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全国水资源公报

2014年全国水资源公报

2014年全国水资源公报

【篇一: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3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一些

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有14个台风影响

我国,9个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潮

洪交织影响。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

地区发生严重伏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

精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

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以来均值减少5成,完成抗旱浇地3.7

亿亩次,解决了2007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

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

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

组建考核工作组。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

解到地级行政区域。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

本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监测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

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部

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水资源论证、

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

加强。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

启动46个全国水生

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应急水量统一调度,妥善处置浊漳河等

19起突发水污染事件。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经国务院批复实施,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面完成,普查

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1.9mm,折合降水总量62674.4亿m3,比常年值偏多3.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62.4mm,比常年值偏多10.4%;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193.3mm,与常年值接近。从行政分区看,东部11 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东部地区)平均降水量1178.4mm,比常年值偏多6.6%;中部8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中部地区)平均降水量913.7mm,与常年值接近;西部12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西部地区)平均降水量517.8mm,比常年值偏多3.2%。

地表水资源量 2013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839.5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3.4mm,比常年值偏多0.5%。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

2013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4.9亿m3,从我国流

出国境的水量5282.2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2299.1亿m3;全国入海水量15606.4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8081.1亿m3,与常年值接近。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82.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610.7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311.7亿m3。北方6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539.7亿m3,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北方平原区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1.8%、35.4%、7.8%和5.0%。

水资源总量 2013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957.9亿m3,比常年值偏多0.9%。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18.4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8%(地下水资源量的86.2%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6508.0亿m3,比常年值偏多23.6%,占全国的23.3%;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1449.9亿

m3,比常年值偏少

4.5%,占全国的76.7%。从行政分区看,东部地区水资源总量6130.3亿m3,比常年值偏多10.9%,占全国的21.9%;中部地区水资源总量6748.3亿m3,与常年值接近,占全国的24.2%;西部地区水资源总量15079.3亿m3,比常年值偏少2.4%,占全国的

53.9%。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4.6%,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

29.5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13年对全国588座大型水库和3271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400.7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

减少240.0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3005.4亿m3,比年初减少232.9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95.3亿m3,比年初

减少7.1亿m3。北方6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99.7亿m3,其

中黄河区和淮河区分别减少50.0亿m3和23.8亿m3;南方4区水

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140.3亿m3,其中长江区减少117.2亿

m3。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水量与年初比较,广东、海南和云南

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增加,共增加蓄水量58.8

亿m3;湖北、浙江、青海和吉林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

库蓄水量减少,共减少蓄水量298.8亿m3;西藏自治区水库蓄水量

没有变化。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2013年,北方17个省级行政区对69

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

比年初减少16.8亿m3。6个水资源一级区中,淮河区、黄河区、西北诸河区和海河区地下水储存量分别减少36.7亿m3、5.3亿m3、

1.3亿m3和0.9亿m3,松花江区和辽河区分别增加26.4亿m3和0.9亿m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的有7个省(自

治区),其中黑龙江和吉林分别增加18.4亿m3和9.6亿m3;储存量减少的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南和江苏分别减少25.1亿m3和

9.4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 2013年全国总供水量6183.4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2.1%。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1.0%;地下水源供水量占

18.2%;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8%。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

占31.6%,引水工程占32.6%,提水工程占32.2%,水资源一级区

间调水量占

3.6%。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占8

4.8%,深层承压水占14.9%,微咸水占0.3%。

北方6区供水量2822.0亿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45.6%,南方4

区供水量3361.4亿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54.4%。南方省份地表

水供水量占其总供水量比重均在88%以上,而北方省份地下水供水

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河北、北京、河南、山西和内蒙古5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一半以上。

另外,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692.7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其中广东、浙江、福建和山东利用海水较多,分别为270.4

亿m3、204.0亿m3、58.4亿m3和55.9亿m3。

用水量 2013年全国总用水量6183.4亿m3。其中,生活用水占

12.1%;工业用水占22.8%;农业用水占63.4%;生态环境补水

(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

1.7%。

按水资源分区统计,北方6区用水量2822.0亿m3,占全国总用水

量的45.6%,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补水

分别占全国同类用水的33.9%、24.0%、55.1%、65.6%;南方4区

用水量3361.4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54.4%,其中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补水分别占全国同类用水的66.1%、76.0%、44.9%、34.4%。

按东、中、西部地区统计,用水量分别为2200.9亿m3、1993.2亿

m3、1989.3亿m3,相应占全国总用水量的35.6%、32.2%、

32.2%。生活用水比重东部高、中部及西部低,工业用水比重东部及

中部高、西部低,农业用水比重东部及中部低、西部高,生态环境

补水比重基本一致。

用水消耗量 2013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263.4亿m3,耗水率(消

耗总量占用水总量的百分比)53%。各类用户耗水率差别较大,农

业为65%;工业为23%;生活为43%;生态环境补水为80%。

废污水排放量废污水排放量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

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2013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75亿t。

