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爱莲说(导学案和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爱莲说(导学案和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爱莲说(导学案和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爱莲说(导学案和答案)

16、短文两篇——《爱莲说》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4、背诵默写短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重点】

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2、反复诵读课文到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学习过程】

任务一:了解文体知识及其作者情况。

1、“说”,是古代一种()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颇为相似。

2、本文作者(),字茂叔,()哲学家,人称()先生。他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著作有《》、《》,代表作是《》答案:1、议论性感想杂文

2、周敦颐北宋濂溪理学太极图说通

书爱莲说

任务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自学检测二: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蕃.(.).淤.(.).濯.(.).涟()亵.(.).

噫.()鲜.(.).不蔓.(.).

2、划分课文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节奏?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世人/甚爱/牡丹”是主谓宾结构。

二、四字短句,一般按照两个字划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三、注意一些特殊词语,如出现“而、则”,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如“濯清涟/而不妖,”

四、根据语意划分,意思关系密切的词语划分在一块。如“水陆草木之花”,“草木”和“花”的关系更密切,所以划分成“水陆/草木之花”。“自李唐来”,“李唐”关系密切,所以划分成“自/李唐来”,不会读成“自李/唐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自学检测三

1、解释字词。(包括课下注解和已经学过的字词)

(1)可.爱者甚蕃.(.甚:).(蕃.:.)

(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

(3)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染:)(而:)

(4)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予:)(之:)(濯:)(涟:)(妖:)(5)香远益.清(益.:.)

(6)亭亭

..:.)

..净植(亭亭

(植:)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亵.:.)

(焉:

..:.)

..)(亵玩

(8)陶后鲜.有闻(鲜.:.)(闻:)

(9)宜.乎众矣(宜.:.)(众:)

(10)不蔓不枝,(蔓:)(枝:)

(11)花之隐逸者也;(隐逸:)

(12)水陆草木之花(之:)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

B.香远益.清益:更加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称呼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蔓:长枝蔓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闻.之于宋君

B.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濯清涟而不.妖/尊君在不.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

自学检测答案

1、解释字词。(包括课下注解和已经学过的字词)

(1)可.爱者甚蕃.(.甚:很).(蕃.:.多)(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

(3)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污泥)(染:沾染)(而:表转折,却)

(4)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予:我)(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5)香远益.清(益.:.更加)

(6)亭亭

..:.耸立的样子)(植:

..净植(亭亭

竖立)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亵.:.)

(焉:

..:.)

..)(亵玩

(8)陶后鲜.有闻(鲜.:少

..)(闻:听说)

(9)宜.乎众矣(宜.:.应当)(众:多)

(10)不蔓不枝,(蔓:生枝蔓)(枝:生枝茎)

(11)花之隐逸者也;(隐逸:隐居避世)

(12)水陆草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应是“认为”

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

B.香远益.清益:更加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称呼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蔓:长枝蔓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陶后鲜有闻./闻.之于宋君(听说/使知道)

B.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播/从远处)

C.濯清涟而不.妖/尊君在不.(没有

....).

.../.通“否”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都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任务三: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1、根据课下注解和平时积累来翻译课文。

2、注意留、替、补、删、移、猜的六字法直译课文。

留字法:如“可爱”古今同义,都解释为“值得喜爱”,就保留,除外人名、地名、官职、时间性词语等专有名词都

不用翻译。

3、按照直译法和意译法兼用的原则疏通文意。

4、翻译句子时,第一步:明确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通顺,符合现代语法。

自学检测三:

1、根据扩字法翻译字词。

(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

(3)中通()外直()

(4)香()远()益清()

(5)亭亭

..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2、掌握特殊句式翻译。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属于()句,应这么翻

译: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属于()应这么翻译:

3、重要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自学检测答案

1、根据扩字法翻译字词。

(1)可爱(喜爱)者甚蕃(2)出(长出)淤泥

(3)中通(贯通)外直(笔直)

(4)香(香气)远(远播)益清(清芬)

(5)亭亭

..净(洁净)植

(6)可(可以)远观(观赏)而不可亵玩

..焉.

