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 温里剂 - 安徽中医药高专

第六章 温里剂 - 安徽中医药高专

第六章 温里剂 - 安徽中医药高专
第六章 温里剂 - 安徽中医药高专

第十一章温里剂

目的要求

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参附汤。

概说

一、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立法原则]

二、分类及适应范围:温里剂适用于里虚寒证。其成因有因素体阳虚,寒从内生者;有因外寒直中三阴,深入脏腑者;有因表寒证治疗不当,寒邪乘虚入里者;有因服药寒凉大过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者。所以本章方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大类。

三、配伍原则:

1.辛温辛热为主,温阳助火,散寒驱除。

2.甘温益气药为辅,使阳有所统。

3.少佐甘寒酸收,适当养阴,使阴阳相配互相维系。

4.注意反佐,配伍寒药,以除寒邪格拒之势,或热药凉服。

四、注意事项:

1.辨别寒证所在部位,属于何脏腑,才能有的放矢。

2.辨明寒热真假,勿被假象迷惑举例。

3.要注意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4.反佐法的应用,少佐寒凉之品或热药冷服,以防寒热格拒。

5.多汗者忌姜,姜能散也;失血者忌桂,桂动血也;气短气怯忌保合丸以其能耗气也。

6.素体阴虚,或失血病证,不可过剂,中病即止,以免辛热之品劫阴动血。

第一节温中祛寒剂

温中祛寒剂主治中焦虚寒证。脾胃属土,位居中州,主运化而司升降。

症状若脾胃阳气虚弱,则运化无权,升降失职,势必导致寒湿内生,出现脘腹胀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吞酸吐涎,恶心呕吐,或腹痛不利,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等症。

药物常用温中散寒药如干姜、吴茱萸等配伍益气健脾药如人参、白术、饴糖等组成方剂。

代表方剂: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

理中丸《伤寒论》

〖方源〗《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

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组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各9g]

〖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味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冷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中焦虚寒所致者。

〖病机与治法〗

┌升降失职吐、利、满、痛┐

│(冷、喜温、喜按)│

│┌吐衄、便血、崩漏│

中焦虚寒┤统摄失权┤├舌淡、苔白、│└喜唾流涎脉沉迟或沉细。│

││

└土不荣木-抽搐、目睛上视(小儿慢惊风)┘

治法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方解?

方中干姜温中祛寒,和胃止呕为君药。人参补中益气为臣药。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并为佐使。

君干姜──辛热,温中散寒

臣人参──补脾益气

佐白术──健脾燥湿

使甘草──益气补中扶正以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1。本方是一首温补方剂,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所致之证。除见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为证治要点。

2.若虚寒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增助阳祛寒之力;兼气滞停饮,可加枳实、茯苓以理气化饮。原书在方后尚有加减用法,如脐上筑动,为下焦肾寒上犯,去白术,加肉桂以平降冲逆;吐多者,去白术之壅滞,加生姜降逆和胃;利多者,仍用白术,意在健脾止泻;心悸者,为寒湿凌心,加茯苓以利湿宁心;渴欲得水,为脾不化湿,津液不布,加重白术用量,意在助脾运化。

3.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均可应用。

?注意事项?方中药性偏于温燥,故对外感发热或阴虚者忌用。

〖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文献摘要?《医方考》:“太阴者,脾也,自利渴者为热,不渴者为寒。脾喜温而恶寒,寒多故令呕。寒者,肃杀之气,故令腹痛。便溏者,后便如鸭之溏,亦是虚寒所致。霍乱者,邪在中焦,令人上吐下泻,手足挥霍而目缭乱也。霍乱有阴阳二证,此则由寒而致故耳。病因于寒,故用干姜之温;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之补。”

临床报道:用理中丸作汤剂治疗脾阳虚多涎症42例,病程最短者20天,最长者3年。吐涎日久,纳差,便溏者,加砂仁、鸡内金。每日1剂,结果治愈40例,好转2例(广西中医药,1992;2∶15)。

实验研究:通过小鼠耐寒实验,结果表明,理中丸加附子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对家兔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比较复杂,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所致的回肠运动,抑制乙酰胆碱所致的回肠痉挛(中成药,1990;5∶25)。

〖附方一〗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锉、干姜炮、甘草炙,锉、黑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各9g)

用法:为细末,炼蜜和,一两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煎及七分,稍热服,食前。小儿分二三服,大小以意加减。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脘腹疼痛,霍乱吐利转筋等。

小建中汤《金匮要略》

?方源?《伤寒论》105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血痹虚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黄疸病》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以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妇人杂病》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组成〗芍药六两,酒炒 [18g] 桂枝三两,去皮 [9g] 炙甘草二两 [6g] 生姜切,三两 [9g] 大枣十二枚擘 [4枚] 饴糖一升 [30g]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证。腹中时痛,喜温欲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虚劳而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

〖病机与治法〗

虚劳里急——中焦虚寒化源不足—致

1.虚寒腹痛腹中时痛、喜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弦细而缓。

2。虚劳心悸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苍白无华,四肢不温

3。阳虚发热──手足烦热、口燥咽干,但喜热饮,四肢酸楚

治法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方解?方中重用甘温质润的饴糖为君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通阳气;芍药和营益阴并为臣药。炙甘草甘温益气,既助饴糖、桂枝益气温中,又合芍药配甘化阴而益肝滋脾为佐药。生姜温胃,大枣补脾,调和营卫为使药

┌温中补虚┐

君饴糖┤│

└和里缓急│

├养营益血缓急止痛

┌益阴养血和营│

┌芍药┤│

│└缓急止痛┘

臣┤

└桂枝温阳祛虚寒

┌助饴糖、桂枝养阳,温中缓急

佐炙甘草┤

└又合芍药酸肝化阴,柔肝益脾和营

┌生姜──温胃┐

使┤├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调营卫

└大枣──补脾┘

?临床应用?1.本方以温中补虚缓急为主,并可调和阴阳,柔肝理脾,故临床以腹痛喜温喜按,心悸,发热,而见面色无华、舌质淡,脉沉弱或细弦为证治要点。

2.若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属虚黄者,去饴糖,加人参、黄芪、当归以补养气血。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虚阴阳不和者,可加减用之。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忌用。

