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一显微镜的操作与使用

3学时

实验二有丝分裂

3学时

实验三鸡血细胞融合

3学时

实验二有丝分裂

【目的要求】

(1)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期的特点及主要区别。

(2)掌握有丝分裂标本临时压片技术。

【实验原理】

细胞经过生长和分裂而完成增殖的全过程称细胞增殖周期。不同分裂方式的细胞其增殖周期表现形式不同。

无丝分裂是低等生物增殖的主要方式,由于其过程简单而迅速,没有染色体组装、纺锤体形成等一系列变化,故又称直接分裂。在高等动物体内可发生在某些迅速增殖的组织f如口腔上皮)、体外培养细胞,创伤修复、病理性代偿组织(伤口附近、炎症)中。有丝分裂是高等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由于其过程较为复杂,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复杂的丝状结构变化(染色体组装、有丝分裂器的形成)后,细胞才进行分裂,故又称为间接分裂。

【实验用品】

(1)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眼科镊、培养皿、刀片。

(2)试剂:Carnoy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70%乙醇溶液,1mol/L HCl苯酚品红染液。

(3)标本:马蛔虫子宫切片、洋葱根尖纵切片。

(4)材料:洋葱根尖或水仙根尖。

【内容与方法】

(一)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

(1)标本制备:马蛔虫子宫石蜡切片,铁苏木精染色。

(2)观察: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在马蛔虫子宫切面上可见子宫腔内有许多近圆形的受精卵细胞,大多处于不同的分

裂时期。每个受精卵细胞外均围有一层厚的受精卵膜,它与受精卵细胞间的空隙为围卵腔。在有些受精卵细胞外表面或受精卵膜内可见有极体附着。注意在切片标本的几个子宫切片中寻找和观察处于间期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转换高倍镜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变化(图6---2)。

间期(interphase):细胞质内有两个近圆形的细胞核,二为雌原核,一为雄原核。两个原核形态相似,不易分辨。细胞核内染色质分布比较均匀,核膜完整,细胞核附近胞质中有中心体(central body)存在。

前期(prophase):雌雄原核相互靠近,核仁(nucleolus)消失,染色质逐渐浓缩成扭曲细丝状染色丝(chromatin fiber),进一步缩短变粗,形成短棒状染色体(chromosomc)。前期核膜消失,两对中心粒(centri0le)分离,周围出现星射线并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中期(metaphase):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equatorialplate)。由于细胞切面不同,此期有侧面观和极面观两种不同图像。侧面观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两极各有一个中心体,其周围有星射线。中心体之间纺锤丝与染色体着丝点相连,这些结构总称为有丝分裂器。极面观可见六条染色体平排于赤道面上,此时染色体已纵裂为二,但尚未分离。

后期(anaphase):纵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向两极移动,成为相等的两群。细胞拉长,中部的细胞膜开始凹陷。

末期(telophase):两极的子染色体逐渐解体、模糊,变成染色质态。核膜、核仁也相继重新出现,纺锤丝星射线消失,细胞膜的凹陷加深,最后横缢成两个子细胞。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

1.洋葱根尖纵切片的观察

(1)标本制备:洋葱根尖石蜡纵切片,铁苏木精染色。

(2)观察:取洋葱根尖纵切片标本.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由尖端向上可分为三个区域。

1)根冠区:位于尖端,细胞排列较疏松的区域。

2)生长区:位于根冠区上方,细胞方形或扁方形,排列紧密,细胞有强烈的分裂增生能力,大都处于分

裂期的各个不同时期。

3)延长区:位于生长区上方,细胞延长成长方形,细胞多处于分裂间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生长区,换

高倍镜观察,辨认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核形态明显,核内可见l一2个染色很深的核仁。

前期:核膨大,核膜破裂,核仁逐渐消失,核内染色质浓缩成纤细的染色丝.并逐渐缩短变粗,形成

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平面上(赤道部)形成赤道板(洋葱染色体为16条),染色体己纵裂成两

条染色单体,但依然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细胞两极出现纺锤丝,部分纺锤丝与染色体着丝点

(kinetochore)

后期:着丝粒纵裂,染色体分为相等的两群,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末期:移到两极的染色体

解旋、伸长变细成为染色丝,最后形成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细胞中央赤道部

由纺锤体微管等形成成膜体(phragmoplast),由它再融合成细胞板(cell plate),进而形成细胞壁,

形成两个子细胞。

2.洋葱根尖(或水仙根尖)临时压片观察

(1)标本制备:

