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_黄季焜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_黄季焜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_黄季焜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_黄季焜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

□黄季焜杨军仇焕广

内容提要:近期全球农产品价格在大幅度波动中上涨和我国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再次引发了国内外对食物和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对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整体分析和对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判断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战略及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粮食安全;中长期预测;战略思考;政策建议

2006年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并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波动,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也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这些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对食物安全或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使用的是食物安全(Food Security),在我国常翻译为“粮食安全”或广义上的粮食安全,它包括粮食和其他所有能够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食物(FAO,1996)。我国的粮食安全概念与国际通常使用的食物安全概念有一定差别,也可以称为狭义的粮食安全,主要是指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的国内自给率。2007—2008年初全球食物价格大幅度上涨,被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次最大的全球食物危机(Von Braun,2007;FAO,2008;World Bank,2008)。虽然全球食物危机并未明显传递到中国,但由于近几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并成为引发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国内对粮食安全的关注不亚于其他国家(Huang等,2008;国家统计局,2011)。本文目的是在对我国现在和未来粮食安全判断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战略及政策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一、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判断(一)广义的粮食安全基本上得到保障

从个体、区域和国家三个不同尺度上,过去三十年我国食物安全水平都得到不断提高。首先,从个人和家庭的微观食物安全来看,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消费多样化、食物营养不断改善。其次,从区域来看,区域间的市场一体化和流通条件不断改善(Huang和Rozelle,2006),区域间贸易量显著增加,不但有效地解决了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带来的区域食物安全问题,而且能够很快缓解局部地区自然灾害对当地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冲击,区域食物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第三,从国家层面来看,食物安全总体水平得到高度保障,“十一五”期间,我国食物和饲料总体保持净出口。虽然2009年以来食物和饲料为净进口,2010年农牧渔业净进口为1535亿元(扣除棉花进口),自给率也达到97.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越来越朝着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耕地密集型农产品(如粮食和油料等作物)的进口额不断提高,而高附加值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如蔬菜水果、加工食品)的出口也较快增长(黄季焜,2010)。

(二)狭义的粮食安全已经突破了95%自给率的国家既定目标

如果按照目前我国粮食的定义范围(包括大

4

米、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2008年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95%以下,2009年下降到92.5%,2010年更下降到90.6%。饲料粮需求和食用植物油需求的刚性增长是我国粮食自给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1.大豆供给安全已从国内生产转向依靠国际市场进口。从加入WTO以来,大豆进口快速增长,2010年进口量达到5400万吨,占我国大豆需求总量的近80%;同时,我国还进口了200万吨的大豆油,相当于1000多万吨大豆。大豆需求增长和国内生产资源与技术约束是大豆进口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我国养殖业饲料和植物油需求快速增长还将继续延续一段相当长的时期,资源和技术约束也日趋明显。例如,1996年美国和巴西采用转基因大豆后,两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和单产快速增长,2009年美国和巴西的大豆单产分别达到

2.7吨/公顷和2.8吨/公顷,比我国大豆单产(1.6吨/公顷)高70%左右。

2.玉米供给安全正逐渐从国内生产向国际市场进口转变。2010年是我国玉米从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的转折点。20世纪90年代我国玉米年均出口550多万吨,2003年出口曾达到1600万吨。之后,由于国内需求增长高于生产增长,2004—2009年玉米出口量年均下降260万吨左右,2010年成为玉米净进口国,进口157万吨,同时还进口了316万吨的玉米干酒糟用以部分替代国内的豆粕和玉米等饲料粮需求(海关总署,2010)。随着我国未来畜禽和水产品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即使国内玉米产量继续保持年均2% 3%的增长速度,进口量以每年200万吨左右递增的局面仍将难以改变。

3.口粮安全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达到高度保障。真正能威胁国家政治社会稳定的核心粮食(口粮)安全完全能够得到保障,大米和小麦这两种主要口粮作物的自给率在“十一五”期间都保持了100%的自给率,主要原因是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所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畜产品、水产品和蔬菜水果占食物消费的比例逐渐增加,人均大米和小麦消费已呈现长期的下降趋势。1990年我国人均大米消费量达到88公斤,之后逐渐下降到2000年的75公斤和2009年的60公斤,年均下降约1.5公斤;人均小麦消费量也从1990年的73公斤下降到2000年的65公斤和2009年的50公斤,年均下降约1.2公斤(国家统计局,1991,2001,2010以及基于实地调查来自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数据库)。预计这种需求的刚性下降还将继续。

(三)新时期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从粮食生产来看,耕地减少,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技术进步速度减缓。从需求方面看,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均肉类消费及其对饲料粮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从国际市场来看,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将会在不断波动中上升,国际市场价格将显著影响国内市场的稳定。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也面临新的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首先,我国人口规模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大米和小麦等口粮的人均消费和总量需求均呈下降趋势。2000—2009年,我国大米总需求年均下降0.7%,小麦总需求年均下降0.3%,未来大米和小麦的消费需求还将继续下降。其次,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无论是政府财力还是居民收入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外汇储备水平更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1600亿美元提升到2010年的2.8万亿美元(国家统计局,2011),增强了我国通过进口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能力。第三,我国国际政治和贸易谈判条件明显改善。我国与北美、欧洲和俄罗斯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出口大国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WTO机制的建立也显著改善了国际贸易环境,世界市场上的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国际贸易量出现持续和稳定的增长。

