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猴爬树 教学设计

小猴爬树 教学设计

小猴爬树 教学设计
小猴爬树 教学设计

小猴爬树

二年级下册

1、掌握制作玩具“小猴子爬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2、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并演示猴子上树)

生:猴子

2、你知道猴子是怎样爬上来吗?

生:因为里面有夹缝,上下移动磨擦、推动小纸块向上,所以小猴就上来了。

3、好玩吗?(生:好玩)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想)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课小猴爬树(板书)。

二、自主探究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自学“小猴爬树”的折法,你们会折了吗?(会)谁愿意上台试着折一折?制作一个猴子上树。板书:制作

2、谁还知道其它的折法吗?

3、还有谁折的和它们不一样?

4、谁还能再教给大家一种折法?

5、老师这有两个猴子上树,你认为它们做得怎么样?(不好,剪的小纸块太小或太大了)

6、你们预习的真棒,学会了这么多折叠方法,可这些猴子上树漂亮吗?(不漂亮)怎么办?(对它们实行装饰) 板书:装饰

7、老师这有装饰好的,你们想看吗?(想)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①装饰方法(剪、贴、画)

②装饰内容(人物、动物、交通工具)

③装饰合理(从里面的内折夹缝行为表现上爬的小纸块,粘贴的图不宜

太大。)

8、你们真善于观察,除了这些,你还能设计成什么样的?

生:……用什么颜色的纸做成哪个造型更适合适合?

9、你们想动手做一个吗?(想)你和同桌先商量一下准备采用哪一种折法?选用什么颜色的纸设计成什么样的?两个人分分工,看你们谁设计得巧妙、有趣。在全胜剪刀时注意案例,开始制作吧!

三、学生制作

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评价

1、谁愿意把你们的玩具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你认为谁设计得巧妙、有趣。

3、我们比一比,看他们谁的玩具速度最快。(你能够为你的朋友加油)

五、拓展延伸

1、这节课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能动手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玩时很开心,老师很快乐,那么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

生:创作的快乐……

成功的快乐……

合作的快乐……

评价的快乐……

游戏的快乐……

2、你们在创作中找到了快乐,在合作中找到快乐,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很多,老师又实行了尝试把猴子上树进一步折叠,你们瞧,它变成了一座――小房子,还能变成火箭。

六、总结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的,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更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

小学语文《小猴栽树》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小猴栽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猴子栽树的故事,懂得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否则,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明白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中的对话。 3、复述课文。 4、学会书写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读书指导 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是最主要的语文学习目标。本课教学的读书指导应以读为本,将多种形式的读、多种层面的读作为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涵养情感、积淀语言、领悟道理的主要方法。读通、读懂、读好也是学习课文的主要目标。 1、谈话导课,揭示课题。 分步出示课题。先板书小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小猴子的故事,调动学生前期经验,奠定学习本课的知识前提和情感前提;再板书栽树,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激发阅读兴趣。 2、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标记出来反复练读。