2、掌握特殊句式翻译。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属于(判断)句,应这么翻译: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属于(省略句)应这么翻译: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长出却不沾染污秽。

4、重要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的、陆地上的各种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污

..焉。

泥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它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笔直洁净地

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

(3)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任务四: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比喻、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

自学检测四:1、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

是:。

2、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3、《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4、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自学检测答案:

1、(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D

3、参考答案:称赞莲的语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几句,突出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淤泥而不染”象征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有身处污浊环境中,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是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则表现作者认为君子应有美好的资质。

4、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七年级语文下册18《陋室铭》导学案语文版

18.陋室铭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记住相关的文言字词解释。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学习重点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学法指导朗读法,导读法 【自主学习】 1、读一读,写一写(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惟吾德馨()鸿儒()调素琴() 案牍()西蜀子云亭()苔痕() 2、读一读,译一译(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4)何陋之有() (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 (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 (9)可以调素琴()(10)无案牍之劳形() (11)惟吾德馨()() 3、读一读,理一理(整体感悟课文) (1)《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诗人,字。题目中的“铭”是指:。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2)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 “”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 .........贫乐道 ...的情 ..怀.。4、读一读,问一问 学习质疑: 【课堂探究】(合作学习最有效)5、读一读,品一品。 (1)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答:《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答:地方不大,但是整洁干净,有格调。 。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答: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 (4)有句古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课文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文章的开头三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5)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答:表现了自己同诸葛亮和扬雄一样高洁而不受客观居住条件所困的高尚情怀。 。 (6)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③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的句子是:。 ④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6、读一读,记一记(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答:。(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答:。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4)孔子云:何陋之有?答:。【小结拓展】读一读,论一论 有人说,时代的发展,令许多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作者认为只要自己“德馨”,纵然身居陋室,也同样安贫乐道,心美如饴。他要是生活在当代,纵然不是“傻帽”,也肯定是个迂腐不堪的社会“弃儿”----落伍者。对此说法,你是怎样看待的?

五单元 荷专题 爱莲说 导学案

五单元荷专题 爱莲说导学案(一课时) 学校:天星二中姓名:范厚强年级:七编制:审核:【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 2.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 1.理解文意。 2.背诵课文。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哲学家。“元公”是周敦 颐的谥号。说,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2.背景介绍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 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闲暇时,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自主学习】 1.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种植 (2)宜乎众矣 古义: 今义:合适,应当 答案: 2.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枝:名词用作动词,) (2)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 3.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谓语“濯”前面省略了主语“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 2 ) 【合作探究】 走进文本 (1)作者写莲的同时,为什么还写菊与牡丹? 答案: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案: 总结归纳 【达标检测】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 ) (2)自.李唐来(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5)濯清涟而不妖.( )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言为心声 ——语言描写导学案 一、进入新课 1:A. 母亲扑过来要哭了。 B.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A.奶奶突然帮我求情了。 B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问题探究: 1、此2组片段的B组句子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 2、比较一下, B组句子运用这种描写方法后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揭示文章中心有何好处? 二、明白概念:什么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就是通过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语言描写妙处: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揭示。 想一想,下列语言表达哪一句是合情合理的: 1、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 2、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食盐的化学名称)放得太多了。” 3、领导来到我班检查,班长说:“你能来检查,应该感到荣幸,我们欢迎你!” 4、小花对老师说:“我要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5、心爱的小狗丢了,小强说:“我的小狗不见了,我会不开心的。” 6、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 小结: 语言描写还得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心情、性格……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三、第一把钥匙: 例:一个下雪天,庙里来了四个人,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纷纷落地,”乘兴接了一句:“正是皇家瑞气。”接了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这时,同在庙里避风雪的听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1、秀才 2、富翁 3、流浪汉 4、县官) 小试牛刀: 设置情境:某一同学乱泼污水,玷污了墙壁。大家纷纷议论,是否该主动告诉老师。针对这一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描写。 用A、B、 C、 D、E代替人物姓名,写一群不同性格的人对话内容。

