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学知识要点2017(参考)

社会学知识要点2017(参考)

社会学知识要点2017(参考)
社会学知识要点2017(参考)

社会学知识要点(2017)

1.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实证性(经验研究、价值中立);整体性;现实性

(一)实证性

⒈注重经验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实证途径(而主要不是理论分析)获得第一手资料,从中检验理论假设、分析概括出理论知识来。

⒉提倡价值中立(价值判断逻辑判断):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判断好坏与善恶,而只在于判断真假或是否。研究者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排除个人的价值观和主观偏好。

(二)整体性

⒈社会学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

⒉社会学关注群体甚于关注个人

(三)现实性

⒈社会学的知识素材来源于现实社会

⒉社会学直接面对社会现实问题

2.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历史转折:二战之后,社会学的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

4.涂尔干的社会团结:含义;分类。

5.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指主要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系培养出来的学者组成的、注重经验研究、倡导并从事社区研究而形成的一个学术派别。该学派开创了参与观察法,并创造了人文区位学理论。

6.中国社会学历史的开端:严复;《群学肄言》

中国社会学的先驱——严复《群学肄言》(1903年)

7.社区学派

社区学派是20世纪30—40年代活跃于中国社会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派,它以认识

中国现实社会为宗旨,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社区实地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社会结构及变迁进行了理论探索。社区学派的活动大大改变了此前中国社会学界往往以译述西方社会学为主的局面,在社会学中国化的道路上走出了重要一步。

8.社会唯实派、社会唯名派、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的认识

社会唯实论——社会是一个客观存在

社会唯名论——社会是人们互动的形式

其争论的核心是(个人与社会哪个是第一位的、社会是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9.社会的特征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⒋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⒌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⒍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10.社会的构成要素

地理要素、生物要素、文化要素

11.滕尼斯对社会的分类

12.文化的本质特征及理解

13.主文化、亚文化及反文化的理解

14.非评比性文化及其作用

15.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16.社会化的含义

17.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的理解

18.镜中我理论

19.家庭、学校及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作用

社会化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

家庭:第一个是个人接受现代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对人的社会化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同龄群体:他的群体规范和价值往往被个人作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

工作单位:是个人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大众媒介: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环境。

20.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出所处地位(社会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或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它由相互关系来确定。)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人们共同活动积累下来的、指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有关权利与义务的规范)。

⒈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⒉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力、义务的规范和

行为模式。⒊角色是人们对于处于特定地位上的人们的行为期待。⒋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2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的理解

先赋角色: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自致角色: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22.社会互动的含义

所谓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23.符号互动理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

符号互动理论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这一理论流派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诸多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二战以后,特别是上世纪60-70年代以来,在美国甚至在西方影响甚大。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人类的最本质特征是用符号表示各种体验的能力,人是符号的使用者

②人类运用符号彼此沟通,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③人们通过解释他人行动中所具有的符号意义进行交流和互动

④在互动过程中由于互动情境的变化,人们也在不断地修改对事物的定义。

⑤角色扮演是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在角色扮演中人们不断进行内部解释,即想象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行动意义

24.情境与情境定义

人们在行动之前所面对的情况或场景,包括作为行为主体的人、角色关系、人的行为、时间、地点和具体场合等。

情境定义:人们在自觉行动之前要他所面对的情境做出解释,赋予这种既定情境以意义。

25.布劳关于社会交换过程的分析

什么是社会交换?布劳接受了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而由霍曼斯进一步讨论的社会交换的基本心理原则。他认为虽然大部分人类行为是以对于社会交换的考虑为指导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这样受到交换考虑的指导,社会交换只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他提出了使行为变为交换行为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与他人互动才能达到;二是该行为必须采取有助于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布劳把社会交换界定为“当别人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行动”。他认为社会交换是个体之间的关系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权力分化与伙伴群体关系、对抗力量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社区成员之间间接的联系与亲密依恋关系等的基础。社会的微观结构起源于个体期待社会报酬而发生的交换。个体之所以相互交往,是因为他们都从他们的相互交往中通过交换得到了某些需要的东西。

