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孔德和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异同

孔德和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异同

孔德和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异同
孔德和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异同

孔德斯和宾塞社会学思想的异同

孔德与斯宾塞分别被人们称为社会学的至圣和亚圣。他们的社会学思想有诸多相似,但是,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又有不同之处。以下就两人社会学思想的异同点做简单的整理概括。

(一)相同点:

1.实证的科学统一观。两者的理论都是建立在社会学初建时期的实证主义范畴内,都主张社会学的假设具有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假设,社会学应该建立在对社会现实的研究上,而不是建立在过去的神学或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辩形式上。认为社会现象最复杂,社会学必须建立在其他学科的完善基础之上,尤其是生物学基础之上;

2.有机观。两者都深受当时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特别是生物学成就的影响,都认为人类社会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联系的。他们都将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个体,社会各个部分执行特殊的功能;

3.进化观。将社会看作像个人一样是不断生长的,逐步进化的。原始社会对应人类童年,现代社会对应人类成年;

4.强调情感的重要性。将情感看作行动的动力,道德的基础;

5.乐观主义。两者的理论的最终目的都相信人类必然会朝社会进步的方向前进,注重社会的发展维度,而忽视社会的滞后维度;

6.两者的理论都偏重社会的二元对立分析范式,即研究社会的秩序与变迁,将社会视为两者的有机统一体;

7.两者都在对社会进行实质分析的过程中,注重社会的构成要素的功能分析,对后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产生起了重大的影响(如:孔德对家庭、所有制等的分析,斯宾塞对社会机体的产生、分化等的分析);

(二)不同点:

1. 孔德重主观(人类精神发展史),斯宾塞重客观(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2.孔德提倡集体主义(社会优先于个人,社会唯实论),斯宾塞宣扬个人主义(个人优先于社会,社会唯名论);

3.孔德认同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斯宾塞认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4. 在对待国家态度上。孔德支持国家干预,斯宾塞强调自由放任;

5. 在社会学研究上。孔德认为社会学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有效的预测,斯宾塞认为社会学不是精确的科学,不可能作精确的预测;

6. 在社会进化模式上。孔德主张单线社会发展观,认为社会服从不变的规律,将社会性变迁限制在较窄的领域;斯宾塞认为社会发展的具体类型是不同的,社会性变迁的范围很大,复杂多样,进化不是直线的,倒退也可能发生,社会进化的方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

7.在方法的运用上。孔德主张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的方法,而斯宾塞却偏好于类比的方法,注重生物学的有机进化与社会的功能类比;

8.在社会学的旨趣上。孔德的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1)建立一门对人类社会的秩序与进步进行研究的学科(2)综合对社会学发展有用的知识形成体系。而斯宾塞的旨趣却在社会的有机体的进化上;

9.关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分歧上。孔德将人类社会的进步偏向于人类在运用知识的心智发展历程上,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将是一种心智的进步;而斯宾塞却将人类社会的进步偏重于组成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的变化过程的描述,即注重社会的功能进化。

讲座题目: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讲座题目: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主讲人:俞萍(重庆市社会学会会长、重庆工商大学社会发展学系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主持人:陈苇(西南政法大学外国家庭法与妇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民商法学院教授) 嘉宾:王建华(西南政法大学校纪委书记、外国家庭法及妇女理论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副教授) 周文全(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 张耕(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办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外国家庭法及妇女理论研究中心 时间:2006年5月25日星期四晚上7点-9点 地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4120教室 主持人、外国家庭法及妇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陈苇教授发言: 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重庆市社会学会会长、重庆工商大学社会发展学系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俞萍老师到西南政法大学来给大家做“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学术讲座,请大家对俞萍老师表示热烈地欢迎!(师生们热烈地鼓掌欢迎)今天在座的嘉宾有:西南政法大学校纪委书记、外国家庭法及妇女理论研究中心学术顾问王建华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周文全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副院长张耕教授。 我担任主持人,是西南政法大学外国家庭法与妇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民商法学院陈苇教授。 社会调查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内容之一,与法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法律是社会生活的调整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去调整。如果法律调整的某种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法律就必须适应其需要进行相应的立、改、废。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不可能从书本上获知的,也不能靠头脑去凭空想象,我们只能到现实中去调查、去发现。前不久,我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社会上的反映非常热烈,如某省有300多名农民工就“劳动合同法草案”集体上书给全国人大法工委。他们在信中说,“与同工种、同岗位的固定工相比,我们的工作量是固定工的2倍以上,没有节假日、星期天,没有病假、婚丧假,不享受年薪假,不享受任何福利待遇。我们的工资收入只是他们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他们建议:希望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同工同酬”。这就是来自社会对劳动合同法应当如何修改的呼唤。 我们今天在座的同学们已经在课堂上学习了一些法学专业理论知识,只有把这些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到社会上去调查、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立法建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开展社会调查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为此,我们教研室专门设计了“社会调查问卷”,同学们将在今年暑假期间去进行社会问卷调查。今天我们特地请来俞萍教授为大家做这个讲座,就是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怎么去做社会调查,怎么到社会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我们有请俞萍教授给我们做“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的学术讲座。(大家热烈地鼓掌欢迎) 第一部分:主讲人发言 主讲人俞萍教授发言: 今天,我主要讲四个问题:一、社会调查概述;二、社会调查的种类及方法;三、社会调查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调查;四、社会调查的实践。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报告 杨磊 本人通过前人经验分别从每个章节进行归纳总结,把一些自认为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成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读书报告,个人能力有限,如有错漏之处,望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章导论 一、科学方法 1、知识的几种来源:常识:众人经验的积累。传统:历史形成的观念,经验个人经历的积累。权威:众人公认的依据,科学:符合逻辑的经验总结。科学的特征:科学是经验的,根植于、依赖于,科学是命题式的,形式结构,科学是逻辑的,符合正确的思维,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分的。 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的定义,研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利用经验去研究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感情、意识、霍桑效应;研究的干扰性:研究本身是一种行为;现象的复杂性:果多因、一因多果;特定的限制:伦理的、政治的、法律的; 三、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的逻辑和哲学基础;研究的规则和程序体

