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盾构侧穿不同形式基础建筑物的沉降影响研究_黄昌富

盾构侧穿不同形式基础建筑物的沉降影响研究_黄昌富

盾构侧穿不同形式基础建筑物的沉降影响研究_黄昌富
盾构侧穿不同形式基础建筑物的沉降影响研究_黄昌富

沉降计算例题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变形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 (一)基本原理 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 i、E s、a)进行计算,有: 变换后得: 或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e --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1 e --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 2 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围,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i。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二)计算步骤 1)划分土层 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 i≤0.4B(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 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 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 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 n=B(2.5-0.4ln 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 p =σsz; p2=σsz+σz 1 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 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 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 S 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盾构下穿建筑物技术交底

布吉站~百鸽笼站区间 盾构下穿建筑物施工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布?百区间隧道下穿越金鑫实业有限公司厂房、布吉永盛钟表厂、华年华美工业区集体宿舍等9栋建筑物。 区间过建筑物里程、对应环号及洞身地质情况详见下表 、掘进参数选择

、盾构施工下穿建筑注意事项 1、掘进过程中适当加大同步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每一环管片注浆量在6?8斥,1、4#注浆压力1.5?2.5Bar , 2、3#注浆压力2?3Bar,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同步注浆浆液配合比,提高浆液的和易性和可泵性,缩短浆液凝固时间,及时有效地填满管片与围攻岩间的建筑空隙,防止地表下沉。注浆系统发生故障、注浆管发生堵塞时应停止掘进,待维修正常后方可继续掘进。盾构机停止掘进时严禁进行同步注浆,避免建筑物隆起。 2、在盾构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出土量,做到进尺与出土量保持均衡,并填写好 出土控制表,如发现一环出土量超过65m3或掘进过程中进尺与出土量保持不均衡,且初步估计是因刀盘位置土体塌方所致,应立即停止出土,继续往前掘进(此时总推力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至1000t,但各个控制按钮必须均匀增加)至顶部压力表显示为1.2bar 以上后停止掘进,并及时通知工程部及其它相关部门和领导,工程部立即派人到掌子 面里程对应的地表巡查,同时现场土木值班人员对渣样进行取样和分析,并取好渣样到地面供相关领导和部门分析。领导和相关部门结合渣样分析、设计院提供地质情况、地表建筑物沉降情况最后决定是否继续往前掘进,盾构操作手或机长不得擅自作主。 3、推进过程应保持盾构机有良好的姿态,严禁姿态的急剧起伏,水平和高程偏差 控制在土50mm以内。减小盾构机上下千斤顶压力差,上下千斤顶压力差控制在60Bar 以内。 4、根据地表监控量测数值,如发现管片在脱出盾尾后,地表沉降幅度较大(10mm v 沉降值v 20mm时对管片进行二次补注浆,以控制地表继续沉降,二次注浆采用双液浆。

