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精华版资料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精华版资料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精华版资料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精华版资料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Shirley-琳

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故称散剂,现称粉剂。

流注发生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

丹毒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西医认为是由溶血性链球菌进入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小腿、颜面部。有皮肤或粘膜破损史。

乳痨乳房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质地坚实,边界不清,可粘连皮肤。因病变后期有虚劳的表现,故称--。西医的乳房结核。

附骨疽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加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疾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蛇串疮: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药毒;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发的皮肤或粘膜的急性炎症发应。相当于西医药物性皮炎,亦称药疹。特点是: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常突然发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齿状线肛瓣与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

肛管直肠环外括约肌深、浅二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一肌环。

护场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烂疔发生于皮肉之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气性坏疽。

内陷为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因多由有头疽患者并发,故名疽毒内陷。又称三陷变局。

乳核在乳小叶纤维组织和腺上皮所发生的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特点: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妇女,乳中结核,形如卵丸,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

流痰一种发于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可随痰流窜于病变附近或较远的组织间隙,壅阻而形成脓肿,故名。

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水肿隆起,常突发,迅速消退,不留痕,发作时伴剧痒。常见于瘾疹。

疥疮由疥虫寄生于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湿疮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上的湿疹。其特点: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瘾疹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西医的荨麻疹。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边界清楚,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皮肤划痕试验阳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中医辨证:①血虚风燥型—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党规饮子加减②风寒束表型—疏风散寒止痒—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③风热犯表—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加减④胃肠湿热—疏风泄热通腑—防风通圣散加减。

股肿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四大症状,好发于下肢髂骨静脉和腘静脉,可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相当于西医深静脉血栓形成。

牛皮藓一种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

乳房的触诊①注意肿块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边界、有无压痛、硬度质地、表面情况及活动度②肿块与皮肤是否有粘连,肿块与筋膜、胸肌是否有粘连固定③检查乳房的时间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④先进行乳房的健侧和患侧对比。

颜面疔疮的临床特点①发于颜面部②初起有粟米样脓头,根脚坚硬,如钉丁之状。③易发走黄而危及生命。病人可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有局部压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辨证分型①热毒蕴结证:证候:红肿高突,根脚收束;发热头痛;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②火毒炽盛证:证候:疮形平塌,肿势散漫,皮色紫暗,焮热疼痛;伴高热,头痛,烦渴,呕恶、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治法:凉血清热解毒。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外治法:a.初起宜鐟毒消肿,用金黄散、玉露散以金银花露外敷B.脓成宜提脓祛腐,用九一丹、八一丹撒与疮顶部。C.溃破后宜提脓祛腐,生肌收口。

烂疔的临床特点发生于皮肉之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中医称水疔、卸肉疔、烂皮疔、脱靴疔等。西医的气性坏疽。其特点是来势急骤凶险,焮热肿胀,疼痛彻骨,肿胀迅速蔓延,患肢沉重和紧扎感,继之胀裂样疼痛,极易化腐,患处皮肉很快大块腐烂卸脱,范围甚大,疮形略带凹形(如匙面),流出脓液稀薄如水、臭秽,易并发走黄,危及生命。多见于农民或战士,好发于足部。

蛇串疮的临床特点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斑、水泡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臖核肿大。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好发于成年人,老年人病情尤重。本病多发于胸胁部,故又名缠腰火丹,亦称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辨证论治:①肝经郁热证: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②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解毒消肿。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灯芯草)③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陈皮川芎芍药枳壳甘草香附;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

乳痈临床特点: 是由于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病因病机: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临床表现:①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乳头刺痛,伴有乳汁排泄不畅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微红或者不红,皮肤不热或微热。

②成脓:患乳肿块逐渐增大,局部痛痛加重,或有鸡啄样疼痛,皮肤焮红灼热。逐渐发展至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按之应指有波动感。③溃后:脓肿成熟,可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排脓。若脓出通畅,则肿消痛减,寒热渐退,疮口逐渐愈合。若不畅,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辨证论治:①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加减。(瓜蒌仁牛蒡子花粉黄芩陈皮生栀子连翘皂角刺银花生甘草青皮柴胡)②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味。(当归生黄芪炒山甲川芎皂角刺)③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加减。(人参、黄芪、当归、川芎、芍药、白术、陈皮、茯苓、金银花、连翘、白芷、甘草)外治:初起期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冷开水或醋调敷,热敷加乳房按摩,推挤郁滞乳汁。成脓期及时切开引流。若脓腔较大者对口引流。脓肿小而浅者针吸穿刺抽脓。溃后期切开排脓后用八二丹、九一丹药线或凡士林纱条引流等。接触性皮炎的诊断:皮疹、自觉瘙痒、异物接触史。本病发生前有明显的异物接触史,均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在4~5天以上,再次接触发病时间缩短,多数在数小时或1天左右。但强酸、碱等强烈的刺激物,可立即发

生皮损而无潜伏期。一般急性发病,常见于暴露部位,如面、颈、四肢。皮损的形态、范围、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物质种类、性质、浓度、接触时间的久暂、接触部位和面积大小以及机体对刺激物的反应程度。

论述:肛漏的发展规律(索罗门氏定律:见外口找内口)将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划一条横线,当漏管外口在横线之前距离肛缘4cm以内,内口在齿线处与外口位置相对,其管道多为直行;如外口在距离肛缘4cm以外,或外口在横线之后,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其漏管多位弯曲或马蹄形。(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找到内口,并将内口切开或切除,否则创口就不能愈合,即使暂时愈合,日久又会复发)

病案:白疕白疕因其“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而得名,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银屑病。其特点是: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及露水珠样出血点。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根治。①血热内蕴证:皮疹多呈点滴状,发展迅速,颜色鲜红,层层银屑,瘙痒剧烈,抓之有点状出血;伴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心烦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或数法:清热凉血,解毒消斑方: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屑、生地、丹皮、芍药)②血虚风燥证:病程较久,皮疹多呈斑片状,颜色淡红,鳞屑减少,干燥皲裂,自觉瘙痒;伴口咽干燥;舌淡红苔少,脉沉细法:养血滋阴,润肤熄风方:当归饮子加减(当归、白芍、川芎、白芍、白术、银花、茯苓、白芷、皂角刺、甘草、桔梗、黄芪)③气血瘀滞证:皮损反复不愈,皮疹多呈斑块状,鳞屑较厚,颜色暗红;舌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缓。法: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方: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赤芍、生地、川芎、桃仁、红花)④湿毒蕴阻证:皮损多发生在腋窝、腹股沟等皱褶部位,红斑糜烂,痂屑黏厚,瘙痒剧烈;或掌跖红斑、脓疱脱皮;或伴关节酸痛、肿胀、下肢沉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法:清利湿热,解毒通络方: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苡仁、黄柏、赤苓、车前子、莲子心、白术)⑤火毒炽盛证: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痒痛,大量脱皮,或有密集小脓疱;伴壮热,口渴,头痛,畏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方: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生地黄、犀角、川连、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颜面部疔疮为什么容易走黄主要因为火热之毒为患。其毒或从内发,如恣食膏梁厚味、醇酒辛辣炙煿,脏腑蕴热内生;或从外受,如感受风热火毒,或皮肤破损染毒。火热之毒蕴蒸肌肤,以至气血凝滞,火毒结聚,热盛肉腐而成。若火毒炽盛,内翻营血,则成走黄重症。

