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生理学实验讲义

动物生理学实验讲义

动物生理学实验讲义
动物生理学实验讲义

动物生理学实验讲义

陈海燕 樊晓丽编

10-407

丽水学院生态学院

二○一七年二月

目录

第一部分 解剖生理学实验常用器械及溶液配制 1

1 手术器械及活体解剖技术 1

2 生理学常用实验仪器及用品 15

3 常用生理溶液的配制 22 第二部分 必做实验内容

第一章 人体的运动系统

实验1 人体全身骨骼和骨骼肌系统(基础性) 23 第二章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实验2 牛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基础性) 25 第三章 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

实验3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基础性) 28 第四章 感觉器官

实验4 瞳孔反射和视野盲点测定 31 第五章血液与循环系统

实验5血型鉴定;血涂片的制作(基础性)34 实验6 蛙心搏动观察、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基础性) 36 第五章 呼吸系统

实验7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综合性)39 第六章 循环系统

实验8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综合性)42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46

第一部分 解剖生理学实验常用器械及溶液配制

第一节 手术器械及活体解剖技术

生理学实验是以活的动物或人体作为观察对象和实验材料的。在动物实验中,活体解剖技术对生理学实验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着重于学习、掌握些操作技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生理学实验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离体实验法是将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从活的或刚处死的动物体上取出,置于接近正常生理条件的人工环境中,以观察、研究其生理机能。如离体心脏的灌流、离体肠段的活动以及用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等实验。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急性在体实验法是动物在麻醉或毁坏脑或脊髓的状态下,用手术的方法暴露某一器官,观察、研究其机能及变化规律。如在体心脏活动的观察、肾脏泌尿机能的研究等。只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研究,而且实验后动物不能存活。慢性实验法是在特定条件下,以完整而清醒的动物为对象的实验方法,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地反复观察动物的某一生理机能。此法常需要先在动物体上施行某种无菌外科手术,如胃肠道瘘管术,或在机体的一定部位埋藏电极、或切除某一器官等,须待动物恢复健康后方可进行实验。这种实验花费时间较长,动物需要特殊的护理,在基础生理学实验中较少安排。

一、手术器械及其用途

(一)常用手术器械

根据生理学实验的需要,常用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手术剪、金冠剪、手术镊、眼科剪、蛙类毁髓针、玻璃分针等。

1.手术刀

主要用于切开皮肤或脏器。常用手术刀为刀柄和刀片组合式,也有刀柄和刀片相连的。根据手术的部位与性质,可以选用大小、形状不同的手术刀片。常用的执刀方法有 4 种(1)执弓式这是一种常用的执刀方法,动作范围广而灵活,用于腹部、颈部或股部的皮肤切口。

(2)执笔式此法用力轻柔而操作精巧,用于切割短小而精确的切口,如解剖神经、血管,作腹膜小切口等。

(3)握持式常用于切割范围较广、用力较大的切口,如切开较长的皮肤、截肢等。

(4)反挑式此法多使用刀口向弯曲面的手术刀片,常用于向上挑开组织,以免损伤

深部组织。

2.手术剪

主要用于剪皮肤或肌肉等粗软组织。此外,也可用来分离组织,即利用剪刀的尖端,插入组织间隙,分离无大血管的结缔组织等。手术剪分尖头剪和钝头剪。其尖端还有直、弯之别。生理学实验中常习惯于用弯型手术剪剪毛。另外,还有一种小型手术剪叫眼科剪,主要用于剪血管或神经等柔软组织。眼科剪也有直头与弯头之分。正确的执剪姿势如图 1-4 所示,即用拇指与无名指持剪,食指置于手术剪的上方。

3.手术镊

主要用于夹持或牵拉切口处的皮肤或肌肉组织。眼科镊用于夹持细软组织。手术镊有圆头、尖头两种,又有直头和弯头,有齿和无齿之别,而且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可根据手术需要选用。通常,有齿镊主要用于夹持较坚韧或较厚的组织,如皮肤、筋膜、肌腱等;无齿镊主要用于夹持较细软的组织,如血管、粘膜等。正确的执镊姿势如图1-5 所示,类似于执笔式,较为灵活方便。

4.金冠剪

金冠剪尖端短粗,易于着力。可用于剪皮肤、肌肉、内脏、骨髓以及结线等。执剪姿势与一般手术剪相同。

5.毁髓针

专门用来毁坏蛙类脑髓和脊髓的器械。分为针柄和针部,持针姿势一般采用执笔式(图1-6)。

6.玻璃分针

专用于分离神经与血管的工具。尖端圆滑,直头或弯头,分离时不易损伤神经或血管。玻璃分针尖端容易碰段,使用时要小心,如尖端破碎时会损伤组织,不可再使用。持玻璃分针的姿势同执笔式。

(二)哺乳类动物用手术器械

1.止血钳

主要作用是分离组织和止血,不同类型的止血钳又有不同的用途。执止血钳的姿势均与执剪刀的姿势相同(图 1-8)。常用止血钳有以下三种。

(1)直止血钳分长短两种类型,又有有齿和无齿之别。无齿止血钳主要用以夹住浅层出血点,以便止血,也可用于浅部的组织分离。有齿止血钳主要用于强韧组织的止血,提起皮肤等。

(2)弯止血钳与直型的大同小异,也分长短两种,主要用于深部组织或内脏出血点的止血。

(3)蚊式止血钳(蚊嘴钳)此种止血钳头端细小,又叫小止血钳,适用于细嫩组织的止血和分离,不宜钳夹大块或坚硬组织。

2.持针器

主要用于夹持缝针,缝合组织。持针器的头端较短,口内有槽。使用时,用持针器的尖端夹持缝针近尾端 1/3 处。(图 1-9)。

3.咬骨钳

主要用于咬切骨组织,如打开颅腔或骨髓腔等,咬骨钳分为剪刀式和小蝶式两种,前者适用于咬断骨质,后者适用于咬切骨片。

4.颅骨钻

5. 缝针

用于缝合各种组织。缝针有圆针和三棱针两种,又有直型和弯型之别,而且其大小不一。圆针多用于缝合软组织,三棱针用于穿皮固定缝合,弯针用于缝合深部组织。

6.动脉夹

主要用于短期阻断动脉血流,如插动脉插管时使用。

二、活体解剖技术

(一)动物的选择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狗、猫、兔、大白鼠、小白鼠、豚鼠、鸽、鸭、蟾蜍或蛙等。无论选用哪种动物,均需健康。一般地说,健康的哺乳动物毛色光泽,两眼明亮、眼和鼻无分泌物、鼻端潮而凉、反应灵活、食欲良好。健康的蛙或蟾蜍则皮肤湿润、喜爱活动,静止时后肢蹲坐、前肢支撑、头部和躯干挺起等。

动物种类的选择需根据实验内容而定,使其解剖和生理特点适合于预定实验的要求。如研究主动脉弓减压神经传入冲动的作用时,常选用兔作为实验对象,因为兔的减压神经在颈部自成一束,与迷走神经伴行,易于寻找和分离。在研究心脏特殊传导组织的电活动时,常选用狗的浦肯野氏纤维及兔的窦房结作为实验材料,因为狗的浦肯野氏纤维在心室内较为粗大,很容易解剖分离。在生理学的研究中,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中,合理地选择实验动物,常常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但并非愈是高等动物愈好。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根据实验需要,因地制宜地加以考虑。

(二)动物的麻醉

在慢性实验或急性在体实验中,施行手术之前必须将动物麻醉。麻醉可使动物在手术或实验过程中减少疼痛,保持安静,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麻醉剂的种类繁多,作用原理不尽相同。除了麻痹中枢神经系统以外,还会引起其它生理机能的变化,因此,在应用时需根据动物的种类以及实验或手术的性质慎重加以选择。麻醉必须适度,过深或过浅均会给手术或实验带来不良影响。麻醉的深浅可从呼吸,某些反射的消失,肌肉的紧张程度和瞳孔的大小加以判断。人们常用刺激角膜以观察角膜反射,夹捏后肢股部肌肉以观察其反应的简易方法了解动物的麻醉深度。适宜的麻醉状态是呼吸深慢而平稳,角膜反射与运动反应消失,肌肉松弛。

1.常用麻醉剂的种类及用法

麻醉剂可分为局部麻醉剂和全身麻醉剂两种。局部麻醉剂常用 0.5-1.0% 盐酸普鲁卡因或 2%盐酸可卡因作皮肤或粘膜表面麻醉。在生理实验中,多采用全身麻醉剂,如挥发性的乙醚、氟烷和非挥发性的巴比妥类、氨基甲酸乙酯等,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1)乙醚(ether)是一种呼吸性麻醉剂,适用于各种实验动物。在用乙醚麻醉猫、兔、或鼠类时,可将动物放在特制的玻璃钟罩内,同时放入浸有乙醚的脱脂棉,动物在吸入后的15-20min 开始发挥作用。在麻醉狗时,可用特制的麻醉口罩套在动物嘴上,慢慢将乙醚滴在口罩上进行麻醉。麻醉时需注意动物的保定。乙醚对呼吸道有刺激粘液分泌的作用,为防止呼吸道堵塞,可用硫酸阿托品(0.1-0.3mg/kg 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乙醚麻醉易于掌握,比较安全,作用时间短,麻醉后容易苏醒;但要专人管理麻醉,以防过早苏醒或麻醉过量。

