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框架梁配筋要求整理汇总

框架梁配筋要求整理汇总

框架梁配筋要求整理汇总
框架梁配筋要求整理汇总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3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6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3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3.2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3.5.5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7条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第8.2.3条解释: 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s/(bh0); 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p+As)/(bh0)。 第10.1.8条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面。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3.1条: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柱的最大配筋率为5%。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第6.3.3条: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二、三级不应大于。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 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梁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 b =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 b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 b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 b =0.482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0.40,80ft/fy ┃0.30,65ft/fy ┃ ┣━━━━━━╋━━━━━━━━━╋━━━━━━━━━┫ ┃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 ┃ ┣━━━━━━╋━━━━━━━━━╋━━━━━━━━━┫ ┃三、四级┃0.25,55ft/fy ┃0.20,45ft/fy ┃ ┗━━━━━━┻━━━━━━━━━┻━━━━━━━━━┛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的较大值.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30%; 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5%和0.4%. 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 表3.4.3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 ┃构件类型┃挠度限值┃ ┣━━━━━━━━━━━╋━━━━━━━━━━━┫ ┃吊车梁: 手动吊车┃lo/500 ┃ ┃自动吊车┃lo/600 ┃ ┣━━━━━━━━━━━╋━━━━━━━━━━━┫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 ┃当lo<7m时┃lo/200(lo/250) ┃ ┃当7m≤lo≤9m时┃lo/250(lo/300) ┃ ┃当lo>9m时┃lo/300(lo/400) ┃ ┗━━━━━━━━━━━┻━━━━━━━━━━━┛ 注:

梁配筋详解

梁配筋详解 一、框架梁 框架梁和次梁,按照是否和竖向构件构成抗侧力体系为标准区分 1、跨数的确定 可由SATWE计算结构确定; 2、提供延性的配筋(上下纵筋和箍筋)需要遵循的规范:《抗规》和《混规》 A、《抗震规范》要求: 6.2章节是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要求,内力的调整由PKPM程序完成,无须人工干预;重点是6.3章节的抗震构造措施: 6.2.9条同《混规》11.3.3条是剪压比限值的要求,是极容易超筋的一项指标; 剪压比(梁柱截面上的名义剪应力V/bh0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梁塑性铰区的截面剪压比对梁的延性、耗能能力及保持梁的强度、刚度有明显的影响,当剪压比大于0.15的时候,梁的强度和刚度有明显的退化现象,此时再增加箍筋用量,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对梁柱的截面尺寸有所要求。 6.3.1和6.3.2确定梁的外观,耗能构件和扁梁的优缺点; 6.3.3-1和6.3.3-2是确定受压区高度;控制受压区高度的目的是控制梁端塑性铰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在确定受压区高度时,可计入受压钢筋。水平力往复作用下,梁端弯矩方向改变。 6.3.3-3是受力构件体量的协调;注意此条极容易忽略; 6.3.4-1简述为四分之一贯通;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至少是搭接,且两端需受拉锚固的直线钢筋。 6.3.4-2一般不会有问题; 6.3.4-3应该与《混规》11.3.8条和11.3.9条和9.2.10条共同考虑;面积配箍率公式: ρsv=Asv/(bs)=(n×Asv1)/(b×s) 《混规》除11.3.9条外与《抗规》相同。 箍筋的配筋方法: 配筋要点:1、计算要求;2、面积配箍率;3、肢距要求 检验纵向钢筋配筋率有没有大于2%的,如有查看箍筋是否需要增大直径

计算手工梁板柱配筋

根据SATWE计算结果手工配筋 一、SATWE梁的计算结果的含义: 1、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 筋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非加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1)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信息在SATWE参数设置框中 2)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要求,见《混规》11.3.9 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应大于50mm。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ρsv应符合下列规定:

