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工作概论大纲重点复习

社会工作概论大纲重点复习

社会工作概论大纲重点复习
社会工作概论大纲重点复习

社会工作概论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

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2.社会工作的职能:恢复、预防、发展、稳定

3.社会工作的特征:(1)崇尚专业的伦理精神(2)职业的非盈利性(3)社会工作督导(4)个人与环

境(5)运用社会环境资源(6)团队协同工作(7)自助与民主参与

4.如何理解自助与民主参与的特征?

答:社会工作确实可能为案主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以帮助案主克服当下面临的各种困难。但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或施惠。工作者相信个人团体社区乃至社会都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潜能,如果得以发挥,问题就可解决。社工的精髓就在于,给案主以希望、信心决心,充分调动案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达到助人自助的境界。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案主的民主参与十分重要。社工在助人的过程中切忌为案主下判断,应该协助案主自己去做决定。鼓励案主民主参与,认清问题,找到原因,最后与案主合力解决问题,共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5.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

6.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专业意义上的现代社会工作就是在迫切的社会现实需求、社会思潮

的强烈影响和长期助人活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7.西方社会工作的实践:从欧美社会工作的发展来看,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德国汉堡制(1788)

与爱尔伯福制(1852)、慈善组织会社(1869)、睦邻组织运动(1884)等都是早期为社会工作的产生提供了直接前提的重要实践。

8.我国古代救济措施和社会工作有:(1)仓储(2)赈谷与赈银(3)施粥(4)疏遗(5)居养(6)养

老(7)慈幼

9.我国解放前的社会工作:(1)大学开展社会工作课程,注重走向社会(2)晏阳初、陶行知等教育家

开展平民教育

10.我国建国后的社会工作:(1)改造游民工作(2)救助残疾人工作(3)改造贫困工作

11.我国社会工作的结构特征:(1)不同模式并存(2)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3)本土性社会工作

的依重

12.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职业的人员。他们

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13.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服务提供者、反应支持者、行为倡导者。

14.社会工作者的拓展角色:过程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专业研究者。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基本意义

1.社会工作可怎样分类:(1)按工作方法分类(2)按工作功能分类(3)按工作的服务层次分类(4)按工作的主持机构和经费来源分类(5)按工作的对象和内容分类

2.我国实际社会工作分类: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社会救济工作。

3.社会工作的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2)援助自立原则(3)资源动员原则(4)人道主义原则

4.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1)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每一个工作对象的尊严和价值(2)社会工作者要要帮助工作对象满足基本的、合理的需要(3)社会工作者要有责任协助工作对象发挥潜能,全面发展(4)社会工作要促进工作对象的健康发展,使其能对社会有所贡献(5)社会工作是国家履行职责、义务的手段(6)社会工作要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7)社会工作要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

(1)职业责任:①热爱本职工作②确立一切为案主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③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2)职业态度:①全心全意,尽心尽职②耐心细致,诚恳坦率③礼貌待人,热情服务

(3)职业作风:①努力钻研,精益求精②尊重同事,相互协作③深入实际,联系群众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职业纪律:①廉洁奉公,不谋私利②坚持原则,秉公办事③尊重案主,保护隐私

6.社会工作的特点:(1)社会工作学科的科学性和专业性(2)社会工作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3)社会工作性质的服务性和非营利性(4)社会工作价值的崇高性与人道性

(5)社会工作方法的技术性和技艺性(6)社会工作过程的周期性与变动性

(7)社会工作资源的丰富性与开发性

7.社会工作的功能:(1)促进社会稳定(2)促进经济发展(3)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8.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的研究范围要比社会工作广泛;社会学侧重理论研究,社会工作侧重问题的解决;社会学有研究范围,社会工作还可以从社会学以外汲取理论知识。

9.社会问题的分类:(1)结构性社会问题(2)变迁性社会问题(3)越轨性社会问题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1.马克思主义关于需要的理论:(1)需要是人的本质属性(2)需要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动因

(3)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4)充分满足需要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需要的规律性:(1)需要的满足具有一定的界限(2)需要具有层次机构及可变的重心

(3)需要具有积累效应(4)新的需要是不断产生的

3.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对待工作对象的需要:(1)了解社会工作对象的现实需要(2)引导社会工作对象去实现合理需要(3)抑制和削弱社会工作对象某些不合理需要(4)调节和协调发展各种需要

4.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帮助人们满足需要,人们的需要是社会工作的动因和依据。

5.群体互动理论对社会工作的意义:(1)群体使人们存在的基本形式(2)人们在互动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3)社会关系的总和反映人的本质

6.两类性质的互动是社会工作产生的内在依据:(1)人们在互动中产生互助关系(2)人们在互动中产生矛盾关系

7.社会工作应遵循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原则:(1)平等(2)信任(3)互助

8.社会工作应遵循群体互动的规律。

9.人的属性:现实的人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0.人类行为的特点:(1)人类行为是适应性的(2)人类行为类型繁多(3)人类行为是动态的、发展的

(4)人类行为是可控的或可训练的(5)人类行为是生理、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交互的结果

11.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1)内在因素:如遗传及生理、心里状态(2)外在因素:社会环境

12.社会影响人类行为的定则:(1)各年龄阶段社会环境影响行为的程度不相同

(2)社会环境的转变程度与对个人的影响成正比

(3)在某一特定社会环境内,许多人长期身临其境会形成相似人格和行为特征

(4)幼年时期社会环境不良所导致行为偏差会形成人格缺陷,并对人生影响重大

13.人类生命周期:童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

14.行为挫折:指需要无法满足、动机无法实现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反应

15.生命周期各阶段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儿童时期:①教养不当②学业不良③偏差行为④心理疾病

(2)青少年期:①成绩落后②攻击行为③品行不端④青少年犯罪

(3)成年时期:①职业调适②家庭调适③心理调适

第四章个案工作

1.个案工作的概念: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帮助个人和其家庭更有效的处理他们在社会适应中所遇到的问题,使个人的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进而促进社会福利的达成。

2.个案工作的运行程序:(1)申请与接案(2)案情调查(3)诊断与服务计划(4)服务与治疗(5)评估与结案

3.个案工作的原则:(1)保密原则(2)接纳的原则(3)沟通的原则(4)重视差异的原则(5)案主

参与和自决原则

(6)妥善处理情感转移的原则

4.个案工作的技术:(1)会谈(2)访视(3)记录①逐字记录式②叙事性记录③摘要式记录④研究问卷式记录

5.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型:(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2)任务中心介入模式(3)行为修正模式(4)危机介入模式

(5)功能派理论模式(6)问题解决模式

6.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术:(1)环境改善术(2)心理支持术(3)澄清术(4)领悟术

7.任务中心介入模式适合处理的问题:(1)人际冲突(2)社会性关系不协调(3)与正式组织不协调

(4)履行角色上的困难(5)社会性变迁所带来的问题(6)反应情绪困扰(7)社会资源不足

8.任务中心介入模式的理论特点:1)案主的自决权,任务中心介入模式相信案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

(2)界定案主问题较具体,目标是有限的。

(3)工作者与案主地位的同等性。

9.行为修正模式的理论特点:给案主一个“再学习”的机会,以修正到案主所希望且能感到满足的行为,也可用于需要适应环境的正常行为者。

10.行为修正模式的技巧:(1)正增强法(2)负增强法(3)消除法(4)差别增强法(5)形成反应法(6)惩罚法

11.危机调适模式的工作原则:(1)及时接案和处理(2)有限的目标(3)输入希望(4)提供支持

(5)自我影像(6)自我独立

12.功能派理论模式:提倡一种全面性的观念,加强个体和机构之间的联系和配合,并且促成各类服务人员和受助者之间的关系。

13.问题解决模式的理论假设:(1)基本假设:人类生活是一连串的问题解决过程

(2)隐含假设:一个人缺乏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往往是由于缺乏动机、能力及机会。

