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对治疗前后鼻部症状、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与药物用量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在注射治疗期间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6.02%。结论: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起效快、安全性好的有效方法,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鼻相关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9-0042-02

变应性鼻炎(ar)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主要是过敏引起的,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导致临床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1]。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已基本规范,主要的治疗步骤包括以首先避免与变应原进行接触,其次进行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而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sit)是唯一可能使ar变应性自然病程发生改变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方式[2],需要进行剂量累加与剂量维持两个阶段,疗程一般为3年左

耳鼻喉试卷及答案(A卷)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Little's area : 2.腺样体面容: 3.梅尼埃病: 4.声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有关鼻窦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的 ( ) A. 共有 4 对 B. 可分为前后两组 C. 具有嗅觉功能 D. 都有开口与鼻腔相通 E. 为鼻腔周围面颅骨内的含气腔 2.鼻骨复位术不宜超过: ( ) A 一周 B 10 天 C 14 天 D 三周 E 12 天 3.鼻内镜手术操作一般在中鼻甲 ( ) A 内侧进行 B 上方进行 C 下方进行 D 外侧进行 E 以上都不是 4.有关鼻窦的开口组合,下列错误的是 ( ) A. 上颌窦——中鼻道筛漏斗半部 B. 额窦 ——中鼻道额隐窝 C. 前组筛窦——中鼻道筛泡 处D. 后组筛窦——中鼻道后端 E. 蝶窦——上鼻道蝶窦筛隐窝 5. 下列哪一种药物长期使用将引起药物性鼻炎: () A. 减充血药 B. 抗组胺药 C. 糖皮质激素 D.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E. 以上都不是 6.在下鼻道的开口是 ( ) A. 鼻泪管 B. 上颌窦 C. 前组筛窦 D. 额窦 E. 蝶窦 7.有关咽隐窝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的 ( ) A. 位于鼻咽侧壁 B. 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C. 颅底破裂孔邻接咽隐窝上界 D. 是鼻咽纤维瘤的好发部位 E. 该部发生肿瘤早期有溢泪症状 8.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化脓扁桃体炎的致病菌 ( ) A. 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白色念珠菌 D. 草绿色链球菌 E. 肺炎双球菌 9.关于病灶型扁桃体炎手术时机,错误的是 ( ) A. 风湿病在初次发病后尽早手术 B. 急性肾炎应在病情稳定一个月后手术 C. 慢性肾炎肾功能不良也可随时手术 D. 银屑病应在病性稳定期手术 E. 败血症在抗菌素控制下即行手术 10.左侧喉返神经易受损伤的原因是 ( ) A. 位置较深 B. 离体表较近 C. 径路较长 D. 神经较细 E. 甲状腺压迫 11.开放性喉外伤的突出表现是 ( ) A. 出血 B. 呼吸困难 C. 皮下气肿 D. 休克 E. 以上都是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3-02-22T09:55:14.8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鲁杰龚梁陈建强胡银亚 [导读] 脱敏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值得广泛开展。 鲁杰龚梁(通讯作者) 陈建强胡银亚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3153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标准化的特异性变应原脱敏法、手术和传统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三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650例,随机分为A组(标准化特异性过敏原脱敏治疗组)、B组(等离子手术组)和C组(药物治疗组),A组患者注射特异性变应原疫苗,B组患者施行下鼻甲+鼻丘低温等离子消融术,C组患者进行常规鼻内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随访2年以上。结果脱敏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手术组和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敏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值得广泛开展。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036-02 随着工业化生活程度的提高,临床上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 tis, AR)患者日益增多,据统计已占10~25%[1],主要表现为鼻痒、鼻塞、喷嚏和流清涕等,可影响睡眠、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学童记忆力,甚至诱发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脱敏治疗。药物能有效控制鼻炎症状,起效快,但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治疗采用鼻腔筛前神经烧灼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可有效缓解鼻炎症状,但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复发率;脱敏治疗需要持续数年,起效慢,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目前脱敏治疗在我市开展的时间较短,仍缺乏对该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的大样本临床调查。