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玄武湖风景区景观规划-董帅

玄武湖风景区景观规划-董帅

玄武湖风景区景观规划-董帅
玄武湖风景区景观规划-董帅

认识与理解风景区景观规划

——以玄武湖风景区为例

院(系)名称艺术设计

专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景观一班)

学生姓名董帅

指导教师赵克让老师

学生学号090180047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玄武湖区位分析

浩荡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进入南京境内,受到宁镇反射弧地质构造的弯折,急转向东,形成一个大转弯,南京就位于这个大转弯的顶端,主城在江南,跨江而立。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南京成为距离中原最近的滨江城市。自古以来,舟楫车驿之利,使南京成为大江南北的要津、山海东西携手的重镇,连结起中国的南方与北方、东部与中西部。

玄武湖概况

1、面积及划分。

玄武湖属于城市天然小型浅水湖泊,水面3.68平方公里。湖区被五洲和湖堤分成北湖(东北、西北)、东南湖、西南湖三个湖区,其面积分别为:北湖1.2466平方公里、东南湖1.4466平方公里、西南湖 0.654平方公里,另外情侣园、花卉园一带尚游少量水域。

2、湖水流域。

玄武湖流域汇水面积为26平方公里,主要入湖沟渠有七条,分别是南十里长沟、老季亭、香料厂、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岗子村和西家大塘。玄武湖北部通过护城河与外金川河相通,护城河建有和平大沟闸和小北门闸,南部通过武庙闸、太平门闸分别与珍珠河、九华山沟、香灵寺沟相连,西部通过大树根闸与内金川河主流相连,使玄武湖水位处于人工控制之下。

3、湖水水位。

目前,玄武湖最高水位11.15米,最低水位9.8米,常水位10.00 --10.20米,控制水位,汛期 10.30米,平时 9.80-- 10.20米。经勘察揭示的湖水深度,湖水最浅 0.3米,主要分布于湖的周边及绿岛近岸,湖水最深为2.3米,一般深度为 1.6-- 1.8米,大多分布于湖水域的中间开阔地带。

功能特征

南京属于我国现代植物资源最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而且山丘、河湖兼备,气候温和,野生动物资源素称丰富,其动物种类足以代表长江中下游地区。

根据自然条件和植物分布的特点,南京市在江苏省的植物分布区

划上,属于长江南北平原丘陵区,是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地区。长江两岸丘陵山地普遍分布着马尾松林;灌木种类繁多。境内无高山。植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明显,通常山坡下部和沟谷以阔叶林为主,山坡中部以上以针叶林为主;丘陵山地凡尚无林木分布的地方,大都分布以黄背草或枯草占优势的草木植被。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尤以宁镇山地最著。

南京地区开发较早,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以使区域内典型的原生自然植被不复存在,而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所替代。同时一部分外来植物传入南京,其中一部分已成为南京植被的组成部分,如雪松、火炬松、广玉兰等。

玄武湖布局

(一)玄武湖公园概况

玄武湖公园总面积4.73平方公里,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最宽处为2公里,周长9.5公里。五洲面积为1.05平方公里。

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钟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玄武湖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先秦至两汉,玄武湖分别称作桑泊、秣陵湖、蒋陵湖,面积是现在的四倍,荒芜,少人烟。东吴时,玄武湖称作后湖、练湖,开始被人利用。后湖之称是用于水利,而练湖之称,表明玄武湖在东吴时已有军事上的用途。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确定玄武湖公园为南京市的大型文化休息公园,对玄武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1951年开始浚湖工程,1952年起分批分期迁出各洲湖民240户。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的设计,因地制宜地强调和突出了玄武湖的自然景观,如结合浚湖弃土,拓宽翠虹堤,扩大菱洲,建翠洲舞台、樱洲长廊,以不同花木植被形成各洲特色,等等。奠定了玄武湖此后四十年间的发展框架。

十年内乱,玄武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均遭到空前的破坏。十里长堤连根拔除了3160株观赏树,民国时期的一些纪念性建筑也被砸坏、炸毁,有些单位乘机挤占公园绿地或进驻,建立如“煤气柜”等建筑,严重破坏了公园景观。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玄武湖逐渐恢复了勃勃生机。新建了梁洲盆景园、观鱼池、武庙闸等景点,樱洲栽植了大片樱花,菊花品种恢复到600多种;道路、桥梁进行了修缮;白苑、清真餐馆扩建和改造完工,游览项目增多。据统计,1986年日均游人14,575人,全年游客达到532万人次,创历史最高记录。公园搞经济改革之后,经济

效益逐年增长,1986年年收入为421.69万元,1993年已达到1425.5万元。

(二)情侣园、花卉园概况

情侣园、花卉园位于玄武湖东侧,西接十里长堤,东临龙蟠路,呈南北狭长形状。

情侣园以植物造景为主体,以当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为主要造景材料,共140余科900余种(许多已不存在)。全园以水系自然分割为6个小洲渚景区,通常称为“圩”。自北入口起,沿主干道顺序为一、二、三、四、五、六号圩。一至三号圩以自然造园手法参照自然群体结构,繁花地被植物、花灌木、乔木、藤蔓组成地带型多层次光利用结构,少量点缀建筑物与散点理石,借景湖山以及人文特点造景,突出南京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四号圩以后加入较多现代人工造景及西式景观。

1999年建成的花卉园以花卉植物景观为主,具有游览、休憩、娱乐、科普等多种功能的市级花卉主题公园。一期规划用地9.33公顷,其中水面1.0顷,道路面积0.58公顷,广场面积0.42公顷,全部为园林自有用地。全园由四大景区组成:花之海,花之艳,花之境及花之韵。

花卉园每年游客量在7万人左右,来园举行婚礼的对数已达2000多对,经济收益每年收入达110万元。

(三)九华山公园概况

九华山公园位于玄武湖东南,北有明城墙,南临北京东路,东接太平门,与富贵山相连,西临台城北垣,与鸡鸣寺遥遥相望。九华山属丘陵地貌,海拔61米,面积12.9公顷,山形狭长,顶呈平行,东

