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都市城市规划发展

成都市城市规划发展

成都市城市规划发展
成都市城市规划发展

成都城市规划发展

成都城市概况

成都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地区毗邻,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面与眉山地区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为邻。位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 31°26′之间。市域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

成都市行政管辖区范围包括9个区、4个县级市、6个县。2007年末市域总人口115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5万人。成都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96亿元(当年价),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第四位。成都市中心城2007年底建成区面积已达313.9平方公里。城市格局近几年开始逐步由一圈一圈"摊大饼"式、单中心发展向手指状、多中心发展,作为引导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五路一桥"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实施了蜀都大道、羊市街西延线、东城根街和长顺街南北延线等多条城区道路的改造建设;建成了成温邛、成彭、唐巴、成仁、新蒲快速通道和成绵、成渝、成乐、成雅和成都外环高速公路;完成了自来水六厂、西郊天然气储罐站、成都污水处理厂和成都长途电话枢纽工程等若干重点项目,城市供电、供气、供水和通信能力逐步增强。通过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旧城面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更加突出。中心城周边外围组团的建设也逐步形成一定规模。至2007年底,市区有人口4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1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94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2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926亿元,城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9.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8.0平方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成都城市发展定位

一.建构城市竞争新基石——成都平原城市群

(1)未来西部城市竞争的总体格局——多极支撑,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2)从城市竞争走向区域竞争——西部地区城镇群发展潜力分析。

(3)培育西部未来的大都市带——成都平原城镇群空间布局构想。

①空间发展方向:成都平原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将以成都中心城市为核心,沿交通走廓形成南北伸展的带状格局。

②空间发展战略:北进南拓,壮大两翼,三区相济,辐射全川,领先西部。

③空间发展轴线与时序:成都平原城镇群空间发展形成T字形发展轴线,即以成绵、成(乐)雅高速路与成渝高速路、成渝铁路构建沿交通走廊的T字形发展轴。在对T字形发展轴战略发展时序的选择上,我们认为是一种“弓”与“箭”的关系。以南北向纵轴所依托的成都平原为“弓”,成绵、成(乐)雅经济走廊为“弦”,成渝经济走廊为“箭”,“弓”满“弦”强,“箭”会射得越远。也就是说成都平原城镇群越发达,成渝城镇带的发展就越强劲,辐射范围越大,在西

部地区作用越强,地位越高。

1.重构区域关系新坐标——城市功能定位成都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四川I省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长江上游经济带两极之一,西部硅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

2.预测城市发展的人口容量——城市规模定位

从世界城市化发展,从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从成都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成都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的区域地位等方面分析,以及为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水资源容量为未来城市人口容量的重要制约条件,在保持现有水资源供给和利用方式不变的条件下,未来成都市城市人口规模为800~90O万人。

3.城市发展目标

成都市城市发展目标是:高竞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高效率的有机组群城市;高质量的生态田园城市;安逸的人居最佳城市。

二.成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产业发展战略

(1)战略目标: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重点建设一个基地(现代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基地),二个枢纽(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三个中心(科教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四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商贸产业、旅游产业、金融产业)。建设面向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2)战略布局:①布局原则是“总体协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②布局模式是,以“川”字状产业布局模式,形成市区城市东部的以传统工业发展为主的产业走廊;市区中部城市发展走廊;市区城市西部以高技术产业发展为主的产业走廊;市域西部的旅游及生态产业走廊。在各走廊问是大农业发展布局的主要空间③产业布局调整:坚持“点轴式”区域推进和小区域集聚发展,大区域兼顾平衡的战略,在基础设施密集,城镇密集地区构筑产业密集地带。按照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配置产业要素资源。

空间发展战略

(1)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北进南下、西优东扩、带状发展:①北进:成都应进一步打通与北面德阳、绵阳的多条通道,将广汉纳入成都市区,重点向北发展,积聚力量,优先发展成德绵经济带。②南下:成都应继续向南发展,强化与南面眉山、乐山、雅安的经济及交通联系,充分利用南面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带动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为主导的成雅、成乐经济带,形成后发优势。③西优:都市区西部是生态敏感区,西部地区的开发强度应受到控制,西部城镇包括都江堰、彭州、大邑、邛崃、蒲江,重点发展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生态产业以及生态农业、生态林业,限制有污染的产业发展。④东扩:现状中心城以东有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镇,城市未来发展应充分利用成渝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互补优势,扩大向东发展的空间和辐射范围,为成都提供更为广阔的经济腹地。