为比较分析标准化的特异性变应原脱敏法、手术和传统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三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探索给药的新方法与最佳疗程,便于临床选择安全、方便、效佳、价廉的治疗方法,本课题组于2005年始,对来本院诊治的6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建立患者档案,并进行至今为期2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现作总结,并就相关研究作出有效探讨。 资料和方法 1.资料 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本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650例,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2009年武夷山会议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A组(标准化特异性过敏原脱敏治疗组)、B组(等离子手术组)和C组(药物治疗组)。A组患者275例,其中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9例,患者均对尘螨过敏,男性125例,女性150例,年龄7-52岁,中位年龄22岁;免疫治疗的入选标准:患者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为尘螨阳性> (+++),血清尘螨特异性IgE>2级,符合中华医学会1997海口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B组患者198例,对尘螨过敏,男性95例,女性103例,年龄10-50岁,中位年龄24岁。C组患者177例,对尘螨过敏,男性93例,女性84例,年龄7-55岁,中位年龄24岁。所有患者均有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塞症状,鼻内镜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使用德国默克公司的标准化变应原皮肤点刺液;血清尘螨特异性IgE的检测采用瑞典Pharmacia CAP检测系统;尘螨变应原疫苗使用德国默克公司的阿罗格(NHD)。 2.方法 A组患者注射特异性变应原疫苗(分常规注射和改良注射),采用剂量累加方案,总疗程2-3年,分两个阶段进行。治疗阶段初期:药液浓度从0级开始逐渐递增为1级、2级、3级浓度,每种浓度每次注射剂量由0.05ml开始,逐渐递增为0.1ml、0.2ml、0.4ml、0.6ml、 0.8ml,该阶段每周一次,总共注射24次。然后进入维持剂量阶段,以3级浓度0.8ml/次注射,注射频率依次延长为每2周1次、每4周1次、每6周1次、每8周1次,每个注射频率4-5次。每次注射前,询问并记录患者上次注射的耐受情况,只有上次注射能耐受,患者才能递增剂量。B组患者施行下鼻甲+鼻丘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降低鼻粘膜敏感性,同时可根据患者情况对增生肥大的下鼻甲做等离子消融以改善通气。C组患者进行常规鼻内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 采用单盲法收集每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资料,并对其进行详细资料及电话号码的登记便于开展回访工作,于首次治疗时、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作为近期效果评价依据,治疗后1年、2年的随访结果作为远期评价依据,并填写变应性鼻炎登记随访表。按照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2004年兰州会议),采用症状与体征分级计分,即先参照中华耳鼻喉科学会于1997年修订的标准,在治疗前及免疫脱敏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症状评估,轻度症状者症状评分≤4,中度症状者症状评分>4且≤8,重度症状患者评分≥9;再据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计分的总和计算出改善的百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结果≥51%为显效,21%-50%为有效,≤20%为无效。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有效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开始后28~120(56±15.8)天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且均完成了2年的免疫治疗。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结束时显效108例(39.3%),有效132例(48%),无效35例(12.7%),有效率为87.3%。治疗中33例患者出现非全身性不良反应(其中风团16例,局部反应14例,大局部反应2例),全身不良反应发生5例8次,其中较严重的2例中,1例为一女性患者注射2分钟左右即出现全身瘙痒、咽部不适、眼睑浮肿,发觉后迅速给予甲强龙40mg静滴,半小时后症状缓解;另1例为一8岁男童,注射后5分钟出现口唇红肿水疱,给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抗过敏后好转;其他3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局部荨麻疹,给予扑尔敏、葡萄糖酸钙抗过敏后好转。该5例患者均没有停止免疫治疗。B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其中显效60例(30.3%),有效102例(51.5%),无效36例(18.2%),有效率为81.2%,较之于A组疗效评价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经过治疗症状也得以缓解、改善,且治疗后起效较快,其中显效60例(33.9%),有效86例(48.6%),无效31例(17.5%),有效率为82.5%,其疗效评价较之于A、B组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时A组患者无失访,其中显效106例(38.5%),有效128例(46.5%),无效41例(15%),总有效率85.0%,复发率2.5%;B组失访3例,其中显效53例(27.2%),有效95例(48.7%),无效47例(24.1%),总有效率75.9%,复发率9.5%;C组失访6例,其中显效42例(24.6%),有效70例(40.9%),无效59例(34.5%),总有效率65.5%,复发率30.1%。可见,治疗后6个月A、B两组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复发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后1年,A组275例患者有5例失访,其中显效99例(36.7%),有效125例(46.3%),无效46例(17%),总有效率83.0%,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试卷(含答案)24166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考试试题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有关咽鼓管咽口描述错误的是( D ) A:位于鼻咽侧壁B:距下鼻甲后端1cm C管口周围有淋巴组织D:平时呈开放状态 2、鼻泪管开口于( A ) A:下鼻道B:中鼻道C:上鼻道D:后鼻孔 3、对咽后壁脓肿行检查和治疗时,患儿的体位应该是:( C ) A:坐位B:平卧位C:仰卧垂头位D:半卧位 4、下列哪项不是声带麻痹的常见原因:( D ) A:甲状腺癌B:肺癌C:食道癌D:声带息肉 5、鼻咽癌的治疗首先应选择:( C ) A:手术疗法B:化疗C:放疗D:对症治疗 6、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常发生颅内外并发症B:卡他性中耳炎时耳内闭塞感 C: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常发热D:急性外耳道炎耳痛剧烈 7、音叉检查的目的() A.