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园科普气象站的建设方案

校园科普气象站的建设方案

校园科普气象站的建设方案

校园科普气象站的建设方案

校园气象监测站主要依赖环境、天气好等自然因素来达到发电的目的,因此,气象站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校园气象监测站便携式结构设计,采集器与传感器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无需安装拆卸工作,开箱即可测量,可放在各种现场环境的随意位置监测使用,是目前为止使用便捷的气象观测站,

专用的场地就是校园气象监测站,根据气象局科普宣传中心的要求,校园气象监测站至少要有块专用的场地,并需要配置百叶箱等设备,能够进行基本的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雨量等常规要素的测量。为此,学校要组织一支学生的观测队伍,保证每天按时完成观测任务,在此基础上,大多数学校还成立了气象社团,进行更深入的气象科学的探究与实践。

建立校园气象监测站的学校都在校园内设立了“天气信息台”,由参加气象观测的学生把本校观测的相关数据及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信息公布在平台上,全校师生就可以详细地知道本地的天气信息,同时了解天气预报,并通过他们辐射到家庭和社会。如果遇到突发的天气情况和重大灾害性的天气,学校还可以通过校讯通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络。

校园气象监测站是在气象人工观测站和气象自动观测站的基础上创设出来的校园气象站新模式。它既能使气象人工观测站和气象自动观测站的长处得到优化,短处得到充补。又能为气象科学在中小学

中的全面普及和吸收更多的学生群体参加气象科技活动提供广阔的科学空间与活动平台。同时,有效地弥补了只限于少数人参与活动和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省略了学生动手训练环节的缺陷。为学校气象科学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闯出了一条新路,为我国校园气象站的发展创出新方向。

气象局工作目标

2005年全市各县(市)气象局工作目标一、基本工作目标 (一)基本业务质量(36分)东台:27.5分;大丰:30.5 分;盐都:21.5分;亭湖:7分;建湖:26分;射阳:33分;阜宁:26分;滨海:29分;响水:23分 1、地面测报业务质量(8分)(1)地面测报总错比。各县 地面测报总错比≤0.4‰得2分;0.4‰<错比≤0.8‰得1分;错比>0.8‰不得分。发生伪造涂改、记录的,不得分。(2分) (亭湖除外)(2)地面测报报表审核错情。各县地面测报报表(数据文件)审核错情累计条数每年≤3条,得1分;否则不得分(考核时段为上年10月至当年9月)。(1分)(亭湖除外)(3)地面测报综合评定。各县地面测报综合评定达甲等,且质量考核报表没有漏统计错情,及时上报报表数据文件和质量考核表,全部达到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1分) (亭湖除外)(4)自动气象站业务质量。自动 气象站全年定时(每天24个时次)不发生人为因素缺测现象,得1分;否则不得分。有人 自动气象站(亭湖除外)资料上传到报率≥95.0%,得1分; 否则不得分。加密自动站资料上传到报率≥85.0%,得1分;否则不得分。(3分) (5)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所属气象台 站的探测环境未受到破坏,得1分;保护不力遭受破坏的不得分。(1分)(亭湖除外) 2、农业气象测报质量(4分)(1)农业气象测报总错比。一、二级站(滨海、大丰、射阳)农气观测、发报、报表三项总错比≤0.6‰,得2分;否则不得分。发生伪造、涂改的,不得分。(2分) (2)农业气象测报综合评定。一、二级站综合评定达甲等,得1分;否则不得分。(1分)(3)按规定及时测定土湿,传递农情资料得1分;否则不得分。(1分)(亭湖除外) 3、通信质量(10分)(1)国家发报站和农气一、二级站气象电报传输质量。地面(东台、射阳、阜宁)、高空(射阳)、农气(滨海、大丰、射阳)电报等传输及时率≥99%,得1.5分;否则不得分。(1.5备,无错用台站基本参数,得2分;否则不得分。(2分)(亭湖除外)(2)预报服务中无漏发、错发预报,无中断、扣压或延误重要天 气信息情况等得2分;否则不得分。(2分)(盐都、亭湖考核服务情况)(3)气象信息 网络系统(包括卫星和地面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无责任性事故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1分)发生以上事故≥3项(次)的,在考核总分中再扣减2分。 (二)业务现代化建设(13分)东台:13分;大丰:13 分;盐都: 分;亭湖: 分;建湖:13分;射阳:13分;阜宁:13分;滨海:13分;响水:13分 8、自动气象站建设(4分)(1)自动气象站建设按照市局布点要求,完成自动气象站建设任务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2分)(2)自动站 防雷系统建设。按照省局要求,进行自动站防雷系统的建设和改造,达到验收合格指标,得2分;否则不得分。(2分) 9、气象信息网络(3分)(1)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建成市-县视频会商、远程会议、远程教育系统,得1分;否则不得分。(1分)(2)按照市局 要求完成通信网络建设任务,有1名兼职网络管理人员,规章制度完备,得1分;否则不得分。(1分)(3)办公自动化。完成市-县电子邮件系统建设,保证市-县电子邮件系 统的畅通,得1分;否则不得分。(1分) 10、气象信息上报(2分)(1)及时上报紧急 重大情况。按照《中国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及时上报紧急重大情况,得1分。漏报一次不得分。(1分)(2)气象记录档案及台站信息管理。有专(兼)职资料员,按规定完成各类气象记录档案向省气象档案馆的移交工作,完成气候评价,异常年报、气候累年簿和有关资料上传等工作,得0.5分,否则不得分。出现丢失、 毁坏永久性保存的气象记录档案者,此项不得分(亭湖除外)。台站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按要求及时上报台站信息。报送准确、及时的,得0.5分;否则不得分。(1分) 11、预报产品制作(2分) &nb湖考核服务情况)(3)重大灾害性天气实况、灾情及服务情况上