西端渐低,临湖一侧较为陡峭。

九华山历史上曾数易其名,因山形象一只反扣的船而名“覆舟山”,风水上山如覆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由于此山在都城之北,帝王按“四神”的建都模式,称此山为“玄武山”,另外还有“真武山”、“龙山”、“龙舟山”等名称。

现在九华山上主要有1943年建成的三藏塔,内藏玄奘头顶骨,还有解放后建成的骏乐园苑、甘露寺、阆风亭、九华山庄和乐游苑等建筑。2000年9月建成极限运动中心,2001年塑玄奘像。

总体空间布局

玄武湖景观区目前主要由五洲风景区、湖面、沿湖绿地和沿湖扩

容地块,四部分组成,这决定了其空间布局结构,将玄武湖公园与周边的神策门公园、情侣园、花卉园、九华山公园、北极阁公园协调组织,形成有机联系的玄武湖景观区是本规划的重点。但从现在的情况分析,各公园相互独立,缺乏有机联系,关键的问题在于沿湖地段的规划。因而开放沿湖地段,利用周边公园和明城墙等有利风景资源,将游客吸引至沿湖地段,向内可到达五洲景区,向外可分流至沿湖各个地块,因此,本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内容。

1.五洲景区的规划

五洲是玄武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集聚区,每个洲均有其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对五洲的规划主要是保护、整饬和开发利用,且在五洲景区将研究建设华梓园、望仙阁、菱翠廊桥和等重点项目。

2.沿湖地段和三大湖面的规划

沿湖地段的开放将引发其开发利用的思考。具体而言,沿湖地段可分为东北角的南京火车站段,东南角的十里长堤段,西、南边的明城墙段和神策门公园段。同时,对沿湖驳岸规划设计也十分重要,作为玄武湖景观区特色的湖面是极具潜力而又十分敏感的资源。

3.沿湖地块的规划

沿湖地块包括情侣园、花卉园、九华山公园、北极阁公园、神策门公园五个公园及相关连地区,及红山森林公园、南林树木园,处理好几个公园相互间及与玄武湖之间的关系是规划的重点。

景观结构

玄武湖景观区景观规划结构关系明确,景观凝聚力强。整个景观区呈同心圆状布置,共分成六大区域:内湖水面区、五洲公园区、外湖水面区、沿湖滨水区、沿湖城市公园区、外环文化区。从而形成了玄武湖景观区,林中有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岛、岛中又有水的同心圆状景观结构关系,是南京山水城林特色的集中表现。

(1)内湖水面区。由五洲公园围合而成的水面,形成一个独具特色

的幽静的岛中湖。是五洲公园的重要观赏区。

(2)五洲公园区。该区为同心式景观结构的中心景观,是六朝文化景观承载集中地,是整个景观区的精华和聚焦所在。分别由樱洲、环洲、梁洲、翠洲、菱洲五岛组成。

(3)外湖水面区。该区水面是水上活动开展的集中地,水面开阔、视线通透,占整个景观区近三分之二面积。该部分水面按照桥堤的走向可以划分成东北湖、东南湖、西北湖、西南湖四大水域。

(4)沿湖滨水区。该区包括西南面的明城墙风光带、东面的十里长堤、北面的沿湖滨水区三个部分组成。该地段沿玄武湖水岸展开,尤如玄武湖的一串翡翠项链。成为围绕玄武湖的一条绿色廊道。

(5)沿湖城市公园区。该区由情侣园,花卉园,九华山公园,鸡鸣寺,北极阁,神策门公园,白马公园,红山森林动物园、南林树木园组成。该公园区绿地率大,生态效果明显,是体现山水城林特色“林”的重要内容。

(6)外环文化区。该区主要体现了文化扩容的内容。包括从玄武湖——白马公园——琵琶湖——前湖——月牙湖——秦淮河——南湖——莫愁湖——乌龙潭——绣球公园——狮子山下——神策门——和平大沟——玄武湖。这一环城水路的连通,突显了江南水乡风光。成为玄武湖更广层次上的外延文化景观区。

景观轴线

由十字交错的两条景观轴线来加以控制,分别为东西向的由静到动的景观发展主轴和南北向的以历史文化为主线的由古即今的景观发展副轴。

(1)景观发展主轴:明城墙风光带--五洲公园区--十里长堤--情侣园、花卉园-- 紫金山。该轴线形成一条由西向东,由静到动,由保护为主到开发为主的发展趋势。对整个景观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控制。

(2)景观发展副轴:与六朝宫城轴线相重合,穿过六朝宫苑、

九华山--五洲公园区--北岸沿湖地段--火车站--小红山森林公园。形成一条由南至北,由古至今,贯穿六朝文化中心的景观控制线。该轴线以六朝文化为主线,形成六朝风格向现代风格的发展趋势。

交通规划原则

游览区道路交通的组织根据人的行为心理,游览观光路线,人流及视线的空间组织,地形地貌条件,景观意境表达等因素充分利用已有的道路,完善道路交通系统。道路选线尊重自然,充分结合地形以及现状道路,减少破坏环境,路面标准要求以就地取材为主,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由低级到高级,宽度、曲率、坡度适宜,人车安全,并满足防火、防灾和生活运输方面的要求。

1.交通方式

为满足游人游览及景观生态的要求,规划景区内部限制机动车交通的通行。

主要交通方式划分为以下三种:

A.步行交通:联系陆上各景点,为景区内主要的交通方式。

B.生态式车行交通:以无污染、低噪音、低车速、便停靠为基本原则,包括观光自行车交通和小型电力车交通。

观光自行车交通主要用于环湖观光以及五洲公园内部各景区的交通联系,通过连锁租借站点方便游客租借、归还。为景区内的特色辅助交通方式。

小型电力车交通不设站点,随时停靠载客。主要解决各个远距离景区的交通联系。

C.水路交通:联系临湖及水上景点,为景区内较重要的交通方式。

2.交通设施

A.交通工具:规划景区交通工具主要为观光自行车、小型电力车、自划船、小型游船(三吧)等无污染的生态式交通工具。

B.停车场地:五洲内设置满足服务车辆使用的机动车停车场,

各个景点设置自行车暂存处及电力车临时停靠场地。

滨湖景观区根据对市民开放的规划要求,以及五洲公园的外来停车需求,在玄武门、太平门、翠洲门、解放门处结合广场设置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场。