在讨论社会交换的形式之前,他又区分了两种社会报酬:内在性报酬和外在性报酬。“内在性报酬,即从社会交往关系本身中取得的报酬,如乐趣、社会赞同、爱、感激等;外在性报酬。即在社会交往关系之外取得的报酬.如金钱,商品、邀请、帮助、服从等。”他把社会交换分为三种形式:(1)内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参加这种交换的行动者把交往过程本身作为目的。(2)外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这种交换的行动者把交往过程看作是实现更远目标的手段。外在性报酬对一个人合理选择伙伴,提供了客观的独立的标准。(3)混合性的社会交换。这种交换既具有内在报酬性.也具有外在报酬性。接着,他讨论了影响社会交换过程的条件。布劳列举了三种类型:第一。交换发展时期与交换伙伴间关系的特点和性质;第二,社会报酬的性质和提供它们时付出的成本;第三,发生交换的社会背景。

26.集体行为的含义及特点

集体行为又称为集群行为,顾名思义,群体行为是由某一群体共同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种人们在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行为。

特点:集群性、暂时性、自发性、非组织性和反常性

27.谣言及其加工方式

含义:谣言是从不知名的来源发出,通过非正式的途径额日传播的信息。

产生原因:谣言传播本身就是一种集体行动,他也是各类集体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工方式:简略化片面化同化逻辑化

28.群体的构成要素

角色、地位、规范、凝聚力

29.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特征、功能及发展趋势

含义:初级社会群体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在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时最初接触到的、由经常的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所形成的具有紧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特点:⒈规模较小。⒉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⒊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⒋成员难以替代。⒌群体整合程度高。⒍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功能:正功能:⒈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⒉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⒊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⒋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家庭本位主义小集团主义

发展趋势: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首先,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的功能不断发生转移。其次,初级关系日趋松懈。最后,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

30.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是指两性的生物性差别经由社会化制度力量的作用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规和社会角色以及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

31.核心家庭、生育家庭的理解

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及未结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特点是人口少、辈分少;多集中于我国的城市地区。

通过结婚生子建立起来的家庭是生育家庭

32.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权威的含义及特征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二)特定组织目标(三)正式的规范(四)权威的领导体系

(五)一定的物质设施与技术条件(六)组织环境

权威一种合法化的权力,它是维持组织运行的必要手段,使成员在组织内感受到约束和限制。组织权威,具有两种特征,首先,权威是社会组织的特征,权威存在于社会组织。其次,权威依附于职位,

33.组织的非正式结构的含义

34.组织的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35.科层制的含义、特征、优缺点。

含义: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从理想类型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是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社会学概论试卷第5页共6页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特征:它指的是组织结构【科(横向关系)和层(纵向关系)】和管理方式细密的分工+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A明确的分工B明确的职位等级C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D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E量才用人F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是依附于个人

科层制优点:高效率(最大优点)、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普遍性。

缺点: (1)形式主义。(2)繁文缛节。(3)用人困境。(4)人情味欠缺。(5)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

36.单位组织的含义及特点

单位组织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它是指那些以企事业组织为单元,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目标,对其成员承担多种责任并对其进行全面管理的企事业组织,简称为单位。

特点,1,集多种职能于一身,2,政治性较强,3,行政等级性,4,组织内部资源的非流动性,5,组织活动的高度计划性,6,成员对组织的依赖性强,

37.社会地位的理解

1、社会地位:社会差别是社会成员之间基于社会属性的差别。在这里,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就叫做社会地位。

2、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

(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归属地位是与生俱来的,如性别、种族等;成就地位则是依靠个人后天的努力所获得的地位,如医生、教师等);

社会地位的类型可分为两种(正式的社会地位与非正式的社会地位)。

38.社会分化的含义、特征、分类

含义:所谓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专门的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

特征:①功能专门化②地位多样化【社会地位(社会的位置和属性)包括正式(职业)和非正式】

分类:垂直分化和水平分化。垂直分化带来社会分层

39.社会不平等的含义

40.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及其影响;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三位一体社会分层法)

财富——经济标准——市场机会生活机遇——阶级

声望地位——社会标准——受人尊重具有威望——身份群体

权力——政治标准——支配控制人的能力——政党

41.韦伯的阶级划分与马克思的阶级划分的区别

42.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

收入、财产、职业、教育水平、声望、权力、

43.结构性流动与非结构性流动的理解

结构性流动:产业结构教育结构城乡结构职业结构

非结构性流动(自由流动):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代内流动代际流动

44.社区研究的方法

可以分两类:实地调查方法、分析方法,社区的实地调查是社区分析的基础。沃思指出城市人口与区位有三个特点(众多人口、高人口密度和高人口异质性)。

45.现代性

46.理性化

“理性化”理论模式

现代化:人的目的理性行动的产物

现代化体现:机器生产技术、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家和劳动者之间的阶层划分、科层制普及、高度形式化的普遍主义法律、专业化的文官依据法律来进行行政管理

