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

(完整版)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

(完整版)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
(完整版)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

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

1、世界范围内电信业的发展期待振兴

目前,全世界电话用户大约22亿多,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各占一半,移动电话略多;因特网用户数(包括无线互联网用户数)5亿;预计,电话用户数发展速度:移动通信用户即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预计互联网用户数在4-5年时间后,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历来,网络的发展对于运营商影响极大,因为运营商几乎所有的业务都是依靠网络进行的。这些影响是:原有网络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是运营商能否取得稳定收入的决定性因素;新的网络的诞生,将从老的网络中抢走大量用户,使得运营商的利润大量转移。例如移动网络的诞生和发展,使得固话用户流失,收入下降。小灵通对于移动通信也有极大的影响,在老的网络上开展新的业务或者增值业务,将使得运营商增加大量的业务和利润。网络业务发展停滞,运营商就将“下课”。

2、最近的两个动向:

(1)美国宽带发展提速:

2002年,美国宽带用户增加了640万户,达到1740万户.其中仅Comcast 公司cable modem 用户就增加了120万户;预测至2005年,宽带用户将超过窄带用户,至2007年,宽带用户将达到4900万户。图1 :

图1 美国宽带发展提速

(2)光纤到户(FTTH )启动,美、日走向实用

目前的最新进展,表明,网络的干线在向全光网络发展,接入网则向光纤到家庭(FTTH )发展。图2 :

美国宽带用户增长率预测

2002年新增电缆用户数

图2 FTTH-EPON实验网

光器件价格不断下降,使FTTH如约到来:

据介绍,今年以来,FTTH用的激光器和收发器价格,

VCSEL(850nm) 3-5US$/只,

收发器(850nm)40US$/只,

用户对于FTTH的承受能力:估记在300US$,(据了解,目前中国电信ADSL的建设费用约180US$。)

根据资料介绍,美国和日本的FTTH最近有较大的发展:

*美国加快光纤到户的部署

据FTTH协会估计,美国已经有20个州的70个社区,72000个用户铺设了光纤到户的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话音、视频和互联网服务;预计到2004年传统运营商将开始全面铺设和提供FTTH服务。据分析和预测,至今年年底,美国的FTTH用户可达31.5万户,2004年底可达80万户;图3 :

图3 美国加速光纤到户的部署

*日本数据业务的情况:

ADSL FTTx 总计年代无线Cable

Modem

02年16万323万481万97万917万03年41万388万749万335万1513万04年65万417万722万593万1797万05年80万429万695万773万1977万

Modem 2003年-2005年为主流

ADSL 2003年-2005年为主流

LAN 2005年-2007年为主流

无线接入2005年-为主流

HFC(Cable Modem) 2004年-2007年为主流

FTTH 2007年-为主流

不是小区内的居民同时都需要FTTH。

FTTH的需求刺激运营商对于骨干网络的扩容(即使每户的带宽为10MHz,一个节点也需要10Gbps的设备)。

为了降低成本,运营商必然采取逐步扩容,逐步逼近FTTH的办法。

这对于运营商是头疼的事情;

3、电信业面临新的形势:

电信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世界范围内运营商业务总量增加甚微,许多运营商收入和利润下降,电信业超高速度发展,高利润的时代结束;

*1994年-2002年美国网络200强收入情况;

美国网络200强总收入由2001年的8900亿美元下降到2002年的7850亿美元;总亏损由2001年的650亿美元增加至2002年的1540亿美元;不过,其中有两点:一是统计口径,美国国会要求上市公司及时勾销亏损,而不是以往那样,在若干年内分摊。二是AOL Time Warner 一家公司即亏损近1000亿美元。此外,AT&T公司亏损130亿美元,Qwest公司亏损360亿美元,V eriSign公司亏损49亿美元;

但是,200强中,赢利的公司也在增加,由2001年的62家增加到69家公司。电信运营行业由于投资过热和需求不足,仍然没有能够走出低谷:比较好的如Verizon收入达到690亿美元,比AT&T高出300亿美元,成为运营商的排头兵;但是,总体看来,运营商的日子仍然难过:如Lucent收入下滑42%,仅仅为120亿美元排19名(1999年390亿美元,排第5)。

*亚洲电信运营行业的情况:

特点:

日本固话运营商的收入仍然高于移动通信运营商;

中国:六大运营商的情况:上半年通信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4.2%,超过全国工业增加值(12.3%),更高于全国GDP的增加值7.9%;六大运营商,移动居第一,电信第二,固话与移动大体相当;2002年:前四位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业务之和为4056.4亿元,合491.1美元,其中:

运营商2002年业务量(RMB)同比增长占市场份额分拆时市场份额

中国移动1509亿元12.1% 36.7% 36.6%

中国电信1363亿元7.6% 33.1% 33.8%

中国网通676亿元10.2% 16.4% 17.2%

中国联通508亿元33.7% 12.4% 11.3%

中国铁通51亿元36.0% 共1.5%共1.1%

中国卫通8.6亿元59.6%

目前中国有电话用户5.5亿,移动和固话基本上各占50%,目前是固话略微多一点,但是移动很快就将超过固话用户。

*与国际相比:

国家运营商2002年业务量同比增长2002年利润员工数

美国:Verizon 676.25亿美元1%40.79亿美元23万人

SBC 431.38亿美元-6%56.53亿美元17.54万人

ATT 378.27亿美元-10%-130.82亿美元7.2万人

Sprint 266.34亿美元4% 6.3亿美元7.22万人

BellSouth 224.4亿美元-7%14.23亿美元7.7万人

AT&T Wireless Services 156.31亿美元15%-23.24亿美元 3.2万人

德国德国电信537.0亿欧元11.2% -246亿欧元25.6万人

英国英国电信246.42亿英镑-17%9.95亿英镑10.86万人

法国法国电信466.3亿法郎8.38%-207.36亿欧元24.4万人

英国Vodafone 228.45亿英镑52.3%-161.55亿英镑 6.72万人

日本NTT 109200亿日元-0.9%2334亿日元21.3万人

NTT DoCoMo 48091亿日元 3.2%2125亿日元 1.97万人

KDDI 28337亿日元25%129.79亿日元 1.36万人

J-Phone 7118亿日元 4.6%1298亿日元

日本电信(固话)1742亿日元 2.8%49亿日元

韩国SKTelecom 86340亿韩元38.7%15113亿韩元.4095万人KT 117090亿韩元 1.7%19640亿韩元

4、电信业界期待开发出适应人们需要的、能刺激电信业发展的新业务和应用需求,例如移动电话、因特网业务、图象通信等;

电信业务和技术处于十字路口,电信网期待突破;

*当前网络的情况:

网络模型:图4,图5 :

图4 网络模型

公共视讯交换网

VC网

VoIP/FoIP

1791x网

CDMA-1X承载电子商务/IP传统业务

内部信息网IDC

专线用户虚拟专网 VPN

专线用户虚拟专网 VPN

CES(DDN ATM FR IP网

ATM+IP交换

长途传输网城域传输网用户接入网

165网

VoIP承

载网

第三层

交换MPLS

图5 数据和固定业务、互联网业务体系

传统电信网络按照长途网、本地网、接入网来划分。

目前逐步过渡到核心网、城域网、接入网和用户住地网来分割;

宽带城域网,图6,图7,图8 :

图6 宽带城域网结构模型

图7 宽带城域网一般结构

图8 宽带城域网综合实例

当前网络的特点是:

