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疫学小论文

免疫学小论文

免疫学小论文
免疫学小论文

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卫生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Immunological Technique in Food Hygiene

摘要:食品中遇到的一切物质几乎都可直接或间接地作为抗原,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后发生肉眼可见的凝聚或沉淀反应。这一基础使得免疫学技术在食品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免疫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霉菌毒素、乳品

掺伪、肉品和其它方面的应用。

Abstact:A1l of the materials in f00d a most are antigen directly or indirectly.As antigen and Antibody conjugate specifically,the coacervation or precipitation can be seen.That makes immunological techniqu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ffects on f00d research and industry.The Principle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 in fungal toxin dairy fake,meat and other fields are introduce in this paper.

关键词:免疫学技术食品卫生

Key words:immunological technique f00d hygiene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全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分子生物学、基础免疫学及免疫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免疫学技术也在迅速更新和完善,在临床医学、食品安全检测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就各类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作以简要介绍。(1)

一.免疫学技术的原理

抗原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上,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即任何一种抗原只与它激发产生的抗体相结合。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发生肉眼可见的凝聚或沉淀反应是免疫学技术的基础。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其比例适当时,会在环境条件(pH、温度、电解质、补体等)影响下缓慢出现肉眼可见的凝聚、沉淀等现象。发生凝聚反应的抗原多为颗粒性抗原(细菌、血球等),而发生沉淀反应的抗原多为可溶性抗原(各种微生物培养液、细胞组织浸出液及血清等)。也可以是食品中所研究的若干大分子(多糖、蛋白质、类脂等)。因此。可以把免疫学技术应用到食品研究和工业生产中。(2)

二.应用在食品卫生领域的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用于食品检测方面主要有以下方法种类:荧光酶标免疫分析,免疫亲和色谱,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免疫PCR检测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和免疫传感器等。还有其他技术方法如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放射免疫技术等。

三.各种技术方法的简介与应用案例

1.免疫亲合色谱(immunoaffinitychromatography,IAC)(3)

1.1 原理

IAc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高亲合力高专一性和可逆

结合的特性机遇色谱的差速迁移理论而建立的一种色谱

方法。将针对被测物的特异性抗体固定到适当的固相

基体上,制备成免疫亲合色谱固定相。利用被测物的

反应原性、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以及抗原抗体复合

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可逆解离的性质进行色谱分离。当

含有目标物的样本粗提液经过免疫亲合色谱柱时,提

取液中对抗体有亲合力的目标物就被结合到抗体上,

淋洗去掉非目标分析物后采用适当条件将结合在抗体上

的目标物洗脱下来,从而使被测物被选择性地提取与

浓缩。所得提取物可直接采用GC、HPLc、ELIsA等

方法进行检测。

1.2应用

ICA技术具有以下特点:纯化浓缩能力好;选择性好;可重复性使用。一般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4)

(5)

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6)(7)

2.1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基本原理是把抗原或抗

体在不损坏其免疫活性的条件下预先结合到某种

固相载体表面;测定时,将受检样品(含待测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一定程序与结合在固相

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形成抗原或抗体复合

物;反应终止时,固相载体上酶标抗原或抗体被结

合量(免疫复合物)即与标本中待检抗体或抗原的

量成一定比例;经洗涤去除反应液中其他物质,加

入酶反应底物后,底物即被固相载体上的酶催化变

为有色产物,最后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有色产物量

即可确定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8)

2.2联免疫吸附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2.2.1细菌的检测

(9)2.2.2.食品介导的病毒的检测

ELISA方法一直被用于食品从业人员的甲肝、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应用ELISA方法,可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海绵

状病毒(BSE)感染动物可被检出,经对朊蛋白

Westem印迹法检测牛及羊朊病毒蛋白的分析,证

明该方法是有效的。我国已完成了禽流感流行株

的分离和鉴定、合流感重组核蛋白诊断抗原的研制

及应用,建立了禽流感免疫酶诊断方法和技术,已

形成试剂盒生产能力(10)。

3.免疫PCR检测技术(11)

3.1原理

理论上讲,任何一种可以被抗体特异性识别的抗原都可以通过免疫PCR进行检测分析。在免疫PCR技术反应体系中,:首先将已知抗体植入微板中以制备捕捉抗原的包被微板,然后再将抗原和检测

抗体结合,最后利用桥联系统将异源DNA与整个抗原抗体体系连接,继而把DNA进行PCR 扩增,从而定量分析得到检测结果。目前能够进行定量分析的定量免疫PCR(quantitative I PCR,qIPCR)技术基本流程旧。包括:1)包被,也就是包被微板的准备和抗原的包被;2)桥联,这是指抗原抗体反应系统与生物素化DNA分析指示系统的连接;3)PCR以及结果显示分析,就是通过荧光定量PCR扩增DNA显示分子,再利用显示系统显示结果。(12)3.2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由于免疫PCR检测的灵敏性极高,凶此被广泛应用于卫生保健和医学上的微量检测,因为许多抗原如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病毒抗原、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在人体等宿主体内是微最存在的。也正冈为免疫PCR高灵敏度的特点,以及公众对食品安全领域致病菌检测和转基因食品监控的关注,免疫PCR存食品安全领域的应州越来越受到重视。Waller等证实IC-RT—PCR可以检测牛奶和鸡肉中的空肠弯曲菌,检测效率很高,而且样品的预处理步骤如对鸡肉的洗涤或在牛奶中加入标准物质均不会影响IC—RT—PCR的检测结果。(13)

