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意识和注意

3.意识和注意

3.意识和注意
3.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心里的过程和属性。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知觉,包括对客体的知觉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及物体相区分的基础。

(二)意识的种类

意识是一种心理心态,它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意识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由于疲劳、谵妄、精神恍惚、催眠或药物等原因,人的意识会与正常状态下的意识有明显的不同,比如睡眠、做梦、白日梦等都属于异常意识状态。

(三)意识的功能

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意识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它增加了

个体的生存机遇,因为它使人们把有目的的意志行为建立在对现实的最佳解释和最佳决策的基础上,使人们能够把握感知觉信息的意义以服务于具体时间、空间上的生存目的。

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意义。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的规律,把连续不断

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

输入信息做出最佳判断和行为。正是通过意识,人们才能够分析因果关系,想象现时不在眼

前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向着人们预期的目标指引行为。

意识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在经验的背景上,有选择地分析客体和事件,对客体现实进行主动的稳定的认识。只有在意识水平上,高级的心理过程才得以发生。而这使人们具有灵活

的、适宜的、反应的潜能,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四)睡眠与梦2

睡眠时并非完全失去意识,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形式。睡眠分成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阶段。第一阶段: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眠阶段,身体放松,呼吸缓慢,但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这一阶段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波,偶尔出现“睡眠锭”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个体很难被唤醒。这一阶段大约20分钟。

第三阶段:脑电波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3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的脑电波。

身体继续放松,血压、心跳、体温下降。该阶段约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大都数的脑电波开始呈现为3波。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身体各项指标都变

慢,梦呓、梦游、尿床等大多发生在这个阶段。个体在此阶段很难被唤醒。

第三、四阶段通常被叫做慢波睡眠(SWS )。几乎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否则, 就预示着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

快速动眼睡眠:3波消失,高频率,底波幅的脑电波出现。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睡眠者的眼球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

如生的梦境。

第一次快速动眼睡眠一般持续5至10分钟,大约90分钟后,会出现第二次快速动眼睡眠,

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中,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

复几次。随着黎明的接近,第三和第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最后一次快速动眼随眠长达

1小时。

二、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就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但是它总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他对象。被选择的就成为注意的对象,而其他被忽略的就成为背景。注意的指向性不同,人们注意到的

对象就不一样,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就不同。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越

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会缩小。

(二)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基本功能在于选择信息,使之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的中心,以便能被有效地记录、加工和处理。

(三)注意的分类

1.不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不随意注意情况下,人们对要注意的事物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任务。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比较低级的注意形式,是消极被动的注意,是人和动物都有的一种注意形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本身的特征。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刺

激物的新异性以及刺激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等。一般来说,强度大的事物、新异的

事物、运动变化的事物、与周围事物形成鲜明对比的事物,就容易成为人们不随意注意的对

象。

绝对的强度、绝地的新异性固然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更多起决定作用的是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和相对新异性。比如,安静的教室里的窃窃私语声。

(2)本人的状态。不随意注意不仅由外界刺激物自身特点决定,而且和人自身的状态有关。

人的需要、兴趣、态度,当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已有的知识经验等都会影响人们的不随

意注意。在外界刺激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们的主题状态不同,不随意注意的情况也就不同。

不随意注意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对新异刺激进行定向,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而消极作用在于使人们从正在进行的活动中被动地移开,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

2.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积极主动、主动的注意形式,是人类所特有的。

影响随意注意的主要因素由:

(2 )活动的目的和任务。随意注意本身是一种服从于一定目的的注意,所以,目的任务越

明确,越有助于保持有意注意。

(2 )兴趣特点一间接兴趣。在随意注意中,活动?兴趣往往是间接的,即人们对活动本身可

能不感兴趣,但是,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所以对活动结果的强调,激发人们对活动结果的兴趣,即间接兴趣,能够维持人们稳定而集中的注意。

(3)活动的组织性。正确合理地组织活动有助于随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

(4 )过去的经验。新异的刺激固然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如果是绝对的新异,经验

