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设计概况

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单洞长582m。最大埋深48米,洞门墙采用C20级砼浇筑,洞内路面采用240mm 厚水泥混凝土。

1.2 隧道地质

(1)工程地质

进出口围岩以松散低液限粘土及强风化泥岩为主,岩性呈松散及碎裂结构;中部围岩为泥质粉砂岩、泥岩夹粉细砂岩,属软质岩,受构造影响轻微,岩石为弱风化,裂隙较发育--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局部地段较破碎,呈块状砌体结构及块石状镶嵌结构。

(2)水文地质

隧道进出口地下水活动呈浸润状,围岩稳定性差,易坍塌。仰坡低液限粘土在施工时应全部清除,保证施工安全;中部泥岩主要以浸润状滴水为主,泥质粉砂岩及粉细砂岩则以裂隙、层间线状或小股状产出。围岩基本稳定,由于岩层倾角平缓,层间结合一般--较差,加之裂隙切割,洞室开挖后拱部无支护时易顺层面塌落,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

1.3 结构形式及支护参数

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时采用复合衬砌,以药卷锚杆、管棚、注浆小导管为超前支护,以锚杆、挂钢筋网、湿喷混凝土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钢拱架、中空注浆锚杆、药卷锚杆、自进式锚杆等支护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隧道衬砌长度表

注:初期支护喷射砼均采用湿喷法喷射,严禁采用干喷法喷射。

2 施工组织安排

2.1 工期安排

隧道在2005年5月10日开始进场准备,2006年7月31日完工。施工准备:2005年5月10日至2005年7月31日。各分项工期如下:

洞口段施工:2005年8月1日~2005年8月31日;

洞身开挖与支护:2005年9月1日~2006年5月31日;

洞身防排水:2005年11月20日~2006年5月31日;

洞身衬砌:2005年12月5日~2005年6月15日;

隧道洞门:2005年8月1日~2005年10月16日;

洞内路面及附属:2006年6月5日~2006年7月31日。

2.2 劳力组织

隧道由隧道施工队(240人)负责施工。队设有施工分队,每个分队包括掘进、衬砌、综合三个工班。掘进工班负责隧道开挖、支护、出渣、运输。衬砌工班负责衬砌,包括砼的生产、运输和灌注;风、水、电及设备维修、保养。场外材料的转运等工作由综合工班负责。按三班制安排组织施工,在人员安排时每人每天按少于8个小时工作时间。施工队劳力具体安排见下表:

掘进劳力组织及分工表

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合同号: 编号: A-5 致(监理工程师)XX 现报上帕隆II号隧道岀口端进洞施工技术方案工程的技术、工艺方案,请予审 批 。 附件:施工工艺说明和图表。 承包人: 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同意□修改后再报□不同意□ 监理工程师:

隧道出口端进洞施工方案 1 工程设计 Xx公路。勘察区属高山深切割峡谷地貌,地势陡峭、地貌单元多,地层较复杂, 植被发育,第四系厚度较大,基岩覆盖严重。勘察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冈底斯山喜马拉雅期岛弧构造范围内,区内断裂构造极其发育,滑坡、泥石流、水毁、活动性断层、崩塌及岩堆等地质病害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本标段共设隧道1座,隧道设计起讫里程桩号为K000+000^ K000+00C,长度xxxx 米;隧道设计建筑限界宽9.00m,组成为:(0.75+0.25+3.50+3.50+0.25+0.75 )、高5.0m;设计速度40km/h。 本项目隧道为山岭岩土隧道。 主体土建设计范围包括了洞门及洞口工程、明洞、暗洞、隧道防排水、洞内路面、电缆槽、路面排水边沟等。明洞部分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 (放坡开挖,逆做防护) ,暗洞采用新奥法施工;并根据隧道洞口位置、地形地势、进洞条件、边仰坡稳定情况灵活采用偏压明洞、半明半暗进洞等各项措施。 2 工程水文地质 隧道属傍山长隧道,隧道总体走向为SW12,最大埋深约551m进口设计高程 为2086.00m,出口设计高程为2033.04m,纵坡为-1.595%~-2.641%。 隧址区属高中山构造剥蚀地貌,山体呈近南北向展布。隧道段微地貌为山麓斜坡。 帕隆藏布以及东久河呈“U'形河谷流经隧道山体外,沿河一带地势陡峭,多为悬崖 峭壁。岩体较为破碎,发育规模较大的崩塌、滑坡、坡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坡面植被发育,山麓斜坡低洼处,覆盖层厚约5~50m。 隧址区内发育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断裂构造、崩塌、泥石流等。由于隧址区坡陡,在发生大规模降雪天气下,山顶积雪有崩塌的可能,主要影响隧道进出口。 隧道出口位于排龙停车场西侧斜坡坡脚处,从山体内向外延与国道318衔接。洞 口仰坡平均坡度约37。,上部覆盖约3m厚崩坡积物碎石土,下伏基岩为二云石英片岩,局部基岩裸露,植被较发育,出口端偏压现象明显。 3 前期准备工作 (1) 现场测量放线分别确定隧道明暗洞分界里程桩号,隧道中线,隧道洞身开挖拱顶标高,隧道洞身开挖边线;要求现场使用木桩并喷涂明显的标记进行标记。 (2) 根据测量放线及现场地形、地貌,同时参考设计确定隧道洞顶截水沟的平面 位置。要求现场使用明显的线条勾勒出截水沟的形状,保证截水沟排水畅通,同时又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析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岑安岭隧道位于高州市东岸镇山甲村与上垌村一带,设计为小净距隧道,洞室净空11.0×5.0m,隧道净宽:0.75+0.75+2×3.75+1.0+1.0=11.0m;左线起讫桩号为:ZK55+893~ZK56+403,长510m;右线起讫桩号为:YK55+892~YK56+400,长508m。进口左右线间距16.59m,出口左右线间距10.52m。洞口设计标高左线98.684m、右线98.702m;出口设计标高左线101.413m、右线101.414m,隧道最大埋深约105.8m,属中隧道。 隧道区地质为白垩系含砂砾岩、寒武系加里东期混合岩、残破积黏性土,局部见加里东期花岗岩侵入。隧道主要围岩类型为Ⅲ、Ⅳ、Ⅴ级,参数见下表: 隧道参数表 2、初步施工方案 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业图 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隧道出口段通过水平中空注浆锚杆加固中间岩柱,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根据量测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实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Ⅴ围岩采用

