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大气的根本热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

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力比较弱,绝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表,被地面所吸收,其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部分转化为热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储藏于生物体内。地面同时又通过地面辐射的形式散失能量,这部分能量绝大部分保存在大气中,被大气吸收。由此可知,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答案:太阳地面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季风环流

B.热力环流

C.大气环流

D.三圈环流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形式的问题。大气运动的形式有很多,但是最简单的是由于地区冷热不均匀形成的热力环流。

答案:B

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辐射

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

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的原因问题。解题时要分清大气运动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区间的冷热不均,直接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也就是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

答案:B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思路解析: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D

2.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图2-1-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图2-1-1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思路解析:若代表温度,按对流层温度分布规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a>b>c>d>e,再根据等温线的分布,乙为热源,气流上升,为低压,甲为冷源,气流下沉,为高压,气压值甲>乙>丁>丙。

答案:C

3.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

B.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C.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

D.近地面受冷多的地方,高空形成高压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基本内容。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近地面受热,气体便会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少,形成低压,高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高压;受冷则相反。

答案:A

4.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

A.与等压线平行

B.垂直于等压线

C.与等压线斜交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由于地面摩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风向不能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而是偏转到一定程度后三个力就达到了平衡,风向将沿这个方向继续做匀速运动。

答案:C

5.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

B.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

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

思路解析:本题在于考查形成风的三个力对风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原动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摩擦力阻碍空气的运动,减少风速,可以改变风的方向;高空大气摩擦力很小,可以沿等压线运动。

答案:C

6.观察图2-1-2,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

图2-1-2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这一问题从两个方面(月球与地球),分两个层次(白天与黑夜)来分析,核心是抓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两个关键。

答案: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夜晚月面温度骤降,所以温度变化剧烈。地球上有大气存在,大气的热力作用,即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使之不像月球那样剧烈。

7.图2-1-3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示意图”,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1-3

(1)图中近地面_________________点是高压区,_________________点是低压区。

(2)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3)如果不考虑摩擦力,B点吹_________________风。

(4)A、B、C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上,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则A点处在_________________(陆地或海洋)。

思路解析:因1、2、3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所以1、2、3三点气压相等;又因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所以1>5,4>3,故5点气压比4点气压小,在高空产生自东向西运动的气流,形成近地面气压的差异C>A。

答案:(1)C A

(2)图略(为逆时针方向运动)

(3)偏北

(4)陆地

快乐时光

借鉴

酒馆经理正因生意不好而一筹莫展。一天,他偶然到一家书店买书,见书店墙上贴着大横幅:“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他眼睛一亮,立即奔回家,叫人写了一条大横幅,贴在酒馆正面墙壁上。第二天,店门口围了不少人指指划划,原来横幅写的是:“为好酒找酒鬼,为酒鬼找好酒。”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图2-1-4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图2-1-4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热力差异等知识点。根据海陆的热力差异,海洋的昼夜温差要比陆地的昼夜温差小。在海洋上:白天由于有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温度低,晚上有云,大气的逆辐射强,温度高。所以白天晚上都有云的海洋昼夜的温差最小。

答案:B

2.在“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2-1-5)中,正确的是()

图2-1-5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受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近地表及高空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当近地面受热时,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则等压面向低空弯曲。近地面遇冷则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气压增高,等压面向高空凸出。高空的等压面与近地表相反。所以正确图为②③。

答案:B

3.图2-1-6中几种环流形式不正确的是()

图2-1-6

思路解析:此题注意问的是不正确选项。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冷却地区收缩下沉,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所以A图是错误的。山谷之间,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B图是正确的。晚上,海洋降温慢,温度高,气压低,陆地降温快,气压高,所以近地表吹陆风,C图也是正确的。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市区温度高,气压低,近地表风从郊区吹向市区,所以D图也是正确的。

答案:A

4.(2010广东,14)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思路解析:自地面向高空,摩擦力减少,风力变大,地转偏向力变大,北半球向右偏,呈顺时针方向。

答案:D

5.图2-1-7中四个箭头,正确反映南半球风向的是()