14.问题解决模式的工作目标:(1)尽可能减少案主的焦虑与惧怕,引导和增强案主寻求改变的动机,提供安全感,激励案主通过自我能力的发挥去解决问题。

(2)增强案主自我功能(3)提供案主解决问题或减轻问题所必须的机会与资源

第五章团体工作

1.团体工作的概念: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协助和引导团体中的个人开展各种团体活动,以促进个人行为改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2.1844年英国人威廉在伦敦创办世界上第一个青年会,由此形成了团体工作的雏形。

3.团体动力论: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他活动的范围,个人的行为相互依赖。

4.交互模型:也称居中调停模型。该模型认为:团体中的个人相互依赖与交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工作者本人也是团体及系统的一分子,团体本身没有一个特定的问题需要解决,个体与团体、团体与社会之间构成另一系统。

5.治疗模型:团体中个人的社会角色定位发生了困难,团体工作的任务是改变他们的越轨行为模式,因此,也称该模型为临床模型。

6.治疗模型在团体工作中运作时要注意的几点:(1)正确选择团体治疗目标(2)在目标确立以后,还要确立一整套用于治疗的价值规范体系(3)实际运作过程中,团体工作者一方面要注意维护团体的协调性、一致性,另一方面又要针对成员的个别特殊情况予以特殊治疗。

7.发展模型:又称过程模型。认为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人生目标也不同。团体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促使团体中的个人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扮演好个人的社会角色。

8.发展模型的目标1)充分或适当地接纳团体成员的内心感受,以促进团体成员对团体生活的积极态度。 2)要充分支持成员、尊重成员以激发其潜能,促使对团体做出贡献。

3)要培养团体成员把握现实的能力

4)要增进团体成员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

9.行为模型:认为一切个人的行为都是对外来刺激的一种反映,个人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

10.社会目标模型:认为虽然个人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模式各有不同,但某种社会主流意识、社会责任感

或多或少的在个人行为上有所体现,社会团体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团体工作中的个人自主的改变其行为模式,形成某一共同的团体目标,促进社会进步及发展。

11.精神分析论:强调过去经验对以后近身活动的影响。

12.社会团体工作的应用范围:(1)医疗与心理卫生(2)越轨及偏差行为群体(3)教育

(4)社会弱势群体(5)工业企业(6)城市社区(7)特别性质的群体

13.团体工作的功能:(1)影响个人发生转变(2)通过个人自荐的互助合作,培养社会责任感,实现自我价值。

(3)传授知识(4)学习正确扮演社会角色(5)宣泄情绪(6)发展社交技巧

14.雷德的最佳距离原则:同质性到某一程度可以保持它的稳定,而异质性到某一程度可以保持它的活力。

15.汉森的团体工作目标:过程目标、一般目标和个人目标。

16.克那普卡的活动节目观点:活动节目是指在团体聚会时,呈现在团体成员前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不是根据团体工作者而是根据成员的爱好或需求来计划、制定的。

17.团体活动设计原则:(1)团体目标(2)团体阶段性目标(3)团体大小(4)聚会时间(5)环境安排(6)工具准备(7)过程协调(8)弹性原则(9)职责认定(10)活动评价

18.格兰德等人的五阶段模型:1)亲密前期 2)权利与控制期 3)聚合期 4)差异接纳期 5)分离期

19.团体工作的程序:(1)团体工作的准备(2)分析机构及团体状况

20.社会团体工作的原则:(1)计划完整原则(2)目标可行原则(3)专业互动原则(4)民主原则(5)资源善用原则(6)适时鼓励原则(7)阶段评价原则(8)经验总结原则

第六章社区工作

1.社区工作的概念:指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2.社区建设:指基层社区在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3.社区组织的特点:(1)建立不同层次的社区工作机构,全面协调社区中的各种社会工作力量。(2)汇集社区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解决社区中的问题加强社区内和社区之间各种组织力量的沟通、协调。(4)对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的工作与项目进行监督、评估,促进其工作效率。

4.社区发展的特点:(1)有比较全面长远的社区发展规划及实施的部署、方案。(2)其价值取向是促进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的全面改进与进步、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社区对国家的贡献(3)强调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力量(4)是一种促进社会变迁的较为宏观的社会工作方法

5.社会建设的含义:(1)在社区内搞好配套建设(2)发展社区力量,解决社区问题(3)使小社区的工作与大社会同步(4)利用社会资源,搞好社区服务(5)使社会发展与国家发展融为一体(6)对社区进行全面规划,有计划的全面建设

6.社区工作定义的共同点:(1)是一种工作思想(2)是一种工作过程(3)是一种工作方法(4)是工作方法与工作过程的结合。

7.罗斯曼认为社区工作目标分为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托马斯认为社区工作目标为分配资源和发动居民。托马斯说提出的分配资源与罗斯曼的任务目标相似。其特别之处在于他在过程目标上进一步阐述了公民权及社区凝聚力的重要。

8.根据国情,我们将社区工作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特定目标两大类。

9.最终目标: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通过社区内居民及团体的参与、合作和互助,满足社区需求,促进居民福利,增进社会稳定。

10.特定目标:(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居民的社区意识。(2)发掘社会资源,高效解决社区问题。(3)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调整和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4)培养居民相互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增强社区凝聚力。(5)发挥人民潜能,发掘和培养社区领导人才。(6)改进社区环境,改革不良制度。

11.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1)功能主义理论(2)社会冲突理论(3)阶级冲突理论(4)社会变迁理论(5)社会运动理论(6)新女性主义

12.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上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各种利益集团,为自己争取最大化的利益和权力,从而形成冲突。

13.社会变迁理论:分为(1)政策改变(2)社会关系改变(3)政治上的改变

14.社区工作者角色:(1)组织促进者(2)咨询服务者(3)调查设计者(4)牵线搭桥者(5)权益保护者(6)宣传鼓动者

15.社区工作的模式:(1)地区发展模式(2)社会计划(3)社会行动

16.社区工作的原则:(1)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原则(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3)全面发展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原则(4)自我发展与外界支持相结合

17.社区工作的过程:(1)准备与探索:①准备②调查:地区背景、社区需要和社区问题

(2)制定计划:整体计划和具体计划

(3)社区行动:①动员社区居民②发掘社区资源③建立社区组织④推进社区工作 18.我国社区服务的目标: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推动社区服务的发展,从而不断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

19.我国社会服务的类型:(1)福利型服务(2)公益性服务(3)商业性服务

20.我国社会服务的内容:(1)老年人服务(2)青少年服务(3)残疾人服务(4)拥军优属服务(5)低收入者服务(6)失业及下岗人员服务(7)便民利民服务(8)优化社区环境服务

第七章社会行政

1.社会行政的定义:指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的相关的管理活动。

2.社会行政的特征:(1)社会行政服务范围的有限性(2)社会行政服务职能的非营利性

(3)社会行政服务手段的专业性(4)社会行政服务实施的层次性

3.社会行政的地位:(1)与社会政策的重要意义有关

(2)还在于它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4.社会行政的原则:(1)社会工作价值原则(2)整体性原则(3)专业责任的原则