CD法(单侧壁导坑法)施工、Ⅳ上下台阶法(短台阶法)、Ⅲ全断面法进行暗洞开挖。 岑安岭隧道设计、施工均以新奥法为指导原则,采用复合衬砌,以锚杆、钢筋网、湿喷混凝土、钢拱架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长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等支护措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3、小净距隧道施工 (1)隧道洞身开挖施工顺序:测量画开挖轮廓线→布炮眼→钻炮眼→装药→爆破→通风→洒水→出渣→监控量测。 (2)隧道初期支护施工顺序:通风→清理岩面→处理欠挖→初喷砼→打结构锚杆挂钢筋网→安装格栅钢架→打超前锚杆并焊接→喷射砼到设计厚度→围岩量测→反馈、修订支护参数。 (3)隧道二次衬砌施工顺序:监控量测→确定施作二次衬砌→施工准备→涂脱模剂→台车就位→施作止水带→预埋件安装→灌注混凝土→脱模→台车退出→养护。 3.1、临时设施 隧道施工通风采用轴流通风机,通风采用1100mm高强软风管。隧道两端同时掘进,每个洞口均设置4台20 m3电动空压机组成的80 m3空压站,送风管路采用Φ120mm钢管。隧道纵坡排水采用顺坡排水,施工时采用抽水泵机械排水。施工时应注意使排水沟通畅,避免使拱脚浸水。 隧道施工降尘采用水幕降尘和个人带防尘口罩相结合的方式。水

隧道进洞方案(改)

柞树湾隧道进洞方案 一、工程概况 柞树湾隧道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新港镇境内,进出口里程为BXDK1+865、BXDK3+929,全长2064m;隧道平面:隧道进出口段位于直线上,洞身段位于反S曲线上,其中BXDK1+971.05~BXDK3+086.02段位于右偏曲线上,曲线半径R=500m;BXDK3+086.02~+148.67段位于直线上,BXDK3+148.67~+918.38段位于左偏曲线上,曲线半径R=800m。隧道内设连续上坡,BXDK1+865~BXDK2+602段坡度为1.0‰,坡长750m,洞内坡长737m;BXDK2+602~BXDK3+929段坡度为5.52‰,坡长1890m,洞内坡长1327m。在BXDK2+602变坡点处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设置范围BXDK2+579.4~+624.6,竖曲线半径R=10000m。 二、洞口施工工期安排 本隧道明暗洞交替设置,为确保施工按时完工,拟建立三个工作面,分别为:BXDK1+865(进口)处往大里程掘进至BXDK1+895施工暗洞;BXDK3+045往小里程掘进施工暗洞;BXDK3+045往大里程掘进施工明洞。 洞口开挖:2010年8月15日至2010年8月20日; 边仰坡防护:2010年8月20日至2010年8月31日; 天沟施工:2010年8月16日至2010年8月31日; 管棚施工:2010年8月20日至2010年8月31日。 三、截水天沟及边、仰坡施工

1、施工开始时依据地界范围先行清表,同时根据设计图纸测量人员将地表截水天沟及边仰坡开挖的轮廓拉线标出。 2、先进行地表截水天沟的施工,地表截水天沟设在边、仰坡开挖边缘线外大于5m处,与路基边沟相连,以拦截地表水,避免地表水冲刷洞口边、仰坡及洞门,带来危害。截水沟采用C25混凝土。 3、地表截水天沟砌筑完成后即进行边、仰坡的施工 仰坡的临时开挖线按1:0.75的坡度进行,强风化岩体采用挖掘机纵向分段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并进行分层锚固,分层护面,分层高度不大于2米,若遇石质岩体则采用凿岩机采用小药量松动爆破,人工配合机械进行修整边、仰坡,按测量桩位一次成型,所挖出的土体用自卸车运至弃渣场,开挖完成后及时对仰坡进行锚喷防护。临时边坡采用喷锚网防护,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3m,间距1.5*1.5m,梅花形布置;喷射混凝土采用10cm厚C20网喷混凝土,钢筋网采用Φ6钢筋网,网格25*25cm。 四、管棚施工 1、先进行管棚导向墙的施工,导向墙底面基础的支撑借助于原开挖地面,开挖时按照导向墙的结构尺寸将需要的土体预留出来,以方便导向墙的施工及管棚的施工。 2、导向墙完成后即搭设管棚施工的作业平台,此作业平台采用脚手架上面铺设木板,钻机经过精确放线,固定于平台架上,在钻进过程中随时检查钻机的位置,防止钻机倾斜、偏移影响钻孔质量。 3、钻孔时首先由上而下施钻,完成一孔后再降低平台至下一孔