3)如何进行换算? 保持总的配箍率不变,当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则应对非加密区箍筋面积进行换算,假设换算前后面积分别为ASV1、ASV2,间距分别为S1、S2,则有:ASV1/ S1= ASV2/ S2. 2、算例 下面的梁为百盛米厂第三层右边数过来第四根边梁。 该梁有关信息如下: 截面参数(m) B*H = 0.250*0.600 保护层厚度(mm) Cov = 30.0 箍筋间距(mm) SS = 100.0 混凝土强度等级RC = 30.0 主筋强度(N/mm2) FYI = 360.0 箍筋强度(N/mm2) FYJ = 21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 = 4 1、梁顶纵筋和梁底纵筋 1)配置原则: 框架梁、次梁单侧纵筋不得多于两层,底筋根数不少于3根; 同侧纵筋布置中,不同直径的钢筋,直径相差不大于2级; 框架梁、次梁通长纵筋直径可小于支座短筋直径。尽量使通长面筋不大于支座 纵筋面积的60%,但不宜小于30%。 2)手工配置:

梁的规范要求(新)[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 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 2 梁高不小于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梁高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和1.5d ;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当下部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l /5,0l 为梁的计算跨度。 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小于8mm ,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小于10mm ;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mm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 时,可尽在构件端部0l /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0l 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0l /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不宜小于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9的规定; 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 ,d 为箍筋直径 2) 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 ,并不应大于400mm 。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 ,d 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 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 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跨度不大于400mm 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框剪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t f /y f 二者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1、基础层: ⑴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⑵筏板基础〉2000mm时, 2、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 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3、首层: 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 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4、中间层: 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 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5、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 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注: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⑴、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

弯折12d,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⑵、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⑶、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6、边柱: ⑴、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⑵、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⑶、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7、中柱: 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注: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⑴、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⑵、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国标2013过梁配筋表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3ZG332-1) 过梁型号l n(㎜)h (㎜) 过梁祥图 钢筋钢筋用 量(kg) 砼用量 (m3) 自重 (KN) L(㎜)①②③④ GL-4061 600 120 2ф8 l=1180 8ф6 l=220 1.32 0.032 79.2 1100 GL-4062 600 120 2ф8 l=1180 8ф6 l=220 1.32 0.032 79.2 1100 GL-4063 600 120 2ф8 l=1180 8ф6 l=220 1.32 0.032 79.2 1100 GL-4064 600 120 2ф8 l=1205 8ф6 l=220 1.32 0.032 79.2 1100 GL-4065 600 120 2ф10 l=1480 8ф6 l=695 1.88 0.032 79.2 1400 GL-4080 800 120 2ф8 l=1380 9ф6 l=220 1.53 0.037 93.6 1100 GL-4081 800 120 2ф8 l=1380 9ф6 l=220 1.53 0.037 93.6 1300 GL-4082 800 120 2ф8 l=1380 9ф6 l=220 1.53 0.037 93.6 1300 GL-4083 800 120 2ф10 l=1405 9ф6 l=220 2.17 0.037 9 3.6 1300 GL-4084 800 180 2ф8 l=1380 2ф8 l=1380 9ф6 l=780 3.73 0.056 140.4 1300 GL-4085 800 180 2ф10 l=1405 2ф8 l=1380 9ф6 l=780 4.38 0.056 140.4 1300 GL-4100 1000 120 2ф8 l=1580 10ф6 l=695 1.73 0.043 108.0 1500 GL-4101 1000 120 2ф8 l=1580 10ф6 l=695 1.73 0.043 108.0 1500 GL-4102 1000 120 2ф10 l=1605 9ф6 l=695 2.47 0.043 108.0 1500 GL-4103 1000 180 2ф10 l=1600 2ф8 l=1605 10ф6 l=780 4.95 0.065 162.0 1500 GL-4104 1000 180 2ф12 l=1605 2ф8 l=1580 10ф6 l=780 5.87 0.065 162.0 1700 GL-4105 1000 180 2ф12 l=1605 2ф6 l=1580 10ф6 l=780 5.87 0.065 162.0 1700 GL-4120 1200 120 2ф8 l=1780 11ф6 l=695 1.94 0.049 12 2.4 1700 GL-4121 1200 120 2ф10 l=1805 11ф6 l=695 2.76 0.049 122.4 1700 GL-4122 1200 180 2ф10 l=1805 2ф8 l=1780 11ф6 l=780 5.53 0.073 183.6 1700