中没有一点相关的知识,要进一步理解它、接受它也是困难的。如果刺激物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又不完全了解,这时,维持注意就比较容易了。

(5 )人格特征。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容易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

与任务;而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3.随意后注意

随意后注意兼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与一定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类似

于随意注意,但是又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因此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意后注意的通常表现:喜欢上某件事情,并沉浸其中。因此,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是培

养随意后注意的关键。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1.朝向放射

朝向放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反射。

朝向放射是由新异刺激物引起的。刺激物一旦失去新异性(习惯化),朝向反射也就不会发

生了。朝向反射中伴随着身体的一系列的变化,如感官朝向刺激物;正在进行的活动受到压

抑;四肢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心率变缓;出现缓慢的深呼吸;瞳孔扩散;脑电出现失同步现象等。这一系列身体变化,有助于提高感官的感受性,并动员全身的能量以应付个体面临的活动任务。2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网状结构是指从脊髓上端到丘脑之间的一种弥散性的神经网络。网状结构的神经细胞大

小不等,它们的轴突较长,侧枝也较多。因此,一个神经元可以和周围的许多神经元形成突

触;一处受到刺激就可以引起周围细胞的广泛的兴奋。

研究发现,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号,一部分沿感觉传导通路(特意通路),直接到达相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内容: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 意识的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行为过程中,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最能集中注意。 2.自动化意识状态:按一定目的完成任务,意识参与少,变为自动化。注意要求少,并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意识与睡眠做梦之间。醒着做梦。不需要集中注意。意识处于迷糊状态。 4.睡眠状态:虽然有意识活动,但自身并没意识到。 无意识:个体不能察觉到心理活动和过程。按照弗洛伊德似的说法,无意识中包括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冲动等。这些观念和想法。因为与社会理论道德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察觉到。 二、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 注意的指向性: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集中性就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序。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从大量信息中,选择有用的给以反应,排除无用的干扰。 2.维持功能:保持,持续的紧张状态。 3.调节功能:注意转变,实现活动转变,适应环境。

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决定意识的内容。 2.密不可分: 可控制意识状态,注意集中; 自动化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意识的参与较少; 白日梦状态,意识变化注意极少,紧张性低; 睡眠状态,无意识,注意停止。 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由刺激物本身特点和人自身状态引起。 2.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个人意志。 3.随意后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形式。类似随意,但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即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 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有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日节律:人和动物都存在,主要是睡和醒周期性循环。还有一些生理方面节律变化。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四、睡眠阶段及脑电波特点! 睡眠作用:1.恢复机能2.保护自己 正常清醒状态时脑电波为β波,13-20cps,频率快,振幅小。 第一阶段:过渡期,α8-12,频率慢,振幅大 第二阶段:轻睡期,θ4-7,频率更慢 第三四阶段:沉睡期,δ2-4,振幅极大,梦游,呓,尿床 第五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呼吸心跳不规则,难唤醒,做梦。

心理学知识意识和注意.doc

心理学知识-意识和注意 1.睡眠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5)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2.梦的功能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3.注意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分耳实验否认)。 (2)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3)后期选择理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

普通心理学五章注意与 意识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意识概述 ?意识的不同角度的理解 ?一种觉知(一种觉察); ?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对身心系统管理); ?一种心理状态(无意识和意识)。 ?无意识的概念 ?不曾察觉的心理活动。 ?弗洛伊德却认为是受压抑的观念、愿望等等。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的行为; ?对刺激的无意识; ?盲视(脑损伤造成) 睡眠 ?睡眠解释:灵魂离开;生理状态 ?睡眠不同阶段:EEG模式 ?睡眠功能:休息;避免伤害。 ?失眠:入睡困难,睡眠不好。 梦 弗洛伊德观点: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分析梦可以发现精神病人的问题。 心理学观点: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梦是对随机脑活动的注解。 认知观点:是对个体经验的重编码。 催眠 催眠状态:不能独立思考,受催眠师的指使和引导,似乎是睡着了,但是脑电波与清醒状态相同。 容易被催眠者的特征:常白日梦;想象力丰富;容易沉浸当前情景;依赖性强;深信催眠;有经验分离的经历。 催眠的解释:社会认知和角色扮演;意识功能分离(监督和执行功能的分离) 催眠的应用:治疗、侦破等。 第三节注意概述 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指向性:选择、维持(方向特征) ●集中性:抑制其它,聚集于特定对象(强度特征)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本身不是活动进行的过程。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进行时的意识状态,它伴随一定的外部表现,但有时也有假象的产生 外部表现 ?定向性反应 ?无关行为停止

