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8医学细胞生物学40学时

8医学细胞生物学40学时

8医学细胞生物学40学时
8医学细胞生物学40学时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

预防医学专业

医学检验专业

医学影像学专业

口腔医学专业

护理学专业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药学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专业

中医学

执笔人:曾位森

审定人:罗深秋

学院负责人:冯天元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六年十二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B010032

学分:1.5学分

学时:40学时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临床检验)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医学检验(医

学实验技术)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专业、中医学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探讨人体细胞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细胞异常改变与疾病关系的学科。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生命科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理论课教学内容重点讲授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细胞内各种结构及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作用,介绍重要生化活动的分子机制及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实验课教学内容包括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器的观察、细胞化学与染色、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观察、细胞融合等实验。本门课程是使学生掌握人体细胞基本的结构、功能和生化活动的基本规律与分子机制,了解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最新的进展;掌握显微镜使用、涂片、压片制作和细胞计数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基本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其它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实践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Course Code: B010032

Credit: 1.5

Period: 40

Target Majors: Clinical Medicine, Preventative Medicine, Medical Laboratory Testing (Clinical Testing), Medical Imaging, Stomatology, Nursing,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Clinical Medicine, Pharmacology,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Biomedical Engineering

(Bioinformat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l Cell Biology is a course about investigating human cell structures, functions, the rules of biochemical action, and disease relative abnormality that based on cell biology and molecular cell biology. It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in life science as well as a required basic course of modern medical science. This course includes theoretical classes and experimental classes. The theoretical classes focus on the conceptions involving cell biology, the ultrastructure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organelles in cell, the mechanisms of biochemical action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s well. The experimental classes include the use of light microscope, the organelle observation, cellular chemistry and staining, the ultrastructures observation, the plant cell and animal cell mitosis observation and the cells fusion. The objective of the course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1)comprehe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ell biology; (2)well know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advancement in medical cell biology; (3)master the use of microscope, micro- measurement and cell counting; (4)make the self-study competence and the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t will be helpful for basic medicine study, clinic study and clinical practice.

二、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及细胞生物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掌握细胞、细胞学、细胞学说、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细胞生物学等相关概念。熟悉对细胞生物学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关键事件。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了解细胞生物学的一些分支学科;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理解细胞生物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任务

1.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对象(研究什么)

2.细胞生物学研究目的(为什么研究)

3.细胞生物学研究任务:以动态的观点、用现代的科技教学手段从亚细胞水平、

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水平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规律。

二、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1.细胞的发现及细胞生物学学说的建立

2.经典的细胞学时期

3.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4.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三、细胞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的基础科学

2.细胞生物学和医学各分支学科的相互关系

3.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促进医学的的发展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维护常识;熟悉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主要因素;几种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及应用范围;了解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显微镜技术

1.光学显微镜技术(体视、光镜、相差、荧光、暗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2.电子显微镜技术(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扫描隧道效应显微镜)

二、细胞化学技术

1.各种生物制片技术(徒手切片、整体装片、涂片、压片、冰冻切片、石蜡切片)

2.细胞内各种结构和组分的细胞化学显示方法:核酸、蛋白质、酶、多糖、脂类

的等特异染色方法;线粒体、溶酶体、叶绿体及细胞核等细胞器的染色方法。

三、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和分析

1.流式细胞术

2.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

四、细胞培养与细胞融合

1.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2.细胞融合技术

五、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

1.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2.Sonthern、Nouthern印迹杂交:

3.基因扩增(PCR)技术、分子克隆技术

4.

第三章细胞概述

【教学要求】

掌握核酸、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掌握核酸、蛋白质及复合糖类结构的结合方式,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掌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熟悉细胞内的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种类及其功能;核酸、蛋白质的结构;了解并理解细胞的进化历程,了解具细胞结构生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内容】

一、细胞的化学组成

1.细胞的化学与分子组成:细胞的元素构成特点:主要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

素;

2.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

3.生物大分子:核酸的化学组成、结构、种类及功能;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结构

及功能;

4.酶的分类及特点

二、细胞的形态与大小

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2.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第四章细胞膜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膜与物质跨膜运输的各个相关概念;掌握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生物膜的特性;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特点;熟悉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基本过程;了解生物膜的结构模型,掌握其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

一、生物膜的生化组成

1.膜脂的化学结构与特点

2.膜蛋白的结构和特点

3.膜糖的结构与特点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1.单位膜模型

2.液态镶嵌模型

三、生物膜的生物学特性

1.膜的不对称性

2.膜的流动性

四、生物膜的功能

一、膜内外的物质运输

1.被动扩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离子通道);

2.主动运输:离子泵、协同运输

3.内吞和外吞作用

二、膜受体受体与信号转导

4.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5.细胞信号转导(简)

三、膜抗原

5.红细胞抗原

6.白细胞抗原

第五章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

【教学要求】

掌握紧密连接、桥粒、粘合带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作用;掌握间隙连接的结构和分布特点;熟悉细胞连接的分类;了解通讯连接的功能作用;了解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和各自的功能作用。

【教学内容】

一、细胞连接

1.封闭连接(紧密连接)的分布、结构和功能特点

2.锚定连接中桥粒、半桥粒的分布和结构与功能特点,粘合带、粘合斑的分布、

结构和功能特点

3.通讯连接中的间隙连接主要分布、基本单位、结构特点和功能作用

二、细胞外基质

1.胶原的结构和功能

2.纤粘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3.层粘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4.蛋白聚糖的结构和功能

5.弹性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第六章内膜系统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信号假说、内质网的功能、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溶酶体的功能;掌握内质网、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类型;熟悉外泌性蛋白的合成和加工的基本过程;熟悉内膜体系成分与医学的关系;了解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一、内质网

1.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类型;

2.内质网的化学组成;