4.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14)(15)

4.1原理

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 )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

用于抗原- 抗体反应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主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

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

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

法中,这一反应也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免疫金银染色。

4.2应用

5.荧光酶标免疫分析(ELFIA)(16)

5.1原理

首先把已知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加

入待测样本,样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然后酶

标抗体再与样本中的抗原结合。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底物被

酶催化为带荧光的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

接相关,然后根据荧光强度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5.2应用

荧光酶标免疫分析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

优点:检测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封闭式的设计,具有较高的预防感染能力,特别适合高危样品的检测;一次可检测多个样品。由于elfia法在食品致病菌检测方面有以上诸多优越性,故已逐步应用于进出口食品卫生检测中。一般多用与检测进口食品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弯曲菌属的含量。

6.免疫传感器技术(17)

6.1原理

6.2应用

(18)

(19)

(20)

四.结语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检测技术的进步,免疫学技术不断

提高,日趋完善,应用于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土壤检测、农业育种、疾病诊断等多方面,本文仅在食品卫生检测这一为‘面

作了一般性的阐述。免疫学技术以其快速、敏感、特异性强、

稳定性好等优点,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免疫学技术的应用领域会更大,效率会更高,更好地满足人

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友良.浅谈食品检验中的免疫标记.价值工程,2011:326

(2)李俶,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卫生中的应用,食品科技

(3)张国华等。免疫亲合色谱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食品科学,2007,28(10):577—579.

(4)

(5)

(6)陈爱华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1:109—115.

(7)邱伟芬。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粮食与饲料工业,2004,3:44——45.

(8)

(9)

(10)

(11)黄明等。免疫PCR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33(6):119—124。

(12)

(13)

(14)李超伟等。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

57—60.

(15)徐欢。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快速检测食品中氯霉素的残留研究。广东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0501。

(16)田晓菊等。荧光酶标免疫分析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5):47—48.

(17)李兴霞等。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5):122—125.

(18)

(19)

(20)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细胞免疫学论文

【摘要】作为一种具有靶向性的生物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始终是人们关注 的热点之一,被广泛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感染和抗移植排斥等。但鼠源单克隆 抗体的临床应用受限于诱导产生人抗鼠抗体、肿瘤渗入量低、亲和力低和半衰 期短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向各学科的渗透,通过基因操作技术 对抗体进行改造,可使其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抗体人源化已经成为治疗性 抗体的发展趋势,同时各种抗体衍生物也不断涌现,它们从不同角度克服了抗 体本身的应用局限,也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了利器。本文简要介绍上述技术的 基本原理、特点和治疗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人--鼠嵌合抗体生物导弹人源化抗体双特异性抗体 【正文】 一、治疗性抗体技术的研究背景 2000年前,人们将自白喉杆菌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到的可溶性毒素注入马体内,发现得到的抗血清可以治疗白喉,这是第一个用抗体治疗疾病的例子。随 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DNA 重组技术 开始被用于抗体的改造,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对以往的鼠抗体进行相应的改造, 以消除抗体应用的不利性状或增加新的生物学功能,还可用新的技术重新制备 各种形式的重组抗体,标志着基因工程抗体时代的来临。自第一个基因工程抗体———人--鼠嵌合抗体于1984 年诞生以来,新型基因工程抗体不断出现,包括人源化抗体、单价小分子抗体(Fab、单链抗体、单域抗体等)、多价小分子 抗体(双链抗体、三链抗体、微型抗体等)、某些特殊类型的抗体(双特异抗体、抗原化抗体、细胞内抗体等)及抗体融合蛋白(免疫毒素、免疫黏连素等)等。用于制备新型抗体的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成为继杂交瘤技术之后生命科学研究中 又一突破性进展。在噬菌体抗体库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发展了核糖体展示抗体 库技术,利用核糖体展示技术筛选抗体的整个过程均在体外进行,不经过大肠 杆菌转化步骤,因此可以构建高容量、高质量的抗体库,更易于筛选高亲和力 抗体和利用体外进行的方法对抗体性状进行改造,核糖体展示抗体库技术代表 了抗体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各种抗体治疗作用的机理与应用 2.1 抗体的基本组成 抗体的基本单位是由4 条肽链组成的对称结构,包括2 条相同的重链和2 条相同的轻链。重链和轻链分别由可变区和恒定区组成。可变区中的互补决定区与抗体和抗原结合的多样性直接有关,而恒定区的结构与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相关。在少数情况下,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以对机体直接起保护作用,如用抗 体中和毒素的毒性,但在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效应功能灭活或清除外来抗原。

