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价值观

新闻价值观

新闻价值观
新闻价值观

新闻记者与新闻价值观

新闻价值观是新闻记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能构成新闻的标准,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基本认识。它形成于新闻传播实践之中,是贯穿于新闻写作以及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规律,是记者、编辑、受众判断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所具有的价值要素的总称,决定着记者采写新闻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转型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变革在深刻地影响着记者的新闻价值观,一名职业记者能否在新闻战线真正体现于国、于民的社会责任,关键在于他能否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审视、塑造和发展自己的新闻价值观。

每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采写实践中都会形成个体的新闻价值观,它直接影响记者采写新闻的价值判断与取向,新闻记者可以选择自己的报道角度,也可以选择自己报道的题材。

而在这里就体现出记者的新闻价值取向,它是指实践主体在进行新闻的采访、制作、编辑等活动中遵循的以相应价值为衡量标准的判断和决策方向。也就是说,是对重要性、接近性、及时性、趣味性等标准之间的侧重与取舍。处于不同新闻传播体系的新闻工作者,受到新闻传播体系的性质、构成、变化过程的制约,其采取的新闻价值取向是有差别的。同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也为新闻价值取向的不同提供了宏观而深刻的内在依据。

在我国,长期以来主要强调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新闻价值取向上更强调新闻的社会引导功能,对于新闻的重要性、权威性显著性更为关注,并将新闻的重要性置于国计民生、国富民强、国之安定等以“国”为主、以“国”为重的政治伦理判断之中。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市场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可以发现由此带来的对新闻规律的关注和向“受众本位”的回归。在新闻价值取向上,则呈现出对以大众趣味为目标的接近性、趣味性的追求。由于媒介种类的迅速增加,信息节奏急剧加快,信息量骤然增长,独家信息的获得越来越难,为了争夺受众的“注意力”,一些媒体竞相在新奇性、时效性方面加大力度,导致了新闻价值取向上误区的出现。

而对于新闻的新奇性的追求,则是媒体更加的偏好于通过报道与传统观念不一致的新思想、新观点,或者通过强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反常、奇异和骇人听闻现象来激发大众的阅读欲望与快感,吸引受众的目光。在新思想、新观念没有得到确认的情况下,有可能形成对受众的误导。这种过度报道和渲染,其实容易形成误解,不利于在社会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受众树立三观,可能还会诱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而且在这样一个讲求快速消费的信息时代,媒体会盲目地急于追求及时性,使部分记者满足于别人提供的现成材料和数据,甚至把流言蜚语、道听途说当成了事实来报道,形成不认真核查的风气。追求极端的时效性,还会使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长年累月沉溺于各种表面的新奇怪异的、昙花一现的突发事件中,而造成对关系到社会发展、人类福祉的深层次的、根本的问题的忽视。

如果我们集纳分析某一记者的新闻作品或者是某一时期大众传媒所反映的舆论导向,其新闻价值观就可得到充分反映。但是不论怎样,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他的成长与进步也总是与其新闻价值观的自我审视与改造密切相关,记者必须站在中立的立场,真实准确地记录发生的事件。如果背离了新闻的职业道德准则,那么,新闻的品质就会下降,更有甚者,可能会使新闻记者走向犯罪的深渊。

因此,新闻价值观的塑造应成为贯穿记者职业生涯始终的一项重要“修身”内容,不能偏废,这有利于记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

但其实,很多记者对于新闻价值观塑造的认识是模糊的,在这些记者看来,新闻价值的判断与取向就是一种职业敏感或职业经验,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经验的片面误解往往会使记者不自觉地陷入自我迷失,甚至随波逐流的泥沼。当前,新闻价值导向失范与离散现象的蔓延,既可能是因为深刻的社会背景动因,也有可能是因为记者弱化新闻价值观塑造。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年来屡见报端的记者涉嫌受贿、封口费、敲诈等事件中略知一二。为大众所知的是,2013年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刑拘。由于缺乏对于新闻职业的正确认识,贪图一时的钱财,他违背了新闻的职业操守。但正如他本人所说,“对当前的新闻媒体来说,我可能不是孤例,整个新闻行业应该以此为戒。”

除此类已经牵扯到违法犯罪性质的事件之外,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以我在县电视台时政栏目实习的经历来看,其实还可以发现,由于我国新闻媒体的属性,县电视台是一个事业机关,尤其是时政栏目,实质上是在践行着党政机关的耳目喉舌功能,以党性原则统帅一切,无条件接受党政机关的直接领导,无条件地完成上级机关所确定的宣传任务。以实习中所遇到的事件为例。当我们在县政府采访时,在门口偶遇一老太太,老太太看到是电视台的,就上前反应养老院设备紧缺的情况。可是那个带我的老师也很直接的就说,他们也是政府发工资的,事情上面没弄明白,还不能由他们来报。

当下我国的媒体作为新闻报道的机构,实行双轨制,具有双重性,但它们的政府属性,远高于产业属性。无法真正实践书上所说的,监视、揭露环境,产生舆论导向等,而且行政区划等级越低,对于政治的依附性就越强,就越难以实践新闻媒体反映人民心声的作用。

由上述问题可见,对于记者新闻价值观的再塑造,既需要记者深刻的主观认同与积极的自觉行动才能获得持续发展,还需要通过媒体客观环境的推动。

首先,记者应对新闻价值观有辩证的认识,明确新闻价值观具有相对的共性特征,但同时它的塑造具有个性差异。

共性,即是广大记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获得并业已形成共识的价值取向,内含记者对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一般要素的基本判断,它决定着记者取舍新闻的基本理性。

