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孙 芳

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孙 芳

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孙 芳
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孙 芳

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孙芳

发表时间:2015-08-18T11:02:27.887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孙芳[导读]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

孙芳(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67-01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RM)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的风险和法律诉讼为目的[1]。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2]。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创伤骨科的住院患者因车祸或意外事故致伤者居多,急诊多、多发伤及复合伤等严重创伤者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术后管道多,病程及卧床时间相对较长,对护理要求高、难度大,生活护理繁重,患者及家属无心理准备,承受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骨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皆在分析骨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1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1.1医学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缺乏,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造成的风险突出表现在遇有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创伤的患者入院时,由于伤员的伤情复杂、严重、病情变化迅速,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而有的护士不懂急诊创伤的抢救程序,甚至是机械地执行医嘱,病情观察时被一些易于观察出的伤情所左右,而疏忽了隐蔽的或深部的甚至更严重的创伤存在,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发展变化。如一车祸致股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因有明显的肢体肿胀、畸形、出血等易被重视,但却忽略了腹腔脏器损伤而出现的症状与体征,同时由于专科知识缺乏,对伤(病)所存在的潜在并发症预见性不足,如长骨干骨折尤其是多发伤的患者,在伤后72h易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发生深静脉栓塞[前臂及小腿骨折尤其是挤压伤后,易发生骨筋膜间隙综合征;骨盆骨折易合并休克、尿道、膀胱及相邻脏器的损伤等。由于专科知识有限,在病情观察时缺乏预见性护理思维,无个体针对性,无重点观察的护理问题,而是千篇一律,致使伤后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时才采取对策,措手不及。1.2有章不循或“慎独”精神欠缺引发的风险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因此,针对护理服务有多项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级别护理制度、无菌操作规程等。如有章不循或“慎独”精神不够,则会造成责任风险。如危重、大手术患者交接班未到床旁而使患者发生褥疮或管道脱落未能及时发现;一级护理未按规定巡视发生液体漏入皮下甚至发生皮下坏死;夜班值班时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等。1.3护理业务、专科技术水平低造成的风险不同的专科护理具有其特殊性,由于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学历低(以中专为主),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甚至动作粗暴,就会产生技术风险。如在对颈椎损伤患者翻身时,操作不当易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脊柱损伤患者在搬运或翻身时,未保持头、颈、躯干呈轴位而造成损伤加重;在石膏未干燥的情况下搬动患者,造成石膏变形、折断等技术风险。1.4缺乏沟通技巧与服务态度造成的风险创伤骨科中意外损伤较多,患者、陪员及家属多有急躁情绪,他们不知诊疗程序,而以为损伤后应直接进入麻醉科进行手术,不懂还应进行快速必要的术前准备,甚至有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能手术,此时,护士缺乏耐心的解释或态度冷淡易引发纠纷;骨折的患者大多需用内固定材料,随着医疗技术设备的发展,骨科内固定材料也在不断更新,加之医保患者超范围用药,使患者的医疗费用也在随之增加,若事先未与患者沟通,易引发医疗费用方面的矛盾。1.5环境管理不善引发的风险骨科患者除治疗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外,对于四肢骨折或损伤的患者,行走不便或需借助拐杖行走,地面湿滑时易发生摔伤造成骨折再折;小儿、老年人未加护床栏易发生坠床等。2防范对策2.1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教育,培养骨科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和能力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是培养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基础,对于临床不同类型患者的抢救,及时总结共同点与不同点,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找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在防范护理风险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护理风险的判断,也就是说,临床护士在实施某项护理活动时,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专业技能、患者自身状态等事项,对预期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做出评估,在完成这样一个分析后,将有关风险及防范方法告知患者,化解风险。同时,要重视患者的主诉。如一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的患者,为使切口内的渗血渗液引流通畅,促进切口愈合,术中常在切口内放置引流条,术后切口敷料渗血渗液较多,更换敷料后护士发现切口敷料处有淡黄色晕圈,且渗出液有黏性,疑有脑脊液漏,报告医生后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护理,避免了感染风险的发生。2.2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每一项规章制度都是血与泪的教训写成的,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保证。教育各级人员认真坚持工作原则,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及时汇报、请教,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等特点,若发生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要及时弥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2.3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强化职业训练意识每周利用晨会进行专科知识和综合护理急救技术模拟训练等教学,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剖析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2.4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很多护理纠纷是由于护士在服务过程中服务态度欠佳,或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高,未能达到其期望值;同时由于患者的生活背景、生活环境、经历及治疗程序的复杂性各异,不同年资的护士由于其素质、年龄、阅历、社会经验、知识程度及临床经验等不同,沟通技巧不够全面,致护患之间不能有效沟通,使患者产生强烈不满。因此,随着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护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学会倾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2.5维护病区环境安全对于危重、大手术后等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ICU内;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加护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总之,护理风险管理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在极其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中都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都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或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