⑤带状发展:城市发展主导方向为南北方向,改变原来中心城圈层式扩张,形成带状发展的格局。该区域是成都特大城市未来发展的主体,通过空间整合形成敞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达到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

(2)城市空间布局结构A、一主:以外环路以内的中心城为主城可以容纳人口4OO 万人。B、四辅:中心城外围,依托现有城镇,整合为四个大新城:①北部新城:

包括新都、青白江、广汉三个组团,形成北部新城,为综合性新城,以生活居住、都市型产业为主,是北部的物流储运中心。建议在广汉建设成都市第二机场,并带动北部新

城的发展,可容纳人口200万人;②南部新城:包括大源、华阳、东升、航空港开发区、牧马山开发区五个组团,形成南部新城,为生活居住辅城、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教园区、休闲度假区,可容纳人口150万人;③东部新城:依托成都经济技术开展区、龙泉镇、同安镇等龙泉驿西部地区,以成渝高速公路为界,分为龙泉北、龙泉南两个组团,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配套生活居住的辅城,容纳人口80万人;④西部新城:包括郫县、温江区两个组团,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配套生活居住,兼有高教园区、休闲旅游区等功能的辅城,容纳人口70万人。C、组群城市:主城与四个辅城之间,辅城各组团之间楔入大面积的生态绿地,并沿都市区内水系建设生态廊道,河道两侧形成绿带,将西部及东部生态区导入城市内部,形成生物物种流动的通道,避免城市用地无序漫延,实现城市与自然共生、共融。主城与辅城之间,通过建立快速交通体系来实现快速联系。

创新与特色

本规划研究通过对成都所在区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分析,以及与其它城市的横向比较,对成都城市发展重新定位,提出重构区域关系的新坐标。即:成都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四川省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长江上游经济带两极之一,西部硅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提出城市发展目标为:高竞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高效率的有机组群城市,高质量的生态田园城市,高品质的人居最佳城市。针对成都城市发展的区域宏观背景与成都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区域观点提出:未来西部城市竞争的总体格局是多极支撑、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未来成都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从城市竞争走向区域竞争,建立西部未来的大都市带——成都平原城镇群的区域空间构想;未来成都产业发展的重点是高新技术产业及以商贸、旅游、金融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川”字状带状产业布局模式。以生态观点和城市有机生长、城乡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提出成都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应从两江环抱走向水城相融,从环放结构走向平行结构、有机生长,建构一主四辅、组群城市。同时,本规划研究对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城市生态进行了富于创新性的研究。通过对成都城市空间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对成都城市特色的剖析,从水文化、商业文化、休闲文化三大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入手,提出重塑彰显文化底蕴与个性风貌的城市特色的策略,即:再造川西“都市水乡”,重振商业商务之都,强化休闲之都。通过对成都市生态现状进行剖析,提出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城市。对城市区进行了生态分区,明确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协调区,提出市域生态格局为“田园风格、水网绿楔、组团发展”,提出城市生态结构为“两带合抱、三横两纵、一环相依、多锲引入”,并提出生态补偿等策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根据成都市市政府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时期成都发展的需要,为了使成都市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适应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建立成都新的整体发展框架,对城市发展中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

专题研究。2002年11月,受成都市市政府委托,成都市规划局组织开展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应邀分别主持编制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由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凝聚了我院规划设计人员的集体智慧,也是我院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历史沉淀,通过对成都市现实与基础、问题与机遇的分析,对成都市未来发展进行判断与定位,建立规划理念与目标,确立产业发展战略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通过城市交通、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形象等方面支撑与保障城市发展,并提出实施策略与措施。我院完成的《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在2003 年4月17日举行的专家评议会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并获得四川省2003年度优秀城市规划一等奖。