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记者与记者之间的新闻价值观存在差异,不同时期、

不同阶段,同一记者的新闻价值观也会存在差异。这表明其实在外部或者内部(记者自身)环境的变化(推动)下,其实记者的新闻价值是可以变化的,是具有可塑性的。

其次,要认真深化业务理论学习,强化政治理论,固牢思想道德防线。

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是做好新闻工作、当好新闻记者的前提条件和可靠保证。许多的记者只忙于业务,却忽略了政治理论学习。新闻实践要求我们,记者要有坚强的党性和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要自强自立,坚持刻苦学习和实践,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先进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论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都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一个政治合格、思想坚定、跟得上时代潮流的新闻记者。

还有就是要有良好的作风素质。它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状态,它是做好新闻工作、当好新闻记者的前提。要具备优良的作风素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忠于党的新闻事业,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实践过程中把握业务知识,把握新闻报道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策意识水平,自觉地从社会政治的高度确立新闻价值的选取标准。这样的话,就可以保证我们的新闻记者在政治路线的大方向上,不会犯错。

因此,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联合倡导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要推动作风转变。继续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并将前期“走转改”活动中新闻媒体开展的为民服务主题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化内容长期开展下去,鼓励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充分发扬社会责任,急群众之所急,向群众之所想,率先垂范,争做模范,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走在前面,为社会树立良好榜样。

要追求新闻真实。对于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和低俗之风,积极主动加大查处整改力度,增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热点事件,组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深入调查核实,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帮助社会公众了解事实真相,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从新闻报道内容的具体要求来看,

第一,既重视正面新闻,同时也重视负面新闻,强调新闻的平衡性,重视新闻的正面效果;

第二,既强调新闻监督政府的作用,同时又强调新闻配合政府的功能,在社会转型时期,求同存异,努力营造和谐的新闻舆论氛围;

第三,既关注成功人士,同时又关心弱势群体,强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不能把版面让给那些成功人士,而忘记了劳苦大众;

第四,既重视社会新闻现象,同时也重视社会新闻观点,强调事件新闻与观点新闻并重,努力发掘新闻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充分体现新闻的引导价值;

第五,既宣传政府的施政方针,同时也关注实施的效果,尽可能地做到广纳善言,为政府献计献策;

第六,既尊重司法独立,同时也强调司法监督,恪守新闻报道的分寸,在司法判决尚未生效之前,努力克制自己的报道欲望;在司法判决生效之后,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见;

第七,既关注政府的宏观政策,也关注民生新闻,努力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积极增加社会信息的供应量;

第八,既强调权利与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也提供舒缓权利与权力之间紧张关系的渠道,努力化解分歧,尽可能地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第九,既强调新闻媒体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在鼓励竞争的同时,防止不正当竞争;

第十,既强调新闻信息的丰富多样性,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又尽可能地防止信息市场驳杂混乱,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这些都是国家净化新闻传播环境,纠正社会新闻价值导向失范与离散现象的重要实践举措,对于新闻工作者新闻价值观的再塑造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在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新闻从业者应当彻底摒弃过去那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各执一端的价值观念,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不断发掘新闻的潜在价值,并且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自觉地维护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地寻求共识,凝聚共识,拥有一个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观童谣100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100首 1.记牢核心价值观 求富强,求民主,人民生活多幸福, 讲文明,讲和谐,社会向上又团结; 爱自由,爱平等,改革开放树新风, 要公正,要法制,执法透明而切实; 我爱国,你敬业,爱岗爱国当绿叶, 懂诚信,懂友善,交友广泛守诺言。 优秀核心价值观,大家一定要记牢,要记牢。 2.富强民主大国梦 文明和谐民族情。

自由平等公民愿, 公正法治乾坤清。 爱国敬业讲奉献, 诚信友善一家亲。 共唱核心价值观, 携手中华大复兴。 3. 江山美如画 瑞气盈门迎骏马, 核心价值传万家。 富强大树民主芽, 文明催开和谐花。 自由阳光平等洒, 公正草原妆绿纱。

爱国春雨绵绵下,敬业护花春泥化,诚信友善人人夸,祖国江山美如画。 4.做合格小公民 童谣声声唱不停,祖国未来率先行,富强民主“中国梦”,文明和谐大家庭,自由平等人人爱,公正法治是天平,爱国敬业要牢记,诚信友善见真情,争当“文明小使者”,

要做合格小公民。 5.美好家园齐创造 小朋友,你听好, 价值观,要记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传统文化记心间。 中国人,中国梦, 团结协作定成功。 好娃娃,能自强, 争做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儿郎! 6.中国是条富强船

中国是条富强船, 民主文明扬风帆。汽笛高奏和谐曲,自由平等有护栏。公正是舵把航向,法治一路管安全。爱国敬业生动力,诚信、友善一路欢。 7.核心价值二十四“富强民主”四个字大展建设宏图事“文明和谐”四个字国泰民安众人思

“自由平等”四个字信念价值之普世“公正法治”四字社会规矩行福祉 “爱国敬业”四个字安身立命重要事“诚信友善”四个字公民品德垂青史 核心价值二十四熟记倡导日常事努力践行你我他生活美好人人夸

