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XI 】017—96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601111108,1 8^)601^108,1:10118

亡03: 8.11(1 001181:1:001: 1011 0亡 111^11^8,7 60113^11^1116111: 011 80^1: @1:01111(1

了丁了 017-96

主编单位: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 批准部

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施行日期:1997

年10月1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參北京

关于发布《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 与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

交公路发〔1996〕1065号 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

市交通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 市政工程局,部属公路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公路院校: 现批准发布《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编号了丁了 017 — 96〕,作为行业标准,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 设计院负责解释,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 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第一公路 勘察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一日

目 次

1总则

2术语、符号、代号 2’ 1 术语 2^

2符号、代号 3软土地基工程地

质勘察 3^ 1 一般规定 3^ 2初步勘

察 3^ 3详细勘察 4路堤的稳定与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沉降 1 1 一般规定 4 2稳定验算 1 3沉降计算 5软土地基处治及路

堤设计 5^ 1 一般规定 5^ 2垫层与

浅层处治 5^ 3轻质路堤 5^ 4反压

护道 5^ 5加筋路堤 5^ 6预压及超

载预压 5^ 7竖向排水体预压 5^ 8

粒料桩 5^ 9加固土桩 5^ 10综合

(组合〕处治设计 5^ 11路堤设

计 6软土地基处治施工 6^ 1 一般

规定

2垫层及浅层处治 6^ 3

反压护道 4 土工合成材料

5袋装砂井 6塑料排水板 6

^ 7砂桩 6^ 8碎石桩 9加固土

桩 7路堤施工与观测 飞.1

一般规定 1. 2路堤填筑 1.

3吹填砂路堤 1.

4粉煤灰路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

施工技术规范XI 】017—96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1. 5矿渣路堤 1.

6沉降与稳定观测 8试验工程 8^ 1 一般规定 8

^

2试验工程地质勘察 8^ 3试验工程

设计 8^ 4试验工程观测 本规范用词

说明 附加说明

1 总 则

1. 0^ 1为确定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软基处治措 施及施工方法,保证路堤的稳定和正常使用,特制定本规范。

1. 0^ 2本规范适用于软土地基上各级公路路堤的设计与施工。 1. 0^ 3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的设计与施工,必须遵照国家投资少、 效益高、少占农田和安全实用的技术经济政策。

1. 0^ 4软土地基上路堤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应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条 件、材料供应、投资环境、工期要求和环境保护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分期修建、综合处治的原则进行充分论证,使得设计成果和 施工方案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1. 0^ 5为做好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的设计与施工,应认真收集沿线 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合理地利用钻探、 触探、十字板剪切等现场综合勘探测试方法,做好软土地基各层土样的 物理、力学、水理性质的室内试验,并对上述各项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 选择有代表性的技术指标作为设计和施工的依据。

1. 0^ 6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的设计应包括沉降设计计算、稳定验算 及其相应的处治方法的设计;软土地基处治施工应包括对各种材料的要 求、各种处治措施及其适用条件、实施步骤和相应的施工机具。

1. 0^ 7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的施工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新工艺,但必须制定不低于本规范水平的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以保证 工程质量。施工中必须做好工程质量的检查和验收,并制定技术安全措 施,确保安全生产。

1. 0^ 8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与一、二级公路路堤在施工过程中应进 行沉降观测和稳定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对路堤填筑速率和预压期等作 出必要调整。

1. 0^ 9处于软土地基上的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在修建前应结 合工程提前修筑试验路堤,以达到检验设计、指导施工的目的。

1. 0^ 10软土地基公路路堤的设计与施工,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 还应符合国家及部颁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代号

2丨1术 语

2^ 1. 1软土: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 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4

1 1.

2泥炭:喜水植物遗体在缺氧条件下经缓慢分解而形成的泥沼覆 盖层。多为内陆湖沼沉积,有机质含量大于50^且有机质大部分未完全 分解,呈纤维状,孔隙比一般大于5。

1 1. 3腐殖质土:有机质含量大于50^且有机质大部分完全分解,有 臭味,呈黑泥状的细粒土。

1 1. 4有机质土: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的含有机质的细粒 土。其中淤泥为有机质含量在5^?50^之间,孔隙比大于1.5的细粒

2^ 1. 5砂垫层:设置于路堤填料与软土地基之间的一层砂砾材料,可 使填土荷载均匀地作用于软土地基上并使地基中孔隙水排出,起到增加 地表强度,加快软土地基固结的作用。 1 1. 6轻质路堤:为减轻路堤自重,减少沉降及增大稳定安全系数, 采用轻质材料如粉煤灰等修筑的路堤。

2^ 1. 7加筋路堤:采用变形小、老化侵、强度高的土工格栅、土工 编织物等做“加筋”材料而修建的路堤。

2^ 1. 8预压: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减小构筑物建成后的沉降, 提高地基固结度,预先在拟建构筑物的软土地基上施加一定的静荷载, 使地基上压密。

1 1. 9竖向排水体:为缩短地基孔隙水的排出距离,加速软土地基 的固结过程,对于软土地基采用垂直设置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及其它排水土工合成材料形成的排水柱体。

2.1.10 粒料桩: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在需进行地基处理的范围 内,由碎石、砂砾、矿渣、砂等松散粒料做桩料,采用专用机械

设置 成较大直径的桩体。

1.1.11加固土桩:用带有回转、翻松、喷粉与搅拌的机械,将软土 地

基局部范围的某一深度、某一直径内的软土用固化材料予以改 良、加固形成加固土桩体。

2.2 符号、代号

单位 符号、代号 X V 5/01213 鮮3 0111278 0111/8

名词、术语 泥炭 腐殖质土 有机质土 粘土 粉土 天然含水量 天然密度 土粒相对密度 土粒直径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自重应力 前期固结压力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固结系数(竖向〉

固结系数(水平向)

渗透系数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7 017 — 96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匕?

3

(”

(”

?30

?30

1

^?

&心

1

^?

&

01X1^

1?

&01X1

01X

1 58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土的酸碱度

直接快剪内聚力

直接快剪内摩擦角

固结快剪内聚力

固结快剪内摩擦角

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内聚力

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

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内聚力(测孔压)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测孔压)三轴有效剪内聚力

三轴有效剪摩擦角

比贯人阻力

侧壁摩阻力

静探锥尖阻力

十字板强度

土的灵敏度

稳定安全系数

抗剪强度

地基强度增

长系数瞬

时沉降地

基弹性模量

主固结沉降

回弹指数

压缩指数

次固结沉降

次固结系数

沉降系数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

文数据库

平均固结度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II 】017—96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9

3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

3^ 1 一般规定

3.1.1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时,对分布在滨海、湖沼、谷地、河 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大、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软弱地 基,应采用多种勘察手段,对其在路堤及其它静、动荷载作用下的 强度、变形及其稳定性作出评价。

3,1. 2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应按表1.1的特征指标综合地 鉴别软土,并应查明软土及与之相间存在的一般土层的成因、类 别、分布范围、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必需的水理、化学性质的指标;特 别是对修建道路以后的软土地基的发展趋势、危害程度以及道路 的工程性质作出评价,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

为 75011?8。

3.1.3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满足路线布设、方案比选、 处治设计等技术工作的需要,采取合理的钻探工艺。应采用薄壁原 状取土器等先进的取样技术与必要的原位测试,做到勘探范围与 深度合理,测试和取样部位准确,避免试样结构与含水量改变,软 土地基界限、试验数据、原位测试指标应真实,并为地质描述与工

程表3.1.1软土鉴别表

特征指标名称

天然含水量(^) 天然孔隙比 十宇板剪切强度化!^) 指标值 ^35与液限 彡1.0 05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10

