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元稹传奇小说

元稹传奇小说

元稹传奇小说
元稹传奇小说

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原文、译文

2010-04-20 07:02:16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176次评论:0条★★我要投稿★★

原文:

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従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知者诘之,谢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凶行。余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诘者识之。

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亦止兹寺。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従母。是岁,浑瑊薨于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于军,军人因丧而扰,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骇,不知所托。先是张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十余日,廉使杜确将天子命以总戎节,令于军,军由是戢。郑厚张之德甚,因饰馔以命张,中堂宴之。复谓张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犹君之生,岂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礼奉见,冀所以报恩也。"命其子,曰欢郎,可十余岁,容甚温美。次命女:"出拜尔兄,尔兄活尔。"久之辞疾,郑怒曰:"张兄保尔之命,不然,尔且掳矣,能复远嫌乎?"久之乃至,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张惊为之礼,因坐郑旁。以郑之抑而见也,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者。问其年纪,郑曰:"今天子甲子岁之七月,终于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张生稍以词导之,不对,终席而罢。

张自是惑之,愿致其情,无由得也。崔之婢曰红娘,生私为之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婢果惊沮,腆然而奔,张生悔之。翼日,婢复至,张生乃羞而谢之,不复云所求矣。婢因谓张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详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张曰:"余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时纨绮间居,曾莫流盼。不为当年,终有所蔽。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尔其谓我何?"婢曰:"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然而善属文,往往沈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不然则无由也。"张大喜,立缀春词二首以授之。

是夕,红娘复至,持彩笺以授张曰:"崔所命也。"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亦微喻其旨,是夕,岁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东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其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则户半开矣。红娘寝于床,生因惊之。红娘骇曰:"郎何以至?"张因绐之曰:"崔氏之笺召我也,尔为我告之。"无几,红娘复来,连曰:"至矣!至矣!"张生且喜且骇,必谓获济。及崔至,则端服严容,大数张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见托。奈何因不令之

婢,致淫逸之词,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以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诚欲寝其词,则保人之奸,不义;明之于母,则背人之惠,不祥;将寄与婢仆,又惧不得发其真诚。是用托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其必至。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无及于乱。"言毕,翻然而逝。张自失者久之,复逾而出,于是绝望。

数夕,张生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惊骇而起,则红娘敛衾携枕而至。抚张曰:"至矣!至矣!睡何为哉?"并枕重衾而去。张生拭目危坐久之,犹疑梦寐,然而修谨以俟。俄而红娘捧崔氏而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是夕旬有八日也,斜月晶莹,幽辉半床。张生飘飘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谓従人间至矣。有顷,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终夕无一言。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邪?"及明,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

是后又十余日,杳不复知。张生赋《会真诗》三十韵,未毕,而红娘适至。因授之,以贻崔氏。自是复容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同安于曩所谓西厢者,几一月矣。张生常诘郑氏之情,则曰:"我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

无何,张生将之长安,先以情喻之。崔氏宛无难词,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将行之再夕,不可复见,而张生遂西下。

数月,复游于蒲,会于崔氏者又累月。崔氏甚工刀札,善属文,求索再三,终不可见。往往张生自以文挑,亦不甚睹览。大略崔之出人者,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艳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异时独夜操琴,愁弄凄恻,张窃听之,求之,则终不复鼓矣。以是愈惑之。张生俄以文调及期,又当西去。当去之夕,不复自言其情,愁叹于崔氏之侧。崔已阴知将诀矣,恭貌怡声,徐谓张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则殁身之誓,其有终矣,又何必深感于此行?然而君既不怿,无以奉宁。君常谓我善鼓琴,向时羞颜,所不能及。今且往矣,既君此诚。"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数声,哀音怨乱,不复知其是曲也。左右皆?#91;欷,崔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连,趋归郑所,遂不复至。明旦而张行。明年,文战不胜,张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崔氏缄报之词,粗载于此。曰:"捧览来问,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虽荷殊恩,谁复为容?睹物增怀,但积悲叹耳。伏承使于京中就业,进修之道,固在便安。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弃,命也如此,知复何言?自去秋已来,常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哗之下,或勉为语笑,闲宵自处,无不泪零。乃至梦寝之间,亦多感咽。离忧之思,绸缪缱绻,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虽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遥。一昨拜辞,倏逾旧岁。长安行乐之地,触绪牵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无斁。鄙薄之志,无以奉酬。至于终始之盟,则固不忒。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婢仆见诱,遂致私诚。儿女之心,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及荐寝席,义盛意深,愚陋之情,永谓终

托。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没身永恨,含叹何言?倘仁人用心,俯遂幽眇;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如或达士略情,舍小従大,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为可欺。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存没之诚,言尽于此;临纸呜咽,情不能申。千万珍重!珍重千万!玉环一枚,是儿婴年所弄,寄充君子下体所佩。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兼乱丝一絇,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志如环不解,泪痕在竹,愁绪萦丝,因物达情,永以为好耳。心迩身遐,拜会无期,幽愤所钟,千里神合。千万珍重!春风多厉,强饭为嘉。慎言自保,无以鄙为深念。"

张生发其书于所知,由是时人多闻之。所善杨巨源好属词,因为赋《崔娘诗》一绝云: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销初。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河南元稹,亦续生《会真诗》三十韵。诗曰: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胧。

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

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蒙蒙。

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瑶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

言自瑶华浦,将朝碧玉宫。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偏聚,唇朱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

无力佣移腕,多娇爱敛躬。汗流珠点点,发乱绿葱葱。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

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

啼粉流宵镜,残灯远暗虫。华光犹苒苒,旭日渐瞳瞳。

乘鹜还归洛,吹箫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

幂幂临塘草,飘飘思渚蓬。素琴鸣怨鹤,清汉望归鸿。

海阔诚难渡,天高不易冲。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张之友闻之者,莫不耸异之,然而张志亦绝矣。

稹特与张厚,因徵其词。张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于时坐者皆为深叹。

后岁余,崔已委身于人,张亦有所娶。适经所居,乃因其夫言于崔,求以外兄见。夫语之,而崔终不为出。张怨念之诚,动于颜色,崔知之,潜赋一章词曰:"自従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

郎。"竟不之见。后数日,张生将行,又赋一章以谢绝云:"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自是绝不复知矣。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予常于朋会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为,为之者不惑。

贞元岁九月,执事李公垂,宿于予靖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崔氏小名莺莺,公垂以命篇。

【译文】

唐代贞元年间,有位张生,他性格温和而富于感情,风度潇洒,容貌漂亮,意志坚强,脾气孤僻。凡是不合于礼的事情,就别想让他去做。有时跟朋友一起出去游览饮宴,在那杂乱纷扰的地方,别人都吵闹起哄,没完没了,好像都怕表现不出自己,因而个个争先恐后,而张生只表面上逢场做戏般敷衍着。他从不参与始终保持稳重。虽然已是二十三岁了,还没有真正接近过女色。与他接近的人便去问他,他表示歉意后说:“登徒子不是好色的人,却留下了不好的品行。我倒是喜欢美丽的女子,却总也没让我碰上。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凡出众的美女,我未尝不留心,凭这可以知道我不是没有感情的人。”问他的人这才了解张生。

过了不久,张生到蒲州游览。蒲州的东面十多里处,有个庙宇名叫普救寺,张生就寄住在里面。当时正好有个崔家寡妇,将要回长安,路过蒲州,也暂住在这个寺庙中。崔家寡妇是郑家的女儿,张生的母亲也姓郑,论起亲戚,算是另一支派的姨母。这一年,浑瑊死在蒲州,有宦官丁文雅,不会带兵,军人趁着办丧事进行骚扰,大肆抢劫蒲州人。崔家财产很多,又有很多奴仆,旅途暂住此处,不免惊慌害怕,不知依靠谁。在此以前张生跟蒲州将领那些人有交情,就托他们求官吏保护崔家,因此崔家没遭到兵灾。过了十几天,廉使杜确奉皇帝之命来主持军务,向军队下了命令,军队从此才安定下来。郑姨母非常感激张生的恩德,于是大摆酒席款待张生。在堂屋的正中举行宴饮,又对张生说:“我是个寡妇,带着孩子,不幸正赶上军队大乱,实在是无法保住生命,弱小的儿子年幼的女儿,都是亏你给了他们再次生命,怎么可以跟平常的恩德一样看待呢?现在让他们以对待仁兄的礼节拜见你,希望以此报答你的恩情。”便叫她的儿子拜见。儿子叫欢郎,大约十多岁,容貌漂亮。接着叫她女儿拜见:“出来拜见你仁兄,是仁兄救了你。”过了好久未出来,推说有病。郑姨生气地说:“是你张兄保住了你的命,不然的话,你就被抢走,还讲究什么远离避嫌呢?”过了好久她才出来。穿着平常的衣服,面貌丰润,没加新鲜的装饰,环形的发髻下垂到眉旁,两腮飞红,面色艳丽与众不同,光彩焕发,非常动人。张生非常惊讶她的美貌急忙跟她见礼,之后她坐到了郑姨的身旁。因为是郑姨强迫她出见的,因而眼光斜着注视别处,显出很不情愿的样子,身体好像支持不住似的。张生问她年龄,郑姨说:“现在的皇上甲子那年的七月生,到贞元庚辰年,今年十七岁了。”张生慢慢地用话开导引逗,但郑的女儿根本不回答。宴会结束了只好作罢。