判清何侧为患耳 B.判断耳聋性质 C.判断耳聋部位 D.判断耳聋程度 8、对少年儿童,切除腭扁桃体应慎重,是因为() A.影响咽腔共鸣 B.易发生软腭瘢痕 C.腭扁桃体是重要免疫器官 D.易引起咽干,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成团 9、对小儿喉、气管、支气管炎施行气管切开的适应症为:() A:1度呼吸困难B:3度呼吸困难C:2度呼吸困难D:4度呼吸困难 1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或胆脂瘤型施行乳突根治的目的是:() A:获得干耳B:提高听力C清除病灶,预防颅内外感染D改善中耳腔压力 二、判断题注: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在()里打×,并改正。 1、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扁桃体周围脓肿。()_________ 2、气管异物均应气管切开取出。()_________ 3、怀疑是鼻咽血管瘤时可以先做活检以确诊,再进一步手术治疗。()_________

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分析

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1T11:56:29.1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5期作者:马艳华[导读] 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但冲击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治疗依从性较好。 (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耳鼻喉科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8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50例本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25)、对照组(n=25),给予实验组患者冲击免疫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但冲击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治疗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冲击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165-02 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病变应原后导致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由遗传、变应原暴露等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鼻痒等,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其向哮喘发展。本次旨在研究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实验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7~55岁,平均年龄(31.5±20.5)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8~57岁,平均年龄(32.5±22.5)岁。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的检查,病情确诊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冲击免疫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常规免疫治疗使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初始剂量20SQ-U,每次1针,每周1次,连续治疗14周,剂量维持阶段为15周,将剂量维持在100000SQ-U分别与第16、17周各注射1次,随后6周注射1次,每次1针。(2)冲击免疫治疗使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初始剂量10SQ-U,在住院前3天,每天注射3次,每次1针,在第4天、第5天每天注射2次,每次1针,第6天维持剂量100000SQ-U,第7天采集血液样品后安排出院,第5周、第11周,第17周,每周1针。(3)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瘙痒症状可以给予冰敷治疗,若出现皮肤过敏性坏死可以停止免疫治疗[1]。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粘膜上皮表现正常,无粘连,鼻腔未发生出血。有效:患者粘膜上皮偶尔出现粘连,鼻腔少量出血。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2]。治疗效果=显效率+有效率。疼痛评分为0~10分,得分越低,疼痛越小。治疗依从性采用RE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内容包括坚持服药、生活规律、戒烟戒酒等内容,总分100分,总评分≥92分为完全依从;总评分70~91分为部分依从;总评分小于70分为不依从。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3]。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护理效果88.0%(22/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护理效果60.0%(15/25),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5.094。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完全依从13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4例,治疗依从性84.0%(21/25);对照组完全依从8例、部分依从6例、不依从11例,治疗依从性56.0%(14/25),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4.667。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出现皮肤瘙痒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0%(2/25);对照组出现皮肤瘙痒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2.0%(8/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4.547。 3.讨论

