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时同步练习(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时同步练习(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时同步练习(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时同步练习(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015高考复习政治课时同步练习(十)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是低水平的小康B.是不全面的小康

C.是不平衡的小康D.实现了现代化

2.2013年我国政府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再次低于8%,这主要基于()

A.减少贸易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B.合理分配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公平

C.减少货币发行量,促进物价稳定

D.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低碳经济”是最近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石化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在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经济”有助于()

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实施绿色消费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④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方案,进一步扩大了人群保护范围,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更新了一些污染物项目的分析方法等。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直接意义在于() A.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D.建设生态文明

5.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正在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这需要河南()

①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工业基础地位,优化产业结构

③建立以农促工、以乡带城长效机制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6.下图漫画《毫不手软》是在要求我们()

A.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家庭

B.凡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都要停产整顿

C.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D.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7.近年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A.统筹经济社会发展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城乡发展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8.下图所示为消费、投资、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状态a向状态b转变是基于()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③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④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9.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此,必须()

①把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③优化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④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0.中国是稀土出口大国,出口量占国际市场份额的90%以上,但由于我国处于产业链低端,加上无序竞争,稀土出口价格极低。以下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建议中,合理的是()

A.加强宏观调控,防止同业竞争

B.提高销售价格,减少国际需求

C.运用行政手段,严格禁止出口

D.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

11.下面漫画《贫不择妻》启示我们,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应当()

贫不择妻

①统筹城乡发展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③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④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④

12.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应坚持科学发展观②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应坚持可持续发展④应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节选)

平。

材料二进入2013年以来,一场茫茫雾霾笼罩中国中东部。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这一“史上最脏”天气再次告诉人们,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二,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角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提出建议。

14.(20分)“十一五”时期山东省节能减排有关目标实现情况及“十二五”目标

注:目前,山东“两高”(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较大,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均高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全国这两项指标的减排目标均为8%,万元GDP能耗降低目标为16%。

揭示材料蕴含的经济信息,并就节能减排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实现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选B从漫画的主题和漫画中的文字信息来看,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A、C两项与漫画主旨不符,D与题意无关。

2.选D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大量消耗资源,我国政府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可以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故选D,而排除A、B、C。

3.选A发展“低碳经济”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④,①②③符合题意。

4.选D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不能直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故排除A、B、C三项。

5.选D②不符合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的要求;③错误,应该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①④符合题意。

6.选C漫画旨在要求我们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A、D与题意不符,B错误。

7.选A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建设,A项正确,B、C、D 三项与题意不符。

8.选A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重视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③不是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原因,④与题意无关。

9.选D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①错误,排除。

10.选D造成我国稀土出口价格极低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处于产业链低端和无序竞争,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使我国在产业链中处于有利地位,应选D。A项中“防止同业竞争”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要求;B项错误,国际需求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C项中“严格禁止出口”违背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11.选C本题考查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贫困地区为了发展而引入污染企业,只看到了眼前利益,没有兼顾长远利益,从而导致对环境的破坏,故答案为C。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①与题意不符。单纯靠市场调节无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故②不符合题意。

12.选A漫画启示我们不能只顾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④的说法显然背离漫画主题,排除后选A项。

13.(1)经济信息: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加,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比重增长也较快,经济发展还存在粗放型。(4分)

(2)建议:①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②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提高空气质量,维护人民的生存环境。③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④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每点4分)

14.(1)经济信息:“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圆满完成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说明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效果明显。但目前污染物排放总量仍比较大,“十二五”期间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水平,所以山东省节能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5分)

(2)建议:①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②积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形成新的竞争优势。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⑤要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每点3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

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四: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

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A .是低水平的小康 B .是不全面的小康 C .是不平衡的小康 D .实现了现代化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总体小康的正确认识。漫画表明我国目前的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 相比是落后的,这是不全面的体现,本题选 答案:B 3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根本是要坚持 A .以政治改革为中心,建设民主社会 B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 .大力发展政治文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如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正确认识。 要发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物质文明,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教实验版必修 1)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 .关于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②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全面小康不仅注重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强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将缩小各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④总体小康只是城市的,全面小康还包括农村的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关系的正确认识。 ①从标准、②从生活质量、③从社会 发展状态等角度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作了正确的对比,均应选; ④以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来区别总体小 康与全面小康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B 2 ?下边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课时训练(人 解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中 “根本” 一词。 故选

