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

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P45第2 题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出示校园环境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吗?根据学生汇报,软件同时在该物体某边上呈现出线段。

2. P45第3题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1)请学生指出某图形横向、纵向各一条线段的顶点,让学生感受公共点。

(2)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

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你发现了什么?

3. P45第4题

(1)用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下,观察折痕,你发现什么?(CAI演示,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2)请学生折一条比垂直折痕长的线段,短的线段。(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

4.P45第5题

(1) CAI出现两个点,师:你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吗?你能画几条线段?

(2) CAI出现三个点,并同时出现题目。

师:“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

(3)学生独立练习,实物展台展出,集体讲评。

5.P45第6题

(1)猜一猜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画一画。

(2)实物展台展出学生不同的作品,进行评价。

6.全课总结: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7.课外作业:请你向爸爸、妈妈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课文影子

5.影子 课时目标 1. 会认“影、前、后”等11个生字,会写“在、后、我、好”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力,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呢?学生说出自己朋友的名字。 师:我也有一个好朋友。(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常常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 晴天里有他,阴天里没他。我和他说话,他呀不开口。 你们猜,我的好朋友他是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回答后随机板书课题,读准音yǐnɡ zi,识记“影”。 二、实践活动,了解影子 1.提问: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猜谜,通过猜谜说原因,学生对影子有了初步的感觉。 2.设计影子游戏,交流“我的发现”。 (1)你们也有这样一位朋友吧?你在哪儿见过他?现在能马上找到他吗? (2)找到了你的朋友,和它一起玩吧,一边玩一边观察,它是什么样的?你也可以回忆你是怎么样在操场上跟影子赛跑、踩影子的。 (3)影子跟我们形影不离,跟随着我们,陪着我们;影子变化无穷,前后左右位置会变,高矮胖瘦形状也会变。 【设计意图】有趣的“影子”游戏让学生对影子产生了感性认识。恰当的语文实践更有助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教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读儿歌,看看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吧! 1.引导学生小声读课文,提出要求。 把蓝线中要求“我会认”的字在文中圈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自己学完生字之后,同桌的学习小伙伴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如果小伙伴都认对了,请你夸夸他。 3.检查自学:老师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读生字和带有拼音的词语。 (2)男女生对读去掉拼音的词语。 (3)比赛形式考查会认的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而多媒体的运用,恰当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使枯燥无味的识字活动变得妙趣横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4.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跟着红色的笔顺跟随描字,再照着范字写。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2)展示学生的生字书写,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再改进。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影子可真调皮,它和太阳捉迷藏玩呢!它们是怎样捉迷藏的呢?请两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 2.看!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呀?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拉进课文内容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活动的画面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减缓教学难点的坡度。 3.同学们看得认真,你发现了影子有什么变化呀? (1)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线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线段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引导先生阅历看法线段的活动进程,会描画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络先生生活的实践,培育先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络。 教学具预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不时〕、课件。 教学进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不时、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冤家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窗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入手操作,看法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看法线段 〔1〕师:你能想方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

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假定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中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相互指一指。 〔4〕师演示:同窗们捏住的毛线的中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以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状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觉得?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觉得?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xx小学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雷雨教 学设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教案设计 课题:18 雷雨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 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3学生课前准备: (1)在生活中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2)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的相关知识、视频,加深对雷雨的认识。 二、教学课题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这一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在火热的夏日,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雨后的景色更是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确、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雷雨》

内容分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书写“压、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感悟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课前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相关的音频、视频,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雷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方法