变应性鼻炎试题及答案

变应性鼻炎 1.鼻超敏反应发生与下列哪种细胞有关: A.杯状细胞 B.浆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2.变应性鼻炎发作时,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M B.IgG C.IgD D.IgE E.IgI 3.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常见的变应原是; A.螨 B.真菌 C.风媒花粉 D.羽毛 E.细菌感染 4.治疗花粉症最有效的方法是: A.鼻腔应用糖皮质激素 B.翼管神经切断术 C.免疫疗法 D.避免与变应原接触 E.变应原检测 5.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属于: A.1型变态反应 B.2型变态反应 C.3型变态反应 D.4型变态反应 6.在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中,封闭抗体的产生与脱敏的剂量有关,为何不采取持续增大脱敏的剂量,以增加治疗效果 A.大剂量不产生封闭效应 B.大剂量可导致感染 C.大剂量使炎性介质分泌增加,引起严重症状,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 D.大剂量可导致并发症 E.大剂量有毒 7.下列哪项不是变应性鼻炎介质细胞颗粒分泌的介质: A.激肽 B.前列腺素 C.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细胞趋化因子

8.控制变应性鼻炎症状的主要局部用药是() A盐酸麻黄碱滴鼻液 B0.5%的诺氟沙星滴鼻液 C达芬霖喷鼻剂 D辅舒良喷鼻剂 E链霉素滴鼻剂 9病人鼻溢液稀薄透明如水样,分泌物检查见嗜酸粒细胞和少量黏蛋白,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鼻炎早期 B变应性鼻炎发作期 C急性鼻炎中期 D脑脊液鼻漏 E慢性单纯性鼻炎 10变应性鼻炎可见() A喷嚏,鼻痒 B鼻黏膜充血 C血清中正常 D大量的水样涕 E鼻黏膜红肿 11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黏膜苍白的原因是()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强 E迷走神经敏感性增加 12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色酐酸钠的作用是() A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膜上的组胺受体发挥抗HI受体作用 B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和释放介质 C抗胆碱药,抑制胆碱能神经的活性 D收缩血管 E抑制免疫 13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涕增多的原因是()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增生 E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减少 14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黏膜水肿的原因是()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加 E迷走神经敏感性增加 15变应性鼻炎发作时,喷嚏频作的原因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Eighty cases of AMI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treatment groups. Both groups accepted the WHO's standard foundation treatment and PCI, whil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dditional IABP before PCI. Level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troponin I,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LVESV),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during 30 days were evaluated in al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level of BNP and troponin I during one week, incidence of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during 30 days, LVEDV , and LVESV decreased (P <0.01 or 0.05), while LVEF increased (P <0.01) in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IABP can improve myocardial ischemia, ventricular pressure, volume load,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prognosis in AMI patients. Key words: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oponin I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黄志文,陈小卫,田丽红,吴 铿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广东湛江 524001)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UANG Zhi-wen, CHEN Xiao-wei, TIAN Li-hong, WU Keng (Cardiac Departmen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01, China)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No. 2009B030801338)收稿日期:2012-01-12;修订日期:2012-04-19作者简介:黄志文(1978-),男,硕士,主治医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治疗指南已将IABP)是一种心脏循环的辅助性机械装置,其机制应用IABP 作为AMI 合并低血压、低心排出量及对药是通过增加冠状动脉灌注量来改善心肌氧供给,降物治疗无效的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的Ⅰ类推荐指[1] 低主动脉收缩压(后负荷),从而减低心脏做功,改征,故目前IABP 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伴有心源性善那些心功能受损患者的前向性血流,提高心排血休克、严重心功能不全及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心肌量。