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笔记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笔记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笔记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笔记

第一章父母总是受指责,而非受训练:

P.E.T.的完整系统包括:教学原理,技巧(必须让父母了解关于建立有效亲子关系的所有事实,并从两人相处的一些最基本原则入手)。

只有知道了整套系统,父母才会明白:为什么要使用P.E.T.的方法;选择适当时机使用这些方法;预知这些方法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第二章父母是人,不是神

所有的父母都是凡人,都会在不同的时候对他们的孩子产生两种不同的感情——接受和不接受。

家长对孩子的接受感一定程度上与这个家长是哪种类型的人有关。

父母也是人,不是神。他们无需假装无条件地接受,甚至自始至终地接受。他们也不应该在感到不接受的时候假装接受。

接纳的概念: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程度要视其个性而定。对于孩子行为的接受程度受:孩子本身、父母心情、父母和孩子所处情况的不同等影响。

父母可以(也必然会)前后不一致:重点是要保持自身的真实性。

父母无须建立“统一战线”:要保持真实必然会出现的不统一战线。

虚假的接纳:

父母的虚假感受会从肢体语言里面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孩子对于父母的态度非常敏感,收到了该行为的讯息后,孩子们会感觉很困惑,因为他们接收到的是“混合信息”或者说“相互矛盾的信息”。

若一个孩子经常陷入这样的困境中,他将会不知所措,继而感觉到挫折和局促不安。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父母喜爱,导致孩子不断做出更多的“试探”,会使他们产生很深的焦虑感,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当孩子接收到“混合信息”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开始对父母的诚实和真诚表示怀疑。所以,父母最好不要违背自己的真实感觉,而试图去扩大自己的接纳区。

你能只接纳孩子这个“人”,而不接纳他的行为吗?不可能!

我们对“真实父母”的定义:父母不该(不需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应该接纳父母双方对同一件事情可能持有不同的意见的事实。父母发出的是明确而诚实的、内外一致的信息的时候,孩子也能富有建设性地处理父母的不接纳。

是谁拥有问题:核心理念是问题归属原则。是孩子拥有问题(孩子的需求未得到满足,不高兴,感觉到挫折,遇到了麻烦——采用倾听技巧);还是家长拥有问题(孩子的行为干扰到父母的权利,影响了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采用面质技巧)。

有众多的父母都落入了一个陷阱,即本该属于孩子的事情,去承担了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鼓励孩子自行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当父母跳起来承担解决孩子问题的责任而又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自我指责。

第三章如何听,孩子才会说:接纳性语言

大多数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极大程度地依赖于“不接受”的语言,认为这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佳方法。大多数父母为孩子成长所提供的土壤都因为充满评价、判断、批评、说教、教化、警告和命令而变得沉重——这些信息传达了对孩子自身的不接受。

接纳性语言可以使孩子敞开心扉,自由地与父母分享他们的情感和问题。

接纳性语言的力量:接纳所带来的影响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让孩子有了“被爱”的感受。因为接纳他人“如其所是”就是真爱的一种行为;相对的,被他人加纳后,才会感觉到被爱。

父母的接纳必须表达出来:接纳是来自内心的,但是如果要成为影响他人的有效力量,它必须被积极主动地表现出来。除非别人用某种方式积极地表明他接纳我,否则我永远也无

法确切知道自己是否被他接纳。

非言语表达接纳:

不干涉:当一个孩子在专注于某项活动时,父母若不加以干涉、放手不管就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接纳感的非语言方式。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经常通过干涉、打扰、接手、检查和介入向他们的孩子表达不接纳感。(拥有不干涉的态度真的很困难。)

被动倾听:“什么也不说”也可以清晰明确地表达接纳感。保持沉默——“被动倾听”——是相当有效的一种非语言信息,可以让对方感觉真正地被接纳。(倾诉者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情绪,得到了协助,从情绪发泄转移到自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语言表达接纳:

12种沟通障碍:(对交谈双方的关系造成破坏性的影响,造成孩子停止开口,使孩子感到内疚或者无能,减低孩子自尊,引起自我防御,激发憎恨,使他感到不被接纳,等等)

1.命令、指挥、控制:告诉孩子去做某件事,给他一个命令;

2.警告、训诫、威胁: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件事会有什么后果;

3.规劝、说教、布道:告诉孩子他应该怎么做;

4.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告诉孩子怎样解决一个问题,给他建议或意见,

为他提供答案或解决方案;

5.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试图用事实、辩论、逻辑、见闻或者你自己的

6.评论、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为孩子做出一个负面的评价或判断;

7.

赞扬、表示赞同:供给一个积极正面的评价或判断,表示赞同;

8.归类、嘲笑、羞辱:让孩子感到自己愚蠢,把孩子归类,让他感到羞耻;

9.解释、分析、诊断: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何做出这样事

或说出这样的话,表示你已经看透了他的心理,弄清了问题的所在;

10.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尽力使孩子好受一点,说服他摆脱不良情

绪,试着让他的情绪消失,否认他情绪的强度;

11.调查、质问、审问:试图找出理由、动机、原因,寻求更多信息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12.回避、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试图让孩子回避这个问题;自己

远离这个问题;分散孩子注意力,用开玩笑的方式转移话题,把问题推到一旁。

简单的“门把手”法(邀请对方多说一点):回应中不包含倾听者本人的任何想法,判断或情绪,却邀请和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判断或情绪;为孩子开启一扇沟通之门,邀请他开口说话。

积极倾听:倾听者试图了解发送者的情绪或信息的含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他的语言(解码)。反馈给发送者进行求证。倾听者并没有发出他本人自己的信息——例如评价、意见、建议、推论、分析或质疑。他只把他对发送者的话理解反馈回去——不多也不少。(“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你的想法很重要”“对于你的这些问题,我感到同情和理解”)

父母为何要学会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帮助孩子减少对负面情绪的恐惧。很多人认为,他们可以消除自己的情绪,方法是抑制它们、忘掉它们,或者想些别的。实际上,当人们受到鼓励,敞开胸怀说出困扰他们的情绪时,这种情绪才能得到释放。积极倾听正式鼓励这种情绪宣泄。当一位家长通过积极倾听表现出他接纳孩子的情绪时,孩子也被帮助更容易接纳这些情绪。他能够从父母的回馈中学习到,情绪的确是友好的。

积极倾听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父母学习了伴随共情作用的积极倾听,会发

现一种全新的欣赏与尊重,一种更深的关怀;作为回报,孩子也会对父母抱以同样的感情。

积极倾听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人们可以“把问题说出来”时,会比仅仅在心中思考,想得更透彻,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让我把你当做听众”“我希望和你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或许我跟你说说会有帮助”。

积极倾听会影响孩子,变得更愿意倾听父母的想法和主意。当某个人愿意倾听你的观点时,你才会更乐意倾听他的观点,这是一种普遍情况。如果父母首先倾听孩子,孩子就更容易敞开心扉,接纳父母的意见。