内痔指肛门齿线以上,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其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Ⅱ度:常有便

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病机:湿热,气血瘀滞

血栓性外痔好发于膀胱截石位的3、9点处。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华佗,堪称外科鼻祖。

葛洪《肘后备急方》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

南齐龚庆宣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病因病机的专著。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外治主要为处理原发病灶。

2

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故称散剂,现称粉剂。

流注发生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

丹毒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西医认为是由溶血性链球菌进入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小腿、颜面部。有皮肤或粘膜破损史。

乳痨乳房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质地坚实,边界不清,可粘连皮肤。因病变后期有虚劳的表现,故称--。西医的乳房结核。

附骨疽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加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疾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蛇串疮: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药毒;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发的皮肤或粘膜的急性炎症发应。相当于西医药物性皮炎,亦称药疹。特点是: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常突然发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

鲜艳,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齿状线肛瓣与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

肛管直肠环外括约肌深、浅二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一肌环。

护场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烂疔发生于皮肉之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气性坏疽。

内陷为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因多由有头疽患者并发,故名疽毒内陷。又称三陷变局。

乳核在乳小叶纤维组织和腺上皮所发生的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特点: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妇女,乳中结核,形如卵丸,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

流痰一种发于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可随痰流窜于病变附近或较远的组织间隙,壅阻而形成脓肿,故名。

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水肿隆起,常突发,迅速消退,不留痕,发作时伴剧痒。常见于瘾疹。

疥疮由疥虫寄生于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湿疮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上的湿疹。其特点: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瘾疹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西医的荨麻疹。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边界清楚,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皮肤划痕试验阳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中医辨证:①血虚风燥型—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党规饮子加减②风寒束表型—疏风散寒止痒—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③风热犯表—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加减④胃肠湿热—疏风泄热通腑—防风通圣散加减。

股肿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四大症状,好发于下肢髂骨静脉和腘静脉,可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相当于西医深静脉血栓形成。

牛皮藓一种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

乳房的触诊①注意肿块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边界、有无压痛、硬度质地、表面情况及活动度②肿块与皮肤是否有粘连,肿块与筋膜、胸肌是否有粘连固定③检查乳房的时间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④先进行乳房的健侧和患侧对比。

颜面疔疮的临床特点①发于颜面部②初起有粟米样脓头,根脚坚硬,如钉丁之状。③易发走黄而危及生命。病人可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有局部压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辨证分型①热毒蕴结证:证候:红肿高突,根脚收束;发热头痛;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②火毒炽盛证:证候:疮形平塌,肿势散漫,皮色紫暗,焮热疼痛;伴高热,头痛,烦渴,呕恶、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治法:凉血清热解毒。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外治法:a.初起宜鐟毒消肿,用金黄散、玉露散以金银花露外敷B.脓成宜提脓祛腐,用九一丹、八一丹撒与疮顶部。C.溃破后宜提脓祛腐,生肌收口。

烂疔的临床特点发生于皮肉之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中医称水疔、卸肉疔、烂皮疔、脱靴疔等。西医的气性坏疽。其特点是来势急骤凶险,焮热肿胀,疼痛彻骨,肿胀迅速蔓延,患肢沉重和紧扎感,继之胀裂样疼痛,极易化腐,患处皮肉很快大块腐烂卸脱,范围甚大,疮形略带凹形(如匙面),流出脓液稀薄如水、臭秽,易并发走黄,危及生命。多见于农民或战士,好发于足部。

蛇串疮的临床特点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斑、水泡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臖核肿大。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好发于成年人,老年人病情尤重。本病多发于胸胁部,故又名缠腰火丹,亦称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辨证论治:①肝经郁热证: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②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解毒消肿。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灯芯草)③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陈皮川芎芍药枳壳甘草香附;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

乳痈临床特点: 是由于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病因病机: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临床表现:①初起:常有乳头

皲裂,哺乳时乳头刺痛,伴有乳汁排泄不畅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微红或者不红,皮肤不热或微热。

②成脓:患乳肿块逐渐增大,局部痛痛加重,或有鸡啄样疼痛,皮肤焮红灼热。逐渐发展至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按之应指有波动感。③溃后:脓肿成熟,可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排脓。若脓出通畅,则肿消痛减,寒热渐退,疮口逐渐愈合。若不畅,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辨证论治:①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加减。(瓜蒌仁牛蒡子花粉黄芩陈皮生栀子连翘皂角刺银花生甘草青皮柴胡)②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味。(当归生黄芪炒山甲川芎皂角刺)③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加减。(人参、黄芪、当归、川芎、芍药、白术、陈皮、茯苓、金银花、连翘、白芷、甘草)外治:初起期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冷开水或醋调敷,热敷加乳房按摩,推挤郁滞乳汁。成脓期及时切开引流。若脓腔较大者对口引流。脓肿小而浅者针吸穿刺抽脓。溃后期切开排脓后用八二丹、九一丹药线或凡士林纱条引流等。接触性皮炎的诊断:皮疹、自觉瘙痒、异物接触史。本病发生前有明显的异物接触史,均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在4~5天以上,再次接触发病时间缩短,多数在数小时或1天左右。但强酸、碱等强烈的刺激物,可立即发生皮损而无潜伏期。一般急性发病,常见于暴露部位,如面、颈、四肢。皮损的形态、范围、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物质种类、性质、浓度、接触时间的久暂、接触部位和面积大小以及机体对刺激物的反应程度。

论述:肛漏的发展规律(索罗门氏定律:见外口找内口)将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划一条横线,当漏管外口在横线之前距离肛缘4cm以内,内口在齿线处与外口位置相对,其管道多为直行;如外口在距离肛缘4cm以外,或外口在横线之后,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其漏管多位弯曲或马蹄形。(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找到内口,并将内口切开或切除,否则创口就不能愈合,即使暂时愈合,日久又会复发)

