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摘要:新课改如火如荼,创新的语文教育思想、前瞻的语文教育理念,新的语文教学策略等等都在引领我们提升评议作业设计的理念。但是我们发现:在语文作业布置方面,单纯重复,内容封闭,作业方法、手段单一,只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的大脑常被桎梏,兴趣多被削弱。作业针对了学生的全体,而没有考虑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出“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却“消化不良”;作业忽视学生的情感,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忽视对学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如何摆脱这些现象的存在?究竟什么样的作业才会对学生的发展更加有效?成了摆在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难题。

关键词:语文兴趣教学有效性创新作业设计

一、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作业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却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存在着下列亟待解决的弊端:

1、作业机械重复多、容量大,学生的负担沉重。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只求数量,难求质量。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2、功能单一。传统语文作业的类型单一,局限在书面的居多。学生每天离不开抄抄写写,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

3、操作形式单调。我们或急功近利于中考成绩,或只为达到基本的作业规程(应付检查),多以背诵、默写、翻译古诗文,大量做练习或反复写生字词等机械、单一的内容、形式作为随堂作业的主流,忽视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与其精神世界、社会生活的整合,导致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语文索然无味,甚至因此不重视或厌学语文。

4、要求缺乏层次。不管采用阶梯式递进,还是螺旋式上升,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遗憾的是,传统作业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5、作业的设计层级不科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科学、系统的培养。

6、作业布置随意性大。语文作业的布置完全由老师“发号施令”,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需求,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完成作业时有惰性。

7、评价方法落后。目前对教师作业设计的评价基本上是空白,教师几乎没有机会、没有必要进行作业设计,因为商业性的作业已经够学生用了。我们认为,评价学生作业,一类应是评定它对不对,另类应是评它好不好。而许多教师在没有搞清作业性质的情况下,一律以“对不对”的标准来判断优劣。

由以上现状分析,语文教师普遍缺乏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优化设计作业的思想意识与素养储备。同时,优化设计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实践研究,是新课程改革中绝不可漠视的一方改革阵地。

(二)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课改的必需

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

量过大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把“减负”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是重要的突破口。要使学生在“减负”之后有事做,也能及时地巩固课堂内的知识,做到“减负”不减质。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作业问题,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在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上大做文章,做好作业布置上的“减负增效”。

(三)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新课标的导向

新课标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为具有学生鲜明个性,愿望的一项活动,成为学生在校内、校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在做作业时,应让学生体验幸福与快乐、苦恼和辛劳。使作业真正在成为学生的一生中自学的需要、学习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有自己的选择、计划、探究和体验,不仅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性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二、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

策略一:加强课内与课外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阅读是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信息的习惯。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教材,而且还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应当尝试着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并进而推广到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自觉的养成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的习惯。

语文教学能否较好地展现学科的人文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应该重视用学科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去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人文素养的缺失,面对生活时却时常显得不太成熟,甚至对生活缺乏应有的辩证认识、分析能力。比如布置他们写一篇文章评论网络流行游戏“偷菜”,他们要不就是把这个游戏贬得一文不值,要不就是把游戏的乐趣捧上了天;让他们评价一下“快女快男”选秀节目,他们要不就把快男快女“一棒子打死”,要不就把快男快女奉成“伟大的成功者”……生活在部分认识能力不高的学生的眼中似乎只有单纯的黑色或白色之分,没有丝毫中间色彩,学生看问题呈现出单一化、绝对化的毛病。对此,本人曾引导认识能力不足的学生阅读了大量介绍和评论时事热点的文章,如有关“凤姐征婚”、“犀利哥走秀”、“矿难”、“湖北孙氏兄弟”、“奥巴马改革”、“房价”等大多数人关注的话题,还曾给学生征订过《广州日报》、《南方日报》、《杂文报》等报刊杂志,引导学生关注每天的生活。再有,大多数学生家里有条件上网,本人指导他们在网上搜索关于同一社会热点的不同评论,归纳总结优秀评论的写作角度,并且利用语文课组织学生针对同一社会问题开展辩论和写作训练。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作文观点不再是简单的喜怒哀乐表达,而更多体现出对生活、社会深层次的认识、思考。同时,对社会热点相关文章的阅读,也不知不觉让学生形成了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习惯。

当指导学习《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文时,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学了会阅读说明文的基本常识,更知道了苏州的园林的自然美、人文美,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中国,还有许多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人文景点,去查查资料吧,看谁知道的最多,下节课告诉大家好吗?”短短的几句话,明确了查找资料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去查找有关信息。课后,他们通过多种途径的阅读(从教材中捕捉信息;到校图书馆或班图书角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在家庭藏书中寻找;到书店查阅;上互联网查找等。),不仅了解到中国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还了解到了中国有哪些世界自然遗产,还有学生说像西安碑林、古城墙和秦始皇兵马俑、福建客家土楼、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等也已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这样既让学生提高了信息意识,