二、中长期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和粮食安全水平预测

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和中国农业政策分析与预测模型(CAPSiM)对2020年我国粮食供需变化和粮食安全水平进行了预测分析。笔者设置了3套模拟方案:(1)基准方案,即最有可能发生的方案,在这方案下,假定2010—202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2)高经济增长方案,该方案假设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基准方案提高10%,即GDP年均增长为

5

8.8%,其他假设与基准方案一致;(3)高技术进步方案,假设国内种植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比基准方案的技术进步速度提高10%,其他假设与基准方案一致。

1.基准方案模拟结果:我国粮食需求增长在未来10年将显著高于供给增加,粮食自给率不断降低。在现有农业生产资源、政策、技术增长和需求变化条件下,我国粮食产量在2020年产量将达到5.75亿吨,年均增长幅度约0.52%。然而粮食需求在2020年产量将达到6.63亿吨,年均增长幅度约为1.1%。由于需求增长速度显著高于生产,我国粮食自给率将不断下降,我国粮食总体自给率将从2009年的9

2.5%下降到2020年的87%,每年下降接近0.5个百分点。

然而,不同粮食作物的供需状况和自给率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未来10年我国大米不仅保持完全自给,而且还略有出口。模拟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大米净出口量将达到315万吨,我国大米自给率将保持在102%左右。小麦自给率虽然将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较高水平的自给率,2020年我国小麦净进口量预计为275万吨,小麦自给率将保持在98%左右。但我国玉米自给率将显著下降,玉米产量在2020年将达到2.1亿吨,虽然产量增长显著高于水稻和小麦,但玉米总需求在2020年将达到2.3亿吨,预计2020年我国玉米供需缺口在2000万吨左右,自给率将下降到91%。大豆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加大,预计在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7200万吨,自给率降到18%。

2.高经济增长方案模拟结果:在高经济增长方案下,由于粮食需求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将进一步下降。根据预测,在高经济增长方案下,2020年我国粮食自给率将下降到86%;但大米自给率将保持101%,小麦自给率也将保持96%,而玉米自给率将下降到89%,大豆自给率将下降为17%。

3.高技术进步方案模拟结果:在该模拟方案下,由于技术进步加快,我国粮食单产和总产量将高于基准方案,国内粮食自给率明显提高。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粮食自给率将为89%;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的自给率将分别为103%、99%、93%和19%。

三、对我国未来食物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食物安全的国际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发展经验表明,一国对食物安全的关注重点和政策目标会随着本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发达国家一般更强调食物的营养和价格的稳定。人均农业生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一般不存在突出的食物数量或供给安全问题,对食物安全的关注重点主要是食物价格稳定和贫困人口的食物安全。而人均农业生产资源稀缺的发达国家,除了对本国消费中关键的农产品(如大米和土豆等)实行高度保护以维持较高的自给率外,对其他农产品更注重通过国际贸易为本国居民提供充足和多样的食物供给。人均农业生产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国家,食物安全问题普遍较突出。由于国家财力有限,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通过提高生产力和贸易保护等措施尽量维持本国食物较高的自给率。然而,这种政策以扭曲本国资源配置效率为代价,国家财政为此付出了巨大成本,同时牺牲了消费者通过多样化食物组合提高消费福利的选择。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推进,无论是人均农业生产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对食物安全的关注都从多数农产品逐渐转向本国居民主要消费的核心农产品上。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首先,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物多样性和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注重从食物整体的角度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消费选择。其次,我国所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和贸易环境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明显改善。第三,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也为我国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为消费者供给充足的食物提供了资金保障。第四,受WTO规则的制约,我国通过贸易保护来维护本国粮食安全的政策选择空间有限,同时受到国内日益稀缺的土地和水资源等因素的制约,继续实施95%的粮食自给率目标的经济和环境成本将大幅度提高。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是否依然需要保持95%的粮食自给率目标值得深入探讨。

6

(二)畜禽产品进口与饲料进口

我国未来农产品进口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对动物产品需求的增长。2009年,我国年人均畜禽产品消费量约为53公斤(包括肉、蛋、奶),估计到2020年将上升到70公斤左右。我国畜禽产品贸易已经从20世纪末期的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净进口额从2000年的0.6亿美元迅速提高到2010年的49.1亿美元,这种增长还将继续延续。畜禽产品中净进口增长比较快的是猪肉和奶类产品,2010年我国猪肉净进口数量约为70万吨,奶粉的净进口数量也达到41万吨(农业部,2011)。

虽然我国可以选择直接进口畜禽产品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但是通过进口饲料粮增加国内畜禽产品供给的方式可能更可行和有效。首先,肉类产品的国际贸易潜力有限。由于担心畜禽疾病传播和产品质量安全,各国对畜禽产品的进口都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检疫标准,肉类产品的贸易成本较高。2009年全球肉类产品的国际贸易量只有4100万吨左右(UN,2011)。其次,肉类产品国际贸易市场风险较大。过去20年的国际贸易数据显示,肉类产品的国际贸易量在年度间波动很大,畜禽疾病的爆发可以导致肉类产品的国际贸易量急剧下降。因此,不宜过于依赖国际市场。第三,选择进口饲料增加国内畜禽产品供给,可以将养殖环节的增值部分保留在国内,有利于促进国内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从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些国家在进口畜禽产品与饲料的政策选择上,无一不采取优先进口饲料粮的战略,这是所有人口大国保障国内畜禽产品供给安全的普遍选择。

