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学风建设之探索与思考论文

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学风建设之探索与思考论文

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学风建设之探索与思考论文

第一篇: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学风建设之探索与思考论文关键词:水平评佑;学风建设;教学质量

摘要: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分别从学风建设的目标定位,加强管理与重视教学质量,实行导师制度,引入竞争机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学风建立之探索与思考。

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作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反映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也反映了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水平。为此,我们必须抓住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以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为指导,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教育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通过改革培养模式,加强管理,重视教学质量,落实导师制度,引入竞争机制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竞赛、设计比赛、就业岗位竞争等活动,加强良好学风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学风建设的目标定位

学风建设,是一种良好学习风气和氛围的建设,它通过集体意志形成的氛围感染与熏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有个性才有特色,有特色才有活力,才有优势。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是我们办学理念的根本特征,也是我们进行学风建设的目标定位。

目前,根据各地方院校的特点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大趋势,我们必须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学风建设的目标,首先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目标,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敬业精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工作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热爱专业。

具体来讲,在新生自入学之初,由相关教研室派出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一批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分阶段分层次的专业教育;由辅导员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与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对个别学生学习目标迷惘,不重视基础课程学习的现象进行加强学习习惯与方法、养成良好学风的教育;在二年级学生普遍进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后,要开展以“找准人生定位,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主题的专题教育:请相关专家教授为学生举办专业发展历程、方向及动态的专题学术报告;咨询专业相关信息,鼓励学生将专业发展与个人理想前途结合起来,为大学四年的学习找准向和目标。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又形成了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很好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2加强管理、重视教学质量,促进学风建设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短短几年,有的学校规模达到过去的10倍,学生人数也是以前的4—5倍。高等教育在快速大众化的过程中,也带来了管量工作的一系列问题:许多有关制度不完善,管理工作跟不上,培养目标不明确,考试规则执行松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学习风气不正,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教学质量滑坡等。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我们在管量工作和办学思路上只看重了发展规模和速度,忽视了质量。而质量是大学的生命,创新是大学的灵魂,要实现高等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应对高等学校改革转型期出现的重大变革和高教师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重大变化,当务之急是要加强管理。把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良好学风建设。

当前,我校正在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其目的就是要以评促建设,以评促改革,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转变我们的教育思路,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完善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以教学评估指标为指南,统一广大师生员工的认识,加大管理力度,提度管理能力和水平。为此,除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外,必须建立建全院系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监督与质量检查制度,经常了解和听取学生的呼声及对

教学方式的反映,通过“传、帮、带”、“听课评议交换意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尸等系列方式,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和教改研讨会,对教育思想、办学思路、教学改革、教学评估、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广泛讨论,提高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通过参加学生座谈会,举办各种学术活动、文体活动,掌握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状态,并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个性与能力发展培养教育,科研与创新能力引导性教育,从而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良好学风建设。

3导师制是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学风建设,就是要为学生个性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氛围,提供宽松的成才环境,寻求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与途径。作为大学生活与学习,同学们普遍反映课后与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接触的机会太少,作为辅导员则主要侧重于思想品德与政治思想的教育,但同学们更希望在课外阅读与专业学习中得到任课教师的指导与交流。因此,导师制的推出,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兴趣,通过导师制的实施,每个学生都有与教师接触和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得到进一步协调。由于教师熟悉他所指导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和爱好特长,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资源状况为学生提出合理的培养计划,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之间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那些有名气和威望的教授能走进学生班级作为指导教师,将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和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学术研究的经验体会,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同学们会感到非常亲切和放松,纷纷会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向教授们请教,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会使同学们体会到教授们成功的快乐和背后的艰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的信心和对专业的兴趣会大大增强,这就是形成良好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4引入竞争机制,强化竞争意识,是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学习竞赛,是促进学风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大学生中,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人才的成长不是一个自然生成过程,而是客观培养和主观努力的双重结果。要使大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外,就是如何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在活力。竞争就是激发学生自身潜在活力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通过学生班级对每个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成绩和表现情况进行统计,每学期末进行综合测评,然后以宿舍为单位,由成绩优秀的同学带头,组成各种学习兴趣小组、“帮困小组”进行各学科学习竞赛、设计比赛,在全班树立起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激励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在竞争中取长补短,优化品格,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就业制度己成为面向市场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因此,我们有目的的从新生入学初就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工作,营造就业竞争氛围。如选派即将面临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为新生班辅导员助理,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同学们通过与毕业生的交流,不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同时还提前感受到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认清就业形势。通过毕业生就业率定期通报和毕业生就业单位情况的反馈引导学习方向,鼓励帮助同学联系利用寒暑假到相关单位实习,使大学生意识到,要想在未来社会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主动,就必须在大学期间勤奋努力,刻苦学习,使自己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的工作能力,这必然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风建设环境。

必须看到,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系统内部,必须依靠有效的管理手段,合理的制度保障及相应的评估激励机制。现阶段应立足于教学评估,面向社会,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入手,承认个体差异,通过各种)道拉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需,改变不良风气。在系统外部,必须依靠教风改革,校园文化品味的提升和后勤保障制度等外部条件的改善,推动学风建设,促进大学文化的建设。

总之,学风建设是系统内外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积淀,因此,必须综合治理、内外兼治、持之以恒。

第二篇:以大学生辩论赛为契机,促进学院学风建设

以大学生辩论赛为契机,促进学院学风建设

为加强学风建设,激发学生探索真理、追求知识的积极性,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由教务处主办、政法系承办的河西学院学科技能大赛第一届大学生辩论赛复赛于4月23日晚7:30在学术一厅拉开帷幕。

