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水资源公报1997

中国水资源公报1997

中国水资源公报1997
中国水资源公报1997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1997-01-01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1997年全国面平均降水量613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为5816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4.2%,属平水年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是: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偏少,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偏多,属北枯南丰型。各流域片年降水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松辽片少11.4%,海河片少33.0%,黄河片少27.4%,淮河片少19.5%,长江片少5.7%,珠江片多20.4%,东南诸河片多17.8%,西南诸河片少1.4%,内陆河片少16.5%。

表1 1997年流域分区水资源量单位:亿立方米

注:地下水资源量缺上海和西藏。

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1997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83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为283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2.2%。各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松辽片少18.6%,海河片少54.5%,黄河片少42.5%,淮河片少43.1%,长江片少4.1%,珠江片多36.7%,诸河片多23.1%,西南诸河片少2.0%,内陆河片少4.7%。

1997年,从新、内蒙古、桂、滇、藏5省(区)边境流入国境的水量共309亿立方米,从新、滇、藏3省(区)流出流出国境的水量共5606亿立方米,从辽、吉、黑、内蒙古4省(区)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972亿立方米。1997年

全国入海水量17362亿立方米,其中北方松辽、海河、黄河和淮河4片的入海水量为373亿立方米,南方长江、珠江和东南诸河3片的入海水量为16989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指当地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的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扣

除水面面积和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面积后,全国地下水计算总面积为823

万平方公里(缺上海和西藏),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6942亿立方米,各流域片的地下水资源量见表1。

北方五大流域片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2242亿立方米(缺西藏羌塘内陆河),比上年减少11.2%。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325亿立方米,加上井灌回归

补给量后的总补给量为140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3.2%。与上年比,各流域

片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增减情况是:海河片减少41.9%,淮河片减少21.4%,黄河片减少11.1%,内陆河片减少7.5%,仅松辽片增加1.8%。

水资源总量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而不包括过境水量。在计算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的基础上,扣除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水量求得。1997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855亿立方米(各流域片水资源总量见表1),平均产水系数为0.48,平均产水模数为29.3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北方五大流域片1997年的水资源总量为431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了23.6%;其中海河片减少59.4%,淮河片减少42.0%,黄河片减少27.2%,松辽片减少16.4%,内陆河片减少4.5%。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93座大型水库和2495座中型水库统计,1997年末(以下简称当年末)蓄水总量为1897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4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为161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45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松辽、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5片当年末蓄水总量均比上年末减少,共减少315亿立方米;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内陆河4片均比上年末增加,共增加69亿立方米。

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北方各平原区1997年末地下水位比上年末普遍下降0.5~3.0米,年地下水储存量共减少约200亿立方米。其中,河北省平原区当年末地下水位比上年末下降2.0米左右,储存量减少65亿立方米;河南省平原区当年末地下水位比上年末下降0.2~2.7米,储存量减少50亿立方米;安徽省淮北平原当年末地下水位比上年末下降1.0~1.5米,储存量减少22亿立方米;陕西省关中平原和新疆自治区诸平原,当年末地下水位比上年末下降0.4~1.7

米,储存量各减少17亿立方米;北京市、山西省和山东省的平原区,当年末地下水位比上年末下降1.0~2.0米,储存量各减少8亿立方米。

三、供用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1997全国年总供水量为5623亿立方米,比1993年(水供求计划基准年,有全国供用水统计数据)增加39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566亿立方米(含海河、黄河、淮河、长江4大江河间的调水量15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81.2%;地下水源供水量1031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8.3%;其他水源供水量(污水处理回用量和雨水利用)26亿立方米,只占总供水量的0.5%。此外,海水直接利用量为85亿立方米(其中广东、山东、辽宁、天津、上海和海南分别为38、24、8、7、4和4亿立方米)。各流域片的供水量见表2。

流域片地表水供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为:松辽片57.1%,海河片38.9%,黄河片66.4%,淮河片71.7%,长江片94.9%,珠江片94.8%,东南诸河片97.4%,西南诸河片96.6%,内陆河片89.2%。流域之间的水量调配情况是:海河流域引黄河水56.4亿立方米,淮河流域从长江、黄河分别引水60.3和23.2亿立方米,山东半岛引黄河水12.4亿立方米,长江流域从淮河引水0.35亿立方米。