(三)资源进口与国内生产

从我国耕地和水资源供给潜力来看,进口部分饲料粮不仅符合我国经济利益而且也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资源安全的要求。

进口大豆为我国节省了大量的耕地和水资源。2010年我国进口大豆5400万吨,按国内大豆单产1.6吨/公顷计算,相当于进口了3400万公顷的耕地资源,相当于我国耕地面积的28%。按照大豆生产每公顷用水4000吨计算,2010年,大豆进口也为我国节省了1360亿吨水,约占2009年我国农业用水总量的37%,基本上相当于我国所有的工业和城乡居民的用水量(水利部,2010)。如果加上大豆油等植物油的进口,对我国土地和水资源的节省数量将更可观。如果完全依靠国内生产来满足大豆需求,必然要大幅度压缩其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比较优势的发展。

本文的模型分析表明,2020年我国大豆和玉米的产需缺口可能将分别达到7200万吨和2000万吨左右,从现有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供给潜力来看,完全靠增加国内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假设2020年我国每公顷大豆产量达到1.8吨/公顷,用水量保持在4000吨/公顷,进口7200万吨大豆相当于进口了4000万公顷耕地和1600亿吨水。假设2020年我国玉米单产为6.8吨/公顷,用水量为4800吨/公顷,进口2000万吨玉米相当于进口了294万公顷耕地和141亿吨水。进口大豆和玉米两者合计相当于为我国节省了4294万公顷耕地和1741亿吨水,相当于2009年我国耕地的35%、农业用水的47%。

四、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一)建立适合我国新时期国情的国家粮食发展新战略

根据对我国粮食等农产品市场的预测和趋势判断,未来我国农产品需求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在受到自然资源限制和生产结构变化约束的情况下,建议中央根据新时期我国的国情重新审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对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战略做适当的调整。

实施国家食物安全新战略:三个转变、四个目标。三个转变,即从“粮食安全”观念向“食物安全”观念转变,为保障国家粮食(食物)安全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供给渠道;从“粮食安全”向“口粮安全”转变,把中心任务转向口粮安全,切实保障在危机时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大米和小麦的国内供给能力;从“进口畜禽产品”向“进口饲料粮”转变,隐性进口“土地和水资源”,提升畜禽产品国内生产能力,增加国内农业就业和农民收入。四个目标(到2020年)是:使我国食物总体自给率保持

7

95%以上;大米和小麦自给率基本达到100%;作为饲料粮的玉米自给率保持在85%以上;肉蛋奶保持基本自给。

(二)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粮食和食物安全的技术保障。根据国家中长期和“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在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同时,切实推进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的改革,加速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内的现代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速度,创造优越市场条件吸引大型企业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并使其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使农业科技进步成为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增长的驱动力。

2.实施国家农业基础设施更新和完善工程。农业基础设施是保障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安全的物质基础。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市场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在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投入的同时,提高对市场物流和食品安全监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三)改善国际粮食贸易环境,构建全球与区域食物安全治理机制

新时期,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为了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来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并改善国际粮食贸易环境和治理机制。

1.积极参加全球和区域的食物安全治理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联合国粮农组织、G20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倡议的建立全球和区域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安全治理机制和禁止粮食禁运等行动计划,这些计划要求粮食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应建立一定水平的粮食储备,在全球出现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时,按各国承诺的比例释放粮食库存;同时禁止粮价上涨期间粮食出口限制措施。

2.促进国家间的技术转让。推动发达国家通过无偿或有偿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

3.建立和完善同北美和南美国家的玉米和大豆贸易伙伴关系。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是我国大豆和玉米等粮食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可以考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这些国家签订中长期的粮食贸易协议。

4.积极促进非洲粮食生产发展。促进非洲粮食生产有利于缓解国际粮食市场的供需矛盾和减少我国进口粮食的国际政策压力。我国应加大对非洲粮食生产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援助,提高非洲国家的粮食生产不但能提高非洲粮食安全,而且对我国自身的粮食安全保障也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FAO.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Soaring food prices swell political unrest.Accessed August2008.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2762946.html,/fsn/news_events0/fsn_detail.html

2.Huang,J.and S.Rozelle.2006.The Emergence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y Markets in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17(2006),pp:

266 280

3.Huang J.,Qiu,H.,Scott,R.,More Pain Ahead for China’s Food Prices.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Volume171,Number5,2008

4.UN[United Nations],United Nations 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2011.Available at: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2762946.html,/

5.von Braun,J.The World Food Situation:New Driving Forces and Required Actions.Food Policy Report,2007,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

search Institute,Washington DC

6.World Bank,Double jeopardy:Responding to high food and fuel prices.Accessed August2008,available at 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2762946.html,/ht-

ml/extdr/foodprices

7.黄季焜.六十年中国农业的发展和三十年改革奇迹———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和市场改革.农业技术经济,2010(1)

8.农业部.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2010.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责任编辑:吕新业—

