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全文摘要】韦庄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韦庄虽属花间派,但在抒情上,韦词与花间派代表词人温庭筠有较大区别。

(一)在抒发的感情上,与温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细致描摹女性的娇羞慵懒,代女子立言,抒发共泛的女性之情不同,韦词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口吻披露男性的感情,抒发自己对所钟爱的女性的爱恋和思念,抒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惜春之情和对已经灭亡的前唐的怀念;即使是写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挖掘女性的内心。

(二)在抒情手段上,与温词组织繁密的意象,依靠意象来承托与暗示人物的心绪不同,在韦庄的笔下,隐约的叙事成为抒发情感的背景:词人的心灵受现实人生中某些事件的振荡,情感郁结于中而不得不发,于是作词;作词之时,词人或者将自己的情感渗透进对事件的叙述,或者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抒发自己郁结于中的感情。

(三)在抒情风格上,温词浓艳,韦词清丽。韦庄的词,往往以白描的手法,运用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叙事写人,表达深藏内心的情感,有如“天然去雕饰”的出水芙蓉。更多花间词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关键词】韦庄词抒情个性

【提纲】

一、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是韦庄词作抒情的第一个特点。⑵

(一)有别于温庭筠的代女子立言,韦庄的词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口吻披露男性的情感,这向展露个人情感迈出了第一步。

(二)韦词的情感包含一种超越字面意义的寄托,流露出词人对已经灭亡的前唐的一种怀念。这种感情具有明显的男性色彩,更是韦庄个人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韦词所抒之情涉及面较广,是对词人情感的一种多角度多侧面的表现,不像温词集中于表现女性心理。

(四)韦词即使写的是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展示女性内心,而有别于温词的第三人称写法。这种写法使韦庄的这类词仍具有注重个人情感展露的特质。

二、隐约的叙事为情感的抒发提供背景,同时也是抒情的一种手段,这是韦庄词作抒情的又一特点。⑸

(一)韦庄的一部分词作,常常是一首小小的叙事诗,或者像一篇短短的叙事散文,叙事就是抒情。

(二)词人还以一组词来叙述一段时间跨度较长、内容较复杂的事件,而将抒情穿插在叙事之中;相对于这些抒情的句子,词中的叙事则是抒情的基础和触发点。

(三)韦庄的词中,另有一些则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通过某种细节描写,达到抒发某种感情的目的。

三、清丽疏淡的抒情风格。⑻

(一)这种清丽疏淡以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为根基。

(二)这种清丽疏淡风格的形成与白描手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韦庄简介】

韦庄(公元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游历江南,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韦庄任宰相,三年卒于任上。其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享有盛名。《十国春秋》称:“庄疏旷不拘小节,幼能诗,以艳语见长。应举时,遇黄巢犯阙,著《秦妇吟》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人称为…秦妇吟秀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多有诋毁。韦庄词多收在《花间集》中,其词描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语言清丽温婉,对后代词作影响甚大。与温庭筠齐名而稍逊之,人称“温韦”。但是,韦庄的词在抒发的感情和抒情的方式两个方面,与温庭筠都有很大的区别。本文试就韦庄词的抒情个性作一粗略探讨。

一、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是韦庄词作抒情的第一个特点。

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看出:

(一)有别于温庭筠的代女子立言,韦庄的词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口吻披露男性的情感,这向展露个人情感迈出了第一步。

温庭筠虽为男性词人,但是,代女子立言,却是他词作的一大特点,这一点已为许多诗词评论家所指出。韦庄与温庭筠生活在同一时代,又同属“花间派”词人,我们不能说,韦词中完全没有代女子立言之作;但是,韦庄的许多词,却抛开了代女子立言的创作思路,转向注重男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注重词人自己的情感的展露。我们先看他的《女冠子》(二):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词人在这里描绘的是一个生活的断面,一个梦境:自己钟情的女友,分别已久的女友,忽然在梦中出现,而且是那样“分明”,而且是“语多时”;女友也仍是那样年轻而美丽,“依旧桃花面”,也仍像当年那样,羞涩而又有如小鸟依人,“欲去又依依”。这样的梦境,叫人怎能不感动!并且,抒情者根本不知这是梦境,完全把它当成了现实,所以,“觉来知是梦,不胜悲”。毫无疑问,在这首词里,抒情者是一位男性,也可以说,就是作者自己。这里面有女性,但是,这是男子眼中的女性,是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观察女性,来描写女性。也可以说,描写女性是为抒发男性的感情服务。它不同温词,温词里一般是没有男性的。温庭筠的词,或写独处闺中的妇女起床梳妆穿衣的动态和心情(《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或写妇女午后睡起时的情景(《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或写女主人公长夜不眠追念往事,自怜自惜的隐曲(《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或写女性春晨早起无聊怅望的思想情愫(《更漏子》“星斗希,钟鼓歌”);或写女性秋闺独处,夜不能寐的苦恼之情(《更漏子》“玉楼香,红烛泪”);如此等等。不难看出,直接采用男子的口吻披露男子的情感,这使韦庄的词从温庭筠的代女子立言向抒发个人情感,迈出了一大步。更多花间词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二)韦词的情感有时包含一种超越字面意义的寄托,流露出词人对已经灭亡的前唐的一种怀念。这种感情具有明显的男性色彩,更是韦庄个人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谈到

这一点的时候,首先要提到他的五首《菩萨蛮》。叶嘉莹先生在她的《唐宋词十七讲》中谈到:这五首词是一个整体,里面所写的是什么呢?表面上是一段爱情故事,但却结合了他自己的身世和经历,也流露出对于故国的一种哀悼的怀念的比兴寄托。①其实,叶先生的观点是有所本的。对韦庄的这五首《菩萨蛮》,张惠言就认为是唐朝灭亡,韦庄留蜀后的寄意之作,张选也持这种看法。②持这种观点的还有羊春秋先生等。羊春秋在分析《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时说:“这是韦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把故国之思,兴亡之感,有机地熔铸在这首词里面。”③

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五首《菩萨蛮》的字面内容。把这五首词连起来看,韦庄依次写的是“我”离别红楼的美人,出门而去;他来到江南,但却时时思念那个红楼,那个美人;然后又离开江南,却又怀念江南的好,表示要是还能有江南那样的遇合,就“白头誓不归”了;在第四首里,他表示要“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但在第五首里,又感慨老在他乡,“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他还在思念那个红楼的美人啊!

且不说韦庄身为唐朝的进士,而后却因唐朝灭亡成了前蜀的宰相,这种经历,与韦庄这五首词的内容如此相合;也不说他珍重眼前“主人”的深情却又念念不忘红楼的美人,这种感情,与韦庄身为前蜀宰相却又怀念已经灭亡的唐朝何其相似;只要想一想古代诗词中“美人”一直有一个寄托的意义,我们就会相信张惠言、张选、叶嘉莹、羊春秋等人的看法实在有其道理。既然早在屈原笔下,美人就一直被用来比喻为国君、祖国或理想;那么,说韦庄在这五首词中以对红楼美人的思念,来寄托自己的对已经灭亡的唐王朝的怀想,就是合情合理的了。而这种感情,既具有浓厚的男性色彩,又与韦庄个人独特的经历相契合,因而具有更为强烈的韦庄的个性特征。从这一点看,我们甚至可以说,从韦庄的词中,已能隐约看见宋代苏东坡所代表的“以诗为词”潮流的滥觞。

