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雅各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雅各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雅各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雅各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雅各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作者】:陈永国

【原文出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原刊期号】:199804

【原刊页号】:34~38

【内容提要】:拉康在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阐释弗洛伊德的过程中,不但丰富发展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实践,而且对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法国哲学发生了深远影响。他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阐释了自我的构成,把人类主体看作不但是可以构造的,而且是具有非理性欲望的一个结构。他继承了结构主义者对语言的解析,把言语或书写的意义视作一种功能,是说话者或书写者的无意识思想和动机的流露,而非词语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他还以自身实例展示了思想是寓于时间之中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承认思想的不完整性,才能不断发现真理。这也许是他对解构主义发生的最深刻影响。

【作者简介】:作者陈永国,1955年生,现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西方文论博士生、吉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

【正文】

一、解读弗洛伊德

正如柏拉图解读柏罗丁、亚里士多德解读迈蒙尼德、马克思解读黑格尔是为了通过理解后者的理论而发展自己的理论,拉康对弗洛伊德的解读是为了正确理解弗洛伊德从而还他一个本真的面目。他的使命是“回归弗洛伊德”。拉康认为弗洛伊德对人类的最重要贡献是发现了无意识,这主要见于弗氏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对拉康来说,重要的不在于无意识的存在与否,而在于无意识具有结构,这个结构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人的言行。

弗洛伊德原本是依据生物学原理来思考无意识的,即将其看作原始的动物本能的储存。拉康则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认识无意识。非但如此,即便“意识的自我”也要从语言的角度来理解。抛开了语言,人的主观性便不存在。(注:埃里克·马修:《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142页。)拉康认为无意识是像语言一样被结构的,后来干脆认为是语言创造了无意识。这种观点蕴含着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人作为主体并非独立于其他主体而存在,而总是处于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之中,因为语言是不能从这种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中分离出来的。在“镜像阶段”一文中,他指出:“这种识别行为,如在猴子的例子中所示,远没有穷尽,婴儿一旦掌握了那个镜中像、发现镜中空无影像时,便

马上以他在游戏中经历的一系列手势重现被认定为那个镜像的活动与被反射的环境、以及这个实际发生的情结与它所复制的现实——婴儿自己的身体、他周围的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注:“雅各·拉康:《镜像阶段》,载Hazard Adams and Leroy Searl Critical Theory Si-nce 1965 1985,P.734)这个镜像理论提出了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语言决定论。人作为主体在习得语言之时自然与他人、社会、和语言本身相接触,因而把自身楔入了一个先在的象征秩序,把自身的欲望屈从于那个秩序的系统的压力之下。换言之,由于使用了语言,纯粹的主体便与由知识和经验所中介的社会和整个人类世界相接触,他的自由本能也便被语言所操纵和控制了;人作为语言的使用者能够用语言创造事物,但却忘记了在何种程度上语言也创造了并在继续创造人。

拉康把语言和无意识都看作是完整的系统。他借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的二元定义即处于任意关系之中的能指和所指来解读弗洛伊德心理学,进而建构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从表面上看,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对立相似于弗氏所释的梦的显意和隐意,也易于混同于弗氏本人的二项对立,如意识与无意识、梦像与梦思、精神病症状与被压抑的欲望等。在弗氏那里,虽说所指不在视野之中,但仍是可以推导和解析的。在拉康看来,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这种摇摆很容易把注意力从能指引向愿望达成的流动幻区,因此可以通过探讨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来获取有用信息,这正是弗洛伊德所忽视了的信息源。

毋庸讳言,拉康极大地得益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在弗氏那里,梦主要是某种愿望的达成。但在梦里,愿望的达成是看不到的,是被某种防御机制掩盖着的,惟其如此,这种愿望就必然以扭曲的形式(改装)得以显现。因此,弗氏假定梦是由两种精神力量运作的:一种建构梦所表达的愿望;另一种则对梦的愿望实行审查,强制性地使愿望扭曲。弗洛伊德意在说明,无意识的梦的形成过程终将把所指掩盖起来,使其不得辨认。也正是在这里,拉康对弗氏的“扭曲”说进行了修正。他认为所有能指作为人的精神产物都具有心理价值和联想力,都已经经历了某种程度的扭曲,都已经受到语言和文化的污染,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谓被掩盖的所指。一切能指都是浮动的。(注:参见Vincent B.Leitch Deconstructive Criticism,PP.11-5.)

按弗氏的解释,梦的形成是由梦思经过凝缩作用而变成梦的内容,所以对梦的描述短暂、简洁、不充分;而对梦思的分析则六倍、八倍、甚至十二倍于对梦的描述。越是深入分析,就越能发现有更多的梦思隐藏在背后。此外,与这种凝缩作用相比肩的是转移作用。梦的显意中认为是主要因素的东西在所分析的梦思中却无关紧要,甚或根本不存在,即是说,梦思的本质大可不必在梦中显示,或曰梦的显意是以不同于梦的隐意的真实内容构成的。在拉康那里,弗氏阐释的梦的这两种构成性作用及其防御机制,都成了他通过能指而对无意识进行修辞诠释的工具:弗氏的凝缩成了拉康的隐喻,弗氏的转移成了拉康的换喻,弗氏的防御机制则是拉康的转义和比喻。(注:参见Vincent B.Leitch Deconstructive Criticism,PP.11-5.)

无意识不但是按语言的结构构造的,而且就是语言的整个结构;又由于梦的运作遵循能指的规律,所以无意识本身也就是一个写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精神即话语,能指不指代所指,是自由流动的,它不必有任何意义指涉。这种解释的心理学根据就是我们前述的“镜像阶段”说:语言和文化系统先于我们而存在,构成了一个先在的能指网络,任何单个

的能指只有置身于这个网络(即语言的条件)之中才能发挥作用。换言之,一个特定能指的意义完全取决于他与其他能指的关系,脱离了这种关系,任何特定能指的意义便无从谈起。这是因为当我们用语言来解释我们生活于其上的世界时,我们破坏了我们自身对这个世界的直接经验,在直接经验与能指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语言作为能指已不再指涉某一真实存在的事物或状态,因此,语言的直接意义(字面意义)与隐喻意义之间的界限便模糊了。由于语言的隐喻意义是间接的、非指涉性的,所以,在拉康这里,一切意义都是隐喻的。