武汉地铁2号线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分析

武汉地铁2号线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分析 【摘要】对武汉地铁2号线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统计,并根据Peck理论进行拟合对比分析,得到盾构施工引起纵横断面地表沉降的特点:纵向上,盾构机切口前30m以内和后50m以内为影响区域,其中又以切口后50m为显著影响区,盾构通过该区域产生的沉降占总沉降量的80%~90%,盾构对某断面上影响范围在沿盾构中心轴线向左右两侧延伸10~18m;对武汉粉质黏土夹粉土粉砂层,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数据累计变化控制指标宜为-40mm,盾构机切口通过监测断面6~20m范围内单次平均变化速率控制值宜为-15mm/d。 【关键词】地铁;盾构施工;地表沉降;Peck公式 武汉汉口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非常复杂,既有深厚软土,又有粉土、粉砂、互层及承压水的影响。在此种地质条件下进行地铁盾构施工,对变形控制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结合Peck理论对武汉地区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变化情况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得到适用于武汉特殊地质情况下盾构施工对地表扰动的沉降控制标准。 1、工程概况 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某区间位于汉口,线路周边各种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密布,场地地貌为长江北岸冲积I级阶地。盾构起讫里程为:CK4右+743.906~CK5右+758.399,右线长1 014.493m,左线长1 017.576m,总长2 032.069m。区间设一个联络通道,与泵房合建,里程为:CK5(右)+220.000;设有2个平面曲线,最小曲线半径700m,线间距12~15m。线路最大纵坡坡度14‰,最小坡度2‰,区间结构平均覆土厚度约11m。 该区间隧道为外径6m、内径5.4m、管片拼装衬砌的单洞圆形隧道,管片环宽1.5m,管片采用C50,P12混凝土。 区间左线掘进采用新购法国维尔特EPB盾构机,开挖直径6 280mm,护盾直径6 262mm,主机长9.5m,整机长约77m,盾构及后配套总重450t(主机约300t),最小转弯半径250m,最大坡度35‰,整机使用寿命10km。 2、水文地质条件 盾构区间地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盾构隧道掘进地层主要在③4,③5层。地层静止水位埋深3.8m左右,且与长江、汉江有较密切的水系联系,整个盾构施工全部在地下水位以下。 3、地表沉降监测方法 3.1监测点布置 隧道纵向上沿中心轴线每隔20m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横向上,每个断面沿轴线中心点向两边每隔3m布设一个监测点,共5个。为减小路面结构对观测效果的影响,所有沉降监测点均埋设于原状土层内,由套管保护至地面。监测点埋深约1.5m,到原状土为止。

对地基不均匀沉降采取的防治措施

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建筑物一般总会产生一定的沉降,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更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易使上部结构开裂与破坏,造成建筑物各处渗水、下水道堵塞不畅等,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对于多层砌体结构,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较低,在地基沉降时,很易在墙体上产生斜裂缝或踏步式裂缝,窗洞的四角部位尤其厉害。 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首先是地质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差、真实性不高。实际施工中,有些工程不进行地质勘察盲目施工;有的勘察不按规定进行,如钻探中布孔不准确或孔深不到位;有的抄袭相邻建筑物的资料等,都会给设计人员造成分析、判断或设计错误,使建筑物可能产生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甚至发生结构破坏。 其次是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建筑物长度太长;建筑体型比较复杂凹凸转角多;未在适当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及建筑物整体刚度不足;建筑物层高相差大所受荷载差异大;地基土的压缩性显著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不同;以及设计方面的错误等都会引起建筑物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最后是施工方面存在问题。没有认真进行验槽;基础施工前扰动了地基土;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周围推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对于砖砌体结构,砌筑质量不满足要求,砂浆强度低、灰缝不饱满、砌砖组砌不当、通缝多、拉结筋不按规定设置等,也会引起建筑物建成后产生不均匀沉降。 针对以上问题,防止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主要有: 一、保证勘察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 建筑物体型应力求简单。建筑物立面的高差不宜悬殊,所受荷载差异不宜太大;在平面上开头应力求简单,尽量避免凹凸转角,同时平面上的转折和弯曲也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其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降低。另外,适当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建筑物在平面上的长度和从基底算起的高度之比),其越小,整体刚度越好,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一般控制在 2.5~3 之间。对于砌体承重结构,为保证其整体刚度,应合理布置纵横墙。纵横墙应尽量贯通,横隔墙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建筑物宽度的 1.5 倍为宜。 2. 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将建筑物分成各自独立的单元,各单元的沉降不相互影响。一般在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长高比嘉宾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西式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分期建造房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工程18标南洲站?沥滘站区 间平纵断面及洞门设计布置图; 2、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18 标工程南洲站?中间风井建筑物调查报告; 3、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18 标工程南洲站?中间风井区间盾构推进监测方案; 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99-1 999)(2003 年版); 5、《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 (GB 50446-2008)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南洲站?沥滘站区间(简称“南沥区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本次设计起点为南洲站,终点为沥滘站。 根据广东广佛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穗铁广佛建会【2012】68 号会议纪要,盾构从南洲站始发,中间风井吊出;再根据拆迁情况而实施从沥滘站始发,中间风井吊出。起点为南洲客运站、向东南方延伸,途经南环立交、沥滘水道,进入沥滘村。区间沿线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为7.87?10.32m,沥滘村沿线密布建筑物群。 盾构区间上方主要有南环高速公路等构筑物;沿线两边主要有南洲大酒店 (A7)、大量居民房等建筑物。 工程由两台①6250海瑞克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先后施工上行线和下行线隧道,盾构从南洲站东端头下井始发,掘进至中间风井吊出。 本区间隧道由上、下行线两条隧道构成,区间最大覆土厚约32.2 米,最小覆土9.5 米。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为350 米,线间距约12.5 米。线路纵坡设计为双向坡,最大坡度为29%°。 本区间穿越海珠区南洲街三滘经济社、南洲二手车市场,穿越土层主要为<3-1> 冲洪积层—砂层、<3-2>冲洪积层—砂层、<4-1 >冲洪积层—粉质粘土、<4-2> 河湖相沉积层一淤泥质土、<5-1>可塑状残积层一粉质粘土、<5-2>硬塑状残积层—粉质粘土、<6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渗流例题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 在学习土的压缩性指标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原理和地基固结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 学习基本要求 1.掌握土的压缩性与压缩性指标确定方法 2.掌握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 3.熟悉不同应力历史条件的沉降计算方法 4.掌握有效应力原理 5.掌握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6.掌握地基沉降随时间变化规律 主要基础知识 土中自重应力计算,土中附加应力计算,弹性力学基础知识 一、土的压缩试验与压缩性指标 1.室内压缩试验 土的室内压缩试验亦称固结试验,是研究土压缩性的最基本的方法。 室内压缩试验采用的试验装置为压缩仪(图片)。试验时将切有土样的环刀置于刚性护环中,由于金属环刀及刚性护环的限制,使得土样在竖向压力作用下只能发生竖向变形,而无侧向