?生理变化:血液和呼吸 ?假象问题:不完全对应 生理机制 ?觉醒机制 与有机体觉醒有关的生理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状结构的功能。二是神经介质和觉醒因子的作用。神经介质有儿茶酚胺和乙烯胆碱。 ?大脑皮层的作用 海马等是精确行为的重要神经结构。额叶在调节和计划行为上有重要作用。 定向性反应 无关行为停止 生理变化:血液和呼吸 假象问题:不完全对应 作用 选择功能(基本功能) 维持功能 整合功能 调节功能 启动效应--前注意的作用 种类 ?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其本质是内部言语形式实现的对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意识与注意

第四章意识与注意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意识 2、注意: 3、有意注意: 4、随意后注意: 5、无意注意: 6、注意的稳定性: 7、注意的分配: 8、注意的转移: 9、注意的范围; 二、填空 1、由于注意的程度不同,意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醒状态是意识的常规状态,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识变换状态。 3、人类睡眠过程包括两个时相:______和______。 4、______与______是常见的两种睡眠失常,前者表现为难以进入或保持睡眠状态,后者则相反。 5、做梦是睡眠时脑的正常活动,做梦一般发生在________阶段。 6、催眠状态下,受试者心理上将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 7、______是经由冥想或静坐达到的一种意识状态,身体放松,意识明晰,可对身心锻炼和戒烟戒毒有一定帮助。 8、根据注意指向的对象不同可把注意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9、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不同,将注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注意具有四个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注意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 12、注意不是独立的________,而是一切心理活动的________。 三、判断题 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2、注意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始终。() 3、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4、注意起伏是一种分心现象。() 5、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者在各种活动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6、手、脑、眼、耳、口并用,注意就容易集中和维持。() 7、注意的分配是注意的涣散即分心。() 四、选择题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紧张性 D、选择性 2、注意是一种()。 A、心理过程 B、个性特点 C、共同特征 D、心理状态 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A、指向和集中 B、观察和思考 C、分配与稳定 D、需要与态度 4、注意的指向性与下列选项中哪种功能相联系?() A、维持或保持 B、调节与监督 C、选择功能 D、预见功能 5、突然敲门声,打断教师讲课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属下列哪种注意现象?()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6、有预定目的,有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无意识现象()。 A.日常生活中的小动作 B.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思考 C.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D.由于脑损伤引起的盲视 2.意识的特点有()。 A.感觉性和心理性 B.控制性和调节性 C.变化性和连续性 D.局限性和能动性 3.下列哪种现象不是意识状态的正常变体()。 A.睡眠 B.白日梦 C.幻想 D.幻觉 4.通常被称为慢波睡眠阶段的是()。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5.睡眠状态的脑电波主要是()。 A.δ波 B.α波 C.β波 D.ε波 6.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 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7.注意是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 A.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持征 C.组织特性 D.认识过程 8.发现与矫正错误是注意的哪种功能? 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与监督 9.选择性注意的抑制机制的特点不包括()。 A.负启动现象 B.顺发抑制现象 C.注意瞬脱现象 D.返回抑制现象 10.()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A.注意的持续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指向性 D.注意的集中性 11.“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是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12.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种活动必须达到怎样程度? A.熟练 B.迁移 C.稳定 D.兴奋 1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的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 14.实验发现,人很难做到在左手画圆形的同时右手画正方形,这涉及()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强度 D.注意的稳定性 二、填空题 1. 是人在清醒时的一种意识状态。 2. 会引发意识状态的改变。 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或活动的和。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1.睡眠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5)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2.梦的功能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3.注意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分耳实验否认)。 (2)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3)后期选择理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意识的基本问题 一、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相区分的觉知。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①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②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③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正是通过意识,我们分析因果关系,想像现在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我们预期的目标来指引行为。 二、意识研究的重要性 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意识曾经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心理的结构、构成心理和意识内容的元素,以及把各元素组合为意识内容的基本规则。20世纪初,行为主义兴起。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以人们外部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把意识完全排除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之外。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心理学家重新将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恢复了对意识的研究。除认知心理学本身对意识的研究之外,很多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推动了意识研究的发展。1929年,汉斯·伯格(Hans Berger)发明了脑电图仪,为心理学家研究意识提供了新的手段。人们可以通过纪录脑部生理电流的变化,来探讨人脑的内部过程。60年代,斯佩里(Sperry)关于裂脑人的研究也大大促进了对意识的研究和思考。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在吸毒、催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后,充分肯定了个体的潜能和价值,个体被视为是独一无二的,可以通过意识执行其意志和愿望,意识经验因而受到特别重视。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将人的认知过程、神经机制以及病理学的临床发现结合起来,从而提供了一种综合的视角,对推动意识研究的进展有重要意义。近30年来,对意识的研究吸引了众

