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新)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新)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新)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根本热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

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季风环流

B.热力环流

C.大气环流

D.三圈环流

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辐射

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

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4.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5.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图2-1-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图2-1-1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6.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

B.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C.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

D.近地面受冷多的地方,高空形成高压

7.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

A.与等压线平行

B.垂直于等压线

C.与等压线斜交

D.无法确定

8.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

B.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

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

9.观察图2-1-2,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

图2-1-2

10.图2-1-3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示意图”,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1-3

(1)图中近地面_________________点是高压区,_________________点是低压区。

(2)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3)如果不考虑摩擦力,B点吹_________________风。

(4)A、B、C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上,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则A点处在_________________(陆地或海洋)。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图2-1-4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图2-1-4

2.在“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2-1-5)中,正确的是()

图2-1-5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图2-1-6中几种环流形式不正确的是()

图2-1-6

4.(2010广东,14)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5.图2-1-7中四个箭头,正确反映南半球风向的是()

图2-1-7

6.在实际大气水平运动中,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B.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C.太阳辐射的影响

D.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7.读图2-1-8,完成下列问题。

图2-1-8

(1)填出下列大气削弱作用所对应的字母:

大气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散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中,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是________________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4)B是_________________辐射,该辐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上示意图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6)说明大气的热力状况对地球的影响。

8.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图2-1-9),完成下列问题。

图2-1-9

(1)A地气温比B、C两地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比B、C两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D、E、F中,属于高压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

(3)图中M、N两地实际风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4)热力环流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5)从以上可看出,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图2-1-10,完成下列问题。

图2-1-10

(1)若用a代表地转偏向力,b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c代表摩擦力,请在图中的3个箭头旁正确标注出来。

(2)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

(3)水平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图2-1-11),完成下列问题。

图2-1-11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的位置。

(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

(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大气的根本热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

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力比较弱,绝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表,被地面所吸收,其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部分转化为热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储藏于生物体内。地面同时又通过地面辐射的形式散失能量,这部分能量绝大部分保存在大气中,被大气吸收。由此可知,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答案:太阳地面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季风环流

B.热力环流

C.大气环流

D.三圈环流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形式的问题。大气运动的形式有很多,但是最简单的是由于地区冷热不均匀形成的热力环流。

答案:B

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辐射

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

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的原因问题。解题时要分清大气运动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区间的冷热不均,直接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也就是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

答案:B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思路解析: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D

2.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图2-1-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图2-1-1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思路解析:若代表温度,按对流层温度分布规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a>b>c>d>e,再根据等温线的分布,乙为热源,气流上升,为低压,甲为冷源,气流下沉,为高压,气压值甲>乙>丁>丙。

答案:C

3.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

B.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C.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

D.近地面受冷多的地方,高空形成高压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基本内容。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近地面受热,气体便会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少,形成低压,高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高压;受冷则相反。

答案:A

4.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

A.与等压线平行

B.垂直于等压线

C.与等压线斜交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由于地面摩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风向不能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而是偏转到一定程度后三个力就达到了平衡,风向将沿这个方向继续做匀速运动。

答案:C

5.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

B.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

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

思路解析:本题在于考查形成风的三个力对风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原动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摩擦力阻碍空气的运动,减少风速,可以改变风的方向;高空大气摩擦力很小,可以沿等压线运动。

答案:C

6.观察图2-1-2,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

图2-1-2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这一问题从两个方面(月球与地球),分两个层次(白天与黑夜)来分析,核心是抓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两个关键。

答案: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夜晚月面温度骤降,所以温度变化剧烈。地球上有大气存在,大气的热力作用,即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使之不像月球那样剧烈。

7.图2-1-3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示意图”,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1-3

(1)图中近地面_________________点是高压区,_________________点是低压区。

(2)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3)如果不考虑摩擦力,B点吹_________________风。

(4)A、B、C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上,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则A点处在_________________(陆地或海洋)。