2.呕家不宜用,恐甜助呕。

3.吐蛔者不可用,因蛔得甘则逆上。

4.中满不可用,因甘能填实助满。

?方歌?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文献摘要?《伤寒明理论》:“脾者,土也,应中央,处四藏之中,为中州,治中焦,生育荣卫,通行津液。一有不调,则荣卫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汤温建中藏,是以建中名焉。胶饴味甘温,甘草味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建脾者,必以甘为主,故以胶饴为(君),甘草为(臣)。桂辛热,辛,散也,润也,荣卫不足,润而散之。芍药味酸微寒,酸,收也,泄也,津液不逮,收而行之;是以桂、芍药为佐。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黄帝针经》曰:…荣出中焦,卫出上焦?是矣。卫为阳,不足者益之,必以辛;荣为阴,不足者补之,必以甘;辛甘相合,脾胃健而荣卫通,是以姜枣为(使)。或谓桂枝汤解表而芍药数少,建中汤温里而芍药数多。殊不知二者远近之制,皮肤之邪为近,则制小其服也,桂枝汤芍药佐桂枝同用散,非与建中同体尔。心腹之邪为远,则制大其服也,建中汤芍药佐胶饴以健脾,非与桂枝同用尔。《内经》曰:…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此之谓也。”

〖附方一〗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组成:即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9g)

用法:同小建中汤

功效: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方歌:黄芪建中补不足,表虚身痛效无过。

〖附方二〗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组成:小建中汤加当归四两(12g)

用法:同小建中汤。

功效:温补气血,缓急止痛。

主治:产后腹痛。产后虚羸,腹中痛不止,吸吸少气,或小腹拘急,痛引腹痛,不能饮食。

吴茱萸汤《伤寒论》

?方源?《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组成〗吴茱萸一升,汤洗[9g] 人参三两[各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生姜切,六两[18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虚寒呕吐。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病机与治法〗

┌脾胃虚寒:食入欲呕,伴畏寒喜热,胸膈满闷┐

│或胃脘痛吞酸嘈杂。│胃中虚寒

虚寒呕吐┤肝寒犯胃:干呕吐涎沫,巅顶头痛。├

││浊阴上逆

└少阴寒水犯胃: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方解?

┌降逆止呕┐

││┌温中降逆,

君吴茱萸┤中温脾胃,开郁化滞││

│├┤止呕作用

└下暖肝肾。││

└大大加强。

臣生姜(量重)──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佐人参──大补元气、益阴生津、安神

┌大枣┐┌助人参益气健脾

使┤├┤

└甘平┘└伍生姜调和脾胃

四药相伍,共奏温中补虚,消阴扶阳,降逆止呕之功,使阴寒去,逆气平,而诸证自除。

?临床应用?1.本方为中焦虚寒,浊阴上逆之证而设,除口不渴,四肢欠温等里寒表现外,应以呕吐,或干呕吐涎沫,舌淡苔滑,脉细、迟或弦细为证治要点。 2.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中焦虚寒者,可用本方加减。

?注意事项?1.对郁热胃痛,热性吞酸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等,均应忌用。2.用药即吐者,热药冷服。

3.使用本方时还当注意呕吐吞酸有寒热之异,临证必须以呕吐涎沫、舌质不红,

苔白滑,脉细迟或弦细不数为据。

〖方歌〗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文献摘要〗《金镜内台方议》:“干呕,吐涎沫,头痛,厥阴之寒气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气内盛也;烦躁欲死者,阳气内争也。食谷欲呕者,胃寒不受也。此以三者之症,共用此方者,以吴茱萸能下三阴之逆气为君,生姜能散气为臣,人参、大枣之甘缓,能和调诸气者也,故用之为佐使,以安其中也。”

临床报道:用吴茱萸汤加桂枝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22例,伴恶寒,四肢不温者,加炮附子;呕多加法半夏;气虚加黄芪,每日1剂,一般服3剂即可改善症状,结果:痊愈20例,好转2例(新中医,1990;4∶18)。

第二节回阳救逆剂

回阳救逆剂是以大辛大热,能破阴逐寒,回阳救逆之品为主组成,具有破阴逐寒,回阳救逆作用,用以治疗阴盛阳衰,亡阳虚脱之证的一类方剂。主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甚至阴盛格阳或戴阳等证。

症见四肢厥逆,精神萎靡,恶寒踡卧,下利清谷,甚则大汗淋漓,脉微细或脉微欲绝等,此时非用大剂温热药以回阳救逆不可。

药物常用附子、干姜、肉桂等为主组成方剂,若出现亡阳气脱者,又须与补气之人参配伍;若阳气衰微,阴盛逼阳,阳浮于上或格阳于外,须少佐寒凉之品,以为反佐;或采用冷服法,亦可防邪盛拒药。

代表方剂四逆汤参附汤

四逆汤《伤寒论》

〖方源〗《伤寒论》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88)

即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389)

〖组成〗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5g] 干姜一两半[9g] 甘草炙,二两[6g]

〖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病因病理]

〖病机与治法〗

寒邪入里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生化五脏六腑─→周身虚寒,恶寒踡卧。

清阳实四肢,阳气不得温养─→四肢厥冷

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釜底无薪”,故其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呕吐不渴,腹痛下利。

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虚,神失所养─→神衰欲寐

阳虚脉气鼓动乏力─→脉沉细而微,舌苔而滑。为太阳病误汗亡阳。

?方解?方中以大辛大热的附子为君,温壮阳气,为回阳救逆的第一要药。干姜温中散寒,助附子温通阳气为臣药。炙甘草益气温,缓和药性为佐药。

君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助阳散寒

臣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

佐使炙甘草┤制附子毒性。

└伍干姜温健脾阳

?临床应用?1 .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除四肢厥冷外,应以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微为证治要点。

2.现代常用本方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见休克,属亡阳虚脱者的急救方剂。

本方可用于治疗心肌梗塞,心衰,急性病大汗出而致虚脱者。

?注意事项?1.真热假寒者忌用。

2.热厥及阳郁厥逆之证,禁用。

3.服药呕吐者,可采用冷服法。

〖方歌〗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文献摘要?《医方论》:“四逆汤为四肢厥冷而设,仲景立此方以治伤寒之少阴病。若太阴之腹痛下利,完谷不化;厥阴之恶寒不汗,四肢厥冷者亦宜之。盖阴惨之气深入于里,真阳几微欲脱,非此纯阳之品,不足以破阴气而发阳光;又恐姜、附之性过于燥烈,反伤上焦,故倍用甘草以缓之。立方之法,尽美尽善,……四逆者,必手冷过肘,足冷过膝,脉沉细无力,腹痛下利等象皆备,方可用之,否则不可轻投。”

实验研究:用小鼠热板法测定不同时程痛阈,发现四逆汤的镇痛效应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镇痛效应半衰期为6.84小时。又用ED50测定四逆汤抗大鼠蛋清性关节肿效应,推算得药物抗炎成分在大鼠体内6小时存留率是0.69,抗炎药效半衰期为11.35小时(中国中药杂志,1992;2:104)