人教版部编版最新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包含:教学计划、总目标) 一年级春季最新教材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3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各单元内容安排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在本册教材中,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就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等,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还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篇新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文章很长,但故事情节有趣,真正体现了生活阅读。通过童话故事,来了解如何写通知,学生很容易理解。口语交际不光是听和说,还要发挥想象力。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具: 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学具: 直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请小朋友把你们带来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哪些东西是直的?把它们放在一起 (2)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摸一摸在这些直的东西中,除了直以外,你还有什么发现?(都有两头,可以摸得到) (3)如果我们把盒子边的一头看作一点,另一头看作一点,从一点到另一点直直的,就是线段,桌子上的什么东西可以看成线段?(注意讲“边”)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学生说一说、评一评。其实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4)刚才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线段,那关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质疑) (5)谁会把线段从它们身上搬下来?试一试,学生动手在纸上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你觉得谁画的是线段?为什么?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6)出示(不同位置的线段):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练习巩固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学生打手势表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号为什么只有2条线段?4号有3条线段,怎么看?) 3.度量线段长度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并且也会判断了,那么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说说量线段的方法?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 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 (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雷雨,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雷雨,优秀教学设计《雷雨》教学设计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和图文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观察日记的写作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教学准备:挂图、播放器、自制蜘蛛网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两组词语,谁会读?蒙蒙细雨倾盆大雨春雨绵绵狂风暴雨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雨2、是啊,雨是有脾气的,它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雨会是什么脾气呢?你们听,它来了!这是什么雨?板书:雷二、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yāluànch?nchuíhóng黑压压乱摆黑沉沉垂头丧气彩虹逃走了蜘蛛一阵大风越来越亮蝉三、自读自悟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2、边读边划分自然段,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第二课时:一、复习生词,导入新课:1、学生齐读生字词2、播放课文朗读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研读“雷雨前”:1、朗读1-3自然段,出示挂图1: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乌云、树、蝉2、比较2、3自然段,

和1自然段有什么不同?——树被大风吹得乱摆,蜘蛛赶紧逃走了,电闪雷鸣3、分析重点语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黑沉沉”写出了乌云的多、厚——“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也一声不叫”强调没有一丝风,形容天气很闷——“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乱摆”说明是一场狂风;“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快——“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用自制教具让学生区分“垂”和“掉”垂:东西一头往下挂,形象地写出了蜘蛛随着蜘蛛网下落的情景,让人感到风特别大,连蜘蛛也害怕——“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写出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用播放器播放雷声并把音量慢慢调高,让学生感受“越来越”这一词4、点名用“越来越”口头造句板书:雷雨前:闷热——大风——电闪雷鸣、研读“雷雨中”:1、出示挂图2,结合文字观察挂图,和雷雨前做比较2、分析重点语句:——“哗、哗、哗,雨下起来了”3个“哗”体现了雨下得又大又急——“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看不清”说明雨下得非常大——“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两个“渐渐地”说明雷声和雨声在一点一点,慢慢地变小3、点名用“渐渐地”口头造句板书:雷雨中: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研读“雷雨后”:1、出示挂图3,观察雨后有哪些变化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2、分析重点语句——“一条彩虹挂在空中”“挂”字让人感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全集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全集 篇一 识字 1 天地人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生字。 2. 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

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 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我他?,学生认读。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 6 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 __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四、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9页的例题,第60页的“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线段的认识以及用直尺画线段。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下定义。内容大体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这些物体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再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第三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学情分析: 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线段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

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15分钟) 1.感受线段的“直”。 师:老师这儿有个谜语,敢猜吗? 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服少不了。(毛线) 谈话: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小根毛线,请同学们将毛线摆在桌子上,我们来观察观察: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边演示边谈话: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就由弯曲的变成怎样?(板书:直的)同学们自己动手拉拉看。 谈话:举起你拉直的毛线。大家看: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我们已经知道了线段都是直的。 【设计说明: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毛线由弯曲到直的变化,告诉学生这直的一段就是线段,学生很容易形成对线段最初的感受就 是直。选择毛线这个学生生活中很熟悉的物品引出学习内容,拉进学 生对“线段”这个知识的理解。】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新编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 雷雨》 【市一等奖】优质课优质教案.doc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概括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1.孩子们今天下雨了吗?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齐读课题小朋友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提示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 3.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那么现在课堂就还给同学们。有请我们的助教。4.不认识的生字词做上记号了吗?那么现在课堂就还给同学们。有请我们班的有谁能试读课文? 二、助教见面 大家好!我是这节课的助教,由我带领大家学习,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大家都能有所收获。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的课文生字词的,现在我们来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不多字,不少字,不唱读,不会的字请作上记号,向同桌请教。好,开始。 接下来先有请字音小班闪耀登场。 三、自主学习生字词 字音小班上场 齐:大家好!我们是“xx”小班。通过学习希望大家都能读准生字的字音 1号:。我是1号同学,下面由我来范读词语,请大家认真听,眼睛(到)请看大屏。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遍这些词语。下面有请2号同学带领我们继续学习。 2号:我来提醒大家易读错的字音:请同学们看大屏,我来提醒易错的字音:“垂、沉、阵蝉、蜘、蛛”是翘舌音的字,不要读成平舌音了。 你们还有要提醒大家的吗?我们一起来把刚才提醒的字音读一读。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就带领大家学习到这里,下面有请3号同学带领我们学习。 3号:现在请同桌检查读,听听同桌是否读准字音。下面请同桌赛读这些词语,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好,接下来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这些去掉伙伴的生字(火车火车哪里开?)大家读得都不错,我们小班就带领大家学习到这里, 4号:现在我们来玩抓“特务”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一个小组的小组长到指定的小组找一个同学读,没有读正确的被视为特务,好,游戏开始。 助教:接下来有请字形小班带领我们学习。字形小班上场 齐:大家好!我们是“xx”小班。通过学习,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牢记并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1号:请看大屏,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下面有请2号同学带领我们继续学习。 2号:我们来说说这些字的识字方法: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虹”,用长江的江把三点