变形。在土样上下放置的透水石是土样受压后排出孔隙水的两个界面。压缩过程中竖向压力通过刚性板施加给土样,土样产生的压缩量可通过百分表量测。常规压缩试验通过逐级加荷进行试验,常用的分级加荷量p为:50 kPa , 100 kPa , 200 kPa , 300 kPa , 400 kPa。 室内压缩试验过程可参见如下的室内压缩试验演示 室内压缩试验过程演示 详细了解压缩试验的试验操作步骤请进入固结试验1.mht室内固结试验(内容包括试验设备、试验方法、试验过程图片等) 根据压缩过程中土样变形与土的三相指标的关系,可以导出试验过程孔隙比e与压缩量 H 的关系,即: 公式推导(4-1) 这样,根据式(4-1)即可得到各级荷载p下对应的孔隙比e,从而可绘制出土样压缩试验的e-p曲线及e-lg p曲线等。 2. 压缩性指标 (1)压缩系数a 通常可将常规压缩试验所得的e-p数据采用普通直角坐标绘制成e-p曲线,如图4-1所示。设压力由p1增至p2,相应的孔隙比由e1减小到e2,当压力变化范围不大时,可将M1M2一小段曲线用割线来代替,用割线M1M2的斜率来表示土在这一段压力范围的压缩性,即:

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中文题目: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Subsidence Analysis and the Relevant Encountering Measures for TBM undergoing the Buildings 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日期: 2012 年 05 月 31 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院专业 班级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2012年1月18日 完成日期:2012年5月31日 题目: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专题题目: 主要内容和要求: 1、盾构工法的发展和应用: ①盾构工法发展概况。 ②盾构工法在中国的应用。 2、盾构施工沉降问题的提出: ①阐述对盾构施工沉降的认识。 ②国内外盾构施工沉降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3、对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问题的认识: ①简述盾构下穿建筑物的安全风险。 ②对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规律进行分析与归纳。 4、盾构施工引起建筑物沉降控制技术分析: ①分析盾构施工引起建筑物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②阐述控制建筑物沉降的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③工程实例分析与研究。 5、结论和展望: ①谈谈自己对盾构下穿建筑物的理解,通过研究人们对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的分析、控制和处理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以及对今后发展趋势的展望。 ②对完善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控制方法以保证施工安全,提出自己一家之言。