病案:白疕白疕因其“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而得名,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银屑病。其特点是: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及露水珠样出血点。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根治。①血热内蕴证:皮疹多呈点滴状,发展迅速,颜色鲜红,层层银屑,瘙痒剧烈,抓之有点状出血;伴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心烦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或数法:清热凉血,解毒消斑方: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屑、生地、丹皮、芍药)②血虚风燥证:病程较久,皮疹多呈斑片状,颜色淡红,鳞屑减少,干燥皲裂,自觉瘙痒;伴口咽干燥;舌淡红苔少,脉沉细法:养血滋阴,润肤熄风方:当归饮子加减(当归、白芍、川芎、白芍、白术、银花、茯苓、白芷、皂角刺、甘草、桔梗、黄芪)③气血瘀滞证:皮损反复不愈,皮疹多呈斑块状,鳞屑较厚,颜色暗红;舌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缓。法: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方:

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赤芍、生地、川芎、桃仁、红花)④湿毒蕴阻证:皮损多发生在腋窝、腹股沟等皱褶部位,红斑糜烂,痂屑黏厚,瘙痒剧烈;或掌跖红斑、脓疱脱皮;或伴关节酸痛、肿胀、下肢沉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法:清利湿热,解毒通络方: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苡仁、黄柏、赤苓、车前子、莲子心、白术)⑤火毒炽盛证: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痒痛,大量脱皮,或有密集小脓疱;伴壮热,口渴,头痛,畏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方: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生地黄、犀角、川连、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颜面部疔疮为什么容易走黄主要因为火热之毒为患。其毒或从内发,如恣食膏梁厚味、醇酒辛辣炙煿,脏腑蕴热内生;或从外受,如感受风热火毒,或皮肤破损染毒。火热之毒蕴蒸肌肤,以至气血凝滞,火毒结聚,热盛肉腐而成。若火毒炽盛,内翻营血,则成走黄重症。

内痔指肛门齿线以上,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其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病机:湿热,气血瘀滞

血栓性外痔好发于膀胱截石位的3、9点处。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华佗,堪称外科鼻祖。

葛洪《肘后备急方》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

南齐龚庆宣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病因病机的专著。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外治主要为处理原发病灶。

3

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故称散剂,现称粉剂。

流注发生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

丹毒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西医认为是由溶血性链球菌进入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小腿、颜面部。有皮肤或粘膜破损史。

乳痨乳房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质地坚实,边界不清,可粘连皮肤。因病变后期有虚劳的表现,故称--。西医的乳房结核。

附骨疽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加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疾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蛇串疮: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药毒;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发的皮肤或粘膜的急性炎症发应。相当于西医药物性皮炎,亦称药疹。特点是: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常突然发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齿状线肛瓣与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

肛管直肠环外括约肌深、浅二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一肌环。

护场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烂疔发生于皮肉之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气性坏疽。

内陷为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因多由有头疽患者并发,故名疽毒内陷。又称三陷变局。

乳核在乳小叶纤维组织和腺上皮所发生的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特点: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妇女,乳中结核,形如卵丸,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

流痰一种发于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可随痰流窜于病变附近或较远的组织间隙,壅阻而形成脓肿,

故名。

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水肿隆起,常突发,迅速消退,不留痕,发作时伴剧痒。常见于瘾疹。

疥疮由疥虫寄生于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湿疮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上的湿疹。其特点: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瘾疹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西医的荨麻疹。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边界清楚,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皮肤划痕试验阳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中医辨证:①血虚风燥型—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党规饮子加减②风寒束表型—疏风散寒止痒—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③风热犯表—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加减④胃肠湿热—疏风泄热通腑—防风通圣散加减。

股肿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四大症状,好发于下肢髂骨静脉和腘静脉,可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相当于西医深静脉血栓形成。

牛皮藓一种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

乳房的触诊①注意肿块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边界、有无压痛、硬度质地、表面情况及活动度②肿块与皮肤是否有粘连,肿块与筋膜、胸肌是否有粘连固定③检查乳房的时间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④先进行乳房的健侧和患侧对比。

颜面疔疮的临床特点①发于颜面部②初起有粟米样脓头,根脚坚硬,如钉丁之状。③易发走黄而危及生命。病人可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有局部压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辨证分型①热毒蕴结证:证候:红肿高突,根脚收束;发热头痛;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②火毒炽盛证:证候:疮形平塌,肿势散漫,皮色紫暗,焮热疼痛;伴高热,头痛,烦渴,呕恶、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治法:凉血清热解毒。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外治法:a.初起宜鐟毒消肿,用金黄散、玉露散以金银花露外敷B.脓成宜提脓祛腐,用九一丹、八一丹撒与疮顶部。C.溃破后宜提脓祛腐,生肌收口。

烂疔的临床特点发生于皮肉之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中医称水疔、卸肉疔、烂皮疔、脱靴

疔等。西医的气性坏疽。其特点是来势急骤凶险,焮热肿胀,疼痛彻骨,肿胀迅速蔓延,患肢沉重和紧扎感,继之胀裂样疼痛,极易化腐,患处皮肉很快大块腐烂卸脱,范围甚大,疮形略带凹形(如匙面),流出脓液稀薄如水、臭秽,易并发走黄,危及生命。多见于农民或战士,好发于足部。

蛇串疮的临床特点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斑、水泡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臖核肿大。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好发于成年人,老年人病情尤重。本病多发于胸胁部,故又名缠腰火丹,亦称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辨证论治:①肝经郁热证: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②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解毒消肿。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灯芯草)③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陈皮川芎芍药枳壳甘草香附;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

乳痈临床特点: 是由于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病因病机: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临床表现:①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乳头刺痛,伴有乳汁排泄不畅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微红或者不红,皮肤不热或微热。

②成脓:患乳肿块逐渐增大,局部痛痛加重,或有鸡啄样疼痛,皮肤焮红灼热。逐渐发展至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按之应指有波动感。③溃后:脓肿成熟,可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排脓。若脓出通畅,则肿消痛减,寒热渐退,疮口逐渐愈合。若不畅,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辨证论治:①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加减。(瓜蒌仁牛蒡子花粉黄芩陈皮生栀子连翘皂角刺银花生甘草青皮柴胡)②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味。(当归生黄芪炒山甲川芎皂角刺)③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加减。(人参、黄芪、当归、川芎、芍药、白术、陈皮、茯苓、金银花、连翘、白芷、甘草)外治:初起期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冷开水或醋调敷,热敷加乳房按摩,推挤郁滞乳汁。成脓期及时切开引流。若脓腔较大者对口引流。脓肿小而浅者针吸穿刺抽脓。溃后期切开排脓后用八二丹、九一丹药线或凡士林纱条引流等。