(2)戊巴比妥纳(pentobarbital sodium)适用于各类实验动物。常配制成 5%的水溶液,一般由静脉或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作用开始快,一次给药的麻醉有效时间约 2-4h,不需要特殊照顾。如在实验中需要补充注射时,可再由静脉注射 1/5 剂量,仍可维持 1-2h。在麻醉过量时,可产生严重的呼吸和循环抑制,导致动物的死亡。

(3)硫喷妥纳(pentothal sodium)为淡黄色粉末,水溶液不稳定,一般需使用前配制,常用浓度为 2.5-5%,静脉注射,不宜作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后作用较快,但苏醒也快,麻醉时间较短,一般约1.5h。实验过程中可重复注射,以维持麻醉的深度。

(4)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又名乌拉坦或脲酯。氨基甲酸乙酯易溶于水,常用浓度为 20-25%。适用于多数动物:狗、猫、兔多用静脉或腹腔注射,鸟类多用肌肉注射,蛙类用皮下淋巴囊注射。

(5)氯醛糖(chloralose)溶解度较小,常用浓度为 1%,使用前须加热促其溶解,但不

可煮沸。常采用静脉或腹腔注射,可维持麻醉状态 3-4h。与氨基甲酸乙酯合并常用于电生理实验中。

非挥发性麻醉剂使用简便,维持时间较长,实验中无需专人照管,麻醉深度也较易掌握,因此为大多数实验室采用。其缺点是苏醒缓慢。

2.麻醉剂的给药途径及方法非挥发性麻醉剂的给药途径为注射给药法,主要有静脉、腹腔、肌肉、皮下和淋巴囊注射。分述如下:

(1)静脉注射常用静脉注射麻醉狗、兔。狗在麻醉前必须妥善保定,特别是生狗,以防伤人。保定的方法多为捆绑狗的嘴鼻部。即用粗棉带从下颌绕到上颌打一结,然后绕向下颌再打一结,再将棉带引至头后,在颈部背面打第三结,最后再打一活结(图 1-10)。另外,也可用特制的长柄大铁钳将狗颈部钳住,钳夹后将钳头固定于墙角或地面,此时头部不能自由活动,但不影响呼吸。狗最常用于注射和采血的静脉为前肢内侧的头静脉和后肢小腿外侧的小隐静脉。注射前需在注射部位剪毛,用手握压静脉向心端处,使血管充血膨胀。将注射针头顺血管方向先刺入血管旁的皮下,然后再刺入血管,此时可见回血。注射者一手固定针头,一手缓缓进行推注(图 1-11)。

兔静脉注射兔的常用部位为耳缘静脉。兔耳的外缘血管为静脉,中央的血管为动脉。注射前最好将动物放入兔体固定箱内,使兔头露于箱外,以防注射时挣扎。先除去注射部位的被毛,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耳缘静脉近心端,使其充血(亦可用动脉夹夹住),并用左手拇指和无名指固定兔耳。用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顺血管方向刺入静脉(图 1-12),刺入后再将左手食指和中指移至针头处,协同拇指将针头固定于静脉内,便可缓缓注射。如注射阻力过大或局部肿胀,说明针头未刺入血管,应拔出重新刺入。首次注射应从静脉的远心端开始,以便进行反复注射。

(2)腹腔注射常用腹腔注射麻醉猫和鼠类,狗、兔、鸽、蛙类也可采用。在进行猫的腹腔注射时,要紧紧抓住颈后皮肤皱襞,迅速将注射针头刺入腹腔,注射完毕后立即退出针头。猫是易发怒动物,牙、爪均可伤人,为安全计,最好将猫放入布制口袋内,封口后进行注射,其方法并不难掌握。在腹腔注射鼠类时,也需注意安全。对小白鼠可采用手持法进行注射(图1-13),即用左手小指和第四指将鼠尾夹住,迅速用其它三指抓住鼠耳及颈部皮肤,将腹部朝上,右手将注射针头刺入下腹部腹白线稍外侧处,注射针与皮肤面呈 45°夹角,若针尖通过腹肌后抵抗消失,应保持针头不动,轻轻注入麻醉剂。腹腔注射应防止把针头刺入肠、肝、膀胱等内脏器官,因此针头刺入后须轻轻回抽,如无肠内容物、尿液或血

液被抽出,表明针头未刺入内脏。

(3)肌肉注射常用肌肉注射麻醉鸟类,注射部位多为胸肌或腓肠肌等肌肉较发达的部位。猴、狗、猫、兔多选用两侧臀部或股部进行肌肉注射。固定动物后,右手持注射器,使之与肌肉呈 60°夹角,一次刺入肌肉。注射完毕后用手轻轻按摩注射部位,帮助药液吸收。

(4)皮下注射在注射麻醉中并不常用。小白鼠的皮下注射通常在背部皮下,可将皮肤拉起,注射针刺入皮下。将针头轻轻向左右摇摆,容易摆动则表明已刺入皮下,然后注射药物。拔针时,可以手指轻捏注射部位,以防药液外漏。对大白鼠、豚鼠、兔、猫等可选用背部、大腿内侧或臀部等皮下脂肪较少的部位进行皮下注射。鸽通常选用翼下部位注射。

(5)淋巴囊注射麻醉蛙或蟾蜍时常用淋巴囊注射。由于蛙类皮肤较薄,弹性较差,抽针后药液易自注射处外流,故采用胸部淋巴囊注射为宜。方法是将针头刺入口腔粘膜,通过下颌肌层入皮下淋巴后囊(图 1-14)再行注射。一只动物一次可注射 0.25-0.1ml 升溶液。3.麻醉过量的处理

麻醉过量时,可按麻醉剂的不同、过量的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如动物呼吸极慢而不规则,但血压和心搏仍正常时,可施行人工呼吸,并给苏醒剂。若动物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但心搏仍可摸到时,应迅速施行人工呼吸,同时注射50% 温热葡萄糖溶液 5-10ml,并给肾上腺素及苏醒剂。若动物呼吸停止、心搏极弱或刚停止时,应使用 5% CO2和 60%O2的混合气体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注射温热葡萄糖溶液、肾上腺素和苏醒剂,必要时可打开胸腔直接按摩心脏。常用的苏醒剂有咖啡因、苯丙胺、印防己毒素和可拉明等。

(三)动物的固定

急性在体实验的手术过程中,必须将麻醉动物稳妥地加以固定,以限制动物的活动,保证实验或手术的顺利进行。一般使用各种动物的头夹和固定绑带将动物固定于手术台上,但随手术部位和实验内容的差别,动物的固定方法也不相同。生理学实验中最常使用的动物固定方法有两种:背位(仰卧位)固定法和腹位(俯卧位)固定法,其中关键性的固定部位是头部和四肢。

1. 背位固定法

将动物的背部直接接触手术台的固定方法。在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等实验中均采用此法。各类哺乳动物(兔、狗、猫等)的背位固定法大同小异,现以兔为代表加以说明。

(1)头部的固定

头部的固定通常使用头夹(图 1-15),有兔头夹、猫头夹和狗头夹之分。使用时可将

相应的头夹固定于手术台前端的直棒上,然后将已麻醉的动物背位置于手术台上。兔头的固定是将兔头夹的半圆铁圈由背部夹持于动物的颈部,然后将金属圆铁圈适度地套紧兔嘴,旋紧螺丝,加以固定(图1-16),但不可过分压迫鼻部,以免影响呼吸。狗头夹为一较大的圆铁圈,圈内上部有一直铁棒,其上有一半圆铁圈,均可上下移动,固定时把狗舌拉出,将狗的嘴鼻部插入圆铁圈内,半圆铁圈的下方,再将直铁棒插入上下颌之间,犬齿之后,加以固定,然后旋动螺旋,将半圆铁圈下移,适度地压在动物的鼻梁上。若无动物头夹,也可取线绳代替,即将线绳拉紧动物的门齿,固定于手术台前端的直棒上,方法简便易行,也可达到固定头部的目的。

(2)四肢的固定

在头部固定之后,即可固定四肢。四肢用绑带固定,先将绑带按图 1-16 打结,再进动物前肢的腕关节和后肢踝关节,将绑带收紧,后肢的绑带可直接拉紧分别扎于手术台两侧的木钩上。除特殊要求外,前肢的固定方法应为:将两前肢平放在胸部的两侧,再把捆绑前肢的两条绑带从动物背部交叉穿过,并压在对侧前肢的前臂上,最后拉紧绑带,固定于手术台两侧的木钩上。这样可将动物稳妥地固定于手术台上。

2. 腹位固定法

是动物的腹部直接接触手术台的固定方法。这种固定法适用进行脑脊髓的实验。兔、猫头部的固定常用马蹄形头固定器(图 1-17)。其方法是在两侧眼眶下部剪去一小块毛皮,暴露颧骨突,用带1mm 钻头的骨钻打一小孔,将固定器两侧的尖头金属棒紧紧嵌入小孔内,加以固定,再调节固定器中间的金属棒的高度,使其尖端紧嵌在两门齿缝之间,旋紧螺旋固定之。如果需要头部上仰,可提高固定器前端的垂直铁柱;如需头部下俯,可将该铁柱放低。动物四肢的固定同前,用绑带缚紧后直接拉紧固定于手术台两侧的木钩上(或直接用手术台两侧的四肢固定夹夹住),前肢的绑带可不进行交叉。

