弱,或大病后、产后,酌加人参、黄芪、当归、熟地。 4. 兼腹痛拒压,便秘等热实证者,加大黄、芒硝。 5.喘息明显而恶寒不甚者,去桂枝。(三拗汤) 6. 咳嗽不得卧者,有水饮也,加干、细辛、五味子。 7.项背强直者,加根。8. 兼关节肿痛,或身痛不能转侧等外湿证者,加苍术。(参考麻黄加术汤)【转归及处理】1.服后未汗,系病重药轻?抑或麻黄太?或未按煎服法要求进行?若症状如前,仍可用原方。或服热粥,以助药力。若“未发热”者,应考虑太阳少阴两感症,加附子治之。 2.药后有热象、或津伤之兆,加知母、天花粉清热滋阴。 3.服后微汗出,或汗出不多,而头痛、恶风、发热仍在者,为汗出不彻,邪未尽解,据证选用桂枝汤、桂枝二麻黄一汤。 4.药后汗出热不解,或热反盛,或兼咳喘者,为病已热化,

麻黄的临床功效和用途举例

麻黄的临床功效和用途举例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神农本草经》云:“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去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瘾坚积聚”.当今《中药学》将其功效归纳为发汗、平喘、利水。 众人皆谓麻黄乃发汗第一要药,吾云麻黄更为“宣肺之第一要药”.发汗旨在卫表,宣肺重在调气、调阴阳,其功用与临床发挥莫不以此为据。笔者试论如下: 1 止咳平喘 肺主气,司呼吸,重宣降。肺气不宣则不降,宣降失常、气机失调而气逆于上,逐成咳喘。麻黄辛温宣散,李时珍谓其“肺经专药”.可外开皮毛之郁闭,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因麻黄辛温,故临床常用于治疗风寒束肺、宣降失常之咳喘,经典经方麻黄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杏仁,使肺宣降得复,咳喘乃止。笔者认为,麻黄治咳喘,临床无论寒热、虚实、水饮、有汗无汗皆可用之。热则配石膏,如麻杏石甘汤,麻黄宣肺,石膏清肺养阴,相得益彰;(阳)虚者加用附子、肉桂,温肾纳气;有汗者配伍黄芪、防风。无虑虚者用麻黄有头痛、呕吐、失眠、惊厥之弊;寒痰水饮咳喘者,多加生姜温肺化饮、射干消痰散结。 2 主治鼻渊、暴聋、失音 肺开窍于鼻。外邪袭肺,肺气被遏,肺窍不利,则鼻鸣、鼻塞;肺津失布,窍津外泄,则鼻涕出。本品善宣通肺气,使肺气得畅,则鼻窍通利,诸症皆除。若风寒流清涕配苍耳、辛夷;风热流稠涕配薄荷、鱼腥草;若肺虚常与五味、黄芪相伍。耳通于喉,喉通于肺;少阴肾阳不足之人易感外寒,暴寒袭肺敝于耳可致耳气阻塞,耳中胀如物阻,闻声如瓷中,甚则暴聋;暴寒袭肺敝于喉,则喉痛、失音。麻黄外开太阳,宣肺通窍膜、利咽喉,畅行耳喉之气;内发少阴,输注精气于耳喉,可达聪耳复音之功。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更佳。 3 利水消肿、退黄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肺气失于宣降,则水道不通,而致水饮停滞而肿。水肿治则,发汗利小便者也。麻黄外能宣肺发表,汗而消肿,内能宣通肺气,调畅气机,通调水道,畅利三焦,开膀胱之气化而利水消肿。更为治疗水肿外兼表证之风水要药。如《金匮要略》之越婢汤,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同理,小便不利之癃闭证,可想到下病上取,应用麻黄宣肺调气机、通水道,从而利小便。黄疸多为湿热蕴蒸,或寒湿郁遏,水湿者,或从汗解,或以小便而利。麻黄既能启玄府发腠理,使邪随汗而外解;更能宣肺行水,通调水道,使湿从下而利,故能退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证。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2293847.html,/yaolixue/25087.html