大量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IABP 在急性心肌梗梗死患者或严重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本研究死(AMI)中应用有益,相关临床研究数据在这一领通过观察使用IABP 治疗AMI 患者后脑钠利肽域尚相当欠缺,尤其是缺乏临床随机研究证实IABP (BNP)、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I ,cTnI)浓度及左的效用。尽管缺少循证医学上的有力证据,美国心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评价IABP 在AMI 的临床疗效,收集有效的临床数据进一步推广IABP 的临床应用。1 资料和方法 摘 要: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AMI 患者随机分为IABP 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WHO 规定的标准基础治疗方案及PCI 治疗,IABP 组在PCI 前使用IABP 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脑利钠肽水平、肌钙蛋白I 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变化、治疗后30 d 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ABP 的使用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1周脑利钠肽及肌钙蛋白I 水平(P <0.01),缩小LVEDV 和LVESV(P <0.01或0.05),提高LVEF(P <0.01),降低30 d 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 <0.01)。结论 IABP 的使用能改善梗死后心肌缺血程度、心室压力、容量负荷和心室重构,从而改善AMI 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脑利钠肽;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 I + 中图分类号:R 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057(2012)03-0250-05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3.005 250 第 30 卷第 3 期2012 年 6 月广东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V ol. 30 No. 3Jun. 2012

耳鼻喉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6分) 1、扁桃体切除术后创面上的纤维素膜一般形成于( ) A、术后6小时内 B、术后6~12小时 C、术后24小时以后 D、术后5~6天 E、以上均不是 2、腺样体属于( ) A、外分泌腺 B、内分泌腺 C、淋巴组织 D、肌肉组织 E、退化器官,无实际功能 3、腭扁桃体是位于( )之间。( ) A、腭舌弓和舌根 B、腭舌弓和腭咽弓 C、腭咽弓和咽侧索 D、咽侧索和咽后壁 E、硬腭和软腭 4、对总鼻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上、中、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 B、下鼻甲与鼻腔外侧壁之间的腔隙 C、中鼻甲前下方游离缘水平以下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 D、鼻腔的整个腔隙 E、下鼻甲与鼻腔内侧壁之间的腔隙 5、不属于咽的生理功能是( ) A、呼吸 B、吞咽 C、保护 D、免疫 E、屏气 6、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涕增多的原因( )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粘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增生 E、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减少 7、鼻咽癌患者Ⅸ、Ⅹ、Ⅺ、Ⅻ脑神经受累的原因是( ) A、局部扩散 B、血行转移 C、脑转移 D、种植转移 E、转移淋巴结压迫所致 8、半规管接受的适宜刺激是( ) A、匀速旋转刺激 B、匀速直线运动刺激 C、变速旋转刺激 D、变速直线运动刺激 E、直线运动刺激 9、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鼓膜穿孔后需立即停用2%酚甘油滴耳液滴耳是因为酚甘油( ) A、仅有止痛作用 B、对鼓室粘膜及鼓膜有腐蚀作用 C、没有抗生素水溶液效果佳 D、油剂不易经穿孔进入中耳 E、以上都不是 10、一般小儿急性喉炎好发于( ) A、新生儿 B、1岁以下儿童 C、6个月~3岁儿童 D、3岁~6岁儿童 E、6岁~12岁儿童 11、下面关于声门型癌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 A、早期症状不明显 B、可引起呼吸困难 C、不易向颈淋巴结转移 D、预后较好 E、声嘶

综述变应性鼻炎经淋巴结注射免疫治疗

综述变应性鼻炎经淋巴结注射免疫治疗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统计全球范围内AR患者约超过 6亿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可能根治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该疗法疗程长且及存在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低,仅有4%的AR患者选择该疗法,目前寻找患者依从性好且同时能提高疗效的新的治疗方法是AR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有关学者研究发现,经淋巴结注射免疫疗法(ILIT)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新方法,对AR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ILIT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免疫疗法;淋巴结;综述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炎性疾病[1]。全球范围内AR影响约超6亿的人口,且其发病率仍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AR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睡眠、工作和学习,同时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AR的治疗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AR免疫治疗的利与弊 变态反应是接受特定抗原持续刺激或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所致的机体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等的病理性免疫反应,诱导免疫耐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免疫系统紊乱疾病的主要目标。