图2-1-7

思路解析:此题首先看清高压区与低压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所以可排除选项C、D。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注意是背风而立向左偏。所以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6.在实际大气水平运动中,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B.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C.太阳辐射的影响

D.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思路解析:只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风向最终会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但在近地面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不能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三个力达到平衡,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答案:D

7.读图2-1-8,完成下列问题。

图2-1-8

(1)填出下列大气削弱作用所对应的字母:

大气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散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中,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是________________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4)B是_________________辐射,该辐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上示意图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6)说明大气的热力状况对地球的影响。

思路解析:本题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了太阳的热状况,要求正确理解太阳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类型和意义。如图所示,可以看到代表太阳辐射的箭头在到达地面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地面接受热后,向外辐射被大气吸收,产生大气逆辐射,返回地面,产生保温效应,由此对地球上的生命产生积极意义。

答案:(1)G F E

(2)反射作用吸收作用

(3)地面水汽和二氧化碳地面

(4)大气逆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5)大气的保温效应

(6)大气的热力状况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能降低白天的气温,使白天气温不至于过高;大气的保温作用能使地面散热速度减慢,夜间气温不至于过低。这两种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是缩小气温的日较差,使地面附近气温变化缓慢,从而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活动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

8.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图2-1-9),完成下列问题。

图2-1-9

(1)A地气温比B、C两地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比B、C两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D、E、F中,属于高压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

(3)图中M、N两地实际风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4)热力环流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5)从以上可看出,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图中A处气流上升,B、C两处气流下沉可断定,A处受热形成低压,B、C变冷形成高压。高空气压名称和近地面相反,判断M、N两处风向要注意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最后得出M为西南风,N为东北风。

答案:(1)高低 E

(2)见下图

(3)西南风东北风

(4)地面冷热不均最简单

(5)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

9.读图2-1-10,完成下列问题。

图2-1-10

(1)若用a代表地转偏向力,b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c代表摩擦力,请在图中的3个箭头旁正确标注出来。

(2)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

(3)水平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第(1)题,图中与风向相反的为摩擦力,垂直于等压线的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风向的为地转偏向力。

第(2)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

第(3)题,地转偏向力在风的形成中的作用是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的速度。

答案:(1)见下图

(2)等压线低

(3)速度

10.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图2-1-11),完成下列问题。

图2-1-11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的位置。

(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

(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第(1)题,考查对气压形势的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的为高压中心,中心气压低的为低压中心。

第(2)题,高压脊线应画在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上等压线弯曲最大的点的连线上,低压槽线应画在低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上等压线弯曲最大的点的连线上。

第(3)题,判断风向要掌握两点:首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其次根据北半球右偏的原理,大致判断风向。

第(4)题,比较两地风力大小,主要比较等压线疏密。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就大,从图中看出甲地比乙地等压线疏,故风力较乙地小。

答案:(1)(2)题见下图

(4)小甲地比乙地等压线疏,气压梯度力小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2019-2019学年上学期 高一地理半期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命题:地理集备组 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 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 在的原因 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某一恒星昨晚21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21时B.21时56分4秒 C.20时D.20时56分4秒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 第1页/共11页

A.光球、色球、日冕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光球、日冕D.光球、日冕、色球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5. 2013年5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B.松溪昼长达到最长 C.松溪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D.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读右图,回答7-8题。 7、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A 地幔 B 上地 幔 C 软流层 D 地核 8.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9.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第2页/共11页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1

《地球上的大气(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冬季,农民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 读下图(图7),回答2~3题。 2.上述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a B .b C .c D .d 3.导致上题中昼夜温差最小的作用是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②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③大气的保温作用 ④地面的辐射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下列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 风向的是( ) a b c d 图