《医学免疫学》-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医学免疫学》 主讲教师:王悦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2、HLA与临床医学之关系回顾 3、B细胞表面的重要分子及其作用 4、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在免疫耐受中的角色分析 5、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阶段的生物学作用 6、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进展 7、抑制性T细胞的类型、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8、免疫耐受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9、抗体应用于免疫治疗中之进展分析 10、对Th1、Th2、Th17细胞的效应及功能分工的认识进展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一、免疫系统的含义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所组成。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但其功能的亢进会对自身器官或组织产生伤害。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二、免疫系统的运行机制 正常人体的血液、组织液、分泌液等体液中含有多种具有杀伤或抑制病原体的物质。主要有补体、溶菌酶、防御素、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组蛋白、正常调理素等。这些物质的直接杀伤病原体的作用不如吞噬细胞强大,往往只是配合其它抗菌因素发挥作用。例如补体对霍乱弧菌只有弱的抑菌效应,但在霍乱弧菌与其特异抗体结合的复合物中若再加入补体,则很快发生溶解霍乱弧菌的溶菌反应。 当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进入到人体后,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首先发起进攻,将它们吞噬到“肚子“里,然后通过酶的作用,把他们分解成一个个片断,并将这些微生物的片断显现在巨噬细胞的表面,成为抗原,表示自己已经吞噬过入侵的病菌,并让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知道。 T细胞与巨噬细胞表面的微生物片断,或者说微生物的抗原,连着相遇后如同原配的锁和钥匙一样,马上发生反应。这时,巨噬细胞便会产生出一种淋巴因子的物质,他最大的作用就是激活T细胞。T细胞一旦“醒来”便立即向整个免疫系统发出“警报”,报告有“敌人”入侵的消息。这时,免疫系统会出动一种杀伤性T淋巴细胞,并由它发出专门的B淋巴细胞,最后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专一的抗体。 杀伤性T淋巴细胞能够找到那些已经被感染的人体细胞,一旦找到之后便像杀手那样将这些受感染的细胞摧毁掉,防止致病微生物的进一步繁殖。在摧毁受感染的细胞的同时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结合使之失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第一章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 本节为浅近简介免疫学的最基本内含,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其功能产生过程的特点,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的各章中会逐步介绍。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机体是多种器官系统组成,各自执行专职功能,如呼吸系统主要执行气体交换,呼出CO2,吸入O2,供新陈代谢需要;免疫系统则执行免疫功能,保卫机体免受生物体的侵害。为使医学生在学习免疫学课程之始,即对免疫学有初步印象,本章将简介免疫学基本概念,并从免疫学发展过程理解这些概念的形成,开拓、发展及取得的成就,从而成为一门生命科学前沿的一门医学免疫学科。 免疫(immunity)即通常所指免除疫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这种通俗认识在科学上的含意则包括:免疫由机体内的免疫系统执行,免疫系统具有:(1)免疫防御功能: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2)免疫监视功能(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3)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表达的抗原(解释见后)不产生免疫应答,不导致自身免疫病,反之,对外来病原体及有害生物分子表达的抗原,则产生免疫应答,予以清除,从这层功能上说,免疫系统具有“区分自我及非我”功能;(4)调节功能:免疫系统参与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与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连接,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系统,不仅调节机体的整体功能,亦调节免疫系统本身的功能。 二、免疫应答的特点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及B淋巴细胞)及免疫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等)组成。体内的免疫细胞通常处于静止状态,细胞必须被活化,经免疫应答过程,产生免疫效应细胞,释放免疫效应分子,才能执行免疫功能。免疫细胞分为两类:(1)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等,这类细胞经其表面表达的受体,能识别一种分子,这种分子表达于多种病原体表面,如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4, TLR4)能识别脂多糖(LPS),它表达于多种Gram-肠道杆菌表面,经受体-配基作用,固有免疫细胞被活化,迅速执行免疫效应,吞噬杀伤病原体,并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IFN),抑制病毒复制,这类细胞在病原体入侵早期,即发挥免疫防御作用,称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应答不经历克隆扩增,不产生免疫记忆。(2)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即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及B细胞,这类细胞是克隆分布的,每一克隆的细胞,表达一种识别抗原受体,特异识别天然大分子中的具有特殊结构的小分子(如蛋白中的多肽、糖中的寡糖、类脂中的脂酸、核酸中的核苷酸片段)。这些能被T或B细胞受体特异识别的小分子,我们称之为抗原(antigen, Ag)。T 细胞识别的主要是蛋白中的多肽,但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游离的多肽,它们必须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分子组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才能与T细胞受体结合,使相应克隆的T细胞开始活化。但要使T细胞充分活化,尚须抗原提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作业2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作业2 题目1 1. 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有()。 A. 通过Fas/FasL途径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B. 通过释放颗粒酶杀伤肿瘤靶细胞 C. 通过ADCC作用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D. 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肿瘤靶细胞 E. 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答案是: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题目2 2. 发育成熟的T细胞还未接受抗原刺激时称为()。 A. 效应T细胞 B. 初始T细胞 C. 调节性T细胞 D. 细胞毒T细胞 E. 记忆性T细胞 答案是:初始T细胞 题目3 3. T细胞表面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并向胞内传递刺激信号的结构是()。 A. TCR B. TCR-CD3 C. CD28 D. CD2 E. CD3 答案是:TCR-CD3 题目4 4. 主要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CD4+T细胞亚群为()。 A. Th1 B. Th2 C. Th17 D. Th3 E. Treg 答案是:Th1 题目5 5. 在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辅助作用的T细胞是()。 A. Th1 B. Th2 C. Th3 D. Tfh E. Treg 答案是:Th2 题目6 6. B细胞表面识别抗原表位并向胞内传递刺激信号的结构是()。