张生从此念念不忘,心情再也不能平静,想向她表白自己的感情,却没有

机会。崔氏女的丫环叫红娘,张生私下里多次向她叩头作揖,趁机说出了自己的心事。丫环果然吓坏了,很害羞地跑了,张生很后悔。第二天,丫环又来了,张生羞愧地道歉,不再说相求的事。丫环于是对张生说:“你的话,我不敢转达,也不敢泄露,然而崔家的内外亲戚你是了解的,为什么不凭着你对她家的恩情向他们求婚呢?”张生说:“我从孩童时候起,性情就不随便附合。有时和妇女们在一起,也不曾看过谁。当年不肯做的事,如今到底还是在习惯上做不来。昨天在宴会上,我几乎不控制自己。这几天来,走路忘了到什么地方去,吃饭也感觉不出饱还是没饱。恐怕过不了早晚,我就会因相思而死了。如果通过媒人去娶亲,又要…纳采?,又要…问名?,手续多得很,少说也得三四个月,那时恐我也就不会在人世了。你说我该咋办呢?”丫环说:“崔小姐正派谨慎很注意保护自己,即使所尊敬的人也不能用不正经的话去触犯她。奴才的主意,就更难使她接受。然而她很会写文章,常常思考推敲文章写法,怨恨“思的情形常持续很久。您可以试探地做些情诗来打动她,否则,是没有别的门路了。”张生非常高兴,马上做了两首诗交给了红娘。当天晚上,红娘又来了,拿着彩信纸交给张生说:“这是崔小姐让我交给你的。”看那篇诗的题目是《明月三五夜》,那诗写道:“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也微微地明白了诗的含义。

当天晚上,是二月十四日。崔莺莺住房的东面有一棵杏花树,攀上它可以越过墙。阴历十五的晚上,张生于是把那棵树当作梯子爬过墙去。到了西厢房,一看,门果然半开着,红娘躺在床上,张生很吃惊。红娘十分害怕,说:“你怎么来了?”张生对她说:“崔小姐的信中召我来的,你替我通报一下。”不一会儿,红娘又来了,连声说:“来了!来了!”张生又高兴又害怕,以为一定会成功。等到崔小姐到了,就看她穿戴整齐,表情严肃,大声数落张生说:“哥哥恩德,救了我们全家,这是够大的恩了,因此我的母亲把幼弱的子女托付给你,为什么叫不懂事的丫环,送来了淫乱放荡词?开始是保护别人免受兵乱,这是义,最终乘危要挟来索取,这是以乱换乱,二者相差无几。假如不说破,就是保护别人的欺骗虚伪行为,是不义;向母亲说明这件事呢,就辜负了人家的恩惠,不吉祥;想让婢女转告又怕不能表达我的真实的心意。因此借用短小的诗章,愿意自己说明,又怕哥哥有顾虑,所以使用了旁敲侧击的语言,以便使你一定来到。如果不合乎礼的举动,能不心里有愧吗?只希望用礼约束自己,不要陷入淫乱的泥潭。”说完,马上就走了。张生愣了老半天,不知道怎样才好,只好又翻过墙回去了,于是彻底绝望。

一连几个晚上,张生都靠近窗户睡觉,忽然有人叫醒了他。张生惊恐地坐了起来,原来是红娘抱着被子带着枕头来了,安慰张生说:“来了!来了!还睡觉干什么?”把枕头并排起来,把被子搭在一起,然后就走了。张生擦了擦眼睛,端正地坐着等了半天,疑心是在做梦,但是还是打扮得整整齐齐,恭恭敬敬地等待着。不长时间红娘就扶着崔莺莺来了。来了后崔莺莺显得妖美羞涩,和顺美丽,力气好像支持不了肢体,跟从前的端庄完全不一样。那晚上是十八

日,斜挂在天上的月亮非常皎洁,静静的月光照亮了半床。张生不禁飘飘然,简直疑心是神仙下凡,不认为是从人间来的。过了一段时间,寺里的钟响了,天要亮了。红娘催促快走,崔小姐娇滴滴地哭泣,声音委婉。红娘又扶着走了。整个晚上莺莺没说一句话。张生在天蒙蒙亮时就起床了,自己怀疑地说:“难道这是做梦吗?”等到天亮了,看到化妆品的痕迹还留在臂上,香气还留在衣服上,在床褥上的泪痕还微微发亮、晶莹。

这以后十几天,关于莺莺的消息一点也没有。张生就作《会真诗》三十韵,还没作完,红娘来了,于是交给了她,让送给崔莺莺。从此莺莺又允许了,早上偷偷地出去,晚上偷偷地进来,一块儿安寝在以前所说的“西厢”那地方,几乎一个月。张生常问郑姨的态度,莺莺就说:“我没有办法告诉她。”张生便想去跟她当面谈谈,促成这件事。

不久,张生将去长安,先把情况告诉崔莺莺。崔莺莺仿佛没有为难的话,然而忧愁埋怨的表情令人动心。将要走的第二天晚上,莺莺没有来。张生于是向西走了。

过了几个月,张生又来到蒲州,跟崔莺莺又聚会了几个月。崔莺莺字写得很好,还善于写文章,张生再三向她索要,但始终没见到她的字和文章。张生常常自己用文章挑逗,崔莺莺也不大看。大体上讲崔莺莺超过众人,技艺达到极高的程度,而表面上好像不懂;言谈敏捷雄辩,却很少应酬;对张生情意深厚,然而却未用话表达出来;经常忧愁羡慕隐微深邃,却常像无知无识的样子;喜怒的表情,很少显现于外表。有一天夜晚。独自弹琴,心情忧愁,弹奏的曲子很伤感。张生偷偷地听到了,请求她再弹奏一次,却始终没弹奏,因此张生更猜不透她的心事。不久张生考试的日子到了,又该到西边去。临走的晚上,张生不再诉说自己的心情,而在崔莺莺面前忧愁叹息。崔莺莺已暗暗知道将要分别了,因而态度恭敬,声音柔和,慢慢地对张生说:“你起先是玩弄,最后是丢弃,你当然是妥当的,我不敢怨恨。一定要你玩弄了我,又由你最终娶我,那是你的恩惠。就连山盟海誓,也有到头的时候,你又何必对这次的离去有这么多感触呢?然而你既然不高兴,我也没有什么安慰你的。你常说我擅长弹琴,我从前害羞,办不到。现在你将早走了,让我弹琴,就满足您的意愿。”于是她开始弹琴,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序,还没弹几声,发出的悲哀的声音又怨又乱,不再知道弹的是什么曲子,身边的人听了哭了起来,崔莺莺也突然停止了演奏,扔下了琴,泪流满面;急步回到了母亲处,再没有来。第二天早上张生出发了。

第二年,张生没有考中,便留在长安,于是写给崔莺莺一封信,要她把事情看开些。崔莺莺的回信,粗略地记载于此,信中说:“捧读来信,知道你对我感情很深厚。男女之情的流露,使我悲喜交集。又送我一盒花胜,五寸口脂。你送我这些是想使头发增彩,使嘴唇润泽,虽然承受特殊的恩惠,但打扮了又给谁看呢?看到这些东西更增加了想念,这些东西更使悲伤叹息越来越多罢了。你既接受了到京城参加考试的任务,而进身的途径,就应该在长安安下心