院长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高层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论文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 班级: 学号:

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当中的经验不断累积,但是正常情况下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四周配上不高于六层的底层房屋,作为娱乐室、商场、餐厅、汽车库等)高差十分显著,上部结构承载分布很不均匀,对地基基础而言,这种情况往往造成基础力与地基反力差异及变化很大,导致基础发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房屋墙体开裂,甚至引起房屋结构整体或局部倾斜甚至倒塌,已经非常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要正确认识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结构造成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墙体裂缝、建筑物倾斜或倒塌,特提出此次论文。 关键词: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

目录 背景 (1) 一、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危害 (3) (一)导致建筑物倾斜 (3) (二)导致建筑物严重下沉 (3) (四)导致房屋墙体开裂 (3) 二、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分析 (4) (一)勘探资料不齐全 (4) (二)设计因素 (4) (三)地基处理方法不合理 (4) (四)基础施工质量问题 (5) (五)沉降计算参数选择不合理 (5) (六)高层建筑使用过程意外 (5) (七)施工中及竣工后对沉降观测不重视 (5) 三、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处理原则 (6) (一)避免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的进一步发展 (6) (二)考虑基础施工高度的限制 (6) (三)避免对地基做降水处理 (6) (四)处理施工应避免最基础产生新的扰动 (6) 四、防止高层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施 (6) (一)房屋建筑工程应先勘察后设计 (7) (二)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 (7) (三)控制长高比及合理布置墙体 (7) (四)设置沉降缝 (8) (五)调整某些设计标高预防措施: (8) (六)结构措施: (8) (七)地基基础设计控制变形值 (9) (八)确保施工的质量 (10) (九)定时进行沉降观测 (11) 五、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 (11) (一)初测 (11) (二)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 (11) (三)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 (12) (四)稳定标准 (12) (五)验收标准 (12) 参考文献 (12) 总结 (13)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沉降规律分析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沉降规律分析 摘要:通过对成都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建筑物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得出了盾构地铁隧道在穿越建筑物时沉降发生时间及影响范围,并初步制定了用于指导施工的监测数据库,以便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都地铁2 号线; 盾构隧道; 穿越; 地面建筑物; 沉降监测 1 .引言 随着国家、城市的经济发展,地铁成为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期间,不可避免地要近距离地下穿地面建筑物,在穿越期间,由于地层受扰动、超挖引起的地层损失及应力改变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地面建筑物出现沉降、位移,从而引起建筑物出现裂缝、倾斜甚至倒塌,给人民的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为掌握盾构施工过程中地面建筑物的状态,在实施加固、保护等施工措施的同时,必须对地面建筑物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时反馈到施工中,确保施工安全。本文对成都地铁盾构隧道某栋建筑物的监测成果进行研究分析,以便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 .工程及地质概况 本工程为成都地铁线2 号线羊西二环路站~白果林站,在里程YCK26 + 332 ~YCK26 + 832 段穿越密集居民建筑群。盾构隧道埋深约14 米,地面建筑物为金琴路南段二巷2 号楼,主体上部为砖混7 层,下部为预制桩基础,基底约2.5m 中砂。 该隧道地处川西平原岷江I 级阶地,为侵蚀~堆积阶地地貌,地形平坦。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砂卵石层,局部夹中砂。第四系孔隙水是段内地下水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赋存于各个时期沉积的卵石土及砂层中,土体透水性强、渗透系数大,水量丰富。场地内地质构造条件简单,未发现有断裂通过,无不良地质作用,在VII度地震作用下,不具备产生滑坡、崩塌、陷落等地震地质灾害的条件,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综合判定,本工程场地稳定。 3 .监测方案设计 尽管盾构法施工隧道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掘进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安全等特点,但仍不可避免地引起地表以及地表建筑物沉降。因此在研究盾构隧道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布设了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用以观测建筑物下沉量,判定建筑物的安全性,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 .1 测点布置 建筑物沉降监测点位布设在建( 构) 筑物四角的结构柱、建筑物基础分界点( 基础沉降缝) 布设沉降观测点10 个监测点位,见图1。