广州市气象建设方案

灰霾和雾监测网的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 一、主要功能 灰霾和雾监测网能监测大气能见度的变化以及大气边界层中逆温层的变化,为城市能见度和雾霾的监测预报提供条件。 主要功能包括整层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观测、近地层气溶胶物理和化学特性观测、近地面层气象参数观测等。其主要功能是实时给出与灰霾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气象观测数据,包括灰霾的气象条件和灰霾光学厚度的空间分布、灰霾粒子的谱分布、气溶胶化学成分和大气能见度等大气环境观测数据。 二、主要建设内容 1.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监测大气中云滴和气溶胶浓度变化的主要工具。 2.水平能见度仪 水平能见度仪是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全自动大气能见度仪器。 3.垂直能见度仪

垂直能见度仪又称为太阳光度计,是一种全自动多波段太阳辐射计,是测量天空混浊程度的主要设备。 4.系留气球探测仪 系留气球是一种无人低空信息平台,它借助于气球浮力漂浮在空中。在气球缆索的各个节点上装置气象要素感应器,可完成晴好天气下1公里以下大气各层气象参数的探测任务。 三、各子系统功能设计 1、激光雷达 (1)激光雷达主要功能说明 激光雷达是监测大气中云滴和气溶胶浓度变化的主要工具。微脉冲激光雷达在计算机设定好各个系统工作参数后,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可以连续地对大气进行探测。计算机存储光子计数器采集的数据,并实时显示激光大气回波的时空分布。通过对激光雷达回波信号的分析,可以得到气溶胶消光系数的高度分布廓线。夜晚时MPL的探测高度可达15km;白天因为天空背景辐射太强(通常比夜晚要大三个量级),虽然MPL采用了小接收视场、窄带滤光片等多项技术来抑制天空背景辐射,但探测高度仍有所降低,为6km左右。 (2)激光雷达系统结构设计 硬件结构: 微脉冲激光雷达(MPL)采用同轴光学系统,主要由光学传输单元、激光器电源、光子计数及控制器和主控计算机四个部分组成。 图1是微脉冲激光雷达(MPL)的系统框图。光学传输单

