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对企业职工和管理人员工作价值观人口学特征的问卷调查现实:员工工作价值观与性别、年龄、职位和受教育程度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并且员工工作价值观水平随年龄、职位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这一结论表明:企业应根据员工新时期工作价值观极其个体差异调整以往管理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个体差异、因素分析、企业管理

一、工作价值观的基本论述

工作价值观是西方国家近20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但有很深的渊源。自马克思·韦伯(Max Weber,1930)和理查德·托尼(Richard Tawney ,1926)的著作发表以来,工作价值观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Weber曾在其组织理论中提出,人的信仰、传统习惯和道德观念等思想因素也是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内在驱力,并冠以“传统的权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组织手段。我国传统哲学也主张从工作价值观的角度来进行管理,例如儒家思想极力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崇尚绝对忠诚与服从的品德,提倡克己敬业等,可以视为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工作价值观。现代西方工作价值观研究大致可分为三大分支:结构研究、相关研究和文化差异。

工作价值观是与工作有关的目标,是个人内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性或属性,可以代表一个人想从工作中获得其渴望的东西。因此工作价值观指的是个人对一般工作的态度,而非对某一特定工作的态度,且是通过社会化过程逐渐积累而成的(Wollack,1971)。另外国内学者吴聪贤(1983)将工作价值观定义为“员工针对某一特定工作所反映的价值倾向、工作所具有的意义,以及工作中所关系的规范、道德伦理与行为准则”。由此可知,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于工作价值观的定义,仍难以界定。

工作价值观,是要在管理工作中通过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去引导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向积极、健康的方向转变,改善员工的心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认的工作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即核心工作价值观、辅助核心工作价值观、全面(且不断完善)的工作价值观,具体又指对工作的认识、明示好的标准和不好的表现、对错误的处理原则。

二、影响工作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影响工作价值观的因素很多,像员工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位等。另一方面,工作本身的性质、年薪等,也会对工作价值观产生影响。学者Jan 与Romie(2004)更进一步指出,工作价值观也会受到经济变动的影响,在经济衰退时,员工对于马斯洛层次理论的较低需求会提升,但较高需求反而会下降。

以性别来说,性别与工作价值观呈显著相关关系,女性较男性的工作投入为低。性别是工作价值观的区分变量。男性较女性偏重于外在价值,重视名利和社会地位的工作;女性职工偏重于内在价值,较重视人际互动,安全感和工作条件。因为男女两性在传统文化上有不同的认同,通常女性性别社会化角色造成工作投入比男性低。此外,女性双重角色的负荷也造成较低的工作投入。研究发现女性

较重视工作保障稳定、工作稳定、安全感和方便的工作时间(洪瑞斌、刘兆明,2003)。黄同圳的研究中指出,女性希望借由工作来拓展人际关系与取得经济独立,但仍重视工作的稳定及安全,如对于男性来说,工作则是以追求理想的实现与事业成功为主。我国台湾学者对工作价值观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较男性更重视内在酬赏的价值,包括像工作中的内在价值、自我实现、成就感及变异性、自我成长等。黄姗姗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企业员工性别不同,在自我成长、成就感、财富、优越感、安全感、积极性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男性更注重自我成长、成就感、财富和优越感的追求,而女性在工作目的上更关注安全感,在工作行为上更积极努力。

在年龄方面,Robinowitz & Hall(1977)综合过去对工作投入的研究发现,工作投入与年龄有正相关关系。对此现象的解释为年龄较大的人在工作上累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而个人过去的成功经验会增加一个人的工作投入。董玉娟等[9]研究认为,年龄越大的员工越偏向集体和谐及宽容谦和的工作价值观。黄同圳[10]认为年龄高者较重视外在工作信念,以名望、收入来判断工作。年龄低的工作者较重视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等内在价值,也重视经济收入。何华敏对三资企业职工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表明,职业价值观中的职业价值维度在年龄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且体现出一个共同点:年龄越小,越重视职业价值。根据Harpaz(1990)的研究发现,对任何年龄阶层来说,工作是否具有趣味性是最重要的。年龄与工作价值观呈正相关关系。年龄越大,越能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工作价值观得分越高。但亦有研究呈现没有显著差异。刘博民(1990)则发现,45岁以上的员工较25岁以下的员工,更重视内在价值。马剑虹等人研究发现年轻(30岁以下)的企业职工与中年(30岁以上)职工在职业价值观的个人追求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即他们考虑问题时思想更加多元化。段宜廷发现,50岁以上的员工较重视工作的社会地位。Loughlin与Barling(2001)则发现,不懂家庭会影响年轻人的工作价值观,早期工作经验,也会影响后来的工作价值观。

