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知识问答题

心理知识问答题

心理知识问答题
心理知识问答题

心理健康知识问答题卷(一)

泗桥中心小学收获值:100 建议时间:20分钟

班级:姓名:年龄:收获值:

一、选择题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里包括:()

①生理(身体)健康②心理健康③社会适应良好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2、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

①经常不完成作业、打架②总是不自信、敏感③难过的时候哭

④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总觉得有人要害自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心理健康的表现的是:()

A、小A一遇到考试就觉得紧张

B、小B看到别人有什么就要攀比着去买

C、小C与同学相处的好,大家都喜欢他

D、小D觉得自己很没用,什么都做不好

4、当我()时,可以去心理小屋找心理老师进行咨询辅导。

①书本忘记带②想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③非常伤心,想要找人说话

④遇到挫折,自己没办法解决⑤一个月以来,都觉得心情不好,对什么事都没兴趣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辅导需要提前预约,可以去找心理老师预约的时间是:()

A、星期一、二、四上午课间

B、星期一、二、四下午课间

C、周三、五上午课间

6、我们学校的心理小屋在:()

A、办公楼三楼

B、教学楼三楼

C、教学楼四楼

7、心理咨询辅导一次大约多长时间:()

A、10-20分钟

B、20-30分钟

C、30-40分钟

D、50分钟左右

8、心理咨询辅导时,我告诉心理老师的秘密,()

A、心理老师可以告诉父母

B、心理老师可以告诉别的老师

C、属于个人隐私,除非危及自己与他人生命,否则心理老师不能告诉任何人

9、关于心理咨询辅导的知识,错误的是()

A、心理咨询辅导是按学生个人意愿进行,自愿接受咨询人员的指导。

B、心理老师在咨询辅导时,应对心理问题的学生充分理解,提供无条件的帮助。

C、心理咨询就是请老师帮我解决问题,我自己不需要付出努力。

D、心理咨询辅导常常要连续4-6次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10、以下观念正确的是:()

A、有精神病的人才去找心理老师做咨询辅导

B、去心理咨询辅导一次就会有效果

C、去心理咨询辅导的学生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人,是想要获得更高学习生活质量的人

11、什么是心理咨询辅导,以下正确的是:()

A、心理咨询辅导就是心理老师给学生讲道理、提建议,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B、心理咨询就是心理老师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要求我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C、心理咨询是心理老师用心理技术,帮助学生增强适应能力,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展。

12、关于心理咨询辅导的保密原则,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除了心理老师和档案管理员外,任何其他人员都无权查看心理档案室的档案材料。

B、心理老师只有在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C、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等,应严格保密。

D、班主任想要了解某学生的心理状况,到心理小屋翻看该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记录。

13、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

④在学习生活中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判断题。

14、一般的心理问题人人都会有,而且不分年龄大小,它就像小感冒一样。()

15、心灵的“小感冒”持续的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到人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当心灵出现“小感冒”时,应及时找心理老师进行调适。()

16、心理咨询辅导的保密原则是假的,是骗我们去的,我们才不会上当。()

17、当我有压力时,我可以听音乐,到安静的地方吹吹风,也可以找朋友倾诉。()

18、当我有难言之隐的困惑无法解决,又害怕家长与老师的介入时,可以去找心理老师倾诉与辅导,她会帮助我的。()

19、心理咨询是以语言沟通为基础,这种沟通是建立在咨询者对医生的信任和自愿的基础上。()