(2)学生合作读课文:同桌互读,纠正读音、停顿、语气等问题。 (3)师生合作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轻声伴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对重点字的正音和长句子的.停顿。如栽、所是平舌音,施是翘舌音;擂是后鼻音,声母是l而不是n;樱是后鼻音,耐的声母是n 而不是l。文中的兄弟的弟读轻声。如长句子小猴子/在山坡上刚栽上/一排梨树、他/到处吹嘘/自己种的桃树/三年就能结出大桃子要读好停顿,防止把完整的意义单元读破。) 3、读懂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默读课文,照例子填空。 小山羊 杏树 四年 栽树 杏 小黄牛 小白马 小猴子在干什么呢?他真的是一无所得吗? (2)完成课后讨论题和揭题时提出来的问题。 (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对课文的解读不是惟一的,关于本课的寓意,学生如果能结合具体事例或关键词句说出小猴子大吹大擂、盲目看样、急于求成、朝三暮四,急功近利等意思都应给予肯定;当有学生对小猴为美好愿望而努力、不断追求更好办法提出肯定时,教师也应认可。能否形成一致的认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重要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多角度看问题思维方式的培养。) 4、读好课文。 (1)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对话,反复朗读。 (2)学生朗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通过语气变化体会大吹大擂、吹嘘、不耐烦等词语的意思。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8课 小猴子下山 第1课时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北门小学吴有荭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得就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得经历与结果,说明一个道理:目标不明确,做事不专心,就是不会有收获得。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故事情节单纯明白。易于被少儿读懂、本文语句学习主要就是注意体会不同得词表示不同得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说话。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就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瞧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什么”这样得语言形式来构段得,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把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得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猴”字,能正确认读后面带“子”得轻声词语,认识并能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语。会写“非、常”两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得路线。以此为线索会用“先( )再( )接着( )最后( )”得形式说说小猴子下山路线、 3、情感目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下山走到(哪里),瞧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来带着表情、动作、语气学文讲故事。 三、教学难重点 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小猴子得”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圆形得彩色生字卡片 3、小猴、玉米、桃子、西瓜、兔子得贴图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题 1。故事激趣导出小猴子、贴图(小猴子),板画(山)。 2。指导学生认识“猴”、 3.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4、指导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明确路线 1。自由地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请同学们边读别找小猴子走过得地方。 2、出示图片说说路线、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现读完故事了,那您能根据图片得先后顺序瞧瞧小猴子下山得路线图对吗? 3.练说路线: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再走到(),接着走过(),最后瞧见了小兔子追到了()。 (三)以“小猴子所见" 为线索,积累并读好词语 1、找出课文中“玉米、桃子、西瓜、兔子”得词语 师:瞧,故事中得小猴子出来了,发现了吗?它得表情-—?指名说。 师:您知道它为什么那么高兴吗?指名说。 师:就是啊,它下山来瞧到都就是些好东西啊!小猴子瞧到了那些好东西了呢?指名说:小猴子瞧到了( )非常高兴。随学生说出故事中得“玉米、桃子、西瓜、兔子”把图片贴到黑板上、再出示词语: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2 .指导读好“玉米、桃子、西瓜、兔子”得词语 师:小猴子下山,碰到这么好吃好玩得东西,难怪它会那么高兴啊!能带着小猴子那样高兴得心情读好这些词语吗?指导读词、 (四) 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体会动词 师:同学们带着表情地读,读得真好。小猴子瞧见玉米、桃子、西瓜、兔子,非常高兴,就干什么了呢?下面就请同学读读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地读,再指名带读 2。去拼音开火车读

《小猴子下山》教案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 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 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 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预设: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 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 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 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 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 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 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 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 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 (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 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

二年级下册7-14课教案

7猴子种树 学习内容分析《猴子种树》是一篇含有深刻哲理的童话故事,猴子先种梨树,听信乌鸦的话改种杏树,又因麻雀的进言改种桃树,最后又听信杜鹃的话,种了樱桃树。猴子对别人的话不加思考,一次又一次把快要成活的果树拔掉,结果一事无成。教学中要注意理解农谚的意思,读懂猴子的行为是可笑的,愚蠢的,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学习者分析学生普遍年龄小,识字不多,阅读量不够大,知识面窄小,部分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久,需要老师用多种方法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浓郁兴趣。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猴、梨、施、将、鸦、哇、谚、拔、麻、雀、樱”11个生字,会写“拔、掉、杜、肥、短、将、鸦、梨”八个字及以下词语:“拔掉、将来、耐心、乌鸦、梨树”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弄清楚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书写,扩大识字量。 (2)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质疑激趣出示画图,板书课题。对课题进行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课文,感知语言出示生字及词语,检查生字读音。布置学习任务。 1、自由读课文,从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交流识字方法,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把课文读正确,想想主要讲了什么?培养学生试学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再读课文感悟语言让学生联系课文相关段落,思考问题,结合观察插图,指导朗读。 1、读猴子与乌鸦的对话内容,并观察插图,思考回答老师出示的问题。 2、画出麻雀、杜鹃说的话。练习朗读。 3、学习最后一段,交流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教会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理解课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 四、分角色朗读内化语言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把猴子、乌鸦、麻雀、杜鹃说的话读好。给学生创造朗读展示的机会,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五、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1、让学生读一读“学习连接”。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篇二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完整版)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8课 小猴子下山 第1课时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北门小学吴有荭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经历和结果,说明一个道理:目标不明确,做事不专心,是不会有收获的。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故事情节单纯明白。易于被少儿读懂。本文语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说话。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把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猴”字,能正确认读后面带“子”的轻声词语,认识并能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语。会写“非、常”两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会用“先()再()接着()最后()”的形式说说小猴子下山路线。3.情感目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下山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来带着表情、动作、语气学文讲故事。 三、教学难重点 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圆形的彩色生字卡片 3.小猴、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的贴图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题 1. 故事激趣导出小猴子。贴图(小猴子),板画(山)。 2. 指导学生认识“猴”。 3.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4. 指导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明确路线 1.自由地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请同学们边读别找小猴子走过的地方。 2.出示图片说说路线。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现读完故事了,那你能根据图片的先后顺序看看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对吗? 3.练说路线: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再走到(),接着走过(),最后看见了小兔子追到了()。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读好词语 1.找出课文中“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的词语 师:看,故事中的小猴子出来了,发现了吗?它的表情——?指名说。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那么高兴吗?指名说。 师:是啊,它下山来看到都是些好东西啊!小猴子看到了那些好东西了呢?指名说:小猴子看到了()非常高兴。随学生说出故事中的“玉米、桃子、西瓜、兔子”把图片贴到黑板上。再出示词语: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2 .指导读好“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的词语 师:小猴子下山,碰到这么好吃好玩的东西,难怪它会那么高兴啊!能带着小猴子那样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些词语吗?指导读词。 (四) 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体会动词 师:同学们带着表情地读,读得真好。小猴子看见玉米、桃子、西瓜、兔子,非常高兴,就干什么了呢?下面就请同学读读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地读,再指名带读