1) 取材:培养洋葱(或水仙),取根尖,将其浸入Carnoy固定液2h以上。然后保存在70%乙醇溶液中(可长

期保存)。

2)软化:观察前取出根尖,浸在lmol/L HCl溶液中软化5一lOmin,水洗3次。

3) 染色:将以上处理的根尖放在滴有一滴苯酚品红染液的载玻片上,用眼科镊捣碎根尖,稍停片刻后,盖上

盖玻片。

4)压片:轻压盖玻片,把材料压成均匀的薄层。用吸水纸吸干盖片周围的染液。

(2)观察:先用低倍镜寻找压片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不同分裂期的细胞。染色质和染色

体被染成紫红色,细胞质不着色。各期细胞形态表现同上。

【作业】

1.书写实验报告,简述制各根尖临时压片步骤,并绘图记录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各期细胞。

2.绘制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各期细胞。

【思考题】简述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何异同。

【试剂配方】苯酚品红:融化的石炭酸25ml加入50ml 95%乙醇溶液中,5g碱性品红溶解于其中,充分溶解后过滤,4"C保存。使用时用蒸馏水稀释至500ml,成熟1周。

实验三鸡血细胞的融合

两个以上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称为细胞融合(cell fusion)。细胞融合包括质

膜的连接与融合,胞质合并,细胞核、细胞器和酶等互成混合体系。

20世纪60年代初期,病毒诱导细胞融合技术的出现,开创了人工诱导细胞融合的新领域。70年代后,逐渐使用化学融合剂,它使用方便,活性稳定,容易制备和控制,目前已成为人工诱导细胞融合的主要手段。80年代初,出现了电融合技术,它具有可控、高效、无毒的优点,并逐渐应用于科学研究。

细胞融合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病毒学、肿瘤学的研究。例如,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基因互补分析、检测病毒,细胞对病毒敏感因素的分析、肿瘤细胞恶性分析等等。单克隆抗体技术就是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发展起来的,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及医学方面的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实验主要介绍化学融合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的细胞融合。

[目的要求]

(1)了解PEG诱导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

(2)通过PEG诱导的鸡红细胞之间的融合实验,初步掌握细胞融合技术。

[实验原理]

PEG是乙二醇的多聚化合物,存在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多聚体。PEG可与水分子借氢键结合,在高浓度(50%)的PEG溶液中自由水消失,导致细胞脱水而发生质膜结构的变化,引起细胞融合。为了发挥PEG促进细胞融合的效力,必须采用较高浓度的PEG溶液,但在高浓度PEG 溶液下,细胞可能因脱水而受到显著的破坏。因此,选择合适的分子量、浓度及作用时间是PEG融合技术的关键。

本实验材料为鸡红细胞,其核结构紧密,易于观察。

[实验用品]

(1)器材:离心机、显微镜、天平、水浴锅、计数板、滴管、离心管、容量瓶、广口瓶、细口瓶、烧杯、注射器、盖玻片、载玻片。

(2)试剂:Alsever溶液、GKN溶液、0.85%盐水、双蒸水、Jenus green染液、50%PEG。

试剂配制:

1)Alsever溶液:葡萄糖2.05g,,柠檬酸钠0.80g, NaCl 0.42g,溶于100ml双蒸水中。

2)0.85%生理盐水。

3)GKN溶液:NaCl 8g,KCl 0.40g,Na2HPO4·2H2O 1.77g,NaH2PO4·H2O 0.69g,葡萄糖2g,酚红(phenol red) 0.01g,溶于1000ml双蒸水中。

4)Janus green染液。

5)50%PEG溶液:称取一定量PEG(WM=4000)放入烧杯,沸水浴加热,使之熔化,待冷却至50℃时,加入等体积预热至50℃的GKN溶液,混匀,置37℃备用。

(3)材料:成年鸡。

[方法与步骤]

(1) 注射器内先吸入2m1 A1sever溶液,从鸡翼下静脉取2m1鸡血,注入离心管,再加入6ml Alsever溶液,使之成为1∶4悬液。

(2) 取l ml鸡血悬液,加入4 m1 0.85%生理盐水,混匀平衡后,800 r/min离心3min,弃去上清液,再按上述条件离心2次。最后,弃去上清液,加GKN液4m1,离心1次。

(3) 弃去上清液,加GKN液(体积比1∶9),制成10%细胞悬液。

(4) 取以上悬液以血细胞计数器计数,若细胞密度过大,用GKN溶液稀释至(3~4)×107个/m1。

(5) 取以上细胞悬液1ml于离心管,放入37℃(39℃左右更佳)水浴锅中预热。同时将

50%PEG液放入水浴锅中预热。

(6) 待温度恒定后,在1ml细胞悬液中慢慢逐滴加入0.5m1 50%PEG溶液(慢慢沿离心管壁流下融合剂),且边加边摇匀,然后放入水浴锅中。

(7) 细胞融合一段时间(20—30min)后,加入GKN溶液至8m1,静止于水浴锅中20min左右。

(8)取出离心管,800r/min离心3min,使细胞完全沉降。弃去上清液,加GKN溶液,再离心1次。

(9)弃去上清液,加入少量GKN溶液,混匀,取少量悬液于载玻片上,加入Janus green染液,用牙签搅匀,3min后盖上盖玻片,观察细胞融合情况。

[观察与结果]

(1)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融合情况,计算融合率。

(2)融合率=视野内发生融合的细胞核总数/视野内所有细胞核总数×100%

[作业]

1.书写实验报告,并计算融合率。

2.绘图显示所观察到的融合细胞。

[思考题]

1.细胞融合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在进行细胞融合时,要注意那些问题?