某高速公路隧道进口进洞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第二章设计概况及隧道进口水文地质情况 (2) 一、主要技术标准 (2) 二、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2) 三、***隧道洞口套拱设计情况 (2) 四、***隧道进口洞口段隧道结构及水文地质情况 (2) 第三章总体施工思路及施工进度安排 (4) 第四章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 (6) 一、洞顶截水天沟施工 (6) 二、成洞面边仰坡开挖、支护 (6) 三、洞口及明洞土石方开挖、防护 (9) 四、超前大管棚施工 (9) 五、进洞开挖及支护 (11) 六、隧道及明洞防、排水施工 (20) 七、隧道及明洞衬砌施工 (21) 八、超前地质预报 (25) 九、隧道监控量测 (28) 十、断层破碎带施工 (35) 第五章、资源配置 (36) 一、人员配置 (36) 二、机械设备配置 (37) 三、物资供应 (38) 第六章控制措施 (40) 一、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0) 二、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43) 三、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47)

第一章编制依据 ㈠《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㈡《* * *隧道设计图纸》第T10 D1册。 ㈢《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乐广高速第T10合同段)。㈣《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第二章设计概况及隧道进口水文地质情况 * * *隧道为乐昌至广州高速坪石至樟市段控制性工程之一,起于乳源县一六镇大历村,终于韶关武江区龙归镇,隧道全长左线3920米,右线3940米,起讫点里程分别为ZK90+120~ZK94+040,YK90+125~YK90+065,洞门采用端墙式,左右线分别有10米明洞,仰坡坡度由1:0.75变更为1:0.5;* * *隧道共设有5个车行横洞、9个人行横洞,5处紧急停车带。 一、主要技术标准 本线路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20km/h,桥涵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其余桥涵、路基1/100。 标段线路整体式路基宽度34.5m,分离式路基宽17.0m;隧道净宽15.5m,净高5.0m。 二、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 * *隧道设平曲线1个,无竖曲线。左线起点设计高程158.889,终点设计高程103.775;右线起点设计高程158.677,终点设计高程103.639,线路总体上由北向南下坡,左、右线坡度分别为1.49%、1.485%。 三、* * *隧道洞口套拱设计情况 * * *隧道套拱厚80cm,长2米;导向管使用4根20b工字钢固定,外插脚1度(不包括纵坡),方向与中线方向平行;φ108管棚长40米,每个洞口43根,节长3米和6米,先施作奇数孔安装钢花管并注浆,然后施作偶数管检查注浆质量;每节钢管使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cm,水泥浆水灰比1:1,水泥浆与水玻璃重量比1:0.025,注浆压力处压0.5~1.0MPa,终压,2.0MPa。 四、* * *隧道进口洞口段隧道结构及水文地质情况 1、洞口段隧道结构设计 隧道按新奥法原理设计,结构采用锚、网、喷、钢拱架组成初期支护与二次模筑砼相结合的复合式衬砌型式;拱墙采用C25防水砼,抗渗等级不小于S8,仰拱采用普通C25砼。拱墙采用1.5mm厚单面自粘式HDPE复合式防水卷材;隧道边墙4.0m高范围内采用乳白色和蓝色两种隧道专用瓷砖装饰,拱顶采用浅黄色防火涂料喷涂。隧道净宽15.5m,净高5.0m。隧道结构断面及支护参数见图1-1。 2、进口段水文地质情况 隧道进口洞口有一条冲沟与线路45°角斜交,汇水面积较大,且两边地势均较高,