3.内质网的功能;

4.内质网的病理变化

二、高尔基复合体

1.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

2.高尔基复合体的化学组成;

3.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

4.高尔基复合体的病理变化

三、溶酶体

1.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2.溶酶体的类型;

3.溶酶体的功能;

4.溶酶体与疾病的关系

四、过氧化物酶体

1.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2.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功能。

第七章核糖体

【教学要求】

掌握核糖体的类型和化学组成及分布特点;熟悉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区域;熟悉遗传密码子的特性;了解多肽合成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

一、核糖体的形态结构和类型

1.核糖体的结构与分布

2.核糖体的聚合和解离

3.核糖体的类型

二、核糖体的化学组成

1.核糖体RNA

2.核糖体蛋白

三、核糖体的功能

1.遗传密码子

2.多肽链的合成

第八章线粒体

【教学要求】

掌握线粒体的结构、细胞呼吸和氧化磷酸化;掌握细胞能量转换的主要环节及发生部位;熟悉细胞氧化和电子传递的基本过程;熟悉氧化磷酸化的分子机制;了解线粒体基因组。

【教学内容】

一、线粒体的形态和结构

1.线粒体形态、大小

2.线粒体数目和分布

3.超微结构

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

1.化学组成

2.酶的分布

三、线粒体的功能

1.三羧酸循环

2.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四、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1.线粒体DNA

2.线粒体的蛋白合成

五、线粒体与疾病

第九章细胞骨架

【教学要求】

掌握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掌握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功能;熟悉微管、微丝装配的影响因素;了解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装配过程;了解细胞骨架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微管

1.微管的化学组成;

2.微管的形态结构;

3.微管的组装;

4.微管的功能

二、微丝

1.微丝的化学组成;

2.微丝的形态结构;

3.微丝的组装;

4.微丝的功能

三、中间纤维

1.中间纤维的化学组成;

2.中间纤维的形态结构;

3.中间纤维的组装;

4.中间纤维的功能

四、细胞骨架与疾病

1.细胞骨架与肿瘤;

2.细胞骨架蛋白与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章中心体、鞭毛与纤毛

【教学要求】

掌握中心体、中心粒和中心球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掌握中心体、中心粒的结构特点;掌握鞭毛与纤毛各部分结构特点;熟悉中心粒生物学功能;了解鞭毛与纤毛的功能。【教学内容】

一、中心粒

1.中心粒的结构和组成;

2.中心粒的生物学功能

二、鞭毛和纤毛

1.鞭毛与纤毛的形态和结构

2.鞭毛与纤毛的主要蛋白

3.鞭毛与纤毛运动的机制

第十一章细胞核

【教学要求】

掌握核被膜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染色质包装的四级结构模型、核基质的功能、核仁的结构与功能;掌握核糖体与遗传信息的翻译、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熟悉DNA复制的基本过程;了解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

【教学内容】

一、细胞核的结构

1.核被膜:外核膜;内核膜;核间隙;核孔;核纤层;

2.染色质和染色体:染色质的化学组成及种类;染色质的包装;染色体

3.核仁:核仁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核仁的功能;核仁组织中心;核仁的形成

与消失;

4.核基质:核基质的概念;核基质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核基质的功能

二、细胞核的功能

1.DNA的复制:DNA复制的形式和过程;复制所需的酶和原料

2.基因的结构:基因的基本结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3.基因的表达调控: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模式;真核生物基因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教学要求】

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细胞周期的概念;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细胞的主要形态和生化活动的变化;熟悉与减数分裂的异同;熟悉细胞周期与肿瘤生长及肿瘤治疗关系;了解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机制。

【教学内容】

一、细胞增殖方式

1.无丝分裂;

2.有丝分裂的分期及细胞形态和生化活动的变化;

3.减数分裂的分期及细胞形态和生化活动的变化;

二、细胞增殖周期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周期同步化

3.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生化变化;

三、细胞周期的调控

四、细胞增殖与肿瘤

第十三章细胞信号转导

【教学要求】

掌握信号转导体系的主要成员;掌握受体、配体、G 蛋白、腺苷酸环化酶、第一信使以及第二信使的概念;掌握受体的基本类型、G蛋白的类型和G蛋白的作用机制;熟悉第二信使概念,cAMP、cGMP以及IP3、DAG等第二信使的产生及主要传导途径;了解信号转导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信号及信号传递的要素

1.细胞信号的种类:物理信号、化学信号、内分泌激素、受体、胞内信号分子

2.信号转导的定义及其与信号传导的区别;

3.受体:受体与配体的概念;受体的基本类型;

4.G 蛋白:G 蛋白的类型和分子组成;G 蛋白的作用机制

5.第二信使与蛋白激酶:第一信使、第二信使;腺苷酸环化酶与cAMP信号转导;

鸟苷酸环化酶与cGMP信号转导;甘油二酯、三磷酸肌醇的信号体系;

6.蛋白激酶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二、信号转导的特征

1.暂时性

2.可逆性

3.专一性与通用性

4.聚合作用、放大作用

5.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6.网络化

三、信号转导与医学的关系

1.受体的缺陷;

2.G 蛋白功能异常;

3.蛋白激酶功能异常

第十四章干细胞

【教学要求】

掌握干细胞的概念、分类;掌握干细胞形态、分化及增殖分裂特征;了解干细胞研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1.干细胞的基本概念:

2.形态特征

3.生化特征

4.分裂特征

二、干细胞的分类

1.干细胞的分类;

2.各种干细胞的标志物;

3.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决定;

4.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作用对分化的影响;激素和细

胞粘附分子对分化的影响

三、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

1.细胞分化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关系;

2.干细胞研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第十五章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掌握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的异同点;熟悉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机制;了解细胞衰老的学说;了解研究细胞衰老和死亡的意义。【教学内容】

