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一、选择题

1、 对待中外文化的正确主张是( D )

A 中国文化本位论

B 中体西用

C 全盘西化

D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最早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是( A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刘少奇

D 陈云

3、1956年11月1日,中国人民政府发表的针对苏联在10月30的宣言的声明的主要内容是( B )

A 宣布废除“一边倒”政策

B 宣布和平共处原则适用于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C 中苏“蜜月”关系结束

D 提出和平共处五原则适用于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

4、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A )

A 思想政治工作

B 组织作风建设

C 思想作风建设

D 组织制度建设

5、在下面哪篇文章里,毛泽东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B )

A 《关于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C 《改造我们的学习》

D 《反对党八股》

6、毛泽东提出“降低军政费用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的文章是( C )

A 《为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B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

C 《论十大关系》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7、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的文章是( C )

A 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

B 《论十大关系》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我们党的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经验》

8、下面是毛泽东提出的思想有( C )

A “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B “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 旧知识分子存在着如何适应新社会需要的问题

D 为知识分子“脱帽”

9、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最大的权利是( A )

A 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

B 民主监督、民主协商

C 进行参政议政

D 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权利

10、陈云在1957年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是( B )

A 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大的集中、小的分散”

B 经济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C 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

D 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1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毛泽东认为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的一种“大仁政”是( D )

A 以农业为基础

B 发展科学教育

C 建设现代化国防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12、中国共产党在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时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C )

A 以教育为基础,以科学为先导

B 以工业为基础,以农业为主导

C 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

D 以科技为主导,以工业为基础

13、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的因素是( B )

A 教育B科学C技术D制度

14、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C )

A “中间地带”的思想

B “三种力量”的思想

C “三个世界”的思想

D “两个霸权”的思想

15、毛泽东认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是无产阶级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是( A )

A 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

B 执政党的建设,尤其是思想建设的问题

C 执政党与群众关系的问题

D 党内民主与党的监督问题

16、“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最初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B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邓小平

17、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的观点是由下列哪一位领导人提出的( C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陈云

D 邓小平

18、周恩来提出“向科学进军”的任务是在( B )

A 1951年《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中

B 1956年中共中央专门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报告中

C 1956年党的八大上的报告中

D 1962年广州的科技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1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 A )

A 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B 国内各个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 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D 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也反对民族分裂的倾向

20、60年代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主张的是( C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邓小平

21、我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B )

A 独立自主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国家主权和安全第一

D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2、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在科学艺术领域内实行的基本方针是( A )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D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3、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重要思想的是( A )

A 陈云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毛泽东

24、毛泽东正式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 A )

A 《论十大关系》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不要四面出击》

25、毛泽东提倡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鞍钢宪法”)是( D )

A 兼顾国家、生产单位、生产个人的利益

B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D “两参一改三结合”

2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首要的经济关系是( D )

A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B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D 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

27、1954年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是( B )

A 人民当家作主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 民主集中制

28、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是在( C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C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中共七大

2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 D )

A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官僚主义

B 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

C 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D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0、在1956年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大多数属于( C )

A 资产阶级

B 小资产阶级

C 工人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31、在中共八大前后,提出“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思想的是( C )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3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 )

A 人民当家作主

B 人民民主专政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33、1963年,周恩来曾经指出,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就是( C )

A 宗派主义

B 主观主义

C 官僚主义

D 教条主义

34、邓小平在哪次会议上指出:“官僚主义是过去人类历史上长时期剥削阶级统治的遗留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贯彻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也必须是一个长时期的斗争。”( C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共八大

D 中共九大

35、提出“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的是( C )

A 江泽民

B 邓小平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二、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里就知识分子问题主要谈及的问题有( BCD )

A 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问题

B 我国知识分子的情况

C 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

D 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结合的问题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为什么人”的问题,他提出文艺服务对象应该包括( ABCD )

A 小资产阶级

B 农民

C 兵士

D 工人

3、毛泽东概括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张包括( ABCD )

A 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

B 以重工业为中心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C 尽可能解决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人民内部的矛盾

D 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方面提出的方针有( AB )

A “古为今用”

B “洋为中用”

C “中体西用”

D “百花齐放”