汇编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实验指导书 授课教师李娜 授课对象 05计科、网络、06计科 授课时间 07-08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地点一、二、四机房 课程简介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好计算机底层系统构成的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汇编语言程序程序设计实验教案是教案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案的重要补充,只有通过实验,学生才能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本门实验课是单独设课。 二.实验教案的方法和手段 为了提高实验教案效果,实验严把预习、实验、实验报告3个环节。实验在软件实验室机房完成,单独设组,个人完成实验,每项实验以小班为单位,实验考勤采用电子签到制度。 预习:安排学生学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操作规程,并布置思考题和预习报告,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查阅与实验相关的资料。 实验:实验开始前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要点,提出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主题是学生,教师是辅助作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强调学生及时填写实验记录表,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对实验结果细致地分析、讨论,完成相关思考题作业。 三.课程学时 本实验课实验总学时为32学时。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 汇编语言实验成绩按百分制核定。实验过程占50%,实验报告占50%。五.大纲的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 六.主要设备与器材配备

七.实验项目汇总表 实验一熟悉汇编语言编程环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汇编语言编程环境; <2)掌握基本汇编程序。。 二.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机 三.实验重点、难点 熟悉汇编语言编程环境; DEBUG常用命令的正确使用。-T/-U/-Q/-G 四.实验题目 比较两个字符串string1和string2所含的字符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显示‘metch’,否则,显示’no match’。 五.实验内容、步骤 1.调用EDIT建立ASM源文件。 2.用汇编程序MASM对源文件汇编产生目标文件OBJ。 <如有问题,可用DEBUG调试。) 3.用LINK联接程序产生执行文件EXE。 4.执行程序。 附:源程序 ;PROGRAM TITLE GOES HERE—COMPARE STRING ;******************************************************** data segment string1 db 'move the cursor backward.' String2 db 'move the cursor backward.'

文本数据分析-教学大纲

《文本数据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193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 适用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应用)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分析算法 一、教学目标 文本数据分析是文本分析和挖掘数据的理论和方法,文本数据分析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应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对文本数据分析的价值、意义和基本原理建立清晰和比较全面的认识; 目标2:掌握有关文本数据发掘、处理、建模和解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和熟悉文本数据分析在社会科学研究、商业分析和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实际案例; 目标3:熟悉文本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提高分析文本数据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能够从事某社会和经济领域文本数据分析相关活动的组织、执行和实施。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基于R语言讲授文本数据分析的原理、基本方法及常用软件。主要包括:常用文本挖掘技术及其基本流程;基于R软件详细讲授文本挖掘的主要方法,包括R软件的简介与安装,文本挖掘所需的基本R包,Facebook、微博、Twitter、网页等爬虫技术、数据预处理如断词、字词处理、语料库建立等,资料分析如关联分析、集群分析、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MS SQLSever 讲授文本挖掘的实现技术,包括数据预处理技术,文本数据的导入、建立字词与词向量、建立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MS SQL Sever讲授常用的文本数据挖掘方法,并进行图表分析;最后通过舆情分析、文献挖掘等案例进行实战练习。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实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重点强调案例教学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借助R 语言开发环境软件进行上机操作和实战练习。 (三)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要求学生在实验环节掌握文本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思路及相关领域的实战应用。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基于课堂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扩展实践练习,进一步熟悉文本数据分析流程和技术方法,加强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练习。 (四)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文本数据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应用方向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文本数据分析相关知识、方法和技术,不仅是大数据时代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未来各个领域海量数据管理的必需技术和能力,符合该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学 2.细胞生物学 3.医学细胞生物学 (二)填空题 1.细胞生物学是从、和三个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科学。 2.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3.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和四个阶段。 4.1841 年Remak在观察鸡胚的血细胞时,发现了细胞的分裂;其后Flemming在动物细胞中、Strasburger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分裂。1883 年Van Beneden、1886 年Strasburger分别在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分裂。 5.1944 年Avery等在微生物的实验中证明了是遗传物质。 6.1953 年和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结构模型。 7.1958 年Meselson等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与梯度离心法,分析了DNA 的复制过程,证明了DNA 的复制是。 8.R.Feulgen于1924年发明了染色法,用于检测细胞核内的。 (三)选择题 1.最早发现细胞并对其命名的学者是 A. R.Hook B. Leeuwenhook C. R.Brown D. W .Flemming E . C.Darvin 2.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 A.Watson and Crick B.Schleiden and Schwann C. W.Flemming D. R.Brown E. R.Hook and Leeuwenhook 3.在1855 年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论点的学者是 A.Remark B.W.Flemming C. R.Virehow D.R.Brown E. Schleiden