5. 图2为北半球某地地面状况示意图,7月份该地天气晴朗、稳定少 变,则该地白天因热力原因形成的等压面分布状况如图3中 图所示。 6. 读“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图1),A、B、C、D四处风向箭头 画法正确的是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气压沿30°纬线的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图表示的是 A. 1月份30°N 的气压分布 B. 1月份30°S 的气压分布 C. 7月份30°N 的气压分布 D. 7月份30°S 的气压分布 8、影响图示气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洋流性质 B. 海陆分布 C. 地形地势 D. 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读图3,完成9~10题。 9.此时亚洲东部盛行 ( ) A .西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10.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赤道低气压带 读图7,完成11—13题。 高气 图3 亚欧大陆气压状 0° 90° 180° 996 1004 1012 1020 (百帕)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大气运动》精练卷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大气运动》精练卷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A.20hPa B.22.5hPa C.27hPa D.28hPa 2.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 )A.重庆蒸发旺盛B.北京风力强劲C.哈尔滨盛行偏西风D.广州阴雨连绵 3.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2017年11月15日,滁新高速安徽颍上段发生多点多车追尾,部分车辆起火,70多辆车不同程度受损。 事故原因为早上突发团雾天气,能见度低于百米。团雾指的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影响,形成的小范围浓雾,尤其在高速公路上,非常容易影响驾驶人视线,图2为昆明至贵阳高速公路某路段团雾发生时拍摄的照片。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该路段团雾多发的季节是()此卷 只 装 订不密封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A.春夏B.夏秋C.秋冬D.冬春 5.下列关于该路段团雾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小②水汽充足 ③晴天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小 ④汽车尾气中排放的微粒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浓雾发生时,有些居民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浓雾使() A.大气逆辐射减弱B.地面辐射增强C.能见度降低D.太阳辐射增强 7.浓雾发生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面左图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高中地理必修《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 2.能够简述大气运动的意义、分类和成因; 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实验演示和对生活实例的分析,概括归纳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简述大气运动的意义、分类和成因。 【难点】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引导提问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先给大家2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好!有没有同学来回答一下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小花来回答。 生:上节课主要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而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和“大气还地面”。 师:回答的很好,整体概括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地区同一时间不同的地点受热情况也是不同的,那么这种分布不均的受热状况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了解一下。 课前咱们已经准备好了热水、冰块和火柴等材料,接下来随机请几位同学按照书本的实验步骤合作完成实验内容,实验注意事项:热水和火柴具有一定的伤害性,进行实验的同学一定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进行,不要伤害到自己。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不要玩热水、明火等有危险性的东西。 实验过程中请其他同学们认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实验结束后请同学来回答。 实验成功完成,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自己发现的现象?好,小明来回答。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能量来源和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3.掌握风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某地风向。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①__________。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部分被大气②________或③________,大部分到达地面。 3. 大气保温作用 ????? 地面增温:地面吸收④ 而增温 大气增温:近地面大气吸收⑤ 而 增温 大气保温效应:⑥ 将大部分热 量返还地面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力环流:由于⑧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形成: (1)受热→气流⑨________→近地面气压⑩____→高空气压?____。 (2)冷却→气流?________→近地面气压?____→高空气压?____。 (3)水平运动:?________的地方流向?________的地方。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地面?________不均,导致空 气?________和?________运动,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________差异,产生了__________力,从而引起空气的________运动,形成____。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________原因,方向________等压线,由____压区指向____压区。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________,北半球向____偏,南半球向____偏,赤道上不偏转。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________,高空可忽略不计。 3.风向 (1)赤道:受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有摩擦)作用→风向________等压线。

高一地理课时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地理课时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 [课前自主探究]:一.1.行星 2.太阳系河外星系二.1.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 3.类地巨远日三.1.光照条件 2.(1)日地(2)体积、质量(3)水 [课后综合检测]:一.1.B 2.B 3.C 4.D 5.B 6.D 7.B 8.C 9. C 10.A 二.11.(1)水星海王星地球土星 (2)E、F B、D (3)B (4)用逆时针方向标出。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无水的存在,温度较低。 12.(1)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及适宜的温度条件。 (2)可能是温度不再适宜或液态水消失或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消失等。(只要答对一条即可) (3)不能。因为该行星温差太大,不利于生命物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课前自主探究]:一.1.气体球氢和氦 6000K 2.(1)电磁波 (2)高温、高压核聚变质量 (3)低纬度高纬度 3.(1)光、热生物 (2)地表温度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二.1.光球色球日冕 2.大规模黑子耀斑 11年3.(1)电离层无线电短波 (2)磁场磁暴 (3)两极极光 (4)地震水旱灾害[课后综合检测]:一.1. C 2. B 3. D 4.B 5.D 6.B 7.C 8.D 9.C 10.B 二.11.(1)光球层日冕层 (2)耀斑色球 (3)黑子光球色球 (4)降水量电离磁暴12.(1)赤道减少极点 (2)20°~25°极点和赤道极点(3)赤道纬度递减极点 (4)纬度增大 第三节 [课前自主探究]:一.1.(1)地轴北极星(2)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恒星角速度线速度两极角速度赤道两侧 2.(1)太阳(2)自西向东(3)恒星年(4)椭圆 1月初快 7月初慢二 .1.黄道平面赤道平面23°26′2.回归三.1.(1)球体性质昼夜 (2)交替 24小时 2.(1)早 1小时 4分钟 (2)15° 24 中央经线 120° 3.(2)右偏左偏不偏 四.1(1)大于长短相反 (2)小于短长相反 (3)最长最短极昼 (4)最短最长极夜 (5)昼夜等长 (6)昼夜等长 2.(1)直射纬线递减 (2)