系; 四、研究过程: 1.选择问题阶段: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 3.资料收集阶段:四种主要方式 4.资料分析阶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研究报告与成果交流。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及其层次: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 2.衡量理论优劣的标准:范围广泛,精确性高,结构简练。 二、理论的结构: 1、概念:对现象的一种抽象,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2.概念的功能:提供交流的工具,提供观察的视角能够分类和概括构成理论的元素;3.变量: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可以实际测量的概念;4.变量间关系:相关关系(共变关系)因果关系,共变关系,时间顺序非虚假关系;5.命题:关于概念的特征或概念间关系的陈述;6.假设:关于变量的特征或变量间关系的陈述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7.理论建构研究:归纳推理从观察到概括从概括到理论暂时的、相对的、或然的理论;8.理论检验研究:演绎推理竞争解释与理论检验的需要。 第三章:选择研究问题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1、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主题问题领域2、研究问题的来源:社会现实,个人经历,相关文献。 二、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意义、价值;理论、实践; 2、创造性:知识积累、独特之处 3、可行性:主、客观限制。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课后习题(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圣才出品】

第三章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1.如何评价斯宾塞对孔德未能真正坚持客观性原则的批评? 答:(1)斯宾塞认为,孔德的学说不是关于社会客观性研究的学说,而是从主观性出发,实质是对社会的主观方面展开研究的学说。斯宾塞指出:孔德所倡导的目的是对人的概念的进步作出完整的回答,而他的目的是对外部世界作出全面的回答;孔德认为各种思想具有必然和实在的继承关系,他却认为各种事物具有必然和实在的继承关系;孔德希望弄清自然知识的起源,他是要弄清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构成。孔德研究主观,斯宾塞研究客观。 (2)在斯宾塞看来,若想对社会进行真正客观地研究,首先必须面对真实存在着的社会有机体,而不是面对作为社会有机体附带的思想状态。只有把个人存在、群体活动和社会组织都看成像生物有机体一样独立于人的思想的外在存在,才能真正客观地观察社会现象,客观地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进化。 (3)斯宾塞认为,坚持对社会展开客观性研究更重要的是排除研究者的主观成见。但避免主观性的干扰,寻求社会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是难以办到的。因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行为来完成的,当在一定条件中开展研究活动的社会学家面对在同样条件中存在的人或人群时,因利益、处境、传统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者的情感、意志、评价就会同被研究对象发生错综复杂的联系。 (4)斯宾塞认为追求客观性的理论往往要排斥个别性,只有在同类事物的一般性上成立的知识才具清楚的客观性。 一般说来,强调客观普遍性、排斥主观个别性的社会理论,往往忽视社会个别存在,而专注于社会普遍规律的研究。斯宾塞与此不同,他在强调客观性前提下,不但没有过高估计