5、新中国建立时制定的外交政策是( ACD )

A “另起炉灶”

B “平等互惠”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一边倒”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的是( ABCD )

A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B 互不侵犯

C 互不干涉内政

D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多次强调,必须保持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优良作风,这些优良作风是( AD )

A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B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C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D 艰苦奋斗的作风

8、毛泽东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具备的条件有( ABCD )

A 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B 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

C 必须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

D 必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执行者,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

9、符合“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观点的说法有( BCD )

A 这是为纠正大跃进中的错误而提出的经济观点

B 确立基本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从国家的财力物力出发

C 以国家可能运用的财力物力制约建设规模

D 目的是防止经济建设中的冒进和保守

1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ABCD)

A 中国工业化道路要从中国国情出发

B 发展国民经济要以农业为基础

C 正确处理重工业与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D 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1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 ABCD )

A 国防建设要为经济建设让路,为经济建设服务

B 兼顾国防建设,必须实现国防现代化

C 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D 用加快发展经济建设的办法,来实现国防的现代化

12、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有

( ABCD )

A “爱国一家”

B “爱国不分先后”

C “以诚相见”

D “来去自由”

13、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的主张,其中有关“四目”的内容是( ABCD )

A 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

B 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C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

D 双方互信,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之事

1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的主要关系有( ABCD )

A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D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15、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是指( ABC )

A 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

B 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

C 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D 在分配方面,以按劳分配为主补充一定的其他分配形式

1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内容和主要特点是( ABCD )

A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 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

C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 国家各级行政和司法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向它负责

17、邓小平在中共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接受监督,这种监督主要来自( ACD )

A 人民群众的监督

B 舆论监督

C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

D 共产党内部的监督

18、关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 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B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力

C 在民族自治地方必须警惕和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

D 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独特创造

1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依据有( ABCD )

A 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

B 中华民族大家庭内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很早就建立了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密切联系

和交融

C 中国国内民族分布的特点是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局面

D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代表了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20、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内涵包括( ABC )

A 艺术上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B 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流派

C 艺术和科学上的是非,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争论和实践去解决

D 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2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的依据有( ABCD )

A 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

B 适应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

C 吸取建国以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D 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

22、毛泽东比较系统地阐述“双百方针”的著作和讲话有( AD )

A 《论十大关系》

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不要四面出击》

23、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面临的新考验主要是( ABCD )

A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

B 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入建设

C 工作环境由战争环境转入和平环境

D 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

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 1956年,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立之后,毛泽东明确地指出,“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问题。”他指出: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理解为人民只能在某些人的管理下面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权利,而“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

结合上述材料,试用有关知识分析“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最大的权利”。

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最大的权力。

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创新的事业,是亿万劳动人民创造自己新生活的事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是权力的主体。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广大群众还难以达到直接地、普遍地参加社会管理的水平,但党和国家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吸收越来越多的群众参加管理,使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事业,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使人民主权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2 请运用有关知识,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执政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答: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这主要是地位的变化和权力的掌握,使党的干部容易滋长各种不正之风,容易丢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因此,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目的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尤其要注重思想建设,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要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要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为此,必须坚持“四个必须”,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3 在国际社会上靠一些小动作鼓噪、推动分裂主张是“台独”分子的一贯伎俩。吕秀莲近期欲到东南亚“出访”的图谋被有关国家拒绝后,于8月14日偷偷抵达印尼首都雅加达国际机场,企图制造事端,进行其所谓的“外交战争”,但印尼政府拒绝其进入雅加达,她只好改道去了巴厘岛,申请赴澳大利亚“看病”,也被拒绝,再谋划去菲律宾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同样被一一拒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吕秀莲于16日突然改乘包机潜回雅加达并耍赖不走,最终由于四处碰壁而狼狈返台。

“台独”分子吕秀莲最近偷偷摸摸地搞了一次“台独外交”,但她四处碰壁,最后是灰溜溜地返回台湾。事实再次证明,在国际社会制造事端,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只能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和“麻烦制造者”,除此之外,将一无所获。

试用有关知识分析“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以及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探索。