二、解读索绪尔

我们从上述对弗洛伊德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拉康是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透镜来透视“像语言一样构造的”无意识的。在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系统中,一个符号表示两个不同领域之间的碰撞和粘合,而这两个领域就其自身来说又是游移浮动的,这就是思想/概念与声音/形象,即能指(声音)与所指(概念)这两个领域。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可以改变的,一旦二者粘合,它们就是紧密而相互依存的了。索绪尔认为:“语言还可以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同样,在语言里,我们不能使声音离开思想,也不能使思想离开声音。这一点只有经过一种抽象工作才能做到,其结果就成了纯粹心理学或纯粹音位学。”(注:费·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58页。)拉康对索绪尔语言学中能指与所指的对称和粘合概念提出质疑。他认为不可能找到纯粹的所指,即原始的、不受词语束缚的思想结构;语言在人的思维中具有构成作用,语言符号在指涉人或物的过程中,与所指的认同由于人的判断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语言符号的指涉过程必然含有假象:在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条隐蔽的鸿沟,这样,在语言符号与其指涉物之间就出现了分裂。所以,他把注意力放在表意的能指链上,这条能指链所表示的关系是达到心理结构和人的主体结构的唯一可靠的向导。“这个表意链的结构所揭示的,仅就我与其他主体共有这同一种语言,即是说,仅就它作为一种语言的存在来说,是我为了意指远不是它所说的东西而必须利用的那种可能性。这种言语功能比…掩蔽主体的(往往是不明确的)思想?的功能更值得指出,这相当于指出主体在寻求本真过程中所处位置的功能。”(注:Jacques Lacan," The Agency of the Letter in the Uncinscious or Reason Since Freud" in Critical Theory Since 1965,Edited by Hazard Adams and Leroy Searle,P.742,744,745,749,749-750,754,755.)

拉康在解读索绪尔的符号理论之后,进而诉助于雅各布森的关于语言结构的两轴说。雅各布森在对失语症患者的言语行为的研究中发现,“在聚合关系的选择轴和组合关系的结合轴上,两种语言关系发生了紊乱,即有关类似性与邻近性作用的紊乱。”邻近性紊乱使字词失去语法功能但选择作用仍在,失语症患者趋于使用更加丰富的隐喻;类似性紊乱保留句法连结链但使字词丧失置换能力,失语症患者则趋于使用换喻来替代隐喻遗留下来的空缺。(注: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346页。)隐喻和换喻共存于一个语言符号系统,拉康由此看到了两个基本的、不可简约的语式,并将其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范畴进行了简单的同义组合:凝缩——隐喻;转移——换喻。

但是,拉康并未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术语对应,或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术语标示无意识的功能范式。雅各布森和索绪尔的术语都需要进一步检验:如果它们本身要成为能指,那就必

须是多元的,就必须具有多个决定因子,不断产生新的用法。雅各布森的“隐喻”和“换喻”不仅是能指内部的细分类,而且本身就是扑朔迷离的表意游戏。拉康认为,由能指所构成的表意的“作用场”具有两个方面:一是换喻,二是隐喻。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帆”代替“船”的这种换喻是以词对词的关联为基础的,因此“船”与“帆”的关联只能在能指中。至于隐喻,拉康引用雨果的一行诗为例:“他那束既不吝啬也无恶意……。”显然,“吝啬”和“恶意”都不是主语“那束”的属性,因此,“那束”实际上取代了它的不在场的主体,他继尔指出:“这个隐喻的创造性火花并非迸发于所呈现的两个意象,即同时得以实现的两个能指,它在两个能指之间闪光,其中一个能指在这个能指链上取代了另一个,而那个隐蔽的能指依然通过与这条链上的其他能指的(换喻的)关联呈现。”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这就是隐喻的游戏规则。如果愿意,诗人可以连续不断地使用流动的隐喻系列。(注:Jacques Lacan,"The Agency of the Letter in the Uncinscious or Reason Since Freud"in Critical Theory Since 1965,Edited by Hazard Adams and Leroy Searle,P.742,744,745,749,749-

750,754,755.)

但是,拉康从能指链分离出隐喻和换喻这两个基本结构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发展弗洛伊德心理学或进行文学批评,而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表示能指与能指之间关联的换喻结构使能指把“存在的缺场”置于客体关系之中,所以要通过表意过程中的“回指”才能证明那种“缺场”;表示只有通过用能指代替能指才能产生意义的隐喻结构是创造性的、诗学的,因此也标志着意义的出现。而与二者紧密相关的则是意义生产过程中主体的作用。(注:Jacques Lacan,"The Agency of the Letter in the Uncinscious or Reason Since Freud"in Critical Theory Since 1965,Edited by Hazard Adams and Leroy Searle,P.742,744,745,749,749-

750,754,755.)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仅仅把超验的主体与其存在的证实联系起来,但换喻与隐喻之间的表意游戏却表明:我不在,因为我无法置身那里。我思我不在,因此我在我不思。后来在一篇文章中他说:“笛卡尔的我思当然离不开这样一个事实,他只能通过对我们含蓄地说出这个公式才能构成它——一个他忘记了的事实。”(注:Jacqu-es Lacan,"The Agency of the Letter in the Uncinscious or Reas-on Since Freud"in Critical Theory Since 1965,Edited by Hazard Adams and Leroy Searle,P.742,744,745,749,749-750,754,755.)在拉康的个性理论中,决定主体的是以语言结构形式即能指为表现的一个象征结构,他与想像和现实一起构成了拉康有关主体论的三位一体。

三、主体与他者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与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的重大区别之一是他给词语表现以特殊重视(有别于弗氏强调的物表现),同时用主体取代了弗氏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机制中的自我。即是说,在拉康所描述的心理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自我,而是主体。主体活动的基础是由表意链本身提供的;能指不仅构成主体,而且控制着主体。能指在主体中占优势,“一个能指就是为主体描述另一个能指的东西。”(注:

Lacan,Ecrits,London,1977,P.819.)但主体决不是能指的副产品或副现象,而与能指具有相互依赖的关系,二者都具有不确定的结构位移的特点。因此,这个主体是永远处于过程之中的主体,是空洞的、活动的、没有中心的,它在称为象征秩序的能指领域里必须不断地重新建构自身。

拉康所论的主体是与“他者”相对应的。在拉康以及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他者”原本指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的父亲——禁忌、阉割和法律的实施者;后来他赋予该形象以象征意义,使其成为表意链的启动者和推动者。换言之,语言的表意性正是在主体与他者的交往和接触中实现的。主体在与他者的接触中不断被创造。主体的言语行为是为了求得他者的回应。主体发出信息,他者接收信息。主体甚至能从他者那里接收他自己发出的信息。在现代心理学的意义上,人的欲望只有在他者的欲望中才能实现。因为欲望必须是首先得到他者承认的,因此说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