梁钢筋的绑扎注意事项

梁钢筋的绑扎注意事项 1、钢筋在安装前,首先核对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蓝图相符。 2、梁钢筋的绑扎应确保主筋、箍筋的绑扎根数及间距,不得漏筋。 3、梁主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错位焊接,焊接接长应大于10d,焊接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4、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5、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 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时 配合进行。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为了保证次梁钢筋的保护层 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鞘降低一个次粱上部主筋直径的距离加以解决。 6、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大于45d。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如图2-19。 7、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8、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 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 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般为600mm,以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 9、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0、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I 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 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 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梁配筋计算

梁 摘要: 本文总结了8*8m、6*6m 梁的线荷载设计值、梁的宽度、高度取值、梁箍筋肢距及复 合箍筋、梁弯矩算法、梁钢筋根数、定量性分析不同跨度、截面大小梁的配筋、梁的抗剪能力,总结了梁的配筋公式及设计中要注意的要点、腰筋、剪力墙连梁、pkpm 建模及梁的布置方法。 本文章总结于:刘铮“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与分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郁彦“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杨星“pkpm 结构 软件从入门到精通”、钢结构论坛、文献以及网上别人经验总结。共13 页。 注:本文中的一些估计并不精确,可能存在一定或较大的误差,估计荷载大小,只是 为了在设计时,心中有底,更好的去进行概念设计。在估计过程中有些公式表达得并不清楚,可以直接看结果。 2011-11-20---12-28 1.荷载: 1.1:例 假设一个8m*8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 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22.5 KN /m,如果 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45 KN /m.设计值为56 KN /m(包括填充墙);假设一个6m*6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16.9 KN /m,如果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34 KN /m.设计值为42 KN /m(包括填充墙. 1.2.定量分析: 1.2.1.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300*8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 子尺寸8m*8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5m *2+1.2*5.24*3m *0.7+25*0.3*0.8=52 KN /m 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5m *2+1.2*2.96*3m =25*0.3*0.8=50 KN /m 1.2.2.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250*6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 子尺寸6m*6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125m *2+1.2*5.24*3m *0.7+25*0.25*0.6=42 KN /m 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125m *2+1.2*2.96*3m +25*0.25*0.6=40KN /m。 1.2.3.总结: 一般来说,大跨度(8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包括自重,填充墙等)可以用50 KN /m 来估计;6m 跨度梁的线荷载设计值可以用40 KN /m来估计,以上估计荷载设计值均考虑了双向板传递给梁的荷载。 一般3m 高填充墙传递给梁的线荷载设计值在10-15 KN /m范围内,可以用13 KN /m来近似估计;300*800 的梁自重线荷载为6 KN /m ,250*600 的梁线荷载为 4 KN /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超过了40 KN /m就可以认为是较大荷载,梁的截面应该 取大值。梁上线荷载设计值时,可以近似按每平方18 2 kN / m 的荷载大小传递给梁。

梁板柱配筋简单操作步骤

构件配筋的简单操作 一、梁配筋(纵筋、箍筋、腰筋、扭筋、吊筋) (梁纵筋以三级钢计算,梁箍筋以一级钢计算,截面为350x700mm): 图中G0.7-0.7为梁箍筋配筋面积,单位为cm2。前一个0.7表示箍筋加密区面积,后一个0.7表示箍筋非加密区面积。 以350mm宽的梁需要配四肢箍为例:箍筋加密区为0.7x2/4=0.35 cm2,表示加密区箍筋单肢需要的面积为0.35 cm2。箍筋非加密区为0.7/4=0.175cm2, 表示非加密区箍筋单肢需要的面积为0.175cm2。所以配置8@100/200(4)。 图中12-0-11,12-0-14为梁上部纵筋配筋面积,单位为cm2。梁支座处面筋应取两数值中的大值。以图中为例11 cm2和12 cm2就应该取12cm2配筋,配筋时查钢筋公称截面面积表。图中8-5-8,7-7-7为梁下部纵筋配筋面积,单位为cm2。梁下部纵筋应取三数值中的大值。以图中为例第一跨处梁就应该配8cm2,第二跨处梁就应该配7cm2,配筋时查钢筋公称截面面积表。 当梁抗扭需要时,会出现图中数值VT字样,如VT1-0.1,VT1需要均衡的加到梁四周需要的纵筋中去,面积为cm2。配筋时查钢筋公称截面面积表。 0.1表示表示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面积最小值,不必与Asv 或者Asv0 再相加,只要梁截面最外侧的箍筋单肢面积不小于此值即可 梁箍筋计算示意:

二、板配筋(板配筋以三级钢计算): 图中板块中间横竖向数字240为板底筋配筋面积,单位为mm2。查每米板宽度配筋面积表得可配:8@200 (251 mm2>240 mm2)。 图中板块边横竖向数字为板支座负筋配筋面积,单位为mm2。配筋时取每边板支座负筋处两数值的大值,配筋时方法同板底筋配筋面积,查每米板宽度配筋面积表。 三、柱配筋(柱纵筋和箍筋均按三级钢计算): 图中(0.19)为柱的轴压比。 图中2.6为柱子角筋的面积,单位为cm2,按照单偏压计算时候不需要按2.6 cm2配置角筋,按照双偏压计算事应该取不小于2.6cm2配置角筋。(计算时按照单偏压计算,双偏压验算,双偏压计算无定解)配筋时查钢筋公称截面面积表。 图中12和14为柱包含角筋计算面积时柱单侧所需的纵筋,单位为cm2。配筋时查钢筋公称截面面积表。 图中G1.5-0.3为柱所需箍筋,单位为cm2。 1.5表示柱箍筋加密区的面积,为X向和Y 向的较大值。计算为1.5/柱子箍筋肢数=柱单肢箍所需面积,配筋时查钢筋公称截面面积表。 0.3表示柱箍筋非加密区的面积,计算同柱子加密区方法。 图中1.8表示梁柱节点核心区所需要的箍筋面积,单位为cm2。计算同柱子加密区方法。

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除下述内容外,需满足计算及相关抗震等级构造,比如二级框架梁,拉通筋不小于1/4支座筋等。 特殊要求例外: 1.梁配筋编号原则:要求截面一致,跨度差异较小,和支座条 件一致的梁才能共用一个号。 2.地下室顶板,裙房屋面,大屋面等WKL可以按KL编号,但 要在第一张梁配筋说明中注明。 3.纵筋集中标注通长面筋,一般应和梁支座面筋钢筋直径一致。 4.无特殊要求及受力的框架梁,跨度大于2.5m的,不应采用多 根面筋拉通的形式,如4D18;4D18。标准层跨度小于3倍梁 高的框架梁,面筋拉通。连梁除外。 5.梁宽度小于等于300mm的框架梁,应采用2D20的面筋集中 标注的形式,通常筋直径约为支座钢筋的1/4。梁宽度大于 等于350mm的框架梁,应采用2D25+(2D12)的面筋集中 标注形式。 6.梁宽度小于等于300mm的(次)梁,应采用(2D12)的面 筋集中标注的形式。梁宽度大于等于350mm的(次)梁, 应采用(4D12)的面筋集中标注形式。 7.柱两侧两宽度不一致的,要求梁两面均标注,以免钢筋排列 不对。 8.悬挑梁跨度2.0~3.0m,梁面筋按1.15配置;悬挑梁跨度