在教育程度方面,受教育程度与其工作价值观呈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价值观越强Lincoln与Kallegerg(1990)的研究中指出,教育程度较高者,由于自己对工作能力较具有信心,因为较不重视内部晋升和工作稳定,教育年限越长者越重视工作的独立性和较不在乎与同事间的关系,教育年限越高者则越在意工作长短的时间。黄同圳(1993)则发现教育程度专科以上者,跟高中以下学历者比较起来,较重视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能充分发挥所长、工作具有挑战性及升迁和发展的机会。Fuchs和 Mannheim的研究发现教育程度与工作投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黄姗姗(2004)的研究认为,学历越高的质量管理人员,成就取向、财富取向和优越感取向更强烈。可见在当今这个时代,高学历员工心目中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到企业工作,并不仅仅为了多挣工资,而是有着发挥自己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更渴望过富足的生活,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蔡禾等[15]的研究也表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的接受程度越高,需求的

动机层次越高,市场的竞争力越强,工作价值观的市场取向就越明显。文化程度影响职业价值观,表现为文化程度越高的人越重视“内在价值”。

在职位方面,职工所处职位与其工作价值观呈正相关关系。职位越高,工作价值观层次越高。McKelvey & Sekaran对441位工程人员研究发现,有管理职务者要比无管理职务者有较高的工作投入;董玉娟等(2003)的研究认为,企业员工的工作价值观、领导行为、心理契约和组织公民行为都与其所在职位有显著相关关系;壮修田[17]对室内设计业者不同职务人员的研究表明,职务身份与收获保障、健康休闲、自我实现以及对工作投入和改行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黄姗姗(2004)的研究也表明,任职岗位不同,在成就感、组织认同和岗位责任感方面有显著差异。管理者更注重成就感和组织认同,并且在工作行为方面有更强烈的岗位责任感。首先,由于员工所处职位不同,其工作价值观有显著差异,即管理者的工作价值观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员工。员工职位越高,工作价值观层次越高。管理者更注重成就感和组织认同,并且在工作行为方面有更强烈的岗位责任感。其次,处于不同管理职位者,其工作价值观的类型也不同。中层管理人员在对工作的“社会地位”和“人际环境”两个因子的需求上显著高于高层管理者;而高层管理者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需求,显著高于中层管理者。第三,在自我实现因子上,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总体平均数排列也显出一定“职位效应”,即职位越高,自我实现需求越高。

三、工作价值观的总结

对于工作价值观德分析表明,企业管理应积极适应员工工作价值观的转变及其个体差异。工作价值观的“职位效应”需要加大管理的授权力度,强化职工和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学历效应”要求依据人的受教育程度进行合理的“人职匹配”,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员工需求;“年龄效应”表明企业不应忽略年长员工这一“价值”资源,而应发挥其成熟的工作价值观的影响作用;“性别差异”需要转变传统的“重男轻女”的管理观念,依据男女性别优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发挥性别组合优势。

任务分配

周奕负责找资料,列出摘要、关键词以及将收集关于工作价值观的基本论述,然后寻找一部分的影响工作价值观的因素。陈曦将收集到的影响工作观的因素进行筛选,选出比较重要的因素,一一列出,并具体列出各要素。陆敏将各要素补充完整,进行整合分析,并作出对工作价值观的总结。这次作业轮到陆敏负责打印。