最新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 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地理科学专业是我校新建的专业。2008年秋季招收首届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确保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同步配套,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于地理学的师范类本科教学和基本课程实验,并能够逐步服务于地理学科相关的科研任务和实验需要,最终建成为适合当前地理科学本科教学和科研发展趋势的地理学专业实验室。 按照地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地理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其中自然地理方向需要开设试验的课程名称为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环境学概论、水文和水资源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包括: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 二、实验室数量与名称 为了满足上述各门地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开展,需建设地理学科基础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2个。 (一)6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气象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水文—环境实验室,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微机室;

(二)2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地表过程实验室,遥感与GIS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地理学综合实验的开展,并服务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科研。 三、实验室用房面积与基本配置 (一)天文—气象实验室: 1、面积400m2(包括室外,用以进行最基础的天文、气象观测)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 3、远景目标:建设成为带有天文圆顶、小型气象观测站的天文—气象综合实验室,成为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特有标志,同时成为地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二)地质—地貌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标本柜20组,标本陈列桌10张(三)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标本桌10张,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四)水文—环境实验室 1、面积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五)手工绘图—测量实验室

红领巾气象站实施方案

赵王城学校 红领巾气象站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贺信精神和“四好少年”的要求为指导,以加强少先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少先队特色活动在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中的积极作用,对我校少先队特色活动进行系统挖掘和推动,扎实有效的推进我校少先队工作。 二、活动意义: 气候变化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天气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这样一个大的气候环境下,开展气象观测活动,是对队员进行环境保护、爱护地球等教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成立红领巾气象站,能够让队员体验气象观测的全过程,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对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活动的主题: 观天测地,探索科学奥秘;刻苦学习,培养自身本领;全面发展,践行素质教育。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加强宣传,强化队员和辅导员老师的意识。红领巾气象站的创立离不开全体少先队员和少先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学校或少先队组织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少先队工作者对创建红领巾气象站活动的认同感,从而使他们自觉地站在少先队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思考少先队活动的现状及其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中的优势和弱势,树立争创少先队活动品牌的意识,自觉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2、、学习气象科学知识。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天气的农谚、天

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等气象科普知识,印发给大家学习,使同学们对气象知识从无到有,掌握一些比较基本的内容。 3、.网上查找有关气象站的相关数据,了解一些相关信息,例如:百叶箱的相关知识等。 4. 设计制作气象观测记录表。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 1、气象观测实际操作学习。为了学习气象观测知识,气象站是如何操作采集信息,制作出每天的天气预报的过程,把队员们领进气象科学的大门,组织队员到邯郸市赵苑气象观测站、气象局参观学习;聘请市气象局业务科王科长实地讲解气象仪器操作。 2、成立红领巾气象兴趣小组,规范开展气象观测记录,小组成员由中队由班级推出上课表现好又对气象观测感兴趣的队员,成立气象兴趣小组,让队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观测中去,规范开展气象观测记录。红领巾气象站不能象正式的气象站那样,每天定时观测,昼夜不停,所以把每日的观测化简为四次:早晨8:00、上午10:00和下午2:00、4:00。队员分组进行观测,以保证队员全面了解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红领巾气象站”可以成为队员们学习气象知识的基地,可以让队员们完成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等7大天气要素的全天候记录,并将数据与自动气象站发出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培养队员的知识和能力,树立关注气象、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3、.鼓励气象小组成员写观测日记或感受。 第三阶段:逐步完善阶段 1、对气象观测记录表进行逐步完善。 2. 我校“红领巾气象站”,始建于2007年9月,设备比较简陋,今年准备按照人工气象观测标准站2:1的比例对校气象站进行改建,建立高标准的红领巾气象观测站,增添一些先进的观测仪器。如:风

咸阳智慧气象解决方案(初稿)