更拓展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视野。

策略二:加强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姻

语文,包罗万象;语文,博大精深。语文,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把握语文课个性的基础上,以课文的语言为凭借的课文,适当适时地向各科教学开放,使各科相互渗透、相互提高,发挥整体协同提高的作用。

课题实施过程中,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赏析歌词,欣赏旋律。让学生去认识、采集各种树叶,自己创意制作一幅树叶画,再叙述图意或讲讲画里的故事。有的课文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算一算,运用自然常识动手做一做实验。把阅读同科技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写观察日记同航模、饲养、天文、地理、劳动等结合起来。

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克隆》时可以组成一个生物繁殖探究小组自主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无性繁殖的生物实验,组内合作探究。在学习《长江三峡》时,放歌曲《长江之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长江一泻千里、万马奔腾的气势;教《雪》时,让学生描画“江南的雪景图”与“朔方的雪景图”。这两幅雪景,包含诸多因素的对比,虽然并无什么褒贬,但是对比之下,南北雪花的独特个性就显得格外鲜明而突出了,这其中的想象空间足够我们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发挥想象!我们甚至还可以通过这些假设性问题的讨论。例如:在学杜甫《赤壁》诗时可以这样假设“东风真的不与周郎方便,曹操所造的铜雀台真能深锁‘二乔’吗?”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同时又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

例如《三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是一篇写景散文。本文先写山势,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三峡山势的高耸挺拔,给人以雄壮之感。次写水势,三峡夏季水势之盛,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胜过乘风御马。其水声之急响,如闻于耳;其水势之浩荡,如临其境。再写春冬景,此处仍旧写水,“回清倒影”,但与夏季相比平静了许多。最后写“晴初霜旦”的秋景则通过“高猿长啸”的“哀转久绝”,再现三峡秋季寂静、凄凉的气氛。全文气势跌宕起伏,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师学生体会这一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这种气势,笔者在范读课文的时候,配上了旋律同样跌宕起伏的古典音乐《高山流水》。伴随着时而急促,时而舒缓的音乐旋律,我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读毕课文音乐停止,我再让学生谈谈听后对三峡景物的看法。学生发言积极,而且能谈到点子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如《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的风景画,唱了一曲春的赞歌。文章以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安排全文,给我们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我们一贯的做法是深入分析语文的语言特色,让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美。笔者突破常规,将美术绘画渗透其中。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写景之妙,然后对内容只作简单的点拨。最后布置学生选择一幅画,思考怎样用图画表现出来,并让他们评议谁画得最符合文意。有个学生画的是春风图。风是无影无踪的,怎么画呢?他很聪明。他根据文意画了一个小鸟站立柳梢,柳条都向一个方向微微倾斜。有学生问他:“柳条为什么是一个方向微微倾斜呢?”他回答说:“因为有风吹来,所以柳条会是这个样子的。”他的回答不正是对文中“春风图”的独到理解吗?

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表演、绘画、歌唱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使学习更高效、快乐。

策略三:促进作业内容向生活开放

苏霍姆林斯曾指出:“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是多么重要。课题组老师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开放教材,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处生活,在大自然中学

语文,感受生活中的红、绿、蓝……这些只因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在五月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母亲节,这一个星期的星期五,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设定了一个主题为“感动母亲”。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最终确定了“感动母亲”三部曲:1、把自己对母亲真诚的感谢写在卡片上送给她;2、为母亲梳头发;3、为母亲唱一首赞美之歌。三件事做完后,请母亲把她心中的话写在卡片反面带回学校交给我。

星期一,我的手上满是真诚的祝福和感谢,他们写道:“妈妈,这几年的养育之恩,我这辈子都还不清,现在,我长大了,今天,你就痛痛快快地过你的节日,其它的事就交给我来做吧!”

“妈妈,您就像一朵云,

我就是您怀抱中的一颗小水滴,

妈妈,您就像一朵花,

我就是花中的那细细的花蕊,

妈妈,今天是您的节日,

我大声地告诉您:

妈妈,我爱您!”

……

而学生母亲的话,读来更令人幸福。“感谢女儿对我亲切的问候,下班回家,她已经为我洗好了衣服,烧好了饭……女儿长大了……”

“听着儿子为我唱歌,趴在我耳边听他的心里话,让我禁不住直掉眼泪。”

“我以为孩子没长大,今天,惊喜地发现他长大了,梳的头发虽然很像一堆茅草,我还是顶着自豪地上班去……”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活用课文,使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使学生将教室里学到的,向家庭迁移,向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拓展。

三、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形式研究

要调动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如果光靠外力强迫,而没有内在动力,是很难持久的。这就需要作业本身一定的趣味性,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应当视野开阔,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增加情境性,趣味性。并根据不同的年级、课文内容,将作业的“脸”悄悄地变一变,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脸”。激发学生对作业和对完成作业的兴趣,享受作业的乐趣。