麻黄汤

麻黄汤: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苓、甘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发散风寒祛湿止痛。大、小青龙汤:麻黄、干姜、细辛、五味子、桂枝、白芍、灸甘草。散寒解表、温肺蠲饮。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石膏、杏仁、甘草、生姜、大枣。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人参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益气解表散风除湿。 参苏饮: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枳壳桔梗陈皮制半夏茯苓甘草木香生姜大枣。辛温解表理气化痰。银翘散: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淡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鼓、牛蒡子。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桑菊饮:杏仁、连翘、薄荷、桑叶、菊花、桔梗、甘草、苇根。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牛蒡解肌汤:牛蒡子、薄荷、荆芥、玄参、石斛丹皮、山栀、夏桔草。疏风清热,凉血消肿。柴葛解肌汤:柴胡葛根白芷羌活石膏黄芩白芍桔梗生姜、大枣、甘草。疏风清热,凉血消肿。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赤芍、炙甘草。辛凉解肌,透疹解毒。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峻下热结。 小承气汤去芒硝。轻下热结。调胃承气汤去枳实、厚朴,加甘草。缓下热结。 麻子仁丸:火麻仁、杏仁、白芍、枳实、厚朴、大黄、蜂蜜。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五仁丸:杏仁、桃仁、柏子仁、郁李仁、松子仁、陈皮。润肠通便。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半夏。和解少阳。 逍遥散:炙甘草、当归、茯苓、柴胡、白术、芍药、生姜、薄荷。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四逆散:柴胡、白芍、陈皮、防风。疏肝理脾,透邪解郁。 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热生津。 清营汤: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仙方活命饮: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白芷、防风、穿山甲、皂角刺、浙贝母、天花粉、甘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紫背天葵子。清热解毒,消散疔疮。普济消毒饮:黄连、黄芩、连翘、牛蒡子、薄荷、僵蚕、玄参、马勃、板蓝根、柴胡、升麻、桔梗、陈皮、甘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凉隔散:连翘、黄芩、栀子、薄荷、竹叶、大黄、芒硝、甘草、白蜜。泻火通便、清上泄下。清瘟败毒: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相合加减而成。温热疫毒、气血两燔。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炙甘草。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清胃散:黄连、升麻、生地、牡丹皮、当归身。清胃,凉血。 玉女煎:石膏、熟地黄、知母、牛膝。清胃热、滋肾阴。 芍药汤:白芍、黄芩、黄连、大黄、木香、槟榔、当归、肉桂、炒甘草。清热燥湿,又可气血并调,寒热并用,以寒为主。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 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犀黄丸:犀牛黄、麝香乳香没药组成,以黄米饭捣烂为丸。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祛瘀。葛根黄苓黄连汤:葛根、黄苓、黄连、甘草。清里解表。 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清热解毒,凉血治痢。 六一散:滑石、甘草。清暑利湿。 清暑益气汤:西瓜翠衣、西洋参、荷叶梗、石斛、麦冬、黄连、知母、竹叶、甘草、粳米。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麻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近况