高一地理大气练习题

大气环境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6月11日至7月12日在南非举 行,最终西班牙队获得了冠军。结合南非和西班牙两国地图,回答1~ 3题。 1.世界杯期间,南非与西班牙相比 ( ) A.正午太阳高度小 B.自转线速度慢 C.白昼时间较长 D.日落时间晚 2.世界杯举行期间,M 、N 两地的气候特征为 A.M 地高温多雨 B.N 地炎热干燥 C.M 地寒冷干燥 D.N 地温和多雨 3.植被沿M 、N 连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解题提示】该题组以世界杯足球赛为背景,综合考查地球运动、 气候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等知识。解答该题的关键是:(1)根据图中 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确定出南非与西班牙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 根据世界杯举行的日期确定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3)明确地中海气 候的地区分布及气候特征。 30o 40o o 5 西班牙 M N

【解析】1选A,2选B,3选B。第1题,南非世界杯期间,太阳直射点大体位于北纬20o至北回归线之间,位于北半球的南非白昼较短;由于距太阳直射点较远,南非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南非的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较快;由于南非的经度偏东且昼短因而日落较早。第2题,世界杯举行期间,西班牙为夏季,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南非为冬季,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第3题,植被沿M、N连线变化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为其形成的基础。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回答1~3题: 1.甲图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10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25℃ B.12℃ C.10℃D.8℃ 2.结合乙图,对全球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直接吸收①造成的 B.全球气候变暖,②会增加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直接吸收③造成的 D.全球气候变暖与④无关 3.乙图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D.④ 【解题提示】理解大气增温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中,玻璃瓶相当于保温层;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致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引起的;第3题,要理解“地球变暗”现象。 【解析】1选B,2选C,3选B。第1题,由于玻璃瓶对气体有保温作用,故温度计上升,由于瓶口是敞开的,温度不至于太高,故选B。第2题,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的反射作用或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多,致使大气逆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载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开始飞向远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11月5日“嫦娥一号”被月球“捕获”,顺利进入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回答32~34题。 2、“嫦娥一号”选择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形轨道,主要是因为有利于 ①探测月相变化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 ③探测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④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利用“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探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这是 A.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B.全球定位系统在野外测绘领域的应用 C.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 D.“数字月球”在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 4、月面图像的形成主要应用了下面哪项技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系统 D.地质勘探技术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35~36题 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6、下列关于RS、GPS、GIS说法错误 ..的是 A.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获取 B. GIS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惊醒管理、查询、更新、分析和应用评价 C.GPS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 D. RS、GPS、GIS独立发展,相互之间没有促进作用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2题: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的大气 班:姓名:坐号: 单项选择题 【基础题】 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 C.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2.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D.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3.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4.关于某地气压高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空是高气压,地面也是高气压。 B.高空气压值比地面气压值可能高也可能低 C.气压高低是高空与地面相比较而言的 D.高空为高气压,地面则为低气压。 5.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重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6.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8.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三圈环流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 9.“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B.地形的障碍作用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10.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都是东风 B.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D.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 11.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12.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向东飞,飞行员的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热力环流和风 课标内容解读:(目标细化) 运用图标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风的形成过程,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活动视频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原理、总结规律的能力。 4. 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教学难点: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 教学过程: 一、实验活动视频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实验活动,观看实验中的烟雾怎样运动,从而导入新课 二、目标展示,让学生一起细读本节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 1、要达成以上目标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检查大家预习情况,并补充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的知识。