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1-09T16:02:43.6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作者:王淑秀 [导读] 对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骨科;江苏新沂221400) 摘要:目的:对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骨科患者,随机将其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8例,在这当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风险知识的掌握率以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7.92%,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对照组对风险知识的掌握率为64.58%,低于观察组的87.50%(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10.41%,低于对照组的27.08%(P<0.05)。结论:对骨科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理念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能够使得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人员对于风险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升,对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能够降低。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管理;理念;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96例骨科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这一期间,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患者中,有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2.28±8.54)岁。观察组48例患者中,有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1.45±7.45)岁。两组患者性别等基本资料的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确保室内干净整洁、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疼痛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前提下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方法如下:强化法制学习,对护理人员定期组织学习与考核,使其风险防范意识与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实施人性化护理,制定有关措施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对沟通技巧充分掌握,防止医患纠纷延误患者病情;在病床前增加护栏,防止患者下床活动受到伤害;对不同输液管道是不是顺畅与骨折位置变化情况做好记录,如果出现异常需要通知医生马上处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风险知识的掌握率以及意外事件(包括感染、操作不规范以及意外伤害等)发生率;根据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护理人员对风险知识的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7.92%,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79.1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 2.2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风险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照组患者对风险知识的掌握率为64.58%,观察组患者对风险知识的掌握率87.50%,观察组患者对风险知识掌握率比对照组高(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意外事件情况 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10.41%,对照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27.08%,对照组患者意外发生率比观察组高(P<0.05)。 3 讨论 骨科护理中风险因素的分析:(1)护士因素。由于低年资护士增多,临床经验不足,专科知识贫乏,协作精神差等因素都可能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另外护士自身法律意识薄弱,不注意护理文件书写中的法律问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重操作、轻记录的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隐患。(2)患者因素。患者对痊愈期望值高,很多骨科患者不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对医院医生或医疗新技术期望值过高,对严重骨伤容易造成的后遗症、并发症不能容忍,认为是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患者心理失衡,由于骨伤治疗和护理的长期性,患者只能长时间住院并卧床休息,这就使得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的心理情绪,将这种心理失衡特征反映到对护理工作的情绪上,临床表现为易怒,对护理操作不合作等;对服务费用不认可,随着骨科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科护理服务和手段更加多样化、高效化,但患者对这方面的认知水平相对滞后,对骨科新出现的技术和手段不认可、不理解、不合作,认为医院是为了盈利才进行护理,如果处理不当,也很容易发生医患纠纷;不够完善的医疗制度造成了骨科患者对于医院护理服务的戒备和防范心理。(3)管理因素。健康教育不到位和环境管理不完善,对患者做入院宣教和疾病健康教育时缺乏积极主动性;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借助拐杖下地行走,地面湿滑时易摔倒引起再次骨折,截瘫患者使用热水袋,护理不当易引起患肢烫伤。各种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骨科业务培训不到位,对不正规操作视而不见,对骨科急救设备、物资管理不善,以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不合理等管理缺陷,都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 护理人员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定期参加培训,掌握必要的风险管理知识与法律法规,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对病情的发展进行预知,避免风险的出现。护理人员在措施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促使切口的有效愈合。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骨科护理相比,风险管理可使骨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知识的掌握率,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总之,骨科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护理人员对风险知识充分掌握,使意外事件发生率有效降低,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杨丽华. 临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 8(08):169-171.