麻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近况 发表时间:2017-10-31T14:35:37.4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作者:张君实 [导读] 麻黄碱对于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强于肾上腺素,可通过兴奋大脑皮层、皮层下神经中枢,振奋精神。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在现代医学的指导下,对于麻黄的研究越来越细化。不仅可以作用于人体的呼吸、泌尿系统,还可影响中枢神经、循环以及内分泌系统。此外麻黄可在免疫途径中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并通过不同途径发挥抗氧化、抗癌、抗凝血、抗炎等诸多功效。为临床应用麻黄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麻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005-03 Recent studi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rba Ephedrae Zhang junsh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bei University, Hebei Province Baoding China 071000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medicine, the study of ephedra is more and more refined. Not only can act on the body's breathing, urinary system, but also affect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irculation and endocrine system. In addition ephedra can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a variety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the immune pathway, and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to play antioxidant, anti-cancer, anti-coagulation, anti-inflammatory and many other effect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phedra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Key words】Ephedra; Pharmacological action;Clinical application 中药“麻黄”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是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x C.A.Mey.),或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ge.)的草质茎(2010版《中国药典》)。其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风寒感冒、风水水肿等病证。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生物碱为麻黄的主要有效成分,此外还有黄酮类、挥发油类、多糖、鞣质、氨基酸、矿质元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现将近年来针对麻黄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汇总如下: 1.麻黄对人体多个系统均有功效 1.1 中枢神经系统 麻黄碱对于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强于肾上腺素,可通过兴奋大脑皮层、皮层下神经中枢,振奋精神。麻黄碱可以缩短巴比妥类药物的镇静时间,甚至可引起失眠、神经过敏、不安、震颤等症状。亦能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麻黄碱可激活香草酸活化因子1(TRPV1)改善外周循环,增强产热,缓解疼痛,从而产生镇痛作用[1]。 1.2 循环系统 1.2.1对心脏的作用麻黄碱可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进而对心脏产生兴奋作用。麻黄组分可以使心肌显著敏感,在施用外源性儿茶酚胺时存在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此外,长期应用麻黄可能降低体内儿茶酚胺生物浓度,并且因此在麻醉和手术期间使患者出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性的高风险。故麻黄应在手术前停用最少24小时[2]。 1.2.2对血管的作用麻黄碱可扩张冠脉、脑及肌肉血管,增加血供,收缩脾、肾等内脏以及皮肤、黏膜血管,从而降低血流量。在较大剂量下,麻黄中的组分可诱发脑和冠状动脉血管剧烈收缩[2]。Snipelisky DF等曾报道过一位37岁的健康女性服用含有麻黄提取物的膳食补充剂后出现的急性四肢瘫痪和心脏衰竭,究其原因,考虑为麻黄碱诱发椎动脉血管痉挛导致四肢瘫痪[3]。 1.2.3对血压的影响麻黄碱具有拟肾上腺素样作用,能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同时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增大脉压,升压作用虽较弱但缓慢而持久。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可增加心输出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但无后扩张作用[4]。临床上可用来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压状态,尤其是蛛网膜下麻醉及硬脊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5]。 1.3 呼吸系统 多项[6,7]研究证明,麻黄中的生物碱和挥发油组分对平喘起主要作用。其主要组分麻黄碱的平喘机制[8]为:①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 ②通过促进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间接发挥肾上腺素作用。③可直接兴奋α及β受体,促使末梢血管收缩而缓解支气管粘膜肿胀,并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1.4 泌尿系统 1.4.1对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影响麻黄碱可增加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张力,从而减少排尿次数,大量时甚至可导致尿潴留。因其具有拟肾上腺素样作用,可兴奋α、β受体,通过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减弱睡眠深度而易于觉醒[9],故可用麻黄治疗小儿遗尿症。而伪麻黄碱则具有利尿作用[10],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而增加尿的生成;也可能是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1.4.2改善肾功能麻黄干浸膏能降低慢性肾衰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并升高血钙。由此表明麻黄可通过抑制肌酐和羟自由基(-OH)的产生,显著改善慢性肾衰大鼠的肾功能,从而纠正高磷低钙血症[11]。 1.5 内分泌系统 麻黄在脂肪细胞的脂质代谢中显示出类胰岛素样作用[12],不仅可以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还可以抑制由去甲肾上腺素(NE)引导的脂肪分解作用。此外,麻黄还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降低受试者的体重(BW),体重指数(BMI)和身体脂肪百分比[13]。 2.麻黄的药理功效 2.1 发汗 麻黄可通过抑制汗腺导管对钠的重吸收而导致汗腺分泌增加。麻黄中的生物碱、挥发油、非生物碱组分均具有发汗作用,但生物碱,主要为麻黄碱是其发汗的基础[14]。 2.2 免疫 麻黄中的生物碱成分能显著降低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可通过阻止相关炎性基因的表达,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理表现[15]。麻黄酸性多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ESP-B4是酸性多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成分。ESP-B4通过抑制TLR4信号传导途径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减少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可显著改善炎症的所有参数[16]。脊髓损伤及缺血性脑损伤后应用麻黄提取物,可阻断补体C3的经典和替代途径的活性,降低了免疫炎症,从而改善神经的功能[17]。并且可在并在继发性急性脊髓损伤(SCI)中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