新闻如何体现公正价值观

新闻如何体现公正价值观 新闻报道只有做到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公正价值的内涵,才能真正实现对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正确引导。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在这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标签:新闻;公正;价值观 新闻报道只有做到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公正价值的内涵,才能真正实现对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正确引导。新闻报道要做好两个方面的事情,才能够正确执行公正价值观的要求,一方面是同等尊重我国不同行业和不同社会阶层公民的知情权,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及时发布各种政务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另一方面是新闻媒体要准确、充分的表达我国不同行业和不同社会阶层公民的合理心声、愿望和意见,同时也要尊重他们言论自由的权利,给予他们发表言论的机会。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新闻要从以下4个方面体现公正价值观。 一、“爱”要适度,也有最低限度 新闻媒体的报道对善爱行为十分的重视,善爱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施爱,理性分析社会上许多施爱的价值,新闻媒体大多关注的是其对社会所产生影响,同时也涉及了正确引导公正价值观的问题,但是因为这些施爱类的新闻素材从浅层面上来讲,都带有道德善的标签,新闻媒体的报道大都忽略了对其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审视。 施爱之举和行善之举是社会公正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公正价值范围之内“善”完全与无节制的“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纯以情感所产生的爱不是公正价值观范畴之内的爱,如果在新闻报道中没有科学权衡这种价值,对任何境遇内的爱都不加辨别,一味的进行推崇,就会对公正价值观进行误导。例如,针对有些地方的贫困大学生因为碍于自己的面子,而不愿意在学校进行勤工俭学实践,坐等社会的无偿资助这一情况,有相关媒体以“扶得起躯体,扶不起魂”为题进行了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对公正价值观的讨论。新闻媒体也正是因为适度的爱才真正实现了其社会责任。同时,新闻媒体的报道也同样需要准确分析并科学把握爱的最低限度。比如前几年在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因为这种道德的冷漠已经超越了社会公众的心理底线,引起了很多新闻媒体对公正价值观的大讨论,讨论爱的最低限度与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关系,通过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新闻媒体对公众自觉意识和公正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二、受益的条件和机会均等当前新闻媒体对经济问题,如社会财富总量等尤其的关注,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实际情况是公正价值观的直接反映,也直接反映了

我所理解的新闻学总结篇

我所理解的新闻学——结语篇:冲破海华丝的迷墙 冲破海华丝的迷墙,是数年前欧美国际电影界的专业人士,对于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的一句话通俗解释。海华丝是那张挡住了监狱深处大墙后暗道的海报上女明星的名字,其人妩媚明艳,乃当年的一代影后。当我合上书,疲惫地敲完理论部分的最后一个字时,眼前忽然浮现出了海华丝的名字。这个夏天我一反常态,像唐僧一样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也是该结束的时候了。开学后我将暂别论坛,这个帖子,也算是和大家道别吧。 题目当然是比喻。在我想来,不管我们为什么考研,考哪里的研,考什么专业的研,无非是希望突破原来的自己,到达一个全新的领域。一路上,我们付出的代价虽不相等,但难免都会有困苦、寂寞与黑暗,一如安迪所处的铁监。我希望大家最终都能穿过迷墙后的通道,最终收获各自心中向往的希望与光环。 很多人说,广院是个浮躁的地方。但是我认为那是表象。浮躁只是我们墙上的海华丝。我的老师对我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安迪的密道一挖就是多少年,所以最后才剩了那薄薄一张纸。到年底的时候,我希望大家经过辛苦的付出,将该打通的道路都已打通,可以来到那最后的海华丝面前。要知道考研是一项实打实的工程,在特定的时间内,少一筐土都不行。挖土的工作很枯燥,也与智商无关。但聪明绝顶却考不上的人比比皆是,有时伟大成就于单调。 然后按我说的去做,我告诉你们怎么冲破这一堵纸墙。之前曾提到,所有的名词和简答都要熟读背诵,而论述不需要,就是为了留到这个时刻。只有在对知识点十分熟悉的情况下(我算过,专业课大概要背六万字左右),才能有效地史论结合,进而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新闻学的十八般武器,驾驭起来才能样样得心应手。大而言之,文史知识的积累照样能在此时发挥重要作用,因为研究新闻的人作为“杂家”,原则上必须渊博。 首先要读一本通史。不要害怕浪费时间。读书也要懂方法,读到会心之处,书中人自会伸出手来与你相握。复习新闻史到最后最大的问题就是体系的混乱:中国新闻史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内容体系,外国新闻史的体系则是或国家或媒体单项组合而成。这时文科的同学可以读张昆老师的《简明世界新闻通史》(1994年),理科的同学则可以选择李彬老师的《全球新闻传播史》(2005年),后者的行文比较酣畅。这两本书借鉴了史学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突破了目前中外新闻史分治的基本格局。其新闻史体系从空间上包括各个国家、地区,时间上纵贯古今,对象上事业、体制、观念有机结合,具有宽视野、大综合、系统性的特点,能帮助大家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所谓提领而顿,万毛皆顺。考试之前,知识点一定要系统化,才能游刃有余,出题者才不会按照章节的顺序设计试卷。如果去年大家知道第一题“五个根底”说的是最后一章的队伍建设,想必编也能编出几条来吧。 然后开始做题。我在下面2楼列了一些题,可以选一些来做,也可以直接做真题。注意一定要真做,掐着时间在纸上写一写,不要泛泛地看所谓的答案。我告诉过你们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一定一定要自己做,慢慢的找一下驭笔如刀的感觉。很多时候,大家讨厌理论,是讨厌某些模式化的表达。要努力调整和适应,这毕竟是考试。要练习怎样史论结合,如何有破有立。实在写不出来,就找点论文看,看看人家的论述思路,用心借鉴,这样很快就能有提高。这个阶段的时间为一周左右,写到你有点兴奋为止。至少看到论述题、分析题不会有丝毫的怯意才行,这样就相当于热身了。

中美新闻价值观

中美新闻价值观比较 一、我国新闻价值观 我国新闻传媒由国家经营,由政府对传媒业进行宏观调控和制度管理。因此,侧重于舆论引导的社会角色。新闻媒体首先必须完成党和政府所赋予的宣传内容,要在不违背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满足受众的息、娱乐等方面内容的需要。我国对新闻的处理上比较重视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对于显著事件和重要事件的报道首先要考虑的是“新闻政策”,即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经济的稳定发展等等,考虑的是社会效应。“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①。 二、美国新闻价值观(CJR普利