2、让大家背着知识行囊开启本节课的探索之旅。结合导学案及课本,大家有四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探究一热力环流的形成。第一个问题:地面受热均匀,大气有无明显运动,等压面怎样分布 第二个问题:等地面冷热不均时,大气首先怎么运动 第三个问题:大气的垂直运动会引起高空大气密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气压呢? 第四个问题:大气在水平方向怎么运动? 总结:大家整理思路,相互描述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第六个问题:观察大屏幕,观察等压面发生的怎样的变化? 第七个问题:(1)大气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吗?(2)高压的数 值一定高于低压的数值吗?小试牛刀,练习本问题。 第八个问题: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 同学黑板画出海陆风、城市风示意图,并进行解释现象。 城郊之间也有热力差异,形成城市风,看下面两个小题:通过小题加强对城市风的理解。 在城市风的高空,气流有城市流往郊区,在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往城市,大气的这种水平运动就是风。下面我们继续本节课的探索之旅,大家有两分钟的时间先独立思考,再有两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探究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一:画出导学案两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并比较大小 问题二:如果仅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将会如何运动?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蚀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薆 1.大气的根本热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薆 。__________________蒁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蒀 三圈环流 C.大气环流 D.A.季风环流 B.热力环流蚇 )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蚅 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A.太阳辐射袀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 D.C.膀 4.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虿 B.大气辐射太阳辐射A.螃 D.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薄 5.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图2-1-1),若a、b、c、d、e为不同温螂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芇 图2-1-1 羇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螄 乙>甲>丙>丁C.甲>乙>丁>丙 D.蒂 )6.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荿 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B肅 高空形成高 D.近地面受冷多的地方,C.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芄压 7.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罿 B.垂直于等压线A.与等压线平莀 D.无法确定与等压线斜交C蒈 )8.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蚃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A.虿 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B.膇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C.薆 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肃 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2-1-2观察图9.,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蒀烈。

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文理分科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天体系统属于同一层次的是 A.地月系和银河系 B.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C.总星系和河外星系 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 2.下面不属于科学家们所称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金锁链条件”的是 A.大量的液态水 B.适宜的温度范围 C.比较厚的大气层和大气成分 D.稳定的太阳光照 3.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4.北半球夏至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5.当地球上出现如右图所示光照情况时 A.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 B.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 C.a、b、c三地太阳高度相等 D.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6.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 A.6月22日是我国各地白昼最长的一天

B.南半球河流的左岸更容易遭河水冲刷 C.地球成为不规则的椭球体 D.东京比北京先看到日出 7.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 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 季变化 C.无大气环流现象 D.全球全年都是 昼夜平分 8.劳动节到国庆节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情况 是 A.一直向北移 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先向北移,后向南 移,然后又向北移 9.当北京时间为10点时,70°E的地方时与区时分别是 A.7:00 7:00 B.6:40 7:00 C.21:40 23:00 D.13:00 13:20 10.右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 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 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 况,正确的是DXHAoKLZ7F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

高一地理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大气环境的每一个因素几乎都可影响到人类。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大气环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 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C. 该层中的氧原子可大量吸收紫外线 D.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 关于大气各层热量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B. 平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对流层顶 C. 中间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短波辐射 D. 热层热量主要来自中间层顶 3. 对流层大气中对太阳辐射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 [ ] A. 水汽和二氧化碳 B. 云层和尘埃 C. 臭氧