启动仪式中由政法系副书记、副主任杨芳教授主持,首先介绍了莅临本赛的领导,有党委常委副院长张有明、继续教育学院蔺海鲲院长、教务处岳国仁处长、学生处王德处长、政法系周世兴教授等。其次,由政法系周世兴主任致开幕词,他提出,举办该辩论赛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各项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拓展知识面。尔后,张有明院长发表讲话,主要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希望,即关心社会、关心学校、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晚进行的是河西学院学科技能大赛第一届大学生辩论赛复赛第一轮第一、二场,由继续教育学院蔺海鲲院长以及政法系部分老师组成评委团。第一场为经管系代表队与计算机系代表队对决,他们就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还是外部机遇展开激烈的辩论,双方你来我往、精彩不断。最终评出获胜对为正方——经管系代表队。在第二场中,传播系代表队与化学系代表队就大学生学习重在能力培养还是知识积累进行精彩论辩,双方据理力争、唇枪舌战。最终获胜方为正方——传播系代表队。

辩论是一个演绎精彩的过程,而评委的点评则是一个提取精华的过程。两场比赛分别由蔺海鲲院长、政法系任立刚老师和张涛老师做了精道点评。自始至终,台上精彩不断,台下座无缺席;辩手巧取智夺,观众掌声热烈;赛场秩序井然,达到预期效果。

政法系

2009年4月24日

第三篇:以评估为契机,促进学院继续发展

生命科学院学年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过去的一年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平安而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成绩。

(一)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的评估工作

2008年5月份迎来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我院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迎评创优工作。为学校顺利通过评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专业设置趋于合理,办学条件稳步发展

学院坚持“特色加精品”办学理念,按照“加强重点、突出特色、扩大优势、协调发展”的原则,拓宽学科领域,优化学科结构。在已有学科建设成绩的基础上,新增1个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博士点、1个草业科学推广硕士点、1个生物工程本科专业、1个国家生物科学一类特色专业和2个省级特色专业。

(三)教学工作明显加强,教学成果突出

截止2008年7月底,我院共有省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新上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省级3项、校级62项,新上教改项目17项。学院还重视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改活动,先后派出13人在国内进修,全院发表教改论文65篇。学院组织并出版反映我院教改成果的论文集1部,科研成果能够进入教材,带上课堂,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切实加强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一年来我们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重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大胆使用年青教师并关心他们的进步,在职攻读学位33人。本学年我院获省部级表彰9人,校院级表彰38人,其中新上全国农技推广标兵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人、省新长征突击手1人。为我院最终建成高水平的研究型学院奠定了人才基础。

(五)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

据统计,2007-2008学年,学院新上科研项目39项,其中商务部援非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霍英东基金项目1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小发明、小创造”项目1项、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1项、省农办农科教结合项目2项、省教育厅A类项目6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1项、资助省属高校专项2项、资助省属高校专项4项,总经费近4400万元。

本年我院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鉴定成果2项,验收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含已公开的);农业部鉴(审)定红麻新品种2个。学院教师在国内外一级学报及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明显增多,科研项目及其经费为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实践创造了条件,科研成果也为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增加了新的素材。

(六)对外交流和合作办学取得重要突破

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我院先后选派20多人次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教学和科研会议,并与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伙伴。

我院还与德国维尔道科技应用大学生物系达成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协议。

(七)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学生工作跃上新台阶

1.过去的一年是学院领导班子调整后的一年,新班子到任后高度重视学院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2.07-08学年是迎接评估、接受评估的一年,学院坚持正确的评建思想,本着为学院各项事业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目的,扎实推进评建中的各项工作。

二、2008-2009学年工作计划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稳健推进“和谐学院”的建设

学院党政班子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大力推进“依法治院、规范管理、从严治教”,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和完善院务公开制度。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妥善处理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切实把握好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节奏,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协调有效地开展。

营造学院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形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使教师队伍持续朝着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努力营造爱岗敬业、勤奋进取的工作氛围,宽松和谐、竞争协作的人际氛围和“自强自立、生命不息”的文化氛围,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大力倡导“爱国爱校、甘于奉献,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以身立教、知德统一”的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具体要求,引导教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遵守职业规范,遵循学术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提高研究生教育、努力实现教学科研型学院向研究型学院转变。提高我院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同时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改革和创新研究生教育培养体制,健全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鼓励研究生科研创新。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重视招收留学生。努力把我院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向研究型学院转变,以适应21世纪生物学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2.加强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目前建设好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仍然是我院的当务之急。要根据我院学科发展实际情况,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原有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2个博士点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微生物学、植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几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加强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并积极申报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3.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学院现有生物科学(理科基地)、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微生物方向、生物技术专升本6个本科专业。根据人才需求和专业设置的需要。加强课程和课件建设,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研究。各系要着力重点建设一批课程,生物科学系应着重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

学,生物技术系应着力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系应着力微生物学、微生物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等的课程建设,形成主要学科群。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大力加强软件建设,争取自己研发一批质量较高的课件。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继续完善“3+1”和“6+x”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计方案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为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创造新亮点。

4.加强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加强对现有精品课程的建设,争取有更多的课程入选校、省精品课程。在现有9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力争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突破。始终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摆在重要位置,要鼓励教师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教学改革论文,申报教学改革成果奖,提倡高职称的教上本科课程,培养教学名师。在教材建设方面,针对理科基地而言,我们应该全面采用国家推荐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或十五规划教材,甚至英文原版教材。对于非理科基地的学生而言,我们应该考虑我们农业院校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教材,克服盲目地选用过难的教材。组织在教学第一线的年轻教师、骨干教师主编或者参编一些教材。