首先是按照业务建网,例如电话网、数据网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设想建立综合业务数字网,但是“一线通”的业务并不理想;

在IP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的传输网络SDH建立IP的、又是面向连接的分组网络;

形成了图一和图二的目前的网络结构;

由此产生了网络结构的复杂、效率低和难以控制、难以接入新的业务、难以管理等等缺点;

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从网络适应信号——在同一个网络中传输各种信号——信号适应网络,这三个阶段完全是由于通信网络在技术内涵、指导思想等方面不断革新的结果。

*网络发展对于运营商的影响

目前,全世界电话用户大约22亿多,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各占一半,移动电话略多;

因特网用户数(包括无线互联网用户数)5亿;

预计,电话用户数发展速度:移动通信用户即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

预计互联网用户数在4-5年时间后,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

网络的发展对于运营商影响极大,因为运营商几乎所有的业务都是依靠网络进行的。这些影响是:

原有网络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是运营商能否取得稳定收入的决定性因素;

新的网络的诞生,将从老的网络中抢走大量用户,使得运营商的利润大量转移。例如移动网络的诞生和发展,使得固话用户流失,收入下降。小灵通对于移动通信也有极大的影响。

在老的网络上开展新的业务或者增值业务,将使得运营商增加大量的业务和利润。

网络业务发展停滞,运营商就将“下课”。

5、下一代网络产生的背景:

现有的电路交换网络对于话音的服务,安全并且有很好的质量保证,技术和应用也很成熟,缺点是不能满足数据通信的需要;

互联网是数据通信的很好的网络平台,但是其安全和质量均缺乏保证,并且是从免费的午餐开始的,缺乏电信业务所需要的质量指标、计费模式,效益很低;

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的传输速度加快,通道增加,成本降低,但是与此同时,固话运营商的利润大大下降;

IP网络电话将对固定电话产生新的冲击,虽然IP电话的质量不能使人满意,但是IP网络的巨大能力,使得电信工作者和广大用户对于IP网络寄予极大的希望。目前,IP网络电话已经开始分流了固话业务,特别是利润较高的国际长途,影响很大;

电子邮件的发展,形成了免费的午餐,对于电话的话务量打击很大;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固话网络的用户ARPU值呈下降趋势,有较多的分流,但是目前的因特网缺乏在不同的接入网络业务的可携带性,移动的IP能力尚不足;

下一代通信网络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图像通信(视频业务)为一身、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多功能通信网络。

能够完成和实现这一需求的网络技术,从目前看来,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技术。这是由于:

在IP技术比较好地解决了各种不同特性的信号在网络上以共性进行传输的技术问题后,IP技术作为今后通信技术的核心,已经被业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公认,并为实践所证明。

因此,全球通信业务和数据联网协议正在快速的向IP汇聚,在整个电信行业,基于IP 技术的电信业务在整个电信业务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步上升,并且最终将取代电路交换技术成为通信技术的主流。

在这种形势下,底层的传输技术必将向最佳支持IP技术的方向融合,这是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在光纤上直接传输IP数据包的方法,按照目前的传统作法,仍然是对于IP数据包采取分成若干帧结构的方法。这需要确定相应的帧结构。现在已经采用的帧结构有两种:SDH帧结构(IP/SDH/WDM)和以太网帧结构(IP/Ethernet/WDM),这也是当前宽带网网络接入的两种重要形式。

为了实现IP分组SDH上的传输,实现宽带交换,在SDH上又疊加了完成交换功能的A TM 层。

尽管目前电信行业力推的宽带网接入是ADSL这样一种在传统的双绞线上进行改造的技术,但是建立在主干网络上的、与网络的发展方向趋同的SDH和以太网这样两种在光纤上直接传输IP数据包的方法,无疑是最具发展前途的。尤其是采用以太网帧结构的技术,由于网络的主干传输和接入技术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这就使得其分组所需要的网络状态信息比较少,对于落地或者再生的分组通常不必使用再生设备,成本相应较低,加上使用的是异步协议,对于分组的延时和抖动不太敏感,是有很大的前途的。

从长远看,用于交换的A TM层和用于传输的SDH层将会消失,其功能将逐渐并入IP层和WDM/OTN层;

从水平的视点来看:下一代电信网络的初步结构考虑:(P14,有插图)

网络将是以数据,特别是IP业务为中心的数据传输网络,电话网络则通过电信级网关与网络相连。整个网络可以分为边缘层和核心层。

边缘层面向用户,负责提供各种中低速接口,汇集业务,提供服务,增加效益。

核心层面向边缘层,为边缘层产生的业务流量提供高效可用的信号复用、传送、交换和选路,使网络的结构简单,成本降低,提高效率,但是核心层对于业务是透明的。

核心层的骨干业务接点目前多采用ATM交叉连接设备,或太比特路由器,并且将逐步向以路由器为主过渡。太比特路由器成为网络的骨干接点。从而是网络的结构变得简单。

网络的结构将变为太比特路由器和太比特传输链路组成所谓的“双T网络”。

ATM交换机将从核心网转移至边缘网,以网络的形式来支撑IP网。

由于IP业务成为网络的主要业务和应用协议,ATM和SDH的作用将逐步削弱,更高效率的IP over WDM将逐步成为网络的主导形式,在核心网络中取代ATM交换机甚至路由器(IP over SDH)。

可以预见的未来,电路交换、A TM交换和IP路由技术将共存,适应当前网络环境的多样化,支持各种业务。

演化的条件是能够支持基于A TM/IP分组网和电路交换网间的无缝连接,保证各自的用户的应用/业务的互操作性。

所以由于IP技术(internet protocal)广泛采用—目前数据联网的协议主要是IP协议。支持IP传输的技术,目前主要是三种:(P11)

IP over ATM:IP负责承载信息,以ATM为宽带交换网络平台进行传输。最适于各种需要交换的业务通信网络的进行;

IP over SDH :省去A TM层的IP传输网络,IP分组通过点到点的PPP协议或LAPS协议,直接影射到SDH的帧,省去了中间的A TM层,好处是提提高了效率,保留了网络的无连接特性,简化了网络的体系结构。特别在容量大的时候,其性能价格比明显高于IP over ATM,但是缺点是不适合目前的多业务平台。在IP over SDH中,SDH是以链路方式来支持IP网络,不参

与IP网络的寻址,这种IP网络本质上是一个以路由器提供地址的网络,当前路由器技术已经可以达到吉比特和太不同时,已经具有比较大的优越性。特别MPLS技术基础上,性能进一步加强,应用也进一步扩大。缺点是网络边缘的路由器的性能将制约网络的性能。

IP over WDM:IP直接在光路上传播,是最简单直接的体系结构。可以简化层次和设备,减少功能的重叠,减轻网管和网络配置的复杂性。由于额外的开销最低,所以传输的效率也最高。不过,需要开发一个新的适配层来代替SDH层,目的是提供一个帧结构,以便进行必要的在线传输性能的检测和监视,并且可以保证传输质量。

这一个新的适配层,目前在短距离应用时,GbE以太网的帧可以作为这个新的适配层,在长距离应用时,因为GbE的帧结构的功能过于简单,难以保证,目前正在开发之中。具体如IEEE 在开发10GbE(万兆以太网)长距离的应用标准时,采用了类似SDH的帧结构,只是不提供某些开销的功能。目前ITU-T已经提出了用于IP over WDMD 数字的包封方案综合考虑了包括:误码纠错功能(例如FEC)。此外IP over WDM

进一步的发展,与IP的不对称业务量相匹配,可以进一步采用不同的波长承载不同的协议与业务,取代ATM的业务汇集平台。加上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ATM交换机和SDH 传输设备,简化网管,节省光纤和再生器,总成本可以比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络降低一、二个数量级,最大的好处是IP over WDM可以在IP网络上实现电联网,也可以在WDM的光传送网络上实现光另外,提供完全的电信级的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6、对于网络我们需要考虑:

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是什么?IP?ATM?还是等待新的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下一代网络的安全和质量如何得到保证?

