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4年)

2014年1月

目录

一、学校情况简介 (1)

二、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3)

三、教育教学改革与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保障 (3)

(一)专业布局以交通行业为主,地方支柱产业为辅 (3)

(二)专业建设:坚持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 (4)

案例1:道桥系进行“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特色化专业建设 6

案例2:机电系与VOLVO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进行深

度校企合作 (7)

(三)课程建设:以资源包建设为抓手,科学推进课程改革 (7)

(四)师资队伍建设:精心设计、多元切入、追求卓越 (9)

1.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9)

2.多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0)

(五)教学管理:强化过程管理,狠抓制度落实 (11)

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12)

案例3:我们是五月的鲜花,我们是盛会的明星 (12)

案例4: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13)

五、招生就业工作 (14)

(一)招生工作稳中有进 (15)

(二)全方位提升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15)

六、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16)

七、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 (17)

八、服务地方:彰显学校的另一片发展空间 (18)

(一)社会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18)

(二)技术服务工作形成规模 (18)

九、办学基本条件 (19)

(一)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19)

(二)经费收支情况 (20)

1.学校经费收入情况 (20)

2.学校经费支出情况 (20)

十、主办方履责 (21)

十一、问题与展望 (22)

(一)存在的问题 (22)

(二)今后发展的展望 (23)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2013年)

一、学校情况简介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现隶属于辽宁省交通厅,教育教学业务受辽宁省教育厅指导,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先后取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院校、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继续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辽宁省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被授予教育部“治校示范校”、“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第三届黄培炎优秀学校”,2013年11月,在中国青年报社、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上被授予“2013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286人,继续教育学员2000人,年培训量20000人次。学校拥有全国教学名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6名,辽宁省和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11名、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1名,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0个,国家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牵头单位1个。学校现有省级示范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8个;国家

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2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6个、省级精品课程31门。2013年,我校组织学生参加了国家和省市范围的技能大赛24次,共有99人次获得各类奖项,其中参加全国范围的技能大赛20次,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4项。

2013年,学校有16个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共计获得935万元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10万元;我校申报组建的“辽宁省桥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辽宁省科技厅、财政厅列为重点支持建设的工程中心,省财政支持建设费用100万元;2013年我校获得纵向科研经费34.1万元、横向科研经费35万元。学校积极开拓国际化办学思路,与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英国奥斯特大学、韩国鲜文大学等国外院校签署了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学生交流等合作协议。

2013年有云南省职业教育考察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十多家团体、院校来我校参观考察;有中央新闻采访团、中国青年报、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教育部网站等十多家新闻媒体报导我校的办学经验。2013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到我校视察,对学校办学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学校“再加把劲,争取做出更大贡献,做得更好”。

二、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学校拥有一个团结进取、风清气正、远见卓识、担当有为的领导班子,成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学校领导班子始终把教学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把党风建设作为引领职业教育事业科学正确发展的关键,带领广大党员和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剖析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以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为抓手,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为主线,以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不断加强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为实现争创高职名校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追求卓越。

三、教育教学改革与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保障(一)专业布局以交通行业为主,地方支柱产业为辅

我校根据传统优势和所处地域特点,为适应交通行业发展和东北区域经济建设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确立了“依托交通,服务地方”的基本办学思路,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交通为主、地方支柱产业为辅的结构布局,如图1所示,所开设的42个专业中,面向大交通行业的专业共有21个,覆盖公路交通、轨道交通、物流运输、汽车工程等四个领域,面向地方支柱产业的专业有21个,主要分布在工程机械、机电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经管和旅游等五个领域。

图2 测绘工程系专业建设校企研讨会

图1 2013年我校专业按经济领域分布结构图

(二)专业建设:坚持校企合作 强化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合作,高职院校不但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水平,同时还可以使

专业实现自身的虚拟

经营和弹性扩张。为适

应辽宁区域经济和交

通行业快速发展对高

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

秉承“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的合作

理念,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思想,成

图3 管理系专业到华汇人寿进行专业调研

立了辽宁省汽车服务职业教育集团,与中铁集团、中国建筑、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丰田