(4)依法管理原则(5)协调的原则(6)行政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社会行政的功能:(1)实施社会政策(2)进行有效管理(3)总结经验,修订政策

6.社会服务计划的内容:(1)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2)调查社区资源

(3)识别居于优先应满足而未获得满足的需求(4)确定工作目标与范围(5)发展战略

(6)制订工作计划(7)编制预算(8)履行方案(9)评估方案设计

7.社会工作组织的特点:(1)社会工作组织立足于案主的需求,服务于案主的目的,因而它是非营利性组织(2)社会工作组织为所有的人提供服务,不歧视任何人,也不带有任何偏见(3)社会工作组织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均与人们的福利需求密切相关,其活动的结果应当是受服务者行为的改变与福利的获得

8.社会行政的主要内容:计划——组织——管理——评估

9.评估的内容:主要以社会服务的计划所列的各项指标为标准。

10.评估的意义:(1)明了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肯定成绩,找出问日,更好的推进机构的工作(2)通过评估使社会服务机构对社会工作更具有责任感(3)通过评估可以想社会服务的支持机构交代,并使它们更深入的了解并理解社会服务的内涵及意义(4)通过评估可以使相关政策的制定更合乎实际(5)评估还可以达到总结社会服务经验,发展理论的作用

11.我过社会行政体制基本结构:民政部门、劳动部门、人事部门、卫生部、公会及妇联残联,以及非政府组织

12.我国社会工作经费的来源:(1)国家及地方财政预算(2)各地各级各部门自筹经费(3)社会志愿捐赠(4)社会工作机构通过福利企业的营收所获得的收入(5)社会统筹保险收入

13.如何改善我国现行的社会行政体制:(1)促进非政府福利机构的发展(2)加强对社区工作者专业水平的培训(3)广开财源(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第八章儿童社会工作

1.儿童的心理社会问题:(1)行为问题(2)情绪障碍(3)功能发育迟缓

2.埃里克逊的自我发展理论,将儿童分为四个阶段:(1)0-18个月为婴儿期(2)18个月到3、4岁为童年期(3)4-5岁为学前期(4)6到11、12岁为学龄初期

3.普通儿童的社会工作:(1)促进有关儿童福利的立法(2)促进儿童保健,提高儿童身体素质(3)促进儿童心理健康(4)促进和提高家庭对儿童的保护(5)保护儿童的各项权益

4.特殊儿童的社会工作:(1)对流浪儿童的收容和遣返(2)对失去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

婴、弃儿,一部分由儿童福利院或其他相应机构实施救助和教养,为这些儿童提供饮食,安排起居,给予必须的生活照顾,提供医疗保健和教育。(3)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实施社会救助(4)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工作(5)残疾儿童的社会工作(6)矫治儿童心理异常、行为偏差

5.家庭成员的互动理论:亲子关系对子女人格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6.游戏治疗理论:利用儿童喜爱游戏的天性,对儿童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培养。

7.儿童社会工作的原则:(1)尊重儿童原则(2)儿童利益至上原则(3)区别对待原则(4)不持批判态度的原则(5)保守秘密原则

8.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现状特点:(1)建国以来,我国儿童福利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2)在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将会显示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3)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缺乏专业社会工作素养。

第九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1.青少年的概念:指个体从儿童到承认的一个过渡时期。

2.青少年特殊的本质属性:(1)急剧变化的自然属性(2)日趋成熟的社会性(3)逐步完善的实践性

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含义:(1)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青少年能够健康、全面、顺利的成长。(3)“教导”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子特征。(4)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很大的社会功能。(5)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4.从保护的角度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1)青少年越轨、犯罪的预防、矫治和改造(2)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护(3)残疾青少年的保护工作。

5.进化理论中门宁格的观点:认为所有生物体都会发生自动的变化来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

6.进化理论中李温的观点:认为个人的生活领域是由其诸多不同的经验汇集而成,而每一项经验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并在生活领域中产生影响。

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自我是个人人格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个人过去经验与当前认识范围内所面临的的社会任务的结合,是对影响个体发展的内外部力量做出的适应。

8.精神分析理论中佛洛依德的观点:认为个体人格发展是以性心理发展为基础的,同时也受到早年期经验的影响。

9.精神分析理论中沙利文的观点:反对佛洛依德的本能说,强调文化、社会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对于人格发展的重要作用。

10.学习理论:认为青少年的人格形成与发展是学习的结果,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11.用社会化理论解释青少年不适应社会的原因:青少年是童年向青年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转变的过程中需要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角色义务。

1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原则:(1)结合青少年的特点进行工作(2)正确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3)思想教育与关心服务相结合

1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1)个案服务(2)团体、组织活动(3)社区组织活动

14.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1)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性不断增强

(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社会化趋势逐渐扩大(4)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队伍不断扩大

第十章老年社会工作

1.老年人问题的产生原因:

(1)雇佣制的普及和后的退休制度的确定,使得大多数人不再像传统社会一样从事自给自足的生产。

(2)生育观念的转变、节育措施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共同作用,导致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3)家庭结构的变迁形成了更多老年空巢家庭和孤独无依的老人。

(4)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使得许多人一生要迁移多个地方,也给照料老人带来不便。

(5)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老年人失去了传统社会中的权威和地位。

2.社会撤离理论:该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位置上“撤离”是一个必然性的和普遍性的过程。

3.对社会撤离理论的评价:首先理论假设不成立,其次是该理论完全忽视了衰老过程中个性因素的作用。

4.活动理论:老年人社会半径缩小,活动层面减小,有很多角色被剥除掉,从而使老年人产生失落感,缺乏自我认同。

5.对活动理论的评价:该理论基本上得到老年社会工作者认同,但活动水平不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唯一因素。

6.次文化理论:老年人加入老年人的次文化群体,可以使老年人保持自尊,保持较高的士气,而相反,如果老年人所参与的活动,其要求超出他们的能力,可能会产生失败的感觉。

7.人格持续性理论:认为正常的男女两性,其人格不会随年龄而出现显著断裂,反而会加强其持续性。

8.对人格持续性理论的评价:抹煞了人的个性由于种种内部或外部因素而改变的可能性。

9.年龄阶层化理论:社会典型地把自身安排为一个高地年龄层的体系,这些年龄层各有各的权利和义务,当社会成员进入某一年龄层之时,即同时拥有了该层的权利和义务。

10.老年社会工作的原则;(1)思想上尊重老年人,理解老年人。(2)细致、周到、有耐心。(3)帮助老人自立、自决。(4)与老人建立良好的、有目的的情感关系。

11.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分类:(1)机构照顾(2)社区照顾

12.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内容:(1)养老服务(2)健康服务(3)生活服务(4)娱乐服务(5)教育服务(6)就业服务

第十一章妇女社会工作

1.妇女社会工作的目的:(1)改变对妇女角色、地位、职能、权利的传统观念(2)促进妇女自我意识的增强,树立自爱、自信、自立的思想(3)改变妇女与男性之间不平等关系,以两者之间的友谊与尊重取代两性的对立与冲突(4)帮助人们理解妇女的价值,重建以真、善、美、正义和高尚为核心的人类精神文明。

2.女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

3.马克思主义妇女观:(1)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现象。(2)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3)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先决条件。(4)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5)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6)将性别观点纳入决策主流。

4.妇女社会工作的方法:(1)个案工作法(2)调查研究和其他统计研究方法(3)访谈法

5.我国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组织和发动妇女参加社会生产(2)对妇女进行宣传教育(3)保障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4)其他社会服务