中医外科学---笔记

中医外科学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疮疡 疮疡的致病因素分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和内伤(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等)两大类。外邪引发的疮疡,尤以热毒、火毒表现为最常见。疮疡外治法可根据疮疡的初期、中期、后期分别辨证施治。初期宜箍毒消肿,阳证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油膏。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等的选择。如颜面疔疮忌早期切开,而蛇头疔应及早切开;如手指疔宜从侧方切开以免影响屈伸功能等。 一、疖(清热解毒为主,疖病多虚实夹杂,必须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 ①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②暑热浸淫证: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减。 ③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 ④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2、外治: 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剪开,如遇出血,可用棉垫加多头带缚扎以压迫止血。若有死骨,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可配合垫棉法,使皮肉粘连而愈合。 二、 疔疮(清热解毒) 内治以清热解毒为**,火毒炽盛证宜凉血清热解毒。如发于下肢者应注重清热利湿。 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尽可能循经直开。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挑开引流。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形切口,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 指掌面正中切开;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手掌处显有白点者应先剪去厚皮,再挑破脓头。注意不要因手背肿胀较手掌为甚而误认为脓腔在手背部而妄行切开。甲下溃空者需拔甲,拔甲后敷以红油膏纱布包扎。 2、红丝疔 ①若红丝细的宜用砭镰法,局部皮肤消毒后以刀针沿红丝行走途径寸寸挑断,并用拇指和食指轻捏针孔周围皮肤,微令出血,或在红丝尽头挑断,挑破处均盖贴太乙膏掺红灵丹。 ②初期可外敷金黄膏、玉露散,若结块成脓则宜切开排脓,外敷红油膏;脓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题完整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一) (1)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周长是20厘米。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2)长方形的宽是5厘米,周长是24厘米,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 (3)正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李师傅用篱笆靠墙围成一个长12米,宽8米的鸡圈,篱笆的全长可能是多少?哪一种篱笆最短? (5)用6个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厘米? (6)有一个长是20分米,宽是16分米的长方形复合板从它的四个角挖去一个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所剩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7)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8)红色金鱼有26条,黑色金鱼有9条,红金鱼和黑金鱼一共多少条?花金鱼的条数是红金鱼和黑金鱼总数的2倍,花金鱼多少条?

(9)一篇文章有800多个字,李叔叔每分钟打90-100个字,8分钟能打完这篇文章吗? (10)小军每分钟走72米,6分钟走到学校,小丽每分钟走68米,8分钟走到学校,谁家离学校近一些? (11)小英看一本童话书,已经看了4天,平均每天看28页,还剩20页没看,小英已经看了多少页?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58= 5×364= 284×3= 8×547= 420×9= 360×5= 250×4= 170×8=(13)2015年有52个星期零1天,这一年有多少天? (14)张大爷在大棚里种植新品种西瓜,六月份收获235个,七月份收获的个数是六月份的3倍,七月份收获多少个?两个月一共收获多少个? (15)小欣家离学校850米,一天早晨,她从家去学校上学,大约走到总路程的一半时,发现忘记带教学书,于是她又回家拿书,再去学

中医医师_中医外科学_考试题_复习资料 (8)

中医医师第 351题:A1型题(本题1分) 下列均为瘿病的常见治疗大法,除了: A.理气解郁 B.解表散寒 C.调和冲任 D.清热化痰 E.化痰软坚 【正确答案】:B 第 352题:A1型题(本题1分) 以羊靥、鹿靥治疗甲状腺肿大的最早医家是: A.张仲景 B.孙思邈 C.葛洪 D.巢元方 E.华佗 【正确答案】:B 第 353题:A1型题(本题1分) 特异性感染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 B.破伤风杆菌 C.变形杆菌 D.绿脓杆菌 E.溶血性链球菌 【正确答案】:B 第 354题:A1型题(本题1分) "胀裂样"疼痛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蝼蛄疔 B.眉心疔 C.蛇眼疔 D.烂疔 E.红丝疔 【正确答案】:D

第 355题:A1型题(本题1分) 蛇眼疔的发病部位是: A.指端 B.甲侧边缘 C.指腹 D.手掌 E.眼睛内外眦 【正确答案】:B 第 356题:A1型题(本题1分) 窦道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手术创伤 B.残留异物 C.腐肉不除 D.余邪未尽 E.正气内虚 【正确答案】:D 第 357题:A1型题(本题1分) 筋瘤继发感染形成: A.湿疹 B.臁疮 C.褥疮 D.丹毒 E.流火 【正确答案】:B 第 358题:A1型题(本题1分) 乳痈正虚邪恋者,内治方选: A.栝蒌牛蒡汤 B.透脓散 C.四逆散 D.托里消毒散 E.四妙勇安汤 【正确答案】:D 第 359题:A1型题(本题1分) 肝脉络阴器,故前阴疾病与肝关系极为密切,下列疾病均与肝失疏泄有关,除了:

A.子痈 B.囊痈 C.血精 D.精癃 E.精浊 【正确答案】:D 第 360题:A1型题(本题1分) 血栓性浅静脉炎瘀阻脉络者,方用: A.桃红四物汤 B.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 C.阳和汤、独活寄生汤加减 D.活血通脉汤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中医外科学笔记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一)起源: 原始社会——周代 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 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 3、专科形成: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4、春秋时期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提高 (1)《五十二病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2)《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 “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诸痛疡疮,皆属于心.” 5、汉代中医外科有了较大发展 (1)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 (2)汉末华佗就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她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3)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瘈疭方》 (三)发展:(两晋——金元时期) (1) 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2)《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瘿,就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7、唐代:《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 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 (四)成熟: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1、形成学术流派 二、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1、“正宗派”:就是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学术流派。 代表人物:明·陈实功代表著作:《外科正宗》。学术思想:重视脾胃。学术成就:外治法与手术方面比较突出。 2、“全生派”代表人物:清·王维德代表著作:《外科全生集》学术思想: 阴虚阳实”论。(阴疽的治疗,以“阳与通腠,温补气血”为法则。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 学术贡献:创立了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法则,(公开了阳与汤、阳与解凝膏、犀黄丸与小金丹等治疗阴疽名方。) 3、“心得派”代表人物:清·高锦庭代表著作:《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 “外疡实从内出论”,(指出:“夫外疡之发,… 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 学术成就;创立外科三焦辨证善于应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第三节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就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 广义:上就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狭义:就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溃疡: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就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她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就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除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均称为痔。由于痔的发病以肛门部最多见,故归属于肛门疾病类。

