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经历过观察立体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本单元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立体图形数目上的增加,所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地,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由前面的观察、辨别到这一单元内容的动手能力,对学生是一个更高的要求,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搭积木比赛、观察的范围、天安门广场。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环节,对于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通过操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直观经验,以及根据一些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为本单元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1.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以观察为载体,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观察物体”的学习就是在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另外,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一个物体。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含着数学知识,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1搭积木比赛1课时

2观察的范围1课时

3天安门广场 1课时

搭积木比赛。(教材第32~33页)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重点:能按要求搭出立体图形。

难点:能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课件、小正方体。

师:同学们,看看这些同学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情境图)

生:在进行搭积木比赛。

师:你们喜欢搭积木吗?让我们也一起加入比赛吧!你们有信心赢得比赛吗?加油!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学生喜欢的搭积木比赛引入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1.比赛一:画一画。

师:淘气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立体图形,请同学们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谁画得正确。(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立体图)

学生尝试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展示交流学生画图的结果:

对画图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奖励1面小红旗。

2.比赛二:搭一搭。

师: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如右图。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先想象一下,说一说。

学生想象,大胆猜测。

师:说得对吗?动手摆一摆,验证一下。

学生尝试独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的做法可能有以下情况:

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呢?

生:最少需要5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8个小正方体。

教师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3.比赛三:看谁搭得多。

师:用6个小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右图所示。看谁的方法最多。

学生尝试自己搭,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交流展示结果,可能出现的情况:

活动结束,评选出比赛的最后获胜者,给予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自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引导学生体会根据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唯一的立体图形,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水平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师:今天的搭积木比赛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我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必要性,动手操作比单纯的想象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我知道了根据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只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不能确定唯一的立体图形形状。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搭积木比赛

1.创设了搭积木比赛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已有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经验的积累,所以这项内容鼓励学生借助思考和想象解决问题,然后动手操作验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动手操作,边操作边想象,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2.在组织交流时,除了让学生展示搭积木的结果,还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思考或想象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从正面看哪个正方体被遮住了,这样的正方体有几个,从左面看呢?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A类

1.仔细观察下面左边的立体图形,看右边的平面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的上面看到的,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B类

2.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和左面观察,看到的平面图形如右图所示。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多少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至少需要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如图:。

教材第33页“练一练”

1.

2.用了5个小正方体。

3. (1)第二个。(2)略

(3)最多用7个小正方体,最少用5个小正方体。如图:。

观察的范围。(教材第34~35页)

1.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感受到观察范围的不同。

难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件。

师:同学们,还记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吗?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意思就是要想看得更远一些,就要再上一层楼,也就是“站得高,望得远”的意思。

师:其实这句话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就是,所处的位置不同,我们的观察范围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观察范围”的问题。

【设计意图:由古诗句引入新课,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观察的范围”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印象。】

1.猴子看桃。

师: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子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情境图一)

师:(边演示边讲解)小猴子在图上A处时,老师用一条线表示出小猴子的视线,可以看出来小猴看到墙内距离墙最近的点为A'。你发现了什么?

生:视线不会拐弯,都是直直的。

师:对,视线就像一条射线,是直直的。你能这样画出小猴子爬到B处和C处时,看到墙内距离墙的点B'和点C'吗?试一试,在教材第34页的图上画一画。

学生尝试画草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画图结果,对画图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你能看出小猴子爬得越高,看到的情况有什么变化吗?

生:我发现小猴子爬得越高,看见的桃子越多。

2.行驶的汽车。

师:请看图中客车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可以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课件演示:教材第34页情境图二)

学生讨论交流。

师: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呢?

生:我们可以把位置②和建筑物A之间连一条线,这条线就好像是司机的视线。结果发现司机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

3.拓展交流。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画图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子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明确: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观察的范围

1.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能帮助他们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且具有趣味性,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但是要将眼睛抽象为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

2.鼓励学生在想象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促使学生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尝试用所学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A类

1.坐在哪条小船上的人能看到大房子呢?

(考查知识点:观察范围;能力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判断观察范围。)

B类

2.你能画出图中小鸟在A点看到距离围墙最近的地点吗?

(考查知识点:观察范围;能力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况画出观察范围的草图。)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坐在A船上的人能看到大房子。

B类:

2.

教材第35页“练一练”

1.不能看到。

2.画图略。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短。

3.

4. (1)球的影子逐渐变大。(2)走向路灯时,影子越来越短;远离路灯时,影子越来越长。

天安门广场。(教材第36~38页) w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复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难点:培养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天安门广场吗?知道天安门广场有什么吗?

生:有雄伟壮丽的天安门,有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雄伟的毛主席纪念堂。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领略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丽!