范文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 [2012宿州模拟]“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 ?提高就业和再就业水平 2. [2012潍坊质检]近年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A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 ?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城乡发展 D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 2011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 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10年下降16%。要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必须() A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 禁止高耗能产业发展,放缓经济增长速度 C. 大力发展第一、三产业,限制第二产业发展 D.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 [2011潍坊模拟]2011年10月9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外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这一意见的实施有利于() ①统筹城乡发展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③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④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 A.①②③ B .①②④C.②③④ D .①③④ 5. [2012东城模拟]我国主导完成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TD —LTE,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成为耀眼明星,印度、日本、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都宣布将采用TD —LTE技术建设4G商用网络。4G技术的发展,有利于 () ①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推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④降低恩格尔系数,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6. [2012南京质检]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是低水平的小康B .是不全面的小康C.是不平衡的小康D.实现了现代化 7. [2012沈阳质检]辽宁省加大沿海经济开发,实施“五点一线”发展战略,重点开发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等沿黄海、渤海的5个区域,包括6个沿海城市。辽宁省的做法体现了() A .统筹城乡发展 B .统筹区域发展 C.优化经济结构D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8. [2012福州模拟]漫画《贫不择妻》启示我们,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应当() ①统筹城乡发展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③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④兼顾当前利益和长 远利益

【范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我国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XX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怎样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a.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c.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d.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③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高一政治知识点: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一政治知识点: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科学发展观 含义: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 A.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B.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统筹工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怎样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提高; 统筹区域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消耗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产业格局: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我国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

态等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怎样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五个统筹)、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a.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c.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d.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③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课时同步练习(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015高考复习政治课时同步练习(十)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是低水平的小康B.是不全面的小康 C.是不平衡的小康D.实现了现代化 2.2013年我国政府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再次低于8%,这主要基于() A.减少贸易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B.合理分配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公平 C.减少货币发行量,促进物价稳定 D.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低碳经济”是最近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石化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在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经济”有助于() 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实施绿色消费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④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方案,进一步扩大了人群保护范围,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更新了一些污染物项目的分析方法等。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直接意义在于() A.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D.建设生态文明 5.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正在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这需要河南() ①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工业基础地位,优化产业结构

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课概述 我国于1997年提前三年使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本课主要学习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新课标基本要求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课程学习 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走进新时代》烘托出一种祖国欣欣向荣的气氛。 导入新课:新世纪新气象,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新名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新名词始终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的同学可能要说:我们村早就是小康村了,我们滨州市早就是小康市了,怎么还有一个小康目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有关小康的话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到20世纪末,我们顺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人民生活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滨州,感受它的巨变。 展示几组反映滨州巨变的图片 让我们来看看滨州新的城市面貌。(放视频)这是我们从网络上了解的滨州的变化,课前同学们都作了社会调查,相信你对家乡的变化更有深切的体验。 (二)进行新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5页虚线框内容,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总体小康的表现

(八)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八)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右边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是低水平的小康 B.是不全面的小康 C.是不平衡的小康 D.实现了现代化 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根本是要·坚持 A.以政治改革为中心,建设民主社会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大力发展政治文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漫画《节能之路》所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A.节约能源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只要节约能源就能促进经济增长 C.节能是GDP快速增长的根本途径 D.节约能源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彻底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方式。这是因为GDP 不能 A.反映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B.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C.全面反映人民的幸福程度 D.反映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 5.某市提出下列发展经济的思路:统筹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外资内资一齐引;统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三产业一块抓;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下列说法中,能够概括这一思路的是 A.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B.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目的性 C.创新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D.转型提升,注重发展的科学性 6.国家经济面临困难,百姓冷暖备受关注。关键时刻,中央态度坚决:民生问题无小事,百姓利益大于天。关键时刻,中央果断决策: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材料直接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的 A.第一要义 B.核心 C.基本要求 D.根本方法 7.某县党委宣传部准备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主要街道悬挂一些宣传标语,下列宣传标语与该主题不符的是 A.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发展作贡献 B.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提高速度为目标 C.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D.明确新思路,树立新标杆,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高一政治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高一政治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1.怎样认识总体小康? (1)表现: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 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比较富裕型消 费迈进。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2)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P86--87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 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 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 番。……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 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P87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内涵: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 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 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 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 法是统筹兼顾。(四个统筹P88) (2)原因: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③片面 追求GDP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拉大等。 注意:GDP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 新型国家。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什么:①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②存在问题: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低,投资、出口、消费三者关系不合理;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高等。 措施: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 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 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 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高一政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市二中政治组:韩春萍2005 . 8 一.教学内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2.促进小康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及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具体目标,并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了解全面 实现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价值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科 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去。 三.教学重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对科学发展观涵义的全面理解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如何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材料和数据,增强教学的说服力。 2.图示片面发展观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和必要性 3.展示有关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现代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材料,树立学科学、学文化的意识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分小组对课本中的有关提问进行准备,并通过网络、图书查阅和收集有关材料,作好发言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课时)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而巨大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改革的康庄大道上,城镇居民生活正沿着“温饱—小康—富裕”的既定目标稳步前进;农村居民也逐步实现由基本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到温饱,由温饱向建设小康社会的两次重大跨越。具体看:(多媒体显示): (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从农村居民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34元,2001年达到2366元,1979—2001年平均每年实际增长7.3%。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温饱有余,部分地区已实现小康。从城镇居民看,城镇居民收入加速增长,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元,比1989年增加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高考真题演练 1.(2012高考福建卷28)在福建平漳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障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下建设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①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②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主,注重经济效益 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 ④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 (2014·海南卷)经济学常用“倒U形”曲线(如下图所示)来描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据此作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A→B表示工业化后期阶段②B→C表示工业化后期阶段 ③美丽中国应该在B点出现④美丽中国应该在C点出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3. (2014·安徽卷)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说明政府() 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③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9)白驹过隙越千年,往事如烟话沧桑,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拥有超过6000万人口的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世界工厂”。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三来一补”贸易,逐步在家电、电子信息、玩具、服装等产业领域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占据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创立了快速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对珠三角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逐步增多,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联系当前实际对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简要分析。(10分) 5.(2012高考重庆卷39)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5世纪末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通过开拓世界市场先后崛起。18世纪后半期以来,英国将蒸汽机应用于工业生产,并拓展全球市场,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9世纪