那么,拉康问道,这个令我比对我自己依附得更紧的他者究竟是谁呢?这涉及到主体与他者之间的一种辩证关系;人本身携带着他性;而他者的“他性”只能理解作二度他性,这就把他者“置于我与我的替身之间的中介位置”。“我曾经说过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大写的他者),这是为了表明对欲望的承认是与要得到承认的欲望分不开的。换言之,这个他者就是那个甚至我的谎言也可以援引作他赖以存在的真理的保证者的他者。借此我们还看到真理之维随着语言的出现而出现。”(注:Jac-ques Lacan,"The Agency of the Letter in the Uncinscious or Re-ason Since Freud"in Critical Theory Since 1965,Edited by Hazard Adams and Leroy Searle,P.742,744,745,749,749-750,754,755.)“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无意识就是主体接受的他者的话语,是他自己已经忘记了的信息。”(注:

Lacan,Ecrits,London,1977,P.819.)无意识作为一切欲望得以通行的表意链乃是另一种语言;信息从无意识流出超越主体而到达他者;甚至社交界的语言也是由个人的内在语言所构成的。正因如此,甚至“人与能指之间的关系,即解释的过程中的最微小的变化也会由于改变人的存在的栖息地改变历史的进程。”(注:Jacques Lacan,"The Agency of the Letter in the Uncinscious or Reason Since Freud"in Critical Theory Since 1965,Edited by Hazard Ad-ams and Leroy Searle,P.742,744,745,749,749-750,754,755.)

显然,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赋予语言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弗洛伊德本人也曾把精神分析学说成是“谈话疗法”,并认为未来的精神分析学应包括医学和医疗实践所接触不到的各个知识分支,如文明史,神话学,宗教心理学和文学。(注:Sigmund Freud," The Question of Lay Analysis",in The Freud Reader edited by Peter,Gay,P.678-685.)但由于他本人的医学实践、他所处时代的对生物学的关注、以及要把精神分析学作为19世纪纯科学的愿望,都未能使他脱离医学的轨道。拉康在其宗师所列的名单上又添加了语言学、修辞学、辩证法、语法,甚至诗学,通过对精神分析学进行语言学的阐释而超越了纯医学和科学实证主义哲学的界限,这不仅是对弗洛伊德主义的一种继承和发扬,不仅视精神分析学为一种疗法,而且视之为一种道德话语,为人类对自己所用语言的思考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拉康在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阐释弗洛伊德主义的过程中,不但丰富发展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实践,而且对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法国哲学发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即非理性的欲望和婴儿时期的关系阐释了自我的构成,把人类主体看作是不但是可以构造的,而且是具有非理性欲望的一个结构。其次,他继承了结构主义者对语言的解析,把语言与其指涉或意义相分离,把言语或书写的意义视作一种功能,是说话者或书写者的无意识思想和动机的流露,而非词语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最后,拉康的贡献还在于他对自己的理论的转移和解构,以自身实例

展示了思想是寓于时间之中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承认思想(哲学)的不完整性才能不断发现真理。这也许是他对解构主义发生的最深刻影响。

从古典精神分析到拉康主义(11)- 情绪解析-焦虑

从古典精神分析到拉康主义(11)- 情绪解析-焦虑.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一、定义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人格发展及人格活动的动力状态中都起着主要的作用,焦虑即是对危险的恐惧。弗洛伊德提出三种焦虑:客观的、神经质的和道德的焦虑。客观性焦虑是对真正存在的危险的恐惧;而神经质的焦虑是对于因表现冲动的欲望而受惩罚的害怕;道德性焦虑则是由于良知的畏惧。焦虑总是引起一个人行为紧张的力量,也是促使一个人去减少这种紧张状态的动力。而自我可以发展起许多抵抗焦虑的保持性的防御,亦即所谓防御机制,例如,一个人通过自居作用(或认同)的机制,以模仿和接受某个模范人物的行为、风格和特征来增强自己,从而认为自己具有与模范人物同等的能力足以应付引起焦虑的那种特殊危险。 案例1::现在我们来看一个较为常见的自卑引发的焦虑症: 我会在感觉比自己强的人(地位、学识、金钱等方面)面前很自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不敢展现自我,该说的该做的都畏首畏尾,脑子也不好使了,满脑子只想着“人家怎么这么厉害、怎么这么有水平”“我怎么这么差劲”...同时有一种很强的嫉妒感;相反,和感觉比自己弱势的人相处时,又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活跃和自大,什么话都敢说,什么都敢表现,无所顾及,跟“人来疯”似的,同时又有优越感;我这个人是不是人品有问题啊?还是心理有毛病? 这是一种自卑心理导致心理失去平衡的而采用极端方式寻求平衡的表现。由于对自卑的状态感到极度的不满,心理失去了平衡,未了保障心理平衡,在逮到可以自信的情境时,就极端地表现自我,与前者之间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向他人----更重要的是向自己证明:其实我也并不是真的那么差劲! 当事者两种绝然相反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是一种典型的应对自卑感焦虑的两极化模式。之所以或有这两种极端,是因为本身心理上处于不平衡状态,而又找不到其他更好的使自我心理获得平衡的其他方式。人自动寻求心理平衡的方式有很多,而这位焦虑者恰好其经历在偶然间体验到了这种平衡的方式,于是就沿用了下来,而对于其他平衡的方式不了解、没有经验。然而,这却是一种不恰当的方式,因为这不符合理性的判断和社会一般公认的方式。于是,求助者对于两种情况都感到不满意。结果更加焦虑。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般来说,缺乏安全感是常见的原因,因为“如果自己什么方面都很优秀的话,就没有危险存在”。“自己就魔障了”是一种被自己难以接受自己比他人差的自卑焦虑情绪笼罩,而将自我的能力和心理能量给屏蔽了而无法发挥出在的结果,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卑上,感到焦虑、

拉康经典的镜像理论对我的启发

拉康经典的镜像理论对我的启发 江西景德镇胡俐萍 一、介绍拉康的"镜像理论": 拉康认为意识的确立发生在婴儿的前语言期的 一个神秘的瞬间,此即为"镜像阶段", 儿童的自我 和他完整的自我意识由此开始出现。拉康对镜像阶 段的思考基本上是建立在生理事实之上的:当一 个个月的婴儿在镜中认出自己的影像时,婴儿 尚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还需要旁人的关照与 扶持,这时的婴儿尚不具备肢体协调能力,非常无 助,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然而,一个关键时刻却发生 了:这个处于个月的婴儿却能够认出自己在镜 中的影像,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完整性。镜子中的形象 为婴儿展示了一个视觉存在,它不仅看起来是完整 的,而且能够用一种较一致,较协调,较连贯的姿态 运动。镜子中的这一完美形象不仅与婴儿的实际肉 体存在不同甚至相反。在这个阶段中,婴儿能从镜 子中认出自己,他虽然还不会说话,却会以不同寻常 的面部表情和兴奋状态来表现他对这一发现的喜 悦。这样一种反应,标志着婴儿认出自己的开始,拉