咸阳智慧气象 解决方案 (初稿) 西安曙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5年4月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随着咸阳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咸阳市气象局需要加强与各部门的信息沟通联系,注重气象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为此,咸阳市气象局领导决定采取多种举措积极部署2015年智慧气象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与市信息办的工作联系和沟通,将智慧气象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年度计划和目标任务中;二是与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融合对接,实现相关信息在咸阳智慧气象板块的叠加显示;三是与社区网格化气象服务有机衔接,在咸阳智慧气象板块实现各类预报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显示、实现各类气象生活指数的显示、完成便民服务一号通与40062121的对接;四是结合当地实际,在兴平市建设与市局功能相一致的兴平智慧气象板块,为全市各县(市、区)智慧气象建设工作探索成功的经验;五是实现气象监测信息(自动站、区域站、土壤水分、小气候站)搭载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咸阳提供)后的直观显示和形象表达,完成部分实景监测的共享,在咸阳智慧气象板块实现各类为农气象服务产品的存储和显示。 为进一步加快气象工作现代化、气象工作政府化和气象服务社会化,咸阳市气象局将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

在完善“数字大气”探测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精细化、无缝隙的“智慧气象”预报业务平台,建设“智慧气象”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以期更准确、更智能地服务于咸阳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 二、项目目标 咸阳智慧气象的总体目标是以气象精细化预报、综合监测和服务以及应急联动为主要内容,以智慧咸阳作为信息共享和发布平台,实现咸阳气象信息的及时监测、及时预报、及时发布,实现直观展示、深入应用,将咸阳智慧气象建设成为在西北领先、在全市有影响力的气象信息化平台。 在此目标基础上,先进行前期规划和顶层设计,根据咸阳气象初步需求,体现智慧气象的咸阳特色。 三、项目需求 1.建立咸阳气象数据云平台,这是整个咸阳智慧气象的基础,以 智慧咸阳为基础,搭建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气象数据信息 共享和分析平台。实现全市12个自动气象站、160多个区域 气象站、15个?站监测信息的实时共享、动态监测和预警。 实现与水文、国土、环保、城建等信息的实时共享。建设城市 天气领先(?)系统,实现重点位置视频资源的实时共享,利 用智慧城市的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实时气象状况的观测、预警。

小型气象站项目投资简介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小型气象站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某科技园 场址应靠近交通运输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同时,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产品市场信息。项目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坚决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7955.64平方米(折合约26.92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0.33%,建筑容积率1.14,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6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0.42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17955.64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9037.0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469.4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5224.70平 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566.27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61台(套),设备购置费1430.64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036765.57千瓦时,折合127.42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8188.31立方米,折合0.70吨标准煤。 3、“小型气象站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036765.57千瓦时,年总用水量8188.31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28.12吨标 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52.33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1.66%, 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某科技园发展规划,符合某某科技园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 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 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7116.4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126.11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72.03%;流动资金1990.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97%。

气象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

气象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 一是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预测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效益;全面拓展气象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候论证和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工作,巩固完善和扩大“12121”电话、手机服务面,扩大其宣传面。提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质量,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建立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监测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自动站建设。按照规划我市在未来三年内自动气象站将达48个,结合山洪地质灾害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明年新建自动气象站20余个,改造自动气象站3个。 三是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业务质量。要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活动,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自动雨量站的监控和,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确保自动雨量站的正常运行加强情报服务工作(灾情、雨情、农情);继续抓好长、中、短期及重要气象信息的,做到及时、准确、周到、贴近,力争基础业务质量进入全市前列。 四是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积极探索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平台及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提高业务平台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切实加强和规范气象志愿者队伍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乡镇气象志愿者(信息员)队伍的作用。 一是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 ___气象法》、《省实施〈中华人民 ___气象法〉办法》和《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提高全民雷电安全意识。 二是要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认真履行行政职能责任。在执法的过程中要做到依法、廉洁、诚信、人性、创新、高效。要完善决策机制,按照行政服务中心的要求,切实抓好网上审批工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一般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一般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1.1.2建设性质 异地新建 1.1.3项目建设地点 1.1.4建设单位概况 xx一般气象站始建于1958年9月,现址占地6亩,地处印江县城中心地段,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21m2,另有住宿房及其它附属建筑面积360 m2,办公设备价值合计约170万万元。单位法人冉菊华,中央编制7人,在编5人,地方编制5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人员1人;其它招聘4人。自2004年以来,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陆续对气象站东面和北面区域进行旧城改造,县城扩容步伐加快,原来位于县城郊外的气象站已经处于城市扩容的中心,造成xx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1.1.5项目建设目标 按照“四个一流”台站建设要求,建成具有现代化装备、先进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的一流基层台站,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得到履行,气象文化氛围逐步形成,社会形象和地位进一