有关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防范对策分析

有关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防范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03T09:25:44.3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作者:夏梵 [导读] 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树立医疗卫生的良好形象,从而为医护人员营造出更加和谐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夏梵 (南京市中心医院江苏南京 210018)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70例骨科患者的护理过程分析发现,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很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发生。【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298-02 护理风险主要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常常直接或者间接导致患者伤残或者死亡,从而给医院或者护理人员带来了经济、法律甚至是人身方面的风险。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骨科患者70例,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位于20~76周岁的范围。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给予了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加强了应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和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中满意度评价主要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法,分为0~10分,其中0分为非常不满意,10分为非常满意。其中对观察组实施全面手术室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比如要充分确立无菌范围,保证使用器械、敷料等都处于无菌状态,如对材料无菌状况不能够确定,同时,还应该采取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等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主要采用%表示,检验,取95%可信区间,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有6例发生了风险,其中卧床时间长为主要的导致原因,而观察组并没有发生护理风险的患者,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9±0.21)分,而对照组则为(8.92±0.03)分,通过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 通过对选取的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主要存在着主观型和客观型两种类别的风险,具体来说:1)护理责任。由于骨科患者自身的因素所决定,护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很容易产生消极思想,甚至有些护理人员表现出了对患者冷、顶、硬、推以及托现象,对护理工作敷衍了事,长此以往,患者及家属势必会对医院产生不满,甚至还会使得医护矛盾升级,一旦出现了诱发因素,患护纠纷就不可避免。 2)护理技能。由于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因此,护理人员的水平高低是一个主要的因素,一是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不过关导致了骨科护理风险的发生。一般情况下,骨科患者的护理多为术后患者,护理的内容涉及到心理疏导、常规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等,如果技能不过关,就会造成护理工作丢三落四、手忙脚乱,使得护理工作得不到家属的认可,更难以取得患者的信任。3)护理管理。一般情况下,骨科患者大多数都为卧床患者,陪患和探视人员比较多,因此,护理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医院建立和健全护理制度,这也是实施安全护理的必要条件和严格的执行、监督措施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4)患者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患者对护理服务程序的认知度却相对滞后,对护理服务中出现的新的项目和方法并不认可、不理解和不合作,从而造成了护理人员左右为难,一旦处理不当,就容易带来医患纠纷。同时还有些患者对医疗服务期望值过高,尤其对骨折所形成的后遗症不能容忍,认为是医疗护理不当所致,向医院问“责任” 3.2 骨科护理的防范对策 针对骨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1)提升护理队伍整体水平。为了提升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以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可以有效发挥医院护理内部的“传、帮、带”的重要作用,以尽快促进新的护理人员的成长,并通过实践对护理人员的技能进行锻炼。2)健全护理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和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从而提升护理服务的团队理念,增强护理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加强骨科护理管理工作,提升护理质量,以便早期发现护理风险,能够及时处理。3)加强护患的沟通与交流。护理人员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接触,及时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一般情况,主动询问、认真倾听患者的需求,及时帮助患者解决住院期间困难,有利于患者安心养病,缓和其心理危机。 4)树立良好的形象。改变社会公众对医护行业的看法并非是一时一刻的事情,要靠全社会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树立医疗卫生的良好形象,从而为医护人员营造出更加和谐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宋红梅.骨科护理潜在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1:194+176. [2]司风琴,韩红霞.老年骨科患者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01:116-118. [3]涂婵.骨科护理中引发风险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吉林医学,2013,36:7735. [4]罗明芳.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防范骨科护理风险[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2:1356-1357.