表2 1997年流域分区供用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1997年全国总用水量为5566亿立方米,比1993年增加36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9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占92%),占总用水量的70.4%;工业用水1121亿立方米(城镇工业占81%),占总用水量的20.2%;生活用水525亿立方米(城镇生活占47%),占总用水量的9.4%。按城乡划分,农村用水为4413亿立方米,城镇用水为1153亿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79.3%和20.7%。各流域片的用水量见表2。

各流域片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比例为:松辽片71.6%,海河片73.7%,黄河片78.1%,淮河片76.1%,长江片61.0%,珠江片63.8%,东南诸河66.6%,西南诸河片87.3%,内陆河片95.3%。

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1997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为3178亿立方米,占同年总用水量的57%;其中农业用水消耗量占81.4%,工业用水消耗量占9.2%,生活用水消耗量占9.4%。各类用户的需水特性和用水方式不同,其消耗水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简称耗水率,下同)差别较大。全国平均农业耗水率为66%,城镇工业耗水率为25%,城镇生活耗水率为26%,农村生活耗水率为84%。

由于各流域片的地理位置、气候因素、水源条件、用水组成及管理水平的不同,故其综合用水耗水率有所差异:松辽片为58%,海河片为67%,黄河片为57%,淮河片为63%,长江片为50%,珠江片为49%,东南诸河片为64%,西南诸河片为70%,内陆河片为72%。

四、水资源利用简析

全国水量平衡1997年,全国水量的收入项为水资源总量27855亿立方米、入国境水量309亿立方米;支出项为入海水量17362亿立方米、出国境水量6578亿立方米、用水消耗量3178亿立方米和非用水消耗量(待求数);调节项为水库蓄水减少量246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储存减少量约200亿立方米。通过粗略的水量平衡计算,求得1997年非用水消耗量为1492亿立方米。由此可知,1997年全国总耗水量(用水消耗与非用水消耗之和)为4670亿立方米,其中非用水消耗量占32%。

非用水消耗量指河道、湖泊、水库、沼泽等地表水体的水面蒸发量和地下水的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生态环境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陆河片非用水消耗量847亿立方米,为用水消耗量的2.3倍;黄河片非用水消耗量189亿立方米,为用水消耗量的83%。

水资源利用程度根据水资源量和供、耗水量成果,并消除跨流域调水、水库蓄水变量和浅层地下水储存变量的影响后,对九大流域片1997年的地表水控制利用率、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及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进行了分析估算,结果如下:

松辽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19.5%(其中辽河流域为43.6%),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18.6%(其中辽河流域为41.6%),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42.5%(其中辽河流域为86.8%)。

海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60.0%,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78.7%,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95.7%。

黄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91.4%,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53.3%,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31.0%。

淮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80.2%,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44.0%,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33.9%。

长江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17.4%,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9.1%。

珠江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12.7%,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6.5%。

东南诸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13.2%,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8.7%。

西南诸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1.6%,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1.2%。

内陆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40.6%(其中河西内陆河为101%),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27.0%(其中河西内陆河为64.1%)。

用水指标1997年全国平均用水指标如下:人均用水量为458立方米;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为726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92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含火电为103立方米,不含火电为73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220升,农村为每人每日84升(含牲畜用水)。

五、水污染概况

废污水排放量1997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约584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和农村工业、生活废污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8%,生活污水占32%。废污水年排放量大于20亿吨的有11个省(区)。按流域片统计,长江片为183

亿吨,珠江片为152亿吨,松辽片73亿吨,淮河片52亿吨,海河片49亿吨,黄河片36亿吨,东南诸河片为26亿吨,内陆河片9亿吨,西南诸河片4亿吨。

河流水质根据1997年度枯水期水质监测资料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对河流水质进行分类评价结四、水资源利用简析果:在评价总河长65405公里中,Ⅰ、Ⅱ类水河长占32.8%,Ⅲ类水河长占23.6%,Ⅳ、Ⅴ类水河长占27.7%,超Ⅴ类水河长占15.9%。总体上看,西南诸河片和内陆河片水质良好,污染河长(Ⅳ、Ⅴ类和超Ⅴ类水河长)分别为6.5%和11.2%;长江片、东南诸河片和珠江片水质尚可,污染河长为25%~35%;松辽片、黄河片、淮河片和海河片水质较差,污染河长为65%~80%。污染程度严重的是海河、辽河和淮河3个流域,超Ⅴ类水河长分别占56%、48%和41%;其次是黄河流域和太湖流域,超Ⅴ类水河长分别占21%和26%。淮河流域经过四年来的治污,干流水质有所好转,支流污染仍然严重;黄河水污染发展较快,污染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