思路解析:因1、2、3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所以1、2、3三点气压相等;又因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所以1>5,4>3,故5点气压比4点气压小,在高空产生自东向西运动的气流,形成近地面气压的差异C>A。

答案:(1)C A

(2)图略(为逆时针方向运动)

(3)偏北

(4)陆地

快乐时光

借鉴

酒馆经理正因生意不好而一筹莫展。一天,他偶然到一家书店买书,见书店墙上贴着大横幅:“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他眼睛一亮,立即奔回家,叫人写了一条大横幅,贴在酒馆正面墙壁上。第二天,店门口围了不少人指指划划,原来横幅写的是:“为好酒找酒鬼,为酒鬼找好酒。”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图2-1-4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图2-1-4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热力差异等知识点。根据海陆的热力差异,海洋的昼夜温差要比陆地的昼夜温差小。在海洋上:白天由于有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温度低,晚上有云,大气的逆辐射强,温度高。所以白天晚上都有云的海洋昼夜的温差最小。

答案:B

2.在“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2-1-5)中,正确的是()

图2-1-5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受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近地表及高空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当近地面受热时,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则等压面向低空弯曲。近地面遇冷则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气压增高,等压面向高空凸出。高空的等压面与近地表相反。所以正确图为②③。

答案:B

3.图2-1-6中几种环流形式不正确的是()

图2-1-6

思路解析:此题注意问的是不正确选项。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冷却地区收缩下沉,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所以A图是错误的。山谷之间,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B图是正确的。晚上,海洋降温慢,温度高,气压低,陆地降温快,气压高,所以近地表吹陆风,C图也是正确的。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市区温度高,气压低,近地表风从郊区吹向市区,所以D图也是正确的。

答案:A

4.(2010广东,14)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

的变化情况为()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思路解析:自地面向高空,摩擦力减少,风力变大,地转偏向力变大,北半球向右偏,呈顺时针方向。

答案:D

5.图2-1-7中四个箭头,正确反映南半球风向的是()

图2-1-7

思路解析:此题首先看清高压区与低压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所以可排除选项C、D。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注意是背风而立向左偏。所以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6.在实际大气水平运动中,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B.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C.太阳辐射的影响

D.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思路解析:只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风向最终会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但在近地面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不能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三个力达到平衡,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答案:D

7.读图2-1-8,完成下列问题。

图2-1-8

(1)填出下列大气削弱作用所对应的字母:

大气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散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中,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是________________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4)B是_________________辐射,该辐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上示意图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6)说明大气的热力状况对地球的影响。

思路解析:本题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了太阳的热状况,要求正确理解太阳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类型和意义。如图所示,可以看到代表太阳辐射的箭头在到达地面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地面接受热后,向外辐射被大气吸收,产生大气逆辐射,返回地面,产生保温效应,由此对地球上的生命产生积极意义。

答案:(1)G F E

(2)反射作用吸收作用

(3)地面水汽和二氧化碳地面

(4)大气逆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5)大气的保温效应

(6)大气的热力状况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能降低白天的气温,使白天气温不至于过高;大气的保温作用能使地面散热速度减慢,夜间气温不至于过低。这两种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是缩小气温的日较差,使地面附近气温变化缓慢,从而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活动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

8.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图2-1-9),完成下列问题。

图2-1-9

(1)A地气温比B、C两地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比B、C两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F中,属于高压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

(3)图中M、N两地实际风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4)热力环流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5)从以上可看出,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图中A处气流上升,B、C两处气流下沉可断定,A处受热形成低压,B、C变冷形成高压。高空气压名称和近地面相反,判断M、N两处风向要注意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最后得出M为西南风,N为东北风。

答案:(1)高低 E

(2)见下图

(3)西南风东北风

(4)地面冷热不均最简单

(5)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

9.读图2-1-10,完成下列问题。

图2-1-10

(1)若用a代表地转偏向力,b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c代表摩擦力,请在图中的3个箭头旁正确标注出来。