【篇二:2013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3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一些

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有14个台风影响

我国,9个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

潮洪交织影响。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

分地区发生严重伏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

示精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以来均值减少5成,完成抗旱浇地3.7

亿亩次,解决了2007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

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

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组建考核工作组。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

解到地级行政区域。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

本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监测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

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部

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水资源论证、

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加强。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启

动46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应急水量统一调度,妥

善处置浊漳河等19起突发水污染事件。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

经国务院批复实施,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

全面完成,普查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1.9mm,折合降水总量

62674.4亿m3,比常年值偏多3.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

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62.4mm,比常年值偏多10.4%;长江

(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

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193.3mm,与常年值接近。从行政

分区看,东部11 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东部地区)平均降水量1178.4mm,比常年值偏多6.6%;中部8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

中部地区)平均降水量913.7mm,与常年值接近;西部12个省级

行政区(以下简称西部地区)平均降水量517.8mm,比常年值偏多3.2%。

地表水资源量2013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839.5亿m3,折合年径

流深283.4mm,比常年值偏多0.5%。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

地表水资源量为5538.2亿m3,折合年径流深91.4mm,比常年值

偏多26.4%;南方4区为21301.3亿m3,折合年径流深624.1mm,比常年值偏少4.6%。从行政分区看,东部地区地表水资源量5751.7

亿m3,折合年径流深539.6mm,比常年值偏多10.9%;中部地区

地表水资源

量6254.4亿m3,折合年径流深374.9mm,比常年值偏少0.8%;

西部地区地表水资源量14833.4亿m3,折合年径流深220.2mm,

比常年值偏少2.5%。

2013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4.9亿m3,从我国流出

国境的水量5282.2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2299.1亿m3;全国入

海水量15606.4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8081.1

亿m3,与常年值接近。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82.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610.7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

资源重复计算量311.7亿m3。北方6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539.7亿m3,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北方平原区的降水入

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

量分别占51.8%、35.4%、7.8%和5.0%。

水资源总量2013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957.9亿m3,比常年值偏

多0.9%。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18.4亿m3,占地下水

资源量的13.8%(地下水资源量的86.2%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6508.0亿m3,比常年值偏

多23.6%,占全国的23.3%;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1449.9亿

m3,比常年值偏少4.5%,占全国的76.7%。从行政分区看,东部

地区水资源总量6130.3亿m3,比常年值偏多10.9%,占全国的

21.9%;中部地区水资源总量6748.3亿m3,与常年值接近,占全

国的24.2%;西部地区水资源总量15079.3亿m3,比常年值偏少

2.4%,占全国的5

3.9%。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

4.6%,平均

单位面积产水量为29.5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3年对全国588座大型水库和3271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400.7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240.0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3005.4亿m3,比年初减少232.9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95.3亿m3,比年初减少

7.1亿m3。北方6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99.7亿m3,其中黄河区和淮河区分别减少50.0亿m3和23.8亿m3;南方4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140.3亿m3,其中长江区减少117.2亿m3。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水量与年初比较,广东、海南和云南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增加,共增加蓄水量58.8亿m3;湖北、浙江、青海和吉林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减少,共减少蓄水量298.8亿m3;西藏自治区水库蓄水量没有变化。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2013年,北方17个省级行政区对69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年初减少16.8亿m3。6个水资源一级区中,淮河区、黄河区、西北诸河区和海河区地下水储存量分别减少36.7亿m3、5.3亿m3、 1.3亿m3和0.9亿m3,松花江区和辽河区分别增加26.4亿m3和0.9亿m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的有7个省(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和吉林分别增加18.4亿m3和9.6亿m3;储存量减少的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南和江苏分别减少

25.1亿m3和9.4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3年全国总供水量6183.4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2.1%。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1.0%;地下水源供水量占

18.2%;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8%。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占31.6%,引水工程占32.6%,提水工程占32.2%,水资源一级区间调水量占3.6%。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占84.8%,深层承压水占14.9%,微咸水占0.3%。

北方6区供水量2822.0亿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45.6%,南方4区供水量3361.4亿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54.4%。南方省份地表水供水量占其总供水量比重均在88%以上,而北方省份地下水供水量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河北、北京、河南、山西和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一半以上。

另外,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692.7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其中广东、浙江、福建和山东利用海水较多,分别为270.4

亿m3、204.0亿m3、58.4亿m3和55.9亿m3。

用水量2013年全国总用水量6183.4亿m3。其中,生活用水占

12.1%;工业用水占22.8%;农业用水占63.4%;生态环境补水

(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

1.7%。

按水资源分区统计,北方6区用水量2822.0亿m3,占全国总用水

量的45.6%,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补水

分别占全国同类用水的33.9%、24.0%、55.1%、65.6%;南方4区

用水量3361.4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54.4%,其中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补水分别占全国同类用水的66.1%、76.0%、44.9%、34.4%。