1、自主积累式作业

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语文学习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课内知识的积累。在每一单元的学习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好以下的积累性作业:①积累一些雅词。主要是“读一读、写一写”中重要的词语的读音、意思及用法;也包括新学到的成语的积累。②积累一批优美语句。主要是摘抄本单元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非常美的句子,并说出理由。③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对本单元中重要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做好记录。

④积累能给自己启发的哲理性句子或名人名言。⑤积累常规的文言文词句。⑥积累古诗词名句,如写春花、春雨的,咏月、咏雪的,等等。⑦积累写作的知识。如学习一个巧妙的构思,把自己认为写的好的课文的结构特色理出来进行模仿;学习一个好的开头或结尾方法等。

(2)课外知识的积累。①做好课外阅读和摘抄。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做好不少于1000字的摘抄作业。摘抄的内容为自己所读的课外书中的精彩语句、语段或文章,后面要附上自己

的点评,点评的内容可以是摘抄的理由,也可以是自己的阅读体会,还可以是自己的疑问。

②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增加课外知识。③做好一些小故事的积累,这些小故事往往能给人一定的启发或教益,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好的素材。④剪报作业。利用课前5分钟向学生读一篇《读者》中文意双美的文章,让学生从中感受真、善、美的力量,一学期的坚持使学生爱上了《读者》杂志。同时又适时地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制作剪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摘录经典词句;或有感而发;或作点评等等。版面设计可张扬个性;可符合文章内容;也可予以忽略。学生说:“剪报”剪出了新乐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些积累性作业的设置促使学生多读书,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接受了思想文化熏陶并积累了丰厚的文学文化素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自然是益处无穷的。

2、探究性作业的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更是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初步养成,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

[案例]经典名著探究报告

在学习完九年级《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等课文之后,学生对《西游记》、《水浒传》中的故事产生极大兴趣,我适时鼓励学生阅读全书,并激发阅读四大名著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探究的的角度,并对学生进行研读方法和撰写探究报告的指导。

在这次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一份份富有个性的探究报告,虽还有些稚嫩,但却初现雏形。学生的探究角度各具独特:有“义气性情拔山河”;有“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究”;有“孙悟空与猪八戒性格的比较”等。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既加深了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又产生了强烈的深入探究的读书欲望,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也得以培养。

3、自助餐型作业:我们把作业分为基础、阅读、写作等几种类型。基础类作业主要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如抄抄词语、练练字。阅读类作业主要完成课外阅读及摘抄任务,一周须阅读并摘抄3次以上,同时写下简单的评析文字,以读促写。写作类作业则以写促读,每周练笔,长短不限,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随时记录的习惯。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再根据他们测试时的基本情况及平时表现进行二次分类,试行一段较长的时间后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学了《与朱元思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课,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①.写一写:缥碧轩邈泠泠嘤嘤经纶世务鸢飞戾天交映

②.摘录文中你认为富春江风光很美的句子。

③.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富春山居图”。

④.如果你在江中的小船上,面对汹涌的江水,两岸的高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⑤.学了课文,请你做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富阳的风光,写一段导游词。

(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三题做)

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

语文作业布置要求

八年级语文作业布置要求 周瑞 作业,是教与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知识需要积累,语文能力需要训练;除了课内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与训练,语文的教与学还需拓展阅读的视野,提高思维思辩的水平。在这些方面,语文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更好地设置语文作业,为了使学生通过作业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特制定语文作业规范要求。 一、语文作业设计要求 1.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本册本课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2.作业的设计要突出重点,覆盖相关的知识点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关注到本课作业与本单元、本册教学目标的整合。 3.作业设计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还应符合本年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关注到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多元化、多层次、因材施教。 4.作业设计要注意适时、适量,力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精选精编,提高作业的效率。 二、语文作业内容 1.课后练习。包括词、句、段的认知和理解,课文内容主旨的概括和分析,思想观点、艺术手法的评价和鉴赏以及适当的拓展等。可以选用适宜的教辅资料作为课后作业。 2.补充教材作业。在课文之外补充的现代文和文言诗文,重点是文言诗文的作业,包括文言文的翻译、词句解释、句式理解、思想内容的把握等。 3.作文。根据各年级各学期的不同要求,设计各种文体(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各种形式(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各种不同训练重点(立意、结构、材料、语言、综合等)的作文。 4.练笔。除作文计划内的写作之外,可以布置各种练笔,可以是完全自主自由的练笔,内容、形式、题材等不限;也可以提出一些较宽泛的要求,如内容、文体、篇幅等方面的要求。