【设计意图:借助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研究之中。】

1.广场拍照。

师:大家先一起来看看天安门广场的整体景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我看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后面是毛主席纪念堂。

?我看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前面有人民英雄纪念碑。

……

师:天安门的景色很美,天安门广场也很热闹。去过的人都想拍照留念,老师也从不同的位置拍了几张照片,仔细看看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想一想,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中间两幅图片)

生1:我觉得第一幅图片是从①号位置拍摄的,因为拍摄的景物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正面,只有在①号位置才能拍到。

生2:第二幅图片应该是在④号位置拍摄的,因为图片中的毛主席纪念堂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右面,只有我们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右面时才能拍到这样的景物关系,所以应该是站在④号位置拍摄的。

师:那么下面哪幅图是从位置②拍摄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最下面的两幅图片)

学生观察思考。

师:淘气比较了一下位置②和③,笑笑还在桌子上用物品代替模拟了一下。好好想想,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可能会说:

?从③号位置拍摄的话,拍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应该在图片偏左一些的位置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应该挡住了毛主席纪念堂的一部分,所以右面的图应该是从位置③拍摄的。

?从②号位置拍摄能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关系是分在两边的。

?我觉得笑笑的做法很好。当我们想象有困难的时候,用身边的事物模拟原景摆一摆,观察一下,就很容易得到正确的结果了。

……

师:看来勤动手还是很有好处的。现在我们已经弄清了从各个角度拍摄的照片,按照

②③①④的顺序把四幅图连起来看一看吧。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看法。

2.乘船游览。

师:参观天安门广场之后,我们看看淘气乘船游览的情况,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情境图)

生:我看到了图中有三处建筑物。

师:淘气乘坐的游船从A处出发,你能知道淘气看到下面这四幅图片的先后顺序吗?可以跟小组同学讨论。(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四幅图片)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们的想法和做法,以及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好吗?

生1:我们是用三个物品代替这三个建筑物,按图中的位置摆一摆,亲自试验观察,得到的结果是b、c、d、a这个顺序。

生2:我们是先想一想,航行中看到的三个建筑物的位置关系是怎样变化的,然后才排列出淘气看到的先后顺序是b、c、d、a。

师:这些办法都可以,只要自己开动脑筋,就一定能想出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师: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体会呢?

学生自由交流收获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与模拟,归纳物体位置关系的规律。】

天安门广场

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结果不同

1.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愿意研究、探索拍摄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可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游戏中,就在生活中。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2.在观察想象的过程中,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用某一种表达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用语言说出来,用动作表示出来,或者用实物摆出来,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权与选择权,使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A类

1.笑笑向革命烈士纪念碑走去,她边走边拍摄了四张照片,请你标出先后顺序。

(考查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B类

2.下面是四个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到的房子的图片,请结合这四张图片综合考虑,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

(1)这座房子有3扇窗户和1个门。( )

(2)这座房子的窗户和门都在它的正面和背面。( )

(3)房子的背面有1扇窗户。( )

(4)门在房子的正面。( )

(考查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4)(2)(1)(3)

B类:

(1) (2)?(3) (4)

教材第37~38页“练一练”

1. (1)第一幅图是在A点看到的;第二幅图是在B点看到的。

(2)走到C点时,可以看到房子正面的门窗等,看不到房子后面的果树。

2. (1)

(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5、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制作圆柱 三、练习 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案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观察: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面的旋转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旋转门转动后形成圆柱。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四、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五、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认一认

(完整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案

1 观察物体(三)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学习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具运用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摆法。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课时1 搭积木比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能根据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创设“比赛”情景一 1.比赛一:画一画。笑笑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立体图形请各组同学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哪个组画得正确。 2.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平面图形) 3.组员之间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项目一。 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并说明理由。 5.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 6.师:是。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个?(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二、根据从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测试卷 xx.10 一、填一填。(24分) 1.下面是小红给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拍的照,观察是从什么方向拍的。 2.一组物体,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些方向看到的? 3.图形是小华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这个物体是由()块小方块组成的。 4.一组积木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它最少是用()块正方体积木摆出来的。 5.一个物体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它一定是由()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6.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是,搭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个小正方块。 7.一组积木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它最多是用( )块正方体积木摆出来的。 8.有一个用正方体木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是。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要用()个正方体木块。 二、选一选。(12分) 1.观察,从()观察到的图形是。 A.正面 B.上面 C.左面 2.图形,从()看到的是。 A.正面 B.上面 C.左面 3.一组物体,从()看到的是。 A.正面 B.上面 C.右面 4.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 A. B. C. 5.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 A.短 B.长 C.大 6.观察点不变,观察角度越(),观察的范围越大。 A.小 B.大 C.长 三、辨一辨。(12分) 1.图形从右面看到的是。().