B. BCR-CD79a/CD79b C. CD40 D. CD79a/CD79b E. CD3 答案是:BCR-CD79a/CD79b 题目7 7. 白细胞中数量最多、存活期最短的细胞是()。 A. 单核细胞 B. 巨噬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NK细胞 答案是:中性粒细胞 题目8 8.早期固有免疫应答发生于()。 A. 感染后0~4小时 B. 感染后4~24小时 C. 感染后4~48小时 D. 感染后4~96小时 E. 感染后96小时内 答案是:感染后0~4小时 题目9 9.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是()。 A. 巨噬细胞 B. 树突状细胞 C. B细胞 D. 内皮细胞 E. 以上均不是 答案是:树突状细胞 题目10 10. TCR的双识别是指()。 A. 同时识别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 B. 同时识别抗原分子的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C.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mIg的复合物 D.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MHC分子 E. 同时识别Igα和Igβ 答案是:同时识别抗原肽和MHC分子 题目11 11. 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促进T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 IL-4 D. TNF-β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 免疫应答水平过高会引起: A. 超敏反应 B. 持续感染 C. 免疫缺陷 D. 癌症 E. 易衰老 2. 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A.严重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 3. 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 A.免疫缺陷病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病毒持续感染E.肿瘤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反复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增生性疾病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 6. 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作用关系 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 7. 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增生病 E. 移植排斥反应 8. 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9.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10.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 调节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1.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自稳 12.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分子是: A.细胞因子B.补体C.抗体D.MHC 分子E.抗菌肽 13. 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是: A.γδT 细胞B.αβT 细胞C.NK 细胞D.DC E.巨噬细胞 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B 细胞C.T 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15. 免疫细胞不包括: 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巨噬细胞 16. 适应性免疫应答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A.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B.具有再次应答的能力 C.无需抗原激发D.T/B 细胞库具有高度异质性E.精确区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免疫学论文

简述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其意义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中国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正式记载算起,到其后的Jenner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直至今日,免疫学的发展已有三个半世纪。前后走过经验免疫学时期、免疫学科建立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在后两个时期中,随着科学发展,免疫学经历了四个迅速发展阶段,即:①1876 年后,多种病原菌被发现,用已灭活及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预防多种传染病,从而疫苗得以广泛发展和使用;②1900 年前后,抗原(Ag)与抗体(Ab)的发现,揭示出“抗原诱导特异抗体产生”这一免疫学的根本问题,促进了免疫化学的发展及Ab 的临床应用;③1957 年后,细胞免疫学的兴起,人类理解到特异免疫是T 及B 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所进行的主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结果,理解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效应与协同功能;④1977 年后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得以从基因活化的分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系与机制。当今,免疫学正进入第五个迅速发展阶段,即后基因组时代,从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免疫应答与耐受的分子机理,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 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 免疫学发展的另一特色,是其理论与应用的紧密联系。免疫学的应用,为治疗和预防人类的疾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Jenner 发明牛痘苗,到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被消灭”这一事实,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人类征服疾病的最为辉煌的成绩。 一、经验免疫学的发展 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的烈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在欧洲,十七世纪中叶,患天花死亡者达30%。我国早在宋朝(十一世纪)已有吸入天花痂粉预防天花的传说。到明代,即公元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则有正式记载接种“人痘”,预防天花。从经验观察,将沾有疱浆的患者的衣服给正常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磨碎成细粉,经鼻给正常儿童吸入,可预防天花(图1-2,A)。这些方法在北京地区较为流行,且经陆上丝绸之路西传至欧亚各国,经海上丝绸之路,东传至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国家。英国于1721年流行天花期间,曾以少数犯人试种人痘预防天花成功,但因当时英国学者的保守,未予推广。由于种“人痘”预防天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使这一方法未能非常广泛地应用。然而,其传播至世界各国,对人类寻求预防天花的方法有重要的影响。 公元十八世纪后叶,英国乡村医生Jenner 观察到牛患有牛痘,局部痘疹酷似人类天花,挤奶女工为患有牛痘的病牛挤奶,其手臂部亦得“牛痘”,但却不得天花。于是他意识到接种“牛痘”可预防天花。为证实这一设想,他将牛痘接种于一8 岁男孩手臂,两个月后,再接种从天花患者来源的痘液,只致局部手臂疱疹,未引起全身天花(图1-2,B)。他于1798年公布了他的论文,把接种牛痘称为“Vaccination”(拉丁语中,牛写为Vacca),即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在