步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职工生活质量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能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1.1.5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40亩,建筑面积为23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020平方米,其中: 1、综合业务楼2100平方米; 2、观测报站250平方米; 3、配套建设气象观测站、道路、文体设施、停车、道路、绿化及给排水、供配电、大门等公用工程和设施。 1.1.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906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79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2万元,预备费4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印江县财政投入,不足部分由业主单位向上级单位申请投资补助。 1.2主要编制依据和建设原则 1.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气象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5473-12 气象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 (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气象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坚持公共气象服务方向,完善现代业务服务体 系。 一是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 象灾害预测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气象灾害 防御效益;全面拓展气象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气象灾害 风险评估、气候论证和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切实加强气 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巩固完善和扩大“12121” 电话、手机短信服务面,扩大其宣传面。提升电视天 气预报节目播出质量,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建立反 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机 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监测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自动 站建设。按照规划我市在未来三年内自动气象站将达

48个,结合山洪地质灾害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明年计划新建自动气象站20余个,改造自动气象站3个。 三是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业务质量。要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活动,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自动雨量站的监控和管理,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确保自动雨量站的正常运行加强情报服务工作(灾情、雨情、农情);继续抓好长、中、短期及重要气象信息的发布,做到及时、准确、周到、贴近生活,力争基础业务质量进入全市前列。 四是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积极探索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积极开展气候资源普查,摸清气候资源家底,建立本地气候资源数据库;要积极开展气象可利用资源即风、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专项调查评估和开发利用工作;要积极开展重大建设项目气候论证和气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增强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公共气象服

灾害早期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项目建议书(简本) 上海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气象局 二〇〇八年四月

前言 今年1月到2月,我国大部尤其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袭击。上海1月25日至2月3日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天气过程,雨雪量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为50年一遇,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总结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应急管理处置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包括国外发达国家),在应对和防御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气象灾害方面仍存在许多难点和薄弱环节,如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对交通、电力等行业造成影响程度的预评估不够;重大气象灾害防御的部门合作、信息共享亟须加强,特别是预警信息发布后的社会联动、部门协调配合和有效应对防范还不够;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教育工作薄弱,公众缺乏灾害防御的意识和科学知识。因此,以“部门联动”为核心的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建设就极为必要。 建立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在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在2005年1月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和2005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全球峰会上,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和要求建立世界范围的应对所有灾害的早期预警系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自然危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成立多灾种的早期预警中心,如法国气象局从2007年开始建设多灾种预警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也在制定计划,着手建立综合灾害预警业务中心。世界气象组织已设立相关国际计

划,为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国际先进的技术支持,希望通过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在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中的成功实践,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示范,进行推广。 在自然灾害中有近90%的灾害是气象灾害或与气象灾害有关,参与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既是气象部门的责任,也具有有利条件。本项目以气象灾害为切入点,通过对气象因子和各类灾害之间的因变规律的应用,在政府层面建立多灾种部门联动机制和预警信息制作、发布标准,在社会层面,贯彻“政府主导、基层主体”防灾理念,推动社区防御体系建设,建设和完善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争取到2010年,基本形成上海城市多灾种(气象及次生灾害)早期预警体系,为上海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和城市网格化管理提供有力的体系支撑,使上海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气象服务中心全年工作计划