D.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 4. 关于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指空气的垂直运动 B. 指空气的水平运动 C. 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 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大气环流总称 5. 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要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必然能形成降水 B.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 C. 只要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便可以形成降水 D.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各种形式 6. 下列地区多地形雨的是 [ ] A. 华北平原 B. 印度乞拉朋齐 C. 云贵高原 D. 四川盆地 7. 下列关于气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气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B. 冬季影响我国的是极地大陆气团 C. 气团一旦形成,其温度、湿度就不再变化 D. 冷气团、暖气团是按其本身的绝对温度来划分的 8. 下列现象反映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的是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三部分内容。 应重点分析讲解三个内容:①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此处可补充大气组成部分的内容;大气受热过程环节过多,且都有一个专业名词(如大气吸收等,由此产生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过多的环节及环节的前后顺序与过多的名词造成学习困难,应利用图示帮助理解。②热力环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第一章内容,理解太阳辐射在纬度间分布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并归纳学习思路,热力环流形成的因果关系正确的顺序是: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温差异是原因)→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垂直运动是气温差异的结果)→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大气的水平运动(风)。③说明三个力与风的因果关系,讲解近地面风向的确定方法,因为地转偏向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它对大气运动方向的影响就成了难点,要强调在大气运动的方向上偏转。还要在热力环流原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如城市热岛、海陆风的介绍,对于热力环流的存在和原理是非常有力的说明和证实。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 2.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 3.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4.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3.近地面风向确定方法。 ●教学难点

新人教版2018年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课时作业提升 一、选择题 1.造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现象的原因是() A.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C.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 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 答案:A 解析: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表示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答案:2.B 3.B 解析:第2题,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知识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图中的②。第3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来自地面的地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气温低。 4.在热力环流图中,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D.④>①>②>③ 答案:D 解析:④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①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因此四处气压④>①>②>③。 5.下面的四种热力环流示意图中,错误的是() 答案:C 解析:白天山谷和山坡都升温,由于山坡升温快,所以,山坡气流上升,山谷的气流沿山坡向上爬升,此时应吹谷风。 读“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气压最低的点是() A.①B.② C.③D.④ 7.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甲乙间大气运动状态相符的是() 答案:6.B7.B 解析:第6题,①③④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②位于等压面上方,气压低。第7题,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故水平气流

高一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使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4.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 5.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3.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设计】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

箭头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热力环流 【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学生回答:因为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是物质的和运动的,所以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一(学生回答: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惟一确知有生命物质的天体)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探讨地球上的大气。 【板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介绍】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同时,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它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重大作用。 【过渡】地球周围的大气好像一部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动着。它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大气为什么会运动,以及怎样运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指导读书】(备注:采用投影的形式展示)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教材P30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思考: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复述大气的增温原理?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4.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的关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

高一地理新教材练习册(下册)参考答案汇总

专题24 人口增长 一、填空 1、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2、高高低;高急剧下降上升迅速扩大;快速下降缓慢下降;低低 3、年龄性别增长缩减型静止型 4、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控制人口增长 5、6、7% 6、71岁 二、选择题 1、C 2、B 3、B 4、C 5、ABCD 6、BCD 7、BC 三、读图分析 1、添划曲线略(选取几个年份计算其人口自然增长率再连线) (1)50 下降高 (2)50 60 很低 (3)出生死亡上升 (4)低低低,计划生育 2、乙甲;少年儿童比重大老龄化;较快较慢;略略;控制人口增长鼓 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乌干达瑞典 3(1)男大于女 (2)25~30 近8% (3)约20%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 (4)5%(估计)老龄化 四、简答 1、人口容量具有动态性,资源的利用能力科学技术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 都在不断提高 2、文化教育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面临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3、人口容量具地区性,不同地区资源条件、环境条件、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生 活水平不同; 4、吸引外来劳动力、引进人才、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社区服务 专题25 人口分布与人口移动 一、填空 1、人口密度 2、劳务迁移智力迁移 3、战争自然灾害 4、发展中发达欠发达发达 5、农民进城务工劳务输出 二、选择 1、D 2、C 3、B 4、AD 5、AB 6、BCDEG 三、读图分析 1(1)温带、亚热带;沿海;平原;悠久;水稻区;中国东部地区日韩朝热带、沿海、平原、悠久;水稻区、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 温带、沿海、平原、早、商业活动、英法德 温带、沿海、平原、频繁、最发达工业和金融贸易区、美加(2)俄罗斯加拿大;1 ;寒冷地带;