社会普遍规律的作用,反而高度重视社会个别性的研究。 (5)斯宾塞的理论出发点是排除或忽视个人情感、意愿等主观因素的客观个人主义。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6)总之,同孔德相比,斯宾塞追求的客观性确实要彻底得多,因为他不仅主张克服研究者的主观性,而且还排斥研究对象的主观性,并且把这种客观性追求扩展为对社会的自然主义态度或不干涉主义态度。 2.怎样评价斯宾塞提倡的政府对社会生活应当采取不干涉的自然主义? 答:斯宾塞不赞成像孔德那样试图以社会学理论来指导和管理社会,他主张对待由个人活动构成的社会,应当像对待自然那样顺其自然,而没有必要采用种种政府行为来干涉社会过程,他指出:“一位著名学者认为干涉自然秩序不知会产生什么结果,如果他说的能适用于低于人类的自然秩序,那么就更能适用于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自然秩序。”斯宾塞崇尚个人自由,认为一个好的社会是个人按照自己的利益达成契约而形成的,如果个人不受政府束缚而像其他生物那样竞争求存,社会将在不断的优胜劣汰中而趋向进步与和谐。 3.怎样理解斯宾塞关于社会分化的理论? 答: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有机体一样,其成长与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过程来完成的。社会有机体增长的基本形式是机体增大和功能增强。斯宾塞更注意的是后者,他首先从社会功能的增强与分化人手讨论社会有机体增长。他认为,引起增长的原因是物竞天择。 (1)社会成员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有效方式是其职能的专门化。只有强化某一方面的能力,社会成员才能在社会竞争中保持其他成员难以取代的优势。斯宾塞所说的社会有机体的增长,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和机能膨胀,而是因竞争推动的社会成员专业分化和社会结构

社会学

1:[论述题] 1.文化 2.社会互动 3.社区 4.组织目标 5.社会变迁 6.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7.社会化的机构有哪些? 8.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是什么? 9.如何控制越轨行为? 10.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 11.结合实际说明当前失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对策 12.简述韦伯的三位一体社会分层理论。 ?? 参考答案: ?1.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2.社会互动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过程。 3.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 4.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于实现的未来状态,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5.社会变迁指社会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 6.研究对象的特点主要是:(1)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入手点。(2)社会学要探索的是部分对于整体的意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性。(3)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对社会现象的具体研究。

.家庭2.学校3.同龄群体 4.工作单位 5.大众传媒。 8.正功能 第一,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第二,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尤其是情感需要。第三,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 首先,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社会发展。 其次,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9.(1)周密推进改革,减少社会解组现象,制定社会政策,减轻对弱势群体的伤害。 (2)建立社会预警系统。 (3)重建社会道德体系。 (4)加强法制建设。 10.(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2)以民主和效率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3)城市化。(4)以科层制为起点的组织管理的现代化。(5)社会结构的变化。 11. 失业问题的成因 1.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2.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结构性失业。 3.市场取向的改革导致制度性失业。 4.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周期性失业。 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 1.实现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 2.积极发展中小企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灵活就业。 4.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学研究方法_在线作业_2

社会学研究方法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9-04-16 20:27:16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5分) 1. 数字资料的正确性检验,一般采取的方法不包括()。 (5分) A客观检验 B逻辑检验 C判断检验 D计算检验 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2. 选择调查课题的最主要的途径是()。 (5分) A现有文献资料 B个人经历 C想象 D现实社会生活

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 3. 某厂有男工400人,女工200人,要从中抽取一个60人的样本,最好采取的抽样方法是()。 (5分) A分层抽样 B定额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系统抽样 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4. 通过上下变化的线段来反映所研究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图形,叫做()。 (5分) A折线图 B曲线图 C矩形图 D圆形图 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5.

我们要解释“城市犯罪率为什么增高”的问题时,就应考虑以()为分析单位。 (5分) A个人 B社会人为事实 C社区 D群体 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8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 进行抽样设计所应遵循的原则是()。 (5分) A可测性原则 B经济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方便性原则 E目的性原则 正确答案A,B,C,E您的答案是ABCE回答正确展开 2. 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变量分为()。

(5分) A顺序变量 B中介变量 C类别变量 D自变量 E因变量 正确答案B,D,E您的答案是BDE回答正确展开 3. 调查者专门派人将问卷送给被选定的调查对象,待被调查者填完后,再派专人收回问卷是()。 (5分) A邮政问卷 B访问问卷 C报刊问卷 D送发问卷 正确答案A,B,C,D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4. 李克特量表的制作程序包括()。 (5分) A确定量表的内容