选拔年轻的外语基础较好的教师进一步进行英语培训,使其符合双语授课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授课的水平。进一步完善网络设施,加大对网络的投入,同时加大网络授课的内容。加大多媒体教学的数量,加大多媒体授课的科目。

5.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术梯队和教学骨干队伍建设,结合“福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教师岗位津贴实施办法》等,对师资工作给予倾斜。制定新的《学院教师岗位津贴分配方案》和《学院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奖励办法》等政策,促进我院进一步稳定和吸引高层次人才,促进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潜心工作。

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健全青年教师导师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热情,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知识更新。引进充实和交流合作相结

合。通过选留、引进一批优秀博、硕士毕业生,注重与生物学重点学科的合作和海内外的学术交流,聘请有成就的教授担任基地博、硕士生的指导教师;积极“请进派出”。

6.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重视科研队伍的建设。要落实好专业实验室建设和改造工程,力争在实验室面积、实验室仪器配备上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要继续推进实验室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逐步对基地专业点师生实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接受和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以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平台,探索实施三段式(技能训练、生物学知识验证、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重点扶持有发展后劲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追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对于具有长期研究基础的品质生物技术、植物逆境生理、化感作用、生物农药、分子免疫与酶工程、菌草及食用菌技术、天然活性物质利用、生物遗传多样性与分子育种等方向,要重点选择有优势的领域,集中力量申报国家级重大课题,以进一步强化优势和特色。同时,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福建经济及社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积极拓扩展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其他研究方向。

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抓住优势、科研与应用相结合,利用相应的技术平台,形成产学研一条龙服务。积极创造条件,督促科研成果及时验收、鉴定和报奖。鼓励和扶持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开发,加强教育同科技、同经济的结合,推进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7.加强院系两级管理力度。学院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负责各项工作进行。各系部应成立相应的学科建设单位,各职能部门,各办公室都应以学科建设为重任,全力支持协助学院的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

(三)加强国际合作,在交流中培养人才

坚持以研究生教育提升本科生教育,积极探索、落实与德国微尔道科技应用大学生物系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2+1”(即2年在我校学习,1年在德国研究完成学位论文,之后回国参加论文答辩并由我

方授予学位)和“1+2”(即1年在我校学习,2年在德国学习并由德方授予学位)的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并就相关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为培养优秀师资创造条件。

(四)提高科研,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1.不断增强科研实力。重点扶持有发展后劲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要重点选择有优势的领域,集中力量申报国家级重大课题,以进一步强化优势和特色。同时,紧紧围绕国家和福建经济及社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积极拓扩展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其他研究方向,组织和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向国家“863”、“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冲刺。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的结合,利用相应的技术平台,鼓励和扶持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开发,推进科技创新。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督促科研成果及时验收、鉴定和报奖。

2.努力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落实好开放科研实验室建设和改造工程,力争在实验室面积、实验室仪器配备上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从根本上改善实验条件。同时,要继续推进实验室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逐步对基地专业点师生实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接受和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继续办好生物工程和草业科学专业硕士点与现代远程教育。切实改变远程招生大幅度滑坡的状况,用好政策,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恢复和提高招生的数量,同时,要加强对生物工程和草业科学专业硕士和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把好质量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体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五)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弘扬奥运精神,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放在学院各项工作的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方法、途径、手段,切实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坚决维护学院稳定。

2.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国家的建设、民族的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和献身祖国的观念、人民的观念、社会主义的观念、集体的观念等要牢牢地树立起来。帮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开展“合格的公民”教育。要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有诚信,有创造力、有创新精神的公民。要强调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学生的奖贷助免等工作,切实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提高毕业生有效就业率。

3.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制度。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追求卓越、追求完美、追求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全院师生员工的主人翁作用,不断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开展一系列活动。

4.积极发展学生党员,加强学生党组织建设。利用院党校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与培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5.继续做好学院学生工作的品牌建设,积极探索新的平台,为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创造更优越的条件。积极申报各级组织的“两赛”活动,力争取得持续优异成绩。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二○○八年七月

第四篇:林学院以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契机加强学风建设

林学院以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契机加强学风建设

近日,随着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临近,林学院抓住考前机遇,精心谋划,多措并举,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备战英语四六级考试,深层次推进学风建设。

首先,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学院在认真分析往年英语四六级考试特点及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今年四六级考试的实际形势,为学生总结重点、难点,并为学生悉心整理考试方法和技巧,使同学们明确备

考方向,进一步提升学生备考信心。

其次,创新手段,加强教育。学院开展“英语一夏”活动,每天明早上向学生派发英语随身记纸条,使同学们充分利用琐碎时间加强英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学院举办英语四六级考试专题讲座,邀请院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亲身讲授英语四六级考试注意问题与答题技巧,并为学生解疑答惑,增强学生应试技能.