医学免疫学论文成品

现代医学免疫学与中医痹症的关系 摘要: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免疫系统的重要生理功能就是对“自己”和“非己”抗原的识别及应答。运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也是当代免疫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自天然耐受现象的发现,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为免疫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现代免疫学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痹,即痹阻不通。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证,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 从痹证的发病原因,治疗原则,选方用药等不同方面,探讨其与现代免疫学之间的关系,证实选用补肾精,益气血,调阴阳的方药具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现代医学免疫学痹证关系中草药 风湿免疫学的发展, 使得许多新的论点不时闪烁, 如何适时抓住、推出新观点, 对指导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会大有裨益。我们的祖国医学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有痹证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方药记载,中医的痹证与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类同。RA属免疫性疾病。 一现代风湿免疫学的启迪 现代医学对痹症的研究, 从开始的单一病因说放大为遗传因子、感染因子、免疫反应、炎症介质等学说并行的研究阶段, 经历了百余年的临床与实验的反复论证, 尽管仍停留在学说层面上, 但对临床确有指导意义。由这许多学说指导下而设置的检验方法, 开发出的药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或解除着众多风湿病患者的病痛, 说明它是有意义的, 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用比较法来简单地对中西医对风湿免疫类疾病的病因学认识分析一下, 两者有许多相通的认识。如遗传因子学说, 就认为类风湿类疾患与HLA - DR4 相关, 强直性脊柱炎与HLA - B27密切相关, 而中医学同样认为此类疾病与先天,即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或认为“肝肾亏虚”或“脾肾亏虚”或“气血不和”。除感染性关节炎是由微生物直接引起外, 其它感染因子一般是通过蛋白抗原诱发自身免疫反应, 通过免疫应答和(或) 免疫复合物型损伤, 导致关节炎发生并迁延的。此二者皆是由外因作用于易感机体而产生的病理产物——“化学活性物质”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或产生抗独特型抗体”, 同时

免疫学论文

免疫学论文 抗原及其反应机制 姓名:杨珺雯 学号:20100513754

抗原及其反应机制 摘要: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基本特性有两种,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 关键词:抗原抗原的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原性超级抗原 所谓抗原的反应原性是指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具备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两种能力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病原体、异种动物血清等。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如青霉素、磺胺等。半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半抗原和大分子蛋白质结合以后,就获得了免疫原性而变成完全抗原,也就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效应细胞。在青霉素进入体内后,如果其降解产物和组织蛋白结合,就获得了免疫原性,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青霉素抗体。当青霉素再次注射人体内时,抗青霉素抗体立即与青霉素结合,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出现皮疹或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性质介绍: 抗原的基本性质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异物性是指进入机体组织内的抗原物质,必须与该机体组织细胞的成分不相同。抗原一般是指进入机体内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抗原也可以是不同物种间的物质,如马的血清进入兔子的体内,马血清中的许多蛋白质就成为兔子的抗原物质;同种异体间的物质也可以成为抗原,如血型、移植免疫等;自体内的某些隔绝成分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眼睛水晶体蛋白质、精细胞、甲状腺球蛋白等,在正常情况下,是固定在机体的某一部位,与产生抗体的细胞相隔绝,因此不会引起自体产生抗体。但当受到外伤或感染,这些成分进入血液时,就像异物一样也能引起自体产生抗体,这些对自体具有抗原性的物质称为自身抗原,所产生的抗体称为自身抗体。由于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发生反应,于是就引起自身免疫疾病,如过敏性眼炎、甲状腺炎等。机体其它自身组织的蛋白可因电离辐射、烧伤、某些化学药品和某些微生物等理化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发生变性时,也可成为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病、白细胞减少病、慢性肝炎等。大分子性是指构成抗原的物质通过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绝大多数蛋白质都是很好的抗原。为什么抗原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呢?这是因为大分子物质能够较长时间停留在机体内,有足够的时间和免疫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接触,引起免疫细胞作出反应。如果外来物质是小分子物质,将很快被机体排出体外,没有机会与免疫细胞接触,如大分子蛋白质经水解后成为小分子物质,就失了抗原性。特异性是指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特异性是由分子表面的特定化学基团所决定的,这些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抗原以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结合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换言之,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通过识别抗原决定簇而区分“自身”与“异己”。抗原也是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免疫学小论文