认知心理学笔记第五章注意解读

第五章注意 1、注意的理论模型: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中枢能量及其分配 2、普通心理学: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强调注意在模式识别中的信息选择功能,提出注意的信息加工模型。 3、注意的研究简述: (1)冯特(1908):注意是伴随着心理内容清晰领会的状态;意识与视野一样,是以一定阈限为边界的一个有限领域,任何心理内容只有进入这个领域,才有被领会的可能。在该领域内有一个范围狭小的中心区域,任何心理内容只有进入这个中心区域,才会获得最大的清晰性和鲜明性。这个中心区域被称为“注意焦点”。 (2)James(1892):在《心理学教科书》一书中,把注意作为意识的特征之一。(3)近代,谢林顿、埃克尔斯和克里克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其都有所阐述。 4、注意模型 有人也把注意模型看作为模式识别模型: 过滤器模型 衰减模型 反应选择模型 5、过滤器模型: 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知觉和通讯》(1958),这部专著的出现,标志,行为主义心理学禁锢了多年的注意问题又重新回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 在Broadbent看来,象通讯系统一样,可以将整个神经系统看成信息传播速度有限的单一通道。出于经济考虑,在容量有限的神经系统之前,需要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或者开关,这种开关保护系统避免超载,只准许少量的被选择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所有其他信息则受到阻挡。此外,在选择性过滤器之后,有必要假设一个缓冲器。这种缓冲器是一个暂时的记忆存储,未被选择的信息能够在其中短暂保留。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 模型示意图: 实验验证: 1 刺激呈现是双耳分听(dichotic listening task),即同时呈现,每秒2个数字(每对数字到达双耳的时间相同,前后两对数字之间间隔0.5s),如,左耳=734,右耳=215。任务是,被试自由报告。 2 被试的两种再现刺激的方式(大多数被试先左耳后右耳。) 第一种是(报告单个耳朵所听到的数字):左耳=734,右耳=215;正确

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第六节意识与注意 第一单元意识概述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1979年冯特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把意识当做心理学研究对象;冯特用自我观察的内省方法来研究意识,反对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张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的观点,华生的行为主义就是此观点。 1、意识: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意识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欲望;也包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2、无意识:是人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3、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梦。 4、睡眠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有脑电波的频率较低、波幅较小。呼吸变慢,容易惊醒,10分钟左右。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叫睡眠锭。很难被叫醒,20分钟左右。第三阶段的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40分钟左右。第四阶段20分钟,四个阶段共90分钟左右,此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个阶段△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5-10分钟左右。 5、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之后,又会重复睡眠的四个阶段,第四阶段结束后,又会出现一次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且时间会比第一次长。直到最后一次可长达1小时。像这样的睡眠周期不断循环,直至醒来。不过,随着黎明渐渐到来,第四、第三阶段会逐渐消失。 6、梦的由来是通过对欲望的满足、对现实的刺激、或具有象征意义。 7、梦的特点: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 8、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 10、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解释梦,他认为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人的一些冲动或愿望不符合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不能得到实现,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但是,在睡眠状态下,由于意识的控制能力降低,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这些冲动和愿望,便会以改变的形态在梦中表现出来。所以,弗洛伊德把分析梦作为了解决精神病的原因和治疗精神病的重要手段。 第二单元注意概述