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原因与对策

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与控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盾构法隧道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和沉降 影响范围,总结了盾构隧道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指明地面沉 降主要源于开挖面的应力释放和附加应力等引起的地层变形,并对地铁施工中的地面沉降安全判断标准和控制原则进行了探讨,为城市地铁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盾构隧道地铁工程地面沉降沉降控制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2-3791(2012)06(b)-0071-02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ield tunnel caused by land subsidence law and settlement of affected areas,and summarizes the main factors of land subsidence of the shield tunnel;specified land subsidence is mainly due to the excavation surface stress release and the additional stress causedstrata deformation,land subsidence and subway construction safety criteria and control principles are discussed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ubway project. key words:shield tunnel;subway project;land subsidence;subsidence control 盾构法具有不影响地面交通、对周围建(构)筑物影响小、适应复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永平花园北区B标段工程 沉 降 观 测 方 案 施工单位;昆山市盛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永平花园北区B标项目部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3)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5) 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5) 六、沉降观测 (6) 七、位移观测 (8) 八、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11) 九、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1) 一、编制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8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永平花园北区B标段7-9#楼、地下车库、1#门卫、物管社区用房工 程 工程地点:昆山市周市镇城北路与白塔路交叉口西南侧 建设单位:昆山蔚洲房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苏州越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昆山市鼎森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昆山市盛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昆山华一岩土勘察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规模:建筑面积: 结构类型/层次:2/-1+18+1框架、剪力 7#楼:㎡8#楼:㎡9#楼:㎡ 物管社区用房楼:㎡车下车库:㎡。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监测项目: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建筑物主体倾斜、水平位移、 裂缝观测,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以及支撑地基稳定性沉降观测。 2、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10M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 3、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 投测点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4、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5、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要求: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及其处理措施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及其处理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高速发展。随着高层建筑物的发展,其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开始显现,其中最需要重视的问题就是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高层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给高层建筑物带来的影响非常严重,轻则会造成高层建筑物的墙体开裂,重则会造成高层建筑物的倾抖,甚至坍塌。所以,在高层建筑物施工中要做好防止其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严防高层建筑物基础不均沉降带来的后果。本文着重对防止高层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进行分析,以保证施工人员做好工程施工的提前准备,防治出现基础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关键词: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危害;处理办法 前言 高层建筑不同与普通建筑物,它的主楼与裙房高差明显,差距大。造成上下结构的荷载分布不平衡,对地基压力大,使地基受力不均匀,造成其不均匀沉降,致使楼梯裂缝或倾斜。高层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后果严重,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大,所以,要极力的控制这种事情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高层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危害有深刻的了解,在施工中,做好勘查设计工作,运用正确施工技术,严防高层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危害 造成建筑物发生倾斜;造成建筑物下沉严重;造成建筑物墙体开裂;造成建筑物基础断裂。 2.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兴起,我国的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多。高层建筑物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好处,减缓了我国的住房压力,但是我国的高层建筑物面临的问题也随着而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地点的地理条件,岩质土质产别的大,就算统一区域也会出现不同的土质,所以,在工程施工前一定要对施工地点岩质土质进行勘察,了解其地理条件。在动工之前先对施工地进行处理,对土质松软的地段进行修整,防止土质松软对高层建筑物基础造成的不均匀沉陷。