环湖各个专项景区内部根据游人容量及对外交通的需要,结合各基地的具体情况,各自设置满足需要的停车场地。

C.管理服务设施

规划中景区管理服务设施包括以下四种:

(a)游船码头:沿环湖湖岸设置6-8处游船码头,五洲湖岸设置5-6处游船码头作为水上游线的停靠场所。游船码头靠近景区主入口或较大的人流集散点设置,并考虑各码头之间相对距离,不宜过分集中或分散设置。

(b)小游船临时停靠点:沿五洲湖岸设置6—8处小游船临时停靠点,用于自划游船停靠观光或休息,游船临时停靠点应靠近沿湖景观点及配合岸线形态设置。

(c)观光自行车租借站及停放点:沿环湖道路设置自行车连锁租借站及临时停放点。建议每隔1公里设置一个自行车停放休息点。自行车连锁租借站应设置在人流集散点附近,方便游客随时租借、归还;自行车停放休息点应设置在景区各景点附近。

3. 道路分级

(1)规划将景区内道路分为四个等级:

①环湖步行道:环湖布置一条景观环路,结合沿线各段景区

的特点,形成分段分景的特色景观道路。环湖道路原则上限制机动车通行,允许自行车及小型电力车辆通行。线形及路宽要求满

足服务车辆及消防车辆通行需要。

②景区主路(车行道路)

景区主干路是环湖路的延伸,与城市主干道相沟通,是联系玄武湖景观区内外的交通主干道,将游人引入景区内部。景区主路禁止外部车辆穿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大型客货车辆通行。

景区主路规划根据道路性质,自然地势,本着充分利用地形,保护风景资源的原则制定,主要考虑环卫作业、服务车辆通行、自行车交通,少量客运车行, 及作为消防通道。

③景区次路:联系各个景区之间以及各景区内部联系各主要景点的道路。与景区主路构成完整的景观区道路网。景区次路主要考虑生态式交通的通行。

④景区支路:各景区内部的次要道路,为主要的步行道。使景区的交通更为便捷,并结合现状和景区规划布局进行设计。

⑤游步道:具有构成景观、引导游览、集散人流的多功能特点。辅助景区步行道,构成道路网络。设计选材尽量就地取材,形成具有特色的景观道路。

(2)水上游览线路

根据环湖景观带和五洲景区及主要景点,设置水上游线,在主要景点设有游船码头或临时停靠点。

(完整版)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1 规划目的 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贯彻“科学规划、统一 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统筹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 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修编本规划。 2 规划范围与面积 2.1 风景名胜区范围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包括泰山主景区、蒿里山-灵应 宫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三大部分。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20.9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含岱庙地区)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南侧以环山路北侧 人行道北缘线为界,包含红门路、通天街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和岱庙 (含遥参亭和双龙池)四周向外扩100米范围。东侧主要以农业观光路, 局部以自然等高线为界;北侧从牛山口村西向北接现有道路,局部以泰山 林场管辖范围为界;西北侧、西侧主要以济南与泰安行政区划为界;西南 侧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规划道路、自然地形和曹家庄水库坝沿自然地形 接环山路为界。 蒿里山-灵应宫景区面积为0.3平方公里,以蒿里山周边道路(西至龙潭路,北至铁路用地南边界,南达灵山大街,东至校场街)和灵应宫文物保 护范围(单体外围10米范围)为界。 灵岩寺景区面积为28.5平方公里,基本遵循1993年国务院批复范围,东、北分别以方山东侧、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南以鸡鸣山至明 孔山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西以鸡鸣山及北侧山体的西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2.2核心景区 核心景区与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重合,面积53.7平方公里,占风景 名胜区总面积的38.4%。 2.3外围保护地带 规划范围以外设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19.7平方公里。其中泰山 主景区和蒿里山-灵应宫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连成一区,北侧、西北侧、西 侧以风景区范围外第一道山脊线为界,局部以马套村和曹家庄村行政边界 为界,西南侧、南侧、东南侧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的环境协调区边界为界,东侧、东北侧以大津口乡行政边界为界,面积约118平方公里。灵岩 寺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西起104国道(灵岩广场),包括沿灵岩路南北两 侧各300m范围内的区域,东以灵岩寺景区边界为界,面积为1.7平方公里。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 天下西湖三十六,最美西湖在杭州。为了保护好杭州的西子湖,昨天,“总管”2002年到2020年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上被批准同意上报。这样,杭州历史上第一个法定意义的“西湖风景区总规”已经浮出水面。 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全国的西湖,也是世界的西湖 西湖因依傍在杭州城区的西侧而得名,三面环山,一面临城,中涵碧水,风光秀丽,所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美,是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风景最为绮丽,内涵最为深厚,知名度最高的一处。 【背景】:规划是怎样编成的 建国以来,《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1961年由南京工学院编制了《杭州西湖山区规划》;1974年杭州园林局拟定了《杭州西湖风景区现状及规划设想》,尔后,几年进行过多次修改和补充,但没有正式上报审批;1978年由市政府组织人员着手编制《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年正式上报,198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附在《总体规划》的《杭州市园林绿化规划》,其主要内容是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1987年,根据国家建设部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要求,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组织人员并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研讨,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修改,重新编制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了全国风景园林界专家会审并获得较高评价。但由于按国务院规定,总规中必须明确管理体制问题,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一直不能上报审批。按照有关人士的说法,至今,法定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还没有经过国务院的审批。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修编工作于2000年年初开始。该规划在1987年编制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汇编并多次讨论、评审和反复修改,历时两年才告完成。 【现状】:景区保护存在三大问题 杭州市有关部门认为,在西湖名胜保护区内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风景名胜区城市化 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成基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平坦土地仅占23%左右,而大部分人类活动都在此进行,土地的珍惜性十分明显。目前,西湖风景区内的人居结构比较复杂,按居住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住在12个行政村、39个农居点中的人口;另一类是居住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城市型公寓或民房住宅中的人口,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有户籍关系的常住人口共计54031人(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单位、居住用地占了将进40%的份额,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造成景区人口过度膨胀,景区内民宅、单位建筑过密,景区呈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加上村居建筑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单调,无地域性,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直接损害了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游览活动分布不均衡 目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量景源处于湮没之中,造成游览活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是大量游客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中,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甚至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严重影响赏景审美,并损害了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亿立方米。 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摄氏度。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某经济发展背景 (1) 1.2区位分析 (2) 1.3自然和历史 (2) 1.3.1地形地貌 (2) 1.3.2气候条件 (2) 1.3.3水文条件 (3) 1.3.4土壤动植物资源 (3) 1.3.5历史文化资源 (4) 1.4主要设施与基础工程 (4) 1.5社会经济概况 (5) 1.6景区建设 (5) 1.6.1发展概况 (5) 1.6.2相关规划 (6) 1.7现状存在的问题 (7) 1.7.1山水特色不够突出,小景点建设缺乏系统 (7) 1.7.2主要景点分布不尽合理,不利于游览组织 (7) 1.7.3交通体系尚未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7) 1.7.4部分项目建设未把尊重自然风貌放在首位 (7) 1.7.5存留的部分村庄管理不善,造成生产生活污染 (7) 1.7.6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发展资金和人才 (8) 第二章案例借鉴与比较 (8) 2.1西湖 (8) 2.2玄武湖 (9) 2.3东湖 (9) 2.4比较借鉴 (10) 2.4.1可以借鉴的优点 (11) 2.4.2需要避免的缺点 (12)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2) 3.1风景资源概况 (12) 3.1.1七星墩 (12)