积极倾听“把球留给孩子”。当父母用积极倾听回应孩子的问题时,他们会观察到孩子是如何开始自己思考的。孩子会开始自己分析问题,并最终找到某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积极倾听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分析问题,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案。积极倾听表达信任感,而建议、推论、指示灯信息由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责任感,传达的是不信任感。因此,积极倾听是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主、更有自我责任感、更加独立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运用积极倾听所应具备的态度:积极倾听不是一种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都可以从他们的“工具箱”中随手抽出的简单工具。这种方法要行之有效,需要从具备一系列的基本态度开始。没有这些态度,这种方法很少奏效;它会听起来虚伪、空洞、呆板、不真诚。

1.你必须想要听到孩子要说的东西。这意味着你愿意花时间去听。如果你没时间,只需要坦白地实话实说。

2.你必须真诚地想要在当下帮助他解决问题。如果你不想要这么做,就等到你想的时候再说。

3.你必须能够真诚地接纳他的情绪。不管这些情绪是什么,也不管它们与你自己的情绪或者你认为一个孩子“应该”产生的情绪有多么不同,这种态度的形成需要假以时日。

4.你必须深深地信任孩子有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并有能力为为他自己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通过观看你的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你可以获得这种信任感。

5.你必须认识到这些情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性的。情绪会改变——恨可以变成爱,沮丧很快会被希望代替。因此,你无需害怕情绪的表达;它们不会永远存在于孩子的心中。积极倾听将向你证实这一点。

6.你必须把你的孩子看做某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人。一个独一无二的、不再与你产生联系的人,一个经由你而来,拥有自己的生活和身份的独立的个体。这种“独立性”将使你能够“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情绪,自己感知世界的方式。仅仅通过感受到这种“独立性”,就能使你成为孩子的一个协助者。你需要再他面临他的问题时与他在一起,而不是介入其中。

积极倾听的风险:积极倾听需要倾听者放下他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从而可以专心地接收孩子的信息。他需要准确地接收;父母要理解孩子的信息中包含的意义,他们必须把自己置身于孩子的位置(进入他的准则体系,进入他的真实世界),这样才能听懂信息发送者想要表达的意义。积极倾听的“反馈”部分,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倾听结果准确性的最终校验,它能使信息的发送者(孩子)听到自己的“信息”被准确地返回。从而明白自己被理解了。

当一个人练习积极倾听时,在他身上会发生某些改变。要从另一个人的视角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想法或情绪,要暂时把你置于他的位置,要用他的方式去看世界——作为一个倾听者,你冒着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风险。换句话说,人们实际上会被他们真正理解的东西所改变。当你“毫无保留地接纳他人的经历”时,就有可能会对你自己的经历进行重新解释。这可能是很吓人的。一个“防御型”的人,无法忍受把自己暴露在与自己截然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之下。然而,一个灵活变通的人就不那么害怕改变了。

第四章让积极倾听发挥作用

孩子何时拥有问题:当孩子流露出她遇到一个问题时,是最适合使用积极倾听的时候。

通常,父母会发现这些情况,因为他们会听到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面对生活时,不可避免会遭遇挫折、迷茫、沮丧、担忧,甚至他们的失败是属于他们的,而不属于父母。当要帮助别人解决属于他的问题的时候,积极倾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倾听者要能够接纳问题归属于另外一个人的事实,并从始至终,都允许那个人去寻找她自己的解决方法。积极倾听能够极大地提高父母作为孩子协助者的效能,但是这种帮助有别于父母通常试图给予的帮助。

父母如何使积极倾听起作用:有时候父母们很难接受没有结果的谈话。专业人士从经验中得知,你可以信任孩子,相信他们有建设性地处理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经常被父母低估。

有时候,积极倾听能做的,仅仅是帮助一个孩子接纳一个她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的情况。积极倾听帮助孩子表达她对于某种情况所产生的情绪,把这些情绪释放出去,并使她感到有人可以接纳她的的这些情绪。(当情绪被允许表达以后,就能够放下不可改变的事实,转而去做其他的事)。

父母何时采纳积极倾听:孩子在经历令人烦恼的情绪时;孩子发出编码很奇怪的信息,让父母难以理解时。

使用积极倾听时常犯的错:

通过“指导”来操纵孩子:当家长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操纵他们的孩子,使他们的行为或思想符合父母的意愿。抱有这种想法的父母会发出间接的信息:父母的偏见、想法、微妙的压力。

打开沟通之门,然后再“砰”地把它关上:先鼓励一个孩子表达他的真实情感,然后再插入你的评价、判断、说教和建议,没有什么比这更能确保积极倾听的失败。这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只是试图诱使他们说出实话,然后态度就会大为转变,用他们听到的东西来评价他们,或制止他们的行为。

“鹦鹉学舌的父母”:孩子的话(特殊编码)只是传达情绪的工具。编码不是信息,他必须经过父母的解码。进行解码后再对孩子内心情绪(或想要传递地真正信息)进行反馈。

缺乏共情的倾听:每个人在谈话时,都希望其他人能理解她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她的言辞。尤其是孩子,他们是更具有丰富情感的人。因此,他们的大部分言辞都蕴含着情感:喜悦、憎恨、失望、恐惧、爱、担忧、愤怒、骄傲、沮丧、悲伤,等等。当他们与父母沟通时,希望父母能够理解这些情绪。当父母没有能够与孩子共情,没有体会到这些情绪,孩子自然就会感觉到,此刻他们最重要的部分——他们的情绪——没有得到理解。

一些父母发现,他们在处理自己情绪问题时很不自在——不论是他们自己的情绪,还是他们孩子的情绪。他们似乎被迫忽视孩子的情绪,因为他们无法忍受孩子具有这些情绪。或者他们希望尽快把情绪问题抛开,因此故意避免承认他们。一些父母本身对情绪是如此恐惧,以致他们根本无法从孩子的信息中去识别这些情绪。

情绪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病态的或危险的东西。情绪通常都是短暂的——它们来了又去,不会对孩子造成永久的伤害。让这些情绪消除的关键,是父母对这些情绪的接纳和承认,并通过具有共情作用的积极倾听传达给孩子。

在错误的时间使用积极倾听:在孩子不想进行谈话的时候;在家长自己没有时间的时候;在孩子需要获得信息,被帮一把或者需要获得父母某些特殊资源的时候。

第五章如何倾听不会说话的婴儿

婴儿是什么样子的

调频到婴儿的需求和问题

用积极倾听协助婴儿

让孩子有机会去满足他自己的需求

第六章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当家长无法接纳孩子的行为时,他们应当怎么办?他们如何才能让孩子体谅父母的需求?现在,我们来谈谈父母应当怎样与孩子说话,才能让孩子倾听他们的感受,并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父母拥有问题时:当开始感到自己内心不接纳的感觉,并且开始产生烦恼、挫折和怨恨,这对于父母来说是最好的线索。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变得紧张、敏感、不安,不喜欢孩子的行为,或者开始监控她的行为。

面质孩子的无效方法:

发出“解决方案”:你发号施令,控制,接管,严格监控,你把他“排除在外”了。会产生以下影响:1.孩子讨厌别人告诉他怎样才是对的。在任何情况下,当孩子被告知“必须”“应该”或“最好”改变他们的行为时,他们就会产生抗拒心理。2.给孩子提供解决方案,还同时传达出了另一种信息:“我不信任你自己选择的解决方案”,或者“我不认为你足够有能力,可能找到一种方法来帮我解决问题。”3.送出解决方案等于告诉孩子:你的需求比他的需求更重要,他必须做你认为他应该做的事,而不管不顾自己的需求(“你做的事使我无法接受,因此,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按我说的去做”)。