一、细胞的衰老

1.细胞衰老的概念与特征;

2.细胞衰老变化

3.细胞衰老学说

二、细胞的死亡

3.细胞死亡的概念与标志;

4.细胞死亡的形式: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区别;

5.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6.研究细胞凋亡的意义

三、实验(见习)教学内容

四、扩展性教学内容

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RNA组学)最新研究进展讲座一次。

五、教材与教学资源

教材:《医用细胞生物学》,罗深秋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医学细胞生物学》,宋今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

《细胞生物学》(第二版),翟中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细胞生物学》(第二版), 郑国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细胞生物学》,鲁润龙,顾月华主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

《细胞生物学》(第二版),汪堃仁、薛绍白、柳惠图等主编,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8年。

《分子细胞生物学》,韩贻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Edited by Arberts,B. et al. Garland Science, 4th Edition, 2002.

Essential Cell Bi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Edited by Arberts,B. et al. Garland Publishing,Inc. New

York & London, 1997.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Edited by

Karp,G., John & Whley Sons, Inc., New York, Third Edition, 2002.

相关资源:细胞结构与功能专题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801549.html,/wangzh

六、教学时数分配

八、课程实施要求及相关说明

1.本课程在教务处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

2.理论课:一般采用大班进行教学。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进度、深广度及重点和难点,写好教案。讲课注重启发式、讨论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实验课:以小班分组进行。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实验时要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据实验指导,独立操作,积极思维,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组织好每次实验课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提高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师应以身作则,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谨态度。

4.自学和辅导:学生应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阅读指定的参考书。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并及时发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辅导答疑时,教师要耐心细致,注意质疑章节,启发诱导,锻练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5.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采用讲授、实验、示教、自学、讨论、练习辅导、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录像、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作用,全力实现本大纲规定的课程目标。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学 2.细胞生物学 3.医学细胞生物学 (二)填空题 1.细胞生物学是从、和三个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科学。 2.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3.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和四个阶段。 4.1841 年Remak在观察鸡胚的血细胞时,发现了细胞的分裂;其后Flemming在动物细胞中、Strasburger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分裂。1883 年Van Beneden、1886 年Strasburger分别在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分裂。 5.1944 年Avery等在微生物的实验中证明了是遗传物质。 6.1953 年和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结构模型。 7.1958 年Meselson等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与梯度离心法,分析了DNA 的复制过程,证明了DNA 的复制是。 8.R.Feulgen于1924年发明了染色法,用于检测细胞核内的。 (三)选择题 1.最早发现细胞并对其命名的学者是 A. R.Hook B. Leeuwenhook C. R.Brown D. W .Flemming E . C.Darvin 2.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 A.Watson and Crick B.Schleiden and Schwann C. W.Flemming D. R.Brown E. R.Hook and Leeuwenhook 3.在1855 年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论点的学者是 A.Remark B.W.Flemming C. R.Virehow D.R.Brown E. Schleiden

4.最早发现细胞直接分裂(无丝分裂)的学者是 A.W.Flemming B.Remark C. R.Virehow D.R.Brown E.Schwann 5.最早在动物细胞中发现间接分裂(有丝分裂)的学者是 A. Strasburger B. W.Flemming C. Remark D. Boveri E. Feulgen 6.最早在动物细胞中发现减数分裂的学者是 A. Van Beneden B. Strasburger C. Flemming D. Remark E. Boveri 7.Van Beneden和Boveri在1883年发现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核 E.纺锤体 8.Banda在1897年发现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细胞核 D.高尔基体 E.纺锤体 9.最早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学者是 A.Schleiden and Schwann B.Watson and Crick C.R.Hook and Leeuwenhook D.Boveri and Sutton E. Van Beneden and Boveri 10.细胞遗传学的创始人是 A.Mendel B.Morgan C. Flemming D. Remark E. Feulgen 11.在1943 年应用高速离心机从活细胞中将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分离出来, 并研究其生理活性的学者是 A. Feulgen B. Brachet C. Casperson D. Cloude E. Ruska 12.在1924 年首创核染色反应,测定了细胞核内DNA的学者是 A. Cloude B. Brachet C. Feulgen

新乡医学院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新乡医学院医学细胞生物 学简答题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供基础医学院临床17、20班参考使用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集锦 第一章绪论 1.简述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经历的阶段(1)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最早发现细胞并命名为cell,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细胞学说的建立掀起了对多种细胞广泛的观察和描述的热潮,主要的细胞器和细胞分裂活动相继被发现。 (3)实验细胞学时期:人们广泛的应用实验的手段研究细胞的特性、形态结构和功能。 (4)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各个学科相互渗透,人们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 第三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1.细胞膜的流动性有什么特点,膜脂有哪些 运动方式,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1)膜脂既具有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 液体的流动性;温度对膜的流动性有明显的 影响,温度过低,膜脂转变为晶态,膜脂分 子运动受到影响,温度升高,膜恢复到液晶 态,此过程称为相变。(2)膜脂的运动方 式有:侧向扩散、旋转运动、摆动运动、翻 转运动,其中翻转运动很少发生,侧向扩散 是主要运动方式。(3)影响流动性的因 素:脂肪酸链的长短和饱和程度,胆固醇的 双重调节作用,卵磷脂/鞘磷脂比值越大膜 脂流动性越大,膜蛋白与周围脂质分子作用 也会降低膜流动性。此为环境因素(如温 度)也会影响膜的流动性,温度在一定范围 内升高,流动性增强。 2.简述膜蛋白的种类及其各自特点,并叙述 膜的不对称性有哪些体现 (1)膜蛋白分为膜外在蛋白、膜内在蛋白、 脂锚定蛋白。 膜外在蛋白属于水溶性蛋白,分布在膜的 两侧,与膜的结合松散,一般占20%-30%; 膜内在蛋白属于双亲性分子,嵌入、穿 膜,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与膜结合紧 密,占70%-80%。 脂锚定蛋白通过共价键与脂分子结合,分 布在膜两侧,含量较低。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使用) 汕头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2007年6月