3.蛙类的固定法蛙和蟾蜍的固定法也分背位和腹位两种。规范的固定方法是使用蛙腿夹和蛙板,方法较简单。将蛙腿夹套在蛙四肢的腕关节或踝关节处,拉紧四肢插入蛙板上的小孔内即可(图 1-18)。如无这些器材,可用大头针将四肢直接钉在木板上。蛙类头部活动不大,一般不作特殊固定。由于双毁髓蛙类周身瘫软,无需固定。

(四)急性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手术切口与止血

在哺乳动物体上行皮肤切口之前,需将切口部位及其周围的毛剪去。剪毛应使用剪毛剪,持剪方法同一般手术剪。剪毛时,应将剪毛剪的凸面贴近皮肤,依次剪毛,切忌提起毛剪,

以免剪及皮肤。剪下毛应放入污物筒内,以免到处飞扬,污染环境。做切口前,应注意切口的大小和解剖结构,一般以少切断神经和血管为原则,同时应尽可能地使切口与各层组织的纤维方向一致。切口的大小,既要便于手术操作,但也不可过大。做切口时,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预定切口上端两侧的皮肤固定,右手持手术刀,用执弓式或执笔式,以适当的力量,一次全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直至肌层。手术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止血。以免造成手术野血肉模糊,难以分辨血管和神经,延误手术时间。止血方法第一步:作第一个单结视出血情况而定。微小血管出血,可用湿热生理盐水纱布按压止血;较大血管出血,需先找到出血点,用止血钳夹住,而后用线结扎;大血管破损,应准确、快速止血,否则失血过多,影响实验。实验期间,应将创口暂时闭合,或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盖好,以免组织干燥。

2、手术结

手术结不仅是外科手术上的重要技术,也是急性动物实验中的基本技术。手术结有多种,如单结、方结、外科结、脱结、十字结、三叠结等,其中以方结和三叠结最为安全可靠。在生理学实验中,又以方结最为常用,打结的方法有单手打结法、双手打结法和持钳打结法几种。单手打结法(图 1-19,1-20)最为方便,但结线必须留得长些。图 1-21,1-22 为持钳打结法。这种打结法适用于结线太短或结扎部位过深等情况。总之,打结是一种基本技术,在动物实验中经常使用,要经常练习,熟练掌握。

3、颈部手术

(1)气管分离术

将动物背位固定,剪去颈部腹面的毛,用手术刀在紧靠喉头下部沿颈部正中线切开皮肤。切口长度:兔、猫约 5-7cm;狗约 10cm;大白鼠或豚鼠的 2.5-4cm。在气管正腹面用手或止血钳分层分离皮下结缔组织,即露出胸骨舌骨肌。此肌起于胸骨,止于舌骨体,位于颈腹面正中线,覆盖于气管腹面。用止血钳由正中线将胸骨舌骨肌分开,即可暴露气管(2)颈外静脉分离术

哺乳动物的颈外静脉壁薄粗大,且分布很浅。位于颈部皮下、胸骨乳突肌(狗为胸头肌)外缘。分离该静脉时,可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切口一侧的皮肤,再向外翻,可将暗紫色的粗大静脉翻于食指上。用玻璃解剖针或细止血钳由静脉外侧分离结缔组织,即可将颈外静脉分离出来,然后穿线备用。

(3)颈总动脉分离术

颈总动脉位于气管外侧,腹面被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所覆盖。分离时,可用左手拇

指和食指捏住已分离的气管一侧的胸骨肌,再稍向外翻,即可将颈总动脉以及神经束翻于食指上。用玻璃解剖针或止血钳轻轻分离动脉外侧的结缔组织,便可将颈总动脉分离出来,最后穿线备用。

注意:颈部神经与颈总动脉被结缔组织包绕在一起,形成血管神经束。在分离动脉时,应注意神经的部位与走行,切勿伤及与其伴行的神经。

(4)颈总动脉神经分离术。先暴露出血管神经束,然后用玻璃分针小心分离结缔组织膜,即可看到与总动脉伴行、粗细不同的神经。若不能分辨神经类别。可在分离长约0.5cm颈总动脉的基础上,提起动脉,透过灯光,则可清楚地看到随动脉被拉开的结缔组织靴膜中的各类神经。颈部的神经分布因动物的种类而不同,以下介绍常用实验动物兔、猫和狗颈部神经的特点。兔颈部的血管神经束内有 3 条粗细不同的神经,其中迷走神经最粗,呈白色,一般位于外例;交感神经稍细,略呈灰色,一般位于内侧;减压神经最细,位于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之间。分离神经时,需用尖端细而圆滑的玻璃分针,轻轻沿神经平行走向小心分开结缔组织靴膜,将神经分离出2cm即可穿线备用。猫的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并行,迷走神经较粗,交感神经较细,减压神经并入迷走神经中。狗在颈总动脉背外侧有一条粗大的迷走交感干,迷走神经的结状神经节与交感神经的颈前神经节相邻。迷走神经从第 1 颈椎下面进入颈部,与交感神经干并行,被一结缔组织鞘所包绕,形成迷走交感干,在进入胸腔后,两神经才分开、移行。

4.腹部手术

在动物实验中,腹白线是腹部切口的常用部位。腹白线是位于腹中线下面的白色健膜线,从胸骨的剑突隆起直至耻骨联合。腹白线为较宽的结缔组织间层,神经血管分布极少。因此,通过腹白线所作的腹正中切口,不伤及肌肉、神经和血管,对动物损伤较小,较少出血。腹正中切口的长度因实验的要求和动物的种类而不同。如在观察兔胃和小肠运动的实验中,需在胸骨剑突下方作 8-10cm 的切口,才能充分暴露胃和小肠。而在兔尿形成的调节实验中,只需自耻骨联合向前作 2-3cm 的切口,即可将膀胱引出。

兔左侧内脏大神经的分离可通过腹部,也可通过背部,这里仅以前者加以说明。将兔背位固定,剪毛,沿腹白线由剑突向后作3-10cm 的腹正中切口。以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包住胃肠道,并推向右侧。在左侧腹腔后壁找到左肾,在肾脏上方,紧贴腹主动脉与左肾动脉夹角的上方,可见一杏黄色肾上腺。用止血钳分离肾上腺附近的脂肪组织,并向肾上腺斜外上方分离,在腹膜下隐约可见一乳白色的细神经与腹主动脉并行,此即为内脏大神经。它由肾上腺外上方通向肾上腺,并在通向肾上腺前形成两条分支,分支交叉处略膨大,此即

为腹腔神经节。小心分离内脏大神经,并穿线备用。

股部手术股部血管与神经在动物实验中也较常用,如插入心导管、测压、注射和采血等,股部血管和神经在股三角处通过。股三角为股部手术的常用部位。股三角是指耻骨肌与缝匠肌后部的后缘之间所形成的三角区。在股三角内,有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神经通过。血管与神经分离术:将动物背位固定,先用手指在股部内侧面根部触摸动物搏动部位,剪去该部位的被毛,用手术刀沿血管平行方向作一 4-5cm 切口。用止血钳分离皮下结缔组织,再将耻骨肌和缝匠肌的交点处分离,并将缝匠肌后部向外拉开,其下方可见筋膜包绕的神经血管束(图 1-23)。用蚊式止血钳细心分离其结缔组织膜,即可将血管和神经分离出来,并穿线备用。血管神经的自然位置为,股静脉位于内侧,股神经位于外侧,股动脉位于两者之间。

(五)采血技术

由于实验动物不同,实验需要和采血数量有别,所选用的采血方法也不相同。这里仅介绍几种实验动物的常用采血技术。

1.兔和豚鼠

(1)心脏采血将兔或豚鼠背位固定,剪去左侧胸部相当于心脏部位的被毛,用碘酒和酒精消毒皮肤,选择心脏跳动最明显处作穿刺。一般由胸骨左缘外 3mm 处刺入兔的第三肋间隙;在豚鼠,则刺入第 4-6 肋间隙。穿刺时,最好用左手触诊心脏,以作配合。当针头接近心脏时,就会感到心脏的跳动。这时需将针头再向里穿刺,便可进入心室。由于心脏的搏动,血液会自然进入注射器。如认为针头已进入心脏,但抽不出血液,可把针头稍微退出或进入一点。心脏采血经 6-7 天后,可以重复进行。采血量:在兔一次可取血液20-25ml,在豚鼠可取 6-7ml 血液。

(2)兔耳中央动脉采血将兔置于兔固定箱内,用酒精棉球擦揉兔耳片刻,使其充血。在兔耳中央有一条纵行、较粗、颜色鲜红的中央动脉。用左手固定兔耳,右手持注射器,在中央动脉的末端,沿动脉平行地向心方向刺入动脉,轻轻抽动针筒,即可见血液进入注射器。一次可采血约 15ml(采血后应注意止血)。采血一般使用 6 号针头,不可太细。需加注意的是,兔耳中央动脉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因此,采血前必须使兔耳充血。当动脉扩张,未发生痉挛性收缩前立即进行抽血,时间过长,动脉会发生较长时间的收缩,采血难以进行。