8猴子种树教案反思作业题

8猴子种树 1猴(hóu)子种树 猴子种了一棵梨(lí)树苗,又浇水,又2施(shī)肥①,等着将(jiānɡ)来吃梨子。 段导读:本段写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并精心照料它。 正当小梨树快成活的时候,一只乌鸦(yā)哇(wā)哇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有句3农谚②(yàn):梨五杏四③。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④吗?” 猴子一想:“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于是就拔(bá)掉梨树,改种杏树。[句导读 :“对” 说明猴子不假思索就肯定了乌鸦的话,贸然就下了改种杏树的决心。] 段导读:第2、3自然段写猴子在梨树快成活的时候,听了乌鸦的话,改种杏树。朗读“猴哥,猴哥”时要读得短促,表现心情的急切,接着的问句要读出表示对猴子的行为不理解的语气。 正当杏树快成活的时候,一只麻雀(máquè)喳喳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杏树呢?有句农谚:4杏四桃三⑤。杏树四年才能结果,你等得及吗?” 猴子一想:“对,四年太长了,我也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杏树,改种桃树。 段导读:第4、5自然段写猴子在杏树快成活的时候,听了麻雀的话,改种桃树。朗读“杏树四年才能结果,你等得及吗”要带着疑问的语气读,表达出对猴子现在做法的怀疑。 正当桃树快成活的时候,一只杜鹃咕咕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桃树呢?有句农谚:5桃三樱(yīnɡ)二⑥。种桃树再短也得三年才结果,你不着急吗?” 猴子一想:“对,三年也太长,我还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桃树,改种樱桃树…… 6段导读:第6~8自然段写猴子在桃树快成活的时候,听了杜鹃的话,改种樱桃树。朗读时注意“左等右等”语速慢些,表示等的时间长,“一直”读得重些。 1? 2 3②农谚: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③梨五杏四:种梨树得五年结果,杏树则需要四年。 ④耐心:能忍耐、不急躁的性格。 4⑤杏四桃三:杏树从幼树到结果需要四年,桃树需要三年。 5⑥桃三樱二:种桃树得三年才结果,樱桃树需要二年。 6

《小猴子下山》教案

《18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王老师准备了一个谜语来考考你们。 师:“(出示谜语)”你们猜猜是什么? 生:“猴子” 师:“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找猴子玩耍吧!”(相机出示课题—小猴子下山)请人读,师正音,全班齐读。 1、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 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注意:每个小朋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5、归纳问题并简单板书。(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圈出本课课后生字。 3、读完后抱臂坐端正。 (三)我会认 1、出示字卡。点读、开会车读、出示PPT全班齐读每个字拼读三遍。(词语。请小老师带读,小老师一遍全班两遍。师正音,轻声读准。 2、送字回文,随文识字。整体感知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它又接着它,然后它,最后,。) (三)阅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阅读第一自然段: (1)问一问: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师都提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 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小猴子心里很高兴。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丁丁洗脸刷牙。丁丁吃完早餐。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 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就( )。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