康把这个过程命名为"一次同化",即婴儿与镜像的"合一" 。 拉康指出,这个自我认出的过程大约经历三个步骤: (一)最先婴儿与大人同时出现在镜前,这时 婴儿对镜像与自己,对自己的镜像与大人的镜像还 不能区分;因此,人必须把镜像阶段理解为一种同化,即当他承接一个镜像时在主体内发生的那种 转化。这一转化使婴儿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自己, 如拉康言:镜像阶段是一出戏文,为主体制造了那 一系列幻影,把支离破碎的身体—形象转变为他的 一个完整的形式。但是另一方面,在镜像阶段,婴 儿与其映像之间的关系依然是一种想象的关系,镜 中之我既是又不是婴儿自己,当婴儿企图触摸镜 像时发现它并不存在,因此发生了自我与镜中之我 的对立,这个对立用拉康的话说,就是“自我的 异化”,镜像不过是婴儿在接触社会和进入语言 之前的一个“理想的我”, 或者说虚构的自我。 (二)此后这个特殊的自我将面对他人,社会和语言,纯粹主体也将很快进入知识和经验的世界,但镜中的自我意象依然将一直影响着主体的全部心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朱立元《西方文艺理论》 一般认为,当代西方批评界影响最大的精神分析学批评家无疑是法国的雅克·拉康(1901- 1981)。他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又在巴黎大学学习精神分析学,后从事精神分析的教学与医疗工作。其主要著作有:《文集》(4卷,1966),《自我的语言》(1965),《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1973)等。 拉康本人作为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对弗洛伊德主义的贡献和其理论的局限是比较清楚的。在他看来,弗洛伊德主义固然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理论上的不完善却有碍于它的传播与发展,必须同时从内部和外 部对它进行反驳和修正。他作为哲学家,试图借助于结构主义的“科学力量”来修正精神分析学的过分主观性和任意性。具体说来。拉康运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就与人的主体问题有关的所有方面,尤其是无意识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对弗洛伊德主义进行了改造和重新阐释,提出了自己的阅读和批评策略。他既反对精神分析学的“医学化”、“科学化”和行为主义,又反对萨特对精神分析所作的解释。 首先,拉康把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联系起来考察。如果说霍兰德用“个人交易”的术语来阐释精神分析学的话,拉康则用语言学和符号学的术语来解释它。拉康运用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他的“能指”和“所指”的概念——拉康把索绪尔的概念颠倒了过

来,强调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分裂,使能指成为这个体系中的主要成分——重新阐释了弗洛伊德主义,把侧重点放在了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概念上。他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先于语言这一观点。他不仅认为这二者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而且还把无意识看作是语言的产物;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混乱的、任意的、无规律可循的,而拉康则认为无意识是像语言一样有规律或有结构的,这种结构的规则受制于语言经验,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通过“压缩”和“移置”来表现其内容的,而拉康则认为这两个概念与隐喻和转喻的修辞过程是相似的。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无意识是一种本能代表;而在拉康的理论体系中,无意识则是语言的一种特殊作用,是语言对欲望加以组织的结果。反映在梦中也是这种情形:“梦具有句子的结构,或者用弗洛伊德书中的话说,是一种猜字画谜的结构,也就是说,梦具有某种文字形式的结构。儿童的梦反映了原始表意文字学的特征,而对成年人来说,它同时再现了符号成分的语音用途和象征用途。”①显然,拉康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角度对传统的精神分析学进行了一次“语言革命”。 拉康从结钩主义语言学的角度对弗洛伊德主义的重新阐释,使我们有可能探讨无意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他使我们认识到无意识并不在我们身体的“内部”,而在我们的“外部”,或者说在我们“之间”,是我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果。无意识之所以难以搞清楚,倒不是因为它处于我们的意识深处,而是因为它是一种巨大的、错综复杂的网络,把我们包围在其中。而能说明这种网状体系的最好手段就是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科学独立,即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在德国创立的年代是…………………………………………………() A.1897年 B.1879年 C.1789年 D.1987年 2、华生代表的心理学派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学派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3、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 A.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 C.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 D.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 4、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标志是………………………………………………………………………() A.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的问世 B.冯特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 C.发现了能与自然科学相提并论的行为定律 D.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广,分类之多 5、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A. 华生 B. 弗洛伊德 C. 冯特 D. 巴甫洛夫 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 A.情感过程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 D.个性 7、行为主义主张研究……………………………………………………………………………………………() 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 C.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 8、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标志是………………………………………………………………………() A.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的问世 B.冯特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第十组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 —[法]让—路易·博德里 一、问题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是:在“电影机器”这个庞大的运动系统中,观众是怎样被建构为主体的,影片的意义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该理论究其根本是源自于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是通过类比的方式将精神分析学移植到电影研究上来。它是一种关于观影主体的理论,观影主体与做梦主体类似,也就是梦的主人,这个梦的类似物就是好莱坞电影及其海外的类似物,精神分析符号学是一种关于观影主体的理论,其主要分析对象是好莱坞电影及其海外的类似物。在这一理论中,主体完全显现,影片被看做是人的欲望的达成,借助于认同机制,主体则成了完全意义上的施动者。其代表作有让—路易·博德里的《电影基本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和麦茨的《想象的能指》。 三、主体的眼睛 博德里首先提出,摄影机在影片的制作过程居于中心地位(P209),摄影机的影像建构与绘画中的透视投影类似,他指出,电影的最初模型正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构成法。不同时期的绘画中空间概念是不同的,古希腊的绘画法是对注意中心的组织,也即基于多重的视点,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则是营造一个有中心的空间,“这种空间的中心与观看时作为中心的眼睛相应,因而让·佩尔兰·维亚托恰当地把眼睛称作‘主体’。”(P210)参照一个定点,视觉化的客体被组织起来;基于定点原则,视觉化的客体又反过来指出“主体”的位置(P210)。这个定点也即主体,是指置于视平线上的透视的原点。主体是一个人造的中心,带有以人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性。 通过阅读文章可以知道,博德里认为基本电影机器是从技术效果、观影情境两个方面来达到意识形态效果的。