4.最早发现细胞直接分裂(无丝分裂)的学者是 A.W.Flemming B.Remark C. R.Virehow D.R.Brown E.Schwann 5.最早在动物细胞中发现间接分裂(有丝分裂)的学者是 A. Strasburger B. W.Flemming C. Remark D. Boveri E. Feulgen 6.最早在动物细胞中发现减数分裂的学者是 A. Van Beneden B. Strasburger C. Flemming D. Remark E. Boveri 7.Van Beneden和Boveri在1883年发现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核 E.纺锤体 8.Banda在1897年发现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细胞核 D.高尔基体 E.纺锤体 9.最早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学者是 A.Schleiden and Schwann B.Watson and Crick C.R.Hook and Leeuwenhook D.Boveri and Sutton E. Van Beneden and Boveri 10.细胞遗传学的创始人是 A.Mendel B.Morgan C. Flemming D. Remark E. Feulgen 11.在1943 年应用高速离心机从活细胞中将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分离出来, 并研究其生理活性的学者是 A. Feulgen B. Brachet C. Casperson D. Cloude E. Ruska 12.在1924 年首创核染色反应,测定了细胞核内DNA的学者是 A. Cloude B. Brachet C. Feulgen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数:108讲课:108 学制:四年制本科 适合专业:生物科学相关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课程的任务: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和建立无菌概念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重点掌握最基本的无菌操作技能,如接种、纯培养、计数等。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 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概念,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染色技术、形态学观察的方法、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了解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2. 本实验课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两个部分。验证性实验主要

通过光学显微镜镜检观察方法进行教学,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整记录原始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内容 (一)实验一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 目的要求 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因其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了解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的要求。 实验内容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与应用: 1、试管 大试管(约18mm×180mm) :可装倒平板用的培养基;可作制备斜面用;装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荡培养 中试管[(13~15)mm×(100~150)mm]: 装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做斜面用;用于细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小试管[(10~12)mm×100mm]:一般用于糖发酵或血清学试验,和其它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2、容量瓶 主要用于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它是一种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配有磨口塞,瓶颈上刻有标线。 3、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外壁上有刻度。常用量筒的规格有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等。 4、三角瓶 用来装无菌水、培养基和振荡培养微生物等。 5、烧杯 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有些烧杯外壁标有刻度,可以粗略地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这种烧杯叫印标烧杯,也叫刻度烧杯,其分度并不十分精确,允许误差一般在±5%。 6、烧瓶 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璃棒搅拌,若需要搅拌时,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实验报告题目:子程序设计 班级:rbw111 姓名:吴德鹏 学号:201107092416 完成日期:2013.12.22

概述: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是非计算机、非电类的其他专业:包括纺织、机械、热能等专业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配套使用的实验指导。在理论课的教学中着重介绍微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针对INTEL 8088/8086系列介绍相应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介绍了接口的一般概念和CPU与外设交换信息的常用方式的软硬件设计思想。实验课测重培养学生的汇编语言设计能力及一些简单接口程序设计的方法,训练学生汇编语言程序调试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使用微型机的初步能力。其中实验一、实验二是后续实验的基础,通过该实验,学生应能了解汇编语言源程序的一般格式,熟悉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和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重点放在DEBUG调试程序的命令使用方法上。也可以将实验一、实验二合并为一个实验,按照*实验一的要求进行;实验三、四、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结构的程序设计能力;实验六主要是简单接口的综合应用,为学生建立一个微机应用系统的概念,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对相关的接口有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专业学时的多少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设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分支、循环程序设计的方法及用DEBUG调式程序的方法。 2.熟练掌握子程序的参数传递的方式、子程序的嵌套、递归调用及其设计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属性: 显示学生名次表:编制一程序,要求接收从键盘输入的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并存放于50字的grade数组中,其中grade+i保存学号为i+1的学生的成绩。然后根据grade中的学生成绩,把学生名次填入50字的rank数组中,其中rank+i的内容是学号为i+1学生的名次。再按学号顺序把名次从终端上显示出来。 说明:程序设计中应体现出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 提供实验条件。 Pc机并在debug的环境下进行调试