《现代企业中的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现代企业中的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教育技术学2002级申政 22# [摘要]: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许多企业都积极地寻求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也越来越关注绩效管理,并着手于以绩效来提高建构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人力资源配置与开发,上下协力树立注重实绩的理念和创造价值的理念。成功实施绩效管理,不但能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更能提升管理部门的地位。 [关键词]: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 绩效(Performance)就是企业的运作效率。近年来,有关绩效评价提出了很多理论和方法,这些方法通常是选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若干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综合,如层次分析法[1]、数据包络法[2]、主成分分析法[3]等等,而在已有的文献中,研究和探讨企业绩效动态变化的理论和方法却不多见。研究企业绩效的变化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风险防范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绩效评估形成完整的闭环,使企业运作方式得以改进。因此,关于绩效的动态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入WTO使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与世界接轨,而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让世界经济贸易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外国企业的冲击及挑战,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切实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评估体系,探索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评估模式,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的管理效用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绩效管理发展的总趋势 人力资源体系中最核心的模块是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才能真正把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价值创造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通过“选、育、用、留”4个环节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因此,企业经理必须认真研究绩效管理,努力推动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有效利用绩效管理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水平,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许多企业都积极地寻求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 “商场如战场,商海多风浪”。一方面是日趋复杂的经营管理环境,一方面是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对于广大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士而言真可谓是“前狼后虎”,进退两难。在这种情况下,惟一有把握的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将会发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4]。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商场中打拼也是如此。而且更让人为之扼腕叹息的是,在商场中往往棋差一招,全盘皆输。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个“管理之王”的时代,钻研更为精要的经营管理之道,已经成为每一位矢志开拓市场、铸造辉煌业绩的经营管理人员的第一要务[4]。 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绩效管理必将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走下去,并且会越来越有成效。 二、关于绩效管理 我们经常认为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只是为了奖优罚劣。于是绩效管理成为管理者手中的鞭笞,而员工则视之为监工的化身,秋后算帐的变种。实际上,绩效管理的真正目标是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员工的士气和积极性,提升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意识,促使员工团结一致向组织目标前进[8]。 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活动,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以及战略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是员工和经理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定立绩效发展目标,通过过程的持续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作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经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绩效提高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6]。 管理就是对绩效的管理,即管理者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绩效的管理进行的。绩效管理所涉及的对象有:(1)组织;(2)总经理;(3)人力资源部经理;(4)直线部门的经理;(5)全体员工。它不是经理对员工做某事,也不是简单的填写考核表,更不是涨薪的依据,而是一个全面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直线部门的经理、全体员工等企业的所有人员包括整个企业本身都涉及其中,而且都是绩效管理的受益者。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刘文亮 摘要:青少年价值观是青少年评判是非、荣耻、优劣的尺度与准则,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实践。通过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到青少年价值观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对象范围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等。为更好地研究青少年价值观,今后的研究应该注重概念的共识、方法的多元、对象的全面以及价值观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综述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选择 正确的人生道路,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学术界孜孜不倦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和评估,对今后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现状 (一)概念的界定 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界定的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定义的差异和青少年划分的分歧。 1.价值观的定义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所采用的价值观定义有两种。一是引用西方学者的定义,其中尤以克拉克洪、罗克奇、施瓦茨的定义为主。克拉克洪(1951)把价值观界定为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可能会选择什么行为方式、手段和结果来过日子。这一界定较为经典。二是我国学者对价值观的界定。杨国枢(1994)提出,价值观是人们对特定行为、事物、状态或目标的一种持久性偏好。黄希庭(1994)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理由。 对学者们的价值观概念分析,可得出价值观的共有特点: (1)从价值观的表现上看,它既可能是一种个体现象,也可能是一种社会现象,还可能是一种文化现象,表现的形式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 (2)从价值观的功能看,多数研究者认为价值观对行为具有动力和导向作用; (3)从价值观的层次性上看,它具有超越情境的特点。在给价值观下定义时应该考虑这些特点。 2.青少年的界定 在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上,对于青少年的年龄划分存在差异。有些研究根据年龄的量(岁)来划分,把年龄为14岁~18岁、13岁~22岁、12岁~20岁的人规定为青少年;有些研究根据教育阶段来划分,把中学和大学阶段界定为青少年阶段,或把高中和大学阶段定为青少年阶段。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在发展心理学中,青少年期起止年龄的界定一直存在分歧。我国的发展心理学一直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发展阶段,相对于中学教育阶段(林崇 德,2002)。而西方心理学家对青少年的界定更宽泛一些,认为青少年期是指从青

关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研报告(整理)

关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 1. 国家民族认同感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效显著。 2. 人生信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 社会参与意识强烈。 4. 崇尚快节奏的体验方式,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5. 现实交友为主,网络交友日渐凸显。 6. 道德素质滑坡,道德行为功利化。 7. 消费娱乐标签化,引领消费时尚。 二、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 两极化的价值取向 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主意识是非常强烈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但他们对自身的道德评价反映出问题的另一方面: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在滑坡。渴望开公司、赚大钱、成明星,反映了他们如成人般现实,趋于功利化;其追求个性张扬的想法,也反映出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但是,这种思想一旦发展到极致,就会导致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大行其道,从而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

2. 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 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成人和同伴群体中的不良习惯极力抨击,但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自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青少年在群体社会化阶段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其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个人行为极易受到外界和同伴群体的影响,难以拒绝不良诱惑。网络信息更加大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其“本我”的监管难度。 3.网络的精神依赖与日俱增 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中更能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于是沉迷网络游戏(或聊天)往往成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这将导致他们学习精力分散,性格孤僻,背离社会行为准则,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 4. 信仰危机凸显 很多人把经济上的成功作为衡量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其实质就是导致人们的信仰缺失、心灵空虚及情感荒漠;另一方面,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形成人生信仰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对一些事物的价值判断还停留在肤浅阶段,对人生意义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如认为幸福就是有钱、快乐、自己过得舒服),这无疑向我们发出了一些警示信号,他们人生信仰的塑造和引导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三、问题归因:

护士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现状

护士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天艳 作者单位:云南大理学院护理学院,671000 刊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7,28(17) 被引用次数:7次 参考文献(30条) 1.王美荣;庄玉芝护理文化在护理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期刊论文]-工企医刊 2004(05) 2.Raths L;Harmin M;Merrill;Simon S Values and teaching 1966 3.Krathwohl D;Bloom B;Masia B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handbook II,affective domain 4.Kurtz R;Warry J Caring ethic:More human kindness,the care of nursing science[外文期刊] 1964(01) 5.Peters T;Waterman R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1982 6.Kluckhohn C Values and value-orientation in the theory of action:An exploration in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1951 7.Rokeach M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8.Schank MJ;Weis D Study of values of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 and graduate nurses from a secular and a nonsecular program[外文期刊] 1989(01) 9.Schwartz S H;Bilsky W Toward a univers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human values[外文期刊] 1987 10.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olleges of Nursing Essentials for baccalaureate Nursing 1998 11.Schank MJ;Weis D Exploring commonality of professional values among nurse educators in the U.S.and England 2000(01) 12.Mary Jane Shank;Darlene Weis Service and education share responsibility for nurse's value development 2001(05) 13.Elfrink V;Lutz 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essential values:National study of faculty perceptions,practices,and plans[外文期刊] 1991 14.梁玉慧提高招聘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做法[期刊论文]-实用医药杂志 2003(09) 15.王美荣;庄玉芝护理文化在护理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期刊论文]-工企医刊 2004(05) 16.高玉芳护理理念的制定[期刊论文]-现代护理 2002(10) 17.杨支兰;李秋萍护理专业价值观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护理研究 2006(03) 18.Weis D;Schank MJ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professional nursingvalues[外文期刊] 2000(02) 19.Schank MJ;Weis D A study of values of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 and graduate nurses from a secular and a nonsecular program[外文期刊] 1989(01) 20.Kelly B The professional values of English nursing undergraduates[外文期刊] 1991(07) 21.Martin P;Yarbrough S;Alfred D Professional values held by baccalaureate and associate degree nursing students[外文期刊] 2003(03) 22.关其英护理人员心身衰竭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期刊论文]-现代护理 2004(12) 23.赵曙光;李晓予用理念指导护理实践、从实践中升华护理理念[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06) 24.张利霞护理管理者领导行为和方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期刊论文]-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04)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绩效管理对于处于成熟期企业而言尤其重要,没有有效地绩效管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得不到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就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最终将被市场淘汰。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从绩效管理思想的起源、绩效管理的概念,以及绩效管理系统三个方面,对绩效管理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综述。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关键词】绩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模型经济竞争文献综述 对于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下我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绩效管理在一个组织中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整个组织的绩效;二是指个人的绩效。对于绩效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最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从工作结果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二是从工作行为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因此我们主张应当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所谓绩效,就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其中工作业绩就是指工作的结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工作的行为。 一、参考文献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2003年陈瑜编写的《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与设计》中以是以DT公司为研究对象。DT公司是一家由研究所转制形成的高科技上

市公司,本文的作者作为D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同业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指导并实施了公司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支撑了公司业绩的高速成长。作者所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以对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为主线,针对DT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在对企业现有的职位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估并据此建立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分为部门、干部和员工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并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进行研究,构建了企业的基础激励框架。本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理论、技术与方法,根据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成功建立了适合于DT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并对体系的推行和实施进行了研究,为高科技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7年杨建奎编写的《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背景下,企业经营目标已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提升企业价值转变。经营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不仅是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企业实施价值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绩效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具体体现。从而对影响企业价值的三大策略,即价值源泉、价值动力和价值形象进行了系统剖析,归纳出影响这些策略的驱动因素,进而应用价值战略的思想构建了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同时,在评价模型中嵌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使模型更加完善和体现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特征。以经营绩效评价模型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主体对价值的判断为依据,以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和