不独这五首《菩萨蛮》,甚至完全站在女性角度落笔的《思帝乡》(二),也有这种寄托。《思帝乡》㈡写道: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首词,从字面看,写的是女性,抒发的是女性之情:“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但是,叶先生认为,这种情怀,同屈原《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感情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表面上,词人在这里抒发的是女子许身自己钟情的男性时那种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思想,但是,在更深的层面上,词人则是在抒发自己为了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情怀。她的论韦庄词诗云:“谁家陌上堪相许,从嫁甘拼一世休。终古挚情谁似此,楚骚九死宜相侔。”④叶先生的观点,可以说是道出了韦庄《思帝乡》(二)的思想精髓。那么,韦庄“从嫁甘拼一世休”这样为之付出的对象是谁呢?只能是前唐。这种超越字面意义的寄托,实在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色彩。

(三)韦词所抒之情涉及面较广,是对词人情感的一种多角度多侧面的表现,不像温词集中于表现女性心理。

如上所述,韦词中抒发的感情,多是一种男性的感情;韦词中的思念,常常是男性对女性的思念;而且在这种对女性的思念中,甚至寄托着对已经灭亡的唐王朝的怀想。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韦词中抒发的感情,也并非就局限在这个方面。在他的词作中还有抒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惜春怀旧的。如《和传》(三)抒发的就是惜春之情。

春晚,风暖,锦城花满。

狂杀游人,玉鞭金勒,寻胜驰骤轻尘,惜良辰。

翠娥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归时烟里,钟鼓正是黄昏,暗销魂。

晚春了,熏风吹拂,成都到处是盛开的鲜花。大家骑马奔驰,到处寻访胜景,简直都发狂了,因为春天要尽了。当垆买酒的女子们在拂面垂柳之下,举起纤纤素手,争劝游人饮酒。回来之时,传来暮鼓之声,黄昏已至,美好的春天又过去一天,美好的春天又少了一天,叫人黯然魂销。这是游人惜春,当然也是写词人的惜春之情。更多花间词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四)韦词即使写的是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展示女性内心,而有别于温词的第三人称写法。这种写法使韦庄的这类词仍具有注重个人情感展露的特质。《女冠子》(一)《木兰花》《望远行》《浣溪沙》(二)等都是这样。如《女冠子》(一)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去天边月,无人知。

毫无疑问,“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写的是女性的神态;“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也完全是女性的口吻。这首词完完全全是以女性的口气来写的。所谓“别君时”的“君”指的是男性。但是,词人使用的是第一人称。相对于“君”,当然就有一个“我”:我忍着泪水,但是,这泪水还是没有忍住,只好假装“低面”来掩饰;我“不知魂已断”,只有在梦中与你“相随”了(而下一首就写男方在梦中见到了女友)。这里虽是女性的口气,却是使用的第一人称。尽管这个第一人称不是男性,但它展露的却仍是个人的情感,使韦庄的这类词仍然具有展露个人情感的特质。

在韦词中,这样的例子还有。《望远行》末句说:“不忍别君后,却入旧香闺。”我怎忍心在你走后,却踏进我们一起相亲相爱时所住的香闺啊!《浣溪沙》(二)开头两句:“欲上秋千四体慵,拟教人送心又忪。”我想上秋千吧,四肢慵懒,叫人推秋千吧,心里又很是不安(忪,《玉篇》:心动不定貌。)。眼看着一天过去,明月高挂,春风悄悄吹进了画堂。这样的夜晚,有情人谁不涌起激情?你看,隔墙的梨花又开了。想到情浓处,憔悴的玉容也泛起了微红。《木兰花》一词中写道:“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打眼看,这里似乎用的是第三人称语气,但实际上用的还是第一人称。特别是词的下片,“坐看落花空叹息”,着一“空”字,很明显,这是一种自叹语气:我在这里叹息,但这又有什么用处,远方的他知道我的叹息吗?他会因为我的叹息而归来吗?“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

教何处觅!”我们相隔千山万水,即使我到梦中去找,这千山万水我又不曾走过,叫我到哪里去找哇!这更是第一人称语气了。在韦庄的这类作品中,往往活跃着一个女性;韦庄常常采用第一人称写法,让这个女性站出来,披露自己的内心。这种内心披露,同温词的那种含蓄,那种客观的第三人称的描写,是有很大区别的。它使韦庄的词仍然带有抒发个人感情的特质,尽管它们抒发的是女性的个人感情。

总之,韦庄的词,在题材上,不像温词多代女子立言,而是比较注重个人心灵的剖析,注重个人的独特感受的再现;他的词的题材也较温词广泛,除了抒写对女友的思念,还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惜春怀旧。韦词也描摹女性,表达女性情怀,但是,温词描摹女性的娇羞慵懒,追求逼真细致,往往置身于旁观者的地位,词中有人无己,情感是隐微的,普泛化的,人所共有的;韦词更多的融入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或让女主人公自己披露内心,词中有己,情感是外显的,个性化的,更多地带有词人自己的特征。这不能不说是韦庄词抒情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隐约的叙事为情感的抒发提供背景,同时也是抒情的一种手段,这是韦庄词作抒情的又一特点。

温庭筠的词在抒情手段上有一个特点,这就是在词中组织繁密的意象,依靠意象来承托与暗示人物的心绪。韦庄则不同,他的许多词作,是他的情感经历的记录,具有很强的感事性特征。在这些词作中,隐约的叙事为情感的抒发了提供背景。这句话含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韦庄词里的所叙之事,往往是他作词的动因;词人的心灵受现实人生中某些事件的振荡,情感郁结于中而不得不发,于是作词;第二,这些事件反映在词中成为词中的叙事,而这叙事则是词中抒情的基础,词人或者将自己的情感渗透进对事件的叙述,或者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抒发自己郁结于中的感情;因而,在一些词作中,这种叙事本身也是抒情的一种手段。之所以在“叙事”上冠以“隐约”二字,因为它毕竟不是散文中的叙事,没有那样明确,有时更是有如草蛇灰线。

我们不妨再看看上文已经提到过的五首《菩萨蛮》。韦庄身为唐朝的进士,但因唐朝的灭亡而成了前蜀的宰相,而且他一生几乎是到处流浪,这种遭遇,让词人满腹感慨,正所谓“物不平则鸣”,满腹的感慨总要有一个宣泄的地方,词人于是找到了词这个宣泄感情的渠道,用这五首《菩萨蛮》记录下自己心灵历程。同五首《菩萨蛮》一样,两首《荷叶杯》也是一个整体。词人同这个绝代佳人相逢,相识,相爱,相别,离别后相思。“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这种苦苦的相思,就是这两首《荷叶杯》的创作缘起。两首《女冠子》也是如此。词人枕上梦见自己钟情的女友,分别已久的女友,梦见她“依旧桃花面”,“欲去又依依”,醒来方知是一场虚梦,于是“不胜悲”,于是以词作来宣泄自己的悲伤。这些作品,常常不是触“景”生情,而是因“事”生感。这不能不说是韦庄词的一个特色。