数据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数据分析与处理 3.课程英文名称: 4.课程类型:CC 5.授课对象:电子商务本科 6.开课单位: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 7.教学时间安排:第2学期 8.先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 9.并行课程: 10.后修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动态网站设计基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综合实训 11.学时安排: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总体概括 既要能够掌握EXCEL的整体概念和基本操作步骤,又要掌握EXCEL在数据分析与处理方面的具体应用。 2.教学目标列表

(二)课程培养能力体系

(三)课程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映射表 见附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对应mapping图》。 (四)教学任务 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内容完整,实验步骤正确,实验结论真实、准确,优秀学生能总结出系统的实验注意事项。 作业:作业内容正确,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优秀学生能够提出鲜明的个人观点,同一问题能够给出简洁明了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各单元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数据的输入与编辑(2学时(讲课)+2学时课堂练习= 4课时) 教学内容: 1、数据输入的一般操作 2、特殊数据的快捷输入 3、有规律数据的序列输入法 4、设置有效性对输入数据审核 5、下拉式列表选择输入的设计 6、数据的编辑操作 教学重难点: 1、设置有效性对输入数据审核 2、下拉式列表选择输入的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Excel基本的概念 2、掌握单元格及单元格区域简单数据的输入 3、掌握下拉式列表选择输入的设计 第二部分单元格数据的格式设置(1(讲课)+1(课堂练习)= 4课时) 教学内容: 1、单元格格式的一般设置 2、各种内置数字格式的使用 3、自定义数字格式的应用 4、条件格式化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自定义数字格式的应用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指导书 编写:郑利平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08-9-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是学习本课程的每个考生必须要通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根据“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上机实验单独作为本课程的实验考核成绩。《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上机操作,对汇编语言源程序进行编辑、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全过程的训练,才能加深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才能熟练地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学好本课程。 本实验指导书是完全按照《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学考试大纲》中“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的,为便于考生较好完成上机操作和实验报告,特此作出如下说明和要求: (1)做好上机实验的准备工作:应考者对每个实验需要进行预习,了解相关内容和具体要求,熟悉上机操作步骤,学会相关系统软件的使用,掌握各种操作调试命令。 (2)编写源程序:按照实验题目的要求,应考者要事先独立完成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编写工作,并对源程序进行认真的静态检查,减少错误的发生。 (3)完成实验报告:做完上机实验,应考者要严格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为:实验名称、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并附上源程序清单和程序流程图。

实验一DEBUG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EBUG程序中的命令,学会在DEBUG下调试运行汇编语言源程序。 2、掌握8086/8088的寻址方式及多字节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 硬件环境:IBM-PC及其兼容机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DOS3.0版本以上 调试程序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3612323.html,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内容: 1、利用DEBUG程序中的“E”命令,将两个多字节数“12345678H”和“FEDCBA98H”分别送入起始地址为DS:0200H和DS:0204H两个单元中。 2、分别用直接寻址方式和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编写程序段,实现将DS:0200H单元和DS:0204H单元中的数据相加,并将运算结果存放在DS:0208H 单元中。 实验要求: 本次实验的内容均在DEBUG下完成,实现数据的装入、修改、显示;汇编语言程序段的编辑、汇编和反汇编;程序的运行和结果检查。 (四)预习要求 1、复习DOS启动方式和DOS有关命令的使用; 2、阅读本书后的附录,熟悉掌握DEBUG调试程序中的A、D、E、G、Q、R、T、U命令的书写格式及功能; 3、复习寻址方式和相关的数据传送指令及算术运算指令。 (五)实验步骤 1、启动DOS操作系统 2、运行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3612323.html,程序(若当前盘为C) C:>DEBUG↙ – ;(“–”为DEBUG提示符,仅当屏幕出现该提示符后,才可输入DEBUG 命令) 3、用“A”命令编辑和汇编源程序 –A ↙ 186E:0100 MOV AX,[0200]↙ 186E:0103 MOV BX,[0202]↙ 186E:0107 ADD AX,[0204]↙ 186E:010B ADC BX,[0206]↙ 186E:010F MOV [0208],AX↙ 186E:0112 MOV [020A],BX↙

030742003《数据分析与建模》教学大纲

《数据分析与建模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0742003 课程英文名称:Data Analysis and Modeling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0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1.9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数据分析与建模是一门综合运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手段对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军事工程等各种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的应用数学。它系统地介绍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和建模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与实例,为学生今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作时间打下必不可缺的专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数学模型的基本思想、方法与技巧。 2.学会正确的分析、归纳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能够根据各种实际问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3.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数学模型的求解、分析、检验与评价。 4.掌握有关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学生应掌握与建模相关的数学和计算机软件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线性规划与非线性规划、无约束最优化、微分方程、最短路问题、数据统计描述与分析、回归分析、计算机模拟以及插值与拟合等建模与求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基本技能: 掌握一定的解决实际建模问题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与相关软件并具备相关的编程计算技能,掌握撰写数据分析与建模论文或报告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各种媒体获取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教学实施: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学时,后面的课时分配可供参考;可自行安排讲授的章节顺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学生应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1》、《高等数学2》、《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等课程之后学习《数据分析与建模》。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对于学生完成的习题要检查改错。对每种建模方法,要让学生上机实践并给予指导,使学生确切掌握要领,付诸应用。学生在上机过程中可以采用MATLAB、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使用) 汕头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2007年6月