雅各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雅各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作者】:陈永国 【原文出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原刊期号】:199804 【原刊页号】:34~38 【内容提要】:拉康在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阐释弗洛伊德的过程中,不但丰富发展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实践,而且对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法国哲学发生了深远影响。他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阐释了自我的构成,把人类主体看作不但是可以构造的,而且是具有非理性欲望的一个结构。他继承了结构主义者对语言的解析,把言语或书写的意义视作一种功能,是说话者或书写者的无意识思想和动机的流露,而非词语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他还以自身实例展示了思想是寓于时间之中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承认思想的不完整性,才能不断发现真理。这也许是他对解构主义发生的最深刻影响。 【作者简介】:作者陈永国,1955年生,现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西方文论博士生、吉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 【正文】 一、解读弗洛伊德 正如柏拉图解读柏罗丁、亚里士多德解读迈蒙尼德、马克思解读黑格尔是为了通过理解后者的理论而发展自己的理论,拉康对弗洛伊德的解读是为了正确理解弗洛伊德从而还他一个本真的面目。他的使命是“回归弗洛伊德”。拉康认为弗洛伊德对人类的最重要贡献是发现了无意识,这主要见于弗氏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对拉康来说,重要的不在于无意识的存在与否,而在于无意识具有结构,这个结构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人的言行。 弗洛伊德原本是依据生物学原理来思考无意识的,即将其看作原始的动物本能的储存。拉康则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认识无意识。非但如此,即便“意识的自我”也要从语言的角度来理解。抛开了语言,人的主观性便不存在。(注:埃里克·马修:《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142页。)拉康认为无意识是像语言一样被结构的,后来干脆认为是语言创造了无意识。这种观点蕴含着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人作为主体并非独立于其他主体而存在,而总是处于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之中,因为语言是不能从这种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中分离出来的。在“镜像阶段”一文中,他指出:“这种识别行为,如在猴子的例子中所示,远没有穷尽,婴儿一旦掌握了那个镜中像、发现镜中空无影像时,便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资料讲解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一章心理 学概述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选题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 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 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的 (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 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 10、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1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1876 B.1877 C.1878 D.1879 1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 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13、()在道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魏特海墨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 1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心理的发生、发展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 1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 A.活动 B.客观现实 C.主观能动性 D.意志的努力

试谈拉康的镜像阶段

试谈拉康的镜像阶段 作者:Sinner 人们总是凭借着语言与符号的创造与运作,不断地进行文化的生产与更新,而文化的更新又往往推动了符号的进一步差异化与层次化。后现代主义对于传统文化与传统价值体系的批判,没有一个可以脱离对于语言与符号的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基本上就是各种符号的不断重建与解构的过程;我们必须置于后现代主义的脉络来看待拉康的重要性,如果要研究后现代主义符号游戏与话语结构的理论起源,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拉康的符号批判理论,拉康的研究方向结合了精神分析学、语言学、拓朴学与人类学,不但启发了Foucault 等人的后结构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影响了后现代主义者的思路。 法国新佛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总结了社会人文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五O年代敏感地指出:「想象」、「象征」与「现实」构成了人们生活世界的三个动力因素,而这三者又各自成双地相互扭结成三个轴线,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文化。拉康早从三O年代起,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研究中,便创造性地把对于人的精神分析与语言的运用链接了起来,而他在三六年发表的《论镜像阶段》标志着他本人的新佛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的诞生,他的学说也引起了精神分析学运动的分裂,因为拉康所探讨的「我」已经不是佛洛伊德与传统意义上的「我」或「主体」,而是同语言及其潜意识结构基础相关的新概念,我们可以说,拉康学说的精华集中在他的一句名言之中:「语言结构是潜意识的内在结构的外化」;或者说,「潜意识就是被内在地结构化的一种语言」。五O年代是拉康精神分析学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我们先不谈那么多,笔者只简短地提及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早期的论述「镜像阶段(Mirror Stage)」。 镜像阶段是婴儿生活史的关键时期与重要转折,这是每个人自我认同初步形成的时期,其重要性在于揭示了:自我就是他者,是一个想象的、期望的、异化的、扭曲的与被误认了的对象。婴孩在六个月大到十八个月大这段时间尚未有走路与自行站立的能力,需要依靠他人的抱持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影像,这时候他还不能在镜像中区分己身与母亲等等其它对象,婴儿是把自我与他人混淆起来的。后来随着婴儿肢体动作的增加,婴孩终于能够在镜像中辨认出自己的影像,在镜像中区别自身与其它对象是同时发生的,婴孩也在镜中看到了抱着他的母亲影像,与四周熟悉的家庭环境,而后者使得婴孩更加肯定了影像中的己身。当婴孩在镜像中看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的躯体,并且镜像会随着自己动作小拇指而变化时,他会完全淹没在欢欣兴奋的情感中,于是婴儿对这个镜像产生了自恋的认同,这是每个人的自我初步形成的时刻。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主要心理学思想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主要心理学思想 摘要: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是从治疗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的。为了治疗的目的,弗洛伊德重视探索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根源,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足,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趋向。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的结果。精神分析学派后来产生了分化。其中坚持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无意识和性心理发展阶段的被称为古典精神分析流派;重视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 关键字: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主要心理学思想 正文: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一生中,他从未因为精神分析的理论而获得重要的科学或医学奖项。 精神分析理论试图通过考察个体内在的东西、特别是探究个体的无意识来解释人的行为。1.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灵分为三个自我意识的层次:(1)意识——对此,一个个体可以不怎么困难地予以理解和向他人描述;(2)前意识——一个个体可以将之召唤到意识当中;(3)无意识——他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能进入一个个体的自觉意识,除非这个个体依靠精神分析家的帮助。 抑制——通过这个过程,一个个体阻止某些儿时的事件和其他东西成为在自觉意识中可以获得的东西。 偏见——通过这个过程,无意识层面的神经性的、或精神的焦虑被转化为有意识的恐惧。因此,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有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之间有可能发生交换。 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对行为的一种内在考察的、个体性的解释,是通过对无意识的理解而发展起来的。 2.弗洛伊德的方法 (1)首先,他尝试催眠术,但他发现催眠术转移了症状却没有彻底医治他的病人。 (2)后来,他转向与个人进行长期深入的访谈,其途径是以一种完全不作判断的方式来接受病人所说的任何东西(自由联想)。 (3)弗洛伊德对自己的梦进行分析,对付他自己的神经病,即一种创造性疾病。梦为弗洛伊德提供了观察无意识心灵的一个窗户——最初是他自己的不安的心灵,然后是其他人的不安的心灵。他关注梦的分析,这是他生涯中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有助于他搞懂自己的精神神经疾病,并阐述精神分析的基本原则。 宣泄——通过替代性的手段对某个个体的强烈的情感进行清洗。 移情——一个病人的情感态度从父母或过去的其他个体向治疗者的转变。(弗洛伊德认为,对于治疗者的这种非理性的爱的情感或敌对的情感是病人与童年时期的依赖性的重大而又必要的脱离。) 认同——通过这个过程,某个个体接受了另外一个人的特性,并将之体现在他,或她的个性之中。(弗洛伊德将“认同”看作是持续长久的心理情感。他认为模仿是一种短暂的认同。)3.弗洛伊德认为他的主要发现为:梦是某种希望的实现,是某种压抑的、不可接受的性的希望的间接性表达。《释梦》是他最重要的著作。 4.俄狄浦斯情节——存在于母亲和儿子之间的一种乱伦的诱惑。 5.他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希望的实现: (1)快乐原则——主要由某种性本质的希望和欲望所构成,它对于个体来说可能是破坏性的,因为它们可以要求并不十分文明的行为。快乐原则统治着无意识。