六、重要水事

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严重夏旱1997年夏季,长江以北大范围持续高温少雨,华北、东北、西北东部、黄淮及江淮地区夏旱严重,部分省(区)出现夏秋连旱。全国因旱受灾面积约5亿亩,成灾约3亿亩,绝收约0.6亿亩,减产粮食

476亿公斤。抗旱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23亿元,用油76万吨,用电71亿度,高峰期日投入抗旱劳力1.3亿人。

黄河下游断流更为严重1997年黄河水量比上年更枯,花园口天然年径流量比常年偏少约200亿立方米,下游断流情况更为严重,开始断流时间、断流天数、断流河长均创历史记录。利津水文站开始断流时间提前至2月7日,年内累计断流达226天(其中主汛期7~9月断流78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2%。利津以上各水文站的断流天数依次为:泺口132天,艾山75天,孙口67天,高村25天,夹河滩18天。断流河长从河口上延至开封市柳园口,总长约700公里。黄河断流造成下游引黄灌区和沿黄城镇用水紧张,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淮河治污初见成效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流域四省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淮河治污第一战役初战告捷。截止1997年底,在1562家日排废水100

吨以上的超标排污企业中,有1139家已实现达标排放(占72.9%),有215家停产治理,其余208家转产或关闭。1998年1月监测结果显示:全流域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为104.88万吨,比1993年基数削减了30.1%;82个重点河道断面的水质状况是,超Ⅴ类水断面占58.5%,Ⅴ类水断面占4.9%,Ⅳ类水断面占18.3%,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断面占18.3%。总体上看,淮河水质有所好转,尤其是高污染河段改善明显,四年治污工作初见成效。但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COD年排放总量仍超出规划目标17.8%,82个重点河段断面中Ⅴ类和超Ⅴ类水断面占63.4%。

三峡和小浪底两大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

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显著的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三峡坝址处大江宽约800米,最大填筑水深60米,施工截流流量8300立方

米每秒,龙口流速2.67米每秒,截流综合难度很大。1996年汛后开始进行截流戗堤预进占施工,至1997年10月23日形成宽130米的龙口,于11月8日15

时30分胜利合龙。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供水和发电。由于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该工程截流从1997年9月25日开始预进占,至10月14日形成宽106米的龙口,于10月28日10时28分胜利合龙。

三峡和小浪底工程按期截流成功,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已具有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能力。

《防洪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1997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发第88号主席令,宣布《防洪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防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中防治自然灾害的第一部法律,其颁布标志着我国防洪工作开始纳入法制化轨道。

注: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澳门地区。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

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为历史 罕见。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发生强风、暴雨、高潮同时出现的最不利形势。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国家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领域。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扩大内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力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为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创近年来新开工大型水利工程数量历史新高;水利法制建设稳步

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3,比常年值偏少8.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15.7mm,比常年值偏少3.8%;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79.7mm,比常年值偏少10.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3,折合年径流深244.2mm,比常年值偏少13.4%。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3.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少13.5%。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3。