气象服务中心全年工作计划 1、坚持公共气象服务方向,完善现代业务服务体系。 一是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预测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效益;全面拓展气象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候论证和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巩固完善和扩大“12121”电话、手机短信服务面,扩大其宣传面。提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质量,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建立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监测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自动站建设。按照规划我市在未来三年内自动气象站将达48个,结合山洪地质灾害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明年计划新建自动气象站20余个,改造自动气象站3个。 三是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业务质量。要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活动,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自动雨量站的监控和管理,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确保自动雨量站的正常运行加强情报服务工作(灾情、雨情、农情);继续抓好长、中、短期及重要气象信息的发布,做到及时、准确、周到、贴近生活,力争基础业务质量进入全市前列。 四是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积极探索气候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要积极开展气候资源普查,摸清气候资源家底,建立本地气候资源数据库;要积极开展气象可利用资源即风、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专项调查评估和开发利用工作;要积极开展重大建设项目气候论证和气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增强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及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提高业务平台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切实加强和规范气象志愿者队伍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乡镇气象志愿者(信息员)队伍的作用。 3、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认真履行行政职能责任。 一是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和《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提高全民雷电安全意识。 二是要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认真履行行政职能责任。在执法的过程中要做到依法、廉洁、诚信、人性、创新、高效。要完善决策机制,按照行政服务中心的要求,切实抓好网上审批工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是要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争创优良业绩。要教育全局干部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弘扬气象人精神,在服务的过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 一、项目总体概述及系统构架 1.应用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非常迅速,自1988年建成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以来,到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接近4.5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将用30年时间建设“七射九纵十八横”的高速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8.5万公里,形成“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高速公路网络,连通全国所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包括铁路枢纽67个、水路枢纽50个和公路枢纽140多个,将覆盖10多亿人口,直接服务区域的GDP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高速公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但天气条件的变化,特别是极端恶劣天气条件,给高速公路的车辆行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不仅严重影响交通运输,而且还造成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所以道路天气条件监测是高速公路科学运营的一个重要依据,雨、雪、雾、积雪、结冰等情况对高速公路的运营都有直接的影响。气象条件对交通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改变路面的物理性质、观察视线、车辆自身安全等方面。主要灾害及影响有: A、雾雾主要通过降低能见度而引发交通事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引起的恶性交通事故的天气现象中,雾的影响最大。大雾特别是<50米的超低能见度的灾害性浓雾是引起重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往往引起数辆甚至数十辆汽车的连续追尾。大雾常常造成重大车辆损失和人员伤亡,导致高速公路限速或关闭,延误行车时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B、降雨降雨也是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最常见的气象要素,它使路面附着系数降低,导致汽车制动距离增加,易发生车辆侧滑和控制失灵从而危及行车安全。同时降雨使能见度降低,司机视线模糊不清,导致驾驶失误。此外,降雨过后,路面如有积水或干湿不一,路面摩擦系数不均,车辆制动性变差,从而引起交通事故。在山区,暴雨还常常引发山洪、山体塌方或泥石流,从而导致车辆被冲,桥梁垮塌,道路被毁;在平原和盆地,暴雨常常引发洪涝,导致道路被淹,交通受阻。 C、冰雪冰雪与降雨一样,漫天飞舞的大雪使能见度降低,而且一旦路面积雪被压或是白天在阳光照射下融化,夜面路面降温结冰,造成里面路面摩擦系数显著降低,严重影响车辆的操作和制动性能,使控制失灵,车辆发生空转、打滑或侧滑,从而危及行车安全。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作者:————————————————————————————————日期: 2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地理科学专业是我校新建的专业。2008年秋季招收首届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确保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同步配套,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于地理学的师范类本科教学和基本课程实验,并能够逐步服务于地理学科相关的科研任务和实验需要,最终建成为适合当前地理科学本科教学和科研发展趋势的地理学专业实验室。 按照地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地理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其中自然地理方向需要开设试验的课程名称为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环境学概论、水文和水资源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包括: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 二、实验室数量与名称 为了满足上述各门地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开展,需建设地理学科基础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2个。 (一)6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气象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水文—环境实验室,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微机室; (二)2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地表过程实验室,遥感与GIS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地理学综合实验的开展,并服务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科研。 三、实验室用房面积与基本配置 (一)天文—气象实验室: 1、面积400m2(包括室外,用以进行最基础的天文、气象观测)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