3.0~ 4.0m,梁面筋按1.3配置;悬挑梁跨度大于4.0m,梁面 筋按1.4配置;注意悬挑梁面筋伸入内部框架后,框架梁配筋可能大于2%,箍筋的调整。 9.悬挑次梁,跨度大于2.0m,内跨面筋不得采用架立筋,并应 满足计算。 10.梁构造腰筋不用表示,更不能随意更改PKPM生成的G4D16 等标注。 11.对于SATWE计算的VT1~3的计算,配筋可忽略抗扭纵筋。对 于SATWE计算VT4~6的计算,要求按梁侧板下到梁底高度内,按间距200mm配置D12抗扭纵筋。例如梁高700mm,板厚100mm,配置N4D12。对于SATWE计算大于VT6的计算,要求20%配置到梁支座面筋,两侧各配置30%的抗扭纵筋。例如VT10,面筋增加2,腰筋单侧配置3,为N4D14。 12.所有无楼板链接的独立梁,要求按间距200mm,配置侧面抗 扭腰筋。 13.悬挑框架梁单侧有垂直次梁,次梁跨度大于4.5m,悬挑梁需 配置抗扭纵筋。 14.坡屋面的边梁需配置抗扭纵筋,且箍筋按计算1.3倍配置。 15.梁宽度大于等于350mm的梁,箍筋应采用四肢或以上箍筋。 16.梁上抬柱子的支撑梁,要求箍筋间距全长加密为100mm。 17.绘图比例大于1:150时,允许塔楼区域梁宽度小于等于 300mm的框架梁,未注明的箍筋为D8100/200(2),以减小配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1 s f c bh02(9-1-1)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E 1 s f c bh02 / RE(9-1-2)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M Max M u , RE M uE(9-1-3)比较 39 和表 43 中的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 控制。故表 39 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 43,且为乘以RE后的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 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的最小值取用。 AB 跨及 CD 跨: b f 1 3l0 =7.5/3=2.5m; b f b s n0.3 [ 4.20.5 (0.25 0.3)] 4.2m b f b12h f0.3 12 0.3 1.86m h f h00.1 , 故取b f =1.86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一排钢筋取 h0=700-40=660mm,

两排钢筋取 h0=700-65=635mm, 则 f c b f h f h0h f 2=14.3×1860×130×(660-130/2) =2057.3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BC 跨: b f 1 3l0 =3.0/3=1.0m; b f b s n =0.3+8.4-0.3=8.4m; b f b12h f 0.312 0.131.86m ; h f h00.1, 故取b f =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取h0=550-40=510mm, 则 f c b f h f h0 h f 2=14.3 ×1000×130×( 510-130/2)=827.2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 49 及表 50。 表格 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层号 AB 跨BC 跨CD 跨 -MABz-MABy-MBCz-MBCy-MCDz-MCDy 负弯矩 M ( kN·m)-213.6-181.8-188.86-188.86-181.18-213.6 M bh0.1140.0970.1010.1010.0970.114 1 f c0 s2 1(12s ) 0.1210.1020.1070.1070.1020.121 4 0.9710.9490.9470.9470.9490.971 s 0. 5 1(12s ) 配筋 As(m m2)925.84803.52839.35839.35803.52925.84实配钢筋3C203C203C203C20 3 负弯矩 M ( kN·m)-370.84-319.2-347.48-347.48-319.92-370.84

梁配筋规范要求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9.2.1条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6.3.4.1条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11.3.1条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6.2.7条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 = 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 = 0.482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6.3.4.1条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11.3.6第1条 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 表11.3.6-1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 0.40,80ft/fy ┃ 0.30,65ft/fy ┃ ┣━━━━━━╋━━━━━━━━━╋━━━━━━━━━┫ ┃二级┃ 0.30,65ft/fy ┃ 0.25,55ft/fy ┃ ┣━━━━━━╋━━━━━━━━━╋━━━━━━━━━┫ ┃三、四级┃ 0.25,55ft/fy ┃ 0.20,45ft/fy ┃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8.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的较大值.

关于梁的最大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 一、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二、考虑地震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考虑地震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fy=300N/MM2和fy=360N/MM2)

序 号 砼等级HPB235(Q235) HRB335 HRB400\RRB400 1 C15 2.105 2 C20 2.807 1.760 1.380 3 C25 3.479 2.182 1.711 4 C30 4.181 2.622 2.056 5 C35 4.882 3.062 2.401 6 C40 5.584 3.502 2.746 7 C45 6.198 3.887 3.048 8 C50 6.753 4.235 3.322 9 C55 7.205 4.513 3.537 10 C60 7.627 4.771 3.737 11 C65 8.018 5.009 3.921 12 C70 8.354 5.212 4.077 13 C75 8.636 5.381 4.207 14 C80 8.919 5.549 4.335 序号砼等级 HPB235(Q235) HRB335 0.24f t/f yv0.28f t/f yv0.24f t/f yv0.28f t/f yv 1 C20 0.126 0.147 0.088 0.103 2 C25 0.145 0.169 0.102 0.119 3 C30 0.163 0.191 0.11 4 0.133 4 C3 5 0.179 0.209 0.12 6 0.147 5 C40 0.195 0.228 0.137 0.160 6 C45 0.206 0.240 0.144 0.168 7 C50 0.216 0.252 0.151 0.176 8 C55 0.224 0.261 0.157 0.183 9 C60 0.233 0.272 0.163 0.190 10 C65 0.239 0.279 0.167 0.195 11 C70 0.245 0.285 0.171 0.200 12 C75 0.249 0.291 0.174 0.203 13 C80 0.254 0.296 0.178 0.207