2003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3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21年(1980~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以上、龙~兰、兰~头、头~龙、龙~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流域分区。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2003年黄河流域降水明显偏多,平均降水量为555.6mm,折合降水总量4417.0亿m3。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看,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最大。汛期降水量增加尤为明显,全流域汛期降水在持续6年(1997~2002年)偏少后,转为多雨年。汛期流域总降水量全部为正距平。除兰州以上偏多1.3成外,其余地区偏多都在3成以上。其中泾渭洛河和三花区间汛期降水总量超过了1958年,为历史同期第一位。从汛期各月降水变化来看,月降水量偏多的程度(指距平值)呈递增的趋势,以8、9月份偏多最为突出,流域各分区月降水量偏多均在4成到1.5倍。 2003年黄河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684.0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75.42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108.64亿m3。分别比上年水资源总量和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增大69.7%和5.7%,比1980~2000年均值偏多14.9%和23.3%,比1956~2000年均值偏多10.2%和23.2%。 2003年黄河流域共有大、中型水库148座,其中大型水库22座。大、中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144.13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139.87亿m3。 2003年黄河流域各平原(盆地)区浅层地下水位上升者居多,仅有宁夏的银川(包括银南、银北)平原、内蒙古巴盟河套平原、三门峡河谷平原地下水位略有下降,其他平原(盆地)区地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003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29.12亿m3(含跨流域调出的地表水量),其中地表水取水量296.04亿m3,地下水取水量133.08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36.45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243.57亿m3,,地下水耗水量92.88亿m3。 2003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1.46亿t,其中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为9.46亿t,第二产业为29.33 亿t,第三产业为2.67亿t,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为2.18亿t。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8-10-13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水利事业保持了投资加大、建设加快,基础增强、管理加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07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旱灾害呈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的局面。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台风前少后多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城市暴雨内涝严重。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夏伏旱,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作物生长关键期,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面对严重的水旱灾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周密部署,受灾地区干部齐心合力,军民团结一致,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7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0.0mm,折合降水总量为57763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5.1%。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17.9mm,比常年值偏少3.1%;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28.4mm,比常年值偏少6.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和甘肃分别偏多13.8%和11.5%;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内蒙古、江西、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20%,北京、广西、河北、湖南、广东、天津偏少15%~10%。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697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012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9%,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1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4%,南方四个流域片2409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9.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5%,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8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093座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41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黄河片、海河片和松辽河片分别减少77亿、17亿和16亿立方米,长江片、淮河片和东南诸河片分别增加83亿、46

中国缺水情况

中国缺水情况 中国缺水数字 ?中国是全球公认的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有资料表明,目前中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列世界第121位。如果扣除那些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 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而在几大淡水河流域,包括淮河、长江、松花江、珠江、黄河以及多数淡水湖,都存在严重的污染情形。 以北京为例,这个“资源性重度缺水”城市现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球的1/32,远远低于1000立方米的国际公认缺水线,50多年以来,由于年降水量逐年下降,北京地下水深度也跟着逐年下降。北京一份地质规划称,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面积已达1800 平方公里,形成了东郊大郊亭、朝阳来广营、昌平沙河至东三旗、顺义平各庄、大兴庞各庄等多个地面沉降中心区,中心区最大累积沉降量已近800毫米。 其他地方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统计资料说,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即便是降水充沛、风景宜人的城市杭州,现在也面临缺水局面。3月20日,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总工程师胡洪志承认该市“是一个相对缺水的城市”,该局的资料称,从2003年到2005年,杭州连续三年进入枯水年份,人均水资源最低

占有量为1308立方米,已达到“中度缺水”。 除了水资源匮乏,其他原因也加剧了中国水资源的紧张,知名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认为,洪涝灾害、水污染、水土流失、水生态破坏、水浪费,也是中国水资源缺乏加剧的重要原因。 水利部一项预测说,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但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中国有多少人缺水: ?6月5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发 布《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并答记者问。记者招待会由国新办副主任王国庆主持。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因此,此次记者招待会围绕环境保护问题展开。 ????在回答“中国到底有多少人缺水”这个问题时,解局长说,中国北方有很多地方缺水,平均的用水量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他说,现在在一些地方,水本身就短缺,再加上水污染比较严重,因此,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已被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今年,我国要以保证人民喝上干净的水为重点,开展环境保护的专项行动。 ????解局长谈及北京市水资源的情况时说,北京市是个缺水的城市,为了保护地下水,北京市政府已经禁止开采地下水,而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采取节水的措施。他指出,北京市节水的潜力还是相当大的,从长远的角度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国家正在开始南水北调的工程,最终能解决华北地区用水的问题。 ????解局长告诉记者:中国在节约用水、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农业结构等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在污水处理或者回用方面的潜力也相当大。“不过”,他强调,“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都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中国网2003年6月5日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 2.8 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6 位。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按1995 年的人口计算为2238.6 立方来,相当于世界人均数的1/4,也是美国的1/5,前苏联的1/7,为世界第109 位。 中国是世界人均水资源极少的13 个贫水国之一。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中国缺水情况.doc