1、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西部主要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2、城市规模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主城区至2010年,实际居住人口57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15平方公里;主城区至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7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660平方公里。

3、城市发展方向以中心城为核心,沿放射道路走廊式发展,近中期空间拓展以东、南方向为主,远期和远景以南、北方向为主,逐步形成南北展开的城市格局,奠定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的基础,控制城市向西发展。

4、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构建“一主两次多核”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1)一主以现有城市中心区为核心,构建南北、东西两条十字交叉轴线,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区。向东、向南发展战略作为城市近、中期重点发展的阶段性战略,上版总规提出的东部和南部副中心将成为中心区十字交叉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两次位于主城区南、北两个发展方向的华阳、东升、新都-青白江外围组团作为城市的主要发展区域,逐步构建华阳和新都两个综合性次中心区并进行大规模新城建设。该区域是成都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将是要的制造业聚集区,并承担区域物流、专业服务、交通枢纽和居住等职能。两个发展区域的发展时序应有先后,近中期重点建设华阳次中心区,远期重点建设新都次中心区。两个次中心和其服务范围内的城市外围组团将在疏解中心城区吸引力的“反磁力”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以有效缓解中心城区过多的职能负担。(3)多核主城区内6个外围组团中除华阳、新都-青白江组团以外,将成为成都重要的城市功能增长核,起到不同职能的分中心作用,降低对中心城区的依赖。

5、主城区布局形态规划期内,将成都原有的“环形+放射”状布局形态逐步改善和演化,推动结构演化方式为:圆形-异形-带形,即中心城圆形均衡布局形态——规划区非均衡齿轮布局形态——成德绵区域带状组团式布局形态。规划主城区东部南北向快速路,加强该地区路网密度,通过非均衡的交通结构建立中心城与外围组团之间便捷的交通联系,破解环形加放射路网系统所造成的中心城压力和圈层蔓延的拓展模式。非均衡带型结构,有利于完善基于成渝区域协调发展所必须的职能优化重组,有利于适应绵-德-成-眉-乐城市发展带的产业拓展与联系,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城市“摊大饼”式发展的过高成本,有利于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统的保护完善,有利于处理好土地、生态资源保护与都市区发展的宏观矛盾问题。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展现未来五大前景

前景1城市中心区少住人“总规”要求将城市核心区打造成为辐射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商务、商业中心;将其行政办公、居住、高等教育等功能向外疏解;同时,中心城工业向外迁移,在六个片区形成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强化成都高新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总规”,在用地布局方面,成都市将以中心城(外环路以内)为核心,沿放射道路走廊式轴向发展(即沿放射道路两侧发展),同时打造六个城市组团(新都-青白江、龙泉驿、华阳、双流、温江、郫县),重点向南、北、东三个方向发展。

前景2保护城西人居环境“总规”专门指出控制城市向西发展。此前,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张樵曾表示,之所以要控制城市向西发展,是因为西部都是良田沃土,而东部的土地相对而言较为贫瘠。因此,控制向西发展而要求向东发展主要是为了保护良田。但城西的发展并非就是要停顿下来。“总规”所称的控制向西发展并不是不准向西发展,而是说要在控制下发展,也就是说相对于东部而言,向西发展的空间较少。具体体现为控制其发展内容和功能,例如西部上风上水的通风口将严格控制发展,其他区域也将限制上大污染的项目,并最终通过用地指标的分配、基础设施和发展规模等方面来实现。

前景 3 “半小时成都”呈网状根据“总规”,成都市在空间结构上将依托放射加网状的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网络状城市群;以“一主多心,一带三轴”的城镇空间格局为基础,推进城镇体系的优化,进而逐步推进成都、德阳、绵阳、乐山区域一体化进程。“一主”指主城区,“多心”指规划区外的四市(都江堰、崇州、邛崃和彭州)、四县(新津、大邑、蒲江和金堂)和重点镇;“一带”指南北向的城市发展地带;“三轴”指由主城区沿三条放射道路形成的串珠状发展轴。