部编版一年级优秀教案⑤ g k h

⑤ g k h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g k h 三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 k h 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能够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2)导入:春天来了,郊外的景色非常美。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公园游玩。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说一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橄榄枝快乐地飞翔。清清的河水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游戏。玲玲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2.导学: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这么美

丽的地方不光是你们想去,就连声母宝宝也跑去玩了。它们还悄悄地和你们玩起了捉迷藏。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声母宝宝?(生:ɡ、k、h) 3.揭示课题:ɡ、k、h。学生朗读,教师纠正。 二、观察图画,学习字母 (一)教学声母ɡ。 1.(出示课件3)多媒体课件出示鸽子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瞧!飞来一只小白鸽,嘴里叼着一个花环,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师引入:鸽子的“鸽”声母是ɡ。花环的形状像ɡ,板书:ɡ。 2.教学ɡ的发音,记清字形。 (1)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鸽子。学生读:鸽子。 (2)教学ɡ的发音:如果把鸽子的“鸽”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ɡ。 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3)教师指名读声母ɡ,学生开火车读声母ɡ,小组读声母ɡ。 (4)记字形,启发想象,ɡ像什么? (出示课件4)教顺口溜:一群白鸽ɡɡɡ,鸽子花环ɡɡɡ,9字加钩ɡɡɡ。 (二)教学声母k。 1.多媒体课件出示蝌蚪,问:它的名字叫什么?(蝌蚪) 引入:蝌蚪的“蝌”的声母就是k,板书k。 2.教学k的发音,记字形。 (1)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蝌蚪。学生跟读:蝌蚪。 (2)教学k的发音:如果把蝌蚪的“蝌”的音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k。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人教版二年级《雷雨》优质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雷雨》优质教案《雷雨》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4 个生字,会写12 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 课《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 (1) 生字宝宝排着队在书上等着和你打招呼,快来读读 他们。 (2) 调皮的字宝宝来到了大屏幕上请会读的大声读读它 (3) 用自己的方法识记 (4) 扩词,组词一起来读读他们。 (5) 在语境中记字。字宝宝们又跑到了句子里,看看你还认识它吗? 3、学写垂字。 (1) 垂是这课要求会写的字,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的书写,并跟着书空。 (2) 自己在书上写字,要求工整清楚。 (3) 用垂说句话。 4、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5、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6、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朗读课文,学习课文 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 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 气骤然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 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如:为什么用 3 个“哗” ?该怎么读这3 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 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研读“雷雨 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评析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董清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学情分析: 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因此,在“量长度”这一单元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个森林运动会,好吗?瞧,小猫、小羊、小猴正在比赛立定跳远呢?请你们来做小裁判,看谁跳得最远,谁跳得最近?(媒体显示三个动物跳远的图片)

1、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根毛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1、启发:我们以前研究过桌面的形状,

几个与线段相关的数学图形, 教学评析: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得知识。教学中,教师

借助小动物跳远这一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来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又创设三个层次的“夺星练习”这一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练习情境,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之后,又能兴致盎然地投入巩固练习,获得对线段的更深层认识。 二、注重操作体验,感知认识。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进而将这种知识掌握得最牢固。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多次操作,深切体验。先让学生在“拉直曲线”的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后又让学生“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生活中的线段,最后是让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着画线段,进一步形成对线段的表象。学生们也在这“再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注重练习开放,拓展思维。 练习形式多样有趣,富于开放性,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精心设计了“数线段──折线段──连线段”等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拓展学生对线段的认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充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之所在。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