〖附方〗参附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四钱(12g)、附子炮,去皮,三钱(9g)

用法:水煎服。阳气脱陷者倍用。

功效:益气回阳。

主治:阳气暴脱。手足逆冷,头晕气短,汗出脉微。

方歌:又有参附合为剂,回阳救脱挽危亡

第三节温经散寒剂

温经散寒剂是以辛散温通药与养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通经脉,祛除寒邪作用,以治疗寒侵经脉之证的一类方剂。

症状由于阳气不足,经脉受寒,血行不畅或气机郁滞,故手足厥寒,肢体麻木或痹痛,或发阴疽。此类疾病多系阳气不足,阴血内弱,寒滞经脉所致。

药物故本类方剂配伍特点是辛温散寒与温养气血药合用。主要药如桂枝、细辛和当归、白芍、黄芪、熟地等。

代表方如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等。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方源〗《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释名〗以本方主药当归及主治症血虚寒客之四肢厥逆而命名。

〖组成〗当归三两[12g] 桂枝三两,去皮[9g] 细辛三两[3g] 芍药三两[9g] 甘草二两,炙[6g]通草二两[6g] 大枣二十五枚擘[8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口不渴,或腰、股、腿、足疼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1)阳气不足,营血亏虚,寒侵经脉。症见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沉细。(2)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

〖病机与治法〗

┌血虚不营-唇甲、舌淡白手足肌肤麻木不仁┐

血虚寒厥┤├脉细欲绝或沉细└寒凝血滞四肢厥冷,手、足、腰、股│

或小腹冷痛,口不渴┘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方解〗方中当归养血活血,温通经脉为君药。桂枝宣通阳气,温通经脉;芍药和营养血为臣药。佐经细辛温经散寒;通草通利经脉,兼制桂、辛温燥之性。甘草、大枣益气养血,调和诸药为使药。

┌当归──补血和血,为温补肝经要药。

君┤

└桂枝──温经通脉,温经散寒。

┌与当归相合,补益营血。

┌白芍──养血和营┤

│└与桂枝相伍,内和气血。

臣┤

└细辛──助桂枝温经散寒。

佐通草──通利血脉。

使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调和诸药,重用大枣,助归、芍补血,防桂、辛之燥太过,免伤阴血。

诸药合用,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共奏温经通脉之功效,体阴血充,客寒除,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而脉亦复

〖临床应用〗]1。本方为素体血虚,寒凝经脉所致之证而设。以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舌淡为证治要点。

2.治疗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可酌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加吴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证内有久寒,兼有水饮呕逆者;亦可用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酌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气止痛;可用治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加减运用。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下肢麻痹、中风后遗症等属血虚寒凝者,可用本方。

〖方歌〗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

血虚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

?文献摘要?《古今名医方论》柯韵柏:“此厥阴初伤于寒,发散表寒之剂。凡厥阴伤寒,则脉微而厥,以厥阴为两阴之交尽,又名阴之绝阳,伤于寒,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然相火寄于厥阴之脏,经虽寒而脏不寒,故先厥者后必发热,所以伤寒初起,见其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不得遽认为虚寒而用姜、附耳。此方取桂枝汤,君以当归者,厥阴主肝为血室也;倍加大枣者,肝苦急,甘以缓之,即小建中加饴法;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细辛甚辛,通三阴气血,外达于毫端,力比麻黄,用以代生姜,不欲其横散也,与麻黄汤不用同义;通草能通关节,用以开厥阴之阖。当归和芍药生血于中,大枣同甘草益气于里,桂枝得细辛而气血流经。缓中以调肝,则营气得至太阴,而脉自不绝;温表以逐邪,则卫气得行四末,而手足自温。不须参、苓之补,不用姜、附之峻,此厥阴四逆,与太、少不同治,仍不失辛甘发散之理,斯为厥阴伤寒表剂欤!”

临床报道:以当归四逆汤为基础方,并随症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23例,结果痊愈11例,好转6例,无效6例(中医年鉴,1986∶108)。

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方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一两(30g)肉桂一钱,去皮,研粉(3g)麻黄五分(2g)鹿角胶三钱(9g)白芥子二钱(6g)姜炭五分(2g)生甘草一钱(3g)〖用法〗水煎服。

〖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痠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病机与治法〗

┌局部温肿,皮色不变┐阳虚寒侵

│├寒凝血滞、┐

│痠痛不热┘痰浊内阻│

阴疽┤├阳虚血虚、寒凝痰滞│舌淡苔白,口不渴┐│

│├阳虚血弱┘

└脉沉细或迟细┘

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方解?

┌熟地(量重)──滋补阴血,填精益髓

君┤

└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

臣肉桂、姜炭──温阳散寒以通血脉

┌麻黄(量轻)──宣散在体表之寒凝

佐┤

└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湿

使生甘草──解毒而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1。本方为治疗阴疽的常用方剂。以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痠痛无热,脉迟细或沉细为证治要点。

2.如兼气虚不足,可加党参、黄芪等补气之品效果更佳。

3.用本方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等属血虚寒凝者。

〖注意事项〗1.本方中麻黄只起发越阳气作用,故用量较轻,熟地补血固本,用量宜重,运用时应注意麻黄与熟地之比例。

2.本方适用于阴疽,阳证忌用。[原文]

3.疮疡红肿热痛及阴虚有热者,或疽已溃破,不宜用本方。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

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文献摘要〗《外科症治全生集·阴疽治法》:“夫色之不明而散温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

临床报道:用阳和汤加当归、丹参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例,结果肢痛和跛行消失,皮温肤色正常,创面愈合者12例;症状减轻、创面经手术治愈者8例(中医年鉴,1985∶121)。

小结

温里剂共选主方7首。按其功效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类。

1.温中祛寒本类方剂主治中焦虚寒证。理中丸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亦常作汤剂用,是治中焦虚寒,腹痛吐利的代表方。凡因中焦虚寒所致的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胸痹等均可应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虚劳里急证,并用治虚劳心悸、虚劳发热等,是温建中脏之主方。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阳明、厥阴、少阴三经虚寒呕逆证。

2.回阳救逆本类方剂主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而致的四肢厥逆,阳气将亡之危证。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之主方,主治阴盛阳微,而见四肢厥逆,呕吐下利,脉微之证。

3.温经散寒温经散寒的方剂主治寒邪凝滞经脉之寒厥、血痹、阴疽等证。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但其寒在经脉,且兼血虚,与四逆汤之寒厥有别。

〖复习思考题〗

1.温里剂的定义、分类及其适应范围怎样,运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2.小建中汤与桂枝汤在立法、组成和作用方面,有何区别?