答: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植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就是中国必须统一。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也证明了,凡是国家统一时期,经济社会就会发展顺利,民族关系和睦,社会稳定;凡是国家处于分裂的时期,社会经济就会动荡、停滞甚至倒退。统一则兴,分裂则衰。没有国家的统一,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富强。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祖国统一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责任和奋斗目标,始终不懈地推进祖国统一的实现,并积极探讨实现祖国统一的方式和途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

体,为了完成祖国最终统一的大业,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表达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意向和主张。先后提出了“爱国不分先后”、“既往不咎”、“来去自由”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口号,并提出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60年代初,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多次指示将我们党的对台政策,归纳为有名的“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一是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队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二是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三是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四是双方互约不派遣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4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全面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毛泽东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毛泽东又说:“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的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第三世界要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毛泽东的几段话,不是一时即兴之谈,而是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而提出的精辟论断。

试用相关知识分析毛泽东当时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重要论断的依据及意义。

答:毛泽东把世界政治力量划分为三个世界,是他根据不断变幻的国际形势,把过去在国内运用自如的统一战线理论扩展到对外关系领域而逐步形成的一个战略观点。

依据:(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中,对华政策通常是建立在利用中国的基础上,反复较多。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苏美争霸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封锁中国,苏联企图控制中国不成后,撤走专家和挑起边境纠纷;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中是苏联攻势美国守势时期,苏联加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美国则改善对华关系后与中国建交。

(2)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依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使世界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而国际无产阶级必须和被压迫民族联合共同斗争的理论,分析了当代世界各种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以及各国在国际上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而得出的科学论断,抓住了当代国际现象中的主要矛盾,从而对“三个世界”做出了新的解释。

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论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揭示了新的历史时期世界政治的基本格局和国际斗争的战略态势。它不仅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而且为国际资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团结一致,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美苏两霸的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尽管这种划分在理论上有不尽完善之处,但其历史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它使中国的外交政策建立在更稳妥的现实基础上,使我国能够根据不同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来制定和调整我国的外交政策,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努力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和其他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包括同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是富有远见的战略决策。

5 1934年2月,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王稼祥、朱德、周恩来等都在讲话中都指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1944年,由毛泽东主持、谭政作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再次阐释了这一思想。1954年,在解放军政工条例上,毛泽东亲自加上“生命线”的提法。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著名论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分析“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答:生命线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比喻。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和经济、物质和精神辩证统一的原理为理论依据的,是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是共产党历来的提法。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使全国各条战线都能统一认识和行动,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发展。(2)统一人们的认识,提高人们的觉悟,同心同德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教育好广大群众,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健康向上。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用正确的东西克服错误的东西,用共产主义的理想抵制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思想,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健康向上。

(4)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保证经济建设和其他建设得以在安定团结的环境中顺利进行。社会政治矛盾的解决,单纯依靠行政的、经济的方法和法律的手段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各种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措施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5)保证在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武装人们。一切科学的工作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一切科学的工作方法的应用与普及,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

6 建国以后,党对知识分子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下面是党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与政策的材料:

材料1

我国人民内部的矛盾,在知识分子中间也表现出来了。过去为旧社会服务的几百万知识分子,现在转到为新社会服务,这里就存在着他们如何适应新社会需要和我们如何帮助他们适应新社会需要的问题。这也是人民内部的一个矛盾。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2

我国知识分子的大多数,在过去七年中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他们表示赞成社会主义制度。他们中间许多人正在用功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一部分人已经成为共产主义者。这部分人目前虽然还是少数,但是正在逐渐增多。当然,知识分子中间有一些人现在仍然怀疑或者不同意社会主义,这部分人只占少数。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3

我国的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凡是真正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知识分子,我们都应当给予信任,从根本上改善同他们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必须解决的问题,使他们得以积极地发挥他们的才能。我们有许多同志不善于团结知识分子,用生硬的态度对待他们,不尊重他们的劳动,在科学文化工作中不适当地干涉那些不应当干涉的事务。所有这些缺点必须加以克服。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4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文化不发达的国家。五百万左右的知识分子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是太少了。没有知识分子,我们的事情就不能做好,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团结他们。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他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也就是为工人农民服务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1指出建国初我们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性质的认识。