若在高层建筑物完工投入使用后,还是发现建筑物有不均匀沉陷的现象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科学合理的应对建筑物不均匀沉陷,防止其不均匀沉陷对建筑物造成的伤害,保护高层建筑物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2.1、勘探资料欠缺 近年来,由于城市的不断的扩张,大多数新建建筑物均位于城乡结合部,勘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6.3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这里所讲的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最终沉降量, 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弹性力学法、分层总和法、应力面积法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沉降计算法。所谓最终沉降量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完全稳定后的沉降量,要达到这一沉降量的时间取决于地基排水条件。对于砂土,施工结束后就可以完成;对于粘性土,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6.3.1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方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计算方法是以Boussinesq课题的位移解为依据的。在弹性半空间表面作用着一个竖向集中力P时,见图6-5,表面位移w(x, y, o)就是地基表面的沉降量s: E r P s 2 1μ π - ? = (6-8) 式中μ—地基土的泊松比; E—地基土的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E ); r—为地基表面任意点到集中力P作用点的距离,2 2y x r+ =。 对于局部荷载下的地基沉降,则可利用上式,根据叠加原理求得。如图6-6所示,设荷载面积A内N(ξ,η)点处的分布荷载为p0(ξ,η),则该点微面积上的分布荷载可为集中力P= p0(ξ,η)dξdη代替。于是,地面上与N点距离r =2 2) ( ) (η ξ- + -y x的M(x, y)点的沉降s(x, y),可由式(6-8)积分求得: ?? - + - - = A y x d d p E y x s 2 2 2 ) ( ) ( ) , ( 1 ) , ( η ξ η ξ η ξ μ (6-9) 从式(6-9)可以看出,如果知道了应力分布就可以求得沉降;反过来,若 沉降已知又可以反算出应力分布。 对均布矩形荷载p0(ξ,η)= p0=常数,其角点C的沉降按上式积分的结果为: 图6-5 集中力作用下地基表面的沉降曲线图6-6 局部荷载下的地面沉降 (a)任意荷载面;(b)矩形荷载面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分析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分析 城轨公司杨小飞 【摘要】本文对广州地铁6号线盾构2标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盾构施工过程地表沉降规律及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沉降槽分布形式、沉降随时间发展规律、沉降量概率分布的统计分析等,并用数学函数加以表达。研究结果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过程的隧道周边建(构)筑物的保护,施工参数的优化以及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盾构沉降拟合 1.引言 地铁交通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由于盾构施工法的安全性和先进性,盾构技术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地铁隧道多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地带,地下管线和地面建筑物众多,施工过程多少都会扰动地层,要完全消除地表沉降是很困难的。盾构施工过程的沉降会对地面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威胁甚至引起破坏,国内外已对施工沉降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沉降计算模型[1,2],如Peck 模型(1969),Attewell 模型(1981),O’Reilly-New 模型(1982),藤田模型(1982)等。国内专家也对国内地铁盾构施工过程的沉降规律进行了总结 [3 ]- [5 ],得到了许多具有共性的认识。但由于广州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对沉降规律的定量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对广州地铁6号线2标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的地表沉降规律及其影响范围进行研究,以期对今后类似工程建(构)筑物的保护,施工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工程概况 广州地铁6号线2标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隧道由两条并行的单线隧道组成,其中已完成施工的【大坦沙站-如意坊站盾构区间】左右线隧道间距8.1~26m,左右线隧道总长2859.2m,隧道埋深4.7~27.8m,线路最小水平曲线半径500m,最大坡度30‰。盾构机采用德国HERRENK AG 公司生产的土压平衡式盾构(EPB),盾构机刀盘直径6280mm,采用盾尾同步注浆(砂浆)方式。隧道衬砌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管片环外径6000mm,内径5400mm,管片宽度1500mm。【大-如盾构区间】上覆第四系为人工填土层、淤泥层、淤泥质土层、淤泥质粉细砂层、粉质粘土、粉土层、冲积-洪积粉细砂层、冲积-洪积中、粗、砾砂层、冲积-洪积土层、可塑或稍密~中密残积土层、硬塑或密实状残积土层。下伏基岩白垩系、石炭系棕红色、红褐色岩石,风化程度不均一,软硬夹层较多。 3.沉降观测方法 3.1 观测仪器及要求 采用精密水准尺仪,铟钢水准尺、30m 检定过的钢卷尺进行沉降观测。线路沿线一般的多层建筑物和地表沉降,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高程中误差≤±2.0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1.0mm。 3.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正常情况下,沿隧道中线上方地面每隔5m 布设一个沉降观测点,每隔20m 建立一个监测横断面,该断面垂直于隧道中线,每个断面上布设5个观测点,其中隧道中线上方一个点,左右间隔5m 各一个点。对于软弱土层、或埋深较浅的区域,应根据隧道埋深和围岩地质条件,加密监测断面和测点。 当隧道上方为混凝土路面时,常布设两种沉降观测点,即分混凝土路面及路面以下土层两种,路面部分沿线路中线每2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观测点直接布设在路面上,以量测路面沉降量;为了防止路面硬壳层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地层实际沉降情况,造成路面下方虚空,需钻穿混凝土路面并在路面以下地层中打入短钢筋布设观测点,以便对地层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 3.3 项沉降观测频率 盾构机机头前10m和后20m范围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并随施工进度递进;范围之外的监测点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有哪些要求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有哪些要求?沉降观测点如何制作最美观? 热门答案 ?2楼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实践,阐述了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意义。 一、沉降观测的实施 (一)工作基点和观测点标志的布设 工作基点(以下简称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根据工程的沉降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布局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依据工作经验,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设三个基点,且与建筑物相距50m至100m间的范围为宜。