8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 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 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 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亿吨。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亿多吨。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因此,我们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国际市场也不可能解决13亿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二、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 1.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减少,这必然导致农业的总体生产能力下降,产量难以提高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从2004年算起,这已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 增产数字背后,“丰年缺粮”的现实却鲜被提及: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除2008年、2009年两年间产稍大于需,其余年份中国的粮食状况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日益增大。虽官方多年来一直仍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但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已跌破90%。 造成目标与现实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一直将大豆纳入粮食统计口径。在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前提下,自给率因此被拉低近10个百分点。但除此之外,因中国三大主粮作物净进口的常态化趋势已经出现,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正在日益显现。 就具体数据来看,三大主粮去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今年前七个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9万吨。不仅如此,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亦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按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主粮进口常态化的表面原因,是内外粮食价差日

益缩小。但在国内粮食生产规模化短期内难以全面完成,耕地及多重资源型因素日益短缺等多重原因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提升空间日益收窄前提下,这一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在中国大豆及主粮的进口来源国集中程度甚至超过石油的现状之下,如何维持其自身粮食安全,如何重构其单纯以自给率为核心的安全观,急迫性正在日益加剧。 事实上,维持进出口平衡还仅是中国粮食安全整体平衡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这一框架还应包含(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量平衡、(粮食和非粮作物)结构平衡、(粮食产区和销区)区域平衡、(产量和销量)产销平衡四个方面。 受制于人口众多、地域范围广阔,中国要基本实现这五个平衡并不容易。就国内条件而言,它将面临“脆弱、强制、紧张”三重制约。即保障的资源条件贫乏、政府强力主导下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保障所有人口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 因此,如何借助海外资源,已成为中国维护自身粮食安全不得不研究的新课题。但在此领域内,就目前的表现来看,体量庞大的中国还只能算是一个“迟

重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重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4-2-10 14:06:04 来源:本网论坛【大中小】继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提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之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保障粮食安全上升到基本国策的地位。从注重数量转为数量质量并重,成为此次文件中对粮食安全布署的亮点,专家认为,以可持续的方式确保数量、质量双安全,将是未来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在一号文件提出的八项重点工作中,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依然被放在首位,这种政策上的延续透露出极强的信号。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任务,并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到其后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聚焦粮食安全战略,强调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到此次一号文件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对此表示,这体现了把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地位,上升到了基本国策。 "对于粮食安全,有一个需求优先的问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贵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提出的"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粮食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强调谷物,在粮食里把大豆和薯类就刨除了,谷物里面首先是口粮,其次是饲料粮,

这是必保的,口粮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很容易成为贸易保护的手段。 在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适度进口"也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方针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把适度进口作为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开放的环境下,适应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更好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所做出的一个重大的调整。同时,立足国内解决吃饭问题,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总基调没有变,要提高国内产能,通过科技支撑,使口粮得到更好保证。 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基调始终不变,"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更是因为依靠全球市场不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进口必须保持适度。2013年我国谷物进口接近300亿斤,大豆进口突破1200亿斤。全球每年谷物贸易量约6000亿斤,仅相当于我国谷物年消费量一半左右,而全球还有8亿多人处于饥饿状态。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日前曾表示,作为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负责任大国,依赖进口保吃饭,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饭碗还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既重量更要重质 政策有延续也有创新。此次文件提出,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可以看出,粮食安全战略已从注重数量转为数量质量并重,我国要在端稳自家饭碗的基础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2020)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1.( ) 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持续提高粮食单产的长远和根本上的重要动力。(10.0分) A.科技支撑 B.政策支持 C.制度保证 D.资金扶持 2.粮食总产的阶段性增长主要是受()的阶段性波动所致。(10.0分) A.生产水平 B.播种面积 C.基础设施 D.资金投入 3.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增产贡献突出,粮食增产中心往()移动。(10.0分) A.南方 B.北方 C.西方 D.东方 4.我国是粮食的生产大国,也是粮食的消费大国。但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决定了粮食消费的需求刚性,所以从根本上讲,我国的粮食安全还主要取决于()。(10.0分) A.粮食质量 B.粮食品种

C.粮食进口 D.粮食供给 1.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0.0分)) A.依靠传统技术和面积增加,产能逐渐恢复 B.依靠科技、投入和制度释放,产能快速增长 C.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的合力推动,粮食产能跨上新台阶 D.依靠创新技术和面积减少,粮食进口数量逐年增长 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明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具体内容是()。(10.0分)) A.保面积 B.攻单产 C.引导消费 D.攻总产 1.确保口粮需求不过快增长,我国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增长,坚持合理的人口政策。(10.0分) 2.人口持续增长、耕地日趋减少、资源日益紧缺、环境不断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下,持续提高主要粮食总产是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战略主攻方向。(10.0分) 3.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物质装备条件。(10.0分)

浅谈新时期的国家安全

浅谈新时期的国家安全 今年4月2日,我有幸聆听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关于国家战略方面的讲座。金教授深入浅出,给人以全新的视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金教授所讲,在这里我浅谈新时期国家安全内涵的拓展和深化。 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目标是:保证中华民族整体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不受任何重大损害,保证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社会成长、政治现代化过程不受大的干扰,保证我们国家的领土完整、边界主权及基本尊严不受外部势力的侵犯。 因此,中国国家安全在新时期的思考,不仅要有传统国防意义上的解释,更要有大战略的宽广意识,尤其要仔细把握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 (一)、必须考虑现阶段主要大国关系的特点,对相互间可能的对抗(或不易对抗)的前景做出评估; (二)、必须研究当下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各种主要威胁,分辨这些威胁的性质和轻重缓急;