3.1.4金地藏寺 (13) 3.1.5莲花台 (13) 3.1.6望华楼 (14) 3.1.7桃花岛 (14) 3.1.8龟山岛 (14) 3.2景物和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评价 (15) 3.2.1景点评价标准 (15) 3.2.2景物和景点评分与等级 (16) 3.2.3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7) 3.2.4风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8) 3.3评价结论 (20) 3.3.1齐山—平天湖风景资源特性 (20) 3.3.2结论 (21) 第四章风景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 4.1规划依据 (21) 4.2规划期限 (22) 4.3规划指导思想 (22) 4.4规划原则 (22) 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22) 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23) 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23) 4.4.4执行规,突出重点的原则 (23) 第五章风景区规划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3) 5.1规划围 (23) 5.2风景区性质 (23) 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23) 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24) 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24) 5.3风景区发展目标 (24) 第六章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24)

风景名胜区违建案例研究分析

风景名胜区违建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题目:风景名胜区违建案例分析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摘要】风景名胜区既是人类的物质财富,又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其立法保护是该区域环境保护工作一个重要方面。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与此相对应的是风景名胜区由于法规的不健全,破坏日益加剧。[1] 【关键词】园林景观法规风景名胜区违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制定完善的园林建设法规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法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化是现代社会的主演特征之一,也是城市绿化建设合理性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2] 园林景观法规是一门研究园林绿化与城市绿化、城市规划、城镇建设、风景名胜区与公园管理、环境保护等项事业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法律关系,并依法从事园林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一门学科。园林作为一项公共事业与城市规划、城市的绿化和美化、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园林的生产和建设作为一项产业,不可避免地与一些经济、行政、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相联系。自然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违反这些法规和政策的事件。 案例一:湖南张家界天梯被停运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成“百龙天梯”后,在黄金周期间运行良好,大部分旅游者都选择乘坐电梯。这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世界第一户外观光电梯”已被正式停运,目前还不知何时恢复营运。这部吃掉1.2 亿人民币才建起来的庞然大物垂直高度达326 米,游人乘坐“天梯”只需两分钟便可从山谷直达山顶,免去了攀登的辛苦。然而就是这部看上去既方便了游人、又

山地风景区景观规划中的可视性分析

(城市规划行业应用) 对景观视觉效果的控制和塑造是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可视性分析可以将景观的感官认知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成为服务于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科学的、有效的决策手段。可视性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景观开发和景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随着GIS技术的发展,GIS的三维分析功能不仅用于三维可视化,还被广泛用于可视性分析。下面就来介绍一下GIS可视性分析方法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1.“可视性”分析 所谓“可视性”是指视觉上的通达性,即从一个或多个位置所能看到的范围和所见程度。 可视性分析通常分为通视分析和可视域分析,通视分析是要解决两点之间可见与不可见的问题,而可视域分析是以某些点为观察点,研究某一区域内各点的可视范围。在景观规划中所涉及到的可视性分析即为可视域分析。 2.案例 2.1案例描述 在景观规划中,我们需要确定各个景观区域的开发优先级及重要程度。其中,各个景观区域的可视化程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由此,设计如下案例:现要开发一个山地风景区,依据各个区域的可视化程度,确定景区内各区域的开发优先级。 2.1实施步骤 1. 2.2.1确定可视范围 首先使用视域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 tools>Surface>Viewshed),初步确定出当前区域内基于各观赏点的可视范围。其中,Input raster为研究区DEM。 1. 2.2.2确定开发优先级

可视化程度越高的区域越应该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可视化程度可用被观赏点所看到的次数进行表征。被看到的次数值越大,此区域的开发重要性程度越高。视域分析结果的属性表(Value字段)中记录了各个区域被观赏点所看到次数,因此,可以基于Value 字段对结果进行渲染,从而确定出区域景观开发优先级。选中视域分析结果,打开图层属性对话框,选中符号系统(Symbology)选项卡,基于Value字段进行渲染。 从图中可以看出,Value=4的区域开发优先级最高,Value=3、Value=2、Value=1的区域优先级依次降低,Value=0的区域开发优先级最低。 1. 2.2.3三维可视化 在ArcScene中对分析结果进行三维展示,分别加载视域分析结果及DEM。打开图层属性对话框,选中BaseHeights选项卡,将开发优先级栅格表面基于研究区DEM进行建模,生成三维可视化成果。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28.4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6.7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5.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2.47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72.8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一、规划背景介绍 白云山是南粤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2002年5月,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5月,广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于2006年2月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查,2009年10