1911年Noon和Freeman首次采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治疗AR,并证实了该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SIT 也称脱敏疗法,是通过用特异性致敏的变应原持续刺激机体并逐渐增量,最终使机体对变应性刺激达到适应和耐受,减轻或消除变应原引起的临床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变应原(如花粉、动物皮屑、尘螨等)引起的儿童和(或)成人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SIT能长期改善AR的临床症状,阻止患者对新变应原发生变态反应的可能,并降低其向变应性哮喘发展的风险[3]。目前AR的治疗方式包括皮下免疫疗法(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疗法(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4],其中SCIT是一种经典的治疗方式,疗程3~5年,注射次数可达30~80余次。虽然SIT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由于SIT的疗程长并且治疗过程中存在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SLIT和SCIT治疗过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鼻甲解剖描述有误的是: ( E ) A.中鼻甲属筛骨结构 B.中鼻甲常见的解剖变异有中鼻甲气化和中 鼻甲曲线反常 C.下、中、上鼻甲在大小上是依次递减1/3, 位置上依次后退1/3 D.前后两组筛窦以中鼻甲基板为界 E.中鼻甲前端有鼻丘,后上方有翼腭窝2.面部“危险三角区”是指: ( A ) A.两口角与鼻根部三点连线内的区域 B.面前静脉与面深静脉之间的区域 C.两眼外眦与下颏尖三点连线的区域 D.强调外鼻静脉与眼静脉及海绵窦的关系,没有具体的范围 E.以上都不是 3.关于鼻窦描述正确的是: (E ) A.均开口于中鼻道 B.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和蝶窦 C.后组鼻窦包括额窦和筛窦 D.出生时均已发育 E.有共鸣作用 4. 鼻腭动脉为哪一动脉的直接分支: ( D ) A.眼动脉 B. 筛前动脉 C. 上颌动脉 D.蝶腭动脉 E. 眶下动脉 5、下述哪种说法有误: ( B ) A. 利特尔动脉丛是指鼻中隔粘膜下层的动脉网状血管丛 B.吴氏鼻-鼻咽静脉丛指中鼻道后方扩张的静脉丛 C.克氏静脉动丛指鼻中隔粘膜下层的静脉网状血管丛 D.鼻中隔易出血区是指利特尔动脉丛和克氏静脉丛 F.青年人鼻出血常见于易出血区 6.上颌窦自然开口描述有误的是: ( D ) A.从鼻腔看,位于筛漏斗底部 B.从窦内看,位于窦腔内侧壁最高处 C.自然口可为两个 D.直立时,开口为位于窦腔最低部,利于引流 E.由骨性部和膜性部组成 7.外鼻静脉描述有误的是: ( B ) A.主要包括内眦静脉动和面静脉B.内 眦静脉直接与海绵窦相通 C.无瓣膜 D.主要汇入颈内静脉 E. 内眦静脉与眼上、眼下静脉相通 8.鼻窦描述不正确的是: ( E ) A.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 B. 一般左右成对,共有4对 C.均开口于鼻腔 D. 分为前后两组 E. 出生时均已发育 9.鼻呼吸区粘膜纤毛的运动方向方要是: ( A ) A.从前向后 B.从后向前 C.从下向上 D. 从上向下 E.从外向内 10. 引起急性鼻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 ( A ) A.鼻病毒、腺病毒 B.EB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11. 鼻前庭疖肿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 A.疖肿未成熟时可挤压 B.疖肿破溃后即无须处理 C.疖肿破溃后,局部清洁消毒,促进引流 D.已成熟的疖肿可切开并延长到周围浸润部分 E.已成熟的疖肿可用硝酸银腐蚀脓头 12.有关鼻前庭炎治疗,哪项有误: ( ) A.病因治疗 B.急性期湿热敷 C.慢性结痂者去除痂皮和脓液 D.皮肤皲裂可用10%硝酸银烧灼 E.局部涂 擦10%鱼石脂甘油,促进愈合 13.有关急性鼻窦炎描述,哪项有误: ( ) A.常为多组鼻窦感染 B.全身症状突出 C.头痛较重,有时间规律 D.治疗以全身应用抗生素为主 E.及时做上颌窦穿刺最有意义 14.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最主要的确诊依据是: ( ) A.中鼻道积脓 B.下午头痛加重 C.上颌窦穿刺有脓性分泌物 D.X线摄片窦腔膜糊 E.鼻塞 15.变应性鼻炎,首选的检查是: ( ) A.鼻分泌物特异性IgE抗体测定 B.变应原激发试验 C.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测定 D.血浆中P物质测定

耳鼻喉试卷及答案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A卷)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Little's area : 2.腺样体面容: 3.梅尼埃病: 4.声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 1 有关鼻窦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的( ) A.共有4对 B.可分为前后两组 C.具有嗅觉功能 D.都有开口与鼻腔相通 E.为鼻腔周围面颅骨内的含气腔 2.鼻骨复位术不宜超过:( ) A 一周 B 10天 C 14天 D 三周 E 12天 3.鼻内镜手术操作一般在中鼻甲( ) A内侧进行 B 上方进行 C 下方进行 D外侧进行E 以上都不是 4.有关鼻窦的开口组合,下列错误的是( ) A.上颌窦——中鼻道筛漏斗半部 B.额窦——中鼻道额隐窝 C.前组筛窦——中鼻道筛泡处 D.后组筛窦——中鼻道后端 E.蝶窦——上鼻道蝶窦筛隐窝 5. 下列哪一种药物长期使用将引起药物性鼻炎:() A. 减充血药 B. 抗组胺药 C. 糖皮质激素 D.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E. 以上都不是 6.在下鼻道的开口是( ) A.鼻泪管 B.上颌窦 C.前组筛窦 D.额窦 E.蝶窦 7.有关咽隐窝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的( ) A.位于鼻咽侧壁 B.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C.颅底破裂孔邻接咽隐窝上界 D.是鼻咽纤维瘤的好发部位 E.该部发生肿瘤早期有溢泪症状 8.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化脓扁桃体炎的致病菌( ) A.溶血性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白色念珠菌 D.草绿色链球菌 E.肺炎双球菌9.关于病灶型扁桃体炎手术时机,错误的是( ) A.风湿病在初次发病后尽早手术 B.急性肾炎应在病情稳定一个月后手术 C.慢性肾炎肾功能不良也可随时手术 D.银屑病应在病性稳定期手术 E.败血症在抗菌素控制下即行手术10.左侧喉返神经易受损伤的原因是( ) A.位置较深 B.离体表较近 C.径路较长 D.神经较细 E.甲状腺压迫 11.开放性喉外伤的突出表现是( ) A.出血 B.呼吸困难 C.皮下气肿 D.休克 E.以上都是