内气测函〔〕15号附件3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年)1.doc

内气测函〔2012〕15号附件3自动气象站业 务规章制度(2012年)1 附件2: 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 (2012年) 一、岗位职责 (一)测报组长职责 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政纪法纪。负责对全组人员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组织和领导全组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测报任务。 ⒉团结全组人员,合理组织分工和安排班次,充分调动全组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⒊督促检查全组人员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 ⒋组织业务学习和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全组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⒌负责考核测报业务质量和测报人员的工作。 ⒍保护好观测环境和场地,组织好仪器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⒎负责台站档案和气象测报业务技术档案的填写和核实。

⒏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参加测报值班( 一般不少于全组值班平均数的三分之二),遇重要任务或复杂天气时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 (二)观测员职责 ⒈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各项技术规定,及时准确地完成本班各项任务,按时取准取全第一性气象资料并按规定提供气象情报,做好气象情报服务工作。 ⒉服从领导,积极完成分配的各项任务。 ⒊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作风正派,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⒋努力学习政治、文化和专业知识,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气象观测员。 (三)仪器维修保管员职责 ⒈建立器材出入库登记制度,帐物清楚。 ⒉保管好器材,防止丢失、质变和浪费。 ⒊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做到小修不出站。保证使用仪器合格,运转正常。 ⒋负责按时撤换和送检仪器,不使用超检仪器。 ⒌对备份仪器定期检查,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⒍当仪器维修保管员工作变动时,全部仪器设备要当面移交清楚,双方签字,以示负责。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2019年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总体安排,依靠科技和机制创新,强化综合统筹和合理布局,通过“三个平台、两个能力”(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业务支撑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能力、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推进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联动与融合,推进农业气象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 2019年,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建成全国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实现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数据、产品的快速访问。全国农业天气通APP(基础版)正式发布并试运行,WebCAgMSS客户端实现业务试用,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基本建成。完成年度农业气象业务核心技术项目研发与区域联合试验任务。初步实现国家级、省级基础农业气象产品格点化制作。多种渠道的“直通式”服务覆盖全省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较2018年增长10%以上。 二、建设任务及分工 (一)农业气象大数据业务能力建设 1.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建立国家级、试点省农业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各类农

业气象大数据的上传、存储与管理。建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开发农业气象数据服务MUSIC接口,为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与服务平台提供高效数据服务。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加工流水线实现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加工、数据挖掘、算法运行、产品生成等功能。 (2)国家气象中心 开发基于WEB的国家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实现农业气象基础观测、基础地理与环境信息、基础格点产品、服务主体等各类农业气象数据显示、浏览、分析及下载。 (3)各省(区、市)气象局 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开发本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强化农业气象大数据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 2.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任务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负责全球及全国日值气象数据、全国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实时入库,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共享;负责存储和管理国家级、省级业务单位上传的农业气象业务格点化产品与文字类产品,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气象部门内部实时共享。负责省级上传的农田小气候及作物实景观测数据的存储、管理,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气象部门内部实时共享。 (2)国家气象中心 负责制作2019年全国冬小麦、玉米、水稻作物发育期、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概要.精讲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概要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占各类自然灾害的70%以上。我国每年受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6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3%~6%,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明显增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干旱化加剧、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荒漠化土地扩展、粮食数量和品质下降、流行病传播等,对我国生态、资源、环境等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乃至民族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保障国家安全迫切需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幅员辽阔,横跨五个气候带,气象资源丰富多样。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巨大开发潜能,空中水资源有很大调控潜力。科学开发利用气象资源是关系我国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生存的长远大计。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大力开发利用气象资源。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机遇,面向国家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快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减轻气象灾害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利用气象资源,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气象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崇高责任。