我们再来看看韦庄在词中如何叙述这让自己生感之“事”,,而这种叙事又如何为抒发所生之“感”服务。从韦词的叙事角度去划分,可将这类词作分为三类。

(一)韦庄的一部分词作,常常就是一首小小的叙事诗,或者说像一篇短短的叙事散文,叙事就是抒情。我们首先看看《荷叶杯》(二)。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这里有时间,“那年”“深夜”;有地点、环境,“花下”“水堂西面画帘垂”;有人物,“我”“谢娘”;有事件,有过程,“初识谢娘”-“携手暗相期”-“相别,从此隔音尘”-“相见更无因”。这些记叙的要素,样样齐备。这里,除了“惆怅”一词之外,词中没有任何其它表达感情的词语,更没有任何独立专一的抒情句。词人要表达的感情都蕴涵在叙事之中。“记得那年花下,深夜”,记得“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还记得相别之时,“惆怅晓莺残月”,为什么记得这样清楚,就因为这是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相恋啊!词人就这样在默默的叙述中,表达了对自己恋人的那种强烈的永难磨灭的爱恋之情。“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这前一句是说明,后一句是议论,都不是直接抒情,但读者却可以从中读出那种入骨的沉痛。“俱是异乡人”,两人都背井离乡,这同一个人背井离乡不同,一个人离开家乡了,另一个还在家里,只要离家的一人回到家乡,就可以见面了;“如今俱是异乡人”,何年何月才有重逢的机会!可以说,词人在这里句句叙事却句句抒情,叙事就是抒情。抒情和叙事完全融为一体。更多花间词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二)词人有时还以一组词来叙述一段时间跨度较长、内容较复杂的事件,而将抒情穿插在叙事之中;相对于这些抒情的句子,词中的叙事则是抒情的基础和触发点。这就像小说家将自己的长篇小说分为几部,又像戏剧家将自己的多幕剧分成几幕。如上面提到的《菩萨蛮》五首。这五首词组合在一起,叙述了词人在一个“残月”的早晨,同红楼的“美人”告别;然后来到江南,虽然“人人尽说江南好”,虽然江南真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虽然江南也有美女“垆边人似月”,但“我”还是想着红楼,思念着红楼的美人;之后词人又离开江南,这时又想起江南的好处,发誓在这新的地方,要是再看见像江南一样的“花枝”,“我”就要在此地终老,“白头誓不归”;但“我”并非真的能忘记红楼,所以,词人还要感慨“洛阳城里春光好”,感慨“洛阳才子他乡老”,还要“凝恨对残晖”,思念洛阳红楼的“美人”;可是“忆君君不知”,这更让作者感慨。五首词叙述的故事,时间跨度有几十年,几乎就是作者的一生。它像一支人生组歌,隐隐约约地再现了词人的人生足迹,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词人的对唐朝的怀念与忠贞之情。这可以说是词作中的鸿篇巨制。

同上面提到的《荷叶杯》等词一样,这些词中的叙事,本身就是传达词人感情的有力凭借;但是,在这些词里,也有直接抒情的语句穿插其中,相对于这些直接抒情的语句,词中的叙事则是抒情的背景和触发点。前者(指词中的叙事)如“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后者(指词中的抒情)如“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以“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为例,词人在第二首中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为什么强调“人人尽说”?言下之意,当然是说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不管人家怎么说江南好,自己还是要回到故乡去,回到自己曾与美人一起居住,现在已经远离却仍然日夜思念的红楼去。第三首却说“如今却忆江南乐”,“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这里就含有一个对比,“却忆”的“却”突出和强调了这种对比。当初为了红楼而听凭别人说江南好,现

在自己也回忆起江南的快乐了。“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了!要在这里终老了!这里面饱含着词人连江南都不得不离开,离红楼越来越远的一种痛苦。“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这一抒情正是建立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是以对红楼的回忆,对江南的回忆为基础、为触发点的。

(三)韦庄的词中,另有一些则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通过某种细节描写,达到抒发某种感情的目的。它所记叙的只是一瞬间的事,记叙的重点不是事情的过程,而是发生在这片刻中的某种细节,如人物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最典型的是《女冠子》二首。第一首站在女性的角度,回忆去年的今日,与“君”相别,“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感叹此情此心,“除却天边月,无人知”。这是一个生活的横断面,是一段心理活动,而这种心理活动又辅之以人物的神态描写表现出来。第二首则站在男性的角度,叙述自己昨夜夜半,梦见分别已久的恋人,“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然后自己醒来,方知是梦,悲不自禁,无法承受。这又是生活的一个横断面,也是一段心理活动,也有人物神态的描写。《思帝乡》(二)也是如此。它叙述一个年轻女性,在春游,落得满头杏花;这时候,她看到了一位“陌上”“年少”,风流倜傥,决心“将身嫁与”,今后纵被遗弃,也不以为羞耻。这又是一个生活的断面,一段心理活动。韦庄很擅长从生活中攫取人物刹那之间的一颦一笑,展示人物内心深处最动人的最典型的活动;而人物的这种心理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露。在这里,抒情与叙事高度统一,高度融合在一起。

总之,在抒情方式上,韦庄的词,常常以情绪记忆的形式再现自身的情绪体验,它不像温词那样过多地依靠意象来承托与暗示人物的心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形容温韦词风,说:“…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王国维这样说,含义当然很多;以“画屏金鹧鸪”来替代意象,以“弦上黄莺语”来替代叙事,正是其中之一。王国维已经看到,温庭筠正是以意象来抒发感情,而在韦庄那里,叙事则是抒情的基础甚至最重要的手段。

三、清丽疏淡的抒情风格。

韦庄与温庭筠虽同为花间词人,且世称“温韦”,但温词浓艳香软,韦词清丽疏淡,却已为世人公认。周济评二人词风,说:“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此语甚受世人称道。韦庄的词,往往以白描的手法,运用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叙事写人,表达深藏内心的感情,有如“天然去雕饰”的出水芙蓉。

(一)这种清丽疏淡以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为根基。朴素并不是单调空洞,而是遣词简洁流畅;朴素,同样可以表达深刻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如此,朴素才被人们看重。“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短短十字,毫无修饰,就像口语一样,时隔1000多年,今天的小学生仍能读懂。但是,这里面却蕴藏着深刻的内容。首先,相隔整整一年,记忆却如此准确,足见印象之深,这一天在心里的地位之重。须知那是与君相别的日子啊,须知他是我为之付出一切的人啊。其次,一个人要记住某个日子,例如亲人的生辰,还不很难;难的是刚到这一天就能想起来。但这里是刚到这一天就想到了。“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一到“今日”就想起来了。第三,主人公仅仅是这么清楚地记住了这个日子吗?不一定。主人公是天天在想着这个日子,天天想着这次分别。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天天思念,夜

夜做梦,梦中都与已经离别的人在一起,这个日子,还需要记吗!第四,正因为这个日子这么不同寻常,所以当时的点点滴滴,时时刻刻浮现在心头。“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当时自己控制不住眼泪,只好低面掩饰;女主人公尚未全脱少女的娇羞,不敢那么直眼看,就只好“半敛眉”了。这种朴素的叙述中,有多少丰富的含意啊。

(二)这种清丽疏淡风格的形成与白描手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韦庄把自己的主要力量放在披露人物的内心上,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只是披露人物内心的一个途径。因此,对人物的刻画往往采取白描的手法,最多稍作点染。“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挑尽金灯红烬,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娥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杨柳”等等,都是白描;像“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就算是有所点染了。但是,即便这种点染,同温庭筠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温词说:“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渡香腮雪。”他不按“桃花面”“柳叶眉”的形式说“云鬓”,而说“鬓云”,叶嘉莹先生说,因为“鬓云”比“云鬓”更有修饰性。已经是“香腮”了,还要加“雪”,从气味,从颜色,方方面面去渲染。已经说了“照花前后镜”,还要写“花面交相映”;已经写了动作,还有再写效果,这是反复渲染。韦庄则总是白描,那样简洁,那样疏淡,那样朴素,那样清丽。这对韦词抒情风格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说:“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一种是铅粉黛石,即花粉胭脂之类,通过化妆而外加上去;一种是由于姿容美好,一笑一盼,就能光彩照人。这后一种文采当然更是动人。而韦词就是这后一种风格。“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何等朴素,何等清丽。实在值得揣摩借鉴。