基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基础稳定、修建时间长的建筑物上设置墙脚水准点。若区域内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可按相应要求,选在隐蔽性好且通视良好、确保安全的地方埋设基点。所布设的基点,在未确定其稳定性前,严禁使用。因此,每次都要测定基点间的高差,以判定它们之间是否相对稳定,并且基点要定期与远离建筑物的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以检核其本身的稳定性。 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图纸绘制沉降观测点布点图,以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工作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要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二)沉降观测的周期及施测过程 沉降观测的周期应能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从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结果。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一般认为建筑在砂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筑在粘土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只是整个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变化的。根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观测的频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确定观测周期,或按层数、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具体应视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加荷而定。如暂时停工时,在停工时和重新开工时均应各观测一次,以便检验停工期间建筑物沉降变化情况,为重新开工后沉降观测的方式、次数是否应调整作判断依据。在竣工后,观测的频率可以少些,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的大小而定,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与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重点观测和科研项目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于2倍的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一般工程的沉降观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应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根据编制的沉降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0.4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安全性分析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安全性分析 李茂文,胡辉 (南昌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江西南昌330038) 摘要:本文以深圳地铁5号线翻身 灵芝盾构区间隧道下穿碧海花园小区建筑物施工为工程依托,运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模拟盾构隧道开挖的全过程,对施工产生的管片内力变化、地表沉降以及桩基的变形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只要能够正确合理的施工,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安全顺利地穿越建筑物是可行的。 关键词: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地表沉降桩基沉降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法由于具有能够适应复杂边界、非均质、非线性本构模型,分析结果全面详细等优点,被广泛用来模拟盾构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的分析。本文以深圳地铁5号线翻身 灵芝盾构区间隧道下穿碧海花园小区施工掘进为工程依托,运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模拟盾构隧道开挖过程,对施工产生的管片内力变化、地表沉降以及桥梁桩基变形进行预测分析。1工程概况 深圳地铁5号线翻身至灵芝盾构区间隧道管片设计外径为6m,内径为5.4m,管片厚度为30cm。地铁右线隧道穿越碧海花园2层和8层的砼框架楼房。碧海花园桩基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承台下桩基采用Φ480沉管灌注桩,有效桩长17m。该建筑物桩基与隧道拱顶最近距离为1.14m,断面埋深20.5m,地下水位埋深为3.2m,隧道位于砾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及强风化花岗岩三种不同硬度的地层中,局部有硬岩突起,突起硬岩裂隙发育,地质条件复杂。 2盾构掘进数值模拟分析 2.1材料特性 (1)土体材料 目前,在土工计算中广泛采用的各向同性模型有两大类,一类是弹性非线性模型,另一类是弹塑性模型,两者都反映了土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特性。本文土体采用弹塑性本构关系,屈服准则为直线性Mohr-Coulomb准则。 (2)注浆材料和管片衬砌材料 注浆材料和衬砌单元在模拟过程中也采用适合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模型。注浆材料的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此时取其长期固化注浆材料,其弹性模量取400Mpa[4],管片衬砌采用C50钢筋混凝土,弹性模量为35GPa。 2.2实体模型建立 计算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建立三维模型,横向取40m,向上取至地表,向下取隧道中心以下15m,沿隧道长度方向取40m。左、右、前、后边界施加水平方向约束,底面限制垂直位移,顶面为自由面。初始应力只考虑自重应力场的影响。地层、管片、注浆浆液均视为理想弹塑性材料,服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管片和同步注浆浆液均采用壳单元;地层和桩基则采用实体单元模拟。计算模型如图2,模型共有148192个单元,154755个节点。盾构机长7.5m,盾构外径6.25m,管片宽l.5m,厚300mm,盾尾间隙厚75mm。盾构隧道与桥梁桩基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 。 图1 三维计算模型图 图2盾构隧道与建筑桩基的位置关系图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该段地质分层从上而下分别为:3m的素填土、6m的砾砂、10.5m的砾质粘性土、2.5m的全风化花岗岩及16m的强风化花岗岩。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3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1应力分布分析 盾构推进15m、30m和40m时最大主应力云图如图3、4和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盾构的不断推进,已开挖的隧道衬砌的最大主应力增大,当隧道开挖到40m时,拱腰靠底部位置的最大值主应力值达到2.3MPa,最小值出现在隧道拱顶的位置,最小主应力在拱顶的位置,其值达到-6.7MPa,均远远小于盾构管片的设计强度,因此,盾构管片所受到的内力不足以使管片结果产生破坏,管片结构仍有较大的安全富余量。 · 402 · 2012年第6期(总第123期)江西建材交通工程