在下一代网络中如何快速、准确的确定被叫,完成连接和呼叫?

下一代网络是提供各种业务的综合业务网络,还是多个业务网络的并存和互联互通?

传统的电信网络将如何演进?新兴的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如何建设?

7、什么是下一代网络?

有各种回答,因为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答案可以说是不同的。

从通信网络的发展来看,下一代网络是更加简单,组网更加灵活,网络的构架更加方便,可以提供更加宽带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更加安全的网络;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下一代网络应该是基于IP技术的,

从业务开展的角度来看,下一代网络是适宜开展多业务(包括话音,数据、特别是高速数据,视频)有利于各种业务的,即多业务的平台,适宜网络和行业的网络(例如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融合,甚至是直接完成三网融合的网络;

从运营者的角度来看,在电信业务由于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取得高速度、高利润之后,由于用户的ARPU值增加缓慢,甚至降低的情况,导致运营商的利润下降,也就是说,运营商仅仅靠提供简单的业务已经不能产生足够的效益情况下,运营商寄希望于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希望获取更大的利润。因此下一代网络时能够提供范围更加广泛的,对于用户更加有用的,更加方便的业务的,成本更低,因而效益更好的网络。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对于NGN有不同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IPv4为基础的互联网-宽带,IPv6的NGI(INTERNET);

传输网络:TDM为基础,SDH+WDM-ASOM(自动光交换网络),GFP(通用帧协议);

移动通信:GSM,CDMA(CDMA1X)-3G,WCDMA,CDMA2000;

电话网:TDM(时隙交换)-分组交换、软交换;

电信网络的核心技术:TDM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NGN是一种规范和部署网络的概念,通过使用分层、分面和开放接口的方式,给业务提供者和运营商提供一个平台,借助这一平台,逐步演进以生成、部署和管理新业务。

ITU-T:NGN表示了实现全球基础信息设施(GII)的关键技术。NGN被看作是GII的“网络联邦”(即用IP能力增强的传统电信、广播和数据网的联合)的一部分。这一概念使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如何地方和以可以接受的价格与质量安全地使用一组包括所有信息模式和支持开放式多种应用的通信业务。

ISC(国际软交换协会):基于IP的网络已经开始应用,但是IP网络的缺点就是缺乏质量保证,因此传统的电路交换仍然有市场。

国际软交换协会(软交换论坛)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IP技术的发展,传输质量的提高,IP网络的缺点必然会不断改进。从而走向实际的应用。

8、支撑下一代网络的主要技术:

IPv6;

宽带接入技术,如VDSL、FTTH、EPON、FSO;

城域网技术;

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技术;

软交换技术;

光纤高速传输技术;

3G、4G技术;

IP终端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

9、下一代网络的主要特点:

(1)支持业务的多样化,包括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包括实时的/流/非实时业务和多媒体业务;支持业务的个性化、业务的移动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2)基于IP分组,以包的形式传送;

(3)网络体系采用分层结构,例如,分为传送层、控制层、业务层、接入层等,承载能力与控制功能、呼叫/会晤、应用/业务分离;

(4)业务和网络呈现松耦合,并且提供开放的接口。通过各种标准的接口可以方便地由第三方来完成业务的提供;

(5)具有端到端的宽带传送能力。由于下一代网络的承载主要采用基于DWDM的光传输系统,并且将逐步过渡到全光网络,所以带宽足够,已经不再是问题;

(6)能与传统的网络配合,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所以下一代网络需要解决与现有的网络的互通和配合;

(7)支持终端的移动性,满足移动业务的要求;

(8)便于管理、维护和调度;

(9)网络质量更好,并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0)有利于持续发展;

10、下一代网络的结构:

传送层:负责将信号(信息)从用户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

主要功能是采用分组技术,提供高可靠性、端到端的QoS保证的综合传送平台;

控制层:控制媒体层完成信息的传送、计费、管理和维护;

主要功能是实现呼叫控制和连接管理,支配网络资源;

业务层:在基本业务的基础上完成各种附加业务的提供;

提供业务平面,提供传统交换机的业务和其它增值业务,还可以提供开放的业务

接口,供第三方开展业务;

接入层: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接入方式接入到网络的核心层;

提供丰富的接入手段,将各类用户连接到分组网络,并且将信息格式转化成为能

够在分组网络上传送的信息格式。

图9:

图9 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中的位置

下一代网络的功能体系和下一代网络的功能平面,图10,图11,图12 :

应用平面

控制平面

管理平面

传送平面

图10 NGN功能平面

图11 控制平面的范围

图12 软交换的功能图

11、NGN的7个基本特征:

(1)基于分组传送;

(2)控制功能与承载能力、呼叫/会晤及应用/业务能力分离;

(3)可以提供并且通过开放接口,便于第三方提供业务,业务的提供与网络独立开发;

(4)支持广泛类型的业务,包括实时、流媒体、非实时业务和多媒体业务;

(5)具有端到端透明性的宽带能力;

(6)与现有网络互通的通用移动性,用户通过各种接入设备,例如中继媒体网关、接入媒体网关、无线接入网关等以及各种IP/A TM终端连接到IP/ATM网络,通过IP/ATM承载通过各种呼叫连接,通过各种业务提供系统向用户提供各种业务;

(7)用户无限制的接入和业务的自由选择能力;

所以,NGN是基于IP协议,但是又具有电信业务质量QoS保证的通信交换网络;其基本特征是宽带化、移动性。

12、软交换可以提供哪些主要业务:

业务类型:基本业务、PSTN/ISDN补充业务、智能网业务、多媒体增值业务、等:

(1)软交换需要提供现有的传统网络能够提供的各种业务,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和移动业务如电话网络的业务,本地、长途、国际电话业务,高速和低速数据业务,以便与传统网络业务兼容;

(2)补充业务主要是指PSTN上所能够提供的各种业务,如主叫号码显示、主叫号码显示限制业务、三方通话、会议呼叫、呼叫前转、语音邮箱消息提示、呼叫等待、Centrex业务等;(3)智能网业务,具有比智能网更加灵活的业务功能,可以提供目前智能网具有的各种业务,特别是通过与第三方的合作,可以提供更多的业务种类;

(4)基于应用服务器和多媒体服务器的业务,如视频多媒体业务、WEB800业务、白板业务、VPN业务、统一消息业务、可视电话、点击传真业务等;

(5)个人呼叫管理业务,如个人数据维护业务、个人图片服务、网络用户服务、通过WEB 自定制业务等。

13、软交换业务提供的方式:

(1)直接由软交换提供业务;软交换作为NGN的核心控制部件,将全面继承原有的交换网络的功能和业务,图13 :

图13 直接由软交换提供业务

(2)软交换系统和现有智能网的SCP互通,提供智能网业务;此时,软交换作为SSP(业务交换点),调用现有智能网的业务,图14:

(3)