《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优化设计策略的研究》成果鉴定书

《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优化设计策略的研究》成果鉴定书 一、研究工作简述 本课题研究从我们共分了三个阶段开展研究。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编印学习资料,学习、借鉴相关先进经验并做了相关的活动记录和活动剪影。 2、认真规划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填写了课题申报的有关表册,完成了本课题申报工作并获得立项资格。 3、制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完善了第一阶段的计划并对第一阶段的工作做了总结,组织进行了开题论证,使课题研究能正常进入实验阶段。 第二阶段为课题实验阶段 1、课题组提出了年级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并论证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2、课题组进行了初中语文‘作业布置’设计中导学环节优化策略的研究。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刻研究教材,精心编写了教材中部分课程的作业布置并在教学中进行实验、反思和总结。基本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预习作业布置设计方法。 3、对课题研究的进展做了中期汇总且形成了中期报告材料。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 1、完成了《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优化设计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成果汇编并装订成册。 2、重点完善了各类实践案例及反思汇报也装订成册。 3、撰写了结题报告与成果鉴定书。等待专家组验收结题。 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通过本课题研究很好的达成了预设的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研究成员有信心在今后的作业布置设计中尤其是预习导学环节的设计能更具有导引性和实效性。作业布置的设计能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使学生在预习中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了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能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真正做到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能积极引导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最终有效提升了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认为作业布置中预习导学的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中要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构建新知识做铺垫。语文知识的概念、定义、语文用语等有一定的知识体系,以旧知识为基础构建接纳新知识并学习构建的最基本规律,在预习导学中,教师要对新知识所涉及的相关旧知识进行复习,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或补充。因为旧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正确,是否清晰,是否巩固,是新知识构建最重要的变量。如在学习语文方程式的书写时,教师可根据以前所学内容,在预习导学中设计如下内容的问题:1、对相关元素符号的复习。2、对语文式书写的相关知识复习。3、对质量守恒定律实质的复习。如此设计可促使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价值。 传统课堂中复习旧知识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且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而预习导学能让学生更充分详细地进行复习旧知识,并节省教师在课堂上这部分时间,能使学生有更充裕地时间投入到合作探究部分学习中。 (二)、设计宗旨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起到检测自主学习效果。采用作业布置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语文学科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实验性、逻辑性、符号性等特点。而且从学习的时间来说,又有时间短,跨度大的特点,这些对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不少困难。加之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认知能力和学习任务尚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自学语文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在预习导学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然后对知识点进行罗列和整理,为学生列出预习提纲,提纲的问题应简单明确,语句不可过多,问题也不易太多。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自学,当然为了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必须让学生对自学的内容加以应用,教师才能心中有数,在合作探究时,做到有的放矢。在应用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隆昌六中邱庆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的能力”。 然而,当我们认真审视当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时,可以发现种种弊端: (一)目标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体系不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 (三)渗透不广:将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割裂开来,就语文练语文,忽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四)层级不高:在知识、技能、情感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 (五)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形式不活:抄词、组词、造句、填空、问答,老面孔唱主角,千题一面,缺乏创新,如此单调的刺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现在学生的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容枯燥,要求划一,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那么,在新课改的今天,怎样做作业、做什么样作业、做多少作业,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做到“减负不减质”呢?才能使学生变“苦做”为“乐做”,变“厌学”为“乐学”呢?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鉴于此背景,我旨在通过以作业为突破口,通过优化作业形式、优化作业容。让学生在快乐幸福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使语文课程通过作业实现向学生

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方案形式新探

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形式新探-中学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形式新探 文/王友传李苹 【摘要】要调动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光靠外力强迫,没有内在动力,是很难持久的。这就需要作业本身有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力、情境性。并根据不同的年级、课文内容,将作业悄悄变“脸”,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脸”。激发学生对作业和对完成作业的兴趣,享受作业的乐趣。 关键词个性化;语文作业设计;形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型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面向全体。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对作业的形式进行改革,让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发展力的内驱力。 1.积累型作业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案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课内知识的积累:①积累一些雅词。主要是“读一读、写一写”中重要的词语的读音、意思及用法;也包括新学到的成语的积累;②积累一批优美语句。主要是摘抄本单元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非常美的句子,并说出理由;③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对本单元中重要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做好记录;④积累能给自己启发的哲理性句子或名人名言;⑤积累常规的文言文词句;⑥积累古诗词名句,如写春花、春雨的,咏月、咏雪的,等等;⑦积累写作的知识。如学