(三)、必须梳理我国与一些邻国之间存在的主权纠纷,提出解决或缓和这些纠纷的大体思路; (四)、必须研判中国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对外部能源、原材料和市场的动态需求,规划保障这些需求的远投能力和战略安排; (五)、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精神,对于包括海外劳工、旅游者和留学生在内的中国公民群体可能面临的非传统安 全危险有所防范; (六)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前瞻性地分析国家安全的外部函数与改善条件,确定我们国家维护本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的新使命。 一、应对大国摩擦:保持低强度与可控性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重大事件,标志着冷战结束、国际政治和安全格局演化到一个新的阶段,以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为显著标志的“一超多强”的金字塔形力量结构逐渐形成,全球统一的市场、贸易和人员流动迅速占据了各国议事日程的靠前位臵,各主要大国之间全面对抗乃至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大大下降。这一局面的形成恰好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入新时期相吻合,有助于中国在“无大战”危险、无被入侵之忧的国际环境下加快国内现代化步伐,发展与改革方面的绝佳机会。至少在目前阶段,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外部的某个大国或国家集团,而是来自自身发展的放缓甚至停滞不前,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 就大国关系的冲突面来看,美国对华关系保持接触和沟通的同时,并没有放弃防范与遏制的一手。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它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依然是对我未来国家安全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1.粮食的()是粮食安全的核心,它包括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流通安全等。(10.0分) A.生态安全 B.政治安全 C.经济安全 D.社会安全 我的答案:C√答对 2.粮食总产的阶段性增长主要是受()的阶段性波动所致。(10.0分) A.生产水平 B.播种面积 C.基础设施 D.资金投入 我的答案:B√答对 3.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增产贡献突出,粮食增产中心往()移动。(10.0分) A.南方 B.北方 C.西方 D.东方 我的答案:B√答对 4.1974年联合国发表了(),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10.0分) A.《消除饥饿与营养不良世界宣言》 B.《曼谷宣言》 C.《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叶卡捷琳堡宣言》 D.《千年宣言》 我的答案:A√答对 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明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具体内容是()。(10.0分))

A.保面积 B.攻单产 C.引导消费 D.攻总产 我的答案:ABCD×答错 2.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0.0分)) A.依靠传统技术和面积增加,产能逐渐恢复 B.依靠科技、投入和制度释放,产能快速增长 C.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的合力推动,粮食产能跨上新台阶 D.依靠创新技术和面积减少,粮食进口数量逐年增长 我的答案:ABD×答错 1.粮食生产能力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单产水平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十七大报告强调我国必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收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物质装备条件。(10.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我国必须坚持自主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问题不能依靠世界市场。(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_黄季焜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 □黄季焜杨军仇焕广 内容提要:近期全球农产品价格在大幅度波动中上涨和我国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再次引发了国内外对食物和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对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整体分析和对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判断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战略及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粮食安全;中长期预测;战略思考;政策建议 2006年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并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波动,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也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这些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对食物安全或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使用的是食物安全(Food Security),在我国常翻译为“粮食安全”或广义上的粮食安全,它包括粮食和其他所有能够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食物(FAO,1996)。我国的粮食安全概念与国际通常使用的食物安全概念有一定差别,也可以称为狭义的粮食安全,主要是指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的国内自给率。2007—2008年初全球食物价格大幅度上涨,被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次最大的全球食物危机(Von Braun,2007;FAO,2008;World Bank,2008)。虽然全球食物危机并未明显传递到中国,但由于近几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并成为引发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国内对粮食安全的关注不亚于其他国家(Huang等,2008;国家统计局,2011)。本文目的是在对我国现在和未来粮食安全判断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战略及政策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一、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判断(一)广义的粮食安全基本上得到保障 从个体、区域和国家三个不同尺度上,过去三十年我国食物安全水平都得到不断提高。首先,从个人和家庭的微观食物安全来看,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消费多样化、食物营养不断改善。其次,从区域来看,区域间的市场一体化和流通条件不断改善(Huang和Rozelle,2006),区域间贸易量显著增加,不但有效地解决了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带来的区域食物安全问题,而且能够很快缓解局部地区自然灾害对当地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冲击,区域食物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第三,从国家层面来看,食物安全总体水平得到高度保障,“十一五”期间,我国食物和饲料总体保持净出口。虽然2009年以来食物和饲料为净进口,2010年农牧渔业净进口为1535亿元(扣除棉花进口),自给率也达到97.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越来越朝着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耕地密集型农产品(如粮食和油料等作物)的进口额不断提高,而高附加值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如蔬菜水果、加工食品)的出口也较快增长(黄季焜,2010)。 (二)狭义的粮食安全已经突破了95%自给率的国家既定目标 如果按照目前我国粮食的定义范围(包括大 — 4 —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2762946.html,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作者:袁国洲 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05期 中国连续五年的粮食大丰收,似乎让人们淡忘了中国粮食安全中存在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库存过多、库存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今天,当我们面对波涛汹涌的全球金融海啸时,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高度重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首先,中国自身粮食生产结构不合理,个别品种深受外商控制,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最近几年中国的大米,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上能做到生产与需求的平衡,尤其是小麦和玉米除满足需求外还略有富裕。然而大豆却严重供不应求,高度依赖国际市场。2007年中国进口的大豆和豆油折合大豆4493万吨,2008年更是高达5284万吨。而中国产大豆这两年每年只有1500~1600万吨,大豆的对外依存度竟高达70%~80%。以ADM、邦 基、嘉吉、路易达孚(简称A、B、C、D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粮商,控制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牢牢控制了大豆的国际定价权,严重威胁了中国豆农和压榨企业的生存,威胁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80%的大豆压榨能力和70%的油脂加工厂已被外商控制,实际上中国的结构性粮食危机已经爆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次,中国粮食库存过多、库存结构不合理。历史上饱受饥荒煎熬的中华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把粮食作为战略物质进行大量储备,粮食库存基本上保持在全年消费量的35%~38%,远远高于国际上17%~18%的粮食安全线,更是数倍于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8%的库存水平(印度人口比中国少不多,但每年的粮食生产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8%的粮食库存也没有发生过大的饥荒)。另外,目前的粮食库存品种严重不平衡,小麦。玉米库存过多,大米及油脂、油料较少。从地区分布看,产区库存压力过大,销区严重不足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太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再者,中国粮食消费结构不合理,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中国粮食消费中原粮和初加工品占总产量的80%~90%,深加工制成品仅占总产量2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深加工制成品则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中国的大米加工基本上是个脱稻壳取大米的初加工过程, 而美国和日本已把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超微技术运用于稻米加工,不仅生产出具有高营养和生理功能的发芽糙米、米胚芽健康食品和各种米制品,更生产出了高纯度的米淀粉、抗性淀粉、多孔淀粉,淀粉基新脂肪替代物等新用途产品,就连米糠、稻壳都制成了米糠营养素和营养纤维,米糠多糖、脂肪酶抑制剂、稻壳白炭黑、活性炭及其他日化产品,使其附加值提高5~10倍。玉米更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有工业黄金之称,发达国家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多达2000~3000种,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工、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领域,而中国的玉米大都被用于饲料。小麦加工中发达国家的面粉厂能生产几百种专用粉,小麦出粉率能达到80%左右,而中国大多数面粉厂只能生产少数几种通用粉,小麦出粉率大多在70%左右。