社会调查与方法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习大纲 (请和本学期大纲对照,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导论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社会研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答: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的困难性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由哪几个部分构成?P10不同的方法沦、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P20 3.找几篇发表在《社会学研究》或相关社会科学学术刊物上的社会研究报告进行阅读,看看它们分别采取的是哪种社会研究方式,所用的具体资料收集方法是什么。 答: 4.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又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 答: 5.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P43-44如何理解二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P45 6、陈述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画出这一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答:1、选择问题阶段:选择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起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它的意义 在于确定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选取研究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它是为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所谓道路选择是指为 达到研究便道而进行的设计工作,它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的技术工具。所谓工具准备:主要是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准备。 3、研究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 究设计中间确定的发生、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4、资料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 计和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主要任务是,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与解释研究成果。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以其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和社会观为理论依据,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从资产者个人生活的幸福和赚取利润出发,讨论了资产阶级子女的教育问题。斯宾塞反对劳动人民受教育,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保守性。但是,他的教育理论总的说来正好适应了各国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斗争的需要,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获得广泛的传播。 由于斯宾塞所生活的时期是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阶段,时代的前进、工业技术特别是科学知识的迅速发展都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得到反映,同时由于斯宾塞吸取了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历代教育名家的自然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从而使他的教育理论有着许多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在方法论方面更是如此。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近代教育家中,斯宾塞是以倡导科学教育而著称的,他为争取科学被承认为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努力斗争,力主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均须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协调。可以认为,斯宾塞是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锋。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斯宾塞其人 斯宾塞(1820—190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科学教育的倡导者。斯宾塞出身于教师家庭,幼年在学校时被认为是个感觉迟钝的儿童,但他非常喜欢在校外作种种观察,爱好数学、机械等自然科学。他没有读过大学,独立自学成才,主要成就在哲学、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学方面。他没有亲自办过教育,仅在学校里做过短时间的代课老师,可是他对培根、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的著作都研读过,并吸取了其中的精华。从1854年到1859年,斯宾塞先后在杂志上发表《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等教育论文,后汇集成《教育论》出版。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斯宾塞陆续出版《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等书,合称《综合哲学》。 斯宾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各种矛盾已经充分暴露的英国。这时候,马克思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已得到广泛的传播,列宁主义即将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但斯宾塞既没有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也丝毫没有同情劳动人民之心,而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竭力辩护。他深信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完美的社会制度,力图从哲学、社会学和其他各个方面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在哲学上,斯宾塞是英国实证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标榜自己的哲学是以“确实的”知识和事实为根据的,要求在认识方面具有“确实的”知识和实验的研究方法,反对臆断和空想。但又认为人类的理性只能认识相对的东西,事物的本质、绝对真理是不能被认识的,宣传不可知论和相对主义。认为凡科学所不能深入认识的领域,即事物的本质,只能诉诸宗教。他企图以此调和科学与宗教,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是毫无意义的,这显然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 在社会学方面,斯宾塞从庸俗进化论出发,认为人类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一样受进化法则的支配,以“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原则为资产阶级的殖民主义与大民族主义作辩护;同时又提出“社会有机论”,认为社会的发展和生物有机体一样缓慢进化而无质的飞跃,社会的职能也像生物有机体一样通过适当的分工表现出来,并且认为资产阶级就是这个有机体的“头脑”,劳动群众则是“手足”,这样一来,“手”、“脑”之间的协调合作就是十分自然和应该了,而且“头脑”应该受高深教育,“手足”只须劳动,也是合情合理的了显然,这合的是资产阶级的情理。另外,斯宾塞认为社会由个人组成,个人是社会机体的一部分,不能有无限的个人自由而影响整体,但是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却又首先依赖于个体细胞的更新与发展,即依赖于国民个体的智、德、体三方面的发展,因此他将个人功利放在首位,社会需要放在其次。这种观点,就是斯宾塞据以划分人类五种活动、确定五类教育和五类课程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斯宾塞以其哲学观和社会观为理论依据,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从资产者个人生活的幸福和赚取利润出发,提出了一套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但其中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特别是在倡导与推动科学教育方面,他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斯宾塞是科学教育的倡导者 (一)倡导科学教育的历史背景 早在15世纪后期,自然科学就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经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到19世纪初叶,自然科学的发展愈来愈快,人们又力求把科学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去。科学的巨大进步,发明的频繁诞生,改变着全世界的面貌,也引起学校教育的变革。从弗兰西斯·培根的时代起,近代科学教育取得了缓慢的但是稳固的进步。在德国和美国,科学早已先后进入大、中、小学的课程之中。可是在英国,由于始于文艺复兴的,以希腊文和拉丁文