第三,注重关怀,缓解压力。学院组织召开趣味英语角、英语四六级考试经验交流会、英语四六级考试心理讲座等,为学生交流学搭建多样化平台,引导学生调整考前心态,稳定考前情绪;同时,学院注重学生考试素质的提升,通过宣传栏、海报、班会、飞信等方式做好诚信应考宣传,强化学生诚信观念,积极营造诚信应考舆论氛围。

林学院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加强学院学风建设,浓厚了学院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佳绩。

程杰杰

第五篇:高中化学论文:以改革教学模式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改革教学模式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必然是发展型、专家型的教师,并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专业化发展也是教师自身的需要,是树立教师专业形象、提升教师专业地位、开发教师自身潜能、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学校更加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加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倡导和激励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为了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一流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我市教育部门有系统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培养活动,2009年我市制定了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建设规划,打造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三支梯队,每支梯队分别构建三个层次,如校长梯队有名校长、优秀校长、骨干校长三个层次,班主任梯队有模范班主任、优秀班主任、

骨干班主任三个层次,学科教师梯队有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三个层次,三支梯队、三个层次共培养3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全市统一规划,制定预期发展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考评、管理机制,着力培育和打造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校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三支高层次人才队伍,全力推进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体现在能否创设一个优质教学的课堂,能否发现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要素,能否在教学改革中学习所需要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为此,我们以改革教学模式为契机,通过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改革教学模式,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方面教师自身满足于有合格的学历,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学科知识,认为可以胜任教师的工作,缺乏自觉学习、不断进取的意识。另方面一些学校行政领导也满足于学校教师学历达标,忽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在教师的培训上不舍得经费投入。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将影响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势必会导致急功近利、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而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师的中心地位将发生改变,教师的角色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将逐步形成。为了适应新课程要求,我们首先需要加强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确立新课程理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从

学科来讲主要有:(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2)强化学科基础知识,在注重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科学方法,如类比、假设、建模、推理、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和基本观点(绿色化学、化学应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培养,即由“双基”发展到“四基”。(3)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4)强调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赋予课程以新的内涵与时代特征,等等。有计划地开展新课程、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基本理念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是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结果。

教师转变观念,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内涵,以新课程倡导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理念落实课堂教学,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把重老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

二、改革教学模式,要具备丰厚专业功底

丰厚的专业功底是改革教学模式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时代,学生的信息来源已不再仅仅是教师和教科书,大量的信息如何筛选、取舍和加工,需要教师引导,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人与环境、大气污染等前沿的、综合的、实践的问题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进入到我们的课程里,作为教师就必须要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和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他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同时,也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对各种教学媒体进行恰当的、娴熟的运用,与教学整合;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

时代要求。

在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的同时,还必须掌握新课程下的教学技能与方法,才能实施教学改革。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试题编制技能、学习指导技能等。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教学,首先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钻研教材: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参考书以及考试说明等。准确完整地了解课程标准内容,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了解整个教材的组织结构,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查阅各种课程资源,以便更好地掌握、充实教材内容。(2)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3)考虑教法:所采用的教法,能体现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主动探究。(4)准备教具:选用的教学手段应与所讲的内容紧密配合,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上应起重要作用,实验尽可能真实、不虚拟,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整合以达最佳效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但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还需要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包括语言讲授技能、课堂组织讨论活动技能、板书板画技能、体态语技能、应对生成性问题技能、媒体等的综合运用技能等。要保证课堂教学流畅性,一是要理顺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顺序,即一堂课的主线要明确;二是要删除教学过程中的琐碎提问,问题指向明确(不至于发散太多,影响进程)、具有层次,有一定思考力度,而不是无意义的对、错,浪费时间。三是提炼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使之自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讲授语言要科学、艺术、个性化。对课堂生成性问题,如何合理

利用好生成性教学资源,使学生的思维向有利方向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都需要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和积累。

三、改革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我们在新课程教师培训、教学视导和教学调研中发现,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认识不足,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新课程理念滞后,对新课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缺乏实际的实施研究,二是受到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满堂灌、大量练已成习惯;三是担心实施新课程教学影响学科测试成绩,特别是影响中考、高考升学率等,急功近利思想偏重,很少考虑学生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开展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三案指“学案”、“教案”、“巩固案”,六环节指课堂教学中的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六个环节)。以新课程理论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建设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型课堂,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学习模式。

1.学案先学,使学生有备而来,增强自信心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每节课前我们都要给学生提供一份针对下节课内容的学案,首先要引起他对一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注意和兴趣,要求学生根据学案要求先学、先练,预先准备;老师课前检查,了解学情。学生课前有准备、有思考,课堂上老师结合学案情况,有针对性地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之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师生的共同讨论,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预先准备所带来的成功,以及体验到问题不断发现和相应问题不断解决的喜悦,从而产生自信,从中也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开放性,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学案先学解决了因时间、课程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无法在课堂上真正开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难题。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做到有备而来,提高了学习的信心,也让教师了解了学生,课堂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借助“学案”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师的一人备课为多人备课,变重教师的教为重学生的学,这种师生互动

的课堂,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当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思考、探究,课堂教学才会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为此,要求老师加强校本教研,集体研究、讨论、设计教学案,我们还利用视导、调研,及时发现优秀学案设计,并作为不同课型的样例推广到全市各个学校,09年我们组织全市骨干力量编写了各模块的同步导学,以学案和巩固案的形式为教学提供参考。

2.课堂展示,给学生表现空间,激发内驱力

课堂是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场所,缺少任何一方都将是无效的。要实现课堂师生互动,必须让学生有备而来,“有备”后还要提供空间、舞台、机会给学生交流展示。让学生在上述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激起主动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要使“交流展示”成为常态化,必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敢说、敢想、敢于探究、创新,勇于展示自己,并且努力使自己有精彩的“表现”,不丢自己面子,也不给小组抹黑。学生为了课上的精彩表现,课下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种课堂模式,解放了学生,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通过展示实现课堂交流、知识共享。考验了教师,提高了教师应对生成问题的能力。正是这种常态化的“交流展示”环节,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不竭的动力,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精讲点拨,用激励性的评价,调动积极性