来。只遗憾怪僻浅陋的我,因为路远而被丢弃在这里。是我的命该如此,还能说什么呢?从去年秋天以来,常常精神恍惚,像失掉了什么。在喧闹的场合,有时勉强说笑,而在清闲的夜晚自己独处时,怎能不偷偷流泪。甚至在睡梦当中,也常感叹呜咽。想到离别忧愁又缠绵,真觉得我们相处的时间太短,虽然很短可又很不平常。秘密相会没有结束,好梦突然中断了。虽然被子的一半还使人感到温暖,但想念你更多更远。好像昨天才分别,可是转眼就过去一年了。长安是个行乐的地方,不知是什么牵动了你的思绪,还想着我这个微不足道的人。可是我却想念你没有边没有沿,只是我低下卑微的头,无法向你答谢什么。至于我们的山盟海誓,我从来没有改变。我从前跟你以表亲关系相接触,有时一同宴饮相处。是婢女引诱我,于是就在私下与你诚心。青春男女的心不能自我控制,你有时借听琴来挑逗我,我没有象投梭那样的拒绝。等到与你同居,情义很浓,感情很深,我愚蠢浅薄的心,认为终身有了依靠。哪里想到见了您以后,却不能成婚!以致给我造成了的羞耻,不再有光明正大的做妻子的机会。这是死后也会遗憾的事情,我只能心中叹息,还能说什么呢?如果仁义的人肯尽心尽力,体贴我的苦衷,因而委屈地成全婚事,那么即使我死去了,也会像活着的时候那样高兴。或许是通达的人,把一切事情都看得很随便,忽略小的方面,而只看大的方面,把婚前结合看作丑行,把胁迫订的盟约看作可要挟的条件,那么我形体虽然消失,但诚心也不会泯灭。凭着风借着露,我的灵魂还会跟在你的身边。我生死的诚心,全表达在这信上面了。面对信纸我泣不成声,感情也觉得抒发不出来。只是希望你千万爱惜自己,千万爱惜自己。玉环一枚是我婴儿时带过的,寄去权充您佩带的东西。…玉?取它的坚固润泽不改变。…环?取它的始终不断;加上头发一缕,文竹茶碾子一枚。这几种东西并不值得被看重,我的意思不过是想让您如玉般真诚,也表示我的志向如环那样不能解开。泪痕落到了竹子上,愁闷的情绪像缠绕的丝。借物表达情意,永远成为相好。心近身远,相会没有机会了。内心的忧郁也许会与你千里相会合。请你千万爱惜保护自己。春天的风很厉害,饭要多吃才好。不要把我老放在心上。”

张生把她的信给好朋友看了,由此当时有很多人知道了这事。张生的好友杨巨源好写诗填词,他就把这事作了一首《崔娘》绝句诗: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销初。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河南的元稹亦接着张生的会真诗又作才三十韵。诗写道:

微微的月光透过窗棂与帘子照入室内,天空也被月色映得有些明亮。

在月光之下遥远的天空显得模糊,低处的树木也略露出青翠的颜色。

风吹拂着院中的竹子,声如龙吟,鸾鸟的歌声穿过了井旁的桐树。

罗绡飘曳像薄雾,身上佩带的玉饰在轻风中发出响声。

仪仗随着…西王母?,云中托着…玉童?。

夜晚人静无声,早晨相会时却下着僇僇细雨。

绣鞋上嵌着珠玉一类的饰物,光闪闪的,并绣有不明显的龙形花纹。

行走时头上的凤形首饰颤动着,罗做的披肩胜过红色的虹霓。

从…瑶华浦?去到…碧玉宫?。

因到洛城北面游览,偶然的机会遇见了…宋玉的东邻女?。

调戏时,开头还微微拒绝,实际上心中已默许。

低头时像蝉翼似的发髻微微颤动,回来的时候,脚上落了一层灰尘。

转过脸来如花之美,如雪之白,上床抱着丝绸被子。

像鸳鸯那样脖子相贴舞动,又像翡翠鸟那样聚在一起欢乐。

眉上的黛色因羞涩而聚向一边,嘴唇上的红色因温暖已融化。

呼出的气像兰花的蕊那样香,皮肤滋润,美好的肌肉很丰满。

没有力气懒得移动手腕,呈现多种娇态,喜欢缩着身子。

流出的汗聚成了一串串汗珠,头发散乱,呈现闪闪绿色。

正为千载难逢的相会高兴,却突然听见已到五更。

恋恋不舍时产生遗憾,情意缠绵难以结束。

懒洋洋的脸色露出忧愁的神态,用美丽的语言发誓,说出了肺腑之言。

赠送玉环表明命运永远相合,留下同心结象征两心相同。

夜晚照镜梳妆,眼泪把脸上的粉都冲掉了,昏暗的灯火下,听得到远处虫子鸣叫的声音。

化妆后依然光彩很鲜明,而早晨的太阳也渐渐出来了。

乘着野鸭回归洛水,吹箫的人也登上了嵩山。

衣服上像沾上了麝香,枕头上滑腻腻还留有红色。

密密的塘边上的草,轻轻飘飞就像沙洲的蓬草。

弹奏素琴像鹤,仰望天上盼鸿雁归来。大海宽阔难以飞渡,天高,也难飞。

像朝为行云的巫山神女一样没有固定处所。只有萧史一个人留在楼中(弄玉已经不知何住)。”

张生的朋友听到这事的,没有不感到惊异的,然而张生的念头断了。

元稹与张生特别有交情,便问他关于这事的想法。张生说:“大凡上天差遣的特出的东西,不祸害他自己,一定祸害别人。假使崔莺莺遇到富贵的人,凭借宠爱,能不做风流韵事,成为潜于深渊的蛟龙,,我就不能预测她会变成什么。以前殷朝的纣王,周代的周幽王,拥有百万户口的国家,那势力是很强大的。然而一个女子就使它垮台了,军队崩溃,自身被杀,至今被天下耻笑。我的德行难以胜过怪异不祥的东西,只有克服自己的感情,跟她断绝关系。”当时在座的人都为此深深感叹。

以后一年多,崔莺莺嫁给了别人,张生也娶了亲。一次张生恰好经过崔莺莺住的地方,就通过崔的丈夫转告崔莺莺,要求以表兄的身份相见。丈夫告诉了崔莺莺。可是崔莺莺始终也没出来。张生悲伤思念的诚意,在脸色上表现得很明显。崔莺莺知道后,暗地里写了一首诗:“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最后也未见张生。后来又过了几天,张生将要走了,崔莺莺又写了一篇断绝关系的诗:“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从此以后彻底断绝了音信。当时的人大多赞许张生是善于弥补过失的人。我常在朋友聚会时,谈到这个意思,是为了让那些明智的人不作这样的事;做这样事的人不被迷惑。

贞元年九月,朋友李公佐,留宿在我们靖安里住宅里,我谈起了这件事。李公佐觉得这件事非常出奇,连连称道。于是我便作了《莺莺歌》来传播这件事。崔氏小名叫莺莺,公佐就以此为篇名。

《莺莺传》文笔优美﹐描述生动﹐于叙事中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较好地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崔莺莺是一个在封建家庭的严格闺训中长大的少女。她有强烈的爱情要求﹐但又在内心隐藏得很深﹐甚至有时还会在表面上作出完全相反的姿态。本来﹐通过她的侍婢红娘﹐张生与她已相互用诗表达了爱情。可是﹐当张生按照她诗中的约定前来相会时﹐她却又“端服严容”﹐正言厉色地数落了张生的“非礼之动”。数日后﹐当张生已陷于绝望时﹐她忽然又采取大胆的叛逆行动﹐主动夜奔张生住所幽会﹐“曩时端庄﹐不复同矣”。崔莺莺的这种矛盾和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克服犹豫﹑动摇而终于背叛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但是﹐她在思想上又始终未能彻底摆脱社会﹑出身﹑教养所加给她的精神桎梏。她仍然认为私自恋爱结合是不合法的﹐“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因而在她遭到遗弃以后﹐就只能自怨自艾﹐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又表现了她思想性格中软弱的一面。作品中对这一形象的刻画﹐传神写态﹐有血有肉﹐异常鲜明。

相比之下﹐张生的形像则写得较为逊色。尤其是篇末﹐作者为了替张生遗弃崔莺莺的无耻行径辩解开脱﹐竟藉其口大骂崔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就不仅使得人物形像前后不统一﹐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诚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尽管如此﹐读者从作品的具体描述中却仍然感到崔莺莺令人同情﹐而张生的负心﹐则令人憎恶。作品的客观艺术效果与作者的主观议论评价是不一致的。

《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唐元微之只此一篇,便盖压全唐传奇文。其中辞“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早为世人熟悉。不过大家对西厢记故事的了解多从金董解元《弦索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续西厢记》、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陆采《南西厢记》中来,与元微之所叙相差甚远。元稹本《莺莺传》中张生始乱终弃,最后莺莺赋诗一章“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谢绝张生,终不复见,更见哀婉动人,情致凄清,动人魂魄。