地质评价提供完整的、全面的技术资料,以满足设计和施工的需

3^ 1. 4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随设计阶段的不同划分为初勘与详勘 两阶段,各阶段按准备工作、调查测绘、勘探、试验与资料整理等顺序 进行,其内容与要求应遵照《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范》〔11\1064—861 的规定。

3^ 2 初步勘察

3^ 2^ 1调查

初步勘察中对软土地基应着重调查以下内容: 3^ 1. 1. 1软土地基分布路段的地形、地貌及第四纪地层沉积的关系。 3^ 2^ 1. 2软土地基中各层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基底性质与结构

特点。

3.2^ 1. 3软土地基中各软弱层及与其相间存在的土类的含水情况、 土质颗粒组成、稠度、结构状况以及排水砂层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 3.2^ 1. 4地下水位置、类型、活动情况、补给与排水条件,以及地 下水与地表水的联系。 3^ 1. 5按地震基本烈度区划画出路段范围,并确定出沿线六度以 上的各级别基本烈度的分界位置。

3^ 1. 6在软土地基上已建成的建筑物的附加应力作用下,对地基 强度与变形的影响程度,以及地基处治手段和技术措施。

3^ 2^ 1. 7初勘阶段所进行的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宜为1:100000, 其范围观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设计需要而定。

3^ 2^ 2勘察

3^ 2^ 2^ 1软土地基勘探应采用挖探、钎探、触探与钻探和其它如十 字板剪切、孔隙水压力、压缩模量等原位测试法〔条件适宜时辅以物探 的方法X ,并宜采取综合勘探手段,使勘探资料得以互相印证与补充。

3^ 2 钻孔

为鉴别和划分地层,并沿孔深取样以测定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7 017 — 96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11

勘探孔(点)的位置应由设计单位在1 : 2000路线平面图上标 注,或在现场布设。孔点位置需用坐标控制,允许移动范围:对路基 孔沿中线前后不超过3001,垂直中线左右不超过1501;构造物孔沿 中线前后不超过10111,垂直中线左右不超过5111。孔口标高不超过 200111。

3.212.3静力触探

应充分采用静力触探测定软土层在天然结构状态下土的物 理、力学性质,并划分地质层次。

静力触探孔可作为参数孔和技术孔来使用。作为参数孔应设 置于钻探孔点附近5111以内;作为技术孔点应设置于钻孔之间和 路线横断面线上。触探孔间距以能配合钻孔分清纵向与横向地质 断面及地层分界范围为宜,纵向间距控制距离除应符合表3^ 2‘ 2-2 规定外,简单场地每公里还必须增设

一个参数点,复杂场地每公里 增设两个参数点;静探孔点位置及标高的规定,同钻孔有关技术要 求。

另.2.2.4十字板剪切测试

为测定软土层在不排水状态下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十字 板剪切,应在每个具有代表性的地质路段沿深度方向对地基稳定 性有一定影响的软土层测定,每一深度测一组(两个〉以上剪切指 标。

12.2.5 勘探深度的确定

及进行原位测试,钻孔间距应满足初步设计的要求,并符合表 3,1、

2-1 规定。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12

勘探孔点的深度应满足初步设计对计算沉降与稳定性的需 要,

其深度主要根据软土分布厚度及路堤填土髙度而定:

(工)对均质厚层软土,钻孔深度应达到预估的地基附加应力与

地基土自重应力比为10?仏15时所对应的深度〈饱和层用浮容 重、当难以预估附加应力的大小,或处于桥头较高路堤位置时,控 制性钻孔深度宜为4001左右。

(之)当软土地基为不均匀地质层次时,可以地基压缩层计算深

度2。作为钻孔深度。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乙可按下式计算:

紙'〈0,025 士丛 1=1

式中:八5: —一深度2。处向上取计算层为1爪的压缩量,0111;

八^深度乙范围内第I 层土计算压缩量,0111。

如已确定的计算深度下面仍有较软的土层,则应继续向下计 算,

直至非软土层,用计算深度来控制勘探深度。

对于静力触探孔深度,应达到软土分布的底层。

对于十字板剪切,只在软弱层(淤泥、淤泥质土、泥炭〉中进

行。

3丨2.2.6钻探取样

对各控制性钻孔,必须按规定深度在软土层中准确地取好原 状

土样。对尚未能准确掌握软土层分层位置及厚度时、取样间距规 定如下:

在地面下10111以内,每1.001? 1. 51X1取样一次(组

下每1. 5111?0111取样一次(组〕。

对于一般性钻孔,除按控制性钻孔规定深度分层取鉴别样外,还应 在相应地层为相邻的控制性钻孔内没有取全(取好〕原状土样的补取原 状样。

对于控制性钻孔,不仅取软土层样品,同时还需注意钻取砂层、硬 壳层以及与软土相间存在的土层的原状样品。

3^ 7钻探方法要求

软土地基钻探以采用干钻法为宜。对于多年处于最低地下水位以下 的饱和粘土,也可以采用泥浆钻探的方法,但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软土 地基结构发生变化而改变土样的原始物理、力学性质。

3^ 2^ 8 取样

对软土地基取样,应采用薄壁原状取土器,并应推广压入法以减小 对原状软土的扰动;不应用一般取土器与击入法取样。

对所取得的软土样品必须轻拿轻放,样品应密封,防止水分流出和 蒸发;不得倒置,不宜平放,并且应置于柔软防振的样品箱中,避免在 运输过程中改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XI 】017—96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13

变其原始结构状态。

3^ 2^ 3室内试验

3^ 2’ 3^ 1软土试验样品不得因长期存放而改变其物理力学性质,宜 建立工地试验站及时在现场进行室内试验。

3^ 2^ 3^ 2对原状软土样品应在三天以内开样试验。对不能按时开始 试验的样品应妥为保存,合理置放,夏季应挖坑放置,并用保持一定湿 度的覆盖物防护;冬季应放置于有合适温度的场地,严禁样品受冻。

3^ 2’ 3^ 3 土样试验及对试验指标的整理与统计,必须严格遵照部颁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几了 051—93〕的规定进行。

3.2^ 3^ 4室内试验项目

对于饱和粘性土,室内应做表3丨3— 1所列项目试验。

除进行以上项目室内试验外,还应计算出塑性指数、孔隙比、饱和 度、液性指数、压缩模量、压缩指数及变形模量等指标。

表3.2.3-1室内土工试验项目选定表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312.3.5现场原位测试

按照路堤沉降与稳定性设计计算的要求,应进行表3丨1. 3-2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14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XI】017 — 96所列现场原位测试项目。

②对于软土地基中的砂层,标准贯人试验为必做项目。

3.2.4资料汇总整理要求

根据地质测绘、勘探、试验及现场测试成果进行资料汇总整理,提

供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报告”应包括文字部分与图表资料部

分。

3.2.11文字部分

应全面阐述沿线软弱地基各工点软土成因类型与分布规律、软土的

物理、力学指标特点,并针对各类工程项目与该地段地质环境、指标特

性的相互作用,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与预测,对软弱地基提出相应的治理

措施。

12.4.2图表资料部分

“报告”中图表资料应包括以下项目和内容:

(丄)全线工程地质总平面图〔比例尺1 : 10000?1 : 50000:!;0

全线工程地质总纵断面图(比例尺:水平1 : 10000,垂直

1:500;

各比较方案软弱地基路段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 :

2000?1 :

(“各比较方案软弱地基路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比例尺:垂直1 : 2

00?1 : 500;水平比例尺视路段长度选适宜比例、

^钻孔地质柱状图〔比例尺1 : 100?1 : 200)5 “)原位

测试成果资料:

①十字板剪切图;

②静力触探图;

③标准贯入成果?值图。

⑴土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及有关图件:

①孔隙比与荷载关系图;

②固结系数与荷载关系图;

③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力与应变图;

④其它有关图表。

3^ 3 详细勘察3^ 3^ 1软土地基详勘阶段应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15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16

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所确定的线路位置 及设计方案,通过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提供完整的 工程地质资料。

3^ 3^ 2软土地基详勘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在已确定的线路 范围内及在初步勘察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系统而深刻的工程地质勘察工 作,需完成的具体任务如下:

3^ 3^ 2’ 1应根据软土地基形成原因、环境类型、各结构层厚度及特 点,划分出不同地质分段,查清软土沿路线及垂直路线方向以及沿深度 方向的分布范围与层位。

3^ 3^ 2^ 2应分段对软土地基各地层的样品进行室内必需的物理、化 学、水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测试及现场试验和原位测试,提供进行路堤 沉降控制及稳定性设计计算的技术指标。

3^ 3^ 2’ 3应对详细划分的典型软基地质路段进行评价,并分析修建 路堤后软基的变形与稳定性,分段提供处理方案与技术措施。

3^ 3^ 2^ 4应为编制软基处治及路堤施工图设计提供所需的全部工程 地质勘察资料与报告。

3^ 3^ 3软土地基详勘工作应在初勘的基础上进行,应补充和完善工 程地质勘察资料,包括调查测绘、勘探、试验与资料整理。

3^ 3^ 4工程地质调查测绘

3^ 3^ 1 1应按3丨1条所列内容补充、调查并核对沿初步设计推 荐的路线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已收集到的区域地质图范围内的软 土地基的性质、分布、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基底性质及沿线地貌特征 进行核对与验证。 3^ 3^ 1 2应对路线中线左、右各2000?4000宽度范围进行工程地 质测绘,填标1: 10000工程地质图。

3^ 3^ 5勘探

3^ 3^ 5^ 1详勘阶段勘探内容应针对已确定的路线位置,在初步勘探 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硬壳层与软土相间存在的夹层、软土层、排水层以 及下卧层的工程地质条件,观测与记录地下水位存在、变化与补给条件 等情况;同时依据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技术要求,提供数量足够、有代表 性的现场原位测试资料及取样进行室内试验的成果,为施工图设计提供 较齐全、完整的地质资料。 3^ 3^ 5^ 2软土地基的详勘仍应采用挖探、钻探、静力触探和十字板 剪切等勘探、试验和测试方法。本阶段勘探不仅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软基 沉降及稳定性设计单项指标,同时应提供为相互对照和验证的设计计算 使用的技术指标。 3^ 3^ 6软基详勘的勘探点的布置应充分利用所推荐线路位置上前期 已进行过勘察的勘探点,不仅应满足对沿路线方向各种典型路段的工程 地质详勘技术的要求,还应提供路线横向地质断面的特征。

钻探或原位测试点由设计单位按技术要求在路线平面图或其它建 筑物平面图?上标注,孔(点)位置用坐标控制,容 许移动范围:路基钻孔沿中线前后不超过200,垂直中线左右不超过100; 构造物钻孔沿路线前后不超过5!2;孔口标高误差不超过10@。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XI】017—96

3^ 3^ 1 钻孔

本阶段钻孔的质量与数量必须满足施工图设计的技术要求。

详勘阶段钻孔间距应符合表3丨3^ 6-1规定。

3^ 3^ 2 试坑

试坑应配合钻探满足详勘阶段沿线地质调查、绘制地表层地质纵断面图的要求,其设置距离每公里宜为2?3个。该项工作可用轻便螺纹钻替代进行。

②特殊条件下,尚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

3丨3.6.3静力触探

应充分利用初勘时静力触探资料。作为参数孔的静力触探点应设置于钻孔附近;作为划分软土分布范围、绘制地质纵断面与测贯

入阻力的技术孔(点)应设于钻孔间,其间距应以能满足绘制典型

地质分段的详细地质断面及划定软土地基沉降及稳定设计处理的范

围为宜。静力触探点的间距与设置位置除应符合表3.3.64 的规定外,

简单场地每公里还必须增设一个参数孔点;复杂场地每公里增设两

个参数孔点;触探深度可参照初勘静力触探探深的有关规定。

②特殊条件下尚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

3,3.6.4对于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或在自重应力下不能保持原有结

构形状的软粘土,以及为检验用室内抗剪强度试验指标计算

稳定性的结果时,均必须进行十字板剪切现场试验,以取得现场软土不排水抗

剪强度及灵敏度资料。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17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18

十字板设置间距应满足每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质路段的各软土地 层内均有两

组以上的有效的现场剪切试验数据;其测试深度与层位可参

照初勘十字板探深的有关规定。

3^ 3^ 7勘探的深度

钻探孔深度应完全满足施工图设计对应力与变形进行设计计算的 需要,其深度作如下控制:

3^ 3^ 1

. 1对于均质的厚层软土,钻孔深度应达到相应地段软土地基 附加应力与软土自重应力的比例为仏1?仏15时的相应深度。

3^ 3^ 1

. 2对于不均质分布的软土地层,勘探深度可按初勘阶段 3^ 2^ 2^ 5目〔2〕建议的计算公式来确定,或达到应力比为化15?0.20 时的相应深度。 3^ 3^ 1. 3对于非均质分布的软土地层,当底部有密实或硬塑的下卧 层或岩质底板时,在查明其性质并确定具有一定厚度后,可不再深探。 3^ 3^ 8钻孔取样

取样间距:对非均质土,在地面以下10!2内,应沿深度每米取一组 (两个〕试样;在地面下100?200,沿深度每1. 50取一组试样;200 以下可每2.00取一组试样。变层应补取样品。对厚层均质软土层,应 根据初勘资料于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层次的层顶和底部各取一组以上样 品,中部应取两组以上样品。如软土指标有变化,应补取样品。

对于硬壳层、软土间的夹层以及排水砂层,也应采集样品以取得计 算指标,取样间距可参照初勘3丨2^ 2^ 6的下眼处理。

有关软土地基在详勘阶段的钻探方法以及取样、运输与保管等方面 的注意事项,应按3丨2初步勘探中有关规定办理。

3^ 3^ 9室内试验 3^ 3^ 9^ 1

试验要求

(工)详勘阶段对软土地基样品的室内试验,应编制合理的试验 方案,依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丁] 051 — 93〕规定的方法、步骤 进行,以提供设计计算所要求的完整指标与准确数据。对初勘试验 资料应尽可能地加以利用。

〔2:!对力学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变化历程和路径条件、加荷的级 别与标准、试验的有关边界条件,都必须以工程现场的环境为依 据,结合施工期、预压期与营运期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0对试验数据应依据试样组数的多少、土质的均匀程度、取 样与试验的质量,按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取保证率平均值,置信度水 平应不小于90“,以满足施工图设计的技术与经济要求。

3’3.9.2试验项目

对于饱和粘性土应进行表3.9所列项目的室内试验,还应 计算出以下指标:

物理性质指标:塑性指数、孔隙比、饱和度、液性指数等; 力学性质指标: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变形模量、压缩指数、回 弹指数等。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XI】017 — 96

3.3.10现场原位测试要求

1.3. 10.1对于取样前后会产生较大变形的饱和软粘土及难以取样的砂

层,应进行原位测试。

3.3.10.2饱和粘性土应进行静力触探与十字板剪切测试;砂层应进行

标准贯入及静力触探测试。

3.3.10.3现场原位测试应求得以下指标: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19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标贯击数、比贯人阻力或侧壁极限摩阻力与锥尖阻力、十字板剪切强度及灵敏度。