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分析

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分析 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 摘要:本文先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和原因,介绍地面沉降的预测方法。然后结合某城市隧道施工过程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沉降槽分布模型拟合结果,并且运用数学函数给予表达。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可供对今后类似工程参考,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周边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盾构法;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分布模型 我国地铁交通的发展水平正处于上升阶段,因为盾构施工法技术具有安全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其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情况下,地铁隧道多位于城市中经济繁华发展的地带,在此种情况地面建筑物较为密集且地下管线,显然采用盾构法隧道施工必定会引起地层移动从而导致地面沉降,即使采用当前先进的盾构技术,也难完全防止这些沉降,当地面沉降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周围地面建筑、地下相关设施以及地铁隧道本身等不能正常使用。因此当在需要控制地层移动地区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时,必须了解地层移动的规律和特征,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沉降量和沉降范围。国内外已对施工沉降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沉降计算模型。本文基于广州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对沉降规律的定量研究还比较少等原因,结合广州某盾构隧道施工段的地表沉降规律及其影响范围进行研究,希望对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1.地面沉降的规律和特征 在采用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沿隧道纵向轴线所产生的地表变形如下:通常盾构前方的土体受到挤压时有向前向上的移动,从而使地表有微量的隆起,而当开挖面土体因支护力不足而向盾构内移动时,则盾构前方土体发生向下后的移动,从而使地面沉降,开挖面的上方土体,亦因盾构作用于开挖面推力的大小而使地面隆起或沉降。当盾构通过时,盾构两侧的土体向外移动。当隧道衬砌脱离盾尾时,由于衬砌外壁与土壁之间有建筑空隙,地表会有一个较大的下沉且沉降速率也较大。同时隧道两侧的土体向隧道中线移动。这一阶段的沉降通常称为施工沉降,常在1—2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由于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土中的孔隙水压力上升。随着孔隙压力的消散,地层会发生主固结沉降。孔隙水压力趋于稳定后,土体的骨架仍会蠕变,即次固结,地层还会有一定的沉降。由于土体固结发生的沉降称为固结沉降。总之软粘土地层中的地表运动可分三个阶段:(1)盾构前方隆起或沉降;(2)施工沉降;(3)固结沉降。地层移动是和具体地质和施工条件密切相关的。地面沉降速率、沉降变化的突然性、沉降范围,最大沉降量、沉降槽的几何尺寸、沉降稳定时间等是沉降的特征。在一定的基本盾构施工条件下,这些沉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施工细节的影响,但在更大的程度上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