(2)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

(3)水平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第(1)题,图中与风向相反的为摩擦力,垂直于等压线的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风向的为地转偏向力。

第(2)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

第(3)题,地转偏向力在风的形成中的作用是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的速度。

答案:(1)见下图

(2)等压线低

(3)速度

10.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图2-1-11),完成下列问题。

图2-1-11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的位置。

(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

(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第(1)题,考查对气压形势的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的为高压中心,中心气压低的为低压中心。

第(2)题,高压脊线应画在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上等压线弯曲最大的点的连线上,低压槽线应画在低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上等压线弯曲最大的点的连线上。

第(3)题,判断风向要掌握两点:首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其次根据北半球右偏的原理,大致判断风向。

第(4)题,比较两地风力大小,主要比较等压线疏密。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就大,从图中看出甲地比乙地等压线疏,故风力较乙地小。

答案:(1)(2)题见下图

(3)西北偏南

(4)小甲地比乙地等压线疏,气压梯度力小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2019-2019学年上学期 高一地理半期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命题:地理集备组 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 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 在的原因 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某一恒星昨晚21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21时B.21时56分4秒 C.20时D.20时56分4秒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 第1页/共11页

A.光球、色球、日冕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光球、日冕D.光球、日冕、色球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5. 2013年5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B.松溪昼长达到最长 C.松溪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D.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读右图,回答7-8题。 7、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A 地幔 B 上地 幔 C 软流层 D 地核 8.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9.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第2页/共11页

高中地理必修《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 2.能够简述大气运动的意义、分类和成因; 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实验演示和对生活实例的分析,概括归纳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简述大气运动的意义、分类和成因。 【难点】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引导提问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先给大家2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好!有没有同学来回答一下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小花来回答。 生:上节课主要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而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和“大气还地面”。 师:回答的很好,整体概括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地区同一时间不同的地点受热情况也是不同的,那么这种分布不均的受热状况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了解一下。 课前咱们已经准备好了热水、冰块和火柴等材料,接下来随机请几位同学按照书本的实验步骤合作完成实验内容,实验注意事项:热水和火柴具有一定的伤害性,进行实验的同学一定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进行,不要伤害到自己。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不要玩热水、明火等有危险性的东西。 实验过程中请其他同学们认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实验结束后请同学来回答。 实验成功完成,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自己发现的现象?好,小明来回答。

高一地理课时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地理课时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 [课前自主探究]:一.1.行星 2.太阳系河外星系二.1.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 3.类地巨远日三.1.光照条件 2.(1)日地(2)体积、质量(3)水 [课后综合检测]:一.1.B 2.B 3.C 4.D 5.B 6.D 7.B 8.C 9. C 10.A 二.11.(1)水星海王星地球土星 (2)E、F B、D (3)B (4)用逆时针方向标出。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无水的存在,温度较低。 12.(1)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及适宜的温度条件。 (2)可能是温度不再适宜或液态水消失或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消失等。(只要答对一条即可) (3)不能。因为该行星温差太大,不利于生命物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课前自主探究]:一.1.气体球氢和氦 6000K 2.(1)电磁波 (2)高温、高压核聚变质量 (3)低纬度高纬度 3.(1)光、热生物 (2)地表温度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二.1.光球色球日冕 2.大规模黑子耀斑 11年3.(1)电离层无线电短波 (2)磁场磁暴 (3)两极极光 (4)地震水旱灾害[课后综合检测]:一.1. C 2. B 3. D 4.B 5.D 6.B 7.C 8.D 9.C 10.B 二.11.(1)光球层日冕层 (2)耀斑色球 (3)黑子光球色球 (4)降水量电离磁暴12.(1)赤道减少极点 (2)20°~25°极点和赤道极点(3)赤道纬度递减极点 (4)纬度增大 第三节 [课前自主探究]:一.1.(1)地轴北极星(2)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恒星角速度线速度两极角速度赤道两侧 2.(1)太阳(2)自西向东(3)恒星年(4)椭圆 1月初快 7月初慢二 .1.黄道平面赤道平面23°26′2.回归三.1.(1)球体性质昼夜 (2)交替 24小时 2.(1)早 1小时 4分钟 (2)15° 24 中央经线 120° 3.(2)右偏左偏不偏 四.1(1)大于长短相反 (2)小于短长相反 (3)最长最短极昼 (4)最短最长极夜 (5)昼夜等长 (6)昼夜等长 2.(1)直射纬线递减 (2)