3.3.11资料汇总与整理

详勘阶段资料汇总与整理应包括对经过详细的工程地质调绘、勘探、室内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编

制有专项文字说明与技术指标的图表资料,最终提供软土地基详勘阶

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其内容与主要要求如下:

3^ 3^ 11. 1 “报告”文字部分除应提供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地形、地貌的有关资料外,应着重阐明已定路线软弱地基形成特点与分布规律,针对各类工程项目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结合试验与测试指标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与预测,提出有效的工程地质处理措

3^ 3^ 11. 2 “报告”的图表资料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路线工程地质总平面图(比例尺1:5000?1:1000⑴:

⑵路线工程地质总纵断面图〔比例尺:水平1:5000?1:10000’ 垂直 1:20

0 ?1:500;!:

(幻各典型路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比例尺:垂直1:200,水平比例尺可参照以上比例尺或视路段长度选适宜比例〕;

(斗)钻孔地质柱状图〔比例尺1:100?1:20⑴:

0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①十字板剪切图(绘制0?11关系图等

②静力触探图表〔绘制? 3 —11或0 0 —11与亡3-11等关系图表1;

③标准贯入成果图〔绘?一11关系图,?值汇入柱状图中〕;

(&)土工试验资料成果图表:

①土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试验成果表与指标统计表;

②孔隙比与荷载关系图(设计填土高度小于极限高度时绘6—13曲线图,设计填土高度远大于极限高度或桥头高路堤时绘制6-1813曲线图〉;

③固结系数与荷载关系图(绘0 ^-13、0 ^-13、0 11-13曲线图〕;

④无例限抗压应力与应变图(绘曲线图\

⑤其它:视具体情况确定;

⑴有关软土地基勘察照片、图件等附件。

4路堤的稳定与沉降

毛1 一般规定 1 1. 1在软土地基上修

筑路堤,应进行稳定验算与沉降计算。

1 1. 2根据软土地基的地质条件、土层强度以及路堤高度的不同,进行计算段落的划分,分段长度宜为3000?5000;桥头路堤及人工构造物附近,应按3001?5001分段。

1 1. 3稳定验算与沉降计算按成层地基进行,不得简化为均质地基; 在同一段落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20

公路软土地基注浆加固的方法【最新】

公路软土地基注浆加固的方法 软土地基由于其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如果不在后天的建设中对其不足的方面进行及时补救,则会影响到整个公路建设的质量和使用质量。所以,注浆加固法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软土地基注浆加固方法使用的专业性比较高,施工程序比较复杂。所以针对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注浆加固方法施工程序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其科学具体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一、公路软土地基注浆加固方法使用的必要性介绍 1.公路软土地基自身特征的需要 软土地基作为现今普遍存在于公路建设过程中地形地面,其与公路建设过程中其他部分地基在土质的组成部分、土质强度和硬度及土质额厚度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尤其是软土地基的水分含量比较高,导致其土壤的粘性和柔软度比较高。而如果不对其加以特别的处理,那么在整体的公路建成后,经过长期的重压下将会造成公路发生严重的变形,甚至发生边缘地基下降偏移的现象,所以注浆加固方法的使用是改善软土地基自身不利特征的必需。 2.注浆加固是应对公路软土地基保护的必要措施

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作为常见的也是必要的建设部分,其在公路长度和宽度的形成拓展中是非常基础性的工程建设部分之一。而由于软土地基自身含水量高、土壤粘性大、土质松软等多项特征导致软土地基必须进行注浆加固。 3.保护施工公路软土地基的必要措施 软土地基突出的地质特征则为土壤疏松,土壤粘性比较大,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根据公路运行所需要的承载力对其强度和硬度进行处理,那么将会对今后公路的安全使用带来不利影响。注浆加固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硬度,与公路其他建设部分的地基保持一致,从而为公路的进一步建设做好基础保护作用,这也是保证施工团队正常进行建设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公路软土地基注浆加固方法的介绍分析 1.基本应用概况介绍 对于我国而言,常见的广泛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的软土地基基本上为滨海、湖泊、河滩、谷底以及残土等五种沉积型的软土地基类型。而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存在给具体工程建设带来的困难,专业人员则针对具体的特性进行了加工处理。在考虑经济成本和建设效果的两方面情形下,注浆加固方法的使用具有较强的优势而被普遍的应用。具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我国的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在道路建设工程中,会遇到多种地质情况并存的情况,而软弱地基会降低路基承载力,如软弱地基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及使用质量。因此,在道路建设中要对地质条件做好详细分析,做好施工方案,从中选择最为经济适合的软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方法 1软土地基对城市道路的影响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强度低、固结慢、变形大,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道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稳定与沉降变形。软土地基对道路还有一种影响,即其含水量不能达到较好的压实要求和其他的技术标准。 2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针对软弱土地基的特性,目前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主要通过换填土、夯实、深层搅拌桩、喷粉桩、塑料排水板、碎石桩、加筋等技术手段对软弱土地基进行处理,如选用不当或施工方法错误,不按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就会造成质量事故。下面对以上方法进行单独介绍。 2.1换填土法 换土加固是处理浅层地基的方法,所谓换填土法是指当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设计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一般采用把一定厚度的弱土层挖除,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压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多用于公路构筑物的地基处理。机械碾压、重锤夯实、平板振动可作为压实垫层的不同施工方法,这些施工方法不但可处理分层回填土,又可加固地基表层土。换填土法的加固原理是根据土中附加应力分布规律,让垫层承受上部较大的应力,软弱层承担较小的应力,以满足设计对地基的要求。换填土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换填土法要注意换土夯实中出现橡皮土,换土用的土料不纯、分层虚铺厚度过大、土料含水量过大、过小或机械使用不当,夯击能量不能达到有效深度时,都会造成换土后的地基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2.2夯实法 夯实地基分重锤夯实地基和强夯夯实地基: 1)重锤夯实是用起重机械将特制的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将重锤自由下落,重复夯击基土表面,使地基土受到压实加固,从而达到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是属于浅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此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稍湿的粘性土、

农村道路基土方工程方案

农村道路基土方工程方案 一、施工特点 1、填方路堤施工特点 由于路堤存在沉降和稳定问题,特别是高路堤可能发生的稳定性问题,此要求其施工质量较高,无论对基底的处理、填料的选择、排水措施、压实标准的控制等方面都要求较严,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与耐久性。 2、挖方路基施工特点 由于路堑开挖后破坏了地层的平衡状态,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地质与水文条件,以及边坡深度和边坡坡度。如果地质与水文条件比较差,则开挖后路基的后遗病害较多,严重时甚至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二、施工准备 1、开工前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根据有关程序提出修改意见并报请变更设计。 2、根据现场收集到的情况、核实的工程数量,按工期要求、施工难易程度和人员、设备、材料准备情况,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经批准同意后,即可提出开工报告,获准后方可开工。 3、征地拆迁、场地清理,与地方部门联系好施工用地拆迁