(2)针对材料2中毛泽东指出的知识分子中存在的问题,建国初我们党采取了什么方针政策。

(3)根据材料3,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应当怎样处理好同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

(4)根据材料4提出的问题,指出我们党对知识分子队伍建设的要求。

答:(1)新中国成立后,过去为旧社会服务的知识分子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社会需要的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把这一问题看作是人民内部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采取“包下来”的方针,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针对知识分子中间有一些人现在仍然怀疑或者不同意社会主义的问

题,1951年开展了全国规模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3)首先要认识到我国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

(4)建国之初,在国民经济恢复和进行各项社会改革的时候,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分子问题还没有来得及摆到突出的位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五计划的铺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推进,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稍后的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知识分子的需求急剧增大,尤其是对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需求。为此,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宠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7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答: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成为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因为: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国情在夺取政权过程中逐步创造出来的,它是完全与我国国体相适应的政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既能充分发扬民主,有利于全国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又能保证国家的统一集中领导,最能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它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它既利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便于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民主选举的人民代表具有真实而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平等和团结;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微观第六章习题及答案汇编

第六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行业短期均衡收支相抵点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成本不变行业 二、选择题 1、最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是以下哪个市场( ) A、农产品市场 B、轻工业品市场 C、重工业品市场 D、旅遊产品市场 2、假定完全竞争行业内某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则这家厂商(A ) A.肯定只得到正常利润 B.肯定没得到最大利润 C.是否得到了最大利润还不确定 D.肯定得到了最少利润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与横轴平行的线 C、与横轴垂直的线 D、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4、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是( )。 A、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B、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 C、平均收益小于边际收益 D、以上都不对 5、假如某厂商的收益只能弥补厂商所花掉的平均可变成本,这表明该厂商( ) 。 A、如果继续生产亏损一定更大 B、如果停止生产则不会发生亏损 C、无论生产与否亏损是一样的 D、如果继续生产,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 6、假如某厂商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厂商所花掉的平均可变成本,为了损失最小化,他应该( )。 A、减少产量 B、增加产量 C、停止生产 D、扩大生产 7、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 A、他获得了最大经济利润; B、他没有获得最大经利润; C、他是否获得了最大经济利润还无法确定; D、他的经济利润为零。

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 。 A、MR=MC B、AR=AC C、MR=MC=AR=AC D、MR=MC=P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C、L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D、L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10、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均衡状态下,成本不变的行业中,产量的增加量()。 A、完全来自新企业; B、完全来自原有企业; C、部分来自新企业,部分来自原有企业; D、无法确定。 11、长期行业供给曲线()。 A、总是比短期行业供给曲线富有弹性; B、总是比短期行业供给曲线缺乏弹性; C、与短期行业供给曲线有相同的弹性 D、总是完全有弹性的。 12、如果一种物品的长期行业供给曲线是完全有弹性的,在长期中,该物品需求增加将引起()。 A、该物品价格上升和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 B、该物品价格上升,但行业内企业数量不增加; C、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但该物品价格不上升; D、对物品价格和行业内企业数量都没有影响。 13、下列关于生产者剩余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D ) A.生产者剩余一定不小于利润 B.在长期中生产者剩余等于利润 C.生产者剩余的变化量等于利润的变化量 D.利润一定小于生产者剩余 三、判断题 1、对于一个完全竞争厂商,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销售价格。 2、若完全竞争企业现实短期利润最大化时,出现短期边际成本小于短期平均成本的现象,则其他厂商会进入该行业。 3、某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SAC曲线可能处于下降的阶段。 4、在短期中,完全竞争行业的供给曲线是每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 5、行业中每个厂商都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则整个行业也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第六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 一.单项选择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 2.现代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中等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 3.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指( ) 。 A.学校管理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学校人事制度D.学校办学体 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制的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甲午学制 5.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 6.《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 7.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 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D.中间型学制 8.()学制显示了现代学制发展变化的完整轨迹,是现代学制的一个动态模型。 A.欧洲B.苏联C.美国D.日本