发出“贬损信息”:每个人都知道,当收到一个包含责备、评判、嘲笑、批评或羞辱的“贬损信息”时,内心的感受如何。贬损信息会对孩子自我概念的发展造成破坏性的作用。如果孩子整天遭到负面信息轰击,渐渐地,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是坏孩子、无用、懒惰、不为别人考虑、不体谅他人、“愚蠢”、无能、不被接受,等等。由于童年时期形成的不良自我概念,有可能被带入成年时期,因此贬损信息会对一个人带来终生无法消除的障碍。

面质孩子的有效方法:

“你—信息”和“我—信息”:“你—信息”无法传达父母的感受,因为他们大多时候,会被孩子解码成他应当作什么(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或者是他有多坏(发出责备或评价)。

“我—信息”的构成要素: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即:行为+感受+影响。

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对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进行简单描述,他做了什么干扰到了你,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评判。

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现在,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我是不是生气了、害怕了、担心了、或是感到尴尬,或者是其他感受?”“我—信息”的技巧让父母们提供了一种深入他们内在真实情感的工具。

行为如何影响父母:当孩子的行为给父母带来困扰,而父母传递的“我—信息”没有能够影响孩子主动修正他们的行为时,这可能是由于父母送出了一个或多个不完整的“我—信息”。一个有效的“我—信息”常常需要包含第三部分——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行为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通常,这种确切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对你而言引起不便。这些行为可能会使你无法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或是你需要做的事情。他可能使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或者使你疼痛或不舒服。

为什么“我—信息”更加有效:“我—信息”不仅可以影响孩子,使其改变对于父母来说不可接纳的行为;同时,它也有助于使孩子和亲子关系更健康。“我—信息”不太容易激起抵抗和叛逆。让孩子们担负起改变自己的行为的责任。

第七章让“我—信息”发挥作用

经过伪装的“你—信息”:父母要说出他们的明确感受,而非简单的“我觉得”后再加上评价。

避免强调负面消极的感受:负面的“我—信息”会给孩子增加负担,从而引起反抗;正面的“我—信息”坦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积极情绪,表达自己的关爱;而急于给孩子一个教训反而会失去了教给孩子们更为基本的东西的打好机会;比如说,我们是如此地深爱着他们,如果他们收到伤害或被杀,我们将会有多么地痛不欲生。

用正确的工具来应对正确的工作:对于送出的“我—信息”要能够与内心感受的强度相匹配;通常,当一位父母未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我—信息”就会失去对孩子的影响力,孩子也不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任何改变。

“火山大爆发”:少数父母将鼓励他们面对面和孩子沟通错误地理解成了他们可以把愤怒的情绪全部倾泻在孩子身上。愤怒与其他情绪不同,它几乎是针对另一个人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引起父母发怒的那个人,从而受到了责备。我们可以预测的是,这样做会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就是,他会感觉遭到拒绝和责备,并产生内疚感,正如其他“你—信息”带给他的影响那样。怒气是父母在经历过一段最初的情绪后产生的一种东西。怒气是父母所经历的初始情绪的产物。作为一种次要产物,愤怒几乎总是会转化成为一条“你—信息”,对孩子做出评判和责备,怒气是父母有意做出的一种姿态,目的是表达责备、惩罚,或者让孩子接受教训,因为他的行为引起了另一种情绪(初始情绪)。如果父母们经常发现愤怒的“你—信息”,就最好用镜子照一照自己,并问:“我到底怎么了?”“我的哪些需求受到了孩子行为的威胁?”“我的初始情绪是什么?”

“我—信息”能够产生什么效果:孩子与成年人不同,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其他人造成什么影响。在追求他们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对于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浑然不知。但是,一旦有人把这种影响告诉他们,他们通常就会愿意更多地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一旦孩子了解了他的行为对其他人造成影响,他们常常会从一个自私的人变成一个体贴的人。

向幼儿发送非语言的“我—信息”:很小的孩子对于非语言信息也很敏感,父母可以借由一些动作,表情等非语言信号向孩子传达很多情感。

使用“我—信息”面临的问题:孩子经常会有意忽略“我—信息”,尤其是在父母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毕竟没有人会乐意得知自己的行为妨碍了别人的需求,孩子也不例外。所以他们哟时候宁可装作“没有听见”父母对他们的行为有何感受。孩子对“我—信息”充耳不闻,没有回应时,我们建议父母再发送另一条“我—信息”。第二条“我—信息”可能会更加明确、更加强烈、声音更大,或者表达更多的情绪。第二条“我—信息”告诉孩子:“注意,我说的是真的。”

当在使用“我—信息”时,孩子产生一种情绪或者一个问题时,要从面质的姿态“换档”到积极倾听的姿态。通常,当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了他的感受后,就会愿意调整自己的行为。通常孩子所要的,就是希望他的感受被父母理解——然后他就会愿意为了你的感受而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

积极倾听可以让孩子倾诉他的感受。当父母了解了孩子的感受之后,通常有助于使父母最初的不接纳感消失或有所改变。通过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感受,父母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整个情况。(孩子害怕睡觉的例子)

“我—信息”的其他应用:

称赞的另一种选择: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正面的“我—信息”就不容易像称赞那样被理解为操纵性或控制性的行为。1.父母不是有意地试图用这条信息来对孩子施加影响,使其重复父母希望他们做出的行为(或者改变孩子未来的行为)。2.这条信息只是一个用来传达一种发自内心的暂时性情绪的工具——也就是说,这种情绪是真诚且真实的,是当下的情绪。

预防问题出现:当你与孩子的关系良好时(这种关系处于行为窗口的无问题区),你可能想要发出一条信息,来预防有可能在未来出现的不可接受行为。这些预防性“我—信息”的目的,是提前将你的计划、需要等告知孩子。

“我—信息”如何导向问题解决:当孩子对于某种特定行为的需求,与父母要求他改变行为的需求产生了冲突。当“需求冲突”出现的时候,正是亲子关系中真实而关键的时刻。“第九章”讨论如何解决需求冲突。

第八章通过改变环境,改变不可接纳行为

丰富环境内容:父母们时常忘记,孩子其实就像大人一样,需要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来打发时间。

减少环境刺激:当孩子需要静下来的时候,需要一个刺激物较少的环境。

让环境简单方便:孩子会因为环境对他们来说过于困难和复杂,而常常做出不可接纳行为;他们会缠着父母要求帮助,彻底地放弃一个活动,表现出攻击性,把东西扔在地上,发牢骚,跑开,哭叫。

对儿童活动空间设定限制:在房子里制定一个特定区域,把会制造混乱的活动限制在那个特殊的空间里。

做好儿童安全防护:每个家庭都应该进行安全防护检查,大多数父母稍微花一点力气,就能找到很多更加彻底地进行安全防护的方法,从而防止不可接纳行为的发生。

用另一种活动代替:如果你在没有给孩子提供另一种活动之前就阻止她做一件事,通常会带来挫折和眼泪。但是孩子常常能够毫无异议地接受一个替代品,前提是父母要用温和而平静的态度把这个替代品提供给他。