图14通过SCP提供业务

(4)和ISP/ICP或专用平台互联,提供ISP/ICP核专用业务平台的业务;软交换访问ISP/ICP 或专用平台,调用其业务,此时,可以把Internet上大量孤立的应用和NGN网络的其它业务进行组合,由运营商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图15 :

图15 通过ISP/ICP或通过专用平台提供业

(5)利用服务器,实现各种增值业务、智能业务;软交换访问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控制业务的执行和管理,向用户提供各种多媒体增值业务、智能业务或其它新业务。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SIP协议与软交换进行互通从而提供多媒体业务,此时可以提供传统智能网不能提供的业务。能够将基于WEB地新业务和SIP协议的优势结合,提供新的综

图16 通过应用服务器提供业务

(5)开放API(应用程序接口),由第三方提供业务;应用服务器向第三方提供各种开放的API,为第三方业务的开发提供标准接口。图17 :

图17 通过第三方提供业务

14、软交换与现有网络的互通:

NGN与PSTN、ISDN、GSM、CDMA的互通:可以通过中继网关TMG完成;

NGN与七号信令网的互通,通过信令网关SG完成;

NGN与现有智能网的互通,关键在于卡号数据;对于800号业务,需要实现PSTN/ISDN用户与软交换网络用户的统一使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TMG中继媒体网关与PSTN进行话路互通,在PSTN接入智能网,这对于软交换没有要求;另一种是软交换设备直接接入智能网,这种方式对于软交换系统要求较高,但是在网络资源占用、时延等方面具有优势;

15、运营商对于NGN的认识和期盼:

软交换和NGN对于运营商的好处

提供新的业务,开辟新的电信市场;由于NGN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具有业务提供的灵活性,使得业务提供的速度加快。此时,还将出现许多新的业务提供商。为运营商带来新的收入和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比起传统的网络,NGN中新业务的引入周期大大缩短,运营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迅速调整业务的种类和竞争的策略,,迅速进入市场。

提高用户的忠诚度;传统网络的雷同,使得运营商的客户易于流动,竞争的手段主要是价格战。在NGN和软交换的环境下,运营商可以通过为用户提供个人化、个性化、客户化的业务,这种服务将使得客户对于运营商的业务类型和服务质量产生更强的依赖性,有利于电信市场的良性竞争环境的建立。

降低运营成本;NGN和软交换的网络和核心设备更加与计算机设备接近,业务提供商可以采取购买用户证书的方式进入市场,其业务的运营和管理可以由运营商来代理,使得业务提供商和运营商的成本都降低。

充分、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包括设备、带宽。因为软交换本身就是基于IP技术的。

网络管理方式更加灵活;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网络的远程管理,业务和设备的配置以及管理控制。

开放灵活动业务生成环境;NGN传统网络的业务生成主要由智能网生成,但是智能在智能网确定的范围内进行。NGN如同在Internet上进行通信,可以提供一个开放的业务平台。这个平台允许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运营商也可以通过WEB方式或智能终端来客户化自己的业务提供方式和业务执行逻辑。

支持多种商业模式。下一代网络的运营方式将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合作经营方式。合作者为网络提供商、业务批发商、业务代理商、业务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ISP等以不同的关系参加电信运营,形成新的市场产业链。

16、软交换目前存在的问题

(1)功能的成熟性:例如

*现有的电路交换网络逐步向IP网络过渡,替代现有的传统的电路交换网;

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在IP/ATM网络上提供软交换设备以替代现有的CLASS4设备,即将用户的IP呼叫通过中继网关将呼叫接到IP网,通过软交换控制完成呼叫;

*在IP/ATM网络上提供软交换设备以替代现有的CLASS5设备,即用户通过接入网关接到IP网,在软交换控制下完成呼叫;

*向IP电话提供更多的补充服务,获得与传统的电路交换网能够提供的相同的业务;

*以上的要求,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特别是在长途方面,但是在替代端局功能方面,尚有距离,在CLASS5设备的功能上,不如CLASS4。

*直接通过各种IP终端(如H.323何SIP)接到IP网络;

*目前主要是允许通过各种IP终端直接接到IP网络上,通过软交换的控制提供各种服务,并且可以旁路现有的电路交换网;

这方面主要是涉及到SIP协议的标准化和终端的价格;

*软交换在移动网中的应用

设想软交换在未来的移动网络中,用户使通过无线接入网关,在软交换的控制下提供移动业务的服务。目前3GPP2定义的CDMA2000标准中,软交换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的Session Control Manager,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Media Resource function等等均涉及软交换的功能,故地位很重要。

(2)协议的成熟性:例如

软交换的协议制定分属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例如

计算机界:因特网过程任务组IETF

ETSI欧洲标准化组织:TIPHON现有的电信网络框架结构研究

电信业界:ITU-T、ETSI、3GPP、3GPP2

*H.323:ITU-T制定的IP电话和多媒体通信协议,提供V oIP和多媒体应用;

*MGCP

*BICC:ITU-T制定的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可使呼叫控制与承载控制分离;

*SIP/SIP-T:IETF制定的会话初始协议,用于多方多媒体通信;

*H.248/Megaco:IETF、ITU-T制定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用于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的通信;

*SIGTRAN:由IETF SIGTRAN组织制定的最IP网上传送PSTN/ISDN到信令协议;

SIGTRAN下设5个工作组:

业务应用工作组(Application):负责业务功能制定,协调以及API标准的应用;

网络结构工作组(Architecture):负责软交换网络功能架构的制定。

设备控制工作组(Device Control):负责软交换间以及软交换与其它网络设备间控

制协议的制定、补充和增强,如媒体网关协议(MGCP)、MEGACO和设备的兼容性等;

网络管理工作组(Network Management):负责网络管理的结构和协议制定;

SIP工作组:负责SIP协议在软交换网络中的应用户增强;

(3)信令网关的成熟性

目前在这方面还有一些分歧,如有的厂商认为,软交换是由MGC(媒体网关控制器)和信令网关组成,而有的厂商则认为,信令网关不属于软交换,但是实际上信令网关很重要的,目前的处理方法是一种是将信令网关作在软交换设备或媒体中,通过提供No.7信令接口与PSTN 互通,一种是独立的信令网关设备,互联的方法相同,另外一侧则与IP网络互通;

使用独立的信令网关设备有利于提高组网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目前我国信令网关设备的规范已经基本制定完毕,No.7信令侧采用中国规范的64Kb/s或2Mb/s 的高速信令链路,IP侧采用SIGTRAN传送No.7信令TUP/ISUP/SCCP。

目前这方面的问题是,有的厂商只提供内置式的信令网关,有的厂商的IP接口与我国信令网关的标准不同,有的No.7接口只提供ANSI和ITU-T的接口,不是国标的No.7。

(4)软交换组网方面的成熟性

主要是:

多个软交换的协同工作:问题有软交换系统之间的通信,目前的协议尚缺乏标准化,在互联互通方面缺乏实际的考验;

软交换的分级问题;即使软交换的协同工作能够解决,但是软交换的分级也还是一个问题。是一级?还是多级?各级之间的连接也还不成熟。

(5)第三方提供业务方面的成熟性:

目前正在制定相关的接口标准,现在还是厂商的标准。

(6)软交换在移动通信的成熟性:

3GPP和3GPP2的发展路线不全相同:

3GPP:由于软交换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所以在不同的标准中逐步提出一些实施步骤,如:R99中提出的是传统方式,网络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

R4中,关于电路域提出控制和承载的分离,提出软交换的概念;