6.如何更好地开展妇女社会工作:(1)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推动妇女社会工作的发展(2)把妇女社会工作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挂钩。(3)以社区为依托,妇女活动中心为阵地,将社区工作与妇女工作结合起来。(4)加强妇女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妇女社会工作者。

第十二章家庭社会工作

1.我国家庭变化的趋势:(1)小家庭成为普遍趋势(2)家庭功能缩减(3)家庭关系趋向平等(4)社会援助日趋弱化(5)婚姻家庭问题增多

2.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家庭社会工作是解决与处理影响家庭正常运转与发展的一项服务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克服家庭生活困难、协调家庭关系,为改善不幸家庭生活、预防家庭问题激化而提供服务工作。

3.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1)家庭社会工作的对象是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家庭(2)社会工作者与家庭建立的是平等的关系(3)把家庭看做一个整体

4.我国的家庭社会工作类型:(1)救助性工作:①经济救助②危机干预

(2)发展性工作:①家庭教育②社区服务

5.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指由夫妇双方的结合组成家庭开始,到夫妇双方死亡从而家庭解体而告终的整个家庭发展过程。

6.家庭社会工作方法:(1)家庭访问(2)系统分析法(3)问题解决与决策(4)危机调适(5)家庭治疗

7.系统分析法内容:(1)家庭平衡状态(2)家庭规则(3)互动内容与过程的层次(4)互动的前后关系(5)在家庭真题内解释症状的意义。

8.问题解决与决策:任何人每天都遇到各种情境与问题的挑战,需要个人决策与抉择。当个人陷入难以克服的困境来求助时,工作员应设法协助案主进行解决。协助重点是帮助案主解决眼前问题与提高案主未来摆脱困境的能力两者兼顾。

9.危机调适的原则:(1)及时接案与处理(2)主动采取行动,了解案主的内心过程,主动参与、引导、

判断及评价情境的过程,并与案主共同制定适当的调适计划(3)有限的目标:避免危难。最重要的是与案主共同解决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使他重新获得平衡状态(4)支持与鼓励,不断输入希望,助其恢复自信(5)培养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三章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工作

1.特殊弱势群体:指由于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缺陷、身心功能未发育完善或功能出现衰退等原因所导致的在社会性资源的分配上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能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2.特殊弱势群体的类型:(1)由于生理方面的缺陷而导致生活状况低下者(2)由于心理方面的缺陷而导致生活状况低下者(3)由于身心功能发育不完善而导致生活状况低下者(4)由于自身生理心理功能的衰退、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而导致生活状况低下者

3.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条件,使其恢复或维持健康状态

(2)提供劳动就业、养老保险或直接供养起来

(3)提供教育或继续教育

(4)促进特殊弱势群体与其家庭、亲友的交流

(5)制定各种保护特殊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政策

4.科学的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工作应当依据的理论:(1)维权论(2)人文主义理论(3)沟通理论

(4)需要层次论(5)标签理论

5.标签理论:社会主流文化群体由于没有亲身体验,往往会认为特殊弱势群体是一些不正常的人群,这种看法反过来也会使这些人产生逆反心理,显得更不“正常”。

6.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原则:

(1)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应自觉的运用社会工作中有关特殊弱势群体的理论知识来指导社会工作实务。

(2)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应与医疗工作者紧密合作进行社会工作。

(3)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工作应充分尊重案主。

(4)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应根据案主在不同时期的情况调整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5)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应对案主、自己所属的机构和社会负责。

7.残疾人政策原则:(1)保障残疾人的人格尊严,保护残疾人的人身权利。

(2)必须给予残疾人一定的特殊帮助。

(3)残疾人的形象应是主动的创造的而不是被动的受助者。

第十四章矫正社会工作

1.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是针对越轨群体特别是罪犯这一特殊群体所采取的一种治疗性社会工作。

2.矫正概念是由意大利犯罪学家、犯罪人类学派和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菲利提出的。

3.矫正社会工作的特征:(1)工作对象具有特殊性(2)服务性质具有福利性(3)矫正作用具有补充性

4.矫正社会工作的意义:(1)降低行刑成本(2)保障违法犯罪人员的合法权益(3)提高预防犯罪的效果

5.社会帮教体系的特点:(1)帮教力量具有广泛性(2)帮教对象具有普遍性(3)帮教内容具有丰富性(4)帮教形式具有多样性

6.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1)刑罚经济原则(2)教育刑思想(3)行刑社会化(4)行刑个别化

7.矫正社会工作的对象:(1)犯罪嫌疑人(2)受缓刑宣告者(3)假释、保释出狱或保外就医者(4)狱中改造的罪犯(5)刑满释放人员(6)违法青少年

8.矫正社会工作的内容:(1)提供物质帮助与救济(2)提供就业、就学帮助与指导(3)提供身心指导与帮助(4)提供行为约束与指导

9.社区矫正中的服务:(1)接受司法当局的聘用,具体担任对缓刑、假释罪犯的观护,督促他们在观护期间遵守法律对其的限制性规定(2)为罪犯,尤其是违法犯罪青少年提供院舍训练机会(3)协助社区服务或社区劳役的执行。

第十五章社会救济工作

1.社会救济:我国社会救济是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的一种形式。社会救济工作分为定期救济和临时救济两种形式。

2.定期救济对象:(1)城镇吃商品粮人口中的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病残人员和农村五保户等;

(2)在60年代初调整国民经济期间精简退职的老弱残职工

(3)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特殊救济对象

3.临时救济的对象:(1)因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2)因疾病、事故等影响生活的(3)季节性救济

(4)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收入或收入减少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城镇居民的救济

4.社会救济的工作原则:

(1)社会救济标准的确定,既要保证救济对象的基本生活,又要考虑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和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

(2)颜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有关社会救济的各项政策法规

(3)要坚持领导掌握和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

(4)要认真管好用好社会救济款

5.农村社会救济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6.五保户的条件:在农村享有公民权,无依无靠,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者和未成年孤儿。

7.五保户的供养形式:(1)集中供养(2)集体供给分散生活(3)亲友全供全养(4)义务供养

8.农村扶贫工作的作用:(1)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是帮助贫困户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有力措施

(2)农村扶贫工作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扶贫工作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4)扶贫工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9.农村扶贫工作的基本经验:(1)坚持以集体帮助为主,国家扶持为辅,动员社会力量予以广泛支持。

(2)坚持政府领导、部门组织分工协作

(3)坚持积极发展生产的方针

(4)实行干部包户扶贫责任制

10.扶贫工作的基本做法:(1)结合本地实际对贫困户建档立案,并制订扶贫规划

(2)扶贫资金要坚持地方筹集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

(3)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经济优势,多种形式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

(4)要组织督促检查,搞好对贫困户的连续服务和科技扶贫工作

(5)抓好年终扶贫工作的总结、验收、评比。

11.我国城市救济工作的方针:依靠基层,生产自救,群众互助,辅之以政府必要救济。

12.救灾工作的基本原则:(1)要坚持治本和治标相结合,以治本为主。

(2)要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社会力量,组织人民群众开展防灾救灾和互助互济的救灾活动

(3)坚持国家、集体、社会和个人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力量

13.救灾工作的做法:(1)灾民最起码的口粮和衣物要保证(2)对房屋倒塌、无处安身的灾民,由村组统一安排劳力进行抢修,建材部门给予方便。(3)搞好灾区环境卫生工作,预防流行病(4)组织群众投入生产救灾活动