三、异同 尽管中美呈现出不同的新闻价值观,但中美新闻工作在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等新闻价值要素方面表现出一致性。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如报道思想、报道内容方面仍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1、美国新闻报道主要以负面的“揭丑”报道为主;中国新闻报道却以正面的“讴歌”报道为主 美国新闻界向来有“揭丑”的传统,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一向主要是揭露性新闻。它们所揭露的情况是某些政党、尤其是政府所不愿意泄露的。在1917年至1990年颁发的580项新闻奖中,约有40%属于此类新闻。尤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60至70年代,在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曾出现两次大的揭丑浪潮。

在此基础上,后来发展出了调查性报道”这一深度报道样 式。新闻业的揭丑传统在新闻价值观上有所反映,并通过大的新闻奖项的设立得到进一步确立和推动。与此不同的是,获得我国范长江奖的新闻报道都是以正面报道为主的。这同范长江新闻奖的评奖基本要求有关,也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密切联系。 中西方比较确定的新闻价值标准主要有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人情味等。美国关于战争、疾病、腐败、枪杀等负面新闻的报道,首先能够满足普通受众趣味性的需要,这是国外新闻业商业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这些负面因素的确立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它也在社会功能上起到了缓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解压阀”作用。而中国的新闻作品要求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要求新闻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要求新闻业务上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而出现这种差别也就不足为奇了。 2、西方重视新闻作品的个性化;而中国新闻作品的个性化不足,较多地体现了一种共性。 以普利策奖为例,评选过程中在题材以外更重视新闻作品的个性特征。而中国的诗学文化传统给予新闻思维的是抒情性细节,强烈地追求叙事中的情景合一,这促成了一些新闻精品的诞生,但另一方面,又会变成一种呆板的叙事。美国重视新闻作品的个性化,是以受众价值为标准的。重视受众需求层次和接受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需要,这是市场导向为主的新闻业的必然趋向。普利策

新闻的定义及要素

定义: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两原则: 一、真实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是新闻的生命线。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1.对新闻事实的表述准确;①新闻报道中用词忌讳不准确②避免虚构情节,添枝加叶,合理想象。2.对新闻内容材料的选择准确。3.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准确。 二、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采访的生命 从理论上来说,时效性指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间差(时距),同新闻面世以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 简单地说就是“新鲜、快速、简短”。 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通讯社:新闻服务机构,即向其他新闻媒介提供新闻服务的机构。 四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 其他:塔斯社、新华社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报道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力求精神文明建设有实效 十八大以来,学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师生喜闻乐见、简单易行的实践活动,真正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师生的文明素质,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强大合力,有效的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 1.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共建文明风尚”主题的学雷锋活动,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在学生中常态化开展,有效促进全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将雷锋精神打造成为校园温暖最持久的符号。 2.学校利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全校师生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引导师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联系,让师生在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上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3.充分利用学校文化长廊、德育展厅、宣传展板、黑板板、手报报等宣传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统一印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图片在每一个班教室里粘贴,要求每一个学生熟记熟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力求做到“二十四字”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在学习生活的言谈举止中践行“二十四字”的深刻内涵。

4.学校组织各班召开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班会,通过讲故事、悟内涵、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交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有力促进了全校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5.各班级出一期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黑板报或手抄报,板报主题鲜明,内容切合班里的实际,大力宣传班中最有代表性、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人好事。 6.全体师生积极投身“学雷锋见行动”实践活动,树立起奉献爱心光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各班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扬雷锋钉子精神和助人为乐精神,鼓励成绩好的、有特长的班干部或同学与班上学困生结成“手拉手学习互助小组”;立足身边,继续深入开展爱心助学捐款活动。 7.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倡导学生“向不良行为告别”,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每学期开学,都组织全体同学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要求所有学生严格遵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取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力争把礼貌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家长,把谦让带给他人。形成了目标明确,纪律严明,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良好校风,在全校形成了人人懂文明、人人

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

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 闻媒体和工作者如何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闻价值取向?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在新闻实践中。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始终如一地把新闻的触角面向基层群众,投身到群众火热的生活中去,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每时每刻都能够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跳跃着人民群众炽热的脉搏,展示出伟大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的豪迈雄姿。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将是我们新闻报道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当然,要做好一个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做好一个人。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弘扬新时期的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杜绝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操守、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我们心中永远不倒的精神高地。 二是新闻媒体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恪守媒体良知,肩负起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责任。 媒体宣传荣辱观与媒体自身的荣辱观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媒体荣辱观就是媒体的价值观,就是媒体自身的价值导向,是媒体自身的兴趣、爱好、嗜好的集中体现和反映。媒体的荣辱观,尤其是新闻媒体的荣辱观,决定了新闻题材的选取、新闻制作的手段、新闻效果的释放,乃至对新闻受众的塑造。因此,新闻媒体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首先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全力做到“三贴近”。“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新闻宣传的第一位。我们的媒体没有必要总是将新闻关注的焦点放在明星、富豪、精英和所谓的成功人士之上,这样的新闻价值取向似乎告诉人们这个社会只是“名人”的社会、“精英”的圈子,而把群众排除到社会舆论体系之外,群众当然对此意见很大。所以我们的媒体要把新闻的视角尽量延伸到普通人、基层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关注他们的利益诉求。 三是新闻媒体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还要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加强情操修养、维护新闻事业崇高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要坚持守土有责,反对一切亵渎新闻事业的行为;要坚持实事求是,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反对制造虚假新闻、见利忘义,以及各种形式的有偿新闻;要坚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职业操守,反对为制造眼球效应恶性竞争、颠倒是非,混淆社会价值判断。要坚决反对“严肃新闻娱乐化、娱乐化新闻低俗化、弱势人物妖魔化,反面人物人性化”等种种有违新闻规律的错误价值取向。 总之,正确的荣辱观要求媒体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规范,我们相信通过在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人员中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必将使我们的舆论宣传形成一个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既高尚优雅又符合大众口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那样一种“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慎于事实判断,严格把关,保证报道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 由于社会生活、社会动态、社会趋向、社会问题、社会舆论、突发事件等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真相更容易为表相所掩盖。有些媒体往往出于竞争的需要,或图省事疏于核准事实,或干脆为媚俗而沦入胡编乱造,客观上破坏了新闻真实性原则,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甚至,某些受利益驱动有意制造假新闻,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很大的威胁。把握好社会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关系到舆论导向是否正确,关系到新闻报道是否成功,而且关系到媒体的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把握好社会新闻报道的客观尺度,确保受众从媒体得到准确有效的信息。媒体