互动的课堂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与总结,既不能将自主学习理解为自由学习,课堂放任学生自由,放手不管,课堂像似一盘散沙;也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控制学生的思路与思维的发展,要因势利导地进行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往积极思考的方向进行。精讲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要把握好度;要把握时机适时进行,不要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要简洁、精炼,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讲解重点要突出,难点突破要有阶梯设计;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对

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首要的是要作出富于鼓励的答复,有目的地创设一些有台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至于学生因错误的回答受到批评之后丧失信心。在激励性评价的同时进行矫正性评价,这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

“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学案、教案、巩固案的创新设计能力,又要具有丰厚的教学功底和广泛的相关知识,还要具有高超的课堂驾驭和应对生成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模式。

四、改革教学模式,要强化反思、研究

教学反思、教育科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为了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我们开展了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如“名师示范课”、“百节好课”、“骨干教师优质课”、“学科中心组活动”等,对各种课型进行观摩、交流、研讨,我市赣榆海头高级中学改进校本教研,采用微格教学等方法,进行细节回放、观摩评价,提高了教师课后反思的效果。我们还对教师开展教学设计评比,实验操作、创新评比,“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系列活动,促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锻炼基本功。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将教学、研究、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行一体化”,实现专业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科研这条路。”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矛盾和难点问题日益凸显,如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诊断与发展的功能,如何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等等,都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因此,教师要抓住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通过研究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通过研究探索出符合学校、学生和教师实际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并且在科学研究中提高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只要我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坚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自身教学行为,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2010.3.10.

以审核评估为契机 加强高校本科教学管理

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强高校本科教学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本科教学管理越发凸显其重要性。 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本科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的办学水平以及社会的对高校的认可度。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强高校本科教学 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当前高校本科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当前高校本科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一些高校在本科教学管理中仍然存在着部门职能不 清晰、教学管理责任不落实等问题,教学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2. 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一些高校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一些重点学科的教学 条件严重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设备陈旧,影响了教学质量。 3. 教学评估机制不健全。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评估体系尚不够完善,评价内容单一、评估方法过于简单,不能真正反映教学质量。 4. 学生学习状态难以监管。由于高校学生数量较多,学生学习状态难以监管,存在 学风不严谨、学风不端正等问题。 1.健全教学管理体制。高校应当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个组织单位的 职能和工作内容,形成合理的管理体制。要明确教学管理的责任部门,加强教学管理的专 业化和科学化。 2.优化教学资源配置。高校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保障 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和完备化,提高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更新和维 护。 3.健全教学评估机制。高校应当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重视教学 评估对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监督和检查,形成一个既有利于教师教学改进的教 学评估,又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学评估。 4.加强学风建设。高校应当通过设立学术规范、规章制度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推动学风建设。 三、结语 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的加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以审核评估为契机,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管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 本科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进高校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推进高校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创新管理理念,完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进一步搞好高等教育评价工作,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现实可行选择。改善高校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坚持唯真论原则,并着重改进指标体系对于落实教学中心地位的支撑力与保证度,还应增加有关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评价既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也是遵循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规律,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借鉴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特别是总结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经验,人们思考的问题已经不是是否需要教育评价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进行教育评价,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作用的问题。 如何更好地推进高等教育评价,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但稍微抽象地归纳起来,教育评价的关键问题可以简单地概况为两大问题,即“谁来评”的问题和“怎么评”的问题,也就是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方法的问题。关于评价主体,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和讨论最多的是管办评分离;关于评价方式方法,核心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问题。上述两大问题不是完全独立无关的,但从改善问题的步骤来说,两者可以分开研究,而且可以分步解决。 一、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评价面临的基本形势与背景分析 解决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清醒把握问题所处的基本背景和形势。从背景和形势分析出发,我们对于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把握会有一个客观理性的基本出发点。 1. 从评价主体的角度看,现阶段在我国实现完全的管办评分离缺乏足够的现实基础 推进管办评分离,实现教育评价主体的社会化、中立化,需要基本的体制机制保障和社会组织基础,但我国目前的现实基础还达不到足够的要求,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办学自主权没有实现完全的独立自主,管办分离还不能充分实现,比如现行体制下有关高等学校的人事权(尤其是高校领导班子选拔与配备的权力)、财(政)权仍然不能由学校完全自主;另一方面是,现阶段有关社会第三方中介组织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成熟。因此,在现行制度环境与办学体制下,要完全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推进教育评价工作是不现实的,而改善主管部门的管理理念,完善现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进一步搞好高等学校教育评价工作的现实可行选择。 2. 从评价客体来看,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面临内涵建设和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深层次内外矛盾