三上复习资料精华版

三上复习卷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对对子按要求写成语名言对联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一单元 piāo dànɡyúkuài xìnɡfúliánɡshuǎnɡbái tǎcōnɡminɡ ( ) ( ) ( ) ( ) ( ) ( ) fènɡxiàn huíɡuīshūsònɡzhuózhuànɡyìwèi shēn chánɡ ( ) ( ) ( ) ( ) ( ) jiāo yánɡsìhuǒlièrìdānɡkōnɡxínɡtài ɡèyì ( ) ( ) ( ) 第二单元 liǎn pánɡbōwén rán shāo zàn měi tǐnɡbá ( ) ( ) ( ) ( ) ( ) yǎn yìnɡwǎn rúzhàn lán yuǎn tiào qīnɡróu ( ) ( ) ( ) ( ) ( ) yíbìrúxǐxīn kuànɡshén yí ( ) ( ) 第三单元 róng qiúzhǔfùgǎn xièshōu huòjīliè ( ) ( ) ( ) ( ) ( ) bǎo cún qīn qièfǔmōsuíjí ( ) ( ) ( ) ( ) jìnɡxiānɡkāi fànɡhúzuòfēi wéi xīnɡfēnɡzuòlànɡ ( ) ( ) ( )

dǐkànɡchénɡɡōnɡqūrǔjiàn yì ( ) ( ) ( ) ( ) zhēnɡfúfēn xīzhěn duàn xínɡzhuànɡtònɡkǔ( ) ( ) ( ) ( ) yán jiūzǐxìxiào ɡuǒwàn bān wúnài ( ) ( ) ( ) ( ) 第五单元 shūfu qīnɡtīnɡjīnɡcǎi shǎn yào ( ) ( ) ( ) ( ) biǎo yǎn chuīzòu jiànɡlín zhēn zhū ( ) ( ) ( ) ( ) jǔshìwén mínɡwǔyán liùsèshēng jībóbó ( ) ( ) ( ) 第六单元 chénɡshúxǐxùn kuànɡwùjǐnɡjuéyīyōnɡér shànɡ( ) ( ) ( ) ( ) ()hóng liàng chìbǎnɡshǒu bìzhìhuìwúyǐnɡwúzōnɡ( ) ( ) ( ) ( ) ()chímínɡzhōnɡwài páo gēn wèn dǐqìshìxiōnɡxiōnɡ( ) ( ) ( )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外科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气血盛衰 B.脏腑功能失调 C.阴阳失调 D.经络阻塞 2.下列除()外,均正确反映了脏腑功能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A.脾胃湿热,火毒蕴结可以发为疮疡 B.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C.体表疮疡可以影响脏腑而发生病变 D."五善七恶"是 脏腑功能失常的表现 3.下列哪项不是辨心恶的症状() A.神志昏糊 B.惊悸时作 C.疮色紫黑 D.言语呢喃 4.辨肿块时,如肿硬似馒,有囊性感属() A.寒 B.湿 C.痰 D.气 5.肿疡溃后脓水稀少,坚肿不消,身热乏力,面色少华,脉数乏力,治宜() A.内托法 B.补法 C.透脓法 D.补托法 6.下面哪一项不宜用药线引流() A.创孔小,不宜排脓 B.脓腔深,流出浅黄色粘稠液体 C.创孔内有坏死组织 D.怀疑附骨疽创口内骨质已破坏 7.溃疡脓出不畅,有少量带脓者,宜选() A.内服清热解毒的 B.扩创法 C.垫棉法 D.外用升丹提 脓 8.手掌肿胀,失去正常凹陷,疼痛剧烈者为() A.蛇肚疔 B.托盘疔 C.蛇头疔 D.蛀节疔 9.颈后皮肤初起如粟米样丘疹,继而增大坚硬,肿胀作痛,脓头多个,状如蜂窝 ,诊断应为() A.疔 B.痈 C.有头疽 D.发 10.诊断附骨疽,X线摄片最早应在什么时候进行?() A.发病1-2天内 B.发病一周时 C.发病10-14天 D.发病四周时 11.溃后脓出黄稠,后稀薄,髋关节畸形,僵硬,诊断考试为() A.附骨疽 B.环跳疽 C.历节风 D.流痰 12.流痰除由风寒痰浊凝聚而形成外,还与哪脏亏损有关() A.肝 B.脾 C.肺 D.肾 13.一男青年,右侧大腿疼痛彻骨,肿胀,皮色不红,近膝关节处显著压痛,伴恶 寒发热,应诊断为() A.附骨疽 B.骨肉瘤 C.流注 D.历节风 14.疔疮走黄的内治原则是() A.凉血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解毒 C.滋阴清热解毒 D. 宣肺泄热解毒 15.乳痈郁乳期内治的方法和方剂是() A.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仙方活命饮 B.疏肝清胃,通乳散结--瓜蒌牛蒡汤 C.清肝泻胃,通乳散结--龙胆泻肝汤 D.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柴胡疏肝汤16.以往有肉瘿病史,突然肿块增大,质地坚硬如石,推之不移,应考虑为() A.失荣 B.石瘿 C.瘿痈 D.肉瘿 17.不能归于五脏的肿瘤是() A.气瘤 B.血瘤 C.脂瘤 D.肉瘤 18.诊断乳癌的首要症状是() A.乳房内可扪及硬而孤立的肿块 B.乳头下陷或抬高 C.乳头有血性分泌物 D.肿块皮肤桔皮样改变 19.多形性红斑粘膜糜烂者宜选用() A.三黄洗剂外搽 B.青黛膏外涂 C.青吹口油膏外涂 D. 白玉膏外涂 20.酒查皮鼻初起表现为() A.暂时性阵发性红斑 B.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 C.脓疱 D.鼻部组织肥厚 21.白庀的别名为() A.摄颌疮 B.松皮癣 C.白屑风 D.神经性皮炎 22.结节性红斑是() A.生于两小腿伸侧的红色或紫红色的结节性皮肤病 B.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C.好发于面、胸背及四肢的红色结节,晚期颜面满布大小不等结节 D.生于小腿屈侧的暗红色结节性皮肤病 23.肛门病不可忽视的检查方法是() A.肛门视诊 B.肛门指诊 C.乙状结肠镜检查 D.钡剂灌 肠X片 24.鉴别痔疮、脱肛、息肉痔常用体位是() A.侧卧位 B.胸膝位 C.蹲位 D.倒置位 25.一肛瘘患者,外口位于截石位5点,距肛门缘约6厘米,其肛瘘内口大致在肛内 什么方位?() A.截石位5点 B.截石位6点 C.截石位9点 D.截石位12点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5分。 ) 1.外科以毒来取名的病的共同点是() A.传染性 B.发病快 C.病程长 D.病较重 E.预后差 2.疮疡溃后逆证的表现是() A.溃后皮烂肉坚 B.脓水清稀 C.时流血水 D.疼痛剧烈 E.疮口难敛 3.外科运用补法的适应证是() A.精神衰疲 B.元气虚弱 C.脓水清稀 D.坚肿不消 E.疮口难敛 4.腐蚀药可用于() A.头部赘疣 B.臁疮 C.脓腐不脱 D.对汞、砒过敏者 E.肿疡脓成 末溃 5.常用的生肌收口药有() A.生肌散 B.八宝丹 C.九黄丹 D.红灵丹 E.白降丹