习一个巧妙的构思,把自己认为写的好的课文的结构特色理出来进行模仿;学习一个好的开头或结尾方法等。 (2)课外知识的积累。①做好课外阅读和摘抄。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做好不少于500字的摘抄作业。摘抄的内容为自己所读的课外书中的精彩语句、语段或文章,后面要附上自己的点评,点评的内容可以是摘抄的理由,也可以是自己的阅读体会,还可以是自己的疑问。②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增加课外知识。③做好一些小故事的积累,这些小故事往往能给人一定的启发或教益,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好的素材。④剪报作业。利用课前5分钟向学生读一篇《读者》中文意双美的文章,让学生从中感受真、善、美的力量,一学期的坚持使学生爱上了《读者》杂志。同时又适时地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制作剪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摘录经典词句;或有感而发;或作点评等等。版面设计可张扬个性;可符合文章内容;也可予以忽略。学生说:“剪报”剪出了新乐趣。 2.探究型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在教案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更是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初步养成,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 3.自助型作业 我们把作业分为基础、阅读、写作等几种类型。基础类作业主要是基础知识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摘要】课题实施过程中,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赏析歌词,欣赏旋律。让学生去认识、采集各种树叶,自己创意制作一幅树叶画,再叙述图意或讲讲画里的故事。有的课文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算一算,运用自然常识动手做一做实验。把阅读同科技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写观察日记同航模、饲养、天文、地理、劳动等结合起来。 【关键词】语文兴趣教学有效性创新作业设计 1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1.1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课改的必需。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量过大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把“减负”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是重要的突破口。要使学生在“减负”之后有事做,也能及时地巩固课堂内的知识,做到“减负”不减质。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作业问题,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在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上大做文章,做好作业布置上的“减负增效”。 1.2传统的作业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却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存在着下列亟待解决的弊端: 1.2.1作业机械重复多、容量大,学生的负担沉重。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只求数量,难求质量。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1.2.2功能单一。传统语文作业的类型单一,局限在书面的居多。学生每天离不开抄抄写写,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 1.2.3操作形式单调。我们或急功近利于中考成绩,或只为达到基本的作业规程(应付检查),多以背诵、默写、翻译古诗文,大量做练习或反复写生字词等机械、单一的内容、形式作为随堂作业的主流,忽视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与其精神世界、社会生活的整合,导致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语文索然无味,甚至因此不重视或厌学语文。 1.2.4要求缺乏层次。不管采用阶梯式递进,还是螺旋式上升,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遗憾的是,传统作业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1.2.5作业的设计层级不科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科学、系统的培养。 1.2.6作业布置随意性大。语文作业的布置完全由老师“发号施令”,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需求,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完成作业时有惰性。 1.2.7评价方法落后。目前对教师作业设计的评价基本上是空白,教师几乎没有机会、没有必要进行作业设计,因为商业性的作业已经够学生用了。我们认为,评价学生作业,一类应是评定它对不对,另一类应是评它好不好。而许多教

对中学语文作业布置的几点建议

对中学语文作业布置的几点建议 语文成绩的提高,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不能与做题的数量成正比。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精心设计“课外作业”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的作业,尤其要注意不断变化。语文学科本来就是涵盖面非常广的学科,也是非常有趣的学科。如果我们再一味的布置传统的乏味的语文作业,往往会打消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阻碍学生的发展。 针对传统中学语文作业布置中主要存在的几种问题,笔者提如下几点建议: (一)布置一些技能类的作业 当前有许多语文老师喜欢布置颇多的无计划的抄写作业,虽然能够使学生对于某些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牢记,但在无形中却阻碍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可发展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并不是把学生们教化成背诵抄写的机器,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项技能。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合理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性作业。例如,我在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之前,布置学生预习这篇文章,要求读准、读通、读懂。学生在这一要求之下,自己查字典,翻阅资料。教完这一课,我要求学生做以下三个作业:1、回去请家长讲述一个中国被侵略的故事。2、写出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3、学生们在课上交流感受。这样一来学生们经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 语文教学也应该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除了在上课时的引导之外,在课后也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在教完朱自清的《春》之后,我将朱自清的《匆匆》、《荷塘月色》等美文刊印出来,作为课后的口头作业让学生阅读欣赏,使学生了解“美文”这一概念;讲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又将鲁迅的《朝花夕拾》介绍给大家,要求学生课后作为欣赏作业阅读,使学生对鲁迅的散文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通过这些努力,学生们对于各个作家的作品都能有所了解,并在无形中提高了文学素养。 (二)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 传统语文教学“一刀切”的情况比较严重,老师布置作业全班一个模式,要求一样,内容一样。这就导致某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完成相应任务,一些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又觉得没有发挥的空间。 每个人的家庭教育,接受能力,学习基础都是不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对学生布置作业时给他们分层布置。具体做法如下:先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把学生分为ABC三组;作业也分成基础题、提高题、思考题。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A组,我只要求他们完成最基本的基础题;对于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C组,我就要求他们三项作业全部完成。当然,我鼓励学生尽量向高一级的任务挑战,实现自我提高。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能够完成的任务,如果完成质量好,或者超额完成任务还能受到表扬,学习自然也有信心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原来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进步更是明显。 (三)布置一些情感教育类的作业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新的语文教学策略等等都在引领我们提升作业设计的理念。但是我们发现:在语文作业布置方面,单纯重复,内容封闭,作业方法、手段单一,只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的大脑常被桎梏,兴趣多被削弱。作业针对了学生的全体,而没有考虑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出现“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却“消化不良”;作业忽视学生的情感,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忽视对学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如何摆脱这些现象的存在,究竟什么样的作业设计才会对学生的发展更加有效等问题成了摆在我们这些一线教师面前需殚精竭虑去探索解决的难题。 一、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却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存在着下列亟待解决的弊端: (1)作业机械重复多、容量大,学生的负担沉重。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只求数量,难求质量。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