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述评

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述评 陈坚连榕 2012-8-14 14:56:54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1期【内容提要】代际工作价值观的发展归结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对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契合了当前工作场所员工代际差异和冲突的研究趋势,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把握特定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这类研究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划分“代”的主要标准,以社会文化属性作为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目前,多数西方的代际工作价值观研究发现,西方国家的员工在工作中心化、利他观、内在工作价值观和外在工作价值观等方面呈现不同的发展规律。而我国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其发展趋势必然呈现不一样的特点。为此,下一步的研究应在严格区别社会文化独特性的前提下,采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和“代”的划分标准,重点研究工作价值观的“代单位”发展规律,并拓展研究内容深度,特别是加强中国本土化研究力度,这对于中国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代代际工作价值观横断面研究设计时滞研究设计本土化 1引言 国外学者关于代际问题的研究兴趣,出现于上世纪中期,涉及的领域包括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人口学、经济学等。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社会“X一代”进入社会后,关于员工代际差异、冲突与管理的话题就成为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心理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不过十多年时间,仍有很多尚待澄清和继续探讨的问题。在我国,伴随着“80”后一代进入工作场所,作为新生代的他们与其他世代员工的矛盾与冲突逐步呈现,给人力资源

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如何看待和管理这一代人,成为了中国管理层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相较国外对于工作场代际问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而言,国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代际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价值观又是社会文化的核心因素,因此与工作有关的代际工作价值观问题便成为国外管理学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首选领域。 工作价值观的定义最早是由Super提出来的,指的是个体所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表达,是个体的内在需要及其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与属性。由于它影响着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以及工作群体和组织的行为(霍娜,李超平,2009),因此是人力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变量。目前西方国家有关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在数量与成果上都较为丰富。鉴于国内尚无相关的研究综述,本文将重点对其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为后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2代的定义与特征 西方代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形态,代理论是形成于20世纪。不论最初确立,还是进一步发展,代理论得益于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促进与推动(沈杰,2010)。20世纪30年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2000)发表的“代问题”一文,至今仍被视为是关于代问题的原创性理论研究。曼海姆认为,“代”具有生物与社会文化这两重属性。首先,“代”是基于生死的生理节奏。其次,“代”现象有社会文化特征,即因为面临着基本相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与环境,处于同一年龄层的人才会有基本相同的需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行为习惯。

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概述

任正非: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录音稿) -------------------------------------------------------------------------------------------------------- 编者按:2005年4月28日,中共广东省委中心组进行“广东学习论坛”第十六期报告会,邀请深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作了“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的专题报告。广东省委中心组现将报告录音整理成文字稿在南方网理论频道中心组学习板块 公布,供学习参考。 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深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 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蕴涵着华为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制造最大价值。战略是四个方面:1、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进展的原动力。2、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底,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盈

利能力。3、持续治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4、与友商共同进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制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下面我围绕华为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讲讲我们公司是如何样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以及我们是如何围绕愿景、使命和战略对内对外进行治理和服务的。 一、华为公司的愿景 在车轮发明前,人们要紧靠步行进行交流,靠声音进行转播,那时候谈不上什么经济。在车轮发明后,人们学会利用车和马进行交流,诞生了方圆五、六十公里的小区域经济,产生了小农经济的集市贸易,使封建成为可能。在火车、轮船发明后,产生了工业经济,由于金融的载体作用以及产品的远距离运输,使资本主义成为可能。在航空器发明后,工业经济加速进展,到上世纪70年代末达到了高峰。那时的经济是以核心制造为中心的工业经济,经济的附加值要紧在产品的制造上,由于那时是供不应求的经济,谁能生产出来谁就能够卖出去。那时,日本、德国的经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动态 莱文森(1976)指出多数正在运用的绩效管理系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尼科尔斯(1991)认为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依赖于一下四个原则:必须设定目标、目标必须为管理者和员工双方所认同、测量员工是否成功达到目标的吃点必须被清晰地表述出来、目标本身应该能灵活反应经济和工作场所环境的变化。员工应该把管理者不仅当作评价者,更应当成指导者,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詹思金(1991)提出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应该是组织整体文化的变化,包括指导、反馈、薪酬和晋升决定以及法律上的阐述。这其实已经包括了当代绩效管理系统理论的大部分内容。 施潘根贝格(1992)认为传统的绩效考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通常与组织中的其他背景因素相脱离,如组织目标和战略、组织文化、管理者的承诺和支持等。而这些背景因素对于成功地实施绩效考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传统的绩效考核对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作用非常有限,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作用也不大,所以导致了绩效管理系统的发展。 帕门特(2000)指出应该把传统的绩效考核的目的转移到提高员工效率上来。传统的绩效考核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由于考核的主观性,考核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许多管理者当面对员工评价甚高,但私下里却想解雇他们。太过注重考核的过程和形式,不注重考核的价值,对组织和员工的作用不大等等。 范德瑞(2001)之处应该用绩效管理系统代替每年的绩效考核。考核的废止仅仅只是绩效管理的开端。所以我们可以得知,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但绩效管理决不等于绩效考核。 (二)国内研究动态 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和咨询公司在研究绩效管理,并且不少专家和咨询公司也在为企业提供绩效管理建设的咨询服务,但总体上看,国内绩效管理理论绝大多数都是沿用的西方绩效管理理论。为加强管理,提高业绩,有些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绩效考评体系,员工和企业的绩效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运转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不多,大多只和目标及薪酬挂钩,却与晋升和员工发展脱节,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更无从谈及。不少企业正在尝试建立绩效考评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系统的知识,不知从何处着手。 岳玲(2010)认为管理控制是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绩效管理是企业实施管理控制的一种手段,以管理控制的角度分析绩效管理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在研究上是一种创新,也将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组织工作方式以及对人性假设认识的变化,管理控制的基本思想经历了从简单控制、结构控制到协和控制的演变,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李桂英(2011)认为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在我国具体的的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却存在了诸多问题,导致绩效管理往往只存在于形式。她指出我国企业要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应该抓住几个关键:转变观念,打好基础,抓住轴心,完善考核制度,构建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氛围。 黄蓉(2010)认为职工的绩效评价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绩效工资的高低,进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要做出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价,管理者必须与职工进行有效的绩效沟通,掌握绩效沟通的方法,以此来提高用人单位的绩效管理水平。 梁新波(2010)认为绩效管理包括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反馈与辅导改进、绩效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等。这四个环节组成了一个循环系统,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这