3.四逆汤的组成意义与主治怎样?如何变化运用?

4.当归四逆汤的立法、组成与主治证有何特点?与四逆汤证的病机有何区别?

中药学---第十四章 温里药

第十四章温里药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名祛寒药。 本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温经止痛,故可用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之意。个别药物尚能助阳、回阳,用以治疗虚寒证,亡阳证。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的不同而有多种效用。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外寒入侵,直中脾胃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主入肝经者,能暖肝散寒止痛,用治寒侵肝经的少腹痛、寒疝腹痛或厥阴头痛等;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脉,用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回阳救逆,用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使用温里药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若外寒已入里,表寒仍未解者,当与辛温解表药同用;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以行气活血药;寒湿内阻,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天气炎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禁用;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温里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镇痛、健胃、驱风、抗血栓形成、抗溃疡、抗腹泻、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缺氧、扩张血管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强心、抗休克、抗惊厥、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本类药物主要用治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支气管炎、疝气、休克等。 附子Fuzi 《神农本草经》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性能】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第六章 温里剂 - 安徽中医药高专

第十一章温里剂 目的要求 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参附汤。 概说 一、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立法原则] 二、分类及适应范围:温里剂适用于里虚寒证。其成因有因素体阳虚,寒从内生者;有因外寒直中三阴,深入脏腑者;有因表寒证治疗不当,寒邪乘虚入里者;有因服药寒凉大过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者。所以本章方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大类。 三、配伍原则: 1.辛温辛热为主,温阳助火,散寒驱除。 2.甘温益气药为辅,使阳有所统。 3.少佐甘寒酸收,适当养阴,使阴阳相配互相维系。 4.注意反佐,配伍寒药,以除寒邪格拒之势,或热药凉服。 四、注意事项: 1.辨别寒证所在部位,属于何脏腑,才能有的放矢。 2.辨明寒热真假,勿被假象迷惑举例。 3.要注意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4.反佐法的应用,少佐寒凉之品或热药冷服,以防寒热格拒。 5.多汗者忌姜,姜能散也;失血者忌桂,桂动血也;气短气怯忌保合丸以其能耗气也。 6.素体阴虚,或失血病证,不可过剂,中病即止,以免辛热之品劫阴动血。 第一节温中祛寒剂 温中祛寒剂主治中焦虚寒证。脾胃属土,位居中州,主运化而司升降。 症状若脾胃阳气虚弱,则运化无权,升降失职,势必导致寒湿内生,出现脘腹胀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吞酸吐涎,恶心呕吐,或腹痛不利,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等症。 药物常用温中散寒药如干姜、吴茱萸等配伍益气健脾药如人参、白术、饴糖等组成方剂。 代表方剂: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 理中丸《伤寒论》 〖方源〗《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

中医方剂学第六章习题教学文稿

中医方剂学第六章习 题

第六章温里剂 一.A型题(请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治证是() A.虚劳里急证 B.脾胃虚寒证 C.虚寒腹痛证 D.血虚寒厥证 E.血痹证2.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功效的方剂是() A.理中丸 B.小建中汤 C.桂枝汤 D.四君子汤 E.吴茱萸汤 3.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的方剂是() A.当归四逆汤 B.阳和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参附汤 E.四逆汤 3.阳和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熟地 B.鹿角胶 C.肉桂 D.麻黄 E.白芥子 4.组成中有桂枝.吴茱萸的方剂是() A.肾气丸 B.温经汤 C.桂枝茯苓丸 D.吴茱萸汤 E.小建中汤 5.主治虚劳里急腹痛的方剂是() A.理中丸 B.四逆汤 C.小建中汤 D.吴茱萸汤 E.参附汤 6.患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口不渴,脉沉微细。治疗当首选() A.参附汤 B.四逆散 C.四逆汤 D.当归四逆汤 E.理中丸 7.小建中汤配伍桂枝的意义是() A.解肌发表 B.温经散寒 C.温阳以化饮 D.温通血脉 E.温阳以散寒 8.具有温阳祛寒,益气健脾功用的方剂是() A.理中丸 B.附子理中丸 C.桂枝人参汤 D.吴茱萸汤 E.四逆汤

9.理中丸的功效是:( ) A.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B.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C.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D.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E.温中理气,燥湿除满 10.小建中汤和桂枝汤在组成上的区别在于小建中汤比桂枝汤多()A.饴糖一升 B.饴糖一升,桂枝三两 C.饴糖一升,生姜三两D.饴糖一升,芍药三两 E.饴糖一升,甘草三两 11.理中丸的药物组成是() A.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B.人参、白术、茯苓、生姜 C.人参、茯苓、生姜、甘草 D.人参、白术、生姜、甘草 E.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12.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A.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B.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C.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D.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E.温中健脾,渗湿止泻 13.阳和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麻黄 B.白芥子 C.肉桂 D.鹿角胶 E.熟地黄 14.小建中汤的组中不含有() A.干姜 B.白芍 C.桂枝 C.饴糖 E.大枣 15.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功效的方剂是: A.当归四逆汤 B.阳和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四逆汤 E.参附汤 16.血虚寒凝,阳气不得温煦四未所致手足厥逆治宜选用: A.四逆汤 B.通脉四逆汤 C.参附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温里剂概述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温里剂概述 八法中间的温法,治疗里寒证的治法。寒邪,要注意寒邪的来路。里寒证的产生,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里寒证,不外乎寒邪直中,就是外寒直接越过体表、皮毛入里侵犯或者脏腑、经络、骨节。经络、骨节、肌肉,或者直接侵犯某些脏腑系统,这是有外来之寒。或者是阳气不足造成寒从中生。这两种原因,造成的里寒证在治法上,祛除里寒,治法有些所不同,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尽管这两者之间往往在临床区分上它是相互有影响的。外寒入里要伤阳,那要伤及阳气以后,有可能又兼有寒从中生的,伤阳、阳气不足,寒从中生,又兼有这种寒从中生的继发原因了,所以有时候也需要结合温补。不是绝然区分了。那寒从中生,里寒盛了以后,由于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更容易外寒直中。所以这两点在病机分析的时候是需要清楚的,在临床实际使用的时候也要结合的。里寒证的层次,分为三类:一类,寒邪侵犯,越过体表皮毛侵犯经络、肌肉、骨节,它已经脱离了表寒,但是来源还跟外寒有关,这个层次。这个层次损伤阳气来说,相对比较轻浅。第二个层次是寒邪,里寒产生核心在脾胃,称为中焦虚寒。引起中焦脾胃功能受寒性收引凝滞影响,作为一个证候核心、病机的核心。再深一层次,是心肾阳虚,一般又称为少阴阳虚。从伤寒六经证治的角度