经典精神分析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汇总

精神分析又被称为心理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由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始创,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895年《癔病研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的真正开始。从这之后,弗洛伊德便有了许多追随者,在此期间一方面弗洛伊德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不断的修正,另一方面他的弟子们也由于日益不满其理论和方法,先后与其分道扬镳,从而出现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最初流行于德语国家,后来精神分析运动从欧洲转到美国。一些精神分析学家又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修正与扩充,形成了哈特曼、艾里克森等人的自我心理学派和霍妮、弗洛姆、沙利文等人的社会文化学派。这两个学派冲淡了弗洛伊德所强调的性和本能的因素,被称之为新精神分析[1]。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经典精神分析。 一、经典精神分析的主要技术及其运用 (一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弗洛伊德根据催眠的方法创造出来的一种心理咨询技术,目的就是为了挖掘来访者潜意识中不为人知的东西。来访者在进行自由 联想时,咨询师要求来访者毫无保留地将其感觉到的东西全部说出来,并对其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从中找到来访者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即病的起因为止。因为经典精神分析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 (二析梦 梦的分析被弗洛伊德看成是理解潜意识的 “最佳之路”。将其看成是潜意识的流露。因此,在他对潜意识的描绘中常常具有隐喻的特征,每当他谈到“潜意识”就会去寻找其背后的隐义。他把梦看作是个体愿望的达成,所以在他看来梦是具有绝对意义的。他认为梦的工作是通过凝缩、置换、视象化和再修饰才把原本杂乱无章的东西加工整合为梦境,这就是梦者能够回忆起来的显梦。咨询师的工作就是要把这显梦层层揭开,由显相寻求隐义,找到病人

拉康对中国精神分析实践的启示

拉康对中国精神分析实践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8-11-15T15:34:58.3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8期作者:严和来[导读] 本文简述法国精神分析家拉康对中国文化与汉字的研究,着重指出拉康曾提示人们注意汉字的独特性,汉字的书写特性。中国的实践材料也映证了拉康的启示:在中国的精神分析实践,不仅要注重言说,也要注重书写。严和来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33 摘要:本文简述法国精神分析家拉康对中国文化与汉字的研究,着重指出拉康曾提示人们注意汉字的独特性,汉字的书写特性。中国的实践材料也映证了拉康的启示:在中国的精神分析实践,不仅要注重言说,也要注重书写。 关键词:拉康;精神分析;汉语;书写 一、引言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通过精神分析的变革,形成了拉康学派,改变了人类探索心理健康的方式,乃至西方思想界都认为,拉康是二战后影响人类最重要的人物之一[1]。 拉康学过中文,拉康曾说:“如果我以前没有学习过中文,我可能不会成为拉康派[2]”。在拉康的精神分析实践与教学当中,他一直将中国思想作为重要参照内容。拉康提炼与革新的许多精神分析概念,都若隐若现地表露出中国思想的影响。本文尝试着分析拉康对中国精神分析实践的一些启示。 二、拉康对中国精神分析的研究 拉康在其临床与教学过程中,对中国文化材料的参照,我们今天能发现的,始于1946年。在著名精神病医生亨利·耶(Henri Ey)[3]主持的精神学科跨界讨论中,拉康被邀请做最后总结发言,他谈论了中国人对“同道”的理解,指出精神学科界的同行应该和其他学科的同行协作,跨学科研究人类的精神世界[4]。 1977年,拉康受法兰西院士程抱一的影响,知道中国诗歌的艺术性,不仅在于语言,而也在于文字。当时程抱一在法国出版了《中国诗歌写作》[5],拉康给他的弟子介绍说:“我希望你们好好读读这本书,不是每个人都要这样去做,但是如果你们是精神分析家,就应该好好去读读。”这次拉康对中国文化的介绍,为后来精神分析家研究言说与书写的关系,开启了新视角。 从1946年到1977年,三十余年间,拉康在教学研究中,对中国文化材料的引用有数百次之多。这些材料几乎遍及拉康谈论的所有讨论班,在拉康《文集》的一些重要篇章当中,中国文化的身影也屡屡出现。特别要强调的是,1971-1972年,拉康的第18个讨论班,由于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中国材料,对中国汉字进行分析,以至于这个讨论班也简称为“中国讨论班”。2006年,此讨论班正式出版时,封面用的是康熙皇帝提笔书写的肖像[6],这也暗示着汉字与书写在中国的重要性。 特别是,拉康指出在临床当中应该重视弗洛伊德提到的“唯一特征(einziger zug)”的价值,并将其阐述成“一画(trait unaire)”理论,在结构精神分析学当中,“一画”理论开启了理解主体的符号性认同的新局面。对此,拉康毫不掩饰:他的这一发现是受到中国明清书画家石涛的“一画论”的启发[7]。由此提出了在汉语下进行精神分析要重视书写。 三、中国精神分析临床的独特现象 循着拉康的启示,在对中国的精神分析实践当中,确实有所发现。 首先我们发现,来访者会把一些关键词放在不同的词组里,利用不同的情景表达出来。由于汉语当中歧义性过于广泛,这阻碍了对来访者无意识的发现。来访者利用了汉语的广泛歧义性,躲避了对他无意识表达的发现。比如,在一次分析场景当中,来访者说:Ta bu zai rang wo hen gao xing。对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成“他不在,让我很高兴”;也可以理解成“他不再让我很高兴”。正是这种模糊性,让来访者既做了意识的表达,也做了无意识的表达。通过后来的解析,我们知道:虽然这个女性来访者在意识里是在陈述生活当中的场景:因为与哥哥有着竞争关系,她的哥哥不在家,让她感到喜悦。但是,实际上,在无意识世界里,她和哥哥粘着得很紧,她对哥哥有着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爱着哥哥,这一点恰是她本人没有发觉但是在无意识里深深地打扰着她的情感。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字不仅仅是记录汉语,而且是汉语的延伸,是汉语的进一步精确。上段所举的例子,其口语的模糊性,本身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但是通过汉字,则可以得到极大的澄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至少可以说,在中国进行精神分析实践,在言说的同时,及时补充书写,会让分析有很大进展。 实际上,汉语与汉字的关系不像西方语言与汉字关系那样简单,汉语与汉字相互影响,它们不是附属关系,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汉字的这个特点,也像拉康提示的那样,对我们的精神分析实践有着影响。 比如,当某个来访者在临床实践当中,说出一些人和他们的事情时,分析师并没有发现他们有更多的共同点,但是一旦要求这个来访者把这些人的名字写下来时,我们就发现,他提到的这些人名大都具有一个相同的部首:“水”字旁,而这个“水”旁在汉字中是作形旁的,我们在言说时,是听不到的。类似这样的个案,书写是不可或缺的,而不仅是言说的补充。 书写能带人们的精神健康,在书法艺术上已经有所表现。唐朝书法家怀素的一首谈论书法的诗里也可见一斑:“志在新奇无定则,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8]。正是醉后,也就是处在一种自由书写的境地,怀素的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是来自无意识的创造性,以至于怀素醒来之后,也就是当他意识占上风之后,他有意为之时,反而写不出来那种感觉。拉康对中国书法的评价是:“手的独特性打碎了世界的单调,[9]”从而带来了丰富的精神生活。 四、结论 精神分析学在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当中,都极大地考虑了当地社会的语言与文化特点,从而造就了各国精神分析学的风格。正如拉康对中国精神分析实践所作的启示那样,在中国进行精神分析实践,也要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独特性,不仅在实践当中注重言说,也要注重书写。 参考文献: [1]法国思想杂志:Le Point,2011年9-10月合刊专辑《我们的最后大师》。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摘要:一名精神病医生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 也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这位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及他的学生为早期精神分析学说做出了杰出贡献,后很多学者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非常独到和深入的发展。同时精神分析学派从两次大的转变中实现了创立和发展。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派、心理病理学、普通心理学、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以探寻和挖掘前人从未企及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潜意 识问题,精神分析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尽管精神分析 运动在不断发展, 但其最核心的观念始终未变, 即: 我们的大多数精神生活是 潜意识的, 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和愿望构成了心理的基础; 同时, 各种精神分析 理论都关注个体的心理发展, 提出了各不相同的关于心理发展的图景, 构成了 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依赖于两次 大的转变, 一是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的转变, 二是从成人精神分析向儿 童精神分析的转变。 一、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 弗洛伊德在精神疾病的诊治过程中, 十分注重追溯个体各种精神症状的早期起源, 所以在他的理论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 被称为“儿童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因此, 弗洛伊德本人也被看作是一位发展心理学家。当然,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是心理病理取向的, 从哈特曼开始才转向普通心理学, 使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一) 精神分析从心理病理学向普通心理学的转向 在弗洛伊德时代, 精神分析主要是研究心理病理学问题的。正是在病人那里, 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的世界。但是由于他只埋头研究病态心理, 因而不能解决病态心理与普通心理之间的矛盾。只分析病人, 而不观察正常人, 必然导致强调冲突与防御, 忽视正常人的适应能力。因此,发展精神分析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于揭示自我的适应性。 其实, 自我心理学的萌芽还是始于弗洛伊德本人, 他在其理论中曾反复论述自我具有外部和内部客体关系的双重任务, 既可把自我看作是一种外在的适应机能,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人格的一种内在的统量。他在 1923年出版的《自我与伊底》一书中提出了结构理论, 1926年出版的《压抑、症状和焦虑》修正了最初的焦虑理论, 可视为现代自我心理学的思想萌芽。随后安娜·弗洛伊德 1936年出版的《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总结和扩展了其父亲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并确