意识与注意练习题

三、意识和注意 一、填空题 1.注意的品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人们对事物注意时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梦多发生在() A.过渡期 B.轻睡期 C.沉睡期 D.快速眼动睡眠期 2.双耳分听实验多被研究者应用在()研究中 A.注意起伏 B.注意转移 C.选择性注意 D.非选择性注意 3.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4.注意的初级生理机制是() A.大脑皮层功能 B.特异通路 C.朝向反射 D.边缘系统 5. 一般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仅相隔2?3秒就发出起跑信号,是为避免运动员成绩受()的影响。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动摇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注意的衰减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布罗德班特 B特瑞斯曼 C.诺尔曼 D约翰斯顿 7.()能够很好地解释在某些情况下人为什么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现象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 C 认知资源理论 D多阶段选择理论 8.人们对自己的名字之类的刺激比较敏感,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这种现象可用()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后期选择理论 C.衰减理论 D.认知理论 9.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目的性 D.能动性 10.“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始不能成”,这说明了() A.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B.注意分配的规律 C.人不能同时干两件事情 D.动机定律 11.人们每天晚上大约经历()次快波睡眠阶段,且每次快波睡眠时间逐渐()。 A.7?9次,增加 B.7?9次,减少 C.4?6次,增加 D.4?6次,减少 12.注意的转移与人的神经活动的()特性有关 A.强度 B.兴奋性 C.灵活性 D.平衡性 13. 由多依奇(Deutsch)提出,认为早期的信息加工是没有选择性的,信息都可得到识别,信息是否被注意,是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做出反应选择的注意选择理论是()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多阶段选择理论 14.可以很好地解释人们同时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注意理论是()

意识和注意练习题

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2.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 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 (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研究选择性注意 B.警戒作业 " 持续性注意 C.双作业操作实验分配刑主义 D.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 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 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 D.催眠巳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注意不集中 B.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 D.注意的动摇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 意识和注意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意识和注意 第四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一)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指人所持有的反映现实的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也就是说意识是人的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高级心理部分。 无意识:是个体未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例如,早晨起床后,一个人在选择穿哪一件衣服时,是受意识支配的,而穿衣服的动作本身通常是自动化的,不受意识的控制。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由思想、幻想、梦等构成。综上,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 1.无意识行为: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例如,在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其他的问题,或与别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 2.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情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3.盲视:由于脑损伤引起的无意识觉察。

(二)意识的分类 意识从无意识到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它还存在着一般性的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三)意识的功能 意识具有能动性,它不仅被动地觉察和感知信息,而且对个体的身心起着调节的作用。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世界的意义。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做佳判断和行为。意识也是一种能力,它使人们在经验基础上,开展高级的心理过程。 (四)睡眠与梦(意识的特殊状态) 1. 睡眠 睡眠是一种与觉醒对立的意识状态。当一个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其大脑的生理活动会发生复杂的变化。 在清醒状态下脑电波是高频低幅(14~30Hz)的波,安静时变为波(8-13Hz),在睡眠过程中脑电波从高频低幅向低频高幅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脑电波的频率和振幅都比较低的浅度睡眠阶段,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短暂爆发的高频高幅的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出现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呈现为波时,即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前半夜长后半夜短。