中医外科学复习笔记

中医外科学复习笔记 2003-8-31 Rex 总论 1.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著:南北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2.我国第一部外科学专著(遗失):《金疮瘛疭方》。 3.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狂犬脑组织外敷治疗狂犬病。 4.孙思邈《千金方》提出:葱管导尿、动物肝脏治疗夜盲。 5.宋《太平圣惠方》提出:“五善七恶”学说、砒剂治疗痔核。 6.金元时期外科学代表作:陈自明《外科精要》、朱震亨《外科精要发挥》、齐德之《外科精义》、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7.★明清时期,外科三大主要学术流派: 陈实功《外科正宗》代表的“正宗派”,八纲辩证,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 王维德《外科全生集》代表的“全生派”,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反对滥用针刀。提出对阴疽的治疗,创立了阳和汤、犀黄丸、小金丹、阳和解凝膏等治疗阴疽的名方; 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代表的“心得派”,“外疡实从内出论”,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将温病学说思想引入外科病证治,创立了外科三焦辩证,治疗上善于应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 8.中医外科学的范围:主要是疮疡及骨伤,包括肿疡、溃疡、皮肤病、骨折、创伤等。其学科界限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指发于人体体表及窍道,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9.疾病的命名原则: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 10.疡:外疡,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11.疮疡:广义上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12.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13.溃疡:一切外科疾病破溃的疮面。 14.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露于疮口之外的腐肉。 15.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的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多为阳证,平塌者多为阴证。16.根脚:肿疡的基底根部。 17.护场: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致于深陷或扩散形成局部作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 18.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19.五善:病程中出现的好的征象,表示预后良好。包括心善(精神爽快,言语清凉,舌润不渴,寝寐安宁)、肝善(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脾善(唇色滋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润)、肺善(声音响亮,不咳不喘,呼吸均匀,皮肤润泽)、肾善(身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 20.七恶:病程过程中不好的征象,预后较差。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

(完整版)外研版三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

颜色类: red 红色的blue 蓝色的yellow黄色的green绿色的black黑色的orange橙色的purple紫色的pink 粉红色的white白色的 数字类: one一two 二three 三four四five五six六seven七eight 八nine九ten十eleven十一twelve十二 动物类: panda熊猫dog狗cat猫bird鸟chameleon变色龙cat (猫) dog (狗) monkey (猴子) panda (熊猫) rabbit( 兔子) duck (鸭子) 教室设施: door 门window窗户blackboard黑板desk书桌chair椅子 学习用品: pencil铅笔pen钢笔book书schoolbag书包pencil-box ( 铅笔盒) ruler(尺子) eraser(橡皮) crayon (蜡笔) bag (书包) 职业: teacher 教师pupil小学生doctor医生policeman 警察nurse护士driver司机farmer农民 家庭成员: mother母亲father父亲sister姐妹brother兄弟 grandpa(grandfather)祖父,外祖父grandma(grandmother) 祖母,外祖母人体器官: head头hand 手body 身体arm胳膊leg腿foot脚face( 脸) nose (鼻子) mouth (嘴) eye (眼睛) ear (耳朵) 人称代词(主格):I 我you你he他she她it它 人称代词(宾格): me 我you 你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我的your 你的his 他的her 她的

中医外科学常考重点内容参考模板

●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育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疽: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常见的有有头疽无头疽两类。有头疽是发生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无头疽是指多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 ●外感六淫的特点:1)六淫邪毒能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人体2)在人体抵抗力能力低下时发病3)六淫邪毒致病有季节性4)六淫邪毒可单独致病,也可混合致病5)六淫邪毒可以无脏腑致病6)六淫邪毒致病有一定的部位,上部:风温风热;中部:气郁、火郁;下部:湿热、寒湿。 ●上部辩证:病因特点:风邪易袭,温热多侵。风邪易袭阳位,温热其性趋上,故病因多为风温,风热。发病特点:上部疾病的上升一般来势迅猛。因风邪侵袭长发于突然之间,而起病缓慢者风邪为患则较少。常见症状:发热恶风,头痛头晕,面红赤目,口干咽痛,舌尖红而苔薄黄,脉浮而数。局部红肿宣浮,忽起忽消,根脚收束,肿势高

突,疼痛剧烈,溃疡则脓稠而黄。 ●中部辩证的:病因特点:七情内伤,五志不畅可致气机郁滞,过极则化热生火,或由于饮食不节,劳伤虚损,气血郁阻,痰湿凝滞而致脏腑功能失和。多为气郁,火郁。发病特点:中部疾病的发生,常于发病前有情志不畅的刺激史,或素有性格郁闷。一般发病时常不易察觉,一旦发病,情志变化可影响病情。常见症状:中部症状比较复杂,由于影响脏腑功能,症状表现轻重不一。概括之主要有:呕恶上逆,胸肋胀痛,脏腑痞满,纳食不化,大便秘结或而不爽,腹痛肠鸣,小便短赤,舌红,脉弦数。 ●下部辩证:病因特点:寒湿,湿热多见,由于湿性趋下,鼓下部疾病者多夹湿邪。发病特点:起病缓慢,缠绵男愈,反复发作。常见症状:患部沉重不爽,二便不利,或肿胀如绵,或红肿流滋,或疮面紫暗,腐肉不脱,新肉不生。 ●辨肿: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火欣热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疮疡,如疖疔初期。丹毒等。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常见于冻疮,脱疽等。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件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包块等。而较小触之可及的称之为结节,主要见于皮肤或皮下组织。 ●辨痛:热痛:皮色火欣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以原因来辨痒:风胜: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