20、心理咨询除了有心理老师的启发引导帮助,还需要咨询者积极主动配合。()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A1.当你在电影画报上看到某演员的形象时,觉得很熟悉,而且能够确知他曾饰演过某个角色,这种现象属于(C)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2.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A) A.自然适度B.克服羞怯C.真实坦诚D.留有余地 3.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B)来进行的。 A.设备B.语言C.仪器D.媒体 4.患截瘫的人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求助者的(D)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A.责任心B.吸引力C.类似性D.依赖性 5.“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C)因素。 A.个人特质B.类似C.情境D.互补 6.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把健康定义为(C) A.没有身体疾病B.没有身心疾病 C.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D.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B7.个体在估计事件后果时总认为负面后果只会出现在其他人身上,自己则不会有事,这种现象是(B)A.自我防御机制B.理想化偏见C.自利性归因D.自我效能感 8.自杀作为心理障碍的最极端的后果,最常出现在以下哪一种的神经症中(C) A.厌食症B.强迫症C.抑郁症D.贪食症 9.母亲的哪种行为不会影响胎儿的健康(B) A.喝酒B.适量运动C.抑郁D.抽烟 10.大学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为(B) A.情绪健康B.智力正常C.意志健全D.人格完整 11.健康的概念是指哪种状态?(D) A.身体健康B.生理无残疾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 12.关于心理健康者的特征,以下正确的是(C) A.理想追求脱离现实B.不能控制自我思想行动 C.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D.不能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C13.如果你心里有苦闷和烦恼的事,最好的解决办法是:(C) A、憋在心里 B、大发脾气 C、与亲友交谈 14.健康教育的核心是(C) A.提高人民知识水平B.提高生活质量C.改变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15.最好的保健是(B) A.依靠医生B.自我保健C.多依靠亲属D.保健产品 16.健康的四大基石是(B) A.丰富营养,多量运动,限烟限酒,心理平衡 B.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C.营养适量,合理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 D.丰富营养,合理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和 17.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造成抑郁的原因是(A) A.自我惩罚B.习得的无助感 C.高度的成就需要D.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策划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工作,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积蓄持久成长动力,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营造关注心理健康、创建和谐示范校园的良好氛围,本校决定开展以“关爱心灵,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关爱心灵,全面发展 三、活动目的: 1、旨在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2、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 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3、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和健康成长; 4、让更多的同学进一步意识到,在认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地关 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四、活动时间: 2013年12月23日 五、活动内容: (一)书香苑——心理知识板报 活动主题:书香苑——心理知识普及与宣传 活动内容:每个班出一期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主题板报。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标准、人际相处技巧、心理保健、生理知识等板块。 活动目的:宣传心理学知识,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走近心理,亲近心理。通过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健全自己的心理。 (二)活在当下——心理健康活动课 活动主题:把握今天,把握现在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懂得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不要总把属于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争取做生活的舵手。 活动时间:12月25日 (三)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比赛 活动要求:手抄报要求有刊头设计,刊名要切合“关爱心灵,重视心育”之主题。结构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图文并茂。内容必须积极向上,具备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注重突出原创性,文字流畅,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活动目的:通过让师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来达到心理