名词解释:

社会团结;社会分化;社会地位;

性别差异:性别差异是指两性的生物性差别经由社会化制度力量的作

用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规和社会角色以及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

镜中自我:自我是一种社会的产物,自我意识要通过社会互动才能形

成,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应。“镜中自我”

包含着三个过程:1,表现,即想象自己是如何出现在别人面前;2,

辨认,辨认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出现;3,主观解释,即自我形象解

释这些评判。

初级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时最初接触到的、由经常的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所形成的具有紧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社会角色;

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是指主要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系培养出来的学者组成的、注重经验研究、倡导并从事社区研究而形成的一个学术派别。该学派开创了参与观察法,并创造了人文区位学理论。

简答:

1.非评比性文化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所谓非评比性文化,也可称作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这类文化多与人么的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相联系。

作用:一般来说,中性文化是民族分野的重要标志,它有助于维系社会的团结稳定,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内聚力。

2.简述组织的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对其成员而言1)减轻单调、厌烦和疲劳2)获得非正式地位和机会3)情绪反应的充分表露4)提供独立的机会

对管理工作者而言:1)有助于完成工作任务2)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3)提供工作满意感

负功能:1)抵制变革2)目标冲突3)遵从行为问题4)谣言问题五.社会组织的管理

3.单位组织的含义、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

4.简述韦伯的分层理论及其影响

5.布劳关于社会交换过程的分析

6.什么是谣言?简要分析其加工方式。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依据: 对象: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依据:1、历史时代依据2、现实社会依据 第二章 1、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概念及内涵扩展 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人口规模受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人口结构可分为: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3、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城镇化:从乡村到城镇的人口迁移 逆城镇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4、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和对社会的影响; 概念: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影响:(可自述) 5、反映人口健康的重要指标;

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2、死亡率: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6、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 第二个时期是农业时期,持续大约1万多年。 第三个时期是工业时期,距今不过两三百年的时间。 7、邓肯的POET模型。 1、邓肯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该模型也被称为“生态复合体” 2、在模型中:(1)每个要素是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的;(2)任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 8、环境保护战略的演变。 1、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 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和条件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 3、生态现代化理论:工业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不仅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潜在的兼容性,而且也可以是推动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和机制。由工业化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学概论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 (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要举例说明) (四)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单一,且生活经历又往往比较贫乏;而一进入成年期,他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就变得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就会使个体感到不适应。 二是因为在基本社会化中,家庭和学校所受教育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教育者本身要受到以前自身社会化效果的制约,而且未来社会的具体变化又难以预测,即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因此青少年社会化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就会不断地受到冲击。 三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个体通过继续社会化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继续社会化又在改造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社会化无论从个体或从社会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试述社会化过程中某一外在社会化因素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如家庭、职业场所。 为什么说职业场所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概论作业总

A. B. C. D. A. B. C. D. 3、城市社区的社会关系以( A. B. C. D. 4、以下哪种方式可以表现社会角色?() A.

B. C. D. 5、交换理论研究的主题是( A. B. C. D. 6、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是由( A. B. C. D. 、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这是:A. B. C. D. 8、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 A. B.

C. D. 9、把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是根据( A. B. C. D. 、根据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 A. B. C. D. 11、严格限制农村农业户口居民迁入城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是在( A.1951 B.1954 C.1956 D.1958 12、为社区这一概念加上地域含义的学者是( A. B. C.

D. 13、霍桑实验提出了( A. B. C. D. 14、有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这为( A. B. C. D. 15、研究表明,一个群体的组合式的规模是( A. B. C. D. 16、社会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 A. B. C. D.