浅谈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促进海南大学图书馆建设

浅谈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促进海南大学图书馆建设论文关键词本科教学图书馆评估 论文摘要:分析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推进海南大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因,探讨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图书馆工作的必然联系,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完善评估后图书馆各项管理的措施。 为了全面正确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高校教育质量和提高办学效益,教育部在2005年下半年对海南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全面评价。为此,我校制定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通过这次评估,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不仅大大提高了我校的教学科研水平,而且也加快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步伐。 1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提高了图书馆办馆能力 1. 1明确办馆方针和目标 由于海南大学建校初期对图书馆办馆的方向和目标不够明确,造成诸项管理体制不健全,文献资料长期匮乏,设备陈旧,阅览条件差,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低,服务方式传统而单一等问题,且与内地一些同期建校的大学图书馆相比则显落后。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条款中规定了文献资料的馆藏量(特别是纸质图书的馆藏量)、在校学生数量、人均年进书量、管理手段、网络畅通、阅览条件、设备条件、学生人均月借阅量等指标,我校还就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工作做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查出问题,找出差距,明确了办馆方针和发展目标。办馆方针是:以质量体系为核心,促进内部管理,以读者满意为目的,持续改进服务;办馆总体目标是:主要服务项目,达到国内同等同类高校的领先水平;办馆具体目标是:(1)开放时间80小时/ 周以上,文献外借时间70小时/周以上;(2)网上资源和书目检索(0?六0服务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目录 0 学校概况 (1) 1 办学指导思想 (5) 1.1 学校定位 (5) 1.1.1 学校的定位与规划 (5) 1.2 办学思路 (7) 1.2.1 教育思想观念 (7) 1.2.2 教学中心地位 (10) 2 师资队伍 (13) 2.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3) 2.1.1 生师比 (13) 2.1.2 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14) 2.1.3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 (19) 2.2 主讲教师 (20) 2.2.1 主讲教师资格 (20) 2.2.2 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21) 2.2.3 教学水平 (22) 3 教学条件与利用 (27) 3.1 教学基本设施 (27) 3.1.1 校舍状况 (27) 3.1.2 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状况 (28) 3.1.3 图书馆状况 (29) 3.1.4 校园网建设状况 (31) 3.1.5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 (32) 3.2 教学经费 (33)

3.2.1 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33) 3.2.2 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 (34) 4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35) 4.1 专业 (35) 4.1.1 专业结构与布局 (35) 4.1.2 培养方案 (39) 4.2 课程 (43) 4.2.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43) 4.2.2 教材建设与选用 (45) 4.2.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 (47) 4.2.4 双语教学 (48) 4.3 实践教学 (50) 4.3.1 实习和实训 (50) 4.3.2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53) 4.3.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56) 4.3.4 实验室开发 (58) 5 教学管理 (60) 5.1 管理队伍 (60) 5.1.1 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与素质 (60) 5.1.2 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63) 5.2 质量控制 (66) 5.2.1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66) 5.2.2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68) 5.2.3 教学质量监控 (70) 6 学风 (73) 6.1 教师风范 (73) 6.1.1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73)

人文学院本科教学评估自评报告

人文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2007年11月20日

目录 1、学院概况 (1) 2、办院指导思想 (1) 2.1教育思想观念 (1) 2.2教学中心地位 (2) 3、师资队伍 (2) 3.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2) 3.2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2) 3.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3) 3.4主讲教师 (3) 3.5主讲教师资格 (3) 3.6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3) 3.7教学水平 (4) 4、教学条件与利用 (4) 4.1实验室、实习基地情况 (4) 4.2图书资料状况 (5) 4.3网站建设状况 (5) 4.4教学经费使用情况 (5) 5、专业建设与改革 (5) 5.1专业结构与布局 (5) 5.2培养方案 (5) 5.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6) 5.4教材建设与选用 (7) 5.5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8) 5.6实习和实训 (8) 5.7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9) 6、教学管理 (9)

6.1管理队伍结构与素质 (9) 6.2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10) 6.3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10) 6. 4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10) 6. 5教学质量监控 (10) 7、学风 (11) 7.1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11) 7.2学习风气 (11) 7.3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 (12) 7.4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12) 7.5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12) 8、教学效果 (12) 8.1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12) 8.2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3) 8.3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选题的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情况 13 8.4论文或设计质量 (13) 8.5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心理素质 (14) 8.6生源 (14) 8.7社会评价 (14) 8.8就业情况 (14) 9、亮点工程项目 (15)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学风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风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作为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学风建设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风是指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学术风气、校园文化和行为规范等方 面的总称,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 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该重点关注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培养计划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和 学生发展的要求,以及培养目标是否与学校的学风建设相一致。学风的建设需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风良好的重要保障。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需要从教师激情和专业 素养两个方面入手,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情操和过硬的业务水平,从而影响和引导学 生成长成才。学校应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确保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 量稳步提升。 学风建设也与学生管理密切相关。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需要对学校的学风建设和学 生管理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规范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引导学生成为自律、勤奋、诚信、创新的优秀青年。 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需要对学校的文化建设 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活动开展等方面。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 塑造,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激发全体师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对学校的学风建设影响深远,学校需要重视学风建设工作,不 断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和外延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培养更多具有社会 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学风建设政策与措施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教学质量的评估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结合学风建设政策与措施,探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相关内容。 二、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意义 1. 提高教学质量。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可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完善教学体系。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 促进学风建设。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术水平。 三、学风建设政策与措施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教学合格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标准,形成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3. 加强学生管理与引导。学校要注重学风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 引导,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建设良好的学风。 四、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实施步骤 1. 制定评估标准和指标。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学校要结合自 身实际情况,制定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标准和指标,明确评估内容和 评估要求。 2. 开展教学管理与监督。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与监督机制,确 保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3. 完善评估报告和反馈机制。评估结束后,学校要及时编制评估报告,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和学生。 五、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保障措施 1. 加强教学督导与评估。学校要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督导和 评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浅谈广西民办高校以评估促进学风建设