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文理分科考试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天体系统属于同一层次的是 A.地月系和银河系 B.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C.总星系和河外星系 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 2.下面不属于科学家们所称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金锁链条件”的是 A.大量的液态水 B.适宜的温度范围 C.比较厚的大气层和大气成分 D.稳定的太阳光照 3.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4.北半球夏至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5.当地球上出现如右图所示光照情况时 A.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 B.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 C.a、b、c三地太阳高度相等 D.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6.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 A.6月22日是我国各地白昼最长的一天 B.南半球河流的左岸更容易遭河水冲刷 C.地球成为不规则的椭球体 D.东京比北京先看到日出 7.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无大气环流现象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8.劳动节到国庆节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情况是 A.一直向北移 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先向北移,后向南移,然后又向北移 9.当北京时间为10点时,70°E的地方时与区时分别是 A.7:00 7:00 B.6:40 7:00 C.21:40 23:00 D.13:00 13:20 10.右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 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 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 1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13.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位于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高原 14.引起地表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 A.地壳 B.上地幔 C.内核 D.下地幔 15.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 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载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开始飞向远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11月5日“嫦娥一号”被月球“捕获”,顺利进入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回答32~34题。 2、“嫦娥一号”选择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形轨道,主要是因为有利于 ①探测月相变化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 ③探测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④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利用“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探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这是 A.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B.全球定位系统在野外测绘领域的应用 C.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 D.“数字月球”在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 4、月面图像的形成主要应用了下面哪项技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系统 D.地质勘探技术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35~36题 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6、下列关于RS、GPS、GIS说法错误 ..的是 A.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获取 B. GIS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惊醒管理、查询、更新、分析和应用评价 C.GPS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 D. RS、GPS、GIS独立发展,相互之间没有促进作用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2题:

高一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题 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共8页,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属于自然因素的是()A.劳动力B.土壤C.技术D.市场 2.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人口素质不断下降 C.人口基数大 D.人口流动性小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4.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4.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高的经济收入 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优的自然环境 图1为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5-6题。 5.图中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丁国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重 B.少年儿童比重大、失业率高 C.人口总数少、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过剩

7.下列选项与逆城市化成因无关的是() A.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 B.城乡之间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C.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D.乡村人口出生率高 读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8-9题。 8.若图2为海陆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为水循环环节, a为陆地,b为海洋,则() A.①为降水 B.②为蒸发C.③为水汽输送 D.④为径流 9.若图2表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示意图,则洋流①②③④为西风漂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过程,与陆地内循环相比,海上内循环缺失的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径流 D.水汽输送 11.以前农民傍晚在田间地埂上燃放烟雾,用以驱逐夜晚的寒气,它的科学道理在于() A.烟雾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B.烟雾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辐射 C.烟雾吸收大气反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D.烟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图3为“海洋与陆地夏季等温线分布理想模式图”,甲、乙位于同一纬度。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 12.据图可推断出() A.甲地位于北半球陆地 B.乙地位于北半球陆地 C.甲地位于南半球海洋 D.乙地位于南半球海洋 13.造成甲、乙两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图3 图2图1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蚀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薆 1.大气的根本热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薆 。__________________蒁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蒀 三圈环流 C.大气环流 D.A.季风环流 B.热力环流蚇 )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蚅 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A.太阳辐射袀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 D.C.膀 4.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虿 B.大气辐射太阳辐射A.螃 D.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薄 5.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图2-1-1),若a、b、c、d、e为不同温螂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芇 图2-1-1 羇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螄 乙>甲>丙>丁C.甲>乙>丁>丙 D.蒂 )6.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荿 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B肅 高空形成高 D.近地面受冷多的地方,C.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芄压 7.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罿 B.垂直于等压线A.与等压线平莀 D.无法确定与等压线斜交C蒈 )8.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蚃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A.虿 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B.膇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C.薆 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肃 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2-1-2观察图9.,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蒀烈。