耳鼻喉科考题及答案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变应性鼻炎的五大临床表现分别为、、、、。 2.成人外耳道的为软骨部, 为骨部。 3. 是喉部最大的软骨 4. 鼻咽癌的治疗首选。 5. 气管切开术最常采用在气管环切开气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过敏性鼻炎属于几型变态反应:() A.I型 B.II型 C.III型 D.IV型 2.额窦窦口引流位于:() A.上鼻道 B.中鼻道 C.下鼻道 D.总鼻道 3.扁桃体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A.术后感染 B.术后出血 C.术后腺体残留 D.术后免疫力下降 4.咽鼓管鼓室口开口于鼓室() A.外壁 B.内壁 C.前壁 D.后壁 E.下壁 5.不是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的是() A.传导性聋 B.鼓室积液 C.耳流脓 D.耳鸣 6.食管异物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A.第1狭窄 B.第2狭窄 C.第3狭窄 D.第4狭窄 7.FESS是指() A.上颌窦根治术B.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C.鼻息肉摘除术D.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术

8.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常用的诊断手段() A.CPAP B.ECochG C.UPPP D.PSG 9.急性喉炎患者哪个年龄组易出现喉阻塞() A.小儿 B.青年 C.壮年 D.老年 10.鼓膜穿刺的部位是() A.鼓脐部 B.鼓膜前上方 C.鼓膜后上方 D.鼓膜前下方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1.听骨链: 窦口鼻道复合体: 3.颈动脉三角: OSAHS: 四、是非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为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三种分型中单纯型最常引起严重颅内外并发症。() 3、鼓膜的厚度为1mm。() 4、3个骨半规管互相垂直。() 后组筛窦开口于中鼻道。() 青少年儿童鼻出血的常见部位是吴氏鼻-鼻咽静脉丛。() 小儿单侧鼻腔带血恶臭脓涕,最可能是鼻腔异物。() 鼻腔和鼻窦乳头状瘤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 鼻窦中蝶窦的恶性肿瘤最常见。() 咽淋巴内环与咽淋巴外环不通。() 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扁桃体周围脓肿。() 腺样体肥大多见于老年患者。() 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为鼻咽部的咽隐窝和顶后壁。() 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 喉软骨中环状软骨最大。() 喉腔和气道最窄处是声门,由双侧声带构成。() 小儿急性喉炎的最重要症状是呼气性呼吸困难。() 气管隆嵴为位于气管下端的纵形嵴突,是左右主支气管的分界。其边缘光滑锐利,为支气管镜检查的重要解剖标志。() 气管异物易落进左侧主支气管。() 气管切开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皮下气肿。()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喉阻塞分度如何判断?喉阻塞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 本文针对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从作用机制、治疗途径、疗效、安全性及新的治疗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 标签: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于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随着环境污染等诱因日益加重,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常规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然而完全避免接触过敏原难以实现,而药物治疗不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因此常规治疗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欠佳。免疫治疗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唯一对因治疗的方法,可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1],WHO指出免疫治疗达到一定的疗程和强度可根治变应性鼻炎[2]。 1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 免疫治疗详尽确切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免疫反应机制错综复杂,掺杂因素众多,影响其中任一环节均可能产生临床效果,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均发现免疫治疗对免疫反应若干环节和不同生物标记物产生影响。研究发现[3]免疫治疗可改变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反应,影响下游抗体合成和炎性细胞活化,减少抗原特异性IgE,增加抗原特异性IgG,后者可阻断抗原特异性IgE与Fc gamma RIIb交联,减少炎症细胞活化。 当前对免疫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已达到细胞分子水平,IL-10和淋巴细胞成为关注热点。IL-10在免疫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正常人淋巴细胞以分泌IL-10的Th1为主而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常见可分泌IL-4的Th2异常升高,应用免疫治疗后,抗原特异性Th2反应下调而Th1和Treg反应上调。二者的失衡与过敏反应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免疫治疗使二者趋于平衡[4]。SCIT可升高IL-10和TGF并呈IL-10和TGF依赖性抑制PBMC增殖,同时抑制IL-5和IL-13,降低Th2细胞水平[5]。使用SCIT 4w后,Bet v1的特异性增殖呈IL-10依赖性降低,CD3+细胞IL-10和Foxp3的mRNA表达增加[6]。Savolainen等发现免疫治疗1年和2年后IL-10的mRNA表达增加,而TGF表达和IL-10则呈正相关[7]。 Foxp3+Treg细胞是受到关注的另一个生物标志物。2年后,鼻粘膜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CD25+和CD4+增加,研究者认为其升高和SCIT的有效性有关[8],变应性鼻炎经治疗后患者Foxp3+淋巴细胞降低[9],抗原特异性Th1和Treg可抑制Th2细胞,而且直接或间接抑制外周炎症反应,动物实验发现CD25+和CD4+细胞直接抑制IgE交联后巨细胞脱颗粒。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和慢性炎症性鼻组织可表达CD40,CD40和CD40L交联可增加嗜酸粒细胞的存活,诱导GM/GSF释放,而IL-10可抑制嗜酸粒细胞CD40mRNA表达[10]。免疫治疗降低变应性鼻炎的严重程度和气道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ENO降低,作者指出免疫治疗的作用可能不仅在于诱导Treg细胞数量,更在于激活和恢复Treg细胞内信号转导[11]。免疫治疗后,CD203在CD3crth嗜碱粒细胞比例降低,其与症状评分有关,而血浆IgE滴度未改变,这一改变可能与嗜碱粒细胞表面阻断性抗体上调部分有