2017年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教学案及答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 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a 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 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课尾检测: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答案: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2、背诵优秀段落。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小组讨论 一、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 1、春风: (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掌握作者信息,了解“说”的特点;识记文言词汇,掌握本文运用的 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设情境,品析课文,体味文章内涵。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全力以赴,激情投入,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学习重点】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理解以花喻人的含义。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1.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芙蕖、菡萏……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2.说,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一般都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爱莲说》。 二、预习自测: 1、《爱莲说》,作者 (1017-1073) ,字,(朝代)哲学家、文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世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把本课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写下来并抄写2遍) 蕃.淤泥 ..濯.清涟.不蔓.不枝亵.玩噫.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结合课下注释,弄懂重点词的解释并掌握) 可爱者甚蕃.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亵.玩焉隐逸 .. 君子 ..噫.菊之爱 ...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1. 听老师范读,要求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个别示范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二)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三)作者是从和两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开头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对于这一篇文章有什么作用? 2、“中通外直”仅仅是描写莲花的外形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含答案

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4) 3 丑小鸭 (7) 4 诗两首 (9) 5 伤仲永 (11) 写作训练:成长的烦恼 (13)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一) (16)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21) 7 最后一课 (23)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6) 9 土地的誓言 (28) 10 木兰诗 (30) 写作训练:黄河,母亲河 (32)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二) (35)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40)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3)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46)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50) 15 孙权劝学 (52) 写作训练:我也追“星” (5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三) (58) 第四单元 16 社戏 (63) 17 安塞腰鼓 (66) 18 竹影 (69) 19 观舞记 (71) 20 口技 (73) 写作训练:戏曲大舞台 (76)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四) (78)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83) 22 荒岛余生 (86) 23 登上地球之巅 (90) 24 真正的英雄 (93) 25 短文两篇 (95) 写作训练:漫话探险 (98)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五) (100) 第六单元 26 猫 (104) 27 斑羚飞渡 (106)

28 华南虎 (109) 29 马 (111) 30 狼 (112) 写作训练:马的世界 (11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六) (117)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 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 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选自。作者鲁迅,原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 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 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 二、课堂导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

爱莲说导学案答案(2)知识讲解

爱莲说导学案答案(2)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一、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1、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 2、加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2)香远益清益: (3)亭亭净植植:(4)陶后鲜有闻鲜: (5)濯清涟而不妖濯:妖:(6)宜乎众矣宜: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亵: (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9)出淤泥而不染染; 3、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2.“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字写出了什么? 一个“独”字写出了陶渊明绝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

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盛”字写出了什么? 强调喜爱牡丹的人数之多。暗含趋炎附势之风之盛和作者对此的鄙视。 4. “予独爱莲”中“独”字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自己既不同于陶渊明也不同于世人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分别找出对应的句子,并说明其象征意义。 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象征君子美名远扬,芳名远播 气质风度:亭亭净植:象征君子清高的美好姿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6.第一段中,作者如何运用了衬托手法衬托对莲的喜爱? 用“晋陶渊明独爱菊”正面衬托“予独爱莲”,用“世人盛爱牡丹”反衬“予独爱莲”。以表达对莲的喜爱之情。 7.作者把“莲”和“牡丹”对比,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8.作者分别以三种花比喻哪三种人? 菊比喻隐士;牡丹比喻追逐功名富贵的人;莲比喻君子。 9.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了当时怎么一种社会现象? 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0. 结尾三句话分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之爱”句包含了作者对像陶渊明一样能够保持独立人格的人日益稀少的惋惜。 “莲之爱”句包含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牡丹之爱”句包含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和批判。11.作者在文章结尾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答 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自主预习新发现】 一、 áng xiǎn chóu yān chàn tǐng kuàng啸 挚奠仰慕 3.芒孺裹层 4.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仰慕:敬仰思慕。 任人宰割:任免别人随便欺侮。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一点也不用惭愧。 【合作探究新课堂】 第一课时