讲是少阴阳虚。那这个治疗要回阳救逆。对此从温经散寒,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来体现这三个层次。这是对脏腑结合到三个层次来综合来看待里寒证。 温中祛寒适用于中焦虚寒证。中焦虚寒证应该说虚寒阳气不足,中焦阳气不足。那中焦脾胃是纳运水谷的。中焦虚寒以后,阳虚可以失去温化、温煦、温通,这个功能减退为主。失去温煦人体的热力来源不足了。中焦虚寒,脾主四肢,脾主肌肉,所以这种畏寒的特点,一般以四肢不温,四肢清冷来描述它。在临床上具体它是以手足为主,冷不过肘、膝,所以这是阳虚失于温煦。阳气的功能,五大功能其中有温煦作用了,同时失于温化。阳气作为脾胃系统来说,要起到腐熟、温化水谷了。所以失于温化,就津液容易凝聚,不能够从有用的气血津液里汲取物质了,所以往往口不渴。失于温通,气机可以阻滞,又寒性收引凝滞导致脾胃气机升降的失常,那升降失常,呕吐、泄泻、腹痛。但由于是阳虚失温,造成寒性收引凝滞引起的吐、利、腹痛,那这种腹痛往往喜温喜按,阳虚形成偏寒偏虚了。从舌象来说,因为舌质较淡,加上脉沉偏于弱,这是阳虚的舌脉特点。 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清华版)

第六章温里剂 一、单项选择题 1.理中丸的组成是() A.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B.人参茯苓白术生姜 C.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D.人参茯苓白术大枣 E.人参陈皮茯苓炙甘草 2.下列哪项不属于理中丸的主治证候( ) A. 脘腹疼痛,喜温喜按 B.畏寒肢冷 C.大便稀溏 D.恶心呕吐 E.脉数 3.小建中汤的组成是 A.桂枝汤去生姜加饴糖B桂枝汤加饴糖 C.桂枝汤倍桂枝,加饴糖 D.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E.以上均不是 4.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A.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B.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C.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D.温中补虚,祛湿止痛 E.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5.四逆汤的君药是() A.干姜 B.生姜 C.附子 D.肉桂 E.人参 6.患者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恶寒蜷卧,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欲绝。治宜选用( ) A.四逆散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理中丸 E.吴茱萸汤 7.患者四肢厥冷,神衰欲寐,恶寒蜷卧,吐泻腹痛,口不渴,甚则身寒战栗,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治宜选用( )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理中丸 D.黄芪桂枝五物汤 E.回阳救急汤 8.当归四逆汤的功用是( ) 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C.养血益气,温经化瘀 D.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E.化痰祛瘀,温经止痛 二、多项选择题 1.理中丸主治病证是.() A.脾胃虚寒证 B.中焦阳虚出血证 C.小儿慢惊. D.病后喜唾涎沫 E.胸痹 2.小建中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是() A.芍药 B.桂枝 C.甘草D生姜 E.饴糖 三、填空题 1.小建中汤中桂枝与其芍药的用量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2.吴茱萸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阳救急汤的功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逆汤中用干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回阳救逆:

中药分类——温里药

中药分类——温里药 一、概念 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此类药物多为辛温大热之品,辛散温通、大热除寒,故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里寒之症。即是《内经》所说的“寒者温之”的意义。部分温里药还有和中止呕、开胃进食等作 用。所谓里寒,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食欲不佳等脏寒症,必须温中祛寒,以消阴翳;一为心肾虚,阴寒内生,而见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厥逆脉微等亡阳症,必须益火扶阳,以除厥逆。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其主人肺经者,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豚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二、温里药配伍 使用温里药时应根据证情的不同,合理配伍用药。 里寒兼有表证者,当配辛温解表药; 寒凝气滞血瘀者,当配行气活血药; 亡阳厥脱冷汗不止者,当配固表收涩止汗药; 亡阳气脱者,当配大补元气固脱药; 寒痰咳喘者,当配温化寒痰药;寒湿内蕴者,当配苦温燥湿药。 三、温里药应用注意事项 1、祛寒药适应病症不同,具有祛寒回阳、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以及暖肝止痛等功能,须根据辨证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外寒内侵,如有表症未解的,应适当配合解表药同用。

中药药理学复试题(共100分)A卷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药药理学复试题(共100分)A卷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 1、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 A、所含成分 B、产地 C、采收季节 D、剂量 2、黄连为广谱抗菌药,抗菌的主要成分是() A、棕榈碱 B、苦味质 C、无机盐 D、黄连素 3、板兰根具有的作用是() A、抗恶性肿瘤作用 B、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作用 C、利胆作用 D、兴奋子宫平滑肌 4、使实验性高氮质血症动物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明显降低,治疗高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的药物是() A、甘草 B、黄芩 C、黄连 D、大黄 5、秦艽碱甲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表明() A、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B、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C、促进毛细血管的渗透性 D、减少血细胞游走 6、秦艽碱甲的抗炎作用机制是() A、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B、抑制白细胞磷脂酶活性,减少炎症介质合成

C、兴奋下丘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释放 D、稳定溶酶体膜 7、具有肌松作用的药物有() A、厚朴 B、苍术 C、藿香 D、砂仁 8、关于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下述描述错误的是() A、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B、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C、抗溃疡 D、抗肿瘤 9 、广藿香促进胃液分泌的成分是() A、挥发油 B、广藿香酮 C、苯甲醛 D、丁香油酚 10、芳香化湿药的药理作用多与所含的挥发油有关,因此入药需() A、久煎 B、先煎 C、不宜久煎 D、后下 11、茯苓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 A、利尿 B、免疫调节抗感染 C、抗肝硬化 D、增强胃肠道蠕动 12 、利水渗湿药不具有下列那些作用() A、利尿 B、保肝 C、利胆 D、升血压 13、附子中对心脏毒性较大的化学成分是() A、乌头碱 B、氯化甲基多巴胺 C、消旋去甲乌药 碱 D、去甲猪毛菜碱 14、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是()