汽车(中国)投资有限

公司、沃尔沃建筑设备

公司、富士康精密电子

有限公司、沈阳地铁集

团有限公司、德邦物流

公司、锐捷网络公司等

350余家企业开展实质性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确立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采取“引企入校”、“工学交替”、“订单班”、“校企2+1”等多种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同类院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2013年,校内100%的专业有企业专家全程参与教学、100%的专业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开展实质性工作,实现校企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有13个专业的顶岗实习对口率达到100%,有19个专业的顶岗实习企业录用率达到100%,各专业与合作企业开办的订单班9个共计186名学生。

案例1:道桥系进行“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特色化专业建设我校道桥系道桥类专业是我校的传统特色专业群,经过多年不断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特色化专业建设思路不断明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模式就是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角度出发点,以服务社会为特色载体,以教学系为主体结合辽宁科杰公路工程监理公司、公路工程检测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的社会服务职能三位一体,共同培养人才,从而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生产密切相结合的教育机制与模式。

我校道桥专业群以“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理念为先导,还先后与中铁十九局集团、中铁十三局、中铁隧道集团、沈阳市政集团等60多家优秀企业共同合作(其中30多家企业为常年固定合作单位),形成多渠道、多行业共同参与的稳固的、深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还与20多家企业广泛开展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与多家单位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实训教学模式、双师队伍建设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根据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规格及要求,形成了道路、桥梁类专业“双证融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重

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把岗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融入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毕业时既取得毕业证书又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2013年度,道桥系学生共有669人参加了辽宁省劳动厅主办的“中级测量工资格等级”考试,通过率为100%。

案例2:机电系与VOLVO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的深度校企合作

机电类专业为适应新形势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融入区域经济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以“强化高职特色,创新校企合作,融入行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为发展目标,与VOLVO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开展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及专业教材的开发等,共同投资兴建VOLVO东北区能力发展基地,开展工程机械类职工和学生的专业技术培训,并在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中设立了企业奖赏金和助学金,实行订单式培养。以产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校企合作开发6门专业课程教材。同时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要求相融合,学生实现了双证对接,100%的学生取得毕业证同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相结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相结合”的“能力递进、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建设:以资源包建设为抓手,科学推进课程改革全校共开设课程1722门,其中必修课1456门,专业核心课243

门,课时总数为85853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为43254学时,占到总学时的50.38%。从专业课程的类型看,理论课有772门,占44.8%;理论+实践课646门,占37.5;实践课有304门,占17.65%。

2013年,学校在完成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和公共课程的课程标准修订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教学资源包开发与建设工程,制定了《教学资源包建设标准》,建立了教学资源包开发平台,启动了8个专业教学资源包建设项目(如表2所示),充分利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国家资源库”、“辽宁省汽车职教集团”以及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专项建设项目的实施,联合行业企业共建优质资源库。该工程有效地推动了课程改革,使人才培养工作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2013年,学校有4门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到目前为止,学校共有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如表3所示。

(四)师资队伍建设:精心设计、多元切入、追求卓越

1.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教师总数587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362人,校内兼课教师69人,校外兼职教师126人,校外兼课教师30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7.96%。

2.多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以交通行业特色办学理念为核心,以坚定的高职办学信念和“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在“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方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规律,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全力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在教学方面,学校建立并制定《教师教学综合竞赛方案》、《技能竞赛方案》及具体的奖励办法。近年来,每年均开展全校教师教学综合竞赛、专项竞赛及技能大赛,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激励的同时切实提升全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充分显示了我校教师的新生力量的良好精神面貌和职业自信。

在科研方面,学校制定了《教科研工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政策,充分调动并挖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与此同时,为促进优秀人才迅速成长,培养教育行业和科技领域知名拔尖人才,创造高水平人才脱颖而出的基本条件,我校制定《优秀人才成长支持计划》,具体包括杰出专业(学科)带头人成长支持计划和杰出青年教师成长支持计划,依托项目研究为载体,分别为不同层次的入选人员提供3-6万元资金资助及团队保障,两个层次优秀人才成长支持计划,有力的引导了优秀人才的加速成长,营造了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