浅谈广西民办高校以评估促进学风建设 作者:王鹤霏谢俊琳 来源:《下一代》2020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通过本次评估为契机促进学风建设,主要内容为: 一、通过评估促进学风建设1、完善学风建设机构设置;2、加大宣传学风建设教育力度; 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三、提高学生幸福感加强学风建设 关键词:广西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评估 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始终将学风建设工作列为学院工作的重点,从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奖惩措施、教育活动宣传等多方面着手,力求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严肃学术道德、严明学术纪律,建设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和谐统一的学术环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通过评估促进学风建设 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和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它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促使各级地方政府和各个高校开始重视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使高校的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规范,培养质量得到保障,高校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正是在这些方面获得了研究者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评价。我院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建立并完善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将学风建设工作常规化,建立健全教育宣传,制度建设、不端行为查处等完整的工作体系,实现学风建设工作两个落实、两个公开,通过一系列举措,营造了崇尚科学道德、追求学术卓越的浓郁学习氛围。 (一)完善学风建设机构设置 我院高度重视加强学风建设工作,构建并落实“学校为主导,校属各部门、单位为主体”的学风建设两级工作体系。成立了由校办领导组成的校督查组、学院辅导员组成的院督察组和学生组成的学生干事督察组,搭建学风建设工作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将学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学风建设教育力度 学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以利用班会、qq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形成制度规范、学习读本内容充实、专栏网站宣传,通过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在线和集中

师德师风与学风校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师德师风与学风校风建设 摘要: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师德建设是学风和校风的灵魂,是创建良好教风、学风的重要保证,优良的师德是高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和提高人才质量的首要前提。本文阐述了师德师风建设在学风校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师德建设学风校风 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正是唐山学院广大教师的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才铸就了唐山学院的光辉历史,才谱写了预备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的美丽华章,才可以让我们展望唐山学院的宏伟蓝图! 老师是春蚕,播种春天的希望。老师是红烛,映红学生的脸庞。三尺讲台,成就了多少国家栋梁。一尺教鞭,结出了多少拔头桃李。一介书生,日夜操劳,渴求的是内心的纯净和丰富!下面先看下面两个实例:1.环境与化学工程系05化工本、05环本、07环本接共69人参加2009届考研,其中考取研究生58人,考取率为84%。其中黄玉洁同学以396的高分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创得我系历届研究生考试成绩的新高。另外,天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兰州大学、重庆大学等各知名高校都将留下他们求学的身影。2.我系200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再创佳绩!在我系及基础部教师的大力支持及指导下,我系荣获院一等奖5组,院二等奖6组。其中2006级环境工程专业的三位同学荣获河北赛区甲组A型题竞赛省一等奖,并报送国家评阅!2006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三位同学荣获河北赛区甲组B 型题竞赛省二等奖!这次我系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成功参赛,唱响了我系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主旋律,并进一步推动了我系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工作。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得知诸如此类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全体教师无不为之感动,在对学生们金榜题名表示祝贺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唐山学院的学风和校风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如果把每一位学生比作一粒希望的种子,那么学校就是一片孕育希望的土壤,而老师则是播种希望,播种太阳的使者。师德师风在此起到的作用是无可非议的。每学年末学院都会有对老师的“民意”调查,也就是对老师进行评教。听听学生们怎么说,我会感到“师德师风”的分量----沉甸甸的。在家里,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者;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年幼纯洁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位古人韩愈告诉我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目的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

本科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本科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 索与思考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的生命线,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综合检验和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个老问题,也是各高校多年来一直关心和寻求有效方法和途径去解决的新问题。文章从制度建设、信息化管理、质量监控和改革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模式等环节进行探索,提出了高校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新途径和举措,希望通过共同的探讨,切实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江苏南京210046)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jg06209jx29)的主要成果。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走上岗位的一个衔接点,是学生毕业离校前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次全面的培养和提升。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性,大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是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最为关注和追求的目标,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高校能否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出合格

的人才。 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把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这项工作看作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对高校的教学评价中也将其作为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各个高校也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做了相应的研究和探索。[1-3]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到来,教学资源、教师数量受到限制,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受到内、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走过场”和质量滑坡的趋势。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是当前摆在高校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值得研究与探讨。 一、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 1.严峻的就业、升学压力对毕业设计(论文)造成较大冲击 受整个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学生就业、升学压力很大,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造成较大冲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已经与就业单位签约的学生,就业单位要求学生提前去实习,适应岗位工作,导致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不足,影响了进度和质量。二是部分还没有落实签约单位的学生,急于找工作,无心做课题,在校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被大量的招聘会以及面试所占用,真正

学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知识心得体会

学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知识心得体会 学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知识心得体会为了迎接我校今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展开,我们班组织了一次关于本科教学水平知识的学习活动。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判的一种方式,是对一所院校综合实力的评估,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一次全面评估,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评估,是国家行政部门对一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的国家级、权威性的评估。 由此可见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性,大家都对此次工作报以极大的热情,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学习、讨论关于学校本科评估的内容,认真学习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知识问答,把此次工作摆到极其重要的位置。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遵循“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目的在于加强和改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推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做好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学改革的理念,有利于拓展学校教学改革的思路,有利于完善教学改革的措施,有利于加强教学条件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优化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办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的意义。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以学校的教学工作为核心的整体性评估。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什么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综合办学实力,对高校的各项工作进行的一次全面评估;它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国家级、权威性的评估。 1993年开始试点的评估,教育部将其分为三类:即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 1993年最先开始试点的合格评估的对象主要是1976年后新办的本科院校。到2001年底共有178所普通高等学校接受了合格评估。 从1995年开始进行优秀评估的试点,优秀评估的对象是进入“211工程”的重点高校,到2001年底共有16所普