沈从文《传奇不奇》是他最后发表的小说,

沈从文《传奇不奇》是他最后发表的小说, 因战事逼近,十一月八日,沈从文所编的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停刊;十日,他和周定一合编的《平明日报·星期艺文》停刊。十日这天,他拿出自己的一本旧书,一九二八年新月书店出版的《阿丽思中国游记》,做校改,在书页上写下一句“痛苦中校本书三章”。十二月六日,继续校改,写下:“越看越难受,这有些什么用?”“一面是千万人在为争取一点原则而死亡,一面是万万人为这个变而彷徨忧惧,这些文章存在有什么意义?” 十一月十九日,张充和与傅汉思结婚,十二月十六日两人离开北平飞往上海,后同去美国。沈从文的旧识、时任南京政府青年部次长的陈雪屏十二月来到解放军包围的北平,抢运学者教授,通知沈从文全家南飞。沈从文选择留下。他给大哥沈云麓的信中说:“北平冬晴,天日犹明明朗朗,惟十天半月可能即有地覆天翻大战发生!”“北平可能不至于毁去,惟必然有不少熟人因之要在混乱胡涂中毁去。大家都心情沉郁,为三十年所仅见。……二百万人都不声不响的等待要来的事件。真是历史最离奇而深刻的一章。” 沈从文很快就清醒地认识到,北大座谈会所讨论的“红绿灯”问题,是一个不需要、也不可能再讨论的问题,因为即将来临的新时代所要求的文学,不是像他习惯的那样从“思”字出发,而是必须用“信”字起步,也就是说,必须把政治和政治的要求作为一个无可怀疑的前提接受下来,再来进行写作。看清楚了这一点,他也就对自己的文学命运有了明确的预感。因为所编副刊停刊,他寄还来稿,在给一个青年作者的信中,说“中国行将进入一新时代,……传统写作方式态度,恐都得决心放弃,从新起始来学习从事。人近中年,观念凝固,用笔习惯已不容易扭转,加之误解重重,过不多久即未被迫搁笔,亦终得搁笔。这是我们年龄的人必然结果”。不久在另一封信中,他又重复这一想法:“人近中年,情绪凝固,又或因性情内向,缺少社交适应能力,用笔方式,二十年三十年统统由一个‘思’字出发,此时却必需用‘信’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转,过不多久,即未被迫搁笔,亦终得把笔搁下。这是我们一代若干人必然结果。”至少在表述的文字上,沈从文是相当克制和平静的。他看到了即将来临的悲剧命运,但这样的命运,他那时觉得,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我们年龄的人”、“我们一代若干人”的。“在这个社会由分解圮坍到秩序重得过程中,中年一代既由于种种问题难适应,可能会要牺牲大半,也不妨事。因为这些人大多已年在四十到六十之间,四十年内忧外患,各有一分,一颗心都磨炼得沉沉的。……不幸的是社会发展取突变方式,这些人配合现实不来,许多努力得来的成就,在时代一切价值重估情况中,自不免都若毫无意义可言。这其中自然有的是悲剧,年青人能理解这悲剧所自来,不为一时不公平论断所蔽,就很够了。” 一九四八年的最后一天,他在《传奇不奇》文稿后题识:“卅七年末一日重看,这故事想已无希望完成。”《传奇不奇》是他最后发表的小说,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刊于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是《赤魇》、《雪晴》、《巧秀与冬生》的接续,这一个系列本来计划中还有续篇。这一天,他给同事周定一写

浅论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区别

浅论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区别 历史演义小说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的小说。而英雄传奇小说虽也是取材于史实,但与历史演义小说不同,它不局限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是以描写英雄人物为主,塑造典型的理想的英雄人物形象。 虽然两者在写作意图上都是通过演绎历史,从中揭示朝代兴亡的义理,但两者在创作形式、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本文则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浅析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区别。 一、历史演义小说以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英雄传奇小说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 点。 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从写作背景上看,历史演义小说一般描写的时间背景跨度比较大,一般以一个朝代的兴衰贯穿全文,有的甚至横跨两个或以上表现历史朝代的更替,揭示隐含的历史规律。如《东西传演义》由西晋起自晋武帝太康元年王濬王浑争降吴之功,终于大兴元年晋王司马睿即帝位建立东晋,写到建武元年司马睿即位后大赦天下,终于宋武帝永初元年刘裕受晋恭帝辞让即位,东晋灭亡,时间跨度甚大。 而英雄传奇小说往往只是抓住某个历史片段某个特殊时期甚至是仅仅一场战役等等来刻画英雄,英雄传奇小说着眼的是塑造理想化的英雄,历史背景只是它的衬托。如在《北宋志传》中,写杨家将抗辽事迹,从北汉主刘钧摒逐忠臣,呼延赞出世写起,到杨业归宋, 雄,谴责奸佞卖国的主题。 二、历史演义小说主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依据史实,英雄传奇小说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 构。 历史演义小说最大特点是以史为本,在真实再现历史本色的基础上,适当穿插一些虚构的情节或者传说,此即所谓的“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如《隋炀帝艳史》的具体细节系作者虚构,但主要材料与史实相符。全书以东都游乐、开河南巡、江都淫乐为内容主干,穿插开市巡边、陈百戏、修长城等情节,基本上是按《通鉴》编年叙事的。一些具体情节往往是在史事的基础上生发想象而成,如蒸宣华,建十六院,剪彩为花,殿脚女挽船等都有史实根据。历史演义小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做是历史的小说化,即用小说的笔触来再现历史的真实风采。

《中国小说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 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2、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二、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简表 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可如下所示: ⅠⅡⅢⅣⅤⅥ 概念:“小说”志怪、志人传奇话本演义小说 时间:汉代结束以前主要魏晋唐宋宋元明清近现代 阶段:萌芽、起源发展成熟变迁高峰 中国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包括长篇章回和短篇拟话本)、文言(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 先秦寓言→汉代杂记、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三、“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简介: 1、两类小说的发展史 ⑴历史演义系列小说 ⑵英雄传奇系列小说 2、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 同属历史小说范围,区别: ⑴历史演义以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英雄传奇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元稹传奇小说

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原文、译文 2010-04-20 07:02:16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176次评论:0条★★我要投稿★★ 原文: 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従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知者诘之,谢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凶行。余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诘者识之。 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亦止兹寺。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従母。是岁,浑瑊薨于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于军,军人因丧而扰,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骇,不知所托。先是张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十余日,廉使杜确将天子命以总戎节,令于军,军由是戢。郑厚张之德甚,因饰馔以命张,中堂宴之。复谓张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犹君之生,岂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礼奉见,冀所以报恩也。"命其子,曰欢郎,可十余岁,容甚温美。次命女:"出拜尔兄,尔兄活尔。"久之辞疾,郑怒曰:"张兄保尔之命,不然,尔且掳矣,能复远嫌乎?"久之乃至,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张惊为之礼,因坐郑旁。以郑之抑而见也,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者。问其年纪,郑曰:"今天子甲子岁之七月,终于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张生稍以词导之,不对,终席而罢。 张自是惑之,愿致其情,无由得也。崔之婢曰红娘,生私为之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婢果惊沮,腆然而奔,张生悔之。翼日,婢复至,张生乃羞而谢之,不复云所求矣。婢因谓张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详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张曰:"余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时纨绮间居,曾莫流盼。不为当年,终有所蔽。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尔其谓我何?"婢曰:"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然而善属文,往往沈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不然则无由也。"张大喜,立缀春词二首以授之。 是夕,红娘复至,持彩笺以授张曰:"崔所命也。"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亦微喻其旨,是夕,岁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东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其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则户半开矣。红娘寝于床,生因惊之。红娘骇曰:"郎何以至?"张因绐之曰:"崔氏之笺召我也,尔为我告之。"无几,红娘复来,连曰:"至矣!至矣!"张生且喜且骇,必谓获济。及崔至,则端服严容,大数张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见托。奈何因不令之