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孙 芳

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孙芳 发表时间:2015-08-18T11:02:27.887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孙芳[导读]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 孙芳(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67-01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RM)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的风险和法律诉讼为目的[1]。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2]。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创伤骨科的住院患者因车祸或意外事故致伤者居多,急诊多、多发伤及复合伤等严重创伤者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术后管道多,病程及卧床时间相对较长,对护理要求高、难度大,生活护理繁重,患者及家属无心理准备,承受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骨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皆在分析骨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1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1.1医学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缺乏,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造成的风险突出表现在遇有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创伤的患者入院时,由于伤员的伤情复杂、严重、病情变化迅速,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而有的护士不懂急诊创伤的抢救程序,甚至是机械地执行医嘱,病情观察时被一些易于观察出的伤情所左右,而疏忽了隐蔽的或深部的甚至更严重的创伤存在,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发展变化。如一车祸致股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因有明显的肢体肿胀、畸形、出血等易被重视,但却忽略了腹腔脏器损伤而出现的症状与体征,同时由于专科知识缺乏,对伤(病)所存在的潜在并发症预见性不足,如长骨干骨折尤其是多发伤的患者,在伤后72h易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发生深静脉栓塞[前臂及小腿骨折尤其是挤压伤后,易发生骨筋膜间隙综合征;骨盆骨折易合并休克、尿道、膀胱及相邻脏器的损伤等。由于专科知识有限,在病情观察时缺乏预见性护理思维,无个体针对性,无重点观察的护理问题,而是千篇一律,致使伤后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时才采取对策,措手不及。1.2有章不循或“慎独”精神欠缺引发的风险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因此,针对护理服务有多项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级别护理制度、无菌操作规程等。如有章不循或“慎独”精神不够,则会造成责任风险。如危重、大手术患者交接班未到床旁而使患者发生褥疮或管道脱落未能及时发现;一级护理未按规定巡视发生液体漏入皮下甚至发生皮下坏死;夜班值班时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等。1.3护理业务、专科技术水平低造成的风险不同的专科护理具有其特殊性,由于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学历低(以中专为主),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甚至动作粗暴,就会产生技术风险。如在对颈椎损伤患者翻身时,操作不当易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脊柱损伤患者在搬运或翻身时,未保持头、颈、躯干呈轴位而造成损伤加重;在石膏未干燥的情况下搬动患者,造成石膏变形、折断等技术风险。1.4缺乏沟通技巧与服务态度造成的风险创伤骨科中意外损伤较多,患者、陪员及家属多有急躁情绪,他们不知诊疗程序,而以为损伤后应直接进入麻醉科进行手术,不懂还应进行快速必要的术前准备,甚至有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能手术,此时,护士缺乏耐心的解释或态度冷淡易引发纠纷;骨折的患者大多需用内固定材料,随着医疗技术设备的发展,骨科内固定材料也在不断更新,加之医保患者超范围用药,使患者的医疗费用也在随之增加,若事先未与患者沟通,易引发医疗费用方面的矛盾。1.5环境管理不善引发的风险骨科患者除治疗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外,对于四肢骨折或损伤的患者,行走不便或需借助拐杖行走,地面湿滑时易发生摔伤造成骨折再折;小儿、老年人未加护床栏易发生坠床等。2防范对策2.1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教育,培养骨科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和能力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是培养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基础,对于临床不同类型患者的抢救,及时总结共同点与不同点,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找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在防范护理风险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护理风险的判断,也就是说,临床护士在实施某项护理活动时,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专业技能、患者自身状态等事项,对预期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做出评估,在完成这样一个分析后,将有关风险及防范方法告知患者,化解风险。同时,要重视患者的主诉。如一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的患者,为使切口内的渗血渗液引流通畅,促进切口愈合,术中常在切口内放置引流条,术后切口敷料渗血渗液较多,更换敷料后护士发现切口敷料处有淡黄色晕圈,且渗出液有黏性,疑有脑脊液漏,报告医生后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护理,避免了感染风险的发生。2.2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每一项规章制度都是血与泪的教训写成的,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保证。教育各级人员认真坚持工作原则,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及时汇报、请教,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等特点,若发生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要及时弥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2.3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强化职业训练意识每周利用晨会进行专科知识和综合护理急救技术模拟训练等教学,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剖析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2.4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很多护理纠纷是由于护士在服务过程中服务态度欠佳,或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高,未能达到其期望值;同时由于患者的生活背景、生活环境、经历及治疗程序的复杂性各异,不同年资的护士由于其素质、年龄、阅历、社会经验、知识程度及临床经验等不同,沟通技巧不够全面,致护患之间不能有效沟通,使患者产生强烈不满。因此,随着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护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学会倾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2.5维护病区环境安全对于危重、大手术后等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ICU内;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加护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总之,护理风险管理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在极其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中都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都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或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发表时间:2015-12-09T14:56:25.1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作者:叶昕鑫努尔加马力.白先阿里阿依沙拉克.买买提肉孜[导读]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医院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场所,就诊对象疾病的复发性、多发性、突发性等特点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 84535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在各科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即在风险管理知识的指导下,识别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和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静脉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等。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实施前1.20%(6/500),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或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安全;风险因素;管理措施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场所,就诊对象疾病的复发性、多发性、突发性等特点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1]。我院为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特引入了风险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编制床位共有200张,实际开放床位290张。共有9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53岁,平均(33.8±4.9)岁。职称:护士58名,护师16名,主管护师24例。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别选取风险管理实施前(2010年1月~2012年1月)和实施后(2013年1月~2015年1月)各科室收治的患者500名进行调查研究。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查阅护理风险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我院历年来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查阅病历资料,并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内容,分析出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组织护理部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既往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潜在风险因素。最后总结出我院护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护理风险有:护理意外(坠床、跌倒、误伤、烫伤等);技术操作风险(药物外渗、静脉穿刺失败、标本遗失等);医院感染;非技术操作风险(发错药、输错血/液、漏发药等)。进一步分析上述护理风险事件,得出护理风险发生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技能不过硬、专业知识不牢靠、临床经验不丰富;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患者就医行为三方面。 1.2.2 风险管理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各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集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主要对医疗法律法规知识进行讲解,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2)完善风险预防机制。针对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医院感染、跌倒、药物外渗、自杀、坠床等),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制定护理给药差错评分表、护理安全隐患评估表、护理安全警示等,分发到各科室,并组织讨论学习。(3)加强业务培训。护理部每月组织1次全员性的操作培训和业务讲座,每3个月开展1次技术操作和理论考核。在考核内容方面,要纳入风险预案、护理工作流程、相关护理制度等内容。对于考核不及格者,需补考直至合格,同时将考核成绩与绩效考核分、薪资挂钩。(4)加强护患沟通。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要纳入风险防范内容,以提高患者的风险意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 效果评价 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护理缺陷发生率、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风险管理实施前,500例患者中共出现2项护理缺陷、3例护理纠纷、1起护理投诉,风险管理实施后,500例患者未发生一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或护理纠纷事件。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实施前1.20%(6/50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风险管理[2],指的是家庭、个人、企业等经济单位通过识别、衡量风险程度,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经济手段来对风险进行处理,最终实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我院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了风险管理模式,分析了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事件主要有护理意外、技术操作风险、医院感染、非技术操作风险几类,并进一步分析出这些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主要与护理人员、医院管理机制、患者就医行为三方面因素有关[3]。