第十六章社会优抚工作

1.社会优抚:是优待、抚恤的简称,指国家和社会对有福对象实行优待、抚恤及其他物质照顾和精神鼓励的总称。

2.社会优抚的特点:(1)社会优抚的对象具有特殊性(2)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

(3)社会优抚的方法具有多层次性

3.社会优抚的意义:(1)促进国防建设(2)倡导奉献精神(3)推动经济建设(4)建设精神文明

4.社会优抚的原则:(1)要坚持国家、社会和集体三结合的优抚原则,推进优抚工作社会化

(2)要坚持物质帮助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优抚原则

(3)要完善优抚安置的法规建设

(4)要进一步拓宽安置工作的领域

第十七章医疗社会工作

1.医疗社会工作的内容:(1)医务社会工作(2)公共卫生社会工作(3)心理卫生社会工作(4)康复社会工作

2.医疗社会工作者的任务:(1)间接服务(2)直接服务(3)促进环境改善(4)团体干预(5)个案管理

3.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1)问题解决派理论(2)行为修正派理论(3)危机调适理论

4.问题解决派理论:认为人生本是一连串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个人实际上都已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惯用的模式。当人们惯用的模式无法解决有效处理问题时,则可能向外求助。

5.行为修正派理论:强调环境、情境及社会等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而行为是可以经过学习过程获得改变的;矫治重点放在已经习得或需要再学习的行为上,所谓的不正常行为的学习过程和正常行为的学习过程是相似的。

6.危机调适理论:危险的生活实践干扰了原有的稳定状态,而惯用的解决问题方法受到挑战,必须发展新方法或寻求协助才能解决问题。危机的经验对人格发展是双刃剑,社会工作者要在短期内解决危机,设定短期可完成目标。

7.压力潜在学派:认为每一个人生来都潜伏着一些可以产生精神失常问题的个人或生理因素,当人们在人生历程中,遭受到极大的压力而不能成功处理时,这些潜在因素便会诱发出来,与这些压力产生互动关系,而导致失常问题。

8.医疗社会工作的任务:(1)处理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2)增强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适应。

(3)处理患者与医疗系统的关系。(4)出院与后续服务。(5)其他

9.康复社会工作的三个环节:(1)预防残疾(2)狭义的康复(3)均等机会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DOC)

第一章——第二章 单选题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 D )。 A、为人民服务 B、慈善和爱心 C、科学知识 D、利他主义 2、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 C )。 A、尊重案主 B、引导案主 C、助人自助 D、为案主提供服务 3、下列对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D )。 A、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慈善事业 B、社会工作是社会中的中上层成员出于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驱使,对社会上贫苦及不幸者的施舍 C、社会工作是对被救助者物质上的扶助 D、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服务活动 4、关于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不对称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表现为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 B、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是双方面的 C、合作的促成力量不对称 D、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相互配合的过程 5、关于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预防 B、促进个人的发展 C、推进社会公平 D、治疗 6、在中国,接受他人的帮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先接受“自家人”的帮助,实在行不通了才会选择接受“外人”的帮助。接受“外人”的帮助对讲“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会欠下很大一笔人情债。由此,在开始与案主接触阶段,下列社会工作者要注意的问题中哪个是错误的?( D ) A、建立信任 B、扮演的社会角色 C、平等的地位 D、协助案主运用其自身的内部资源 7、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背景,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他们身上可能有很多缺点,有适应和不适应的品质,有建设性和非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但不管怎样,他有权成为他自己,他有权这样去想这样去做。这意味着( A )。 A、社会工作者应接纳案主 B、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案主的信息进行保密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题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汉堡制创于 ( ) A.1788年 B.1852年 C.1869年 D.1884年 2.1884年在英国伦敦创设的汤恩比馆是_________的开始。( ) A.慈善组织会社 B.睦邻组织运动 C.爱尔伯福制 D.社会保障制度 3.1982年世界老龄大会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_________当作老龄社会的标准。 A.5% B.7% C.8% D.10% 4.以下对社会工作与社会学之间的区别描述错误的是 ( ) A.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比社会工作广 B.社会学的任务解释社会,社会工作的任务解决社会问题 C.社会工作的知识领域超越社会学的学科范围 D.社会工作的产生早于社会学 5.团体发展的四阶段模型是由_________提出。( ) A.西伦与迪克曼 B.加兰 C.克洛德尼 D.特雷克 6.社会工作者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要贯彻案主的_________原则。( ) A.自决 B.服从 C.主动 D.被动 7.以下属于社会工作间接工作方法的是 ( ) A.社会行政工作 B.社会团体工作 C.社会个案工作 D.社区社会工作 8.下列陈述与社会个案工作的特点不一致的是 ( ) A.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 B.是一对一的工作方法 C.协助案主完善人格和自我 D.调整和改善社会关系 9.社会工作的_________之一是:社会工作者承认每一个工作对象都有潜在的发挥自己 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能力。( ) A.特征 B.职能 C.价值前提 D.使命 10.下列_________不属于托马斯关于行为修正派的三大基本类别的内容。( ) A.社会行动 B.反应制约 C.社会学习 D.操作制约

社会工作概论

1、复习资料答案由班委整理上传,仅供参考, 2、请学生打印模拟试题考试后作为作 业上交 社会工作概论模拟题1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是一种介入手段;其最直接目标是助人自助,终极目标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门专业:个案、团体、小组——三大方法;是一门职业;其四大要素是:社会工作者、受助人、价值观、助人活动。 社区工作——广义: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以整个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提供助人的、利他服务的一种专业手法。 怀旧——简而言之,怀旧就是缅怀过去。旧物、故人、老家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最通用的题材。 二、简答题 1、改革后我国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80年代初,随着社会学的恢复和民政工 作的发展,建立和发展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的任务就提上议事日程。社会变迁 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促进作用。 2、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社会福利服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兴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和由社区创办的敬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二是由政府和社会为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而开办的社会福利企业,三是以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社区服务。 (2)救灾救济。一是救灾,民政部门主要是在灾害发生时抢救生命财产,在灾后向灾民提供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组织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以及倡导群众中的互助互济。二是五保工作,是指由农村集体负担保证无法定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援助,对他们“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荐(保教)”。三是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由民政部门予以资金扶持、政策和思想扶持、科技和信息扶持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等。四是社会救济,包括给城镇中的“三无”人员、部分农村五保对象、符合救济条件的退职职工和城乡困难户的临时救济等。 (3)优抚安置,民政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优抚工作包括国家抚恤、政府补助、群众优待、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人员接受安置及优抚事业单位管理等。 (4)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即对城市社会救助对象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进行救助,并开始在全国普遍建立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构成要素是什么? 概念: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 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二、谈谈你对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和扩大印象的理解 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主要是指贫困群体、脆弱群体和其它弱势群体。贫困群体主要是指物质生活陷于极度困境者,他们缺乏基本的、正常的生活物资条件,甚至难以维持自己的生命。脆弱群体是遇到社会问题冲击时缺乏应对能力而易于遭受挫折和伤害的群体。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结构和群体关系中处于弱势、其权利和利益后搜到严重伤害的群体。 2、社会工作的扩大群体是指有需要的人群,即其基本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日常生活和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人群,就是指向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客观克服的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 三、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扮演哪些角色?请说明其中4种角色的承担工作内容。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治疗者、倡导者、教育者、行政管理者、资源获取者、调解者、政策影响者、调研者。 承担的工作内容: (1)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这的基本职责就是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这里的服务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 (2)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者自立或自我发展。 (3)调解者:调解者的角色就是以最具建设性的方法和途径去化解纷争,目的是帮助处于冲突中的各方对于冲突问题达到共识。对于作为调解者的社会工作者来说,他是处在中立的立场上,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而对于冲突的对方以及达成的共识没有任何既得利益。(4)资源获取者:在许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助人,常常需要联系其它社会工作者、福利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向他们争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受助者手中,为服务的顺利开展争取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四、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1、治疗功能: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就是消除那些导致问题产生和使社会功能丧失的个人或环境因素,对失去的社会功能予以恢复和重建,获得适当的社会调适模式或产生新的替代模式,从而使服务对象发挥正常的社会功能。 2、预防功能:那些能够防止危险发生,减少某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在已经出现征兆时延缓或控制问题的生产的所有活动。总之,预防就是指先期对有害于个人或系统、组织的任何因素的发现与消除。 3、发展功能:社会工作的发展功能是指社会工作者发掘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个人或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整理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是一种一助人为乐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人道主义:是以人为中心或为本位的哲学价值理念。其本质是反对神学,提倡人学,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愚昧, 提倡理性,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神道,提倡人道。 人格理论:人格由三个主要系统构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 的在于追求完美 精神分析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有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和自 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 认知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的缺乏。 行为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不再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而是转向关注人的外在的行为表现,集中关注那些可观察的行为,认为那些潜藏的思想或 意识是非常不明智的。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 恰当的反应模式。 社会系统理论: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即在特定的系统之中,社会工作者要想对其工作 对象进行治疗就必须关注他所生活的环境。 标签理论:这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 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 沟通理论:它认为当我们采取某种行动的时候,我们总是为了响应某些获得的信息,强调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根据理论,社会工作的一个 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案主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1)帮助案 主获取信息(2)帮助案主作出反馈(3)。。。发出信息(4)。。。 删选,整理,改变来自外界的信息 增权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 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社会保障:是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 社会的稳定。 社会福利:从广义上讲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从狭义 上讲,社会福利则是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 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