法社会学的特点

法社会学的特点 法社会学研究的特点如下: 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法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因素对法律运行过程的影响。如社会因素对于立法的影响,对司法的影响,对手法行为的影响。 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参考定量方法的说明) 法社会学在我国具有一定的继受性质(参考我那个三大法学派内容)近三十年来,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上呈现出融合、复杂的态势。多种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方法在研究同一主题时共存,即打破传统社会学和法社会学的宏观与微观割裂、静态与动态分离的研究范式,出现了以问题为结点的宏观与微观的穿梭、静态与动态的结合,理论与方法的边界在研究主题上也逐渐模糊,出现一种融合趋势 法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1法社会学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实现法学理论与方法的融合 法律社会学由于法律现象的特殊性,迄今为止更多的还是倚重方法论层面和定性研究方法中的方法,但是法社会学一直在引入一些定量的研究方法,也是强调理论与方法的结合。一方面法社会学仍然重视定性研究,因为法社会学对法律现象的研究是置于社会母体之中,是在与社会的关系之中去研究的,这种关系研究就须采用与此相对应的方法如结构主义、功能主义、互动论、交换理论、冲突论、系统论等等,而关系研究本身是一种动态研究,主要需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而法社会学同时又通过量化研究去回答了各种社会因素如何对法的实施过程和结果发生影响的问题,布莱克《法律的运行行为》就是这样的代表作。 2法社会学通过中立的价值立场达成法学研究宏观与微观的穿梭 在法社会学领域,研究需要通过各种微观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来达成宏观的结论,但是同时,法社会学这种宏观结论的达成是通过微观统计中的不预设价值立场的中立的客观的分析实现的。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穿梭首先表现在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中,他一直在探索现代社会中渐增的规训力量的着落点,最终落在现实生活中微观层面的无数的局部环境上,如各种规训场合如监狱,各种常态化的惩罚方式从而建构起他的权力的微观物理学,这种微观场景下获得的价值中立的各种数据与思考最终都成为他的大理论的基石。 3法社会学通过研究对象的预设实现法学研究静态与动态的统一 法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往往是行动中的法,法社会学既要研究相对静态的法律秩序,也关注于法运行状态的历史性的,流动性的全过程,从很大程度上,它不仅关注制度本身。强调从静态的、平面的事实与现象描述向主体间性的、关系的这种事实与动态过程描述与揭示转变。法社会学也因此实现法学研究静态与动态的统一 缺点 首先是法社会学研究的共有缺陷,第一,法社会学研究的只是利益,制度只是手段,这让法社会的研究预设了价值中立的立场,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就忽视了制度正义的问题,也不利于法律信仰之塑就。第二,纯粹的法社会学只重视定量分析而不重视定性研究,这导致了很多问题,一方面,定量研究的样本科学性始终存疑,另一方面,即使样本正确,但也很容易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正是总结了各种社会学内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从整体上讲,书中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等只是的介绍都是比较全面的,内容安排上全面系统,很有逻辑结构,很好的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都能进行详细具体的阐释说明,并结合大量的实力证明,使人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 从结构上看,书的内容是分为三大部分来讲的,分别是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资料分析与表达,这三部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基础,这是学习一门方法论所必须的了解的内容和知识。这些基础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主要在第一篇(前六章)进行讲述。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出第二篇(七到十章),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这是在掌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社会研究必须掌握的四种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在第三篇资料分析和表达中,也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总之,三个部分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具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此书的精华。 第一章:导论 本书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明白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怎样研究,要研究社会学首先知道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特征,在社会研究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在社会研究中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5、社会研究遵循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浅谈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