R5和R6,提出全IP的网络架构,分组域增加了多媒体子系统(IMS)对业务进行控制,采用SIP协议,实现端到端的IP业务。

3GPP2:网络发展无明显得阶段的划分。

此外,在设备供应上,不同厂商的软交换设备未能进行互联的测试。

17、发展软交换要解决的问题:

(1)IP地址问题:设备的地址,在IP网络中是有限的,随着软交换设备使用的增加以及用户的增加,这个问题将非常突出。解决的办法是,实现IPv6协议;

(2)路由选择:如果软交换采用平面组网方法,此时网络中任何一个设备都可以直接定位和寻找另外一个对等设备,现时的由路由设备本身的数据库保存路由信息的方式无法使用,需要

设置集中的,可供所有设备使用的路由器服务器(群)。需要研究设置方式、访问方法和遍历模式;

(3)OSS实现:由于Internet在网管、计费等方面缺乏考虑,所以,对于OSS中其组成、功能工作方式、网元设备的信息提供、OSS与应用系统的接口、与现有的网管/计费/认证系统的互通以及实现代策略,均需要研究确定。

(4)QoS的保证:作为软交换设备需要提供一定的保证。IP技术在发展的起始阶段,就是尽力而为,缺乏保证。目前的办法是用带宽换取质量。但是在宽带,甚至FTTH进入以后,这一点的保证,还需要研究。

(5)人交换网络与现有的网络的配合问题,特别是H.323网络的配合问题。

18、对于设备制造商,软交换存在的问题是:

标准和协议的不统一、不完全;

按照什么标准生产;

如何互联互通;

19、对于运营商,软交换的主要问题是:

未来的网络是一个提供各种综合业务的网络还是多个业务的网络的并存和互联互通?

网络如何演进?网络的演进策略对于不同的运营商是不同的:

传统的电信运网络如何演进?

新兴的电信运营商如何建设网络?

但是各运营商普遍认为,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主要问题是在网络中引入软交换系统,因为软交换系统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部件。运营商目前在软交换和下一代网络上的问题是:

在新的地区,通过软交换来提供电路交换网络提供的业务,不再建设新的电路交换网络;

在老的地区可否提供软交换代替传统电话网络的扩容;

软交换能否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20、软交换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全面的商用处于准备阶段。

C4级的软交换目前应用比较普遍一些,主要是用来实现V oIP业务,C5级主要是替代原有的PSTN的业务。大量的新的地软交换业务正在处于进一步的开发之中。目前许多厂商的软交换设备正在努力开发许多应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当标准,其商用实验也正在观察之中。

软交换的应用情况:

(1)美国:1996年由美国政府与一些大学牵头,提出了NGI(现有的Internet行动计划)和Internet2。同时,一些大运营商一直在坚持实验。

如:Qwest使用Softswitch建设长途中继;

Sprint:使用Softswitch提供本地VoA TM业务,将软交换应用于PSTN地演进;

Verizon:使用软交换进行因特网的旁路;

Level3:使用软交换进行长途电话业务;

(2)欧洲:欧盟从2001年1月1日起启动了NGN项目,欧盟认为,将有多种多样的接入和核

心网服务于社会,将会由于网络技术的多样性,使得互联互通何互操作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因此,NGN由于采用了IPv6、3G、WDM等技术,将可以提供宽带、高质量、安全的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差不多成为通信领域中最活跃得力量,它得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固定通信.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45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得潜在移动通信国家,当年用户规模为4324万,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新世纪,我国移动通信将持续高速进展,到2000年6月,我国移动用户已达6000万,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通信国家.我国移动通信乃至整个通信事业得进展,得益于通信产业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得宏观决策,也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地进展,还得益于信息产业政策得扶持和引导.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得协同进展,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得局面.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进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进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进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得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得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得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得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歪,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得业务进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得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如此中国联通得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得强劲竞争.两者得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得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2015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A及答案-最终

北京交通大学考试试题(A卷)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学年学期:2015—2016学年第1学期课程编号:90L124Q 开课学院:电气工程出题教师:网络课程组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 学生学院:班级: 注意:请将所有试题都答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在局域网中,交换机与计算机使用()互联 A.直通线B.反转线C.交叉线D.以上均错 2.一个有n层协议的网络系统,应用层生成长度为x字节的报文,在每一层都加上 长为h字节的报头,那么,网络带宽中因传输各层报头而浪费的比例为()。 A.h/(h+x)B.x/(h+x) C.nh/(nh+x) D.x/(nh+x) 3.某信道如果采用 16元振幅调制则可以获得最高的数据率为16000 bps,根据奈 氏准则的限制,该信道的最高码元速率为()码元/秒。 A.1000 B.2000 C.4000 D.8000 4.下列媒体共享技术中,以太网采用的是() A.静态划分信道 B.随机接入 C.受控接入D.以上均可 5.有ABCD四个站进行码分多址CDMA通信,码片序列如下, A.(-1-1-1+1+1-1+1+1)B.(-1-1+1-1+1+1+1-1) C.(-1+1-1+1+1+1-1-1)D.(-1+1-1-1-1-1+1-1) 现收到码片序列为(-1+3-3+1-1-1-1-1),则发送0的站是:() 6.xDSL宽带接入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 )进行改造。 A.模拟电话用户线 B.有线电视网 C.光纤网络D.以上都不是 7.网络适配器从网络中每收到一个数据帧就会先硬件检查() A.目的MAC地址B.源MAC地址 C.目的IP地址D.源IP地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以信息产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及选择性相统一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习者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根据本地区经济、技术、社会以及职业教育及培训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着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培训计算机网络型人才。本专业领域技能培养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科学的劳动观及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学校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 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积极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及培训的机制。学校有关部门要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及培训方案,在设备、师资、课程开发上要加强及企业的合作,争取得到企业的支持。

3. 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学校要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弊端。要结合专业要求,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及先进性的统一。 4.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要根据当地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及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要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修业年限:3年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以IT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铸造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中等技能人才为中心,着力设置社会急需的、能宽口径就业的专业方向,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及道德修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工程设计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始于80年代。1987年11月,中国首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建成,并在广州投入商用,爱立信为供应商,在网用户150人。网络总投资为3730万元,其中引进设备900万美元。这就是我国的第一代移动电话。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引入竞争、促进发展也成为放在电信改革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1993年12月,国务院下发(1993)178号文件,同意组建中国联通公司。从此,电信业进入了引进竞争、打破垄断的全新阶段。1994年7月19日中国第二家经营电信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全国性国有大型电信企业---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5年7月中国联通GSM 130数字移动电话网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建成开放。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10 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我鉴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我鉴定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满怀激动和豪情立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准备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回首校园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有必要总结一下。 在大学三年中,我所获颇丰,已完成在XX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习。从学业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充实且有难忘的三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生活中,我亲切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回顾三年,我很高兴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帮助过他们,我也会永远感激着在我有困难时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兄弟姊妹们。 本人这三年以来,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成绩优良;班委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不足是工学矛盾处理不够好,学习成绩需进一步提高。所以今后我一定会克服不足,争取更大进步。除此之外,我还经历了半年社会实践,在这段期间,我深知道这是检验在校所学知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的加强巩固和提高,我非常珍惜这段实习过程,它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零开始,虚心向前辈学习,任劳任怨,力求做好每一件事,逐渐在工件中学会了做事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是不能跌倒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 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1402班 学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 来源:网信上海 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持续高涨,移动智能终端形态更丰富,移动应用数量和下载量同步增长,移动互联网企业投融资规模下滑…… 6.24日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过去一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出诸多特点。 5大发展概况 报告从5个方面梳理了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概况: 1、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持续高涨 3、移动智能终端形态更丰富 4、移动应用数量和下载量同步增长 5、移动互联网企业投融资规模下滑 4大特点 报告认为,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出4大特点: 1、智能驱动,核心技术创新牵引作用突出; 2、“下沉”“出海”“转型”,创造新增长点; 3、立法、监管力度空前,移动空间安全秩序持续改善; 4、移动网络生态向好,助推社会治理与文化建设。 6大发展趋势 报告预测,201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将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更生动地展现智能时代、5G时代的活力,凸显价值理念的引领,有6大发展趋势: 1、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移动互联网活力 2、工业互联网建设将加速市场结构变化 3、5G商用落地将创造更多新机遇 4、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结合推动爆发式增长 5、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普惠更广泛民众