莫雷西嗪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文章编号I 1005-4057 2002 -02-0145-015Z OOZ 收稿日期IZ OO - -OZ 修订日期IZ OO - Z - Z 作者简介I 王振娟 女 出生 学士 主治医师 摘要I 目的 观察莫雷西嗪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与副作用 方法 对 Z 例室性早搏的患者使用莫雷西嗪Z OO mg 每日 次 在Z h 心 电监护下治疗 以 周为时限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Z 例中显效 例 有效 例 O 无效 例 Z 总有效率为 Z 有Z 例出现短期的副作用 但未影响继续用药 结论 莫雷西嗪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肯定 副作用小 关键词I 莫雷西嗪 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中图分类号I Z Z 文献标识码I A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莫雷西嗪治疗室性早搏已渐增多 为进一步了解其疗效及安全性 笔者对 Z 例室性早搏的患者采用口服莫雷西嗪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Z 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Z 例 女 O 例 年龄在Z O 岁之间 以心悸 胸闷发作急诊入院 冠心病 例 高心病Z O 例 风心病 例 心肌炎后遗症 例 原因不明 例 心功能 Z 级 发作期间心电图或心电监测显示有频发的单形性室性早搏 例 有多源性室性早搏 Z 例 O 有室性早搏二联律 三联律 Z 例 O Z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给予莫雷西嗪Z OO mg 口服 每日 次 有原发病的患者同时治疗原发病 所有患者均在 U Z h 心电监护下进行治疗 治疗 周后观察疗效 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检查肝肾功能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 早搏较用药前减少 O 以上 有效 早搏减少5O 无效 早搏减少未达到有效标准 疗效 Z 例中显效 例 有效 例 O 无效 例 Z 总有效率为 Z 5 不良反应 有Z 例出现暂时不适 占Z 其中头晕 例 头痛Z 例 上腹不适Z 例 食欲不振 例 口干Z 例与 - 间期延长 例 在给予对症处理的同时 继续治疗观察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 均无肝肾损害 2 讨论 本文病例出现的室性早搏主要特征有 Z O 岁均可发生 多数患者合并有心脏疾病 Z 胸闷 心悸症状明显 急诊入院 心电图特征为室性早搏介于Lo n 式分类Z 级 患者心功能较好 Z 级 据报道莫雷西嗪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率为 Z [ ] 本文总有效率 Z 与上述报道相似 莫雷西嗪治疗室性早搏的机理 主要是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抑制动作电位O 相最大除极速度和缩短动作电位时相 对 钙离子通道的影响很小 此外 尚有一定的扩张冠脉作用 莫雷西嗪口服经胃肠道吸收好 Z h 达高峰 h 血药浓度降一半 半衰期为 h 莫雷西嗪的疗效与血药浓度之间关系不密切 临床 用药不必以血药浓度为参考指标[ ] 笔者在近期研究中发现 在相同剂量下 为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临床中应根据药物的半 衰期采用间隔时间相等的给药方法[5] 诸骏仁等[ ]报道在应用莫雷西嗪时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使用剂量不一定成比例 这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即使低剂量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本文 Z 例患者中有Z 例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Z 其中以头晕 传导抑制为多见 与Epstein 等[ ]的报道相似 笔者体会最深的是 在使用莫雷西嗪的过程中 患者会出现全身不适 继续用药可自行消失 在 周左右出现传导抑制的患者 一般停药后可迅速恢复 但为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治疗期间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变化 参考文献 [ ] ratt M Butman SM Young JB et al Antiarrhythnmic efficacy of ethmozin moricizine ~ L compared ith disopyramide and pro-pranolo Am J ardiol O 5Z -5 [Z ]Singh BN Kaplinsky E Kirsten E et al Effects of propafenone on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double -blind parallel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dose -ranging study Am ~eart J 5 Z - 55 [ ]杨国军 盐酸莫雷西嗪治疗心律失常观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Z [ ]郭文玉 李志善 诸骏仁 等 随机双盲比较莫雷西嗪与普罗帕酮治 疗室性早搏的疗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5 O 5 [5]王振捐 莫雷西嗪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广东 医学院学报 5 [ ]诸骏仁 李志善 陶萍 等 普罗帕酮 莫雷西嗪 美西律的疗效和安 全再评价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Z - [ ]Epstein AE Bigger JT Wyse DG et al Events in the 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 AST Mortality in the entire popula-tion enrolled J Am oll ardiol - 5 第Z O 卷第Z 期Z OOZ 年 月 广东医学院学报 JOU NAL OF GUANGDONG MED AL OLLEGE Vol Z O No Z Apr Z OOZ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