浅谈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 摘要:19世纪中叶,赫伯特·斯宾塞大力倡导科学教育,唤起了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重视,也促进了科学知识在欧美学校课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本文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出发,阐述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原则。 关键词:科学教育教育目的课程体系教学原则 十九世纪初,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到十九世纪中期,科学与工业革命的发展已使发达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的进步不仅增添了发明创造,也改变着人类生活的面貌,学校教育也不例外。那时,德国和美国的学校教育早已引入科学,而在英国,它的工业生产蓬勃发展,但它的教育却比同时期的德国和美国落后很多。 造成当时英国教育落后的原因就是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自文艺复兴以来,拥护传统古典教育的人认为,只有拉丁文、希腊文等一些古典的知识有用,学校教育也应当只教授这些古典知识,而那些科学知识是无关紧要的,也应当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这样就出现了斯宾塞说的:“在心智方面同在身体方面一样,我们所追求的都是装饰先于实用。不只在过去,在我们现代也差不多:那些受人称赞的知识总放在第一位,而那些增进个人福利的知识倒放在第二位。……假如我们问到给男孩子古典教育的真正动机是什么,那就只是为了顺从社会舆论。”1这样一种重装饰轻实用的知识观长期统治学校教育,产生了英国教育的落后状况。 然而,科学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英国的学校教育,使其不得不做出一些变化。当时,英国就是否应当实施科学教育、是否应将科学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猛烈抨击了传统的古典教育,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回答得最清晰的就是斯宾塞了。1859年其发表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充分显示了科学知识的重要价值,与后来的《德育》、《智育》和《体育》一起组成了《斯宾塞教育论》,也形成了他本人的科学教育体系。 一、教育目的 “古典教育的真正动机只是为了顺从社会舆论。同给儿童装饰身体一样,人们也随着风尚装饰儿童的心智。”2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获得更多的称赞和荣誉。斯宾塞猛烈抨击这种现象的同时,深刻指出这种空疏无用的教育目的完全忽视了个人的需要,这样的教育与生活分离巨大。 斯宾塞认为,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生活,教育目的也应当围绕“完满生活”展开。“怎样去完满地生活?这个既是我们需要学的大事,当然也是教育中应当教的大事。为我们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3这完满的生活一方面是指它能指导我们的行为使其规范,另一方面是它指导我们如何培养心智,如何对待身体,如何处理好各项事务,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如何带好自己的子女,甚至如何为人类创造幸福。凡事均有轻重缓急,斯宾塞按照人类生活的重要程度将“完满生活”细化为五个方面,即“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须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4 斯宾塞的教育目的受其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抛弃了抽象的、形而上的框架,比起过去 [1] [英]斯宾塞著;王承绪,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7页 [2] [英]斯宾塞著;王承绪,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7页 [3] [英]斯宾塞著;王承绪,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11页

社会学概论2章

表2:章/节 本章序号及名称 第一章导言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是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学,对其学科属性、学科特点、研究范围和对象、研究方法和特点进行初步而系统的认识和接触,从而进入专业学习的开始,因此本章将通过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以及学习社会学的意义的讲解,使学员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的、概要的了解,认识社会学的应用价值,此外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在了解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产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1、社会学的学科体系 2、社会学概论的基本框架 3、社会学和研究对象 难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历史,不了解这种历史,就无法了解这门学科的性质。 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多数学者认为它的创始人是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孔德在1838年出版的6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最早提出并使用了“社会学”这个概念。 社会学出现于19世纪中叶并不是历史的偶然现象,而是日趋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具体反映。18世纪下半叶到期19世纪上半叶是近代欧洲社会经过以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思想领域的变革、以英国产业革命为代表的经济领域的变革和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为代表的政治领域的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得以确立,欧洲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个转变正是我们国家目前正在经历的被称之为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 转型时期新旧社会秩序同时并存,新旧制度、新旧观念相互冲撞,社会矛盾比任何时候都集中,各种社会势力的冲突比任何时期都激烈,这一切促使社会思想家和哲学家进行思考,同时也表明用传统的方法和在原有的科学体系内已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和回答。因此不同于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社会学,作为从整体上和从发展机制上对社会,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综合具体考察的学科,就应社会的这种需要而出现了。 所以社会学的创始人所理想的社会学就是企图探求社会的本质,发现社会运行的规律,寻求好的社会变革之路,通过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以获得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社会学是变革时代的产物,从其一开始就有着以经世济用、救世济民、治乱兴衰为已任的特征。 二、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材料 社会学不仅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对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必然结果。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哲学家就开始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进入中世纪以后,这种思考尽管受到来自宗教神学的束缚,却并没有中断。但是总体而言,那时的社会理论是作为哲学的一部分被包含在一般哲学思想体系内的,属于“社会哲学”的范畴.它的最大缺陷是思辨性。即用逻辑推理、用思辨想像来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使客观世界的发展服从于人的思想建构。 文艺复兴以后的思想家真正开始了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在横跨两个多世纪的时期里,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的业绩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思想的发展,并为最终实现由“社会哲学”向“社会学”的过渡,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期间重要的思想