前景4 “30分钟主城区”交通根据“总规”,主城区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建立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地面公交为骨干,普通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公交体系,推进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中心城区与周边组团的联系,中心城与外围组团实现“30分钟主城区”的交通发展战略,即主城区的中心城与外围组团、外围组团之间的通行时间只需30分钟。在铁路方面,将强化成都铁路枢纽地位,在成龙公路南侧规划成渝高速铁路,并预留宝成、达成、成昆高速铁路通道。同时,改善火车北站,改造火车南站;在龙泉驿组团大面镇预留第三客运站,在新都泰兴建设成都北编组站。

前景5保护…住在成都“原滋味“总规”还确定了主城区历史文化片区保护的范围,包括宽窄巷子、文殊院、大慈寺、水井坊等四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和四川大学老校区等两个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以及市域内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景区的保护。据介绍,窄巷子等四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是原来就已确定的,而川大华西校区和川大老校区两个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是此次总体规划中新增的。而在文物古迹保护包含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22处优秀历史建筑和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名木古树、地下文物和传统建筑构件保护。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将为市民翔实介绍成都未来15年的发展前景。目前“总规”还在报国务院批准的过程中,总体规划提出成都市将向东南北三个方向发展,但是将控制向西发展。据悉,“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将被放在住博会的显眼位置,让大家一眼看到,其大部分内容与目前正在后子门展出的总规展览类似。为了方便市民逛住博会时了解成都前景,记者昨日采访了规划方面的负责人。

1 “总规”要求将城市核心区打造成为辐射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商务、商业中心;将其行政办公、居住、高等教育等功能向外疏解;同时,中心城工业向外迁移,在六个片区形成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强化成都高新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根据“总规”,在用地布局方面,成都市将以中心城(外环路以内)为核心,沿放射道路走廊式轴向发展(即沿放射道路两侧发展),同时打造六个城市组团(新都-青白江、龙泉驿、华阳、双流、温江、郫县),重点向南、北、东三个方向发展。

2 “总规”专门指出控制城市向西发展。此前,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张樵曾表示,之所以要控制城市向西发展,是因为西部都是良田沃土,而东部的土地相对而言较为贫瘠。因此,控制向西发展而要求向东发展主要是为了保护良田。

但城西的发展并非就是要停顿下来。“总规”所称的控制向西发展并不是不准向西发展,而是说要在控制下发展,也就是说相对于东部而言,向西发展的空间较少。具体体现为控制其发展内容和功能,例如西部上风上水的通风口将严格控制发展,其他区域也将限制上大污染的项目,并最终通过用地指标的分配、基础设施和发展规模等方面来实现。

3 根据“总规”,成都市在空间结构上将依托放射加网状的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网络状城市群;以“一主多心,一带三轴”的城镇空间格局为基础,推进城镇体系的优化,进而逐步推进成都、德阳、绵阳、乐山区域一体化进程。

“一主”指主城区,“多心”指规划区外的四市(都江堰、崇州、邛崃和彭州)、四县(新津、大邑、蒲江和金堂)和重点镇;“一带”指南北向的城市发展地带;“三轴”指由主城区沿三条放射道路形成的串珠状发展轴。

4 根据“总规”,主城区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建立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地面公交为骨干,普通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公交体系,推进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中心城区与周边组团的联系,中心城与外围组团实现“30分钟主城区”的交通发展战略,即主城区的中心城与外围组团、外围组团之间的通行时间只需30分钟。

在铁路方面,将强化成都铁路枢纽地位,在成龙公路南侧规划成渝高速铁路,并预留宝成、达成、成昆高速铁路通道。同时,改善火车北站,改造火车南站;在龙泉驿组团大面镇预留第三客运站,在新都泰兴建设成都北编组站。

5 “总规”还确定了主城区历史文化片区保护的范围,包括宽窄巷子、文殊院、大慈寺、水井坊等四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和四川大学老校区等两个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以及市域内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景区的保护。

据介绍,窄巷子等四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是原来就已确定的,而川大华西校区和川大老校区两个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是此次总体规划中新增的。而在文物古迹保护包含各级文物保

护单位保护、22处优秀历史建筑和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以及名木古树、地下文物和传统建筑构件保护。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 划简介 1 2020年5月29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12月至 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 -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经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