梁板柱配筋常用数据(整理汇总)

梁(上部/下部)一排钢筋最多根数(1)

梁钢筋最大根数(2)

剪力墙连梁单排钢筋最多根数 注:面筋和底筋相同,钢筋净距按面筋。 柱钢筋最大根数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住宅类建筑梁配筋面积速查(个人整理) (SATWE结果中,小数点后小于0.1舍,大于0.1进,比如10.09会显示10,10.11则会显示11)1≈1 12=1.13 2≈1 16=2.01 3≈2 14=3.08 4≈2 16=4.02 or 3 14=4.62 5≈2 18=5.04 or 2 16+1 12=5.15 6≈3 16=6.03 or 2 20=6.28 7≈3 18=7.65 or 2 18+1 16=7.03 or 2 16+2 14=7.10 8≈2 16=8.04 or 2 18+2 14=8.12 9≈3 20=9.42 or 2 18+2 16=9.06 or 3 18+1 14=9.20 10≈4 18=10.20 or 2 20+2 16=10.32 11≈2 20+2 18=11.32 12≈4 20=12.56 or 2 20+2 16=10.32 13≈3 20+2 16=13.44 14≈2 22+2 20=13.88 or 3 20+2 18=14.50 or 4 18+2 16=14.22 15≈3 25=14.73 or 4 22=15.20 or 5 20=15.70 or 6 18=15.30 16≈2 25+2 20=16.08 or 3 22+2 18=16.48 or 4 20+2 16=16.58 17≈2 25+2 22=17.40 or 3 20+3 18=17.07 or 4 20+2 18=17.64 18≈3 22+2 20=17.68 or 4 20+3 16=18.59 or 7 18=17.78 19≈5 22=19.00 or 3 22+3 18=19.05 or 6 20=18.84 ≈4 25=19.60 or 4 22+2 18=20.30 or 5 20+2 16=19.72 21≈3 25+2 20=20.98 or 4 22+2 20=21.48 22≈3 25+2 22=22.30 or 7 20=21.98 23≈6 22=22.80 24≈5 25=24.50 or 4 22+3 20=24.62≈25 26≈4 25+2 20=25.88 27≈4 25+2 22=27.20 28≈4 25+3 20=29.02 or 6 25=29.40≈29 30≈4 25+3 22=31.00 or 5 25+2 20=30.78≈31