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提案

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299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中央农村办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办理 提案人:蔡继明 主题词:粮食,安全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下面从根本途径、制度基础、机制保障三个层面,提出我的建议。 1.加快城市化进程,让较少的农民耕种较多的土地,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虽然已经超过50%,但其中近2亿居住在城镇中的农业户籍人口仍然处在“半城市化”状态:他们被统计为城市中的非农就业人口或常住人口,但难以像本地的非农户口居民那样分享到城市化带来的城镇居民的社会待遇,他们并没有隔断与农村土地的联系,一旦失业,就必须回到农村务农。而在总数为2亿的农户耕种18亿亩土地,户均耕地面积只有9亩(世界上最小的土地经营规模)的情况下,任何使现有农民脱贫致富的企图都是徒劳无益的。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争取在本世纪中期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80%,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彻底脱离农村的土地从而变成真正的城市居民,才能使农村户均耕地达到50亩适度规模经营的最低要求,从而使种粮农民的收入至少达到进城务工的水平,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2.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遏制城市空间的盲目扩展,加速农地的流转,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 首先,要改革征地制度,缩小政府征地的范围。对于城市建设中非公益性土地需求,要通过市场来满足。要落实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做到和城市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同权、同价。要适时推出房地产税,使之成为地方政府稳定的税收来源。这样,在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征地冲动,实现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和集约使用的同时,使现有耕地的数量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物质基础。 其次,要适时降低收回承包土地的条件。建议在社会保障健全的基础上,将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条件放宽为:“承包期内,全家迁入城镇,转为非农人口并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而不应当以是否进入设区的城市作为是否交回承包地的条件。 再次,要适时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部分务工经商农民在城市有了较稳定的非农收入和住所,农村出现了较多宅基地和农房空置现象,出现了城市建设用地不够用,农村建设用地大量闲置的矛盾。因此,从国

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武秋萍 粮食是经济的命脉,俗话说“家里有粮,心中不慌”,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对食物的需求之后,才能从事其他各项活动,因而粮食安全是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定、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2005年以来在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长,粮食供求形势明显改善。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同时,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发展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一、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2009年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53082万吨,比上年增加211万吨,增长0.4%,但是粮食单产因严重自然灾害下降。2009年全国粮食亩产324.8公斤,比上年下降1.6%,这是粮食单产近6年来首次下降,粮食生长期间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较重,而且旱灾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发生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对全国粮食单产影响较大。据民政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农作物旱灾受灾面积达2926万公顷,比08年增加1712万公顷,增长1倍多。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粮食单产皆下降10%以上。从主要粮食品种单产看,水稻单产持平略增,小麦和玉米

受严重春旱和伏旱影响,单产下降,玉米单产下降5%以上。09年国内玉米产量为1.63亿吨,减产了290万吨。受此影响,10年从2月初以来,玉米价格一直维持着稳步上扬的走势,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从2月初的1850元/吨左右单边上行,一度最高达到了1984元/吨,涨幅达到7%。尽管我国粮食从总量上目前尚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还存在结构性的短缺,我国一直是传统的小麦进口国,每年需进口大豆200亿斤,稻谷约300亿斤。介休全市收获面积41万亩左右,平均亩产225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少100公斤左右。小麦常年亩产200公斤,玉米常年亩产280公斤,单产水平偏低,总体形势不太乐观。 二、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人口不断增加、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向粮食生产提出了严峻挑战 1、耕地资源减少: 目前,中国的耕地资源及其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时期,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要占去大量的土地。近几年由于城市化建设减少了耕地1亿多亩。我国肥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现在差不多都已开垦。剩下的可耕地数量已不多。不仅如此,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扩建,房屋和交通占地等原因,