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流程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和病人的告知制度,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整改。 (二)将安全管理纳进三级质量管理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杜尽差错事故。 (四)对危重、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病人应加强护理,技术规范标准预防坠床、跌伤发生。 (五)制定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完善防护设施,督促落实,定期总结。 (六)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方式。 (八)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企管MBA剧毒、企业管理品加锁专人保管,每班交接,做好登记。 (九)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 (十)落实“四防”措施,定期检查非医疗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十一)采用多种形式对病人和家属实施安全知识宣教。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紧急风险预案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

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具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因此,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要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1全面培训护士,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认真培训,并组织相关内容考试,医院专门聘请医疗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常规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 2制定全院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识别护理风险,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查询文献等相关知识,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出现过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如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问题等;定时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等,对进行全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护士长负责及时收集本科室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罗列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对策。 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制订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在程序中突出病区值班护士首要工作是观测记录重病人的病情及准确救治;加强节假日安全管理,重点强调节假日期间要注意人员配备、急救药品储备等问题,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制定病区各种风险预案,如输血风险管理、患者跌倒的防范对策、化学药物渗出的预防和处理等,规范突然停电时呼吸机等危重病人处理的方法及程序;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对特殊病人、特殊情况实施家属告知签字制。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除外)。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夹封面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延迟发生。 处理措施 (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 (2)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3)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时,不宜搬动。