小净距隧道定义与分类

小净距隧道定义与分类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小净距隧道的理解偏差,导致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措施以及造价的偏差。因此,什么是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不同净距的小净距隧道如何分类,不同类型的小净距如何处理,是目前工程师们想知道也是工程建设必须明确的关键问题。 对小净距隧道的认识,可以从广义的角度、施工力学的角度上去定义与认识。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分离式隧道水平净距在布线上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一般要求净距不小于表1限值。规范认为“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中间岩柱厚度小于表1建议值的特殊隧道布置形式”。 有的学者研究认为: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的合理厚度是能保证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柱的塑性区不重叠,该中岩柱的厚度即为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并认为V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75B,Ⅳ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50B,Ⅲ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30B。广义上可认为隧道净距小于表1限值时均为小净距隧道,但从相邻隧道的空间关系上看,小净距隧道又可分为错台、交叉重叠及平行三种基本型式。 面对目前突破表1净距限值的公路隧道工程越来越多,仅仅依靠这样一个标准来认定小净距隧道,而不考虑隧道的空间关系、不同小净距隧道的净距大小、施工方法以及爆破振动等因素的影响,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对小净距隧道如何定义与分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初步研究表明,隧道净距在1.5B以上时,小净距隧道一般可采取施工控制措施,而不需特殊加固设汁;而隧道净距在1.5B以下时,应根据不同的围岩和净距,对小净距隧道分类处理。因此,小净距隧道设计首先应确定合理的净距,其次是不同类别的小净距应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通过计算发现(图1为中岩柱塑性区随净距的变化图),随着两隧道净距的减小,中夹岩墙的塑性区范围明显增加,当净距较小时岩墙出现贯通的塑性区。当隧道净距为2m、3m时,岩墙塑性区完全贯通;当两隧道净距增加至12m时,岩墙塑性区与单洞开挖时接近。同时,塑性区的大小与隧道的埋深以及围岩的类别有关。一般来讲,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塑性区加大;随着围岩类别降低,塑性区增加。 理论计算同时表明(图2为中岩柱竖向应力随隧道净距的变化图),随着两隧

隧道进洞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 3 - 二、编制范围 ..................................................................................... - 4 -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 - 4 - (一)工程地质 ........................................................................... - 4 - 1.地形地貌 ............................................................................. - 4 - 2.地层岩性 ............................................................................. - 4 - (二)水文地质 ........................................................................... - 4 - 四、工程概况 ..................................................................................... - 5 - 五、隧道进洞总体方案...................................................................... - 5 - (一)施工顺序 ........................................................................... - 5 -(二)洞口段(明洞)边仰坡开挖防护..................................... - 6 -(三)导向墙施工........................................................................ - 7 -(四)大管棚施工方案................................................................ - 8 - 1.设计参数 ............................................................................. - 9 - 2.大管棚施工.......................................................................... - 9 - (五)超前小导管施工.............................................................. - 11 - 1.设计参数 ........................................................................... - 11 - 2.小导管施工........................................................................ - 11 - 六、进洞施工 ................................................................................... - 13 - (一)三台阶临时仰拱法 .......................................................... - 14 - 1.工艺选择 ........................................................................... - 14 -

浅谈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谈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孙新明 (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杭州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少因隧道间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满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特有的加固要求,本文结合温绕高速石鼓岭隧道施工,阐述小净距大断面隧道施工中开挖工法、爆破震动控制、中夹岩柱的保护、监控量测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注浆;监控量测 1 工程概况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的石鼓岭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向六车道的公路隧道。左线长度404m,右线长度365m,左、右线分别设置半径为R=1250m、R=1350m 的右偏曲线。隧道双洞中轴线间距为24.341m,隧道净宽为14.5m,中夹岩净宽9.84~10.4m,最大开挖断面达到166m2,属于典型的双线、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地质钻探资料揭示该隧道的岩石条件较差,以砂岩和凝灰岩为主,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节理裂隙发育,易于储水,汇水面积较小,降雨时,沿节理面有滴水或渗水现象,此隧道以Ⅳ-Ⅴ级围岩为主。该隧道支护、衬砌共分6种类型:Ⅲ级围岩40m(SB3), Ⅳ级及以上围岩729m(SB4长406m、SB4JQ长73m、SB5b长99m、SB5a长57m,SB5JQ长40m),洞门结构54m。 2 开挖工法 2.1 Ⅴ级围岩洞口浅埋段 洞口属于Ⅴ级围岩浅埋段,先行、后行洞均采用双侧壁导坑。隧道施工先掘进洞超前后掘进洞开挖工作面不小于50m,后掘进洞开挖掌子面必须在先掘进洞仰拱施工完成后进行。 隧道各部施工开挖前应先做好超前支护措施。进洞段采用ф108*6mm长管棚进行超前支护。应注意超前支护与开挖的间隔时间,按照图纸设计浆液分类,间隔时间宜为8h,并根据开挖效果,适当调整时间。 导坑施工时应采用人工开挖或微振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侧壁导坑掌子面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及时封闭,以保证开挖面的稳定。

隧道高压进洞施工专项方案

隧道高压进洞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磨丁至万象线北起中老边境口岸磨丁,向南经老挝北部的南塔省、乌多姆赛省、琅勃拉邦省、万象省后到达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首都万象市,线路全长414.332km,主要工程有:路基155.555km;大中桥梁167 座;涵洞645 座;隧道75 座;全线正线桥隧比重为62.40%。 根据集团公司指挥部对施工范围的划分,我项目部拟承担施工的范围跨越4、5两个标段,起于森村隧道斜井工作面小里程端至拉孟山隧道出口,起始里程为DK225+080,终止里程为DK 261+585,线路全长37.40km,包含隧道4.5座,总长度21.80km;桥梁12座,总长度5.78km;路基13段,总长度9.82km;桥隧比73.7%。管段内有3座车站:班那迷车站(会让站)、孟卡西(中间站)、班奔弗(会让站)。经初步测算,我局承担的合同额约14.51亿元。 管段内临时用电施工方案已经编报并组织实施,现场电力设施配置满足目前施工要求。由于部分隧道单口掘进距离长,需考虑高压进洞。 二、长隧道施工组织 2.1森村隧道 森村隧道进口里程DK218+117,出口里程DK230+742,全长9384m。为全线控制性工程,Ⅱ级风险隧道,计划土建工期为40.8个月。我分部施工(DK225+080~DK230+742)5662m,斜井长度1642m。分部按照斜井、出口两个工区进行组织施工,具体如下表