让孩子对环境变化做好准备:在环境变化之前,通过让孩子做好准备,很多不可接受行为就能够因此而被避免。(如,更换保姆;出游;打预防针等;提前与孩子讨论将改变的环境,将帮助孩子在情况发生时更好地应对。)

与大些的孩子一起提前做好计划:父母通过细心地安排青少年的环境,也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以下一些建议将有助于对较大孩子“扩大你的可接受区”:

给孩子一个专属于他的闹钟。

给孩子提供有许多挂钩的足够大的型橱空间。

在家里建立一个信息中心。

给孩子一个属于地的日历,用来记录她答应做的事情。

和孩子一起阅读新器具的说明书。

当你有客人来访时,提前通知孩子,以便让他们知道何时应该打扫他们的房间。

给他们一把门钥匙和他们自己挑选的有趣的钥匙圈。

每月发放零用钱,而不是每周,并事前说好,孩子不应该用这些索用钱买哪些东西。

提前讨论一些复杂的事情,例如宵禁时间、汽车债务保险、汽车事故时的责任、酗酒与吸毒等问题。

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洗自己的衣服时,通过为地提供所有必要的设备与用具,使她的工作更为轻松。

建议孩子随时带一张也话卡,以使打紧急也话时使用。

告诉孩子冰箱里的哪些食物是为客人准备的。

让孩子写下一张清单,列出他的朋友以及他们的也话号码,以使在紧急的时候能找到他。

每当为了客人的到来需要做特殊的工作时,提前通知孩子。

全家外出旅行的时候,鼓励孩子在此之前给自己列一张个人物品清单,并且制定时间表。

鼓励孩子读报纸上的(或在电视/收音机中收听)晨间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决定穿什么衣

服去学校。

事前告诉孩子,他们需要比平时早一些洗澡和上床睡觉,因为你需要在家里不受干扰地完成一个项目。

当你要出差时,提前告诉孩子,以便他们能够计划自己的活动。

教给孩子如何记录电话中的留言。

在进入孩子的房间前永远要先敲门。

在讨论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家庭计划时,让孩子参与讨论。

第九章不可避免的亲子冲突:谁应该赢

所有的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与孩子面质,或者改变环境都无法改变孩子的行为;孩子我行我素,继续做出干扰父母满足自身需求的行为。这种情况在亲子关系中不可避免,因为孩子有做出某种特定行为的需求,即使他已经认识到这种行为影响到父母的需求。

一般父母的应对不外忽两法:

一是父母赢,孩子输:这种情况通过强迫孩子来达到父母需求,这样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控能力,没有办法发展自律精神——内心导向的、自发的、负责任的行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通常会成为需要依赖外界权威控制自己行为的人,他们的一生会从一个权威人物转向另一个权威人物,为他们的生活寻找答案,或者寻求对他们行为的控制。

二是孩子赢,父母输: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被鼓励运用他的权力压倒父母的权力,以此来赢得战争,让父母为之付出代价。这些孩子常常不尊重他人的财产或感情。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索取和获得;这些孩子少有合作精神。这类孩子常常会对父母的爱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因为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常常为孩子付出代价的话,产生爱与接纳的感觉是很困难的。所以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从同伴身上获取同类信息时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自己没有得到别人的爱;当然,他们不知道这因为他常常不被人喜爱。

第十章父母的权威:是否必要且合理

权威父母,这是育儿观念最根深蒂固之一。作者认为,这个观念如此根深蒂固的部分原因是父母们几乎都不理解权威的实际含义或者它对孩子的影响。

权威是什么:亲子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父母的“心量”(psychological size)要大于孩子。在孩子看来,父母并不拥有与他们相同的“大小”,不论是他们年龄有多大。孩子会认为父母在他们严重,不仅更加高大强壮,而且更加博学、更有能力。孩子们会惊叹于父母的见多识广,预言的准确性,以及他们的判断所体现出的智慧。但往往孩子会为父母添加很多完全脱离现实的品质、性格和能力。然而仅有少数父母像他们的小孩所认为的那样无所不知。

尽管一开始,父母就具备更大的心量,但是很多父亲和母亲仍然在有意培养这一差距。他们故意在孩子面前隐藏自己的缺陷和判断上的错误;或者培育某种神话,诸如“我们知道什么是对你好的”,或者“等你长大一点,你就会明白我们有多正确”。

正是这样更大的心量赋予了父母之于孩子更大的权力。由于父母们被视为这样的“权威”,他们试图对孩子造成影响的举动,就承载了重大的分量。

父母权威的严重局限:父母权威或权力的运用,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有效;很多父母权力的副作用会给孩子的身体或心理带来伤害。

当父母的权威用尽的时候: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拥有权力的前提是,后者处于软弱、希望、需要、匮乏、无助、依赖的地位。当孩子长大并开始变得独立时,就开始不会再依赖父母,父母的权力就会失去效力。

青少年时期:青春期的孩子得到了足够的能力与资源能够满足需求,也获得了足够的属

于自己的权力,不用再害怕父母的权力。

用权威来训练孩子,需要严格的条件:使用奖励和惩罚来训练孩子充满了局限性;无法制造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让孩子诚实,善待其他孩子,或者作为一个家庭成员表现出合作精神;这些复杂的行为模式不是被教给孩子的,而是孩子在很多情况下通过他们自己的经验学到的,它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

父母的权威对于孩子的影响:父母仍然记得自己作为孩子时对权威的感受,但是当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使用权威时,却“忘记”了这种感受。父母列出了作为孩子时,对权威的应对机制清单:

1.抵抗、违抗、反抗、作对。

2.怨恨、愤怒、敌对。

3.攻击、报复、回击。

4.撒谎、隐瞒情绪。

5.责怪别人、告状、欺骗。

6.操纵、专横、欺负弱小。

7.争强好胜,厌恶失败。

8.结成联盟、联合起来对抗父母。

9.屈服、顺从、服从。

10.拍马屁、奉承讨好。

11.僵化、缺乏创造力、害怕尝试新事物、没有成功的把握就不做

12.退缩、逃避、幻想、退化。

父母权威的进一步探讨:

难道孩子不想要权威和限制吗:常识和经验都强烈支持一个观点是,孩子在其与父母的关系中确实想要限制。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行为到了什么程度才会不被接纳。只有到那时,他们才会选择不去进行这些行为。这适用于所有人际关系。

孩子想要知道“父母接纳的限度”,她想让父母为她的行为设立条条框框,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一个比“孩子希望他们的父母运用权威设立限制”更加安全的原则是:“孩子想要,且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一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了解父母对他们行为的看法,这样一来,他们自己就能改变那些可能会令父母无法接纳的行为。然而,孩子不希望父母通过使用或者威胁要使用权威,来试图限制或改变他们的行为。简单来说,如果孩子明确地知道这种行为必须被限制或改变的话,孩子会希望是经由他们自己来限制自己的行为。”小孩子就和成年人一样,也更愿意自己能主宰自己的行为。