在人才引进方面,注重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引进、培养和稳定并重的原则,建设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师资队伍,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和稳定力度,学校制定了《引进和稳定人才

暂行办法》,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提高。学校为取得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提供5-25万元的生活补助,为其开展科研项目提供5万元的启动资金,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科研助手。转变人才评价观念,学校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能够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来自企事业高技能人才提供5-10万元的生活补贴,为其开发技术服务项目提供5万元的启动资金,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工作助手。2013年,新引进教师的申请者综合素质、各项指标有史以来最好,彰显出学校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提升。

(五)教学管理:强化过程管理,狠抓制度落实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线。对于学校而言,要想立足于教育之林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师而言,要想立足于教坛就必须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本年度,教务处加强了日常教学管理,严格了制度落实,深入研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了专业培养方案的审批工作;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完善专业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建设;立项进行教学资源包开发与建设和基础课教学改革;进行“两课”配套课程开发。进一步研究完善教学竞赛运行体系,开展第二轮校系两级综合教学竞赛,出台了《学生技能大赛及成绩考核管理办法》,进行基础课、技术基础课考试管理改革试点。出台《教风建设实施方案》,严格规范各类教学行为,加强教师的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深入研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途径,力争试点本科层次高职办学。

教育教学评价中心进一步研究并完善教学竞赛运行体系,制定了

《教学竞赛工作组织办法》,同教务处联合组织开展了2013年度第二轮校系两级综合教学竞赛;中心的四个督导组共听取了208名教师(不包括教学竞赛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训、试讲或说课,观摩了学校所有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或专业(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为使我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步入规范化和常态化的轨道,教评中心从本年度开始组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督查工作,确保新生入学教育规范、有序,内容丰富且具体,讲求实效。

四、学生发展

——坚持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双线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

学校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了基于第二课堂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活动性课程体系。入学教育、企业文化节和毕业生综合素质答辩等16门必修活动性课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一年级主要开展军训、入学教育、劳动周、文明修身、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性;二年级主要开展学风建设、团队合作、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培育活动;三年级主要开展就业论坛、模拟面试和毕业生综合素质答辩等职业素质培养活动。学生在毕业时,除进行专业论文答辩之外,还要进行综合素质答辩,“双答辩”合格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学校主编的《学生社会素质培养》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配套教材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被评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案例3:我们是五月的鲜花,我们是盛会的明星

——记我校志愿者圆满完成十二运志愿服务

2013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在辽宁盛大开幕。我校积极响应组委会的号召,择优选拔出150名同学参与到“十二运”铁人三项比赛项目志愿赛会服务工作中,在组委会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了礼仪、辽宁省省情介绍、应急、消防、服务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实战演练。9月2日—3日,铁人三项比赛项目正式开赛,全体志愿者也投入到了紧锣密鼓的工作中。由于工作需要,部分志愿者需要早晨5点就从学校出发,一直工作到下午3点才能回到学校。虽然烈日当头,每一名志愿者同学都尽职尽责,积极克服休息时间少、工作任务重等困难,并且严格要求自己,每一天都能以饱满的热情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以志愿者的微笑为运动员和观众送上了最好的“名片”。“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参与志愿者服务,奉献的是汗水,体验的是感动,净化的是心灵,收获的是快乐,提升的是境界,实现的是真正的人生价值!志愿者既是奉献者,也是受益者。这段志愿服务全运会的经历铭刻在每一个志愿者的心中,对价值观念正在形成的TA们,将会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案例4: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我校建筑工程系秉承“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育理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学生在省级、国家级的多项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自2008年以来,参加了10次全国和省级的技能大赛,共获得20个奖项,其中全国性大赛一等奖5次。通过一次次参赛,使得建工专业的办学实力得到提升,专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行业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求职过程中,参赛获奖的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近四年初次就业率达到100%。

2013年9月,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总决赛在西安培华学院举行, 大赛参赛院校共123所,大赛设综合类和单向类两类共计三个奖项。经过我校建工师生的共同拼搏我校代表队斩获全部奖项的最高奖:综合项目管理一等奖、项目策划一等奖、项目执行一等奖。我校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殊荣,