6、价值理念的引领作用将在移动网络空间凸显 下面一起来看下《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详细内容

◆社交类应用格局已松动 从《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到,2018年社交领域在3个方面发生了较突出的变化: ?在熟人社交领域,腾讯产品成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并开始转型升级; ?陌生人社交领域则不断有新入局者,在垂直、细分领域寻找增长点; ?更为突出的是,抖音、快手等以“短视频+算法推送+移动社交”的属性,在腾讯、微博等分别主导的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外开辟了一条“新赛道”,在2018年取得爆发式增长。新技术、新业态、新市场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社交类应用稳固的格局开始松动 《发展报告》指出,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熟人社交格局不会有所改变,但在陌生人社交领域,以及新技术领域,仍然有很多机会留给创业者,合规发展是未来社交应用生存发展的根本。 ◆不守规则的“代价”显著提高 2018年,我国移动舆论场传播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发展报告》认为,一方面,跨媒介传播环境下舆情演变愈发碎片化。 以移动短视频和网络社群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方式在移动舆论演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移动媒介的多元化与个性化,也导致舆情演变愈发碎片化,参与其中的个体,在分散化、圈层化传播的有限视野中,受到的情绪感染相对强烈,随众性也更强。一旦媒介过分强调信息的快捷性而忽视准确性,极易加剧公共舆论的“盲从”。 另一方面,现代规则意识已成社交媒体舆论争议中的制高点。 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背景下,主流网民群体崇尚法律权责和公共秩序,对社会法治和规则意识认同度逐步提高。新一代青年人的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公共意识较强,并积极参与舆论场中的表达。 可以看到,在移动社交媒体时代,因不守规则而被曝光和谴责的“代价”显著提高,以法律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规则文明在移动舆论场的弘扬,无疑有助于现代社会的有序运转。 ◆“出海”主打本土发力娱乐 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资本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加快了全球化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经典案例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 一、移动通信运营业迅猛发展 我国通信运营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经过5年的努力,电信运营业的发展模式已由垄断经营向竞争开放转变,通信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已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技术水平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一个覆盖全国、联通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国家现代通信网基本形成,全网实现了数字化,网络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从1994年开始起步,国内用户数以年均30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目前已达到6000多万户,跃居世界第二位。 2003年1月-4月,全国新增电话用户3452.9万户,总数达4.55亿户,其中固话用户达2.2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26亿户。全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比增长48.4%,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7.9%。 图1 1995年—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及移动电话普及率发展情况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从1987年我国引进第一套移动通信设备至今的16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87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只有700多户;而10年之后的1997年8月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1000万户;此后又用了3年的时间在2001年4月用户数达到了1亿户,并于同年7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2亿户。截止到2003年4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2.26亿户,普及率为16.2%。

图2 1996年—2002年全国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万户) 目前,我国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祖国内地的所有地(市)和99%以上的县(市)。我国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GSM移动通信网,而且0.33%的掉线率使得我国的GSM网络质量也已超过了欧洲发达国家。我国GSM用户占全球总用户的1/3,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已经成为GSM网络大国。1998年以来,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容量平均每年以接近60%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合计2.7亿户。 图3 1998年—2002年移动通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亿元人民币) 2002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457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14.4%,5年平均增长达20.1%,收入规模是1997年的2.5倍。其中,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迅猛,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47%,成为第一支柱业务;全国移动电话本地通话量占本地话务总量的89.3%,明显分流了固话业务;移动长话占长话总时长的27.9%。

网络与通讯技术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FDM/TDM/CDM/WDM/SDM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波分复用/空分复用 AM常规调幅 DSB-SC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 SSB单边带调制 VSB残留边带调制 2ASK二进制振幅键控 2FSK二进制移频键控 2PSK二进制移相键控 2DPSK二进制差分相位键控 QAM正交振幅调制 TCM网格编码调制 PCM脉冲编码调制 ΔM/DM增量调制 A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AQR/FEC/HEC检错重发方式/前向纠错方式/混合纠错方式

AMI码传号交替反转码 HDB3 3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CMI码传号反转码 PDH/SDH准同步数字系列/同步数字系列 FDMA/TDMA/CDMA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PLC电力线载波通信 BPLC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 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 DPLC/APLC数字电力线载波通信/模拟电力载波机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MQAM多进制正交调幅 MCM多载波调制 LASVQ低滞后线性预测编码 GL高频电缆 SCC实时监督控制 DSSS直序扩频

AMR电力线载波自动抄表系统 DWDM密集波分复用 OPGW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SIF/GIF/SMF突变型多模光纤/渐变型多模光纤/单模光纤DFF/DSF色散平坦光纤/色散位移光纤 NA数值孔径 OTDR光时域反射仪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 PMD偏振模式色散 LD激光器 LED发光二极管 PD光电二极管 APD雪崩光电二极管 APC自动功率控制电路 ATC自动温控电路 OEIC光电集成电路 AGC自动增益控制

DR动态范围 SONET同步光纤网 NNI网络节点接口 STM-N同步传送模块 TM终端复用器 ADM分插复用器 DXC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ATM异步转移模式 IP IP分组 SOH/LOH(再生)段开销/复接段开销 AU PTR管理单元指针 VC虚容器 OPGW/GWWOP/ADSS光缆地线复合/地线缠绕式/全介质自承式光缆ESR/SESR/BBER误块秒比/严重误块比/背景误块比 APS自动保护交换 PRC时钟基准源 LPR区域基准时钟源

中国移动网络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移动网络发展现状分析 内容提示:中国几乎与全球同步从GSM跨越到GPRS技术,手机用户也以每年1亿人的速度递增。然而。在环球普遍迈入3G时代里,中国却似乎在原地踏步,徘徊在3G门口。 继国内固网宽带被爆“速慢价高”、有“假宽带”之嫌后,近日,一份来自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有关我国手机网速“全球倒数第二”的报告更令人汗颜,在社会中又引发一场沸沸扬扬的讨论。 (一)移动网络“速慢价高”再次令人“鳖得慌”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移动用户,但至今绝大部分的用户仍在使用落后的2G网络,这令中国的移动网络接入平均速度尤如“龟速”,慢得令人“鳖得慌”。据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平均连接速度仅为50kbps,相比之下,日本、韩国平均网速已达1440kbps,是中国手机上网速度的28倍。中国手机网速的“慢”主要体现在两点:网页打开慢;数据下载慢;网络连接数据传输慢。 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与“龟速”相配套的却是远高于发达国家的资费标准。据2011年中国信息化蓝皮书显示,我国固定宽带资费是发达国家的三倍,移动流量资费也是发达国家的3.5倍。据测算,如果按绝对的货币价格计算,美国人只要以中国人1/12的价格就能在互联网上买回相同的信息量。 中国几乎与全球同步从GSM跨越到GPRS技术,手机用户也以每年1亿人的速度递增。然而。在环球普遍迈入3G时代里,中国却似乎在原地踏步,徘徊在3G门口。如此现状,是由于三大寡头垄断使得竞争不够彻底,还是技术、服务与基础设施跟不上去?是3G回报率太低,没人愿意做好?还是政策支持不到位?抑或还有其他原因? (二)中国移动网速何以“龟速”