如果父母能保持前后一致性,使用权威难道也不好吗:有些父母相信,在使用权威的时候只要保持前后一致就是有效而无害的。如果父母选择使用权威和权力,那保持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父母不能保持一致性,使用权力和权威就是更有害的。在运用奖励和惩罚缺乏一致性时会使孩子没有机会学习“正确”(不受欢迎)的行为,避免“不受欢迎”的行为。他们赢不了,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困惑、气愤,甚至“神经紧张”。

对孩子施加影响不是家长的责任吗:非强权的影响方式更有可能让孩子认真地考虑父母的想法或感受,并最终按照父母的意愿改变他们的行为。他们并非总是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有的时候确实会。但叛逆的孩子很少会愿意为了父母的需求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权力为何依然留存在育儿过程中:作者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多年来父母们一直持续使用权力,那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一生中极少看到别人使用非强权的方法对他人施加影响。大多数人从童年时代起,就被权力所控制。因此,由于缺乏解决人类冲突的任何其他方法的知识与经验,父母们仍然坚持运用他们的权力。

第十一章“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

没有适用于所有,甚至大多数家庭的“最佳”解决方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佳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能被这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接受的解决方案——对于另外一个家庭可能不是“最好”的。

“没有输家”的解决方法,在P.E.T. 中,我们把它称为方法Ⅲ。这是一种不涉及权力的方法,是一种双方的解决方法达成共识的冲突解决方法。方法Ⅲ:

父母与孩子遇到了一个需求冲突的情况。父母请孩子与他一起寻找一种某种能令双方接受的解决方案。他们中的一方或双方可能会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他们会仔细地评价这些方案,并最终找到一个双方可接受的最终解决方案。在选定解决方案后,无需在说服对方去接受,因为双方都已经接受了它。这种方法不需要任何权力来迫使对方服从,因为没有人对这个决定持有异议。(例子:雨衣问题)

父母教育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父母们得到的建议是某种被专家认为最好的“食谱”式的标准来解决育儿中的特定问题。作者的看法是,父母只需要学习一种冲突解决方法,一种适用于孩子所有年龄的方法。

方法Ⅲ为何如此有效:

孩子有动力执行解决方案:解决冲突的方法Ⅲ是孩子有了更大的执行决策的动力,因为他利用了参与原则——与其他人强加在他身上的决策相比,一个人会对他亲自参与制定的决策有更大的执行动力。尽管方法Ⅲ不能保证孩子总是会积极地执行双方约定好的冲突解决方案,但是他大大地增加了孩子执行这一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孩子会觉得用一个方法Ⅲ制定的决策也是他们的决策。他们对一个解决方案许下了承诺,并感觉到有责任执行它。一个更令他感到满意的事实是,他们的父母不再试图以他们的失败为代价换取自己的胜利。由方法Ⅲ制造的解决方案常常是孩子自己的主意,自然而然地,这也使他更渴望看到这个办法生效。

在方法Ⅲ的决策制定中,孩子似乎感觉到他们在做出一个承诺——他们把自己的一部分身心投入到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此外,父母还需显示出对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信任,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信任时,他们就更有可能做出值得信任的行为。

有更多的机会找到一个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方法Ⅲ培养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更少的敌意——更多的爱

要求更少的强制执行

方法Ⅲ消除了对权力的需求:一个16岁的女孩一天晚上回到家对她的父母说:“有人问我为什么不会对父母有不好的情绪——我们的家庭与别的家庭有什么不同。起初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在想了一会儿之后,我说,在我们家里,你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自己不会被父母强迫去做什么事。你不用怕他们强迫你做事或惩罚你。你总是感到自己拥有机会。”

方法Ⅲ触及真实的问题:当父母使用方法Ⅰ时,他们常常没有机会发现真正困扰孩子的是什么。那些快速得出解决方案,然后运用他们的力量去实施这些快速解决方案的父母阻碍了孩子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情绪,这些情绪是决定他当前行为更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方法Ⅰ阻碍了父母触及更根本的问题,使他们无法为孩子的长期成长与发展贡献更为重要的力量。与之相反,方法Ⅲ通常会引起一串连锁反应,孩子被允许认真地考虑引发了他特定行为的真实的本质问题。一旦真实的问题暴露出来,冲突的合理解决方案常常就会浮出水面。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我看过很多书,但是当我翻开《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一篇篇文章使我深受感动。让我感触到爱就在我们身边。 小说里的《侠义的行为》这篇文章让我最感动的人物就是残疾的科洛西。他平时不怎么说话,家里也非常穷。就靠他妈妈卖野菜过日子。在班里四个调皮的同学经常戏弄他,有时候用栗子壳扔他,有时候学他残疾的样子,科洛西都不会生气。但有一次科洛西,终于生气了,突然将摆放在课桌上的墨水瓶扔了过去。那同学敏捷地避开了,墨水瓶砸到了刚进教室的老师身上。得知原因后,老师斥责了四个调皮的学生。最后,经过老师的教育,那四个同学主动向科洛西道歉。 这一篇小说让我懂得了,别人有了困难,或者身体有了缺陷,我们不应该嘲笑,歧视别人,而应该多关心他,鼓励他,帮助他,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中的《见义勇为的卡隆》深有感触。文中有一个红色头发一只胳膊残废的一位小男孩儿——克洛西和一位勇敢少年——卡隆。 一天班里的四个同学在捉弄克洛西,用尺捅他,往他脸上扔栗子壳,还骂他是“残废和怪物”。受尽欺负的克洛西爆发了,他随手抓了一个墨水瓶向他们砸去,没想到他们轻易躲开了,墨水瓶却砸到了刚进门的老师身上,就在老师责问时,班里每一个人站起来,但卡隆却站起来承担克罗西的责任,他的行为让我深有感动,世界上有多少向他这样的孩子? 许多人都在危急时刻逃避责任,把自己犯的错误推给别人,哪儿会有人替别人承担错误的人呢?我被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习他的这种品质,那世界将会有多好呀!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当时在图书馆借来看的,没想到那么精彩,没看完,期限到了,我就买了一本青少版的,不过这本书的确好看。 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主人公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里面还有富有正义感的卡隆,爱收集邮票的卡洛佩…… 当时我从第一页开始看,其实没什么精彩的,不过最令我有感的是每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比如,万里寻母记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不远万里只为见母亲,最后还把母亲给治好了,从此,一家人很快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有孝心。 同时我也感到了父母兄弟姐妹的伟大,打从那后,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呢。 如果你想从书中找到黄金屋,那你就要如饥似渴的读哦!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4父亲对恩里科讲述了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都在学习,他们来自不同的职业,以不同的方式在学习。聋哑人和失明的孩子也在刻苦学习,也很盼望有一所学校给予他们知识。 全世界,从英国到印度,从加拿大到澳大利亚,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学习。就像恩里科父亲说的,我们是一名士兵,书本就是我们的武器,班级就是我们的连队,学校就是我们的战场。把学习比作战斗,与全世界战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不管是军人还是其他人,都应该接受知识的洗礼,知识能改变人生。 我们的学习生活与书中差不多,我们的目标不是超越一个同桌,一个班级,而是整个世界。如果我们停止学习,那么其他同学自然会超越我们。学习很重要,学习靠自己,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5其中一篇讲了安利柯的朋友不小心把老人砸伤了,老师和同学没有骂他,而是鼓励他去向老人道歉,把邮票送给老人,老人病好后不仅把邮票还给他,