此外,兔和豚鼠还可采用股静脉、颈静脉、股动脉、颈总动脉采血,一般需行动、静脉分离术,而后采取。

2.小白鼠和大白鼠

(1)颈静脉或颈动脉采血

将鼠麻醉后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一侧颈部外侧的被毛,作常规颈静脉或颈动脉分离术。用注射器针头沿血管平行方向刺入,抽取所需血量。此法采血量:体重 20g 小白鼠可采血 0.6ml 左右;体重 300g 大白鼠可采血 8ml 左右。同法也可选用股动脉或股静脉采血。

(2)尾静脉采血

将鼠放入固定筒内,露出鼠尾。用手揉擦或用温水(45-50℃)加温鼠尾,也可用二甲苯等涂擦鼠尾,使尾静脉充血。用剪刀剪断尾尖(小白鼠 1-2mm,大白鼠约 5-10mm)后,即可流出血液。如血流不畅,可用手轻轻从尾根部向尾尖部挤压数次,可取到数滴血液。如实验需要间隔一段时间而多次采血时,每次采血可将鼠尾剪去很小一段。采血后,用棉球压迫止血,并立即用0.6ml液体火棉胶涂于尾部伤口处,使之结一层火棉胶薄膜,以保护伤口。此外,也可采用尾静脉交替切割法进行间隔、多次性采血。方法是用锋利手术刀片在尾部切一小口,切破一段尾静脉,血液即由伤口流出(图 1-24)。此法每次可采 0.3-0.5 ml 血液,可供—般血常规实验。尾部的 3 条静脉可交替切割,并由尾尖部向尾根部逐次切割,以保证连续多次使用。切割后用棉球压迫止血,约 3 天后即可结痂痊愈。此法在大白鼠采血时较为常用,效果较好。

(3)眼眶后静脉丛采血

先制作硬质玻璃吸管,管长 7-10cm,一端管径为 0.6 mm,壁厚为 0.3mm 的毛细管,另一端逐渐扩大呈喇叭形。采血部位是眼球和眼眶后界之间的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时,用左手从背部捉住动物,以食指和拇指握住颈部,利用对颈部所加的轻压力,使头部静脉血液回流困难,眼球充分外突,以辨认眼眶后静脉丛(图 1-25)。右手持消毒的吸管,将其尖端插入内侧眼角,并轻轻由鼻侧眼眶壁平行地对着喉头方向推进,约 4-5mm 即达眼眶后静脉丛。把玻璃吸管取水平位,稍加吸引,血液即流入吸管。为防止血液凝固,采血前可用 1%肝素溶液湿润吸管内壁。采血后,将吸管拔出,同时放松左手使出血停止。用此采血法一次可采取小白鼠血液0.2ml,大白鼠血液 0.5ml,一般不发生术后穿刺孔出血或其它合并症。还可根据实验需要,于数分钟后在同一穿刺孔重复采血。除小、大白鼠外,豚鼠和兔也可从眼眶后静脉丛采血。

3.狗和猫狗、猫的采血可用前、后肢皮下静脉。

其基本方法与静脉注射法相同(参见图 1-12)。需加注意的是抽血时速度要慢,以防针

口吸着血管壁。此法一般可抽取 10-20ml 血液。此外,还可采用颈静脉、颈动脉、股动脉取血,基本方法见颈部手术和股部手术。如实验需要抽取大量血液,可用心脏采血法,其方法与兔的心脏采血略同。

4.鸽、鸡和鸭

(1)翼根静脉采血

鸽和鸡常采用翼根静脉采血法。采血时,可将翼部展开,露出腋窝部,将羽毛拔去,即可见到明显的翼根静脉。由助手将动物固定,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用左手拇指、食指压迫此静脉的近心端,使血管怒张。右手持连有5~6号针头的注射器,由翼根部向翅方向沿静脉平行刺入血管,即可抽取血液(图 1-26)。鸭可从翼下肱静脉采血。采血时,将鸭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翼下靠躯干的羽毛,残留的绒羽可用手拔去。在靠近躯干部的翼下可见到皮下有一条深蓝色的肱静脉,便可用注射器由此处采血。

(六)动物的处死方法

1.脊椎脱臼法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白鼠头的后部,并用力下压,右手抓住鼠尾,用力向后上方拉,即可使颈椎脱臼,瞬间死亡(图 1-27)。

2.空气栓塞法

向动物静脉内注入一定量的空气,使之发生栓塞而死亡。狗、猫、兔、豚鼠均可用此法处死。兔一般选用耳缘静脉,狗由前肢或后肢皮下静脉注射。兔、猫等静脉内注入 20-40ml 空气、狗注入 80-150ml 空气即可致死。

3.放血致死法

轻度麻醉动物后,固定于手术台上。行股部手术,暴露股三角区。分离股动脉(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并插一根塑料管。打开动脉夹,使血液流入容器内。一般动物 3-5min 内即可致死。除股动脉外,常用选用颈总动脉放血。此法处死动物较为安静,对内脏器官无损伤,是采集病理切片标本、同时采集血液的一种较好的方法。狗、兔、猫等均可采用此法处死。

第二节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及用品

生理学常用仪器这一命题是十分广泛的,而且各院校所使用的仪器不同,这里只能作粗略地介绍。为了让学生了解生理学仪器的发展,近代出现的电子仪器和经典的生理仪器同时介绍,但以前者为主。

生理学仪器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为使机体或离体组织细胞兴奋,需要给予刺激,常用的刺激装置为电子刺激器。当生理现象是电信号时,探测系统可以是引导电极,包括记录单细胞电活动的玻璃微电极以及记录群细胞电活动的粗大金属电极。当生理现象为其它某种能量形式时,如机械收缩、压力和声音等,探测系统又可以是传感器。由于生物电信号较为微弱,信号调节系统则是一种放大器或放大器的组合。经典实验中各式各样的杠杆和传动装置也起着信号调节作用。20世纪末之前,记录系统常使用示波器或笔式记录仪。记纹鼓是一种经典的记录仪,国内外通常列入常用生理仪器加以介绍。目前生理学实验仪器几乎全部计算机化,本教材重点介绍后者。

多种刺激因素,如光、声、电、温度、机械及化学因素等都可使可兴奋组织产生生理反应。但实验生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电刺激,因为这种刺激易于控制刺激参数,对组织没有损伤或损伤较小。常用的刺激系统包括电子刺激器或感应电刺激器、刺激隔离器和各种刺激电极。

(一)刺激系统

1. 电子刺激器

电子刺激器是一种能产生一定波形的电脉冲仪。所产生的波形大致有方波、正弦波和锯形波。其中最常用的是方波。其原因不仅是波形简单,易于控制刺激参数,包括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和刺激频率,而且方波的上升时间快,这种陡峭的前缘刺激电流对生物组织是较为有效的刺激。

(1)刺激强度

刺激强度是指方波幅度,可用电压或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强度一般从几μA 至几十mA,电压可在 200V 以内。刺激强度过小,不能使细胞膜静息电位达到阈电位而引起细胞兴奋:强度过大,可引起组织内电解和热效应而使其损伤和破坏。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过强过弱的刺激均应避免。

(2)刺激时间

刺激时间是指方波的持续时间,又叫波宽(图 1-28)。一般刺激器的持续时间从几十毫秒至数秒。采用单向方波刺激时,刺激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产生损伤效应。为了减少引

起组织损伤的电解和热效应,应尽量缩短刺激时间,并采用正负双向方波刺激。计算机生理信号采集、显示与处理系统(以下简称计算机采集系统)的刺激时间设置为0.1ms至数秒。

(3)刺激频率

刺激频率是刺激方波的重复频率,一般少于 1000 次/s。刺激频率过高时,可能有一部分刺激会落于组织的不应期而无反应,使刺激与生理效应不能同步。刺激频率的选择随被刺激组织的不同而变化。一般认为,在生理学实验中,应用连续刺激时,还可根据实验需要调节“串长”。“串长”表示以重复频率不断输出刺激方波可持续的时间,即一连产生数个方波的时间。

电子刺激器除可调节上述刺激参数外,尚有其它功能可供使用。总周期是同步脉冲的周期,同步脉冲表示一次刺激的时间起点。同步脉冲输送到整个实验系统中,使各仪器有共同的时间起点,以保持时间上的同步。在电生理实验中,刺激器的同步输出可将同步脉冲送到示波器的同步输入,而触发其一次扫描;也可送到另一台刺激器,使二台刺激器之间保持特定的时间关系。从同步脉冲到刺激方波的出现,这段时间称为“延时”,可使方波或方波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出现在示波器荧光屏上合适的位置,以便观察和记录。两台同步的刺激器也可通过调节各自的“延时”来改变其先后次序和时间间隔。这些设计为特殊的实验方案提供了方便条件。在使用计算机采集系统进行一般实验时,刺激设置的延时应调节至最短(0.1ms)。

(4)刺激伪迹与刺激隔离器

生物体是一个容积导体。实验时,由于刺激器输出和放大器输入具有公共接地线,使得一部分刺激电流流入放大器的输入端,而使记录系统记录一个刺激电流产生的波形,即刺激伪迹。为了减小刺激伪迹,常用一刺激隔离器。使刺激电流的两个输出端与地隔离,切断了刺激电流从公共地线返回的可能,从而减小伪迹。