斜井长度1642m,坡度9.2%,落差为134.2m,拟在斜井洞身设置3级泵站,泵站内布置高扬程、大流量的抽水机进行抽排。 2.2那迷村二号隧道 那迷村二号隧道全长4470m,拟优化取消斜井,分进出口两个工作相向掘进,计划土建工期为38.2个月。全隧为单面下坡,进口存在反坡排水。 本隧按照进口、出口两个工区进行组织施工,具体如下表 2.3卡西隧道 卡西隧道全长3385m,分进出口两个工作相向掘进,计划土建工期为37.2个月。全隧为单面上坡,出口工区存在反坡排水。该隧道为疑似瓦斯隧道。 本隧按照进口、出口两个工区进行组织施工,具体如下表 2.4拉孟山隧道 拉孟山隧道全长7882m,辅助坑道设置1斜井+平导,计划土建工期为40.6个月。斜井全长432m,坡度为9.5% ,各工作面平行作业。隧道施工形象图如下: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限制,使得两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福建省近年来较流行的隧道结构形式为单线双洞连拱隧道。由于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均比双线双洞隧道大得多,为此,在工程实践中衍生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 5 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开挖及施工顺序 隧道开挖要根据围岩情况、施工能力、施工机具配置、工序转换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保障施工的安全,保障施工进度。对于小净距隧道来说,由于双洞之间的相互影响,两隧道工作面必须要错开一段距离,才能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扰动影响。先行洞根据围岩情况一般超前12倍洞径。其断面的开挖方式,需要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具体选用最安全、经济的方法。对于岩性较差的Ⅵ、Ⅴ级围岩一般采用单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前应进行围岩超前预加固和地表加固;对于Ⅳ级围岩推荐采用上下台阶与正、反向单侧壁导洞组合的开挖方法,先行洞采用工序较为简单的上下台阶法,后行洞要首先加固中夹岩,利用侧壁临时支护,减少后行洞开挖对中夹岩的扰动;对于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岩可采用超前导坑预留爆层法。 钻爆技术

小净距隧道钻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成败,钻爆作业应监测围岩爆破扰动深度、爆破震动对周边及中夹岩柱的破坏程度,对爆破震动加以控制,以利中夹岩柱的稳定。 小净距隧道由于中夹岩柱的宽度较小,后开挖隧道的爆破振动对先开挖隧道会产生较大影响,应将先开挖隧道衬砌处的振动速度控制在15cm/s 以内,并以此作为后开挖隧道各段爆破药量的计算依据。 为避免震动波的叠加,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各段起爆时间应根据震动测试确定,或按经验值200ms为宜。 对于Ⅳ级以下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预裂爆破作业,对于Ⅲ级以上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光面爆破作业。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要根据围岩特征和工程类比经验或施工规范,合理地选择周边眼间距、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及相对距离装药集中度等参数。周边眼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必须采用小直径药卷严格控制装药量,并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合理分布,采用毫秒雷管微差顺序起爆,使周边爆破时产生临空面。掏槽炮眼布置在开挖断面的中央稍靠下部,以使底部岩石破碎,减少飞石。辅助炮眼应交错均匀地布置在周边眼和掏槽眼之间,并垂直于开挖面,使得爆破的石蹅块体大小适合装蹅运输。 中夹岩加固 减少对岩柱的破坏,加固中间岩柱是小净距隧道建造成功的关键。在软弱围岩地段必须进行中夹岩柱的加固,对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岩仅需对岩石破碎带部位进行加固。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对岩柱的注浆加固及水平拉杆加固措施。

小净距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隧道工程概况 (2) (1)隧道概况 (2) (2)工程地质 (2) (3)水文地质 (3) 3、风险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1)评估目标 (3) (2)根线评估过程和方法 (4) 4、风险评估内容 (1)隧道总体风险评估 (4) (2)风险评估分级标准 (7) (3)一般风险源辨识、估测 (8) 1)洞口工程风险源辨识、分析 (9) 2)洞身开挖风险源辨识、分析 (10) 3)洞身衬砌风险源辨识、分析 (11) 4)路面工程风险源辨识、分析 (13) 5)隧道一般风险源估测 (14) (4)重大风险事故辨识、估测 1)重大风险事故评估指标 (17) 2)隧道重大风险事故辨识及估测 (18)

5、对策措施及建议 (22) (1)风险接受准则 (22) (2)一般风险事故控制 (23) (3)重大风险事故控制措施及建议 (24) (4)残留风险估测和控制措 (26) 6、评估结论 (27)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项目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1、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策略:强化风险教育培训;细化风险辨识,量化评估数据,简化控制措施,超前控制。 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工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 TB05-2004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7、《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8、《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10、《公路隧道通风照明技术规范》JTJ026.1-1999 11、《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 10108-2002 三、设计和施工文件 1、《黔恩高速公路情侣山隧道、石峡1#隧道、石峡2#隧道、高家湾隧道、茅草坪隧道、楠木沟隧道施工图》 2、《黔恩高速公路情侣山隧道、石峡1#隧道、石峡2#隧道、高家湾隧道、