我国是2009年才开始正式发放3G牌照,发放时间远远迟于其他国家。这是3G建设跟不上世界脚步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悉,在北京、上海地铁建3G发射基站,要通过各种审批而且费用很高。同时,出于辐射方面的考虑,基站难以进入小区、医院以及校园等地区,小区及楼宇物业公司动辄收费要求,也是运营商不可能长时间承受的,所有的不利条件都增加了建3G基站难度。 还有,网络扩容速度赶不上庞大用户增长规模,是出现“网堵”症状的又一大原因。近10年,我国移动网络实际上每年都以超过200%的速度在扩容。但仍然赶不上每年数千万上亿人的用户增长规模,从而导致我国3G网络出现平均覆盖面偏窄、信号源整体不足、服务不给力,无法满足手机用户急速增长的移动上网需求等问题。专家称,移动网络宽带若想速度快,就必须保证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每一个环节都畅通。但是,由于所有用户都需要共同使用一个核心骨干网络,而骨干网和每个用户终端的信号连接都有相应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如果成千上万个接收端共争一个发送端,就可能出现“同槽竞食”,形成巨大负荷,造成在某个或多个时空导致出现“网堵”。此外,我国移动网络通信用户量全球第一,“僧多粥少”,“同槽竞食”现象十分严重,也是造成手机网速慢的重要原因。 但是,特殊的监管政策,垄断的市场的存在才是国内移动网络“龟速”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韩国专栏作家——金宰贤在《中国网速为何这么慢》一文中指出,中国网速慢的最大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竞争。中国互联网接入市场几乎被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瓜分,两者分别在南方和北方享受地域垄断优势,移动互联网也是如此,只是多了一个中国移动。垄断造成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使它们相互之间的接入网互为隔离、不能有效融合,故而致使网络覆盖率低、网速比较慢。同时,一些政策的原因也导致了地方割据、地方保护主义非常明显。在国际上,“携号转网”已是一个很普通的业务,然而在中国这个特定环境中,“携号转网”就像其他所有涉及到集团利益改变的事物一样,步履维艰。据称,目前中国联通WCDMA网络,上网速度比较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快,但由于携号转网困难,大多数用户不愿意换号,造成联通3G 用户数量发展一直较慢。

2017年4月自考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和答案

2017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和答案 ( 课程代码 021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 共 2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l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计算机网络是 A.DECNET B . ARPANET C .NSFNET D . TELNET 2.载波的初始相位随数字基带信号而变化,这种调制方式称为 A .调幅 B .调频 C .调相 D .调速 3.熟知端口被固定分配给一些服务,比如21 端口分配给 A .聊瞪服务 B . SMTP服务 C.H 嗣限服务 D . RPC服务 4.采用非屏蔽双绞线UTP将站点连接到集线器上,一段双绞线的最大长度为A .50 米 B . 100 米 C .200 米 D . 500 米 5.口地址l31 .50. 222A8 的地址类别为 A.A 类地址 B . B 类地址 C.C 类地址 D . D类地址 6. Dv6 中将球地址设置为 A .16 位 B . 32 位 C .64 位 D . 128 位 7. Wi-Fi 网络使用的协议为 A .10Base.5 B . 10Base.2 C.IEEE802. 11 D . IEEE802. 12 8. IP4 将 IP 址设置为