计算机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的硬件中,配备了生理学实验常用的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时间参数、记录系统及多种信号处理方法等,而且,为适应新实验的需要,其软、硬件还在不断升级,仪器的使用方法应按仪器说明书操作。

2. 感应电刺激器(感应电极)

刺激生物组织用的经典仪器是感应电刺激器,主要由原线圈和副线圈组成,当接通或切断原线圈中的直流电流时,副线圈即出现瞬时的感应电流,以刺激组织。感应电刺激器的缺点是输出的波形不稳定,单个电震的刺激时间和连续电震的刺激频率均无法控制和调节,因此已为电子刺激器所取代。

3. 铜锌弓(铜锌夹,Galvani 镊子)

在生理学实验中,铜锌弓是检验本机能活动性最常用而简易的刺激器。由铜片和锌片两种金属制成,最早由 Galvani 所创制,故称 Galvani 镊子(图 1-29)。铜锌弓具有刺激作用是因为金属与溶液之间产生电位差,即电极电位。

通常将金属浸在电介质溶液中,如 Zn便溶解而成 Zn 离子。而在 Zn 的里面则形成负离子。Cu 在溶液中则相反,金属与溶液之间便产生了电位差-电极电位。如果将 Zn 和 Cu 一端接触,则在接触部位电流由 Cu→Zn 方向流动;而在溶液中则相反,由 Zn→Cu 流动。当铜锌弓接触组织时(注意:表面必须湿润),电流便沿 Zn→可兴奋组织→Cu 方向流动,产生刺激作用。这样,铜锌弓好象一个电池,Zn 就象其阳极,Cu 象阴极而发挥作用。神经或肌肉的电刺激阈值非常小,所以仅用铜锌弓接触,即可构成刺激,以便检验组织的机能活动性。

4. 刺激电极

刺激电极多用金属制成。根据其性能可分为普通电极、保护电极和乏极化电极等(图1—30)。

普通电板和保护电极多用银丝或不锈钢丝制成,一般将两条金属丝镶嵌在有机玻璃或电木框套内,刺激端裸露,作为细胞外刺激用。保护电极的绝缘框套在刺激端弯曲成钩状,金属丝包埋其中,金属丝仅保留钩内一面裸露,以便施加刺激时,保护其周围组织免受刺激。

由于金属电极与生物组织接触后通以直流电产生上述电极电位,从电极上测得的电位差是电极电位与生物电动势的叠加,这就干扰了生物电的测量。为了避免或减小电极电位的产生,电生理学实验中通常选用乏极化电极。它是一种乏极化的锌-硫酸锌电极。更为常用的乏极化电极是银-氯化银电极。这种电极的 AgCl 镀层可使 Ag+和 Cl-在电极和电介质之间自由地移动,以对抗电极电流的形成。当这种电极接正电位时,Cl-和 Ag 电极结合而生成AgCl 的过程加强,银-氯化银电极上又多生成一些 AgCl。由于电极上原已存在大量 AgCl,新生成的 AgCl 并不明显地改变电极和周围溶液之间的电位差,因此电极电位变化很小。如果电极接负电位,则电极上的 AgCl 减少,同理,电极电位变化也不大。可见,电极电位稳定是银-氯化银电极的主要优点。

制备银-氯化银电极的方法是,取银丝或银片,先用细砂纸擦光,然后用石油醚擦干净(注意:勿用手再接触银丝)。将两条银丝用导线与 1.5V 的电池连接,并将两条银丝浸入0.1mol/LHCl 溶液中。待电流流过 30s,然后变换电流的方向。如此重复 3 次,银丝上便渡上一层薄薄的 AgCl,呈暗灰色。由于 AgCl 具有感光性,因此,“氯化”的电极需在暗

处保存,最可取的保存方法是将电极放入任氏液中。

二、探测系统

1. 玻璃微电极

微电极作为生理学仪器探测系统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单细胞电活动的测量。微电极包括金属微电极(可用不锈钢丝、钨丝、铂丝等制作)和玻璃微电极。玻璃微电极技术首先由 Hogg 等(1934)应用于动物细胞,又为后人所完善和发展,今已广泛应用于电生理学的研究中。玻璃微电极的制备法有多种,最基本的制作方法如下:

(1)玻璃毛细管的选择与预处理

玻璃微电极是用已制备好的玻璃毛细管加热后拉制而成。毛细管以 GG-17 或 GG-95 的硬质玻璃管为佳。因为其软化点、化学稳定性和电阻率较高,而热膨胀系数较低。毛细管的外径一般为 1—2mm,内径应近于总直径的 2/3。毛细管最好进行预处理,其方法如下:

① 用清洁液(浓硝酸和浓硫酸各250ml 配制而成)浸泡毛细管 1—2h;

② 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 30min;

③ 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加热煮沸 10min;

④ 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 3 次;

⑤ 取出后放入烘箱中烘干备用。

(2)玻璃微电极的拉制

使用设计合理的微电极拉制器拉制微电极十分方便而易于掌握。拉制器有两大类:垂直型和水平型,拉制原理基本相同。当玻璃毛细管在固定的位置被可调的电热丝加热软化后,靠毛细管下面的重力或拉力,将毛细管拉成两根微电极,同时电热丝的电流立即被切断。控制微电极主要依靠调节电热丝的电流以控制温度以及其下的重力或拉力。多数拉制器采用电磁铁产生的拉力,其优点在于拉力可以调节。在毛细管未完全软化前,拉力可以调节得较小或仅依靠一定的重力,将毛细管慢慢拉长,待毛细管溶化后,再突然加大拉力,这样可以在毛细管温度较高时再迅速拉制,因而可以拉出尖端外径小于 0.5μm 的玻璃微电极。一只合格的微电极应包括茎部、肩部、锥部和端部四部分(图1-31)。

(3)微电极的充灌和保存

拉制的微电极要灌注 3mol/L KCl 溶液。微电极的充灌方法较多,如加热减压法,直接充灌法等。如果所用玻璃毛细管内附数根玻璃微管,那么直接充灌法则极为简便,其方法是:取 5ml 注射器一只,内充 3mol/L KCl 溶液。将长而细的针头或尖端较细的塑料管由微电极茎部插入,直至肩部和锥部的交界处,用注射器将 KCl 溶液灌入微电极,溶液靠毛细

管作用进入锥部和端部。注意微电极内不得有气泡。直接充灌法的成功率,一方面取决于玻璃毛细管的预处理。如预处理良好,毛细管内洁净,则溶液易进入微电极锥部直达端部。另一方面也取决于 KCl 溶液纯净和清洁程度。一般要求 KCl 试剂为 A.R.二级分析试剂,用双蒸馏水配制,配制好的KCl 溶液需用分析滤纸过滤 2 次。

玻璃微电极的保存方法很多,比较简而易行的方法是用大培养皿保存,即取一培养皿,下放滤纸垫底,其上放置一块宽、高约为 1.5cm、长度与培养皿直径相等的泡沫塑料,其上每隔 0.5cm 切一小口。用自来水将滤纸和泡沫塑料完全浸湿,将充灌好的微电极置于泡沫塑料上的小切口内,加盖后放入冰箱中保存。用这种方法保存微电极的有效寿命大约是一周或一周以上。由于机械振动、表面张力、干燥、KCl 溶液出现杂质或沉淀物等原因,试图长期保存已充灌的微电极是难以作到的,因此,应尽可能地缩短充灌微电极和进行微电极实验之间的时间。

(4)微电极阻抗的测量

在细胞内记录的微电极实验中,微电极端部的直径是十分重要的参数。如端部直径过大,既不可能得到正确的静息电位数值,也不可能稳定地记录电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了解微电极端部直径的大小。实验前,可在显微镜下用测微尺直接测量端部直径的数值。但更多的是采用测量阻抗法间接地了解直径的大小。在一般情况下,微电极的阻抗可以反映端部的粗细。因此,可以通过测量阻抗来判断微电极端部的内径。有些微电极放大器本身设有测量微电极阻抗的线路,可按照说明在实验前或实验中随时进行测量,较为方便。如不具此种微电极放大器,也可用电子管电压表(万用表)测量。一般说来,微电极端部直径在 0.5μm 左右,其阻抗为 10—50M?,端部越细,阻抗值越大。记录犬、猪、兔、豚鼠、大白鼠等心室肌细胞电活动的微电极的阻抗达 15—30M?即可。

2. 传感器

传感器是指将一种能量形式转变成另一种能量形式的装置。作为探测系统的组成部分,可将非电性质的生理现象,如机械、声、光、磁以及温度等能量形式转变为电信号。然后把这种电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放大,显示或记录在示波器或记录仪上。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如压力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声传感器、光传感器以及温传感器等。其中以压力传感器与张力传感器在生理学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它可以测量机体的各种压力变化(血压、胸内压、肺内压、心腔内压及消化管内压等),以及在体及离体组织或器管的舒缩活动情况,这里将着重介绍。由于目前能供生理学研究应用的商品换能器为数不多,因此,需要自行设计、制作符合实验要求的各类传感装置。