幼儿园音乐教案:《小猴子》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音乐教案:《小猴子》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小猴子》,使学生能在感受动物形象中演唱。 2、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使学生能主动地、轻松地表现歌曲。用其他艺术手段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3、通过学习《小猴子》使学生更加喜欢小猴子,更加热爱我们的小动物。 二、教学重点: 能在感受动物形象的同时演唱歌曲《小猴子》。 三、教学难点: 小朋友对歌曲的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幻灯片2)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我们知道,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咦!森林里好热闹!小鸟在枝头欢乐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 老师讲故事:猴子捞月亮(出示幻灯片3)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猴子们在井里看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4) 生:回答。 二、教授儿歌:

导入:森林中渐渐恢复了平静,一只小猴子百无聊赖的靠在大树上嘴里姑姑叨叨,我们走进一听,哦,念儿歌啊,我们也会!小猴子听了很不服气,我的儿歌念的最好了,你们哪能和我比!我们小朋友服不服气?(学生自由回答)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猴子念的是什么儿歌呀?(出示幻灯片5) 1、老师讲解念儿歌的注意点 2、老师示范念儿歌 3、小朋友们分句学念儿歌 4、小朋友们一起完整的念儿歌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学的真快!这首儿歌将小猴子的特点全都展现出来了!小猴子爱吃什么?小猴子翻跟斗是不是很厉害? 三、歌曲新授: 导入:师:小猴子听了说,虽然念的很好,可还不是和我学的!哼! 师:听了小猴子的话,老师为大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为这首儿歌配上优美的旋律,把它唱出来看你服不服气!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出示幻灯片6) 1、老师讲解歌曲注意点:1)、歌曲的间奏 2)、歌曲反复记号及演唱方法 2、欣赏歌曲《小猴子》并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给你的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3、(出示幻灯片7)讲解学唱的要求 4、老师范唱全曲

猴子种树

《猴子种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猴、梨、将、谚、樱”,会写“拔、耐、杜、短、将、鸦、梨”七个字及“拔掉、耐心、乌鸦、梨树”等词语,认识寸字旁。 (2)分角色朗读。弄清楚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书写扩大识字量。 (2)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3、情感价值观。 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要坚持到底。 内容分析: 《猴子种树》是一篇含有深刻哲理的故事,猴子先种梨树,听信乌鸦的话改种杏树,又因喜鹊的进言改种桃树,最后又听信杜鹃的话,种了樱桃,结果一事无成。教学中要注意理解农谚的意思,读懂猴子的行为是可笑的,愚蠢的,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对别人的话语言听计从。 学生分析: 学生普遍年龄小,大多7岁多,有的6岁。识字不多,阅读量不够大,知识面窄小,部分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久,需要老师用多种方法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浓郁兴趣。 为了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我在复习词语的时候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拍手按照节奏读词语。在新授的时候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设计了合理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理解课文,自主合作探究课文。针对小学生喜欢表现的特点,我设计了自编自演童话剧环节。 老师板书的时候学生做什么呢?我还教育孩子养成跟着老师的板书书空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孩子的手、眼、心、脑都动起来,更有利于掌握文章的主线、汉字的笔顺、词语的识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课文内容入手,复习词语)。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猴子种树》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12《猴子种树》 3、齐读课题。 4、复习词语(先开火车认读,然后拍手齐读)。 猴子乌鸦麻雀杜鹃梨子杏子桃子樱桃耐心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拔掉将来长短 5、这课讲了什么故事?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抓中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写猴子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一次又一次把快要成活的果树拔掉,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18 小猴子下山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汉字。 3、了解故事内容,初步体会做事情要专心,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4、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3、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师生共同交流对于猴子的了解,师适当小结:猴子是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他们身手灵活,喜欢吃水果,长得有点像人。 3、师激趣:有一只小猴子下山回家,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吃的,他可开心啦!走,我们赶紧去认识它吧!(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初读故事,识字学词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并交流听过之后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指导,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①出示词语卡片:一块玉米地、结、非常、掰、往前走,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结”在本课中读第一声;“掰”读“bāi”,不能读成“bān”。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②区别“块”和“快”这一组同音字: 师出示“块”“快”,指名学生说说这两个字分别可以组哪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区分并正确使用。师适当小结,并指导学生通过偏旁来区别汉字的意思:“块”是土字旁,所表示的意思是跟土地有关;而“快”是竖心旁,表示“快乐、愉快、快慢”的意思。 ③引导学生理解“掰”的意思:通过观察汉字的字形、结合图片、动作示范让学生理解。(2)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①出示“扛着、满树、扔了、摘桃子”的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强调:“扔”是后鼻音,“摘”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②单独出示“扛、扔、摘”三个汉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这三个汉字的字形和偏旁,师小结: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提手旁,所表示的意思都与动作有关。 ③生结合课文插图、生活实际,进行动作演示来理解这三个动作。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_8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的道理。 2.理解“只好,空着手……”辟词的意思,会看图正确选用动词“扛、捧、抱、扔、检、摘”,会用“又……又……”的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并组词读。 (2)看了课题《小猴子下山》,你有什么想问的?(小猴子下山干什么?最后结果怎样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学完了课文你就找到了答案。 (二)讲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猴子下山路过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读后讨论,师贴板书) 小猴子图 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玉米图桃子图西瓜图 白兔图 (指图)又()又()抓住了事物的不同特点,前后调一调意思不变。 出示课文作业4,谁能很快填一填。