9.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后,曾出现了以学习七艺和拉丁文或兼学希腊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在德国和法国叫()。 A.实科中学B.文科中学C.文法学校D.公学 10.当代很多国家已经把()列入学制系统。这是现代学制在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也是现代学制向终身教育制度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A.终身教育B.职业教育C.成人教育D.幼儿教育 二.多项选择 1.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指定和颁布的。学制的制定不是随意的,它要受到()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状况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受教育者的身心特征D.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教育的施教系统方面包括() A.学校教育的机构系统B.幼儿教育机构系统 C.校外儿童教育机构系统D.成人教育机构系统 3.我国现行的学制系统下,各级学校系统包括()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4.义务教育是一种() A.普及性教育B.自愿性教育C.强制性教育D.选拔性教育 5.通过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被从中世纪大学逐步改造成为现代大学。 A.牛津大学B.剑桥大学C.巴黎大学D.伦敦大学 6.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 A.基础教育B.成人教育C.高等教育D.中等教育E.职业技术教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答: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会造成漏虑。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 抽气?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 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答: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1.结晶与重结晶分离提纯物质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被提纯物质是NaCl 而不是CuSO4·5H2O,实验操作上有何区别? 答: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答:预热漏斗、 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答: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为什么蒸发浓缩时 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不能浓缩至干NaCl 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 、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为什么? 答: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 、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依据是什么? 答: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依据: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1.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溶解度α是否相同?为什么?用测定数据说明弱电解质解离度随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不同,因K a,θ AH 。c↑,α↓。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pH 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答: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第六章课程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A.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课程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2.()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1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21.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2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完整版)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在AT89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答:2μs 2. AT89S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答:12 3. 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 和。答:28H,88H 4. 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A8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答:50H,A8H 5. 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答:0 6. AT89S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PSW=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答:04H,00H,0。 7. 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 H~ H。答:00H,1FH 8. 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答:PC, PC,PCH 9. 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KB。答:64 10.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P0~P3口的各引脚为电平。答:高 11. AT89S51单片机使用片外振荡器作为时钟信号时,引脚XTAL1接,引脚XTAL2的接法是。答:片外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悬空 12.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程序指针PC中的内容为 。答:07H,0000H 二、单选 1. 程序在运行中,当前PC的值是。 A.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前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D.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答:C 2. 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第六章-会计凭证习题及参考答案doc资料

第六章会计凭证 习题 一、应掌握的名词 会计凭证 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 一次凭证 累计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 会计凭证的传递 收款凭证 付款凭证 转账凭证 二、填空题 1.会计凭证是具有一定格式用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 ,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3.将现金送存银行,一般只填制现金付款凭证。 4.原始凭证按其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方法不同,分为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 5.记账凭证按其用途可分为专用凭证通用凭证;按其对经济业务反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复式记账凭证。 6.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 7.汇总转账凭证是根据转账凭证按账户的贷方设置并按对应的借方账户归类汇总的记账凭证。 三、判断题 1.会计凭证按其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B) 2.凡不能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各种单证,不能作为原始凭证据以记账。(A) 3.实际工作中,也有企业单位不分收款、付款、转账凭证,统一使用一种凭证,这种记账凭证称为通用记账凭证。(A)4.按收款、付款、转账业务分别填制的记账凭证,称为专用记账凭证。(A) 5.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从外部取得原始凭证。(B) 6.为了便于记账和查账需要编制原始凭证。(B) 7.原始凭证必要时可以涂改、挖补。(B) 8.只要是真实的原始凭证,就可以作为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9.复式记账凭证是指将多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内容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记账凭证。(B) 10.记账凭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B) 11.记账凭证只能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B) 12.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并注明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A ) 13.收款凭证是银行存款收入业务使用的凭证。( B ) 14.记账凭证按其对经济业务反映方式的不同,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B) 15.企业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自行填制或外部取得的购料申请单、银行对账单、购销合同等,应作为原始凭证,并据以记