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卫生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Immunological Technique in Food Hygiene 摘要:食品中遇到的一切物质几乎都可直接或间接地作为抗原,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后发生肉眼可见的凝聚或沉淀反应。这一基础使得免疫学技术在食品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免疫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霉菌毒素、乳品 掺伪、肉品和其它方面的应用。 Abstact:A1l of the materials in f00d a most are antigen directly or indirectly.As antigen and Antibody conjugate specifically,the coacervation or precipitation can be seen.That makes immunological techniqu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ffects on f00d research and industry.The Principle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 in fungal toxin dairy fake,meat and other fields are introduce in this paper. 关键词:免疫学技术食品卫生 Key words:immunological technique f00d hygiene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全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分子生物学、基础免疫学及免疫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免疫学技术也在迅速更新和完善,在临床医学、食品安全检测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就各类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作以简要介绍。(1) 一.免疫学技术的原理 抗原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上,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即任何一种抗原只与它激发产生的抗体相结合。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发生肉眼可见的凝聚或沉淀反应是免疫学技术的基础。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其比例适当时,会在环境条件(pH、温度、电解质、补体等)影响下缓慢出现肉眼可见的凝聚、沉淀等现象。发生凝聚反应的抗原多为颗粒性抗原(细菌、血球等),而发生沉淀反应的抗原多为可溶性抗原(各种微生物培养液、细胞组织浸出液及血清等)。也可以是食品中所研究的若干大分子(多糖、蛋白质、类脂等)。因此。可以把免疫学技术应用到食品研究和工业生产中。(2) 二.应用在食品卫生领域的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用于食品检测方面主要有以下方法种类:荧光酶标免疫分析,免疫亲和色谱,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免疫PCR检测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和免疫传感器等。还有其他技术方法如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放射免疫技术等。 三.各种技术方法的简介与应用案例 1.免疫亲合色谱(immunoaffinitychromatography,IAC)(3) 1.1 原理 IAc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高亲合力高专一性和可逆 结合的特性机遇色谱的差速迁移理论而建立的一种色谱 方法。将针对被测物的特异性抗体固定到适当的固相 基体上,制备成免疫亲合色谱固定相。利用被测物的 反应原性、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以及抗原抗体复合 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可逆解离的性质进行色谱分离。当

医学免疫学论文

医学免疫学论文 学校:郑州大学 院系:信息工程(软件)学院 班级:生物信息处理九班 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祁元明 本人签名:__ ______ 时间日期:2013年1月1日 自身免疫糖尿病细胞的免疫学知识 (薛建宇郑州大学信息工程软件学院生物信息处理二班 【摘要】 目前人们对糖尿病的病因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无论是从细胞水平还是从分子水平都能够比较清楚的解释糖尿病。本文主要介绍糖尿病在免疫学上的研究,从另一种角度去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的是让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糖尿病。自身免疫糖尿病是一种T 细胞介导的胰岛B细胞选择性破坏的自身免疫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中枢及外周T 细胞自身耐受丧失, 细胞免疫调节失衡, 胰岛自身抗原反应性T 细胞克隆活化,Th1 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释放占优势, 将启动、维持和加速自身免疫性胰岛炎, 导致糖尿病发生。 【Abstract】

The etiology of diabetes has been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whether it is from the cellular level or from the molecular level to be able to more clearly explain diabet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abetes research in immunology, from another point of view to expla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 Autoimmune diabetes is a T-cell selective destruction of islet B cell-mediated autoimmune diseas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restrictive central and peripheral T-cell tolerance loss of cell immunoregulatory imbalance the islet autoantigen reactive T cell clones activated Th1 cells and their cytokine release dominant to start, sustain and accelerate autoimmune insulitis, leading to diabetes. 【关键字】自身免疫病、糖尿病、细胞免疫、免疫调节 【Keyword】autoimmune disease, diabetes, cellular immunity, immune regulation 【前言】 糖尿病患病率呈全球性迅速增加, 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在早期对糖尿 病的研究中,人们只知道糖尿病的引起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而导致胰岛素血糖升高,于是就把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放在了胰岛素身上,并有研究认为胰岛素药物可以治疗糖尿病。随着对糖尿病的深入了解,发现糖尿病的起因有很多,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 型糖尿病中的自身免疫亚型【1】, 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观点已得到共识, 发病过程中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有参与, 前者的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就自身免疫糖尿病细胞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关于糖尿病的研究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7章超敏反应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一、单项选择 1、由细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就是型: A、I 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以上都不就是 2、I 型过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以上均不就是 3、关于Ⅱ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A、属于细胞毒型 B、有NK 细胞与巨噬细胞参与 C、没有补体参与 D、可由病菌与自身组织间的共同抗原引起 E、就是由IgG 与IgM 介导的 4、下列疾病属于III 型变态反应的就是: A、特应性皮炎 B、输血反应 C、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接触性皮炎 E、移植排斥反应 5、I 型超敏反应主要就是由哪一种抗体介导的 A.IgG B.IgM C.IgE D.IgA E.IgD 6、参与I 型超敏反应主要的细胞就是: A.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 B.B 细胞 C.T 细胞 D.NK 细胞 E.内皮细胞 7、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皮肤荨麻疹 D.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E.过敏性鼻炎 8、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就是: A.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B.IgE 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 受体结合 C.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 D.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相应症状 E.IgG 激活补体溶解破坏靶细胞 9、在抢救过敏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就是: A. 肾上腺素 B. 阿司匹林 C. 青霉素 D. 抗血清 E. 扑尔敏 10、某同学,每年春季便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不止,可能的原因就是对花粉产生了: A.I 型超敏反应 B.II 型超敏反应 C.III 型超敏反应 D.IV 型超敏反应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1、不属于I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2、下列关于II 型超敏反应错误的就是 A.自身组织细胞就是受到攻击的靶细胞 B.输血反应就是典型的II 型超敏反应 C.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G 与IgM D.吞噬细胞与NK 细胞的杀伤就是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E.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E 13、II 型超敏反应中的靶抗原不包括 A.ABO 血型抗原 B.链球菌胞壁成分与关节组织的共同抗原 C.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D.结合在自身细胞表面的抗原 E.游离的病毒颗粒 14、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 A.I 型 B.II 型 C.III 型 D.IV 型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5、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就是: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遗传背景 B.发生迅速,消退也快