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楚雄至大姚高速公路第1合同段 项目法人 承包单位合同号 监理单位编号 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A-03

大 坡 隧 道 出 口 进 洞 施 工 方 案 楚雄至大姚高速公路第1合同段第四工区项目部

目录 一、洞口工程概况 二、洞口工程设计概况 三、主要施工方案 四、施工步骤 五、质量要求 六、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七、环境保护措施

大坡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一、洞口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 大坡隧道左洞起止里程K40+850~K42+332,全长1482m。大坡隧道右洞起止里程K40+780~K42+343, 全长1563m。出口位于楚雄市牟定县烂泥箐,系楚雄至大姚高速段上三车道分离式隧道。该隧道进洞工程位于出口端明暗洞交界处。 2、隧道内几何尺寸按100km/h的要求似定,建筑限界设计准如下: 行车道宽度:W=3.75*3 行车道净高:H=5.00m 检修道净宽:0.75(左、右侧) 检修道高:h=0.40m 3、工程地质情况 隧道所经地段属低山浅切割地貌,隧道进洞处位于山脚地带,山体主要为风化砂岩山体,进洞处山脚斜坡呈台阶状,自然山坡坡角约30°,植被茂密,以灌木为主。 隧道洞口围为岩褐黄色薄层泥岩及第四系坡残积,成分主要为粉质粘土,硬朔,结构疏松;厚度2-5米,表土下伏强风化砂岩、夹薄~中层状泥岩,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极破碎,岩质软。岩体呈碎裂状结构受地质构造影响一般,围岩稳定性差,易坍塌,工程地质条件差,洞口开挖时拱顶及侧壁易发生坍塌。 2、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大部分高于洞底设计标高,洞室开挖以点滴状出水为主,偶有线状流水,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二、洞口工程设计概况 1、洞门设计 洞门采用C25混凝土端墙式,坡率1:0.1,厚1.5m。 2、边、仰坡设计 洞口仰坡坡率为1:0.3,明洞处边坡坡率1:1,防护形式采用锚、喷、网防护,喷C20混凝土10cm厚,Φ8钢筋网间距25*25cm,Φ22砂浆锚杆长3.0m,间距100cm*100cm,锚杆按梅花状布置。 3、排水系统设计 在隧道洞口边、仰坡开挖线外不小于5m处施作洞口截水沟,截水沟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根据地形条件,截水沟流水方向两侧与自然沟形成排水系统。 4、进洞辅助措施设计 洞口采用34m长Φ108*6mm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 三、主要施工方案 首先测量组按照设计施工图放设出洞口明、暗洞位置及边仰坡开挖线位置,根据边仰坡开挖线标线,在开挖线外不小于5m处施工洞顶截水沟。 截水沟施工完成后进行边仰坡开挖,开挖自上而下进行,每开挖一段,支护一段。边仰坡施工完成后,进行洞口明洞开挖至暗洞位置,此处明洞段开挖先开挖上半断面,预留核心土,以便于下步套拱施工。

公路小净距隧道最小安全净距研究

公路小净距隧道最小安全净距确定研究 摘要建立平面应变模型,分析了不同围岩类别、不同埋深下,小净距隧道设置的最小安全净距,即小净距隧道向双连拱隧道过渡的最小距离。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最小安全净距 1 前言 我国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规定了不同围岩类别情况下双洞轴间距宜不小于(1.5~5)B(B为毛洞最大跨度)。但是目前已修建的小净距隧道净距一般为2~8米,远小于现行规范规定值,规范已经脱离了实际工程。因此,本文用结构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的围岩类别、不同的埋深、不同间距的小净距隧道进行结构计算分析,以期找到小净距隧道向连拱隧道过渡的最小净距,即小净距隧道修建的最小安全净距。 2 基本假定及计算模型 本文计算模型为线弹性平面应变模型,围岩的变形是各向同性的,岩体的初始应力场仅考虑自重应力,不考虑构造应力,只考虑一次衬砌和二次衬砌,锚杆和钢拱架认为是安全储备,地应力分步释放,开挖释放30%,初期支护完成后释放40%,二次衬砌完成后释放其余30%。围岩和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相应参数确定。不计中墙配筋。各类计算参数见表1。不同围岩类别模型的尺寸如表2,Ⅳ类围岩以上只考虑深埋情况。