A. B. C. D. 18、社会制度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A. B. C. D. 19、截止到 A.28.9% B.41.8% C.52.3% D.70.6% 20、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 A. B. C. D. 21、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目(有答案)

任务1 单项选择 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2/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A、语言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3/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2分) 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 (4/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2分) A、数量规模的体现 B、个人关系的总和 C、结构的总和 D、关系的集合 (5/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2分) A、生理的 B、自尊的 C、安全的 D、归属的与爱的 (7/32)、文化是指()。(2分)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8/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2分) A、康有为 B、严复 C、吴文藻 D、费孝通 (9/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2分) A、经济交往 B、国际交往 C、政治交往 D、人际交往 (10/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2分) A、物质需求 B、生存需要 C、生理需求 D、规则需求 (11/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1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社会学概论知识要点

社会学概论知识要点 主要概念知识要点 1.社会学是研究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 2.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从三种角度来概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 (二)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三)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社会学的社会化研究就是要考察和解决有助于把人推到一定社会结构中充任角色的条件和机制。 3.社会运行的概念: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4.社会运行分分类: 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社会化与个体化;社会互动;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制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城市化;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5.田野调查法: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领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 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6.社会角色概念: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 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它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内部的关系,另一种是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重点知识

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答:国外看法:1、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3、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将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国内看法:社会为研究对象;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剩余说,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学科所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正确把握:社会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对象众说纷纭;对社会学对象的理解不应强求一致。 2、社会与个人关系的重要性? 答:定义社会学的对象,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区别社会学的学派;确定社会学的属性;社会学的主要内容,直接、间接的包含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理论上,每个社会学家自觉或不自觉的解决的问题,实践上,每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某种意义上,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 答: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 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学科的关系:综合性学科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个别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管理学的综合性学科的关系:同属综合性学科。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答: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识: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社会学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符合规律性;对社会管理和制定社会政策提供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政策、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答:对转型的认识越深入,越全面,社会学的成长越扎实、越迅速;成长了的社会学,推动转

兰大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内容: 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内容: 交际场合一般人们之间的距离应保持( ) A、18英寸以内 B、18英寸到4英尺 C、4英尺到12英尺 D、12英尺以上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个性的中心内容及形成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人格的完善程度 B、自我的完善程度 C、道德的完善程度 D、学习的多少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 )首先修正了理性决策模型中的绝对最优标准,提出了具有相对性的满意化决策准则,从而提出了被人们称为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 A、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B、戴维.伊斯顿 C、拉斯韦尔 D、西蒙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是社会教化的起点,是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执行者,也是极其重要的执行者,个体社会化成功与否与家庭的父母教化有直接的关系。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播 学员答案:A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大学社会学重点归纳

社会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1、西方和中国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西方: 社会学的产生:孔德的实证主义理论,他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基本想法。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社会学的发展,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主要思想有: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人类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 斯宾塞:提出社会进化的思想,社会进化论。 迪尔凯姆: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他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等概念。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 韦伯: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在方法论上韦伯提出“理想类型”的观点以及“价值中立“的主张 帕森斯:建立了机构功能理论,形成了结构功能学派 美国社会学的特点:注重应用研究,实证研究一直是美国社会学的主流 西欧国家社会学与美国社会学的差异:理论思维和批判色彩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代表 达伦多夫:社会冲突理论,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发起巨大挑战,成为当代社会学的重要流派 卢曼:系统学派 布迪厄:结构主义建构论 福柯:展示了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和对现代权力观的否定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弥合行动与结构的二元对立 中国: 大同思想:我国古代关于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理想的系统化论述 康有为:讲学,提出群学 严复:翻译斯宾塞著作 社会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出现是在20世纪初。燕京大学的社会学师资比较整齐 孙本文: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社会学原理》他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学取消 1978年邓小平支出社会学需要尽快补课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特点与基本问题 研究对象: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 社会关系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具有强烈的依存关系:社会关系以社会行动为内容,社会行动以社会关系为形式;没有社会行动的社会关系和不受社会关系知道的社会行动都是不可理解的。 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的关系的宏观表现。 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社会变迁。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 学科体系: 1、社会学理论:对社会构成要素、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问题的理论性分析 2、社会研究方法:从事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 3、应用社会学:将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方法运用于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研究 学科特点: 1、整体性观点 2、方法和只是的综合性 3、科学性 4、应用性 5、建设性和批判性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1、社会的性质、类型、特点 社会的性质:社会实在论(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 社会唯实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是有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其代表,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将社会实在论做了具体论述 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会的目的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 强调人的行动的心理方面的理论(美国的吉丁斯)和以强盗个体行动的能动性为主的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带有社会唯名论色彩,而在符号互动论哪里社会唯名论的特征更加明显 社会的性质导致两方认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不同:唯实论:研究社会的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研究这种既定的结构如何去指导塑造其成员唯名论:只有了解每一个行动者才能真正了解社会 社会的类型: 宏观社会的类型: 1、孔德: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 2、斯宾塞: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3、马克思: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具体社会的类型: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以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共同体 3、以业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