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2)功能单一。传统语文作业的类型单一,局限在书面的居多。学生每天离不开抄抄写写,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 (3)要求缺乏层次。不管采用阶梯式递进,还是螺旋式上升,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遗憾的是,传统作业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二、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形式研究 要调动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如果光靠外力强迫,而没有内在动力,是很难持久的。这就需要作业本身一定的趣味性,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应当视野开阔,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增加情境性,趣味性。并根据不同的年级、课文内容,将作业的“脸”悄悄地变一变,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脸”。激发学生对作业和对完成作业的兴趣,享受作业的乐趣。 (1)自主积累式作业。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发挥出语文学科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在新课改下,应该怎样上好语文课呢? 一、教学时要注意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首先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所以,语文教学在兼顾工具性的同时,还应重视语文的人文性,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当教学鲁迅的《社戏》时,老师们一定会讲到夜色下的景色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我们在分析词句优美和体现孩子们兴奋心情的同时,是否还可以引导学生憧憬自由自在的充满情趣的生活。

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畅想,想象那幅美丽的画面。课文的描写、老师的叙述、学生的想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乡风景图,我想,当有一天,他们有机会踏上水乡古镇时,那份体验一定比别人更深刻。这就是一种文化体验吧。 优秀的语文课堂教学,既不能片面强调工具性,也不能撇开字、词、句、篇,上成思想品德课,它必须是两者的和谐统一。正如老前辈于漪所说:“语言和思想、情感,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教学生语言,也就是同时在用人类的精神文明,用中华文化的乳汁哺育他们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呢?我尝试过二人组合(同桌)、四人组合(前后两排)、随机组合(设置情景,临时调用,如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教会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如记录员、组长、主持人等。学生在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摘要:新课改如火如荼,创新的语文教育思想、前瞻的语文教育理念,新的语文教学策略等等都在引领我们提升评议作业设计的理念。但是我们发现:在语文作业布置方面,单纯重复,内容封闭,作业方法、手段单一,只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的大脑常被桎梏,兴趣多被削弱。作业针对了学生的全体,而没有考虑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出“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却“消化不良”;作业忽视学生的情感,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忽视对学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如何摆脱这些现象的存在?究竟什么样的作业才会对学生的发展更加有效?成了摆在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难题。 关键词:语文兴趣教学有效性创新作业设计 一、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作业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却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存在着下列亟待解决的弊端: 1、作业机械重复多、容量大,学生的负担沉重。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只求数量,难求质量。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2、功能单一。传统语文作业的类型单一,局限在书面的居多。学生每天离不开抄抄写写,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 3、操作形式单调。我们或急功近利于中考成绩,或只为达到基本的作业规程(应付检查),多以背诵、默写、翻译古诗文,大量做练习或反复写生字词等机械、单一的内容、形式作为随堂作业的主流,忽视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与其精神世界、社会生活的整合,导致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语文索然无味,甚至因此不重视或厌学语文。 4、要求缺乏层次。不管采用阶梯式递进,还是螺旋式上升,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遗憾的是,传统作业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5、作业的设计层级不科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科学、系统的培养。 6、作业布置随意性大。语文作业的布置完全由老师“发号施令”,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需求,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完成作业时有惰性。 7、评价方法落后。目前对教师作业设计的评价基本上是空白,教师几乎没有机会、没有必要进行作业设计,因为商业性的作业已经够学生用了。我们认为,评价学生作业,一类应是评定它对不对,另类应是评它好不好。而许多教师在没有搞清作业性质的情况下,一律以“对不对”的标准来判断优劣。 由以上现状分析,语文教师普遍缺乏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优化设计作业的思想意识与素养储备。同时,优化设计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实践研究,是新课程改革中绝不可漠视的一方改革阵地。 (二)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课改的必需 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再加上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作业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教师更是很少从学生的实际与自身的研究出发,研制出适合学生兴趣的作业。现行作业内容与方式,已经成为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一堵高墙。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于它新的价值:课外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为了在作业设计中渗透新课程的思想,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在精心改善作业设计的同时还需要改进和完善作业的批改和评价,因为作业的评价单调呆板,缺少人情味、感召力,使新课程环境下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真正提高。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作业”的认识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认识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走进“语文新课程标准”,分明感受到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需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让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作业成为沟通课内外,校内外的渠道,使语文实践化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关“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特点分析在下文中作进一步分析。 (二初中生语文作业的现状研究 许多教师对布置作业充满无奈,对学生的拖欠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苦恼不堪的现状;当然我们也听到许多学生对当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完成得有点勉强的心里话。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在传统的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这又极大了导致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研究