3 数值模拟分析过程及结构 3.1 Ⅰ类围岩计算结果分析 3.1.1 Ⅰ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一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8米、16米、14米和12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图1数据表明:对于一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2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一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12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1.2一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一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3米、11米、10米和9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图2数据表明:对于一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0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一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9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2Ⅱ类围岩计算结果分析 3.2.1 Ⅱ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二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50米、25米、18米和16米、14米、12米和10七种情况计算分析。图3数据表明: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0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二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10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2.2 Ⅱ类围岩深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5米、13米、11米和9米、7米五种情况计算分析。图4数据表明: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0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7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3 Ⅲ类围岩计算结果分析 3.1.1 Ⅲ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三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2米、10米、8米和6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图5数据表明:对于三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6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三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6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1.2 Ⅲ类围岩深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三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6米、4米、2米和1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由图6可以看出:两洞净距由4米到1米,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增加都较快,其中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由11.7Mpa迅速增大到17.3Mpa,虽然二衬混凝土还没有达到极限抗压强度,但可以说明净距在4米~1米之间时,两洞影响效应显著增大。建议:对于三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介于4米~1米时,小净距效应显著增大,故此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隧道进洞方案终

第一章编制依据、原则与范围 一、编制依据 1、汶马高速C21合同段施工设计图及所附设计文件资料。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4、《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 5、《公路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规范》(JTG/T B07-01-2006) 7、《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J 004-2013)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1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 F60-2009 12、四川省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C21标段施工合同文件。 13、当地的水文、气象及本项目的地质资料。 14、国家和当地地方法令、法规具体规定。 15、《四川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隧道)》。 16、业主对本合同段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要求。 17、《四川汶马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关于加强汶马高速公路施工管理的通知》(汶马路[2015]108号) 二、编制原则 1、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

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技术文件,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2、遵循资源合理配置原则。以工期计划为主线,进行相关施工要素的配备。 3、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施工方案力求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材料、设备,达到技术先进,力求工艺成熟,具有可操作性; 4、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施工方案的确定充分考虑该工程的工程地质、气象等条件; 5、遵循“安全第一、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服从建设单位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章程序办事。 6、遵循永临结合的原则。既满足施工需要,在进行临时工程建设时充分利用现场条件,同时要兼顾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部署,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当地交通生产及生活带来的影响。 7、遵循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施工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及地方政府有关文明施工的管理办法,创建“文明施工现场”。 8、利用先进的技术资源,制定先进、实用的施工方案 9、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10、项目部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勘查以及项目部人员状况、设备能力 11、类似工程施工和管理经验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

阎家庄隧道左洞进口进洞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洞口水文地质条件 阎家庄隧道为一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分离式隧道,全长左洞1845m,右洞1775米。该隧道计划先从进洞口端(林村端)进洞,根据勘察设计图,进洞口端的主要围岩类型为强风化砂岩,围岩级别为Ⅴ级浅埋及V级浅埋,其中右线洞口段Ⅴ级浅埋浅埋围岩50米。 左洞进口采用削竹式洞门结构,明洞长度10米,地表水位低于隧道设计标高,对隧道施工无影响。 二、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的场地平整,作好施工便道,洞口布置衔接紧凑,保证风、水、电三通。项目部组织了经验丰富的技术、测量、试验等人员对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进行了复核并对现场做了详细的现场调查为隧道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2.施工组织安排原则 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作业,科学组织,均衡生产,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3.主要资源配置见下表: 主要施工负责人员表 隧道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右洞进口)

4.工期安排 隧道计划在2011年4月1日开始洞口开挖, 2011年5月15日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结束, 2011年5月16日隧道开始右洞口Ⅴ级浅埋浅埋围岩开挖进洞施工。其中: (1)隧道进洞口边仰坡清表及截水沟施作:2011年4月1日开始, 2011年4月3日完工。 (2)隧道进洞口边仰坡开挖刷坡及锚喷支护:2011年4月4日开工,2011年4月13日完工; (3)隧道进洞口明洞拉槽开挖及排水处理:2011年4月14日开工,2011年4月16日完工; (4)隧道进洞口套拱及长管棚施工:2011年4月17日开工,2011年5月15日完工; (5)隧道进洞口Ⅴ级浅埋围岩开挖支护施工:2011年5月16日开工. 5.任务化分及劳力布置 本隧道进洞口均由隧道工程队掘进工班及支护工班负责施工;掘进工班负责隧道洞口边、仰坡、洞身开挖、出渣、运输。支护工班负责边仰坡防护、长管棚施作及洞身支护。各分项工作劳力具体安排见后附表。

隧道进洞方案设计

主要施工步骤:小导管注 浆支护→1部施工(开挖、初喷、锚杆、安装支护钢架、网喷砼)→2部施工(开挖、初喷、锚杆、安装格栅支护钢架、网喷砼及临时仰拱) →3部施工(开挖、初喷、锚杆、安装支护钢架、网喷砼) →4部施工(开挖、初喷、锚杆、安装支护钢架、网喷砼及临时仰拱)→5(6)部施工(开挖、初喷、锚杆、安装支护钢架、网喷砼及临时仰拱)→施工Ⅶ部(拆除中隔墙及横联)→施工Ⅷ部(仰拱二次衬砌)→施工Ⅸ部(拱墙防水层施工)→施工Ⅹ部(拱墙二次衬砌施工)。 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黄家湾隧道进口DK593+486~DK 593+531段45米,邱家梁隧道进口DK596+765~DK596+797段32米均为Ⅴ级围岩,岩性为砂岩及泥岩夹砂岩,局部呈互层状,节理发育。此类地质状况的围岩极不稳定,在进洞口处埋深很浅,施工开挖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塌方。 二.施工方法及工艺 为确保施工安全,在黄家湾隧道进口、邱家梁隧道进口的施工中采用中壁法开挖施工方案,采取拱墙格栅钢架及拱部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案,现对施工方案阐述如下。 1 中壁法开挖施工 1)施工方法及顺序(见下图)。 采用中壁法施工,在开挖断面中部设置临时隔墙实现化大为小,分步开挖,步步 中壁法分部施工间隔示意 1 中壁法施工步骤示意 中壁法施工步骤示意图