方剂温里剂复习

您的位置>首页>温里剂 … 学习时数4学时 … 学习目的①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注意事项; ②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③熟悉黄芪桂枝五物汤; ④了解回阳救急汤。 … 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 方剂,统称温里剂。 … 立法依据"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 适应范围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吐利不渴 ┃ ┃阴盛阳衰--四肢厥逆,神衰欲寐 里寒证┫ ┃亡阳欲脱--恶寒蜷卧,厥、利、脉微,唇指青紫 ┃ ┗寒凝经脉--血痹寒厥,阴疽 … 分类(1)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 (2)回阳救逆-阳衰阴盛证 (3)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 … 注意事项 1. 辨别寒证所在部位,属于何脏何腑。 2. 应注意辨清寒热之真假,勿被假象迷惑; 3. 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剂量宜轻者:(1)平素火旺之人,(2)阴虚失血之体, (3)夏天炎暑之季,(4)南方温热之域。 剂量可适当增加者:(1)素体阳虚之人, (2)冬季气候寒冷时。 4. 中病即止。 5. 素体阳虚,里寒去阳气仍虚者,应另谋温补之剂。

6. 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入口即吐者,可少佐苦寒或咸寒之品,也可冷服。 一、温中祛寒:本类方常以温中散寒药为主组方,主治中焦虚寒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理中丸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亦作汤剂用中焦虚寒,腹痛吐利,以及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胸痹小建中汤温中散寒,和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并治虚劳心悸,虚劳发热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阳明、厥阴、少阴三经虚寒呕逆证 二、回阳救逆:本类方剂常以温阳散寒药为主组成,主治阳衰阴盛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四逆汤回阳救逆之主方阳衰阴盛,四肢厥逆,呕吐下利,脉微回阳救急汤回阳固脱,益气生脉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欲脱之危证 三、温经散寒:本类方剂常以辛温散寒药与温养气血药配伍而成,主治寒凝经脉诸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凝,肢冷脉细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血痹,肌肤麻木不仁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阴疽 一.填空题 1. 理中丸的君药是__________,功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吴茱萸汤的主治证虽有病在阳明、厥阴、少阴之别,但其症状都有__________,病机都 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 小建中汤以__________为君药。是由桂枝汤倍________加________组成。 4. 中焦虚寒,吐利冷痛,首选__________方;胃中虚寒,食谷欲呕,首选__________方; 虚劳里急,腹中时痛,首选__________方;中阳衰弱,阴寒内盛,心胸中大寒痛,呕不 能食,首选__________方。 5. 四逆汤以________为君药。主治__________证。 6. 当归四逆汤由桂枝汤去________倍________加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7. 当归四逆汤中桂枝的配伍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桂枝汤去________,倍________,加上__________组成。 9. 主治阳虚寒厥的代表方是__________;主治血虚寒厥的代表方是__________。 10.阳和汤证治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脉沉细或迟细。 二.判断改错题 1. 吴茱萸汤主治食谷欲呕、吞酸嘈杂之证,是由肝气犯胃所致。 2. 凡霍乱、胸痹、小儿慢惊风、出血等属脾胃寒湿者,皆可用理中丸治疗。 3. 吴茱萸汤由吴茱萸、干姜、人参、甘草组成。 4. 阳气不足而又血虚,经脉受寒,以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治宜四逆汤。 5. 小建中汤主治之虚劳里急证,是由中焦虚寒,肝胃不和所致。 6. 阳和汤中用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 7. 当归四逆汤主治阳郁厥逆,手足不温,腰腿疼痛。 8. 当归四逆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相同的药物是桂枝、大枣与生姜。

《中药药理学》答案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 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 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 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 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 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九章 温里药

第九章温里药 【目的要求】 1、熟悉温里药的概念,掌握其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附子主要有效成分,与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了解附子毒性; 了解肉桂、干姜与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 【教学方法与时数】课堂讲授;1.5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论 定义: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药性:药性温热,多具辛味。多入脾、胃、肝、肾经。 功效:辛散温通、散寒止痛、补火助阳 适应证:用于寒邪内盛,心肾阳衰所呈现的各种里寒证候。 二、里寒证常见两方面病证 1.寒邪侵犯脾胃—水谷不消,胸腹胀满、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治则:温中散寒 通过健胃、驱风等作用 代表药:肉桂、干姜、吴茱萸等 2.寒入内生(因心肾阳气虚弱)—腰滕酸痛、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甚则心 肾阳衰,致“亡阳证”:四肢厥冷、汗出不 止,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 中医治则:温肾回阳、回阳救逆 通过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代表药:附子、干姜 三、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温里药有“四阳救逆”和“温心阳”功效,用于“心阳衰微”及“亡阳证”。 心阳衰微—与心力衰竭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相似 亡阳证—与休克后期症状相似 代表药:附子;代表方:回逆汤、参附汤、芪附汤 1)强心、抗心律失常 使心肌收缩力↑,心率加快,传导加快。 能对抗由异搏定、烟碱引起小鼠实验性缓慢型心律失常。

2)抗休克 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一种病理过程。 从祖国医学观点看:休克属“厥证”和“脱证”范畴,皆由于温病正不胜邪,吐泻重伤阳气或大量失血等,引起脏腑气血津液损伤、阴阳失调所致。 休克与“晕厥”有区别:晕厥是在强烈精神刺激下(如悲伤、恐怖)引起短暂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和脑贫血,一般经过平卧休息,短时间即可恢复,而微循环无明显障碍。 休克发生机理: 血容量的减少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 心输出量的减少改善血管张力(扩血管、解除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及强心。 温里药抗体休克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环节): i)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器官的血流量; 服药后可出现全身温热感。此有利于休克状态的机体恢复。 ii)显著提高对缺氧的耐受力,对抗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血液的一个重要功能,将O2及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处细胞;血液灌流量不足→O2↓→细胞受损) 如附子及参附注射液,可用于失血性低血量休克、纯缺氧性休克等。 iii)强心作用改善心肌功能(由于心肌血量不足→心肌细胞受损),如“四逆汤”临床用于各型休克(与强心苷有异:后者强心但无抗休克作用)。 iv)升压作用血压下降是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如“四逆汤”对急性失血性引起的低血压可使血压回升。 v)抗血小板聚集使机体血管内血流通畅,增加脏器血流量,如肉桂具“通血脉”功效(休克后期病理变化为弥慢性血管内凝血)。 附子等温里药能“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与以上药理作用密切相关。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健胃、驱风作用 温中散寒的中药大多具有健胃、驱风、镇吐作用。如干姜、胡椒、吴茱萸等其中味均甚辛辣,属辛辣性健胃药。 干姜的芳香和辛辣成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胃蛋白酶活性↑→提高 食欲→健胃;唾液淀粉酶活性↑→促进消化吸收;胃肠蠕动↑→有利于胃肠积气排出→驱风