等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4、做好排水设施,路堤施工中各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表面应做成2%-4%的横坡。 5、采用机械铺筑法,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工配合。 三、填料要求 1、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具有腐朽特征的土。 2、液限大于50、塑指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需要使用时必须采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处理,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路基填方材料应有一定强度要求,野外取土试验,其CBR 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四、填筑试验 在全合同段内路基施工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路基填筑前,路基用地范围内及取土范围内的树根应全部挖除,并将路基用地范围内坑穴填平夯实,做好清表后基底压实度必须在94%以上才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在首次开工后先做不少于200米的试验路段,以确定各项施工控制参数,在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正常施工。 五、路基施工方法 (一)填方堤施工方法 1、对换填砂砾路段的粉质低液限粘土挖处理,对杂填土路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2-201勘误表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D31-02-201勘误表 P4 2.1.26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PCC桩) Cast-in-place concrete large-diameter pipe pile 将内外双层套管形成的空心圆柱腔体沉入地基,在腔体内灌注混凝土,振动拔管之后形成的管桩。 增加“振动”。 P5 2.2符号 p s——静力触探(单桥探头)总贯入阻力; q c——静力触探(双桥探头)锥尖阻力; 删除这两个符号。 P15 3.5.5 2 剪切试验宜采用三轴试验剪切方法。 “剪切”改为“试验”。 P15 3.5.7 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报告软土地基部分的图表资料应符合本细则第3.1.10条的规定及第3. 4.6条中比例尺相关规定,……… 增加“的规定”。 P16 4.1.3软土地基沉降应计算至附加应力与有效自重应力之比不大于0.15处。 删除“有效”。 P25 5.1.1 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应按地质资料准备、设计路段划分、稳定性和地基沉降计算验算、处理方案设计的流程进行。 “验算”改为“计算”。 P27 表5.2.6 应力扩散角θ(°) 换填材料中砂、粗砂、砾砂、圆砾、角砾、 石屑、碎石、矿渣 粉质土、粉煤 灰 灰土

删除“粉质土”。 P33 表5-1 不同地区水泥搅拌土强度与龄期关系式对比表 “鉴别”改为“搅拌”。 P46 6.1.8沉降起控制作用的路段,预压期应根据要求的工后沉降确定;稳定起控制作用的路段,预压期应根据地基固结度确定;沉降与稳定均为控制因素时,应选

用两者中较长的预压期。地基采用竖向排水体处理时,预压期不宜小于6个月;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时,预压期不宜小于3个月。 增加“预压期”。 P47 6.2.7粉煤灰路堤底部应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可采用天然砂砾料、采石场碎块片石等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也可采用工业废渣、炉渣、钢渣、矿渣等。隔离层厚度不宜小于0.3m,横坡不宜小于3%。 删除“采石场”。 P50 6.4.8当现浇泡沫轻质土置于平面与斜坡面交界处时,可将其分成斜坡前和斜坡上两部分计算滑动力和滑动抵抗力,底面抗滑稳定性可参照图6.4.8,按式6.4.8验算。 增加“坡”和“斜”。 P55 6.7.1反压护道可用于提高软土地基上低路堤的稳定性,也可用于施工期间失稳路堤的应急修复。 删除“低”。 P57 7.1.1 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3 检验有关原材料。 删除“有关”。 P89 表A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及适用范围一览表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1总则 1.0.1为规范公路桥涵设计,按照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的原则,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等级公路桥涵的设计。 1.0.3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1.0.4公路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表1.0.4的规定。 1.0.5特大、大、中、小桥及涵洞按单孔跨径或多孔跨径总长分类规定见表1.0.5。 注:1.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

2.梁式桥、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为两端桥台内起拱线间的距离;其他形式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长度。 3.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4.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间距离或桥墩中线与台背前缘间距为准;拱式桥和涵洞以净跨径为准。 1.0.6公路桥涵应进行抗风、抗震、抗撞等减灾防灾设计。 1.0.7公路桥涵设计应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有关要求。 1.0.8公路桥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设计基准期designreferenceperiod为确定可变作用等的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2.1.2设计使用年限designworking/servicelife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养护条件下,桥涵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或更换,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2.1.3极限状态limitstates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1.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ultimatelimitstates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状态。

(完整版)农村公路路基土方施工技术交底

农村公路路基土方施工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1、熟悉设计文件和规范、规则,复核设计图纸。 2施工测量。在开工前先进行施工测量,中线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查与增设,测量与绘制横断面。施工测量的精度符合《公路勘测细则》(JTG/TC10—2007)的要求。并将测量方法及成果资料签字后交送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3确定填料压实控制标准。对不同填料分别进行重型击实试验,得出各类填料最大干密度,确定填料压实控制标准,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4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修建临时便道和临时排水设施,组织人员、机械进场。 二、清理场地 1、路基清表及开挖台阶的土方必须堆至路基施工范围以外,不适宜做填料的必须运至设计 制定的弃料场,经驻地试验室和驻地办检查可作为路基填料的方可用于路基填筑。 2、路基工程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原地面以下100-300mm内的草皮、 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且堆放在弃土场内或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地点。 3、清表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和宽度,并保证大面平整,经自检宽度合格后报驻地监理、 业主代表,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清表经验收合格后,尽快测量地面标高和地表横断面,报监理和业主代表抽查。 三、基地处理 路堤施工中的基底处理,按基底的土壤性质,基底地面所处的自然环境状态,同时结合设计对基底的稳定性要求等,采取相应的方法与措施予以处理。 1、路基帮宽的施工,从边沟底部开始填筑,根据填方高度、地面高、边坡等考虑 侧向保障宽度因素,放出坡脚线。 2、基底土密实,且路堤高大于0.6(0.4)m时,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碾压,直接 填筑。 3、路堤高度小于0.6(0.4)m时,对原地表面进行清理与挖除,挖除之后的土质 基底,表面翻松0.3m,整平压实至设计要求。 4、零填挖路床顶面以下0-0.3m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得小于95%,如不符合要求时, 翻松后再压实,压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5、地面自然横披或纵坡陡于1:1.5或是半挖半填路基,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 的宽度不小于1m,台阶顶作面2%—4%的内倾斜坡。砂类土不挖台阶,将原 地面以下200—300mm的表土翻松、压实。 6、对经过水田、水塘等松软地基,先进行排水,根据设计文件规定进行挖除清理, 并按设计要求的宽度和高度分层回填压实加固,保证基底坚固。 7、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如松土厚度不大于300mm, 将原地面夯压密实;当松土厚度大于300mm时,将松土翻挖,分层回填压实 或采取其它土质加固措施。 四、路基建筑 1、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填方利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重型压路机碾压。 2、填料的选择 按规范要求选用,严把填料质量关。本标段利用挖方填筑路堤。不适合的填料如腐植土、树根、草泥有害物质等弃于指定弃土场;如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时,进行晾晒处理。