中国缺水情况 中国缺水数字 中国是全球公认的 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有资料表明,目前中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 28000 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4 位,但人均只有23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位列世界第 121 位。如果扣除那些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 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为 11000 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 源量约为 900 立方米。 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而在几大淡水河流域,包括淮河、长江、松花江、珠江、黄河以及多 数淡水湖,都存在严重的污染情形。 以北京为例,这个“资源性重度缺水”城市现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 足 300 立方米,仅为全球的 1/32,远远低于 1000 立方米的国际公认缺水线,50 多年以来,由于年降水量逐年下降,北京地下水深度也跟着逐年 下降。北京一份地质规划称,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北京市平原 区地面沉降面积已达 1800 平方公里,形成了东郊大郊亭、朝阳来广营、昌平沙河至东三旗、顺义平各庄、大兴庞各庄等多个地面沉降中心区, 中心区最大累积沉降量已近 800 毫米。 其他地方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统计资料说,全国600 多个城市中有 400 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 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 亿立方米。 即便是降水充沛、风景宜人的城市杭州,现在也面临缺水局面。 3

月 20 日,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总工程师胡洪志承认该市“是一个相对缺水的城市”,该局的资料称,从 2003 年到 2005 年,杭州连续三年进入枯水年份,人均水资源最低占有量为 1308 立方米,已达到“中度缺水”。 除了水资源匮乏,其他原因也加剧了中国水资源的紧张,知名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认为,洪涝灾害、水污染、水土流失、水生态破坏、水浪费,也是中国水资源缺乏加剧的重要原因。 水利部一项预测说,到 2030 年中国人口将达到 16 亿,预计用水总 量为 7000 亿至 8000 亿立方米,但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 立方米, 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中国有多少人缺水: 6 月5 日上午10 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发 布《 2002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并答记者问。记者招待会由国新办副主任王国庆主持。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因此,此次记者招待会围绕环境保护问题展开。 在回答“中国到底有多少人缺水”这个问题时,解局长说,中国北方有很多地方 缺水,平均的用水量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他说,现在在一些地方,水本身就短缺,再加上水污染比较严重,因此,水资源 的保护问题已被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今年,我国要以保证人民喝上干净的水为重 点,开展环境保护的专项行动。 解局长谈及北京市水资源的情况时说,北京市是个缺水的城市,为了保护地下水,北京市政府已经禁止开采地下水,而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采取节水的措施。他指出,北京 市节水的潜力还是相当大的,从长远的角度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国家正在开始南水北 调的工程,最终能解决华北地区用水的问题。 解局长告诉记者:中国在节约用水、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农业结构等方面 的潜力相当大,在污水处理或者回用方面的潜力也相当大。“不过”,他强调,“不管是 在南方还是在北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都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中国网 2003年6月5日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3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有14个台风影响我国,9个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潮洪交织影响。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以来均值减少5成,完成抗旱浇地3.7亿亩次,解决了2007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组建考核工作组。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解到地级行政区域。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监测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部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加强。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启动46个全国水生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年,我国北方大部及南方部分地区2—7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7成,造成严重干旱,旱灾先后波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方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实现了黄河大旱之年不断流、黑河首次跨省区分水、博斯腾湖两次向塔里木河输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抗旱的伟大胜利。2000年9月编制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报告》,并经国务院专题办公会通过;为恢复和改善黑河、塔里木河的生态系统,水利部组织编制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报告》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现将2000年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009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0.9%,属平水年。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少5.9%,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多2.0%。降水量比常年偏少20%以上的有宁夏、辽宁、北京、天津、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比常年偏多20%以上的只有河南和海南两省。 200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562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0毫米,比常年多1.6%;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少13.6%,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5.6%。2000年从国外流入国内的水量为25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720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99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620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261亿立方米。 2000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502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139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701亿立方米,比常年增加0.9%,其中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总量5814亿立方米,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887亿立方米。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6%,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2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2983座大中型水库(大型422座)统计,2000年末蓄水总量196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蓄水量增加219亿立方米,但多数大型水库1—8月蓄水量均比上年同期减少。在九大流域片中,长江、淮河和珠江片分别增加151亿、50亿和16亿立方米,其余各流域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200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8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54.8mm,折合降水总量为62000 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1.9%。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22.6mm,比常年值偏少1.7%;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44.3mm,比常年值偏多3.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和海南偏多20%左右;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其中宁夏和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10%。 地表水资源量 2008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377亿m3,折合年径流深278.6mm,比常年值偏少1.2%。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6.0%,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天津、上海、广东、广西偏多程度在36%~20%之间,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偏少程度在50%~30%之间。 2008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33亿m3;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57亿m3,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64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6101亿m3。 地下水资源量 2008年,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8122亿m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736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