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研究 2013―2014学年,我根据平时教学中发现的学生课外作业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申报立项了课题《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研究》。经过一年的实践,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将针对1、课题产生的背景;2、研究目标;3、课题研究过程及措施;4、课题研究成效;5、课题研究后的思考等五个方面进行简明的汇报。以供同行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1、学生背负老师、亲人的期盼,在升学的重压下,面对繁重的作业负担苦不堪言。 2、传统的语文作业应试色彩浓厚,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研究目标: 1、激发兴趣,让学生感受语文作业的丰富多彩。 2、在作业中感受实践的充实、合作的收获、成功的快乐,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减负增效,摆脱语文教学在数学、英语学科面前的尴尬地位。切实提高语文学科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地位。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措施:

(一)课题准备: 1、研究学情,制定有效的研究计划、措施。 2、坚持每课一练,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处理,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并及时将反馈信息用于教学调整。 3、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和组内成员充分讨论实验情况,探讨调整策略,整理编辑小组成员的作业设计。 4、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交流课题心得并撰写研究小结。 5、针对不同的文体设计不同的作业方案,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二)科学设计作业的三个探索: 1、差异性作业的设计 例如:教完《秋天的怀念》一文后,我设计了4个作业: (1)朗读课文,积累文中重点字、词。(2)模仿课文第7段试着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以抒发某种感情。(3)写一段给母亲的话,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深刻理解。(4)、拓展阅读:《温暖人生》解答后面有关问题。 以上4个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2至3项完成(其中巩固性作业人人必做)。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 摘要:语文课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遵循新课 改的理念,在围绕这两个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目前看来,初中语 文作业作为与课堂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并没有得到教师或者教育研究者的绝对 重视,很多语文教师依旧沿用落后的作业布置方式,如抄写课文、做练习册等。 针对这一情况,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认真分析作业设计的现状,找到问题,发现 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作业设计。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8-018-01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 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 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改善自己的教学。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存在着一个比 较普遍的困惑,就是尚不很明确什么是体现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作业。怎样才能使 作业实现有效性?怎样来改进现在的作业? 一、初中语文作业研究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让语文教学越来越人性化,很多学者提供的理论数据都对 课堂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然而针对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讨论似乎并不多。在 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外作业既能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又能让教师通过学生 的实践得到反馈,是双方良好沟通的捷径。所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保质保量完 成的基础上,对于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也要重视起来,通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检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因材施教,采取恰当的措施缩小学生间的差距。 以上已经提到了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被枯燥的习题训 练消磨掉,而新课程改革也对这一现象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它要求学校正确认识 课外作业,不能把作业完全当成语文教学的附属品,这一指示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握好作业设计是否对学生有帮助。 二、注重多变性,提高作业趣味。 传统的语文作业,大都以单一的书面表达方式,按教师指定的题目进行“回 答式”或“抄写式”的训练。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成了学生学习的包袱,查找答案、 抄袭作业甚至请人代劳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不利于学科教学。针对如此现象,教 师应“抓纲靠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多改变些作业类型,多改变些作业方式, 吸引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地完成每一课时的作业。如教完《变色龙》后,教师以“口头训练型”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小说中人物语言描写的重要性,从中感悟到人物的形象特征,体会文章的主旨。在议论文《谈骨气》的教学 过程中,作业设计为“搜集积累型”,让学生将自己听到过或看到过的古今中外“有 骨气”或“无骨气”的人和事记录下来,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传播,将更有效地加 深学生对议论文文体的了解,从中加强学生“人格”教育,为今后写作积累了素材。又如在《论“基本属实”》的授课之前,作业为“调查报告型”,让学生通过亲身搜 集报刊杂志、招牌广告、同学作文中用词不准确或出现语病的事例,给予评议和 修改,从中体会本文的文意,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的准确度,达到“未教先知”的效果…… 当然,作业的“多变性”并非指“乱变性”,它应该依附于教纲要求,借助于教 材内容,作用于教师引导。只要做到三者合一,万变不离其“本”,就可以提高作 业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去积极完成。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 (一)重视分数、轻视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严重 虽然实行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多年,但是目前在社会上,家长、教师、学生自己都认为考试成绩至关重要。这种现象是应试教育作用下的直接结果,因为分数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升学,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命运,所以所有人不得不将分数放在第一位。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第一考虑的就是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且中考考什么,就布置什么作业,具有明显的功利心态,急于求成。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因为作业量过大而出现开夜车现象,使得学生视力下降,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语文作业不能够在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上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二)作业比较注重学生阅读应试训练,忽视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在日常的练习以及很多考试中,阅读分析题占据很大的比例,这种题目会让初中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对于此类习题经常会产生心理恐惧,做的时候会发生审题错误,或者是选择胡做漏做。这种时候有的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多做多讲的错误方式,只会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认为写作指导和训练不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假如他们想要学生在考场获得较高的成绩,就需要紧紧把握住阅读题的解题技巧。教师留给学生大量的阅读分析题,使得学生堆积大量的课内外习题,这样只是治标不治本,让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另外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忽视了有规律、科学的课外练笔,让许多初中生没有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不能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独到的体验感悟。

