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蟹池塘绿色养殖技术规程企业标准2020版

河蟹池塘绿色养殖技术规程企业标准2020版

河蟹池塘绿色养殖技术规程

前言

本标准编写遵循了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由马鞍山市石臼湖青肚白背大闸蟹养殖场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马鞍山市石臼湖青肚白背大闸蟹养殖场、当涂县均庆河蟹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马鞍山市徽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奚业文徐小马徐文杰。

河蟹池塘绿色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河蟹池塘绿色养殖的环境要求、池塘条件、池塘环境调节、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和捕捞。

本标准适用于马鞍山石臼湖青肚白背大闸蟹养殖场河蟹池塘绿色养殖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要求

3.1 环境

水源符合GB 11607、养殖池水质符合NY 5051、注排水方便、且通电通路的地方。

3.2 土质与底质

以偏碱性的粘壤土为宜,避免酸性土壤,并具较好保水性;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cm。

3.3 面积

池塘面积以(13340~20000)m2为宜。

4 池塘条件

4.1 池塘结构

池塘四周离埂脚3米挖环形沟,沟宽(6~8)m,深(0.8~1)m;中间次沟宽(1~1.5)m,深(0.5~0.6)m。沟面积占池塘总面积30%左右,整个沟系互相连通,呈“井”字型。坡比为1:3~4;最大水位达到1.5m。

4.2 防逃设施

埂上内侧设防逃设施,用加厚塑料薄膜埋入土中(10~20)cm,高出地面60cm,四角呈弧形;沿河或交界处的塘埂中需埋入薄膜或网布,以防河蟹打洞逃逸。外设1.5m高防护网,以免家禽牲畜进入。

4.3 进排水系统

池塘养蟹必须具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且进排水系统分开,保持水质清爽,减少疾病。进水及出水口须用聚乙烯网布覆盖,以免河蟹逃逸及敌害生物的进入。

5 池塘环境调节

5.1 清整

新塘口和上年出现病害的塘口,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为(75~100)kg/667m2,其他常规清塘药

物也可使用,但必须符合NY 5071的要求。对上年水草螺类等水生生物丰富的池塘一般可以不作消毒处理,但在冬季要抽干池水,干冻、曝晒一个月以上。

5.2 水草种植

无草池塘2~3月种伊乐藻,用量为50kg/667m2;3~5月分期播种苦草和轮叶黑藻,苦草用种量100g/667m2左右,轮叶黑藻用种量(300~500)g/667m2;也可在夏季直接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以便在塘口水体中形成3种左右水草种群,使水草覆盖率在中后期达到(60~70)%。

5.3 螺蛳投放

无螺池塘要分批投放螺蛳,一般每年清明前投放螺蛳(100~150)kg/667m2,5-6月再投(50~100)kg/667m2,投放时要均匀撒开。池塘基本保持200kg/667m2的螺蛳量。

6 苗种放养

6.1 放养前准备

蟹种放养前7~10天加注新水,并施经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适当培肥水质,以防止青苔的滋生。

6.2 蟹种挑选

蟹种亲本为雌蟹大于100g、雄蟹大于150g,按照无公害方法培育。要求四肢齐全,无疾病,活动能力强,以长江水系蟹种为宜。

6.3 蟹种放养

一般选择在冬春季放养,蟹种放养时应先试水进行水温过渡,方法是第一次将装有蟹种的网袋浸入池水中1分钟,拎起放置(3~5)分种,如此重复2~3次;然后用3%的食盐水进行消毒,浸入盐水中(2~3)分钟,拎起放置(5~6)分种;最后在池水边打开袋口,让其自然爬入水中,尽量沿塘四周均匀散开。蟹种前期要用网片分隔围养,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4~1/3,便于前期集中精喂,避免其过早进入水草种植区,影响水草生长。5月底至6月初待水草长至10cm左右时可撤掉围隔的网片。

6.4 放养规格及数量

蟹种规格应尽量选择大规格,通常为(120~160)只/kg,放养量为500只/667m2。

6.5 鱼虾类配养

每667m2放养黄白鲢(1:3)一龄大规格鱼种(10~20)尾、(4~5)cm鳜鱼苗(15~20)尾、(10~20)cm 细鳞斜颌鲴苗(30~50)尾、抱卵青虾1.5kg或2cm以上青虾苗(0.5~1)万尾。

7 养殖管理

7.1 水质管理

蟹种放养之初,池塘最深水位保持(0.6~0.7)m即可,以后逐渐加水,4~5月最深水位保持在(0.8~1.0)m。进入高温季节7~8月应保持最深水位(1.6~2.0)m,透明度在50cm左右。河蟹生长要求池水溶氧充足,水质清新,在盛夏季节应注意加注新水,并保持水位相对稳定。

7.2 投饵管理

应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点投喂,均匀分布于池中的无草浅水处。4月一般以精饲料为主,主要是动物性饵料野杂鱼(占总饵料量70%),饵料的鲜重占蟹重的(10~20)%;5-6月以动物性饵料投入为主(占60%),辅以植物性饵料小麦、玉米,饵料的鲜重占蟹重的(15~30)%;7月中旬至8月初以植物性饲料南瓜、小麦和玉米为主(占60%),动物性饵料为辅,饵料的鲜重占蟹重的(20~35)%,每100kg南瓜需加食盐(0.5~1)kg;8~9月份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占60~70%),辅以小麦、玉米等,饵料的鲜重占蟹重的(25~40)%。并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变化及河蟹吃食情况,适时适量调整。傍晚时投喂。坚持“荤素搭配、精青结合”的原则。

也可采用专用配合饲料,饲料符合NY 5072要求。投喂量:前期占蟹重(2~3)%,中期占蟹重(3~5)%,后期占蟹重(5~10)%。

7.3 日常管理

搞好水草移栽,水草若被河蟹消耗过大,还应及时补栽无性繁殖的水草,如轮叶黑藻、金鱼藻和伊乐藻,尽量保持池塘水草成块状均匀分布。

勤巡塘,勤记录,主要检查和记录事项:

1)水位水质变化情况,水温、pH等常规理化指标;

2)生长速度、饵料品种、投饵量、摄食情况;

3)防逃设施完好程度、塘埂涵闸有无破损渗漏情况;

4)病害防治情况。

8 病害防治

尽量少用和不用药物,生态养殖的病害发生率极低,平常注意酸碱度的调节,一般塘口变酸容易滋生病菌,应根据具体情况,用生石灰进行调节,使pH值保持在8.0~9.0。6~8月,每50kg饵料加大蒜头(0.5~1.5)kg。除南瓜外植物性饲料应熟化。严禁在河蟹脱壳高峰期使用药物。根据水质情况6~8月可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每月调节2~3次。采取多种方法清除敌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青蛙、蟾蜍、水蜈蚣、部分凶猛肉食性鱼类等,及时发现捕捉清除。病害防治用药应符合NY 5070的要求。病死蟹要离塘远处深埋处理。

9 捕捞

河蟹的捕捞一般自9月下旬开始,在池塘中设置地笼进行诱捕,也可在池埂上捕捉,捕获的河蟹用专池或网箱暂养,也可出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