月获得国务院审批。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现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向社会公布。 规划文本有四大部分内容共19章,第一部分是规划景区发展目标定位、规划分区和结构布局、生态原则;第二部分是核心区保护和各个专项如培育、景观、游览规划;第三部分是基础设施规划,包括道路、市政设施、消防规划;第四部分是分期发展和外围保护地带控制规划。该规划为法定规划。市民可以上“规划在线”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9187917.html,查询规划文本和图则。 二、风景名景区范围、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规划范围:风景名胜区面积为21.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即核心保护区)规划面积为533.7公顷。 外围保护地带范围包括广州大道以西,白云大道以东,同泰路以南,广深铁路、恒福路以北,用地面积10.1平方公里(不含风景名胜区范围)。 (二)风景区定位: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是广州市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和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以南亚热带植被景观、“山瞰城景、城观山色”为特征,以自然生态保护培育、休闲游览为主要功能,具有丰富历史人文资源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风景区发展目标: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目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健全目标――在规划期内,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将发展成为自然生态环境维育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各类基础设施条件优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二是社会作用目标――在规划期内,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将进一步发挥其在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市民休闲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需要,提高国内外知名度,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游人容量 规划对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提出合理的旅游容量控制目标。(一)风景区瞬时容量为3.6 万人。(二)风景区日容量为5.3万人。(三)风景区年容量为1949万人。 四、规划功能结构 风景名胜区整体功能结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北环高速公路以南为城市公园区,以北为森林公园区。 南部城市公园以麓湖公园、云台花园、雕塑公园为主体景观,形成麓湖、三台岭、飞鹅岭三个景区。北部森林公园以南亚热带植被、“山瞰城景、城观山色”为主体景观,以南北

风景名胜区案例分析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案例分析 杭州国家西溪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的宣传、湿地功能的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该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风景名胜: 一、西溪湿地的风景名胜资源 风景名胜资源可以解释为风景优美的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喜指具有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 西溪湿地的景观资源: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还有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湿地内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冷、野、淡、雅,皆成天趣。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在空间布局上,西溪有“三区、一廊、三带”。东部是2.4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部是1.78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5.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二、西溪湿地景区的属性 风景名胜区的属性特征是国家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的典型反应,西溪湿地所具备的四个属性特征: 1)自然属性: 风景名胜区在被规划为景区之前完完全全是一种普通的自然资源。任何风景名胜资源都是以自然资源为载体,以人对美的认识程度为载体,而最终形成的人化自然的特征。所以说,自然资源是形成西溪湿地公园的最根本的属性。西溪湿地独特的地形、沼泽区、水域形成了西溪不可复制的景观特征。 2)社会属性: 自然资源在被人类欣赏的时候便成了人类的产物。由于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附加了人类的劳动与思想,使其成为风景名胜资源,因此在强调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表明了资源的社会属性。西溪湿地被称为“杭州之肾”,保护的西溪湿地,对杭城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改善和调节作用,也将极大地有利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将为杭城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3)政治属性: 国家通过立法保护自然资源。我国以建立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形式保护自然资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6-2035)

1规划目的 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贯彻“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统筹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修编本规划。 2规划范围与面积 2.1风景名胜区范围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包括泰山主景区、蒿里山-灵应宫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三大部分。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20.9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含岱庙地区)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南侧以环山路北侧人行道北缘线为界,包含红门路、通天街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和岱庙(含遥参亭和双龙池)四周向外扩100米范围。东侧主要以农业观光路,局部以自然等高线为界;北侧从牛山口村西向北接现有道路,局部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为界;西北侧、西侧主要以济南与泰安行政区划为界;西南侧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规划道路、自然地形和曹家庄水库坝沿自然地形接环山路为界。 蒿里山-灵应宫景区面积为0.3平方公里,以蒿里山周边道路(西至龙潭路,北至铁路用地南边界,南达灵山大街,东至校场街)和灵应宫文物保护范围(单体外围10米范围)为界。 灵岩寺景区面积为28.5平方公里,基本遵循1993年国务院批复范围,东、北分别以方山东侧、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南以鸡鸣山至明孔山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西以鸡鸣山及北侧山体的西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2.2核心景区 核心景区与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重合,面积53.7平方公里,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8.4%。 2.3外围保护地带 规划范围以外设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19.7平方公里。其中泰山主景区和蒿里山-灵应宫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连成一区,北侧、西北侧、西侧以风景区范围外第一道山脊线为界,局部以马套村和曹家庄村行政边界为界,西南侧、南侧、东南侧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的环境协调区边界为界,东侧、东北侧以大津口乡行政边界为界,面积约118平方公里。灵岩寺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西起104国道(灵岩广场),包括沿灵岩路南北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区域,东以灵岩寺景区边界为界,面积为1.7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外围保护地带以外,为监测和控制泰山生态与地质的威胁要素,划定外围监控地带,面积约为381平方公里。外围监控地带范围北侧以自然山谷线为界,西侧与南侧以公路为界,东侧以现行的采石保护区边界为界。 3风景名胜区性质 泰山为五岳之首,雄伟壮观、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丰厚、形象崇高,地质遗迹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中国文化史的局部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具有重大科学、美学和历史