高一地理大气环境测试题

第三节 大气环境 课时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回答1—2题。 1.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 ( ) A .赤道附近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高纬度地区 D .极地地区 2.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 ) A .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B .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C .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 D .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3. 、一天中,近地面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B.太阳辐射强度最大时 C .地面辐射强度最大时 D.大气辐射强度最大时 4.某地区夏季近地面气温为22℃,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2km ,此时对流层顶部的气温( ) A .-9.4℃ B .-72℃ C .-50℃ D .-34℃ 图2—1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5—8题。 5.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 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 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 大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7.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 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小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 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9、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是因为:( ) A 、近地面高纬度气压高,低纬度气压低 B 、近地面温度,低纬高,高纬度低 C 、水气含量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D 、高空气温低纬度低,高纬度高 10、300km 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烧毁,主要因为:( ) A 、卫星是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 、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C 、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很有限 D 、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11、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 )。 A 、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B 、大气能大量反射地面辐射 C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D 、大气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位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 图2—1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 方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和保温作用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理解大气的重要性; 3. 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能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4. 分析海陆间和城乡间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认识到热力环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 理解大气运动的受力状况,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的大小及风向。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热力环流原理。
【教学难点】 1. 运用事实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2. 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
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边的度假小屋发生一起谋杀案。警察根据线索很快抓住两
个嫌疑犯甲和乙。警察问他们案发当晚两个人在哪里,甲说:“当晚我在海边漫步,海风迎 面吹来,让我觉得心旷神怡,整个晚上我都在吹海风。”乙说:“我站在沙滩上望着大海想 心事,感觉凉风从后背袭来,阴风阵阵,确实让人害怕。”
请大家思考一下,两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点是什么? 生:(可能的回答)夜晚的风向不同 师:两个人的说辞不同,可见他们中有人说了谎,说谎的人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凶手。让 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找出真正的凶手吧! (板书)热力环流 【讲授新课】 师: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大气
1 / 11

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 运动即为风。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就是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大家 不妨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来了解大气的运动。
出示:空调和暖气的照片
师:空调和暖气是我们家中常用的生活物品,暖气主要是在冬季为房屋供暖,空调主要 是夏季为房屋降温。大家回忆一下,空调和暖气都安装在我们家庭的什么位置上呢?
生:(可能的答案)制冷空调往往采用壁挂式,暖气往往安装在靠近地面的位置。 师:大家知道空调和暖气为什么安装在房屋的这些位置吗? 生:(可能的答案)空气热胀冷缩,运动方向不同等。 出示:热水和冰淇淋图片
师:因为空调和暖气的气流的运动方向我们不太容易看到,所以我们选择了冬季的一碗 热水和夏季的冰激凌来观察,由于热水、冰淇淋的温度与周围的气温有明显差异,很快就凝 结成了小水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汽儿”,请大家观察图中“白汽儿”的运动方向,试 着总结空气在受热、受冷情况下的运动状况。
生:(可能的答案)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受冷则收缩下沉。 师:为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我们需要补充了解大气的相关物理学知识和规
2 / 11

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我国华南地区较炎热,华北地区较温凉 B、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 C、亚马孙森林被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D、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海拔高度低于北坡 海南中学学生参加为期一年的赴英国修学活动,图1为海南至伦敦飞机航行路线,飞机线路1从海口飞往北京转机,线路2从北京飞往伦敦。读图完成2-3 题。 图1 2、飞机飞行线路①、②沿途景观分别能较好的体现 ①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②从山麓到山顶地域分异规律 ③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④非地带性规律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线路①沿途经过的自然带依次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B、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读图2,回答第4题。 4、对图中所示四个山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的有①② B、位于北半球的是①④ C、阳坡是北坡的有②④ D、自南向北的顺序是④③②① 读图3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5-7题。 5、图中Ⅰ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6、目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类同 于 A、Ⅰ B、Ⅱ C、Ⅲ D、Ⅳ 7、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Ⅰ B、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Ⅳ C、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Ⅲ D、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Ⅱ 图4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据此回答第8题。 8、该国人口变化的趋势可能有 A、自然增长率上升 B、年轻劳动力过剩 C、老龄化趋势严重 D、社会负担会减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