为6683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297亿m3。2008年全国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806亿m3,其中北方6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473亿m3,占全国总补给量的81.6%。北方平原区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1.2%、36.3%、7.9%和4.6%。 水资源总量 2008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434亿m3,比常年值偏少1.0%。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57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0%,也就是说,地下水资源量的87.0%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4601亿m3,比常年值偏少12.5%,占全国的16.8%;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2834亿m3,比常年值偏多1.7%,占全国的83.2%。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4.2%,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29.0万m3。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08年对全国500座大型水库和298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3083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360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2751亿m3,比年初增加345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332亿m3,比年初增加15亿m3。北方6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52亿m3,其中黄河区减少35亿m3;南方4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412亿m3,其中长江区和珠江区分别增加242亿m3和142亿m3。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水量与年初比较,湖北、广西、贵州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增加,共增加蓄水量430亿m3,河南、青海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减少,共减少蓄水量70亿m3。

中国水资源公报1997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1997-01-01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1997年全国面平均降水量613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为5816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4.2%,属平水年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是: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偏少,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偏多,属北枯南丰型。各流域片年降水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松辽片少11.4%,海河片少33.0%,黄河片少27.4%,淮河片少19.5%,长江片少5.7%,珠江片多20.4%,东南诸河片多17.8%,西南诸河片少1.4%,内陆河片少16.5%。 表1 1997年流域分区水资源量单位:亿立方米

注:地下水资源量缺上海和西藏。 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1997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83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为283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2.2%。各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松辽片少18.6%,海河片少54.5%,黄河片少42.5%,淮河片少43.1%,长江片少4.1%,珠江片多36.7%,诸河片多23.1%,西南诸河片少2.0%,内陆河片少4.7%。 1997年,从新、内蒙古、桂、滇、藏5省(区)边境流入国境的水量共309亿立方米,从新、滇、藏3省(区)流出流出国境的水量共5606亿立方米,从辽、吉、黑、内蒙古4省(区)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972亿立方米。1997年 全国入海水量17362亿立方米,其中北方松辽、海河、黄河和淮河4片的入海水量为373亿立方米,南方长江、珠江和东南诸河3片的入海水量为16989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指当地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的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扣 除水面面积和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面积后,全国地下水计算总面积为823 万平方公里(缺上海和西藏),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6942亿立方米,各流域片的地下水资源量见表1。 北方五大流域片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2242亿立方米(缺西藏羌塘内陆河),比上年减少11.2%。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325亿立方米,加上井灌回归 补给量后的总补给量为140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3.2%。与上年比,各流域 片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增减情况是:海河片减少41.9%,淮河片减少21.4%,黄河片减少11.1%,内陆河片减少7.5%,仅松辽片增加1.8%。

2004年水利统计公报

2004年水利统计公报 2004年,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水利建设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水利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水利基本建设 2004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总规模为790.3亿元,较上年减少23.4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380.1亿元,水资源工程投资240.9亿元,水保及生态环境投资46.3亿元,水电及专项投资122.9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48.1%、30.5%、5.8%、15.6%。 当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计划共下达278.81亿元,比2003年减少28.49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拨款68.74亿元,占24.7%,国债专项资金198.29亿元,占71.1%;水利建设基金11.0亿元,占3.9%;利用外资0.78亿元,占0.3%。中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重点向治淮、南水北调、“十五”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建设倾斜,重点向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水利建设倾斜,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水利投资领域,有力地保障了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需求。

2004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项目5676个,当年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747亿元,与2003年基本持平。其中,中央参与投资的水利基建项目4172个,在建投资规模为4231亿元。 全国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83.5亿元。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552.7亿元,各类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7.6亿元,机电设备及各类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43.6亿元,其它完成投资(包括移民征地补偿等)159.6亿元。