前言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细胞生物学课程是培养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优秀的细胞生物学课程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汕头大学医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锻造理论与实践、临床与基础重组渗透,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特色鲜明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体系作为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力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提高科学素养,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实验课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实验教学上我们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应用于教学为指导思想,坚持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和综合性,创造条件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学生基本科研技能奠定基础。力争通过实验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七年制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科研活动三个层次的实验课课程体系。通过该课程体系对七年制学生实验能力进行全程培养。本教学大纲规定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性实验的内容。科研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由学生和教师讨论后自行确定。 汕头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2007年5月

七年制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内容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层次教学手段 实验一数码互动系统使用及细胞 基本形态观察4 基础实验 数码互动系统讲授 示教讨论 实验二细胞生理活动观察 4 基础实验数码互动系统多媒体演示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三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 与观察4 基础实验 数码互动系统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四细胞的原代与传代培养 6 基础实验数码互动系统多媒体演示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五细胞组分的分离与鉴定>12 综合实验讨论多媒体 实验六细胞骨架对细胞、细胞器的影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实验七药物对细胞增殖与凋亡 的影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实验八定位信号与蛋白亚细胞 定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大学生科研活动项目科研活动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 的发展过程,成为今天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细胞精细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医学细胞生物学以揭示人体各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的生 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期望能对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予以深入阐明,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 供理论依据和策略。 对细胞概念理解的五个角度: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生物界划分的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p13 表 2-1 生物大分子:是由有机小分子构成的,大约有 3000种,分子量从 10000到 1000000。 核酸 (nucleic acid ) 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 核苷酸:核苷的戊糖羟基与磷酸形成酯键,即成为核苷酸。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p18图 2-8):DNA 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方向是 5'→3',另一条是 3'→ 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动物细胞内含有的主要 RNA 种类及功能: p20 表 2-3 核酶 (ribozyme ) :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 RNA 分子。 蛋白质 ( protein )的基本单 位:氨基酸。 肽键: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羧基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氨基经脱水缩合 而成的化学键。 肽 (peptide) :氨基通过肽键而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 α -螺旋, β-片层。 酶 (enzyme):酶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剂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 微镜。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 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 plasma membrane ) 生物膜 ( biomembrane ):目前把 质膜 和细胞内膜系统 总称为生物膜。 细胞膜的组成: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磷脂 (phospholipid)可分为两类:甘油磷脂 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 尾,故称为 膜蛋白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膜内在蛋白 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 细胞外被 ( cell coat ):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 细胞外被的基本功能: 保护细胞抵御各种物理、化学性损伤 ,如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细胞的细胞外 被有助于润滑、防止机械损伤,保护黏膜上皮不受消化酶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20. 21 . 22 . 23 . 24 . 25 . 26. 27. 28. (phosphoglycerides )和鞘磷脂 (sphingomyelin,SM) 。 两亲性分子 或兼性分子 。 intrinsic protein )、膜外在蛋白 (extrinsic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 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 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 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 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 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 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 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 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新乡医学院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供基础医学院临床17、20班参考使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集锦 第一章绪论 1.简述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经历的阶段 (1)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R.Hook最早发现细胞并命名为cell,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细胞学说的建立掀起了对多种细胞广泛的观察和描述的热潮,主要的细胞器和细胞分裂活动相继被发现。 (3)实验细胞学时期:人们广泛的应用实验的手段研究细胞的特性、形态结构和功能。 (4)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各个学科相互渗透,人们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细胞膜的流动性有什么特点,膜脂有哪些运动方式,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1)膜脂既具有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温度对膜的流动性有明显的影响,温度过低,膜脂转变为晶态,膜脂分子运动受到影响,温度升高,膜恢复到液晶态,此过程称为相变。