【结语】

综上所述,韦庄的词在抒情上有如下个性:其一,抒什么情?与温词抒发共泛的女性之情不同,韦庄抒发的是自己的个性之情;其二,怎么抒情?与温词多以意象承托和暗示不同,韦词再现自己的情绪体验,偏重于叙事,在叙事之中和叙事的基础上抒情;其三,在抒情风格上,韦词清丽疏淡,不事雕琢。在这三点之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点。在谈到唐宋词抒情的特征时,王兆鹏先生认为:唐宋词史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抒情范式,唐宋词的演变史主要是这三大抒情范式的相互更迭。“一是由温庭筠创建的…花间范式?,二是由苏轼创立的…东坡范式?,三是由周邦彦建立的…清真范式?。”他认为,“花间范式”所抒之情“不是创作主体独立的自我感受,而是带共性的情感,如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叹老嗟卑等等,词中缺乏作者鲜明独特的主体意识,从词中看不出作者的胸襟、怀抱、气质,创作主体的个性被消融在共性的情感之中”。“抒情主人公往往不是作者自我,而是没有确切指定性的他人或…共我?,即使是抒发自我之情,也多是假托佳人思妇之口而出之。”“东坡范式”的大部分词作“则是表现主体意识,塑造自我形象,表达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抒发自我的人生理想”。“抒情主人公就是作者自我,写自我之情,也以我之口吻声气出之,并且…我?字直接出现在词中,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欲乘风归去?等等。”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韦庄虽属花间词人,却与温庭筠所代表的花间词风有明显不同;他虽然具有“东坡范式”的某些因素,却又与苏东坡的词有一定距离。他是一个站在温庭筠与苏东坡之间的人物。而正因为如此,韦庄在中国词史上更有其自己独特的位置。更多花间词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注释】①参见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第87~102面。②见《唐宋名家词选》第16~17面。③见江苏版《唐宋词鉴赏词典》第82~83面。④见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第83~85面。⑤参见王兆鹏《唐宋词史论》第134~149面,第159面。

【主要参考书目】

1、《十国春秋·韦庄传》(网络查阅,版本不详)

2、《词综》(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4、《唐宋词史论》(王兆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5、《唐宋词鉴赏词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6、《唐宋词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7、《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著,岳麓书社1989年版)

8、《〈人间词话〉新注》(滕咸惠校注,齐鲁书社1986年版)

9、《文学风格例话》(周振甫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0.《中国文学通史》(罗锡诗夏晴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花间派”代表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比较

“花间派”代表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比较 在词坛上温庭筠和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作家,但他们的词各有千秋,试比较如下: ㈠温庭筠写词是把自己藏在他笔下的那些女子的后面,通过她们曲折地抒发自己的苦闷,可谓隐约。韦庄写词是写自己的风流韵事,直抒胸臆,欢乐、哀愁、相思,和盘托出,倾诉给读者,可谓显直。 ㈡温庭筠笔下的女性都是有感情的,但是她们的感情并不明显地显露出来。温庭筠对她们寄寓了同情,甚至可以说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到她们身上了,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面目显示给我们看。韦庄却是一切都明白如话,他不要什么寄托,把自己的灵魂打开让读者看。 ㈢温庭筠的词富有装饰的效果,以浓艳见长;韦庄的词中在写意,以疏淡为美。 ㈣温词的美是色泽的美、装饰的美、词藻的美;韦词的美是本色的美、自然的美、意境的美。“春水碧于天”,自然、明快、爽朗、本色。韦词不是特意制作的工艺品,不是令人目眩的装潢,而是淡墨绘成的写意画。 ㈤温词的意象稠密,意象之间的中介常常被省去,因而显得紧密,一句词里包含多层意思。韦词的意象比较稀疏,意象之间基本上是连贯的,脉络比较分明,有散文的意趣。韦词常常是一句一个意思或两句合起来才表达一个意思。 ㈥温词有女性的细腻,温庭筠在写女性时,似乎是以同样身份的女性的眼光在观察她们、描绘她们,透过她们的举止和装扮,看到了她们内心的隐秘,处处流露出体贴和同情。韦庄是从男性的角度去观察和描写女性的美,带着男性的柔情。论描绘的细腻,韦不如温;论感情的温柔,温不如韦。 温韦二家各有所长,不可轩轾。他们各以自己的创作开辟了一种词风,在文学史上都有贡献。当然,他们也各有所短:温词易流于涩,韦词易流于滑;温词易流于晦,韦词易流于浅;温词易流于隔,韦词易流于俗;温词味厚而易腻,韦词味淡而易泛。他们都没有达到艺术的极致。 温庭筠与韦庄花间词的不同之处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初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才思敏捷却因恃才傲物,讥刺权贵,生活放浪不羁,因而仕途不顺,一生大半漂泊困顿。词学史上第一位以词名家的作者,是花间词派鼻祖。现存词近330首,对唐五代文人词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温庭筠词几乎都是女性生活题材,抒情主体多为宫人、歌伎、思妇、怨女,内容多为离别相思、寂寞惆怅。确立了文人多写女性情事的“艳

论花间词审美趣味的贵族化

摘要:花间词因描写温香软玉的绮靡艳情风格历来为人们所诟病,然而从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审美习尚来看,花间词唯美的艺术追求,正是当时以文士为代表的贵族精英阶层出于物质和精神双重需要的娱情享受。从温庭筠所作之词纵观整个花间词,不论是从意象的选择,还是到主题的取向和情趣的彰显上看,这种生动地描摹美态、刻划艳思的独特审美体验都流露着浓郁的贵族化意蕴,引领着唐末五代那个特殊时代的审美潮流。 关键词:花间词;温庭筠;审美情趣;贵族化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词须宛转绵丽,浅丽儇俏,挟春花烟月于闺?誓谧嘀?。”这是对花间词的恰当定性。细品花间词,会发现词中洋溢着一股浓郁的香艳味,词中的景物是幽细柔婉的,女性是秀丽含颦的,心绪是缠绵悱恻的。从字面到构图、色彩、声律、氛围、情调等等,无不力求精美奢华。花间词由此成为中国韵文中最为漂亮、最为华贵、最为悦耳的“美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公卿士夫、文人举子浓厚的贵族化审美情趣,浪漫旖旎,成为其编织的玫瑰色的一帘幽梦。花间词人以其绝世的才情和高雅的修养,配合燕乐倚声填词,借着舞姬歌伶将这种新奇的、充满了贵族化的审美情趣迅速地洒满人间,引领一个时代的审美潮流。 这种审美情趣的引领者便是有着“花间鼻祖”之称的温庭筠。下面就以温庭筠词为例,浅析花间词审美趣味中所流露出的贵族化特点。 一、温词创作背景 温庭筠(812?―866),字飞卿,太原祁人。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裔孙。然家道中落,仕途不畅,做过县尉、幕僚等职事,官终国子助教。他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大唐的日暮黄昏,时代精神和审美习尚正发生着巨大变革。自中唐所谓“元和中兴”消失之后,时代精神已由外向渐转为内向,由雄豪奔放渐转向沉潜幽微,由乐观昂扬渐变而为感伤乃至悲伤;一代作家的审美情趣也由政坛风云、疆场厮杀转向酒边花前、庭院闺房,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转向烟柳画桥、小溪秋月,由“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功名追求转向“春梦正关情”的男女柔情。到了唐末,更是干戈四起,乱象纷生,唐王朝跌入动荡分裂的黑暗深渊。文人学士、诗人词客苟全性命于乱世,无路进取功名,无力救国回天,除少数人还在那里徒然无功地激昂呼喊外,大多遁入朱楼画阁之中,沉醉于声色,应歌徵辞,以求得心灵的慰藉与解脱。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文学的题材多是艳情绮思、意境多深微幽细,格调多悱恻缠绵,缛丽婉约。而新兴的曲子词,本来就是以冶荡轻靡的燕乐曲调来配合句式长短错落曲折歌辞的,便与此种题材、风格和审美时尚不谋而合了。 在这种环境下,温庭筠注定在官场不能得意,但出生名门的他,身负惊艳才情和深厚的文化修养,既然不能施展政治抱负,便将全部的情感赋予心中的唯美追求,津津乐道于“男子作闺音”。他的才情和出身,让他得以常年流连于秦楼楚馆和贵族的酒筵歌席之中,大量地“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使其主题、风格、语言乃至声腔都服从于女性歌唱的需要,然后交付乐工歌妓们伴奏歌唱,达到娱宾遣兴的效果。《花间集》选温词66首,其中61首描写的是女性。这些女性人物,从其身份看,绝大多数是红粉佳人、青楼歌女、富家闺秀,只有个别是平民阶层的征夫之思妇、乡村之少女。优雅婀娜的举止、顾盼多情的眼神,美妙轻柔的歌喉,机敏博雅的谈吐,时髦华美的妆束,使得这些如花美人散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成为温庭筠词作中当仁不让的抒情主人公。同时,那些演唱温词的乐工歌妓也大多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北里志?序》说:“其中诸妓,多能谈吐,颇有知书言语者,自公卿以降,皆以表德呼之。其分别品流,衡尺人物,应对非次,良不可及。”这些都集中体现出词人审美趣味的贵族化特点。 二、温词审美趣味的贵族化体现 (一)意象选择