中国小说欣赏之一: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

中国小说欣赏之一: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 一、两类小说的发展史 中国小说产生以来,演绎历史与谱写英雄一直是绵延不衰的两个主题,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本单元所选的两部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个主题有共性,主要表现为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在叙史的同时关照英雄人物,如《三国演义》;也有各自的特点,像《水浒传》基本上是群雄谱,当然小说一开始也写宋朝廷乐极生悲,京师流行瘟疫,请人祈禳天灾,结果却放出一百零八个魔君,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演绎着历史,但总的说是以歌颂英雄为主。 1.历史演义系列小说 《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最重要的流派。《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后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和明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隋唐演义》共20卷100回,叙述的内容始于隋文帝伐陈,终于唐玄宗还都而死,历时170余年。小说所涉事件多,时间跨度长,头绪庞杂,但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杂而不乱,松而不散,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小说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宫廷故事,一是以秦琼、单雄信、程咬金为中心人物的“乱世英雄”起兵反隋的故事;一是以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唐代宫廷故事。其中瓦岗寨英雄起兵反隋部分,艺术地描写了隋末历史现实,颂扬了这些草莽英雄的侠义勇武,人物形象也较为鲜明生动。有人评说《隋唐演义》吸收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创作特色同时又有一些新意,它既有真实的历史线索可寻,又塑造了一群草莽英雄的形象,而且还能看到才子佳人小说的踪影。 2.英雄传奇系列小说 《水浒传》的问世,也为英雄传奇小说铺平了道路。在此后的英雄传奇创作中,以说唐、说岳与杨家将系列最为突出,各自影响最大的作品分别为《隋史遗文》(袁于令)、《说岳全传》(钱彩、金丰,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和《杨家府演义》(纪振伦,又名《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传》)。 《说岳全传》共20卷80回,是明代以来各种岳飞故事的集大成者。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岳飞为首的宋朝将领,力主抗金,屡建奇功。但是以秦桧为首的权奸集团,卖国求荣,陷害忠良,最后将岳飞害死在风波亭。小说对人物的塑造总的来说过于概念化,但也不乏一些个性化描写,因此,“岳武穆之忠,秦桧之奸,兀朮(zh)之横”等,也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两部小说比较 1.类型不同。按小说的类型划分,《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是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虚构描写英雄人物,主要按历史顺序展开故事,构成情节;《水浒传》则属于英雄传奇,更关注人物的命运,围绕主要人物的经历与事迹来突出其性情与神采,同时通过各路英雄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2.塑造的人物不同。这两部小说都有生动紧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都带有理想化的传奇色彩,但其中又有本质的不同。一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部分带有定型化的特点,看不出他们的个性与出身遭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什么关系,如诸葛亮是智慧

文言文阅读训练(唐代传奇小说)

文言文阅读训练(唐代传奇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李使君 ■ 康骈 乾符中,有李使君出牧罢归,居在东洛。深感一贵家旧恩,欲召诸子从容。有敬爱寺僧圣刚者,常所往来,李因以具宴为说。僧曰:“某与为门徒久矣。每观其食,穷极水陆滋味;常馔必以炭炊,往往不惬其意。此乃骄逸成性,使君召之可乎?”李曰:“若朱象髓、白猩唇,恐未能致;止于精办小筵,亦未为难。” 于是广求珍异,俾妻孥亲为调鼎,备陈绮席雕盘。选日邀致。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入口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实而已。及至冰餐,具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蘖吞针。李莫究其由,但以失饪为谢。 明日复见圣刚,备述诸子情貌。僧曰:“前者所说岂谬哉!”既而,造其门而问之曰:“李使君特备一筵,肴馔可谓丰洁,何不略领其意?”诸子曰:“燔炙煎和未得法。”僧曰:“他物纵不可食,炭炊之餐,又嫌何事?”乃曰:“上人未知,凡以炭炊馔,先烧令熟,谓之‘炼炭’,方可入爨;不然,犹有烟气。李使君宅炭不经炼,是以难食。”僧拊掌大笑曰:“此则非贫道所知也!” 及巢寇陷洛,财产剽掠俱尽。昆仲数人,乃与圣刚同窜,潜伏山谷,不食者至于三日,贼锋稍远,徒步将往河桥。道中小店始开,以脱粟为餐而卖。僧囊中有钱数百,买于土杯同食;腹枵既甚,膏粱之美不如。僧笑而谓之曰:“此非炼炭所炊,不知堪与郎君吃否?”皆低头惭,无复词对。 (选自《剧谈录》)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召诸子从容从:随从 B.穷极水陆滋味穷:尽,全 C.李莫究其由究:搞清楚 D.既而,造其门而问之曰造:造访 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李因以具宴为说/某与为门徒久矣

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是古代汉族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产生和流行于唐代,又称唐传奇。传奇小说是一种传录奇闻的文体,实际上是已具规模的小说。唐代传奇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内容精彩,故事动人,文辞华丽,有些作品确实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唐代许多著名的文学家都写过传奇。部分高水平的传奇且成为后代著名小说戏剧的蓝本。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民众文化生活的需求,促进了汉族小说文学的发展。唐人小说渊源于魏晋六朝的搜奇志怪,故被称为传奇。 起初传奇并未与小说连在一起。传奇起于唐,唐传奇即唐代流行的文言笔记,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笔记乃是作者所见、所闻而纪录下来的故事,类似轶事掌故,颇有参考价值。“传奇”之名,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发展到后来,传奇才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于是,传奇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便约定俗成地沿用下来。作家对各种传说闻见除艺术加工外,还在其基础上进行杜撰,亦即有闻加工,无闻虚构,从而使小说所传之“奇”,成为有意为之之奇、大加渲染发挥后之奇。现存的大部分唐传奇作品都收在宋初编的《太平广记》一书里。唐代笔记小说甚多,所谓笔记小说乃是作者所见、所闻而纪录下来的故事,类似轶事掌故,颇有参考价值,如刘餗的《隋唐嘉话》、李绰的《尚书故实》、张鷟的《朝野敛载》、王定保的《唐摭言》、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李德裕的《次柳氏旧闻》、韦绚的《刘宾客嘉话录》、李肇的《唐国史补等》,所记多有根据,并非尽属虚构,可以作为史料参考,又有记载地理、风俗掌故的笔记,如柳宗元的《龙城录》、孙棨的《北里唐代传奇约可依其性质分为艳情、侠义、神怪三类。 种类 艳情类 这一类传奇是叙述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小说,著名的传奇有:许尧佐的《柳氏传》,元、明、清各朝都有人加以己写,明代梅鼎祚的《玉合记》和吴长儒的《练囊记》都是依据《柳氏传》而写的;白行简(白居易之弟)的《李娃传》写长安妓女李娃的故事,缠绵动人,元代高文秀的《打瓦罐》、石君实的《曲江池》、明代朱有炖的《曲江池》、薛近衮的《绣襦记》,都是取材于《李娃传》;元稹的《会真记》(一称《莺莺传》),叙述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情节曲折、文笔动人,元代王实甫便加以改写为《西厢记》;陈鸿的《长恨歌传》,叙述杨贵妃自入宫至马嵬缢死的故事,当时白居易和陈是好友,白居易写《长恨歌》是一首长诗歌,陈鸿的《长恨歌传》则为传奇,一歌一传都哀艳感人,同为文学上的杰作,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清代洪升的《长生殿》都是根据这一歌一传写成的。此外,唐代著名的艳情类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张鷟的《游仙窟》、李公佐的《谢小娥传》等。侠义类 这一类传奇是叙述侠女的小说,其中著名的有薛调的《无双传》、裴铏的《昆仑奴》、袁郊的《红线》、杜光庭的《虬髯客传》。这四种传奇故事,都被后人改编成戏曲。 神怪类 这一类传奇是叙述神仙鬼怪的小说,唐代传奇中这一类的作品最多。其中较著名者有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王度的《古镜记》、沈既济的《枕中记》、牛僧孺的《玄怪录》、陈玄祐的《离魂记》、薛用弱的《集异记》、任蕃的《梦游录》等。英雄传奇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一个分类 英雄传奇,是中国章回小说的一个分类。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虚构英雄人物为描写重点。代表作包括《水浒传》系列、《说唐》系列、《杨家将演义》等。 英雄传奇小说,是中国章回体小说中的一个分类,主要以描绘英雄人物的战斗事迹为特征,这类小说绝大多数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但并不似历史演义那样拘泥于讲述历史过程,而是将重点放在人物的塑造上。

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欣赏人物形象。 2、把握矛盾冲突。 【学习重点】 欣赏本文在矛盾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想】 1、制作PPT课件。 2、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自读研究。 〖具体步骤〗 1、导语设计: 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2、有关资料: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 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 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3、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 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4、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 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5、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⑴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⑵ 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⑶ 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 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讨论。 〖具体步骤〗