(1)压电传感器

压电换能器可用应变片制作。应变片有电阻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两种。压力传感器主要由承受压力的压力室和应变片组成。压力室可用金属波纹管、波纹片或橡皮薄膜制作,其上有开口通过接管与被测压力的部位连接。压力室外通过接管与外界相通,可用来测定压差(图1—32)。

(2)张力传感器

将应变片贴在用有机玻璃制做的弹性应变梁的上、下两侧,制成张力传感器(图 1—33),则可记录力或位移的变化。生理学试验中,张力传感器的应用最为广泛。呼吸传感器(图1—34)与指脉传感器(1—35)同样可以记录张力的变化,常用于记录整体动物(或人)的呼吸运动、人体手指脉搏图。

(3)光传感器

这类换能器主要用光敏元件——光电管或光电池制作。基本原理是将光线强弱的变化转变为电流的变化。此变化的电流转变为电位,可直接引进示波器或记录仪。这类换能器也可用来测量位移或压力变化,甚至测量小动物的自发活动及脉搏的变化等。

3. 生理信号的显示、采集与处理

经典的生理学实验记录装置是记纹鼓,用以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后采用前置放大器处理十分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并用记录仪记录或示波器显示出来。目前已广泛使用的计算机采集、显示与处理系统(以下简称计算机采集系统),与传感器配合,可以进行多种生理信号的采集、显示与处理工作。所以,本教材特地安排一次实验,重点学习计算机采集系统的使用方法,详见实验1—1。

其他常用物品

支架(3个);双凹夹(6个);滑轮;手术器械盘;蜡盘;污物缸;不锈钢盘(或培养皿);纱布;棉线;丝线;橡皮泥;滴管;注射器(1ml、2ml、5ml、10ml、20ml)、注射针头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实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目录 编写说明 (2) 总论 (3) 一、绪言 (3) 二、常用仪器介绍 (4) 三、生理学实验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17) 四、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9) 实验一反射弧分析 (30) 刺激与反应,兴奋与兴奋性 实验二 (30) 实验三 (31)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实验四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34) 实验五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试验 (34) 实验六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5) 实验七 ABO血型鉴定 (36) 实验八蛙心兴奋传导系统分析 (37)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九 (38) 实验十蛙心灌流 (41) 实验十一人体心电图、心音图、动脉搏动图同步描记 (43) 实验十二兔减压神经放电 (44) 实验十三蛙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 (45) 实验十四动脉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46) 实验十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47) (49) 实验十六、胸内负压的测定 实验十七兔膈肌放电 (49) 实验十八胃肠运动的观察 (51) 实验十九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52) 实验二十损毁小鼠小脑的观察 (54) 实验二十一小白鼠脊髓半横切的观察 (55) 实验二十二人体脑电观察 (55) 实验二十三自行设计实验 (56)

编写说明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实验课是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生理 学实验教学除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外,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通过实 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理学实验指导》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生理学教学 大纲》而编写的。编写中既注意突出中医特色,也注意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逻 辑性及内容的先进性等基本原则。实验内容既有人体功能的检测,也有各种动物 实验。实验项目包括了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既有微观 分析,又有宏观综合。实验技术既保留传统的研究方法,更加强电生理技术,尤 其是注重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指导》还增 加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 《指导》的实验项目共23项,教师应根据七年制和五年制本科生理教学计 划,尽量安排实施。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指导》若有不足之处,亟盼教师们和同学们提 出宝贵意见。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2001.12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新陈代谢适应性正反馈负反馈 二、问答: 1.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从那几个水平进行的,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2.生命现象的基本生理特征有哪些? 3.人体及动物的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如何?其各自的特点如何? 4.简述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第二章神经肌肉生理 一、名词解释: 时值、超射、阈值、阈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兴奋性、兴奋和抑制、局部反应、易化扩散、终板电位、刺激和反应、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简述刺激的特征? 2.阈电位的实质是什么? 3.电刺激神经时,为什么兴奋首先发生在阴极下? 4.电刺激神经干时,引发动作电位前,神经纤维膜先要产生局部反应,这种局部反应有何生理意义?其特点有哪些? 5.神经纤维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是怎样的? 6.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是什么? 7.简述易化扩散及其特点。 8.在神经纤维膜产生动作电位时,怎样理解Na+呈现再生式内流? 9.动作电位的组成,各组分持续时间及产生原理是什么? 10.怎样理解动作产生和传导的“全或无”性质? 11.神经冲动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是什么? 12.神经冲动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是什么? 13.跳跃式传导是怎样发生的? 14.怎样利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来将神经纤维进行分类?这种方法一般将神经纤维分为几类? 15.神经干双动作电位是如何纪录到的?为什么一般情况下纪录到的动作电位波形是不对称的? 16.如何区别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 17.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如何?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上是怎样传递的? 18.怎样理解兴奋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过程中,乙酰胆碱是量子性释放的? 19.在神经肌肉接点中,胆碱酯酶的生理作用是什么?去极阻滞是如何引起的? 20.三联体的结构和机能是什么? 21.简述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班级:09级生物技术本一班 小组成员:李水琴姚燕兵罗泉清龙伟雄 实验设计内容 一、课题名称:静脉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对小白鼠尿量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小白鼠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了解尿液生 成过程,进一步熟悉掌握肾小管的功能。 三、基本原理: 生理盐水对尿液的影响:加大了血液中水的含量,冲淡了血 液,增加人体的排尿量.肾脏为了维持体内水的平衡,通过生 成尿液来实现.尿的生成来源于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 小管的吸收,肾小管的徘汇和分泌这三个过程来完成.在这 三个过程中,除了生成尿液外,肾脏同时根据体内水分的多 少对尿量进行调节,而保持水的平衡,维持人的正常生活.

四、材料与用品:小白鼠数只、生理盐水200ml、25%氨基甲酸乙酯 溶液、纱布、棉线、注射器、试管、试管夹等五、注意事项: 1.实验前给小白鼠多喂些食物,或用导尿管向小白鼠胃中灌入40—50ml 清水,以增加其基础尿流量; 2.实验中需多次进行耳缘静脉注射,注射时应从耳缘静脉远端开始,逐步移近耳根。手术的创口不宜过大,防止动物的体温下 降,影响实验; 3.输尿管手术的难度较大,应注意防止导管被血凝块堵塞,或被扭曲而阻断尿液的流通。 六、方法与步骤: 1、小白鼠抓取、称重、麻醉:抓取3只体型相近、健康指数大致 一致的小白鼠称重,然后用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1g/kg 或4ml/kg用量),从耳缘静脉注入,小白鼠麻醉成功后,使其仰卧并用绳固定在兔台上备用,并标号、记录数据; 2、分别对上述上三只小白鼠进行注射、口服30ml等量生理盐水 和空白对照处理;

3、在胱底部找到并分离两侧输尿管,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用细线 结扎,另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略等片刻,待输尿管充盈后,提起结扎细线,在管壁上用眼科剪剪一小斜口,从斜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口径适当的预先充满生理盐水的输尿管插管,结扎固定,用试管收集尿液。 4、三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观察小白鼠尿量变化(滴/分),做 好记录,并绘制成曲线图观察。

动物生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作业)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对起。 2反射弧是由,,,,和五个部分组成。 3体液包括和。 4反射活动包括和两大类。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 6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对刺激的敏感性。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种实验中,何种属于急性实验方法。() 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B狗食管瘘假饲实验 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 D血液常规检查 2.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 体液调节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 2稳态 3反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控制信息加强作用 2、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4、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5、持久 6、局限较小 二、选择题 1、A 2、B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在接受刺激后迅速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的组织 被称作可兴奋组织。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3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的将 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节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 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之为反馈。 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对控制 部分的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增强作用者称正反馈,与此相反, 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减弱作用者,称为负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静息电位是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称超极化。 2.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使终板膜主要对的通透性增加。3.骨骼肌收缩时,胞浆内的钙离子升高,其主要来源于。4.横桥具有ATP酶的作用,当它与蛋白结合后才被激活。5.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钙离子由中释放,而钙离子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肌浆网结构中活动的结果。 6.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7.肌肉收缩是肌丝向肌丝滑行的结果。 8.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中介物质是。 9.钠离子泵是一种酶,它能分ATP解释出能量以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的正常分布状态。 10.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通道开放时,可允许和同时通过,结果造成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11.第二信使物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细胞功能:一是通过直接激活各种,引起磷酸化反应,二是提高胞浆中浓度。 12.如果化学信号与膜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膜内的促速G 蛋白(Gs),则Gs与GTP的复合物可以增强的活性,后者可使胞浆中的ATP 迅速转化为。 13.细胞内的cAMP 可以激活一种依赖于cAMP 的,后者进而使多种功能蛋白质发生反应。 14.与cAMP 生成相关的G 蛋白有两种:一种是,它和cAMP 的复合物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一种是,它和cAMP 的复合物可减弱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二、选择题: 1.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E超极化2.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化学性突触传递 B局部电流 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 D 非突性传递 E电传递 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 A.NE B. Ach C.5-HT D.多巴胺 E.血管活性肠肽4.骨骼肌的肌质网终末池可储存:() A钠离子 B钾离子 C钙离子D镁离子E、Ach 5.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因子是:() A钙离子B钠离子C镁离子D钾离子ENE 6.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顺浓度梯度差转运B不消耗生物能 C需要膜蛋白的帮助 D是水溶性物质跨膜扩散的主要方式E是离子扩散的主要方式 7.常用的钠通道阻断剂是:() A同箭毒碱 B阿托品 C 四乙胺 D异搏定 E 河豚毒素8.常用的钾通道阻断剂是:() A河豚毒素 B 四乙胺 C 哇巴因 D 锰离子 E 异搏定 9.判断组织兴奋性的高低的常用指标是:()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 1、毁坏脑颅----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 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 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的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的大小取决于刺激的强度,这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的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篇一: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