前言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细胞生物学课程是培养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优秀的细胞生物学课程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汕头大学医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锻造理论与实践、临床与基础重组渗透,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特色鲜明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体系作为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力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提高科学素养,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实验课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实验教学上我们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应用于教学为指导思想,坚持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和综合性,创造条件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学生基本科研技能奠定基础。力争通过实验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七年制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科研活动三个层次的实验课课程体系。通过该课程体系对七年制学生实验能力进行全程培养。本教学大纲规定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性实验的内容。科研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由学生和教师讨论后自行确定。 汕头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2007年5月

七年制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内容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层次教学手段 实验一数码互动系统使用及细胞 基本形态观察4 基础实验 数码互动系统讲授 示教讨论 实验二细胞生理活动观察 4 基础实验数码互动系统多媒体演示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三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 与观察4 基础实验 数码互动系统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四细胞的原代与传代培养 6 基础实验数码互动系统多媒体演示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五细胞组分的分离与鉴定>12 综合实验讨论多媒体 实验六细胞骨架对细胞、细胞器的影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实验七药物对细胞增殖与凋亡 的影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实验八定位信号与蛋白亚细胞 定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大学生科研活动项目科研活动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编码:0431030706 英文名称: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 学时:36学分:2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微生物学 参考教材:杜连祥,路福平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实际教学学时制定的,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在不妨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包括前后实验内容的衔接关系),主讲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具体教学情况或经验,适当地将某些内容的次序加以变更或调整。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与微生物学理论课同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微生物材料的观察、分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微生物学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进行常规常见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具备利用微生物学手段分析和解决发酵生产过

程中有关实际问题和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布置以及实验室的规则;使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保养方法;学会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的使用;具有选择和制备培养基的能力;掌握基本染色原理和方法以及制片技术;熟悉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血清学特性,具有菌种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无菌操作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菌种保藏的一般方法。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细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实验内容与要求: (1)了解加热灭菌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加热灭菌技术 (2)了解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材料,学习配制肉汤培养基的方法并掌握其要点。 2.实验材料: (1)培养基组成牛肉膏0.5%,蛋白胨1%,NaCl0.5%,pH值7.2,固体时加琼脂2%。(2)试剂 6mol/lHCl、10%NaOH。 (3)其它工具:台秤、量筒、试管、三角瓶、烧杯、分装架等。 实验二细菌的接种与培养 1.实验内容与要求: (1)掌握无菌操作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技术; (2)了解细菌常用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 (3)了解平板划线分离菌种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2.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八叠球菌(Sarcina sp.)。 (2)培养基:肉汤固体斜面(2个/菌),肉汤液体试管(2管/菌),平板划线接种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2块/菌),平板点接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3支菌用1块),穿刺用肉汤半固体培养基(2管/菌)。 (3)其它工具: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或煤气灯,消毒酒精棉球,镊子,试管架,标签纸,培养箱(37℃)

余敦辉《汇编语言》实验指导书实验1-实验3

《汇编语言》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Debug命令的使用 (3) 实验二基本汇编指令的使用 (9) 实验三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与运行 (13) 实验四系统功能调用程序的调试与运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分支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循环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子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高级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九I/O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中断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一综合程序设计 (38)

实验一Debug命令的使用 一、知识点 1、DEBUG简介 DEBUG.EXE是DOS提供的用于调试可执行程序的一个工具软件。在汇编语言程序调试中很常用。 DEBUG的提示符是“-”,所有DEBUG调试命令军在此提示符下输入。 DEBUG命令都是一个字母,后跟一个或多个参数,也可使用默认参数。 DEBUG命令的使用注意问题: (1)字母不分大小写 (2)只使用十六进制数,但没有带后缀字母“H” (3)命令如果不符合DEBUG的规则,则将以“error”提示,并以“^”指示出错位置。 (4)每个命令只有按下回车键后才有效,可以用Ctrl+Break终止命令的执行。 2、Debug的调入和退出 以WIN7环境为例,点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命令:cmd,然后点击“确定”,进入DOS命令行状态: C:\Documents and Settings\lfy> 然后输入命令: >Debug 进入Debug调试状态,出现Debug命令提示府“-”,在此提示符下可运行所需要的Debug 命令了。 退出Debug的命令:Q 3、Debug常用命令 (1)汇编命令A,格式为: - A [地址] 功能:从指定地址开始允许输入汇编指令,并将该指令汇编成机器指令代码从指定地址开始存放。若不指定地址,则系统从默认的地址开始存放。按回车键退出汇编状态 应用:用于调试一条指令或几条指令组成的一个程序段。