浅谈韦庄词与花间词派关系及其地位和影响

浅谈韦庄词与花间词派关系及其地位和影响 摘要:在晚唐文学史上,韦庄作为一个风格独特的词人对后世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有很大影响。韦词尽管归于花间词派,但也有不少脱略于艳词的创作。韦词在花间 词派和词史上的总体地位以及韦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韦庄花间艳词词史地位影响 一、韦庄与花间词派 词学家和学者们着眼于韦庄词的独特风格,对韦庄词在词史中应占何种地位及影响提出了各自的看法。首先要定位的是韦庄与花间词派的关系。目前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温、韦二家词虽然风格不同,然而仍同属于《花间》之范围”,因为晚唐五代的词往往是供歌唱的艳曲,就其内容和主题来说,写景则不出闺阁园亭,写情则不外伤春怨别,温韦二家词都没有超出这个范围,他们的区别“只是温词较为客观,无鲜明之个性,韦词较为主观,有鲜明之个性”;“对温韦词风的研究分析,也不能绝对界线化,从词的发展这一宏观角度来看,温韦同属花间范畴,所以相同之处甚多,温词也有清淡疏朗的作品,韦庄也不乏浓艳含蓄之作,温、韦作为花间词派的两大代表性词人,作品的题材大致相同,十之八九以男女之情、离愁别绪、留连光景为题材,这与时代氛围、地域情况、文学思想和两人的际遇有很大关系。而他们的分别则主要是在于表现风格上的不大相同。也认为韦庄是“一个既属花间词派,又能开陈启新突破藩篱的重要词人”,韦庄词的题材和情感因为受当时的风尚、观念的影响,还是偏狭于播弄风月,流连光景之类,他的独特则在于赋予了这种传统偏狭的题材以丰富的内在情思。韦庄之所以也列名于“花间”,是由于他晚年身为蜀相。“韦词风格疏秀,其中内容并不完全符合于《花间集序》中所提出的要求,

韦庄词全集

韦庄词全集 诉衷情诉衷情思帝乡思帝乡天仙子天仙子天仙子天仙子天仙子定西番 定西番江城子江城子上行杯上行杯酒泉子女冠子女冠子浣溪沙浣溪沙 浣溪沙浣溪沙浣溪沙归国遥归国遥归国遥菩萨蛮菩萨蛮菩萨蛮菩萨蛮 菩萨蛮谒金门谒金门谒金门清平乐清平乐清平乐清平乐清平乐清平乐 更漏子喜迁莺喜迁莺应天长应天长荷叶杯荷叶杯河传河传河传 怨王孙木兰花小重山望远行存疑词三首 诉衷情 (一) 烛烬香残帘未卷,梦初惊。 花欲谢,深夜,月胧明。(另作‘花欲榭’) 何处按歌声,轻轻。 舞衣尘暗生,负春情。 诉衷情 (二) 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 垂玉佩,交带,袅纤腰。 鸳梦隔星桥,迢迢。 越罗香暗销,坠花翘。 思帝乡(一) 云髻坠,凤钗垂。 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 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思帝乡(二)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天仙子(一) 怅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 露桃宫里小腰肢, 眉眼细,鬓云垂,惟有多情宋玉知。 天仙子(二) 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 醺醺酒气麝兰和。 惊睡觉,笑呵呵,长道人生能几何。 天仙子(三) 蟾彩霜华夜不分,天外鸿声枕上闻。 绣衾香冷懒重薰。 人寂寂,叶纷纷,才睡依前梦见君。 天仙子(四) 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玉郎薄幸去无踪。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 天仙子(五)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定西番(一) 挑尽金灯红烬,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 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 定西番(二) (《花间集》失收此首) 芳草丛生结缕,花艳艳,雨蒙蒙,晓庭中。 塞远久无音问,愁消镜里红。 紫燕黄鹂犹生,恨何穷!

韦庄 花间词

韦庄花间词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菩萨蛮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菩萨蛮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浣溪沙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颦不语恨春残。浣溪沙 欲上秋千四体慵,拟交人送又心忪。画堂帘幕月明风。此夜有情谁不极,隔墙梨雪又玲珑。玉容憔翠惹微红。浣溪沙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浣溪沙 绿树藏莺莺正啼,柳丝斜拂白铜堤。弄珠江上草萋萋。日暮饮归何处客?绣鞍骢马一声嘶。满身兰麝醉如泥。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归国遥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

