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建国后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试论建国后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试论建国后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摘要:建国60多年来,我们党的领导人一直十分重视探索和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历经半个世纪之久的反复,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认识大大深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日益增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发展概念既可以是对历史变迁的描述,又可以是对未来历史前景的设计和预测。人类关于经济、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观念,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演进的。科学发展观,是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我们党在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一、建国后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三个阶段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艰辛探索;

从1956年提出探索任务,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20年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思想成果。比如,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上,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以及?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提出了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三个补充?等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上,提出了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以及解决

矛盾的一整套方针方法。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上,提出了扩大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造就?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制定和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社会主义发展战略问题上,提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将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确认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国防和文化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是广大群众的?护身法宝?和?传家法宝?,提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等重要思想。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独特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有失误。他的成就和失误相比,成就是巨大的,占第一位的。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对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发展思想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继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索。

(二)邓小平的社会发展思想是对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邓小平是当代最杰出的政治家,他以深邃的理论洞察力、特有的创造性才能,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智慧于一身,熔铸了系统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邓小平坚持一切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一切从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出发,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在人民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与挫折的历史经验

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并作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贡献。

发展问题是与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密切关联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问题逐步凸现为人类社会的首要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及世界面临重大历史关头形成的,而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正是邓小平立足于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既总结前人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又密切结合中国发展的现实和世界发展的趋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途径、发展条件、发展机遇、发展速度等基本命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三)我党的第三代领导的社会发展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社会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时代的主题,不但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新篇章,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反映时代变化和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符合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的新的发展观。具体说来,江泽民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主要有:

1、要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念。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

展。?[1]新的发展观确立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中心,又是对任何发展形式的最终检验标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条件,只有造就了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造就了良好的现代人格与现代品质,现代的社会制度

才能建立起来并真正发挥作用。社会现代化依赖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成败以及成效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发展状况。这种新的发展观念,不仅体现了社会发展观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相统一,也实现了发展观的重大创新。

2、要确立综合发展的理念。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社会公平、文化进步等各个方面。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因素是基础,但经济增长并非发展的全部内涵。人们在谋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必须追求社会公平、政治民主和社会文明的提升。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相关性和互相促进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政治民主、公众参与、社会平等、文化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社会保障和精神动力。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难以获得成功,只有经过与社会协调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因此,一个社会要想实现长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做到政治、文化、教育及人自身等诸方面的综合发展。

3、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关系再认识的结果,是人类面对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生态平衡等难题所制定的战略对策。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观主要有:①人口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央已经明确,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同时提高人口素质。?[2]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工作,要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来进行,以增强资源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

力。?[3]③环境保护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环境保护工作,要充分认识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在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力争环境污染的状况有所减轻,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重点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4]④科技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5]在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上,要确立代内与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在代内和代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以及公平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多而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二、建国后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比较分析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发展观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程度的不同,他们的发展观,在发展的主题、目标、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但是,他们在坚持马克思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是相同的,在立场、观点、方法上是一脉相承的,具体表现在:

第一,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一诞生,它的创始人就公开声明,自己的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是为他们服务的。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利益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深刻地领会和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关于人民主体的思想,并做出许多独特的,赋予时代感和现实感的新论断。?人民拥不拥护、人民赞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出?本质在执政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6]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的利益。

可见,三代领导人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们具有一脉相承的政治立场。

第二,一脉相承的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理论基础?[7]也是三代领导人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前进的变化,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建立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之上。为此,三代领导人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一个政党要保持自己先进性质和执政地位。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观,继承历史,立足当代,前瞻未来,一心一意谋发展。就必须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这是活生生的唯物辩证法,也是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继承、运用和创新。

第三,思想方法的求实性

三代领导人的发展思想的鲜明特点就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思想基础,坚持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马克思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它要求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三代领导人都主张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之一是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也是实事求是。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江泽民多次强调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作为一个领导12亿多人口大国的执政党,要保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发展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入,后人也必然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三代领导人,在推动马克思中国化进程中,都坚持实事求是的一脉相承的思想方法。

第四,内容的创新性

内容的创新性是三代领导人关于社会辩证发展、全面进步思想的又一个突出特点。它充分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上。三代领导人在研究中国社会全面发展问题时所使用的根本方法和所贯穿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即坚持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观察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透过社会发展的具体现象,寻找社会辩证发展的本质,把满足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要求,看作是整个历史发展的最终目的和评价标准,等等。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是从事前人所没有进行的伟大事业。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在马列本本里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三代领导人的发展思想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不唯本本,不守教条,不抄模式,勇于探索真理。他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同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相比,三代领导人的社会全面发展思想,不仅要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有新的突破,而且在具体内容上也有更新的丰富的内涵。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创造精神,也展示了他们的社会辩证发展、全面进步思想的创新性特点。

第五,高瞻远瞩的预见性

三代领导人关于社会辩证发展、全面进步的思想还体现了一个鲜明的特点,即高瞻远瞩的预见性。三代领导人的发展思想所体现出来的科学预见性,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为前提的。他们对当代中国许多问题的思考和论述都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着眼于中国的长远发展和未来,从而赋予其理论以鲜明的预见性特点。例如: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毛泽东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出发,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开展技术革命,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思想。1958年毛泽东又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上去?的英明决策,号召全党都要学习科学技术,打好科学技术这一仗。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时代的特点。江泽民在十六大会议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表明,三代领导人遵循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己经达到新的水平。同时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统揽全局、高瞻远瞩并且在不断地赋予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新的时代内容。

三、建国后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经验教训

(一)更新发展观念,推进发展进程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就全面、完整地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因此,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

(二)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必须要消耗能源,但经济增长的实践却表明,不同的增长方式因为其利用资源的方式和效率不同,对资源的消耗程度也不相同。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只重视经济增长本身,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是造成资源浪费的根本原因。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样毋庸讳言,我国的环境也遭到了空前的破坏。由于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4%。这说明我国已经面临着相当严重的环境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侵蚀以及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影响健康并限制增长率。

(三)改革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相关决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取得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发展必须改革,改革进一步促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改革的不断深化,是过去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我国具有经受住国际经济金融动荡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严峻考验的基础。但前进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经济体制,逐步解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按照

?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才能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注释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33页.

[2][3][4]光明时报[N].1999年3月14日.

[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250页.

[6]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

[7]《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第442黄,278页

参考文献

1.庞元正:《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2月.

2.文君主编《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

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

4.本书编写组《科学发展观青年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

5.王光伟:《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7月.

6.《求事》杂志评论部:《党员干部关心的25个科学发展观问题》,红旗出版社,2004年4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