明清英雄传奇小说人物结构综论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 III 绪论 (1) 一、研究现状 (1) 二、选题意义及难点 (3) 第一章英雄传奇小说人物结构概述 (4) 第一节源流与界定 (4) 第二节人物结构概念界定 (6) 第二章人物结构原则 (8) 第一节对比结构原则 (8) 第二节金字塔结构原则 (13) 第三节齿轮结构原则 (15) 第三章人物结构原则的艺术表现 (19) 第一节整体性 (19) 第二节典型性 (21) 第三节立体性 (23) 第四章人物结构的产生机制 (28) 第一节文化传统 (28) 第二节美学传统 (31) 第三节文学传统 (33) 第四节创作主体 (35) 第五章各类人物结构原则功能分析 (39) 第一节对比结构原则功能分析 (39) 第二节金字塔结构原则功能分析 (49) 第三节齿轮结构原则功能分析 (53) 结语 (58) 参考文献 (59) 致谢 (6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在小说诸要素中,“结构”也许是最为复杂的一个概念。作为一种方式与技巧,“结构”可以说是小说叙事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体现。而人物又是小说文体诸要素中的关键,它牵涉到小说情节的发展与推进。 一直以来有关小说的叙事结构研究相对较多,对于小说人物的研究也大都是从人物刻画、模式类型、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在这方面已有大量的成果。而人物结构的艺术设置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这方面,西方学者已经做了一些研究,但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古代小说。由于明清小说范围极广,所包含作品有如恒河沙数,所以本文仅截取明清小说的一个大类——明清英雄传奇小说,在对中国英雄传奇小说有关人物结构设置问题的观点及相关理论进行归纳和梳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对英雄传奇小说人物结构模式及其所产生的机制等作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本文拟分为六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人物结构的研究历史及研究现状,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对于明清英雄传奇小说人物结构的研究并不多,仅有少数学者,如罗书华先生、周书文先生等,在少数几篇文章中有提到小说的人物结构及设置问题,此方面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状态。因此本文的选题意义在于补前人研究之不足。本文拟对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人物结构在设置时所遵循的原则及其产生机制做一个完整、系统的概括和论述。 第二部分:英雄传奇小说人物结构概述。本部分包括两节。第一节对英雄传奇小说的源流发展做一简单梳理,目的是对“传奇小说”的概念与范围进行界定,以便于明确本文分析人物结构所对应的小说范围。第二节对小说“人物结构”这一概念做一个较为全面、力求明确的界定,以备后文论证的需要。 第三部分:英雄传奇小说人物结构原则。本章分为三小节。第一节讨论对比结构原则,从雅与俗、正与邪、理性人物与感性人物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人物结构的对比原则;第二节金字塔结构原则,将小说的人物依据金字塔结构原则,划分为塔尖(中心人物)、塔顶(攀附人物)、塔干(边缘人物)、塔座(串联人物);第三节齿轮结构原则,根据小说中的行动元,将小说的行动元划分为中轴人物(中心人物)、齿轮人物(辅助人物、承受者、支使者)、外力因素(超情节人物、命运),并总结出行动元的关系图。 第四部分:英雄传奇小说人物结构的艺术表现。本部分分为三节。第一节从整体方

传奇txt

传奇txt.txt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B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论张爱玲《传奇》中的母性批判 [摘要]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的母亲大多是有悖于伦理常识的形象,她们构成张爱玲式的“巫母群像”,这种母亲形象表现出张爱玲对传统母性观的批判。此倾向的形成,与张爱玲对其母亲的情绪记忆密切相关。同时,张爱玲对母性的批判也暗含着她对女性及人性层面的理性思考与感性期待。 [关键词]张爱玲;巫母群像;情绪记忆;母性批判;人性思考 美国批评家古尔灵等人把母亲原型分为慈母与恶母两个形象。前者代表“大地母亲的肯定方面”,“与生命本源、诞生、温暖、滋养、繁衍、成长、充裕相联系”;后者与“大地母亲的否定方面”关联,意味着****、纵欲、恐惧、危险、黑暗、肢解、阉割、死亡等无意识内容。我国传统文学对于母性的定位,长期以来聚焦于代表爱与温暖的“肯定”方面,直到张爱玲出现,这种局面才得以打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冰心对母亲的书写无疑属于第一种类型,而张爱玲笔下则显然是第二种类型的母亲群像。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几乎找不到一个真正道德伦理意义上的母亲。她笔下的母亲或自私,或软弱,或狠毒,或愚昧,俱呈现出阴暗、扭曲和病态的一面。从其作品中大量出现且极具独特性的母亲形象看来,母亲在她生命中留下的情绪记忆,是始终未曾摆脱的影响。张爱玲对传统母性观的彻底解构,成为她所描绘的苍凉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传达了她对女性、人性层面的理性思考和感性期待。 弗尔达姆在《荣格心理学导论》中指出,母亲是作用在女性身上的一种原型,“被这个形象附身的每个妇女都会因此而自以为被赋予了爱和理解的力量,她将为服务他人而鞠躬尽瘁”。可以说,母性是女性天然的本能,这也是女性有别于男性的根本所在。然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有悖于母亲天性的母亲形象,母亲变得利欲薰心,穷凶极恶,母女关系危机重重,母子连心的温暖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幻。大致讲来,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有三种类型:1)被金钱扭曲灵魂的母亲;2)因性压抑而变态的母亲;3)丧失母爱能力的母亲。对种种病态母亲的极致描述,传达出张爱玲对传统母性观的激烈否定。 第一类母亲和儿女之间,横亘对金钱的贪欲,母性沦丧,儿女失所。在《传奇》中,金钱是导致母性扭曲变态的重要因素。《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花凋》中的郑夫人,她们的母爱俱已在金钱的异化下荡然无存。曹七巧贪图富贵嫁人豪门,牺牲青春与情欲换来一份家产,为守住这份家产,她拒绝了思恋多年的男人,将儿女牢牢钳制在手中。她始终活在对金钱的渴望与恐惧中,深陷在金钱的泥淖里,在她的身上,已看不到一丝母性的光辉,剩下的只是自虐与虐他的疯狂,最终成为一个吞噬子女的恶魔。《花凋》中的郑夫人,对女儿的爱远较对金钱之爱稀薄。在女儿病重之时,她满心利害打算,不肯拿出私房钱来为女儿治病,任由其“一寸一寸地死去”。但在女儿死期将近,因为价钱的便宜,她给女儿买两双鞋子以示“爱心”;女儿死后,她在不必自己掏腰包的情形下,将女儿的坟墓修葺一新。“母爱”的虚伪面具被无情地一层层剥落。在《传奇》中,这样的母亲并非仅此二例,《倾城之恋》中满心想把年****儿嫁给富家子的四奶奶,《琉璃瓦》中欲借女儿攀上豪门的姚太太,《封锁》中为获富贵姻亲而培育女儿的吴翠远之母,无一不是在亲情与金钱之间选择了后者。 第二类母亲不惜扼杀儿女的幸福甚至生命,以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母爱本是最无私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在《传奇》中却颠倒过来,儿女成为母亲性压抑的牺牲品,母亲形象呈现出一种触目惊心的病态与残忍。《金锁记》中曹七巧无疑是《传奇》中最为恐怖变态的母亲形象,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第一炉香》中养母性质的梁太太及《第二炉香》中的蜜秋儿太太。这三位寡母的共同之处在于均以扼杀儿女的幸福来满足自己的变态愿望。七巧在自己的情欲

明代英雄传奇小说

第十章明代英雄传奇小说 第一节英雄小说与演义小说的区别 最先注意英雄小说与演义小说的不同并加以区分的是郑振铎先生。他认为英雄传奇小说与演义小说有三点不同:一是描绘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显示他们的武勇和力量,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寄托作者的情思;二是多撷取民间传说故事。主要人物和事件,或有历史的影迹,但多为虚构,作家可以充分想象,随心所造,不受历史的拘束;三是多采用纪传体写法,人物多为草泽英雄,可真可幻,若实若虚,而其基本结构格式则是以某一个英雄人物或英雄群像为线索展开故事,铺排历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如果以此标准衡量,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无疑是《水浒传》,而我们在演义小说一章中介绍的说岳系统、杨家府系统以及说唐系统的后半也可视为英雄传奇小说。 比如《杨家府演义》,描述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一门五代忠勇保宋的故事,歌颂了他们父死子继、夫亡妻承、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击辽和西夏的英雄报国精神。但是杨业、杨延昭都是名将,是“正史”中有记载的真实人物,而杨业之妻杨氏(佘太君)、之孙杨文广(杨宗保、杨文广)、部将焦赞等也是实有其人的历史人物,因此写他们两代人的故事,明显具有演义小说的性质。相反,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三代特别是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杨宣娘等人的故事,乃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它以前,宋代有其故事流传,如南宋临安说话人即有说《杨令公》《五郎为僧》评话。金院本中有《打王枢密爨》。元明两代有许多杨家将故事的戏曲作品,如元杂剧有《昊天塔孟良盗骨》、《谢金吾诈拆清风楼》等。另外有传为熊大木的讲史小说《北宋志传》)。因此,又明显具有英雄传奇小说的特点。 除此之外,熊大木《英烈传》也具有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双重性质的特点。小说从元顺帝荒淫失政起,叙至朱元璋建立明朝、分封诸子止。除朱元璋外,小说着重写描写徐达、常遇春、刘基等一批“开国元勋”。所叙故事大都本于史传及野史、笔记,侧重于历史事件和战争过程的一般描写,有明显的模仿《三国志演义》的痕迹。 第二节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 一、《水浒传》的作者 《水浒传》的作者有不同的说法,但不出罗、施二人。明高儒《百川书志》录《水浒传》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而今所见明刊本,有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撰修”的,有题“中原贯中罗道本名卿父编辑”的。等等。总之,或施或罗,或施、罗并署。 然施耐庵有何许人也?笔者所知,至少有四种说法:(1)托名说(胡适);(2)宋末元初《靖康稗史》的编者“耐庵”说;(3)元末明初人江苏白驹场人施彦端(此即近年来所谓有文物发现者);(4)《拜月亭》作者施惠君美说——吴梅、王利器、孙楷第-据传抄本宝敦楼《传奇汇考目》:“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著有)《拜月亭旦》、《芙蓉城》《周小郎月夜戏小乔》”。但以上四说,无一得到学术界公认。