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

2008.01.29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一天 1、需要:{a性,广义快乐、b攻击,动力学理论} 2、精神分析的历史:经典精神分析(三元,三角关系)--客体关系(自我和我的关系)--自体心理学 3、精神分析的特点:{a宿命论,强迫性重复,6岁以后无新鲜事,20%人格弹力的部分可作为。b意识的分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4、人格层面的骄傲是让人进步的-赏识教育。 5、研究潜意识的技术:自由联想、口误、笔误、成功与失败、语言的模式。 6、道德绑架-满足自恋、双重勒索。 7、精神分析是一门观察的学科,看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告诉别人。 8、精神分析的满与病人要求的快的矛盾? 病人要求的快是父母的否定、不接纳自己和内化的父母,把父母的关系移情至治疗师,想让医生尽快的改变自己。 9、一个器官的压抑会致使另一个器官的过渡使用。 10、一个女人的性得到满足后,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宽容的。 11、压抑:在潜意识层面里,意识不到的需要。 12、压制:在意识层面不能得到满足的需要。 13、一个人的人格是父母塑造的,所有的问题是关系的问题。 2008.01.30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二天

1、初始访谈所占精神分析全程的20%。 2、遵守设置即保护了病人又保护了咨询师。 3、初始访谈; a目前的求医动机、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缓解、诱因、求医经过、为什么是现在、事件地点......以症状和问题为核心和平台提问。 b回到过去的事件进行收集。 c过去和现在串联。 d把治疗目标拉到将来的平面。 4、在治疗中治疗师要有抱持的态度,使用节制的技术(医生学会倾听、病人学会说话)。 5、精神化的层次:a躯体化-低级的表达方式 b行动-初低级的表达方式 c图象-次高级的表达方式 d语言-高级的表达方式 6、躯体化:头-对父的不满乳-对母的不满 脖子、颈椎-关系的问题 糖尿病-对爱的持疑 晕车晕船-控制强度大 7、自卑的本质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8、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部分是我们自己教会了他们。 9、不能表扬孩子的父母人格不完整,批评孩子是父母满足自恋的