(2)膜脂的运动方式有:侧向扩散、旋转运动、摆动运动、翻转运动,其中翻转运动很少发生,侧向扩散是主要运动方式。(3)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脂肪酸链的长短和饱和程度,胆固醇的双重调节作用,卵磷脂/鞘磷脂比值越大膜脂流动性越大,膜蛋白与周围脂质分子作用也会降低膜流动性。此为环境因素(如温度)也会影响膜的流动性,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流动性增强。2.简述膜蛋白的种类及其各自特点,并叙述膜的不对称性有哪些体现 (1)膜蛋白分为膜外在蛋白、膜内在蛋白、脂锚定蛋白。膜外在蛋白属于水溶性蛋白,分布在膜的两侧,与膜的结合松散,一般占20%-30%; 膜内在蛋白属于双亲性分子,嵌入、穿膜,是膜功能的 主要承担者,与膜结合紧密,占70%-80%。 脂锚定蛋白通过共价键与脂分子结合,分布在膜两侧, 含量较低。 (2)膜的内外两侧结构和功能有很大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 性,这种不对称决定了膜功能的方向性。 膜脂:磷脂和胆固醇数目分布不均匀,糖脂仅分布于脂 双层的非胞质面。膜蛋白:各种膜蛋白在质膜中都有一定 的位置。膜糖类:糖链只分布于质膜外表面。 3.比较说明单位膜模型与液态镶嵌模型有哪些不同点 单位膜是细胞膜和胞内膜等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的三夹 板式结构,内外两层为电子密度较高的暗层,中间是电子 密度低的明层,“两暗夹一明”的结构叫做单位膜,单位膜 仅能部分反映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以及蛋白质与脂双层的镶嵌关系。认为膜蛋白和膜脂均能 产生侧向运动,膜蛋白有的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 双分子层。该模型能解释膜的多种性质,但不能说明具有 流动性的细胞膜在变化过程中如何维持膜的相对完整。 第四章细胞连接、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 1.什么是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有哪些类型 细胞表面可与其它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特化区称为 细胞连接。分为紧密连接、黏着链接和通讯连接。 紧密连接的特点是细胞膜之间连接紧密无空隙,一般位 于上皮细胞间。 黏着链接中,与肌动蛋白纤维相关的有黏着带:分布于上 皮细胞,黏着斑: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与中间丝有关的有 桥粒:分布于心肌和上皮,半桥粒:分布于上皮细胞基底 部。 通讯连接分为缝隙连接和突触,缝隙连接几乎存在于所 有类型的细胞之间,突触仅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之间用来传 到兴奋。 2.什么是细胞外基质,叙述细胞外基质的组成 细胞外基质是指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间充质中的蛋白 质和多糖类大分子所构成的网络结构。 (1)纤维成分:如胶原、弹性蛋白。胶原是细胞外基质最 基本成分之一,是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刚性及抗 张力强度最大。 (2)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透明质酸是唯一不发生硫酸化 的糖胺聚糖,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的主要 成分,透明质酸向外膨胀产生压力,使结缔组织具有抗压 的能力;蛋白聚糖见于所有结缔组织和细胞外基质及许多 细胞的表面,可与多种生长因子结合,可视为细胞外的激 素富集与储存库,有利于激素分子进一步与细胞表面受体 结合,完成信号转导。 (3)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是个体细胞外基质 中出现最早的蛋白,对基膜的组装起到关键作用。纤连蛋 白主要介导细胞黏着,也能促进巨噬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 迁移到受损部位。 3.叙述黏着带和黏着斑的区别 粘着带是细胞与细胞间的粘着连接,而粘着斑是细胞 与细胞外基质相连。 ①参与粘着带连接的膜整合蛋白是钙粘着蛋白,而参 与粘着斑连接的是整联蛋白,即细胞外基质受体蛋白; ②粘着带连接实际上是两个相邻细胞膜上的钙粘着 蛋白与钙粘着蛋白的连接,而粘着斑连接是整联蛋白与细 胞外基质中的粘连蛋白的连接,因整联蛋白是纤粘连蛋白 的受体,所以粘着斑连接是通过受体与配体的结合; 第五章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1. 以Na+-K+泵为例说明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过程 Na+-K+泵又称Na+-K+ATP酶,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均 为穿膜蛋白。在α亚基的外侧(朝向胞外)有两个K+的结 合位点,内测有3个Na+的结合位点和一个催化ATP水解 的位点。 工作中,细胞内的Na+与大亚基上的Na+位点相结合,同 时ATP分子被催化水解,大亚基改变空间构象,使3个Na+ 排除胞外,同时K+与α亚基外侧面相应位点结合,α亚基 空间结构恢复原状,将2个K+输入细胞,完成循环,每次 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3个Na+出胞,2个K+入胞。 第六章胞质溶胶、蛋白酶体和核糖体 1.核糖体有几种,合成的蛋白质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核糖体分为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 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是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 细胞本身所需的结构蛋白。附着在内质网膜和核膜表面的 是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外输性蛋白质。 第七章内膜系统与囊泡运输 1.内质网有哪些类型,在细胞中的作用是什么 内质网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是单层膜结构,分为 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主要呈囊状,表面有核糖体附着,主要功能 是合成、加工修饰、分选转运一些蛋白质,提供核糖体附 着的支架。 光面内质网不合成蛋白质,是脂类合成和转运的场所, 并参与糖原的代谢,是细胞解毒的场所(肝细胞),SER特 化成肌质网可作为肌细胞储存钙离子的场所。 2.叙述高尔基体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高尔基体是一种膜性囊泡复合体,由扁平囊泡、小囊泡、 大囊泡组成。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运输分泌的中转站,是胞内物 质加工合成的主要场所,参与糖蛋白的加工合成、蛋白质 的水解加工、胞内蛋白质分选和膜泡定向运输的枢纽。 3.简述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 ①核糖体阶段:合成并转运分泌蛋白;②内质网阶段: 运输并粗加工分泌蛋白;③细胞质基质运输阶段:分泌蛋 白以小泡的形式脱离粗面内质网并移向高尔基复合体与其 结合;④高尔基体加工修饰:分泌蛋白进一步在高尔基复 合体内进行加工,并以囊泡的形式释放到细胞质基质;⑤ 储存与释放:释放时,囊泡浓缩发育为分泌泡,与质膜融 合,释放到体外。 4.以肝细胞吸收LDL为例,说明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的过 程 肝细胞需要利用胆固醇合成生物膜时,细胞合成LDL受 体并分散嵌入细胞膜,当LDL与受体结合后,细胞膜向内 凹陷形成有被小窝。LDL受体集中在有被小窝内不断内陷, 进入细胞,脱离细胞膜形成有被小泡。 有被小泡脱去网格蛋白被摸与其它囊泡融合形成内体, 内体内LDL与受体分离,受体返回细胞膜,LDL被溶酶体 酶降解。如果游离胆固醇过多,LDL受体和胆固醇就会暂 停合成,这是一个反馈调节的过程。 5.叙述信号肽假说的内容 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N端含有一段信号肽,该信号肽一 经合成可被胞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并结合,通 过信号肽的疏水性引导新生肽跨脂双分子层进入内质网腔 或直接整合在内质网膜中。 信号肽具有决定蛋白质在胞内去向或定位的作用。 第八章线粒体 1. 为什么说线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线粒体有自己的DNA(即mtDNA),存在线粒体核糖体, 通过自己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可以进行mtDNA的复制转录 翻译。 然而mtDNA的信息量少,只能合成近10%的线粒体蛋白, 绝大多数线粒体蛋白质仍依靠核基因组进行编码,再转运 进线粒体中;构成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系统的许多酶仍依 靠核基因编码合成。 故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 2.线粒体的半自主性有哪些体现 线粒体有自己的mtDNA,是动物细胞质中唯一含有DNA 的细胞器。有自己的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系统,供mtDNA 复制转录翻译。遗传密码相较其它细胞有差异。有自己的 物质转运系统,指导线粒体蛋白运输进线粒体,不与细胞 质交换DNA和RNA,也不输出蛋白质。 3.画图显示线粒体的结构,并表明各部分名称(答案略) 4.说明线粒体基粒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基粒又称ATP酶复合体,由头部、柄部、基部组成; 头部又称偶联因子F1,具有酶的活性,能催化ADP磷酸 化生成ATP;柄部是一种对寡霉素敏感的蛋白质,能抑制 ATP的合成;基部又称偶联因子F0,起到连接F1与内膜的 作用。 5.叙述化学渗透假说的内容 线粒体内膜是完整的、封闭的,内膜中的电子传递链是 一个主动转移氢离子的体系,电子传递过程像一个质子泵, 将氢离子从内膜基质泵至膜间隙,由于膜对氢离子不通透, 形成膜两侧的浓度差,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并释放出能量, 驱动结合在内膜上的ATP合酶,催化ADP磷酸化合成ATP。 第九章细胞骨架 1.何谓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有哪些类型和功能? 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细