第六章温里剂练习

一)A1型题 1.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的常用方剂是( ) A.小建中汤 B.吴茱萸汤 C.理中丸 D.香砂六君子汤 E.温脾汤 2.吴茱萸汤的组成是( )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 B.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C.吴茱萸、白术、生姜、大枣 D.吴茱萸、白术、生姜、甘草 E.吴茱萸、人参、半夏、甘草 3.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 A.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B.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C.益气健脾,温化痰饮 D.温中补虚,养血通脉 E.补气健脾,渗湿止泻 4.吴茱萸汤与理中丸中相同的药物是( ) A.大枣 B.干姜 C.甘草 D.人参 E.生姜 5.下列哪项不属于理中丸的主治证候( ) A.脘腹绵绵作痛 B.畏寒肢冷 C.大便溏泻 D.恶心呕吐 E.脉弦数 6.患者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治宜选用( ) A.小建中汤 B.吴茱萸汤 C.理中丸 D.补中益气汤 E.参苓白术散 7.理中丸的君药是( ) A.人参 B.干姜 C.白术 D.人参与干姜 E.人参与白术

8.理中丸与四君子汤中相同的药物是( ) A.人参、白术、茯苓 B.人参、白术、甘草 C.人参、茯苓、甘草 D.人参、干姜、甘草 E.人参、茯苓、干姜 9.既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又可以调和阴阳,柔肝理脾的方剂是( ) A.理中丸 B.小建中汤 C.逍遥散 D.一贯煎 E.柴胡疏肝散 10.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 ) A.1:1 B.1:2 C.1:3 D.2:1 E.3:l 11.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相同的药物是( ) A.桂枝、芍药、甘草、大枣 B.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C.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D.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E.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12.小建中汤中的君药是( ) A.桂枝 B.饴糖 C.芍药 D.桂枝与饴糖 E.饴糖与芍药 13.治疗心肾阳虚寒厥证的代表方剂是( ) A.四逆汤 B.四逆散 C.真武汤 D.当归四逆汤 E.理中丸 14.四逆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A.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B.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C.心肾阳虚,水湿内停 D.心阳不足,瘀血阻滞 E.肾阳不足,精亏血少 15.患者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治宜选用( )

《中药药理学》(完),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作业1-6

中药药理学1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 D.无机盐 3.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 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4.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 B.相须 5.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 A.相反 6.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 E.枳实 7.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D.蛋白质 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 E.机体病理状况 9.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 A.减少毒性 10.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 E.附子 11.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B.有机酸 1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D.无机盐 1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 E.具有抗感染作用 14.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 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 B.体温降低 16.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A.挥发油 1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 D.日照 18.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 C.麻黄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辛味 B.酸味 C.甘味 D.苦味 E.咸味 1. 具有解表化湿、开窍、行气健胃等功效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A 2. 化痰药和温肾壮阳药多具有哪种味 E 3. 清热燥湿药和攻下药多具有哪种味 D 4. 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D 5. 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之功效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E 6. 具有补益、和中、缓急作用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C

温里剂练习题

温里剂 一、A1 1、四逆汤的组成药物是 A、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B、附子、肉桂、干姜 C、柴胡、芍药、枳实、甘草 D、桂枝、附子、细辛、甘草 E、肉桂、附子、细辛、甘草 2、四逆汤与四逆散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柴胡 B、芍药 C、甘草 D、枳实 E、干姜 3、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当归 B、附子 C、桂枝 D、干姜 E、甘草 4、吴茱萸汤和理中丸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大枣 B、干姜 C、白术 D、人参 E、吴茱萸 5、大建中汤和小建中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附子 B、饴糖 C、干姜 D、人参 E、蜀椒 6、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A、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B、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C、温中补虚,散寒止痛 D、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E、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7、不适宜用吴茱萸汤治疗的病证是 A、肝胃肾虚寒,浊阴上逆证

B、胃中虚冷,症见食谷欲呕者 C、肝寒犯胃,症见脘腹冷痛、呕吐酸水者 D、肝寒上逆,症见头痛、干呕、吐涎沫者 E、脾胃阳虚,阴寒上乘,症见胸满而痛,甚至胸痛彻背者 8、从组成药物来看,小建中汤即桂枝汤 A、倍甘草加饴糖 B、去芍药加饴糖 C、倍甘草与芍药 D、去芍药倍甘草 E、倍芍药加饴糖 9、理中丸的君药是 A、白术 B、干姜 C、人参 D、炮附子 E、炙甘草 10、理中丸的功用是 A、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B、健脾益气,养胃和中 C、温中健脾,和里缓急 D、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E、温中祛寒,和胃止呕 11、理中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 A、人参 B、干姜 C、甘草 D、白术 E、附子 12、温里剂应用时需注意 A、素体阴虚者宜服用温里剂 B、温里剂性质温和,可不拘时令、地域服用 C、失血之证应予温里剂温中固阳 D、阴寒过盛服药即吐者,宜温服 E、温里剂中宜多补气药物,助已伤阳气得复 13、温里剂的适用证是 A、表寒证 B、里寒证 C、阴虚证 D、失血证 E、亡阳证

温里药

中药分类——温里药 【【【【温里药综述】】】】 一、概念 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此类药物多为辛温大热之品,辛散温通、大热除寒,故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里寒之症。即是《内经》所说的“寒者温之”的意义。部分温里药还有和中止呕、开胃进食等作用。所谓里寒,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食欲不佳等脏寒症,必须温中祛寒,以消阴翳;一为心肾虚,阴寒内生,而见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厥逆脉微等亡阳症,必须益火扶阳,以除厥逆。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其主人肺经者,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豚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二、温里药配伍 使用温里药时应根据证情的不同,合理配伍用药。 里寒兼有表证者,当配辛温解表药; 寒凝气滞血瘀者,当配行气活血药; 亡阳厥脱冷汗不止者,当配固表收涩止汗药; 亡阳气脱者,当配大补元气固脱药; 寒痰咳喘者,当配温化寒痰药;寒湿内蕴者,当配苦温燥湿药。 三、温里药应用注意事项 1、祛寒药适应病症不同,具有祛寒回阳、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以及暖肝止痛等功能,须根据辨证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外寒内侵,如有表症未解的,应适当配合解表药同用。 2、本类药物可用于真寒假热之症;对真热假寒病症不可应用。若是真寒假热,服祛寒药后出现呕吐现象,是为格拒之象,可采用冷服之法。 3、祛寒药药性温燥,容易耗损阴液,故阴虚火旺、阴液亏少者慎用;个别药物孕妇须忌用;夏季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剂量宜酌量减轻。 4、祛寒药中的某些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再应用时必须注意用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四、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影响心率,抗心肌缺血,改善循环,抗休克作用; 2、对消化系统作用 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减轻恶心呕吐、抗溃疡等作用;