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案例分析

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案例分析 案例1: 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东部, 其范围主要包括中山陵园、中山植物园、紫金山天文台、玄武湖公园、九华山公园、情侣园、鸡鸣寺、明城墙城段( 以下简称台城) 和北极阁公园等, 总面积54平方公里,占南京市区22. 5%。如此大面积的森林位于主城区,这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少见,作为规划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硬件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钟山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历史文化为精华, 并以山、水、城、林交融一体, 雄秀兼具, 融生态、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再从交通条件看,景区内外交通十分便利。宁杭公路、宁镇公路环绕南北,使景区与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紧密相连;绕城公路沿钟山山麓而过,便捷了景区与附近郊县的交通;景区直通南京机场的公路建成在即,届时从机场到景区只需10分钟左右;沪宁高速公路南京连接线快速道路已于95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1996年10月1 日与沪宁高速公路同步建成通车。这条连接线,与宁杭公路平行,穿钟山风景区南缘而过,进入市区与中山东路相连,为全封闭双向4车道,建成后,景区与中山门城门内外的汽车通行时间将缩短1/5至1/6,而且景区与长江沿江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景区与南京市中心之间的道路平坦通畅,通行能力强。据实地测算,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通过机动车辆2000辆左右。从新街口经中山门至中山陵或从鼓楼经太平门至中山陵,机动车的行驶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景区内部的交通条件良好,八大景点间均可通行汽车。盘山公路的修建,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游客需要,根本改观了景区内部的交通面貌。不仅如此,景区内现已开放的数十个景点之间,均有道路相连,可步行,可通车。 景区镶嵌分割严重, 影响景观视觉(景观生态学) 由于南京城市发展和市政建设等原因, 钟山风景名胜区有些景点被道路、市政工程、部门单位及其它建筑等人为地镶嵌、分割。中山陵园有很多驻景区单位, 既占用旅游用地, 也影响环境保护, 而且与景观不协调; 白马公园与玄武湖公园被龙蟠路分割; 太阳宫、太平花园等建筑与周围玄武湖、情侣园景观极不协调等。 景区交通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美学理论) 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交通长期由南京一日游和景区外公交线路组织所代替, 而且单位和私人车辆也随便出入景区, 不仅容易造成风景区内部交通拥挤, 而且污染生态环境。各景

玄武湖景区导游词

玄武湖 景区概况 各位游客,欢迎使用51导游讲解服务,现在我们来到玄武湖景区。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长大约10公里,占地面积437多公顷,水面约368公顷。历史上因为他位于钟山的北面,所以曾被称作“后湖”。自东晋以来一直是帝王大臣们的游乐的地方,它还有桑泊湖、秣陵湖、昆明湖等多个多称乎。它也是当时王朝训练水军的地方,所以也称“习武湖”。东吴迁都建康后,在后湖南侧建有宫苑,并引其水注入宫苑内,因湖在台城之北,所以称为“北湖”。传说孙吴末年,丹阳县官宣赛的母亲,80高龄在后湖游水,突然化鼋而去,千年不死,所以人们又称后湖为“练湖”。相传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五月,湖中出现黑龙,故称玄武湖。北宋时王安石实施新法,废湖为田。明代朱元璋高筑墙,玄武湖疏浚恢复,成为天然护城河。 公元1909年清朝南京政府将此地辟为公园,当时称“元武湖公园”,辟环洲-樱洲-梁洲-翠洲-菱洲五洲,故又称“五洲公园”。 一.玄武门 现在我们来到了玄武门,这座城门为什么叫玄武门呢?首先介 绍玄武二字的来历。玄武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为主管四个方位中北方的灵兽,形状为龟蛇合体,五行中主水,又称灵武、元武、真武、北极等,所以历代宫城北门多以玄武命名。但这个玄武门不在宫城也不位于北,明京城并无此门,而是在清末举办南洋劝业会,在湖内辟建公

园,为方便客商游人入园,才开辟此城门,名丰润门。后在1931年改称玄武门,倒是因湖名而得名。 二.翠虹堤 我们现在走的大道叫翠虹堤,湖边花柳夹道,仿佛彩虹飞跨,翠带铺陈。走完这段堤,即到了环洲。环洲是较早形成的湖中之岛,最具浓郁的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后湖烟柳”的景观特色,故名环洲烟柳。大家从两侧看过去,右边堤岸上,柳、樟高大成行,绿荫压水,卧花迎风,一派西湖风光,左边是翠虹堤的延伸,桐、柳参天,枝叶婆娑,不亚苏堤春晓。 三.环洲假山石 大家看,我们正面是一组富有中国园林特色的大假山和奇峰妙右。假山以湖石堆就,高达6.7米,山形如云卷飞走,也似鹰博狮吼,是假山叠石中的佳作。假山前的二块孤峰巨石“童子拜观音”,童子高4.2米,宽0.8米,形态虔诚恭敬,观音石高超6米,宽不过0.9米,顶如披巾,身形玉立,恰似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俯察世情,布施救苦救难之善,可谓神意天成。这块奇石和江南名石--苏州留园冠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竹素园绉云峰同为中国园林山石中的极品,都具有“皱、瘦、透、漏”的山石审美特点,均为“花石纲”遗物。 四.郭仙墩 沿堤北行,有一小土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座小土山就是东晋大文学家、大阴阳风水家郭璞的衣冠冢,叫郭仙墩。其人学博才高,文采雄健,著有《山海经注》《尔雅注》《葬经》等,他不畏权势,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 本规划针对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现状特征和现实问题,在生态保护、资源评价、土地利用、文化体系、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发展目标及各景区景观特色定位,构建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从风景区保护与发展的角度提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各景区在资源保护、景区发展、建设引导等方面的重要对策。 一、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兼顾发展 落实“保护第一”的要求,严格保护太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山水人文资源的原真性、江南水乡风貌的独特性,保障太湖水系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同时,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兼顾景区及周边区域的发展需求。 2、区域统筹、整体协调 高度重视太湖风景名胜区在长三角及区域环境中的重要价值及作用,从区域的角度出发,整体保护环太湖地区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协调太湖风景资源保护利用与太湖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充分协调景区与周边城市的空间关系,促进城市与景区的和谐发展。 3、优化资源、突显特色 深入研究太湖风景名胜区水体、岛屿、湖湾、岸线、湿地、山体和植被等自然景观风貌特征,梳理和挖掘吴越文化史迹及景区所在地区历史、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资源特点,进一步优化资源品质,突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自然山水与吴越文化交融的景观特色,提升景区资源的永续利用价值。 4、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合理把握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充分结合景区资源特点,探索因地制宜优化生产方式、改善和提高景区人居环境质量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景区生态景观环境。 二、性质 太湖风景名胜区是以自然山水组合见胜、以吴越文化为内涵特征、以江南水乡田园为景观风貌的,融风景游览、休闲游憩及科学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自然与人文并重的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发展目标 以风景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首要前提,强化太湖风景名胜区自然及人文特色,进一步协调景区与城市关系,合理利用风景资源,优化引导景区产业结构,将太湖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生境优越、特色鲜明、城市与景区和谐相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通过对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培育建设,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大型生态绿心; 通过对各景区人文资源的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集中展现中华吴越文化精髓的文化遗产聚落; 通过对环太湖城市群与景区的空间协调和优化布局,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景观宜人、风貌和谐的城景交汇型风景名胜区; 通过对各景区旅游资源整合以及区域旅游协作的加强,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世界著名的山水人文型旅游目的地; 通过对环太湖地区的整体产业协作引导以及各景区的协同建设,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环境优越、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的生态产业典范区。 四、总体发展战略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剖析