读书笔记清洁生产

研究生学位课程 读书笔记 科目清洁生产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 201131497 姓名吴金鸿 日期 2012年06月29日 西北大学研究生处

废纸造纸企业的清洁生产 摘要:在废纸造纸行业发展及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清洁生产是废纸造纸行业治理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健康之路。 关键字:废纸;清洁生产;处理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and pollution status of waste paper and paper industry, Implement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is paper and paper industry control pollution an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oad to health. Key Words:Wastepaper;Cleaner production;Deal with 1我国废纸造纸行业的发展 纤维原料来源紧张是今后世界造纸上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解决这一课题的措施,除大力发展速生人工造纸林外,回用废纸是一个重要途径,废纸造纸其有设备投资少,工艺技术简单,环境污染负荷相对较小,能有效利用废纸资源等优点,已经在造纸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废纸回收利用的快速增长,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废纸是造纸工.业实现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废纸再制浆工艺因废纸种类、来源、质量与废纸浆的用途不同差异较大,废纸制浆过程的主要污染是废水和废渣,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观念、资金、技术、知识等诸多方面因素。废纸造纸行业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其它行业清洁生产的经验,重点在物料综合利用、企业内部管理、工艺设备改造、废纸制浆新土艺、废纸脱墨技术、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等方面寻求清洁生产的机会和潜力,研制并实施各项清洁生产方案,使清洁生产在该行业获得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1]。 2.废纸造纸企业的清洁生产 2.1清洁生产的发展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全球经济发展加速,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数十年工业排污积累的潜在危害开始暴露,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以往的解决工业污染的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彻底的解决方法必须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

教育类专著读书心得体会3篇

教育类专著读书心得体会3篇 教育理论具有逻辑清晰性、视角片面性与意向理想性的特征,从而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张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教育类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篇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在暑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非浅。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不再象小学生那样认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 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

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做一个有情趣的人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埃“用艺术来‘宣泄’其实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剧。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其实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入了进去,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会使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无比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篇一:有关语言文字学的专著 训诂书 ?黄侃认为:一切文词学术,皆以章句为始基;25种书可以囊括一切,是治各门学问的根柢,这25种书为:经学十五书(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语?;史学四书(〈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子部二书(〈庄子〉、〈荀子〉);集部二书(〈文选〉、〈文心雕龙〉;小学二书(〈说文〉、〈广韵〉)。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前面讲的训诂专书,一种是注释书,它们解释字义的大原则虽然一致,方法却不尽相同。训诂专书是脱离了某一具体的解释对象而做总括性的训解,因此它的训释趋于一般,不可能照顾到某一词语在某一句子、篇章乃至整部书里的有个性的用法;而注释书则因依附它所训释的对象而进行解释,所以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结合文章解释得比较深入细致。 一、训诂学专书

训诂专书指的是纂集训诂资料而形成的训诂著作,具有工具书性质 (1)字书 字书是解释文字形音义的专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字典。字书的主要内容是释义,所以也属于训诂著作。著名的字书主要有《说文解字》、《玉篇》、《类篇》、《康熙字典》等。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编者是东汉许慎。 此书共十四篇,加序共十五篇,收字9353个,重文(异体字)1163个。提出了“六书说”。 ?《说文解字》的体例:《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下面用“某也”的格式来释义。凡说“某也、某也”都是讲字义的,凡说“象某、从某”都是讲字形的,而字义与字形又都是统一的。如:“束,缚也。从口木。”前句是解释字义,后者是解释字形。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著名四大家和五部书是:段 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2)韵书与类书 1.韵书的主要内容也是解释字义,只不过是按字音编排的,实际上是同音字典,古代重要的韵书有《切韵》、《广韵》、《集韵》等 1、《集韵》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让教育充满爱 --读《爱的教育》 关庙小学高军建 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着作,它是以一个小孩日记的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却都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匪浅。 可以说,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是那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 这也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 在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教育中的爱。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也就是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 它告诉我们:教育就是爱的别称,教育孩子就是爱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者,传播爱心,不仅仅是我们的一份责任,更是我们对学生、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会温暖他们冰凉的心,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 今天,我们用爱心点燃了一盏盏生命的灯;明天,我们希望这些生命的光和热,能够温暖和改变更多的人。 让教育永远充满爱! 所以:教育,就是爱。 我想,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答案吧。

教育专著读后感5篇

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下面是为大家带来教育专著读后感,欢迎阅读。 教育专著读后感1 期间,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教育上》这本书。很快我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读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 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

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

西亚斯学分中推荐书目

西亚斯读书笔记推荐书目 来自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13603908.html,/website/ClassMasterPage/ClassBulletin_Show.aspx?ClassNo= F46644%3C465=46&Id=3405&TableName=GhewwEwwmwpejpFqhhapmj 时间:2012-04-20 读书和听讲座项均可累计(每5篇读书或讲座笔记均可计1个学分),考取驾照可计为3个学分等。 大学生必读书推荐书目名称: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女老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女老师 篇一:《爱的教育》读后感教师用 《爱的教育》读后感 ------韩佰 《爱的教育》自二十年代被夏丐尊先生译介来后,被誉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为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喜读。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除了但丁那部著名的《神曲》,多少华章,尚不及这部小书对无数人的益处。 我是在去年读到这本书的,安立柯这个小孩子的所行所为、所思所想,让一个初经启蒙的少年胸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烧。那些书中的故事让我把它居为奇书一部,拿书中的章节向多少同学炫耀。 《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这个补充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二者的分别与心理进 展的连续性上。《爱的教育》是安立柯做小学生的心理记述,主人公是安立柯及其父母,续集则是他做中学生时的记述,主人公是他的舅父白契。正像译者所说的,可以看到,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感情教育, 软教育,而续集所写的却是意志教育,硬教育、《爱的 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伤性,而续集中却含有较多的兴奋性。 夏先生的话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然而就是这部能让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的作品,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根据人力资源课老师的推荐,我有幸拜读了德鲁克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受益匪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通过阅读总结,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当做到: 一、重视目标和绩效管理。通过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让自己的工作更有计划性。使自己的日常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进行,通过责任意识将计划的执行到位,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现实中团队的目标,要通过组织来实现。这要求我们要加强组织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和培训等手段来实现组织目标。 二、做好时间管理。我认为要更好的实现目标,同一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将宝贵的时间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划分。 三、用人所长。如何发挥一个人的长处,使他在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这是我们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的目的。这要求我们根据工作中时刻变化的形势,对人员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合理搭配班子、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 四、进行有效决策。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决策,这必然分散他的注意力,降低决策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关注经营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响经营结果的核心业务上,从关乎企业命运的战略目标着手,审慎制定战术策略和行动措施,按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先后顺序,充分发挥组织内各人的专业学历、经历特长,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分析和换位思考,把握机遇,有胆有谋,进行有效的决策,完成组织目标。 五、关注运营体系建设。达成目标要讲究方法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上有一套完整的运营管理体,使组织内各人各负其责,按照既定规范,最大效率的完成日常工作,将更多的经历和时间给予“危机管理”,才能确保企业长盛不衰。 结合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关于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我更深刻的认知到管理能够优化经营效果,特别是战略目标的确定、组织结构的设置、激励政策关注的核心对经营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并书中的成熟做法,对照自身的不足,对日常工作进行了改进: 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强化时间管理和进度控制,时刻强调有效决策,将管理的基本常识用到日常工作中,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绩效,重视长久利益,做到顺时应势、与时俱进。 2、一向对畅销书有点抵制心理,也不知道是出于标新立异的想法还是觉得畅销书太过大众,体现不了自己的能力,总之这个想法一直制约着自己,让自己成为井底之蛙。上半年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让我已经感觉到,即使再大众读物,你大概也只知道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次看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更是印证了这个想法。这段话写在开头,算是对自己的一个警醒:不要夜郎自大! 全书分7部分,分问题列表,时间管理,我能贡献什么,发挥别人长处,要事优先,决策要素和有效决策几个模块。除了第一部分仍然有部分意见不能苟同外,其他部分,看了深受启发。第一部分讲到:卓有成效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个人以为,还需要天赋及管理者某些共同的性格特点(现在还不能完全描述,但是成功的管理者都有,做事持续跟进的能力),当然不排除为了更畅销,鼓励一下我们这样资质一般读者的购买潜力:)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5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5篇 读《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心得 永靖县四局小学杨建宏 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