中医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1.最早的外科医生叫医句,形成外科的年代是汉代,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贡献 很大 2.华佗是我国历史最着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堪称外科鼻祖。 3.晋?龚庆宣撰写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着《刘涓子鬼遗方》,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该书最早 记载了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指出破脓时,切口在下方。 4.巢元方所着《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病因病机的专着,对传染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5?唐?孙思邈《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6?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补充和完善了判断外科疾病转归及预后的五善七恶学说。 7.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正宗派一“列证最详、论治最精”,重视脾胃 清?王维德—《外科全生集》—全生集—阴阳辩证 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心得派-“疡科实从内出论”引入三焦学说 8中医外科学的范围:①疮疡②乳房疾病③瘿④瘤、岩⑤皮肤及性传播疾病⑥肛门直肠疾病⑦泌尿男性疾病⑧周围血管疾病⑨其他外科疾病 9.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破溃的疮面。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雍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内痈和外痈两大类。外痈指 彳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邪毒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五善"包括心善肝善、脾 / 善、肺善、肾善。 ?七恶:“恶”就是坏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差。“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 顺证:“顺”就是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 \ 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称为~ 逆证:“逆”就是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出现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称为 善证与恶证多指全身的表现;顺证与逆证多指局部表现。 10. ■疖v 3cm '疖:表皮 横向.痈3?9cm 纵向.痈:发于皮肉之间 发>9cm 疔:发于肌肉、骨间,最深 11?外科疾病的发生,大致有①外感六淫②情志内伤③饮食不节④外来伤害⑤老伤虚损⑥感受特殊之毒⑦痰凝瘀血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①邪正盛衰②气血凝滞③经络阻塞④脏腑失和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骨瘤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骨瘤 骨瘤是以肿块坚硬如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形色紫黑,坚硬如石,疙瘩叠起,推之不移,昂昂坚贴于骨者,名骨瘤。”相当于西医的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病因病机] 由于恣欲伤肾,虚火内亢,肾火长期郁遏,肾所主之骨气血阻滞而不畅,瘀积而成;或由先天不足,骨骼空虚,偶有所伤,局部骨骼气血长期瘀结所致。 [诊断] 骨瘤的肿块,坚硬或韧硬,境界清楚,基底部与骨粘连而推之不移。 一、良性骨瘤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若肿块过大者,则出现畸型,或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但无远处转移。 二、恶性肿瘤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使局部皮肤青筋显露,除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外,并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不退、饮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等。多易发生脏器或它处转移。

辅助检查:X线摄片,良性肿瘤见肿瘤界限清楚,与正常骨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无骨膜反应。恶性骨瘤见肿瘤边界不清,骨破坏,骨结构紊乱。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以滋补肾气为本,破瘀消肿为标,方用调元肾气丸、六军丸、琥珀黑龙丹等。 二、外治法局部用黑退消掺于阳和解凝膏上贴之。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良性骨瘤逐渐增大者,或恶性骨瘤早期经检查未发现有肺转移者,应手术治疗。 [预防与调摄] 1.节制房事。 2.恶性骨瘤患者需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结语] 骨瘤相当于西医的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其特点是:肿块坚硬如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骨良性肿瘤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骨恶性肿瘤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全身症状逐渐加重。治疗以滋补肾气为本,破瘀消肿为标,方用调元肾气丸、六军丸、琥珀黑龙丹等。良性骨瘤逐渐增大者或恶性骨瘤早期未发现有转移者,应手术治疗。 例题:

[整理]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精华版.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Shirley-琳 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故称散剂,现称粉剂。 流注发生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 丹毒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西医认为是由溶血性链球菌进入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小腿、颜面部。有皮肤或粘膜破损史。 乳痨乳房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质地坚实,边界不清,可粘连皮肤。因病变后期有虚劳的表现,故称--。西医的乳房结核。 附骨疽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加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疾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蛇串疮: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药毒;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发的皮肤或粘膜的急性炎症发应。相当于西医药物性皮炎,亦称药疹。特点是: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常突然发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齿状线肛瓣与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 肛管直肠环外括约肌深、浅二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一肌环。 护场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烂疔发生于皮肉之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气性坏疽。 内陷为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因多由有头疽患者并发,故名疽毒内陷。又称三陷变局。 乳核在乳小叶纤维组织和腺上皮所发生的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特点: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妇女,乳中结核,形如卵丸,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瘤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瘤 瘤是瘀血、痰滞、蚀气停留于人体组织之中而产生的赘生物。其临床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数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 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 瘤的名目很多,《灵枢》中有筋瘤、肠瘤、脊瘤、肉瘤等。其中内脏肿瘤,后世文献多归属于症瘕范畴。生于体表的外科肿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分为六种,即: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 西医一般称良性肿瘤为“瘤”,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但中医所称的骨瘤则包括有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 [ 病因病机] 瘤的发生原因,薛己认为:“夫瘤者留也,随气凝滞,皆因脏腑受伤,气血乖违。”说明瘤是内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气瘤是肺的功能异常,气机郁结; 血瘤是心的功能异常,血络纵横丛集; 肉瘤是脾的功能异常,痰聚肉里; 筋瘤是肝的功能异常,筋脉曲张; 骨瘤是肾的功能异常,骨络瘀阻。因此,瘤的发生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从而导致瘀血、浊气、痰凝留着聚结而成。 [ 检查方法] 瘤的检查,首先要尽量暴露病变所在部位,观察肿块的位置、数目、形态、皮肤表面的变化。再用右手食、中指平揿肿块,扪触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肿块与皮肤是否有粘连,或与骨 骼的关系等。同时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摄X 线片,配合 B型超声检查或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直至切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

查,以获得正确诊断。 [ 治疗] 瘤的治疗,原则上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特别是当肿瘤在短期内明显增大,或有癌变危险时,更应及时手术。但对多发性及某些生长在不便于施行手术部位的肿瘤,可运用中药治疗。内服药应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按《外科正宗》所归纳,主要有行气散结、破瘀消肿、化痰软坚3 大法则。外治法除手术外还有腐蚀、硬化剂注射、冷冻等方法。 [ 结语] 中医的瘤相当于西医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也包括骨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数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瘤的分类很多,但本章所论之瘤仅指气瘤、血瘤、肉瘤、筋瘤、骨瘤、脂瘤,均为临床常见者。本病主要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以致瘀血、浊气、痰凝留着而成。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某些多发性及某些不便于施行手术部位的肿瘤,可予中药内服,主要有行气散结、破瘀消肿、化痰软坚3 大法。 第一节气瘤 气瘤是以皮肤间发生单个或多个柔软肿核,按之凹陷,放手凸起,状若有气,皮色如常或有褐色斑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外科枢要?论瘤赘》云:“……其自皮肤肿起,按之浮软,名曰气瘤。”相当于西医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 病因病机] 肺主气,主一身之表,由于元气不足,肺气失于宣和,以致气滞痰凝,营卫不和,痰气凝聚肌表,积久成形,发为气瘤。