有关PKPM梁配筋原则

准确高效制图 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结构布置合理,传力途径清楚,计算方法得当,受力模型准确,图面表达清晰。 主要讲这几方面在结构施工图图面中的反映。注意和解决这几方面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制图更准确、高效,特别是新同学,可把握复杂受力构件的能力和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提高效率。一.结构平面布置图 结构平面布置图是所有结构施工图(上部结构)的基础,要把楼层上所有结构布置、高差、标高、洞口、楼层的外周轮廓以简练无疑义的方式表达清楚。注意事项: 1. 结构线与非结构线:框架结构,砖砌体线是非结构线;砖混结构,砖砌体的线是结构线。外装修(外挂石材等)是非结构线,挑板(包括线脚边线)是结构线。 结构线应用实线,非结构线用细线(条件图图层)甚至不用绘出。特殊的不重要的结构线,比如线脚边线,与梁线、翻边线等叠合较多,影响图面表达的部位,也可用细线或减少绘出。 2. 结构平面图的剖断方向:自楼层上方向下看。 剖断线、高差线、洞口线、边线、折板转折线,看见线――实线 结构布置线(普通梁、结构板带等)――虚线 注意事项:楼梯剖断面位置可选择半楼层处;阁楼层(坡屋面)剖断面可选择近阁楼层,剖到屋面斜板,且不遮挡阁楼层梁板布置的反映;其它特殊部位以能用最简练的图面准确反映梁板处理的制图方式为宜。 3. 楼层标高应注出。斜屋面必要时可每根梁注标高,便于定梁高。 4. 梁布置尽量传力途径清晰,减少多级次梁。少出现3级次梁,避免4级次梁。 5. 避免多梁梁端汇于一点。拉通梁算一道,三道以上施工困难。如难以解决,应考虑局部梁面降低,梁高减小。 6. 考虑建筑空间要求和以后装修改造要求,特别注意住宅阁楼层、屋面层梁对下层的影响。注意结构平面布置图的梁是对下层有影响。 7. 有些柱子因建筑空间要求有一方向不能拉梁,各层应做构造措施:如楼板加厚,增设板带。注意顶层和底层(二层)不影响空间的地方应把此梁加上。 8. 楼电梯间前室、过道、门厅梁布置要考虑今后装修。尽量避免直接对门和打破一个开敞空间的梁布置。 住宅分户墙的梁有条件的尽量不要直接去加高,以便住户改造打通两套房子。 9. 梁高确定,内部梁高尽量不超过边梁梁高。梁高以整数或50模数为宜。 10. 住宅烟道最下层是加筋不留洞的。 11. 屋面檐沟,有梁穿越处注明:梁穿檐沟处建筑面标高预埋Ф100钢管过水孔。 12. 屋面女儿墙(混凝土)直线长度较长,注明:每隔12米设20mm宽伸缩缝; 屋面女儿墙(砌体),注明:每4米设构柱,与墙顶混凝土压顶整浇。 13. 非砼墙的电梯间围墙设圈梁和构柱,统一说明。 14. 大跨度屋面(非住宅部分)应结构找坡。 15. 屋面考虑绿化应注明设计(活)荷载。大跨度、重要部位或功能不确定部位应注明设计(活)荷载。 16. 荷载输入不要漏或忽略:a.局部挑板荷载;b.天井最下层楼板、露台保温层荷载、下面是房间的阳台板――都应当屋面;c.阁楼层坡屋面下较高墙体。 二.梁配筋平面图 1. 梁配筋平面图的底版采用结构平面布置图,建议除板厚标注、配筋加筋、构柱编

梁配筋易错问题最全总结

梁配筋易错问题最全总结、逐条查改 1、梁配筋是否小于计算结果。 2、梁截面标注是否与模型一致。 3、框架梁配筋底筋与面筋的比值要求:根据《混凝土规范》第11.3.6.2条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啊啊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 4、箍筋最小直径:根据《高规》第6.3.2.5条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6.3.2-2的要求;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表6.3.2-2见《高规》。抗规6.3.3也有同样的规定。 5、钢筋的强度等级与satwe参数设置中的是否一致,尤其是箍筋。 6、当梁和支座同宽时,梁每排放置的根数计算时应减去支座纵筋两侧的直径宽度。梁跨数应结合配筋结果看是否调整。 7、对承受较大集中力的梁(如车库顶板、二次转换梁等),是否核算附加箍筋及吊筋。梁箍筋加密区是否满足计算结果,尤其是在双次梁体系中。 8、悬挑梁表达是否有误,顶筋是否放大。顶钢筋一定通长。 9、通长筋的设置是否满足抗规6.3.4:(通长筋尽量使用小直径钢筋)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 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

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10、梁四肢箍的时候钢筋根数保证大于等于四根。 11、次梁变标高位置计算假定是否与实际相符;次梁变宽度位置计算假定与实际是否相符。 12、次梁与主梁垂直搭接的时候,注意锚固长度的确定; 13、一般次梁底比主梁底要低,当次梁底低于主梁底的时候,要做吊柱。 14、梁柱偏心超过1/4时,考虑水平加腋。 15、混规9.2.6: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

相关文档