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经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官方: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2016-2020).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2016-2020年)及线网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规划单位: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五年九月

一、规划基本情况 (一)规划背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成都市规划部门开始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确立了由十字骨架构成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形态,2000年编制完成第一版《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5年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08年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4-2015年)》,2011年在原有轨道交通线网基础上重新编制新一轮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7年),2015年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调整方案》。 随成都城市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引导支撑天府新区规划发展、支持“双核共兴”规划目标、进一步完善中心城线网、缓解中心城拥堵、城乡统筹发展、支持外围新城的发展需求,对《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进行修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规划概况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2016-2020)及线网规划》方案新建项目为: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修编后规划共新建线路124.2km,其中地下线78.1km,高架线46.1km,规划新建车站66座,车辆段4处,停车场4处,主变电所9座,工程总投资774.6亿元。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班级:09城乡 城市规划原理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20) 小组成员:邓静管念廖灿鹏 小帕刘谨赫樊琪 指导老师:张贞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川府发〔1997〕15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1、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理利用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3、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32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要优化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要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规划的绿色隔离地带,防止连片发展。 4、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 5、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重点建设中心城周边卫星城镇,特别是龙泉、华阳等中小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严格控制好的净空条件和铁路站场及公路枢纽建设用地。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安全、高速的轨道交通体系。加快城市路网系统的建设,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促进城市新区的发展。要重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加强城市电网改造建设和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建立包括防洪、抗震、人防、消防等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7、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成都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切实保护好文殊院、大慈寺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要按规划控制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保持其传统风貌和格局。在城市建设中要重视城市设计,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8、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综合治理污染源,特别要搞好河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一章规划概况 (2) 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 二、修编背景 (4) 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 四、成都概况 (6) 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 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 七、规划重点 (22) 八、技术路线 (25) 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 一、发展总目标 (28) 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 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 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 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 一、区域协调策略 (34) 二、城乡统筹策略 (35) 三、生态优先策略 (35) 四、空间优化策略 (36) 五、产业转型策略 (36) 六、枢纽强化策略 (36) 七、文化引领策略 (37) 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 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 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 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 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 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 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 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 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 第六章城镇体系 (59) 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 二、发展策略 (64) 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 四、规划建设指引 (71) 五、规划措施 (76) 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 一、第一产业 (78)

二、第二产业 (80) 三、第三产业 (87) 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 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 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 三、规划布局 (103) 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 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 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 三、商业设施 (110) 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 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 六、体育设施 (118) 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 八、殡葬设施 (123) 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 十、农贸市场 (125) 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 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 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 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 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 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 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 一、现状及分析 (142) 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 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 一、总体要求 (154) 二、抗震工程 (154) 三、防洪工程 (163) 四、消防工程 (169) 五、人防工程 (174) 六、灾后重建 (178)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 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 二、给水工程 (187) 三、排水工程 (195) 四、电力工程 (204) 五、通信工程 (212) 六、燃气工程 (218) 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 八、能源发展 (232) 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 一、城市性质 (241) 二、城市职能 (242)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Chéngdū)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历史沿革 市名来历 成都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江苏的苏州(建于前514年)。 历史沿革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

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2003--2020--16页)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目录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 1 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3 【1】总规修编历程 3 【2】规划期限 3 【3】规划范围 3 【4】发展目标与战略3 【5】城市性质与职能5 【6】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5 【7】主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5 【8】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 【9】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6 〖1〗主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6 〖2〗主城区空间布局形态6 〖3〗主城区空间布局结构7 〖4〗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7 【10】都市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7 【11】主城区对外交通规划7 【12】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8 【13】主城区公共设施规划8 【14】主城区居住用地规划8 【15】主城区工业及物流系统规划9 【16】主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9 【17】主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9 【18】城市远景发展构想10 2)成都市十一五规划情况10 3)成都市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10 【1】1号线(新都大丰站—华阳广都站) 10 【2】2号线(龙泉东站—郫县石牛站) 11 【3】3号线(新都红星车站—双流板桥南站) 11 【4】4号线(温江站—龙泉西河站) 11 【5】5号线(驷马桥站—华阳江河站) 11 【6】6号线11 〖1〗6号线主线(沙湾站—华阳四河站) 11 〖2〗6号线支线(琉璃场站—双流航空港站) 11 【7】7号线(郫县生态站—龙潭东站) 11