2.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 3.图形,是从正面拍摄的。()。 4.一个人越高,在太阳下的影子就越长。() 5.同一个人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在太阳下的影子一样长。() 6.表示A是B的弟弟,那么B一定是A的哥哥。() 四、连一连。(24分) 1. 2. 3. 4. 五、实践操作。(10分)1.观察下面的物体,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正面上面左面 2.请画出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正面上面右面 3.请你画出不同时刻太阳下大树的影子。 六、回答问题。(18分) (一)如果表示A是B的爸爸,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XX县XX镇XX学校备课簿 班别六年(2)班科目数学科任课老师 X X X 2009 至 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第一单元是“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学习中,经历由“面”到“体”的学习过程,第二单元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在第三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4).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4、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班情、学情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7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全班的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属于中等,优等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错误大多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确实不够扎实,理解水平低,思维不够活跃。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遵守校纪班规。 三、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

最新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已经经历过观察立体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本单元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立体图形数目上的增加,所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地,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由前面的观察、辨别到这一单元内容的动手能力,对学生是一个更高的要求,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搭积木比赛、观察的范围、天安门广场。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环节,对于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通过操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直观经验,以及根据一些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为本单元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1.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以观察为载体,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观察物体”的学习就是在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另外,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一个物体。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含着数学知识,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1 搭积木比赛1课时 2 观察的范围1课时 3 天安门广场1课时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观察物体(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13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准备: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六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5--106页部分内容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 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今天 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借助于生活中的常识,瞬间激活了学生积淀的知识, 简洁自然地引出新的复习内容。 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复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 (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

(2)如何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4)如何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可举例说明) (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最好)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所要复习的主要内容,从而有条不紊的进行复习。 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预设: 生:要正确画出自己看到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体是隐蔽的,是看不到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之后还要进行对照。 生:有些立方体被挡住了,在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些凸凹不平的地方,因为被挡住的立方体不能画出来。 师:哪些被挡住了呢? 生:要根据看的方向来说。 师小结:在观察立体图形时,光从一个方向是看不到物体的全部的,有很多部分被挡住了。这样说明了只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能确定这个物体的形状的。 师: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生:可以先搭出符合其中一个平面图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另一个平面图形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 师小结:找到隐蔽的正方体是解题的关键。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测试试卷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题。 1.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体,它有()个面是正方形,有()个面是长方形。 2.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都是()形。 3.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4.是从物体的()面看到的图形;是从物体的()面看到的图形。 5.小明在草地上连续拍摄了正在行驶的一辆汽车的一组照片。 下面三幅照片按照拍摄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6.观察下面三张照片,然后回答问题。 这三张照片从远到近的排列顺序是(),其中()号照片应该是在树下拍到的。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排在一起,分别从正面、左面两个方向看,至少有一个方向能看到两个正方体。 () 2.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只能摆出一种立体图形。()

3.站得越高,望得越远。() 4.在路灯下散步走向路灯时,影子会变长。() 5.两个人分别站在两个方向给同一建筑物拍照,他们拍出的照片可能是一样的。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一定是()。 A. B. C. D. 2.用5个小正方体组合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的是( )。 A. B. C. D. 3.站在固定的位置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 )个面。 A.一 B.两 C.三 D.四 4.是小红从正面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这个物体是由( )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A. 3 B. 4 C. 6 D.不能确定 5.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 )。 A.长方体 B.正方体 C.圆柱 D.球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 师 版 六 年 级 数 学 下 册 教 案 单位: 科任教师: 时间:2014年2月——2014年7月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11课时 教学内容:面的旋转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四、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五、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认一认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想: 第一层次:在不违背教材创设生活情境的情境激发兴趣的原则下,将玩具恐龙换成了玩具小狗,接着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了解物体的正面,背面,侧面,并简单渗透左,右侧面. 通过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接着出现一些生活中的观察物体的现象:如观察恐龙,书本,汽车;进一步观察并验证,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层次:出现观察茶壶图.增加了从物体上面和下面观察得到的影像,使观察提高一个层次. 第三层次:出现正方体组合,将对物体的观察引向对几何形体的观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进一步提升空间观念. 这样的安排,从简易到难,逐步发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的空间想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

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狗玩具,茶壶,图片,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背面侧面 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就知道是谁了. 2,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朋友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3,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物探究,从四个方位观察小狗 1,确定方位:

(整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搭一搭》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搭一搭》 设计理念 课标把“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作为空间观念的一个表现。高年级学生经历着由“直观形象——具体表象——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丰富的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提炼积累表象经验。本节课通过画一画,搭一搭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利用观察、比较、分析、交流、归纳等思维手段形成对空间图形、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同时在利用平面图形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引导推理描述:①观察立体图形的顺序与方法;②思维过程的描述与刻画;③还原立体图形时推理分析的有效性。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按照一定的顺序与方法来思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在苏教版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在四年级上册,又继续学习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学生能按要求摆出从某一个面看到的立体图形;会用三视图表示一组摆成并列的、不相连的两部分组成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基于课标“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在北师大版的六(上)教材里,要求学生对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组合,能画出三视图,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认识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 根据学习苏教版教材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我把本节课教学对象确定为五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确定为:根据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并能根据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2.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一系列操作活动,在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西江实验学校康巧明 教学背景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步入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如:独立审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本节课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收集背景材料。但二年级学生大多注意力难以持久、容易分散,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与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自由的探索空间,引导他们通过分组学习、小组讨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获得发展。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物体。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洒水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激发活动的兴趣。 1、课前游戏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很简单,就是请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动作。准备好了吗? 2、、猜一猜。 师:你知道这相片照的是谁吗?(出示背面) 生:我不知道。 师:为什么看不出来呢?

六年级上册数学 试题-第3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测试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姓名座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观察物体时,站的位置越高,看到的物体就越()。 2.观察物体时,离得越远看到的物体就越()越();离得越近看到的物体就越()越()。 3.一个足球放在桌子上从左面看到的是( ) 4.从空中正上方看地上的一根旗杆时,看到的是一个() 一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圆,它可能是(),也可能是() 5.从不同角度看长方体最多能看到()个面.最少能看到()个面. 6.观察下面用4个正方体搭成的图形,并填一填. (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2)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3)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和图1相同的有() 7.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纸盒. (1)从前面或上面看,看到的图是()形.从左面或右面看,看到的图是()形. (2)盒子里刚好能放1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分米.(纸盒的厚度忽略不计) 8.按要求把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从正面能看到4个小方块的有(). (2)从左面看只能看到1个小方块的有(). (3)从上面看到的方块数同样多的是().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一个物体,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形状肯定不一样.() 2.傍晚路灯下,人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人离路灯越远,影子越长.() 3.从一个角度观察一个不透明的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4.一个图形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图形都一样,这个图形一定是圆()

5.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它一定由3个正方形拼成的.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面第( )种情况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2. 左图从正面看是( ),从上面看是( )。 A B C 3.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体的物体,最多能看到它的( )面。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4.从前面看右边的物体,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 A. B. C. 5. 从右面看到的是() A. B. C. 四.先观察,再作答(每空1分,共35分) 1. 左图是由( )个小正方拼搭成的。 2. 左图从( )面看和( )面看都是 。从( )面看 是 。 3. 立体图① 立体图② 立体图③ 立体图④ 图A 图B 图C 图D 图E (1)从正面看是图A 的是立体图( ); (2)从侧面看是图B 的是立体图( ); (3)立体图④从正面看是( ),图①从上面看是( ),从正面看是( ); (4)立体图( )和立体图( )从侧面看,图形一样; (5)从上面看,看到正方形最多的是立体图( ),看到正方形最少的是立体图( )。 4.一个正方体纸盒,每相对两个面的数字和是12,下面是这个纸盒的展开图,请在各个面上 填上适当的数字. 5.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6.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请连一连。 ( ) 面 ( ) 面 ( ) 面 ( ) 面 ( ) 面 ( ) 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 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 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 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 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大屏播放《盲人摸象》的动画故事。 2、为什么这几个盲人回答的不同呢?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所 处位置的不同,也就是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 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 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 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 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 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 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 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 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 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第3单元观察物体单元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六年级上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体,它有()个面是正方形,有()个面是长方形。 2.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都是()形。 3.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4.是从物体的()面看到的图形;是从物体的()面看到的图形。 5.小明在草地上连续拍摄了正在行驶的一辆汽车的一组照片。 下面三幅照片按照拍摄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6.观察下面三张照片,然后回答问题。 这三张照片从远到近的排列顺序是(),其中()号照片应该是在树下拍到的。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排在一起,分别从正面、左面两个方向看,至少有一个方向能看到两个正方体。() 2.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只能摆出一种立体图形。()

3.站得越高,望得越远。() 4.在路灯下散步走向路灯时,影子会变长。() 5.两个人分别站在两个方向给同一建筑物拍照,他们拍出的照片可能是一样的。()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一定是()。 A. B. C. D. 2.用5个小正方体组合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的是()。 A. B. C. D. 3.站在固定的位置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个面。 A.一 B.两 C.三 D.四 4.是小红从正面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这个物体是由()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A.3 B.4 C.6 D.不能确定 5.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 A.长方体 B.正方体 C.圆柱 D.球 四、画出下面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比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 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 数学好玩…………………………………………………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总复习………………………………………………… 28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