大学化学试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H故需加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1、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2-3--(pKa=6.3 In pKa=11.55)HIn ? HIn ?322紫红兰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3+2+2+2+有干扰。、、CuNi、3、Al、FeCo2+2+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Ni掩蔽Cu、、CoS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或KCN23+3+。、AlFe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参考答案: 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3+含量测定Fe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实验三 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本实验在制备FeSO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4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2+(NH)S0·FeSO·6HO的过程中,为了使Fe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22444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2+3+,影响产品Fe使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配溶液,是为了防止水中溶解的氧将Fe氧化为供参考.质量。水中除去氧的方法是:在烧杯中将去离子水加热煮沸10分钟,用表面皿盖好杯口,冷却后使用。 3、在计算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的理论产量时,各以什么物质用量为标准?为什么? 答:计算FeSO的理论产量时,以Fe屑的参加反应量为标准。4计算(NH)SO·FeSO·6HO的理论产量时,应以(NH)SO的用量为标准。42442244决定计算标准的原则是,以反应物中不足量者为依据。(详见讲解与示范中的3)。

第六章 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文艺复兴运动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4.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共产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D.社会主义方向 5.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GAGGAGAGGAFFFFAFAF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6.“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7.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集体领导 8.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实现共产主义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的机器 9.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 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10.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GAGGAGAGGAFFFFAFAF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 1- 1 回答以下问题: ( 1)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 N 型半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穴, 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 (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I s 10 A 。当温度为35 C 时,该PN 结 的反向饱和 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 ( 5)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 (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变, 即半导体具 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 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 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 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 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但 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 质离子(但不能移动),价 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是电中性的。 同理, 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中性的。 (4) 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 35C 时,反向 饱和电流为 (5) 二极管在 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 交流电阻为 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 U D U on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 U T 为温度的 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 r d R D 。 1- 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 2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 各电路的输 出电压。 解 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 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的工 作状 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断开二极管, 求解其端口 电压;若该电压使二极管正偏, 则导通; 若反偏, 则截止。 当电路中有两只或两只以上二极管时, 可分别应用该方法判断每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当多只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共阳 极接法)时,阴极电位最低的管子将优先导通;同理,当多只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共阴极接法) 时,阳极电位最高的管子将优先导通。 (a) 断开二极管 D ,阳极电位为12V ,阴极电位为6V ,故导通。输岀电压 U O 12V 。 (b) 断开二极管 D 1、D 2, D 1、D 2为共阴极接法,其阴极电位均为 6V ,而D 1的阳极电位 为9V , D 2的阳极电位为5V ,故D 1优先导通,将 D 2的阴极电位钳制在 7.5V ,D 2因反向偏置而 截止。输岀电压 U O 7.5V 。 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 因此 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入的杂质 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因为在

电子电路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六 6-1 什么是本征半导体?什么是杂质半导体?各有什么特征? 答:所谓本征半导体就是指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杂质后的半导体称为杂质半导体。本征的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数量和空穴的数量是相等的,而杂质半导体中根据掺杂的元素不同可分为N 型半导体和P 型半导体,在N 型半导体中电子的浓度远远大于空穴的浓度,而P 型半导体恰恰相反。 6-2 掺杂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是如何产生的? 答:在本征半导体中,由于半导体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它与周边原子的外层电子组成共价键结构,价电子不仅受到本身原子核的约束,而且受到相邻原子核的约束,不易摆脱形成自由电子。但是,在掺杂的半导体中,杂质与周边的半导体的外层电子组成共价键,由于杂质半导体的外层电子或多(5价元素)或少(3价元素),必然有除形成共价键外多余的电子或不足的空穴,这些电子或空穴,或者由于受到原子核的约束较少容易摆脱,或者容易被其它的电子填充,就形成了容易导电的多数载流子。而少数载流子是相对于多数载流子而言的另一种载流子,它是由于温度、电场等因素的影响,获得更多的能量而摆脱约束形成的。 6-3 ,黑表笔插入COM ,红表笔插入V/Ω(红笔的极性为“+”),将表笔连接在二极管,其读数为二极管正向压降的近似值。 用模拟万用表测量二极管时,万用表内的电池正极与黑色表笔相连;负极与红表笔相连。测试二极管时,将万用表拨至R ×1k 档,将两表笔连接在二极管两端,然后再调换方向,若一个是高阻,一个是低阻,则证明二极管是好的。当确定了二极管是好的以后就非常容易确定极性,在低阻时,与黑表笔连接的就是二极管正极。 6-4 什么是PN 结的击穿现象,击穿有哪两种。击穿是否意味着PN 结坏了?为什么? 答:当PN 结加反向电压(P 极接电源负极,N 极接电源正极)超过一定的时候,反向电流突然急剧增加,这种现象叫做PN 结的反向击穿。击穿分为齐纳击穿和雪崩击穿两种,齐纳击穿是由于PN 结中的掺杂浓度过高引起的,而雪崩击穿则是由于强电场引起的。PN 结的击穿并不意味着PN 结坏了,只要能够控制流过PN 结的电流在PN 结的允许范围内,不会使PN 结过热而烧坏,则PN 结的性能是可以恢复正常的,稳压二极管正式利用了二极管的反向特性,才能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 6-5 理想二极管组成电路如题图6-1所示,试确定各电路的输出电压u o 。 解:理想二极管的特性是:当二极管两端加正向电压,二极管导通,否则二极管截止。分析含有二极管电路的方法是:假定二极管是开路,然后确定二极管两端的电位,若二极管的阳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则二极管导通,否则截止。 对于图(a)假定D 1、D 2、D 3截止,输出端的电位为-18V ,而D 1、D 2、D 3的阳极电位分