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班级人力资源管理11(2)班 姓名朱进炎 学号2011326690225 指导老师倪旭东 2013年11月10 日

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引言 组织文化被认为是影响员工组织行为的一个深层次的变量,对组织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组织文化这种无形因素可能会对员工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绩效产生有形的影响。 现今人们对绩效的理解已经从经济价值发展到社会价值;从注重“短时绩效”发展到注重“未来绩效”。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的充分发展所带来人们消费层次的提高,组织文化建设在以经济方面的绩效为中心的同时,也明白了长期的绩效的重要性,即对社会价值的引导,并以此为企业获得长远的利益和持续的发展。本文通过阅读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组织文化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组织文化的内涵;第二部分论述组织文化与企业工作绩效,分别从组织文化匹配性与组织文化认同度对员工的态度与行为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论述组织文化与企业社会绩效;而第四部分则是对于此次文献综述的个人总结。 一.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伴随着管理理论和相关学科,它是组织战略性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对组织管理过程中包括文化价值和心理因素等在内的非结构因素的一种整合,并使之成为一个组织或企业独具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这种文化的力量能够影响成员的行动和组织的功能,且不用直接的和强加的控制。作为一种利用文化手段建立的全新管理模式,它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影响着企业绩效的方方面面,适合的组织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组织承诺、改善决策、更高效地管理组织等,在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等方面更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1.国内外学者对组织文化的理解 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俗、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组织正式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 国内学者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

