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按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来定,任何情况下实体经济的规律都是第一性的,要根据实体经济发展规律改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存在着“阈值效应”,金融发展只有与实体经济相匹配,才能有效促进其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问题,在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是当前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全面理解金融的功能及实体经济的内涵,把金融特有的规律和实体经济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体经济第一性的原则,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正确理解金融的功能和作用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新时期我国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对衡量金融创新与推进金融发展都发挥着指导作用。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首先需要对金融的功能进行全面正确的理解。现代金融存着着多种功能,不同类型的金融功能分别对应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不同方式,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需的金融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于金融的功能,国内外学者多有论述,当前比较权威的说法,金融的功能主要有六方面:一是清算和支付功能,提供便利商品、劳务和资产交易的清算支付手段;二是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功能,通过提供各种机制,汇聚资金并导向大规模无法分割的投资项目;三是为在时空上实现经济资源转移提供渠道,提供促使经济资源跨时间、地域和产业转移的方法和机制;四是风险管理功能,提供应付不测和控制风险的手段及途径;五是信息提供功能,提供价格信号,帮助协调不同经济部门的非集中化决策;六是解决激励问题,解决在金融交易双方拥有不对称信息及委托代理行为中的激励问题。由上可知,金融的功能涵盖了清算支付、资金融通、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价格发现等多方面,任何功能的发挥都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表现。

但在当前的实践中,评价金融是否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金融是不是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足够多的资金支持,对金融功能的认识基本集中在资金融通方面,其作为市场经济制度之基础的一些重要的功能如为资源配置提供信号、深化分工与协作、管理风险、提供激励等则被忽视,这是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片面理解。之所以有这种认识与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金融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加之金融体系不发达,实体经济发展主要需要资金支持,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确实也就是为相应的生产与实体投资活动提供资金,这就导致了当前片面强调金融提供资金的功能,而对其他有所忽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金融体系日趋完善,更需要金融业发挥除资金融通外的其他与市场经济高度相关的功能。因此贯

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引导金融回归本源,需要全面理解金融的功能,避免片面化,以整体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效率。

准确界定实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目前国内理论界对实体经济并未有权威、统一的界定,但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全面、准确认识和界定实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实践上,国内对实体经济有多重认识,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一提到实体经济就认为只有第一、第二产业才是实体经济,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整个第三产业不直接创造财富,都是虚拟的,对此也需要加以分析和廓清。

不能把实物经济等同于实体经济。从理论上看,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往往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实物经济就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在分析框架上,实物经济往往是由资本、劳动等变量所决定,而货币经济往往由价格变量所决定。例如经济理论中著名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凯恩斯相机抉择调控理论都是基于实物经济理论。建国后乃至改革开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发展实物经济,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就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实物经济并不等同于实体经济,实物经济无疑是实体经济,但实体经济不限于实物经济。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因此实体经济至少包含生产物质的实物经济及生产文化的非实物经济。生产物质的第一、第二产业属于实物经济无疑属于实体经济,生产文化的产业如第三产业中的酒店业、娱乐业、文化产业等也应属于实体经济。此外为提高生产力活动的如产品和技术研发、营销、售后服务、职员培训等,也应计入实体经济范畴。

要根据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地界定实体经济。从实践上看,实体经济这个概念是在不断演进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实体经济的定义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传统农业社会,只有农业才被认为是实体经济,手工业、商业都是虚拟经济。到工业革命以后,制造业取得了实体经济的地位,但服务业被视为不创造价值的虚拟经济。后来像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也被视为实体经济,而娱乐、体育、教育等新兴的服务业还被视为虚拟经济。当前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最高,2016年占比达51.6%,在这种情况下,界定实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不能简单按产业部门分类标签化界定,而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来综合考虑。鉴于实体经济概念难以界定,但实体经济是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因此可通过界定虚拟经济的方式来反推界定实体经济。关于虚拟经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曾定义为“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除此之外的经济活动,只要是真实有效的创造产品、转化流通、实现价值的经济,都应界定为实体经济。

不能简单地认为金融不是实体经济。现在一谈金融往往都被认为是虚拟经济,对于金融业是否为实体经济需要全面客观的分析。从产业视角看,金融业是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16.3%,占GDP的8.4%,金融业是实体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金融市场的分层看,信贷市场上金融机构给企业发放贷款、股票市场为企业IPO、债券市场为企业提供债券融资、保险市场为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一些衍生品市

场为企业提供了锁定风险的产品,这些活动均是直接与生产生活相关,金融业服务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活动应算实际经济,这也是金融业的主体。金融活动中那些以获取暴利为目的、通过加杠杆、层层嵌套及监管套利的一些不与经济发生实质关系、以钱生钱的业务、活动才不是实体经济。

金融服务的实体经济是真实有效的实体经济。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但并不意味着只要认定是实体经济金融就应无条件支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要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产业政策,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严重过剩的产业,破坏环境的产业,违法违规的灰色产业、黑色产业等,虽然是实体经济也坚决不能支持。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要坚持市场化的原则,进一步破除计划经济残余思维,切实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要求,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政策建议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按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来定,任何情况下实体经济的规律都是第一性的,要根据实体经济发展规律改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切实改变金融业的服务理念、原则、员工结构。我国的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信贷原则、风险评价标准等,多是基于发达市场为基础的抽象金融理论,这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及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别。我国的金融从业人员特别是银行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学经济、金融、会计的出身,对产业、行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不甚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从根本上解决能力不强、效率不高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服务理念、服务原则、员工结构。金融从业者尤其是银行机构中要充实、配备具有与产业、行业相关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才,这样才能知道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的需求、风险点,服务才具有针对性,才能真正做到服务实体经济。

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明确机构的功能定位。当前社会上常说传统金融服务门槛高,很多实体经济尤其是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如“三农”、小微企业、学生还有一些创业的群体无法覆盖,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范围及深度。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表明,我国并不缺少大银行,而缺少为社区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因此要通过市场准入等方面措施为商业银行从“跑马圈地”向“精耕细作”转变提供条件。一方面须合理限制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对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跨区经营更要从严把握,防止中小金融机构通过规模扩张做大做强的冲动,从政策上创造条件,培养中小银行服务本地实体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征信服务机构、担保机构等金融服务机构,强化配套体系建设,使金融机构能够有意愿、有能力、有保障服务实体经济。

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之基础的风险分散、价格发现、激励约束等功能。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大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但以银行机构为核心的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很难对这方面金融需求提供有效的支持。这就需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畅通金融服务供求之间的信息渠道,为生产要素的重组提供便利,为创业、创新提供试错的金融机制。一方面要发展

有效的股票市场,建立主板、创业板、三板市场有效支撑的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权益资金;发展有效的债券市场,为企业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债务性资金;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金融租赁市场,要促进产业和金融业进一步的深度融合。

加快建立规则统一的金融市场,畅通政策传导渠道。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需要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来向各个领域去传递信息,并能够使资金顺畅有效地流动。但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是分割的,有银行间市场、场内市场,还有场外市场等,这些市场由不同的部门管理,规则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中央银行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传导存在阻碍、时滞甚至出现错乱,金融市场的条块分割也容易导致资金流转不畅、价格发现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不同市场的套利还易产生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协调,强化中央银行监管地位,统一监管规则,推进金融市场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建立有效的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促使金融市场资金能够按照市场化原则在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之间高效的流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