关于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于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发表时间:2017-09-15T11:57:15.953Z 来源:《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8月作者:张云齐 [导读]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与细胞生物学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为医学生学习生理、生化、微生物、临床检验等奠定重要的基础。 武汉中原医院武汉市 430000 【摘要】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类课程。由于其内容繁杂、概念抽象,学生难以掌握,教学难度较大。应本着边实践边研究的原则,理论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与细胞生物学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为医学生学习生理、生化、微生物、临床检验等奠定重要的基础。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又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在理论知识的验证和理解方面有着理论课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必须注重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力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科学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是新形势下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经过总结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中的经验,对临床、药学等专业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摸索,有了一些体会,现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医学生科学素质 根据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目的,我们在强调细胞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结合学理论知识及学科知识的更新与进展,以及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完善了实验内容体系,选择注重结合临床医学知识,增加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共开设有24个学时,6个实验。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课上的概念、原理和规律都需要通过实验推导和论证,实验教学是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实验内容是对细胞生物学理论的验证和补充。例如。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形态结构的观察,能够使学生对有丝分裂这一动态过程有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新的技术和手段不断涌现,并且许多方法在医学领域都得以应用。因此实验教学的内容本身必须不断更新,除了经典的细胞生物学实验内容外,其他如光学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化学技术、细胞器的观察与显示等新的实验内容应尽可能地增添进来,以涵盖细胞生物学前沿知识和技术方法。近年来,我们根据实验条件的改善逐步增加了细胞生理的一些实验内容,如细胞吞噬和细胞融合等,并且计划继续增加有关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内容,如细胞的原代与传代培养、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诱导,以及观察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等。这些实验旨在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运用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重视基础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发现、思考和探索,培养并激发学生兴趣,增进教学效果。应用启发式教学、PBL教学模式和开放式教学等多种方法组合加强对实验课程的监控,在某些综合性、验证性实验课中,采用实验与课堂分析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构建广博而灵活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能真正地掌握一些细胞生物学最基本的实验技术。 1.启发式教学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细胞蛋白质分布和显示实验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蛋白质种类有哪些、分别有什么化学性质、根据其化学性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显色才能确定蛋白质在细胞中分布位置等。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积极思考,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 2.PBL式教学法 PBL式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式教学模式,是在实验教学的相关环节中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模式实验教学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某一方面知识、资料的查找和自我观点的表达,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现代教育中颇具潜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验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学习时以一个问题为起点,由此带出一系列相关的基础知识的问题。其中,问题设计和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我们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探索研究性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为:带教教师布置相关实验课题,以每4~5位同学自由组成小组后通过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后,由其中一位同学做好PPT在实验课堂上演示实验设计方案,带教教师予以点评及修正,其他同学参与讨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小组成员间分工协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模式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将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其他临床或基础学科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能与多种教学模式相融合,是一个自学、讨论、再自学、再讨论的学习过程,学生成为学习和教学的主体。将PBL模式融入到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后,发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同学们能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细胞生物学的相关实验内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书面材料的整理归纳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等。 3.开放式教学 所谓开放式实验教学,指的是实验资源、实验内容、实验时间、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对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其自主学习,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模式。对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应实行全天候开放制,使学生能够合理利用时间,自行安排实验计划,随时可以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开放式实验教学可由学生自己选定实验内容,制订实验步骤,选择仪器设备,处理、分析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解答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的服务,主要是起一个把关作用。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着重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应指导学生放手去做,鼓励学生多尝试。在教学评价方面,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不能只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特别是实验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等。除以上几种教学方式之外,我们还对五年制临床本科专业学生进行了双语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掌握必要的专业词汇,为学生英文文献查阅提供了扎实的基

医用细胞生物学思考题

1.生物膜主要是由哪些分子组成它们在膜结构中各起什么作用 答: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脂类50%、蛋白质42%和糖类2%~8%组成。 细胞膜中还含有少量水分、无机盐与金属离子等。 细胞膜上含蛋白质的有糖蛋白和载体蛋白,糖蛋白对细胞外物质有识别作用,是多糖-蛋白质复合物。载体蛋白与被传递的分子特异结合使其越过质膜。 细胞膜是的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镶嵌在其中,具有流动性,但是其中蛋白质是大分子,流动性不如脂质强。 细胞膜糖类主要是一些寡糖链和多糖链,以共价键的形式和膜脂质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和糖蛋白。细胞膜上的金属离子可能改变细胞膜对一些物质的通透性(影响某些离子通道)。 2.为什么说膜脂质分子是两亲性分子两亲性分子有何特点它对构成细胞膜结构有何意义 答: 因为它含有极性的头部和非极性的尾部,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同时又有一定的流动性。 特点:既有极性端又有非极性端的分子,也就是同时具有疏水性与亲水性区的分子。例如磷脂,其烷基端是疏水端,磷酸端是亲水端。