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文理分科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天体系统属于同一层次的是 A.地月系和银河系 B.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C.总星系和河外星系 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 2.下面不属于科学家们所称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金锁链条件”的是 A.大量的液态水 B.适宜的温度范围 C.比较厚的大气层和大气成分 D.稳定的太阳光照 3.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4.北半球夏至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5.当地球上出现如右图所示光照情况时 A.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 B.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 C.a、b、c三地太阳高度相等 D.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6.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 A.6月22日是我国各地白昼最长的一天

B.南半球河流的左岸更容易遭河水冲刷 C.地球成为不规则的椭球体 D.东京比北京先看到日出 7.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 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 季变化 C.无大气环流现象 D.全球全年都是 昼夜平分 8.劳动节到国庆节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情况 是 A.一直向北移 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先向北移,后向南 移,然后又向北移 9.当北京时间为10点时,70°E的地方时与区时分别是 A.7:00 7:00 B.6:40 7:00 C.21:40 23:00 D.13:00 13:20 10.右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 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 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 况,正确的是DXHAoKLZ7F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

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我国华南地区较炎热,华北地区较温凉 B、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 C、亚马孙森林被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D、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海拔高度低于北坡 海南中学学生参加为期一年的赴英国修学活动,图1为海南至伦敦飞机航行路线,飞机线路1从海口飞往北京转机,线路2从北京飞往伦敦。读图完成2-3 题。 图1 2、飞机飞行线路①、②沿途景观分别能较好的体现 ①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②从山麓到山顶地域分异规律 ③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④非地带性规律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线路①沿途经过的自然带依次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B、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读图2,回答第4题。 4、对图中所示四个山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的有①② B、位于北半球的是①④ C、阳坡是北坡的有②④ D、自南向北的顺序是④③②① 读图3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5-7题。 5、图中Ⅰ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6、目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类同 于 A、Ⅰ B、Ⅱ C、Ⅲ D、Ⅳ 7、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Ⅰ B、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Ⅳ C、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Ⅲ D、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Ⅱ 图4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据此回答第8题。 8、该国人口变化的趋势可能有 A、自然增长率上升 B、年轻劳动力过剩 C、老龄化趋势严重 D、社会负担会减轻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三部分内容。 应重点分析讲解三个内容:①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此处可补充大气组成部分的内容;大气受热过程环节过多,且都有一个专业名词(如大气吸收等,由此产生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过多的环节及环节的前后顺序与过多的名词造成学习困难,应利用图示帮助理解。②热力环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第一章内容,理解太阳辐射在纬度间分布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并归纳学习思路,热力环流形成的因果关系正确的顺序是: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温差异是原因)→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垂直运动是气温差异的结果)→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大气的水平运动(风)。③说明三个力与风的因果关系,讲解近地面风向的确定方法,因为地转偏向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它对大气运动方向的影响就成了难点,要强调在大气运动的方向上偏转。还要在热力环流原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如城市热岛、海陆风的介绍,对于热力环流的存在和原理是非常有力的说明和证实。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 2.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 3.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4.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3.近地面风向确定方法。 ●教学难点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潍坊市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 直接写在试卷上。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 2.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白昼时间比黑夜长,但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是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3.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澳大利亚的季节应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我国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5.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春分至夏至 B.夏至到秋分 C.秋分至冬至 D.冬至到春分 6.当北京(116°E)太阳高度达一天当中的最大值时,北京时间(120°E)为 A、12时 B、12时16分 C、11时44分 D、11时56分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下图为沿某岛屿20 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10~11题。 10.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1月降水量最大 B.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7月气温最低D.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1.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 A.地处背风地带B.海拔较高 C.受沿岸寒流影响 D.距海较远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右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后回答15~16题。15.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高一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使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4.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 5.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3.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设计】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