与老师的悉心指导、学生的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在建工系刘丽老师的指导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1级学生刘浩、刘金德、葛天兵、武文斌、张丽莹五名同学

代表辽宁参赛。在集

训中大家学习研究参

赛项目,强化以赛带

练、以赛促学,加强

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

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此次获奖为我校

争得荣誉,在全国建

筑类院校中增加了知

名度,扩大了影响力并树立良好的形象。

五、招生就业工作

2013年,辽宁省经济趋缓、企业用人减少,而毕业生数量却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在高校数量逐年增长的情况下,招生生源却逐渐萎缩,在这多重市场压力下,多数高职院校都面临着历史上最严峻的考验。但是我校的招生和就业却在这一年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招生录取线的稳步提升,毕业生的协议就业率历史新高。突显了学校多图4 建工师生在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

大赛中获奖

年来一起坚持的质量工程建设带来学校品牌巨大提升的成效,也充分显示了我校招生就业工作中,“五级捆绑”全员服务就业工作模式和专业主任负责制的重要作用。

(一)招生工作稳中有进

2013年连续第六年成功举办单独招生考试,招生748人,考生报名5472人,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招生计划40人,考生报考1547人,39.4:1。

2013年高考,辽宁省考生院校一志愿报考我校10718人,报名人数居全省高校首位,报录比到达5.6:1。学校辽宁省理工类录取最高分502分、平均分457.5分,最低分436分,最低分高出三本分数线21分,高出高职分数线176分;文史类录取最高分512分、平均分480.3分,最低分451分,最低分高出三本分数线6分,高出高职分数线161分。学校2013级新生报到率90.9%,其中本省考生报到率91.9%。

(二)全方位提升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成立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修订了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了集体备课、课程培训、课件制作大赛、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开辟了网上就业专栏,向700多家企业单位邮寄宣传资料。2013年共举办大型招聘会3场,中小型和专场招聘会2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2000多个,毕业生到1200余家企业就业。新增中建三局、中交一局、中交隧道局等用人单位204个。

学校2013届毕业生2707人,用人单位提供岗位1.2万余个,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97.71%,协议就业率82.67%,位居辽宁省高校前列。学校辽宁籍毕业生1891人,初次就业率97.75%,协议就业率85.98%。学校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等19个专业的初次就业率达到100%,占专业总数的46.3%。学校不断就业指导,完善服务,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六、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我校始终把科研作为推动师资水平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制度导向和政策扶持推动科研工作的不断创新。2013年,我校共获纵向立项课题64项。其中:纵向科研课题17项,纵向教研课题47项上级资助的科研经费34.1万元;2013年,我校获得横向课题3项,经费合计35万元。2013年学校共投入76万元用以支持“优秀人才研究课题立项”和校级教研立项,极大地调动了我校广大老师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013年我校获得沈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9项,其中获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7篇,获省高教学会和职教学会优秀科研成果18项。我校教师有5篇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

2013年,我校“桥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辽宁省级工程中心,获得100万建设资金,成为全省8个重点支持工程研究中心之一,对于发挥科研团队和技术优势,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七、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

学校在国际交流

与合作办学工作上的

主导思想是通过选择

国外高水平的职业院

校、本科院校的合作与

交流,促进学校在专业

建设水平和学校知名

度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2012年9月,我校赴加拿大签订与百年应用文理与技术学院合作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项目的协议。该项目实施“2+1”办学模式,完成该项目教学内容的学生将获得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的毕业文凭和我校的毕业文凭。2013年5月,该项目获得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批准文号为“辽教函(2013)142号”,现有13名学生就读于中加合作班。

2013年4月,

我校与英国奥斯特

大学签订了合作举

办“国际会计班”的

协议。该项目实施

“3+2”办学模式,

图 6 张亚军校长与奥斯特大学校长Richard

图 5 徐雅娜副校长向百年应用文理与技术学院交通学院院长Alan McClelland 先生介绍我校汽车实训中心情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