写作和阅读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让学生在进行此类练习的时候会感觉到为难和迷茫,不知如何下手。 (三)作业流于形式,并且侧重于重复抄词、默写 初中语文教师经常给学生留一些抄词、默写以及背诵等机械性作业,这种方式在小学阶段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成绩,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初中阶段,就需要变革这种方式。首先是因为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和小学阶段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和提升。其次是因为机械式的抄写和背诵非常无聊乏味,会让初中学生生出厌烦情绪。所以采用这种方式会让学生苦不堪言,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这种作业设计在题型上比较单一,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对此种作业的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没有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诵读能力训练的力度和关注程度上,有着很大的欠缺。许多初中学生在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诵读水平没有很好的提升,反而下降了许多,经常发生咬字不准、缺乏语感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认真读课文,教师也没有在这方面进行严格要求,教师对这上面留的作业也不重视,学生回家后不能有效阅读课文,甚至不进行阅读。很多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改掉了在小学认真书写的习惯,只是片面地追求书写速度,忽视了汉字的书写,使得书写水平急速下降。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 要改变传统作业设计中的以中考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作业设计观。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在中考中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能够让学校取得较高的升学率,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仅仅将应对考试作为出发点。在中考这根指

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协调发展情感的重要途径。设计与语文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语文作业,是 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方 面普遍存在着作业内容随意性、作业形式单一性、缺乏系统性等较为常见的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既有教师主观态度不重视的原因,也是教师客观作业设计能力欠缺 的表现,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增加学生课外负担,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指语文教师在对当前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遵循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各种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依据教学设计 理论和技术,通过对作业内容、形式等研究,形成新的作业设计策略,切实提高

语文作业设计质量。本研究所涉及的“作业”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由教师根 据教学过程的要求指定由学生在课外去完成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优化是一种 整合,是基于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内容、课标 要求,灵活设计、分层实施,从而获得作业效果的最优化。 论文通过对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从语文新课程理念出发,运用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从做中学”等相关教育理论指导作业优化设计实践,提出 基于科学性取向、针对性取向、趣味性取向及实践性取向的设计策略。依据教学 设计理论,从基于学生情况的作业优化设计、基于教学目标的作业优化设计、基 于单元特色的作业优化设计三个模块进行实践探索,并结合作业设计案例进行分 析。在此基础上对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这一课题进行再思考,提出了作业系统 化、序列化的优化设计方向。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vABSTRACT Chinese homework, which is a key ele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procedures, is an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 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 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 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 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 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 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 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 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 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 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 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 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 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演示版七年级语文作业设计.doc

《紫藤萝瀑布》作业设计 XXX 教材来源:普通初中《语文》部编人教版教科书2016年11月第1版内容来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主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适合对象:七年级五班学生 作业性质:课中作业、课后作业 设计者:XXX 一、作业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品味具体词句,以批注的方法赏析作者隽永的语言。 2.勾画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说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3.通过仔细研读文本和交流研讨,说出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 二、作业设计 课前作业: 1.你知道哪些品味鉴赏语言的方法? 2.你了解宗璞吗?还读过她的其他作品吗? 3.你还知道哪些托物言志的作品?

课中作业: 板块一:朗读课文,品析语句,赏析作者隽永精美的语言。 学习活动一:学生朗读课文,动笔圈画,赏析批注。 对应题1:划出文章中你认为描写紫藤萝的句子中最美的句子,仔细品析,以批注法说明美在何处。 活动二:展示朗读和批注,班级共享、点评。 活动三: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概括鉴赏语言的方法。 对应题2:观察总结,鉴赏文章语言可以从哪几方面入手? 版块二:朗读课文,感受字里行间作者的情绪变化。 活动四:勾画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说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对应题3:在观赏藤萝前后,作者的心绪有怎样的起伏变化呢?勾画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说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活动五:展示交流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 板块三:朗读课文,仔细品味,感受作者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活动五: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 对应题4:由这样生机勃勃的藤萝,作者感悟到什么?在原文中画出来。 活动六:学生默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对应题5:通过仔细研读文本和交流研讨,说出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