真实界的回归_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看_黄墙纸_中的疯女人

[收稿日期]2009-03-12 [作者简介]张莉萍(1981-),女,汉族,广东韶关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职业教育、商务英语教学。 《黄墙纸》是美国早期女性批评作家夏洛蒂·吉 尔曼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1887年,著名医师希拉斯·威尔·米契尔对吉尔曼采用的疗养法不幸失败促使她写下了《黄墙纸》,———一个描述一名患精神衰弱症的女性如何变得疯狂和如何获得女性意识的悲惨故事。”(Grade Saver )在故事中,叙述者“我”尝试与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规范做斗争,最终走向疯狂。在父权社会的压迫下,叙述者疯狂的意义何在?通过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讨论叙述者的疯狂过程,笔者旨在揭示叙述者为回归真实界而疯狂,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叙述者的疯狂不仅是对象征界的脱离,更是觉醒的妇女对父权社会的反抗。 依照拉康的理论,人类的精神发展有三个阶段:真实界、想象界和象征界。从婴儿的出生到8个月是真实界。在真实界里“没有语言,因为那里没有缺失(loss),没有缺乏(lack),也没有缺席(absence);只有完整,需要和需要的满足。(Klages )在这个阶段,婴儿愉悦地与母亲融为一体,接受母乳和母亲的关怀与照料。这是人类最接近自然和纯物质存在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想象界也就是镜像阶段,发生在婴儿8个月到18个月———婴儿“终于能够在镜子中认出自己的形象”。(Lacan Mirror 178)此时,婴儿错把镜中的形象当成自身,因此感觉到了意味着缺乏(lack)和缺席(absence)的他者(the other)的存在。为了满足完整的需要,在错认拉康称为“镜像”(imago)的基础上,婴 儿创造了一个“完美自我”(Ideal-I),(—179)一个“没 有任何不充足的完美的完整的自我”。(Klages )对拉康而言,完美自我的幻象是对“已经失去的原有的与母亲一体的完整的代偿”(Lacan Mirror 179),是主体为了进入第三个阶段象征界而故意忽略自身缺失的自然现象。 如果真实界是主体狂喜地与母亲合为一体的天堂,想象界是主体开始分裂的过道,那么象征界就是主体受尽父亲之名符号阉割的折磨的地狱。“正是父亲之名使我们必须认识到符号功能的支撑在历史的最初就把符号与法律对等起来”。(Lacan Ecrits,转引自Felluga )因为语言本身就是“建立在缺失和缺席的前提上”(Eagleton 174),进入了象征界就等于进入了语言。“语言总是先于我们,等待着指定我们在语言中的位置。”(—174) 总的来说,真实界是母亲的,是在父权社会的主体永远不能回归的地方,是“在语言中的人类主体不能到达”(Klages )的地方。这意味着要回归真实界,主体必须“放弃使自身被识别”(Lacan Symbolic 187)也就是必须放弃语言。同时拉康认为放弃语言也是疯狂的一种情形,因此,除了死亡,疯狂是重新进入真实界的唯一途径。 在故事《黄墙纸》中,叙述者尝试在父权社会中寻找出女性的出路,却总是逃不开象征界的压迫。在这种情况下,她无法与象征秩序直接对抗。她所做的是 真实界的回归 ———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看《黄墙纸》中的疯女人 张莉萍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1483) [摘 要]在父权社会的压迫下,夏洛蒂·吉尔曼《黄墙纸》中的叙述者最终成为了疯女人。叙述者的疯狂意义何 在?通过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讨论叙述者从真实界到象征界的疯狂过程,本文旨在揭示叙述者为回归真实界而疯狂,从而得出叙述者的疯狂不仅是对象征界的脱离,更是觉醒的妇女对父权社会的反抗。 [关键词]女性批评;精神分析;疯狂;《黄墙纸》 71

结构主义讲稿

一、什么是结构主义? 从广义上讲,结构主义可以看作是20世纪发生于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思潮,它兴起于五六十年代的法国,然后迅速蔓延到欧美各国,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思潮。相对于其他思潮来讲,它不重视因果解释,而是坚持如果要弄清楚一种现象,人们就必须描述其内部结构——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描述它跟其他现象的关系,因为这些现象与之构成更大的结构。 从狭义上来讲,结构主义一般只是指现代语言学、人类学和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 结构主义更多的是一种方法,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认为“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的构造,然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结构主义者坚持认为客观世界不仅是真实的,而且也是可以被科学认识的,只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事物的本质不存在与单个的事物本身,而在于事物于事物的关系之间。 结构主义者特别关注对结构的感知和描绘,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关于客体事物的结构模式来达到对于客体的认识,从这个角度看,结构主义具有了方法论的性质。 结构主义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了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注重文学文本客观分析的科学主义精神,并使这种传统发展到了极致;另一方面它又开启了解构主义和阅读理论的新思想。 结构主义风行于很多国家,同时也造就了不少结构主义文论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被称为“结构主义五巨头”的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罗兰·巴尔特(结构主义文论)、雅克·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福柯(结构主义历史学)、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雅各布逊、普洛普、格雷马斯、热奈特等等。 二、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 1、前“结构主义”时期的巴特 巴特对文学现象的关注始于对文学写作的考察,而他此后的全部写作都是关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20世纪50年代初,巴特为法国的《战斗报》写了一系列论说“写作”的文字,1953年这些文字辑集出版,书名为《写作的零度》。 《写作的零度》是针对萨特的《什么是文学》和法国文学而提出的,巴特对法国文学史观提出了与萨特不同的观点,对法国文学进行了价值重估。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中,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写作?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萨特给出的答案分别是:介入、自由和阶级意志。萨特在文中呼吁作者对世界要采取一定的态度,并且宣称要为自由而写作,这无疑与他的存在主义自由选择理念是契合的。而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把关键词放在语言上,在巴特看来,自由与语言这两个词是对立的,因为,自由意味着主体人性的介入,而语言则是结构化的、充满束

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期末考试(单选+判断题)

1、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 A、完整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理解性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2、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 A、完全色弱和部分色弱 B、红黄色弱和蓝绿色弱 C、红绿色盲和黄蓝色盲 D、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3、神经元是()的基本结构单位。 A、神经系统 B、感觉器官 C、运动器官 D、内脏器官 4、基础心理学是研究() A、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B、人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D、所有心理现象的学科 5、空间知觉包括() A、距离知觉、似动知觉、深度知觉和立体知觉 B、运动知觉、远近知觉、距离知觉和实体知觉 C、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党和方位知觉 D、平衡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知觉和错觉 6、冯特和铁钦纳是()学派的创始人。 A、格式塔心理 B、构造心理 C、机能主义心理 D、行为主义 7、内脏感觉包括() A、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 B、平衡觉、运动觉和疼痛 C、饥饿、触压、振动、渴和疼痛 D、饱胀、渴、窒息、疲劳、便意、性、振动和触压 8、自主神经又叫() A、感觉神经 B、运动神经 C、植物神经 D、联合神经 9、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 A、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 B、构造心理学派的诞生 C、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D、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10、基本的味觉有() A、咸、甜、苦、酸 B、酸、甜、苦、辣 C、甜、咸、麻、辣 D、酥、脆、甜、咸 11、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D、信号功能12、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去个别特征和属性的活动称() A、概括过程 B、注意过程 C、加工过程 D、抽象过程 13、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 A、内驱力 B、诱因 C、需要 D、爱好 14、“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 A、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不会发生变化 B、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难于变化的 C、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D、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15、遗忘的进程是()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 16、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 A、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B、具有不可调和的特性 C、的两极是不相容的 D、的两极是绝对对立的 17、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 A、基本情绪 B、复合情绪 C、情绪状态 D、情感的种类 1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学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为他人服务的需要 19、心理学是()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20、情感可分为() A、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B、心境、激情、应激 C、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D、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21、()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A、需要 B、动机 C、意志 D、情绪 ------------------------------------------------------------------------------------------------------------------------------- 01、阈下刺激对人没有丝毫作用。(×) 02、理解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03、人的听觉主要受额叶控制。(×) 04、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05、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 06、帮助企事业形成或改造生产计划或改善工作环境的工作是生理心理学分支工作人员的任务。(×) 07、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人本心理学。(√) 08、费希纳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09、研究脑的功能和高级心理功能的关系是社会心理学分支工作人员的任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