十大畅销网络小说推荐

十大畅销网络小说推荐 1。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玄幻历史的精典) 这部天涯小说网力推的巨作自然当居首位,六部连载,每部都堪 称精典神作。三国历史与中国神话的紧密结合无一不使这部史化巨作 成为传世之作。纵横封神、三国、西游的嘘头,使这部神作自出道起 便高居榜首,看毕令人欲罢不能,不得不赞叹作者寒雨潇风高超的文 笔及超凡的想像力。 2.诛仙(仙侠的经典) 不拥置疑,萧鼎三年力作,无论男女都爱看诛仙的文笔是现今所 有玄幻中的,小说中人物描写十分细致,剧情颠簸起伏,让万千仙迷 悲痛的情节,虽然碧瑶最终没醒,但作者不是还留下了陆雪琪吗? 3.飘邈之旅(玄幻修真的经典) 飘邈十分经典,虽然没有诛仙那么高的人气,但它作为第一部将 修真首次划分类别的小说,你不得不看.飘邈二字是最多人打错的, 甚至包括作者自己.书中的东西都是新鲜的,无论是仙神还是异兽, 无论是法宝还是遗迹,都让你目不瑕接.是一本消遣精品,萧潜力作.4.小兵传奇(科幻战争的经典) 玄雨的小说,从第一部的幼嫩到成熟,进步非快,但在小兵里还 能够看到恶搞的意味.这部书是本人最喜欢看的,小说从唐龙的奇遇 开始,一步步走向高潮,作者很会利用情节,这也是为什么小兵的文 笔不好但能排上网络三大奇书的原因. 5.紫川(人魔战争的经典) 老猪写了几年了还没完结,但人气如夕,可见其功力之深。当初 看这本书时觉得好笑,作者的笔法幽默,是严肃玄幻的另类。一代玄

幻大战的经典,人与魔族之间的战争,紫川秀、帝林与斯特林三兄弟 的作为、一个家族的大起大落。。。。。。 6.佣兵天下(佣兵辉煌的经典) 人龙神的友情,佣兵王的传奇,一代玄幻巨著,到头来人散而终。大青山的死、众人的分离,辉煌的落幕。 7.天魔神谭(传说幻兽的经典) 家族的危机,传说中幻兽的出现,艾文的崛起。。。。。。 一本为幻兽而诞生的小说。。。。。。 8.鬼吹灯(盗墓的经典) 这是本绝对的经典,从故事的年代*时期能够看出,三个摸金校尉 的经历,天下霸唱的豪迈之作。。。。。。 9.人点烛,鬼吹灯。 主角胡八一的经历,开创了风水学盗墓的先河,创下了玄幻类销 售书的奇迹。 10。搜神记(东方玄幻的经典) 狐狸的书,文笔的优柔,故事带有浓厚的东方意味。。。。。。

一部生命歌哭的地域传奇——祝世民先生长篇小说《汤坊岭》

一部生命歌哭的地域传奇——祝世民先 生长篇小说《汤坊岭》 一、文学的四法印 在拜读祝世民长篇小说《汤坊岭》的同时,我 还精读了当代佛学大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佛 学畅销书《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著,姚仁 喜译《正见佛陀的证悟》,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年版],该书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佛陀四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漏 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宗萨法师下笔行云 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他以电影的虚拟实境,巧妙地比喻我们身处的幻相世界;他告诉我 们要脱去妄念所带来的层层蔽障,了解因缘的善 变与无常;因而放下我执,迈向智慧的行程。他 在书中指出: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 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超越概念。他的行文通俗易懂,却处处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 层奥义。 我为《正见》流露出的悲悯之心而感到心灵震撼,也由佛教的四法印,联想到文学实际上也具 有四法印的特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描述

种种变幻无常的人间万象,包含了多少离别情愁的悲苦的和合情绪,这些喜怒哀乐的和合情绪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缘起缘灭,不断由一个痛苦走向另一个痛苦,形成循环往复的情感怪圈,随着感情的沉浮抑扬,一个悲剧此起彼伏。这些悲剧以及痛苦情绪的起因无不是因为执着自我而产生,无不是因为没有透彻和合幻象的无常性。那些道德高尚、自觉是为了利益他人、顾及和谐强行统一的做法,看起来是无我,但何尝没有给他人带来道德的捆绑和心灵的痛苦。主人公是必经历种种痛苦之后,才使文学的情感表达渐渐平静下来。阅尽沧桑是平淡,繁华过后是清虚,唯如此,人们才能超越有我、无我的对立,进入到无我之上之有我的境界,这种无我我才是真如自性的清净之我,宁静之我,消弭痛苦而得乐、善而无害、符合正道真理的如来德相之真我。各种文学的精典文本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无常幻象和深刻情感经历,让人在心灵震撼之余,感悟生命的可贵,止息种种蠢动的妄念,才能让各种悲剧得以止息。文学用艺术的手法一次次阐释佛陀的四法印。我现在就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以文学的四法印来观照小说《汤坊岭》,以悲悯之心走

侯发山小说《传奇》阅读

侯发山小说《传奇》阅读 传奇 侯发山 放学的铃声一响,似乎转眼之间,同学们都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唯有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走出了幼儿园大门。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得丫蛋永远见不到爸爸了,妈妈的一条腿也残废了。为了养家糊口,妈妈一天到晚就在街口卖烤红薯。妈妈跟学校老师求情,说丫蛋今年都五岁了,非常懂事。学校这才破例,每次放学后,丫蛋不需要家长接,可以独自一个人回家。 风呼啸着,刀子一样刮着人的脸。丫蛋背着小书包,东张西望,磨磨蹭蹭不愿赶路。忽然,她看到前面不远处围着一堆人,还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她这才一蹦一跳跑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年汉子在表演魔术。丫蛋赶到的时候,他正在表演“空手取物”的魔术——他伸出空荡荡的双手,让大家看看,确认他手里没有什么东西。然后,他的两只手捂在一起,翻来覆去地转动。同时,他用嘴往手上吹了三口气。接下来,他的右手猛地往前一伸,像是要抓什么东西似的。待他打开攥着的右手,手心里有一只乒乓球!围观的人都拍手叫好,嚷嚷着让他再表演一个。 丫蛋脱口说道,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红围巾好不好? 围观的人愣了一下,明白过来后都跟着起哄,让中年汉子赶快变出一条围巾来。 中年汉子面红耳赤,手忙脚乱。 丫蛋以为中年汉子不给他变,忙说,叔叔,我妈妈没有钱买围巾,脸冻得又青又红……我想让您给她变一条红围巾。 中年汉子回过神来,说,小朋友,叔叔可以给你变,但现在叔叔肚子饿了,饿了就变不出围巾,我明天给你变好吗? 旁观的人都轰一声四下散去了,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年汉子的话。丫蛋认真看了看中年汉子,重重地点了点头,满怀希望地回家了。 第二天,天空飘起了雪花。下午一放学,丫蛋就飞快赶到了老地方。由于天气恶劣没有观众,中年汉子没有表演魔术,他的身上披了一层雪花,从远处看,简直就是个雪人。丫蛋两眼一亮,喊了声“叔叔”。 中年汉子忙说,小朋友,叔叔今天就给你变出一条围巾来。说罢,中年汉子舞乍两手,没有舞乍几下,果然就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 丫蛋怔了一下,兴奋地“哇”了一声,抓起围巾转身往家里跑去。 因为路滑,中年汉子的轮椅走得很慢。他没有走出多远,丫蛋就气喘吁吁追上来,从书包里掏出红围巾要还给中年汉子,撅着嘴说,妈妈说了,不能要叔叔的东西。 中年汉子想了想,说叔叔的东西是变出来的,是专门给你变的,你不要谁要啊?叔叔能变出来的东西太多了,家里都没地方放。 丫蛋想不出反驳的话来,才又把围巾装进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 第三天,天放晴了。这天是个星期天,中年汉子正在那个地方表演魔术,丫蛋呼哧呼哧跑来了。 丫蛋眼睛一眨巴,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两个烤红薯好吗? 中年汉子为难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场面。 围观的人都想看热闹,催促中年汉子变烤红薯。其中有个小伙子冷嘲热讽道,你不是会变吗?赶快变啊?你要能变出烤红薯来,我给你一百块钱! 这个、这个……中年汉子张嘴结舌,真急了。 谁说叔叔变不出来?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说罢,把两只烤红薯从兜里掏