心理学考试:三级案例问答题

三级案例问答题 案例一:求助者,男性,汉族,22岁,大学毕业生。 主诉:焦虑、烦躁,入眠困难,经常做噩梦等一个多月。 求助者自述:马上就要毕业了,去了几家大企业、大公司,均未被录用。我每天晚上总在想:王顺民找不着好工作?是不是因为我的学校不起眼,不是,名牌大学?这时父母亲的话就有会在我耳边响起: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越想越觉得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就是这个原因。现在真后悔,悔当初没有考上名牌 大学。心情也烦燥、焦虑;看书没有以前专心,有时走神,食欲也下降了,我总是担心今后今后找不着好工作。找工作也是竞争,也不好意思问其他同学,有时上 网聊天,心情稍微好点。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说时,眉头紧锁,来回搓手。出生在中等城市,从小性格内向,不爱交朋友,父母亲在学习方面的要求特别高,小学、初中的 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排第一名。高中时偶尔一次排在第二名,在下一次的考试中非争取第一名不可。平常父母总是教育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名牌大学 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高考时由于紧张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学。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当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紧张起来,只好上了这 所普通大学。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部分用在学习上。历年体检正常。 心理测验的结果:SDS:40;SAS:60;EPQ:N:65、E、30、P:40、L:30. 根据求助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有焦虑情绪。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一下问题: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焦虑、烦躁、后悔,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噩梦多、食欲下降。 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一般心理问题。依据如下: (1)该求助者历年体检正常,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病变的基础。(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直,人格相对 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刺激引发,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内 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于找工作上,没有出现泛化,且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由现实引发,持续时间一个多月,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训程度轻微,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但是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刺激比较强列,应该引起注意,避免快速泛化,演变成严重心理问题。 3、对该求助者需要做的鉴别诊断如下:(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该求助者有睡眠问题和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但历年体检正常,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2)与精 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 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于其处境相符,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 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于在找工作上,没有出现泛化,且仅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 (1)生理因素:该求助者为23岁,男性,工作问题是该年龄段的主要问题。(2)社会因素:a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没有被大企业、大公司录用。b、家庭教育中, 父母对他的要求高,对他的教育也不准确、客观,如名牌大学毕业生才能分配好工作。c该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3)心理因素:a、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不是名牌的大学毕业生,就找不到好的工作”。认为只有到大公司才算是好的工作。b缺乏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没有被录用,就不知道怎样去解决。C、被焦虑情况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D、人际关系方面与同学交往少,缺乏沟通与交流。E、人格特征:较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案例二: 求助者,女性,26岁,离异,国家公务员。 主诉:心情紧张,烦躁、爱发脾气,睡眠差等三个月。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独生女,相貌一般,衣着整洁,精神紧张,身体不放松,咨询过程合作。父母均是国家干部,母亲要求很严。自幼性格活泼、 外向,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大学期间与同班同学确立恋爱关系,大学毕业后结婚,婚后一年离异,无生育史,现于父母同住。求助者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 自尊心很强,人际关系良好,能胜任工作,业绩优秀。三个月前,一位男士向求助者示爱,她不知道如何对待,一想起此事就紧张,听别人谈婚姻问题也心烦,对婚姻担心、畏惧,不想吃东西,工作中也出差错,被领导批评。求助者感到痛苦,曾和家人及朋友诉说自己的苦闷,但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希望咨询师能给于帮助。 求助者家族无精神病史。体检正常。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在心理、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有内心的冲突、焦虑、紧张、烦躁、痛苦、情绪不稳定。在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睡眠差、食欲下降。 2、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是如下:(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具有器质性病变基础。(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 相鉴别。(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性症性问题相鉴别。(4)分析求助者的情绪是否泛化。(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 功能影响程度。(6)形成初步诊断。 3、对该求助者需需选用的心理测验如下:(1)、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寻求助者的病理人格以及做精神病的鉴别诊断。(2)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求助者 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3)可选用SCL-90测验,以了解求助者对自身症状的评估程度。 4、可以从五个维度评估咨询效果:(1)、该求助者的主观体验:其对焦虑、烦躁等症状改变方面的主观体验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2)该求助

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模

三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模版 1.对该案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答:对本案例的初步印象是……其理由如下: (1)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其心理活动是内在协调的,其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本案中……因此,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不属于精神障碍范围。 (2)排除神经症:心理冲突有变形和常形之分。变形是指与现实环境没有关系,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是大家都有的经验。本案例中…(例:有明显的现实诱因,且含一定的道德属性,属于心理冲突常形)。 (3)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而且内容充分泛化,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求助者属于……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鉴别: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内容未泛化,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问答题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问答题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问答题 1.什么是社交恐怖症 答:主要是指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回避与别人谈话,特别是不敢到公共场所,缺乏自信,表现为在人群中害怕,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怕跟别人对视, 引起别人的注意. 2.心身疾病的概念 答: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一组在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3."百病生于气"从心理的角度怎样去认识 答:其主要指负性情绪,负性情绪是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 4.人际沟通的定义 答: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系统传递信息的过程. 5.人际冲突 答: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依赖的个体之间由于在信仰,观念和目标上的不一致,或在地位和情感愿望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斗争. 6.什么是非语言沟通 答:即不使用语言的沟通,它是通过身体运动、面部表情,利用空间、声音和触觉而产生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使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 7.什么是性格 答:它是指表现在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心理特征的总和. 8.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哪五个层次? 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答:增进自我了解,明确价值目标,促进潜能开发,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个体价值。 10.有效情绪表达的方法 答:觉察自己真正的感受,选择适当的时机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正确、清楚、具体地表达;适时表达自己的积极情绪; 11.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征 答: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12、情绪调控的方法 答:合理情绪疗法,推迟动怒时间;合理宣泄不良情绪;适当的代尝转移;理性的升华;增加自己的幽默感; 13、什么是能力 答:既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人物在心理方面需要的基本条件,它在活动中表现出来 14、管理压力的方法 答: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懂得量力而为;提高自我效能;学习有效的应对方式和放松技巧,缓解身心紧张;改变认知方式,乐观积极地看问题;做好事件管理;培养幽默感;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学会合理宣泄; 15、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真诚、宽容、守信、互助合作; 16、自杀常见的征兆有 (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2)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 (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心理咨询问答题答案