奥鹏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3月课程考试《社会工作概论》考前练兵资料及答案.doc

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社会个案工作的原则。 A.个别化原则 B.承认原则 C.评判原则 D.接纳原则 答案: C 2.下面()体现了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 A.协调邻里矛盾 B.解决家庭冲突 C.人际疏导 D.婚前咨询 答案: D 3.以下对社会团体工作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团体工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团体 B.社会团体的社工参与并指导团体的活动 C.以团体情境与团体互动作为个人发展与治疗的基础 D.社会团体工作不是普适于一切团体的方法 答案: B 4.某社区中,一位孤寡老人符合条件领取最低生活保证金,但是这位老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政策,社会工作者帮助老人了解政策并申请下来最低生活保障。这种做法属于()。 A.老年社会救助 B.老年生活服务 C.老年家庭关系处理 D.老年心理辅导 答案: A

5.在罗斯曼1979年提出的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中,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社区模式的是()。 A.社会计划模式 B.社会行动模式 C.地区发展模式 D.政策实务模式 答案: C 6.下列陈述与社会个案工作的特点不一致的是()。 A.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 B.是一对一的工作方法 C.协助案主完善人格和自我 D.调整和改善社会关系 答案: D 7.以下属于社会工作间接工作方法的是()。 A.社会行政工作 B.社会团体工作 C.社会个案工作 D.社区社会工作。 答案: A 8.现代社会工作与传统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区分点是( ) A.职业化 B.专业化 C.社会化 D.本土化 答案: B 9.下面不属于小组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的是() A.社会目标模式 B.认知行为模式 C.治疗模式 D.交互模式

社会工作概论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社会工作概论》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 B C C B 6-10: D D C A B 11-15:C C A B A 二、多选题 1、ABC 2、ABCDE 3、ABDE 4、ABC 5、BCE 6、ABDE 7、BD 8、ABCD 9、CDE 三、判断题 1-5:√×√√× 6-10:××√×√ 11-15:××√××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专业社会工作的含义:(1)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它包括以下三层涵义:第一,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专业必须有一定的价值观作指导;第二,科学知识在助人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助人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方法。 社会工作的特点包括:(1)助人自助;(2)尊重人、相信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3)总是运用社会环境资源。 2、简述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社区工作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专门的方法:(1).社区组织。(2).社区发展。(3).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也是我国目前社区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展时达到社区工作基本目标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3、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促进或限制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2)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国家实行社会行政管理、推行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基本手段。是社会工作行政的活动依据。 (3)文化因素。由文化观念所带来的老人赡养方式、居住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老年社会工作的区别。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重点)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P3- 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P8 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P9 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P10 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P11联合国1960年出版《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P12 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P12 7、社会工作的要素:⑴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P14 8、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P8(1986年高校建立专业)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⑴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普通社会工作⑵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⑶新出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P15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重点) 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P21 2、助人过程特征:⑴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⑵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⑶是不对称互动①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②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③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P22 3、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P23 4、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他是对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经过环节:接触问题——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P29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重点) 1、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新教理论、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观念P44- 2、个案工作者不应该做的事项:⑴说服⑵直接改变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或操纵他们⑶做一些为了当事人或针对当事人的事情⑷控制和指导当事人⑸忠告,提供没有恳求的计划⑹为当时人承担责任⑺预先决定结论⑻批准或不批准当事人的行为P50 3、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原材料: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⑵中国古代社会工作世间的价值观念⑶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P50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社会工作概论-专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40分) 1、社会工作 答: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2、青少年社会工作 答: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 3、社区工作 答:社区工作是指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广义: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以整个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提供助人的、利他服务的一种专业手法。 4、社会工作领域 答:社会工作的领域,也就是社会工作的实施范围, 社会工作的领域,是由社会问题的出现和社会工作者对它的认识及有意识地干预而确定的。 5、儿童社会工作 答:儿童社会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者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 6、中国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 答:民政部门有一个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镇(街道)直至农村、居民委员会的遍布全国的行政网络和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信息渠道。 7、社会工作价值观 答: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与受助者关系的看法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这使它与其他助人活动区分开来。 8、小组工作 答: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也称为团体工作。指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并通过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 二、简答题(80分) 9.你如何理解小组工作者的自我表露?

2019春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

2012春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章——第二章 单选题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 D )。 A、为人民服务 B、慈善和爱心 C、科学知识 D、利他主义 2、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 C )。 A、尊重案主 B、引导案主 C、助人自助 D、为案主提供服务 3、下列对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D )。 A、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慈善事业 B、社会工作是社会中的中上层成员出于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驱使,对社会上贫苦及不幸者的施舍 C、社会工作是对被救助者物质上的扶助 D、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服务活动 4、关于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不对称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表现为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 B、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是双方面的 C、合作的促成力量不对称 D、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相互配合的过程 5、关于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预防 B、促进个人的发展 C、推进社会公平 D、治疗 6、在中国,接受他人的帮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先接受“自家人”的帮助,实在行不通了才会选择接受“外人”的帮助。接受“外人”的帮助对讲“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会欠下很大一笔人情债。由此,在开始与案主接触阶段,下列社会工作者要注意的问题中哪个是错误的?( D ) A、建立信任 B、扮演的社会角色 C、平等的地位 D、协助案主运用其自身的内部资源 7、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背景,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他们身上可能有很多缺点,有适应和不适应的品质,有建设性和非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但不管怎样,他有权成为他自己,他有权这样去想这样去做。这意味着( A )。 A、社会工作者应接纳案主 B、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案主的信息进行保密 C、社会工作者应该赞同案主所做的每一件事 D、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案主做他(她)想做的一切事情 8、社会工作的精髓在于消除案主的悲观、自暴自弃等颓废心理和行为,引导他们认清自身的长处和弱点;给案主以希望、信心和决心,充分调动案主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社会工作概论大纲重点复习