传奇的阅读题及答案

传奇的阅读题及答案 放学的铃声一响,似乎转眼之间,同学们都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唯有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走出了幼儿园大门。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得丫蛋永远见不到爸爸了,妈妈的一条腿也残废了。为了养家糊口,妈妈一天到晚就在街口卖烤红薯。妈妈跟学校老师求情,说丫蛋今年都五岁了,非常懂事。学校这才破例,每次放学后,丫蛋不需要家长接,可以独自一个人回家。 风呼啸着,刀子一样刮着人的脸。丫蛋背着小书包,东张西望,磨磨蹭蹭不愿赶路。忽然,她看到前面不远处围着一堆人,还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她这才一蹦一跳跑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年汉子在表演魔术。丫蛋赶到的时候,他正在表演“空手取物”的魔术——他伸出空荡荡的双手,让大家看看,确认他手里没有什么东西。然后,他的两只手捂在一起,翻来覆去地转动。同时,他用嘴往手上吹了三口气。接下来,他的右手猛地往前一伸,像是要抓什么东西似的。待他打开攥着的右手,手心里有一只乒乓球!围观的人都拍手叫好,嚷嚷着让他再表演一个。 丫蛋脱口说道,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红围巾好不好? 围观的人愣了一下,明白过来后都跟着起哄,让中年汉子赶快变出一条围巾来。 中年汉子面红耳赤,手忙脚乱。 丫蛋以为中年汉子不给他变,忙说,叔叔,我妈妈没有钱买围巾,脸冻得又青又红……我想让您给她变一条红围巾。

中年汉子回过神来,说,小朋友,叔叔可以给你变,但现在叔叔肚子饿了,饿了就变不出围巾,我明天给你变好吗? 旁观的人都轰一声四下散去了,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年汉子的话。丫蛋认真看了看中年汉子,重重地点了点头,满怀希望地回家了。 第二天,天空飘起了雪花。下午一放学,丫蛋就飞快赶到了老地方。由于天气恶劣没有观众,中年汉子没有表演魔术,他的身上披了一层雪花,从远处看,简直就是个雪人。丫蛋两眼一亮,喊了声“叔叔”。 中年汉子忙说,小朋友,叔叔今天就给你变出一条围巾来。说罢,中年汉子舞乍两手,没有舞乍几下,果然就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 丫蛋怔了一下,兴奋地“哇”了一声,抓起围巾转身往家里跑去。 因为路滑,中年汉子的轮椅走得很慢。他没有走出多远,丫蛋就气喘吁吁追上来,从书包里掏出红围巾要还给中年汉子,撅着嘴说,妈妈说了,不能要叔叔的东西。 中年汉子想了想,说叔叔的东西是变出来的,是专门给你变的,你不要谁要啊?叔叔能变出来的东西太多了,家里都没地方放。 丫蛋想不出反驳的话来,才又把围巾装进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 第三天,天放晴了。这天是个星期天,中年汉子正在那个地方表演魔术,丫蛋呼哧呼哧跑来了。 丫蛋眼睛一眨巴,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两个烤红薯好吗?

苗光义传奇

苗光义传奇 潞城西北20里处,有一个村庄叫宋村,山岭环抱,绿色掩映,环境优美,浊漳河绕村缓缓流过。村中人家大多姓苗,宋代前叫苗家庄,后汉时因村中出了个大隐士苗光义,曾辅助宋太祖赵匡胤一统天下,功勋卓著,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为酬谢苗光义拥戴之功,以国号为名,便赐苗光义家乡苗家庄为宋村。至今,宋村一带还流传着不少有关苗光义的传奇佳话。 据【潞安府志】【潞城县志】记载苗光义,名训,字光义,潞城宋村人.。他大约公元925年出生在苗家庄一个富庶人家,其少年时很有抱负,西上华山,拜当时著名道士陈抟为师。由于他聪颖好学,才智过人,深得恩师喜爱,对他格外倾心教诲。数年的刻苦努力,苗光义已学的文韬武略,满腹经纶。老祖陈抟曾说:“我一生教了众多弟子,将来成大器者,唯光义也”。苗光义出师后,周游天下寻师访友,虚心求教,使自己的学识更加渊博,胸怀更加宽阔,看问题的眼光更敏锐独到。他目睹国家分裂,人民遭受战乱,饥寒交迫,哀鸿遍野的凄惨景象后,决心为江山社稷建功立业,造福于黎民百姓。 他回乡后,在柳叶镇(今黄碾镇)耍金桥搭一简棚,算卦相面,坐诊看病。不分远近贫富,一视同仁,岐黄济世,药到病愈,吉凶祸福,推断如神。一时间人来人往,棚门如市,随后发生的一件奇案,更使苗光义声名远播。当时柳叶镇有一郭姓人家,郭老伯年刚六十,儿子常年在外经商,儿媳张氏在家操持家务,家中几亩薄田靠郭老伯勤劳耕作。这年四月的一天早上,儿媳张氏送饭来到地头,见家翁还在锄地,因惦记家中,便把饭罐挂在古树杈上,招呼一声便回去了。家翁用饭后中毒身亡。路人发现后,上报县里,派人来查,究其原因。于是,张氏以毒死家翁罪被判死刑,押进死牢待秋后处斩。事情发生后,当地连续大旱70余天,滴雨未下,人们焦虑万分。县老爷亲自拜神祈雨,无有结果,束手无策,经人推荐求教于苗光义。光义算来此事与张氏毒翁一案有关,通过明查暗访,已知张氏是一位有德孝顺之妇,行事端正,毒翁一事恐属冤案,怕另有蹊跷。光义到案发现场仔细观察,心中更加有数,让人做同样饭菜挂到古树杈上,两个时辰摘下喂狗,狗食后,嘴鼻出血而亡。光义随即指挥众人在古树根部周围点燃蒿草松香,伐倒古树,见树中央枯洞中蜷伏着一条大蛇,人们将其杀死,张氏冤曲被伸。即日,当地普降大雨,此事哄动上党地区。 一日,在江湖上闯荡的赵匡胤路经柳叶镇,见卦棚前人头挤攘,便翻身下马,将马栓在桥旁柳树上,分开众人走进卦棚探视究竟。苗见赵匡胤紫面丰颐,气宇轩昂,有帝王之相,忙起身相迎。待一交谈,更觉其胸怀博大,志存高远。二人交谈很是投机,相见恨晚,都有推翻残暴统治,重建伟业救民于水火的鸿鹄之志。于是,苗光义收摊,领赵回村,设酒席招待。苗分析了天下大势,告诉他:目前,汉水以南局势比较稳定,而北方却战乱不止,应在北方广结天下英雄豪杰,扩展势力,审时度势,待时机成熟掲杆起事,并告诉他现在河北邺都任后汉最高军事长官,郭威是位英雄人物,可前去投靠,见机行事。赵匡胤听后,拱手谢曰:“苗先生高瞻远嘱,乃当今奇才,实在是诸葛孔明再世,我心悦诚服”。临别时双方依依不舍,苗见匡胤衣衫破旧,便赠送了金钱作盘缠路费,匡胤感激不已,热泪盈眶。他和苗光义约定,待机成熟,定与先生共谋大业。 广顺元年(950)赵匡胤来到河北,投靠在后汉枢密使郭威手下。次年郭威发动兵变,灭了后汉,建立后周王朝。赵匡胤因作战勇敢被提拔为禁军头目,并因此结交了郭威养子柴荣。赵匡胤念念不忘耍金桥与苗光义先生之约,派出亲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