(完整word版)2019秋季东师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社会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越轨 答:社会越轨是指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为。 2、社会互动 答: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社会互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从本质上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起源于社会互动,通过社会互动构成各种社会过程。 3、社会分化 答:社会分化是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即功能专一化与地位多样化。 4、科层制 答: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它是以正式规则为主体,以系统的权力划分为基础,具有专业化功能、权威分层和固定规程的管理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社会救助。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那些因自然灾害、经济社会、个人生理和心理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以致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生产救助,住房社会救助,教育社会救助,灾害社会救助等。 第二,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在既定的社会政策下,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及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全部或部分失去生活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对本人及其家属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护理保险、残障保险等。 第三,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们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概括的说,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四个条件: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多选题]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变革的需要;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阶级斗争的需要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答案]ABC [解析]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以及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 D.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在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中,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1、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秩序和进步是孔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3、赫伯特·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1、埃米尔·涂尔干。社会事实,失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 2、马克斯·韦伯。社会行动及其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层制 [例题·单选题]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马克思; D.孔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 [例题·单选题]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A.大有机体; B.超有机体; C.进化有机体; D.聚合有机体。 [答案]B [解析]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一)芝加哥学派 1、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2、芝加哥学派的学术成就(四个方面) (二)结构功能论 1、帕森斯:著作、AGIL功能分析图式 2、默顿:著作、显功能与潜功能 (三)冲突理论 1、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政治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社会学概论部分 一、列宁与葛兰西的共性: 1.都是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反决定论。 2.都是理论家与革命家的统一。作为理论家,都精通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革 命家,擅长斗争策略,灵活运用理论。 二.阶级统治下的霸权(Hegemony) 这是葛兰西提出的,指赢得了民众的同情和支持的权力。 三、韦伯关于学术与政治的论述 四、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的差别 五、管理主义(本迪克斯): 指一种观念或意识形态,这种观念使旧制度解体后的自由的劳动者们聚集在一起追求共同的物质利益——效率最大化。 六、现代国家(民族国家): 指1500年后在欧洲居于统治地位的机构。具有下列特征:(1)有一个明确界定的、延续的疆域(2)相对集权(3)不同于其它各种组织机构(4)在其疆域范围内,通过以有形的集中性强制手段后去垄断地位来强化其政治主张。七、斯科克波尔对美国福利国家起源的论述 现象:直到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福利国家才开始有较大的发展,这与其它西方工业化民族国家不同。 分析角度:历史的偶然性 她是从19世纪末美国政府具有推行完备福利国家的重要的基础——为内战老兵提供养老金和津贴周痩进行研究的。她认为,基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因素,内战养老金没有推动为穷人和贫困群体提供大规模社会福利项目。 原因:(1)美国缺少一个集权与自制性的国家机器来推动这样一个项目的发展。在当时的美国,决策是自下而上的,正当服务于本地而不是国家。 (2)在当时,精英与中产阶级也没有为社会福利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而是把他们的怒火和愤恨转向移民和穷人。 (3)美国的女性主义组织活跃,推动建立了有利于妇女的福利政策,但工人和劳工并没有获益。 八、涂尔干的国家理论:如何权衡国家与职业组织的关系? 九、托克维尔:为何美国能建立其以平等性和民主性为基调的一整套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 (1)地理原因 (2)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移民的身份平等,清教信仰 (3)政治生活中的自我教育和促进:地方自治,陪审团制度 (4)一方面,在美国,公民实际上生来就是平等的;另一方面,美国人能一直保护盒声张他们的自由,并影响到他人。1,大量的民间组织和结社的体制确保了民主社会的延续。2,,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的的原则 十、多数人的暴政: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 4全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 孙中山 写下了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 撰写了 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 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 次提出 “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 康有为,在1891年。 4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 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 6 ?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 _________ 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 器官而做事 ,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社会需要是人们的 —社会关系 _________ 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 一需要层次论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 和 社会环境 。 11 ?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 关键环节。 12 ?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 、 相互影响 的活动。 13 ? 社会关系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 ? _ _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 二、单项选择题 1 ?“社会” 一词源于( A A.中国 B 第一信号系统 、 第二信号系统 。 德国 )。 ?美国 C ?英国 D . 2. 文化是指(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 “工作安定”属于(B 丿需^<。 A.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 自尊的 4. “镜中自我”是(B )提出来的。 A.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 托马斯 5?—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 叫做(B )。 康有为 在青年时代就 —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