4)成都城市规划解读12 【1】城市发展战略———扇叶绿楔、向东向南、七星拱月12 【2】城市交通发展格局———“井”字加“环”状12 【3】市域城镇体系12 【4】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12 【5】未来成都模式是“一城三圈六走廊”13 【6】未来主城区扩容的主要城市组团13 〖1〗基本情况13 〖2〗各组团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职能、空间发展策略13 [1]华阳组团———小康居住新城13 [2]新都、青白江组团———大型制造业基地14 [3]双流(东升)组团———新型工业基地14 [4]龙泉驿组团———山地型休闲旅游区14 [5]温江(柳城)组团———花园居住新城15 [6]郫县(郫筒)组团———高新技术产业中心15 【7】成都“11858”规划发展构想15 【8】高密成都规划15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版)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用地和建筑分册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2017年

目录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 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 (2) 2.2 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控制 (2) 2.3 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0) 第三章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13) 3.1 建筑间距 (13) 3.2 建筑退界 (18) 3.3 天府广场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2) 3.4 天府中心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5) 3.5 建筑形态及其他管理要求 (26) 第四章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 (30) 第五章附则 (34) 附录一名词解释 (35) 附录二计算规则 (39) 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 (41) 附录四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42) 附录五成都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总平面图编制规定 (44) 附录六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46) 附图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形态分区图 (50) 附图二:成都市天府广场中央商务区、春熙路片区及天府广场范围示意图 (51) 附图三:成都市天府中心中央商务区范围示意图 (52) 附图四:成都市中心城区“四边”控制要素示意图 (50)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成都市(以下简称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 1.0.2 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内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本分册为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部分。 第 1.0.3 条根据中心城区不同区域特点划定不同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时应当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 1.0.4 条城市建设应以城市设计为重要手段,提升城市品质,强化精细化管理。在城市重点地区强调以城市设计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 第 1.0.5 条已编制片区城市设计且已将容积率指标落实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片区(环城生态区除外),应按照本规定要求,结合片区实际优化完善片区城市设计,并将主要规划指标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规划管理。环城生态区按原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 1.0.6 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规划控制指标及要求与本规定不一致时,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成都东站区域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成都东站区域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成都东站区域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 内容摘要:随着成都东站的正式通车,东站已成为西部最大,全国第六的综合交通枢纽,面对城市交通给成都带来的发展机遇,成华区正抓住东站的新建的机遇将把成华区打造成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环保,经 济的现代化田园城市.以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 关键词:成都东站;西部最大;交通枢纽; 1.东站简介 :2011年7月1日,成都东站正式投入运营。成都东站现系成都铁路局直属客运特等站。成都东站占地面积大约1306亩,南北长约2.9km,东西宽约520m,自西向东:西广场、站房、东广场。成都东站建筑面积大约220000㎡,包括站房、无柱雨棚、高架等等。其中,站房面积108000㎡。成都东站建筑高度约为39m。在设计上,成都东站引入大量文化元素,东广场进站口以及西广场进站口均采用了青铜面具元素,屋顶引入金沙太阳神鸟火焰造型。成都铁路局局长武勇在竣工仪式上介绍,成都东站近期设计日均发送旅客200000人次,远期可达376000人次。 2.整体系统 成都东站位于成都市成华区, 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如图1),东邻三环路,西接驿都大道,距火车北站10公里,飞机场18公里.车站以两环十射的方式连接国内多条干线.,分为达成车场和城际车场两部分.车站至东向西分为东广场,车场,西广场. 地铁2号线,7 号线引入车站.旁边设有城市公交站,和长途客运站,东,西广场下设有社会车辆停车场和出租车站,是一座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系枢纽. 图1成都东站区位 车站总体分为五层(如图2),地面两层地下三层,地下第三层为地铁7号线站台层,地下第二层为地铁二号线站台层,地下第一层位旅客出站厅及换乘区,结合站厅设计出贯穿东西的通道,连接东西广场及公共交通站,去往城市的旅客可便捷的乘坐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实现零距离换乘。车站地面为站台层,主要是乘坐旅客出发和到达的场所,站台分为达成和城际两个车场。东站房负责通向东广场的旅客出站通道,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1、行政区划调整