统计学原理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抽样调查 1.当研究目的一旦确定,全及总体也就相应确定,而从全及总体中抽取的抽样 总体则是不确定的。(V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 本。( X )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X )4.我们可以任取某一次抽样所得的抽样误差,来作为衡量抽样指标对于全及指 标的代表性程度。(X ) 5.由于没有遵守随机原则而造成的误差,通常称为随机误差。(X ) 6.抽样平均误差是表明抽样估计的准确度,抽样极限误差则是表明抽样估计准 确程度的范围;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V ) 7.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 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V ) 8.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V ) 9.按有关标志排队,随机起点的等距抽样可能产生系统性误差。( V ) 10.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X )11.重复抽样时,其他条件不变,允许误差扩大一倍,则抽样数目为原来的2倍。 (X) 12.扩大或缩小抽样误差范围的倍数叫概率度,其代表符号是V。(V) 13.重复抽样时若其它条件一定,而抽样单位数目增加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为 原来的2倍。(X) 14.由于抽样调查存在抽样误差,所以抽样调查资料的准确性要比全面调查资料 的准确性差。(X) 15.在保证概率度和总体方差一定的条件下允许误差大小与抽样数目多少成正 比。(X) 16.扩大或缩小了以后的抽样误差范围叫抽样极限误差。(X) 17.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960,1040)内的概率为0.9545,则抽样平均误 差等于30。(X) 18.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 率保证程度。(V )19.扩大抽样误差的范围,会降低推断的把握程度,但会提高推断的准确度。(X)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 管理:协调工作活动过程(即职能),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与效果 效率:正确地做事(如何做) 效果:做正确的事(该不该做) 3、管理者三层次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4、管理职能和(或)过程——职能论 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5、管理角色——角色论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人、联络人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技能——技能论 用图表达。 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最重要,中层管理3种技能都需要且较平衡,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重要。 7、组织三特征? 明确的目的 精细的结构 合适的人员 第二章 泰罗的三大实验: 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记住3个实验的名称:1、搬运生铁实验,2、铁锹实验,3、高速钢实验 4、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之父 管理界中的居里夫妇 5、法约尔的十四原则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记住“十四原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6、法约尔的“跳板” 图。 7、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之父。6维度: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甄选、非个人的、正式规则、职业生涯导向。 8、韦伯的3种权力 超凡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法定的权力。 9、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10、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之父。职业经理人的先驱 11、福莱特冲突论 管理理论之母 1)利益结合、 2)一方自愿退让、 3)斗争、战胜另一方 4)妥协。 12、霍桑试验 1924-1932年、梅奥 照明试验、继电器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试验 13、朱兰的质量观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 14、80/20的法则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15、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第三章 1、管理万能论 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 是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果。 3、何为组织文化 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员的行为方式。 4、组织文化七维度

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1].