通高等学校进行了优秀评估。 1997年开始进行随机评估的试点,其对象是处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学校,到2001年底评估了26所高校。 2002年,教育部在总结上述三类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并对25所高校进行了评估,xx年又评估了42所高校。 xx年8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宣布,教育部决定从xx 年起,用5年的时间对我国所有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建立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同时还建立经常性的、每年一次的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发布制度。 2、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依据是什么?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原国家教委令第14号, 1990年10

月31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2月13日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通过,以国家主席令第45号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其第44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 3、教学评估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评估工作的目的是:加强和改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推动各级教育主管理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建

学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知识心得体会选多篇

学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知识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学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知识心得体会为了迎接我校今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展开,我们班组织了一次关于本科教学水平知识的学习活动。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判的一种方式,是对一所院校综合实力的评估,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一次全面评估,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评估,是国家行政部门对一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的国家级、权威性的评估。 由此可见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性,大家都对此次工作报以极大的热情,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学习、讨论关于学校本科评估的内容,认真学习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知识问答,把此次工作摆到极其重要的位置。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目的在于加强与改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推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与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与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做好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学改革的理念,有利于拓展学校教学改革的思

路,有利于完善教学改革的措施,有利于加强教学条件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优化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办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的意义。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以学校的教学工作为核心的整体性评估。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7个一级指标与1个特色项目。一级指标下设19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选取44个影响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作为观测点。19个二级指标中有11个重要指标,它们是:办学思想、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经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思想政治道德修养。 教学效果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是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本项评估包括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社会声誉、就业等6个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相应为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毕业论文选题的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情况,论文或设计质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生源,社会评价,就业情况。 …… 作为学生在学校的评估中应该要了解本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目的、意义以及与自身的密切关系,以饱满的热情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评估工作。随时准备参加评估专家指定的测试与专家组指定召开的学生座谈

大学学风建设

大学学风建设 大学学风建设(一): 大学班级学风建设方案 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是构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学校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优良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构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全校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促进我校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推动良好校风的构成,学校党支部、学工处、团总支联合制定班级学风建设计划。 一、目标:

营造了一个“团结互助、活泼进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班级氛围;构成“勤学、善学、乐学”的良好学风。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端正教风、培养学风、整治校风”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成“勤学、善学、乐学”的良好学风。促进我校“科学管理、规范治校、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勤奋学习、用心向上”的良好校风的构成,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礼貌校园,促进同学们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良好学习习惯。 三、目前班级“学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就学风而言,少数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得过且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淡薄,主动学习、自我学习的潜力较差,晨诵暮读的良好习惯还未养成。 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礼貌礼貌、良好品德的构成还需加强。礼貌用语、尊重谦让、致意问候、轻步右行等礼貌言行还未完全成为习惯,出言成脏、好奇围观、乱扔垃圾等不礼貌言行偶尔发生,这些都与我们的目标还有必须差距。

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5篇

高校生学风建设论文5篇 第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学风建设 1高职高专院校高校生思想政治理论 课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了完善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切实把握同学思想状况,提高思想政治训练在高校生素养训练中的作用。我们组织了以掩盖某市全部在校三年制高职高专院校高校生班级的调查,以期了解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的现状并发觉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0份。调查发觉,当前我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成效明显,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成因的分析,有助于我们选择更恰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模式与途径。调查显示,学校思想政治训练教学工作仍旧是思想政治训练的主渠道,高校生对思想政治训练的改革布满期盼,主要表现在。 1.1思想政治课在同学思想政治训练中成效显著当问及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时,有58.6%的受访高校生认为有必要; 35.3%的受访高校生表示格外有必要;而只有5.6%的受访高校生认为不太必要,只有0.5%的受访高校生认为没有必要。当问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进行思想政治训练过程中的可行性时,有62.3%的受访高校生认为可行;16.8%的受访高校生表示格外可行;而只有20.5%的受访高校生认为不太可行,只有0.4%的受访高校生认为不行行。当问到高校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爱好时,有51.3%的受访高校生感爱

好;11.9%的受访高校生表示格外感爱好;有32.3%的受访高校生认为不太感爱好,甚至4.6%的受访高校生甚至持反感态度。总体来看,高校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持确定态度,并且布满了期盼。但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仍旧有32.3%的受访高校生不太感爱好。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我们发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做出与时俱进的改革。 1.2从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来看,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影响较好,更加宠爱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对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缘由,有60.1%的同学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15.6%的同学认为是必修课的缘由,另外15.2%的同学是受到了老师讲授内容的吸引,有9.1%的同学是受到了学校纪律的约束。在同学参与方面,65.2%的受访同学会间或参与教学争辩,23.4%的受访同学经常会参与课堂争辩。同学能够生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今后的挂念,认为有挂念或格外有挂念的受访同学占到了80.1%。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印象,较满足、满足、格外满足的比例分别是25.7%,37.8%,2 2.4%。不太满足和不满足的比例分别是12.7%,1.3%。那么,同学不满足、不感爱好的缘由在哪?通过调查发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35.6%的同学认为是教学内容问题,12.4%的同学认为是教学方法问题,3 3.1%的同学认为是社会环境问题,10.6%的同学认为是教学手段问题。而有的同学逃课的主要缘由,其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不感爱好占4 4.4%;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占22.1%;同学自身纪律性不强占16%;老师讲授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