一、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二、 1.①行为描写。②语言描写,如“我不能走”。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选用典型事例往往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这里的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的巨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无私真诚才感染了所有的人。这样就能更好地表现文章中心。 3.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本海默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旨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就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第二课时 一、 1.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家作品,理清文章层次。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味书屋》选自《》。 2.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注上字音,解释“人迹罕至”) 缠络豁觅食渊博确凿菜畦油蛉桑椹 珊瑚攒斑蝥秕谷书塾蝉蜕盔甲蟋蟀 收敛拗脑髓倜傥锡箔宿儒竹筛臃肿 金叵罗人迹罕至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4.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5.布置作业 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课堂展示: 1、课文朗读。 2、听写生字词。 课后反思: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合作探究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3、朗读第2自然段,从下列角度思考,作者写了什么? (1)从句式上看: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 (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5、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6,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课堂检测 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1.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2.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栾城五中高效课堂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短文两篇》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3、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学习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理解类比手法的作用。 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

页 1 第 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作用。 知识链接 1、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最终招致失败,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被贬安徽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中有石碑一面,上刻篆书“陋室铭”三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2、文体简介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咏志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1) 第一课邓稼先(第一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 ) 元勋.( ) 无垠.( ) 选聘.( ) 至死不懈.( ) 筹. 划( ) 宰.割( ) 彷.徨( ) 仰.慕( ) 鲜.为人知( ) 开拓.( ) 难堪.( ) 鞠躬尽瘁.( ) 风悲日曛.( ) 兽铤.亡群( ) 二: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三:自主阅读,认真思考。 1.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4.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用“我们看到了一 个的邓稼先”的句式说话。 二、人物探究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组内讨论交 流完成。】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找出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3.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三、质疑探究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2) 第一课邓稼先(第二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前情回顾 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邓稼先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的爱国情怀。 三、精读探究 1.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达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段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3.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写作手法探究 五、精段研读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如下问题: 1.本部分主要写什么? 2.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1982年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元勋.(xūn) 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选聘.(pìn) 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ì)无垠.(yín) D.彷徨.(huáng)挚.友(chì)殷.红(yān)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租借宰割悲惨鲜为人知 B.奠基拔尖难堪妇儒皆知 C.忠厚选聘震荡真诚坦白 D.摄制彷徨挚友层出不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佩服他、仰慕 ..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1)

当我死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想象、联想领悟诗的意境。 3.通过熟读背诵,把握三首诗歌的韵律、节奏,理解诗的内涵。 4.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思乡、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 诵读。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想象、联想领悟诗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⒈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母亲原籍江苏,故有“江南人”之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48年余光中随父母迁香港,第二年赴台,主要诗作有《乡愁》、《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的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想起自己的经历: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迁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回了。二十岁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不知何日是归年呢。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祖国的土地中,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头lú( ) 埋zàng()瞭.望()未餍.() 饕餮 ..( ) ..( )鹧鸪 3. 解释下列词语。 未餍:饕餮:: 4.朗读背诵这首诗,并归纳主题: 诗人通过倾诉自己死后要葬在()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之情。 二、合作探究 1.你感受到全诗传达给你的什么情感? 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借助了哪些意象?) 2.你认为哪些诗句最富有诗意?谈谈你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乡愁》每节抒写了一件事,请用四个字来概括每件事。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四、巩固练习

《爱莲说》导学案

湘波中学 七 年级 语文 科导学案 课题: 爱莲说 课型: 预、展、反 备课日期: 20120220 班级: 小主人姓名: 爱莲说【周敦颐】 学习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 3、联系生活,提高情趣。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课【我的农场我经营】 一、交流引读(5分钟) 1、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2、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3、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 “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 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38分钟) 1、读一读: ①诵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妖. ( ) 蔓.( ) 枝.( ) 益.( ) 亭亭.( ) 净植.( ) 亵.玩( ) 焉.( ) ②朗读指导: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 、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谓( ) 隐逸( ) 君子( ) 噫( ) 鲜( ) 宜乎( ) 者也( ) 3、小组朗读,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4、试着口头翻译全文。 三、归纳小结(2分钟) 第二课时 展示课【我的精彩我做主】 一、抽测(6分钟) 字词积累 二、背诵(6分钟) 小组背诵接龙 三、展示(30分钟) 1、问题情景一: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读一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1): 、 、 (2):