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 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师日常的行为细节,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这种教育比“言教”更具影响力。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一部叙述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简史的首创之作 王力先生是我国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散文家和诗人,而《中国语言学史》这本书是他1962年在北大中文系开设“中国语言学史”课时编写的讲义,是继岑麒祥的《语言学史概要》(科学出版社,1956)后又一部语言学史著作。这本书是叙述了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的简史,它对我国两千多年的语文研究和语言学遗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并对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批判继承,为我国语言学研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阅读《中国语言学史》,我发现王力先生是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著作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的,对中国语言学史的阶段分析有其明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四个时期”。 所谓中国语言学史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语言学的阶段(先秦-清末),第二阶段为现代语言学兴起的阶段(清末-解放前即1899—1949)。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则是《马氏文通》的问世。 所谓四个时期,即指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除了“前言”和“结语”部分,把整个中国语言学史划分为四章四个时期,并且运用“抓住突出性标志,对其时间倾向模糊”的方法论述每个时期的语言学发展情况。 第一时期是“经学时期”、“以训话为主的时期”(先秦两汉),突出了四部笔迹重要的与训话有关的两汉著作:《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介绍了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萌芽。 第二时期是“佛学与理学时期”,又叫“韵书为主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明代),重点介绍了《切韵》、《广韵》、《集韵》、《平水韵》和《中原音韵》等韵书。其从反切的兴起及其广泛运用说起,介绍了韵书、韵图的出现,以及佛学、理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推动。 第三时期是“经学复兴时期”,也称“文字、声韵、训话全方面发展的时期”(清朝)。书中提出,这是古文字学的产生时期,重点介绍了《说文》四大家的著作和王氏父子的论著。 第四时期是“西学东渐时期”(现代),论述了五四运动之后到解放前中国现代科学的语言学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形成的过程,以《马氏文通》为标志着重议论了中国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 王力先生的这本《中国语言学史》内容丰富,写作严谨,观点新颖。正如他在“前言”中说的,“中国语言学史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作为科学论文,著者假定读者把中国语言学著作都看过了,不须交代任何知识,尽可以单刀直入地叙述这一个学术部门的历史;另一种是作为教材,著者假定读者(或听众)没有看过中国语言学著作,或者是看得很少,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那些著作的体例及其主要内容,然后谈得上某一学派产生的原因,某一语言学家的学术渊源及其对后代的影响,某书的价值及其缺点。”这本著作第一次给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建立起一个科学的体系,对我国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开创性作用。 而对于这部《中国语言学史》所建立的体系而言,究竟它所论述的对象是属于什么研究范畴呢?关于这一点,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的“前言”中提到,“语文学和语言学是有分别的。前者是文学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篇一:《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

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篇二:《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思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一个学年十个月的日记)以孩子的口吻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其中也有父母写给孩子的,我也称这部分为亲子共写日记。这跟我们现在大部分孩子把日记锁起来、藏起来不让家长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建议家长和孩子都看这本书。 本书通过描写四年级小学生安里克身边发生的各式各样感人的 小故事,反映了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穷苦、朴实、友爱的品德。书中提倡爱国、勇敢、善良、宽大、无私和博爱等精神。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爱的这种教育方式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每一点进步而欣慰。 我非常欣赏书中提倡的几种爱的教育方式,他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只是拿很简单的事实教育身边人。比如说:在爱国教育方面,校长常常带着学生去看路过的军队,向军旗行礼。在助人方面,书中主人公的母亲休息日常带安利克去贫民窟送衣服、食物。父母乐善好施的行为教育安利克要从小帮助有困难的人。尊敬师长方面、父亲带安

数学建模读书笔记

数学建模是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反复探索,构件一个能够刻划客观原形的本质特征的数学模型,并用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创新活动过程。 数学建模的几个过程: 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模型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尽量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模型求解: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估计)。 模型分析: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模型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在次重复建模过程。 模型应用:应用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划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数学模型的分类 (1)按模型的应用领域分类: 生物数学模型,医学数学模型,地质数学模型,数量经济学模型,数学社会学模型等。(2)按是否考虑随机因素分类: 确定性模型与随机性模型 (3)按是否考虑模型的变化分类: 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 (4)按应用离散方法或连续方法分类: 离散模型与连续模型 (5)按建立模型的数学方法分类: 几何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图论模型,规划论模型,马氏链模型等。 (6)按人们对是物发展过程的了解程度分类: 白箱模型:指那些内部规律比较清楚的模型。如力学、热学、电学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灰箱模型:指那些内部规律尚不十分清楚,在建立和改善模型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有许多工作要做的问题。如气象学、生态学经济学等领域的模型。 黑箱模型:指一些其内部规律还很少为人们所知的现象。如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问题。但由于因素众多、关系复杂,也可简化为灰箱模型来研究。 数学建模方法

教育著作读后感20篇(2万字)