第三讲 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

第三讲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 第一节斯宾塞和他所处的时代 生平 1820年,斯宾塞出生于英格兰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和叔父都是属于英国公益会的新教教徒,在政治上,他们反对英国的国教,满怀政治抱负,主张政治自由,同时也是宪章派的积极支持者;在经济上,他们支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的干涉;在个人生活上,他们则主张禁欲主义,向往清谈平和的生活。他们给了斯宾塞大量的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但也影响了他的政治信仰和生活态度。 1837年,获得铁路工程师职位。 1850年出版了第一部社会学著作《社会静力学》 所处的时代 斯宾塞生活的19世纪尤其是19世纪的中叶和下半叶恰恰是英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最为辉煌的时代。自1851年的维多利亚中期起,英国走上了不断繁荣富裕的道路,成为世界工业中心。在国外,大英帝国控制着海洋,将世界许多地方划归为自己的殖民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殖民地扩张,手工业者、农民和技术工人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人口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更是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中产阶级认为所有这些发展似乎都应归功于个人的节俭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正是他们的训练有素的努力建立起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并给英国带来了持久的繁荣。认为最好的政府应该是管得最少的政府) 思想遗产 斯宾塞所继承的思想遗产包括:首先他的个人主义来源于马尔萨斯和边沁。从前者的思想中,斯宾塞引申出了适者生存的观点,而从后者的功利主义中斯宾塞获得了个人主义。其次,他的进化论来源于达尔文、赫胥黎和拉马克。斯宾塞完成的主要成就是将主张自由放任的激进个人主义和导源于自然科学的集体主义的有机论进行了综合。 社会影响 被公认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个智者所能创造的最伟大的成就”。斯宾塞的放任自由的思想迎合了占主导地位的中产阶级。同时,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还解决了功利主义思想的危机。宣称:功利主义只是在人类发展的一个较晚的阶段产生的一种价值观。到了斯宾塞的晚年,由于英国出现的经济危机和工人运动,以及英国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由原先的自由放任主义向各种形式的集体主义的转向,斯宾塞的学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不过,美国却对经济自由主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斯宾塞的思想对早期美国社会学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适者生存、自由放任的原则,以及他的反对专制主义、主张文明的个人主义的态度,适应了美国人当时的要求,成为自由竞争的新美国最有力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的社会学是生物学主义的典范。生物学的类比法成为他考察社会的主要手段之一。他与孔德类似,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前者涉及社会结构,后者涉及社会进化。所以,第一,他将社会比拟为单个的生命有机体,由此形成了他的社会有机体论;第二,他将社会的发展比拟为生物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由此形成了他的社会进化论。这是其社会学理论的两大支柱。 一、社会有机体论 1、社会与有机体的一致性 2、社会与有机体地区别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

论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不同 【摘要】 社会学研究方法是众多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都可以普遍采用的一般性方法。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只论述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不同。统计调查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统计调查的几个关键步骤:建立研究构架、确定调查、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制定抽样方案、汇总统计资料等。普查的几个特点: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适用于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的搜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实地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和访问法等,其中以参与观察法运用最多。实地研究的程序的特点:准备阶段较短,调查阶段很长;在调查阶段中要经历一个由观察→发现→再观察→再发现……的过程;调查阶段与研究阶段紧密结合。 【关键词】研究方法统计调查实地研究抽样调查 统计报表个案研究 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理解成“社会学用以研究社会的方法”或“进行有关社会方面研究的方法”,那么,也可以将其称为“社会研究方法”。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是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准确性原则)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及时性原则),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完整性原则)。实地研究

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校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一、统计调查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 (一)、普查普查是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之一。对统计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以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普查资料常被用来说明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全面情况。如人口普查就是对全国人口一一进行调查登记,规定某个特定时点(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作为全国统一的统计时点,以反映有关人口的自然和社会的各类特征。普查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特别是可以了解与掌握人力、财力、物资资源状况,为国家制定长远规划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具有资料包括的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他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因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普查的几个特点: 1. 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资料所属时间) 2. 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3. 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 4. 适用于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的搜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我国通过普查进行的统计调查内容和时间周期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包括:(1).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0”的年份进行,如2010年进行了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 第三产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3”的年份进行,如2003年进行了中国第二次第三产业普查。(3).工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5”的年份进行,如2005年进行了中国第四次工业普查。(4).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社会学考研必看】_社会学研究方法多种简答题附答案