试述道路设计中的软土地基处理 杜科科

试述道路设计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杜科科 发表时间:2018-04-08T11:00:41.170Z 来源:《建筑科技》2018年第1期作者:杜科科 [导读] 我们必须对软土路基性质和处理方法进行掌握和优化。 杜科科 绍兴市上虞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绍兴 312300 摘要:我国的公路建设中,鉴于自然、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各种地质地基问题经常遇到,其中,软土地基对工程造价和道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对整个工程造成困扰。因此,我们必须对软土路基性质和处理方法进行掌握和优化。 关键词:道路设计;软土地基;处理;思路 1对软土地基形成原因的分析 对于软土,主要是湖沼、滨海以及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较高、孔隙较大的细粒土,其抗剪强度较低,同时,压缩性较高,呈现水饱和状态的土。孔隙中水分十分充足,鉴于粘土颗粒粒径较小,同时,土粒之间孔隙直径也不大,使得孔隙中的部分水吸附在土粒的表层,因此,结合水形成。软土隶属于细粒土,其孔隙较大,含水量异常高,固结系数小,拥有较长的固结时间,抗剪强度较弱,透水性不高,但是,灵敏性突出,这种土的土层分布呈现复杂的状态,存在差异性的物理学性质。鉴于软土地层强度上的弱点,使得其不利于进行短时间路堤的修筑主要原因是其需要较长的固结时间,一旦地基软土中孔隙水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排出,就会引发抗剪强度的急速下降,很难阻挡快速增长的附加应力,因此土体剪切破坏不可避免。针对这种软土,在处理的时候主要是采取排水的方式,加快排水速度,使得固结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强度随之增强。 2对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模式的介绍 2.1对强夯法的介绍 这种方法别名为固结法或者动力压实法,主要是发挥重物的作用,对地基进行强夯,使得其密度增加,地基承载力得以提升,减少沉降的发生。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地基深度在3米以内的情况,土质为低饱和或者度粉土、粘土以及湿陷性黄土。在开展施工前,要做好重夯位置的测量放样工作,目的是保证夯点位置的准确性,确定合适的间距。通常,夯击次数为3次。由两侧开始,逐渐向中部,逐一进行,一排接一排,实现对夯击点的连续性夯打。在整个夯击过程中,要进行随时的测量工作,后两次夯击的夯沉设置为2厘米左右,随后,夯击结束。在具体执行中,要结合反复操作,采用40吨的重锤,落距为6-40米,呈现自由落体的模式,实现对地基土加大的冲击和振动能。对于强夯法,其主要适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在多年的发展中,这种方式也能够应用在砂土、低饱和土以及杂填土中,效果明显。 2.2对排水固结法的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地基中进行排数系统的设置,目的是有效降低地基周边土壤的含水量,切实提升地基的密度,强化抗剪能力,比较适合于厚度较大、饱和度较高的地基,抑或是充填土地基。在应用中,对天然地基或者是进行砂井的设置,形成竖向排水体,而后结合建筑物的自重,分层次进行加载,也可以在建筑物建设之前,先进行加载预压,促使孔隙中的水被排出,地基得以加固,强度提升。等载预压法比较常用,主要是借助路基荷载,对地基进行应力的添加,促使其发生沉降,而后逐渐稳定。这种方法在软基处理中经济性突出加固效果比较明显。 2.3粉喷桩加固原理介绍 粉喷桩即为粉体喷射搅拌桩,隶属于深层搅拌法。主要是应用特制的机械,也就是深层搅拌机,沿着深度,实现固化剂与软土地基的搅拌,形成水泥土桩。鉴于固化剂类型为干粉,能够实现对软土水分的有力吸收,尤其是对于含水量较高的软土,效果更加明显。与外掺剂地基加固方式相比,这种模式固化剂使用量不大,很少出现地表凸起现象。另外,这种方式不会产生振动,不存在污染,对周边影响不大。水泥土搅拌法加固软土的技术优势突出,能够实现对原土的有效利用。在搅拌过程中,不会出现振动现象,没有噪音产生,即便是密集度较高的建筑群,也可以施工,对建筑物及相关配套影响不大。结合地上结构,能够灵活地采用柱状、壁状等加固形式。与钢筋混凝土桩相比,成本不高。 2.4对喷射注浆法的分析 高压喷射注浆法主要是在钻机的支持下,将注浆管钻至预先设计的土层深度,而后进行高压喷浆,目的是实现混凝土砂浆与土体的结合,形成整体,对地基结构进行改变,促使其承载力得到增强,减少沉降。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软土地基深度较大的地基类型,通常在30米以上。 2.5对加筋地基法的介绍 这种方式是将土木织物植入地基,而后形成整体,实现压力扩散角得以增大,地基承载力增大,降低沉降发生的几率。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由回填土形成的路堤,在沙土和粘土中作用突出。 2.6对反压法的分析 反压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比较传统,尤其在堤坝两侧的填土和堆石中,应用较多,有效防止基土被挤出,维护堤坝的稳定性。在软土地基的应用中,反压法基本原理是以反压土体重量来实现地基应力状态的改变,改善变形条件,有力抵制地基因加荷不均衡而产生的塑性挤出现象,防止地面出现隆起,同时,固结软土地基,切实增加地基强度,尤其是针对排水较好的薄层软土,效果更加明显。 3系统介绍软土路基的施工工艺 3.1对换填法注意事项的介绍 在换填法中,注意是清除软弱土层,而后将砂碎石进行回填,同时,采取压实措施。通常,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淤泥质土和黄土,深度通常在5米以内。在进行测量放样的时候,要对路基坡脚的各项参数进行明确,目的是实现对施工的合理指导。按照规定进行物料的准备、摊铺的设置以及物料的搅拌,保证配料的均匀性与准确性。而后,采用平地机进行摊铺,依据设计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要控制好摊铺的厚度,防止对下承层的破坏,同时,保证每次摊铺宽度与上一次摊铺重叠50厘米。在进行碾压和养生的时候,要进行现场取样,形成试件,在满足要求之后,采取稳压。振压中,要采取6遍左右,直到满足技术要求。在碾压成型2天之后,进行洒水养生,对来往车辆进行

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D说明

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D 说明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于2004年颁布实施。近几年的实践应用表明,规范总体上能够满足我国公路桥涵建设的需要,但随着我国公路运营状况、桥涵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发展和变化,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的适应性问题日渐突出;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设计、全寿命设计、风险评估、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等新方法、新理念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工程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吸纳近年来的成熟经验和科研成果,提高规范的适应性,促进公路桥梁科学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2009年下达了《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修编任务。 在规范修订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吸取了已有的成熟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并且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在规范条文初稿编写完成以后,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 总体而言,本规范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修订: 1) 增加了桥涵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要求; 2) 完善了极限状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3) 改进了作用组合分类及计算方法; 4) 调整了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 5) 增加、完善了各种作用标准值的计算规定; 6) 完善了有关桥涵总体设计、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保障工程等的相关规定; 7) 增加了桥涵风险评估和安全监测的相关规定。 为了清晰地说明本规范的具体修订内容,现将主要修订内容的确定理由及作用和影响分章节论述如下。 1 第1章总则 1)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修改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 长期以来,公路桥涵设计都遵循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这是与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安全、耐久、适用是公路桥涵结构最基本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日益引起重视。环保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落实。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桥涵设计的经济性,不能一味追求“新”、“最”、“第一”等,造成严重的浪费。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于桥涵结构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美观成为桥涵设计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次修订将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调整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这也是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保持一致。 2)增加桥涵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农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相关问题研究