关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对企业职工和管理人员工作价值观人口学特征的问卷调查现实:员工工作价值观与性别、年龄、职位和受教育程度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并且员工工作价值观水平随年龄、职位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这一结论表明:企业应根据员工新时期工作价值观极其个体差异调整以往管理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个体差异、因素分析、企业管理 一、工作价值观的基本论述 工作价值观是西方国家近20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但有很深的渊源。自马克思·韦伯(Max Weber,1930)和理查德·托尼(Richard Tawney ,1926)的著作发表以来,工作价值观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Weber曾在其组织理论中提出,人的信仰、传统习惯和道德观念等思想因素也是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内在驱力,并冠以“传统的权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组织手段。我国传统哲学也主张从工作价值观的角度来进行管理,例如儒家思想极力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崇尚绝对忠诚与服从的品德,提倡克己敬业等,可以视为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工作价值观。现代西方工作价值观研究大致可分为三大分支:结构研究、相关研究和文化差异。 工作价值观是与工作有关的目标,是个人内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性或属性,可以代表一个人想从工作中获得其渴望的东西。因此工作价值观指的是个人对一般工作的态度,而非对某一特定工作的态度,且是通过社会化过程逐渐积累而成的(Wollack,1971)。另外国内学者吴聪贤(1983)将工作价值观定义为“员工针对某一特定工作所反映的价值倾向、工作所具有的意义,以及工作中所关系的规范、道德伦理与行为准则”。由此可知,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于工作价值观的定义,仍难以界定。 工作价值观,是要在管理工作中通过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去引导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向积极、健康的方向转变,改善员工的心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认的工作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即核心工作价值观、辅助核心工作价值观、全面(且不断完善)的工作价值观,具体又指对工作的认识、明示好的标准和不好的表现、对错误的处理原则。 二、影响工作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影响工作价值观的因素很多,像员工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位等。另一方面,工作本身的性质、年薪等,也会对工作价值观产生影响。学者Jan 与Romie(2004)更进一步指出,工作价值观也会受到经济变动的影响,在经济衰退时,员工对于马斯洛层次理论的较低需求会提升,但较高需求反而会下降。 以性别来说,性别与工作价值观呈显著相关关系,女性较男性的工作投入为低。性别是工作价值观的区分变量。男性较女性偏重于外在价值,重视名利和社会地位的工作;女性职工偏重于内在价值,较重视人际互动,安全感和工作条件。因为男女两性在传统文化上有不同的认同,通常女性性别社会化角色造成工作投入比男性低。此外,女性双重角色的负荷也造成较低的工作投入。研究发现女性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摘要: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 关键字:绩效绩效考核绩效管理 1 简述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企业来讲,企业的目标是分解到了各个业务单元的目标以及各个职位上的每个工作者的目标,而个人目标的达成构成了业务单元目标的达成,企业的整体目标是由各个业务单元的绩效来支持的,也就是由每个员工的绩效来支持的。是否存在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绩效考核在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是改善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评价与激励员工,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考核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员工主要途径之一。绩效考核做得好,可以从多方面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反之企业管理就会出现混乱,造成无序发展,因此,绩效考核就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中心工作之一。 2.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绩效考核是“舶来品“,最早是在外国过引进,而外国现在的考核更多的是一种定性化,因为在经历了200多年工业化之后,西方管理已经非常标准化,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就是清晰、混沌、再清晰、再混沌的过程。所以西方的考核注重了定性化。但是由于我国的工业文明刚刚开始,管理水平较低,尚没有经历清晰的发展过程,而管理对象的素质也较低,还没有达到自发自动的程度所以采用定量化的考核制度。在我国,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1)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非科学性主要表现为考核目的的不明确,有时甚至是为了考核而考核;(2)绩效考核基准模糊化;(3)绩效考核角度的单一,往往是上级对下属进行审查或考核;(4) 对绩效考核体系理解的发散性;(5)考核过程的形式化,没有真正利用绩效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6)考核结果无反馈,考核结果无反馈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考核者主观上和客观上不愿将考核结果及其对考核结果的解释反馈给被考核者,;第二种是指考核者无意识或无能力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7)考核者态度的极端化,出现过松或者过严;(8) 业绩考核方法的选择不当,员工比较评价法、行为对照表法、关键事件法、等级鉴定法、目标管理评价法等方法运用不当;(9)考核者心理、行为上的错

工作价值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工作价值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通过整合国内外对工作价值观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从理论、结构、研究工具、实验研究等方面对工作价值观进行综合的评价,并针对这些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职业跨文化差异 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员工多元化问题渐渐凸现,学者们开始关注价值观对工作行为的影响,工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理论 针对于工作价值观的理论,主要是国外的研究,国内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内对工作价值观的理论应用,多是根据国外理论进行探讨,或者在国外研究者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对于工作价值观的理解。国外的理论研究也多是贯穿于人的职业之中,作为影响个体职业的一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或者是把价值观作为人生价值观的一个方面进行论述,没有单独的理论体系。 (1)金兹伯格的理论将职业分为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相对应的年龄,在每个年龄段根据其价值观和对职业的需要进行划分。在他的理论中,将工作价值观按阶段划分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且界限分明,容易理解。而且他系统的概括了各个年龄段对工作的理解,将其贯穿到童年时代,与人生的阶段相联系。但同时其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1)忽视了工作价值观的连续性,忽略了前一阶段的工作价值观对后一阶段的影响。2)忽视了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前期积累的基础。3)他的工作价值观的阶段理论仅仅将工作价值观延伸到青年期,并没有对其后的人生阶段进行论述,工作应该是贯穿于人得一生的,即使在老年期,工作也会影响其生活,并且老年期对工作价值观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并且进一步的去影响其下一代的工作与生活。因此,毕生发展的工作价值观理论将会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 (2)Hoppock的职业选择理论指出职业选择与需要紧密相关。他的理论过于简单,而且其理论仅仅适用于职业的选择,并没有将其贯穿到工作之中。工作价值观不仅影响其职业