【篇三: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3,比常年值偏少8.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

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15.7mm,比常年值偏少3.8%;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

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79.7mm,比常年值偏少10.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

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3,折合年径

流深244.2mm,比常年值偏少13.4%。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

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3.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少13.5%。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3,从我国流

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

源量为7267.0亿m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688.2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5863.9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

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285.1亿m3。2009年北方6区平原地下水总

补给量为1423.4亿m3。北方平原区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

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1.5%、

35.4%、8.0%和5.1%。

水资源总量 2009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4180.2亿m3,比常年值偏

少12.7%。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55.0亿m3,占地下

水资源量的14.5%,也就是说,地下水资源量的85.5%与地表水资

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4711.2亿m3,比常年值偏少

10.4%,占全国的19.5%;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19469.0亿m3,

比常年值偏少13.3%,占全国的80.5%。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

量的43.2%,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25.5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09年对全国515座大型水库和3006座中型

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2815.5亿m3,比年初蓄水总

量减少346.2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2532.7亿m3,比年初减少287.1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282.8亿m3,比

年初减少59.1亿m3。北方6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6.5

亿m3,其中黄河区增加49.2亿m3。南方4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352.7亿m3,其中珠江区和长江区水库分别减少198.8亿

m3和160.7亿m3。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水量与年初比较,青海、黑龙江、浙江、海南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

增加,共增加蓄水量91.0亿m3,贵州、广西、湖北、湖南、广东

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减少,共减少蓄水量

437.2亿m3,内蒙古、西藏2个自治区水库蓄水量变化不大。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2009年,北方17个省级行政区对77

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

比年初减少16.6亿m3。在水资源一级区中,松花江区、淮河区和

黄河区地下水储存量增加,分别增加17.9亿m3、4.3亿m3和1.1

亿m3;海河区、辽河区、西北诸河区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分别减少19.6亿m3、14.8亿m3和5.5亿m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地下水

储存量增加的仅有6个省级行政区,其中黑龙江和安徽增加较多,

分别增加23.0亿m3和4.6亿m3;储存量减少的有11个省级行政

区,其中河北减少最多,为11.2亿m3,甘肃、新疆、北京、辽宁、内蒙古、吉林减少幅度在3亿~7亿m3之间。

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2009年,21个省级行政区对地下水位降

落漏斗(以下简称漏斗)进行了不完全调查,共统计漏斗78个,漏

斗年末总面积6.4万km2。在41个浅层(潜水)漏斗中,年末漏斗

面积大于500km2的有12个,年末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大于20m的

有23个。在37个深层(承压水)漏斗中,年末漏斗面积大于

500km2的有17个,年末漏斗中心水头埋深大于50m的有11个。2009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漏斗面积扩大的有20个,中心水位下

降的有16个;深层漏斗面积扩大的有14个,中心水头下降的有12个。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 2009年全国总供水量5965.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4.7%。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839.5亿m3,占总供水量的

81.1%;地下水源供水量1094.5亿m3,占总供水量的18.4%;其

他水源供水量31.2亿m3,占总供水量的0.5%。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占32.4%,引水工程供水量占36.0%,提水工

程供水量占28.7%,水资源一级区间调水量占2.9%。在地下水供水

量中,浅层地下水占80.9%,深层承压水占18.7%,微咸水占0.4%。南方4区供水量3289.8亿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55.1%;北方6区

供水量2675.4亿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44.9%。南方各省级行政

区以地表水源供水为主,大多占其总供水量的90%以上;而北方各

省级行政区地下水供水量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河北、北京、

山西、河南4个省(直辖市)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另外,全国直接利用海水共计488.8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其中广东、浙江和山东利用海水较多,分别为201.4亿

m3、157.7亿m3和55.0亿m3。

用水量 2009年全国总用水量5965.2亿m3。其中生活用水占

12.6%;工业用水占23.3%;农业用水占62.4%;生态环境补水

(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

1.7%。与2008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增加55.3亿m3,其中生活

用水增加18.9亿m3,工业用水减少6.2亿m3,农业用水增加59.7亿m3,生态环境补水减少17.2亿m3。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m3的有江苏、新疆、广东