一、读《爱心与教育》有感(1049)说实话,我才只看完了他的手记一,就被其中所记录的教育故事深深地打动,几次不知不觉地热泪盈眶。如果说,单纯的理论套套谁都懂,那么李镇西老师触动读者心弦的则是一个个朴实真挚、载满真情的案例,记录着他与学生之间的情与爱。 李镇西老师说,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他首先是一种充满感情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因为有了这颗爱心与童心,李镇西老师几乎整天都和学生泡在一起,把一位学生家长送给他的一筐鸡蛋用煤油炉一天煮一个,全部又让这位学生吃了;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背着一位患病的学生步行上医院,他还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日里给他们送上自己的贺卡……老师在用爱心感动着学生,学生同样用童心来回报老师。 是的,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首先让我联想到了我的中学班主任老师,他和李镇西是属于同一个年代的人,对待学生严格,有爱心,有着满腔的热情,他把正直、善良传授给学生,他把青春把爱心统统奉献给了学生。回忆十几年的学生生涯,我很自豪成为了老师的学生,尽管十几年过去,当初老师眼中那个单纯朴实的学生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可是,我永远都会记得老师的崇高形象,人的一生能够遇到几位这样的老师呢,然而我却遇到了,我是幸运的。老师的一生很平凡,但他的教育人生却是永远星光璀璨,在他的生命中能够拥有像我一样牵挂他的学生,他也是幸福的。 读着李镇西老师的故事,回忆着最尊敬的老师,我不断地衡量自己,其实,我真的差得太远了,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也接受着家长和孩子们的对我的"有爱心的老师"的赞许,可是,当面对这样一面镜子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惭愧,如果我真的有爱心,班级里就不会有像小雯那样一个特殊的孩子,因为我的爱心不够,导致与其家长产生的问题也就存在;如果我真的有爱心,班级里那些特殊生就不会一直那样没有起色;想想我曾经的工作,想想我曾经的失败,对比李老师这颗高尚的仁者之心,真是相形见绌,惭愧万分。 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只要心中有爱,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对于教育也同样,只要自己有充分的爱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只能说明爱心不够。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正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二、《窗边的小豆豆》(970字)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豆豆》一书,感慨万千。书中记载了作者(豆豆)经历过的一段真实故事。当豆豆的妈妈听老师说孩子在学校是个“怪怪的人”、“捣乱”、任性,会影响别人,建议转学时,她想: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一所能够理解这个孩子的学校。 “巴学园”真是一所奇妙的学校,当小豆豆第一次来到这里,校长就和蔼可亲地让她介绍自己,“随便怎么说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长聚精会神地听自己讲了一个上午,心情好极了。 “巴学园”的孩子可以坐在用废旧的电车改做的教室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想学的课目,也可以跟自己喜欢的同伴坐在一起。音乐课,孩子们不仅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去体会,他们光着脚跳来跳去,感受着节奏、韵律。学校运动会上,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总能拿到第一,而这一切都是校长的精心设计。 “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远大得多。”这就是小林校长的办学宗旨。 一段“巴学园”的生活,让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让大家接受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我将书中感悟到的见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与孩子平等互动的快乐。比如:我班的陈志刚小朋友,聪明、调皮,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个典型的多动症孩子,整天摸这动那,一刻也停不下来。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笔到处乱画乱涂,经常与别人说反话,老师说请小朋友坐好,他却接话说看谁坐得不好。老师对他说服、教育、引导都不见效,不少家长要求孩子远离他。我通过与志刚的家长谈心,知道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对其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他十分喜欢车,也爱画车。投其所好,我们两人共同探

西亚斯读书笔记推荐书目

大学生必读书推荐书目名称: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0.《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1.《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2.《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_1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导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下面是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快来围观吧。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一: 有一些好书曾让我感动,有一些片段曾让我铭记,有一些深度曾让我思索。《爱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这本名著由意大利的作家德·亚米契斯根据他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它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顾名思义,《爱的教育》,爱,便是贯穿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那最平实的字里行间,作者融入了种种人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社会之爱、国家之爱…… 《爱的教育》是我人生当中接触的第一部名著,所以,它所带给我的影响最深,给予我的启发最多。 我在小学时就曾读过《爱的教育》,但是由于当时年纪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并不能完全领悟书中所写的种种,以及书籍以外更高一层的真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现在再翻阅《爱的教育》,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依然深深地打动我的心,震撼我的灵魂,使人从中打破思想的枷锁,不断领悟人生的真谛,由此而与作者产生深深的共鸣。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又或者说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爱的教育》当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是里面的少年爱国者。由于家境贫寒,父母把他卖给了戏法班子;在戏法班子里,他挨打受骂,忍饥挨饿,饱受虐待。后来终于在一次国外演出中逃了出来,并寻得意大利领事馆领事的帮助,坐上了回家的轮船。在轮船上,有三位乘客在得知他的悲惨遭遇之后,给了他少许金钱,其他乘客也纷纷给了他若干的钱。正当这位少年欣喜地坐在床上盘算着怎样利用这些钱的时候,他却听见那三位给自己钱的乘客正在和其他乘客辱骂自己的国家,于是他把这些钱全部丢还给了他们,并且愤怒地说到:“拿回去!我不要那说我国坏话人的东西。”那一瞬间,我对这位少年爱国者肃然起敬!即使知道会一无所有,也要坚决捍卫国家的尊严,这样崇高的爱国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和学习啊!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荣誉,这样的人与之相比,显得何其渺小。少年爱国者的言行让我深深体会到:无论何时何地,国家尊严和民族荣光都深深地刻在骨子里,成为生命当中永不磨灭的年轮。我由此而想到,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在我看来,一本好书,不仅像是一个益友,更像是一位良师。它所教会你的,绝不仅仅只是知识;它所使你开阔的,绝不仅仅只是视野。以前,对于人生和未来,我从不会去做过多的设想;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我也是一

失控读书笔记

失控读书笔记 【篇一:《失控-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读后感】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读后感 一班钟超 《失控》可以说是1990年面世的最伟大的一本书,用着超前的眼 光系统的阐述了很多让我们为之惊叹的领域。《失控》中涉及到的 学科无所不包,其中,让我比较印象深刻的一些知识是生物学、进 化论、分布式、生态学、电子货币、收益递增定律、预言机以及其 中的大总结九律。 生物学:《失控》里有一个让我惊骇的预言是,机械会具有生物特性,人工生命会失去控制成为世界的未来,机械可以生物化,生物 也将机械化。我也幻想如果把我骨骼都换成坚硬的金属,那么我会 变得更加powerful,或者把我的大脑移植到机器人身上,我还是我,只是我的身体换了。或许一天会实现吧。 进化论:我们一直在学校接受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孰不知这不过 是进化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但不是进化论的全部。另外达尔文理论 的一个弱点:“达尔文曾经主动提供过一个实例来说明他的理论所遇 到的困难,就是高度复杂的人眼。设计精巧且相互作用的晶状体、 虹膜、视网膜等结构,看起来确实挑战了达尔文那种“轻微、累进的”随机改进机制的可信度。没有进化完全的眼睛中,真不知道某些部 分会有什么用。” 进化是什么?进化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有的生物可以进化成能 适应环境,有的生物又没有进行这种进步式的进化呢?达尔文进化 论只告诉我们优胜劣汰,但是没告诉我为什么有这些差别。 分布式:蜂群意识是自然界的分布式,蜜蜂,或者蚂蚁,或者你我 的生命,群氓却有集体的智慧,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智能“涌现”出来。但是群体不是最优的,也不可控,不可预测,不可控,非即刻。 群氓的智慧太深奥,放任失控,如何利用?我有时候觉得现在 web2.0的ugc有一点集体智慧的意思,或者一个社会的管理,是否 放任失控才能发展得更好? 生态学:《失控》里讲了很多关于生态圈二号的这项实验。生态圈 二号犹如一个微型的地球,它的建立和维护让人类知道地球的一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