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 南望去程何许?问花花不语。 早晚得同归去,归无双翠羽。 归国遥 金翡翠,为我南飞传我意: 罨画桥边春水,几年花下醉? 别后只知相愧,泪珠难远寄。 罗幕绣帷鸳被,旧欢如梦里。 归国遥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漫。 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应天长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 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一作缕)。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 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应天长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古典诗词鉴赏: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赏析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译文】 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红袖:指代少女。梁简文帝《采莲赋》:素腕举,红袖长。这里指青楼中妓女之类。 翠屏:镶有翡翠的屏风。金屈曲:屏风的折叠处反射着金光。一说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 花丛:指代游冶处的艳丽境界。 花枝:比喻所钟爱的女子。 【创作背景】 根据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韦庄离开江南之后。这首词当是韦庄晚年的追忆之作,而写作地点则很可能是其晚年羁身之蜀地。 【赏析】 此词是对往事的回顾以及感慨。如今却忆江南乐的如今是跟从前做对比的,意思是说:我现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处。却是反对之词,如今却忆四个字一笔勾销了当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再次突出他当时并没有认为江南好的意思。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红楼别夜的中原,都在那劝我早归家的美人,所以对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垆边似月的酒女都并没产生丝毫的留恋。但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 唐代诗人贾岛(据《全唐诗》四七二卷一作刘皂诗)有诗云: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他说:我在并州做客已经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如今我渡过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韦庄所写的也是这种心理。他在江南思念着中原,离开江南到更远的蜀中,他又觉得在江南的生活也毕竟是快乐的,是值得怀念的了。 韦庄多数的词所传达的感发的力量不是靠形象,而是靠叙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赋的笔法。可是他并不是不用形象,当时年少春衫薄中的春衫薄三字就是形象,写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怀念。李商隐有过两句诗: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为陪衬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质料的轻快和色泽的鲜明的形象,那使芳草都嫉妒的这样的明快充满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象。骑马倚斜桥,更是形象,怎样描写男青年的英武潇洒,西方文学作品里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象就是所谓的白马王子,中国也有类似的传统,白居易的诗:郎骑白马傍垂杨,妾折青梅倚短墙,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识君即断肠。这位中国青年骑的也是白马。韦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也是写的这样的男女之间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视他们共同所写的这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全文摘要】韦庄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韦庄虽属花间派,但在抒情上,韦词与花间派代表词人温庭筠有较大区别。 (一)在抒发的感情上,与温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细致描摹女性的娇羞慵懒,代女子立言,抒发共泛的女性之情不同,韦词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口吻披露男性的感情,抒发自己对所钟爱的女性的爱恋和思念,抒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惜春之情和对已经灭亡的前唐的怀念;即使是写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挖掘女性的内心。 (二)在抒情手段上,与温词组织繁密的意象,依靠意象来承托与暗示人物的心绪不同,在韦庄的笔下,隐约的叙事成为抒发情感的背景:词人的心灵受现实人生中某些事件的振荡,情感郁结于中而不得不发,于是作词;作词之时,词人或者将自己的情感渗透进对事件的叙述,或者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抒发自己郁结于中的感情。 (三)在抒情风格上,温词浓艳,韦词清丽。韦庄的词,往往以白描的手法,运用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叙事写人,表达深藏内心的情感,有如“天然去雕饰”的出水芙蓉。更多花间词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关键词】韦庄词抒情个性 【提纲】 一、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是韦庄词作抒情的第一个特点。⑵ (一)有别于温庭筠的代女子立言,韦庄的词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口吻披露男性的情感,这向展露个人情感迈出了第一步。 (二)韦词的情感包含一种超越字面意义的寄托,流露出词人对已经灭亡的前唐的一种怀念。这种感情具有明显的男性色彩,更是韦庄个人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韦词所抒之情涉及面较广,是对词人情感的一种多角度多侧面的表现,不像温词集中于表现女性心理。 (四)韦词即使写的是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展示女性内心,而有别于温词的第三人称写法。这种写法使韦庄的这类词仍具有注重个人情感展露的特质。 二、隐约的叙事为情感的抒发提供背景,同时也是抒情的一种手段,这是韦庄词作抒情的又一特点。⑸ (一)韦庄的一部分词作,常常是一首小小的叙事诗,或者像一篇短短的叙事散文,叙事就是抒情。 (二)词人还以一组词来叙述一段时间跨度较长、内容较复杂的事件,而将抒情穿插在叙事之中;相对于这些抒情的句子,词中的叙事则是抒情的基础和触发点。 (三)韦庄的词中,另有一些则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通过某种细节描写,达到抒发某种感情的目的。 三、清丽疏淡的抒情风格。⑻ (一)这种清丽疏淡以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为根基。 (二)这种清丽疏淡风格的形成与白描手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韦庄的诗词《与小女》赏析

韦庄的诗词《与小女》赏析 《与小女》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注释 ①初解:指开始能听懂大人讲话的意思。呕哑:小孩子学说话的声音。 ②缕金华:用金线绣的花儿。华:同“花”。 赏析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扩展阅读:韦庄的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宋代张唐英曾高度评价其:“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乾宁元年(894年)韦庄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举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韦庄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韦庄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卒谥文靖。 扩展阅读:韦庄的个人作品摘抄

(1)韦庄《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2)韦庄《寄刘尚书》。 (3)韦庄《辛丑年》、《洛阳吟(时大驾在蜀,巢寇未平,洛中寓居作七言)》、《秦妇吟》。 (4)韦庄《润州显济阁晓望》、《观浙西府相畋游》。 (5)韦庄《将卜兰芷村居留别郡中在仕》。 (6)韦庄《夏初与侯补阙江南有约同泛淮汴西赴行朝,庄自九驿路先至甬桥,补阙由淮楚续至泗上寝病旬日遽闻捐馆,回首悲恸因成长句四韵吊之》、《闻再幸梁洋(汉中)》。 (7)韦庄《焦崖阁》、《鸡公帻》、《题淮阴侯庙》。 《韦庄集》 《韦庄集》 (8)韦庄《汧阳间(一作汧阳县阁)》、《题安定张使君》。 (9)韦庄《宿泊孟津(洛北)寄三堂友人》。

菩萨蛮韦庄阅读答案

菩萨蛮韦庄阅读答案 【篇一:菩萨蛮(温庭筠、韦庄)学案】 lass=txt>编制人:殷陈雪审核人:郑化伟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情感【学习要点】简介作者;赏析两首《菩萨蛮》,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文学常识积累】 1、词的简介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称为“ ”、“曲子词”、“ ”、“诗余”等。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 ”或“ ”,分两片的最为常见。词按字数分成三种,58字以内为,59—90字为,91字以上为。 2、简介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 ※【诗词鉴赏思路】 一看标题(题目往往提示以下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情感、诗歌类型。);二看作者(知人论世);三看注释(写作背景);四看意象(具体所指);五看情感(总体把握)。※【自学引导】 问题1:1、在温庭筠的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具体分析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问题2:对比阅读韦庄的《菩萨蛮》,概括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江南“好”的?试作分析概括。 2、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 1

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

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 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 温韦在花间词派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西蜀词人温庭筠和韦庄齐名,世称温韦:温是花间派的鼻祖,韦是花间派的主要作家。 花间词有其特有的词风和共同的倾向,华丽的宇词,婉约的表达手法,集中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及她们的离愁别恨,是“花间词派”基本的艺术风格。但它又绝非浓艳一体,而是不同的词人仍然有其自己的个性,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温庭筠、韦庄两位花间派大师,他们在词的风格和技巧上有迥然不同之处。 温韦二者同是花间派的典型代表,其词是有着花间词共同的婉媚、柔丽、轻艳的特征,如: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韦庄《菩萨蛮》其一),两首诗皆带有清丽秀艳和温柔缠绵之风。 然而细细品位,不难发现二者此风有不同之处。更多花间词介绍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首先,在词的题材内容方面,虽说二者皆描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享乐生活、流连光景等,似乎没有多大差别,事实上,温词一般较客观地铺陈或描绘一些女子 的音容笑貌和衣履装饰,描绘艳情,取材上略显狭窄,这也是温词最大的缺点,如"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 ,形象描绘了待嫁女子的穿着急神情。而韦庄词是通过男欢女爱题材来写离情别绪,寄托自己身世之感,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如韦庄的组词《菩萨蛮》,正是他写身世之感的代表作。"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同是也抒发了作者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在语言修辞方面,两人的词也有一定的区别。温词浓艳细腻,如"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菩萨蛮》),通过对妇女服饰的描写,占线了红香翠软的特色。韦词较为淡雅,笔调清新流畅,显直明朗,表达较为真挚深厚的感情,如"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俗。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菩萨蛮》)忆往昔洛阳之乐, 感慨现金遭离乱,有乡不得归的悲苦,写景自然妍秀,抒情质朴沉郁。 再次,在篇章结构上,温词绵密,韦词疏朗。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而韦词则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如温庭筠的《菩萨蛮》:"翠翘金镂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锁对芳菲,玉关音信稀",以浓墨重彩铺陈春光妍色,翠翘、金镂、鸂鶒、海棠梨等意象迭出,着力刻画了美的环境,美的人,表现美少妇风情万种而又惆怅多思,在欢乐中透露出不尽的思念和烦忧,展现篇章结构上的绵密、雕饰。再看韦庄的《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愧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回忆与情人一场难堪的别离。脱口而出,用白描作直接而分明的叙写,不借重重迭迭的意象隐约暗示。真切动人,畅发尽致。 最后,在造境抒情上,温词以深隐含蓄取胜,韦词以明朗显直见长。温词是客观描绘,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的一种深