爱莲说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苏教版.5月4日 《爱莲说》导学案 主备人:李进朝审核:吉留锋徐耀祖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导入: 2、题解、作者简介: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12分钟) 1、诵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4分钟) 蕃fán 濯zhuó清涟lián 蔓màn 亵xia焉yān 鲜xiǎn 2、试译短文,掌握下列词句。(8分钟) 蕃独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植亵君子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鲜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三、自读思考。(7分钟)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合作探究(8分钟) 1、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以“爱”字为线索,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三次写到菊花和牡丹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五、当堂检测:(15分钟)(共计25分,20分为堂清分数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可爱者甚蕃.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 陶后鲜.有闻鲜出淤泥而不染染 亭亭净植.植濯.清涟而不妖濯 2.翻译下列句子。(8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 ①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语句 是,。 ②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语句 是,,。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3分) 六、反思: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doc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温故互查】觅韵魅慕【导学过程】 一、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 2.qí shèn xī shuài suǐ máo cuán linɡyuān 3.秕喉儒颊凿绣塾鉴4.略 5.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第九自然段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二、1.乐园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对乐园里的野草记忆深刻,所以用“确凿”。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怀念之情。 2.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到“鸣蝉”“油蛉”“蟋蟀”到“长的草里”“夏夜乘凉”到“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 3.第二自然段首先写景详略得当,讲究主次;其次写景顺序井然:由静物到动物,再到静物;由高到低再到高;第三观察景物仔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还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4.不是。因为长得草里,有一条赤练蛇,“我”自然而然联想起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5.欲扬先抑的写法 6.写了“我”的种种猜测,表达了对家里人做法的不理解和对百草园无限留恋之情。【达标测评】1.略2.(1)排比(2)比喻3.C 4.略5.(1)长吟伏窜低唱弹琴(2)C (3)A (4)略 【中考链接】鲁达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 【拓展阅读】1.介绍乡间庙会回忆儿时赶乡间庙会的经历庙会引发的思考2.示例:女人和孩子在大车上“摇晃”,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这样,不仅写出了他们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他们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 3.主要内容:走亲戚、做买卖、看戏。理解:(1)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的贫乏而感到哀伤。(2)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第二课时 【温故互查】1.略2.略 【导学过程】一、1.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画画儿 2.读书渐渐加多,对课也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敬慕尊重爱戴4.不给“我”讲解“怪哉虫” 读艰涩难懂的书 二、1.“我”更喜欢长妈妈,因为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只要是她知道的,都肯讲给“我”听 2.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新鲜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和快乐的心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1、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和特点。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讨论、交流式 1、走近作者周敦颐,字,著名哲学家。著有《》 2、字词积累番()淤()濯()亵()噫()颐()逸()鲜()释义:独:予:染: 益:宜:众: 3、整体感知:(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为什么作者独介绍莲花呢? (2)作者对莲花是赞美?是为了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的?(3)“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那么本文的“说”又台何理解呢? (4)本文写莲,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头其用意是什么? 4、探究(1)写莲之前,先写菊,再写牡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分析这些语句的比喻意义 5、作者极力赞美莲之后,将菊、牡丹、莲拟人,分别说它们是隐逸者,富贵者,君子的化身,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言志,那么作者言的什么志? 作业,1、《爱莲说》一文托物言志,赞美莲的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2、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又点明了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比喻君子在污浊环境中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在优越的环境中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从体态、香气上突出了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美名远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写莲清高、比喻君子态度严肃不可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文章中的哪一句?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7、作者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8、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而写句话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9、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而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0.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 11.出淤泥而不染象征() 12.作者写莲,为何从“水陆草木之花”写起? 13.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从中可以看出两人处事有何不同? 14.分析“‘菊之爱”有那两层含义? 15.归纳本文主旨: 16.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早《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用(),()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诗中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个献身精神。 最佳答案推荐答案

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

《爱莲说》导学案 编写谢明贵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莲花欣赏,交流导入。 图片展示: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图片展:学生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例:《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唐诗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交流引读: 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板书课题及作者) 2、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3、题解: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诵读课文,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f di yum zhu 6 q in cn ye man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 t in g j in gzh 1 xi e w(ti y ai 亭 净植 亵玩焉 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三、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 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讨论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3、 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讨论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 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4、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 烈讽刺 5、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 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讨论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谁爱菊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 同于世zh 1 y I 益 t in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