2008年5月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学习努力,成绩名列前茅,是多年的三好学生和班干部,经常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某名牌大学,班里同学都是各地来的尖子生,他的成绩只排在中下等水平,心里很失落,暗下决心要把名次提上来。但事与愿违,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的名次没升反而下降了,甚至还出现了不及格。为此父母极为严厉地批评了他,他也觉得自己很没用,感到自己很没面子,老师不重视他,同学们也都看不起他。因此情绪低落,内心苦恼、焦虑。他觉得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爱他、关心他了.班长是一位女同学,对他学习、生活等很关心,他也愿意和班长讲讲自己的心里话,自己感觉喜欢上了班长,于是鼓足了勇气,表达了爱慕之情,但班长明确告诉他自己有男友,不能接受他的感情。初次恋爱就失败,他感受到了失恋的痛苦。兴趣明显下降,慢慢的不愿与人交往,经常独来独往.整日没精打采、闷闷不乐。近半年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经常头昏、头痛,晚上入睡困难,全身疲备不堪。记忆力大不如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现在学习成绩已排到班里的倒数几名,父母、老师和同学注意到了他的问题,多次帮助他。但他觉得很无助,自己觉得没什么希望,这学期已无法上学。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大学教授,对他要求严格,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成绩,希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学将来继承

他们的事业。求助者初二时,因课间和同学在讲台上打乒乓球被老师严厉批评并一同被罚站,当时觉得很丢人,留下心理阴影。求助者性格内向,从小 争强好胜,追求完美,但心理承受能力差。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精神状态、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20分) 2、对本案例的诊断及诊断程序是什么?(30分) 3、对该求助者的遭遇,心理咨询师在表达共情时应当注意些什么?(25分) 4、对本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心理咨询师应选择那些维度或指标?(25分) 一.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精神状态、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20分) 精神状态(2分):情绪低落(2分),内心苦恼(1分),焦虑(2分),整日没精打采(1分),闷闷不乐(1分),觉得自己没有希望(1分),记忆力已大不如前(1分)。 身体状态(2分):头昏(1分)、头疼(1分)、晚上入睡困难(1分)、全身疲惫不堪(1分)。 社会功能状态(2分):学习效率下降,已无法上学。(1分) 二.对本案例的诊断及诊断程序是什么? (30分)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20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心理属于健康心理 ( D ) A.抑郁情绪B.不愿与人交往 C.经常感觉自己无能D.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克服困难 2.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 ( C ) 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3.对统一性原则的正确理解是(A ) A.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B.人的行为虽在量与质方面和外部刺激保持一致,但不一定正常。 C.人在行为上只要是超越了均数水平,就表明其精神必然是异常的。 D.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不一定与客观环境一致。 4.良好的心理康复能力不包括( C ) A.精神创伤后不留严重痕迹 B.再次回忆创伤时较为平静 C.回忆起既往的精神创伤时情绪波动大 D.回忆起精神创伤时,原有的情绪色彩变得平淡 5.学校增进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 A ) A.心理健康教育 B.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 C.心理咨询D.心理治疗 6.健康的概念是指哪种状态?(D ) A.身体健康B.生理无残疾 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 7.心理健康表现心理的耐受力方面为( C ) A.过去的痛苦的体验经常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但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B.遇到困难,能够忍受 C.把克服困难当成一种乐趣,而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 D.对于同事外入的议论并不在意 8.心理咨询时,在讲话上,最常见的阻抗表现形式是(B ) A.寡言 B.沉默 C.赞言 D.抵触 9.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 ( C ) A.自我实现B.和谐人际关系 C.保持人格完整D.保持协调情绪 10. 求助者如果出现拒绝回答问题或有长时间停顿应该考虑(A ) A.一定是阻抗 B.一定是寡语 C.可能是反省 D.可能是顺从 11.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D )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D.强迫症 12. 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 A ) A.心理不健康状态 B.异常心理状态 C.功能性机能失调 D.神经过程紊乱 13.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 C ) A.自卑者B.自负的人 C.完美主义者D.偏执者 14.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C ) A.刻板印象B.社会吸引 C.从众D.服从 15.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 A ) A.避免类似情境 B.总结经验教训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手册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手册Company number : [WTUT-WT88Y-