社会工作概论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 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2.社会工作的职能:恢复、预防、发展、稳定 3.社会工作的特征:(1)崇尚专业的伦理精神(2)职业的非盈利性(3)社会工作督导(4)个人与环 境(5)运用社会环境资源(6)团队协同工作(7)自助与民主参与 4.如何理解自助与民主参与的特征? 答:社会工作确实可能为案主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以帮助案主克服当下面临的各种困难。但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或施惠。工作者相信个人团体社区乃至社会都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潜能,如果得以发挥,问题就可解决。社工的精髓就在于,给案主以希望、信心决心,充分调动案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达到助人自助的境界。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案主的民主参与十分重要。社工在助人的过程中切忌为案主下判断,应该协助案主自己去做决定。鼓励案主民主参与,认清问题,找到原因,最后与案主合力解决问题,共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5.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 6.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专业意义上的现代社会工作就是在迫切的社会现实需求、社会思潮 的强烈影响和长期助人活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7.西方社会工作的实践:从欧美社会工作的发展来看,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德国汉堡制(1788) 与爱尔伯福制(1852)、慈善组织会社(1869)、睦邻组织运动(1884)等都是早期为社会工作的产生提供了直接前提的重要实践。 8.我国古代救济措施和社会工作有:(1)仓储(2)赈谷与赈银(3)施粥(4)疏遗(5)居养(6)养 老(7)慈幼 9.我国解放前的社会工作:(1)大学开展社会工作课程,注重走向社会(2)晏阳初、陶行知等教育家 开展平民教育 10.我国建国后的社会工作:(1)改造游民工作(2)救助残疾人工作(3)改造贫困工作 11.我国社会工作的结构特征:(1)不同模式并存(2)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3)本土性社会工作 的依重 12.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职业的人员。他们 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13.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服务提供者、反应支持者、行为倡导者。 14.社会工作者的拓展角色:过程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专业研究者。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基本意义 1.社会工作可怎样分类:(1)按工作方法分类(2)按工作功能分类(3)按工作的服务层次分类(4)按工作的主持机构和经费来源分类(5)按工作的对象和内容分类 2.我国实际社会工作分类: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社会救济工作。 3.社会工作的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2)援助自立原则(3)资源动员原则(4)人道主义原则 4.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1)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每一个工作对象的尊严和价值(2)社会工作者要要帮助工作对象满足基本的、合理的需要(3)社会工作者要有责任协助工作对象发挥潜能,全面发展(4)社会工作要促进工作对象的健康发展,使其能对社会有所贡献(5)社会工作是国家履行职责、义务的手段(6)社会工作要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7)社会工作要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 (1)职业责任:①热爱本职工作②确立一切为案主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③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2)职业态度:①全心全意,尽心尽职②耐心细致,诚恳坦率③礼貌待人,热情服务 (3)职业作风:①努力钻研,精益求精②尊重同事,相互协作③深入实际,联系群众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职业纪律:①廉洁奉公,不谋私利②坚持原则,秉公办事③尊重案主,保护隐私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1、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专业方 法。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与技术,协调可资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直接的一对一的服务,以协助案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达到与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 2、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是小组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标 组织的、通过小组过程和动力去影响小组组员的态度与行为,使其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问题的解决的实务过程。 3、社会工作研究是运用社会研究的一般方法研究社会工作对象 需求的种类与满足的途径,它涵盖了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服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社会工作的效果与发展等各种社会工作课题的活动和课程。 4、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机构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工作的 价值观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并借助社会资源系统,通过和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并经由诊断、计划、干预与评价等一系列前后连贯的行动而帮助案主满足需要、解决问题,以达成社会工作目标的过程。 5、社会工作伦理 6、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遵守的一整套 指导其实践的原则和理念 7、接案是指当有人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且被接受时,工作者便

开始与案主建立起专业关系 8、评估:评估是认识、了解案主问题的过程,包括收集与问题有 关的详细资料、初步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标与策略 9、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和专业理论,运用社会 工作方法从事社会服务的专业人员 10、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为宗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 论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门职业。 1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指作为社会工作者在一定的专业情境 中与他人交往时所应当遵循的准则。 12、小组工作治疗模式是以治疗个人作为小组工作的任务,同 时,也提供个人的预防和康复的一种干预方式。 13、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 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简答: 1、社会工作过程的一般模式: 2、社会工作过程的过程: 约定、预估、计划、干预与评价 3、社会工作主要领域: 公共救助、社会保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保健服务、心理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 1.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和解决社会问题为宗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技巧和方法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是 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社会科学。 ?社会工作的科学性表现在:A 工作态度的客观性 B 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C 工作程序的合理法与严密性 ?社会工作的实用性 ?社会工作的综合性 3.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对象: 社会工作对象: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或群体。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那些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讲最应该帮助的人。“最需要帮助的人”一方面是由社会所认同的基本道德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所制约的。 领域: 社会工作的领域是指社会工作实施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范围。从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看,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 4.社会工作的目标 社会工作的目标分为服务对象和社会层面两个部分: 在服务对象中实现: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 在社会层面中实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5.社会工作的功能 功能的涵义:功能指的是在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中,部分对整体的贡献。功能的分类:①谁的功能和对谁的功能②正功能和反功能③显功能与潜功能 6.社会工作对工作对象的功能:①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②促进人与环境相互适应 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①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②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③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整理