文献综述青少年自杀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文献综述青少年自杀现象 的社会学分析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中国青少年自杀现象的社会学分析The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adolescent suicide phenomenon XXXXXXXXXXXXXXX 【摘要】自杀,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就出现的问题。WHO的统计结果表明,自杀死亡高居人类意外死亡的榜首,每年世界上有逾百万的人自杀身亡,也就是说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死亡,每3秒有一人自杀未遂。而在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我国每年约有25至30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位居青少年的死因首位。国内一项关于中学生自行报告压抑和自杀意念比例及严重程度的调查显示:有1/3的中学生受严重的压抑症状所苦,16%的承认有自杀意念,9%的承认确实尝试过自杀。很大程度上,自杀并不仅是单纯的个体行为。将自杀现象放到社会学的背景中,就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成为一个公共议题。 【关键词】青少年自杀社会学 一、引言 近年青少年自杀的报道屡见报端,因思维方式、情感模式、价值观念、社会压力的加大,导致青少年自杀、自残现象不断发生,其中影响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并付诸行动的影响因素多与青少年的自身心理因素有关,但更不能忽视其背后的社会学原因。在青少年自杀队伍中,每增加一人,就不止一人在遭受生死离别的折磨。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三十年来,青少年的自杀对于一个家庭相当于一次毁灭,其灾难性影响是巨大的。 二、研究现状 自杀指本人自愿或被迫结束自己生硬的一种手段。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现象,认为当个体同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生障碍或产生离异时,便发生自杀现象。自杀反映个人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成都理工大学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报告

核的方法,根据考核结果的优劣,实施奖励与升降。考核制度的实行,充分地调动了英国文官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政府的廉洁与效能。英国文官考核制度的成功实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和榜样。此后,其他国家纷纷借鉴与效仿,形成各种各样的文官考核制度。文官制度的成功实施,使得有些企业开始借鉴这种做法,在企业内部实行绩效考核,试图通过考核对员工的表现和实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也要了解组织成员的能力和工作适应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任用与升降等实施的基础与依据。 三绩效考核的原则和作用 (三)绩效考核的原则 1.公平原则;公平即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全面、真实的考察和评价被考评者。 2.严格原则;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严格地考核制度、科学的考核程序与方法。 3.单头考评原则;对各级员工的考评,必须由直接上司进行。 4.结果公开原则;一方面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利于改进绩效;另一方面有助于防止绩效中出现的偏差。 5.结合奖惩原则;根据考核结果,奖罚分明,达到激励的作用。 6.客观考评原则;考评一定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其次是要把被考评者与既定标准进行比较,保证考评的客观性; 7.反馈的原则;考评的结果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 8.差别的原则;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员工上进心。 (二) 绩效考核的作用 在《如何面对绩效考核》一书中提到,绩效考核的作用有三方面:改进绩效、管理薪酬和总结自我。刘大卫也强调了绩效考核与员工薪酬的联系,以及绩效考核对于确定员工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量、自我评估以及未来的计划都具有实际的意义。在郝红和姜洋注编的《绩效管理》一书中,对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有如下总结:1.为员工薪酬调整和绩效工资分配提供依据;2.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3.让员工了解企业对自己的工作效果的评价;4.为上级和员工之间提供沟通的有效渠道;5.让员工知道企业对自己的工作的标准和要求;6.管理者及时获取员工的工作信息。在《绩效考核与管理》中,作者将绩效考核的用途概述为如下八个方面:1.任用员工;2.知晓期望;3.报酬的依据;4.晋升的依据;5.知晓差距;6.发掘潜力;7.增加沟通;8.为HRP(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四绩效考核的流程及绩效考核的误区 (一)常见的绩效考核的程序 1.领导要求考核; 2.人力资源部制定考核方案; 3.员工个人总结 4.上级主管给下级员工打分; 5.兑现红包;

浅谈新形势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浅谈新形势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梁启超就在《少年中国说》里面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形成,指导他们对生活中的价值评判和追逐取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一、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主观方面: 个人生活经验缺乏,社会阅历较浅。成长期的青少年,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缺乏对世情国情、社情民意的深入了解和亲身感受,缺乏真实社会生活实践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人与人不同的价值观,显得有些迷茫甚至手足无措。 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导致价值观不稳定,可塑性较强。青少年阶段大多数为在校学生,这是一批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思维情感变化较大的人群,因此价值观也存在很大的被动性和波动性。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青少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心理负担和思想负担也越来越大。对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事物,吸收快,效应强,可塑性较高。这和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提出的“一打婴儿”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充分说明了可塑性对于一个人的重大影响。 客观方面: 主要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思想价值形成;而学校是他们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场地,师资力量、同学关系、校园文化等都直接关系着他们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塑造,以及观念的形成。这里我想重点说的是社会,尤其是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影响着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网络信息膨胀,势必会有些许封建迷信的歪理邪说、对党不满、崇尚西方的不良信息充斥在青少年眼前,这势必会淡化青少年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倾斜,从而导致青少年价值观的困惑甚至异化。 二、当前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成长期的迷茫性。成长都是伴随着阵痛——有多少突破和进步,就有多少汗水和艰辛。破茧成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