箭头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热力环流 【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学生回答:因为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是物质的和运动的,所以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一(学生回答: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惟一确知有生命物质的天体)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探讨地球上的大气。 【板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介绍】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同时,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它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重大作用。 【过渡】地球周围的大气好像一部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动着。它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大气为什么会运动,以及怎样运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指导读书】(备注:采用投影的形式展示)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教材P30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思考: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复述大气的增温原理?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4.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的关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

高一地理新教材练习册(下册)参考答案汇总

专题24 人口增长 一、填空 1、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2、高高低;高急剧下降上升迅速扩大;快速下降缓慢下降;低低 3、年龄性别增长缩减型静止型 4、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控制人口增长 5、6、7% 6、71岁 二、选择题 1、C 2、B 3、B 4、C 5、ABCD 6、BCD 7、BC 三、读图分析 1、添划曲线略(选取几个年份计算其人口自然增长率再连线) (1)50 下降高 (2)50 60 很低 (3)出生死亡上升 (4)低低低,计划生育 2、乙甲;少年儿童比重大老龄化;较快较慢;略略;控制人口增长鼓 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乌干达瑞典 3(1)男大于女 (2)25~30 近8% (3)约20%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 (4)5%(估计)老龄化 四、简答 1、人口容量具有动态性,资源的利用能力科学技术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 都在不断提高 2、文化教育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面临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3、人口容量具地区性,不同地区资源条件、环境条件、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生 活水平不同; 4、吸引外来劳动力、引进人才、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社区服务 专题25 人口分布与人口移动 一、填空 1、人口密度 2、劳务迁移智力迁移 3、战争自然灾害 4、发展中发达欠发达发达 5、农民进城务工劳务输出 二、选择 1、D 2、C 3、B 4、AD 5、AB 6、BCDEG 三、读图分析 1(1)温带、亚热带;沿海;平原;悠久;水稻区;中国东部地区日韩朝热带、沿海、平原、悠久;水稻区、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 温带、沿海、平原、早、商业活动、英法德 温带、沿海、平原、频繁、最发达工业和金融贸易区、美加(2)俄罗斯加拿大;1 ;寒冷地带;

高中地理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新课标理论考试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30分)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适应()的高中地理课程。 2、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资源、()和()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3、高中地理课程与()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4、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课时)七个模块组成。 5、宇宙中的地球内容标准有四个,即描述地球所处(),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阐述()的影响;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出地球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6、地理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7、地理Ⅱ有三项内容,即()与城市、生产活动与()、()的协调发展。 8、高中地理内容标准中的大量内容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是达到这些标准重要途径。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9、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 10、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建议从学生能否()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地理问题,合理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判断题(20分)(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填A,你认为错误的填B) ()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

高一地理第二册练习册参考答案(独家简略版)