3个省(自治区),用水量少于50亿m3的有天津、青海、北京、西

藏、海南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75%以

上的有新疆、宁夏、西藏、甘肃、内蒙古、海南、青海、黑龙江8

个省(自治区),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30%以上的有上海、重庆、

福建、湖北、江苏、贵州、安徽7个省(直辖市),生活用水占总

用水量20%以上的有北京、天津和重庆3个直辖市。

用水消耗量 2009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155.0亿m3,其中农业耗

水占75.1%,工业耗水占10.1%,生活耗水占12.4%,生态与环境

补水耗水占2.4%。全国综合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53%,干旱地区耗水率普遍大于湿润地区。各类用户耗水率差别较大,农田灌溉为63%,工业为23%,城镇生活为30%,农村生活为86%。

废污水排放量废污水排放量是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

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2009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68亿t。

用水指标 2009年,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48m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用水量为178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为每日212l,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73l,农田实灌面积亩

均用水量为431m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103m3。

按可比价计算,2009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

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08年下降了7%和8%。

各省级行政区的用水指标值差别很大。从人均用水量看,大于

600m3的有新疆、宁夏、西藏、黑龙江、内蒙古、江苏、上海、广

西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宁夏、西藏分别达

2475m3、1162m3、1069m3;小于300m3的有山西、天津、北京、陕西、山东、河南、贵州、四川、河北、重庆10个省(直辖市),

其中山西最低,仅165m3。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看,新疆最高,为1242m3;小于100m3的有北京、天津、山东、山西、上海、浙江、辽宁7个省(直辖市),其中北京、天津分别为30m3和

31m3。

四、水体水质

河流水质2009年,对全国16.1万km的河流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Ⅰ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4.6%,Ⅱ类水河长占31.1%,Ⅲ类水河长

占23.2%,Ⅳ类水河长占14.4%,Ⅴ类水河长占7.4%,劣Ⅴ类水河

长占19.3%。全国全年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58.9%,与2008年基本持平。全国10个水资源一级区Ⅰ~Ⅲ类水河长比例由高至低排序,

依次为:西南诸河区95.3%、西北诸河区94.7%、东南诸河区

68.5%、珠江区67.8%、长江区63.7%、黄河区44.0%、辽河区

42.6%、淮河区38.9%、松花江区36.3%、海河区35.3%。与2008

年相比,黄河区、东南诸河区Ⅰ~Ⅲ类水河长比例略有上升,松花

江区、长江区有所下降,其它水资源一级区Ⅰ~Ⅲ类水河长比例变

化不大。

湖泊水质对71个湖泊的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

类水的面积占58.4%,Ⅳ类和Ⅴ类水的面积共占27.6%,劣Ⅴ类水

的面积占14.0%。对71个湖泊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贫营养湖泊有

1个,中营养湖泊有24个,轻度富营养湖泊有27个,中度富营养

湖泊有19个。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如下:

太湖:若总磷、总氮不参加水质评价,则Ⅱ类水面积占75.6%,Ⅲ

类水面积占7.6%,iv类水面积占16.8%。若总磷、总氮参加水质评价,湖体水质均劣于Ⅲ类,Ⅳ类、Ⅴ类、劣Ⅴ类水面积分别占评价

面积的7.6%、18.5%和73.9%。除贡湖、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

轻度富营养状态,其余湖区均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滇池:耗氧有机物及总磷和总氮污染均十分严重。无论总磷、总氮

是否参加评价,水质均为劣Ⅴ类。全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巢湖:西半湖污染程度明显重于东半湖。若总磷、总氮不参加评价,东半湖评价水面水质为Ⅲ类,西半湖评价水面为Ⅳ类,总体水质为

Ⅳ类。若总磷、总氮参加评价,东半湖评价水面水质为Ⅳ~Ⅴ类,

西半湖为劣Ⅴ类,总体水质为劣Ⅴ类。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水库水质在监测评价的411座水库中,水质优良(优于和符合Ⅲ类水)的水库有334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81.2%;水质未达到Ⅲ类

水的水库有77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18.8%,其中水质为劣Ⅴ类水

的水库有20座。对394座水库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中营养水库有283座,轻度富营养水库91座,中度富营养水库19座,重度富营

养水库1座。

省界水体水质对全国305个省界断面的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水质

符合和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断面数占总评价断面数的46.6%,水

污染严重的劣Ⅴ类占23.9%。各水资源一级区中,省界断面水质较

好的是西南诸河区和东南诸河区,海河区省界断面水质较差。省界

断面的主要污染项目是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

化需氧量。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2009年全国监测评价水功能区3411个,按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评价,全年水功能区达标率为47.4%,其中一级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达标率为56.3%,二级水功能区达标率42.8%。在一级水功能中,保护区达标率为64.9%,保留区达标率为69.2%,缓冲区达标率为29.4%。

地下水水质 2009年,根据562眼监测井的水质监测资料,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海南、宁夏、广东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分类评价。水质适合于各种使用用途的Ⅰ~Ⅱ类监测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5.0%,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Ⅲ类监测井占22.9%,适合除饮用外其它用途的Ⅳ~Ⅴ类监测井占72.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