农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相关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28T17:17:51.9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作者:刘晓华[导读] 农村公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可以有效的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然后详细阐述了路基施工技术在农村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农村公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刘晓华 延安新悦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农村公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可以有效的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然后详细阐述了路基施工技术在农村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农村公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基施工;挖方;压实;填筑 一、农村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支护结构失效和基坑边坡失稳 农村公路软土地基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容易出现流变性和触变性。坡面、坡边及坡体的变形是路基基坑边坡的变形的重要形式,不通过形式的变形程度对探求边坡岩体破坏失稳的根源具有重要意义。坡面、坡边及坡体边坡破坏程度由弱到强,破坏因素是由物理力学变动和物理化学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生液化、悬浮、流动和沉陷。 (二)渗透变形问题 部分颗粒或整体发生移动,造成了农村公路软土地基硬度不足。主要原因为地下水位较浅,土体含水量高,透水性大,抵抗变形能力较差,结构容易失稳。潜水和承压水储存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水带中,饱水带中的有压渗流承压水隔水层厚度逐渐变小,随着隔水层隔水性缓慢下降至不能承载承压水压力时,承压水可能击穿基坑底板,造成突涌和渗透变形。 (三)地面沉降和地面沉陷 主要表现在受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作用的长期影响,农村公路基坑四周地面有不同程度的沉降。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在动荷载作用影响下软土的触变性,造成地基无法承载自上而下的负荷,基坑失稳引发大范围的地面沉陷和不均与沉降。 二、路基施工技术在农村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一)路基基底面的清理 在农村公路施工开展前,施工人员要根据要求对路基基底面进行清扫,清理深度要在 15cm 以上,清理对象包括草木的树根、树桩等,清理范围保持在 50cm。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的地质条件不同,路基基底情况也会不一样,施工人员需要对不同地基进行不同的清扫处理。就如软土地基,在清扫过程中就需要对其进行换填或其他方法使其更加稳固,再如深耕地的地基基底,在清扫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土质的翻松,然后分层压实,再进行后续的工程开展。路基基底的清理主要目的在于清理出一个较为平整的施工场地,对施工场地进行固化以及积水的排除,以期后期施工中能畅通无阻。且在施工位置的确认时,为保证施工的严谨性,需要将位置偏差保证在 2cm 以下。 (二)路基挖方 进行路基挖方的环节中,施工进行前,施工人员要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交通情况,对外界环境进行分析,掌握详实的环境资料,从而做好挖方的准备工作。进行路堑开挖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应该对农村公路周遭的环境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断层要做特殊处理,完善土石方的施工。如果路面比较平整,那么对较浅的路堑进行整理即可。针对比较平缓的路面,仅仅采用水平方向开挖的方式即可。进行路基挖方环节中,施工应该将土质和石质进行分析,施工人员要采用垂直方向开挖的方式。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要注意较陡的路面,针对这类路面,应该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但是在实际开挖环节中,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三)农村公路路基压实 进行农村公路路基压实处理环节中,应该对路基中的含水量进行合理的分析,如果路基的含水量不大,压实效果会非常不好,所以施工人员应该采用洒水车及时的给路基补充水分。进行压实坡面的环节中,施工人员要对坡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完成坡面的整治后,进行压实处理。一般情况下,公路路基压实要经过好几个阶段,才能确保压实效果好。进行初步压实操作中,应该采用机械压实的方式。进行二次压实环节中,可以结合人工操作的方式。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压路机的振幅进行调整。使压路机的功能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来,最后一次压实操作中,要对前两次压实的质量进行分析,施工人员要对压实的质量进行检测。 (四)农村公路路堤填筑 路堤填筑应采取横断面全宽,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方式。分层最高松铺厚度应小于 30cm,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 50cm。依路线纵坡方向分层,逐层向上填筑。横坡陡峻地段台阶宽度应台阶宽度一般不小于 1m,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层、分段填筑。同种填料层合计总厚度应高于 0.5m。填土及填石路堤高度超过20 米的高填方路堤要按照规范处理特殊沉降及位移观测。分层填筑各层间要保持平整,避免路基下管道交叉部位填土不实,避免出现积水。运输车装载、运输、卸料的全过程完毕后,先用推土机粗平(取 2cm 作为虚铺系数),然后平地机精平(以 1cm 作为虚铺系数)。横、纵坡要参照测量人员埋置的桩位。 (五)路基排水控制技术 进行地面排水方面设计环节中,要对地面水进行合理的处理,防止路基以外的水流入到路基中,导致路基强度下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路基产生漫流的情况,针对路基边坡产生的冲刷问题,应该加固路基。结合当地的地质和水文特征,采用合适的排水措施,使地下水位有效的降低,或者将地下水及时的引出,确保路基可以处于干燥的状态下。进行公路边沟和排水沟的开挖,应该采用人工开挖的

农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农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路基承受由路面传来的交通荷载,是路面的支承结构物,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根据地形的不同,公路路基一般采用路堤和路堑两种形式。当路基顶面高于天然地面时,路基以填筑的方式构成,这种路基称为路堤。路堤通常由路床、边坡、边沟组成。而当路基顶面低于天然地面时,路基则以开挖的方式构成,这种路基称为路堑。路堑通常由路床、边沟、边坡、截水沟组成。根据填筑材料的不同,路基又分为土方路基和石方路基,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农村公路土方路基的施工方法。 材料选择 农村公路土方路基一般采取就地取土的方式,满足规范要求的粘性土、砂性土等适于做路基填料。强盐渍土、过盐渍土、淤泥、沼泽土,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不能用作路基填料。 技术准备 路基施工前应完成击实试验和土的液塑限试验。通过击实试验确定路基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为路基施工检测压实度提供参照依据;通过液塑限试验取得路基填料的塑性指数,以确定该土样能否用于路基施工。

常用设备 农村公路土方路基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机械有: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静作用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施工中首先用推土机、装载机将路基用土均匀的摊铺在工作面上,并粗略找平,然后用平地机进行精确找平,最后用静作用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机械进行压实。 施工程序 农村公路土方路基的一般施工程序为:施工测量-场地清理-填前压实-布土摊铺-整平-压实-质量检测 施工测量 路基开工前应做好施工测量及放线工作。应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钉出路基边线的具体位置桩,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有标志桩,特别是一些原始控制点。 场地清理 路基范围内,原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等应予清除,清除深度一般不小于15厘米。在路基施工区域内,所有树桩和树根都应从原地面之下不少于50厘米深的地方去除。树根去除后所留的空隙应用合适的材料填充。 填前压实

2015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D60-2015)修订说明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于2004年颁布实施。近几年的实践应用表明,规范总体上能够满足我国公路桥涵建设的需要,但随着我国公路运营状况、桥涵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发展和变化,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的适应性问题日渐突出;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设计、全寿命设计、风险评估、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等新方法、新理念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工程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吸纳近年来的成熟经验和科研成果,提高规范的适应性,促进公路桥梁科学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2009年下达了《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修编任务。 在规范修订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吸取了已有的成熟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并且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在规范条文初稿编写完成以后,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 总体而言,本规范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修订: 1) 增加了桥涵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要求; 2) 完善了极限状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3) 改进了作用组合分类及计算方法; 4) 调整了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 5) 增加、完善了各种作用标准值的计算规定; 6) 完善了有关桥涵总体设计、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保障工程等的相关规定;

7) 增加了桥涵风险评估和安全监测的相关规定。 为了清晰地说明本规范的具体修订内容,现将主要修订内容的确定理由及作用和影响分章节论述如下。 1 第1章总则 1)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修改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 长期以来,公路桥涵设计都遵循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这是与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安全、耐久、适用是公路桥涵结构最基本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日益引起重视。环保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落实。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桥涵设计的经济性,不能一味追求“新”、“最”、“第一”等,造成严重的浪费。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于桥涵结构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美观成为桥涵设计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次修订将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调整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这也是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保持一致。 2)增加桥涵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本世纪主要课题之一,作为工程结构而言,其使用年限的长短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也逐步具体化。1997年4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第六十条规定:“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必须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国务院2000年279号令《建