一、现状、机遇和挑战 (一)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十分重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 ──气象观测网络初具规模,目前已初步形成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综合观测系统。先后建立了4000多个各类气象台站,成功发射了4颗极轨气象卫星和3颗静止气象卫星,正在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和沙尘暴监测网、自动气象站网、L波段探空雷达、全球定位系统(GPS)探空站以及风廓线仪等观测系统,为建设一体化的气象观测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成了卫星通信、地面公共通信相结合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快捷有效地传递着各类气象信息。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气象电信系统区域通信枢纽之一,气象领域的科学数据共享水平处于国家科学数据共享的前列。 ──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水平逐步提高,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类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稳步开展,特别是中、短期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逐年提高,中期天气数值预报可用时效不断延伸,短期气候预测工作已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气象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服务领域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人工影

推进镇办气象工作“三化一到位”实施方案

推进镇办气象工作“三化一到位”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夯实镇(办)气象工作职责,建立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发挥镇(办)气象管理和服务职能作用,提升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根据X市人民政府和X 省气象局签订的《共同加快推进“X”X气象事业发展合作协议》,《X市镇办机构改革实施意见》(X办字〔X〕3X号)、《X市镇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民发〔X〕1X号)及《X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X政发〔X〕14X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加快推进镇办气象工作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力争用一年时间,实现镇办气象职责履行到位(简称“三化一到位”),逐步形成县、镇办气象工作权责明晰、履职到位、管理作用充分发挥、服务特色不断彰显的良好格局,提升我县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二)工作任务 1.加强“六有”建设,推进标准化 (1)有工作人员和工作计划。镇办有承担气象职责的岗位和人员,气象工作列入镇办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

(2)有办公场所和设备。镇办承担气象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和宽带网络等办公信息化设备。 (3)有气象信息员队伍。镇办所辖村(社区)至少有1名气象信息员,气象灾害多发点的重点单位或区域至少有1名气象联络员,承接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等工作。 (4)有气象服务信息网络。在县气象局指导下,各镇办建立重点服务对象信息库,建设完善气象预警显示屏、气象大喇叭等信息接收发布设备,建立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等气象信息接收传递手段并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5)有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镇办修订或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地图,制定村(社区)气象灾害应急计划,并在县气象局备案。 (6)有气象科普宣传。镇办利用网站、宣传栏、简报、广播等手段,开展气象科普宣教和防灾减灾宣传。 2.加强科技支撑,推进信息化 (1)健全监测和预警设施。县气象局完善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实现区域自动气象站镇办辖区至少1套,气象灾害多发点至少1套。镇办要加强大喇叭、显示屏等预警发布设施运维管理,做好日常X工作。 (2)完善镇办气象工作支持系统。县气象局完善镇办气象工

气象灾难预报监测方案 .doc

气象灾难预报监测方案 撰写人:XXX 本文档介绍了XXXXX. YOUR LOG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水平,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组织机构 组长:(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 潘家利(市气象局局长) 成员:4个区政府,市发改、财政、规划、国土资源、环保、民政、农业、林业、水务、海洋和渔业、统计、三防办等部门。 三、实施步骤 (一)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2012年完成)

市政府成立以分管气象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气象局局长为副组长,公安、民政、环保、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教育、水务、农业、卫生、安监、林业、海洋渔业、民防、三防、海事、通信、供电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气象局配合。 时间节点:2012年12月前完成。 (二)加强气象监测网络建设(2013年完成) 1.加快推进交通、旅游景点等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在本市23个镇自动气象站的基础上,在假日海滩、观澜湖高尔夫球场、海文高速路、万绿园、南港码头、龙桥高速、永庄、火山口公园等地新建8个能见度、降水、气温、风向、风速、湿度等六要素监测站。 2.加强农村、旅游景区、重点项目及雷电多发区域的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在东山、长流、三江、大坡四镇,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假日海滩、火山口公园、五公祠、万绿园等旅游景区,美兰机场、大学、桂林洋高校区等重点项目及雷电多发区域布设雷电监测仪,开展雷电监测业务,为临近预警预报业务提供资料保证。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承办,市发改委、财政局配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