《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课堂教学大纲.doc

《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课程名称: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 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编号:N03050703 总学时:40 学分:2.5 适用专业:信息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是信息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教育课。本课程主要学习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的相关原理和技术,根据实际需求,构建相应的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平台框架。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了解Hadoop 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掌握HDFS和MapReduce技术。了解HBase、Hive、Zookeeper、Avro、Pig等相关大数据技术,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构建相应的云计算平台。教学应当结合实际实验条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了解大数据技术发展现状,促进大数据相关教学改革。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大数据与云计算概况 1、了解大数据概念 2、了解大数据的产生、应用和作用 3、了解云计算技术的概述 4、了解云计算的特点及技术分类 5、了解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1、理解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2、掌握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3、理解大数据的处理工具 4、了解大数据面临的挑战 5、理解云计算及关系型数据库 第三章 Hadoop 1、了解Hadoop概述 2、了解Hadoop发展简史 3、理解Hadoop的功能与作用

4、了解Hadoop的优缺点 5、了解Hadoop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6、掌握Hadoop项目及其结构 7、掌握Hadoop的体系结构 8、掌握HDFS的体系结构 第四章 MaReduce 1、理解分布式并行编程 2、理解MapReduce模型概述 3、掌握Map和Reduce函数 4、掌握MapReduce工作流程 5、掌握并行计算的实现 6、掌握新的MapReduce框架:Yarn 7、理解新旧Hadoop MapReduce框架的对比 第五章 HDFS 1、理解HDFS的假设与目标 2、理解HDFS的相关概念 3、掌握HDFS体系结构 4、掌握HDFS命名空间 5、掌握HDFS存储原理 6、掌握通讯协议 7、理解数据错误和异常 8、理解从HDFS看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需求第六章 Zookeeper 1、了解Zookeeper简介 2、掌握Zookeeper的工作原理 3、理解Zookeeper的数据模型 第七章 HBase海量实时处理实战技巧 1、理解HBase简介和架构 2、掌握HBase核心知识点 3、掌握HBase高级应用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教学目标:通过36个学时的教学,努力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基本技术体系,了解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研究工作中的用途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微生物检验检测方面能够提高认识,并对技术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以适应就业后在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微生物检验检测业务的需要,也能适应学生今后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研究性检测业务。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我国粮食生产、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和微生物的关系。 重点介绍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和供需关系,使学生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无难点 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第一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作用和特征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特征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分布的普遍性和检测特定的微生物的难点 无难点 了解技术对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第二章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社会 第一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植物检疫 第二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食品安全 第三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研究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资源开发以及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无难点 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作用范围 第三章微生物检测技术概述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第三节其它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针对本课程以各项技术为中心展开,缺乏系统性的特点,本章首先给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概述,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观和一些关键技术的信息。 难点在于理解VBNC的检测 理解各种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方法 第四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一节气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二节液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三节固体的采样和处理 从实际出发,本课程设置了采样技术,对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样品的采集进行细致的介绍。 难点在于理解各种采样设备和工具(缺乏实物) 使学生注意到采样行为对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带来的误差,并培养学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减少采样造成的误差的意识。 第五章微生物检测技术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以国标为蓝本,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学生实验中有一定的基础,应无难点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测的国家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国标。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以最新的研究或最经典的研究例子为蓝本,介绍VBNC检测的各种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使学生了解VBNC的检测的方法及其特征,在必要的时候能选择使用。 第六章微生物分离和培养技术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 介绍可培养以及难培养的微生物的分离方法,着重介绍菌根菌的分离 难点在于对于微生物的分离效果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分离方法 第二节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 1 病原物的培养 2 非病原物的培养 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着重介绍病原菌培养时的注意事项 难点在于对于如何传达培养病原微生物时的临场感

12《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教学大纲-2014修订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Accuracy Theory and Data Analyses) 课程编号:(根据选课系统中编号填写) 学分:3 学时:45 (其中:讲课学时:39 实验学时:6 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测试技术、信号分析和处理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教材:《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费业泰,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 开课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是高等学校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机械类专业、信息类专业和其它有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测试与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正确估计被测量的值,科学客观地评价测量结果,并根据测试对象的精度要求,对测试与实验方法进行合理设计,为后续专业课程及实验环节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对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 1.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5和毕业要求6; 2.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5中的指标点1: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职业和行业的法律基础知识,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30%; 3.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5中的指标点3: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把握国内外测量控制与仪器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技术变化,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20%; 4.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6中的指标点3:能够对测控系统和仪器工程的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30%。 三、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1. 教学内容 (1)研究误差的意义