成都市的15条地铁线路(含规划线路)

成都市的15条地铁线路(含规划线路) 概述: 2020年线网规划方案由10条线路组成,其中1、2、3、4号线为城市骨干线,5、6、7、8号线为城市辅助线,10号线一期连接双流机场的市域快线,9号线一期是位于中心城区南部3、4环间的市域半环线,最终形成环线。原R2、R3、R4、R5、R6号线路改为11、12、13、14、15号线。 2012年1月,成都市委托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涉及8条线路12个建设项目,共计227.8km,其中地下线166.4km,浅埋线9.6km,高架线51.2km。新建车站163座,新建车辆段及停车场11处、主变电所11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我公司在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开展公众参与工作等,于2012年2月编制完成本报告书初稿。 线网规划: 根据成都市未来城市发展目标,结合交通需求、线网密度、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建设能力,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共10条线路(不含成灌线、成彭线)组成,总长401.5km,其中地下线路314.1km,高架线57.6km、浅埋线29.8km。共设车站250座,其中换乘站43座。车辆段及停车场20处、主变电所23处。敷设原则为中心城区主要范围内采用地下线,其余路段结合地形和技术要求尽可能采用高架方式。 建设规划: 根据《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成都市2012年~2017年轨道交通建设任务:建成1号线(三期)、3号线(二期、三期)、4号线(二期、三期)、5号线(一期、二期)、6号线(一期)、7号线(全线)、9号线(一期、二期)、10号线(一期)。本轮建设规划新增建设线路总长度227.8km,其中地下线167km,浅埋线9.6km,高架线51.2km。新建车站163座,新建车辆段及停车场11处、主变电所11座。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全长13km,包括北延线2.5km,按地下线敷设;南延线10.5公里,其中浅埋地下线长约3.1km,高架线长约7.4km。1号线为南北向骨干线,三期建成后与1号线首期工程、南延线一期工程贯通运营,北起于北三环,向南止于天府新城的新客运站。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三期):全长30.1km,其中二期即南延线17.4km,高架线6km,进入东升老城区后采用地下线敷设11.4km;三期即北延线12.7km,其中地下线0.4km,高架线12.3公里。共新建车站18座,高架车站11座,地下车站7座。3号线为东北—西南向骨干线,建成后与一期贯通运营,由东北起于新都红星村附近,终点至东升老城区。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三期):全长20km,其中二期全长12km,包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市政府,1995年11月)、“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的实际情况,

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4.1 规划区围:市域行政区围均为本次规划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围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本次规划重点是第一层次。

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 1、总则 (1) 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1) 3、规划编制的成果内容要求 (2) 4、规划成果的统一格式 (12) 5、附则 (13) 附录 (14) 附录A: (14) 附录B: (15) 附录C: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D: (17) 附录E: (18)

1、总则 1.1 为统一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和成都市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遵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1.2 凡在成都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均应符合本技术规定。 1.3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1.4 本技术规定所规定的强制性配套项目、强制性控制线、强制性控制指标及特殊要求为强制性内容。 1.5 强制性控制线指以下七种色线。 红线:规划道路线 蓝线:规划河堤线 紫线:文物保护、控制、协调三线 绿线:绿化控制线 黑线:地面轨道交通控制线 棕线:市政主管线控制线 黄线:特殊要求控制线 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落实总体规划意图,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管理要求,为城市规划管理及土地管理提供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建筑设计。 2.2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包括下列五个方面的内容: 2.2.1 土地使用性质及兼容性控制 1)依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布局、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 2)确定城市土地使用性质,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及相关技术管理规定,将用地划分至小类(必要时划分至中类),同时对土地使用的兼容性范围作出规定。 2.2.2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要求,结合区位土地的级差和城市自然、人文景观保护等要求,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四项强制性控制指标。 2.2.3主要公共服务设施控制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Chéngdū)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历史沿革 市名来历 成都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江苏的苏州(建于前514年)。? 历史沿革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