2015.12.20深刻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与特性

深刻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与特性 作者:周志和刘志成 自古以来,粮食安全就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7月1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首次将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2013年底,中央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国以来,在粮食安全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上,中央还是首次冠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一概念进行表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提出有其特定的背景与内涵,对更好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战略提出的现实背景 其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解决自身粮食安全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需要对我们过往成功的做法与经验进行全面系统总结。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是历史最高年产,粮食生产实现罕见的“十一连增”。任何不抱偏见的人都会认同,我国在解决粮食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以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全球20%多的人口。中国在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做出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这当中,我们有自身艰难的探索与成功的做法,理应好好总结。 其二,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我国粮食供需在品种与结构上的新变化,需要我们在有关粮食安全的概念上与国际进行接轨,并在相关保障措施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特别是需要明晰粮食安全、谷物安全、口粮安全这三个概念。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概念与统计口径当中,“粮食”是包括谷物、豆类、薯类在内的较为宽泛的概念;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大豆归类为油料,国外通用的食物、谷物概念与中国这种宽泛的粮食概念有较大区别。多年来,我们一直用粮食自给率作为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上首次提出我国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的目标;2008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再次明确提出,我国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如按我们原有的将大豆作为粮食的统计口径,我国粮食自给率就已跌破90%,这主要是由于大豆进口快速增长造成的,我国1996年开始进口100万吨大豆,2013年大豆进口量达6338万吨,2014年全年进口大豆7140万吨。这种情状就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粮食自给率在95%以上的目标相矛盾。因此,就有必要将粮食安全与谷物安全、口粮安全进行区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明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就有利于澄清当前对我国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认知上的一些困惑,也便于同国际接轨,同时对于相关的保障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新形势还表现在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呈增长态势,2013年,我国进口的粮食(包括大豆在内)首次超过8400万吨。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1亿吨,其中70%以上是大豆;谷物进口1952万吨,占到当年粮食总产量的3.2%。进口增加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需求推动,也因品种调剂,还有因国内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引发的利益驱动导致进口增加等因素。长期以来,对如何看待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意见认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完全只能依靠自己;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同时,

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纪红录 谷城县粮食局城关粮食收储公司 摘要: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尤为重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面临许多隐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积极务实的对策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重要性;隐忧;对策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据悉,全球饥饿人口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1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6,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紧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一、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特殊重要性 所谓粮食安全,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要的粮食。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进一步表述,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

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009年11月18日,为期3天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在罗马落下帷幕。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迪乌夫以绝食的方式希望引起世界对全球日益增加的饥饿人口的注意,据FAO的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全球饥饿人口已达10.2亿人,其中全球有29个贫困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饥荒,这种情况反映出目前脆弱的粮食安全系统,也促使我们必须从在一个相当高的立足点上,充分认识粮食安全问题的特殊重要性。 1 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生产的直接成果就是粮食,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粮食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发展粮食生产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农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要避免过几年又进口上千万吨粮食的局面,如果那样,将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工业发展所用的原料来自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产品的粮食又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维持生存的直接、间接物质基础,因此,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107内蒙古公务员在线培训答案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新时期我国粮食战略安全的思考 本答案75分以上,空下的自己答 单选 1、粮食总产的阶段性增长主要是受()的阶段性波动所致。播种面积 2、()中指出水利是。。。。。,事关粮食安全。2011中央一号文件 3、我国是粮食生产的大国,。。。。。取决于(). 粮食供给 4、您是否已经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是 5、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往()移动。北方 6、“王者以。。。。”出自()。汉书 7、您是否已经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是 8、()是衡量国家。。。。的主要指标。粮食总量 9、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要素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 10、1974年联合国发表了(),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 多选 11、未来国际粮食安全总体发展趋势不乐观的原因是()。 12、对国际粮食安全形势。、分析正确的是。 a.世界粮食供求总体平衡。近20年来逐渐趋向紧张。 b、全球粮食总产持续增加。但增速明显下降。 d.粮食作物种植比重的下降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13、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目标与路径是()。abcd 14、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依靠传统技术和面积增加,产能逐渐恢复。 b依靠科技,投入和制度释放,产能快速增长。 c。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的合力推动,粮食产能跨上新台阶。 15、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存在艰巨性的原因是()。 无(国际粮价持续高涨,进口供应紧张)选其余三个答案。 16、通俗的说,粮食安全的根本内涵是粮食()。abcd 17、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明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具体内容是()。 18、下面对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分析准确的是()。 19、国家粮食安全质量保障的具体内容是()。abcd。 20、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撑体系是()。 判断题: 21、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但每年农业生产水资源充足。(错) 22、人口持续增长,耕地日趋减少,资源日益紧缺,环境不断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下,持续提高,主要粮食生产,是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战略主攻方向。(错) 其余8个全部正确。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一是走差别化竞争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还有很大潜力,要立足于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走差异化竞争发展道路。在广袤平原地带推进规模化粮食生产,在自然景观优美的区域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在山区丘陵地带开发优质特产、有机绿色食品等,以优质化、高档化、生态化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是实行粮食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分工更加细化,市场主体更加多元,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涉及到更多产业门类和部门,必须完善粮食全产业链。除保障生产环节的高产优质,粮食流通、加工、收储、销售等各环节都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过程,要通过对粮食全产业链多样化、综合性、全方位的开发,提升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控制力。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和外资监管 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同时抓住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的契机,加强双边或多边农业合作,通过基础设施和金融支持的带动,加强粮食贸易的衔接,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与贸易提供保障。充分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平台,促进国际组织规则为我所用,共同促进世界粮食安全。同时着眼粮食进口和外资进入对粮食产业的影响,实施外资安全审定制度,加强外资监管,强化外资企业贸易与经营信息报告制度,维护粮食产业安全。四是加快构建更加系统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体系框架已基本确立,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快构建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加大粮食安全大数据建设,尽快将国内外粮食生产、加工、储存、销售、天气、自然灾害等数据进行全面整合,