高一地理第二册练习册参考答案(独家简略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16 人口增长 一、填空 1、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4、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控制人口增长 5、每100名女性对应103.5名男性。属正常比例。 6、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二、选择题 1、C 2、C 3、AC 4、ABC 5、CD 6、ABD 三、读图分析 1、(1)略(一定要会画) (2)50 下降高 (3)50 60 为负数(很低) (4)出生死亡快速上升(上升) (5)低低低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 (2)35——39 (3)28.5 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 (4)7% 老龄化 (5)20% 2.6 四、简答 1、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重、社会需求不旺; 对策:(1)适当的放宽计划生育政策;(2)适当地引进高素质的劳动力。 2、最浅:多发达国家,原因: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变了人们生育观念; 最深:多发展中国家原因传统观念和经济落后 3、男性择偶难,影响社会、家庭和婚姻的稳定。 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一、填空 1、平原沿海城市 2、人口密度 3、劳务迁移智力迁移 4、战争自然灾害 5、发展中发达欠发达发达 6、农民进城务工劳务输出 二、选择 1、D 2、C 3、B 4、AD 5、AB 6、BCD 7、CD 三、读图分析 1、 (3)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山下:为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自然条件恶劣不宜居住;山上: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较宜居。 2、(1)东南;二、三;季风;外流;东中 (2)四川 400 自然条件好(地形、气候、土壤)、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云贵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塔里木大于内部为沙漠盆地边缘有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绿洲) (3)沪经济发达、严重老龄化等,对劳动力需求较大河南省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较好 D ①西部地区多平原、东部多山地②沿海地区对外联系方便 (4)胡焕庸黑河腾冲 95 43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文科)

高一地理期末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 1-2题。 1.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丙-丁-乙-甲 D .乙-丙-甲-丁 2.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过程,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 ( ) A .甲 B .乙 C.丙 D .丁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图,表示了我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沿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3-4题。

3.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是( ) A.部分地区下降 B.全国各地升高 C.南北差异扩大 D.东西差异缩小 4.该时期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政策的调整,人口出生率增加 B.医疗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 C.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的人口增加 D.产业结构的升级,外来的人口减少 出生地与登记地发生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读图回答5-6题。 5.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 ) A.西南地区 B.华东地区 C.北方地区 D.周边省(区、市) 6.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D.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 在过去几十年间,世界城市规模变化显著。1955年只有两个城市人口超过千万,2015年有8个城市人口过2 000万。下表示意1955年和2015年世界前十位最大城市。据此完成7-8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含答案)

崖城高级中学13?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试题 学科:地理 (必修一)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老师:周秀云 审核人: 第一卷 2.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C.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和淡水湖泊水 3.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 A. 气旋与反气旋 B. 热力环流 4. 我国夏季的台风来自太平洋,成因是 ( D.冰川和生物水 A.干燥 B.狂风暴雨 C. 读图“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6?9题 6. 关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东岸为暖流 7. 洋流对海洋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 图中最有 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温减湿 B .降温减湿 C.增温增湿 D .降温增湿 9. 能将①处被污染的海水带到②处的洋流是 A. A B . B C. C 10. 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 ) A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A.地下水、湖沼水和土壤水 B.海洋水和冰川水 A.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5.台风一般会带来 天气。 ( 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A.光球、日冕、色球 B. ) 色球、光 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 日冕、色球、 光球 .大气垂直运动 ) D .大气水平运动 以上都不是 D. 晴朗 图10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 ..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 B.极光C.太阳光D.黑子和耀斑 3.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4.当伦敦(零度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点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 A.悉尼(150°E附近) B.莫斯科(37°E附近) C.上海(120°E附近) D.洛杉矶(120°W附近) 5.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A.4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日 D.11月1日 6.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热力环流 B. 大气环流 C. 三圈环流 D. 季风环流 读右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B.高空 C.不考虑摩擦力 D.近地面 8.图中d代表的是 A.地转偏向力 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风向 9.图中的A地与B地相比 A.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 B.风向相反 C.A地风速小于B地 D.摩擦力一定相同 右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高一地理100问及答案