新闻价值观

新闻记者与新闻价值观 新闻价值观是新闻记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能构成新闻的标准,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基本认识。它形成于新闻传播实践之中,是贯穿于新闻写作以及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规律,是记者、编辑、受众判断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所具有的价值要素的总称,决定着记者采写新闻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转型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变革在深刻地影响着记者的新闻价值观,一名职业记者能否在新闻战线真正体现于国、于民的社会责任,关键在于他能否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审视、塑造和发展自己的新闻价值观。 每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采写实践中都会形成个体的新闻价值观,它直接影响记者采写新闻的价值判断与取向,新闻记者可以选择自己的报道角度,也可以选择自己报道的题材。 而在这里就体现出记者的新闻价值取向,它是指实践主体在进行新闻的采访、制作、编辑等活动中遵循的以相应价值为衡量标准的判断和决策方向。也就是说,是对重要性、接近性、及时性、趣味性等标准之间的侧重与取舍。处于不同新闻传播体系的新闻工作者,受到新闻传播体系的性质、构成、变化过程的制约,其采取的新闻价值取向是有差别的。同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也为新闻价值取向的不同提供了宏观而深刻的内在依据。 在我国,长期以来主要强调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新闻价值取向上更强调新闻的社会引导功能,对于新闻的重要性、权威性显著性更为关注,并将新闻的重要性置于国计民生、国富民强、国之安定等以“国”为主、以“国”为重的政治伦理判断之中。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市场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可以发现由此带来的对新闻规律的关注和向“受众本位”的回归。在新闻价值取向上,则呈现出对以大众趣味为目标的接近性、趣味性的追求。由于媒介种类的迅速增加,信息节奏急剧加快,信息量骤然增长,独家信息的获得越来越难,为了争夺受众的“注意力”,一些媒体竞相在新奇性、时效性方面加大力度,导致了新闻价值取向上误区的出现。 而对于新闻的新奇性的追求,则是媒体更加的偏好于通过报道与传统观念不一致的新思想、新观点,或者通过强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反常、奇异和骇人听闻现象来激发大众的阅读欲望与快感,吸引受众的目光。在新思想、新观念没有得到确认的情况下,有可能形成对受众的误导。这种过度报道和渲染,其实容易形成误解,不利于在社会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受众树立三观,可能还会诱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而且在这样一个讲求快速消费的信息时代,媒体会盲目地急于追求及时性,使部分记者满足于别人提供的现成材料和数据,甚至把流言蜚语、道听途说当成了事实来报道,形成不认真核查的风气。追求极端的时效性,还会使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长年累月沉溺于各种表面的新奇怪异的、昙花一现的突发事件中,而造成对关系到社会发展、人类福祉的深层次的、根本的问题的忽视。

新闻与报道的关系

浅析新闻与报道的关系 新闻学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新闻报道”这个词。但实际上新闻学中新闻与报道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又不乏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本文将浅析新闻与报道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从定义上看,1943年陆定一先生提出“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至今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这里的“新闻”其实包含了“新闻”和“报道”两个概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则是报道者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反映之后形成的观念性的信息。从两者的定义可知,新闻侧重于客观事实,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而报道侧重于表象和描述,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新闻来自已存在的事实,而报道是对存在事实的整理、加工和发布,是新闻的表现形式,两者分属于不同环节。 其次,从两者的发展历程上看,新闻是长久存在于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人类诞生前就存在。而新闻报道则是人类意识加工的产物,是一种普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上的普遍的社会现象,伴随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慢慢壮大、成熟。人类的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而人们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最后,是否具有主观色彩是两者的本质区别。同样的新闻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报道,同样的内容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报道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审视这个“新闻”,有着不同的选择和判断。但如果我们究其根源就会发现,报道者的主观态度只是一个表层的原因,真正的关键在于“作为‘经验事实’‘社会意识’的报道本身就是直接性和间接性、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①。报道反映了新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新闻,主观意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普遍性即能为社会大众所接收,特殊性在于受报道者自身条件的制约,报道可能千差万别。 虽然有如此多的差别,与此同时新闻与报道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首先,新闻与报道的关系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构成哲学上的“矛盾”。其次,新闻的存在是报道诞生的前提和基础,报道则是使新闻得以传播的必要条件。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今天,新闻一直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社会条件变化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带来对新闻需求的增加,又迫使人们不得不扩大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容。最后,新闻与报道其实不存在直接联系,而是一种间接联系,可以用“新闻—人—报道”来表示。从新闻到报道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新闻工作者接收新闻形成主观意识阶段,二是报道新闻阶段。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条件,缺一不可。 新闻报道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尽量真实的提供信息,有一定的准确性、真实性、简明性与及时性。虽然报道是人对新闻的主观反映,但报道必须始终坚持“真实”这个原则。如果失去这个原则,新闻将失去它存在的价值,甚至引起社会的混乱和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①摘自齐齐哈尔电视台刘波《探讨新闻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关系》 数字出版01班 周晓语