封闭成环,以环环相套形成初期支护。采用网喷砼、锚杆、钢架、临时仰供、超前导管(锚杆)等五种组合形式的初期支护为主要的承载体系,在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以量测信息反馈指导施工。 中壁法施工上部台阶高度黄家湾隧道进口控制在3.0米左右,邱家梁隧道进口控制在4.5米左右。 2)中壁法施工的工艺要点 超前支护:Ⅴ级围岩采用管超前严注浆,用钢架为支点,使用超前注浆小导管防护,小导管采用φ42 mm钢管,管上钻梅花型注浆孔,小导管布于隧道拱部,环向间距0.4m,长3.5M,外插角5~10o,每2榀钢架(钢架间距0.8~1.0m)打设一次。 早成环、环套环: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开挖后立即初喷混凝土,打锚杆挂网,架立钢架,从开挖到施喷混凝土的时间不应超过围岩的自稳时间;每一步开挖后初期支护都必须成环,设临时仰拱。为确保钢架整体受力,在施工时设纵向连接筋,将每榀钢架连成一体,在钢架底下垫砼预制块,以增大基底承压面积;在拱脚加设锁脚锚杆,一般在拱脚处布置二排锁脚锚杆。 控制台阶段长度:分部施工的断面循环进尺宜为0.8~1m,上下台阶长度3~5m,不宜过长。 及时施作仰拱及填充:形成封闭受力结构,全断面初期支护完成8~10m后,每次拆除中隔墙4~5m(拆除中隔墙受力状态发生变化,每次拆除不能过长),一次性施作仰拱砼4~5 m。 重视监控量测:利用微机对现场量测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处理,指导施工。 3)中壁法施工作业循环时间、循环进尺安排 一侧的超前导坑与另一侧的后续导坑拉开距离后(不小于15m)两侧可平行作业,每循环进尺0.8~1m。每一侧各主要工序的作业时间为:超前支护3h、导坑上部开挖与初期支护4.5h、导坑下部开挖与初期支护4.5h,共计12h;每天可完成2个循环,进尺1.6~2m;每月可完成48~60m。 4)中壁法施工开挖方式 中部根据地质情况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钻爆,爆破采用短循环、弱爆破,严格控制单孔装药量,周边轮廓用风镐人工开挖修凿。 2 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限制,使得两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福建省近年来较流行的隧道结构形式为单线双洞连拱隧道。由于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均比双线双洞隧道大得多,为此,在工程实践中衍生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 5 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开挖及施工顺序 隧道开挖要根据围岩情况、施工能力、施工机具配置、工序转换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保障施工的安全,保障施工进度。对于小净距隧道来说,由于双洞之间的相互影响,两隧道工作面必须要错开一段距离,才能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扰动影响。先行洞根据围岩情况一般超前1—2倍洞径。 其断面的开挖方式,需要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具体选用最安全、经济的方法。对于岩性较差的Ⅵ、Ⅴ级围岩一般采用单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前应进行围岩超前预加固和地表加固;对于Ⅳ级围岩推荐采用上下台阶与正、反向单侧壁导洞组合的开挖方法,先行洞采用工序较为简单的上下台阶法,后行洞要首先加固中夹岩,利用侧壁临时支护,减少后行洞开挖对中夹岩的扰动;对于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岩可采用超前导坑预留爆层法。

钻爆技术 小净距隧道钻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成败,钻爆作业应监测围岩爆破扰动深度、爆破震动对周边及中夹岩柱的破坏程度,对爆破震动加以控制,以利中夹岩柱的稳定。 小净距隧道由于中夹岩柱的宽度较小,后开挖隧道的爆破振动对先开挖隧道会产生较大影响,应将先开挖隧道衬砌处的振动速度控制在15cm/s以内,并以此作为后开挖隧道各段爆破药量的计算依据。 为避免震动波的叠加,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各段起爆时间应根据震动测试确定,或按经验值200ms为宜。 对于Ⅳ级以下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预裂爆破作业,对于Ⅲ级以上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光面爆破作业。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要根据围岩特征和工程类比经验或施工规范,合理地选择周边眼间距、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及相对距离装药集中度等参数。周边眼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必须采用小直径药卷严格控制装药量,并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合理分布,采用毫秒雷管微差顺序起爆,使周边爆破时产生临空面。掏槽炮眼布置在开挖断面的中央稍靠下部,以使底部岩石破碎,减少飞石。辅助炮眼应交错均匀地布置在周边眼和掏槽眼之间,并垂直于开挖面,使得爆破的石蹅块体大小适合装蹅运输。 中夹岩加固 减少对岩柱的破坏,加固中间岩柱是小净距隧道建造成功的关键。在软弱围岩地段必须进行中夹岩柱的加固,对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