3.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心里的过程和属性。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知觉,包括对客体的知觉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及物体相区分的基础。 (二)意识的种类 意识是一种心理心态,它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意识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由于疲劳、谵妄、精神恍惚、催眠或药物等原因,人的意识会与正常状态下的意识有明显的不同,比如睡眠、做梦、白日梦等都属于异常意识状态。 (三)意识的功能 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意识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它增加了 个体的生存机遇,因为它使人们把有目的的意志行为建立在对现实的最佳解释和最佳决策的基础上,使人们能够把握感知觉信息的意义以服务于具体时间、空间上的生存目的。 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意义。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的规律,把连续不断 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 输入信息做出最佳判断和行为。正是通过意识,人们才能够分析因果关系,想象现时不在眼 前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向着人们预期的目标指引行为。 意识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在经验的背景上,有选择地分析客体和事件,对客体现实进行主动的稳定的认识。只有在意识水平上,高级的心理过程才得以发生。而这使人们具有灵活

的、适宜的、反应的潜能,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四)睡眠与梦2 睡眠时并非完全失去意识,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形式。睡眠分成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阶段。第一阶段: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眠阶段,身体放松,呼吸缓慢,但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这一阶段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波,偶尔出现“睡眠锭”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个体很难被唤醒。这一阶段大约20分钟。 第三阶段:脑电波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3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的脑电波。 身体继续放松,血压、心跳、体温下降。该阶段约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大都数的脑电波开始呈现为3波。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身体各项指标都变 慢,梦呓、梦游、尿床等大多发生在这个阶段。个体在此阶段很难被唤醒。 第三、四阶段通常被叫做慢波睡眠(SWS )。几乎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否则, 就预示着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 快速动眼睡眠:3波消失,高频率,底波幅的脑电波出现。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睡眠者的眼球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 如生的梦境。 第一次快速动眼睡眠一般持续5至10分钟,大约90分钟后,会出现第二次快速动眼睡眠, 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中,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 复几次。随着黎明的接近,第三和第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最后一次快速动眼随眠长达 1小时。 二、注意概述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 幼儿的注意

第四章幼儿的注意 一、选择题 1.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2.5~6岁幼儿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说明幼儿注意的()。[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 A.稳定性较好 B.分配能力较强 C.范围较大 D.选择性较强 3.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D.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 4.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 A.1岁以前 B.1~3岁 C.3~4岁半 D.4岁半~6岁 5.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 )较差。[浙江省2007年10月、2007年4月真题]

A.稳定性 B.广度 C.分配能力 D.范围 6.下列关于婴儿注意选择的偏好描述中正确的是(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 A.偏好分散刺激多于集中刺激 B.偏好直线多于曲线 C.偏好规则模式多于不规则模式 D.偏好复杂的刺激 7.3-6岁儿童占优势地位的注意是(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内部注意 8.儿童最早能够辨别的图形是(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 A.圆形 B.正方形 C.三角形 D.长方形 9.三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10.婴儿注意人脸主要是注视脸的(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 A.中央 B.边缘 C.上部 D.下部 11.“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 A.指向性 B.集中性 C.清晰性 D.鲜明性 12.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13.关于幼儿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实质上是一种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 1、意识的含义,意识一种心理过程和属性,是人们在清醒 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观事物和与自己和其他个别事 物相区分。 2、意识的分类,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将意识分成不 同的层次,包括无意识,意识和注意,还有异常的意识。 3、意识的功能,意识对人类生存有着重大意义,从进化的 角度看,意识能够让人有更大的生存机会,意识对外界 刺激物的认识建立在最佳选择和最佳决策的基础上,让 人能够把握事物的信息以服从时间和空间的行为。 意识的作用有三个重要的方式,1,限制人的注意,减少外界信息的刺激量;2,利用人们的知觉组织经验把握客观事物的信息;3,利用人的记忆知识对客观信息作出行为和判断。 意识是一种能力,能使人有选择性的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客观信息,只有在意识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进行高级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人意识的选择性,灵活性和稳定性,人们才能够生存。 4、睡眠和梦;人们将睡眠分成四个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 第一睡眠阶段,出现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处以