大学生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

大学生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活动总结 各院(系)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 为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知》精神及有关部署要求,切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以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校团委决定把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XX年下半年 二、活动内容 1、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活动。 活动要求:现将9月、10月定为xx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各院级团组织需利用网站、公告栏、微博、微信等途径,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在此期间,各院系团委要组织本单位班级团支部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举办1次主题演讲活动、进行一次身边“校园之星”寻访、开展1次主题团日活动和参与1个#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微话题讨论报送要求:9月至10月,请各院级团组织于每周三17:00前将活动新闻稿发送给校团委;11月至次年1月,请各院级院组织于每月20号之前上报2次新闻稿给校团委。(报送格式见附件1)

2、召开xx大学各界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 校团委将邀请xx大学各界优秀青年召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并邀请校领导等有关领导出席,深入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3.深入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 活动要求:各院级团组织要深入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要求从9月份开始每天至少有一位团员青年(各院系团委书记、学生会主席、网络宣传员和各学生社团负责人必须参加)以#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为话题,采用“我是xxx,表达自己的理念,我为价值观代言”的方式,通过新浪微博、腾讯微博@xx大学青年集结号、xx 共青团、共青团河南省委学校部、共青团中央、团中央学校部。 报送要求:各基层团组织需在每月18日前,将参与代言活动的情况进行汇总,并挑选3条微博上报至校团委(报送格式见附件2)。 4、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作品征集传播活动。各院级团组织要在学生中广泛征集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微电影、视频、动漫、歌曲、诗歌、短文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作品,并利用微博、微信等及时宣传、展示、传播优秀作品,校团委将对优秀作品进行评选表彰。 5、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寻访、优秀集体创建活动。 活动要求:各院系团委需做好“校园之星”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寻访活动,按照班级之星、年级之星、院系之星、校园之星的四级评选

我的新闻与价值观

我的新闻与价值观 我不是一个新闻专业学生,对于新闻知之甚少。以前的自己总是固执地用自己的世界观来认识这个世界,难免有些偏颇。一门选修加上一个好老师便是这一切最好的启蒙。生活继续着,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同学总是聊这聊那,也渐渐知道许多新奇的事情,许多特例,也渐渐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偶尔看社会新闻,总是出现一些官员因为贪污,然后被抓起来。现在这个社会不是因为贪污抓起来的官越来越少了。如果对全中国所有的官员真的进行贪污案件调查,可能就好像扫黄一样往往准备的越充分就越抓的少。但是如果真的找一分不贪的官员就绝对一个都找不到。其实我们对这个国家,真正应该关注的不是哪个官员贪了,而是哪个官员没贪。国外的一些领导大部分都是因为清正廉明来名扬四海,而我国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因为贪污受贿来扬名世界。一个县长一年贪污的钱比一个省长十年的薪水都多。就这个情况而言,叫我,我也贪。你敢保证你不贪?还有一些频繁出现的新闻,就是富二代官二代的问题。无非一些打人欺负人。从小学到高中这种打人欺负人的事情在学校里面比比皆是,却看不到哪个媒体去我学校做采访。为什么?因为没噱头嘛!我们媒体总是找一些人们认为不公平的事情来爆料,就好像十个穷人的孩子吃馒头看着一个富人的孩子吃面包,那肯定会不爽,但是如果那个富人的孩子吃着吃着,噎死了,那他们肯定会很高兴。我来解释下这个,不是因为不公平而是因为羡慕。后面的高兴也不是因为公平而是因为嫉妒。人们已经把公平误解了!这个社会永远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公平,公平不是做出来的,更不是说出来的,公平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的一种满足。但现实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的媒体!我想如果真的有一天中国真的和谐了,那么这些媒体是不是都要去要饭了?那么这也算一件新闻了!如果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一新闻也算是大慰平生了。 一度以为新闻是对一件事情的记录和传达,它理应客观准确,不带有个人的偏见,尽量全面地展现事件的全貌。报纸上的新闻我一般都不喜欢看,因为整个文章就像是字句拼凑出来的,连一个陈述句都要用书面语言读起来很乏味。读一些杂志,其中也有经常涉及时事的部分,但是因为是评论类的文章,所以觉得没有新闻的那种中立的态度,更像是一家之言。接触的新闻事件新闻报道越多就越会发现,每一篇新闻稿都是有态度有观点的,新闻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事实,附带于这则事实的,有撰稿人或者媒体人对这个事实的看法,哪怕是最无聊乏味的会议新闻,都有对会议的看法观点。 任何事情深究起来,或者说上升到理论高度,都是复杂的,而对于像我这样浅薄的人,尤其是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还会有点费解。 我所学到的新闻,有多个定义,我就不多说了,反正我也记不住。然而任何事物绝不会有多个定义,所以不禁要问新闻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新闻本源是事实,永远都是事实第一,新闻第二。可是并不是所有事实都可成为新闻,我们要从众多事实选择可以作为新闻的事实,这又牵扯到了新闻选择的问题。 新闻选择的标准有许多,我看到的书提供的标准有这个几个,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有关法律法规。新闻定义还不清楚,暂且不提,一直反感利用新闻之名行宣传之实,所以这个也排除,值得一说的也就剩下那个新闻价值了。 从事实中作选择,就要看它是不是有新闻价值了,书上说是不是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不是所有的事实都可成为新闻,也不是所有事实的变动都可成为新闻,成为新闻就要看它不是具有新闻价值了,判断标准就如上了。 新闻的真相是隐藏起来的。尤其是对于一个极具争议的新闻来说,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