地里的玉米又()又()。 树上的桃子又()又()。(指名回答,填在作业本上。) 地里的西瓜又()又()。 (2)小朋友们,小猴子下山来,看见这些东西是怎么做的呢?请看(出示图1) ①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着谁?在于什么?(指名回答) ②找找,写小猴子掰玉米的是课文的哪一段?(第1段) ③指名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想一想:小猴子先来到什么地方?心里觉得怎么样?(高兴)从哪句话中看出来?(非常高兴)该怎样朗读?(指名朗读)小猴子是怎样做的?(板书:掰)“掰”什么意思?(两手把东西分开)出示青菜,演示“掰”原意是把东西分开,也可以是把东西折断,课文中指小猴子把玉米从玉米秆上折断。(插图) ④小结:小朋友们,第1段告诉我们什么?(出示黑板) 猴子走到(),看见(),就()。 什么地方什么怎么做 (指名回答) (3)①刚才学习第一段时,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板书: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再请你们(板书:找节),找一找在课文的第几小节,最后请小朋友们学文(板书:学文)想想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看见什么,怎么做。看图--找节--文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根据这个方法学习第二段。(出示图画)要求学生照学法自学第二段。 ②师生讨论:小猴子又走到(),看见(),就()。(板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复习教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车家坪小学2011-2012学年下期 二年级下语文复习课教案 廖光燕 汉语拼音字母部分 复习目的: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认识声母表、韵母表。 2、能区分易混淆的声母、韵母。 3、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4、辨别大小写字母。 第1课时 一、写出下列字母的大写字母。 a()r()d()e()p() h()k()s()m()n() g()I()t()b() 二、按顺序填写出字母 A()CD()F()()I()KL() NOP()S()UV()X()Z 第2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ědònɡshìjièsǔnyáchìbǎnɡqiāoménpīpínɡ ()()()()()() jiǎzhunɡqínlanɡhuǒlɑlɑbànɡwanxioshī ()()()()() bǎomixiónɡwěidéyìmǎlínɡshǔmiàobùkěyán ()()()() 二、谁能它们找出正确的读音。 黑白相间(jin jin)宝藏(zang cang) 北斗(dou dou)七星放暑假(ji ji) 钉(ding ding)钉(ding ding)子 汉字部分 教学目的:1、读准、写好本册的550个生字。

2、认读250常用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 3、能正确搭配词语。能正确选用数量词。 4、能写浅显的反义词。 5、区分平舌、翘舌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目的1、2、3、4、5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重难点: 一、看拼音写词语nenyaxunzhaoqiheizirunwanxizhongyucanlanqingcui()()()()()()()() shenlinluzhuzhaogushushimaominanwangqiguai ()()()()()()() mingshenggujiqunshanhuanraowuguangshishejingbihuihuang ()()()() fengherilichendiandianmubuzhuanjinghuangrandawu ()()()() 二、数一数,填一填 “笋”共()笔,第一笔是(),第五笔是()。 “嫩”共()笔,第四笔是()。 “潭”共()笔,第五笔是(),第六笔是()。 三、查字典填表。 要查的字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组词 赞 着 滑 礼 第2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重难点: 一、下面的这些字都找不到自己的伙伴了,赶快来帮忙吧! 蜂锋密蜜破玻烧浇谜迷 蜜()茂()()璃()火()宫 ()铛()利甜()()旧( 二、仿照样子写一写,你一定会做得最好。