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 其过程结构:把社会工作看做是社会行动,是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人的活动。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者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和客体。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者的理解带入接收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着这一过程,因此,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主体及特征:主体是实际社会工作,特点是:1工作人员是政府干部、公务员或工会、共青团、妇联的干部,基本上属于国家行政干部;2他们利用正式的组织架构,按照政策及本部门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3他们的工作以服务工作为主,同时也是管理工作,4它是行政性与半专业性的。 为什么说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在典型的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几乎控制了全部社会资源,同时也承担了全部责任。专业社会福利机构没有发育,社会成员在比较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中生活,其所遇的困难也大多在这种组织体系内解决。在这种体制下,政府依靠其行政体系解决社会成员所遇到的问题,所需服务由相应部门提供,所需资源由政府拨付。有困难的人以一种权利意识工作组织即向政府提出帮助的要求,政府则通过各种正式组织解决这些问题。 其表现:国家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福利服务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并由国家拨付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资金。2政府机关、企企事业单位依赖国家的统一政策对有困难的成员提供各种资助。3在提供福利服务和帮助的过程中,行政部门与工会、共青团及妇联等群体团体一起通过行政程序并借助于思想工作对有困难的成员进行帮扶。4这些福利服务及解困工作被当做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而列入工作议程。5执行服务及解困工作任务的是国家干部,他们有本行业的经验,特别是对思想工作的经验,而缺乏社会工作专业训练。 怎样构建符合我国社会工作要求的价值体系:借鉴与创新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批评与继承、综合与发展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和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主要包括社会价值、专业价值、操作守则。社会价值是整个社会大社会所崇尚的基本价值,它们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所决定的;社会所崇尚的基本价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在同一个历史时代,不同群体的人对什么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价值也有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专业价值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尊敬人。专业伦理包括: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对雇主和雇佣组织的伦理责任;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对社会的伦理责任,操作守则是价值理念在各个层面上的应用,表现为社会工作的各种原则和技术。 分析转型时期我国社会提供模式的特点:1不同模式并存,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继续承担一定的社会保障责任,通过政策解决重大社会问题,2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3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4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新教伦理(人要为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负责;人性基本上是罪恶的,可以通过一种意志克服;人的主要目的通过艰苦劳动实现物质繁荣;社会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是物质繁荣成为可能的法律和秩序;不成功或越轨的人不应受到帮助,虽然应该做出有限的努力,以便恢复或激发这些失意者为了他们自己更加努力工作);人道主义(实质:反对神学,提倡人学,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愚昧提倡理性;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神道提倡人道。基斯—鲁卡斯的HPU:社会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物质和情感需要;如果人的需要被满足,人就会获得善良、成熟、正义或生产的状态,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会被解决;阻碍人获得这种状态的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任何社会最终会达到完美的境界);社会福利观念(从直接的关照扩大到社会化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为人的现实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1调查阶段:关注的是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很少对工作的本质过程与方式进行思考,2精神分析学阶段:采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3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2016春)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D )是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并创立了着名的中层理论。 A 、班杜拉??? B 、桑代克??? C 、帕森斯?? D 、默顿 2、历史上第一个睦邻组织是(A) A、1884年在英国伦敦创设的汤恩比馆 B、1889年在芝加哥创办的赫尔馆 C.1852年在爱尔伯福建立的爱尔伯福制 D.1869年在伦敦成立的组织慈善救济暨拟止行乞会社 3、小李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目前正在找工作,他担心社区的居民知道后看不起他,心理负担较重,于是向社区社工小王求助。小王向他保证会为他保守秘密。下列属于小王保守秘密的方式是(B)。 A、向自己的家人讲述小李的故事 B、向自己的督导讲述小李的事情 C、向别的机构的同行讲述小李的事情 D、在发表文章时引用小李的故事 4、在那些为弱智者人群提供服务的机构里,即使像学会扣纽扣、拿勺子这样小小的进步也会给社会工作者带来欣喜。这里主要强调社会工作哪一个特点?(B) A、调动案主积极性 B、挖掘案主的潜能 C、运用案主的社会资源 D、为案主提供精神支持 5、以下哪一个选项不属于中国社会工作服务的扩大对象(D)。 A、心理发育不健全的中学生 B、家庭关系不和睦者 C、罪犯 D、丧失劳动能力者 6、在社会策划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C)。 A、协调者 B、咨询者 C、专家 D、治疗者 7、社会工作机构的价值会影响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其影响因素?( D ) A .机构的经济来源中所包含的价值影响? B .机构不能执行社会价值 C .机构的资金投入方会带来一定的价值倾向? D .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政策和制度等的限制 8、社会工作的精髓在于消除案主的悲观、自暴自弃等颓废心理和行为,引导他们认清自身的长处和弱点;给案主以希望、信心和决心,充分调动案主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教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工作概论 1.简述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答: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大体上可以从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两个方面来理解: (1)理论作用:是指社会工作价值观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正面影响。它主要包括:它是构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哲学基础,还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依据,也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应用社会科李的的重要特征;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任何形式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都不能偏离价值观基础。 (2)实践作用:首先,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其次,社会工作价值观在专业文件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伦理守则。第三,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第四,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2.简述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内容。 答: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协助政府,为民排忧解难;依法行政,公正无私;坚持普遍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倾听沟通,有效缓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工作中同事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坚持政策与管理的理性原则,注重服务中的人情味;平衡个人利益满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差异。 3.简述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区别。 答:在提供服务方面,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两者也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方式不同:社会工作者以向困难人员提供社会服务为业,是职业性的活动。志愿者只是在他愿意时向他人提供社会服务,尽管这种服务可能是事先承诺的,是业余的活动。 (2)专业技术能力不同:社会工作者不需受过专业教育和专门训练,其资格要社会服务权威部门通过考察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来认定。这是社会工作者从事服务的前提条件,而志愿者则不需要这一前提。 (3)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一样: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一般比较复杂,难易解决,有时会涉及政策、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志愿者的服务则较为简单,一般是体力或时间的指出及简单的物质帮助。 (4)社会约束不同:社会工作者要遵守专业守则,提供服务受到行业组织的考核与监督,政府和社会对其服务的行为和效果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对志愿者服务的要比较求一般。 4.简述社会工作行政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社会工作行政是指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其中的含义是指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 社会工作行政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服务范围的有限性。社会工作行政区别于社会管理和公共行政,仅仅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 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 专业性;过程论;艺术(技巧)论 (二)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的关系。 社会工作的结构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件 (一)作为社会行动的社会工作过程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其中包含了他们对对方行动及互动过程的理解。 (二)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者是利他性服务的提供者,受助者(也称工作对象或案主)是服务的接受者,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助人活动是服务的传导者。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服务提供者、工作对象的支持者、合理行为的倡导者、社会工作过程的管理者、福利资源的获取者、社会政策的影响者。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一)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救难、解困和发展功能 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 (一)社会秩序及其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 社会秩序的涵义,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看社会秩序,社会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正常生活的条件和获取福利的制度化途径。 (二)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 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通过参与制定和修订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 (一)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的一致与冲突 (二)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关系的处理 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实施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接触问题——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终结 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一)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涵义 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是一个社会提供福利服务的基本方式,包括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受助者求助模式、资源获取模式和服务提供模式。 (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政府、民间结构和社区共同体提供福利服务的方式。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行政化的组织模式和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三、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受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第一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价值和反价值 社会工作的价值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

江南大学2018年上半年社会工作概论第1阶段练习题题目

------------------------------------------------------------------------------------------------------------------------------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概论》(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最早出现给薪社会服务工作者的国家是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荷兰 2、《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一文的作者是()。 A、“友好访问员” B、弗罗伊德 C、玛丽·芮奇蒙 D、韦伯 3、社会工作以()为指导。 A、人道主义 B、新教伦理 C、社会福利思想 D、利他主义 4、()为获取福利提供了制度化的途径。 A、社会秩序 B、经济发展 C、社会安全 D、社会文化 5、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角色是()。 A、管理者 B、倡导者 C、支持者 D、服务提供者 6、1888年在芝加哥建立的是()。 A、汤恩比馆 B、霍尔馆 C、慈善组织会社 D、社会工作学院 7、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包括()。 A、三条 B、六条 C、九条 D、十二条 8、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 A、精神分析学阶段 B、认知理论阶段 C、行为主义理论阶段 D、社会系统理论阶段 9、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 A、潜意识 B、本能 C、环境 D、理性思考 10、胡塞尔是()理论的代表人物。 A、心理分析学理论 B、认知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社会系统理论 11、下列哪个不是社会工作的直接方法有()。 A、个案工作 B、小组工作 C、社区工作 D、社会行政 12、、慈善组织会社建立于()。 A、1969 B、1980 C、1936 D、1945 13、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 A、救难 B、解困 C、助人 D、发展 14、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套行为规范指的是()。 A、社会规范 B、社会角色 C、社会关系 D、社会功能 15、最著名的睦邻设施是()。 A、慈善组织会社 B、汤恩比馆 C、霍尔馆 D、社区之家 16、决定社会工作的性质、目标、意义、方法和技巧的是()。 A、价值 B、理论 C、程序 D、行动 17、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称为()。 A、“调查”阶段 B、“精神分析学”阶段 C、功能主义阶段 D、“获得”阶段 18、社会工作理论分为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