(5)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7)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 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开放呼吸道、吸氧、维持有效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遵医嘱给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有效循环→心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告知患者今后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输液反应防范及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质量检查严格检查药物及输液器具的质量。 (2)合理用药一瓶液体中尽量避免多钟药物联合使用,特殊用药,两瓶之间连续静脉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药物相互配伍或避免其他原因造成的药物沉淀或结晶。 (3)减少微粒计划用药,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抽吸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胶塞,减少药液中微粒的产生,现配现用。

骨科护理论文范文2篇

骨科护理论文范文2篇 骨科护理论文范文一:风险管理理念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是对各类风险及损失进行控制管理的一门科学,随着近些年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医患之间因治疗护理问题所引发的矛盾层出不穷。为了研究在骨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理念的实际效果,笔者选取了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护理观察分析,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9~72岁之间,平均年龄(34.5±4.2)岁,观察组患者中有12例发生胫腓骨骨折,20例发生股骨骨折,23例发生腰胸椎骨折;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0~69岁之间,平均年龄(33.2±3.7)岁,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发生胫腓骨骨折,21例发生股骨骨折,26例发生腰胸椎骨折。全部110例患者入院第一天经x线检查并结合患者症状均确诊为骨折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具有比

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只实施一般化的常规护理,即进行普通的责任排班护理,由护士长为各护理人员分配护理工作。对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其具体包括以下护理内容。发现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充分结合自身的护理经验进行护理风险发掘;区别于传统的被动护理,护理人员要主观上积极主动地去实施护理,在患者办理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护理知识和经验量化出各个治疗阶段患者所可能遇到的各种护理风险,然后根据这些风险内容制定出详细的护理措施;对于无法避免的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将其降低,例如患者疼痛护理、关节训练、压疮及肢体活动等内容,护理人员应当列举出充分的应对措施。提出控制风险措施:在发现各种护理风险所在以后,护士长组织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解决措施的讨论,根据各种护理风险的特点,依次将风险划分为高风险护理项目、中风险护理项目、低风险护理项目。护士长要求全体护理人员就护理风险的处理意见进行提议,然后再把这些风险控制措施加以收集和总结,最终统一出科学完整的护理工作步骤,随时用来应对各种护理风险。在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加以实施以后,护士长要及时就措施的执行情况及问题进行评价总结,使风险控制措施得到不断优化的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文书是对治疗整个护理过程的实时反应,它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当医患纠纷发生时护理文书能够作为最有效的证据。因此,应当提升护理人员对相关护理文书准确性、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背景: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和家属提出“专业化”问题,多渠道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护理安全高要求与护理风险低意识的反差,管理者的困惑与无奈。 目的:明确护理风险所在,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的护理。 概念:护理安全定义: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成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式死亡。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所在医疗过程都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任何一个不良的护理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风险管理:是指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按风险管理流程和实施管理。 1、识别护理风险(分析) 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4、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识别护理风险:①反思历年的问题和差错(经验)②收集外院护理纠纷的事理;③收集病人与家属不满意的信息与建议;④临床巡查、工作流程;⑤与护士沟通、询问的病人和家属;⑥考核护理人员能力,确定护理风险事件易发生部位、环节和过程,明确病人安全上存在的和潜在的危害。 密切关注护理风险“三重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管理。 护理风险评估---病人确定重点病人范围:五类 A类:危重、疑难、疗效不佳,预计会发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医疗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医疗纠纷的病人。 B类:应用新技术新疗法,存在医疗纠纷陷患、反复沟通告知仍不理解不配合的、费用过高的; C类:涉及司法案件、交通事故,工伤等易产生纠纷隐患的; D类:离退休人员、劳模、外宾、知名人士等; E类:传染病人(SARS、禽流感)。 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 1.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2.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3.专科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与风险慢慢增多。因此,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就必须实施好护理风险管理。1引发护理风险的原因1.1护士服务观念滞后和服务质量存在缺陷护士的服务意识与患者期望之间存在着矛盾,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患者希望了解和参与医护过程等。如果护士思想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欠佳,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则会对患者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1.2告知行为中的风险因素护士告知不得当,未告知或告知过度均可造成不良后果,侵入性操作未履行告知义务,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护士对知识缺乏,使护理工作难度和风险增加,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化验结果等等。但保护性医疗制度又要求一些难治或不治之症在与患者交谈中要慎重或保密,护士应正确处理。 1.3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随之增多,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强,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认为在工作中,护理行为与法律无关,而实际上自病人入院起就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享有知情同意权,安全治疗权,自由选择权等,护士在工作中往往忽视了病人合法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差。1.4护士承受家庭、社会、工作等多重压力长期处于疲劳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中不能集中精力,致使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差错等。1.5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入院评估不准确,护理评估直接影响护理措施是否符合病情。同时评估资料的记载为举证提供依据,如病人入院时即存在压疮,在入院评估中未发现前后矛盾或护理记录和其它记录不一致、不完整,一旦处理护理纠纷,护士很难举证,给护理埋下隐患,增加败诉的风险。1.6当前医疗水平同患者的期望值有差异患者及家属怀着焦急和期盼的心情来到医院,就是希望治好病,解除痛苦,希望医生护士技术高超,药到病除等。但是由于医疗水平的局限,一些疾病当前还无法治愈,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从而诱发纠纷,对诊断治疗不满意。当某些疾病诊断不清楚,切口愈合不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及家属往往存在不满情绪,当护士话语不当或操作失败就有可能成为患者或家属发泄情绪的对象。1.7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自律性差,医院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是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临床护理工作有多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护理制度等,若管理者管理力度不够,缺乏指导,监督机制,就会造成护理人员玩忽职守,护理行为有章不循,导致纠纷发生。2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护理措施是保证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的有效手段,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措施不应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考核上,重要的是做好环节质量管理,建立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才能保证护理安全管理。2.1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士或护理部管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能力,让她们自己判断护理风险,分析产生的原因,确定高风险发生的环节,对护理进行了护理风险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其在护理活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地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风险的预见性,