中考名著西游记阅读练习题精华版含复习资料

中考名著《西游记》阅读练习题(最新整理精华版含答案) 一、填空题 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在《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中,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3、全书共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5、《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8、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9、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10、《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1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12、《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孙悟空自号美猴王 13、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目的题目:如,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 二、列举简述 1、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分别给他们取了什么名?观音所赐的名分别是什么? 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 2、列举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 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3、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 白骨精、黄风怪、蝎子精、红孩儿 4、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 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天竺国 5、说除塑造唐僧师徒四个形象外,还写到许多神仙,请列兴几个。 如来佛祖观音菩萨菩提祖师太白金星镇元大仙 6、悟空、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什么? 如意金箍棒钉耙禅杖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肛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肛痈 肛痈是指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痈的发生绝大部分与肛隐窝炎有关,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肛周剧痛,伴全身高热,酿脓破溃后易形成楼管。由于肛痈发生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名称,如生于肛门旁皮下者,名肛门旁皮下脓肿;生于坐骨直肠窝者,名坐骨直肠窝脓肿;生于骨盆直肠窝者,名骨盆直肠窝脓肿;生干直肠后间隙者,名直肠后间隙脓肿。 [病因病机] 过食辛辣肥甘、醇酒炙博之品,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下注肛门,蕴久化热,热胜肉腐,发为痈疽;或肺肾阴虚,湿热痰浊凝聚肛门,郁久热胜肉腐,发为本病。 [诊断] 一、肛门旁皮下脓肿发于肛门周围的皮下组织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成脓后按之应指,全身症状较轻。溃脓后易形成皮下肛瘘或低位瘘。 二、坐骨直肠窝脓肿位于坐骨直肠窝内,初起觉肛门部坠胀微痛,逐渐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肛门胀痛加剧或跳痛,坐卧不安,患侧肛周皮肤微红肿,肛门指检患侧直肠壁饱满,压痛明显,可有波动感。

三、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位于提肛肌以上,腹膜反折以下,位置较深,局部症状不典型,仅觉肛门胀痛,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肛周皮肤多无明显红肿,肛们指检患侧直肠壁饱满、压痛及波动感,溃脓后多形成高位肛瘘。 四、直肠后间隙脓肿部位较深,表现为直肠内坠胀痛,逐渐加重,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肛周皮肤无明显改变,肛门指检直肠后壁饱满,压痛或波动感。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在10X109几以上,中性粒细胞大于70%。 [鉴别诊断] 肛周毛囊炎、疖肿病变在肛周皮肤或皮下,多由局部皮肤破损染毒所致,与肛窦炎无直接联系,局部红肿热痛,肛门指检无异常发现,溃后不形成肛瘘。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湿热蕴结肛门周围突然肿痛,逐渐加剧,肛周压痛或见红肿,伴恶寒发热,口干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数。 辨证分析:湿热之邪蕴于肛门,气血不畅,郁而化热,则见肛周疼痛;正邪相搏,则见恶寒、发热;热邪为患,则出现口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革藓渗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精华资料(上下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一、小数乘法和除法 1、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6、循环小数的意义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7、循环节的意义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例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①0.25104 ??③226.80.108 ÷④?②2.4 2.544 ÷ 125.625125 例2 明明和乐乐去文具店买笔芯,明明买4支黑色的和5支蓝色的,共付5元钱,乐乐买4支黑色的和6支蓝色的共付5.6元。每支黑色笔芯多少钱?

中医医师_中医外科学_考试题_复习资料 (4)

中医医师 第 151题:A1型题(本题1分) 前列腺炎以少腹、会阴、睾丸、腰骶隐痛为主,舌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多沉涩,辨证为: A.肾阳不足证 B.阴虚火动证 C.湿热壅阻证 D.湿瘀互阻证 E.气滞血瘀证 【正确答案】:E 第 152题:A1型题(本题1分) 在TPN期间,发生高糖高渗性酮性昏迷时的死亡率为: A.20%~40% B.10%~20% C.5%~10% D.4%~5% E.2%~4% 【正确答案】:A 第 153题:A1型题(本题1分) 高渗性缺水多见于: A.呕吐 B.腹泻 C.持续胃肠减压 D.吞咽困难 E.小肠瘘 【正确答案】:D 第 154题:A1型题(本题1分) 脱疽外用药可选用除下列哪项外: A.冲和膏 B.九一丹 C.红灵油膏 D.红灵酒 E.生肌玉红膏 【正确答案】:B

第 155题:A1型题(本题1分) 头面部丹毒首选: A.银翘散 B.黄连解毒汤 C.普济消毒饮 D.仙方活命饮 E.五味消毒饮 【正确答案】:C 第 156题:A1型题(本题1分) 下列各项均为石瘿特点除了: A.肿块坚硬如石 B.肿块高低不平 C.不随吞咽上下移动 D.多发于中年以上者 E.多发于男性 【正确答案】:E 第 157题:A1型题(本题1分) 最早提出用截趾术治疗脱疽的医书是: A.《山海经》 B.《内经》 C.《神农本草经》 D.《金创瘈疭方》 E.《周礼》 【正确答案】:B 第 158题:A1型题(本题1分) 下列哪一项与臁疮关系密切: A.好发于易受摩擦及压迫的部位 B.气血亏虚,复因局部受压,肌肤失养 C.多由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所致 D.好发于儿童少年 E.痰浊凝聚,风寒侵袭是其病因 【正确答案】:C 第 159题:A1型题(本题1分) 休克病人在哪种情况下,应及时应用血管收缩剂: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的哲学基础: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 气一元论: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地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具有运动的属性。气的运动是气内部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气和形以及两者的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注:感觉类似于波粒二象性,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粒子既有波的性质,又有粒子的性质,粒子具有运动的性质,能量与实体】 阴阳学说:阴阳对立,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属性,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 五行学说:任何一个十五的内部包含着具有木、火、土、金、水五种功能属性的成分或因素,并且按一定规律互相联系形成整体功能结构。 中医医学理论体系核心:脏象学说。脏象、经络、气血精津液。 脏象学说:研究人脏腑活动规律及相互关系。人体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以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内而脏腑,外而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统一。 气血精津液学说:气、血、精、津液既是腑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腑脏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血精津液学说主要探讨生命的物质组成以及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泛言之,气血精津液学说应包含于脏象学说之中。 体质学说: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类型和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的学说。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与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关系。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及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理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纵横交贯,网络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练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关于疾病的理论知识,包括病因、发病与病机三部分内容。 病因学说: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学说。中医认为基本的发生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正常生理活动遭到破坏导致腑脏经络、阴阳气血失调所致。病因分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适当,外伤,胎传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