心理健康知识 普及手册 目录 (-)基础知识篇 (1) (二)自我意识篇 (4) (—)情绪调控篇 (6) (四)人格发展篇 (9) (五)人际关系篇 (11) (六)压力应对篇 (13) ()危机干预Jtn ■■■??? ??? ■■■ ??? ■■■ ???■■■■?? 1 6

(-)基础知识篇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它的一些标志包括:(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 )有 幸福感;(4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能力,过着 有效率的生活。 2、判断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1 )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2)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3、心理健康的标准 (1 )智力正常。(2)人际关系和谐。(3)情 绪积极稳定。(4)意志品质坚强。(5)自我意识正确。(6)个性结构完整。(7)环境适应良好。 4、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人的心理是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因而人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去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心理健康,并且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社会阶段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是不同的。在一些人看来是心理健康的行为,在另一些人看来可能就是病态的反应了。因此,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而言的。 5、心理健康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概念包括心理不健康、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由于他们存在一些紧密联系,常常为人们所不加区分的误用。心理正常与心理不正常是—组相对应的

心理学考试问答题

主观题 71、简述霍兰德兴趣理论的中的六种职业人格类型和六种工作环境。 参考答案: 答:①实际型:这类人喜欢技术性和体力性工作。喜欢与机械打交道以及各种修理工作。(2分) ②研究型:有明显科学倾向,喜欢收集信息,发现新的事实或提出新理论,分析和解释资料,倾向于独立工作。(2 ③艺术型:重视审美品质,自我表现欲强,参与性强,在活动中表现出艺术兴趣。具有藉文字、动作、音乐、色彩来 ④社会型: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讨论问题和社会交际,具有人际交往技巧,善解人意,友善合作。典型职业为教师 ⑤企业型:追求领导地位和权力,乐于为组织目标或经济成功而工作,喜欢冒人际风险和经济风险以及竞争。典型职 ⑥事务型:喜欢具体、实际、精确的工作,与企业型同样在大公司或政府机关工作,但处于执行地位而不是策划地位 72、简述皮亚杰关于适应、同化、顺应的关系。 参考答案: 答:皮亚杰认为智力是一种适应,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这种适应是心理形成的适应,有其内在的内容和功图式),功能是指认知结构的反映抽象化和平衡作用。智力的发展过程乃是同化和顺应之间平衡不断打破不断地重建同化是指主体利用已有的心理结构——图式,将外界刺激吸收到原有结构中,引起图示量变的过程。(4分) 顺应是指主体为适应新的环境,改变原有的图式,以创立新图式的过程。在认识过程中,面对新刺激,主体首先倾向不能同化新客体时,主体将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新环境(顺应)。在顺应的过程中,图式发生了质的变化。(4分) 73、简述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心理因素。 参考答案: 大量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动机、知识、思维、人格,都对创造过程和创造性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1)动机与创造性(3分) (2)知识与创造性(3分) (3)思维与创造性(3分) (4)人格与创造性(3分) 74、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 答:相同点:①感觉和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初级阶段,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其它心理活动的基础。②都是人分) 不同点:①感觉介于心理生理之间,知觉是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②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分) 75、什么是记忆术?常用的记忆术有哪些? 参考答案:

咨询心理学部分及答案

第七部分心理咨询学部分(上册)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1.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 2.精神分析性的咨询与治疗着重在于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并使之意识化。() 3.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模式不仅考虑了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考虑了 改变刺激与反应关系的其它条件的作用。() 4.求助者希望听到咨询者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咨询过程中应多替对方出主意以解决具体问 题。() 5.在儿童期进行性别认同教育主要是通过成人对孩子的一般行为表现来进行。() 6.咨询师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且求助者的价值取向也必须与之达成一 致,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 7.所谓“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情感。() 8.咨询是一种帮助他人的职业,在咨询过程中只有求助者成长和获益,对咨询者本人的人 格完善方面并没有什么帮助。() 9.当咨询师在工作当中遇到与自己尚未解决的心理问题“同病相怜”的求助者时,应勇 敢地坦露自己的问题,与他共同商讨,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10.在咨询中保持非评判性态度是为了使求助者无所顾虑,将内心世界完全展示出来。() 二、单项选择题 1. 心理测验和个体差异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为( ): (A)韦特默(B)威尔森(C)比尔斯(D)帕森斯 2. 通常认为咨询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韦特默(B)比尔斯(C)帕森斯(D)卡特尔 3. 下列哪项不是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目标( ) (A)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B)促进个体与环境的调和 (C)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的更快康复(D)促进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 4.《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的执行时间是:() (A) 2000年8月(B)2000年10月 (C) 2001年10月(D)2001年8月 5. 中国人的多相人格量表的研制成功,从方法学的角度说明了下列哪一种趋势:() (A)心理咨询工作切入中国社会现实及文化背景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 (B)未来几年内心理咨询工作还得以普及化为其重要特征 (C)中国心理咨询职业化还将继续发展 (D)独立性是中国心理咨询的未来发展目标之一 6.()将心理咨询定义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 促使其行为、态度变化的过程。 (A)罗杰斯(B)陈仲庚(C)李心天(D)威廉森 7.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 (A) 帮助改造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B) 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 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 D) 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8.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的构成为:() (A)自我一本我一超我(B)意识一潜意识一无意识 (C)性格一脾气一能力(D)兴趣一需要一动机 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自我’遵循的是:()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平衡原则

2019年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精华版)

2019年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一、必答题(共90道) 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 D ) A 能极力满足个人的需要 B 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 C 为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宜泄自己的情绪 D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对于相貌美的标准,人们通常有大体一致的看法,但是也存在各种差异。而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这个是说明人们在对相貌的看法中存在(C ) 差异 A 文化 B 个人C关系 D 时代 3、个体在估计事件后果时总认为负面后果只会出现在其他人身上,自己则不会有事,这种现象是(B) A自我防御机制B理想化偏见C自利性归因D自我效能感 4、下列哪种心理属于健康心理( D ) A 抑郁情绪 B 不愿与人交往 C 经常感觉自己无能 D 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克服困难 5、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 C )

A 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 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 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 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6、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 C ) A 心理活动的耐受力 B 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C 心理康复能力 D 环境适应能力 7、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 A ) A 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B 环境适应力 C 心理自控能力 D 社交能力 8、心理健康表现心理的耐受力方面为( C ) A 过去的痛苦的体验经常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但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B 遇到困难,能够忍受 C 把克服困难当成一种乐趣,而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 D 对于同事外人的议论并不在意

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举例说明认知结构是如何帮助学习者“超越所给信息”的。 人们如果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那么,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进行推理,而且,还要根据其他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这些相关的类别就构成了编码。例如:当我们看到前面一位留着披肩发穿着药衣服的人时,我人所得到的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我们可以推断这个是位女子,她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等。然而,我们不可能直接知觉到这些,所以我们必须超越所给的信息。我们先判定这是一位女子,然后根据女子这一类别,作出推断。简述促进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三种最基本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简述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及其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即心理意义。画出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式图,并加以解释。 这一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的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0.25~2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时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焉,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短的,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作听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信息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加快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图上的“执行控制”和“期望”。“执行控制”即已民用工业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即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结构的作用下进行的。 加涅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把学习过程分成哪些基本阶段? 把它分成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要使学习得以发生,首先应该激发起学习者的动机。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就要使他们具有一种奔向某个动力。要把学习者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头脑中的期望——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了解阶段。在了解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对外部信息一旦开始注意和知觉,学习活动就可进入获得阶段。获得阶段指的是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