浅谈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谈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表时间:2011-07-19T15:47:35.56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双双 [导读] 而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大部分医院中的骨科护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刘双双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医院骨科浙江仙居317300)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水平的提高,骨科护理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后,也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但是,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骨科护理还是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本文主要是探讨目前在骨科护理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以及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的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骨科护理;护理安全;对应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23-02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骨外伤病患日益增多,而且常为多发性、复杂性外伤,并伴有大面积软组织伤和多脏器伤,这无疑是给现代骨科护理增加了难度,所以随着骨科住院患者的日益增加,患者病情的日益复杂,这就对骨科护理管理提出了新的难题和挑战。而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大部分医院中的骨科护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①。目前,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常见的护理问题主要有: 1护士的业务水平不过关 护士的业务水平的不过关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就我国目前的医疗状况而言,护士大多比较年轻,缺乏临床经验和综合判断能力。在面对紧急情况的时候,不能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救助;在面对复杂情况的时候,又不能正确地为病患制定出合适的护理方案。很多护士还存在着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和护理专业知识缺乏的情况以及对骨科护理业务不熟练,手法生疏,技术不过硬,不注重学习和业务技术水平的培训,应变能力差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各医院都应组织护士进行整体的培训,组织模拟治疗来增加年轻护士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还要特别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和护理技巧的培训,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 2医院制度的不完善 许多医院关于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不健全,这使得医院对护理工作的监控不到位,许多护理措施也就得不到落实。一些护士不按照医院里的规章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常常擅自隐瞒、处理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失误。医院的管理者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加强监管力度,使护士在护理的时候有章可循。做到“三落实”,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确保护理安全②。“三落实”即指:组织落实、制度落实、监督落实。只有有完善的组织结构,保障性的制度管理,切实地监督检查,才能保证在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有理可循,有据可依。 3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骨科护理不同于其他护理,呈现出患者急症多,合并伤多;特殊检查多;各种牵引治疗多;骨科疾病病程长,护理工作繁重;术前皮肤准备工作要求严格等特点③。所以这就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必须有极强的责任心来护理病患。有些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仔细、不及时;护理记录也不完整、不准确,缺乏连续性,千篇一律,应付了事,书写不规范,记录不认真;对待病患及其家属的态度冷漠,语气生硬,缺乏与患者必要的沟通。这些都是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的表现,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医院首先一定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和改善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主动热情地为患者服务,转变服务理念,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关心患者,体贴患者,注重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其次,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关注,按要求定时巡查病房,观察患者病情,作好记录,如发生病变,及时上报处理。医院可以不定期地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帮助护理人员提高服务质量。第三,规范工作记录的书写,完善护理记录的管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体温单和护理记录单作为客观性病例资料,将起到法律依据作用④。护士应该重视工作记录的书写,增强法律意识,及时、准确、规范、真实地记录患者的情况。医院应该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同时还要加大对护理人员的监管力度,定时地检查工作记录的记录情况,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帮助护士提高工作态度。 4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 健康教育是通过各种教育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自我保健能力,掌握康复锻炼的技能、增加治疗疾病的信息以及增加疗效达到健康的目的⑤。健康教育作为卫生工作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的主要渠道,经常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还可以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骨科护理人员可针对骨科疾病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对骨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例如可采取讲授法、书面的方法,也可以亲自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动作示范,指导病患学习自我护理的方法。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才能在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治疗骨科疾病,才能把骨科护理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胡先荣,骨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中国中医药咨询,2009年10月,01(5):166。 [2]郑筠,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112-113。 [3]苏敏,骨科护理中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与防范,首都医药,2009.9(下):14 [4]何奇志,骨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中华医护杂志,2006,03(04):340 [5]赵阳立,朱美玉,王素珍,李秋杰主编,骨科临床护理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2。 [6]任连英,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创新,2009年7月,6(21):110-111。注释: ①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9。 ②周立宇,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0):192-193。 ③赵阳立,朱美玉,王素珍,李秋杰主编,骨科临床护理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2。