营养免疫学 论文1

营养免疫学的重要 电气1021 郭顺智 1014771030 健康的免疫系统是无可取代的,功能正常的人体,具有防御疾病、克服疾病,甚至克服环境污染物及毒素持续侵袭的所有武器。科学的长期进展,已开发出针对各种特定疾病的药物,但部分医学界人士却仍在寻找健康免疫系统的适当取代者,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没有呈现可见之疾病症候之前,即属于健康,这并不完全正确。 大多数疾病在对外显露症候之前,都已经长期存在体内,逐渐的,我们会注意到自己感到更疲乏,或身体反应不正常。此种一般性的“虚弱”感觉,在更严重的疾病症候显现之前便已出现许久。当我们感到病势沉重之时,通常已来不及预防,因此,为避免与疾病接触的最理想方法,便是注意免疫系统的健康,而在日常中提供免疫系统适当的营养,便是我们应该要认真去做的。 我们所摄取的营养与免疫系统的反应有明确的相关性。而二者之间的影响,就是营养免疫学的基础。免疫学的最基础教育,乃是研究人体的免疫系统,及其用以防御病原和外来物质攻击的方法。自从抗生素发现后,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药物与疾病的

治疗上,反而忽略了人体系统的神奇功能与疾病的预防。 营养与免疫系统的关联,是营养免疫学专门学科的基础。这也是名为营养免疫学的新兴研究领域。而此学科所一再强调的,就是“营养健全的免疫系统具有正面性的影响力”。 营养在抵抗感染上,扮演极重要的角色,缺乏任何一种营养,对免疫系统都有不利的影响。但营养免疫学并不是研究人体需要多少蛋白质、矿物质或维生素的科学,而是着重于研究植物营养素、抗养化剂和多糖体的科学。虽然人体缺乏蛋白质,矿物质或维生素会引起免疫功能失调,但当今社会大部分人并不缺乏这些营养,相反地,却缺乏对免疫系统功能极其有益的植物营养素、抗氧化剂和多糖体等营养。因此,如何使我们获得这些营养,以维持免疫系统的最佳状态,是我们探讨健康议题的主要关键。1、免疫系统的强度取决于饮食 在人类历史上,人体一直不能免于疾病的困扰,但由于我们免疫系统的衰弱,今天可能是疾病最猖狂的时期之一。免疫相关疾病的增加有很多原因,追根究底则与我们所吃的食物品质有关。今天的食物大多含有防腐剂及农药,高度精制的食物更缺乏消化及吸收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及酵素。而我们体内的防御系统亟需我们为其提供营养,才能发挥有效的功能。 科学家已经发现愈来愈多的食品会影响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例如营养不良会降低免疫系统功能,污浊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容易造成免疫系统失调,导致诸如红斑狼疮,风湿热及血管球性

医学免疫学医学免疫学论文长春中医药大学

医学免疫学医学免疫学论文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学免疫学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人们经常听到"免疫"一词,一般会简单地认为免疫就是指人体的抵抗力,但对免疫的真正含义并不十分了解。从本质上讲,免疫是指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它包括机体对异物( 病原生物性或非病原生物性的)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这种过程可能引起自身组织损伤,也可能没有组织损伤。概括起来说,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即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及免疫监视作用,这些功能一旦失调,即产生免疫病理反应。当自我稳定功能过高时,便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免疫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便是目前所认为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缔组织,大多数病人有关节、肌肉的病变,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有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包含了许多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特别是红斑狼疮,是这类疾病中发病率高、病变范围大、危害重的一种疾病。 在中医范畴中,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痹证”。多由体虚,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留于关节,经脉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其临床表现为小关节疼痛,晨起僵硬,屈伸不利,肿大变形,久治不 愈。中医辨证分型一般分为风寒湿型,风湿热型,寒热错杂、痰瘀阻络型,痰瘀痹阻、内脏瘀损型,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型,脾肾阳虚、阴寒凝滞型,阴虚热郁、痰瘀互结型,肝脾肾亏损、阴阳俱虚、血瘀痰浊型。