9.双绞线以太网(10Base-T) 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 1 -

A .100Mbit/s B .50Mbit/s C .20Mbit/s D .10Mbit/s 10.以太网交换机,其实质是一种多端口网桥,它工作在OSI 七层参考模型的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 共 80 分) 二、填空题 ( 本大题共 l5 小题,每空 1 分,共 l5 分) 11.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分为资源子网和_____。 12.按拓扑结构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分为总线型网络、环形网络、_____、树形网络和网状 网络。 13. 按照在网络中传播数据所采用的不同技术,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 和点对点式网络。 14.计算机网络定量的性能指标主要有速率、带宽、_____和吞吐量。15.时分多路复用可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异步时分多路复用,若时隙与用户 ( 或各路信号 ) 之间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必须在用户数据中加上用户的标识,以标记是哪个用户的数据, 则称为 _____。 16.数据报交换是分组交换的一种业务类型,它属于_____ ( 有 / 无) 连接业务。17.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通信而制定的规则、标准和约定称为_____。 18.计算机网络非定量的性能指标有QoS、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性、_____和成本等。 19. IP 地址中的网络号所占位数越多,则一个网络内可以容纳的主机数_____。20.若化简后的lPv6 地址为 BC62::63FA:0000:0000:0000,则化筒前的口v6 地址为 _____。 21.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先监听,再发送;边发送, _____”。22.在编码时,理论上码的位数越多,所表示的量化电平就越多,量化误差就会 _____。 23.TCP 协议在功能上对应于OSI 参考模型中的 _____层。 24.为了便于书写和阅读,Pv4 地址通常采用 _____个十进制数来表示。25.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它工作于TCP/IP 参考模型的 _____层。 三、简答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35 分) 26.简述差分曼彻斯特码的编码规则,并给出与题 26 图所示差分曼彻 斯特码信号波形相对应的比特串 ( 设线路的初始电平为 -E) 。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 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3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2.34亿户,普及率为18.3部/百人。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用户发展达到55万户。 1998年8月一纸“军队不得参与经商”的禁令使“电信长城”运营者的身份变得格外敏感,CDMA在中国的前途因此备受关注。 1999年6月联通在香港举行的全球CDMA大会上宣布其CDMA发展计划,但因知识产权谈判等因素,该计划没有实施。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但是,框架协议签署仅仅两周之后,联通CD MA项目便被政府暂停。 2000年10月中国联通副总裁王建宙宣布将重新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在经过几个月的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2001年2月27日联通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联通CDMA网络的建设和经营。联通CDMA网络建设的具体筹划工作正式展开。 2001年3月28日联通CDMA建设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采购开始发标。 2001年5月15日中国联通CDMA一期工程系统设备招标结果公布,10家中标厂商与中国联通所属联通新时空签订了总金额RMB121亿元的合同。CDMA网络建设全面启动。 2001年6月联通在2001年3G大会暨第六届CDMA年会上与世界13家著名运营企业签署CDMA网间漫游谅解备忘录,包括美国斯普林特、加拿大BellMobility、日本KDDI、澳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部队的广泛应用,随着业务拓展以及与社会宣传需要,政府单位在网络方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网络管理也凸显其重要地位。本文从网管技术网管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部队的广泛应用。随着业务拓展以及与社会宣 传需要,消防部队在网络方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网络管理也凸显其重要地位。下面,我就网络管理技术进行一些表述和探讨。 网络的作用在于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为了确保正确、高效和安全的通信,我们必须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这里就提出了网络管理的概念。 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网络管理包含两个任务,一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二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当前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瓶颈和潜在的危机;通过控制可以对网络状态进行合理调节或配置,提高性能,保证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大规模的建立网络来推动电子商务和政务的发展,伴随着网络的业务和应用的丰富,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也就变得至关重要。人们普遍认为,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在大型计算机网络中更是如此。网络管理就是指监督、组织和控制网络通信服务以及信息处理所必需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其目标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持续正常运行,并在计算机网络运行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响应和排除故障。 在网络管理中,一般采用管理者-代理的管理模型,在网管工作站上的管理者(也称为管理系统)向位于被管理设备内部的代理发送管理操作的指令,代理收到后,将发来的命令或信息请求转换为该设备的内部指令,完成管理操作,并返回结果信息。同时,代理也可以主动向管理系统发送通知信息,将被管理设备上的事件信息或故障信息告诉管理者。一个管理者可以域多个代理相连进行通信;而一个代理也可以接受多个管理者发来的管理操作,但必须协调好多个操作。 一、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 网络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满足运营商及用户对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随着网络互连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管理技术自身也在不断发展。目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管理集成化:允许用户从单一平台管理各种协议的多种网络,通过一个操作平台实现对多个互连的异构网络的管理。 (二)网络管理的智能化: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维护、诊断、排除故障以及维持网络运行在最佳状态,如处理不确定问题、协同工作、适应系统变化并能通过解释和推理对网络实施管理和控制。 (三)网络管理的实时性:提供实时的动态资源管理和控制。 (四)分布式网络管理是网络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二、网管系统的发展趋势(一)网络管理WEB化。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融合了WEB功能和网络管理技术,允许网络管理人员通过与WWW同样形式去监视网络系统,通过使用WEB浏览器,管理人员在网络的任何节点上都可以方便配置、控制及访问网络,这种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同时还可以解决异构平台产生的互操作问题。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提供比传统网管界面更直接,更易于使用的界面,降低了对网络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的要求。 (二)网络管理层次化。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SNMP管理机制的弱点被充分暴露出来。SNMP是一种平面型网管架构,管理者容易成为瓶颈。传输大量的原始数据既浪费带宽,又消耗管理者大量的CPU时间,使网管效率降低。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管理者与代理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发展前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发展前景 在过去的5、6年中,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得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呈现出高速的增长态势,网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网络在向社会生活渗透的同时,也在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并且已经渗透到传统企业开发、生产、经营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2000年至今,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化领域最受关注的发展重点,并被明确列为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国策的实施重点。企业对网络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网络技术人才迎来了一个“牛市”。就业空间较大,效益也好网络科技世界的兴起,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和科技世界的革命性发展,同时也为数以万计的计算机人才展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这个新的视野对于广大的IT 行业人员而言,它 代表着广泛的技术应用,更多选择的就业机会,和更高更远的发展空间。 其中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兴的技术领域,尤其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网络经济蓬勃繁荣的形势下,网络技术成为信息技术界关注的热门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网络工程师正是这一学科的主宰力量。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都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各自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由此看来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没有网络,我们就无法进入真正的计算机时代;没有网络,企业无法实现信息化。基于网络培训投资大的方面原因,目前普通高校的计算机教育缺乏对实用性的网络技术的培训。全国的高等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区区几万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而整个社会需要的却是数以百万计的具有专业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人才供应能力远远小于实际的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偏重于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网络技术有技术更新快、产品周期短的特点。因此,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往往是网络技术知识比较陈旧,缺乏网络技术应用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无法满足所在单位对他们的工作要求。 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严重并且普遍的社会问题。所以说,学历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国内急需发展网络技术方面的职业培训!! 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就业前景 与软件技术人员相比,网络技术人员的从业范围更广,知识体系更复杂,职业技能要求更高,目前网络工程师成为实施国内信息化的巨大瓶颈。 就网络工程师的学习方面来说,网络工程师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人来说较为容易学习,对自身将来就业也大有帮助. 网络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从目前的情况看: 企业的IT技术管理岗位一般设置为企业信息主管、总监等;工程技术岗位设置为网络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和数据库工程师等;运行维护岗位设置为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设备管理员等;操作岗位则设置

新一代网络与通信

单选题 1.互联网的特点是()。(分) A.面向连接、电路交换 B.面向连接、分组交换 C.无连接、电路交换 D.无连接、分组交换 我的答案:D√答对 2.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问题是关键。(分) A.频率 B.带宽 C.技术 D.基站 我的答案:C×答错 3.下一代光通信最核心的技术是()。(分) A.光的频分复用 B.光的波分复用 C.光的电路交换 D.光的分组交换 我的答案:B×答错 年,从()接了一条电路通到斯坦福大学,是中国第一条连接到国际互联网的通路。(分)

A.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B.中国科技大学过程工程研究所 C.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D.清华大学大气物理研究所 我的答案:C√答对 5.目前,中国在()中,Ipv6应用规模最大。(分) A.教育科研网 B.科学技术网 C.公用互联网 D.金桥信息网 我的答案:A√答对 年,()的秘书长发了一封函,肯定了电信业未来会转向IP网络。(分)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B.麻省理工学院(MIT) C.国际电信联盟(ITU) D.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我的答案:C√答对 7.现在的移动通信技术依靠的是(),需要有基站、频率和网络规划。(分) A.模拟通信 B.蜂窝通信

C.互联网通信 D.码分多址通信 我的答案:B√答对 8.现阶段,公共互联网的性能改进主要依靠()方法来实现。(分) A.演化法 B.重叠法 C.革命法 D.归纳法 我的答案:D×答错 9.()的目的是发展移动多媒体通信。(分) A.第一代移动通信 B.第二代移动通信 C.第三代移动通信 D.第四代移动通信 我的答案:C√答对 10.“360-QQ大战”侵犯的是()的权益。(分) 和QQ D.消费者 我的答案:D√答对 多选题

全国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47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由一组用户群构成、不需要基站、没有固定路由器的移动通信网络是( C ) A.蜂窝通信网 B.无线局域网 C.Ad hoc网络 D.虚拟专用网 2.广域网WAN一般采用( D ) A.“广播”传输方式 B.“无线”传输方式 C.“光纤”传输方式 D.“存储-转发”传输方式 3.采用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的网络拓扑是( A ) A.星形拓扑 B.总线拓扑 C.环形拓扑 D.网形拓扑 4.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的网络协议要素是( B ) A.语义 B.语法 C.定时 D.标准 5.下列关于OSI参考模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OSI的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七层模型 B.OSI仅是ISO制定的网络体系结构 C.OSI模型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 D.OSI中只有各种协议是可以实现的 6.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串行物理接口标准是( A ) A.EIA RS-232C B.EIA RS-422 C.EIA RS-423 D.EIA RS-449 7.当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超过单个原始信号所需带宽时可采用的复用技术是( A ) A.FDM B.TDM C.WDM D.STDM 8.OSI模型中实现端到端流量控制的是( C )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9.在接收、发送双方仅需一个帧的缓冲存储空间的差错控制方法是( C ) A.选择重发策略 B.连续重发请求 C.空闲重发请求 D.Go-back-N策略 10.从滑动窗口的观点看,在选择重传协议中( D ) A.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B.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C.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D.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I 11.提供传输层及其以上各层之间协议转换的网间连接器是( D ) A.转发器 B.网桥 C.路由器 D.网关 12.Internet互连层的四个重要协议是IP、ARP、RARP和( C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