心理咨询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一.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三.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 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四.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五.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六.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 2.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 3.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 4.建立与维护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任务。 5.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之一。 6.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 七.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 咨询师正确理解、使用共情,需在咨询中理解和掌握的要点: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3.表达共情应因人而异。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7.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8.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八.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通过与求助者共同协商,确立双方共同接受的有效的咨询目标并加以整合。其操作步骤如下: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接受、心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目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20*2) 1.《梦的解析》的作者是 ( )。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詹姆斯 D.埃森克 2.有人不可自控地思考“天上的白云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这是强迫症中的()。 A.强迫行为 B.强迫观念 C.强迫情绪 D.强迫情结 3. 自杀作为心理障碍的最极端的后果,最常出现在以下哪一种的神经症中( )。 A.厌食症 B.强迫症 C.抑郁症 D.贪食症 4.某人失恋时用写诗来抒发心中的苦闷,最后却因此成为一名优秀的诗人,这是()作用。 A.反向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升华作用 D.潜抑作用 5.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6.针对“孤僻”的个体,最好的方法是建议他()。 A.胸怀宽阔 B.要有坚定的信念 C.淡化个人得失 D.主动与人交往 E.不断体验成功 7.不属于失眠的表现是()。 A.入睡困难 B.睡眠中途转醒后入睡难 C.早醒后想睡睡不着 D.起得早 E.睡眠失调 8.关于对错觉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 ) A.是歪曲的知觉 B.只在病人中存在 C.病理性错觉多持续时间较短 D.错觉存在时间较短 9.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 ( ) 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10.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 ( ) A.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B.环境适应力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汇总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考试大纲》P1) 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1) 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P5) 答:(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7)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P9) 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 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 年代以后)。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13)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 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4)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 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 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 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 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 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 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 片面性和主观性。 8、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5) 答: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 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 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 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 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 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9、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P15) 答:(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 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 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 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 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 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 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 准备。(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 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 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 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 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 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 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16)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 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 -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 -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 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 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 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 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 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 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 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 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 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 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 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 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 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 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 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 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 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 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11、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P18)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 区。 1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P19) 答: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 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 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 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 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 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 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 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 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1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P20) 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 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

心理咨询问答题

心理咨询问答题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依据:1、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可排除心理障碍。 2、病程:?个月 3、主动求医 4、自知力完整 5、由具体的现实刺激引起 6、内容未泛化(已泛化) 7、反映不太强烈(比较强烈) 8、典型症状表现(如焦虑、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等) 二、整理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 (包括三个方面)1、躯体症状(如:失眠、食欲下降、心慌、气短等) 2、精神症状①认知(注意力、记忆力、感知觉)②情感(情绪情感) ③人格变化(爱发脾气等) 3、社会功能症状①工作状况②学习状况③人际交往状况等。 三、分析病因 (包括三个方面)1、生物因素(年龄、性别、青春期、更年期、躯体疾病、遗传家族病史等) 2、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如追求完美等、以往行为模式、有无负性情绪记忆、有无心理冲突) 3、社会因素(包括:①生活事件、家庭学校教育、负性生活事件②社会支持系统如父母、丈夫妻子与求助者的关系③人际关系④文化如重男轻女、迷信等) 四、初诊的注意事项 1、避免紧张情绪 2、语言表达清晰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5、咨询时的礼仪(不许吸烟、不

许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等)。 五、摄入性会谈的工作程序? (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以下几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5、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 (二)确定提问方式 (三)倾听 (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五)对会谈内容归类 (六)结束会谈 六、一些不恰当的问题所带来的消极作用有哪些? 1、造成依赖 2、责任转移 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产生不确定的信息 5、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七、摄入性会谈的注意事项?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咨询人员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七、收集临床资料的途径? 1、家属报告 2、摄入性会谈 3、临床观察 4、心理测验 5、其他。 八、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工作程序?(一)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