中药药理学各类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1.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 1.1麻黄 主要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抗过敏,平喘,利尿,镇咳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强心、升高血压,对平滑肌的影响 1.2柴胡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抗炎,镇静、镇痛,促进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 抗内毒素,镇咳,保肝利胆,降血脂,抗抑郁,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其他药理作用:抗惊厥、抗癫痫,抗肿瘤,对胰酶的影响,保护胃黏膜 1.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影响免疫功能,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降血糖、降血脂, 影响心脑血管系统(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压, 改善脑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 其他药理作用:抗氧化,抗骨质疏松和雌激素样作用,增强记忆,抗肿瘤,保护胃黏膜 2.清热药的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细菌内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抗肿瘤2.1黄芩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保肝利胆,降脂其他药理作用:抗氧自由基损伤,减轻糖尿病并发症, 影响心血管系统(降压、抗心肌缺血) 2.2黄连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毒素,抗炎,解热,增强免疫 影响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降压) 影响消化系统(利胆、促进消化、抗胃溃疡) 其他药理作用: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抑制血小板聚集,正性肌力作用 2.3金银花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解热,抗炎,提高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保肝、利胆,止血,抗早孕 2.4穿心莲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抗炎,解热,影响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保肝利胆 2.5牡丹皮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 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心肌缺血, 抗脑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其他药理作用:抗过敏,免疫调节作用,保肝,降血糖 2.6知母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降血糖,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抗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第六章__温里剂习题 2

第六章温里剂习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 1. 理中丸的组成药物是() A 人参、生姜、炙甘草、白术 B人参、生姜、炙甘草、大枣 C 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D人参、干姜、炙甘草、大枣 E 人参、白术、炙甘草、大枣 2.理中丸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脾胃虚寒 B久泻脱肛 C胸痹 D阳虚失血 E 小儿慢惊风 3. 患者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治宜选用()C (答案分析:所述症状均是脾胃虚寒,升降失常的表现故用理中丸) A小建中汤 B吴茱萸汤 C理中丸 D 补中益气汤 E 参苓白术散 4.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功效的方剂是 () A理中丸 B阳和汤 C小建中汤 D 大建中汤 E 吴茱萸汤 5. 理中丸腹痛的病机是() A中焦虚寒,肝脾失和 B中阳不足,阴寒内盛 C中阳不足,气机不畅 D脾胃虚寒,运化失权 E中阳不足,水寒阻遏 6. 理中丸主治证是() A虚劳里急证 B脾胃虚寒证 C虚寒腹痛证 D脾胃气虚证 E虚寒呕吐证7.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方剂是() A 吴茱萸汤 B大建中汤 C理中丸 D小建中汤 E 桂枝人参汤 8.小建中汤中倍用芍药的用意是() A调和营卫 B酸甘益阴,缓急止痛 C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D凉血散瘀 E 平肝止痛 9.小建中汤的君药是() A桂枝 B饴糖 C芍药 D生姜 E 大枣 10. 小建中汤是由桂枝汤如何化裁而来 () A倍用芍药加饴糖 B去芍药加饴糖 C加饴糖 D 倍甘草加饴糖 E 倍用甘草芍药 11. 在组成上,小建中汤比桂枝汤多 () A饴糖一升 B饴糖一升,桂枝三两 C 饴糖一升,生姜三两 D 饴糖一升,芍 药三两 E 饴糖一升,甘草三两 12. 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方剂是 () A理中丸 B阳和汤 C小建中汤 D 大建中汤 E 吴茱萸汤 13. 小建中汤证腹痛的病机是() A中焦虚寒,肝脾失和 B中阳不足,阴 寒内盛 C中阳不足,气机不畅 D脾胃虚寒,运化失权 E中阳不足,水 寒阻遏 14. 小建中汤主治证是() A虚劳里急证 B脾胃虚寒证 C虚寒腹 痛证 D脾胃气虚证 E虚寒呕吐证 15.小建中汤与大建中汤共同的药物组 成有() A桂枝 B干姜 C芍药 D饴糖 E 人参 16. 大建中汤出自() A济生方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千 金要方 E内外伤辨惑论 17.吴茱萸汤中用的姜是() A生姜 B炮姜 C干姜 D煨 姜 E 良姜 18. 吴茱萸汤的功效是() A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B益气健脾, 温化痰涎 C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D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E 温中补虚,降 逆止呕 19. 吴茱萸汤主治证是() A虚劳里急证 B脾胃虚寒证 C虚寒腹 痛证 D脾胃气虚证 E虚寒呕吐证 20. 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作用的方 剂是() A理中丸 B阳和汤 C小建中汤 D 大建中汤 E 吴茱萸汤 21.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治宜选用 () A小建中汤 B大建中汤 C当归四逆汤 D 四逆散 E 吴茱萸汤 22.理中丸和吴茱萸汤的组成药物中均 含有的是() A白术 B人参 C干姜 D 甘草 E 大枣 23.四逆汤的组成药物是() A附子、干姜、炙甘草 B 附子、生姜、炙甘草 C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D 人参、附子、干姜、炙甘草 E 附子、干姜、葱白 24.四逆汤的组成药物有() A人参 B当归 C桂枝 D生姜 E 附子 25.具有回阳固脱,益气生脉的方剂是 () A四逆散 B四逆汤 C回阳救急汤 D 生脉散 E 当归四逆汤 26.当归四逆汤的君药是() A桂枝、芍药 B当归、芍药 C芍 药、细辛 D通草、当归 E 当归、桂 枝 27.当归四逆汤证的病机是() A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B阴寒内盛, 阳气衰微 C营血虚弱,寒凝经脉 D 元气大亏,阳气暴脱 E 肝郁气滞 28.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 A 寒痹 B血痹 C热痹 D湿 痹 E气痹 29. 阳和汤中的君药是() A熟地、麻黄 B白芥子、肉桂 C鹿 角胶、炮姜 D 熟地、鹿角胶 E 白芥子、炮姜 30. 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 相同的药物是() A桂枝、芍药、甘草、大枣 B桂枝、 芍药、甘草、生姜 C桂枝、芍药、大 枣、生姜 D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E桂枝、生姜、甘草、大枣 31. 四逆汤主治症的病机是() A心肾阳衰、阴寒内盛 B脾肾阳虚、 水湿内停 C心肾阳虚、水湿内停 D 心阳不足、淤血阻滞 E 肾阳不足、 精亏血少 32. 四逆汤所治厥逆的发病机理是() A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B肝郁气滞 C肾 阳衰微,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D元气大亏,阳气暴脱 E血虚寒凝,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