韦庄诗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3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4菩萨蛮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浣溪沙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颦不语恨春残。浣溪沙 欲上秋千四体慵,拟交人送又心忪。画堂帘幕月明风。此夜有情谁不极,隔墙梨雪又玲珑。玉容憔翠惹微红。浣溪沙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浣溪沙 绿树藏莺莺正啼,柳丝斜拂白铜堤。弄珠江上草萋萋。日暮饮归何处客?绣鞍骢马一声嘶。满身兰麝醉如泥。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 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 南望去程何许?问花花不语。 早晚得同归去,归无双翠羽。 归国遥 金翡翠,为我南飞传我意: 罨画桥边春水,几年花下醉? 别后只知相愧,泪珠难远寄。 罗幕绣帷鸳被,旧欢如梦里。 归国遥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漫。 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应天长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 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一作缕)。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 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菩萨蛮(温庭筠、韦庄)学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温庭筠、韦庄) 编制人:殷陈雪审核人:郑化伟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情感 【学习要点】简介作者;赏析两首《菩萨蛮》,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文学常识积累】 1、词的简介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称为“”、“曲子词”、“”、“诗余”等。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分成三种,58字以内为,59—90字为,91字以上为。 2、简介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 ※【诗词鉴赏思路】 一看标题(题目往往提示以下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情感、诗歌类型。);二看作者(知人论世);三看注释(写作背景);四看意象(具体所指);五看情感(总体把握)。※【自学引导】 问题1:1、在温庭筠的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具体分析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问题2:对比阅读韦庄的《菩萨蛮》,概括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江南“好”的?试作分析概括。 2、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

※【合作探究】 请比较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不同的抒情特色。 ※【归纳概括】 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借事抒情: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4、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5、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课堂练习】 温庭筠的菩萨蛮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花间派”词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花间派”词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摘要:“花间派”词作为早期的一种词,其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在选取并简评其两位代表人物——温庭筠和韦庄的代表词作之后,对花间词的创作风格进行探讨并简述这种创作风格对宋词尤其是婉约词的影响。 关键词:花间派温庭筠韦庄宋词婉约词 一、“花间派”词与《花间集》 词体在盛唐时期孕育于民间,中唐时己有一些文人开始从事词的创作,至晚唐五代,词体已渐趋成熟,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收录了晚唐五代时期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诗歌曲子词。其中收得最多的是温庭筠、共六十六首,另外,孙光宪共六十一首、顾敻共五十五首、韦庄共四十七首。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因其来源《花间集》而得名。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谈到:“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花间词大多是伤春悲秋、离情别绪写的。这一景象出现于晚唐五代, 原因虽较为复杂, 但自有其必然性、合理性。 从客观角度看,同任何文学流派的兴起一样,花间词的出现,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唐以后政治腐朽、社会衰败,广大文人志士面对纷乱世事,无奈至极,转而需要消遣性、情绪化、日常性的软性文学来回避生活中的苦难,在诗词的表达中求得慰藉和平衡。加之中唐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步扩大,追求世俗享乐的意识迅速膨胀。曲子词的兴盛正是迎合了这样的需要,通过婉约细腻的词作吟唱情思和爱意。 也正在这一时期, 特别是五代, 儒家思想的统治明显削弱, 封建礼教观念相当淡薄, 在婚姻爱情方面的思想解放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中唐以来,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渐多,及至晚唐李商隐等人,描写真挚的闺情、捕捉细腻的心绪,代表了唐代爱情诗歌的最高成就。但是近体诗发展至此,在言情表达方面开始显露出力不从心。它严整的形态,难以表达波澜起伏的内心情感,但是这种新的情感心境、审美情趣一旦兴起,就必定要寻找到一种能够避免形式束缚,更加自由地传达心曲的文学载体。 从主观角度看,早期文人对词体的初步认识,对花间词的产生有着巨大影响。

韦庄诗词

韦庄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浣溪沙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颦不语恨春残。 欲上秋千四体慵,拟交人送又心忪。画堂帘幕月明风。 此夜有情谁不极,隔墙梨雪又玲珑。玉容憔翠惹微红。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绿树藏莺莺正啼,柳丝斜拂白铜堤。弄珠江上草萋萋。 日暮饮归何处客?绣鞍骢马一声嘶。满身兰麝醉如泥。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归国遥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 南望去程何许?问花花不语。早晚得同归去,归无双翠羽。 金翡翠,为我南飞传我意:罨画桥边春水,几年花下醉? 别后只知相愧,泪珠难远寄。罗幕绣帷鸳被,旧欢如梦里。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漫。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怨王孙 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珰,绣衣长。 日斜归去人难见,青楼远,队队行云散。不知今夜,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 应天长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荷叶杯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 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晚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清平乐 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细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画帘金额。 尽日相望王孙,尘满衣上泪痕。谁向桥边吹笛?驻马西望消魂。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何处游女,蜀国多云雨。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绣罗金缕。 妆成不整金钿,含羞待月秋千。住在绿槐阴里,门临春水桥边。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望远行 欲别无言倚画屏,含恨暗伤情。谢家庭树锦鸡鸣,残月落边城。 人欲别,马频嘶,绿槐千里长堤。 出门芳草路萋萋,云雨别来易东西。不忍别君后,却入旧香闺。

温庭筠词与韦庄词比较

温庭筠词与韦庄词比较 摘要:温庭筠、韦庄同为“花间派”代表词人,其作品在内容及选材上皆具花间词“艳”的特点。但二者的人生际遇和师承的不同决定了他们词的差异,温词华丽浓稠,绵密婉转,韦词清丽淡雅,疏朗劲直。 关键词:温庭筠韦庄词风格差异 晚唐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编成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这十八家词风大体一致,集成《花间集》后花间派词人因此得名。花间词多为当时“应歌”而作,是供歌姬演唱的,所以在内容上与歌者身份及场合相适应,写歌舞宴游。题材大多以写闺阁生活、女子情思为主,风格艳丽软媚,简练典推,婉约而含蓄。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世人皆以“温韦”并称。 一、温韦词相似处 同为花间派词人,温庭筠于传统诗境中开辟新的词境,至此词才独立为一种的新的体裁,被推尊为“花间鼻祖”。韦庄则是花间词的主要代表,他在词中融入民间抒情特点,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词的艺术价值。二者都对对后世词创作的发展壮大有着极大的影响。二者都是花间词人,其词都具花间词“艳”的特点,脂粉气极浓、镂金错采。 在词的题材上,二者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外乎男女情思,离愁别绪或是纵情享乐,流连光景等。温庭筠《菩萨蛮》写“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音信不归来,舍前双燕回”、“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与韦庄《应天长》“碧云天,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别来半岁音信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写男女别离、女子相思之苦。韦庄在《菩萨蛮》其三里写“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天仙子》第二首中“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着墨繁丽,刻画出一个流连于秦楼楚馆,宴饮享乐的人物形象也与温庭筠宴游享乐题材相合。 二者的词有一些在结构、立意和遣词造句都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如温庭筠《更漏子》其二“帘外晓莺残月”与韦庄《荷叶杯》其二“惆怅晓莺残月”,温庭筠第九首《菩萨蛮》里“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与韦庄《清平乐》第一首里“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细雨霏霏梨花白”所描绘的环境背景,遣词造句都及其相似。甚至二者有在立意、意境、结构,人物刻画用词都非常相似词,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与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背景都是楼中人思念爱人,然后引出回忆。在写离别情景,然后转入现实的描写。“琵琶金翠羽”与“画罗金翡翠”,“绿窗人似花”与“绿窗残梦迷”这两句在字词上也是极为相似。而这一相似点主要在于韦庄对温庭筠词的借鉴沿袭,是韦庄有意摹仿,学习拓展温庭筠的结果。 他们的作品也多写妇女的衣着服饰、起居陈设,用词充满了装饰性和色彩感。如温庭筠《菩萨蛮》其一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其二中“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如韦庄的《酒泉子·月落星沉》中“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绿云倾,金枕腻,画屏深。”《清