意义:它们在水溶液中能自动聚拢形成脂双分子层,其游离端往往有自动闭合的趋势,形成一种自我封闭而稳定的中空结构,从而有利于细胞内部的稳定 3.在细胞膜中膜蛋白有何重要功能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脂双层相结合 答:膜蛋白功能:①转运分子进出细胞②接受周围环境中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信号,递到细胞内③支撑连接细胞骨架成分与细胞间质成分④与细胞分化和细胞间连接有关⑤结合于膜上的各种酶能催化细胞各种化学反应。 膜蛋白分成三类:膜内在蛋白、膜外在蛋白、脂锚定蛋白 结合方式:膜内在蛋白全部或部分插入细胞膜内,直接与脂双分子层的疏水区域相互作用。 膜外在蛋白:不直接与脂双层疏水部分相互连接,一般以非共价键附着在脂类分子头部极性区或跨膜蛋白亲水区的一侧,间接与膜结合。 脂锚定蛋白:一般通过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类分子结合。 4.举例说明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带答案)

细胞衰老与死亡 1 ?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常常出现下列哪种结构的固缩 A. 核仁 B.细胞核C ?染色体D ?脂褐质E .线粒体 2 ?小鼠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平均分裂次数为 A. 25 次 B. 50 次 C . 100 次 D. 140 次 E . 12 次 3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出现 A.细胞核肿胀B .内质网扩张C .细胞变形D.炎症反应E.细胞质变形 4. 细胞凋亡指的是 A.细胞因增龄而导致的正常死亡 B .细胞因损伤而导致的死亡 C. 机体细胞程序性的自杀死亡 D .机体细胞非程序性的自杀死亡 E.细胞因衰老而导致死亡 5. 下列哪项不属细胞衰老的特征 A.原生质减少,细胞形状改变 B .细胞膜磷脂含量下降,胆固醇含量上升 C?线粒体数目减少,核膜皱襞 D.脂褐素减少,细胞代谢能力下降 E .核明显变化为核固缩,常染色体减少 6 .迅速判断细胞是否死亡的方法是 A.形态学改变B .功能状态检测C .繁殖能力测定D.活性染色法 E .内部结构观察 7.机体中寿命最长的细胞是 A.红细胞B .表皮细胞C.白细胞D.上皮细胞E .神经细胞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吞噬 2.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 ATP钠泵转运可使

A. 2个Na f移出膜外 B. 2个K移入膜内 C. 2个Na t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 3个Na T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E. 2个Na T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小分子的跨膜运输 1.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吞噬 核糖体 1. 多聚核糖体是指 A. 细胞中有两个以上的核糖体集中成一团 B. —条mRNA串连多个核糖体的结构组合 C. 细胞中两个以上的核糖体聚集成簇状或菊花状结构 D. rRNA的聚合体 E.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2. 核糖体的组装 A.在细胞核任何位置组装成完整核糖体 B.在核仁中组装成完整的核糖体 C. 在核仁中分别组装核糖体的亚单位然后在细胞质中组装成完整的核糖体 D. 完全在细胞质中组装E .有时在细胞核中组装、有时在细胞质中组装 3. 在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的哪一部位 A.供体部位 B.受体部位C .肽转移酶中心D . GTP酶部位 E. 以上都不是 4.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勺功能是 A.起串连核糖体作用 B?起合成模板的作用C .起激活因子作用 D. 识别反密码 E.起延伸肽链作用 5. 下列哪一结构中不含核糖体 A.细菌B .线粒体C?精子D .癌细胞E .神经细胞 6. 肽基转移酶存在于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一显微镜的操作与使用 3学时 实验二有丝分裂 3学时 实验三鸡血细胞融合 3学时 实验二有丝分裂 【目的要求】 (1)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期的特点及主要区别。 (2)掌握有丝分裂标本临时压片技术。 【实验原理】 细胞经过生长和分裂而完成增殖的全过程称细胞增殖周期。不同分裂方式的细胞其增殖周期表现形式不同。 无丝分裂是低等生物增殖的主要方式,由于其过程简单而迅速,没有染色体组装、纺锤体形成等一系列变化,故又称直接分裂。在高等动物体内可发生在某些迅速增殖的组织f如口腔上皮)、体外培养细胞,创伤修复、病理性代偿组织(伤口附近、炎症)中。有丝分裂是高等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由于其过程较为复杂,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复杂的丝状结构变化(染色体组装、有丝分裂器的形成)后,细胞才进行分裂,故又称为间接分裂。 【实验用品】