按照规划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由主城,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副城构成。新城包括龙潭新城、汤山新城、禄口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桥林新城、永阳新城、淳溪新城。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区。 都市区将形成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其中城市中心由“新街口—河西—南站地区”共同构成,承载南京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职能。三个副城的设置,规划形成江北(浦口)、东山和仙林三个城市副中心,江北将“相对独立发展”。江宁规划的城市中心是在目前的凤凰港一带。仙林新市区,目前是集中主要精力在发展大学城片区,而预留的城市中心是百水桥一带。江北新城的城市中心,则不是在珠江镇,而是位于石佛寺一带,这是江北新城的一个滨江城市中心 【南京构建城际交通圈,两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交通将构建以“2133、3155”为畅达目标,“2133”是指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内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达;都市区通勤交通3刻钟(45分钟)通达;主城内30分钟通达。“3155”是指城市任意一点驱车15分钟上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域所有规划村(或集中居民点)15分钟内能通达国省干线公路网;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达公交、地铁车站。【将建成16条过江通道、16条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道路上,南京将规划形成“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城市快速路系统。同时将规划有16条过江通道,建成1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南京规划提升公共服务】[仙林江北江宁都有三级医院] [步行8分钟到社区中心][打造30处地区商贸中心][9大片区集中供热] 南京在文化设施上建立五级文化设施体系,及市级文化设施集聚区、市级文化设施副中心、地区(新城)级文化设施中心、社区(新市镇)级文化设施中心、基层社区(村)级文化设施中心。 教育设施上,将把幼儿园服务半径控制在250米足有,小学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左右,初中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左右。 医疗卫生方面,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同时在仙林和江北两个副城中心各建一所三级医院,河西将增设一所三级医院,江宁也将扩建一家三级医院。实现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覆盖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辐射的功能。在保障设施方面也将全面发展。 主城划分5大片区重点发展服务业。产业布局上,现代服务业主要在主城发展,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商务、信息服务、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主城将形成四大服务产业聚集区,分别是老城服务业集聚区,河西服务业集聚区,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 主城外结合副城和新城,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钢铁、航空物流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并规划引导形成十二个先进制造业板块。 1、南京的城市性质与定位是什么 南京的城市性质被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三角承东启西的重要中心城市”;

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

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 规划部分 前言 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的规划部分,是第一部分策划部分的延续与具体落实。本规划同时从生态保护、人文资源发掘、风景建设、旅游开发这四个角度出发,吸取了众多专家、学者、领导和专业规划设计人员的意见建议以及项目规划设计组多年全国范围的同类项目的规划设计经验教训。从更为宏观的层次上对玄武湖进行策划规划,由外到内地对玄武湖及其周边相关区域进行规划和控制。目前为止进行了二轮方案的制作,每一轮又同时列出了二到三个方案,以便比较和研究;规划过程中,方案先后经过二次的讨论、评审会(2001年5月10日第一次、2001年6月12日第二次),根据2001年6月12日第二轮评审会专家意见,进行了第三轮的调整与深入。 第一章基础资料与现状概况 第一节图纸资料 1.玄武湖景观区地形图1:5000 2.五洲地形图1:500 3.玄武湖景观区航片1: 10000 4.情侣园地形现状总平面图1:2000 5.游乐园现状图1:500 6.药物园植物配置图1:500 7.花卉园绿化总平面图1:500 8.和平大沟平面图1:2500 9.玄武湖供水系统图 10.玄武湖供电系统图 11.湖底隧道两端道路规划图 12.南京市旅游地图 第二节、自然与资源条件 (一)地理区位 南京市简称宁,又名金陵。位于北纬32°,东经118.7°,在中国大陆东南部,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京总面积6516多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600多万,其中主城区面积243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258万。1949-1952年南京曾一度为新中国的中央直辖市,1952年以来是江苏省省会。辖区跨长江南北两岸,包括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六个城区,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四郊区,江宁区部分乡镇以及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等市、县。 浩荡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进入南京境内,受到宁镇反射弧地质构造的弯折,急转向东,形成一个大转弯,南京就位于这个大转弯的顶端,主城在江南,跨江而立。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南京成为距离中原最近的滨江城市。自古以来,舟楫车驿之利,使南京成为大江南北的要津、山海东西携手的重镇,连结起中国的南方与北方、东部与中西部。 玄武湖在城东北,东靠紫金山,南有鸡笼山、覆舟山临钟山、富贵山,北有大红山,自东向西为明代城墙,湖岸枕山绕城,绵延二十多公里,其中水域3.68平方公里。目前是国家级钟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临龙蟠路,西有中央路,东南接太岗路,南临北京东路。玄武湖枕山环城,山、水、园、林、城浑然一体。 (二)气候条件 南京市气候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处于季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由于地处亚欧大陆之东部,虽距离海洋仅有300公里,但海洋性并不明显,冬夏温差比较显著。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的影响较深,为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欧亚大陆气温急剧升高,成为低压区,多东南风,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规划文本 规划委托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零零六年九月

项目名称: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项目委托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 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法人代码:72146607—0 证书等级:甲级[建] 城规编第(021004)规划顾问 吴良镛两院院士 秦佑国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陈素伟高级工程师 郑光中教授 左川教授 单德启教授 胡学凡原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江 山原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程迎峰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项目主持人 尹稚教授清华规划院院长 项目负责人 杨锐教授清华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 项目组成员 庄优波博士 袁南果硕士 邹桂武高级工程师 罗婷婷硕士 崔宝义硕士 刘晓冬硕士 祁黄雄博士后 王萌硕士 王彬汕讲师 杜鹏飞副教授 林瑾硕士 龚道孝硕士 陈海燕硕士