(完整版)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2018.5.23 阜蒙县人民医院柴艳华 瑞士奶酪理论 1990年,曼彻斯特大学教授詹姆斯端森在其著名的心理学专著《Human error》中提出了瑞土奶酪理论( Swiss Cheese model)。它的内在逻辑是:组织互动可以分为不同层面,每个层面都有漏洞,不安全因素就像一个不间断的光源,刚好能透过所有这些漏洞时,事故就会发生。这些层面叠在一起,就像有孔的奶酪叠在一起,所以又称为瑞士奶酪模型。此理论被经常用于职业安全教育。 医疗错误的发生来源于一连串失误,如同James Reason提出的瑞士奶酪模型,一片片奶酪上的空洞代表医疗照护过程中所建立的防御机制的弱点,日常工作中发生的错误,必须突破所有的防御机制,才会发生一件不良事件。所以说,不良事件的发生代表我们所设计的防御机制的缺陷,这些不足都可以进行改善,设法找出系统性的原因,建立多层防御体系,如优化流程、加强职业培训、改善工作环境等,对缺陷或漏洞互相拦截,预防再次发生类似的医疗错误。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相关概念 安全: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护理安全: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防范意外发生,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护理环境,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护理安全是高质量护理的基础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管理因素: 1.1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医院及护理部下发的文件及各项要求不能及时落实或不能及时传达到每个人;对制度落实缺乏有效监督指导,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在护理工作中,未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不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不认真落实疾病护理常规,导致护士按习惯、凭印象草率行事,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1.2监控力度不够: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专题安全讨论会,对护理过程质量缺乏有效的分析、总结;如:对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工作环节、应急预案、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执行不力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章不循,缺乏有效督导,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1.3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情况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对护士的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等。当前护理科学的快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在逐步提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改善,找不到有效提高护士素质的途径,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显著。 1.4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埋下安全隐患。护理工作量大,护士超负荷工作,未做到弹性排班,会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而产生厌烦心理,不能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如:休假制度的执行,必须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在保障科室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才能安排人员休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