(1)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眼科镊、培养皿、刀片。 (2)试剂:Carnoy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70%乙醇溶液,1mol/L HCl苯酚品红染液。 (3)标本:马蛔虫子宫切片、洋葱根尖纵切片。 (4)材料:洋葱根尖或水仙根尖。 【内容与方法】 (一)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 (1)标本制备:马蛔虫子宫石蜡切片,铁苏木精染色。 (2)观察: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在马蛔虫子宫切面上可见子宫腔内有许多近圆形的受精卵细胞,大多处于不同的分 裂时期。每个受精卵细胞外均围有一层厚的受精卵膜,它与受精卵细胞间的空隙为围卵腔。在有些受精卵细胞外表面或受精卵膜内可见有极体附着。注意在切片标本的几个子宫切片中寻找和观察处于间期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转换高倍镜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变化(图6---2)。 间期(interphase):细胞质内有两个近圆形的细胞核,二为雌原核,一为雄原核。两个原核形态相似,不易分辨。细胞核内染色质分布比较均匀,核膜完整,细胞核附近胞质中有中心体(central body)存在。 前期(prophase):雌雄原核相互靠近,核仁(nucleolus)消失,染色质逐渐浓缩成扭曲细丝状染色丝(chromatin fiber),进一步缩短变粗,形成短棒状染色体(chromosomc)。前期核膜消失,两对中心粒(centri0le)分离,周围出现星射线并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中期(metaphase):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equatorialplate)。由于细胞切面不同,此期有侧面观和极面观两种不同图像。侧面观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两极各有一个中心体,其周围有星射线。中心体之间纺锤丝与染色体着丝点相连,这些结构总称为有丝分裂器。极面观可见六条染色体平排于赤道面上,此时染色体已纵裂为二,但尚未分离。 后期(anaphase):纵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向两极移动,成为相等的两群。细胞拉长,中部的细胞膜开始凹陷。 末期(telophase):两极的子染色体逐渐解体、模糊,变成染色质态。核膜、核仁也相继重新出现,纺锤丝星射线消失,细胞膜的凹陷加深,最后横缢成两个子细胞。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 1.洋葱根尖纵切片的观察 (1)标本制备:洋葱根尖石蜡纵切片,铁苏木精染色。 (2)观察:取洋葱根尖纵切片标本.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由尖端向上可分为三个区域。 1)根冠区:位于尖端,细胞排列较疏松的区域。 2)生长区:位于根冠区上方,细胞方形或扁方形,排列紧密,细胞有强烈的分裂增生能力,大都处于分 裂期的各个不同时期。 3)延长区:位于生长区上方,细胞延长成长方形,细胞多处于分裂间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生长区,换 高倍镜观察,辨认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核形态明显,核内可见l一2个染色很深的核仁。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整理

医学细胞生物学资料整理 第三章细胞的分子基础 生物小分子: 1、无机化合物:水(游离水、结合水) 无机盐:离子状态 2、有机化合物:单糖、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 细胞大分子:细胞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由小分子亚基装配而成) 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链仲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形成的线性结构,化学键主要是肽键 蛋白质功能:①细胞的结构成分。②运输和传导。③收缩运动。④免疫保护。⑤催化作用-酶 核酸: DNA:双螺旋结构 RNA: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 功能:1、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2、复制。3、转录. 第四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 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 光学显微镜技术-—-——-显微结构的观察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染色标本 二、荧光显微镜——-(紫外线)细胞结构观察、细胞化学成分研究、DNA&RNA含量变化 三、相差显微镜———(光的衍射和干涉效应)活细胞结构、活动观察 四、微分干涉差显微镜—--(平面偏振光的干涉)活细胞结构观察、细胞工程显微操作(三维立体投影) 五、暗视野显微镜———(特殊的聚光器)观察活细胞外形 六、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境 -——(激光作光源)立体图像,组织光学切片;三维图像重建 电子显微镜技术---—-—亚微结构的观察 分:透射、扫描、高压

透射电子显微镜: 电子束穿透样品而成像,观察细胞超显微结构,荧光屏上成像 亚微结构观察-——电子显微镜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 光镜与电镜的区别 第二节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一、细胞培养 是指在体外适宜条件下使细胞继续生长、增殖的过程。 优点: 1、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细胞 2、有利于研究单一类型的细胞 3、通过人为控制培养条件,可以减少一些未知的因素影响 细胞培养的条件 培养基:氨基酸+糖+维生素 血清 支持物 环境:无菌环境、适宜温度,pH值 特性: 贴壁生长 接触抑制(肿瘤细胞没有) 分类: 原代培养: 直接来自于有机体的细胞培养称原代培养.但常常也将第1代与传10代以内的细胞培养统称原代细胞培养。传代培养 : 将适应了体外条件的原代培养细胞进行传代和扩大培养. 细胞系: 有限:指能顺利传40-50代,仍保持正常细胞特点的传代细胞 永生:50代后,具有了癌细胞的特点 细胞株

135个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 细胞(cell)是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一基本单位的含义即包括结构上的,也包括功能上的。 2.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生长、运动、遗传、变异、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的学科。 3. 医学细胞生物学(medical cell biology)以人体或医学为对象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或学科。 4.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且遗传信息量小,因此进化地位较低。 5.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主要特征是有细胞膜、发达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体系。 6. 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也称多聚体,由许多小分子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7. 多肽链(polypeptide chain)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组成的肽称为多肽链。 8. 细胞蛋白质组(proteome)将细胞内基因活动和表达后所产生的全部蛋白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在正常或异常情况下,某种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种类、数量、结构和功能状态,从而阐明基因的功能。 9. 拟核(nucleoid)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核仁,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就称为拟核。 10. 质粒(plasmid)很多细菌除了基因组DNA外,还有一些小的双链环形DNA分子,称为质粒。 11. 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所组成的生物膜。 12. 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人们把生物膜和细胞内各种模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13. 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出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电子密度较低的中间层。 14. 脂质体(liposome)脂质体是脂质分子在水相中形成的一种自我封闭的稳定的脂质双层膜。 15. 细胞外被(cell coat)细胞外被即为细胞膜中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细胞外表面分支或不分支的寡糖链,其蛋白质和脂质部分参加了细胞膜本身的构造。16. 细胞表面(cell surface)细胞膜、细胞外被、细胞内面的胞质溶胶、各种细胞连接结构和细胞膜的一些特化结构统称为细胞表面。 17. 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指真核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有一定联系的有膜构成的细胞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