免疫学技术论文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 -2014 学年第一学期《免疫学技术(Immunological Technique)》课程论文课程号:2522340-01 任课教师王晓洁成绩 正文 【提要】免疫胶体金技术是四大免疫标记技术之一,已经成为继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和酶之后,在免疫标记技术中常用的非放射性示踪剂。1971年Faulk和Taytor将胶体金引入免疫化学,此后免疫胶体金技术(ICG)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有很多种,目前医学检验中应用的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主要有两种: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法和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以微孔滤膜为载体,包被已知抗体或抗原,加入待检标本后,经滤膜的毛细管作用或渗滤作用使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与膜上包被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再用胶体金结合物标记而达到检测目的。 【关键词】胶体金硝酸纤维素膜免疫快速层析技术 【正文】 一、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层析法是20世纪90年代国外兴起的一种快速诊断技术,其原理是将特异的抗体或抗原先固定与硝酸纤维素(NC)膜的某一区带,当该干燥的硝酸纤维素膜一端浸入样品(尿液或血清)后,由于毛细管作用,样品将沿着该膜向前移动,当移动至固定有抗体或抗原的区域时,样品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即与该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再通过标记技术使该区域显示一定的颜色,从而实现特异性的免疫诊断。胶体金

免疫层析(GICA)就是利用胶体金本身的显色特点结合免疫层析技术诊断特异性的待测物。同样是层析法的金标纸条,根据胶体金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不同可分成间接法、竞争法和双抗体夹心法等不同种类。例如德国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生产的测定缺血性心肌损伤试剂条,只需要130~160μL血,灵敏度达到0.1ng/mL肌钙蛋白-T,5~20min出结果。 二、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技术的基本原理 斑点免疫渗滤技术(DIFA)真正推广使用始于1985年,美国的Valkirs 等运用斑点免疫酶渗滤法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获得了成功。1989年Spielberg等又利用胶体金代替酶来检测抗HIV,从而建立了斑点免疫金渗滤技术(DIGFA)。该技术类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基本原理仍是间接法或夹心法,只是利用胶体金作为标记物,并将反应发生的场所转移到特定的渗滤装置里,一般为:扁形小盒(4cm×3cm×0.6cm)中充满吸水垫料,小盒分底部和盖部两部分,盖部中央有直径0.5cm的小孔,小孔下紧贴的吸水垫料上放置一片NC膜,紧闭盒盖。试验时将标本和金标结合物先后滴加在膜上,通过渗滤使抗原抗体在膜上发生免疫结合反应并显色。 三、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优点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在诊断工业中的迅速崛起主要是因为与其他检测方法比较,它具有以下的一些优点: 1.快捷迅速,大大缩短出结果时间。不论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还是斑点免疫金渗滤技术都具有快速的特点。两种反法出结果的时间都在几分钟之内,这是目前其他快速检测方法所无法达到的。如市场上销售的金标hCG快速检测纸条一般1~2min内就能出结果;又如Huang Q.等用DIGFA检测人血中的梅毒抗体,整个试验过程也只需要2min。这种快速与胶体金本身显色特点有关,也与免疫层析法和斑点免疫渗滤的“免疫浓缩”(ICON)有关。而其他如ELLSA法出结果要1~2h;以灵敏度高见长的PCR也步骤繁琐,耗时甚长。 2.灵敏准确,结果受外因影响较少。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方法并不因为其快速而牺牲了它的灵敏准确性。如用GICA与酶免疫法比较,用DIGFA检测人血清标本中HBsAg,两法符合率为99.0%。再如,与ELISA 法比较,用DIGFA检测人血清中抗结核IgG抗体,相对敏感性为95.5%,相对特异性为9 3.2%,相对符合率为97.6%。而结合银染色时,检测的敏感性更大大提高。此外,由于胶体金标记蛋白质是一物理结合过程,结合牢固,很少引起蛋白质活性改变,所以试机非常稳定,不受温度等外界因素影响,可在室内甚至野外进行检测,实验结果也可长期保存。 3.安全简便,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不需要任何仪器和设备,只需制备好的试纸条或试剂盒即可;更由于胶体金本身具有颜色,比ELISA省略了加显示剂和终止液的步骤,大大简化了操作,更适合于野外或室内的现场应用。因为没有诸如放射性同位素、邻苯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