高一地理上册100问 高一地理第一篇复习25问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哪两种?两者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比较两者的物理性质。我们夜晚看到的大都是什么天体? 2.彗星由哪些部分构成?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是几年?流星体和流星现象一样吗?陨星分为哪三种? 3.天体系统的层次是怎样的?我们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什么?它的范围是多少光年?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一样大吗?你知道什么叫宇宙年? 4.太阳系内的行星运动具有哪三个特点?为什么惟有地球有生命存在?八颗行星的分类及其特点是什么?冥王星出局的原因?小天体群在什么位置?你知道几个太阳系之最? 5.太阳的能量来自哪里?太阳大气由内向外分为哪三层?比较三层的物理性质。每层上各有什么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它们的活动周期是几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 6.什么是一个天文单位? 7.月球上为什么几乎没有大气?月球上的自然环境与地球有哪些区别?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月球上能够看到流星吗?为什么? 8.什么是恒星月?什么是朔望月?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月亮的同一面? 9.你能说出几种月相?你能把四种基本月相和农历日期对应起来吗?假设今天是农历初七,今天是什么月相? 10.日食必然发生在什么月相?月食发生在什么月相?并不是每月都有日食或月食,为什么?日食的种类比月食多,你知道多了哪一种吗? 11.潮汐是如何形成的,太阳的引潮力大还是月球的引潮力大?假如某地海滩某晚18:00出现涨潮,你知道下一次涨潮出现在什么时间吗?地球上的大潮、小潮分别发生在什么月相? 12.如果站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如果站在南极上空观察呢?不管在南极还是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地球自转的方向都被定义为什么方向? 13.恒星日的时间有多长?太阳日的时间有多长?它们分别转过多少度? 14.地球的自转速度有哪两种?它们的大小如何?

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65562

2018年春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 第一卷单项选择题(60分=30x2分) 如图所示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 平原 C.黄土高原 D.东北地区2.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水稻和米皮加工 B.大豆和豆制 品加工 C.棉花和纺织 工业 D.油菜和油料 加工 如图所示为“某农业景观图”,据此完成问题。

3.图中采用的农业技术可以 A.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B.提高气温,改变农业小气候 C.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 D.提高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 4.该农业技术能起最大作用的地区是 A.广东省 B.海南省 C.吉林省 D.山东省 左图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工业区,右图为美国硅谷工业区。据此完成问题。 5.两工业区发展的共同条件有 A.劳动力廉价 B.海运便利 C.政策支持 D.水源充足 6.关于两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工业部门为微电子工业 B.企业间协作联系不紧密 C.对原料、能源的依赖程度高 D.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PPE怪圈”是指贫穷(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如图所示,读图完成问题。 7.上图中,a、b、c、d四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状况中最有可能形成“PPE怪圈”的是 8.目前下列国家中基本不可能出现“PPE怪圈”的是 A.坦桑尼亚 B.津巴布韦 C.阿富汗 D.德国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9.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 A.乳畜业 B.商品谷物农 业 C.水稻种植业 D.混和农业 10.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1试卷及答案word版本

高 一 地 理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C .太阳系――地球――银河系――总星系 D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 A .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 .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 .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D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3.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 .重力势能 B .生物能 C .太阳辐射能 D .风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A .诱发地震和潮汐现象 B .产生“磁暴”和“极光” C .诱发潮汐现象和降水量变化 D .干扰电离层和无线电长波通讯 5.图1中能正确地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2,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点表示的节气正确的是 A .①——春分日 B .②——秋分日 C .③——冬至日 D . ④——夏至日 7.最接近远日点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图 1 图2

A .一恒星日 B .一太阳日 C .一恒星年 D .一回归年 9.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 .区时早 B .地方时早 C .无法判断 D .地方时晚 10.图3中虚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初始方向,实线表示其偏转方向正确的是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4,回答11~12题。 11.图4中①表示 A .地幔 B .地壳 C .地核 D .软流层 12.岩石圈位于 A .①顶部 B .②的全部 C .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 .③外部 13.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外部圈层联系密切,但和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B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 D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5,回答14~16题。 图 4 图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