(2)误差的基本概念 A. 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 B. 误差来源 C. 误差分类 (3)精度 A. 精度的基本概念 B.量值的传递、标准与准确度等级 (4)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A. 有效数字 B. 数字舍入规则 C. 数据运算规则 2. 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1)了解并掌握误差的基本概念,包括误差的定义、来源及分类等; (2)了解精度的基本概念及其不同的表示方法,了解量值传递、标准与准确度等级的概念及相关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有效数字含义、数字的舍入准则与数据运算规则,能根据精度要求准确表达测量数据 3. 重难点 (1)能正确分析误差来源; (2)测量误差按误差性质的分类处理; (3)能准确表示有效数字; (4)了解量值传递、标准与准确度等级的概念及相关法规 第二章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1. 教学内容 (1)随机误差 A.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 B.正态分布 C.算术平均值及测量标准差 D.测量的极限误差 E.不等精度测量 F.随机误差的其他分布 (2)系统误差 A.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 B.系统误差的特征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编号: 课程组长: 总学分值:1分 总学时数:16学时 适用专业:酿酒工程 一、实验教学课程性质和目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课是与微生物学理论课同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微生物材料的观察、分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够正确制备显微试片,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进行微生物的显微分析; 2.能够通过固体培养的菌落特征,区分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 3.能在独立进行各种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器皿、培养基的灭菌; 4.能够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目的菌株,并进行纯培养和简单的种类鉴定。 5.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微生物、鉴定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四、实验项目内容和要求

1.考核的内容 ①实验的基本操作; ②实验报告,注重考察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实验纪律与实验卫生; ④实验出勤。 2.对实验报告评阅,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能按实验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撰写是否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3.考核评分,总分100分。 七、实验开出率 实验操作50%,实验报告50% 八、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刘素纯,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4 参考资料: [1] 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2] 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 林稚兰,黄秀梨主编. 现代微生物学与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 周阜棣,俞子牛,何绍江主编.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5] 徐孝华主编.普通微生物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6]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生物系微生物教研室编.微生物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7] 徐岩,等译.James M.Jay 编著.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7 [8] 赵斌,何绍江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2。 执笔人:朱玲审核人: 2017年2月22日

实验指导书参考2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是学习本课程的每个考生必须要通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根据“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上机实验单独作为本课程的实验考核成绩。《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上机操作,对汇编语言源程序进行编辑、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全过程的训练,才能加深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才能熟练地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学好本课程。 本实验指导书是完全按照《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学考试大纲》中“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的,为便于考生较好完成上机操作和实验报告,特此作出如下说明和要求: (1)做好上机实验的准备工作:应考者对每个实验需要进行预习,了解相关内容和具体要求,熟悉上机操作步骤,学会相关系统软件的使用,掌握各种操作调试命令。 (2)编写源程序:按照实验题目的要求,应考者要事先独立完成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编写工作,并对源程序进行认真的静态检查,减少错误的发生。 (3)完成实验报告:做完上机实验,应考者要严格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为:实验名称、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并附上源程序清单和程序流程图。

实验一DEBUG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EBUG程序中的命令,学会在DEBUG下调试运行汇编语言源程序。 2、掌握8086/8088的寻址方式及多字节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 硬件环境:IBM-PC及其兼容机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DOS3.0版本以上 调试程序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3612323.html,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内容: 1、利用DEBUG程序中的“E”命令,将两个多字节数“12345678H”和“FEDCBA98H”分别送入起始地址为DS:0200H和DS:0204H两个单元中。 2、分别用直接寻址方式和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编写程序段,实现将DS:0200H单元和DS:0204H单元中的数据相加,并将运算结果存放在DS:0208H 单元中。 实验要求: 本次实验的内容均在DEBUG下完成,实现数据的装入、修改、显示;汇编语言程序段的编辑、汇编和反汇编;程序的运行和结果检查。 (四)预习要求 1、复习DOS启动方式和DOS有关命令的使用; 2、阅读本书后的附录,熟悉掌握DEBUG调试程序中的A、D、E、G、Q、R、T、U命令的书写格式及功能; 3、复习寻址方式和相关的数据传送指令及算术运算指令。 (五)实验步骤 1、启动DOS操作系统 2、运行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3612323.html,程序(若当前盘为C) C:>DEBUG↙ – ;(“–”为DEBUG提示符,仅当屏幕出现该提示符后,才可输入DEBUG 命令) 3、用“A”命令编辑和汇编源程序 –A↙ 186E:0100 MOV AX,[0200]↙ 186E:0103 MOV BX,[0202]↙ 186E:0107 ADD AX,[0204]↙ 186E:010B ADC BX,[0206]↙ 186E:010F MOV [0208],AX↙ 186E:0112 MOV [020A],BX↙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