社会学知识点

社么是社会? 1.生活在特定边界,分享着共同文化和行为规范的一群人 2.制度,政府,教育以及家庭的特定类型,它们间相对稳定的关系 3.由人、群体、制度间的关系形成的秩序模式构成了社会的稳定结构 什么是社会学? 1.社会学不是一个静止的学科,在社会科学中处于一种核心的位置,今天的社会学不能被局限于理解一个单独的社会,还需要调査多个社会的某一范围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互相发展的不同方式。 2.对人类生活、社会群体等人类世界的科学研究 3.对世界进行思考的一种方式 4.是社会的科学 社会学是为了什么? 1.采取更宽广的视角、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我们为何如此行事 2.学习社会学能够迈出通往有意义和令人满意的职业途经的第一步 3.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是一种社会启蒙。 4.研究社会对我们的塑造以及我们对自己和对社会的塑造间的联系 5.赋予我们对文化差异的意识 6.为评估政策的介入提供帮助 社会学奠基人: 奥古斯特.孔德 类似于自然科学,实证主义方法建立于直接观察的原则上。实证主义称只关注直接通过经验了解的可观察的实体。 认为社会学的任务是获得社会世界的真知,从而预测社会世界 社会物理学目标是在通过观察、比较、实验获得的基础上生产有关社会的知识 埃米尔.涂尔干功能主义 社会学科性质的界定 社会事实,社会本身是一种事实,不能被化约为个体的行动或者一种简单的个人意识的集合。简单社会中的机械团结被现代工业社会中的有机团结取代,为社会平衡提供动力 社会失范旧的价值观失去了对人们的掌控新的却未建立起来,导致人对生活的盲目、恐惧、绝望感 卡尔.马克思 唯物史观 资本主义的发展,两个要素(资本、雇佣劳动力) 农民进入城市形成工人阶级

社会学知识总结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填空/单选 1“社会”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 2作为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综合说”)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4调查研究法包括(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5社会结构反映的是社会(静态)的状况,同时又预示着(动态变迁)的趋势和内容。 13(宏观社会结构)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6文化具有(超生物性),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文化具有可习得性特征)。7(社会结构角度)认为,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1950年,美国社会学家S.萨金特在《社会心理学:综合的解释》一书在,首次把(角色概念)与社会化联系起来,认为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 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他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三者中,自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于潜意识层次。后者长期处于前者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 (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镜中我”理论;角色扮演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人格发展“八阶段”论;生命历程理论)。 角色扮演理论中,乔治米德也曾研究过自我意识的形成,将“我”划分成“主我”和“客我”。 9(当代符号互动论)有(两个)主要派别。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注重用人文科学方

法来研究互动过程,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10社会交换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 11费孝通运用(比喻)的形式对“团体格局”网络和“差序格局”网络进行了解释。他认为,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的社会,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就像一捆一捆扎在一起的柴火,柴与柴之间有明确的界限。中国社会结构与西方不同,我们的社会结构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是“差序格局”的社会。 12所谓(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他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14(变异的关系)。社会纵向运行虽然继承了过去的东西,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而是随时修改着变化着。 15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的生活共同体。 16科层制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从理想类型的角度提出的概念。 17马克斯.韦伯曾经对权威做过类型学上的划分,把权威分成(传统权威)、(感召权威)、(合法权威)。 18(分层)最初是个地质学概念,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借用这一概念来分析社会的(纵向结构)。 19对西方分层研究影响最大的理论源头之一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创立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权利)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20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特别是沃思的观点,后来被成为(都市决定论) 21传统人际互动中所必需的时间和场所被压缩甚至被取消了,身体的“缺场”取代了“在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