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2、生理仪器:生物信 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 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实验题目】 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1、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和最大幅度的测定 2、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传导速度的测定 3、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的 1、临界值和最大值 2、传导速度 3、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实验原理】 神经系统对维持机体稳态起着重要作用,动作电位(AP)是神经系统进行通信联系所采用的信号。多个神经元的轴突集结成束形成神经,APs沿感觉神经经外周传向中枢或沿运动神经由中枢传向外周。坐骨神经干由上百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组成,分别联系腿部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骨骼肌)。如果电刺激一根离体的坐骨神经干,通过细胞外引导方式,就能记录到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一个CAP是一系列具有不同兴奋性的神经纤维产生的多个AP的总和。刺激强度越大,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就越多,CAP的幅度也就越大。与胞内引导得到的单细胞AP相比,CAP是双相电位,逐级递增(非全或无),并且幅度较小。 阈电位是指一个刚刚能观测到的CAP,所对应的刺激为阈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强度,CAP幅度相应增大。最大CAP所对应的最小刺激电位即最大刺激。 动作电位可以沿神经以一定的速度不衰减地传导,传导速度的快慢基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生物体对其坏境的适应性。它们包括神经的直径、有无髓鞘、温度等等。

神经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将发生一个周期性的变化,最终恢复正常。兴奋的周期性变化,依次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等等。绝对不应期内,无论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引起神经再一次兴奋;相对不应期内,神经兴奋性较低,较大的刺激能够引起兴奋。绝对不应期决定了神经发放冲动(动作电位)的最高频率,保证了动作电位不能叠加(区别于局部电位),以及单向传导(只能有受刺激部位向远端传导,不能返回)的特性。不应期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上特定离子通道的特点,如钠、钾离子通道。 【实验方法】 1、制作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坐骨神经干及其下行到小腿的两个分支:胫神经和腓神经,三段结扎,剪去无关分支后离体。注意保持神经湿润。 (2)将神经搭于标本盒内,保证神经与电极充分接触,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外周端接触记录电极R1-R5,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RM6240的刺激输出插口;信号输入倒显得红色和绿色夹子分别连接记录电极(绿色夹子在前,引导出正向波形,即出现的第一个波峰向上),黑色夹子连接接地电极,插头接通道A、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临界和最大幅度的确定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神经干动作电位”,出现自动设置的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界面中只有一个采集通道,对应仪器面板上的通道1(因此信号输入线应连接在通道1)。 (2)检查装置链接正确,确定装置是否正常工作,以及神经是否具有活性。采用刺激强度1V,刺激时程0.2ms,延时5ms,刺激模式为单刺激。选择“同步触发”,按下“开始刺激”后,正常情况下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双相电位即CAP。 (3)降低刺激强度,确定CAP的阈电位。记录刺激阈值及CAP幅度(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差值)。 (4)以0.05V或更小的间隔,逐渐增大刺激强度,观察CAP幅度的变化,同时,记录刺激电位及对应的CAP幅度,直到CAP达到稳定,即最大值(神经标本在正常生理活性时,1V 以内的刺激强度即可引起最大的CAP)。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 2、生理仪器:生物信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 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3、举例5种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持握方法和用途。 4、举例3种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主要用途。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二

实验题目:骨骼肌生理姓名:王超杰 合作者: 唐用 组别:第一组 日期:5月8日 室温:24.5℃

【实验目的】: 确定肌肉收缩的 A、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B、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C、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 1、双毁髓法处死蟾蜍,剥离神经干保留腓肠肌和膝关节。结扎,保持湿润。将标本放入标 本盒内,连接张力换能器。在试验过程中注意标本休息,连接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2、选择菜单栏刺激强度对骨骼肌的收缩的影响,更改相应数据,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 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1)连接通道一,检查神经的活性,测试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开始记录,可适当调零,开始刺激 3)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4)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和其对应的最小刺激强度,记录下收 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3、测量肌肉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1)展开上一实验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测量三个时期 2)复至少三次 3)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4、测量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 和4,保留通道1 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号和肌 肉动作电位信号。示波状态下修改参数设置:采集频率20kHz;通道1:通道模式为 张力,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度7.5g (可根据收缩幅度合理选择),放大器时间常数 设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通道2:通道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 度2mv,放大器时间常数0.001s,滤波频率1kHz。刺激模式为串单单刺激,波宽1ms, 延时20ms,选择一定的刺激脉冲个数(10-60 个,避免让肌肉受到过多的刺激)和刺激 强度(阈上刺激强度即可,不必达到最大刺逐渐减小刺激间隔,直到第二个CAP开始 减小,进入相对不应期 2)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3)观察肌肉收缩的总和现象,确定肌肉收缩的最小融合频率,观察肌肉动作电位 与收缩的关系,测量并记录不同频率引起肌肉收缩的幅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见附图一:Physiology Lab #4 Skeletal Muscle Physiology 实验A: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判断: 1.只要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组织一定会发生反应。 2.组织兴奋性越高,其所需的刺激阈值越大。 3.组织对刺激反应越快,其兴奋性越高。 选择:1 以下关于兴奋性的概念,哪一项正确? A 兴奋性可分为兴奋和抑制 B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C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能兴奋的特性。 D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的能力。 2 .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指标是 A 引起动作电位所需刺激的强度 B 动作电位的大小 C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3 . 组织器官的活动加强称为: A 兴奋性 B 兴奋 C 紧张 4. 阈刺激是:A 能引起反应的刺激 B能引起反应的最大刺激强度 C能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填空:1.刺激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和(),才能引起反应。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3.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阈值越小,其兴奋性()。 4.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和()两类。 5.急性实验可分为()和()两类。 6.一次刺激后,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阶段依次为()、()、()和()。 思考题:1、*简述细胞兴奋性的变化。 2、简述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1)过程: 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阈刺激无限大,钠通道失活。②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兴奋,钠通道部分复活。③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复活。④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 (2)生理意义: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会融合。 作业: 判断:1.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细。 2.机体机能的稳定状态是正反馈的调节结果。 3. 机体最重要最完善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填空:1.凡是反馈信息抑制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的称为()反馈;反之,称为()反馈。2.机体功能的调节有()、()和()三种方式,其中()是最重要最完善的

动物生理学实验

?麻醉注意事项 ?1、麻醉前应正确选用麻醉药品、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 ?2、密切观察动物麻醉状态及反应,以便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3、如麻醉较浅,动物出现挣扎或呼吸急促等,需补充麻醉药以维持适当的麻醉。一次补充药量不宜超过原总用药量的五分之一。 ?4、麻醉过程中,应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温。 ?5、在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实验时间较长或麻醉深度不理想等情况下,可配合局部浸润麻醉或基础麻醉。 ?6、实验中注意液体的输入量及排出量,维持体液平衡,防止酸中毒及肺水肿的发生。 实验一血液的组成 [实验原理] 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组 成。血细胞占全血的体积比称为红细胞 压积,又叫红细胞比容。 要求与思考题 1.血浆与血清有哪些区别?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不含纤维蛋白原,某些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释放因子 实验二血红蛋白的测定 [实验原理] 由于血红蛋白的颜色,常随结合的氧量多少而改变,因而不利于比 色,但血红蛋白与稀盐酸作用后,能使亚铁血红素变成不易变色的棕色

的高铁血红蛋白,用水稀释后可与标准比色板比色,从而测得血红蛋白含量。 [注意事项] 1.血液和盐酸作用的时间不可少于10分钟,否则,血红蛋白 不能充分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结果偏低。 2.加蒸馏水时,开始可以稍多加几滴,随后则不能过快,以 防稀释过头。 3.比色时最好在自然光下,而不应在黄色光下进行,以免影 响结果。 4.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应注意避免起泡 实验三红细胞的脆性试验 [实验原理] 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破裂, 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 定的抵抗力,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在 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即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 凡上层溶液开始微呈淡红色,而极大部分红细胞下沉,称开始溶血或最小抗力(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 凡液体呈均匀红色,管底无红细胞下沉,则称完全溶血或最大抗力(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注意事项]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得制作 1、毁坏脑颅---—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得m 影响。 3、完整得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得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与磷酸二氢根等等.维 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得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她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通 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得保本不可与皮肤,赃物接触 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与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得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得指标. 强度小于阈值得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就是刺激导致得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得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就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得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得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得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得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得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就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与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得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得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得刺激称为阈刺激。单一细胞得兴奋性就是恒定得,但就是不同细胞得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得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得关系.坐骨神经与腓肠肌就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得收缩,这时引起得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得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得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得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得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得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引起得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得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得大小取决于刺激得强度,这就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得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得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得重叠,称为收缩得总与。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得收缩期,各自得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得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5注意事项:为保持机能稳定,制作好标本后要在任氏液中浸泡10分钟,试验过程中要不断滴加任氏液为避免肌肉过度疲劳,刺激要有间隔时间。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判断:1.只要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组织一定会发生反应。 2.组织兴奋性越高,其所需的刺激阈值越大。3.组织对刺激反应越快,其兴奋性越高。选择:1 以下关于兴奋性的概念,哪一项正确? A 兴奋性可分为兴奋和抑制 B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C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能兴奋的特性。 D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的能力。 2 .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指标是 A 引起动作电位所需刺激的强度 B 动作电位的大小C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3 . 组织器官的活动加强称为: A 兴奋性B 兴奋 C 紧张4. 阈刺激是:A 能引起反应的刺激 B 能引起反应的最大刺激强度 C 能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填空:1.刺激必