充分利用遥感、航天、地理信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对全球及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科学监测、预警和形势判断,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应急体系,从结构角度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储备布局,结合粮食品种空间分布、物流体系完善程度、区域销售规模与市场需求等,评估我国粮食安全的动态变化,保障薄弱地区、困难群体和应急状态下的粮食供应。着眼于中长期国际粮食贸易格局和流向的变化,在主要出口国、进口国港口、国际性交通枢纽、进口国中心城市,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实现物流节点与国际铁路水路公路运输的良好衔接。并且加强建设海外服务体系,搭建投资服务平台,加强政府信息支持与服务。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 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 据1996年月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5.5亿吨。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 年产量才4.3亿多吨。也就是说,从2000- 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因此,我们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国际市场也不可能解决13亿中国人的粮食 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公需科目考试--2020年2月12日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1.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增长的两个最主要的关键要素是()。(10.0分) A.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 B.单产水平和粮食作物比重 C.粮食作物品种和单产水平 D.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作物比重 我的答案:A √答对 2.( ) 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持续提高粮食单产的长远和根本上的重要动力。(10.0分) A.科技支撑 B.政策支持 C.制度保证 D.资金扶持 我的答案:A √答对 3.()中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事关粮食安全。(10.0分) A.2011中央一号文件 B.十七大报告 C.“十二五”规划 D.十六大报告 我的答案:A √答对 4.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增产贡献突出,粮食增产中心往()移动。(10.0分) A.南方 B.北方 C.西方

D.东方 我的答案:B √答对 1.下面对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分析准确的是()。(10.0分)) A.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主导阶段,粮食生产能力快速恢复 B.单产突破主导阶段,粮食生产大幅增长 C.单产增速减缓阶段,粮食生产持续徘徊 D.总产增速下降阶段,粮食生产大幅减少 我的答案:ABC √答对 2.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目标与路径是()。(10.0分)) A.保障口粮充分安全 B.保障食饲自主安全 C.保障食物可调安全 D.保障农产品可控安全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但每年农业生产水资源充足。(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我国必须坚持自主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问题不能依靠世界市场。(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十七大报告强调我国必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收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试卷名称: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思想

试卷名称: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思想 1 国家安全体系排在首位的是()。(分值:4.0/得分:4.0) A、国土安全 B、军事安全 C、政治安全 D、经济安全 2 ()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统一指挥维护国家 安全的军事行动,制定涉及国家安全的军事法规,发布有关决定和命令。(分值:4.0/ 得分:4.0) A、中共中央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国务院 3 ()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审判权,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值:4.0/得分:4.0)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监察委 D、纪检部门 4 国家安全法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下列行为和活动,其中不包括()。(分值:4.0/得 分:4.0)

A、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或者煽动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行为 B、窃取、泄露国家秘密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C、治境外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D、酒后驾车、无照驾车以及其它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集()种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分值:4.0/得分:4.0) A、7 B、9 C、11 D、12 6 每年()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分值:4.0/得分:4.0) A、3月12日 B、4月15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7 ()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分值:4.0/得分:4.0) A、习近平 B、栗战书 C、汪洋 D、王歧山 8 ()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行使宪法规定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职权。(分值:4.0/得分:4.0)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 1。事件:201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 月13 日在北京结束,会议中提出了2014 年经济工作主要六大任务,并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了首要位置,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农业粮食安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预计未来或将会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来保障粮食安全。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需求稳步增加,供给面临约束我国粮食安全有隐忧。 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我国农产品消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严重。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达80%,玉米供不应求令未来进口成为常态,棉花进口占国内消费量达20%,白糖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近15%,粮棉油糖等重要物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求缺口。近年来我国对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但耕地面积却在减少,加之我国以经济为主,作为生产单元

的家庭,无力负担较贵重的农机具和应用较新的农业生产技术,造成生产效率低下,亩均产量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隐忧重重。 (二)保障粮食安全转型农业发展方式。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1) 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未来国家将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2)加强种植服务业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高效节水、节肥农业不仅节约资源,还能增加产量。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生物育种研发。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4)加强粮食、食品安全检测。 民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度提高,粮食、食品安全检测需求大幅。 3。投资建议:受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我们认为有四类标的将会受益:1)、生物育种龙头标的:隆平高科、登海种业。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