《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doc

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 (1988年10月26日成都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1988年12月7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根据1990年8月24日成都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1990年11月7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修正案》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成都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都必须符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服从城市规划管理,执行本条例。 第三条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必须遵循“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合理发展经济、调整工业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妥善保护名胜古迹和有价值的古建筑”、“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勤俭建国和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不准“见缝插针”;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第四条成都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并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完善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成都市城市规划区外各区(市)、县的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该行政区的规划管理工作,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按照批准的总体规划,参照本条例,实施规划管理。 第二章建设规划管理 第五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严格控制新建大、中型生产项目。必须建设的项目,在作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时,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统筹安排,并会同有关部门选址、发给“选址意见书”,一并报市政府批准,不得建设具有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企业和项目。 第六条凡在城市规划区内从事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一切建筑物、构筑物和公用设施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持有按国家规定程序批准的建设计划、设计任务书和其他批准文件,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定点申请,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确定建设地点及范围,发给“定点通知书”。建设项目需要征用、划拨土地的,报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 各项建设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应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在领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交纳保证金后,方可施工。 第七条建设单位使用的地形图和规划设计图,必须采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的坐标和标高。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目录 总则 (1)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目标与规模 (3)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3)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3) 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4) 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5)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6) 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6) 第一节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6) 第二节建设限制性分区 (7) 第六章城镇体系 (8) 第一节总体功能区划 (8) 第二节体系结构 (8) 第三节建设指引 (11) 第七章产业发展 (12) 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3) 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5) 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7)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8) 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20) 第一节公共安全 (20) 第二节灾后重建 (22)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22) 第一节水资源利用 (22) 第二节给水工程 (23) 第三节排水工程 (23) 第四节电力工程 (24) 第五节通信工程 (25) 第六节燃气工程 (25) 第七节环卫工程 (26) 第八节能源发展 (27) 第三部分中心城区规划 (28)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8)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系统 (30)

第十六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 (33) 第十七章中心城区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 (35) 第十八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6) 第十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38) 第二十章中心城区景观系统 (39) 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 (40) 第二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市政基础设施 (42) 第一节环境保护 (42) 第二节给水工程 (43) 第三节排水工程 (43) 第四节电力工程 (44) 第五节通信工程 (44) 第六节燃气工程 (45) 第七节环卫工程 (45) 第二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46) 附则 (47) 附表 (48) 附表1: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48) 附表2: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 (49) 附表3: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49) 附表4:城市总体规划现状用地汇总表 (50) 附表5: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 (50) 附表6: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用地汇总表(2020年) (50) 附表7: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年) (51) 附表8:中心城区高、快速路一览表 (51) 附表9:中心城区结构性主干路一览表 (52) 附表10: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群一览表 (53)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

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4.1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内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范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范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范围内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本次规划重点是第一层次。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2017年) 1.1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前三期建设规划所依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都是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以下简称“2020年总规”)基础上产生的。而2020年总规的编制和修改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波折,其编制和修改过程如下阐述: 2020年总规第一版于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通过;2003年7月,成都市启动了2020年总规修编工作。2004年4月,2020年总规修编大纲通过住建部审查; 2005年总规修编成果经四川省政府审议通过后按程序上报国务院。但因20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总体规划报批工作暂停。灾后重建后,成都市结合城乡统筹实践、灾后重建重大项目及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的新要求,形成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011年8月,四川省住建厅按程序向住建部上报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成果的报告》(川建[2011]61号)。2012年9月,通过住建部第48次城市总体规划部级联席会审查。2013年5月,住建部第5次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成都市2011版总规,形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5次常务会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意见》以及《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成果审核报告》。经修改完善后,按程序上报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12月,收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审核意见》和住建部《关于规范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的规定》(建规[2013]127号)。2015年11月26日,成都市收到《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5]199号)。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5]199号)批复主要要求:第一,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75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坚持城乡全域规划,在统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促进中心城区转型提升和功能疏解,着重发展卫星城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第二,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