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 晚唐五代时流行的词派。创始人是晚唐著名词人温庭筠,主要成员是五代西蜀的一批词人,如韦庄、牛希济、欧阳炯等。他们的作品多描写女人和相似,内容狭窄,情调缠绵,词藻华丽。后蜀赵承祚把温庭筠等18位作家的词编成《花间集》,花间派由此得名。 1、花间词的定义 因后蜀赵崇祚收录始自温庭筠、欧阳炯、终至李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故又称西蜀词派为花间派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亦便被人们称为花间词。 2、花间词派的定义 他们的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3、花间词人的定义 时人认为他们词风大体一致,将其词作结而成集,后世称为花间词人。其中,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 4、花间别调的定义 欧阳炯的词也有另一面的作风堪称为“花间别调”。请看其《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 花间词派的形成,自有温庭筠的开山作用,但衍为流派,风行一时,则还有它更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学原因。晚唐时局动荡,五代西蜀苟安,君臣醉生梦死,狎妓宴饮,耽于声色犬马。正如欧阳炯《花间集序》中所述:“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花间词正是这种颓靡世风的产物。晚唐五代诗人的心态,已由拯世济时转为绮思艳情,而他们的才力在中唐诗歌的繁荣发展之后,也不足以标新立异,于是把审美情趣由社会人生转向歌舞宴乐,专以深细婉曲的笔调,浓重艳丽的色彩写宫能感受、内心体验。而李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等人的部分诗歌,又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为花间词的创作提供了借鉴。词在晚唐五代便成了文人填写的、供君臣宴乐之间歌伎乐工演唱的曲子:“绮宴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戕,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饶之态。”这就决定了花间词的题材和风格,以“绮罗香泽”为主。 当然,《花间集》中也有少数表现边塞生活和异域风情的词,如牛希济的《定西蕃》,表现塞外荒寒,征人梦苦,风格苍凉悲壮;李珣的《南乡子》、孙光宪的《风流子》,表现南国渔村的风俗人情,也较清疏质朴,如“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李珣《南乡子》之九)但这不能代表花间词的总体特征。在《花间集》中成就能与温庭筠比肩、而风格有所不同的是韦庄。

温庭筠词

温庭筠词 引导语:温庭筠,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鼻祖,他的诗词颇多,各有特色,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关于温庭筠的词,供大家学习。菩萨蛮系列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一作日)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 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菩萨蛮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菩萨蛮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一作雁)归君不归。 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一作关)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一作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菩萨蛮 雨晴夜台玲珑日(一作月),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此二字以“罕”字头换竹字头),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菩萨蛮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更漏子系列 更漏子

冯延巳词对花间词的发展

冯延巳词对花间词的发展 Ξ 张毅冯延巳是五代初词中大家,与晚唐的温、韦鼎足而立。他的词作虽仍有花间之余绪,却对之有明显发展,正如《人间词话》中评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 词跟大多数的文学体式一样,起源于民间。中唐时虽有文人倚声填词,亦不过偶尔为之。至晚唐五代,诗风式微,而倚声之学日盛,出现了文人词选集《花间集》。词的内容,花间月下,男女之情约占十之七八,其余如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其风格以剪红刻翠、香软浓艳为主。《花间集》中并称“温韦”的温庭筠、韦庄是花间词风的开创者。 唐宋时局动荡,西蜀统治者苟安享乐,君臣狎妓宴饮,声色犬马。如《十国春秋》卷37中所叙:“时帝(指西蜀后主王衍)以文思殿大学士韩昭、内皇城使潘在迎、武勇军仗顾在王旬为狎客,陪侍游宴,或为艳歌相唱和,谈嘲谑浪,鄙俚亵慢,以是为常。”花间词正是这种颓糜世风和变态心理的反映。如“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 走,莫厌金杯酒。”(王衍《醉妆词》 )花间词的产生除了社会因素外,还有审美方面的因素。晚唐诗人在中唐诗人各辟门径,繁荣流派之后,近乎技穷,已无心志才力标新立异。于是把审美情趣由社会人生转向歌舞宴乐,由拯世济时转向绮思艳情;专以深细婉曲的笔调,浓重艳丽的色彩写官能感受、内心体验。这方面,李商隐、温庭筠、韩亻屋的爱情诗对花间词影响很大,也是六朝审美情趣某种意义上的回归。花间词成了侑酒佐乐的工具,定下了“词为艳科”的调子。 花间词人在风格上各具个性。温庭筠的密丽,韦庄的疏朗,就是二家词风的区别。但作为一个整体来说,花间词又有其共同特色。这种共同的特色,也是以温、韦为代表。前人有论温词“精艳绝人”、“深美闳约”;有评韦词“似直而行,似达而郁”、“运疏入密、寓浓于淡”,它们既是温、韦词的个性特征,也是花间词的典型风格。 被视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由于累试不第,以致于坎坷终身。《旧唐书?温庭筠》传说:“士行尘杂,不修边幅,……与新进少年狂游狭邪。”终于以绮情自遣,在花月诗酒中消耗他的才华与光阴。他的词多以花前月下,宫女、歌舞伎、卒妻、商妇、女冠、采莲女等各色妇女的闺思怨恨为题材,风格艳丽婉约。如《菩萨蛮》一首:“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应。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再如《更漏子》一首:“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从这两首词中词人所选用的意象看,鬓云、香腮、蛾眉、罗襦、花镜等皆属女性的特征或所用之物。从他所用的词汇看,香腮雪、绣罗襦、金鹧鸪、玉炉、红烛等字面皆极为华丽,由此可见温庭筠词之精美。 与温庭筠的浓丽婉约相比,韦庄显得疏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评韦词“精艳绝伦,初日芙蓉春月柳,使人想见风度。”如《菩萨蛮》二首:“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这两首词中所用语汇,如春水、画船、春衫、红袖、翠屏、花丛等,从字面看,清淡疏朗;但从意象的色彩看,仍是五彩斑澜的。正所谓“运疏入密”。 这倚声填词的风气,刚由温庭筠一手打开,接着遭到唐末、五代的乱离,教坊妓乐免不了四处逃散。后因南唐、西蜀有了相当长期的安定,声色歌舞也就跟着都市的繁荣而昌盛起来。韦庄挟歌词的种子移植于成都,逐开西蜀词风之盛,《花间集》的结集,显示令词的滋长繁荣;虽因温氏作风过于香软,导致多数作家缺乏思想性,而韦庄的白描手法,启发了欧阳炯、李王旬二家对南方风土人情的描绘,开了后来作家的另一法门。南唐李氏父子(中主王景、后主煜)? 8?第15卷 第2期 龙岩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15 N o.21997年11月Jou rnal of L ongyan T eachers Co llege N ov .1997 Ξ收稿日期:1997—03—2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