农村公路建设中土方路基施工技术的分析

农村公路建设中土方路基施工技术的分析 【摘要】公路路基是一种线形结构物,具有路线长,与大自然接面广的特点,其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当地自然条件所决定。因此深入调查公路沿线的自然条件,掌握有关自然因素的自然规律及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因地制宜地采用技术措施,以达到正确进行路基施工和养护的目的。本文旨在围绕信息化测绘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土方工程计算中的具体运用方式,更好的实现方法操作的简单、高效与精度可靠。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土方路基施工技术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土方路基施工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过程,尤其是要结合现代化的测绘、监测技术等,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形成数据处理与地形图的准确应用,并采用现代化信息处理,突出公路建设中土方路基的断层面、路基填压等多方面的综合技术,更好的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的整体优化。 1 简述信息化测绘的相关概念 1.1 整体概念分析 信息化测绘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测量技术手段,是指在网络化、信息化的环境下,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并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综合服务的有效方式,并突出空间信息综合服务的特点,是一种现代化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态。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快速获取空间信息,形成智能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并促成规模化生产与网络化分发服务的资源共享与融合,为整体经济发展提供多角度、多时相、多形式的综合技术服务。 1.2 整体特征分析 (1)数据获取实时化。通过动态与静态的转变,在获取数据等相关信息的同时,既有数据库建设的静态,也有动态变化检测的实时更新。信息化测绘主要通过数据获取的综合方式,形成快速观测技术与组织运行方式,并实现数据的实时化,并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参数。 (2)信息交互网络化。网络化交互使用时信息化测绘的一个显著特征,实现从局域到广域的变换,将数据传输与信息化交互网络的支撑环境相结合,采用多种交互式使用的方式,将数据使用与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土方路基施工相结合,形成测绘基准体系以及基础信息数据的系统化使用,更好的实现信息化数据处理的公共社会服务平台,体现出更大的网络化交互价值。 (3)信息服务社会化。将信息资源社会服务化作为现代信息化测绘的主要实现手段,构建由封闭到开放的运行方式,将体系运行的主体由测绘内部系统扩展为更多的应用部门,形成多种机构共同运行的开放机制,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1总则 1.0.1为使公路桥涵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的一般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其他特种混凝土桥涵结构构件的设计。 1.0.3本规范按照国家标准《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T50283规定的设计原则编制。基本术语、符号按照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 132和国家标准《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 124的规定采用。 1.0.4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按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1.0.5公路桥涵应进行以下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桥涵及其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的状态;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桥涵及其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项限值的状态。 1.0.6公路桥涵应考虑以下三种设计状况及其相应的极限状态设计: 1持久状况:桥涵建成后承受自重、车辆荷载等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该状况桥涵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2短暂状况:桥涵施工过程中承受临时性作用(或荷载)的状况。该状况桥涵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必要时才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3偶然状况:在桥涵使用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如罕遇地震的状况。该状况桥涵仅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1.0.7公路桥涵应根据其所处环境条件进行耐久性设计。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1.0.7的规定。 表1.0.7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环境 类别环境条件最大 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 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 Ⅰ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0.55 275C25 0.30 3.0Ⅱ严寒地区的大气环境、使用除冰盐环境;滨海环境0.50 300C30 0.15 3.0Ⅲ海水环境0.45 300C35 0.10 3.0 Ⅳ受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0.40 325C35 0.10 3.0 注:1有关现行规范对海水环境结构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有更详细规定时,可参照执行; 2表中氯离子含量系指其与水泥用量的百分率; 3当有实际工程经验时,处于Ⅰ类环境中结构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可比表中降低一个等级; 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最小水泥用量为 350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或按表中规定Ⅰ类环境提高三个等级,其他环境类别提高二个等级;5特大桥和大桥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宜降至 1.8kg/m3,当处于Ⅲ类、Ⅳ类或使用除冰盐和滨海环境时,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特大桥、大桥的含义见本规范表5.1.2注说明。 1.0.8位处Ⅲ类或Ⅳ类环境的桥梁,当耐久性确实需要时,其主要受拉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预应力钢筋、锚具及连接器应采取专门防护措施。 1.0.9水位变动区有抗冻要求的结构混凝土,其抗冻等级不应低于表1.0.9的规定。

农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农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9-04-02T13:38:09.1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作者:师艳 [导读] 本文就农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耀州区农村公路管理站陕西铜川 727100 摘要:公路路基与整个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关系到公路工程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公路施工中必须特别关注路基施工情况,并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除此之外相关施工人员也要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施工,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提高施工的质量与效率。鉴于此,本文就农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农村公路路基施工质量要求 1.1稳定性 首先需要保证公路路基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因为路基施工是建立在道路土石方开挖及回填作业基础上,这会改变原来地面的平衡稳定度,特别是在一些地质情况比较特殊的地区,路基施工会严重破坏天然平衡,导致出现各种破坏情况。为了提高路基整体平稳性,减少不必要的破坏,需在施工中时刻注意保证路基稳定性。 1.2提高强度 必须保证路基具有较高的强度,因为路面会有大量车辆行驶,路基强度直接关系到路面结构,影响行车安全性。路基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自然下沉,再加上车辆的荷载,会导致路基发生变形。不及时补救还会引起大面积的路面破坏,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要保证路基的强度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 1.3具备较高的水稳定性 路基的稳定性受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当降水时会在路面形成积水坑,不及时清理会导致下渗,降低路基强度。特别是在一些冰冻地区降雪时形成路面积雪,随着温度变化这些雪会融化,之后结冰,后天气变暖,再融化,这些都严重破坏路基强度,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制订详细的整改方案,尽量减少其对路基的危害。 2.农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2.1路基开挖 首先要根据公路工程的施工条件与实际范围,对路基开挖的方式进行科学选择。之后可采用挖掘机直接开挖,按照原先的设计由下至上,要按提前设计好的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不可以多挖乱挖。当挖方工作完成后要测量标高,标高符合要求后进行排水边沟的施工,并在施工期间保证排水良好。采用先进的仪器测量路基挖方段的密实度,严格按照要求对路基压实。我国当前的标准是路基顶面以下300mm,要达到96%的压实度。顶面以下换土多于300mm时,压实度应不小于96%,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针对膨胀土地区施工,路堑边坡不应一次挖掘到位,应沿着边坡预留厚度0.3~0.5m,在路堑挖成时要削去预留部分,并采用浆砌护坡方法对其封闭。 表1重型击实下道路路基压实标准 2.2路基压实施工的技术措施 结合公路路基的施工情况及要求,可知路基的压实施工是否符合标准,与路基施工质量是否可靠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注重公路路基压实施工的技术控制措施使用,为保证路基压实状况组织科学保障。实践中在运用公路路基压实施工的技术控制措施时,应做到:(1)选择相对吨位较大的压路机并加以使用,确保路基压实施工效果良好;(2)路基压实施工中需要施工企业及人员能够给予其施工环境状况充分的考虑,从而选用相应的施工工艺予以应对,并控制好路基压实度,促使其压实施工质量能够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3)在路基压实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落实好其所需的施工控制工作,处理好路基压实施工中的细节问题,从而保持其路基压实良好的施工效果及质量。 2.3.路基排水施工的技术措施 由于地下水、自然降雨会对公路路基结构稳定性产生潜在威胁,无形之中加大了其施工风险。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加强排水施工的技术控制措施使用,确保其施工作业落实状况良好。具体表现为:(1)在对公路路基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应该做到与附近原来的排水系统相融合,避免新构建的排水系统对原来的排水系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路基排水施工效果;(2)路基排水施工设计期间必须留出充足的预留量,充分保证建设路基水能够合理、有效的排放,从而提高路基施工效率,满足其施工计划安全要求;(3)公路路基施工中设置排水系统时,需要考虑地面排水、路面排水、地下排水等不同排水方式的配合使用。在此期间,进行路基地面排水工作时,可选取截水沟、边沟以及地面排水管等进行排水,从而增强其地面排水效果;若进行路面排水工作时,需要施工人员能够注重集中排水与分散排水的配合使用,并将路面渗水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公路路基边坡应用中受到雨水冲刷的影响而降低而结构性能;在进行路基所在区域地下水排水工作时,则需要注重暗沟、盲沟以及渗沟等多种办法的合理使用,且在渗透力的作用下确保排水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得公路路基排水施工中能够科学应对对地下水、地表水,保证路基稳定性。 3.农村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严格控制路基施工材料质量 任何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均将涉及到大量施工材料的选用,而施工材料本身的质量亦将关注公路路基施工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针对材料质量的控制需务必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而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除了需严格清除不合适以及质量不合格的填料外,尚需对路基填料的厚度予以精确控制。通常,针对路基填料的厚度控制,需确保其厚度在35cm以内。而在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