(完整版)事业单位考试网络新闻写作知识系列之新闻相关概念

事业单位考试网络新闻写作知识系列之新闻相关概念 (一)什么是新闻 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新闻就是“新近 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 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评论等。 一种是狭义的,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除了评论等少数议论文,绝大多数新闻都是记 叙性文体。 这里的定义强调三点: 一是“事实”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二是“新近发生” ,这是说新闻不是隔年的老黄历,不是旧闻,强调的是变化中的“新”; 三是“报道” ,即指新闻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值得报道的事实,是经 过新闻工作者加工裁剪的事实。 (二)新闻的特点 概括地说,新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这是由新闻 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 2.新鲜性 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 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新闻的“新”包含内容的“新”和时间的“新”两方面。内容 的“新”即要有新意;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 3.倾向性 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 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 4.选择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于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 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因 此, 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国家局的 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来报道。 (三)新闻的五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 W ”。什么事( What ,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 ,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When ,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 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 H (How ,怎 么样)? (四)新闻的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新闻包括多种体裁,大致有以下几种:消息(简讯)、通讯、报告文学等。 消息即是狭义的新闻,它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最广泛、最经常 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必须具备上面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一则消息只有具备这五个要素,才能让读者对所报道的事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因为消息是新闻写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家动笔写稿件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家接触最多 的形式,,由于时间的关系,下面重点只讲一下怎样写好消息稿件的问题。其他文体就不在 赘述了。新闻写作是安徽省合肥市等地区事业单位考试新闻中心及文秘等相关岗位笔试考试 的主要内容之一,为助广大考生备考一臂之力,华图教育提供了新闻写作训练习题及答案 系列资料。本篇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新闻写作训练习题答案——填空题。

十二个核心价值观的名言以及报道

富强 名言 1.民智者,富强之源也。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 2.非力车农无以富邦也。汉代文学家桓宽 3.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维新志士谭嗣同 他评: 1.人民日报:“富强”是一种向上的气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共同富裕,二者统一才是全社会期待的富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富强也不仅是国家的发展目标,更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富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实干兴邦是至理名言。无论国家强盛还是个体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还在实干。只有每个人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一切美好才能创造出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握在手中。只有大力弘扬实干精神,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才能用实干的双手托起幸福美好的明天。 2. 光明日报:同心共筑中国梦:未来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强音不断奏响,而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国际复杂形势,深层次矛盾与困难、挑战与压力前所未有。面向未来,我们都要有一份政治担当,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党保持同心同向同频同振,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围绕实现“中国梦”,协调各方力量共同筑梦中国。共圆中国梦,人民是靠山。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人民群众始终是党取得革命胜利、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民本为纲、以民生为要,重要关头勇挑重担、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如此,筑梦中国才有强大的坚实力量。 3. 富强:领航中华梦想的巨轮: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不再是仰人鼻息的弱者,不再是任人摆布的配角,中国已是强者,已是主角。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从不对外诉诸武力,不会动辄以武力相威胁,也不会动不动到别人家门口炫耀武力。到处炫耀武力不是有力量的表现,也吓唬不了谁。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而事关主权,必定奋力相争,黄岩岛不用说是一个岛屿了,哪怕只是一块礁石,只要是祖先留下来的,就必须坚决守住这份祖产,否则就是败家子,留下骂名,被后人讥笑。我们要牢记,这一切的力量源泉就是中国梦。中国梦既是精神寄托,又是物质创造。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只有历经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国梦视野开阔、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的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中国由弱变强的不竭精神动力。在中国梦引领之下,中国从未有过像现在这样上下同心,民族团结,国力强盛。这是南海风云终究未能酿成一场局部战争的根本制约因素。在中国梦统领之下,爱国热情成为撑起民族脊梁的柱石,而富强的中国是爱国热情的底气;历史事实成为击穿政治闹剧的利剑,富强的中国最有认定史实的话语权;深邃韬略成为锚定浩淼国土的钢索,富强的中国让韬略钢索更加坚固;威武之师成为震慑非法觊觎的铁流,富强的中国是强军的基石……我们要让富强写满中华大地,让中华梦想的巨轮昂首驶向远洋。 民主 名言 1.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英邱吉尔 2.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梁启超 3.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他评 1. 人民日报社论:以制度筑自信以民主聚人心: 民主兴则民心聚,法治兴则国家强。无论是加强和改进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还是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无论是加强和改进监督,确保公权力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还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序扩大政治参与,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肩负着重大责任。国家权力机关做出的每个抉择,都关涉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法治规范和完善国家治理,以民主激发和凝聚民智民力,不管形势如何复杂多变,艰和险可能构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新闻稿范文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新闻稿范文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新闻稿范文 (篇一)歌舞传递梦想青春点亮夕阳 为了响应国家、学校的积极号召,为了向人们宣讲与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同时向广大人民展示现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学生艺术团联合学生会文艺部前往荥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主题宣讲活动。 童声细语用心浇灌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也要从小朋友做起。经过商议,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3日来到宣讲第一站——荥阳市幼儿园。队员们按照前期计划为两组开展活动。两组队员分别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的特点准备了歌曲表演、舞蹈教学、儿歌教学等内容。随后,队员们与小朋友们在在操场上进行户外活动。短短几个小时的接触时间转眼即逝,队员们和小朋友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尽管他们的调皮有时会令队员们不知所措,但是小朋友们的真诚、友善与纯真令队员们沉醉其中,他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群可爱的孩子们。这次活动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带来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在向小朋友们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队员们也通过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活动最后,队员们与小朋友们合影留念。 与夕阳共舞历史中前行 活动第二天,同学们都早早的起了床,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在简单的洗漱之后来到了荥阳市刘禹锡公园,与公园晨练的居民们展开互动。声乐组的同学们为老人们演唱了准备已久的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歌,深得老人们的喜爱,而舞蹈组的同学们则为老人带来了青春洋溢的舞蹈,并教给老人们一些简单的、有助于增强身体协调性的动作,老人们则教了一些太极拳的动作给大家学习,给我们讲述了一些他们所经历过的历史故事以及近年来的社会发展变迁,整个活动现场和谐而快乐。通过与爷爷奶奶们的交流,同学们学习到了认识问题的不同角度,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历史的艰苦也让队员们深深感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以及成长在新时代的幸福,更加珍惜和感恩现在的生活。 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让同学们走出象牙塔,真实感受社会万象,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处,推动学生综合发展。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弘扬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活动的核心目的,以昂扬的精神风貌竭力为荥阳市的居民们呈现了新时代的主流文化。在“三下乡“的暑期实践始终本着学校开展活动的目的切实进行,队员们不喊累,不怕苦,勇敢接受各式各样考验,坚持不懈,全面展现出经管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向人们展示了现代大学生拒绝安逸、挑战自我的态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辩赛新闻稿(共2篇).do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辩赛新闻稿(共2 篇) 第1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辩赛新闻稿 下午两点,社会实践省级优秀团队的答辩在xx工业大学xx校区正式开始。xx学院xx实践队在本次答辩过程中表现优秀,内容丰富,最后被评为社会实践省级优秀团队。 本次答辩节奏十分紧凑,在主持人简单的介绍了社会实践的意义,以及本次的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价值之后,代表各学院各组织的22支队伍便开始进行各自精彩的'答辩,每支队伍的答辩时间为时六分钟,且每支队伍之间衔接紧凑,使得整个答辩过程内容多占时少,精彩纷呈。本次答辩的形式大都是ppt展示,或者视频播放,xx同行实践队在展示的基础上结合视频,以表演话剧的形式介绍了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台下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前期还准备了kt板,便于展示时候更加醒目,重点突出。并且,所有的队员身穿队服,着装统一,答辩的时候也在台上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做主讲的队长。 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xx学院xx实践队在答辩环节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大家,他们是一个团队,不是孤军奋战。他们进行了前期精心准备,结合队员们不辞辛苦的一次次的排练,以及在