简答题: 1、对社会研究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以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2、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 理论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知识,寻找社会运行的规律; 应用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直接帮助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3、理论研究包括哪些类型? 一般来说,即包括在抽象层次进行学术探讨; 也包括在理论层次上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现实问题(实证研究,是理论性社会研究的重点)(建立假设得到理论解释——观察、概括、抽象、检验已有理论,提供新理论解释) 4、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理论性研究现实的社会价值? 一方面应该提倡理论研究者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将理论研究的选题方向更多地集中在与人类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另一方面理论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地采用一些比较通俗的表述方式,或者通过科普读物的方式给普通读者传播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5、简述应用性社会研究的主要领域? 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发展指标和社会影响评估等。 主要研究领域:人口管理、劳动就业、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其他各领域也需要社会科学的应用性研究) 6、简述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部分:一是实地考察;二是请教专家;三是查阅资料。 7、简述探索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比较简单,不太严格。观察法、访谈法等,有时也进行小规模问卷调查,一些典型个安调查,结果并不用来推论总体,也不用来检验某种假设,而是为提出理论假设提供初步的根据和其他相应的信息。 8、解释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首先进行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需要比描述性研究的程序更复杂,方法更精致、更严谨,针对性也更强。 9、普查的主要特点? 第一,普查资料本身可准确地反映社会总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保证了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第三,普查所涉及的调查项目一般都较少,并且对资料的深度要求不高。 第四,普查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较长。 10、抽样调查的特点? 首先,它只对总体中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调查,因此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论“活教育”思想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_简述斯宾塞关于科学教育的思想

论“活教育”思想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_简述斯宾塞关于科学教育的思想 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一生致力于幼儿教育研究与教学。陈鹤琴在幼儿教育方面总结出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教育理念,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活教育思想”,其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三大组成部分。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切中传统教育的弊病,主张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比较深刻地揭示了教育教学上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他的活教育课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传统科学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活教育; 启示; 意义; 科学教育 一、引言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充分体现了陈鹤琴立足国情、放眼世界的中国化新教育创造精神。而“活教育”课程理论是“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论,它不仅是我国幼儿园课程中国化、科学化的宝贵遗产,而且对于今天中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影响深远。他提出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我们的活教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有许多应用,笔者在实习中对此很有兴趣,因此笔者选择“活教育思想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作为本次研究内容。 通过对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分析,借鉴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幼儿园科学教育该如何实施,为当今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解决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活教育”,是由陈鹤琴先生一手创立的,其灵魂是“活”,核心是“做”。他反对没有人性的、死读书的死教育,所以他提出了“活教育”理论,希望改善当代的教育现状,这种全新的教育观对旧教育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它是陈鹤琴从事学前教育多年的经验和总结,理论基础也很深厚,对我国幼儿教育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科学教育”,所谓幼儿科学教育其实就是指在孩子还是幼儿的时候对其进行的科学的教育,要注意的是这个词的关键点是幼儿而不是其他的人群所以必须是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而科学呢只的是要用正确的方式,而且要做到循序渐进。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当前,关于国内对于科学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继而,也出现了不少理论。 1、关于活教育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中的课程论对于我们幼儿科学教育方面,有着很深的教育意义,他提出我国幼儿教育的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他主张让幼儿自己去做,去实践了解,他在他提出的17条原则中指出:凡是儿童能做的让他自己做,让他自己去接触了解。 2、杜威“儿童中心论”

社会学的意义

第四节社会学的意义 一、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指导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健康的生活 现代社会的生活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其主要特点是:(1)生活社会化。现在社会不管是中国还是别国,都普遍存在着这点。人们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封闭、闭塞的情况了,也没有人去过那种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的生活了,即使他们想也很难做到了。如今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更是加剧了这种形势。 (2)社会生活变动速度加快。随着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人们的生活变动速度开始加快。但如今的我们赶上了发展迅猛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高科技产品的换代也非常迅速,这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与革新,这使得社会生活变动速度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3)社会生活多样化。科技的发展与产业的革新,以使各国有能力生产出更多和品类更多的商品。再加上全球化,已经使得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商品都有可 能在全球的其他地方被发现。 (4)社会生活复杂化。社会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面对面才可以交谈,只有道学校才能接受正规的教育。如今是网络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一些生活习惯,使本来就很乏咋的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化。 二、提供科学管理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学在这方面的意义有以下方面: (1)社会学可以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 (2)社会学可以进行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和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的研究地解决社会问题,科社会学地治理社会提供理论和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经验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科学的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社会事实。 三、社会学在学科发展和研究上也发挥重要作用 1.它是发展边缘学科的基础。它对社会整体及各部分联系的研究,为各专门学科之间的沟通架起了桥梁,为交叉、边缘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基础和事实根据。同时,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大量涌现也促进了其他边缘学科的产生、 发展。 2.它是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骨干。社会学整体性、综合性研究的特点使它在对某一现象的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中,可以把各学科联合起来,把它们的研 究成果综合起来。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特殊规律,并且着这一基础上对其他社会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还着眼于此来研究社会。基于此点,社会学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关系。就拿哲学和一些单科性社会科学作例子,社会学涉及整个社会系统,而他们只是涉及某一方面、某一个或几个系统,因此,社会学既是哲学和单科性社会科学之间的中介,有时其他社会科学一起成为哲学 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中介。 【本章小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