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 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 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 (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 (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五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1)本实验制备得到的是粗脂肪,若要制备单一组分的脂类成分,可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处理? 答: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2)本实验样品制备时烘干为什么要避免过热? 答:防止脂质被氧化。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1、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为什么最低? 请结合你的实验结果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以说明。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分子间因碰撞而聚沉倾向增加,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减到最低,溶解度最低。结果中pH约为4.9时,溶液最浑浊,达到等电点。 答: 2、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答: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最容易沉淀。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分离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有目的地调节溶液的pH使该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与其他处于溶液状态的杂质蛋白质分离。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1、如何用纸层析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答: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 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3、纸层析、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各有什么特点? 答:

党课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25分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__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A.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B.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C.邓小平和科学发展观 你的答案为:A,正确 2. __是科学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A.人民群众 B.领导干部 C.知识分子 你的答案为:A,正确 3.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__的发展观。 A.全面、开放、协调 B.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C.全面、协调、可持续 你的答案为:C,正确 4. 下列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基本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__。A.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B.正面教育为主、突出实践特色 C.坚持群众特色、解决突出问题 你的答案为:A,正确 5.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__。 A.科学性 B.实践性 C.可持续性

你的答案为:B,正确 6. __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A.发展 B.自主创新能力 C.科学技术 你的答案为:B,正确 7. 形成更具省活力更加开放的__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A.稳定环境 B.社会民主 C.体制环境 你的答案为:B,错误 8.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__。 A.全面协调可持续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你的答案为:B,错误 9. 深入贯彻落实__,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 你的答案为:B,正确 10. __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A.社会和谐 B.社会民主 C.社会风气 你的答案为:C,正确

你的答案为:A,正确 17. 必须坚持__,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A.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立党为公 你的答案为:B,正确 18. __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A.和平 B.改革 C.稳定 你的答案为:B,正确 19. 建设社会主义__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A.新风气 B.新生活 C.新农村 你的答案为:C,正确 20.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__更好的结合起来。A.引过来和走出去 B.引进来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第六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第六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6.1 下表给出了美国1960-1995年36年间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X 和个人实际消费支出 Y 的数据。 表6.6 美国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实际消费支出 (单位:百亿美元) 注:资料来源于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数据为1992年价格。 要求:(1)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收入—消费模型; t t u X Y ++=221ββ (2)检验收入—消费模型的自相关状况(5%显著水平); (3)用适当的方法消除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题6.1参考解答: (1)收入—消费模型为 t t X Y 0.93594287.9?+-= Se = (2.5043) (0.0075) t = (-3.7650) (125.3411) R 2 = 0.9978,F = 15710.39,d f = 34,DW = 0.5234 (2)对样本量为36、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 L =1.411,d U = 1.525,模型中DW

**9484.07831.3?t t X Y +-= )8710.1(=Se (0.0189) t = (-2.0220) (50.1682) R 2 = 0.9871 F = 2516.848 d f = 33 DW = 2.0972 查5%显著水平的DW 统计表可知d L = 1.402,d U = 1.519,模型中DW = 2.0972> d U ,说明广义差分模型中已无自相关。同时,可决系数R 2 、t 、F 统计量均达到理想水平。 93661372855 017831 31 ...?=--=β 最终的消费模型为 Y t = 13.9366+0.9484 X t 6.2 在研究生产中劳动所占份额的问题时,古扎拉蒂采用如下模型 模型1 t t u t Y ++=10αα 模型2 t t u t t Y +++=2 210ααα 其中,Y 为劳动投入,t 为时间。据1949-1964年数据,对初级金属工业得到如下结果: 模型1 t Y t 0041.04529.0?-= t = (-3.9608) R 2 = 0.5284 DW = 0.8252 模型2 20005.00127.04786.0?t t Y t +-= t = (-3.2724)(2.7777) R 2 = 0.6629 DW = 1.82 其中,括号内的数字为t 统计量。 问:(1)模型1和模型2中是否有自相关; (2)如何判定自相关的存在? (3)怎样区分虚假自相关和真正的自相关。 练习题6.2参考解答: (1)模型1中有自相关,模型2中无自相关。 (2)通过DW 检验进行判断。 模型1:d L =1.077, d U =1.361, DWd U , 因此无自相关。 (3)如果通过改变模型的设定可以消除自相关现象,则为虚假自相关,否则为真正自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