.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目的 (1) 第二条依据 (1) 第三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2) 第四条规划期限 (2)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3) 第五条规划范围 (3) 第六条缓冲区范围 (3) 第七条性质 (3) 第三章资源评价 (4) 第八条资源价值 (4) 第九条资源特征 (4) 第十条资源分类 (5) 第十一条资源重要性评价 (7) 第十二条资源敏感度评价 (10) 第四章目标体系规划与发展规模 (14) 第十三条目标体系的层次 (14) 第十四条无期限目标 (14) 第十五条资源与环境保护长期目标 (14) 第十六条游客管理长期目标 (15) 第十七条社区管理与多方合作长期目标 (15) 第十八条组织效率长期目标 (16) 第十九条瞬时游客容量 (17) 第二十条全区游客容量 (21) 第二十一条市场游客规模预测 (21) 第二十二条规划总人口规模 (21) 第五章战略规划 (23) 第二十三条科学管理战略 (23) 第二十四条资源整体保护战略 (23) 第二十五条游客管理战略 (23) 第二十六条统筹社区发展战略 (24) 第二十七条区域统筹战略 (24) 第二十八条伙伴合作战略 (25) 第二十九条文化资源保护与挖掘战略 (25) 第六章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26) 第三十条用地布局结构 (26)

玄武湖风景区景观规划-董帅

认识与理解风景区景观规划 ——以玄武湖风景区为例 院(系)名称艺术设计 专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景观一班) 学生姓名董帅 指导教师赵克让老师 学生学号090180047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玄武湖区位分析 浩荡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进入南京境内,受到宁镇反射弧地质构造的弯折,急转向东,形成一个大转弯,南京就位于这个大转弯的顶端,主城在江南,跨江而立。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南京成为距离中原最近的滨江城市。自古以来,舟楫车驿之利,使南京成为大江南北的要津、山海东西携手的重镇,连结起中国的南方与北方、东部与中西部。

玄武湖概况 1、面积及划分。 玄武湖属于城市天然小型浅水湖泊,水面3.68平方公里。湖区被五洲和湖堤分成北湖(东北、西北)、东南湖、西南湖三个湖区,其面积分别为:北湖1.2466平方公里、东南湖1.4466平方公里、西南湖 0.654平方公里,另外情侣园、花卉园一带尚游少量水域。 2、湖水流域。 玄武湖流域汇水面积为26平方公里,主要入湖沟渠有七条,分别是南十里长沟、老季亭、香料厂、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岗子村和西家大塘。玄武湖北部通过护城河与外金川河相通,护城河建有和平大沟闸和小北门闸,南部通过武庙闸、太平门闸分别与珍珠河、九华山沟、香灵寺沟相连,西部通过大树根闸与内金川河主流相连,使玄武湖水位处于人工控制之下。 3、湖水水位。 目前,玄武湖最高水位11.15米,最低水位9.8米,常水位10.00 --10.20米,控制水位,汛期 10.30米,平时 9.80-- 10.20米。经勘察揭示的湖水深度,湖水最浅 0.3米,主要分布于湖的周边及绿岛近岸,湖水最深为2.3米,一般深度为 1.6-- 1.8米,大多分布于湖水域的中间开阔地带。 功能特征 南京属于我国现代植物资源最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而且山丘、河湖兼备,气候温和,野生动物资源素称丰富,其动物种类足以代表长江中下游地区。 根据自然条件和植物分布的特点,南京市在江苏省的植物分布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风景资源评价报告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风景资源评价报告

中国?云南?XX?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风景资源评价报告 第一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景观资源分析评价 第三部分:分类,分级 第四部分:总结 第一部分:引言: XX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XX丘北县城,“XX”彝语意为“鱼虾多的湖潭”。XX景区由众多湖泊、河流、孤峰、溶洞构成,总面积165平方公里,54个湖泊形成21公里的水上旅游线,沿途可观赏300余座孤峰、5000亩荷花湖、83个溶洞。景区属石灰石岩溶地带,大量的石峰丛、峰林和串联于群峰间的湖泊群组合在一起,湖水清澈如镜,山峦如黛,水映山峰云雾,既有类似于广西桂林的风光,又有其本身的特色景观,水中有峰,峰中有洞,洞中有河,它集山水、溶洞为一体,景观独特。每逢夏天,湖中大片的荷花齐开放,香飘十里,景色更佳。 第二部分:景观资源分析评价 1、蒲草堂景群 景 群 1 景 点 或 资 源 点 位 置 资 源 单 体 资 源 质 量 开 发 情 况 外 部 条 件 ( 如 交 通) 评 分 类别级 别 蒲 草 堂 蒲 塘 秀 位 于 仙 人 洞 村 湖 泊, 峰 丛、 孤 峰, 较 好 已 开 发, 交 通 便 64. 5 水景(湖泊),地景( 奇峰) 三 级 普者

色西 南 有 游 船 利 民族演艺中心度 假 村 内 民 族 文 化 较 好 由 专 人 管 理 70 民族民俗三 级 资源描述: 蒲草塘湖体为北东走向,水域面积较大,北端有河流与仙人湖相连,四周峰林、孤峰倒影如画。夏季,荷花满塘,景色十分秀丽。四周地势平坦,现为XX 景区入口处,湖南部建有景区大门,湖北部建有度假村、停车场。 总结: 湖光山色,风景如画。蒲草塘除了山体湖水之外还有一定规模建筑群,总得来说蒲草塘景观价值较高,景观类型较为多样,各景观要素组合状况好,观赏游憩价值较大,与其它景点联系紧密,开发利用价值较高,周边商业气氛比较浓厚,基础设施配置较为完善,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设施整体分布在蒲草塘周边。 2、奇石园景群 景景位资资开外部评分类别级别群 2 点 或 资 源 点 置源 单 体 源 质 量 发 情 况 条件 (如 交 通) 奇 石 园 榕 树 广 场 位于 仙人 洞村 西 南, 蒲草 堂旁 边 植 物, 奇石 较 好 已 开 发 交通 便利 64.7园景 (植物 园,专 类游 园) 三级 樱 花 大 道 盆 景 园 兰 园 荷 园 奇 蒲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