《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公开课精品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年级下册 18《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锤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把文体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中。在本文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又_又_”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 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撮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作出简单的推断。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快两个学期的学习,学习了一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他们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注意力还不是很集中,学生对猴子的接触又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2.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难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教学课件、玉米、桃子、西瓜图片及实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客人,大家想知道它是谁吗?只要你们能把这些词语准确地读出来,它就会出来跟你们见面了。 2.出示词语:掰下扛着扔了摘下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1)学生齐读词语。 (2)分组认读词语。

歌曲《小猴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唱《小猴子》 听《野蜂飞舞》 动跟随《小蚂蚁》的音乐跳舞 教学目标: 1、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情绪。 2、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并能用动作语言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听赏《小蚂蚁》、《野蜂飞舞》活动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朋友们,天气这么晴朗,我们一起手拉手出去郊游好吗? 野营的队伍出发啦! 2、听《小蚂蚁》 二、欣赏《小蚂蚁》及律动 1、同学们出去野营的心情怎么样?出示题目 2、演唱歌曲,教师做好示范。注意音准 3、带领学生队列前进,随着音乐做攀登、拨开草丛、下坡等动作。 三、学唱《小猴子》 1、听听我们碰到了谁?听《小猴子》 2.师:你们喜欢小猴子吗?愿意和小猴做好朋友吗?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一只可爱的小猴,我们来看看这只小猴有多调皮。 (出示小猴子调皮的动作画面) 同学们看了这只顽皮的小猴,觉得它是不是特调皮啊!它都在干啥啊?我们同学们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这样才能把事情给做好,可不能学这只小猴三心二意哦。不过它虽然很淘气,但它还是非常可爱的,你们会做小猴可爱的动作吗?现在老师想请几个同学们上来做做小猴子的动作。 (请个别学生上来模仿,表演过后奖励小猴头饰。) 3.师:小猴平时除了喜欢嬉戏、打闹、做一些可爱的动作外,它最喜欢吃什么啊?生(桃子、香蕉等) 同学们真聪明,小猴子最喜欢吃桃子了,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只特别喜欢吃桃的小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小猴是怎样吃桃的? 4.播放小猴吃桃的画面 5.师:哈哈,看小猴这样吃桃,同学们的口水是不是都要掉下来了?老师啊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它的名字叫《小猴子》,你们想知道歌曲里的小猴是怎样吃桃的吗?好,那我们可要仔细听了。 6.听录音范唱,教师在间奏处做动作。听完后请学生回答。 (出示小猴子歌词,播放伴奏) 7.师:这首歌里唱的是小猴在做什么啊?刚才在听歌的时候老师在做什么啊?因为这首歌在唱的时候,每段都有两处停顿的地方,老师就在这些停顿的地方做了小猴的动作,你们想知道哪儿是该停顿的地方吗? 出示:XXX|OO|XXX|OO| 小猴子一路走

猴子种树

《猴子种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了一只猴子因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拔了梨树种杏树,拔了杏树种桃树,拔了桃树种樱树,到头来什么树都没种成的故事。教育小朋友做事情要有耐心,不要盲目地听从别人的话。 学情分析: 学生普遍年龄小。识字不多,阅读量不够大,知识面窄小,部分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久,需要老师用多种方法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浓郁兴趣。 在备课之前,我和同学们交流,我问他们:“你们见过猴子吗?你觉得是什么样的?”(顽皮、不仅顽皮还没有耐心)由此就会学生思考猴子怎么没有耐心?在学生渴知的目光中导入课文。一定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经过了一年半的学习和训练,同学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同学们已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 教学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教学通过小组合作,采取学生互动的形式,探究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清楚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书写扩大识字量。 (2)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3、情感与价值观: 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懂得没有足够的耐心,急于求成是什么事也办不成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不要盲目地听从别人的话。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猴子种树》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猴”,认记“猴”字。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老师在题目旁打上小问号。 4.观看挂图。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几遍,遇到不会的,请教老师和学生。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互相学习互相正音,教师巡视。 3、检查读音情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