这一阶段是浅睡眠状态,身体放松,呼吸缓慢,但容易被外界惊醒,这个阶段一般持续10分钟左右; 第二睡眠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脑电波,偶尔出现睡眠锭,是一种波幅较大,频率较大的脑电波,身体进一步放松,呼吸减慢。体温和血压等下降,个体很难被唤醒,这个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左右。 第三睡眠阶段;出现频率低,波幅大的脑电波,出现&波,有时出现睡眠锭,这个阶段大约持续40分钟左右。 第四个睡眠阶段;大多数的脑电波的&波,这一阶段处以深度睡眠,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变慢,出现梦吃,梦魇尿床等现象。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波消失,出现频率高,波幅低的脑电波,身体如在清醒状态下或在惊醒的状态下,身体放松,呼吸急促,血压不稳,并伴随有栩栩如生的梦境。第一个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大概持续5到10分钟,最长可持续1个小时,但临近清晨,第三、四阶段会消失。 二、注意 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一种伴随状态,不是单独的心理过 程,注意是指一是对活动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作用;注意的基本作用就是对信息的选择。 3、注意的分类; 1,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没有明确目的,不

意识与注意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把意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第二种含义是把意识看作心理的高级层次。现代心理学认为意识为人类所独有,是一种高级心理过程。动物有心理,但没有意识。它们没有语言,不能进行抽象思维,不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复杂活动。本章所要讲的意识,就是指意识的第二种含义,主要内容包括意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状态、特殊表现形式,以及与意识密切相关的注意现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本章重点: 1.意识的概念 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3.生物节律 4.睡眠与梦 5.催眠现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意识的性质 一、什么是意识 二、意识的状态 第二节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三、注意的种类 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一、生物节律 二、睡眠与失眠 三、梦 第四节意识的特殊现象 一、催眠 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 (一)意识的概念 (二)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 (三)生物节律的特点 (四)睡眠的阶段 (五)失眠的种类 (六)梦的特征与研究 (七)催眠的概念、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催眠理论 四、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

识记:意识、无意识 领会: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 (二)生物节律 识记:生物节律、日节律 领会:生物节律与睡眠 (三)睡眠与失眠 领会: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失眠的种类 (四)催眠现像 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一节意识的性质 一、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意识活动的内容具体包括: (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剌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 二、意识的状态 在正常条件下,意识具有四种不同的状态: (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做成一件事情,是意识的第一状态。 (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参与成分相对较少, 活动变成自动化了,可以同时进行其他活动,是意识的第二种状态。 (三)自日梦状态 白日梦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是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它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是意识的第三种状态。 (四)睡眠状态 意识的第四个状态就是睡眠状态。 第二节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一)注意的特点 1.注意的指向性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单选题 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2.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 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 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 D.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出现?"睡眠锭"波的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 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 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 D.催眠已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A.注意不集中? B.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 D.注意的动摇? 11.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 )有关。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背景的绝对强度 D.对象的绝对强度 12.一个熟练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13.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 A.脑干网状结构? B.边缘系统? C.选择过滤器? D.朝向反射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试卷2.doc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试卷2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 )是指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分数: 2.00) A.持续性注意 B.分配性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无意识注意 2.( )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分数:2.00) A.持续性注意 B.分配性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无意识注意 3.( )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分数: 2.00) A.持续性注意 B.分配性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无意识注意 4.( )也叫注意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分数:2.00)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的广度 5.( )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分数:2.00)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的广度 6.(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分数:2.00)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的广度 7.( )是指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分数:2.00)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稳定性 8.(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分数:2.00)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稳定性 9.在( ),个体的脑电波与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分数:2.00)

第四章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完整归纳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意识是什么?三个发展阶段是什么?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即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是什么?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其次,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进一步解释: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②过程: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③A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把握本质预见未来)。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能动作用的最突出表现)。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④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我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力量,必须通过物质的运动-实践才能达到)最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创造不出物质的东西)(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 —恩格斯:世界上美丽的花朵-意识列宁:不结果的花、不生育的修女-唯心主义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列宁: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还能创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唯心主义)???辨证不但要看两面,而且要正确认识两面的关系 2.意识与劳动(实践的关系):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一时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人类在劳动和交往中相处的语言促进了一时的发展。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②方法论:我们要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5.**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对材料加以分析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析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分析】 6.世界统一于物质①世界是一个统一的世界,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这就坚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