台上所有人默契的配合,最终取得了社会实践省级优秀团队的称号。通过社会实践,他们更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局限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更是深入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他们在未来也会继续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人,传播正能量。 第2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辩赛新闻稿 接下来,注册作者为你带来另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辩赛新闻稿范文。 学院12级硕士第二党支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理论学习活动 为了落实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的精神,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科学学院12级第二党支部于2014年4月18日,在学院机房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理论学习活动。 首先,主持人从“价值”入手,启发支部成员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引导支部成员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层面讨论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深入学习其精髓。接着全体成员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具体内容的变迁,感受时代所赋予自己的特殊使命,并再次学习了“八荣八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践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最后,在学习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性后,主持人对本次理论学习做出了总结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及个人的重大意义。 通过本次理论学习,支部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相信他们将其渗透到生活中的点滴。

2018国内外热点新闻整理

1. 兵马俑手指被偷 事件介绍:“秦始皇和兵马俑展”去到了美国人的家门口,让不少当地人都激动坏了……然而2018年2月15日美联社的一则报道,引起了国人对兵马俑出国后的安全担忧。报道称,该展去年在美国费城展出时,有一名24岁的美国青年偷溜进已闭馆的博物馆中,折断了其中一个兵俑的手指,并将其藏在口袋里带走。据悉,这尊兵马俑价值约为450万美元。 2. 中美贸易战 事件简介: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3月22日签署对中国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的备忘录后,中方随即宣布拟对约3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3. 英俄间谍中毒事件引发外交危机 事件说明:俄罗斯前情报人员斯克里帕尔和其女儿在英国“中毒”事件引发的外交风波持续发酵。欧盟28个成员国之中已有19个国家宣布驱逐俄外交官,另外3个国家决定召回驻俄罗斯大使。 4. Facebook用户数据泄露事件 事件介绍:在3月份时,媒体曝光Facebook上超5000万用户信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政治数据公司“剑桥分析”获取并利用,向这些用户精准投放广告内容,帮助2016年特朗普团队参选美国总统。扎克伯格对此事道歉。但事件并没有结束。及至4月4日脸书隐私泄露人数升至8700万,事件开始发酵。扎克伯格先后在4月10日、11日两次参加听证会,接受国会质询。表示脸谱公司没有在用户数据保护方面做出足够努力,导致出现了“剑桥分析”滥用用户数据事件。 5. 叙利亚化武事件 事件起因:4月7日,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控制的东古塔地区杜马市遭到疑似毒气袭击,导致70余人丧生。叙利亚反对派、美国、英国等第一时间指责叙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袭击无辜平民。 事件经过:特朗普在10日内阁会议上表示,将在24-48小时之内做出决定是否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俄罗斯马上在陆、海、空三方面处于“战备”状态。随后,特朗普11日发推向俄罗斯放狠话;12日,特朗普又发推说,没说何时对叙动武;13日,特朗普下令对叙实施精确打击;14日凌晨,叙利亚就遭受了来自美国、英国和法国超过100枚巡航导弹和空对地导弹的袭击。 6. 板门店历史性会晤 事件说明:4月27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与到访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板门店举行历史性会晤。当天上午,双方进行了约100分钟对话。会谈中,双方就朝鲜半岛无核化等核心议题进行讨论。 事件点评:朝韩领导人能够实现会晤、牵手,这一刻拿诺贝尔奖恐怕也不为过。但能否在未来的挑战中携手应对,真正给朝鲜民族带来可持续和平,双方都任重而道远。 7. 美国迁驻以色列使馆事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