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和,才能引起反应。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3.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阈值越小,其兴奋性。 4.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和两类。 5.急性实验可分为和两类。 6.一次刺激后,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阶段依次为、、和。思考题:1、*简述细胞兴奋性的变化。2、简述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1) 过程: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 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阈刺激无限大,钠通道失活。②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兴奋,钠通道部分复活。③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复活。 ④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2)生理意义: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生院)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张素华编 动物科技学院生理实验室

第一部分实验总论 第一节绪论 一、实验目标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理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学会检查人体功能活动的一些测试方法,验证和巩固某些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增强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为此要求: 1.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的目标、原理、步骤等,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 2.实验时要按照实验指导及教师的指示进行操作和观察,客观、及时地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并联系讲授内容进行思考。 3.实验后须及时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按照规定格式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交负责教师评阅。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因实验内容不同,可以填表、叙述等形式写出报告。书写要整洁,文字应简练、通顺。首先注明班级、组别、姓名、实验日期,写出实验题目、实验目标等项目,然后着重书写实验结果以及分析和讨论。并要求: 1.实验结果必须凭自己观察,随时记录,如实填写。有曲线记录的,经必要注明后,剪贴在实验报告上。 2.分析和结论实验结果的分析,是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如果出现非预期的结果时,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概括性的判断,即本次实验所验证的理论概要。

三、生理实验室规则 1.须携带实验指导、记录本等文具准时进实验室,并穿戴实验衣帽。 2.遵守学习纪律,保持实验室安静;严肃、认真、安全地进行实验,不做与本实验无关的事情。 3.实验室的一切物品,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擅自取用或带出。 4.各组应用的实验器材、物品,在使用前应查点清楚,不得随意与别组调换;如遇机件不灵或损坏时,应报告教师,以便及时修理或更换。 5.节约水电及一切消耗性物品,爱护仪器和用具。损坏物品应赔偿。 6.保持实验室整洁。公共器材和药品用毕后立即归还原处,动物尸体和废弃物应放到指定地点。 7.实验完毕,应将实验器材、用品和实验台收拾干净,查点清楚,放还原处。各小组轮流搞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关好窗户、水电,经教师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生理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姓名 学号 系别 组别 同组姓名 实验室温度 实验日期2015年4月23日

一、实验题目 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 A蟾蜍坐骨神经干CAP阈值和最大幅度的确定 B蟾蜍坐骨神经干CAP传导速度的确定 C蟾蜍坐骨神经干CAP不应期的确定 二、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的 (1)临界值和最大值 (2)传导速度 (3)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三、实验方法 蟾蜍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坐骨神经 干及其下行到小腿的两个分支:胫神经和腓神经,三段结扎,剪去无关分支后离体。注意保持神经湿润。 2.将神经搭于标本盒内,保证神经与电极充分接触,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 外周端接触记录电极R1-R2,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生物信号采集系 统RM6240的刺激输出插口;信号输入倒显得红色和绿色夹子分别连接记录电极(绿色夹子在前,引导出正向波形,即出现的第一个波峰向上),黑色夹子连接接地电极,插头接通道1. A.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临界和最大幅度的确定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神经干动作电位”,出现自动设置的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界面中只有一个采集通道,对应仪器面板上 的通道1(因此信号输入线应连接在通道1)。 (2)确定装置是否正常工作,以及神经是否具有活性。采用较大的刺激强度,1V,刺激时程0.2ms,延时5ms,刺激模式为但刺激。选择“同步触发”,按下“开 始刺激”后,正常情况下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双相电位即CAP。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书

生理学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神经生理实验 1.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1.2 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 1.3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实验二血液生理实验 2.1 红细胞计数 2.2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实验三循环生理实验之蛙心起搏点及心肌特性 3.1 蛙心起搏点 3.2 心肌特性 实验四循环生理实验之蛙心灌流 4.1 蛙心灌流 实验五循环生理实验之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5.1 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六消化生理实验 7.1 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 7.2 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 7.3 离体肠段运动描记 实验七泌尿生理实验 8.1 尿的分泌及其影响与调节 实验八泌尿、循环、呼吸生理综合实验(综合计划 07级)实验九肌肉生理实验 9.1 阈刺激、阈上刺激与最大刺激 9.2 肌肉的单收缩 9.3 肌肉的强直收缩和收缩总和

实验一神经生理实验 年月日星期 1.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目的和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它的离体组织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又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研究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如: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肌肉收缩的机能等。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品:中式剪子,眼科剪,眼科镊,蛙板,玻璃分针(玻璃勾),探针,锌铜弓,培养皿,大头针,棉花,线,任氏液,纱布等。 实验方法: 1、破坏脑脊髓取一只蟾蜍或蛙,用自来水冲洗干净。保定好,用探针从枕骨大孔垂直刺入,然后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再向后刺入脊椎管捣毁脊髓。此时蟾蜍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示脑脊髓破坏完全。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提起蟾蜍的背部,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0.5-1.0厘米处剪断脊柱(见图),用左手捏住蟾蜍骶髂关节以下的脊柱,使蟾蜍头与内脏自然下垂,右手持中式剪刀,沿脊柱两侧剪除皮肤肌肉和一切内脏(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仅留骶尾联合以下的后肢、骶骨、脊柱及由它发出的坐骨神经。

动物生理学实验讲义

动物生理学实验讲义 陈海燕 樊晓丽编 10-407 丽水学院生态学院 二○一七年二月

目录 第一部分 解剖生理学实验常用器械及溶液配制 1 1 手术器械及活体解剖技术 1 2 生理学常用实验仪器及用品 15 3 常用生理溶液的配制 22 第二部分 必做实验内容 第一章 人体的运动系统 实验1 人体全身骨骼和骨骼肌系统(基础性) 23 第二章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实验2 牛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基础性) 25 第三章 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 实验3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基础性) 28 第四章 感觉器官 实验4 瞳孔反射和视野盲点测定 31 第五章血液与循环系统 实验5血型鉴定;血涂片的制作(基础性)34 实验6 蛙心搏动观察、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基础性) 36 第五章 呼吸系统 实验7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综合性)39 第六章 循环系统 实验8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综合性)42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46

第一部分 解剖生理学实验常用器械及溶液配制 第一节 手术器械及活体解剖技术 生理学实验是以活的动物或人体作为观察对象和实验材料的。在动物实验中,活体解剖技术对生理学实验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着重于学习、掌握些操作技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生理学实验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离体实验法是将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从活的或刚处死的动物体上取出,置于接近正常生理条件的人工环境中,以观察、研究其生理机能。如离体心脏的灌流、离体肠段的活动以及用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等实验。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急性在体实验法是动物在麻醉或毁坏脑或脊髓的状态下,用手术的方法暴露某一器官,观察、研究其机能及变化规律。如在体心脏活动的观察、肾脏泌尿机能的研究等。只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研究,而且实验后动物不能存活。慢性实验法是在特定条件下,以完整而清醒的动物为对象的实验方法,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地反复观察动物的某一生理机能。此法常需要先在动物体上施行某种无菌外科手术,如胃肠道瘘管术,或在机体的一定部位埋藏电极、或切除某一器官等,须待动物恢复健康后方可进行实验。这种实验花费时间较长,动物需要特殊的护理,在基础生理学实验中较少安排。 一、手术器械及其用途 (一)常用手术器械 根据生理学实验的需要,常用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手术剪、金冠剪、手术镊、眼科剪、蛙类毁髓针、玻璃分针等。 1.手术刀 主要用于切开皮肤或脏器。常用手术刀为刀柄和刀片组合式,也有刀柄和刀片相连的。根据手术的部位与性质,可以选用大小、形状不同的手术刀片。常用的执刀方法有 4 种(1)执弓式这是一种常用的执刀方法,动作范围广而灵活,用于腹部、颈部或股部的皮肤切口。 (2)执笔式此法用力轻柔而操作精巧,用于切割短小而精确的切口,如解剖神经、血管,作腹膜小切口等。 (3)握持式常用于切割范围较广、用力较大的切口,如切开较长的皮肤、截肢等。 (4)反挑式此法多使用刀口向弯曲面的手术刀片,常用于向上挑开组织,以免损伤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 1、毁坏脑颅 ----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 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 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 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 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 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的神经 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 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 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 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 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 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 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 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 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 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 引起的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的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 缩的大小取决于刺激的强度,这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的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 收缩的总和。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 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