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2)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 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 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的`目标 3、科学发展观 (1)含义: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 发展观。 (2)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 (3)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 A.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 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B.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统筹工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 平和提高;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统筹城乡发展 (5)统筹区域发展。 5、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消耗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6、产业格局: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 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7、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8、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1)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 问题。 (2)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3)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 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9、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1)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2)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3)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4)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5)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建设 使用时间 12、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内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运用: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评价经济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通过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内容、能分析实际经济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评价事例,强化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 2、通过评价事例,强化创新意识。 3、通过了解建设成就和政策,强化民族自豪感。 4,通过评价事例,树立科学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课标要求】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产,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讲授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经过多年的努力,到上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总体上达到小康。但这个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教学活动的逻辑思路:成就----不平衡----需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内容----措施。 知识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 (1)成就:我们已经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发展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在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总体小康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的服务类消费迈进。 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3)特点:但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 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经济)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生态) 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政治) 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社会) 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3、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翻两番。②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④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⑥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①社会就业更加充分。②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③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小康社会的特点: 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的更快些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加快发展。知识点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材料一:“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白色污染”、“治理费用”、“河流污染”、“癌症多发村”等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给我们以后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启示?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为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和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和成绩大小的唯一指标,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危害不浅。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高一政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市二中政治组:韩春萍2005 . 8一.教学内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2.促进小康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及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具体目标,并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了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价值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下,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去。 三.教学重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对科学发展观涵义的全面理解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如何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材料和数据,增强教学的说服力。 2.图示片面发展观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和必要性3.展示 有关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现代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材料,树立学科 学、学文化的意识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分小组对课本中的有关提问进行准备,并通过网络、图书查阅和收集有关材料,作好发言准备。 六.课时安排: 2 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 课时)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而巨大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 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改革的康庄大道上,城镇居民生活正沿着“温饱—小康—富裕” 的既定目标稳步前进;农村居民也逐步实现由基本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到温饱,由温饱向建设小康社会的两次重大跨越。具体看:(多媒体显示): (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从农村居民看,1978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34 元,2001年达到2366 元,1979—2001 年平均每年实际增长7.3%。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温饱有余,部分地区已实现小康。从城镇居民看,城镇居民收入加速增长,2001 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 元,比1989 年增加了5484 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7.1 %,与此同时,贫困人口大量减少。到2001年,农村贫困人口比1978年减少2.2 亿多,比1989年减少7000多万。 (2).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D ) A.以人为本 B.更好地发展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选D。 2.读漫画,这一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①应坚持科学发展观②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应坚持可持 续发展④应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漫画启示我们不能只顾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④的说法显然背离漫画主题。(2010?烟台月考)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据此回答3~4题。 3.假若要以该新闻事件为背景写一篇时政论文,评述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可运用的观点有 ( B ) ①有利于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②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应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④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可运用排除法,题目要求分析其意义,③是如何做,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掉。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4.近年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 A ) A.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城乡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建设,A正确,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 5.(2010?海口质检)2009年9月28日,环境保护部公布2009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结果表明,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57.6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4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 147.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5.40%,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上半年仍有一些地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完美版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章概述 我国于1997年提前三年使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本课主要学习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新课标基本要求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课程学习 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四: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