在全部完成投资中,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6.9亿元,占46.8%;水资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18.3亿元,占27.9%;水保及生态工程完成投资58.7亿元,占7.5%;水电、机构能力建设等专项投资完成139.6亿元,占17.8%。 七大江河流域共计完成投资569.5亿元,其他流域完成投资214.0亿元。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完成投资301.5亿元、231.7亿元、250.3亿元。东部地区完成投资以地方投资为主,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完成投资以中央投资为主。 在全部完成投资中,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42.9亿元,地方项目完成投资640.6亿元;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226.0亿元,小型及其他项目完成投资557.5亿元;各类新建工程完成投资523.2亿元,扩建、改建等项目完成投资260.3亿元。 2004年,水利基本建设在建项目累计形成固定资产2289.0亿元,当年新增固定资产478.8亿元,本年固定资产形成率为61.1%。本年完成土方、石方和砼方分别为13.20亿立方米、2.41亿立方米、0.25亿立方米。

2015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从行政分区看,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和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和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和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从行政分区看,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和江苏分别偏多127.2%和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和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

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我国北方6区平原浅层地下水计算面积占全国平原区面积的91%,2015年地下水总补给量1446.2亿m3,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在北方6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中,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0.2%、36.5%、7.7%和5.6%。 水资源总量2015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962.6亿m3,比常年值偏多0.9%。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61.8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6%(地下水资源量的86.4%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4733.5亿m3,比常年值偏少10.1%,占全国的16.9%;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3229.1亿m3,比常年值偏多3.5%,占全国的83.1%。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4.7%,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29.5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5年对全国624座大型水库和3378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4037.3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56.0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3587.2亿m3,比年初增加14.4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450.1亿m3,比年初增加41.6亿m3。北方6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51.4亿m3,其中黄河区减少66.8亿m3;南方4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107.4

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一)

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一) 摘要:黄河水资源公报已经刊布10年了,越来越受到流域省区的重视。与全国、各省区和其它流域机构的公报比较,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有两个特殊性:一是建立以流域管理为目标的“流域耗水量”基本理念:河道外的还原水量,也即河道“无回归水量”;二是以黄河下游为主的相对黄河河道来说的引耗水量和省区的用水的修正。 关键词:公报;水资源利用;流域耗水量;用水修正;黄河 1.公报编制 黄河用水统计始于1988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水政水资源局负责。1997年水利部行文编制《中国水资源公报》并在全国推动流域和省区水资源公报的编制,黄河水资源公报也于当年开始编制,编制依据“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大纲”进行,但没有正式对外发布。第二年1998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正式对外发布,至今已刊布10期。 水利部“关于编发《中国水资源公报》的通知于1998年3月下发”,要求各有关单位要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把水资源公报编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黄委会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委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公报》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业务部门主管领导为负责人的项目组。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在流域各省区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编制人员的共同努力,相继编发了(1998年至2007年)共10期《黄河水资源公报》,并在黄河网和委办公自动化等媒体上公开发布,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黄河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是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的实际情况编制的。所以除按照《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要求外,有流域的特殊要求和延伸。 一是黄河水资源公报分区要求更细化,主要支流需单独列出。由于公报不仅需要行政分区,也要流域分区,流域公报更需要二级流域分区,二级流域分区套一级行政分区。同时根据黄河水量调度需要,黄河流域地表水需分黄河干流部分和支流部分,并以引水口性质进行分属,而不是传统的行政与地区属地分类。区间分为:干流、主要支流(列出名称)、区间未统计支流(其它支流)。 二是黄河水资源公报的用水部门耗水量计算分水源进行,即分地表水、地下水等,而不是全国水资源公报那样耗水是不分水源的混合耗水量。 最终提供为省区套二级区分行业、分水源类型等成果。 2.公报水资源利用 2.1供水量 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也称取水量。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三大类,并按受水区进行统计。技术要求如下:(1)地表水源供水量按蓄水、引水、提水、调水四类工程及人工载运水量分别统计。(2)地下水源供水量是指水井工程的开采量,按浅层水、深层水、微咸水分别统计。(3)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 2.2用水量 指各部门用户的取水量,从2003年度开始,水资源公报统一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定的分类体系,即对1997年的分类做调整,1997年分为:农田灌溉、林牧渔、城镇工业、农村工业、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6大类用水。2003年以后仍为6大类:农田灌溉用水没变,林牧渔用水增加牲畜用水(原来在农村生活里),城镇工业与农村工业合并为城镇工业用水,由城镇生活用水中单列出城镇公共用水,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中居民用水合并为居民生活用水、增加了生态环境用水。 用水量含义有毛、净之分,这里是指配置给各类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用户特性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其中生产用水再划分为第一产业用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